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汉语培训总结

汉语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5:01: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汉语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汉语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双语”培训 学习策略 调查 对策

一、引言

新疆教育学院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基地,一直致力于探索提高培训效率的途径,近年来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班级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笔者在“双语”班级管理和《汉语听力》《汉语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是经常遇到一些学员非常努力但是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个人语言学习效果的好坏、成功与否是与他选择使用的学习策略有关的”。因此笔者对“双语”培训学员的汉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试图从培养和训练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角度探讨提高“双语”培训效果的途径。

二、调查概况

1.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随机选取新疆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年9月、2011年3月和2011年9月入学的两年制的数学和信息技术两个专业200名“双语”培训学员作为对象。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主,辅以个别访谈和随堂听课观察的方法。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74份。

2.调查问卷构成。以调查“双语”培训学员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为目的,主要涉及以下问题:(1)“双语”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2)“双语”培训学员学习策略运用情况。梅耶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我将对学习策略的调查细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六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含有若干题目,题目主要参考Oxford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SILL ,v5.1)。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汉语学习策略整体运用情况

为了解“双语”培训学员学习策略整体运用情况,我分别取六个分量表中题目测得的各选项的平均值得到“表1 学习策略分量表各选项平均值对照”,通过对照分析调查对象对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等的运用情况。

表1 学习策略分量表各选项平均值对照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6个具体学习策略分量表中各选项平均值所占比例按照从高到低的排序都一样,选项“有时候是这样”比例最高,多在40%以上,这意味着调查对象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行为是随机、偶然的,并未自觉、主动地运用,同时,“通常不是我的情况”和“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分别占调查对象的10%左右和4%左右,说明有近15%的调查对象在学习过程中不主动运用任何学习策略,甚至有部分学员在汉语学习中完全不运用学习策略。综上,约半数学员不能熟练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二)不同年级“双语”培训学员汉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

为了解“双语”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我对2010年9月和2011年9月入学的两年制“双语”培训学员(下文中分别用1092和1192表示)的汉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得到“表2 不同年级‘双语’培训学员汉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对照”。

表2 不同年级“双语”培训学员汉语

学习策略运用情况对照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192和1092两个年级的学员“完全符合我的情况”这一选项的数据对比略有提高,“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这一选项的数据对比略有下降,这说明经过一年的培训,熟练掌握运用学习策略的学员多了,不用学习策略的学员少了,培训是能够培养并提高学员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的。但是,40%左右的“有时候是这样”选项所占比例和“通常不是我的情况”以及“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两个选项比例之和仍然占据总数的约一半,跟整体调查情况比较一致。这说明目前的培训工作对学员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存在不足,少数学员运用学习策略能力有所提高,大量选择“有时候是这样”的随机、偶然使用学习策略的学员没有完成向自觉、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转变。

四、针对学习策略运用情况的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建议在今后的“双语”培训教学工作中重视并加强对学员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使其熟练运用学习策略,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综合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六个方面的相关学习策略,可以在培训工作中安排教师指导学员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

1.在汉语词汇学习方面,引导学员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使用卡片记忆,重复读写并多使用生词造句,还可以提示学生通过记忆字词在书页、广告牌或路标上的位置来记忆生词。

2.在汉语听说课程中,引导学员多练习汉语的发音,多看电视节目或电影,总结各种常见的汉语句型并多用汉语交谈,想不起某些词语时借助手势也要主动表达;鼓励学员在课外也要积极主动多听、多看、多用汉语进行交流,不要因为害怕说错不张口,通过多练习来消除使用汉语的紧张情绪。

3.在汉语读写课程中,注意扩大学员汉语阅读量,引导学员经常阅读汉语书报,不拘泥于个别字词,而是学会概括总结,抓住内容重点;指导学员用汉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常用问题,务必使学员及时订正自己文章中的错误并避免重复性出现。

4.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要关心学员学习情况,指导学员制订计划表,目标明确并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利用班会组织学员用汉语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鼓励学员提出自己在汉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积极肯定学员在汉语学习中的进步,随时纠正学员说话时出现的错误;引导学员用汉语写周记,鼓励学员学习汉族文化,为学员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提高汉语学习效果。

总之,“教育要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标”,除了对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之外,将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的培训贯穿于“双语”培训的教学、管理全过程,帮助学员熟练掌握各种学习策略,让学员学会学习,是提高培训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现有的“双语”培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还应当强化对语言类授课教师的指导,务必使其在现有的汉语言听、说、读、写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对“双语”培训学员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指导,并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要求确实贯彻执行下去,帮助学员养成良好的运用学习策略的习惯,实现“授之以渔”。

五、结语

众所周知,“目前,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研究已经从重教法、轻学法逐渐过渡到既重视教法更重视学法上来。”“双语”培训学员身为教师的职业身份决定了其相较于普通学生学习自主性更高,能动性更强,帮助他们正确运用学习策略不但能够提高其汉语学习效果,还能够使他们在返回基层教学岗位之后,潜移默化地将学习策略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是开展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的最终目标,提高教师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新菊.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03).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2).

[4]胡艳明.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24).

