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毕业演出总结

毕业演出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5:01: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毕业演出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毕业演出总结

第1篇

(一)艺术实践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社会活动能力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获得社会对个人能力与专业水平的认可评价,了解自己各方面能力和专业水准,促进学生提高自身水平和技能。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艺术专业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艺术实践利于学生完善对自身舞台形象的塑造,有更多机会站在舞台上表演,加强学生的舞台表演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组织力、宣传力、领导力等,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今后工作需要,对自己今后的职业选择有好的认知,积累实践经验后更容易融入社会。

(二)艺术实践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艺术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为学生提供机会了解社会经济文化现状与音乐艺术的需求,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艺术实践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作出奉献,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正确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艺术实践利于学生养成优良的品德,加强学生间的联系,增强集体凝聚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可以体验贫困地区生活状况,利于养成吃苦耐劳与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艺术实践活动形式

高校可在校内校外分别组织音乐艺术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可由学校组织专业大赛、综合素质大赛、音乐会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或者自行组织音乐会、文艺晚会,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教师可组织学生去校外进行公益演出、下乡演出,对贫困山区学校义务扶贫教育活动,或者利用寒暑假到其他学校、艺术馆等文化教育相关单位参加培训、教学辅导或编排节目等,学生可以去民间采风、观摩学习等进行文化调研活动。因教育对象不同,学校可分别组织毕业班学生与非毕业班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对于毕业生,主要是毕业前实习与个人性毕业汇报演出,使学生自身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对于非毕业生,组织学生举行音乐节、素质比赛与综合技能比赛,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加强音乐教学的能动性。

三、艺术实践活动实施方法

(一)革新成果检验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获取学生水平与教学有效性的证据,一张试卷、唱一首歌、演奏曲子一直以来是高校音乐评价的主旋律。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课堂、教学与舞台结合,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需要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首先,院内实践的教学汇报、演出和平时成绩挂钩,专业老师对其打分点评。其次,改革期末考核形式,在音乐厅考核,学生要穿正装或者礼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表现力。学生总成绩由期末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可将学生表演全过程录制,作为学习记录,促进学生自我总结和提高提供便利。在毕业设计上,把毕业论文改为毕业汇报演出,举办个人音乐会,避免学生过多借鉴别人的学术成果甚至抄袭,用实践考核评估学生的专业学习。

(二)扩充实践内涵,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高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是集知识、技能与态度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在当前就业大潮面前,学生要不断充实自己,一专多能,给自己获得更多主动权,适应就业择业的双向选择。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有出色的舞台表演力和扎实的课堂教学力。所以,学院要进行“五练一熟”教师职业训练和支教教育实习结合,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要练书写、讲说、绘画、制作、管理,熟悉中小学教材,提高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与综合能力。支教教育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农村生活,确立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磨练自身意志,增强责任心。

(三)组织学生艺术实践高校音乐教育必须要教育和实际接轨,处理好专业基础和能力教育的关系。艺术实践不可以喧宾夺主,而要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构建完整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科学组织艺术实践,因地制宜,成为课堂的拓展延伸部分,使学生得到锻炼。艺术实践对于不同年级有不同的目标任务,每次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给予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指导,并拓展专业知识,如戏剧表演、服装舞台、造型等。艺术实践有时需要去偏远地区,要选择有经验和责任心的教师带队,保证安全。教师也要对实际进行科学合理总结,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校确保艺术实践活动开展,达到目标,注意避免出现不良思想倾向。在活动前,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今后服务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四、总结

第2篇

毕业季,一些学生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就此踏上社会舞台。中小学校长不能忽视最后一项收官之作———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也是课,也会产生巨大的、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

