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司法社区工作计划

司法社区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5:01: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司法社区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司法社区工作计划

第1篇

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上级文件,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和监督。做好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日常报到、汇报、请销假等,进一步规范电话汇报制度,加强电话联系沟通,以便及时了解矫正对象的最新动态。坚持按相关规定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集中教育活动,坚持周汇报、月报到制度,积极组织其参加公益劳动。在坚持遵守制度规定的同时,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例如公益劳动和每月的交思想汇报表,如有个别矫正对象有特殊情况未及时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个别考虑,在给予机会的同时,也能从另一方面强化改造的思想。

二、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促使其成为守法公民。采取培训、讲座、参观、参加社会活动等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认罪悔罪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个别教育。建立对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遵纪守法、学习劳动等方面表现情况的考核制度。尤其抓好矫正对象的入矫时教育,这样能为以后的矫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继续广泛搜集各方面信息资料,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社区服刑人员遇到的其他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目前招聘信息很多,但是没有工作的矫正对象也很多,平时继续多多观察留心,有招聘信息的及时通知没有工作的矫正对象,即使他们没有找到工作,也会心存感激,也会为以后的矫正工作埋下好的伏笔。

四、继续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档案资料的管理。建立专门的矫正对象档案资料库,为每个矫正对象建立个人档案,做到一人一档。认真对矫正对象个人档案资料进行管理、维护。根据区矫正办要求,做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录入、维护工作。有的矫正对象年限比较长,为了更好的管理,在平时保存好个人材料的同时,每一年结束时把当年的纸质档案材料做出来,一方面可以及时有纸质材料信息,另一方面也为矫正对象结束矫正时不用一下子做那么多的纸质材料,这样不仅及时掌握情况,也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便利。

五、进一步加强与派出所的沟通协作。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犯罪类型、危害程度、悔罪表现、家庭及社会关系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针对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矫正措施,做出等级评定。新的一年有新的计划,也有新的工作考核标准,我所将按照新的矫正考核标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第2篇

[关键词] 系统论;农村水污染受害者救助;社区干预;方法

[中图分类号] D632.1;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1-79-4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Methods for the Victims Assistance of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R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heory

Shi Yanjie

(Law School,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 Supportive community environment can provide basic social, economic and emotional support for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whereas a community with declining functions and unequal power structure will deepen the dysfunction and sickness of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This paper used the system theory as a basic tool to understand and interven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client system, and explored th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methods for victims assistance in rural water pollution areas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system theory;rural water pollution victims assistance;community intervention;method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我国农村水污染问题造成的环境公害形势严峻,污染不仅给当地农村居民造成了生命、健康和财产的损害,也使受害者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受颠覆性的侵害。近年来,针对受害者及其家庭,政府和社会力量采取了相应的救助措施,如清洁饮用水、医疗救助和司法援助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作为社会救助重要内生力量的社区却停留在被动、等待的弱势状态。水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社区衰落萧条,人际关系冷漠、疏远,守望互助、相互支持的传统社区功能被大大削弱[1],不利于开展社区自救和互助,也不利于在向致污企业争取赔偿的活动中团结合作,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同时,现代社会救助实践和理念告诉人们,全面摆脱贫困不能仅仅靠救助,更重要的是靠发展。而我国农村水污染的受害者大多是刚刚摆脱贫困的基层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社区治理结构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在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区重建等社区重大公共事务中缺乏参与意识和能力。这也阻碍了形成广泛参与、协商讨论的社区治理机制,不利于社区自救和社区发展。

本文认为,我国农村水污染受害者救助机制不能仅靠外源式的供给救助,而是应该将救助的焦点放在社区功能的恢复和发展上,逐渐打造内源式救助力量,依靠社区居民广泛的联盟来摆脱自身弱势境况。而社区干预即是运用宏观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社区功能的失调,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帮助社区居民获得管理和利用社区资源的能力,促进社区发展,从而改善自身生活质量。同时,考虑到农村地区水污染受害者救助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联系社区外部环境中的多部门、多阶层、多机构,形成多层合作关系的建立和运作。为此,笔者以整体视角研究社区内外环境和资源,尝试将系统理论转化为研究社区结构和社区干预行为的知识,了解和利用社区居民的社会环境,帮助水污染社区居民开发和管理具有支持性的社区环境。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系统观点的社区工作理论

系统理论的显著特征在于其整体的视角。社会工作者于20世纪中期开始借用系统论来建立能够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共通分析框架,强调情境(Context)的重要性,提出了“整体环境中的整体个人”“人在情境中”等重要概念。社会工作中的系统观点将案主及其环境看作是一个个系统,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之间进行能量和资源的互动。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案主与环境的互动发生了困难,解决问题的干预之道在于帮助人们意识到环境中的各类支持系统的存在,通^建立案主系统和各支持系统的联系,促进其互动,进而提高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