本论文为新疆教育学院院级课题“‘双语’培训学员学习策略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XJJY201155)成果。

作者简介:

第2篇

2大力营造汉语氛围

缺乏汉语学习氛围是目前和田地区汉语“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不改变这一状况,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汉语人才将是一句空话。国外学生虽然学习外语时间远远不如中国的少数民族学生,但其语言能力和掌握的外语数量远胜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具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外语。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外语语言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外语教学立体化。因此,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应是改革和田地区基础汉语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真正把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引入课堂,开展多媒体与网络外语教学,通过internet与e-mail可以更广泛地开展起真实的思想及语言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在网上与汉族学生进行交流;二是发挥各种传媒,如广播、电视、报纸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统一

语文能力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从语义方面看,听和读是吸收语言信息,说和写是输出语言信息。从思想内容看,听和读可以丰富语言知识,开拓思想,为说和写打好基础,而说和写又可以启迪思维、深化思想、促进听和读水平的提高。就表达技巧看,听和读是学习别人如何选材取事、立意谋篇,说与写的实践又有助于深刻理解听读的内容与表达技巧。由此可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间密切联系,只有他们都提高了,整体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4教师备课时突出重点

汉语教师首先是备教材,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授课内容,吃透教材,明确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根据授课需要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确定详略和取舍。其次是备学生,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经具备哪些背景知识,哪些内容通过学生自读或讨论能够自行解决,哪些内容需要予以一般性指导,哪些内容需要重点指导,哪些内容需要个别指导,使教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第3篇

【关键词】汉语测试 民航飞行学员 比较 测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与此同时,国内各部门也为推进汉语在国内、国际的快速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诸多汉语类测试项目,在测试对象、测试内容、测试形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整理和分析汉语类测试项目,并在比较分析现有的汉语类测试项目的基础上,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学员汉语水平测试与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的现状

目前,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种类驳杂,大体可分为校内汉语测试(如某校汉语期末考试,语文高考等)和社会汉语测试(如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测试HSK),具体内容详述如下:

1.校内汉语水平测试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开设的《现代汉语基础》为例,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中飞院英语、空乘、空保、安检等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涉及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操作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较为局限,并没有覆盖到飞行大学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读写、轻听说,重书面、轻口语。

此外,涉及语文高考、《大学语文》考试等校内汉语考试的研究较多,且考试的模式较为相似。

2.社会汉语测试

从测试对象上来看,社会汉语测试可分为面向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测试项目和面向母语为汉语人群的测试项目。

1)面向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汉语测试项目

现阶段,针对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汉语测试项目有汉语水平考试(HSK)、国家汉语口语水平测试(HKC)、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商务汉语考试(BCT)、实用中国语水平认定考试(C.TEST)等等,具体测试类型分析如下(表1):

3.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的比较与分析

根据国内校内汉语测试和社会汉语测试两方面分析总结可知,目前,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种类繁多,且呈现测试内容缺乏针对性,测试标准缺乏科学性等倾向。

从测试种类上来看,国内汉语类测试就分为校内测试和社会测试两大类,而社会测试的主办方又有政府专职机构(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职业培训导向机构(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测试对象有母语非汉语人群和母语为汉语人群;测试方式有口试、笔试及口试加笔试。

《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第四次修订版本中明确,飞行驾驶员执照持有人需通过民航局组织或认可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在目前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繁杂的情况下,如何界定“民航局认可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成为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就国内现有汉语类测试项目而言,各有可取之处,但测试内容并不针对于民航飞行员的工作实际,因此,针对每年2000-3000名准民航飞行员,构建由民航局主办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针对民航飞行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的构建

1.构建测试项目的目标

“在过往的相关规定中,并没有对飞行员的无线电通话水平做出明确要求。”一位民航业内人士称,能够正常听说读写,即是对飞行员语言方面的要求。“现在持有飞行执照的飞行员,被默认为其拥有汉语语言六级水平。”他认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通过汉语四级考试并不困难。

但也有空中交通管制员透露,一些口音浓重的飞行员在与地面进行无线电通话时,确实会增加沟通的时间,甚至造成误解。“由数字组成的航班呼号,或是航班飞行高度,如果机组不能用普通话报出,就可能被管制员理解错误。”他说,那些讲“川普”、“闽普”等地语言的机组往往最令管制员头疼。

保证飞行安全,顺畅的陆空对话必不可少,确保顺畅的陆空对话,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是基础和前提,然而,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并不是确保陆空对话的全部,确保顺畅的陆空对话,还应包括飞行员良好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对行业词汇、工作语境的理解和掌握等。

因此,针对民航飞行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应是对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的综合考察,包括听、说、读、写,其中以听、说为基础,读、写为辅,贴近飞行员工作语境,旨在全方位提高飞行员汉语语言沟通、交际能力,确保陆空对话,实现飞行安全。

2.构建测试项目的原则

1)测试、教学、学习三位一体的原则

在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体系的同时,要兼顾教学(培训)体系、学习体系的构建,以测促学、促教。在前期调研发现,民航飞行学员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过完备的汉语语言教学,没有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机会不多。而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体系的构建,为教学(培训)体系、学习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2)听、说为主,读、写为辅

汉语语言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应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以满足飞行员飞行工作中陆空对话的实际需要。

3)立足民航,服务民航

确保陆空对话,确保飞行安全,是针对民航飞行学员进行汉语四级测试的最初目的,也是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体系的首要目标,因此,测试内容应立足民航,涵盖陆空对话中常用的民航行业词汇和工作语境,真正做到来源于民航,服务于民航。