一、毕业典礼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

笔者上了十几年学,工作了二十几年,年年都见证学生毕业,但令人遗憾的是,举行过毕业典礼的学校却少之又少。对于毕业典礼,不少校长认识程度不够,怕影响备考,不愿举行;怕学生闹出事,不敢举行;或者只是安排班级内举行,草草了事。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学生经历了3年、6年或9年的时光,经过毕业典礼这个活动形式,每一位学生都会产生“今非昨日”的成熟感、成就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恩、团结等品质教育,自然会收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毕业典礼是总结反思、自我成长的契机,非常重要,绝不是食之无味的“鸡肋”。

二、毕业典礼应由毕业生自主策划

现实中很多学校的毕业典礼全由学校一手包办,学生只是“听客”,丝毫体现不出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并且年年如此,毫无新意。“我的青春我做主”,校长不妨“放权”给学生,把毕业典礼的事宜全部交给毕业生来安排。“导而弗牵,开而弗达”。校长、老师只做宏观上的指导,以生为本,相信学生的能力、潜力。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定会还你一片灿烂。

三、毕业典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加油站

不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研究生,毕业了,这只是成长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驿站,需要停下匆匆的脚步,细细地反思总结一下。毕业典礼就是给所有经历者回味总结的一个机会。学校需要总结,这一届毕业生,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绩,有无经验教训;老师需要总结,几年的辛苦换来了怎样的果实,留没留下遗憾;学生更需要总结,人生韶华,是否虚度,留下哪些美好回忆。感谢母校,一路走来,有母校相随;感恩老师,一路走来,有恩师相伴;感谢学友,一路走来,有学友同行。毕业典礼就是很好的思想总结,毕业典礼是学生成长的加油站。

四、毕业典礼是学生接受洗礼的重要契机

德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润物无声”的渗透,是学生在生活中、活动中将感悟内化的过程。毕业典礼对于在校生和毕业生都是难得地教育契机。不论是会场的氛围、反复播放的感恩学校老师的歌或毕业歌,还是校长致辞、教师代表讲话、学生代表讲话、毕业生代表讲话,还是精彩的文艺演出,都使全校师生沐浴在欢乐、祥和、依依不舍的情境中。置身此情此境,你不产生情感共鸣都不可能。一切的美好将定格在师生的记忆中,一切的教育都在这不言中。

五、毕业典礼留下大量丰富珍贵的档案资料

档案是一个单位或个人历史的真实的全面反映,是一个单位规范管理的基础,是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毕业典礼后留下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珍贵的档案材料必将为学校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素材,将这些资料整理好,作为历史封存在学校档案室里,是一份难得的珍贵资料,校长要重视并充分利用好。

第3篇

库贝利克是与卡拉扬、伯恩斯坦、索尔蒂同列为20世纪后半叶伟大的指挥家。扬・库贝利克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被誉为“帕格尼尼第二”。他另一大贡献是栽培了一个指挥家的儿子――拉法埃尔・库贝利克,父子二人成为世界乐坛名人,传为佳话。1914年6月29日,库贝利克生于捷克比霍里,自幼随父学小提琴。14岁进入布拉格音乐学院,主修作曲、钢琴、小提琴及指挥,19岁在毕业音乐会上他一人兼三任,发表毕业作品《小提琴与钢琴幻想曲》,演奏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指挥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学院毕业生!1934年1月24日在布拉格,初出茅芦的库贝利克首次登台指挥捷克爱乐乐团。1935-1936年,他随父赴欧美巡回演出,时弹钢琴伴奏,时指挥乐队伴奏,真所谓虎父无犬子。

1936年22岁的库贝利克出任捷克爱乐乐团的指挥,成为该团历史上最年青、最有朝气的指挥。1939年,他转任捷克布尔诺歌剧院音乐总监,首次指挥歌剧演出柏辽兹《特洛伊人》。兼任捷克国家歌剧院、捷克爱乐乐团指挥的塔利希,为了专心于歌剧指挥,于1941年辞去了捷克爱乐乐团的职位,由库贝利克重归接任,并升为音乐总监,时为27岁。在1946年首届“布拉格之春”开幕音乐会上,他指挥捷克爱乐乐团演出(CPO五十周年纪念)。

