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体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5:01: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管理体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财务管理体制

第1篇

1.1核算体系方面

林业的健康发展往往取决于林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而林业财务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目前,没有系统化的核算对象,以及资金保全方面漏洞问题的存在等等方面,都说明林业会计核算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例如:在资本保全计价方面,通常只考虑收回初始成本,而往往忽视了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的收益。

1.2教育体系方面

为了让林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林业单位应该积极参加组织开展针对会计的再教育活动,使会计的业务素质得以提升。不过,遗憾的是,很多这样的单位并没有相关的活动组织,而有的林业单位对会计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业形同虚设,这些都阻碍了林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发展,林业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往往在工作中出现纰漏。

1.3监管体系方面

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能够运行正常,则必须依靠健全的会计监督体系,使财务管理各部门的工作能够规范化。但是,当前存在组织结构不健全和不合理问题的林业会计监督体系,并不能科学地划分和界定对林业单位财务管理各个部门的权限和职责。由于各部门职责划分不科学,各部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并不是严格遵循财务管理的相关条例和规章制度来实施的,与此同时,监管力度的不到位,也会导致因人为原因而产生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现象。

2林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的策略建议

2.1改革现行会计核算体系

现在林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虽然已经有了相应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对现在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有效的优化健全,使在发展林业经济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让它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所以必须使林业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尽快完善起来,提供真是可靠的信息,并在现有的林业会计核算制度上,增加森林资源资产、环境成本及利润等核算内容,来让林业财务管理体制得到应有的改善。

2.2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加强林业会计教育方面的培训是优化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为了是财务管理工作能更好的开展,就只能通过林业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来实现。第一,对于现有的关于林业会计人员的组织培训体制进行有效的健全优化。第二,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的培训资料以及教材进行扩充和完善,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第三,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理论方面的培训活动,同时积极宣传来增强业务人员的受教育的热情,努力使会计人员整体队伍的知识技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3不断完善监管制度

会计监督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就是建立健全的林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有效开展林业会计的监督工作则必须要有合理的林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同时林业会计的监督工作也会让林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得以更加的透明具体。这样对于林业会计的监督体制的建立必然要参考林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施,所以优化和加强企业内部制度,从而让林业会计的监督工作更加有效快捷的开展。

2.4加强预算管理

林业企业全面进行成本预算管理的基础就是,林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培育树苗、平整土地、挖坑、种植,再到抚育幼林,以及抚育成林,还有对森林的管理和保护,其生产技术规程都必须要严格。为了让林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目标和各部门的预算责任结合起来,就要对预算管理进行有效全面的实施,从而建立起有效的责任目标控制体系,让林业企业的运作公家的规范和精细化,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林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有利于到达林业企业的财务目标以及总体战略目标。

2.5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资金集中管理的财务体制是财务工作必须建立的,这样能使非法挪用资金得以避免,使资金能够做林业生产经营的专用资金。在集中管理资金方面,如果做得好的话,将会对林业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它的影响将会是多方面的,可以控制盒掌握财务资源的同时,能够对企业的控制力和资源使用率得到相应的增强,从而让林业产业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对石林资源的利用和培育产生积极地影响。为集中管理资金,需要做到几点:第一,成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整合企业资金流,通过资金管理信息化的方式,来实时监控所属单位的全部账户收支,利用内部对口调剂的方法来管理闲置资金,使资金成本降低,控制资金风险,并获得资金规模效益;第二,通过资金预算,实施对资金收入和支出的管理;第三,统一调度资金,使所属单位对外举债行为更加规范化,生成对外融资机制的集团化;第四,采用企业化重组的办法管理存量资产,集中采购大宗物资,使资产利用率从总体上得到提高。

3结论

第2篇

随着近十几年高考体制的改革,全国高校大范围的增加生源,使学生人数迅速的增加。随着招生渠道的增加人数的增多,高校的办学形式和管理制度呈现出了多样化发展趋势。这就导致了财务管理体制相对较分散,院校之间的办学基金也得到了自由分配的权限,可以独立建户,独立支配。独立的管理使高校对财务体制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认识和调动积极性促进工作的进行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自由支配下的管理体制也呈现和暴露了很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事业的发展速度。

二、我国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

1、财务体制的运行缺乏参考依据。财务是其他部门运行的保障部门,良好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决定高校管理水平稳步进行的关键。但是现在好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体制的重要性,好多高校都没有一个专业的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更别提专业的完善的运行依据,且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很多时候高校的财务都是支出大于收入,使得财务管理陷入困境。

2、管理部门分散,信息不流通,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工作效率的提升。高校管理目前大部分由财务、人事、建设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信息设备及图书管理部门组成。其中这6个部门经过系统的使用都是各自进行运作。基本没有什么联系,信息不流通,这就在高校进行某一项决策的时候需要将六个部门的信息临时的进行汇总,这种重复性工作浪费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严重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某一部门需要进入设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申请资金的过程,然后在通过购买来的凭证,财务进行入账,这个时间耽误很多,一旦有遗漏就会造成年底财务数字与实际支出数字不符现象的存在。