平卡斯和米纳汉(Pincus & Minahan,1973)最早用系统论深入分析阐述了社会工作助人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系统,指出社会工作实务中存在4个基本的系统,即改变中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3]。美国学者Netting等[4]专门以系统论为基础研究社区工作等宏观社会工作实务,认为社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尽可能广泛和多元的社区问题的利益相关者(即参与者),并用“系统”一词描述和分析这些参与者。系统代表相同利益和特征的参与者的集合,这些不同参与者的集合具有类似系统属性的复杂的相互关系,是社区工作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系统或子系统,承担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功能。Netting等[4]将平卡斯和米纳汉的4个系统扩展为9个系统来对社区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角色及其功能进行描述和分析。这9个系统是:①发起者系统,指率先发现问题,并使大家意识到需要对问题进行干预和变革的人或群体;②改变中介系统,以社会工作者为主的直接对社区问题进行干预的人和其他在其中从事协调工作的人或组织,其工作目标是通过干预改变社区不良处境;③案主系统,主要是指寻求帮助的个人、家庭或社区,也就是服务对象是干预和变革工作的受益者;④支持系统,是指任何关心目标群体,希望其问题得到成功解决的社区、个人和组织;⑤控制系统,指拥有正式的授权可以批准和命令是否动用资源、实施行动方案的个人或团体;⑥责任系统,是对问题所处领域的事务具有正式责任的组织或单位;⑦执行系统,包含具体落实干预计划、从事日常服务和管理的雇员与志愿者;⑧目标系统,为了使干预工作取得成效而应该去改变的个人、团体、社区或政策、价值观、态度等,目标系统不是稳定和一元的,目标系统与之前各系统之间会有重合关系,但是随着事态进展重合关系会随之改变;⑨行动系统,即一个由以上系统中的代表所组成的负责干预计划、具有协调功能的工作小组。一般情况下,工作小组中来自改变中介系统的社会工作者在行动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论是一种动态的描述理论。各个系统虽然有各自的边界,但是系统的边界不是完全封闭的,系统相互之间可以透过边界进行信息和能量的流动。故而,系统论视角的社区干预的核心在于改变中介系统中的社区工作者运用适当方法调整诸系统关系,使行动系统尽可能吸引所有系统的代表而使行动系统呈现多元化的参与与合作的态势。就本案例而言,Netting的9个系统中以下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尤为重要:①行动系统与控制系统、责任系统的关系,行动系统可能最初只关心案主利益的发起者和社会工作者,随着工作的推进,控制系统、责任系统的成员可能渗入进来;②行动系统与案主系统的关系,案主系统可能与行动系统有重叠,即与改变中介系统共同工作,参与行动,也可能是两个各自边界清晰的独立系统,这时案主系统与目标系统相同;③案主系统与目标系统的关系,案主系统有时与目标系统相同,有时不同;④控制、责任系统与目标系统的关系,当控制系统和责任系统既不属于行动系统也不属于支持系统,就成为社会工作者必须改变的目标系统。

2.2 系统论视角的社区干预方法与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社区干预方法取决于行动系统和目标系统之间的关系。Netting等表明这两个系统之间存在3种可能的关系。第一,协作关系。即就社区问题和工作计划可以达成一致共识。第二,对改变工作计划有分歧,但是系统之间可以进行对话和沟通。第三,对抗关系。即目标系统强烈反对改变,且拒绝就反对意见做进一步沟通。当系统之间是协作关系,可选择使用的社区工作方法有直接推行工作计划和能力建设;当系统之间是第二种关系,可选择的社区工作方法有教育、说服、大众传媒呼吁等;当系统之间是对抗关系,常用的是工作方法有谈判、大型社区行动、团体诉讼等[4]。

3 农村水污染受害者救助参与者分析

系统论视角的社区干预将受害者及其家庭、其他社区成员及整个社区都当作工作的对象。在本案例中,主要识别参与救助活动的案主系统、控制和责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及其构成,评估他们在行动中的角色和功能,判断他们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行动系统和目标系统的关系,进而为选择干预方法提供基础。

首先,本案例中的案主系统是社区工作者的首要服务对象,具体包括污染受害者及其家庭。案主的诉求和需要主要集中在停止污染伤害、损害补偿、生态生产环境恢复等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但是,目前以案主为主体从事的维权和救助行动状况不容乐观。相关调查发现,村民在得知自己的健康和生存受到严重损害后,选择“什么都不做”的竟占56.57%。对于受害者而言,知识和信息的匮乏使得他们束手无策,既不知如何有效维权,也找不到可以帮助他们的人。有时一些受害者也联合起来进行诉讼,但是这样的集体行动往往以零星散乱的方式进行,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对于补偿款的分配也缺乏依据,千辛万苦拿到补偿款后,却变成一盘散沙,甚至开始内讧。更重要的是,社区权力结构的不平衡、地方纵横交错的利益网络使得受害村民诉求声音微弱,企业以息事宁人的态度赔偿给村民一些钱,而非整改或关停,导致村民“赢了钱输了官司”,污染损害依然如故[1]。综上所述,案主系统的角色更多体现为被动的服务接受者、救助服务的消费者,而非救助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因此,案主系统应当成为社区工作者改变的目标之一,即案主系统也是目标系统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社区干预手法使受害社区成长为有责任心和凝聚力的“行动者”。

其次,本案例中控制系统是指有权调动救助资源的各级立法及司法机关、各级政府决策部门等,责任系统是指相关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有民政、卫生、农业、水利等部门。可以看到控制系统和责任系统的成员分散,不利于在农村水污染和健康损害赔偿救助行动中协同工作。虽然2007年国务院制定《国家环境与健康计划(2007―2015)》,期望使相关的18个政府部门在救助政策与行动中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统一管理的局面,但是由于体制改革滞后,部门之间仍然难以形成合力。从法律追责来看,我国尚缺乏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村民在诉讼中举证难度大、成本高,调查中发现只有3.03%的受害村民选择走司法程序维权[1]。民政部门已将社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职能,但是在本案例的行政救助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救助体系,救助前期缺乏对受害者需求做全面客观地评估,救助内容单一、浅层化,救助仅限于清洁饮水、生活救济等项目,对水污染给人体带来的一些潜伏性疾病,对受害者家庭和心理造成的伤害,以及对社区功能的损害等缺乏政策关照。也就是说,作为控制系统和责任系y的立法与行政机构已在制度框架内对污染受害者救助需求予以回应和采取行动。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水污染社区受害者对生存和发展的整体性救助需求,即分歧与沟通并存,因而也是行动系统需要改变的目标之一。

4 农村水污染受害者社区干预方法选择与应用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水污染受害者救助中的案主系统和控制与责任系统是社区干预中的目标系统,是行动系统中社区工作者努力改变的对象。但是,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的关系并不是对抗关系,虽有分歧,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目标一致、愿意协作和对话的关系。鉴于此,本文认为农村水污染救助的社区干预可选择如下方法:

4.1 通过能力建设促使案主系统向行动系统转变

能力建设包括参与和赋能,是一个持续的、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的能力培养和建设的过程。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受害者多是缺乏话语权的弱势群体,那么能力建设的重点在于改变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失语和失权状态,促使其在参与中赋权,通过赋权进行有效参与。