库贝利克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音乐家,二战期间,他拒绝与布拉格纳粹当局合作。1948年捷克政局巨变时,他正在英国格林德伯恩音乐节指挥演出莫扎特《唐・乔万尼》,怅然于怀,誓言永不归国,从此携眷长期漂泊于他乡。他经常说:“我从未忘怀我的祖国,而时刻牢记在心中”。翌年,他首赴美国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随后出任CSO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库贝利克的现代作品曲目与CSO的演奏传统格格不入,受到恶评,他只好三年后被迫离去返回伦敦。1954年,他在萨德勒泉剧院成功指挥演出了雅纳切克《卡佳・卡巴诺娃》,备受好评。1955-1958年,他成为英国皇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兼指挥,指挥演出了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戈杜诺夫》、雅纳切克《耶努法》及柏辽兹《特洛伊人》等,颇为成功,可是他并不如意,他不擅于行政管理,与ROH关系紧张,更遭受到英国乐坛巨头比彻姆的恶意中伤,他愤而辞职,去了德国。

1961年,库贝利克继约胡姆之后主理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创立于1949年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在约胡姆领导下,短期内成为仅次于柏林爱乐乐团的德国代表性乐团,名闻于世。库贝利克上任后大显身手,除了继承约胡姆的乐团传统之外,还热心推广现代作品,广泛开拓曲目,积极录制唱片,加强外出巡演,大大提高了乐团的知名度。期间,他还兼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音乐总监(1973-1974年)及纽约爱乐乐团客席指挥(1978年)等。库贝利克在职18年是他指挥生涯中鼎盛时期,也是他一生中最开心的时期。1967年库贝利克加入瑞士籍。

1985年,71岁的他从指挥台退下,醉心于音乐创作。1987年夏,他隐居于美国加州,写曲自乐,怡然自得。1996年8月11日,库贝利克病逝于瑞士卢塞恩,享年82岁。“音乐带给我快乐、幸福,我别无所求。”库贝利克用这句话总结了他的音乐一生。

第4篇

一、高师创新教学课程互动模式构建的意义

音乐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现状主要表现在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上,而这成为音乐毕业人就业的最大障碍。因此,只有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科与学科、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互动与综合,加强艺术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拓展学生就业面的重要因素。在强调教育素质化的今天,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总结艺术实践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创作与实践于一体的互动学习中,将理论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音乐人才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作曲课”和“高师”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搜索,搜索结果为7条;以“艺术实践课”和“高师”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搜索,搜索结果为15条;以“作曲课”和“艺术实践课”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搜索,搜索结果为0条。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并没有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说明笔者对此课题的研究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的。

二、高师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的互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高师艺术实践课的内容

高师院校的艺术实践是围绕着教学为中心展开的,其目的在于巩固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技巧,开拓其艺术视野。通过让学生参与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启发、鼓励学生通过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艺术技能提升,完善学生艺术人格。高师院校的艺术实践课程是其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集中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与音乐素养,还能反映与检验教学成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

(二)艺术实践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首先,音乐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总结、提高,这是由艺术的专业性所决定的。其次,当前高师院校的音乐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传统课程已不能满足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将艺术实践课与传统的课程相融合,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三)高师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的互动模式构建

首先本课题的重点就是通过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不断创新,从而完善自我。笔者在进行作曲课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阅历比较浅显,真正能够写作品的少之又少,在艺术实践方面的能力非常差,难以将自己学到的曲式知识写入作品中去,缺乏艺术实践能力。将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相结合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单一的课程结构模式,将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融合在一起,将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教师指导,让学生在两者互动的模式下,建立起良好的课程关系,培养自身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构建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的互动模式的实施策略

首先,鼓励学生举办个人演出、个人作品专场等活动,使学生将理论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提高自身创作水平,找出自身不足所在。另外,由于学生都希望能够举办自己的个人作品专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对自己专业水平进行提高,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艺术实践课的引导性作用。

