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5:02: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伦理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PBL教学法的应用
借着处理问题的过程,自行搜寻资讯,从而学到必要的知识。“以这种方法所取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良久,将来面临类似的现实问题时,旧知识即时涌现。即使旧知识不足以解决当时的问题,学生所拥有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仍然终生受用”。[2]因此,PBL教学方法最适合“终生学习”的需要,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课堂讨论是手段。“PBL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问题提出之后,按照“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指导原则,成立学习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分组发言。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上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发表讨论的结果;之后在进行小组间的辩论,促使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探究和交流,使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从中选择最佳答案,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获取知识的快乐。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们使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例如在讲当代医学伦理中的热点问题时,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的医学伦理思想形成冲击,引发一些医学伦理问题的争论。如器官移植、安乐死等,可以设计小型的课堂辩论,在课前留下作业,要求每位同学通过查找资料、网上搜索等方式,思考怎样看待器官移植、安乐死及人们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的伦理争论。在讨论与辩论中,使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的冲突,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天,珍惜作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职责。
教师积极参与和适度点评是剂。国外的PBL教学法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积极而有效的教学支持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很有帮助。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复研究,要控制课堂的教学进度,适度活跃一下课堂的讨论气氛,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在每次课结束前,教师要对各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内容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尽量做到评价中肯、适度,多激励和表扬学生,确有不当之处也应用婉转的语气指出,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PBL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PBL教学法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愉快、自主学习的气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畅所欲言,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轻松地获取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学习资源。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师生间构建良好的双向沟通关系,既可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PBL教学法使医学伦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暴露出来,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正确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深刻领会教学内容,逐渐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医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具有个体发展优势的全面发展德高素质人才。
通过变异维度创设学习空间,使预想的学习内容顺利转化为实践的学习内容和经验的学习内容。”这种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核心地位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学生看做有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的课堂主体,在强化知识内在关联性意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经验方式和前知识对于目标新知识学习的潜在影响,最终引导学生建构更加客观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当前西方文化教学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并没有经过对事物差异性的辨析,排除非本质因素影响,真正掌握本质特征,而是通过简单的重复强化来建立概念。”变异理论明确指出知识的建构要以学习者的经验心理结构和已掌握的信息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学习的关联性,主动性和社会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向学生介绍概念的定义,而没有呈现这个概念的正反例,学生往往只学会了死记硬背,而无法真正掌握概念的关键属性。”因此,教师能够有效列举正反例是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深入考察和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的。
2以学生前知识为出发点的教学安排