4.1.1 推进农村水污染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者所采用的参与(Participation)工作手法,主要是促使和扩大农村水污染社区的民众积极参与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环境与健康事务,使自身也成为社区环境与健康问题解决的行动系统的一员。农村水污染的社区参与应围绕社区污染受害者救助与服务、社区教育、监督企业排污行为以及社区生态恢复和发展等社区的复兴事业来实践,具体内容应包含:参与式环境与健康知识教育,参与式环境污染受害者的救助和互助,参与式企业排污监督和社区发展规划,参与式基层民主选举,参与式污染防治和其他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参与式预算以及参与式研究(如社区健康评估)等。常见的促进居民参与的工作手法有开放空间和展望未来论坛等。

开放空间是将社区居民聚在一起的特殊的会议模式,由专业社区工作者将50或300甚至更多的环境污染受害者在两天半的时间里集中到一个空间中,通过专业操作技术激励参会者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责任。会议的日程由参会者自己制订并对议题的内容、沟通方式和结果负责。所有的参会者都可以是讨论会的参加者,也可以是讨论会的发起者;每个参会者可以走进一个会场,也可以随时离开会场。开放空间的精髓在于可使社区居民有足够开放的参与和讨论空间,也提供平台征集更多不同观点和更广阔的社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展望未来论坛是一个将不同利益相关者聚在一起商讨建立共同愿景的参与式工具,其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居民处理社区中一些复杂问题,找到不同利益群体的共同基础,进而得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设想。在本案例中,可运用展望未来论坛以会议的形式使社区居民聚集在一起学习、对话、想象和规划,引导他们围绕当下社区污染和损害进行系统的思考,鼓励、激发与会居民共同设想社区生活、生态、生产的未来,制定出一致同意的共同目标(Desired Outcomes),并探讨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

4.1.2 通过赋能扫除参与的障碍。赋能(Empowerment)的基本意义是赋予弱势群体权利或权威,包含3个层次:一是个人层次,个人感觉到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二是人际层次,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的解决并获得经验;三是政治层次,能够促成政策的改变[5]。不管哪个层次的赋能都需要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一定专业手法使弱势群体意识到自身权利,教育其通过与他人合作践行自己的合法权利,通晓用民主方式解题的手段,从而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各种因素,克服参与的障碍,成为行动系统中积极的参与主体。本案例中赋能的手段如下:

第一,提升社区自组织能力。社区组织不仅是居民利益表达、互助互惠和问题解决的关键载体,也是激活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渠道。社区工作者可引导村民依托原有的组织,或者组建新的社区服务及互助组织,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组织活动,激发社区居民的志愿精神和为社区贡献的意识,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第二,展现人际合作经验。社区工作者应使居民逐渐意识到个体之间有效的谈话是多方沟通协调的关键。例如,应用社区茶馆会谈训练居民人际沟通的能力,分享众人见解,激发集体智慧,探究行动的可能性。社区茶馆会谈法最初可由工作者全程指导进行,使居民感受到有效对话的效果,这样在工作者撤出后,他们也可以为了共同利益自觉地参与、组织、影响社会政策,从而向解决问题的行动系统靠拢。

第三,激发个人潜能。为个人赋能首先要相信每个社区居民都蕴含优势和发展潜能,故而要求工作者以尊重、赞赏的态度去鼓励居民不断发问和思考社区问题。首先通过参与者两两之间的访谈来发现社区的优势、家庭的优势、个人的优势等,以及这些优势因素将怎样帮助居民实施及时有效的受害者疾病救助、家庭帮扶和社区环境治理等。然后,请参与居民在头脑中勾画有关个人、家庭和社区发展的梦想蓝图,最后由居民自己尝试分析整合个人、家庭和社区内外部所有相关资源,将愿景具体化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受害者救助和社^生态恢复行动方案。这种欣赏式的探询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可以培养弱势群体的个人认知,促进个人发展,转变被动救助的思维范式,实现主动参与和变革。

4.2 运用说服法将控制和责任系统吸纳进行动系统

说服官方机构为代表的控制和责任系统,社会工作者常常使用游说的社区工作手法。社区工作者要充当受害群体的发言人,通过与当地立法机构、民政、农业、卫生等政府部门沟通,努力使其对产生污染和损害健康的问题根源引起注意,就水污染社区的救助需求和整体化的救助计划获得更多的一致性。

首先,社区工作者应确定游说计划的小组成员,明确游说的愿景和目标。愿景是一个相对理想的、广泛意义上的目标,是一种对未来情形的描述;而目标是相对客观的、基于现实的对游说所产生结果的预期。水污染受害者救助的游说行动的目标可以是促使地方环境、农业、水利、卫生等政府部门对区域内水污染健康损害问题进行确认,或者率先在开始某些救助措施、制定救助政策时重视公众参与环节,进而建立社会化的水污染救助制度,促进“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在地方层面开展实际工作,建立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统筹合作机制等。

其次,细化游说议题,确定游说的对象及合作伙伴,争取案主系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损害现状及原因,提高其权利意识,传授给他们合法参与政策过程和维权的知识和方法。

最后,制定可操作的游说计划。游说工作计划包括愿景目标、对象、策略、活动方案、时间进度、资源配置和人力协调等方面,关注关键人群游说的工作方案,并且制定足够的预案以保证进展受阻时迅速调整计划。

参考文献:

[1] 周纪昌,王霄羽,杨林霞,等.我国农村水污染受害者社会救助机制及对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 (美)戴维・A・哈德凯瑟.社区工作理论与实务[M].夏建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英)马尔科姆・派恩.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冯亚丽,叶鹏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第3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几年来,我们社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把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日程。成立了以社区居委会主任为主任,退休干部、原区司法局局长为副主任;四个党支部的书记和管段民警共7人参加的社区未成年人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责,按小区划片,落实了责任,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为了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我们坚持做到:一是社区工作计划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二是社区大的活动必定有关心未成年人的工作内容;三是每季度开展一次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专题教育或专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提高了青少年的思想和政治素质,维护了社区的治安稳定。

二、以法制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教育外,社区也是一块重要的阵地,然而,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设工作是全方位的,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作为社区,我们把工作的定位首先放在他们的思想教育上,更以法制教育为重点,积极配合学校和家庭,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品德。我们利用“六一”等重大节日和寒暑假,集中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维权,聘请有法律专长的离退休干部作为法制教育辅导员,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我们还开展“革命歌曲大家唱”和“革命影片进社区”活动,寓教育于歌唱和观看之中;在加强诚信教育方面,以打造“诚信社区”培养“诚信市民”为目标,把着重点放在文明行为习慣的养成上,以谈心咨询、以案说法等方式,抓好未成年人行为规范教育。

