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5:02: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基因工程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技术和人文价值互为根据、相互支持。现代技术就是由技术器物、技 术制度与体制以及技术意识形态这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的文化[1]。作为一个多目 标、多类型的技术体系,基因工程技术负荷多方面的价值,有着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基 因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困惑实际上是人类自身在人格标准、社会伦理观、生态价值观 上的诸多疑难的反映。重新审视当代社会的人文价值观,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一 个可供参照的人本坐标和社会文化尺度,是当下一件重要的事情。
一、 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
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 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基因工程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基因工程技术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现人的自由,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要。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作用对象包括人在内,其发 展和应用就必然更多地涉及到人文价值,在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影响到人与人、 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基因工程技术为人类摆脱生物本性上的局限从而实现更大的 目标创造着条件,给人类带来无限的梦想和希望。同时,基因工程技术又对人类的文明和智 力,甚至对人类的肉体生存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新的、更大的挑战。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并 不总是合乎人的本质诉求,其背离人类本性的一面已经表现出来,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更为 复杂的伦理、法律、社会和生态等问题,亟须人文价值的密切关注与导引。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人文困惑就是这项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现代人文价值观念的冲击,表 现为基因工程技术对人类社会价值观念的重构和社会价值对基因工程技术的审视。这种困惑 折射出社会发展中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不协调。对于技术与人文价值之间的这种激荡, 我们必须承认和审慎对待。其实,基因工程技术的内在价值维度与社会人文价值之间有着互 惠的影响,基因工程技术与人文价值的协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用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是必需的。陈昌曙教授曾指出:现代技术从根本上说都 是人造的,人在多种情况和相当程度上可以干预和选择技术。在技术创新的方向,对在何种 场合、何种程度上应用技术,对技术发展的战略和技术政策都有选择的自由和余地;国家、 部门和企业都有技术选择的任务,工程师、企业家都有进行技术选择的能力[2]。具 体说 来,人是基因工程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主体,居于核心地位。没有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就不可能有 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更谈不上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宗旨是为人类 造福,为解决人的现实问题服务。在这里,基因工程技术是手段,人是目的。因此,基因工 程技术的发展路径和结果必须符合人的基本价值诉求。
2. 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现代技术的实体因素决定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状况,影响着“人—社会—自然”大系 统的演化,表征着现阶段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同时,人文价值规定了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 的,通过影响技术制度、体制及其意识形态实现着对现代技术的选择、扩散和社会整合。人 文价值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理想,完全可以规定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实 践中,通过不断发展的人文价值可以实现对基因工程技术的导向作用。
人文价值对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着理性的制约作用。M.谢勒认为,每次理性认识活动之前 ,都有一个评价的情感活动。因为只有注意到对象的价值,对象才表现为值得研究和有意义 的东西[3]。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要受到人们的情感、态度以及社会伦 理规范 的影响。基因工程技术活动必然要受到当今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科学精神和人 文精神的双重影响。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体现着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互补关系:一方面,在 探讨 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活动的意义和技术决策的标准时,离不开对其人文精神的思考;另一方面, 要确定解决特定问题的技术方案和预测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物质后果,只有运用理性的科学 精神才能作出回答。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合统一为主导的当今社会文化价值以其解释 作用、论证作用和导向作用,创设出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社会心理氛围、可行条件并影响着 其可能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方向。
总之,基因工程技术与人文价值的逻辑关联提供了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潜在人文困惑又日益彰显了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必 要性。人文价值可以也必须通过作用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对此项技术的发 展方向加以导引。
二、 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
发展的主要原则 为了能够在发展基因工程技术以促进社会福利的同时,又能前瞻性地关注并预警其多方面的 负面影响,在两者之间形成“必要的张力”,我们必须努力探求正确导引基因工程技术健康 发展的人文价值原则。