第5篇

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是音乐学专业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初步尝试。搞好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对于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在四年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要将众多的实践能力培养项目进行合理的、有序的安排,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教师”综合实践能力,关键是要把握好“加强校内实践苦练内功、开展校外实习见习缩短磨合”两大实践能力培养环节。

1加强校内实践,苦练内功校内实践环节包括“一赛三会五个一”三大模块(见附表)。

一赛:该环节指每年一届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比赛分五项:声乐演唱、钢琴演奏、舞蹈作品表演、指挥、自弹自唱。面向全体音乐专业学生,要求1-3年级的学生每人至少参加3项。通过各单项的初赛、复赛、决赛的选拔来总结比赛和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全面提高教风、学风。该环节利于学生提高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能力。

三会:这一模块指各类专题的教学汇报音乐会、校内重大晚会及校内庆典晚会。其中教学汇报音乐会、校内重大晚会的共同特点就是由系部统一组织,由专业老师具体指导的艺术实践。教学汇报音乐会指以各教研室为单位举行的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教学汇报演出;校内重大晚会主要指学校接待重要来宾、举办重大事件特别安排的演出活动;这“两会”既可检验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专业学习情况,又可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锻炼学生音乐作品的表现力,积累舞台经验。

校内庆典晚会指学生自编自演各类节目参加学校节假日庆典、校园社团文化节、毕业晚会等活动的文艺演出。这类演出是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有专业课程学习一个综合型的艺术检验,从晚会的设计、排练、组织到演出,包括台词写作、晚会气氛营造等都由学生自己精心策划、安排,其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活动组织的所有程序、主题确定、内容安排,锻炼学生音乐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个一”工程是毕业生离校参加工作前的一次重要校内实践活动,包括“一首声乐作品演唱”、“一曲钢琴演奏”、“一个舞蹈作品表演”、“一段自我介绍”、“一堂课音乐课”五大实践内容。该实践项目在进入第六学期就开始布置,五项均设指导老师,每周定时安排指导时间,分阶段验收。该实践项目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表达能力,针对性地巩固毕业生综合能力,把好面试关,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一赛三会五个一”的锻炼,培养了学生在“弹、唱、舞、教、讲”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良好的舞台心理状态、节目创编能力及活动组织能力等全面的师范素质,为今后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附表:校内实践环节

2开展校外实习见习,缩短磨合美国许多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一次理论课,则往往“要安排2-3次见习课或实验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美国的许多高等学校还特别重视实习,强调大学生在企业、公司实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和企业职工一起工作。实习和见习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阶段,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真正了解社会的实际需要,熟悉基本的工作程序,提高动手能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安排学生的实习和见习的时候,可以改革和完善原来的大学生见习、实习制度,和中小学校或社区培训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让大学生定期在有关单位接受严格的磨练,增长他们的才干。我们可以实行“学期见习制”,安排大一、大一年级学生每学期能参加至少一次到中小学进行优质课观摩见习以及课外活动开展的协助,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的最新动态,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组织的感性认识。到大三、大四就可实行“学年实习制”,将原来的毕业前夕的教育实习(一次)改为每年举行一次,即每学年都到中小学进行为期4-5周的教育实习,这样,可以通过实习、检验、提高到再实习、再检验、再提高,从而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驾驭课堂的能力,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第6篇

海外归来,执着追求音乐志

郭虹女士祖籍福建龙海,1942年生于印度尼西亚。其父早年从家乡漂泊到印度尼西亚,是一名家国民族情怀非常深的华侨,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华文学校,学习汉语,培养民族归属感;稍大点后,1959年,其父便将她和三个姐妹一同送回祖国。回到祖国那年,她十七岁,正值学习的青春年华,于是首先面临的便是择校入学。“我从小喜欢唱歌,擅长表演,八岁开始学习钢琴,而且嗓子条件也比较好。”郭虹女士回忆说,“那个时候,我父亲希望我能学习钢琴,我自己也是一心向往音乐,希望能够走出一条路。”