三、抓好重点,切实为未成年人多办实事。

第4篇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

1、为了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我们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和必要的设备等尽可能予以解决。

2、根据普法规划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社区普法宣传教育的具体规划(计划),确定普法内容。

3、进行思想发动,动员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普法学习活动,发动辖区居民自觉地加入学法普法队伍中。

二、以人为本,做好不同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确立以法制宣传为先导,运用各种形式,最广泛地发动和调动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共同参与行政执法的法制宣传思路。

同时,配合社区中心工作,利用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的机会,向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今年上半年共出版法制宣传板报3期,张贴《殡葬管理条例》等法律条文4份、宣传画报2份,悬挂宣传横幅1幅。

在今年3月份的“学雷锋”活动中,我们在街道司法所的带领下,走上街头,向群众散发计生、治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20余份。

3月25日,我社区还参加了街道办事处在天鹅湖小区广场举办的“平安进社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通过文艺表演、黑板报、由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了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我们积极参与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寒假期间组织辖区内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通过参加劳动向他们灌输爱国守法、自立自强的思想。社区普法小组向学生们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国防教育法》等一些与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向他们做了禁毒宣传。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纷纷表示平时一定洁身自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三、普治结合,搞好社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第5篇

200*年我局工作的中心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立足本职,以民间矛盾纠纷排查为重点,以普法为主线,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全力维护我区的稳定工作。具体目标和措施是:

一、认真谋划,积极部署,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普法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加强“三个建设”即: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寻求“三个突破”即:在普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上寻求突破;在普法工作的管理方法上寻求突破;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上寻求突破,形成“大普法”的工作格局。

具体做法:1、加强和完善普法骨干队伍建设,区建立健全普(请登陆政法秘书网)法讲师团,乡镇办事处建立普法小分队,村街建普法小组,使法律进社区工作向纵深发展。部门单位普法员要达到干部职工总数的10%,村街普法人员达到5—10名。2、农村普法工,作强化农村夜校的普法主阵地作用,同时组织律师、讲师团定期巡回讲演宣传普及法律。法律宣传内容有针对性,坚持同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相结合,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同村务政务管理相结合,同送法进户相结合,同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相结合,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二)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在全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建立一个依法治理工作机构、制定一个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和完善一套依法治理规章制度;建立一支法制宣传队伍;开辟一块法制园地;每季开展一次法制宣传咨询活动;每月开展一次民间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建立一个安置帮教工作站,落实对每一个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各总结一个依法治理典型,以点带面,将依法治理工作在全区铺开。

二、加强网络建设,健全制度,探讨新时期做好人民调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新途径

(一)健全基层民调网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形成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楼院长四级民调网络。每个城市社区调委会人员不少于3人,每个农村调委会人少于5人,每年对基层民调人员培训2次,提高基层民调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调处纠纷的能力。

(二)加强司法所建设。1、加强硬件建设,使所辖8个司法所全部成为规范化司法所;2、人员充实落实待遇,理顺乡镇司法所管理体制;3、加强司法助理员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三)创造性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继续坚持“四个一”工作,并进一步探索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健全人民调解制度,,严格规范调解程序,保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落实民调责任制,充分发挥)村(居)、乡镇办事处、区三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切实做到把民间纠纷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努力形成安置帮教工作良性运行机制。1、建立健全衔接制度,包括重点对象接回制、回归人员登记核实制、信息反馈制,做好衔接措施的落实。2、多方联动,帮助、引导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活出路问题。3、加强对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对脱管、失控刑释解教人员的追查、协查、通报制度。4、加大帮教力度,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

三、树立大服务思想,不断开拓法律服务领域

(一)公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证源、提高业务收入。继续严把质量关,杜绝错证、伪证。

(二)司法鉴定。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医鉴定程序,加强对法医鉴定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杜绝错鉴、误鉴。

(三)加强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培训。每年对法律工作者学习培训不少于1次。完善法律服务所的各项制度,包括受案程序、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对落实情况每年检查2次。

(四)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提高办案质量。

四、提高队伍素质,推进行风建设

(一)抓好干警学习培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每周不少于4小时,每人有学习笔记,定期检查。

第6篇

范工作程序,落实工作措施,积极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为维护辖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

1、组织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我们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和必要的设备等尽可能予以解决。

2、根据普法规划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社区普法宣传教育的具体规划(计划),确定普法内容。

3、进行思想发动,动员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普法学习活动,发动辖区居民自觉地加入学法普法队伍中。

二、以人为本,做好不同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确立以法制宣传为先导,运用各种形式,最广泛地发动和调动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共同参与行政执法的法制宣传思路。

同时,配合社区中心工作,利用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的机会,向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今年上半年共出版法制宣传板报3期,张贴《殡葬管理条例》等法律条文4份、宣传画报2份,悬挂宣传横幅1幅。

在今年3月份的“学雷锋”活动中,我们在街道司法所的带领下,走上街头,向群众散发计生、治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20余份。

3月25日,我社区还参加了街道办事处在天鹅湖小区广场举办的“平安进社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通过文艺表演、黑板报、由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了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我们积极参与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寒假期间组织辖区内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通过参加劳动向他们灌输爱国守法、自立自强的思想。社区普法小组向学生们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国防教育法》等一些与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向他们做了禁毒宣传。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纷纷表示平时一定洁身自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三、普治结合,搞好社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第7篇