1. 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要求人们在研制、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实现人、社会、自然的 整体和谐,关注人类本身的持续生存和健康发展。基因工程技术只有在“人—社会—自然” 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中才能得以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的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与其他生物、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和谐是人类社会持存的原初条件和人类文明得以 延续的基本保障。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承载力和可持续性。人们应当 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供的主动性和选择性,通过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基因工 程技术发展的同时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有序发展,建立一种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发展 规律的社会实践和组织形式。
其次,社会层面中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环境等之间的和谐是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现实社 会条件。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既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受到特定社会主导文化价值的制约,同 时也广泛地影响到社会生活。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充分考虑其发 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影响,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的进步。
再次,实现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价值是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归宿。研制基因工程技术的原初 目的是适宜人性的,其发展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食品、健康与安全等现实问 题服务的。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价值、尊严、平等、自由和全面发展,应该始终成为基 因工程技术发展的首要目标。
2. 技术与伦理观念协同原则
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其迅猛发展必然会影响到人类社会固 有的观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欧洲许多公众就开始强烈反对转基因食品,他们认为转基 因食品有损人类健康,认为他们有足够的可供选择的食物。一些政治家为了自身利益,也充 分利用这场舆论纷争,试图将它演变成一场公众的政治运动。1999年,奥地利、比利时、丹 麦、法国、希腊、意大利和卢森堡等7个国家明令禁止销售转基因食品,在4年内不得发展转 基因食品。但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到了2002年10月,欧盟又通过了一项关于 最终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新的指导方针[4]。
伴随着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在内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社会无论从制度方面还是 物质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由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孵化产生出来的伦理观念同样要适 应新情况和新变化,以崭新的姿态解决新问题。我们并不主张人类的伦理观念无条件地完全 适应或简单地迎合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现实,但至少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一些具体的 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伦理学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不要只被动地适应基因工程技术所带 来的挑战,而要能够预见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中所要产生的问题和矛盾,起到针对防范基因工 程技术负效应发生的预见和警戒作用[5]。
我们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也要分析和改造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 实现两个世界的和谐统一。在现代生物技术的辉煌与其人文忧患并存的时代,基因工程技术 视野与人文价值视野需要很好地对接,技术的发展与伦理观念所展现的高度应该是一致的, 技术与伦理观念应该是协同发展的。
3. 非功利性原则
现代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分别成为目前重要的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它们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将同时迎来一个迅猛发展的新时代。现代科学、技术、产业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要求我们重视生命科学研究与基因工程技术的协调发展,把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在牢固的生 命科学基础之上。
相对于人们对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经济功利诉求,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要求更多的 则是勤奋踏实、不懈努力和淡泊名利的心态与行为。如果片面追求基因工程技术的所谓快速 发展而忽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就会使基因工程技术逐渐失去自身存在的根基并最终导致自 身发展的乏力。这要求人们对待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要适当地超越功利心态并坚决反对任 何不切合实际的急功近利。
这项原则还要求人们谨慎地对待基因工程技术,采取与传统技术不同的运作方式,在确保安 全性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限度地加以利用。例如,由于一般药物的安全性或毒性试验对基 因药物不一定适用,加上种属差异性,基因工程药物对人的药理学活性在动物身上就不大可 能得到完全、正确的反应。这样在进行安全性试验和临床应用时,就要求有不同于传统的毒 性试验项目、方法、判断标准以及防范措施。另外,由于转基因农作物相对于生态系统来讲 属于“外来物种”,必须对其从实验室走向大田试验的各个环节中间试验阶段、环境释 放阶段、生产性试验阶段进行严格的实时监控,并且在其大田种植后也要继续依照新的标准 采取分阶段的安全性评价。反之,对基因工程技术过分的功利心态则可能无视这项技术的特 殊性、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导致这项技术的误用和滥用。
三、 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
发展的途径探析 1. 确立开放的技术伦理评估框架