综上所述,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任重而道远,应当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民航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夯实汉语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军海.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Bernard Spolsky.Measured Word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Z].edb.gov.hk,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S].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第4篇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教育 教学质量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多种语言的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长期相互交往,伴随着语言关系的发展必然产生“双语”现象。语言文字是群众之间交流思想,掌握知识和信息的工具,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桥梁。

新疆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民族地区。全区现有40多个民族,其中我区居住的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13各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全区总人口的60%左右。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社会环境里民族接触和语言的双向交流是形成“双语”现象的自然条件,更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求。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新疆人如果不掌握国语普通话,就很难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新疆教育发展史来看,新疆和全国其他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一样,经过了不同的历史阶段,而今各种类型的“双语”教学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一样开遍天山南北广大城乡、农村、牧区,散发出令人陶醉的芬芳,使民族团结之花永开不败,“双语”人才层出不穷,地方经济繁荣发展,“双语”教学结出丰硕成果。

而今,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本着“建设合格‘双语’教师队伍,优化‘双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伊宁新教育”的工作目标,制定措施、强化交流、完善管理、总结经验,在“双语”教学工作中大胆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我校“双语”教学现状

自2009—2010学年3月份,我校与伊宁市第十九小学合并,2010年9月根据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安排,我校与伊宁市第十五小学合并成民汉合校,现我校共有在校生1058名,教职工124名,其中38名双语教师,其中未入编的有7名,学校上学年有32个教学班,本学年与十五校合并后现有27个教学班,有21个双语班,其中有877名,目前我校1+5模式的有4个教学班,学生176名,1+5教学模式班级是一年级全课程用汉语授课,从二年级开始开设母语课程与汉语同步实行教学,3+3模式的有13个教学班,有557名学生,3+3模式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全课程用汉语授课,到四年级开设母语课程,其他7个班是普通班,全课程用母语授课。2010年通过全市民汉合校的要求,我校合并并开设了两个汉语班,共有学生60名。

二、我校“双语”教学中的有效做法

(一)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

为真正落实“双语”教学工作,学校必须具备一批教学经验、专业素质好、汉语水平扎实的教师队伍。虽然学校有不少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质好的教师,但很多教师汉语功底较薄弱,不能很好地胜任“双语”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提高“双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积极营造“双语”氛围,不断拓宽“双语”教师学习的渠道。

1.积极营造普通话学习氛围。每周星期二早晨,任书记利用前两节课的时间,帮助民语教师学习汉语,在汉语学习中,以听、说、读、写为抓手,尽量给教师多创造表达的机会,让普通话在校园中盛行。

2.以活动促进教师汉语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学校积极按照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开展各项活动,如“防御艾滋病”青年教师演讲活动、“祖国在我心中”及“民族团结之花永驻人间”师生演讲比赛、青年教师调讲赛及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在各类比赛中,教师普遍采用普通话表达,不仅仅为了争得一份荣誉,更是在检验普通话表达水平,每位教师都在努力提高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3.以民汉结对子的方式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民汉合校后,学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民汉教师结对子,互相听课、学习、帮助,加强沟通。既增进了民汉教师之间的情感,促进了民族团结,又极大地推动了民汉合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4.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促进教师发展。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各项教学活动,如:示范课、公开课、同课异构等,积极组织教师到外校参观、学习、听课等,并带领“双语”骨干教师送课下乡至塔乡七小、潘津乡中心小学,让更多的教师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启迪教学。

5.多种渠道,强化培训。为了促进教师“双语”教学水平快速提高,我校通过脱产培训、集中培训、自学等形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使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在思想上、专业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与教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语”教学活动

1.充分保证学生的早读时间。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学校充分利用早读的时间,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练习流利的普通话表达。

2.为了提高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我校“双语”教师利用写字课时间指导学生书写,规范书写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校双语教师充分利用阅读课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各类图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运用能力。

4.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双语的演讲比赛,在学校开展了多种“双语”演讲比赛,“双语”宝贝选拔赛,为学生学习汉语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例如:学校组织了“祖国在我心中”、“我爱我的家乡”、“学校是我家”、“我爱我的老师”为主题的“双语”学生演讲比赛。在一年级两个汉语班、四个双语班召开了“我参与,我快乐”口算能力大赛,在活动进行中,还举行了亲子趣味游戏及各班的课外阅读展示,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双语”学习氛围。

第5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 第一堂课 指令语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本文讨论的第一堂课指的是综合课,我们知道“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和各项语言技能综合训练的实践汉语课 。”既然综合课如此重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方法也就相当重要,尤其是零起点班。

1对外汉语第一堂课的特点

1.1对外汉语的第一堂课的学生

不言而喻,对外汉语第一堂课的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就是零起点的学生。他们没有汉语背景,也许只知道长城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至于怎样和别人问候,也只能停留在“你好”这一个词的阶段。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因此第一堂对他们很重要,这节课的成败对于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甚至是对中国影响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前提下,作为对外汉语零起点班的教师,必须对这堂课做好充分准备。