一、城管进社区背景

城市背景:我市城区面积118平方公里(玉山镇,不含开发区) ,人口 118万,下辖5个街道41个居委社区, 20__年3 月城管执法大队首度在我市老城区范围内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我市主要城区范围被划分成 网格,每个网格根据管理难度分别部署了若干名执法队员为该网格的具体责任人,一时间网格化执法犹如一张巨网覆盖了我市城区的主要区域,区域范围内的道路、广场、街巷尽被囊括其中,城市管理执法范围初步实现全覆盖。但是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社区管理需求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管理需求并未能得到满足,社区作为城市细胞,是城市文明的最终落脚点,如果把城市比作一棵大树,市镇街道为枝干,而社区无疑是这个大树的根系,只有养护好根系才能确保这棵大树的枝繁叶茂,基于以上情况,大队及时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导入“城管进社区”管理模式,并与同年完成了基层中队的辖区调整,将原有以数字序号命名基层中队的方式改为以辖区街道为命名标准,并按所属街道辖区来确定基层中队的辖区范围,使得基层中队的日常工作初步与所属街道实现“管辖区”的平行接轨,08年4月6日,城管综合执法进镇进街道推进会在柏庐广场举行,并随之进行了授旗仪式,此次活动标志这我市城管执法进街道(社区)正式拉开了帷幕,09年初我大队下辖的朝阳、同心、枫景苑三个中队被确认为城管执法进街道“试点中队”,此举旨在推进城管执法进街道(社区)工作,总结经验,加速推进,至此我市城管执法进街道(社区)已进入局部试点运行与总结推广阶段。

二、现状和做法

各试点中队执法进社区联络点成立以来,以服务群众为首要任务,努力在职权范围内解决社区实际困难,切实为居民排忧解难。通过召开社区干部、社区居民的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使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与社区管理结合更加紧密,而城管队员通过进街道(社区),也体会到了社区管理工作的事无巨细和纷繁复杂,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进街道(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三个试点中队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均能依据辖区各自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不是一味生搬硬套,按图索骥,可以说三个试点中队在组织体系、运作方式、具体做法上均已摸索出一套针对辖区特点而设的“应症之方”,就运作方式而言可以总结为派驻联络型、联合执法型、资源强化型:

1、内外兼顾,强化联络,统筹运行,力争双赢,这种模式即为朝阳中队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的管理模式,朝阳中队辖区共有9个社区,且这9个社区多为老居民小区组成,中队还担负着人民南路、朝阳路、合兴路等几条交通主干道及__商厦商圈、上海铁路局__站等几个重点场所周边的市容环境执法管理任务,城管执法进街道(社区)对于该中队而言一方面是拓展了工作领域,强化了执法力度为中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另一方面此项工作必然会加剧中队人员紧张执法力量不足等矛盾,基于此中队积极研究对策,将城管执法进街道(社区)的工作模式定义为派驻联络,“有事”联系机制,具体做法是结合网格化管理经验,将中队辖区内的各个社区划分为四个网格,每网格均划入1-2个社区,根据网格内相关社区管理难度的不同,指定1-2名分队长以上人员担任联络员,而社区方面也指定一名街道执法队员与一名社区卫生干事组成社区城管工作小组。这样一来朝阳中队共形成9个社区城管小组,这9个社区城管工作小组分别由5名城管队员带队,除了一个社区(小渔河岸社区)执法队员常驻社区以外,其他各点的队员均是在做好路面执法工作的同时通过每周会商及定期巡视方式展开工作,每周会商制度即每个社区城管联络员(执法队员)每周定期到社区报道,并与社区城管工作小组研究本周工作计划,安排具体工作事项,约定落实本周的巡查整治工作,并将研究事项报中队,中队根据具体工作情况组织安排相关工作,全力配合联络员的具体工作,除此之外社区城管工作小组负责辖区内日常工作,一旦发生有需要配合支援的可立即与相关联络员直接取得联系,该联络员需即到现场处理,在建立联络机制的同时,中队还要求每个联络员必须每周组织一次社区执法巡查工作,定期检查,及时整改。为确保社区城管小组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该中队与朝阳街道还专门设立了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分管街道主任担任组长,辖区中队中队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协调工作。如此一来朝阳中队基本实现人员利用率的最佳化,同时也兼顾了日常管理与长远发展。

2、全时管理,执法先行,一日三巡,长治久安,枫景苑街道是一个刚成立两年多的大型农民动迁住宅区(村改区),街道下属的四个社区均由原来玉山镇的行政村动迁小区组成,共计182幢住宅楼,常住人口近七千人,新__人最高峰的时候超过四万人。街道所辖范围内道路只有柏庐路一条主干道和几条非主要道,路面管理压力相对较小,从实际情况来看,该中队对于城管执法进街道(社区)工作的需求是最为迫切的也是最贴近实际工作的,基于此情况中队制定了以全面入驻管理,联合多方力量,协力改善环境的宗旨和方针,出于

社区管理的实际需要,该中队成立以城管执法队员为主社区卫生干事、街道执法队员、物业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管理小组,同时为了城管执法进街道(社区)工作顺利进行,该中队于今年3月16日起联合街道社区、物业管理、辖区公安派出所等多支执法管理力量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联合整治活动,此次整治活动对前期小区内超门窗经营、占道堆放、乱挂晒、车库出租开店、小区内外无证摊点等脏乱差现象频现的情况进行了有效地打击,取得良好的收效,也为中队城管执法进街道(社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项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做好了铺垫,联合整治后,中队又制定了一日三巡,一巡两整的日常工作机制,中队每日安排三次巡逻整治,组成人员为一名城管队员加2名街道执法队员加2名社区卫生干事,第一次为巡查整改(上午9点前后),对发现问题的立即着手实施整改,第二次为小规模集中整治,主要针对第一次巡查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如有拒不落实整改的则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实施整治,中队根据需要派出人员参与整治工作,第三次为全辖区联合巡逻整治(晚18:30前),由中队联合辖区4个社区的联合执法小组人员共同对4个社区进行执法检查,集中整治。同时为了确保整治效果在巡查间隙由各社区联合执法小组成员对重要路段、场点进行守点布控,及时发现并制止违反城市管理事件的发生,通过联合街道、物业等部门的人员开展集中整治及日常巡逻该中队辖区内社区面貌得到明显及迅速改善,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初步显效。3、强化资源,高调入驻,体系健全,重点突破,同心中队辖区目前共有3个社区(同心、新北、娄苑),而在这三个社区中新北社区因近几年周边大型外企进驻较多导致流动人口数量激增,市容环卫管理压力也随之加大,特别是对于出租户的管理更是难点之一,外来人员的涌入导致社区消费趋向发生了变化,流动摊点也随之激增,为此新北社区的管理一直是同心街道及城管同心中队的重中之重,城管执法进社区活动的开展为同心街道及城管同心中队做好社区管理工作提供了先机,为此同心街道及城管同心中队加大了人员及装备投入,街道社区抽出专项资金20多万元,招收协管员5名,并购置车辆、装备,划拨50平方左右的办公用房,城管同心中队则于年前向我局提出了组建新北分队的申请,申请得到批准后,城管同心中队抽调执法人员10名,新北社区派出3名管理人员,连同5名新招收的协管员组成了18人的城管同心中队新北社区分队,新北分队成立后,采取了早7点至晚11点的排班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管理力度,与此同时,在组织架构上,新北分队的日常管理由城管同心中队派出一名分队长以上队员及新北社区一名管理人员轮岗负责,除此以外同心街道与城管同心中队还建立了月度及周例会制度共同研究相关事务,并明确由新北社区主任负责部门协调等相关事宜,可以说在同心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三个试点中队中同心中队的人员配备后勤保障及政策扶持上都是最优秀的,也正因为如此,新北社区面貌也得到了迅速有效地改善。