3、科研保障经费与年项目支出计划不合理。在高校管理中,需要一定的科研经费用于保障学校发展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设立的。项目支出是指在经费的基础上制定的其他费用支出。但是由于费用的计划设立不合理,导致很多时候项目支出大于科研保障经费,对于高校教学任务的完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的教学水平,这也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重点需要解决的财务问题。

三、关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1、制定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的参考制度,并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财务人员进行工作的重要的参考依据。财务部门作为资金的操控部门需要一个有效的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参考,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的部门管理,是内部管理更加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只有先进的制度进行指导和约束,才能使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向有关领导切实的提出解决的措施。

2、完善财务管理方式,建立科学有效财务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一个全面的有效的财务运作系统,是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分散的管理运作,不仅会使权力分散,运作流程不明确,领导无法查找和了解整个系统运作到何阶段。只有建立有效的财务运作体制,让财务流程和相关部门挂钩,对于财务支出有一个透明化的运作流程,及时的提醒相关流程的负责人及时地进行流程处理,以免因为传统的人员手工处理造成滞留或者遗忘问题的产生,使预算或者采购过程延误,影响整个管理的运行和操作。

3、建立财务分析体制计划明细。合理的财务分配是保证高校完成教学任务和进行项目实施的关键。对于科研经费和项目不合理计划这一问题,我们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财务分析体制计划参考表或实施计划表,根据高校的教学任务和项目投入切实的做好财务分析指出计划。财务管理及实施部门要根据这个规定和计划,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施,这也是对于财务状况及运行过程进行剖析确保结果按计划实施的有力参考。

四、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成本核算; 资产管理

近年来,高校与社会组织、个人共同出资举办的独立学院发展迅猛。根据教育部2009年公布的《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2 263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 1 079所,其中独立学院322所,占普通高校的14.23%,占本科院校的29.84%,独立学院已占到普通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独立学院新兴的办学模式即区别于传统公办高校,也不完全类同于民办教育机构。在独立学院迅速发展的同时,需积极探讨与之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以促进独立学院这一特殊的法人实体更好地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

一、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特点

研究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体制,首先必须从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特点出发,结合实际探索符合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兴的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与传统公办高校财务体制相比,主要特点表现如下。

(一)产权性质

根据国家教育部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26号令”)规定,独立学院投资主体包括普通高校、非政府组织及个人,投资资金为非财政性经费,属公益性独立法人。普通高校投入为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学资源等,社会组织或个人投入为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等。从产权角度分析,独立学院存续期间对投资者投入、社会捐赠等方式形成的资产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趋同于两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收益分配机制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文字[1997]280号)规定,公办高校专项资金年度结余结转下一会计年度继续使用;经营收支年度结余除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外并入学校结余;事业收支年度结余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后,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并入学校结余,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教育部26号令规定,独立学院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并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独立学院是公益性法人,但投资者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使独立学院财务体制不同于公办高校,也不同于民间非营利组织和企业。

二、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现状

(一)会计核算制度不统一

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产权性质和收益分配机制,当前尚无合适的会计制度可供直接使用。公办高校目前使用的《高校会计制度》只注重收支核算,固定资产采购一次性形成支出,无形资产一次性摊销,并不适合独立学院直接使用。同样,《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适用于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资源提供者不取得经济回报和不享有所有权的会计主体,也不适合独立学院进行会计核算。特殊的业务属性和公益性办学特点使得企业会计制度亦不适合独立学院直接使用。

(二)成本核算制度不规范

目前,独立学院无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科目不统一,造成成本核算不规范。一些院校采用高校会计制度,在现实操作中遇到以下问题:首先,举办者投入的各类资产无实收资本类科目进行核算,且资产价值随市场变化虽有波动,但实际价值无法体现;其次,目前公办高校事业财务与基本建设财务收支分开核算,独立学院无法对在建工程类项目支出进行有效核算;再次,公办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采购费用支付时一次性摊销形成支出,无法按实际使用情况按期归入运营成本;最后,高校会计制度核算原则是收付实现制,不能按月核算结余,无法满足投资者合理回报要求。一些院校采用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但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单位,不像日常收支相对均衡的一般企业,也不同于季节性业务经营企业,以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收入确认、核算结余显然也不现实。

(三)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独立学院采用自收自支办学模式,政府主管部门只要求其逐年按时填报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统计表。许多院校对预算管理工作不重视,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建立完善的编审、执行、控制、分析考评等预算管理体制。一些院校对年度办学收入的组织和经费使用无计划、无控制,无预算执行的效益分析,内部各单位经费使用完全依赖领导审签控制,未设置预算指标控制流程。

