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5:01: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群众路线调研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群众路线调研报告

第1篇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中央、省、市、县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司法行政机关作为一个与人民群众联系较为紧密的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战略的视角、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增长点,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

一、准确把握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优势

一是预防性优势。社会矛盾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特点,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司法行政机关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服务、法律宣传、法律保障三大职能,在根本上具有超前排查了解矛盾纠纷、及时调解稳控激化态势、准确分析把握规律特点、科学提出预防预警意见的优势,能够发挥专业性、社会性、前置性的预防功能,起到全面、深入、实效的预防功效。

二是机制性优势。司法行政机关具有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开展工作、培训提升人民调解员调解能力的职能,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在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基层调解组织网络,重点抓好调委会主任和首席调解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在机制建设方面,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立足于抓小、抓早、抓苗头和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的工作原则,依托基层调委会,组织广大民调员和信息员经常进村入户,了解信息掌握情况,对于发现的个别苗头性纠纷信息要及时反馈,对辖区内的稳定状况要定期通报,对于一些倾向性并可能引发群体性的矛盾纠纷信息,在及时上报的同时,建立应急预案和防范机制,做到超前谋划,超前防范,把事态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搞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变被动调解为主动介入,变事后调处为事先防范,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资源性优势。社会管理涉及执政兴国的各方面,深及科学发展的各环节,触及和谐建设的各领域,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司法行政机关职能较多又相对分散,一方面造成管理不便,工作职能不能交叉;另一方面也成为司法行政机关的优势所在,主要表现在,司法行政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领域广、对象多、手段全,各方面的行家里手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鉴定执业人员、公证员、人民调解能手等等,可以说是众多的优秀人才都齐聚司法行政这个大家庭,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资源性优势。

四是服务性优势。司法行政机关的各项职能,在跟进社会发展需要和公众个体需求,在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益型、公众化、针对性的法律服务中,能够彰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践行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群众工作路线,发挥全力维护合法权益、促进公平正义、协调利益关系、规范行为秩序、助推依法治理等作用。

五是亲民性优势。司法行政机关的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部门,肩负着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倡导社会法律道德风尚,营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氛围等重要职能,发挥着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提高政府管理决策水平、营造民主法治环境、规范思想行为方式的重要作用,必将更深层次地调动和集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因素。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即能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又能达到当事人在不伤和气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做到不因一件纠纷的输赢而影响当代甚至是后代的关系,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找准司法行政工作基本任务

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落实、贵在利民。司法行政机关要深入学习、深刻理解中央关于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职能作用确定基本任务,创造性地提升工作站位、打造工作平台、夯实工作基础、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标准,争做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锋队”。

(一)立足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服刑劳教人员管控,突出抓好监管改造工作。一是创新工作载体。依托 “____县楚风生态园有限公司”敖家坝药材产业基地,投资近20万元建立了“____县社区矫正劳动教育培训基地”。购置课桌椅、档案柜60余套,基地内设集中教育室、谈话室、心理矫治咨询室、技能培训室、过渡性安置办公室,蓝球场、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健身器械。分区域、分批次定期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公益劳动,开展量化评比,建立个人档案。对“三无”刑满释放人员开展社会适应性过渡安置帮扶,解决生产生活问题。2013年以来,先后在该基地开办法制教育轮 训班八期,培训对象达265人(次)。二是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创新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模式,把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监管工作当作全年重中之重工作来抓:摸清底子,对全县范围内的社区矫正对象按照“严、普、宽”管理类型分别造册登记,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10万元投入到矫正信息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了司法E通全覆盖。通过区域监管、信息交换、警示告知、档案管理、考核奖惩的智能化,提高了特殊人群信息化监管水平。三是实行不定期走访摸底排查,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实行与村((社区)组织联动跟踪、巡防调查、回访问查和家属监管、社区帮教、信息反馈、活动告知等监管机制,进行全方位动态掌控,做到及时发现苗头及时完善补救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二)立足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突出抓好法律服务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公证律师、法律援助队伍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学习《公证法》、《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和新近颁布出台以及执业执法活动中经常适用法律法规的学习,学习司法解释、执业执法程序和相关业务,履职能力和执业执法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加强教育,规范执法。采取学习教育、警示教育、抽查卷宗、案件评查、回访当事人等不同形式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对服务态度、履职行为、廉洁自律适时进行跟踪督查,执业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三是畅通渠道,接受监督。为保障和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县司法局开通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信箱,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干警办证办案的投诉举报,同时定期不定期对卷宗进行抽查,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坚决从源头上杜绝各种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三)立足于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突出抓好人民调解工作。一是提升人民调解文化氛围,营造群众“崇尚道德”的仁和礼让精神。在巩固原有人民调解文化氛围的基础上,立足团结、和睦、友善、互信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弘扬孔孟之道、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礼敬谦和的古朴之风,增进广大民众之间互信、包容、礼让的做人之本,积极营造尚和、尚礼、尚善的良好社会风气。二是落实人民调解防控机制,营造司法行政干警和人民调解员“在岗有责”的敬业奉献意识。因地制宜,坚持和落实社会矛盾纠纷集中统一排查、信息联络反馈、领导接待、凝难复杂纠纷联合调处、已调矛盾纠纷回访反馈和责任倒查追究等矛盾纠纷防控调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司法行政干警和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三是坚持调解优先原则,营造部门“联动对接”的协作调处观念。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联系基层、贴近群众、信息灵通、方便快捷的优势,摸排清查和梳理掌握各地矛盾纠纷信息情报,积极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预测和排查调处工作;实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调对接,整合调解力量,建立人民调解协议履行和诉前民事纠纷调处机制,以机制联动应对处理各种行政争议,处理化解各种复杂疑难社会热点问题