1.2对外汉语第一堂课的特点

零起点班第一堂课与其他班级的第一堂课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例如,二者在第一教学单位内都具备三个大的教学环节,即开头、展开和总结。在开头阶段,教师与学生都互相介绍和问候,都会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所学课程的大致情况。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零起点班第一堂课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学环节的松散性。由于是第一堂课,教师与学生相互还不了解,需要进一步沟通。一般情况下,上课开始教师需要 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也让学生了解自己,这势必会延缓教学进度,当然,这是必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和学生交流需要媒介,或者使用汉语,或者使用学生母语(国别单一班),或者使用媒介语(混合班),或者使用手势、表情。但学生在接收母语或媒介语中也会出现语义的增损现象,而手势、表情也并不是各国各民族统一的;在接收汉语时, 还需要外语和体态语来“注释”。所以在第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冷场或出现学生误解、曲解现象,也就是说零起点班的第一堂课教学中存在一定量的冗余时间,这是第一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2)教学内容的“语音性”。初级教材都安排有一个语音阶段,有的是前10课, 有的是前15课,大约需要一到三周的时间。学生开始学习汉语时,首先接触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发音方法、发音技巧等。而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韵拼合都是无意义的,即使是音节(声、韵、调的结合),也不一定完全对应某一种意义,就是对应某一个意义,教师也不必一一地去讲解。因而,零起点班的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语音性”。尽管,语音阶段的每堂课大都具有这一特点,但由于师生之间初次见面,互不了解,无共同的交流方式,第一堂课的“语音性”尤为明显。也正因为如此,教学内容的大部分都是无意义的形式,也就是说此阶段的教学处于“非交际化”的初级阶段。但是,这些形式是形成意义的基础,必须打好基础,顺利通过语音关,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好在第一堂课,学生尚处在学习的“蜜月期”,对汉语还充满新奇,不至于感到烦躁。(3)教师的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是指在第一堂课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能自主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看着教师的示范,模仿教师发音,跟着教师唱读。我们知道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要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这条原则是针对整个初级阶段的课堂教学的,是无数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所证明是科学的。但对于初级阶段的第一堂课且教学对象为零起点的学生来说,它的教学又有自己的个性。语言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均质的,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这条原则对初级阶段课堂教学的每个阶段的要求也不是均等的。所以它和我们这里讨论的教师的主体性并不矛盾。在学生对汉语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去要求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不可能的,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我们也不否认学生在正确理解教师的意图后会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语音操练。在学生掌握了语音并且进入“句型语法”的学习阶段以后,“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这一原则就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2零起点班第一堂课教师的语言形式

我们这里讨论的语言形式是指在第一堂课上教师与学生用以交流的主要媒介。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和教学经验,在零起点班的第一堂课上,教师与学生的媒介语不外乎三种:(1)汉语;(2)外语(含单一国别班上学生的母语及混合班上使用的媒介语(主要是英语));(3)体态语,有人把它称做体势语。但是,这三种语言形式在第一堂课上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我们认为,应以汉语和体态语为主,以学生的母语和媒介语为辅,尽量控制使用外语。具体做法是:能用汉语和体态语表达清楚,且让学生听懂的尽量使用汉语和体态语,做不到的,控制使用外语。

对于课堂上是否使用学生母语曾引起过很多争论,笔者认为适当使用学生母语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体态语虽然是一种无声语言,但它同有声语言一样也具有明确的含义和表达功能,有时连有声语言也达不到其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教授汉语时适当使用体态语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点。

3案例展示

这项案例,是笔者在参加2011年第一批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时的一堂课的展示。这堂课的性质就是在零起点班第一堂课,其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课堂用语“请跟我读”

“请回答这个问题”“请再来一遍,很好”,而且让学生掌握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能迅速明白这个指令。在培训中,学员们有的展示很成功,有的很失败。现将典型案例例举如下:

案例(学员某):

教学对象:以英语为母语的零起点汉语学习者20人

教学目标:①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学生掌握几个课堂用语的意思; ②学生能运用“你好,我叫......”进行自我介绍。

教学重难点:课堂用语,问候语

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手势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老师走进教室和前面几位同学不停地进行握手“你好!”相互认识,而且老师面带微笑。

(2)讲解新课

a.老师把问候语展示在黑板上

老师:你好!

学生:你好!

老师:我叫王晓庆,你呢?

学生:我叫迈克,认识你很高兴!

老师:认识你很高兴!

b.通过以上的问候片段,来展示并加强课堂指令语的教学

*老师让学生明白“你我他(她)”的意思。

*老师带领学生读“你好!”并发出指令语“请跟我读!”,及时翻译成“Follow me!”学生跟读之后,在强化这一指令语。老师配合手势说出这一指令语。

*老师自我介绍“我叫王晓庆。”并用英语翻译,然后“你呢?”“What about you?”老师发出指令语“请你回答问题!”翻译成“Please answer to the question!”,找学生逐一回答,之间不停发出“请回答问题!”老师配合手势说出这一指令语。

(3)总结

在指令语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复习。

在汉办的培训中,很多学员都只讲指令语,并将这些指令语简单翻译,然后带领学生读这些指令语,结果弄得学生稀里糊涂,不明章法,成效很差。究其原因就是学员们没有将指令语教学放在会话内容间进行操练,指令语的作用是辅助对主要教学内容顺利讲解并消化的作用,而不是将其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讲解。总而言之就是没有分清主次,结果很难令人满意。