通过以上三个中队目前的试点情况我们看到各相关中队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已初步形成城管执法进街道(社区)的管理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各中队又取得了那些成绩呢?

三、取得效果(成效)

社区面貌发生较大改观,城管执法工作日渐深入人心,城管执法进街道在上述三个中队试点后我们注意到一组数字:朝阳中队自3月份开始有在小区内查处的违章案件出现,并有效制止违章搭建案件15处;枫景苑中队通过社区整治工作清理违章占道18家,占道面积最大的40多平方,最小3平方,有效地保障了社区内公共通道的畅通,方便了居民出行;同心中队在社区周边开展整治工作查处各类违章行为60多起……这些数据无一不体现了城管执法进街道(社区)后城管执法工作已经开始融入街道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了,在大力开展执法整治工作的同时各试点中队不断探究街道(社区)管理与城管执法工作的切入点,以家访执法、温情执法、便民执法为主要方式来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收效。

如果说以上成果都是一些“看得见”的成效,那城管执法进街道(社区)还有更多“摸不着”的成果,这些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法进社区,居民更满意,我们都知道因为种种原因,城管部门的工作一直难以为居民所理解,在执法过程中各方阻力较大,通过进社区工作,执法队员的日常工作就发生在居民身边,管的又都是些“鸡毛蒜皮”却又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居民“息息相关”的事情,为民办事,居民看得到、摸得着,潜移默化中居民自然对这支队伍,这批为民办实事的人产生亲近,从而推进执法工作。

2、执法进社区,街道更满意,在以往的工作中社区的管理对于街道社区而言都是难度较大的,城管执法的进驻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生力军。

3、执法进社区,城管最终受益,执法进社区工作,特别是此次三个试点中队的进驻,对于我市整个城管执法队伍而言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更多的是为城市管理的明天描绘蓝图,今天,我们允许失败和不足,因为我们在实践,但是这些失败和不足对于明天都是宝贵的经验。

四、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局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开展以来,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也存在着一些难点和需要改进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难度大,从本次试点的三个中队来看均存在认识不足或认识偏差问题,当让这里所说的认识不足或者偏差的存在并不是指单方面的,某一部门的,而是双方都存在认识问题,首先谈谈我城管中队存在的问题,城管执法进社区,虽然是执法进社区,各中队也已经切实在社区范围内启动了执法工作,并取得一定受益,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执法进社区手段过于单一,原因就在于中队认识不足,认为执法进社区就是将队伍开到社区内开展执法工作,而作为配合街道社区开展社区管理工作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出来,致使城管进社区工作进展缓慢与街道社区的结合度不高,在个别社区由于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与社区管理结合度不高导致社区对城管工作的配合力度不足,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直接导致工作开展难度高,甚至停滞不前。而作为街道社区,我们也可以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认为城管工作可有可无始终无法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于是在资源分配上、工作配合上处于“靠边站”或者“走形式”的状态下,导致城管进社区工作开展艰难,从试点的情况来看除了同心中队,其他两个中队在资源配置、工作协调等方面基本还属于自给自足的阶段,表现出“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态。另一种情况,街道社区对于城管执法进街道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是却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他们认为城管执法进社区是万能的一旦社区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就找城管解决,不论问题是工商部门职能还是卫生部门职能,反正涉及执法项目的就要城管部门出面解决,导致相关中队应接不暇,处于两难境地,有的街道辖区甚至获知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开展后将街道原有的街道执法队人员进行了撤并减员。

2.力量不足,覆盖面小,工作绩效难以体现。 一是日常执法工作与进社区工作在人员力量上的矛盾日渐突出。以朝阳中队为例,目前中队基本建制正式队员 20多人,而中队已经正式入驻的社区有9

个。要承担辖区日常管理任务与及时、妥善处理社区工作任务,在人员分配上,基层中队普遍感觉捉襟见肘,虽然中队及时调整运作模式,尽量避免人员执法力量不足导致的问题但是毕竟此项工作加大了中队原本就紧张的执法力量调配难度,甚至影响到中队日常工作的开展,而从朝阳中队目前采取的“派驻联络”方式而言也只是救济之策,并不能万全,从该中队唯一一个常驻执法点(小渔河岸社区)的工作情况来看就明显好于走动联络的其他社区。3、制度建设进度缓慢,相关机制急需确立。对于制度的建立必须为城管执法进社区服务,此处就以考核机制为例,考核工作是双方的,考核应涵括执法队员的日常考核也应涵括街道社区相关人员的考核,问题是谁来考核,考核的抓手又在哪里,而作为基层中队与街道社区协调机制问题明显收效不大。另外在去年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的的基础上,今年市局下发了深化“城管执法六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各中队也对该项工作已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和意见中都明确了执法进社区的工作目标、职责,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但从调研的情况看,单是粗线条的目标职责制度难以支撑执法进社区工作系统性的框架,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单纯的指导性意义,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各分局制定的一些工作制度、督察制度也各成一体,较为零散,不够系统化和相对统一;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机制也尚待建立。总的来讲,目前还缺乏一套保证实施执法进社区工作的相对系统和完善的制度。

