首页 优秀范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5:01: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第1篇

技术职业教育是台湾近50年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已经是台湾教育的“两大支柱”之一。进入21世纪后,台湾技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整合中升级、在升级中整合。台湾已经成功地加入WTO,正在积极规划和推动亚太营运中心或全球运筹中心,同时将两岸经贸关系纳入整体经贸关系中的一环,持续推动两岸经贸发展,以利于体现经济比较利益。在投资方面,基于经济互补互利的考虑,岛内企业纷纷赴大陆、东南亚等地投资,以建立横向或垂直分工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致使岛内企业逐渐成为跨国性企业,不再单纯追求出口贸易为主,形成了社会对于中高级国际贸易人才的迫切之需。

二、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

面对全球化的经济贸易活动和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台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着重培养具有现代化商业管理技能、专业的国际经贸知识与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能力的前瞻性贸易先锋与财经精英。同时加强信息应用与专业技术课程的教育,辅导学生各项专业证书的取得,提供技职教育多元化的升学渠道。从培养目标、发展特色到课程设置等方面形成一个连贯的体系,真正通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辅以独特的教学方法,系统培养合格的贸易人才。

三、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

1.结合通识与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分为共同必修科目、共同选择性必修科目、共同选修科目和专业必修科目四大类别。

2.融合实务与实用。部分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开设,实用性强;同时英语课程相对较多,并且突出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

3.配合实作与练习。突出实际操作类的课程的比重,如电子商务课连续开设几个学期,同时还有大量的实验和社会实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教育和技术能力对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专业化,以便实现技职教育的品质化和精致化。同时,技职教师还要与业界合作,学术支援企业,企业配合学术,使理论与实务相互结合,互补有无;聘请学识渊博的专业教师和业界人事参与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效。

五、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促进与学生道路导向

1.就业促进。台湾技职学校在促进就业方面有独到之处,突出的做法就是:周密的就业辅导与亲和的校友服务。台湾的技职院校为了增加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积极辅导学生加强各方面的专业技能,落实推广技职证照制度。

2.道路导向。(1)升学方面:根据个人兴趣与志向,加强基础学科及专业能力,培植升学实力。(2)就业方面:培养专业技能,具备担任国际贸易相关岗位的实务能力,成为外贸的优秀基础人才。落实证照制度,符合就业市场需求。

六、我国台湾地区应用技术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大陆的借鉴意义

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课程设计合理、科学,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和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形式多样化,对成绩的评定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相比较而言,大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确立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目标应该是适应国际贸易和我国经贸事业发展的要求,具有较扎实的国际贸易和金融知识,有一定的涉外管理能力,至少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从事工业企业涉外经营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在培养目标方面,应注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统一。

2.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为依据,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课程设置原则,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适应学生个性化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在成绩评定方式上,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针对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参加不同学科的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加强院系之间和校际之间的交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潜力和热情。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得更有特色,更符合市场的要求,必须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既要懂得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又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还应该精通外语,以加强学生英语教学,提供学生对外交流的能力。同时各高校还应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制。

参考文献:

[1]谭以德:台湾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两岸的合作[J].台港澳经济,2005,(1):70~72

[2]李志峰: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体系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2,(6):118~120

第2篇

 

一、解决校外实习不足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形势下,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到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的校外实习正面临一些困难,究其原因:(1)高等职业教育着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学生顶岗实习环节,使得校外实习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排学生企业实习的行政渠道消失。(3)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对提供顶岗实习岗位这类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缺乏积极性(4)信息化时代,很多企业更加注重保护其商业秘密,很多单位担心实习生会泄露其客户资料等商业秘密而拒绝接受学生实习。(5)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型外贸公司,为了加强竞争力,员工是少而精。即使愿意接纳学生实训也成不了规模效应。据调查发现,一个工厂可同时接纳上百甚至更多工科学生实习,而一个外贸公司最多能接纳不超过十名学生的实习。所以,校内国际贸易仿真实训基地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校外实习供给不足的瓶颈。

 

二、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进行国际贸易专业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真正做到外贸实践接轨,要坚持以下六个基本原则。

 

(一)实训情境的仿真性

 

仿真互动实训基地将设置出口公司、进口公司、工厂、银行、保险公司、货运公司、海关、商检局、贸促会、国税局和外汇管理局等实训室。各实训室从设计装修到实训室文化都完全仿照真实的职业情境与职业文化。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实际的外贸业务环境,使学生在仿真互动训练中体会实战的乐趣。