变异教学理论强调,“为了领会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必须注意它与其他事物有何差异。要注意到该事物在哪个方面与其他事物不同,在差异的比较过程中,逐渐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教学策略上,变异理论指出,‘分离-变异-对比’的教学操作模式正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理解事物的关键。”这种以变异、对比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明确目标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于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结构进行细致考察,然后客观筛选和提取学生前知识中,能够有效构成目标学习内容正反例的知识信息,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关键属性的差异对比,深入理解和掌握目标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基于教学实践并结合对于这一科学教学理念的反思,笔者对于如何将上述操作模式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步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总结如下。
2.1分离基督教文化的关键属性
首先,基督教文化知识体系是庞大而繁杂的,有效分离出这一文化知识体系中的关键属性能够“化解知识难度,揭示知识的内在道理,使庞大数量的知识呈现出清晰而严密的内在联系结构,又能使结构复杂的知识体系清晰化,简约化。”基督教文化中的关键属性主要包括神论,人论,救赎论和末世论,而基督教对于人性的观点即是这四个基本教义的基础也是其联系纽带。“作为一种善恶两重的人性思想,基督教的人性论对西方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今天的人类生活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学习和掌握基督教的人性论是把握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精髓的一把钥匙。由此可见,在基督教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人性论这一关键属性与其它次要属性区别并分离开来,并将其作为基督教文化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2.2对关键属性进行变异
其次,对关键属性进行变异,即在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体系中寻求能够区分人性论这一关键属性的相关信息。“在变异理论看来,不经历可替换的事例就不可能掌握任何一样东西。”显然,“人性”是一个具有理解难度的抽象概念,但是对于熟悉儒家思想的中国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也并不陌生。“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一般认同传统的儒家伦理意识模式并加以承继。”儒家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主导价值观。“著名的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曾在《中国思想史论》中阐明‘由孔子创立的这一套文化思想在漫长的中国社会中,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在广大人民的观念,行为,风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之中。”而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人性论“如所周知,至少可以归结为四种:性无善恶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其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孟子提出的性善论。《三字经》开篇即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妇孺皆知的经典。与儒家文化人性本善论相反,基督教文化人性本恶观又被称为“原罪”的观点,指的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堕落随着生殖行为传给子孙后代,成为人类各种罪恶的根源,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它与“人之初,性本善”的论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迥然不同又互为变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所熟悉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一观点为引子,循序渐进地引出基督教文化中“人之初,性本恶”的论点,这既能在对立观点的碰撞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能迅速开启学生对于“人性”这一概念的记忆与思考,启发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重新审视自身已有的对“人性”的理解和判断。
2.3运用变异的反例展开对比
最后,将基督教文化人性本恶观与儒家文化人性本善论,从理论基础和社会意义以及理论局限性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比较,以引导学生形成对于不同文化知识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并构建自身更加完善的文化知识系统。具体来说,在提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同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和发掘这两种论断产生的不同理论前提和基础。孟子提出的人性本善论的理论前提是人作为特殊动物群体的本质,它是从社会伦理角度出发做出的判断;而基督教人性恶的观点是以人作为上帝创造物的本质为前提,从宗教历史渊源角度得出的结论。这种承认并畏惧“原罪”的观点也促进了西方社会对于法律的推崇、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政府权利的制衡。与此相反,儒家文化人性本善观反映了对人性和人生积极的态度,它塑造了以‘善养浩然之气’的圣人贤人为代表的理想人格也维护了人的尊严。但是性善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它往往只是强调贤人政治和道德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社会法制体制建设的重要性。对于两种文化不同人性观进行对比是学生深化“人性”概念的理解、拓宽文化视野、完善文化知识结构体系的过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运用变异理论的课堂在帮助学生学习上更为有效。”
3结语