不过,理想很快在现实面前碰了壁,由于在印度尼西亚只读到高中一年级,回国后,她不能够报考大学,只能选择去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本来计划去考钢琴,但由于我年龄偏大,而且基础也不够好,学校要求试读一年后,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收为正式生。”她回忆说,“于是,我说想学唱歌,那位老师就让试唱,我唱了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梭罗河》,老师觉得我嗓音条件非常棒,建议我学声乐。就这样,我考上了。”

四年的学习中,她有幸得到上海音院声乐系陈敏庄教授的指导,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3年,郭虹女士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毕业。“我的毕业分数全班最高,本来,我是可以读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的,但当时向往北京,恰逢华侨大学北京艺术学院向全国招生,我就去考试,结果考上了,后到北京上了五年的大学。”1965年,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台找她录歌,并对全球华人广播,当父亲从电台收听到远在故乡的女儿的歌声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心里充满了感动和骄傲。

所谓有得必有失,来到了北京,郭虹女士对此感慨颇深,当时的学习条件,不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比她想象的差很多。由于天生一副好嗓子,加之舞台仪态好,一到华大她便受到领导器重,经常给归国华侨观光团演出,大小演出非常多,还曾受到过廖承志的接见。1968年,她本科毕业,适逢“”期间,不久便下放到福建华侨农场劳动锻炼两年。1972年,她被调到福建华侨农场从事宣传工作,其后又到厦门歌舞团,期间,她受领导重视,多次大型庆典活动,都是她独唱演出。

拼搏香港,矢志不渝音乐梦

1977年,经过多方多年申请,郭虹女士终于被批准可以出来,她来到香港。初到香港,对于她而言,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所幸的是她并非一无所有,她拥有音乐,拥有终生不渝的音乐追求。不论条件多么艰苦,物质多么贫乏,她都坚持着,到香港两个星期,她就买了一架二手钢琴,音乐已经成为他生命的灵魂,不论是何时何地,都相守候,不离不弃。

其后,对音乐孜孜追求的她,获得一次赴意大利留学的机会,为此,她拼命学习意大利文。“当时如果去留学,即可以获得每月三千港币的奖学金,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数目了。不过,那个时候太忙了,既要教钢琴、声乐,又要带孩子,还要教授学生,由于不会讲流利的意大利文,而且英文也不行,最终没有去成。”回忆起这段过往,郭虹女士略带遗憾。不管怎样,她始终没有放弃音乐梦想,并很快在香港音乐界就小有名气,在教授学生之际,各种音乐厅、合唱团都邀请她去演唱、表演。1987年,她开了一场个人专场演唱会,结果反映极佳。现今正备2011年举办一次巡回演唱会。她说:“这些演出不是为了挣钱、卖票,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表演平台。”

所谓教学相长,在郭虹女士的音乐路上,栽育桃李,成为她音乐人生的一大旋律,从刚到香港不久招收的第一个学生,从教至今有三十余年;其后,她还创办郭虹音乐学院,专门培养音乐人才,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她说:“我主要以教学美声为主,流行歌曲教得很少。现在还在教,很多师范学院的学生,需要考级拿文凭。”值得一提的是,郭虹女士还是很多香港艺人的老师,诸如梅艳芳、叶玉卿、蒋丽萍、韩玛利、秦祥林、吴镇宇、汤镇宗、关咏荷、麦的虹等等,都曾跟她学习过,邵美琪、李中浩,也曾得她指导。

至于为何会受到如此多艺人的青睐,这其中还有小小的插曲和缘故。原来,她的侄儿林利即后来的林立洋,当年备参加歌唱比赛,郭虹女士亲自指导,让他演唱《爸爸的草鞋》,遂一炮走红。当人们得知他是经郭虹女士的指导后,很多艺人慕名前来请求指导。这段时间,也成其教学人生的“黄金时期”。另外,她还经常收到邀请,策划香港侨界举办的各种大型合唱活动。