 

(二)实训角色的顶岗性

 

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后,根据所进入的部门不同,学生将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学生如果是进入出口公司,学生则是外贸业务员,在实训时要以外贸业务员标准来要求和规范自己。通过角色扮演,能够引导学生之间通过互动来展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形成职业能力。

 

(三)实训过程的互动性

 

仿真互动实训平台与其他实训平台相比,互动性强,实训过程强调团队协作。实训平台的构建将枯燥深奥的国际贸易商务行为与日常生活的生活习惯溶为一体,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平台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而是一个互动系统。该系统包含国际贸易各个环节,同时也包括国际贸易所涉及的各个关联方。

 

(四)实训评价的职业性

 

仿真互动实训平台对于学生实训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训评价以相关的职业为参照,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比如学生如果进入出口公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扮演外贸业务员的角色,由于实训内容的真实性,对该学生的考核主要是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是否熟悉工作内容和具备职业道德,以及实训完成后是否能给公司带来盈利。

 

(五)实训标准的规范性

 

仿真互动实训平台在专门编著的“国际货物贸易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操作程序文件”的指导下进行,按照文件对国际贸易的每一个操作程序都作出了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对各种主要的单证缮制引用行业规则的标准和填写规范。同时,需要开发与实训平台配套的《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平台操作手册》,从而保障了实训的顺利实施。

 

(六)实训管理的监控性

 

仿真互动实训平台应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把每一笔外贸业务订单看成是一个项目,在项目实施中进行目标和里程碑管理。通过项目管理,达到对项目过程的监控。采用的模式是项目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这五个过程。其中,控制过程有输入和输出信息,对执行中的偏差进行纠偏,并对各种付款方式的选用都设置操作过程的预警信号。

 

三、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的国际贸易实训室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特”的发展过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借省示范性特色专业发展契机,探索建立了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基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基地构成

 

1.软件建设。相关软件的开发是仿真实训教学得以开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学院要提供一定得资金、购买一套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平台软件。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掌握实训平台软件的操作。

 

2.硬件建设。国际贸易仿真实训基地实训室将由5个实训室组成一个实训体系,每间实训室都配备工位35位至39位。配备有电脑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软环境建设。软环境的建设是在实训室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情境,进行实训室文化和环境的设计。在商品布展、交易磋商、单证制作、运输保险、报关报检、银行结合、退税等业务环节各节点设置对应的场景,并制定与企业制度相对接的实训制度。将企业环境与学习环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职业环境中通过模拟训练,形成职业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基地功能

 

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模拟广交会、贸易谈判、商务礼仪、单证制作、国际结算、国际货运、保险、货物报关报检、外汇核销等各环节的单项模拟实训,也可以满足进出口业务综合实训。

 

(三)国际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基地运行效果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使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仿真互动实训基地实现了预期的功能,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依托仿真互动实训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内实践课程体系得以顺利开展,实训教学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更重要的是通过校内实训,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职业素养逐渐养成,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回访,一些用人单位表示这些学生上手快,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3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双语教学