在当今文化多元的世界,我们很难在关于人文价值的合理理念方面达成共识,乃至不可能只 有一种普适的技术伦理观。然而,人类社会面临着共同的技术应用问题,社会生活有其相通 性,对“善”的追求也是人性的重要向度,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可以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问 题上,将价值存在的抽象性转化为具体规范的可能性并达成一些基础性的共识。然后,人们 在此基础上愿意提出和遵守公平合作的条件,愿意承担判断的任务并接受其后果。例如,在 已经过去的三十多年中,美国学术界针对生物技术的应用发展提出了包括“行善原则”、“ 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和“公正原则”在内的四条生物医学伦理原则,在世界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实际应用。
为了评估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一种技术伦理评估的新框架在今天是必需的。我们要以生物 伦理学理论多元的宽广襟怀,融合多样性的、具有共同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指导原则 ,谋求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共识。开放的技术伦理评估框架的目的只能是为了使人类生活得更 好,使人类免受可能的技术伤害。关涉人类前途的基因工程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倾听 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允许各种话语的自由表达,宽容地对待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立场,这 样才可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2. 推广人文主义的科学教育观
科学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水平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教育日 益占据了教育的主导地位。科学教育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引导 社会成员勇于在未知领域中探求并走进科学殿堂的重任。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化、 整体化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发展趋势,科学教育必须以培养大量 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理想的复合型人才 为目标。完整的科学教育既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养成,更包括人文精神的熏陶 。
然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长期分离,人为地制造了科学与人文两大阵营,且相互对立和 互不理解,形成了所谓的“两种文化”现象[6]。在这种氛围下,基因工程技术也很 难实现 健康发展。如果基因工程技术只是被人们从功利主义的工具角度来看待,那么它在文化上的 价值就不能得到完整而准确的表达,就可能在其社会应用过程中给人类带来危害。我们必须 找到基因工程技术与人文价值相结合的途径,使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人性化,让基因工程技术 的发展得到理性的规范,而不是让其成为一种与我们的文化无关的纯粹工具来任意发展。为 了使基因工程技术始终服务于人类文明的目标,我们在实践中就必须推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 神、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融合的新人文主义科学教育观。
加强科学教育过程中人文素养的融入,促进基因工程技术人才养成高尚的人文精神,完善其 知识架构,能够极大地夯实人才基础,使他们在内心深处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进步、 向往和谐的人生理想。在科学实践上自觉地应用人文价值观念主导和支配基因工程技术的决 策和选择,从而对基因工程技术的健康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3. 强化生命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塑造基因工程师的行为范式
科技工作者对人类进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早在197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关于科学研究工作者地位的建议》中讲到科学家的道德责任。 在当今大科学时代,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家行为,科技工作者必须考虑科学技术的社会 后果以及自身的社会责任。运用科技成果为全人类造福是科学家和技术工程师追求的美德。 要实现“科学为全人类造福”的价值目标,迫切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自觉树立起新的责任意 识。基因工程技术的新发展赋予生命科学家和基因工程师们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同时加重了他们 的社会责任。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还带来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危害 甚至灾难,或者在给一部分人带来利益的同时而给另一些人带来了伤害。面对基因工程技术 带来的诸多现实问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生命科学家和基因工程师作为生命科学知识 最主要的载体和基因工程技术活动的主体,有责任、有义务树立科学良心和职业伦理道德, 使基因工程技术为人类创造繁荣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在2002年4月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许智宏院士指出:“科学家自身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觉 醒至关重要。面对生命科学研究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科学家要自觉地依据理性和符合 人类利益的原则作出选择。任何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双重性,科学家有责任向社会说明技术 的价值和可能带来的风险及危害”[7]。可见,科学良心是科技工作者内在的思想道 德,是 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的具体体现,是科技工作者支配自己的科研工作为人类造福 的道德支柱。因此,生命科学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社会良 心的责任主体。基因工程技术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基因工程师在实践中自觉处理好基因工程技 术积极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其价值负荷、政治法律约束的关系,逐步形成一个既有利于基 因工程技术发展又充分考虑其社会效应的、可操作的行为范式[8]。