(四)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独立学院资产指举办者投入、受赠和独立学院存续期间办学积累的各类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发展较快,内部资产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一些院校未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岗位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许多院校对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重复购置,资产闲置,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由于政府部门未出台专门的会计制度,未对独立学院相关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进行规定,许多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严重不符。一些院校已投入使用的基本建设项目不按时进行竣工决算,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期折旧归入相应办学成本。

三、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体制构建

目前,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相对较小。独立学院应在明晰产权基础上,按“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原则,实行财务工作院长负责制,设立专门财务部门作为唯一的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各项财务工作,逐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一)落实法人财产权

教育部26号令明确规定,独立学院举办者的出资经依法验资后在筹设期内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前期未过户的需在办法出台后1年内完成。举办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都是独立学院法人财产权的组成部分。举办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并按国家规定和合作办学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合理摊销,计入独立学院办学成本。独立学院应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26号令要求,建立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归属,确立举办各方责、权、利关系,保护出资者利益,防范资产流失,避免产权纠纷。

(二)建立经济责任制

独立学院应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独立学院应设置合理的部门结构,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督促部门和工作人员履行好工作职责。在日常财务工作中,独立学院应制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流程,明确审批责任。在成立书中需明确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和审批责任,严格监控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做到事前充分论证,过程现场监控,事后效益考评。严格控制对外经济合同签署,明确合同审签流程,严禁随意授权签署对外经济合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在兼顾院校发展和出资者、教职员工利益基础上,明确教职员工薪酬及年度结余分配方案的审批流程。

(三)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是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独立学院教学周期一般从当年9月1日起至第二年8月31日止,会计年度则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当前独立学院日常收入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学生缴纳的学费、住宿费,一般在9月份新学年开学时批量收取,而办学支出则分布全年。独立学院应在新会计年度开始之前对新年度收支情况进行合理预计,编制预算方案,并严格执行。独立学院应按“谨慎性”原则预计预算收入,按“真实稳健、全面完整、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合理安排支出,增强办学业务的计划性,减少盲目性,缓轻急重,节约有限的办学资金,确保资金流量安全,防范财务风险。

独立学院应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岗位,配备专门人员。在新的会计年度开始之前,预算管理人员经过充分调研,以预算收入为基础,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预算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后经院校决策层审批敲定方案。在新会计年度内,财务部门以预算方案为基础,建立预算指标控制体系,严格执行预算方案,不办理无预算、超预算项目,做好收支平衡,监控预算执行进度,保证年度工作任务,确保资金支出合理有效。在年中和年末,预算管理人员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考评。

(四)规范会计制度,加强成本核算

会计核算是保证独立学院财务收支信息真实反映的基本手段。独立学院财务部门应按“内部会计控制”原则设置专门的会计、出纳岗位,聘请优秀会计人员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会计岗位设置应包括出纳、记账、审核、复核、稽核等不相容岗位。财务部门应明确会计岗位职责,防范内部失控风险,确保收入及时入账,支出合理合法。会计人员应仔细审核原始凭证,及时准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汇总会计报表,做好银行存款和现金对账,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政府部门应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尽快出立学院会计制度。独立学院会计科目设置应充分考虑举办者出资、院校负债等情况,设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会计科目。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设定合理的折旧、摊销年限和方法,将折旧、摊销额归入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等相关成本核算,进行效益分析。独立学院会计年度内各月份现金流量较不均衡,收入在新学年开始时批量收取,平常很少。独立学院结余分配应充分考虑资金流量特点,在年末对当年结余按协议约定计提发展资本金后进行合理分配。

(五)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独立学院存续期间对举办者投入资产、负债形成资产、接收捐赠资产、结余形成资产等拥有法人财产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挤占独立学院资产。独立学院应结合办学实际,在国家相关规定框架内,制定资产管理制度,设置专门岗位、配备专门人员加强资产管理。财务部门应建立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流动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独立学院应明确各类资产的购置申请、采购、验收、付款、使用、维护、调配、报废处置等工作流程,避免重复购置,保证使用效率,防止闲置浪费。独立学院应利用资产管理软件对房屋建筑物、锅炉、仪器设备、办公家具、交通工具、图书文物、无形资产等按类别和使用部门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资产卡片账,定期清理核对资产价值,确保财务账、卡片账和资产实物相吻合,堵住资产流失漏洞,维护投资者利益,保证独立学院法人财产权真实完整。

(六)加强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

独立学院无政府财政拨款支持,收入渠道较为单一,需注意高额负债引起的财务风险,应合理利用财务杠杆筹措办学资金,提高办学效益。财务部门应在会计核算数据基础上,定期出具财务报告,编制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和财务说明书,对预算执行、资产使用管理、收入、支出和结余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进行系统分析,剖析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利用财务指标评析办学效益。财务指标应选取总量指标、生均指标、支出结构指标、增长指标等,如资产、收入、支出、负债、生均收入、生均支出、资产负债率、结余比例、预算执行比例、人员支出、公用支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管理支出、后勤支出、资产增长率、负债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等。独立学院财务报告是学院财务状况和办学事业发展现状的总结,可以为政府、出资人、债权人、管理者、教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参考,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爽.加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4-96.