目前各高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中普遍将国际商法列为基础课程之一。国际商法课程主要以国际商事交易相关活动所遵守的各类法律规则与惯例为学习内容,涵盖商事组织、合同、、争议解决等方面,所涉及的法律规则包括国际经济贸易公约与贸易惯例,西方的两个法律体系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中有关商事法律制度。国际商法课程自身内容的涉外性质适合开展双语教学,通过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比单一中文教学更为全面和扎实的国际商法理论基础与专业英语技能,对今后从事各种涉外经贸活动,解决实务中所出现的法律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多年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事国际商法课程教学工作,经历了从传统的中文教学到双语教学的改革实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认识到国际商法课程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必要性,也深刻体会到采用双语教学方式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并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做出了若干尝试。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优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为目标,需要学生能够学习与掌握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理论与实务知识,并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技能。当前国际经贸活动广泛建立在各种国际商事法律规则与惯例基础之上。因此,掌握国际商事法律的基本规则惯例以及熟悉解决争议法律途径,对国际经贸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维护正当合法权益都十分必要。国际商法所涉及的国际经贸法律规则很多都来源于s美欧等国的法律制度与司法经验,引入英文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国际商事规则的本源,也有利于将其所学的专业英语知识直接运用到未来的涉外经贸活动中。对于从事国际经贸专业知识学习的学生而言,国际商法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相比于法学等专业学生,国贸专业学生以双语方式学习国际商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国贸专业学生由于专业招生的条件要求,一般都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对专业英语学习具有较高的兴趣与潜力,能够比较顺利地接受双语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国贸专业本科学生所修的专业课程,无论是国际贸易的理论还是外贸实务课程,与国际商法的学习内容存在许多衔接与交叉,因此,国贸专业学生更容易从国际经贸活动背景中理解所适用的相关的法律规则,有助于更为深刻与全面地把握国际商法教学内容。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国际商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是国贸专业学生法学知识基础薄弱。国际商法学科划分上属于法学学科,同国贸专业本身存在着法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之间的差异。国际商法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法学基础,至少需要了解法理学、民法学、商法学、国际法学等课程的必要知识。国贸专业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相关法学基础知识,在国际商法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专业法律知识掌握速度较慢的问题,学生理解一些专业法律问题尚存在困难,再接受双语授课教学往往会对知识难以准确吸收消化。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模式开始学习阶段容易陷入困境,无论教学过程还是学习效果都不尽人意,双语教学流于形式,这种情况显然是与国际商法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二是法律英语高度专业性的问题。法律英语由于具有自身的用词特点,对学习者的英文水平要求很高。法律英语所使用的语言包含了其他语种词汇,如法语、拉丁语等,学生从未接触过。同时,国际商法中还包含了特殊含义的英语词汇,学生往往根据已有的词汇基础而错误理解。如“consideration”(对价和约因),“principal”,(关系中的笔者)。由于国贸专业学生缺乏法律英语基础,在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中面对艰深的专业英语,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对这些专业术语认知与理解记忆上的困难,必然影响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是缺乏适合的双语课程教材。根据笔者几年不断试用目前国内选用的教材体会,现行国际商法教材版本较多,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作者出版的针对中国学生的双语教材,另一类是直接选用美国大学所使用的国际商法教材。前一类教材符合中国人的视角与教材编写习惯,内容不仅介绍西方法律制度,还能注重与中国法律制度规则对比,有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但是由于编者并非英语母语,因在内容表述上往往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国式的思维习惯与表述方式,难以让学生学到最为地道的专业英语。因为此类教材内容比较容易把握,比较适合教师最初开设国际商法双语选用教材。后一类教材作为美国专业人士编写的大学教材,由于法律英语纯正,体例安排生动,案例编选丰富,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师生的青睐。但是这一类教材本身针对的对象是美国学生,确少对中国涉外法律规则的介绍,因此教材中许多内容与中国学生学习从事涉外经贸活动规则的要求相差较大。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对这一类教材内容的熟悉与把握都需要较多的时间。总之,目前国际商法双语教材各有利弊,无法做到两全齐美。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改进建议

1.转变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观念

国际商法作为法学课程,有自身独特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对象,它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能够从法律视角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对完善国贸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不能将其做为国际贸易实务的复习课,一定要重视该课程的专业性,着力培养授课对象的法律思维。在教学中应当适时地为学生补充必要的各种法学知识,例如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行为等,让学生努力学会理解与使用法言法语,并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英语。通过使用大量案例,从技术上淡化法学知识的神秘感和枯燥感,使国际商法中的法学问题自然融入国际贸易实务中去。

2.教材与配套资料的结合使用

现行国际商法教材本身难以符合中国学生既学习涉外法律知识又学习地道专业英语的需要。此种情况下,笔者建议可以优先选择英文原版教材作为基础教程,同时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涵盖中国涉外法律制度的配套资料。包括中英文版本的合同法、公司法等,还可以为学生额外提供原版国际商事案例。笔者还教给学生使用如westlaw等国外法律电子资源库的使用方法,方便学生拓展学习。

3.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双语学习能力

目前国际商法的双语教学实践往往局限于选用原版教材以及课堂的双语教学模式,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难以全面吸收掌握教学要求的知识内容。笔者认为达到比较有效的双语教学的学习效果,应当要求学生通过更多的方式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认真学习专业法律知识与专业英语。学习方式上,笔者一直要求学生能够从国际商法英文判例库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英文案例进行英译汉,通过翻译促进学生较为深刻地了解英美法司法制度、法律逻辑特点、专业术语以及相关规则具体适用等知识,并要求学生将所做的案例做成双语PPT进行案例交流,鼓励学生用英文发言讨论。实践证明,这能够让学生同步学习专业法律知识与专业英文,取得了良好效果。