4 结语

针对零起点班课堂教学的特点如何来改善我们教师的语言使用策略,加强课堂教学能力,对于整个初级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形式,尽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冗余的时间;尽量克服教学环节的松散性,使整个教学活动连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一个完整有序的教学氛围下开始一门新的语言学习。教师主要使用汉语,但在必要时(例如在教难发的语音时),可以运用体态语“注释”某些特殊的音节,使学生把这些难发的音与声音所指建立联系,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也可以使用简短的外语,甚至是学生的母语。虽然在整个教学单位中教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主体作用, 但在语音操练中仍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使用简短的陈述句、祈使句以及表示友好的体态语鼓励学生积极模仿,主动开口。

参考文献

[1] 李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第6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效果;探索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191-02

一、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汉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和社会、历史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原因,虽然整体上实现了校校有汉语教师,进大学先上一年到两年的预科,语言达到要求进入专业学习等措施,但由于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普遍缺乏有关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学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得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意识不到赏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常常出现教师讲不透、学生学不明白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形象和学校的声誉;由于缺乏汉语语言学知识、文化知识和对比语言学知识,教师对复杂的汉语现象难以把握,无法准确得当、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讲解;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激励、促进和辅导作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从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当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学任务繁重,但部分时间被占用,缺少自我学习以及进修提高的时间和机会,更不能及时获悉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模式的深化和拓展,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

2.教学模式落后、教学观念陈旧

教育的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2l世纪是教育的创新世纪,这种创新的教育理念热切呼唤着创新型的教师。但是,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经济发展迟缓,信息技术落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固步自封。此外,汉语教学属于地方课程,中小学汉语教师参考书籍相对缺乏且更新速度缓慢,以及信息闭塞,学术交流少,难以及时获得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承担汉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很难获得进修或者外出学习的机会,严重阻碍了汉语教学的发展步伐。汉语教师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墨守着传统,认为教学就是教师的单向的教育活动,教师讲解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点、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很难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言教学进步缓慢,收效甚微。

3.汉语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未能有效结合

现在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一味地灌输,不厌其烦地讲解,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很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很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终,教学效果不佳,致使学生活泼好动的本性被压制,创造型思维被扼杀,参与欲望和成就欲望遭到无情冷落。尤为严重的是:教师单一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与效果,缺乏对课下以及课外活动的参与和关注,不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兴趣索然,对汉语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心理学研究证明,好的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越高,就越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营造形象生动、轻松愉快的交际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可以弥补民族地区汉语硬件环境的缺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使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成功的愉悦,唤起他们特有的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汉语教学效果的若干举措

在对现有的少数民族汉语言教育的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教学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断转换教学模式,创新汉语言教学模式,开创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新局面。要想彻底根治长期以来形成的顽疾,全面提高新疆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汉语教学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来对待,要成立中小学汉语教学研究中心,充分依靠各地师范院校的师资力量,大范围地进行汉语教学调研,找出症结所在,制定出长远的和阶段性的整改措施,从而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1.成立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分管教育工作

通过小学汉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汉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院校汉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三个委员会的分工协作,建立完整的大、中、小学教学体系,使大学基础汉语教学与中小学汉语教学很好地衔接起来,以求小学、中学、大学汉语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能稳步提高。同时,必须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将整个汉语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中、小学的汉语教学改革还处于各自为政阶段,或者说,还没有有机地、科学地衔接起来。在小学阶段应解决的问题,不要带入中学;中学阶段应解决的问题,不要带入大学。要避免重复,缩短“补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形成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育稳定健全的教育机制,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育开创良好互动的新局面。

2.加强对汉语教学的管理,强化汉语教学建设

针对当下汉语教学实际,首先应当积极建立科学规范的汉语教学管理控制系统,以适应具体的教学要求,这也是提高汉语基础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活动中,通过对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吸收优秀的教学理念,以探索出能够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和措施,完善教学管理控制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实教学管理控制模式,从而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保障。第二,通过研究中心在进行汉语教育教学观念大讨论,要分片包干,分步骤分层次进行宣传和讨论,要转变各地汉语教研员的观念,其次是骨干教师,最后是广大教师,通过系统激烈的讨论,积极分析当下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最优途径,提升汉语教学水平。

3.加强师资力量培训计划,建立起一套多渠道、多方式、多形式的培训网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汉语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繁重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但不能因此削弱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在抓好师资培养工作的同时,搞好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严格对教学的监控,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并使之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汉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高学历层次的教师。不少人认为,预科汉语教学用不着高学历,让硕士、博士教预科汉语完全是大材小用,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社会形势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抓好学校汉语教学是不能想象的。

总之,为推动汉语教学改革,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符合汉语教学实际的相关文件,稳步推进汉语教学改革,只有不断地改革,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教学才有可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有可能持续向前发展。只有不断地改革,在各个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和探索,才可使汉语教学出现崭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李维.课堂教学理论[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3]张连仲.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第7篇

关键词:孔子学院;对外传播;工作成就;存在问题;对策

一、前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世界各国掀起了“汉语热”,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作为汉语及中国文化推广机构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孔子学院秉承“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必将在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以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孔子学院的建立也有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摒除对中国的误解,帮助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

作为与中国毗邻的泰国,随着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泰国的各行各业也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正是在这种形势的感召下,中国西南大学以其与泰国多所高校长期保持着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于2006年8月与泰国孔敬大学合作成立了泰国第一所孔子学院。

二、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概况学院在国家汉办、两所合作高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逐渐探索出一种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壮大并带有推广性的运行模式,为孔子学院在泰国乃至全球的发展都提供了一份可供参考的范例。2007年学院荣获国家汉办“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院在八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工作成效如下:

1领先全球的办学模式

学院为孔敬大学学生开设了课型齐全、满足各种学习需求的汉语选修课,课程已正式纳入孔敬大学的教育体系,学生可通过修习汉语课程获得学分,优秀学员还将获得到中国参加“秋令营”的奖学金,这一模式正在向泰国乃至全球其他孔子学院推广。

孔子学院与西南大学开办了“1+2+1”商贸汉语合作办学项目,真正实现了汉语教学的学历化和正规化。

2卓有成效的师资培训

学院自2007年10月受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委托开展第一届泰国汉语教师培训至今,先后组织泰国东北部、中部地区大中小学从事汉语教学的本土教师进行包括汉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汉语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学院还从每期参加培训的教师中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前往中国高校参加汉语提高课程培训,这一项目的拓展极大地激发了泰国汉语教师不断提高汉语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的热情,使得本土教师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形式多样的文化推广

(1)学院每学期都会根据中国传统节日推出一系列文化推广活动。已形成在中国传统佳节给孔敬大学师生赠送特别定制的中式礼物的传统;还会在每年一度的“国际食品文化节”上从国内邀请知名厨师到现场表演制作中国美食,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2)学院定期开设“太极拳”“书法”“剪纸”“中国音乐鉴赏”“中国概况”等课程供全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士前来学习,感受中国文化。

4理念创新的教学模式

学院努力探索新的汉语教学模式,已经推出广播汉语、电视汉语,并借助网络和手机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学生单机或联网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实行集体备课、集中讨论、课后及时反馈的教学思路,同时还组成了汉语教学研讨小组,定时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针对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开展反思性教学,加强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

5范围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为中泰两国的教育、文化和经济交流活动穿针引线:促成了孔敬大学及孔敬府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与国内教育机构的相互交流和交换,促成孔敬及重庆两地多次的商务考察和互访,促成两所合作院校在桑蚕生物技术、农学和兽医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交流。

三、孔子学院运行过程中的问题1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

学院自2006年成立至今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很难做到规范化、持续化,制定的长短期发展规划常常因为学院领导的更换而不能持续贯彻下去;欠缺基本的规章制度,如教职工管理条例、图书管理条例、教学设施设备管理条例等。

2师资力量缺乏及不稳定

随着孔子学院承担的教学任务的多样化、学生学习层次的提高,需要更高水平、更富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力量。但目前由于国内合作大学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力量的缺乏,派出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由于学科专业背景不强已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而且公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频繁的更换导致学院师资力量极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持续性。

3缺乏教学监管和评估、激励机制

学院教师和志愿者的教学工作缺乏监管,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进行教学。另外,学院欠缺评估和激励机制。汉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工作人员工作认真与否,都没有一个比较明确合理的评估及激励制度,这不利于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必将极大地影响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4影响范围较窄

学院办学本身依托着中国和泰国综合实力都较强的两所高校,本可将学院的工作范围和影响力拓展到整个孔敬及周边地区,甚至应该成为整个泰东北地区的汉语教学、文化推广及教育科研的典范,从而达到推进整个泰国汉语教学及文化推广工作的目标。但目前,孔子学院除了在孔敬大学两个学院、两所附属中学以及孔敬府内四所公立中学设立教学点外,没有在其他地区增设教学点,这使得孔子学院的工作范围相对较窄,影响力相对较弱。

四、推动孔子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建议1树立团队形象的品牌效应

(1)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合作团队。学院教职员工应该努力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做事,真诚待人,树立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作为学院的最高领导者,中方院长在整个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中方院长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外文化政策,自觉为国服务,要跟国家汉办、中国使领馆、泰方合作院校、所在地区政府部门、学校机构等方面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并加强沟通。

另外,孔子学院的品牌归根到底要靠高质量的教学成效支撑,而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正是其重要保证。因此,应该大力加强汉语教师队伍建设,选拔教师的时候必须要求教师的专业背景与汉语教学有关;对学历层次应该有所要求,以应对学生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形势。

(2)建章立制,明确分工。为改善学院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及教学监督和评估机制的问题,学院可制定行政和教学管理规章,明确职责分工,让每位教师和员工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可参照国内或合作院校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教学监督及评估机制,以进一步促进学院的高效运行。

2汉语教学的扩充及提升

(1)提高汉语教学的定位。充分利用孔敬大学作为整个泰东北地区教育中心的优势,努力将孔子学院打造成泰东北汉语教学、中国文化推广、汉语教学研究以及中泰交流的平台,应加强与整个泰东北地区设有汉语教学点的中小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在时机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可建立起向其提供优秀师资力量、优质教学资源及开展语言项目合作、本土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2)开发远程汉语教学模式。在高科技及网络技术迅速普及的情况下,学院也应紧跟世界潮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语言教学服务,增强汉语学习的趣味性和覆盖面。学生可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单机版或者网络版的汉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网络学习的便利性及高效性,也为解决学院因师资匮乏而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扩大汉语教学范围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明路。

(3)提升学历教育的层次。可充分利用国内合作院校――西南大学的语言类学科优势大力提升孔子学院学历教育的层次,如可招收商贸汉语的研究生、博士生,使汉语教学朝着高层次发展。