4. 重视技术评论,营造公众参与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公众的态度和心理承受程度是基因工程 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要参量。在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中,一种新技术概念在社会的扩散,一 种新技术成果在社会的推广,一种新技术产品在社会的应用,均离不开众多媒体强大的中介 传播作用。一种技术在媒体宣传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此项技术的接受态度。 分析公众因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产生的社会心理问题,通过各种媒体开展富有成效 的技术评论,及时引导并调适公众心理,对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没有公众科技素养的提高,在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实现公众参与和 顾及社会伦理道德将只是空谈。生命科学家和基因工程技术工程师在技术评论和公众心理调 适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预测和评估基因工程技术社会应用的正负效应,对公众进 行科学知识普及和技术风险教育的责任,并结合自身的研究进程负责任地与公众进行多方面 的对话和交流,通过开展技术评论有效地缓解社会公众期待与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创造一个 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争取公众参与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最终实现基因工程技术的人性 化发展。
大众传媒在塑造基因工程技术的社会形象,促进公众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过程中有着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媒体通过自己的宣传,既可以起到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争取社会投资、社会 支持的作用,也可能招来社会公众对该项技术的强烈抵制。媒体对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解程度 和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公众的心理走向。因此,较为理想的技术评论应以正确理解科学技 术为基础,以科学精神为灵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和进步的方向性原则,使社会公众及 时了解到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切实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通过公众参与和民主 监督,促使基因工程技术以尽可能符合社会秩序和人道的方式发展,最终实现生命科学研究 和基因工程技术创新的人文关怀。
5. 通过立法和制定科技政策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控
在宏观层面,要处理好个人、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注意从社会整体效应和长期利益 的角度对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作出调控;在微观层面,要着力营建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全面 进步和谐一体的理念,使基因工程技术研发人员切实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诉求。通过各方 面的共同努力,使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实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尽量减少其对社会利益的损害 。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通过立法使基因工程技术在发展中趋利避害。制定有关法律和法规并不是阻挠基因工 程技术的发展,而是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适当限制,由此争得充分的准备时间,以便人们能 够充分估计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负面作用,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制度和规则。为防止现代生物 技术对人类生命个体的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和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发展生物技术方面一定 要谨慎,要在严格的法律规范条件下有序进行。近几年,我国制定出台的《基因工程安全管 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等,都是对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进行规范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其二,制定出合理的基因工程技术发展政策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关系 到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前途。在进行基因工程技术立法和制定政策时应十分慎重,不要 使基因工程技术工作者和生命科学家们在从事研究时感受到过多的社会压力。只有在一个宽 松、民主、自由的社会环境中,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才会真正有利于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健康发展。在制定基因工程技术发展政策时要 充分考虑到基因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社会心理影响等,最终实现基因工程技术与经济社会 的协调发展。
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科技界、企业界和公众之间在基因工程技术发展方面的观念冲突, 除了像技术哲学家M.邦格所设想的力争技术的民主控制,即公众参与所有大规模的技术规划 之外还需要有整个社会的变革[9]。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社会的整体 变革,需 要通过适当的社会变革争得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但是,这种有利于协调基因工程技术与其 他社会领域冲突的社会文化环境,仅仅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本身的发展是无法营造的,这需要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我们希望在人文价值的积极导引下,寻求一种有利于基因工程技术健康发展的道路, 让本性为善的技术发展得更为完善,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凡,张明国. 解析技术:“技术—社会—文化”的互动[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2:128.
[2]陈昌曙. 技术哲学引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219.
[3]拉普 F. 技术哲学导论[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7-8 .[LL][TPpz1,+2.6mm。2.5mm(5,4*2)%]
[4]高崇明,张爱琴. 生物伦理学十五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4:85-86.
[5]刘科. 后克隆时代的技术价值分析[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08.
[6]张 . 萨顿新人文主义科学教育观[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21( 1):97-100.
[7]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2007-04-30]. http :∥xssc.ac.cn/Web/ListConfs/ConfBrief.