4.双语教学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英美法系法学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我国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有显著区别。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非扮演着传授知识角色。鉴于双语教学的语言实践性,这种教学法与双语教学是绝佳的组合。目前,英文原版的国际商法教材一般都包含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些案例课前预习,在课堂中通过提问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思维方法。另外,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提供较为复杂的典型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并设立模拟法庭展开英文辩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

四、结语

自倡导双语教学以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法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巨大价值得到广泛认同,这契合了国贸专业培养专业理论与实践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但是国际商法双语教学一开始往往会陷入困境,实际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困境既是专业学科差别,也是由双语教学模式自身缺陷所导致的。面对存在的困境,我们需要不断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及时找出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从而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晶莹.论不同受众下的国际商法教学――以法学和非法学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J].美中法律评论,2007,(2).

[2] 鲍禄.论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对外贸易大学学报,2003,(4).

[3] 沈木珠.国际贸易法双语教学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4] 杨伏英.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4).

[5] 史学赢,乔达.国际商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专业;烟台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215-0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经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办学特色,不断增强办学实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绍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特色,以期对国内同类院校的专业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现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应烟台、青岛、威海等开放城市的需求于1993年设立的,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培养输送了大批外向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自办学至今,一直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办学思路和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严格管理、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培养突出质量要求与综合素质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摆到突出位置。较高的英语水平、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综合素质,使毕业生在就业时深受欢迎,在考研和出国留学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本专业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极研究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课教学以及专业设置,取得了明显成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并强调教研相长。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形成了以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为前提,以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多途径培养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1.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本专业的双语课、专业外语课比重不断提高,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课件制作和发表报告,用英语进行专业问题的讨论。课后,为学生参加报关员考试、商务英语证书考试提供专题辅导,以增强其未来就业竞争力;实践环节,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熟悉贸易流程,并带领学生到海关、港务局、出口加工企业、贸易公司等单位进行实地观摩和业务操作。近两年还带领部分学生到韩国仁川港、韩进航空公司、韩资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以了解沿海地区韩资企业的经营方式,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

2.积极开展对外合作。自2004年开始,学院与韩国仁荷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生连续五年成功接待仁荷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师生访问团,并自2007年起赴韩回访,成功实现了学术和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在韩期间,师生参观了首尔东大门流通市场、GM大宇科技园区、仁川自由经济区,进行中国特色小商品展卖活动,双方教授和学生举行学术讲座。与韩国仁荷大学的系列交流活动为学院实现跨国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院还与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四年级时可以参加合作培养班的学习,通过考试的课程可以免学分,第二年在澳大利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后获得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已有多位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踏上了赴澳洲留学之路。

3.以双语教学为重要支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学校最早实施双语教学,至今有4门课程采用双语授课:现代物流、全球公司战略、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商务。具有良好的双语教学师资条件,每门双语课都形成了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都具有较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的经验。双语课均采用原版外文教材,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自编了高质量的辅助教材。教师均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授课,深受学生欢迎。这些条件都为双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撑。2009年现代物流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

三、专业建设思路及保障措施

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及时把握国际贸易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从自身已有的基础和可获得的资源出发,着力狠抓教学梯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几个基本环节,力争实现“专业建设科学化,实践无国界化,核心课程双语化。”

(一)专业建设思路

为了发挥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进一步增强专业竞争力,我们拟采取以下专业建设思路:

首先,加深认识,准确定位,全面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夯实基础,更好地实施核心课程双语化,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第三,围绕“经济、贸易、商务”的知识结构,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的交叉与渗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第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市场要求,重点从课程、师资队伍、教材等基本环节加强专业建设。最后,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优化知识结构,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等方面大胆改革和创新。

(二)保障措施

在上述建设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具体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1)努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在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术带头人,按照全校的统一政策在科研经费和津贴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并采取超常规措施引进人才。(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资助科研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构建学术团队等办法,促使他们尽快出成果,帮助他们创造条件,晋升职务;对申请优秀课或精品课形成团队所急需的教师要优先予以配备;新补充教师的来源要多样化,鼓励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提高学术水平,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3)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条件之一;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和参加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目的的各种业务培训,做到教研互相促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和外语水平。