4、工作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日常工作开展,此处所说的工作面是指城管执法进社区后执法队员可以操作的执法项目,我们知道一旦进入社区就必须考虑执法依据,但是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执法依据来看,可以在住宅小区内使用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导致工作结合度不高,街道社区因此会产生热情减退,配合不力的情况。

5.内容单一,工作被动。目前执法队员进社区工作内容多停留在处理小区乱搭建、擅自饲养家禽、清理楼道堆积物等,内容相对单一。出于对社区工作和执法进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以及社区工作内容相对琐碎、单一,目前在部分进社区联络员中存在工作被动的倾向。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被动出击,在社区有要求和投诉的情况下,才被动地去处理一下,不能做到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当好执法员、服务员、宣传员、联络员、信息员的“五大员”角色,尽心尽职地服务社区。

五、建议想法

城管执法进社区是新形势下对城市管理体制和执法模式的创新和探索,也是城管执法部门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务实之举。因此,要通过着力破解难点,要进一步深化执法进社区工作。我们认为,今后深化执法进社区工作要着力在“明理念、健机制、深宣传、强服务、重互动”等五个方面入手

明理念,求共赢

进一步深化执法进社区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理念,全面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正确的理念找到工作。我们认为在树立正确理念方面,应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1.充分认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所谓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现代化的居住区、功能区等。社区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工作上直接受所属街道办事处的指导、支持和帮助,除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居委会的政治整合、公共服务、民间调解、治安维护、政府协助、民意表达六大方面职能外,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实际承担的职能还包含了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社会救济等。正是因为社区是联系千家万户的基层组织,又担负着远大于法律规定的各项职能,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社区工作关系着居民的切身利益,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加强街道社区的日常联络,积极应对社区工作,能联系的就联系,能解决的就解决,应宣传的就宣传,通过实际工作带动社区领导改变看法,使街道社区对这支城管执法力量“知用、可用、好用”从而加速此项工作的发展。

深宣传,少隔阂

我局成立时间不长,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任务还不甚了解,有的甚至因为个别地区、个别人员的不良形象而对我局执法工作人员抱有怀疑、抵触的情绪。因此,要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当前必须把执法宣传作为进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有效的宣传,辅以良好队伍的形象、扎实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来影响和感染广大居民,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宣传工作的多角度,决定了开展宣传方式的多样性。社区执法宣传有其贴近群众的特点和优势,但也要注重多种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下阶段的进社区工作执法宣传应该在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充分发掘利用社区宣传平台资源展开宣传。具体而言,可通过在社区网络、报纸等媒体上开辟执法进社区专栏开展宣传工作;可通过构筑社区普法体系,如通过社区邀请司法、工商、税务、环保、环卫等部门和当地律师事务所专业法律人员共同组成社区法律宣传服务站,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在居民中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可通过风格多样的城管执法宣传栏,宣传执法进社区工作成果。在前期各社区都已建立一块城管执法宣传栏的基础上,要求通过社区、物业管理在社区内每个小区都建立一块宣传栏,以进一步拓展执法宣传的覆盖面。宣传栏的内容,要求在市局的统一组织下进行定期的更新;可通过社区志愿者队伍加强执法宣传。在目前大队开展城管志愿者基础上,就在社区继续招募扩大城管执法志愿者队伍,定期举行一些便民服务、义工活动,以队伍的群体宣传效应,持续扩大执法工作在群众中的影响。

2.创新载体,分阶段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宣传工作有服从服务于特定阶段、特定目标的特点。因此,进社区宣传应根据阶段性的创建活动以及社区工作的计划进行动态的主题设定。同时,在宣传载体上要力求创新,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通过组织文艺演出组织社区夏天纳凉晚会,在社区轮流放映电影,这样既可以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把城管执法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等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又拉近了群众和城管执法局之间的关系。

建机制,谋长远,如果我们将执法进社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分析,那么我们觉得至少应该建立和完善包括目标职责制度、工作流程制度、考核考评制度、协作联动制度等一系列主要构件来支撑它,从制度机制上引导、规范、约束、激励、促进这项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实效,从而将执法进社区工作真正成为一项造福社区、居民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说,深化执法进社区工作,应着力抓好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机制:

1.目标责任制度抓落实。目前从局到大队到中队层层建立了目标责任制机制,但是对于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我们更应该制定明确目标,告知相关责任人,而且将进社区的目标责任明确为:队员进社区、执法进社区、服务进社区、宣传进社区。

2、建立社区对执法进社区工作的考核制度。社区是直接感受该项工作成果的体验者,对执法进社区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最有发言权。由城管中队及社区街道对进驻人员进行双线考核,即由中队考核执法人员在街道社区工作期间的执纪执规、仪容风貌,由街道社区考核该人员的工作业绩。并以每月回报形式报中队,中队结合执纪执规情况综合计分,列入该队员的月度考评,我们称此种考核模式为“双线”考核。

3.协调联动制度促互动。目前因为我局内部部门之间职能的分工,进社区联络员经常碰到居民投诉需多个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如何实现各部门(分局)之间协调互动,建立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制度是应对的重要方法。建议以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为枢纽,通过《执法进社区部门工作协调联系单》的形式转至相关部门及时处置,并将处理结果以《执法进社区部门工作协调处置反馈单》的形式反馈执法联络员,并最终反馈投诉人和社区。(指局职能内部,如市政、环卫、路灯、河道等)

强化执法服务,切实为民办事

为社区和群众提供相对完善的服务和法律支撑,是执法进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围绕如何在进社区过程中践行“执法为民”的思想,切实为民办事,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

1.听民声。城管执法进社区实际上是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所以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必须做到一是要沉得下。只有真正面向基层,贴近群众,与群众亲密接触才能获得民情、民意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进社区执法联络员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在社区办公室办公,要利用一切时间和方法,到小区中去、到居民中去,多宣传、多巡查、多了解。必要时进社区执法联络员还可以参加社区、居民代表的有关会议,及时了解居民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要听得细。除了社区、物业、业主代表反馈的一些投诉、意见以及进社区意见征集箱搜集到的一些信息以外,进社区执法联络员还应该通过社区干部向居民发放城管执法便民服务联系卡和意见征求表等方式,全面、仔细地了解群众困难和呼声。三是要记得详。对通过各种途径反馈过来的群众投诉、意见、建议一一做好记录,不能遗漏。