[2] 蔡雪荣.独立学院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09(14):50-51.

第4篇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038-02

一、企业集团财务制度

企业集团财务制度包含集团所有者财务制度和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集团所有者财务制度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按集团所有者的意图和要求制定的财务制度,其主要功能是维护集团母公司股东与集团的财务行为,是处理财务关系的依据,同时也是保障集团利益及集团母公司人和经营班子利益的规章,并明确相应的责权;另一层含义是指按母公司要求制定或由母公司制定的、子公司或直属企业必须执行的财务制度,该层同样具有所有者财务的功能,只是所约束的激励的对象不同,财权配置,财责分担和财利分配的范围不同。母公司作为所有者的财务制度必须服从于母公司股东的财务制度。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指由集团内部母公司财务主体制定(包括母公司要求由子公司财务主体制定并报母公司批准)的,用于规范集团的财务行为,处理集团内部财务关系,明确集团内部各财务主体、职能部门及其相关利益组织和个体责权的规则。从根本上讲,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从属于集团母公司所有者财务制度。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主要构成有:(1)总则。明确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目的、性质、适用范围和实施方式等。(2)内部机构。(3)内部财务管理权责。(4)内部财务管理基本制度。(5)内部财务单项制度。(6)内部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规定。

企业集团财务体制是集团财务制度这座大厦的支柱和框架,集团财务制度是体制的具体化。集团财务体制是明确集团各财务层级的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包括筹资权、投资权及收益分配权等,其中又以分配母子公司之间的财权为主要内容。

二、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模式

(一)集权制。是指财权绝大部分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方式的财务体制。集权制的特点是: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很少部分的财务决策权,其人、财物及产供销统一由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资本筹集、投资、资产重组、贷款、利润分配、费用开支、工资及奖金分配、财务人员任免等重大财务事项都由母公司统一管理。母公司通常下达生产经营任务,并以直接管理的方式控制子公司生产经营任务,并以直接管理的方式控制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子公司只相当于母公司的一个直属分厂或分公司,投资功能完全集中于母公司。

集权制的优点:1)便于指挥和安排统一的财务政策,降低行政管理成本;2)有利于发挥母公司财务专家的作用,降低子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3)有利于统一调剂集团资金,保证资金头寸,降低资金成本。

集权制存在明显的缺陷:1)财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容易挫伤子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抑制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2)高度集权虽能降低或规避子公司某些风险,但决策压力集中于母公司,一旦决策失误,将产生巨大损失。

(二)分权制。是指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而母公司对子公司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体制。分权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在财权上,子公司在资本融入及投出和运用、财务收支费用开支、财务人员选聘和解聘、职工工资福利及奖金等方面均有充分的决策权,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作出重大的财务决策;在管理上,母公司不采用指令性计划方式来干预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以间接管理为主;在业务上,鼓励子公司积极参与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在利益上,母公司往往把利益倾向于子公司,以增强其实力。

财务管理权限集中与分散互为反正,由此产生的利与弊也大致相反。分权制的优点主要是:1)子公司有充分的积极性,决策快捷,易于捕捉商业机会,增加创利机会;2)减轻母公司的决策压力,减少母公司直接干预的负面效应。

分权制的缺陷主要有:1)难以统一指挥和协调,有的子公司因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公司整体利益;2)弱化母公司财务调控功能,不能及时发现子公司面临的风险和重大问题;3)难以有效约束经营者,从而造成子公司“内部控制人”问题,挫伤广大职工积极性。

(三)统分结合制。极端的集权,集团财务机制必然僵化,子公司没有任何积极性;相反,极端的分权,必然导致子公司及其经营者在失控状态下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从而侵蚀集团整体利益。恰当的集权与分权的结合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所以,适当的集权与分权即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有利于克服过分分权或集权的缺陷,有利一于综合集权与分权的优势,是很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所追求的模式。

三、选择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企业集团选择财务管理体制模式时应主要考虑这些因素:股权集中度、子公司性质、集团规模等。

从集团层次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要严于对关联公司的控制,对全资子公司的控制要严于对相对控股子公司的控制,因此,母公司对参股关联公司和协作企业应采用分权制,对子公司尤其是绝对控股子公司应采用集权制,对相对控股子公司采用集权与分权结合制。如子公司是上市公司,则应根据持股比例选用统分结合、或偏于分散、或偏于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