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的一门学科。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和国民素质。应试教育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满堂灌”,它扼杀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照本宣科,画地为牢,教得死,学得呆,很少看到教师在课堂上鼓励那些有创造思维的学生,使得创新意识的培养一直都没有提到重要的位置。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从兴趣入手,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发创新意识的催化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问题要充分体现趣味性,用数学特有的魅力来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这一内容时,上课伊始,便问学生想不想听故事,学生反映热烈,兴趣盎然,和着优美的乐曲,配上明丽的幻灯,我娓娓动听地讲起了自编的故事:漂亮善良的白雪公主生日了,七个小矮人专门做了一个大蛋糕为白雪公主庆祝生日。生日PATY开始了,七个小矮人乐开了,老二说:“我要吃蛋糕的。”老三得意地说:“老二,你吃得太少了,我要吃蛋糕的。”老七神气地说:“哎!你们吃得太少了,我要吃蛋糕的。”就这样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嚷个不停,都在为谁吃得最多争论不休,最后只好请教聪明的白雪公主,公主温柔地说:“是老二吃得最多。”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白雪公主的话是对还是错呢?课堂顿时哗然,学生情趣盎然,他们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去,纷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挖掘教材蕴含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地意愿。创新意识强的人,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可贵的创新意气。创新意识来自质疑,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师不仅是学生心灵奥秘的探索者,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辛勤开发者,教师的灵感是激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增强主体意识,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去。在教学中,教师应吃透教材,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善于挖掘教材所蕴藏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我在教学“将一个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谁的面积大”这道题时,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动手实践,得出了“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面积是长方形的大。”这一规律,有一个学生突然提出来:周长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到底什么图形的面积最大呢?我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实践证明,有些学生竟然自觉地自学了圆的内容,延伸了所学的相关的知识,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形、圆”的面积进行对比,得出了圆的面积最大,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语言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特别强调“符合文体要求”。不少考生写议论文时,大都写成了“观点+一两个具体描述的故事+结论”的三体合一的“杂文”――既像记叙文又像议论文,使文体走了样,成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四类文。究其原因,是“叙例”不当,误把“叙例”当“记叙”。
比如以下作文片段:
一对母女在一个小米线馆里吃饭,母亲对女儿说:“我生病了,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现在能不能去你家休养一段时间,我也可以帮你照顾孩子。”哪知道,这个女儿竟然两眼一瞪恶狠狠对母亲说:“去我家?你自己没有家啊!还帮我照顾小孩,孩子前几次感冒都是你传染的。想都别想,吃完饭,赶紧回老家去,别在这给我丢人。”母女矛盾,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并没有人站出来帮助那位母亲。尽管母亲再三哀求,换来的都是女儿的恶言相向。随着事情激烈的发展,终于一位热心人打破了这陷入僵局的气氛:“她是你母亲啊,你怎么可以这么对待她?我作为外人,我都不忍心看下去了。”那个女儿并没有因此收敛,反复地重复着:“吃完饭就回老家,别赖在我这,净给我丢人。”没有吃几口,那个女儿就离开了。狠心地丢下老人和未付帐的菜单。这时,刚才那位好心人走到了老人的身边,安慰她不要伤心,并且陆陆续续地有人走过来安慰老人。那好心人还为老人付了菜钱,并提出送她回家。
当我看到那对母女争执时,我很想看到能有一位热心人勇敢地站出来,帮助老奶奶,终于在一段沉默后,那位女士勇敢地站出来,让我看到了人间还是有温情存在的,她像一道曙光,劈开了阴霾,送来了温暖,直至人心。尽管一些“扶不扶”事件、“小悦悦”事件,让人感到淡漠、失望,但我们要坚信人间温情仍然存在。
这位学生叙例时,缺乏论证意识,洋洋洒洒地把事情的全部经过描写了一遍,占用了很大篇幅。不是记叙文,也不像议论文。语言拉沓重复,重点不突出,议论和叙述主次颠倒,削减了事例的论证力量。
二、明确要求
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叙例”不同。记叙文“叙例”讲究生动、具体,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议论文“叙例”具有论证,是运用现有的材料正确可靠地论证中心论点。它没有叙写事物、塑造形象的任务,所以不必像记叙文那样具体翔实。重在事实的列举,讲究以理服人,“叙例”是为了“说理”;虽不排除生动形象,但更要求简练概括。
议论文“叙例”,注意“一要三不要”:①不要详尽的故事情节,②不要具体的场景描写,③不要生动的人物形象,④要概述事例的基本过程。
上面文段中母女在饭馆吃饭的事例,可以修改成以下片段:
一对母女在米线馆吃饭,母亲因为刚出院,请求在女儿家住一段时间。女儿坚决不同意,反而骂母亲丢人现眼。一位女士实在看不下去了,批评那位女儿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女儿见此,饭钱都不付,撂下母亲,自己先走了。女士走到老人身边,安慰她不要难过,还为老人付了饭钱,送她回家。近年来的“扶不扶”事件、“小悦悦”等事件,曾使我对周围充满了失望,但今天我看到的这一幕情景,像一道曙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送来了温暖,使我相信人间温情依旧,陌生人之间的关爱仍在。
三、指导方法
搜集到写作素材后,我们不能把素材原封不动地照抄到作文中。要根据作文主旨及行文结构的需要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由原始的素材变成符合文章论证需要的论证说理的论据。那么,素材的加工、叙述有哪些方法呢?