关键词:市政工程 技术通病 成因分析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市政工程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比如,新修建的道路桥梁、下水管道工程等等,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市政工程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和建设,技术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基层民众的切身利益。最近几年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市政工程纷纷上马,但是工程质量却令人堪忧,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的通病分析
随着国家城市化的推进,市政工程迅速的发展,但是质量问题却不容乐观,近年来一些质量事故频发,如桥梁垮塌,路面出现大面积沉陷,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给国家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市政工程质量不容小视,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的一些常见通病应提起足够的重视。
1.1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
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市政工程的质量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市政工程的使用年限,工程预算的多少,都是由材料所决定的。将质量不达标的施工材料应用与市政工程建设,不仅会严重的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还会极大的缩短建筑物使用的寿命,严重者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的产生。因此,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的管理,是有序实现工程施工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
1.2工程检查程序缺乏规范性
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需要竣工以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以后才能投入使用,这个自检的过程同时也是工程质量检查程序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但现阶段来讲,我国质量保证体系还不够健全,且质量监管的力度也比较薄弱,现有的质量检查机构和自检机构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不能仅仅依靠施工企业的自觉性,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的力度,完善工程质量检查程序的规范性。
1.3 施工测量工作不够仔细
施工测量存在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于市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一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按质完工与施工测量是密不可分的。施工测量是市政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密的设计图纸转化成实体,需要科学准确的测量工作作为基础,虽然有些错误不起眼,但是也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出现人员伤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施工尺寸与设计标准的一个微小的差距,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施工测量工作不仔细,有可能使得原本的设计结构出现位移,埋下安全隐患,或者是导致施工材料的浪费,使得工程预算超标。
2.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的原因分析
以往对于现代市政工程的管理,通常只关注其施工现场质量的管理而对忽视其它方面的影响,这种情况下现代市政工程的技术管理存在着很多的漏洞,也是造成工程施工技术通病的原因,使得当前的施工技术管理很难满足现代社会进步的步伐。
2.1市政工程施工中的人员素质偏低
现在大多数市政工程都会实行承包制的方式来进行施工,很多施工的工人和施工队伍都是学历比较低的人群,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民工,他们有一些是建筑行业中的精英,但是有一些人员并不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和工程技能。施工队伍和工人的素质高低关系工程质量的好坏,他们对工程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建立明确的管理和用人机制,不能在用人上采取随意的态度,对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制定一些规范和制度来约束人员的行为。
2.2施工过程的关键部位容易出现问题
现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比较先进和新鲜的工程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这些方法难免会出现一些生疏的问题,比如说,对新技术应用的不是很灵活,所以,特别容易发生质量问题,此时,我们就要注意对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整体控制,在钢筋的选择和移位上,一定要密切观察。这些都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于这些问题要讲究一定方法来实施,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和建议来进行正确的维护,之后再进行良好的措施,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解决好,才能保证工程的良好顺利完成。
3. 对于市政工程通病的防治对策
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并且也是非常紧迫的工作,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不仅可以让市政工程在建设中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让整个工程如期进行,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任何经济上和人员方面的损失。
3.1 严格把控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
管理现代市政工程施工过程,第一便是对于原材料及施工设备的管控,对其进行检验、接收与入场。材料接收前,专业技术人员均需对其质量、规格及型号进行全面的检验,对于材料合格证件、质量检验合格单检验不及格的不给予接收入场,而不管材料来源于自身企业的采购还是甲方的供应。并且对入场的材料数量进行清点,并按型号规格存放。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担当重要的角色,而对于现代市政工程中用到的所有设备尤其是大型机器或者重要的大规模的建材,均需要在性能、规格,材质型号、国家要求的出厂质量合格证等方面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与规定,并且也要符合现代市政工程的设计要求。
3.2 选用科学的施工工艺
在市政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对于工程建设地点的地质环境、施工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要进行全面的考察,寻找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困难点,提前做好预案。项目的工程师对于建设工作的流程要安排合理,对于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具体问题要在施工前确定好,并制定出详细的检测流程。除此之外,工程师还需要事前确定工程施工需要的材料、机械设备等。