小型企业集团母公司因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和优秀的财务专家,通常较多地把财务管理决策权授予子公司经理,宜实行分权制的管理模式,大型企业集团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大批优秀财务管理专家,有实行集中财务管理的能力,但由于大型集团往往进行多角化经营,涉及业务和经营的品种较为广泛,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因而有实行分散经营的要求。可见,大型企业集团一般应采用统分结合制模式。中型企业集团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多的财务专家,且经营的业务较为单一,因而应实行偏向集权的体制模式。

就我国企业集团的现状来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企业集团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集团的总体规模较小,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还存在着种种不规范不完善之处,经营者对企业集团的管理经验还十分欠缺。因此,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应主要采用集权制管理模式,特别是对那些新成立的企业集团、规模较小的企业集团以及坚持主业经营的企业集团。而如果一开始就实行分权管理,必然增加协调控制的难度,导致集团组织结构松散,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第5篇

股份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总的看来,实行的是多级管理,多级核算系统。股份制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母公司)和控制企业(子公司),应当实行财务隶属关系的统一。集团本部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编制统一的财务计划。同时集团本部负责对外办理结算和办理银行借贷,统一筹措集团发展所需的资金,统一核算盈亏,统一管理集团的共同财产和股金,并负责集团的对外投资管理。此外,负有制定集团内部财会制度,指导下属企业财会工作的责任。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的实施方式是否正确,对企业的正常运作及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不断对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一、集团公司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的框架设计

集团母公司分割财权的主体是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财务经理(财务部)及财务职能处室,这四个层级都是行使财权的主体。

在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母公司凭借其原始资本的权力,将子公司的重大财权集中到母公司,并把母公司的财务管理权力渗透和延伸到子公司。根据财权的不同种类,我们分别就集团母公司与下属子公司的财权配置做出如下构思:

(一)融资决策权

为了更好地控制整个集团的融资风险,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避免因融资不当而危及集团生存,母公司应牢牢把握以下融资决策权:重大投资项目的融资,超过资产负债率安全线的举债融资,导致母公司股份比例变动的融资,增加子公司注册资本的融资,子公司的并购融资与租赁融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以及子公司改制中所涉及的融资问题。母公司在集中重大融资权的同时,赋予子公司的融资决策权仅限于:在资产负债率安全线内的限额举债、提存的折旧费、税后利润留成、与自行决策的投资相配合的融资,如流动资金借款、拨改借款;子公司自行决策的融资项目,则应由母公司审查或备案。

(二)投资决策权

对外投资权应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没有对外投资决策权。对内投资决策可采用集权基础上的适当分权,母公司对控股公司的分权程度要大于对全资子公司的分权程度。流动资产投资决策权以及简单再生产范围内的技术改造权利完全交与子公司;在扩大再生产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应给予子公司限额投资决策权,超过限额的投资项目必须由母公司审批,或者按子公司自有资本的一定比例确定内部投资权;在一定时期内,无论投资项目多大或投资额多少,只要投资总计不超过比例,子公司都可以投资,超过比例无论项目大小都不能再投资。

(三)资产处置权

子公司的对外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关键设备、成套设备、重要建筑物、限额以上的资产、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处置必须经母公司审批,流动资产及其余资产的处置可由子公司自主决定,但需报母公司备案。子公司拥有资产的日常管理权。母公司对子公司重要资产的处置拥有监控权。

(四)资本运营权

子公司的对外投资、合并、分立、转让、改制等资本运营活动决策权限集中在母公司,各子公司一般没有这一权限。集团公司财务部应该拥有更大的资本运营管理权限,以适应集团发展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五)资金管理权

母公司实行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将集团内部的资金结算、各子公司超过限额的对外资金支付、子公司在银行开设账户、子公司的资金收入以及子公司间的资金调剂等事项由母公司统一办理和审批。子公司主要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制定资金内部管理办法、编制资金收支计划、组织资金收支平衡、进行资金收支业务的核算。为保证子公司经营的灵活性和零星开支需要,母公司应该给予子公司限额以内的资金支付权。

(六)成本费用管理权

集团母公司通过预算控制手段(下达预算―检查进度―考核结果)对各子公司和下属单位的成本费用进行间接管理。另外,集团子公司和下属单位所计提的各项税金、基金及附加费、保险费应集中汇缴至母公司,由母公司统一对外缴纳、统一管理和监督。

(七)收益分配权

在集权方式下,全资子公司的可分配利润应该由母公司统一支配、调度,但从子公司的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有必要给予子公司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全资子公司的收益分配方案由子公司董事会制订,上报母公司审批后执行。而对于控股、参股子公司,其收益分配方案由董事会制定,并经子公司的股东大会或股东会审议通过。

二、集团公司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的模式构建

在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下,笔者认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应该采用“七大中心”的模式。