教学相长,相随相伴音乐情

在教学之际,郭虹女士一直都在总结经验,笔耕不辍,著述了很多总结性文章,希望籍此为喜好音乐的人士提供专业指导。她说:“学习声乐,天分和悟性缺一不可,声音出不来不行,出来了,嗓音不好听也不行。所以说,优秀的音乐家一定是三分天赋,七分努力。”而对发音系统的认识,结合实际经验,知行合一。“发音讲求整体科学发音方法,其中呼吸是第一位,是基本功,是音乐的灵魂,声带不像钢琴,钢琴本身是优质的,只需熟练掌握即可,声带必须塑造,才能愈发愈好。然后再是吐字、共鸣、运气等。”她深入浅出地说,“声乐教学,首先从声音训练开始,声乐是塑造人生的乐器、塑造人生美丽的声音。”

每当被问及多年来,学习音乐最大的感受时,她说:“在香港纯粹发展声乐比较难,但任何时代,音乐作为基础,都不可偏废,即使是流行歌曲,也要懂得音乐,有很好的基础。”音乐是艺术形式之一,但也具备自然属性,自然脱离不了人体器官的生理属性。对此,郭虹女士说:“人类的自然声音保持优质一般可以维持到三十五至四十岁左右,过了这个年龄,生理机能逐渐下降,音质也开始下降,很难唱到七十岁。”难得的是,再过几月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郭虹女士,至今还保持着令人羡慕的嗓子,这让人惊叹不已,她那没有被岁月偷走的天籁之音,无疑是对其音乐热爱和执着追求的最好馈赠。

郭虹女士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和自己一样都是文艺人,两人夫唱妇随,恩爱无限。不过,他们唯一的儿子,并没有走上音乐之路,而是专注于绘画艺术。“他唱歌马马虎虎,条件不好,唱着娱乐一番倒是可以,很难达到很高的水,所以,我建议他学画。”母爱和音乐情,话语间显露无遗,让人感怀!

回首过往,“风起云涌岁月变,人事沧桑音乐情”,对于郭虹女士而言,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她都不介怀,在乎的是保持心态,积极向上,不断尝试,不断奋斗,如此,人生足矣。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她始终如一,矢志不渝的音乐情!

第7篇

现将2019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工作

1、日常的展演服务及场馆维护

(1)演艺厅、艺术厅、南校区展厅、实验剧场为我校的艺术实践重要场所,我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工作。随着我校的各类演出、展出工作增多,在确保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同时,我们加强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保洁人员在工作时统一着装、服务到位,确保各类实践活动高质量完成,得到各方领导及广大观众的好评。

(2)演艺厅上半年配合各教学单位进行排练演出122余场;艺术厅配合各教学单位进行排练演出238余场;南校区实验剧场进行排练演出88余场;南校区展厅共承担大型展览10次,时长61余天。

2、学院创作、展演获奖成果统计、审核及奖励津贴上报工作

按照2018年12月底下发的《关于统计内蒙古艺术学院教职工2018年度科研、创作成果的通知》收集了我校各部门的教师艺术展演成果,进行了统计和审核。

二、艺术创作工作

1、学院艺术创作工作

根据下发的《关于组织申报内蒙古艺术学院2019年艺术创作、展演项目的通知》,整合立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2、省部级艺术创作工作

为我校原创民族舞剧组织申报2019全国戏剧艺术年度权威排名剧目;申报第十四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申报全国第十四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

3、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1)组织申报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工作达43项,其中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10项,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10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19项、美术创作资助项目4项。

(2)协助设计学院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工作。

(3)协助音乐学院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工作。

(4)协助音乐学院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工作。

(5)舞剧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结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艺术实践工作

原创民族舞剧项目的综合管理及演出工作:

负责了舞剧项目经费的预算、财务管理、账目申报、演出等工作,同时负责了项目合作公司的招投标、人才聘请签约、专家接待、编创人员协调管理等工作。

2019年2月26日——3月11日:民族舞剧赴北京参加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

2019年4月1日举办了民族舞剧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表彰暨参加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动员大会。   

2019年4月16日——4月30日:民族舞剧在呼和浩特市民族艺术剧院举办内蒙古艺术学院第四届表演类专业毕业生开幕演出、“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入选作品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及演出5场。     

2019年5月7日——5月13日:民族舞剧赴北京天桥剧院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展演。

2019年5月22日:2019年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与专业评审音乐舞蹈领域教学成果展示。

2019年5月24日——6月1日:民族舞剧赴上海保利大剧院参加中国第十二届艺术节参评第十六届文奖大奖,并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2019年5月31日:民族舞剧赴上海中山公园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惠民演出。

2019年6月6日举办了舞剧创作交流会。

2019年6月18日——6月19日:在呼和浩特保利乌兰恰特大剧院举办了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获奖剧目惠民演出。

四、工作中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1、加强政治学习

由于我部门事务性工作繁杂,忽略了校党委安排的学习任务及自觉性的政治学习,有时因为工作冲突,无法参加学校安排的集体学习任务,更没有抽时间自觉性地学习,今后,我们一定拿出最大的精力,克服闲暇时间的惰性,认真学习我党的方针政策,有备于准确地把稳工作方向。

2、加强业务能力

我部门承担着我校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各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且聘用技术人员较多,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需要较高的业务能力,然而在我们在忙于事事的同时,忽略了业务能力的加强与提高。今后的工作,我们将排除万难,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更好地为我校的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工作添砖加瓦。

第8篇

关键词:刘正维;回忆往事;经历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3.04.046

整理者简介:孙晓辉(1968~),女,文学博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武汉 430060)。

收稿日期:2013-09-10

2013年4月25日下午,校史资料组孙晓辉、刘夜、毛贞磊和胡进波一行四人到刘正维教授家中采访。刘正维老师虽然大病初愈,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地回忆往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院发展历史中许多珍贵的资料,而且他的讲述还生动地诠释了他的为人为学。采访中,他感念前贤对武汉音乐学院做出的贡献,并寄厚望于学校及学子的未来,情到深处,数度哽咽,殷殷之情感人至深。

图1 刘正维教授回忆往事

刘正维老师出生贫寒,在养父母家中长大,高中毕业于湖南雅礼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平民小学教书,并组织为学校募捐。经由教国文的朱迪康老师指路,他离开家乡外出求学。他从长沙来到武汉,报考了中原大学政治学院,6个月后毕业,分配至文艺学院文工团,参与演出歌剧《九尾狐》等剧目。那时刚解放,翻身做主人的激情,让他们不知疲惫地奔波在武汉三镇。

1950年5月4日,湖南大学音乐专科学校并入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后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独立成为中南音乐专科学校。1953年刘正维老师考取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并与原湖南音乐专科学校的同学组成“音二班”一起学习。刘老师的第一首作品发表在四川的一家音乐杂志上,得到了3元钱的稿费。

在回忆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的学生生活时,刘正维老师怀念学校的四位好领导:程云校长主讲《戏曲音乐》,刘正维老师认真听讲做笔记,之所以留校也得益于程云校长的戏曲教学和熏陶;林路副校长重视充实民族音乐,亲自组织学院师生参加中南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谢功成老师重视人才,是一位爱才的领导;孟文涛老师引导学术,主持学校音乐理论研究。

刘正维教授1956年毕业于中南音专作曲系。为准备湖北省曲艺汇演,1956年2月22日,孟公通知他提前毕业参加全省曲艺汇演,最终他以湖北渔鼓获第一名,当时25岁,后来留校在作曲系做秘书。1956年,他晋京参加全国职工曲艺汇演,他参加改编排练并演出的渔鼓《洪湖渔歌》获得音乐一等奖。1957年夏天,他参加全国戏曲音乐会议,现场聆听了梅兰芳的演出和程砚秋的戏曲唱讲报告,以及沈雁冰的讲座。1958年,27岁的他在东湖宾馆为演唱了渔鼓《洪湖人民爱革命》。