2.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群建设。明确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地位、要求,突出主干课程和拓宽知识面;加大英语授课以及实务操作、模拟教学和案例分析的分量,以求更好地体现国际贸易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点;增加校级优秀课和精品课的数量;充分研究课程内容及其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减小不同课程中内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对课程进行整合与重组,建立相关课程小组,形成国际商务英语、现代物流(双语授课)、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四个课程模块,完善初步形成的教学梯队,统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考试做到统一出题、统一判卷,并以申报优秀课或精品课为努力的方向;发挥首席教师在教学和课程群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好学科课程群、专业课课程群。

3.引进与自编相结合,加强教材建设。大力提高“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或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教材的使用比重,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双语教学课程全部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同时提高自编教材的质量和水平,修订和编写出适应我专业培养人才需要的系列配套教材,最终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新体系。

(1)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或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独立编写高水平的教材。本专业将编写出一部适应贸易发展和教学改革需要的国内先进水平的教材。(2)以讲课用的基本教材为中心,加强教材的配套建设。鼓励教师编写适合我专业特色的教学参考书、习题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料,并建立质量评价制度。(3)加强国外教材的引进工作。结合本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通过深入调查和专家论证引进国外优秀教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4)大力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制作精品课件,编制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电子教材。(5)结合课程组建设的需要规划教材的建设。对于有教学和科研优势、团队整齐的课程组在出版教材方面优先给予经费支持,重点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4.课内外结合,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继续以双语教学为重要支撑,增加双语精品课的数量,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要安排专业外语课,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继续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使实验教学达到开放教学的要求;继续稳定实习基地,进一步扩大基地的覆盖面,改进实习条件;进一步加强与韩国仁荷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将学生一年一度的到韩国参观考察的实践活动实现常规化并推向深入。加强与其他国外高校的合作,拓展海外实习基地,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

第5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双语教学 现状 策略

一、引言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既掌握现代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又具备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也不断加深。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专业+英语”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素质的主要标准。在这种形势背景下,双语教学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走进大学的课堂。尤其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这类与国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就更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但从目前来看,国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不尽理想。本文以如何促进国贸专业双语教学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由于双语教学在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所以国贸专业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尽理想

国贸专业开展的双语教学必然与本专业有关。但是学生对所授课程的相关英语词汇却不怎么了解,在不熟悉、不理解专业词汇的情况下开展双语教学,必然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不强,在课堂上也存在听不懂教师讲授内容的情况。

2、教材方面存在一些欠缺

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一般院校的做法都是选取比较有名的、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英文原版书籍做教材。虽然外国的教材在各方面都做得比较优秀,但是这些教材是按照外国人的思维编写的,我国国贸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很难理解这些教材的内容,从而导致双语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3、语言环境方面有所欠缺

据有关调查显示,教师在双语教学课堂上几乎是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但是学生却很少运用英语进行思考,更不用提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师也很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双语环境,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开展双语教学

1、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接触专业术语

国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不能一蹴而就,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对国贸专业本科四年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等做出整体规划,在专业课中让学生逐步接触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养成用英语学习本专业课程的习惯,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其次,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先不要让学生接触难度较深的外国教材,否则会让学生对双语教学产生畏惧心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轻重缓急,并突出专业化。

2、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合理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国贸专业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教师与学生要进行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上课之初,可以举出一个国贸例子,然后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将该案例分配给各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让各小组派出代表用英语回答问题。这样的方式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环境,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习惯。

3、优化国贸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要顺利开展双语教学,需要一只英语功底深厚、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教师。然而,目前大部分国贸专业双语教师都缺乏系统、长期的英语培训,他们的双语教学方式不够先进,双语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直接不利于双语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高校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双语教师进行学习,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去其他有名院校进行进修,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外贸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另外,学校还可以将教师送到外贸公司去进行实践,促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教学水平,顺利组织教学。

四、结语

虽然国贸专业在开展双语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但是高校与教师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进行双语学习的重任,为社会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综合性国贸专业人才。高校必须从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教材、师资队伍等方面综合入手,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学.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2】曹兰.高职院校经贸类课程双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洪必纲.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的教师激励研究[J].硅谷.2009年10期