(一)投资管理中心

集团投资和子公司投资应纳入集团财务战略规划,并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对各类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进行控制。母公司应牢牢控制对集团发展结构与控制结构产生直接或潜在影响的决策管理权以及例外投资事项的处置权。母公司投资管理的主要职责有:建立健全母子公司投资立项、审批、控制、检查和监督制度;汇编全集团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预算,参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方案的制定;审核子公司自行决策的投资项目及子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性资产的变动情况;会同规划发展部门制定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对外投资决策方案。

(二)融资管理中心

在集权式的融资管理模式下,子公司不得擅自对外举债和吸收外部资本,母公司财务部应高度集中对外融资管理权,应承担的管理职责具体如下:提出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吸收外部投资等重大融资事项的方案,严密监控集团资产负债率和借款风险;制订集团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对子公司自行决策的融资事项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督,审核子公司授权范围内的对外融资申请,审核子公司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预算:并汇总编制全集团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预算,实施负债总量控制和资本结构调整优化。

(三)资金结算中心

如何把母子公司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降低资金持有水平,保证集团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是集团资金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资金结算中心集中统一管理整个集团的资金,具体工作主要有:统一管理子公司的银行账户,调剂集团内的资金余缺,核定子公司对外付款的定额:审核预算外付款申请,审核子公司内部贷款申请;主持集团内部往来结算管理,组织集团流动资金管理;控制全集团流动资金存量和应收账款总量。

(四)资本运营监控中心

集团领导层行使集团资本变动及资本经营活动的决策权,资本运营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和监控集团资本运行过程及资本经营活动。其主要工作如下:拟订母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拟订子公司资产重组方案:审批子公司重要资产的处置方案:制定母公司的税后利润分配方案;落实集团内各单位的集团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依法审定子公司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对资本运营过程实施跟踪监控。

(五)税费管理中心

实行税费的统一缴纳和集中管理,有利于集团整体的税负最小化,也有利于改善集团与征缴机关的关系,提高集团统一调度和运作资金的效率。税费管理部门对集团内各种税金、计提的费用与基金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征缴。其主要工作为:分析研究国家的税法、费用征管规定与基金管理制度;协调并处理好集团公司与税务、社会保障等机构的征缴关系;制定集团税费管理政策及税费筹划方案;指导和督促子公司各种税金、费用、基金的计缴;制定全集团的年度纳税计划、费用计提计划、基金计提与缴纳计划,加强基金账户的日常核算和管理。

(六)财务预算控制中心

预算是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有效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当前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应紧紧抓住效益预算与现金流量预算,不断拓宽财务预算管理的范围,提高预算精度,加大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真正使预算起到刚性约束的作用。母公司在财务预算控制体系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制订预算编制规程,指导各子公司及直属单位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汇总编制全集团财务预算,检查和监控预算执行过程情况,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提出处理建议:审核子公司提出的预算目标调整申请;组织集团内部各单位财务预算完成情况的年度考评工作;提交财务考核与评价报告;审核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外支出申请。

(七)财务会计管理中心

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运行,主要从事财务与会计的业务管理、集团内部财务人员的管理等工作,以保证集团财务与会计工作的规范和高效。具体工作应该有以下方面:建立健全集团内部资本与财务管理办法;制定集团子公司统一的会计制度;研究并制定集团公司的财务与会计政策;检查监督集团内部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统一管理集团财务部下派财务人员,对财务人员负有教育培训、工作指导、业务考评、资格管理等职责,统一对应由母公司核算的会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督促各下属单位及时提交各种会计资料,据此进行汇总,以及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加强集团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设;实施对下属单位会计信息的随时调用和跟踪监控,建立全集团财务分析系统,及时分析和掌握各单位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为确保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能够有效运行,集团公司还必须从财务组织机构、财务机制、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制定并实施相关的保证措施。

第6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经济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既面临着种种机遇,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而财务管理体制作为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应顺应经济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管理体制,最终为推动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财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

财务管理体制作为一种经济型管理体制,在企业和国家单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成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财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来看,我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之后,逐渐由计划经济为主变成市场经济为主,而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也丰富了起来,具体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以及经济手段等,而其中的经济手段就与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息息相关,它是国家在进行战略规划和经济计划之前的宏观调控,还有一种是利用金融或者财政的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财务管理作为我国经济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满足国家的宏观调控需要,就要更准确地为国家提供财务信息和财务数据。由此可见,由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的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有着很深的影响。

(二)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反映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着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而财务管理体制也反过来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财务管理体制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有成本管理制度、收益分配的制度以及财务投融资体制等,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安排财务的总和,而从财务管理体制的各方面内容都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例如在财务投资体制方面,我国近年来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出口型经济的政策与投资制度的价值取向有着很大的关系,从我国投资制度的政策定位上就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在朝着外向型、出口型方面发展。另一方面,从财务融资体制中也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方式和速度,由于国家对投资力度的增大,表明政府在推行科学、稳健的金融政策,这种经济环境就有利于融资制度的产生,而融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经济市场的发展,使其更加完善、健康。由此可见,完善、健康的财务融资体制反映也影响着经济环境的状况。