(四)立足于解决民生问题、帮扶弱势群体,突出抓好服务民生工作。一是援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进一步降低援助门槛,减少审批程序,畅通绿色通道,对需要法律援助的老、少、穷、病、残等弱势群体给予真情实意的关心,做到应援尽援。二是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在汽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制作悬挂大型广告宣传牌,公开法律援助受理范围、对象,以及联系电话,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条件。三是援助服务进一步优化。广泛运用电话、手机、互联网等方式,推行延时服务、误时服务、预约服务、流动服务,提供网上咨询服务。尊重当事人意愿,引导当事人采取援助与非诉讼调解等手段提高办理援助案件水平。

(五)立足于增强法制意识、强化法治理念,突出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是按照法律“六进”的要求,采取送法下乡、进村讲法、送法进校园、送法进企业、学生带法回家、法制宣传中心户组织学法等多种不同形式开展全县普法教育;二是以举办法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咨询解答等方式方法加强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经常适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三是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结合起来,在调处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中宣传法律,讲解法理,普及法律,从源头上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控制工作;四是以综治维稳、工商、妇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合组织深入乡((镇)加强对“三八”妇女维权、“3.15”维权和专业法、部门法的宣传普及,围绕全县重点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五是结合校园周边环境安全工作,积极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法制宣传讲座和安全知识教育,与政法各部门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法进校园和“学生带法回家”活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各种不安定因素从源头上得到及时预防和有效遏制。

三、着力提升司法行政机关为民服务水平

司法行政机关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解决思想障碍、制度束缚和保障瓶颈,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转变服务方式、激发管理活力、提升综合效能。

(一)融合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司法行政机关要自觉立足主体多元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探索整合社会管理力量的有效方法,增强与各类管理主体的协调互动能力。既要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得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也要努力争取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调配合,更要努力争取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水平。

(二)规范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升工作效能。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依法健全完善 各相关业务制度,用制度来管理,用制度作保障,推进机关管理规范化,服务群众热情高效。

第2篇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的通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扎实做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听取意见,注重工作实效,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不要以记多少学习笔记、写多少体会文章来衡量学习效果;不要搞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调研,避免一窝蜂下基层征求意见;不要以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件简报来衡量工作成效。

群众路线是党执政兴国的生命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在现实当中,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各类教育活动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麻痹情绪,行动上存在形式主义。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注重实效,提出了“三个不要”,可谓点中了教育活动中易犯的毛病,值得我们谨记之、慎思之、笃行之。

首先,不要以记多少学习笔记、写多少体会文章来衡量学习效果。不可否认,在一些干部的心目中,存在着“搞活动就是写心得”的错误认识,以为只要多记几本笔记,多写几篇心得,就算把活动搞好了,就算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有的甚至连笔记、心得也懒得写,干脆由下属或秘书代劳,这实在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不管开展什么样的活动,记笔记、写心得都是必需的而且必要的,因为只有通过记笔记、写心得,才能加深对理想信念的认识,才能提升对业务知识的理解,才能把一些零碎的、感性的概念,上升为系统的、理性的分析。记笔记、写心得是形式,提高素质、促进工作才是目的。如果仅仅以“记多少学习笔记、写多少体会文章”来衡量学习效果,就会导致“为记笔记而记笔记、为写心得而写心得”的现象,学习便会失去意义,学习效果自然难如人意。

