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艾滋病预防措施

艾滋病预防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5:02: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艾滋病预防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艾滋病预防措施

第1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护措施;研究

1 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途径

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直接接触患者体液与血液。一般情况下, 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 若其自身体表未充分暴露、没有伤口、未与患者体液与血液进行直接接触, 通常不会出现HIV感染情况;护理人员被携病针头刺伤。在工作环节, 若护理人员皮肤被针头刺伤, 而该针头上携带者感染HIV血液, 就会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HIV;护理人员被剪刀、手术刀、克氏针、骨折碎片、手巾钳等手术器械划伤, 也会导致其感染HIV;患者体液或血液将手术衣前部与双臂浸湿之后, 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将其脱去, 其皮肤和手术衣长期接触, 造成浸泡现象的发生, 从而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HIV[1]。

2 手术室护理人员防护艾滋病措施

2. 1 常规措施 给予患者常规检查, 针对已确诊为HIV阳性患者, 及时予以消毒隔离。针对此类型患者的手术, 应设置专门的手术间, 并使用专业污物袋, 将袋口扎紧后, 才能将其统一处理。针对HIV患者所使用的注射器与针头等, 均需将其毁形处理, 并放置于坚固、防水、防漏的容器中, 予以统一无害处置。医疗器械使用之后, 必须予以彻底消毒处理, 将其放置于次氯酸钠内浸泡, 再实施高压、高温消毒。同时, 对于吸引器瓶, 同样需要放置于次氯酸钠内进行浸泡, 直至消毒完成之后, 才能进行清理。手术完成之后, 需对手术室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并对室内物品、地面等进行擦拭[2]。此外, 护理人员需保护自己的皮肤, 减少其暴露面积与损伤几率, 从而降低感染HIV的可能性。

2. 2 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术前自我体检 在手术实施环节, 所有参与人员都需在术前进行自我体检, 以双前臂、双手作为主要检查对象, 查看皮肤是否存在着感染病灶、微小破损等, 如若发现这些情况, 该护理人员应禁止参与手术。

2. 3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 为了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实现:①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严格规范其操作流程, 定期予以在岗培训的机会, 鼓励护理人员锻炼其基本功。②保持谨慎的态度。在手术过程当中, 护理人员应做到一丝不苟、沉着冷静以及有条不紊, 加强与手术医师之间的配合密切度, 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③形成自我保护观念。手术环节,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操作, 针对HIV患者的手术, 护理人员应佩戴双层医学专用手套、护目镜、口罩及面罩等, 同时所穿手术鞋应包裹严实, 禁止露出脚趾, 以防锐器掉落使足部受伤。④若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帽子、口罩被污染, 手套破损等情况, 应立即将其更换, 再用流动水将污染部位冲洗干净。此外, 手术完成后, 立即用流水与肥皂清洗双手, 并用专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2. 4 树立血液是潜在危险品的意识 所有患病人员的血液都应视作传染源, 因此需将其进行统一处理。如果存在着体液与血液溅出的威胁, 为了提升防护效率, 应当设置一层物理屏障。同时, 针对血液污染的所有物品及其表面都应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 且喷洒时间不得低于半个小时。消毒完毕后, 还需对其局部进行仔细擦拭, 并将擦布放置于污物袋内统一处理。对于注射所用的一次性专业针头, 严禁使用双手进行套帽。

2. 5 常用消毒方法 为了达到消灭艾滋病毒的目标,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①经高压蒸汽与煮沸;②对乙肝病毒起着消毒功效的消毒剂同样可以杀灭艾滋病毒, 例如酒精、甲醛、戊二醛及含氯的消毒剂等;③家用漂白液也具备消灭艾滋病毒之功效。鉴于此, 护理人员需焚烧所有污染物, 并掌握病毒的最佳处理办法, 最大限度控制艾滋病传播及感染, 并防止各种医疗浪费的发生[3]。

3 小结

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HIV的危险性因素非常多,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把握每一个操作环节, 从常规措施、术前自我体检、自我防护、树立血液是潜在危险品的意识、加强日常消毒等方面入手, 加强HIV安全防护, 防止HIV的迅速传播及感染。

参考文献

[1] 武冬冬,陈娟,高静.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护理研究, 2013, 27(27):3037-3039.