(一)裁剪压缩――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根据论点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对材料压缩精减,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使材料紧扣作文论点。
[原素材]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的一个小男孩为贪图凉快,决定去自家房子后面的深水潭中游泳。他一头扎进了水里,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只美洲鳄也正在朝岸边游来。小男孩的母亲当时在屋子里透过窗子向外看着,发现那只美洲鳄正向她的孩子步步逼近。她极度惊恐起来,一边迅速奔向水潭,一边声嘶力竭地朝自己的孩子呼喊着。
听到她的呼喊,小男孩才猛然意识到了危险,立即掉头向岸边的母亲游去。可这时已经无济于事。他的手勉强刚够到他的母亲,鳄鱼就已经接触到了他。母亲在岸上拼命地拽紧儿子的手臂,而此时美洲鳄也死死地咬住孩子的腿不放。为了争夺小男孩,母亲和鳄鱼之间展开了一场让人难以置信的拔河较量。美洲鳄的力气显然要比母亲强大得多,但是母亲挽救儿子的坚定信念让她无论如何也绝不放手。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一位农夫恰巧驾车经过,一听到孩子母亲的尖叫便飞速从卡车上跳下,瞄准鳄鱼并开枪将其射杀。
小男孩居然存活了下来。鳄鱼凶狠的袭击在他的腿上刻下了触目惊心的伤痕。他的双臂上也留下了深深的抓痕,那是在生死关头母亲为了牢牢抓住挚爱的儿子,以至于手指甲都掐入了儿子的肉中所留下的。
应该说,选择这个事例的确能证明“母爱的力量”。但事例中的许多内容与论点无关,如,小男孩游泳、母亲呼喊、农夫开枪等,“叙例”时应毫不可惜地舍去;母子与美洲鳄较量的生动形象的描述,也宜简练概括。
[素材应用]一个小男孩在自家房子后面的深水潭中游泳,却不曾注意到鳄鱼正向他逼近。当小男孩听到附近母亲的呼喊,立即掉头向岸边游。可就在男孩快上岸的那一刻,鳄鱼也咬住到了他。为了争夺小男孩,母亲和鳄鱼之间展开了一场让人难以置信的拔河较量。母亲在岸上拼命地拽紧儿子的手臂,美洲鳄也死死地咬住孩子的腿不放。美洲鳄的力气要比母亲大得多,但是母亲挽救儿子的坚定信念让她无论如何也绝不放手。母亲牢牢抓住生死关头的儿子,以至于手指甲都嵌入了儿子的手臂中。母爱的伟大力量终于战胜了死神,孩子得救了。
(二)挖掘增补――丰富最能证明论点的内容。
因为有的材料不能直接证明论点,为了更准确、更充分地证明论点,还必须根据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突出与论点中的关键词有关的内容。
[原素材]2012年11月16日,5名男孩被发现死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垃圾箱内,经当地公安部门调查,在发现小孩死亡的垃圾箱内有木炭生火取暖的痕迹。5名男孩是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5名男孩,年龄均在10岁左右,为流浪儿童。事后,毕节七星关区两名副区长被停职检查,另有多名官员被免职。2012年12月19日,贵州省七星关区的垃圾箱喷上了“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12个大字,再度引发网友热议。
[素材应用]
1.“反思自我”话题。
如果用这则素材写“反思自我”的作文,就要从毕节市某区政府不知“反思自我”的角度引用这则素材,分析这则素材时,字里行间强调“反思”;“5名男孩,年龄均在10岁左右,为流浪儿童”等无关的内容就可以舍去,男孩死亡的原因等信息也应一笔带过。这样我们就可以量身定做成:
2012年的冬天,贵州省毕节市,5名躲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的流浪男孩,随着火的熄灭再也不会感到寒冷。对5个孩子的意外死亡,政府部门还是做出了相关的处理,包括毕节市的相关领导受到停职、免职处分,包括在某区的垃圾箱喷上“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的字样。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只能让民众看到一个不懂自我反省,只知推卸责任的区政府。悲剧已经酿成,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反思自我:在救助流浪儿童的问题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2.“人心冷漠”话题。
如果用这则素材写“人心冷漠”的作文,我们可以从“流浪儿童”谈起,增补以下内容:
毕节市的5个“街面上”的流浪儿童,流浪在外,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来去无踪,有目击者注意到,这五名孩子事发前曾在垃圾箱旁的拆迁工地搭起塑料帐篷,在里面居住多日。出事前三四天,5个孩子蓬头垢面在工地上,用烂木材烤火,还有人见过5个孩子在百米外的菜场找吃的。这么多目击者却无一人在事发前向警方、街道、民政局等部门反映过孩子的情况;这么多过往行人却无一人有所行动,将他们送去救助站或者联系救助站。这是人心的冷漠,人世的失聪,社会的失灵。
3.“制度保障”话题。
如果用这则素材写“制度保障”的作文,又怎么处理加工呢?这则材料表面看似与“制度”无关,但只要考虑由“儿童得不到救济”转到“如何保障”的问题,便可以转到“制度”的话题上来。如此,我们就可以进行以下加工:
2012年11月,贵州省毕节市5个流浪儿童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事后,毕节市多名官员被停职、免职。一个月后,毕节某区的垃圾箱喷上了“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的字样。对5个孩子的意外死亡,政府部门虽然做出了相关的处理,但是,这绝非解决问题的全部。解救失踪、拐卖、乞讨和流浪儿童,是一个需要政府、法律制度及非政府组织等联合应对的公共问题。只有建立健全流浪儿童救助体系,才能在制度上保障儿童的生存权。
四、练习巩固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材料后面的两个问题。
[原素材]2015年11月,有媒体对武汉5所高校500名90后大学生调查后发现,近七成学生认为自己写不好汉字,而六成学生认为写不好字无所谓。其中83.2%的学生认为是电脑、手机等工具的使用,使大家容易提笔忘字,更谈不上书写工整了。
不过,在社会上仍然有许多人为这种自然而然的社会发展现象而忧心忡忡。如果将那些对大学生“不会写字”感到忧虑的人做一下梳理,应该可以泾渭分明地划出“鸿沟”来。70后及以前的人群应该比80后人群更为此而感到忧虑,90后人群则比80后人群更漠然视之。
之所以如此,从心理学角度看,就在于不同年代的人群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交流方式和价值标准不同。70后及以前的人群,从小就学习用笔写字,直到成年。80后大多数在成年之前就接触电脑,在网吧里挥霍青春,在许多80后看来是一种青春的常态。对90后人群来说他们基本上是伴随着电脑、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普及同步成长起来的,而随身带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则几乎成为毫无用途的累赘。
讨论:
1.从上面的素材可以提炼出哪些观点呢?
参考观点:
①要与时俱进,不要杞人忧天。
②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2.请运用“裁剪压缩法”和“挖掘增补法”叙述材料,以你提炼的观点写一个议论段。
参考:
[素材应用]