其次,不要搞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调研,避免一窝蜂下基层征求意见。一些干部在调研活动中,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实则犹如“一窝蜂”赶场子,做表面文章。有的甚至足不出户,单凭网络和电话来调研,有的即使下去了,心还是在“上面”,不能真正沉到基层,真心倾听基层呼声、真情体味基层疾苦、真诚反映基层难题。急急匆匆地下去,慌慌忙忙地上来,调研报告一交,就算万事大吉。对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就是要真正沉下去,到群众中间,和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坐到一条板凳上,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加强和改进工作,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

最后,不要以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件简报来衡量工作成效。长期以来,文山会海,文牍主义,“用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惯于搞形式主义假大空,也是一些党政机关多年来的陋习。于是,把落实工作当成会议批发、文件传递,大会小会应接不暇,文件简报漫天飞舞,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毫无意义。对此积习,群众早就怨声载道。群众最讨厌的就是花架子,最反感的就是走形式、走过场。群众路线教育必须革除此积弊,力戒形式主义。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主要精力和更多时间投放到实际工作中,把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等中心工作融为一体,把解决问题作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实践载体和有效抓手,干实事而不做表面文章,求实效而不图浮名虚功,尽职尽责,多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多行乐民之举,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切实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第3篇

一、召开各种形式会议

我局将督导组对农机局班子收集的意见内容,进行公布。要求班子成员高度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意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每个阶段,做到边学习,边改正,边提高,虚心接受干部职工和督导组同志的监督和帮助。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农机局班子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逐条疏理收集的意见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1、关于学习存在流于形式,应付的现象整改意见:

制订印发《县农机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

传工作方案》和《县农机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计划》,严格按照规定的学习内容,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办法,保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做表率,带头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带头宣讲示范,带头参加讨论,带头做学习笔记,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写好调研文章。为全局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作表率做榜样。

2、关于缺乏上进心,有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和对困难的现状有畏难情绪的整改意见:

组织局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全文学习《中国共产程》,重温入党誓词,对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牢固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求党员干部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息”珍惜事业平台,热爱工作岗位,激发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和努力振兴我县农机化事业作贡献的豪情壮志。

3、关于下基层研究少,对基层群众的农机需求缺乏了解的整改意见:

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安排,各班子成员按每人负责挂点联系5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重点调查了解征求各乡(镇)对农机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各乡(镇)对农机工作的需求,分工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和制约我县农机化发展等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进一步理清2014年度农机化工作思路,推进我县农机化工作进程。结合“三送”挂点工作进村入户调查了解一般基层群众对农机化的需求和愿望,进一步落实好农机化方面的惠民政策。

4、关于对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关心不够,交流不够的整改意见: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阶段,开展好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一对一谈心沟通活动,要求干部职工帮助班子成员寻找“”和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交流与沟通,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增强班子成员与一般党员干部信任度和满意度,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发挥好农机团队精神的正能量。如实向县委政府反映当前农机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我县农机化工作的关心支持。逐步理顺农机化工作体制和保障机制障碍,争取将农机安全监理站人员经费全额列入财政保障范围。解决在编在岗人员经费和农机化工作必需的工作经费问题。保障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工资福利按时足额发放。解决好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激发农机局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为民服务情怀。

第4篇

根据市委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三联三知”活动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开发区党工委组织开展了“干部下基层,为民解难题”活动,要求全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更加深入地体察民意,广泛征求意见,为民排忧解难。4月23日、24日,5月9日,我和社会事业局的有关同志一起到长村张乡于楼村进行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经汇总整理、分析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长村张乡于楼村的基本情况