[2] 张威威.艾滋病感染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途径及防护措施.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32):183-184.

第2篇

【关键词】艾滋病 防治知识 知晓率 学生

中图分类号:R1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62-02

目前艾滋病正在世界上迅速蔓延,我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从局部蔓延到全国,现在呈快速播散趋势。艾滋病的流行不仅给人民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已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已受到各级政府和组织的高度重视,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倡导良好的健康行为,给予艾滋病人群更多的包容和人文关怀,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法[1]。为了解我旗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于2010年的上半年对我旗高中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伊旗阿镇高级中学1―3年级全体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调查问卷 2178份,收回有效答卷2167份。

1.2 内容和方法 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自身行为等15道单选题及艾滋病知识来源渠道等多选题。调查时以班级为单位,采用不记名方式,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填写,调查员查漏补缺后当场收回问卷;与此同时,向同学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注意事项。

1.3 知晓率计算

1.4 知识来源途径 按实际回答某途径人数除以调查人数计算。

2 结果

2.1 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有效问卷2167份,每份问卷15题,应答题32505(15×2000)题,回答正确22027题,总知晓率67.8%,见表1。

2.2 艾滋病主要知识点的知晓率各知识点知晓率为18.6%―99.6%,但从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调查发现学生基本了解掌握, 即有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母亲是否可以通过妊娠、分娩、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健康人输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会传播艾滋病吗;与艾滋病人发生性关系会传播艾滋病吗,答对率分别是87.1%、96.3%、92.8%;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远离、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避免婚前、洁身自爱、不搞性乱,不随便输血或用血液制品,答对率分别是85.2%、91.0%、73.5%、90.8%。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握手、拥抱、接吻,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共用生活物品,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病人共用马桶浴缸,与艾滋病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答对率分别是72.3%、46.5%、33.7%、39.0%、65.2%。

2.3 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及行为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朋友或同学的态度上,有68.6%的学生愿意给予他们同情和帮助,有24.9%的学生愿意与以前一样继续与他们交往,仅有6.5%的学生要与他们断绝一切来往。

2.4 艾滋病知识的获得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的获得渠道,按比例前3位依次是电视广播91.62%,报刊杂志80.24%,社会宣传栏68.4%。

2.5 健康教育需求 有93.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6.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3 讨论

3.1 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认识

调查发现,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比较了解,知晓率分别达到85.2%和73.5%以上;而对于日常生活“接触,握手、拥抱、接吻,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共用生活物品, 蚊虫叮咬, 与艾滋病病人共用马桶浴缸,与艾滋病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知识会传播艾滋病吗存在模糊认识,且不平衡,某些问题正确回答率仅有33.7%,这一结果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2]。一方面反应出通过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普及,收效显著;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某些缺陷,传媒更多注重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宣传,忽略了非传播途径的宣传。提示在以后的宣传活动中应该更深入、内容更全面、更多教育学生安全的接触方式,让学生对艾滋病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这非常有利于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有利于为艾滋病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有利于全面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我旗总人口约15万人,2009年被确定为卫生部中央重点建设艾滋病示范旗。自200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人以来,到目前共发现6例艾滋病人,其中死亡1例。在调查中发现知晓当地有艾滋病的学生只有24.1%;你认为艾滋病离你还遥远吗,回答遥远的有36.8 %,不知道的有63.2.%。这与我旗预防控制艾滋病的要求极不相称,同时,说明在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中,没有充分结合当地艾滋病的实际流行情况。

3.2 对艾滋病病人的行为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当代高中学生是具有同情心、爱心和责任感的;少数同学可能是出于恐惧、害怕而不愿意与艾滋病患者保持往来。

3.3 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看法 健康教育一直以大众传媒为重点。此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宣传栏等,即大众传媒是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愿意接受的主要方式。根据我国新闻媒体管理体制的特点,应进一步强化媒体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公益事业所尽的义务,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作息规律,确定一定的时段,保证一定的时间定期宣传报道。同时,不仅要将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必修课,还要有考核、评价等手段作为保障。