与时俱进,不要杞人忧天。
学生习作片段一:
2015年11月,有媒体对武汉5所高校500名90后大学生调查后发现,近七成学生认为自己写不好汉字,而六成学生认为写不好字无所谓。其中83.2%的学生认为是电脑、手机等工具的使用,使大家容易提笔忘字,更谈不上书写工整了。的确,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普及,人们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差。这种现象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国人的担忧。其实,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它与百年前为年轻人写不好毛笔字而忧心忡忡是同一个道理。从前辈的立场来看是“退化”,从新生代的角度来看是常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化,我们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因传统而抱残守缺。
学生习作片段二:
2015年11月,有媒体对武汉5所高校500名90后大学生调查后发现,近七成学生认为自己写不好汉字,而成学生认为写不好字无所谓。其中83.2%的学生认为是电脑、手机等工具的使用,使大家容易提笔忘字,更谈不上书写工整了。这种现象已经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由汉字发展出的书法,又形成了一种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是中国特有的。在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书法水平下降,对文字的感知、欣赏能力也在下降,这对提高人才素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极为不利。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事例叙述的要求与方法,即叙述事例要高度概括,简明扼要,而且要紧扣观点,使得事例与观点紧密相联。而用“剪裁舍弃法”和“挖掘增补法”就能帮我们达到以上要求,而且学会这两种方法,还能帮我们做到一材多用。
1.1教学准备
1.1.1培训师资队伍在实施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通常将教师比喻为“灯塔”,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所以,教师具有关键的引领作用。本教研室的师资长期以来习惯了讲授式教学方式,虽然部分教师也参加过以病案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但对这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尚较为陌生,甚至心存疑虑。为此,本教研室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2种方式培养师资。送出去即选送骨干教师到有成功经验的院校实地学习、考察,理解PBL教学模式的精髓和实质,学习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回来后交流学习收获,带动并影响更多的教师;而请进来即由学校教务部门请外校优秀的PBL教师来本校进行PBL教学模式的培训。通过以上方式,使所有参与PBL教学模式的教师对PBL教学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对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任务等有了正确的理解。
1.1.2准备教学资料药理学理论教学内容分为6个模块,即总论、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内脏系统药理学(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等)、内分泌系统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药理学等。本研究决定将上述内容重新整合,75%学时采取PBL教学模式,仅保留25%学时采用传统讲授方式教学模式,主要涉及药理学基本框架知识或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药理学总论、抗心律失常药等。其中对采取PBL教学模式的内容,打乱原有教学顺序,突破原有章节界限,将不同章节有机结合起来,如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和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综合在一起,而将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现行的教材均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编写的,不适合PBL教学模式使用。确定PBL教学模式的内容后,本教研室群策群力组织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分头编写符合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料和病例,每一病例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2个版本,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病例的内容从易至难,并很好地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生理、生化、微生物等基础知识衔接。编写完毕,再经过反复论证,才定稿。
1.1.3建设硬件设施规范的PBL专用教室内布局应与圆桌会议室类似,四周有足够的黑板或白板供学生使用,墙上的挂钟让学生能自行掌控讨论节奏和进程。由于改建教室花费较大,本教研室采取了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的办法,定做了几块移动式白板,置于教室周围,满足了PBL教学模式的需要。
1.2教学实施
1.2.1分组开课前要求课代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以不超过4人为宜。在每个学生小组中选1名组长,每次上课前1周,教师将病例交给学生,由组长分配给组员,有重点地分头收集相关资料。
1.2.2课堂讨论首先组织学生归纳病例中的重要信息,罗列与药物使用相关的知识点及拟讨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准备情况就相关问题进行重点发言。涉及的知识点和关键论点要求学生写在白板上,每次课结束前,由教师或学生以白板上归纳的内容进行总结。
2PBL教学效果
1.1教材建设
我们参加了教材编写工作并担任副主编,教材建设活动及与同行的交流、讨论,为我院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使用该教材4年来,发现由于参编学校较多,内容、深度难以均衡,部分案例不能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我们通过相关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建设完善了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资源,为《医学物理学》(案例版)教材修订提供了参考。2012年8月,《医学物理学》(案例版)教材(2版)出版,随后《医学物理学学习指导》也进行了修订。