3扩充传播渠道

(1)依靠“人”扩大影响范围。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政府在当地设立的官方组织,同时依托着孔敬大学这所在当地享有盛誉的名校,因此可利用这一优势,跟当地政府和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的官员建立良好关系,通过组织他们到中国参观访问、邀请他们到孔子学院参加重大活动等方式,增强他们对于中国的认同感,从而通过他们的力量去扩大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另外,鉴于华人在泰国的影响势力,孔子学院也可以和当地华人社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他们自身所携带的“中国印记”以及对于孔子学院的了解在当地给孔子学院“打广告”。

(2)依靠传播媒介做好宣传。充分利用当地电台、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来宣传孔子学院及相关的一些政策、活动,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学院,参与到孔子学院的汉语学习及文化推广活动中来。

五、结语综上所述,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历经八年的努力奋斗,创造性地摸索出了适宜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很多领先于全球孔子学院的发展经验,同时也为全世界孔子学院的发展建设提供了范例。其取得的成就是让人欣喜的。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其探索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问题,在孔子学院已经向世界人民推出、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唯有迎难而上,集思广益,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中国人的创造性和实干精神,坚定地在这条文化传播之路上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桐生.提升孔子学院办学的若干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9).

〖=3〗李春雷,王云泉.文化传播策略:孔子学院与路加事件的对比研究〖=J〗.新闻知识,2011(03).

〖=4〗张西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两个重要问题〖=J〗.长江学术,2008(01).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北京;游学项目;内容设计;实施模式

一、北京地区实施游学项目的意义和现状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游学”(study abroad)主要是指通过游览、参观等跨文化体验方式进行目的语学习并了解目的语文化的教育模式。“游学”将“游”与“学”结合起来,以游促学,以学导游,既能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又能够促进留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富有实用性和趣味性,越来越受到留学生的青睐。

北京地区发展游学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将旅游产业作为内容之一。发展旅游必须依托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文化定位才能获得突破。发展游学项目可以将对外汉语教育和北京地区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对外汉语教育和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既能促进北京市留学生规模的增长,又能增加北京旅游行业的效益,在实践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有助于汉语文化的国际推广。

在北京地区发展游学项目也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就旅游魅力而言,北京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文化积淀,留存了大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大都市。就对外汉语培训能力而言,北京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众多的知名高校,还拥有经贸类、医学类等专业高校,这些高校具有丰富的对外汉语培训经验,拥有大量专业的对外汉语培训人才,能够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优质的师资、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课程,另外,近年还迅速崛起了不少优秀的民营语言培训机构,也具有较强的培训实力。就语言环境而言,相较于南方语境,北京话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留学生沉浸其中,有助于掌握比较地道的汉语。

很多国内外的语言培训机构都认识到了北京地区游学项目的巨大潜力,纷纷推出了形式各异的北京游学项目,游学项目呈现出了井喷之势。在这一趋势下,2008年奥运会前夕,国内近百家旅游、汉语教学及相关机构在北京召开了关于游学项目的全国论坛,探讨相关发展策略,推动了汉语游学项目的发展。与项目开展的火热程度相比,对外汉语界对于游学项目的研究却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适应游学市场迅速发展的需要,亟待成熟完善。

就游学项目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存在不少待改进之处:其一,内容设计缺乏系统性。内容设计是游学项目的核心,但是目前却缺乏比较明确的设计标准,导致“游”的内容以旅游、猎奇为主,不能系统深入地体现中国文化特点。其二,实施模式缺乏科学性。“游”与“学”缺乏有机联系,“学”的汉语在“游”的过程中很难应用,有些项目甚至并未在“游”的部分设计汉语实践的内容,只是半天学汉语,半天游玩。导致“学”与“游”只是被生硬拼凑在一起的两部分,缺乏相关性,造成学生感到汉语学习难度大、实用性不高,对于汉语学习畏难情绪日益严重,甚至会逐渐放弃汉语学习,只对旅游部分感兴趣。因此,应深入研究游学项目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游学项目的发展。

二、游学项目内容设计

游学项目的内容设计应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基于他们的兴趣和切实需求,建构实用性强、定位明确的体验式内容体系;同时,“学”的项目必须与“游”紧密结合,学是游的语言基础,游是学的实践应用,实现二者的互相促进,切实促进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在实践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认知能力。

1.“游”的内容设计

“游”不只是“旅游”,而是“游览”、“游历”。“游”的目的在于使留学生通过对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亲身体验、经历等,能够对中国社会文化形成比较客观、深入的理解。因此除了对一些知名旅游景点的参观之外,还应包括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多种体验方式。

内容设计上应以文化为核心,以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主线,设计相关游学专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将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体现出来,在跨文化背景下展现北京的变化和发展;既要紧扣北京的区域优势和特点,也要以点带面,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各高校应将游学项目与本校的学科优势结合起来。

在类别上,应根据学生需求设计项目,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实用性。项目设计不应为“俯瞰式”,而应为“融入式”,让留学生切实接触到北京人的生活,感受中国文化。因此“游”的内容可包括以下五大专题,每个专题下设相关小专题。简要例示如下:

(1)吃在北京:品尝烤鸭、涮羊肉等北京特色菜或爆肚、豆汁儿等特色小吃、簋街等餐饮一条街品味特色美食。学做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特色中国菜。