2.解民难。情系社区、情系群众、服务社区和群众是做好进社区工作的关键。通过听民声,执法联络员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要加以认真的梳理,了解社区和居民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反映和最直接最迫切的需要的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社区和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对我局职能范围内的投诉、意见要快速办理、及时反馈。对涉及非我局职能内的投诉和意见,不能一推了事,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并通过调查了解,向街道、社区提出建议,并积极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尽可能地帮助解决;此外,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爱心活动:如看望照顾孤老残疾人,为困难户提供合适的经营场所以解决其温饱问题,为社区添绿等,不间断地为社区和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久而久之,社区居民就会把我们城管队员当成自己人,理解和支持我们城管执法工作,主动为我们执法工作提出有益的意见、建议,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城管活动中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城管进社区”工作始终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注重沟通协调,互动合作双赢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有许多工作不是执法队员、甚至我局能办到的。执法队员要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沟通协调努力,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同时要善于借助外力,为我所用,使社区工作实现互动合作双赢目的。

1.建立“四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城管执法进社区以后,经过工作实践,城管执法与社区单一的一对一工作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进社区工作深化的要求。必须建立“社区、物管、业主大会、城管”四位一体的新型互动管理模式。借助这一模式,城管执法工作能够更贴近居民生活,更好地服务居民生活,也有利于城管执法工作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让群众理解城管执法工作的艰辛,进而支持或者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借助发动社区城管志愿者和部分物业管理的保安力量,也能有效地弥补和缓解目前进社区人员力量不足的突出问题,帮助社区、物管和社区居民利用执法保障解决实际困难。通过社区、物管、业主大会、城管的互动、沟通,达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合作双赢的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进社区联络员代表我局开展工作,因为这种新型的工作模式需要联系多个部门或单位,工作内容和成果也是涉及千家万户,所以客观上对联络员协调沟通、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对他们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第8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围绕“人人受到宣传教育,人人增强防范意识,人人掌握基本常识”的目标,建立健全社会消防宣传教育网络,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水平,提高全社会预防和抗御火灾的能力。

二、年重点工作目标

1.完成设立大型公益消防宣传广告牌;

2.建立有特色的消防志愿者队伍,注册人数不少于300人,并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3.行政村和社区至少建有1处消防宣传角,各村(社区)组建1支消防志愿宣传队,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活动;

4.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宣传“三提示”工作;

5.积极开展消防控制中心操作人员岗位资格培训,确保消控中心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6.加强城镇居民家庭消防安全自我防范教育,公众消防常识知晓率不低于80%。

三、工作职责和任务

(一)派出所

1.制定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计划,策划开展大型宣传教育活动,部署指导每年“119”消防宣传周和季节性、阶段性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2.组织建立消防宣传队伍,开辟消防宣传教育阵地,协助广播、电视、刊物等媒体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3.会同镇团委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消防志愿者”行动;

4.督促、指导开展消防宣传“六进”和教育培训工作,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二)各行政村(社区)

1.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在每年的11月9日前后开展“消防宣传周”活动,将每月的19日作为消防宣传教育日,制定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消防宣传计划;

2.制定村民防火公约,组建义务消防宣传队伍,设置固定的消防宣传栏牌,定期利用文体活动、墙报、标语、广播、电视等形式宣传普及消防知识,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3.加强对辖区范围外来务工人员、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的针对性消防宣传教育和服务,提高弱势群体防范火灾能力,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宣传教育;

4.开展家庭消防宣传,使每个家庭做到“懂家庭火灾危险性、懂基本消防常识,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自救逃生”。推动城镇居民家庭配置灭火和逃生器材,鼓励农村居民家庭配置灭火器材。

(三)教育科、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所

1.督促全镇各中小学校将消防知识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编制相应的教育内容,每学期总课时不得少于5小时(其中必须有防火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内容);

2.督促学校建立消防宣传教育阵地,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积极创办“少年消防警校”,开展“消防宣传平安大使”、“雏鹰行动消防章”评选活动;

3.组织开展消防讲座、消防夏令营、消防运动会、消防知识竞赛、应急预案演练和逃生自救训练等消防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参观消防站、教育馆。做到有校外消防辅导员、有消防安全读物,每季度有消防知识课,每学期有消防主题活动,每年有自救逃生演习,使在校学生消防受教育率达100%;

4.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在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5.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所把消防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

(四)广电站、卫生科、农经中心、民政科、建管所、工商分局和科技办、司法所、安监所等职能部门

1.督促指导本行业、本系统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部署开展每年“119”消防宣传周和每月19日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日常消防培训工作;

2.督促指导公众聚集场所通过宣传海报、公益宣传栏、户内及户外公共视频、公益广告和各种消防文化活动等形式,加强消防常识宣传;

3.督促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参加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火灾报警、扑救初期火灾和引导群众疏散等消防知识后方可上岗;

4.按各自职责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培训、宣传和就业教育内容,把消防宣传纳入“法制宣传日”、“科普活动周”、“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活动;

5.要将消防知识宣传教育纳入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纳入社区建设及和谐社区、示范社区、示范村(社区)等考核内容。

(五)镇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慈善分会等社会团体

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会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职工“安康杯”竞赛活动,共青团要组织好各类消防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协同公安消防部门加强对消防志愿者队伍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妇联应当将消防安全作为“五好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慈善分会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全镇慈善义工等志愿者服务内容,根据需要组织慈善义工等志愿者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益消防宣传工作。

(六)新闻媒体

1.结合媒体特点,开辟消防专版、专栏、专题、专页,宣传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播放、刊登消防公益广告,把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灭火、逃生自救常识作为消防宣传教育的重点,在群众喜爱的版面、时段、栏目进行宣传;

2.要主动构建消防信息传递和公示平台,通报政府和公安消防部门提供的消防监督执法情况,组织对典型火灾案例进行点评和分析,开展消防安全警示教育;

3.要做好重大消防问题的深度报道,特别是对那些久拖不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重大火灾隐患,要跟踪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

4.协助有关部门策划开展有影响、有力度、有深度的消防宣传专题报道,深入宣传消防官兵积极投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灭火救援的英勇形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维护公共安全的治本之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组织领导和工作班子,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确保各项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