1.2教学案例编写
在教学案例编写中,我们认为医学物理学教学案例资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反映物理学在医学中应用的典型例子,二是反映物理学家(尤其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创新思维的案例。教学案例选择应遵循4个原则:一是案例应与医学物理学课程紧密结合;二是案例应反映医学物理学学科的重点、难点和前沿;三是案例具备知识综合性;四是案例与相关学科具有关联性。案例编写应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充分考虑医学物理学课程所具有的理、工、医3种学科交叉特点,注重综合型、设计型、工程型、前沿型内容开发,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设备具体情况,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3教学网站建设要重视并发挥教学网站
在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中的作用。经过教研室同事的共同努力,我院医学物理学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我们建立了医学物理学精品课程网站,上传一些案例式教学资源;我院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们自行建立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完善实验硬件设备。建设、完善、即时更新这两个网站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课提供资源,可在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中发挥较大作用。
1.4案例式教学研究
为了加强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资源建设,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我们进行了案例式教学研究,申报的“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资源建设”课题被批准为徐州医学院教育教学重点研究课题,申报的“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探索与实践”课题被批准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建设、完善了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资源,为《医学物理学》(案例版)教材的修订提供了参考。此外,还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丰富、完善相关网站内容,深化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内涵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在案例式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2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
实践在资源建设基础上,开展医学物理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在此过程中,着重抓好案例实施、教学评价环节。在案例教学实施中,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医学物理学理论课为大班授课,教学以案例启发式讲解为主;部分实验也可开展案例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创性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并发表相关论文。这样就能将学生兴趣和爱好发展成学生素质和特长,即“教有所目,学有所用”,从而使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教”与“学”变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而提高医学物理学教学效果,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在教学评价环节,必须改革传统评价方式。医学物理学传统评价方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可以考虑制定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实践创新成绩
3部分构成的评价机制
一项学习对另一项学习的作用,即是迁移。从本质上来说,学习就是通过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利用,对新的学习知识加以掌握,促进实质性良好的学习结构的创建,在心理学方面这种理论被定义为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理论的作用有正、负之分,一项学习如果对另一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迁移就是正迁移;一项学习对另一项学习作用的发挥如果有抑制性,则这种迁移就属于负迁移。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莫里斯•比格曾指出,教学效果一般都是立足学生对教材的迁移数量的掌握而决定的,学习迁移对教学来讲是重要基石。迁移理论是一种已经掌握的技能向另一种新技能的倾斜,帮助学生对新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普遍情况,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利用,促进学生正迁移的形成,同时有利于原有教学结构的拓宽和完善,给学生将来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钢琴教学阶段,形成迁移的知识块很多,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相应环境下形成正迁移,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当前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太明确的现象,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要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讲课时只针对某一作品的技术难点进行大致的技术要求讲解,这种教学的盲目性比较大,不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其技能技巧。
(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注重自身教学的方式,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解不深入,很难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教学内容不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两极分化的情况。