作者简介:

陈曦,1981年出生,女,民族汉,籍贯江西赣州,现就职于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硕士,学位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商务英语等。

符昕昕,1983年出生,女,民族汉,籍贯江西赣州,现就职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职称助教,学历大学本科,学位文学学士

第6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贸易;对策;理论

教育部办公厅2001年9月3日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而在我校众多的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应实施、最能实施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定义

在英文中,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及Two languages,译成汉语即为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其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中。而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中将双语教学定义为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而通过教学和环境,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在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后,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平。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用一门外语(目前绝大部分为英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除外语学科以外的其他知识性学科的教学。

我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汉语专业知识,相比之下,相应的专业方面英语能力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创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英汉双语教学情境,从专业词汇入手,更有利于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洽谈。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以培养有国际视野、能在进出口贸易公司、金融投资机构、跨国企业等从事国际贸易的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通晓本专业的基本学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新近的发展与成果,而且还应能熟练掌握一种外国语言(以英语为主),能够与外国厂商交流和谈判;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

教育部公布近两年本科招生、毕业生就业情况表明,国家机关接收最多的专业、金融单位接收最多的专业、三资企业接收最多的专业、出国最多的本科专业、自主创业最多的专业中都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勿庸置疑,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毕业生必然会备受重视。

但同样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在我校的实际情况却是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十分乐观。究其原因,应该说主要还是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特别是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正在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就业。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特点

目前,许多院校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列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是由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政策变化紧密结合而成的综合,尤其要注重对国外进、出口政策的密切追踪。而学生只有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有准确地掌握,才能做到对此方面运筹帷幄。而双语教学又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实用性、实践性等特征。通过该课程的双语学习,一方面学生会掌握扎实的理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写作、交流能力,为以后学生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三)外界因素驱动

1.目前,我国与世界各国国际交流更加频繁,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而具有产品出口资质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而此时,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只是掌握扎实的(汉语)专业知识应当说毫无竞争力可言。一名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应当是具备扎实的英、汉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双语教学开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急切的。

2.近几年,用人单位对相关专业学生要求条件越来越高,只是能拿出英语六级证书是不够的。许多用人单位在面试时开始注重学生运用英语熟练表达专业知识、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只是采用中文进行知识讲解,客观中使专业与英语知识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用英语处理国际贸易业务的能力,因而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

而在此情形下,选择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进而不断将其他专业课中引入双语教学,不仅会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也能增强学生的相关知识英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用英语自由地表达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自身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要求。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过《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应该说具备专业知识和双语学习的基础。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双语教学效果提高的对策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细分

在进行双语教学尝试之初,可以将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加之考虑师资情况,建议对英语好的学生实行双语教学。等条件成熟,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情况进行分班、分层双语授课。对外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授是以外语为主,汉语为辅;对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汉语为主,外语为辅。

(二)选取适宜的教材

目前,在双语教学的建设过程中,教材应该说已成为瓶颈问题。对于该课程而言,市面并没有有针对的双语教材出售。为了弥补不足,一方面我们可选用原版外国教材,或者教师可选用国外高校的网上课程资源。

(三)加强师资培训

目前,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任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学位、年富力强,英语水平较高,具有了讲授双语专业课程的能力。同时,系、院应当加强对相关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能不断受到鼓舞、激励与鞭策。

参考文献:

[1]关键.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5):196-197.

[2]张建平,俞惠.对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97-99.

[3]肖红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2005(4):60-61.

第7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烟台大学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国内企业踏出国门,国内外经济互相关联,对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影响前所未有,从而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例,以求探索新的外向型人才培养思路。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是:面向21世纪,适应国际贸易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构、涉外经济部门、外资公司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学科定位应该是理论与实务并重,侧重应用能力培养;服务定位则是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方式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应烟台、青岛、威海等开放城市的需求而设立的,十多年来,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培养输送了大批外向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我们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本专业及时把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多途径培养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严格管理、提高质量。注重素质就是要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化基础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管理就是要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严格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质置就是要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以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突出质量要求与综合素质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摆到突出位置。在知识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在素质方面,强调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在能力方面,强调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

2.1 基于市场需要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了改革:

2.1.1 拓宽基础强化素质教育

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课时,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具备创造思维、自我开拓、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为此,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部分课程的学时。如会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统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国际商务英语由4学时减至3学时;现代物流由4学时减至3学时。