二、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一)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为了使财务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实施、把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与新时代的经济环境结合起来,就必须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在实践工作中,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培训,不断提高和改进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使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上,也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只有不断对财务管理理论和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设想和大胆改革,制定有前瞻性的计划和规划,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二)打造良好的财务管理市场

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秩序的进行,因此,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市场的规范,例如在实际的管理中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服务质量,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以此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在财务管理的战略目标上要结合企业单位的实际运营状况进行合理制定,财务管理的战略目标要与企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相符合,尤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出口贸易的不断增加,更应结合国际的经济状况打造一个资金流动健康的财务管理市场。

(三)与时俱进,适时更新财务管理制度

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中更加强调了财务管理体制的重点内容,同时也使财务管理体制的职能更加明晰,从根本上为财务管理功能和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有所创新。具体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把财务管理的观念改变了,财务管理制度真正成为融协调、监督、组织、评价等为一体的制度规范,把企业单位在运营、资金运转、控制成本、收益分配等多方面的财务内容进行综合的组织与控制,最终进行评价和监督,为企业对财务进行科学的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财务管理的本质内容,长时间以来,企业财政直接管理财务监督、财务资金的周转等活动,导致财务工作和财政工作混淆不清的状况,因此,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我国新的经济体制改革影响下,可以把政府给予财政部门的工作职能变为政策上的规章制度,把财政的直接参与变为间接引导和监督,为财务风险的规避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结语

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在从计划经济为主逐渐向以市场经济为主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体制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尤其近几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经融入到我国各项经济发展工作中,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财务管理体制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研究财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对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志刚.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基于新企业财务通则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17).

[2]饶晓秋.财务治理实质是一种财权划分与制衡的财务管理体制[J].当代财经,2003(05).

[3]唐君.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32).

第7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公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很多公司的业务已经发展到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总-分制公司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发展模式,总-分制公司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是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很多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也开始走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可以预见,在新经济形势下,总-分制公司和集团式公司的发展壮大将会是必然的趋势。由此,研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构建将会成为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二、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集权与分权

总-分制公司或者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除了要处理企业所共有的财务管理事项外,还要协调处理总公司和各分公司之间在财务上的责、权、利等关系,同时要保证总公司与分公司能协调一致的发展,这个复杂的财务管理过程就要求通过制定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公司财务管理体制是总公司为了界定总公司和分公司内部各方面财务管理的责、权、利关系,同时也是所有者和股东们保护自己的资产不会非法流失的一种手段。财务决策权是集中在总公司,还是下放到各个分公司?哪些权利应该集中,哪些权利应该下放?这个权利集中和下放的过程就是公司构建财务管理体制的过程,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合理分配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过分集权和过分分权对公司的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集权式管理要求最高决策层具有极高的素质与能力,同时必须能够高效的汇集各方面详尽的信息资料,否则可能导致主观臆断,以致出现重大的决策错误,同时财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也易挫败分公司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分权式管理,又易导致总公司对分公司难以统一指挥协调,有的分公司因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损害总公司利益,同时也不能让总公司及时发现分公司面临的风险和重大问题,也难以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约束,股东的资产易存在巨大风险。因此集权和分权两种财务管理体制都是不可取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应该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即在集权的基础上适当的分权。

三、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是较符合实际的财务管理体制。当然,由于每一个公司各自的实际情况不同,财务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也会不一样,在划分集权和分权程度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划分集权与分权的程度

当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单一、分公司数量不多,应该采取集权程度较高于分权程度的财务管理体制,总公司统一管理公司财务,分公司定期向总公司上报预算标准,且每一笔预算都经过审批流程后上报总公司并请款,总公司按照请款预算打款给分公司,分公司账上不留现金,在某个金额限度之内,分公司有权批准财务款项。总公司关注分公司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利润情况,这样总公司不必担心分公司因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损害总公司利益,同时分公司不会出现重大经营问题及债务问题且股东的资产不会因为分权而承受巨大风险。相反,当企业规模较大,经营业务较多,多元化发展时,因业务较多,涉及行业较广,总公司决策层不能准确把握分公司的业务发展决策,等总公司搜集完信息并研究做出决策时,易导致决策迟缓,延误采取措施的最佳时机,因此这种情况应当适当提高分权程度。