(三)忽略钢琴教学的系统性教育
音乐课程是一种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必须循序渐进,慢慢渗透。但是在实际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时比较随意,解决问题时不注重问题的系统性联系,致使学生在音乐演奏中时常出现技术性的问题,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提高与音乐素养的培养。
(四)缺乏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在钢琴教学中,各课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教师往往忽略各课程间的联系,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知识的积累及学习比较散乱,没有将各音乐课程建立相互联系的意识,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也不利于学生音乐认知结构的建立。
三、将学习迁移理论引入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面对钢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钢琴教学应该在吸取传统优秀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育方式,利用现代教育理念中的美学、心理学、运动学等方面的理论,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综合能力。其中学习迁移理论就是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各个学科与技能之间存在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也就是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对新知识与技能所产生的影响。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主观方面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迁移理论的运用,就是一种授人以渔的学习方式,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这方面来说,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与其学习迁移能力的强弱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学习迁移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为实现高校教育目标提供条件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否教会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为只有让学生拥有了学习迁移能力,才能够使其拥有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积累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构建知识与认知结构,以便于在钢琴学习中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推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把学习迁移理论引入高校钢琴教育中,不仅为高校的钢琴教育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通过各个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可以很好地提高高校钢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钢琴师资人才。
(四)为高校钢琴教育提供系统化指导
高校钢琴教育是一种系统化要求很高的课程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几个相互联系的步骤组成,而学习迁移理论运用到钢琴教育中,可以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各钢琴课程以及同一课程不同单元之间建立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使高校钢琴教育在统一的整体下进行相互之间关联性的学习。利用系统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钢琴认知能力及钢琴素养得以提升。学习迁移理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高校钢琴学科领域知识丰富、文献众多,学生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全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习迁移理论,积极创造学习迁移条件,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有效实施迁移教学的措施
钢琴演奏是一种技能,而技能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通过练习获得钢琴技能动作,这种技能主要指手指、手腕、前臂、后臂以及整个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有很高的理论知识与艺术表现力。在此基础上利用迁移学习方式,可促进其技能的提高与素养的修炼。
(一)新旧知识的相互影响与联系
学习迁移是一种通过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影响,而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这方面来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新知识讲解之前,首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并根据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迁移点,引导学生发现实际迁移点,从而结合已有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示范演练,演练时注意提醒学生感受演奏中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详细的比较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到其异同,以便促进共同点的迁移。对于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等一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内容,应多提倡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理解式记忆,然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再把总结好的知识引入原有知识的积累中,以旧知识促进新知识的掌握。