刘正维教授长期从事民族音乐教学、创作与理论研究。他说,学院民族音乐学学科要追溯到1956年6月16日本校成立民族音乐研究室。民族音乐研究室的主任是杨匡民,成员有方妙英、杜椂生、杨金成、蒋桂英、张萍舟、周华林、刘正维。当时还特聘了顾问吴南薰教授,他是武大退休物理学教授,退休后从事中国音乐史研究。民族音乐研究室成立后,部分成员下湖北天门、潜江、荆门、沙市等地采风,收集湖北民歌、湖北小曲、天沔花鼓等原始资料。正是在这些不断深入的调研之中,他意识到了长江中游地区声腔同源问题,从调查川东梁山调戏曲声腔,不断延伸到梁山调腔系,然后扩展到对中国戏曲不同声腔的研究。

刘正维教授深情回忆了他与学友的情谊。第一位是童忠良教授。在中南音专读书时两人同窗友谊深厚。他为我们展示了童老师在德国留学期间寄给他的两张珍贵的照片,照片背后有童老师当年的题字。他回忆的另一位人物是黄海怀老师。黄海怀老师到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时,由于二胡功力深厚,转而又学习琵琶专业。上世纪50年代的一天,在学院“木头琴房”里,刘正维有幸听到他刚创作尚未定名的一首中胡乐曲,这就是后来成为不朽名曲的《赛马》。刘老师认为黄海怀的成功源于他积累了深厚而宝贵的音乐感性知识,对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风格的广涉博学。刘老师特别为此撰文《醒悟——50年赞》,发表在《黄钟》2008年第2期。

刘正维老师感念自己因为各种机缘从社会和民间学到很多东西。他长期被湖北省文化厅聘为评委,得益于不间断地观摩全国、湖北省各级演出以及各种会议。他至今还担任湖北省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评委。几十年大量的学习和体悟的机会,大量的看戏和评析,为他的学术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当提及与史新民等老师参与编辑《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获1997 年获文化部个人编纂一等奖时,刘正维老师表示当年在参加杨匡民先生主持《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的时候,他只是打零工状态,但是积累了工作经验。在编辑器乐集成的时候,工作量很大,他与牛春来、史新民协同工作,另外还有蔡际洲、孙凡等都是得力干将。

刘正维老师直到现在还始终关注湖北地方戏曲的发展。当年,他与王民基老师一同下乡采风,一起创作黄梅戏,现在还一起关注黄梅戏的发展。

刘正维教授说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七十岁以后,其学术方法得益于老一辈学者身上传递的对中国传统音乐执着的学术品质。他从事民族音乐教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半个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民族音乐的形态学、戏曲声腔历史与分类、音乐文化区划、作曲技术等方面卓有建树。他的戏曲音乐专著《戏曲新题》1996年获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一等奖。他完成教育部科研课题“湖北民间音乐研究”,并负责2003年文化部国家重点课题“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然后出版了《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该成果的结题评语说:“该成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方法,在调查研究和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在戏曲音乐历史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均提出了独到的创见;该成果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现实,关注戏曲音乐创作实践、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对建国以来戏曲音乐创作在继承传统、充实新人基础上的发展趋势及其特征与成就,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理论概括,从创作经验中总结出创作原则与方法。鉴定专家组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其鉴定结论认为:该成果是一项优秀的学术成果,涉及面广、有理论深度,为民族民间音乐学与中国戏剧学学科建设做出了新贡献;对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戏曲创作事业特别是戏曲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具有指向意义,将会在我国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An Interview with Liu Zhengwei

SUN Xiao-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