于楼村位于长村张乡西南两公里处,全村共有1500口人, 5个生产小组,村两委成员共有4名,调解主任1名,监委会主任1名,监委会成员2名,村组代表15名。共有党员62名,分为3个党小组,其中1、2村民组为一个党小组,组长为张付江,3、5村民组为一个党小组,组长李青亭,4组为一个党小组,组长为于德朝。全村共有低保户24户,33人,五保户2人,优抚对象2人,其中1名为抗美援朝老战士李明付,贫困党员2户。全村共有土地1950亩,现已流转土地800多亩,占全村土地的40%,主要为花卉种植。葡萄种植面积近300亩,占全村土地的16%,其余为传统种植。除了发展种植业,村里养殖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现有养猪场4家,存栏猪2000多头,此外还有一家面粉厂,一家制砖厂。

二、调研的方式方法

召开了村级组织座谈会,参加人员有支部书记于海付、村主任郑建伟、妇女主任吝春月、调解主任郑小军、一组组长张富江、二组组长于德海、三组组长李青亭及部分党员代表。

到于楼小学同校长杨松伟、教师张志红、刘占领、张俊杰、张旭等进行了座谈。

到贫困党员于木金、抗美援朝老战士李明付、五保户王宇航、低保户许彦林等农户家中进行了登门访谈。

查看了于楼村村内道路、生活用水供应等。

    三、座谈调研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中,党员、群众根据此次活动要求,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意见,经梳理汇总,主要有以下方面:

1、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生产、生活存在困难。如:于楼村地处岗地,地下水源缺乏,今年借助国家“农村饮水工程”已解决了生活用水问题,但农业生产用水还不能有效解决;村民建房缺乏规划,造成一些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2、农村教育资源不足。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学校办学规模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学生在农村学校学生中的占比较高,教育资源整合会给这些家庭带来新的困难。

3、农村文化建设落后,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单一。随着“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健身场地建设等项目实施,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需求。

4、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缓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土地集约化生产势在必行,4组群众要求加快土地流转。

5、农民医疗、养老保障机制仍需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也出现了“小病不能用,大病不管用”的问题,致使个别家庭因病返贫。

6、农村干部待遇低,致使干部思想不稳定,工作热情不高。

7、农村道路年久失修,群众生产、出行不便,如于楼村有近2公里的村内道路急需修建。

8、低保金偏低,不能有效解决低保户的生活。

9、个别执法单位、个别人存在吃拿卡要等现象。

10、个别部门存在特权思想,在工作中挤占村里电费等现象。

11、建设葡萄贮存冷库用地审批困难。

    12、领导干部下基层少,深入群众少。

13、农村学校合并造成上学难。

14、教师缺编,专业教师缺乏。

15、全市教师待遇不一致,如魏都区教师每年都多出一个月的奖励工资。

这些问题困扰着当前农村的发展。

四、几点体会和建议

1、做决策、定政策要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始终站在群众立场。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始终秉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原则,始终站在群众立场,做决策、定政策时征求群众意愿,让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于楼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制定出的发展策略,切实把握住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如积极推行土地流转,既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提高了党政工作的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2、要加大“三农”发展投入,不断改善民生。“发展为了群众,为了群众发展”。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关心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民生,增加对农村、农业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诸如修路、饮水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5篇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程赶往梁寨,看看那里的人,聊聊那里的事。

给百姓配备“专属公仆”:

乡镇干部人均“包挂”100户

“8月27日中午,我来到梁寨村陈茂松、李翠英老两口家里。站在门口的第一眼就让我惊呆了――几间破旧的草屋,感觉风稍大点就会倒掉……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陈家的情况反映给镇党委王书记,书记立刻带人实地察看,又赶到县里进行专项协调,危房改造的补助终于批下来了。然而,当我把这个喜讯告诉陈家的时候,眼睛湿润的陈茂松老人却有些欲言又止。我再三询问才明白,上面拨付的补助还远远不够。资金缺口怎么办?……我把陈家的情况和动用女儿学费的想法对老公说了,自小生活在农村的老公竟非常赞成。就这样,陈茂松老人的建房款有了着落。”

这是梁寨镇党委宣传委员李芳的一则“民情日志”。而类似这样的“日志”,梁寨的干部们一年多来已经撰写了6万则。因为梁寨镇机关(站、所)的148名干部都像李芳这样有着自己“包挂”的居民家庭,人均“包挂”超过100户。

2013年年中,梁寨镇党委决定所有干部下村到组,挂钩联系居民家庭,下达政策、上传民情,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全镇15137户居民很快都有了“专属”于自己的“人民公仆”。

在梁寨镇政府,《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了一张张名片大小的“民情连心卡”,卡片正面标注着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背面则印有“您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您有哪些社情民意需要反映,您对党委政府的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请与我联系”。