2.1.2 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教育

尽管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使学生能够应对未来专业知识迅速更新的挑战,也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对于不少打算的考研学生而言,夯实理论基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保留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作为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课首次根据学 生基础差异分层次设置。经济学系列课还另外设置了中级经济学,供准备考研的学生选修。

2.1.3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1)外语教学:除基础外语外,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加大双语授课力度,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教育:除课内实验外,每学期都分别安排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大对实践条件的建设。

(3)取消部分课程,如外贸会计(不合实际需要)、金融英语(建议教师在讲授《国际金融》时适当补充有关的英语专业词汇);根据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考虑增设新课程,如报关实务、经贸英文报刊选读、商务礼仪、金融市场学等。

2.1.4 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减少专业基础课的数量,增加专业方向课,为此调整了部分课程性质。如世界经济概论由专业基础课调为专业方向课。学生可从9门课中选修12学分,为学生自主选择所修课程提供更大的空间。为了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规划并做出准备,特别对课程授课时间进行调整,改变“大一、大二闲、大三累”的状况。我们制定了以学生为本的弹性教学计划与方案。如在第六学期同步开设《现代物流》汉语和双语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需求在双语授课和汉语授课之间做出选择。这种弹性机制的设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也大大地保证和提高了双语教学质量。

2.1.5 教学大纲的制定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从加强基础、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出发,参考专业规范的教育内容与知识体系,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2 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双语课、专业外语课比重不断提高。继续以双语教学为重要支撑,增加双语精品课的数量,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继续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课件制作和发表报告,用英语进行专业问题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再出现。课后,为学生参加报关员考试、商务英语证书考试、英语演讲比赛提供专门辅导,以增强其未来就业竞争力。教师们还积极指导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及课外活动作品竞赛活动,提升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实践环节,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熟悉贸易流程;建立了稳定的包括海关、港务局、国际贸易公司、外经贸局等在内的实习基地。

2.3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自2004年开始,学院与韩国仁荷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生连年成功接待仁荷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师生访问团,并于2007年起每年都赴韩回访,成功实现了学术和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在韩期间,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师生参观了首尔东大门流通市场、GM大宇科技园区、仁川自由经济区,进行中国特色小商品展卖活动,双方教授和学生举行学术讲座。与韩国仁荷大学的系列交流活动为我们实现跨国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院还与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四年级时可以参加合作培养班的学习,通过考试的课程可以免学分,第二年在澳大利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后获得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已有多位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踏上了赴澳洲留学之路。此外,本专业还与美国佛罗里达湾岸大学、台湾东华大学订立交换生计划,使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4 以双语教学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烟台大学最早实施双语教学,至今有4门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其中“现代物流"2009年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每门双语课都形成了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具有很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双语课主要采用原版外文教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自编了高质量的辅助教材。双语教学采用图文并茂的全英文电子课件,统一用英语命题试卷,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英语答题和提交英语作业,做到所有书面文字表达100%使用英语(个别图表除外),课堂讲授和讨论要求使用英语的比例不低于50%。主讲教师按照专业知识结构授课,而不停留在语言点的教学上。课程组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网站,教学内容、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文献及案例资料)、习题等全部上网,供学生下载阅读,促使学生养成用英文思考的习惯,强化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些条件都为我们培养出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我国对外经贸迅速发展,对高质量的经贸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与领会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体现时代要求与专业特色,全面规划,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基于烟台大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下基本思路:

首先,要加深认识,准确定位,全面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要夯实基础,更好地实施核心课程双语化,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第三,围绕“经济、贸易、商务”的知识结构,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的交叉与渗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第8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22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和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教育应该以加强实践教学为基本理念和制度规则,并在有关理念和规则框架下,建立合理的教学方案和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计划制定

为了掌握完整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可以在学校设置的公共基础课基础之上,以西方经济为理论基础,以国际贸易原理为核心,以国际经济学为发展来制定教学内容;在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方面,围绕进出口业务这个中心,设置国际贸易实务核心课程,同时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可以辅助国际贸易实务的衍生课程,如“国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物流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等,另外通过实训课程、毕业实习和毕设制作等环节来加强;由于国际规则及保护手段的变化对微观主体的经贸业务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国贸专业学生还必须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本国对外经贸相关政策法规,可以通过设置WTO规则与运作、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形势等专业课课程实现。