(2)住在北京:游览胡同和四合院等民俗建筑,游览故宫、天安门等皇家建筑,北京新农村游(如密云等民俗旅游地)。

(3)玩在北京:传统风景名胜游(游览长城、颐和园等风景名胜地),现代娱乐游(三里屯儿、欢乐谷等),传统艺术游赏(看京剧、功夫表演、学写书法、学画中国画等),文化创意区游览。

(4)购物在北京:包括传统商圈(潘家园、琉璃厂等)、现代商圈(西单、王府井、蓝色港湾等)、特色商圈(虹桥、马连道、秀水等)等,根据留学生的兴趣和具体情况进行组合搭配。

(5)养生在北京:中医诊脉;中医按摩、足疗、针灸、刮痧;学打太极拳等。

这种设计分类以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既能使留学生比较全面地体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有助于所“学”汉语内容的实用性,便于学生在“游”的实践中应用汉语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分析、解决问题。一些小活动在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都可以灵活运用,帮助留学生感受中国风俗文化,增强项目趣味性。在设计具体的游学项目时,专题式的结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兴趣和时间进行调整。

2.“学”的内容设计

设计学习内容时应根据汉语内在规律和留学生的文化认知规律,重视汉语水平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双重提高。“学”应从“游”出发,围绕专题内容进行学习,通过游览过程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进行与此相关的语言实践。

设计学习内容时,应根据留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语言水平设计项目的难度梯度。根据留学生的游学时间安排,可分为短期项目、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短期项目主要指一个月以内的游学项目,中期项目指一个月以上至三个月的学习项目,长期项目指三个月以上的学习项目。游学时间不同,涉及到的游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同。

根据语言水平,游学项目可以分为初、中、高级。初级项目主要针对接受过半年以内汉语培训的留学生;中级项目主要针对接受过半年以上至一年时间汉语培训的学生;高级项目主要针对接受过一年以上汉语培训的留学生。语言水平不同,项目实施中留学生的学习任务难度不同。

(1)初级水平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应侧重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词汇和简单句式,文化学习主要以感受、了解表层文化为主,如中国的建筑、饮食等。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在游览过程中能够理解他人比较简单的话语,能够就简单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意图,能够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对中国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2)中级水平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应侧重一般的社会文化专题所涉及的词汇和能够表达较复杂意义的复句学习。文化学习主要侧重培养文化认知能力。教学目标为:在游览过程中能就一般社会现象与他人进行沟通;能够与他人合作处理游览过程中遇到的一般事务,能够比较完整清晰地叙述游览过程和个人感受,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能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比较客观地理解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3)高级水平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应侧重较专业的词汇学习以及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文化学习主要侧重于培养运用文化知识处理跨文化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为:能够就中国社会文化的主要专题内容与他人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能够与他人合作处理游览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复杂的事务;能够用比较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层感受,能够运用已有的文化知识较好地解决具体的社会文化问题。

三、游学项目实施模式

根据游学项目兼顾“游”和“学”的特点,游学项目实施包括“游前学”、“游中用”、“游后评”三个基本环节。“游前学”环节通过搭建支架、个人探索、协作学习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词汇,初步了解和思考相关社会文化现象。“游中用”环节通过系列任务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观察中国社会现象,并应用汉语完成实践任务,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描述和评价。“游后评”是每个具体的游学活动后的评估与反思,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部互评、教师评价等,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通过这三个环节,能够培养留学生运用汉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在跨文化背景下比较客观、恰当地分析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有助于汉语水平和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

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不同水平留学生的游学项目虽然基本专题和实施策略相似,但是涉及内容和任务难度却有显著差别。应根据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适当支架,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因为篇幅所限,下面仅以初级水平的教学模式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游前学”和“游中用”这两个环节。

1.游前学

支架搭建:教师根据专题提供相应词语和基本语言结构,辅助学生掌握基本餐饮用语,了解一般食品和典型中国菜的名称,熟悉就餐语言等。

个人探索:查词典,能说出大部分跟自己国家一样的食品名称。

协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典型中国菜,包括购买原料,寻找食谱,制作全过程。小组成员要恰当分工与合作。

2.游中用(情境创设)

请对中国人进行调查,然后做成PPT,进行展示。

其二,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学习时段的不同,游学内容和实施策略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对于长期生,可以在项目开始就设计一个整体任务,作为最终的考核任务,留学生可以在整个游学期间分步骤完成。通过游学期间各个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游学结束时将能够获得对于北京、中国人的较完整印象。

对于短期生,涉及的内容和任务可以更集中一些。比如中高级阶段的短期生“玩在北京”专题,相关教学任务可以进行如下设计:首先,提供预备任务,要求学生提前搜集景点有关资料,介绍景点的位置、历史、相关故事和传说。全组修改讨论后,提前交给老师,教师进行修改后再返还给学生。然后,游览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搜集资料,介绍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或者介绍自己国家同类景点等。还可以要求留学生同时用汉语完成本专题相关调查任务。比如,就某一专题对景点的中国游客进行采访,也可以采访他们的游览感受。要求学生最好配备录音笔、照相机、小型摄影机等,方便后期对采访资料进行加工。最后,游览结束后要求留学生写出游览指南,包括行车路线、人均消费、最佳景点推荐、个人游览感受、团体游览感受、中国人对这一景点的态度调查等,辅以图片和照片,做成不同语种的游览手册,赠与或卖给其他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