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工作纷繁复杂,向社会公开手机号码自然会给干部们增加许多工作量,但镇党委书记王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多接群众几个电话不正是我们想找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

梁寨镇党委副书记李新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进百家门”不难,难的是“办百家事”,100多个干部面对8万多农民,问题多种多样,矛盾各有不同。为了共商办法、分享经验,梁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省乡镇率先建立起了“民情信息动态管理服务系统”,同时,邀请当地的人大代表定人定期对干部“包挂”工作进行巡访督查,干部的所见所闻、群众的所思所想,形成了数百份调研报告,促进了党委政府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把百姓当“亲戚”:

婚丧嫁娶,包挂干部必须到场

“你在梁寨找不到‘走读干部’。” 在梁寨采访时,王磊屡屡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及此事并引以为豪。

乡镇干部一般家在县城或更远的城市,早晨去乡镇上班、晚上回城里休息司空见惯,这种被群众称为“干部走读”的现象屡遭诟病但又似乎很难根治。梁寨同样也有一批“异地任职”的干部,但他们很少能够享受到“走读”的“福利”,因为他们更多的“家人”身在梁寨。

“开车回家通常也就半小时路程,可是你要知道,100多户群众跟你直接关联,没事他不会找你,找到你就是天大的事情,你呢?承诺群众‘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以后回到城里睡觉了,这怎么行呢?”王磊这样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他们消灭“走读”现象的理由。

李新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镇党委对干部们的要求是“将联系户当作亲戚走”,比如“居民家里有婚丧嫁娶,包挂干部一定要到场”,大家的工作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根本就没有时间“走读”。

“群众反映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不了解政策法规又没有干部与他认真沟通造成的,有些问题原本就不是问题。你把情况说明了,政策讲透了,就不会出现案件的长期积累――群众是讲道理的。”王磊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始终坚持他的这一观点。“村姑都想嫁给刘德华,这不现实呀,但你要告诉她为什么不现实。”王磊说。

在镇上开牛肉汤馆的梁响远过去是梁寨镇有名的老上访户,对梁寨现在基本没有上访这一现象,他的说法是――干部天天来“下访”,啥事儿都跟你一起解决,谁还需要去上访呢?“上访是要有理由的。”梁响远说。

干部主动靠近群众,不仅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许多新的矛盾在爆发之前就得到了化解,用王磊的话说,这叫“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是“变扑明火为消暗火”。

群众路线:就是让群众感到幸福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然而,梁寨的目标绝不仅限于此。王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和谐梁寨固然重要,幸福梁寨才是根本。“幸福梁寨”一是要让百姓有事做,二是要让百姓有愿景,三是要让百姓有关爱。

第6篇

剖析原因,提出调研思路

“三环卫星镇”多镶嵌在成都三环路发展带上,地处城乡结合部,因土地征占搬迁安置等因素,导致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占据较大比重、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矛盾问题尖锐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与近邻的主城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管理难度增加。

很长时间,“三环卫星镇”在做群众工作方面都存在着“三难”问题:干部找人难,想听真话难,解决问题难。群众工作做不通,发展就容易卡壳,不但该圈层群众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证,而且许多重大规划建设不容易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形成“三环内外两重天”的不均衡局面,出现阻碍成都又好又快发展的“三环阻力带”。因此,在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度开展大规模的基层群众调研,找准查实群众需求,准确研判“三环卫星镇”圈层的社会发展难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挥优势,确定调研课题

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相结合的宗旨,学校党委积极响应、认真践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立足地缘,与校区所在的十陵街办党工委一道,共同开展了以“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为主题的调研课题。

学校师生、各村(社区)工作人员共同运用专家座谈法和恳谈沟通法,就调研思路、调研提纲与调研问卷等反复交换意见,多次调整与修正,找准突破点位,确定了6个部分60个问题。针对文化教育、社会管理、医疗卫生、城乡环境、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当地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剖析“十陵街道”这个典型例子,深度挖掘“三环卫星镇”社会发展的共性问题。