2.根据总分公司地里位置分布划分集权和分权的程度

尽管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从中小型公司到集团大公司,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已经开始电子化、信息化,每个部门的工作在向上传达时都是通过电子流的形式进行上报传达,速度之快、信息之准,已经解决了过去因分公司做决策后通过写纸质报告传真,然后一层层向总公司上传批准而导致的信息延误、失真,从而影响决策延误的现象。但是,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地理位置分布仍然是影响企业划分集权和分权程度的因素之一。如果企业不属于创业阶段的企业,且业务单一,使用资金较为集中,跨地域不大或者跨地域大但是银行资金调度方便、材料采购集中,且企业比较注重品牌效应,那么适合采用集权程度较高的财务管理体制。相反,如果企业及其大部分子公司处于创业发展阶段,且业务跨行业较多,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较大,整个公司处于快速占领市场份额的发展阶段,分公司需要做决策的情况较多,如果分公司的财务决策大部分需要总公司审核批准,势必会造成决策迟缓,措施发展良机,因此这种情况应采取分权程度较高的财务管理体制较为可行。

第8篇

关键词: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构建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并购浪潮的推动下,企业集团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日益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至今己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集团。与此同时,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其中,财务管理体制不适应财务管理要求,是导致企业集团效益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基于此,研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成和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发展现状,探索出适应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范围及目标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不仅包括以集团总部的自身业务范围为对象的管理;同时更重要的是集团公司或母公司作为管理总部对其子公司及其他形式的成员企业进行的管理。同非集团类型的企业一样,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也应包括融资、投资、利润分配以及对它们的日常管理等内容。事实证明,企业集团只有成功地实施财务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对其成员企业的控制,保证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集团中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的管理与控制力度,应视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间的资本关联关系而定。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是进行权益管理的重点,因此管理的力度比参股公司或集团协作企业相对要大。所以,针对企业集团中不同层级成员企业,其财务管控的目标和方法应有所不同。

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构建

(一)财务管理体制构建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1、以企业集团战略为出发点的构建原则。扩张的企业战略,伴随着经营的分权度增大,为使企业集团的资源能真正地聚合在一起并发挥效益,集团总部必须置战略管理于管理的首位,财务管理必须以服从集团经营战略为宗旨来制定自身的财务战略,聚合各种财务资源并充分利用规模优势。因此,其财务管理不同于单一企业,如在融资方面,企业集团应考虑整体的资本结构如何合理安排来制定融资政策,而并非只是从单一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去考虑。对某个成员企业是实施财务集权控制,还是予以财务决策的授权,取决于集团公司对其的战略选择。

2、适应市场环境及企业自身特点的原则。离开具体环境的财务管理体制,犹如空中楼阁,是不可能有效运行的。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应适应企业自身的特点,没有可以照搬的金科玉律,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应用于自身时,都应作适应性调整。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要迅速作出反应已成为企业集团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这要求子公司拥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包括更多的财务管理决策权。而随着经济的国际化发展,集中财务管理决策的利益也很明显。因此,企业集团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及企业自身特点来构建财务管理体制。

3、系统控制的原则。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应当形成系统控制格局,对于企业集团而言,要实施对成员企业的有效监控,其财务管理应当是自成体系的,即母公司的财务部、会计部对子公司的财务部、会计部进行指导和监控,子公司财务部、会计部对下属单位的财务部、会计部实施监控。财务会计组织部门通过逐层渗透,形成自上而下的严密控制系统,从而使规模宏大的企业集团有条不紊的运行,通过某些财务权力的集中控制使各成员企业的经营不偏离轨道,实现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

(二)财务管理体制构建选择

1、集权型在直线职能式结构中的应用。在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中,子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业务和产品等往往同母公司存在横向一致性,如煤炭企业控制的以煤炭生产为主的子公司。母公司在人才、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有较高的资源优势,所以,为实现集团主业的发展目标,保持母子公司经营活动的一致性,应采用集权型的财务管理体制。母公司把经营权限特别是决策权集中在集团最高领导层,总部通过职能部门对子公司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履行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职责;子公司是成本中心,只有日常业务决策权和具体执行权;集团公司实施集中管理,子公司完全接受母公司的领导。

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在事业部制结构中的应用。在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中,企业集团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按产品、部门、地区和顾客划分为若干事业部,实行集中领导下的分散经营,较适合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在此体制下,母公司拥有财务战略规划,计划控制、重大投资决策、利润分配权,是投资中心。而按产品性质和市场特点成立的事业部可以在最高决策层授权下享有相当大的经营自主权,可以计算事业部本身的营业额和费用,并据此计算利润,因而是利润中心;有些事业部是投资中心;事业部下的子公司则是成本中心,在本质上是一个在统一经营战略下承担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生产经营单位。

3、分权型在控股及参股公司结构中的应用。在控股及参股公司结构中,母子公司经营的业务和产品一般存在前后向一体化的特征,产权关系形成的原因大多是为满足稳定的上游原材料供应、下游销售渠道的畅通及交易的经济性。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母公司经营及财务管理政策通过子公司的董事会去贯彻实施,监督和控制比较间接,子公司的自主权相对较大。调查发现,一些从行业主管机构转变而来或由政府捆绑而来的企业集团、实行多法人制的集团或是实行多元化战略的集团往往采用此种控制模式。子公司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这对提高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