高中时期是人的知识―信念―行为转化过程的重要阶段,我国高中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要走向社会,成为我国劳动力大军的主要来源,青年学生和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艾滋病威胁的主要人群,强化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将在我国今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起至关重要作用[1]。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艾滋病;传播途径;防控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55-02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病毒。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他们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传染性。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

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1.1 性接触传播: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艾滋病感染者的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包括阴道、和)时,由于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所以的危险性比阴道的危险性更大。

1.2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了。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

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是很罕见。

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1.3 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

2 艾滋病的高发人群

2.1 男性同性恋者:包括双性恋者,由于,所以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2.2 吸毒者:经静脉注射成瘾者约占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为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危险人群。滥用成瘾性药物和是艾滋病多发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血友病患者:第三大易感人群为血友病患者,在所有艾滋病患者中,因血友病而感染病毒的占1%左右。因为血友病是一种因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Ⅸ)(还有其它因子缺乏者,主要且最多的发病者是因子凝血因子Ⅷ或Ⅸ)而得的疾病,如果不输入外源性凝血因子Ⅷ(Ⅸ),则病人可以在受轻微外伤后就流血不止。普通血友病患者本身机体中淋巴细胞成份已有轻度失调,这种免疫功能本身就有轻度异常的患者,就更易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2.4 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除了抗血友病制剂外,其他血液与血液制品(浓缩血细 胞、血小板、冷冻新鲜血浆)的输注也与艾滋病的传播有关。

2.5 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与上述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是艾滋病的又一易感人群。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艾滋病可以在异性性生活中相互传播。与同性恋者、血友病患者、受血者、静脉吸毒者等高危人群发生性关系都可能染上艾滋病,因而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易感人群。

3 艾滋病的危害

3.1 对患者自身的危害: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时诊治、病毒耐药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而死亡或致残。同时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3.2 对他人的危害:感染者无保护的、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3.3 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HIV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4 疾病预防

艾滋病正在越来越多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预防和治疗刻不容缓。虽然目前治疗手段并不是很奏效,但是,如果能注意预防艾滋病,还是能起到非常客观的效果的。那么,艾滋病预防措施有哪些呢?

4.1 艾滋病预防措施有哪些

4.1.1 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4.1.2 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和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者有艾滋病的妇女避免怀孕。

4.1.3 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不共用牙刷、剃胡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1.4 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液。

4.1.5 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4.1.6 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采集血清进行检测。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4.1.7 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使群众了解本病的病因、流行情况、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对本病有正确的认识。

第4篇

【关键词】 艾滋病 HIV抗体

艾滋病全称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ne,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virus,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传播(包括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和母婴传播,目前,已经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1]。为了了解艾滋病病毒(HIV)及艾滋病(AIDS)的分布情况,对2006年1月-2008年5月8010例来我院就诊的病人和体检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8010份检测血清采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到我院住院及门诊的病人和体检人员。年龄在2岁—80岁,其中含特殊人群72例(吸毒人员、性病患者)。

1.2试剂 EILSA法由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HIV标准操作程序(SOP)进行操作,先用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阳性反应者再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酶标仪判断为准。目前我国市售的ELISA抗HIV试剂还没有出现漏检现象[2]。两种试剂复检都阳性则将标本送广西区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确证。

2 结果

2.1 8010份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 8010份血清标本HIV抗体检测阳性21例,阳性率为0.26%,其中静脉吸毒和性病患者8例,占38.0%孕产妇4例,占19.0%普通人群9例,占42.8%。

2.2 吸毒和性病患者HIV感染率 吸毒和性病患者HIV抗体阳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2.3 孕产妇HIV感染率 孕产妇HIV感染有上升趋势,主要为性传播,其丈夫也是HIV感染者。表明HIV已经通过性传播途径向普通人群传播[3]