校地携手合作,提升调研质量

为顺利完成此次调研工作,达到预期效果,成都大学与十陵街办成立联合调研项目组,下设综合协调小组、抽样调查小组、基础数据普查小组、调查报告撰写小组。

2013年7月中下旬,成都大学15名专业教师、83名在校大学生和10余名街道办工作人员,深入十陵街道的12个村(社区),针对辖区常住人口进行入户调查。问卷以户为单位,每户一份调查问卷。高校师生走村入户,与居民拉家常说民生,与群众耐心沟通、感情到位。当调研中被问到“你认为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民生问题”“你对小区管理有何建议”“你认为十陵征地拆迁工作开展如何”等方面问题时,受访群众纷纷打开话匣子,对师生们敞开心扉,诉说心曲。此次调研共深入家庭1.2645万户,走访群众近5万人,覆盖了十陵辖区总人数的60%。

科学分析,务求调研实效

第7篇

一、调研目的

按照开发区党工委的要求,结合本局工作实际,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核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各方意见,倾听群众心声,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破解影响和制约我区房地产行业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把握科学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形成一批调研成果,并及时总结转化为政策措施和制度。

二、调研内容

着重围绕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房地产行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服务科学发展、解决房地产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开展调研。一是进一步贯彻国家、省、市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的监管,稳定房地产市场;二是进一步加大物业管理的力度,积极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进一步贯彻房屋登记办法,强化产权产籍管理,推进规范化窗口建设,切实解决在产权登记办证、窗口服务等方面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务求改革创新;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深入分析研究,切实解决问题。

四、组织机构

*

四、时间、方法及步骤

集中调研时间安排在4月21-30日。根据确定的调研课题,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研、座谈调研、研讨调研等方式进行。

1、进行调研准备。时间安排4月21-24日研究确定调研课题,制定具体调研方案,设计调查问卷,搜集相关材料,提前安排相关工作。

2、开展“创优服务促发展”大讨论活动。时间安排4月27日。按照“一学争创三提高,推动科学发展成效”的要求,围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主题,以讨论会的形式在全体干部职工内部开展调研。

3、开展“科学发展,和谐*”调研活动。时间安排4月27-30日。深入社区,围绕我区目前住房状况、居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及构建和谐*、维护社区安定稳定等内容,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调研。

4、开展集中1天时间召开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加的“求计策,谋发展”恳谈会,围绕本单位出台的文件和措施,特别是涉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面的举措进行民主恳谈,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应对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开展“我为科学发展进一言、献一策”意见征集活动。时间安排4月27-30日。围绕业务办理流程、时限及窗口服务等内容以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置意见箱,开通征求意见电话等方式,面向服务对象开展活动,发动服务对象积极为本单位科学发展进言献策,并将征求到的意见认真梳理汇总。

6、形成调研报告。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梳理出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工作思路,形成调研成果,并报区实践办。

7、转化调研成果。对调研中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立即予以解决;对调研中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梳理分析,促进解决问题思路的形成;对于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基本思路和建议。逐步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与办法,推进政策制度的科学完善。

五、相关要求

1、明确责任。领导小组成员都要负责组织好一个专题的调研工作,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并带头撰写调研报告。

第8篇

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县检察院坚持聚焦“”问题,深入反思剖析根源,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一是全面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根落地。针对查摆出的公务用车使用需进一步规范的问题,研究制订《大埔县人民检察院车辆使用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公务用车派遣、使用登记和审批管理制度,一律凭单派车、凭单出车,严格规范公务用车使用和管理。同时,全面梳理现有制度,编印《制度汇编》,抓好制度的废、改、立,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此外,研究制订出台《大埔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八小时”外行为管理规定》,修订完善“五位一体”队伍管理办法。通过建立各类工作长效机制,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根落地。

二是切实转变学风会风,营造健康向上、学以致用的工作氛围。针对“学习仍存在流于形式现象”的问题,该院坚持领导带头学习“三严三实”,带头撰写调研文章,与干警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办案。严格每周一学习、每月一交流制度,并加强检查监督,由院检务督察委员会不定期进行督察,落实全院督察通报制度,确保学习效果。4月下旬,该院还举办发表《之江新语》读书交流会。同时,严格控制各类会议次数、时间,缩短讲话内容,开会不制作背板,不挂会标,不摆花草,自带文具,严格考勤会风,真正达到“既要少开会、更要开好会,既要开会部署、更要重在落实”的目的,今年来,会议次数同比下降17%。通过转变学风会风,在全院上下形成端正态度以整顿学风,严明纪律以端正会风,践行宗旨以转变作风,构筑精神高地以树立新风的良好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