2课堂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其课堂教学不能仅培养只懂理论,不懂应用的学生。但当前的情况是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思路和方法影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方法落后、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不少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知识空洞,因此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都需要教师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注重教学内容、方法与技术的调整和创新。

首先,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多数教师会以货物进出口为主线,重点讲授贸易术语和惯例以及进出口实务,而对其他贸易方式、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及WTO规则的影响涉及较少,对押汇与议付的讲解也通常脱离国际惯例,这样的内容设置是不符合当今贸易实践对教学的要求的,应该对课程的内容设置作部分调整。其次,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推行模块式、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以及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法。注重学生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际经贸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另外,应该对所有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和信息教学的知识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3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实践教学离不开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然而我国大多数高校中,从事教学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构成,大多数教师取得相关学位后直接在高校任教,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各高校也会对教师提出挂职实践的要求,但往往时间短,机会少,落实差。

实践教学师资不足问题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各个学校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加大对已有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包括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以及鼓励和提供保障条件让教师到国外去进修。二是从校外乃至国外引进先进的教师,使教师队伍复合化和国际化。三是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充分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4实训室建设

一般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设有国际贸易模拟实验中心,通过计算机上的模拟仿真环境,学生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提升。国贸专业的实训软件必须包括一套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案例,使学生通过模拟环节,体验一笔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在一个虚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建议此部分学时应不低于28。另外,在加强国贸专业本身的模拟操作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把国际贸易业务与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等专业的操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校的“电子信息”资源充分利用。

但目前实验室教学存在的一个很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学习缺乏激励,彼此之间不存在竞争压力。与课堂教学相比,实验室在学习意识、学习动机和学习氛围方面并没有很大变化。很多学生在最初的实验室学习阶段后,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急剧下降。从而使实验室教学的效果往往在开始阶段成效比较显著,但难以持久。

5通过竞赛平台提升国贸专业技能

目前,国内外针对本科学生的有关各种专业技能的竞赛越来越多。大多数专业技能竞赛参加方式简单,受限制因素较少,大多数学生都会有机会参与。由于这类的专业技能竞赛既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体验专业职业技能的实践标准,又能检验和评价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参与到其中。而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技能比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摆脱其专业技能学习方面的缺陷,而且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技能竞赛通常是竞争非常激烈的。

对于国贸专业来说,专业竞赛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目前比较受欢迎和影响较大的有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和POCIB大赛等。但是,不管哪个专业的竞赛,各高校在参与竞赛过程中普遍存在专职指导教师缺乏、技能培训时间有限、职业技能比赛专门教材短缺和竞赛激励资金不均等方面的困难。所以高校要想通过竞赛平台有效提升专业技能要在这些方面突破。

6拓展实习基地

通常高校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学校出面,校方职能部门负责联系和建立;二是由教师出面,通过教师私人关系以院系的名义负责联系和建立。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多数高校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校外实习基地的延续性和可靠性不高,进而导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难以长期持续进行。另外,企业也普遍缺乏与学校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积极性,而那些有心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所提供的岗位数量也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日益供大于求的毕业生人群。而对于国贸专业来说,有些企业即使具备接纳毕业生实习的能力,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企业也会因为出于经济效益、商业机密以及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而不愿提供实习岗位。所以,当前各高校不能抱着希望企业能无偿地提供实习基地的传统的思想,而是应该在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基地的同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构建互利互惠的利益机制。另外,学校还应与企业的沟通,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需求的相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找到高校和企业的利益融合点,双方的合作才会走得更远。

最近几年,在推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教育部已经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对高校进行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国家已经在政策层面进行引导,教育主管机构也在负责具体落实,这对今后的校企合作式教学提供的良好的宏观环境。高校应该抓住机会,积极行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7毕业设计环节

各高校国贸专业普遍采用毕业论文作为检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综合成果的一种方式。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某些社会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也能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但是当前国贸专业的毕业论文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题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操作的检验;研究问题单一,无法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对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不清楚,态度不认真积极,抄袭他人文章,缺乏创新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毕业论文并不能作为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较好标准。对于国贸专业学生来说,用人单位看中的不是科研方面的能力,而更多的是学生对工作岗位业务流程熟不熟悉,在业务风险上是否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专业写作交流技巧。所以,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毕业论文写作逐渐向毕业设计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