3 讨论

本组调杳结果分析有21例HIV抗体阳性,其中有5例经静脉注射感染,说明HIV在吸毒人群中高发,原因是由于阿片类药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导致海洛因依赖者整体免疫功能低下[4],因而增加了吸毒者对HIV的易感性。静脉吸毒仍然是广西HIV感染的主要流行传播模式。广西的HIV传播途径主是吸毒共用注射器。广西地理位置特殊,各地吸毒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吸毒人群中静脉注射吸毒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内其他省份。加强宣教和必要的人为干预是预防AIDS传播的主要措施,应引起高度重视。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HIV抗体阳性者中,孕产妇4例。孕产妇感染主要通过性传播,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近年来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现象屡禁不止,给艾滋病的预防面临严峻挑战。目前,中国HIV的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虽然母婴传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由于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数目正在增加,因而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必然会快速平加。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供有关预防艾滋病的正确信息和知识,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高危行为、预防措施。使人们充分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掌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知晓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的目的。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 普通人群HIV抗体阳性率有所增加,表明HIV的传播已由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对以上人群进行预防AIDS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高危行为、预防措施,是预防艾滋病向普通人群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加强对HIV感染者品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目前卫生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曾光.第二代HIV/艾滋病监测[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8,4 (2):49.

[2] 谈维,孟钵,徐树良,等南京地区HIV流行状况的调杳[J].临床输血与检验,4(3)43-44.

第5篇

[关键词] 降低; 艾滋病; 母婴传播; 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 R512.9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30-01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1]。因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减少儿童发生艾滋病的重要措施。在妇幼保健系统和开展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能力建设,实施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规范化服务迫在眉睫。结合我县实际,对如何有效降低山区农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进行以下探讨:

1 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社区动员和健康教育宣传: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根据城乡群众文化程度选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活动经验交流。医疗保健机构建立艾滋病咨询电话。承担咨询任务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专业知识培训,为群众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服务。

2 及时提供预防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对所有婚前保健的男女双方免费提供人性化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服务,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对艾滋病抗体检验结果呈阳性进行检测后咨询和有效的避孕和安全指导。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所有孕产妇提供随访孕情服务,对检测中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提供预防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信息并动员预防用药。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感染等重要信息。

3 加强艾滋病感染妇女孕产期预防与保健:在保密的原则下,结合我县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保健和随访的服务流程,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前、产时及产后的常规保健和随访,开展咨询、心理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提高其住院分娩率,预防应用抗病毒药物。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产后纳入当地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追踪管理。

4 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为艾滋病感染孕妇及其家人提供充分的咨询,告知住院分娩对保护母婴安全和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重要作用,帮助其及早确定分娩医院,尽早到医院待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的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损伤性操作,减少在分娩过程中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几率。

5 认真做好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分娩期和产后的预防措施。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方案可分为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和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I期或Ⅱ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另外,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应用复方新诺明,以预防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当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1)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阳性;(2)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

6 提供科学的婴儿喂养咨询、指导: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医务人员应当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就人工喂养的接受性、知识和技能、负担的费用、是否能持续获得足量、营养和安全的代乳品、及时接受医务人员综合指导和支持等条件进行评估。对于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者尽量提供人工喂养,并给予指导和支持;对于因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而选择母乳喂养的感染产妇及其家人,要做好充分的咨询,指导其坚持正确的纯母乳喂养,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改为人工喂养。

第6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所收集或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归纳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2) 通过自主活动搜集实际生活事例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独立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认识传染病。

(2)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1)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以及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报刊、网络了解有关“非典”、“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知识。

教师:搜集与传染病有关的资料并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上个星期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服了糖丸?请举手。你知道服糖丸是为了预防什么疾病么?

学生: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为什么要大规模的防治,它属于什么病?

学生:传染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传染病及其预防,看看人类是如何与传染病做艰苦的斗争的。

板书:传染病及其预防说到传染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生活中你接触到或者了解哪些传染病呢?现在进行一个测试,测试同学们有没有当医生的潜质。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把你知道的传染病名称写在黑板上,一个条件:不重复即可。

学生:黑板上书写知道的传染病名称

【说明】在生活中,学生对传染病有一些了解,所以安排了这个环节来进行互动。

同学们写的这些疾病是不是属于传染病的范畴呢?那咱们就先来对传染病进行一个了解,然后再做判断。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四个问题:

1.什么叫传染病?它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病原体?