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钢琴练习的效率和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技巧与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创造迁移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迁移条件的创造,注重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学习内容之间的相同原理越多,迁移现象就越明显,也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比如在训练八度弹奏技术时,教师可以将游戏的动作机理迁移到弹奏方法的动作要领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举些例子,比如我们在玩拍皮球时,需要放松手腕和小臂,利用手腕的弹性来拍动皮球,动作自然、轻柔、缓和,顺势而为等,弹奏八度时手腕与排皮球时手腕的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处。C.H.贾德在概括化理论中指出,学习中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是,两个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共同成分,而在学习活动中概括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是产生迁移的关键,对于原有知识经验概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迁移的可能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已有经验泛化水平的提高,为迁移创造条件,如音阶的弹法与五指训练、琶音的训练在训练要领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三者的训练方式可以相互借鉴,通过学习一种技能前、后对另外两种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概括三者的共同成分,从而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习的迁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心理状态不佳,如过度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兴趣、没有迁移的愿望等,都会对学习迁移造成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迁移条件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采取谈话法、观摩鉴赏法、练习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效地实现学习迁移。在钢琴练习中,可采取分阶段练习,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容易造成身心疲劳,在休息的过程中可以对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使钢琴练习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摆脱消极情绪,达到更好的学习状态。
(四)注重每位学生的特长
治疗12周后判定临床疗效。愈合:全身症状及局部肿痛消失,瘘道疮口闭合;显效:全身症状改善,创面不存在脓性分泌物或脓液,肉芽组织新鲜,组织深层基本修复,瘘道基本稳定,创面愈合面积超过70%;有效:全身及局部症状好转,瘘道残留,创面愈合低于70%;无效:大部分创面未愈合,创面脓性分泌物无明显变化。以前三项合计为总有效。
2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平均愈合时间的比较采用两小样本t检验;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满足条件者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临床疗效比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术后随访10~16个月,平均(12.8±2.0)个月。术后12周两组患者创面不同程度愈合,X线摄片显示不同程度骨痂形成,两组疗效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率、总有效率均稍高于对照组(fisher,P=0.185;fisher,P=0.733),见表2。随访期内两组均无二次感染病例,观察组、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5.2±2.4)个月和(7.1±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3,P=0.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3±2.9)个月和(10.6±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0,P=0.055)。
4讨论
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主要与手术清创不彻底、张力缝合、术后细菌感染、无菌性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其中以细菌感染为主[4]。感染时炎性细胞不仅破坏组织,造成移植组织坏死,而且阻塞骨的营养血管,引起骨坏死,死骨又成为异物,使感染迁延不愈,进展为慢性骨髓炎,严重者会面临截肢风险。因此,尽快控制感染进展,预防骨髓炎是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的关键环节[5]。临床控制创面感染的常规治疗方案为清创与处理死骨,重建骨支架的力线与稳定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骨缺损、肌肉缺损者尚需二次植骨植皮等方案[6]。由于患者采用内固定后发生感染,锁定钢板和髓内钉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因此去除骨折后的内固定物相当重要;取出内固定物后改行外固定,重建骨的稳定性选用外固定支架较为合适,既能达到稳定效果,又能避免内固定周围细菌的滋生,且也能满足创面消毒的要求[7]。临床对术后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周期无严格标准,笔者认为需根据患者创面分泌物和瘘道闭合情况决定抗茵药物使用时间。本研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均达到10周以上,最长达术后半年,最后创面瘢痕愈合。祖国医学虽无内固定术后感染病名,据患者创口流脓、局部胀痛、发热等症状看,应属中医“附骨疽”范畴,“附骨疽”多因痈疽丁疮、流注等毒热未解,深窜入里,伏骨结毒,以致蕴脓腐骨、蚀筋腐肉而成病。中医认为,“附骨疽”多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瘀阻经络为病机,经络不通而病变之肌无以营血滋养而发病,故应以补益肝肾、气血双补、活血祛瘀为主要治则[8],若辅之外用洗剂行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祛腐生新之功则更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