3.传染病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

4.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

给两分钟时间学生阅读问题。

请同学们带着4个问题看一段有关脊髓灰质炎的新闻。播放新闻。

以脊髓灰质炎为例,大致了解了传染病,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能回答这些问题了,也可能有些同学还有些疑惑,再给5分钟时间阅读书68页到72页的内容,给出这4个问题的答案,要求读出声来,看到重要的内容用笔画出。

对4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

【说明】用四个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书传染病的定义、特征。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我们可以把传染病分为三种类型

传染病要流行要传染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因此预防措施就是破坏任意个环节。对六张预防措施的图片进行判断,作为巩固练习。其中第二幅图片进行详细的解释引出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这三个措施同时进行,从而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学以致用:同学们我们以前面播放过的脊髓灰质炎这种传染病为例,说出它的病原体,三环节,预防措施。

【说明】前后呼应,用前面播放过的脊髓灰质炎的例子进行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对传染病已有了正确的认识,可以对黑板上学生写的传染病进行判断了。

学生上台对书写的传染病进行判断,对其中的一些传染病进行简单的讲解。

【说明】将前面学生自己写的疾病进行判断,学以致用。

大家掌握的很不错,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收集常见传染病的作业,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两位同学分别对甲流和艾滋病做详细的介绍

第7篇

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导艾滋病(AIDS)后,艾滋病以传播迅速、病势凶险、预后差及危害严重而震惊全世界,曾被人们喻为“世纪瘟疫”、“超级癌症”。全球已有210多个国家报告和发现AIDS⑴,据统计医务人员按诊100名病员中,有0.2—0.5名艾滋病毒携带者、感染者。截至20__年底美国医护人员中已有57人因职业暴露而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于针刺伤造成感染48人,占84.2⑵。形势发展要求医务工作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治。

1艾滋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皮疹和全身淋巴结核肿大,急性HIV脑膜炎。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1性接触传播可由男性传给男性,也可从男性传给女性或女性传给男性。

2.2血液接触传播传播概率可达到100⑶,经HIV感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污染的针头或锋利器具而感染,如吸毒者共用针头。

2.3母婴传播其概率在15—50之间⑶。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而将HIV传给婴儿。

2.4医源性传播其感染往往需要暴露于较多的血液。

3医务人员预防要点

3.1一般性预防措施为杜绝和减少医源性经血液传播艾滋病。WHO向医务工作者推荐普遍性防护原则。

3.2接触病源的预防措施

3.2.1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进行抽血、注射、处理污物等可能接触到血液和体液是应穿白大衣、戴手套,当血液或其他液体有可能溅起时,需戴防护眼镜。

3.2.2医务人员要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或刺伤,使用后的针头严禁再用针头套套回。

3.2.3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彻底洗手,特别是被血液或其他液体污染时,需彻底清洗,脱去手套后也需洗手。

3.2.4医务人员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与艾滋病的直接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

3.2.5实验室采集标本时要注意盖紧盖好放入容器才送实验室,标目要醒目标明“小心血液、提防污染”。

3.2.6HIV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用品、环境及一些物品应选择合适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对于污染废弃物可焚烧处理。

4暴露后预防

4.1如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慎被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或刺伤时应用肥皂水冲洗10分钟⑴,同时通过挤压伤口排除液体,用碘酒、酒精消毒;被污染的眼睛、口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

4.2用药方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在1~2h内给予齐夫多定600mg/d 拉米夫定300mg/d,连服四周⑵。

4.3暴露后检测血清HIV抗体,在6周、12周、6个月定时检测,据研究95HIV感染这将于6个月后出现血清抗体阳性⑶。

4.4观察HIV感染早期症状,包括发热、皮疹、肌肉痛、乏力、淋巴结肿大等。

4.5在暴露后预防和服药2周后进行药物毒性的监控和处理。

4.6追踪暴露源的耐药性,对高危因素应进行HIV耐药性的检测。

5感染后工作限制对于HIV感染的工作人员不能献血,一般不进行侵入性操作,因职业暴露后感染率为0.3⑵,若HIV抗体已证实阳转,才考虑调整工作。

6对妊娠医务人员的建议尽量将妊娠医务人员安排在不进行暴露性操作的岗位,工作中注意预防隔离。

7小结通过采取以上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能有效地防治艾滋病,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健康,减少HIV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⑴付继华,于国防编著,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0月,1

第8篇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教育,特殊;学生;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09-02

目前我国艾滋病发病率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感染者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农村发病率较高[1],因此我国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在农村。由于农村地区比城市难以获得信息服务,为寻找艾滋病防治的切入点,并以适当的途径有效地将预防艾滋病知识传播给农村居民,是一项紧迫任务。为寻找社区宣传的有力引入人员,尝试将受教育的学生作为农村预防艾滋病“火种”,鼓励学生利用自身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向长辈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并期望长辈在社区活动中发挥预防艾滋病宣传员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金华市金东区实验中学一年级学生223名及其家长(包括学生的父母及(外)祖父母)1 067名。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首先由学校对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教育,采用内源性干预和外源性干预、行政干预[2]手段,对学生采取有组织授课培训,观看图片、多媒体、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发放艾滋病防制读本、健康处方,张贴宣传海报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干预。项目组设计《学生家长及长辈艾滋病基本知识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信念水平和“遇到困惑时”倾诉对象、对艾滋病人的态度等内容,以问卷形式对学生的家长及长辈开展干预前后调查;由学生向家长发放公开发行的防艾读本《警钟长鸣―认识艾滋病远离艾滋病》及艾滋病防治知识问答等资料,通过家长给学生提问题等形式,将学生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父母及(外)祖父母,并鼓励学生与长辈交流所学的防艾知识,通过互动,推动农村地区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提高。

1.2.2 问卷调查 学生干预前后,分别同时对其父母及(外)祖父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培训学生审核问卷的完整性,但不对内容进行修改,返校时回收。获得家长有效问卷调查表1 047份,其中父亲228名,母亲233名,爷爷120名,奶奶167名,外公126名,外婆173名。父亲、母亲以高中、初中文化为主,爷爷、外公以小学、文盲为主,奶奶、外婆以文盲、小学为主。调查表内容为项目组自行制订,经预试验通过,并由浙江省艾性协会专家审定,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防制措施、关爱态度等,干预前后调查表一致。

1.3 资料分析 调查数据审核后录入EpiData数据库,将未通过逻辑核查的记录作为无效记录删除,共获得1 047份有效记录。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2.1.1 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后“艾滋病概念”知晓率最高。父母亲从28.63%上升到86.33%,(外)祖父母从17.40%上升到76.79%。见表1。

2.1.2 HIV传播途径知晓情况 对于传播途径知晓情况,干预后均有明显提高,但父母高于(外)祖父母。见表2。

2.1.3 艾滋病预防措施知晓情况 对于预防措施知晓情况,干预后,父母高于(外)祖父母。见表3。

2.2 对艾滋病患者态度情况 见表4。在对艾滋病人关爱态度上,干预前有20%左右的长辈对艾滋病有较强的恐惧和排斥感,干预后,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80%左右父母亲和70%左右的(外)祖父母能接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父母高于(外)祖父母。

3 讨论

通过研究表明,学生可以借助亲情有效传授艾滋病知识给父母及(外)祖父母。在当前独生子女多为家庭核心的背景下,家长十分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也很乐意与子女共同学习知识,尤其是健康知识,学习中与子女之间配合程度较高,问卷调查的回收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点。可见子女既可以是宣传引入的关键力量,又可以成为预防艾滋病的骨干力量。

干预后农村长辈们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出现明显上升,对于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防制措施、关爱态度4方面的调查中,父母知晓率高于(外)祖父母,农村中学生对长辈的教育是一种共同学习、互相补充的教育,家长的领悟能力更强,知识面更广,可以与子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效果显著。

由学生引入并在家庭内辐射防艾知识是一种可行的农村防艾健康教育方式[3],同时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因在农村中通常都有自己的活动圈子,家与家、户与户往来交流比城市活跃,故又可在邻居、朋友中进一步宣传防艾知识。这种由点及面的传播,其效果有进一步探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2] 孙江平,马迎华,陈虹,等.深圳、云南两地中学生艾滋病于危险行为的健康教育需求.中国公共卫生,2001,17(5):43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