3.3 加强工程质量检查程序的控制
管理现代市政工程施工中,因为影响施工技术的因素十分多,所以在对其施工工艺与质量进行管理中需分别对可能引发不好作用的环境因素进行制定科学有效的管控方案。首先,对于工艺的施工流程需接设计严格执行,它不但是施工现场操作的根本依据,并且也是确保工序施工技术的根本保证;第二,对施工工序的重要环节要重点把关,确定质量控制点,以此保证施工工序的强化性管理,进而确保施工技术的良好管理;第三,对现代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中需对施工环境、环节、方法、原料、机械、人员实行全过程监管,也只有将上述所有的因素进行系统有效的管控才能够确保各个工序的施工技术达到要求;第四,对于管理施工技术得出的结果及时检查,进而确定该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活动的效果是否满足预定的目标,并且依据所反馈的信息对其施工管理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现代市政工程全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均符合要求。
4. 结束语
虽然市政工程存在着很多通病,但是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可以改正或者是避免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本质上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的可能确保工程质量,使得工程项目达到设计的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浅论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的分析与防治[J].山西建筑. 2011(24)
关键词 印刷;书籍印刷;印刷流程
中图分类号T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161-02
1 书籍纸张材料选择
印刷用纸种类较多,有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轻涂纸等。
新闻纸也叫白报纸,具有吸墨性能好的特点,它是报刊的主要用纸,也可以用于印刷质量不高的期刊、一般读物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凸版纸具有吸墨均匀、抗水性能强、不起毛等特点,它是印刷书籍、杂志的主要用纸,主要供凸版印刷机使用。
胶版纸具有伸缩性小和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抗水性能强等特点,主要供胶印印刷机或凸版印刷机印制较高级印刷品,如一些高级书籍、书籍封面、宣传画等。
铜版纸属于涂布纸,表面光泽度高、平滑性好,多用于印刷高档印刷品,如画册、商标等。
轻涂纸是涂布量较低的涂布纸,主要用于印刷期刊杂志、产品广告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书籍均采用胶版印刷,书籍印刷多选用胶版纸或轻涂纸为书籍内芯用纸,选用铜版纸为书籍封面用纸。
2 书籍的印前制版
印刷需要一个载体将书籍设计信息通过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印版就是用于传递油墨或其他黏附色料至承应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书籍印刷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版包括传统的PS版、平凹版,以及感光型、感热型等CTP版,其中,传统型的PS型使用最多,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出片、拼版、晒版、打样等四个阶段。
1)出片:通过激光照排机,运用分色和网点技术,将书籍设计稿转换为分色胶片。胶片有阳图型胶片和阴图型胶片两种。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不透光、空白部分透光的为阳图型胶片;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透光、空白部分不透光的为阴图型胶片;
2)拼版:又称“装版”、“组版”。因为最终形态的书籍多为16开版面,而生产多用对开纸上对开印刷机进行印刷,如此就需要将多个16开的版面胶片拼在一个对开版面胶片上,然后用对开纸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再将对开纸按一定顺序折成16开,得到16开的书籍大小。拼版可以采用人工拼版或电脑拼版,拼版时要根据折页顺序、书籍配页顺序、裁切等来排列胶片的位置;
3)晒版:是将拼好的胶片晒制成PS印版的过程。根据使用的胶片类型不同,PS版有阳图型PS版和阴图型PS版两种。阳图型PS版属于光分解型,是用阳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分解,后用稀碱液显影而被溶解,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而未见光部分的感光层未发生变化,仍留在版面上,构成印版的印刷图文部分。阴图型PS版属于光聚合型,是用阴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发生聚合,成为不溶于显影液的物质,形成印版的图文部分;而后用稀碱液显影,未见光部分溶于显影液,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
4)打样:用晒制好的PS印版安装到打样机上印刷出几张印品,用于检查制版各工序的质量,以便更改;也可为客户提供审校依据;还可为正式印刷提供墨色、规格等依据及参考数据。
3 书籍的正式印刷
打样出来的样张经客户校稿签字后即可用印刷机进行正式批量印刷。批量印刷时,为确保书籍印刷色彩的再现性,需注意印刷色序的安排。书籍印刷品的色彩是由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叠印而成,叠印中的印色次序就是色序。彩色印刷品多采用四色印刷机印刷,一次印四色,四色叠印后的色彩效果及套印准确性,能立即鉴别出来并能及时给予调整。但四色印刷机色序的安排是比较复杂的,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避免覆盖前一个颜色;
2)主色调后印,次色调先印,以突出画面的主体色调。例如风景画面偏冷色调,因此可后印青色,而人物画面偏暖色调,因此可后印品红色;
3)油墨黏度大的先印,油墨黏度小的后印,避免发生油墨的逆转印。
确定好印刷色序后,在印刷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注意水墨平衡,经常抽出印样检查套印准确性、墨色深浅、图文清晰度、空白部分洁净度等印品质量项目,坚持三勤操作,即勤检查印样、勤观察版面水分、勤搅拌墨斗内油墨,使水墨始终处于正常稳定状态,保证整个印刷过程质量的稳定性。
4 书籍的印后加工
书籍印刷完成后,在书籍封面上可进行上光、覆膜、烫印或其他装饰加工处理。
4.1 上光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既能使得印品表面呈现光泽,又能使印品原有图文的光泽透射出来。
4.2 覆膜
覆膜是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覆盖于印刷品表面,经加热、加压使之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加工过程。经覆膜的印刷品,表面更平滑光亮,提高了印品的光泽度和牢度,还起到了防水、耐磨的作用,是书籍印刷最常用的印后加工方式。覆膜的工艺流程为:工艺准备安装塑料薄膜滚筒涂布粘合剂烘干设定工艺参数试覆膜抽样检查正式覆膜复卷或定型分割。
4.3 烫印
烫印是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一定的压力和温度,运用烫印机上的模板,使印刷品和烫印箔在短时间内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按烫印模板的图文转印到印品表面。通常,烫印工艺是根据封面设计者按书刊的价值、出版者要求及书刊内容来确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在书籍封面上只烫印书名、出版者,稍讲究些的烫印一些花纹图案,或再用各种颜色的烫料搭配、套烫在书籍封壳的表面。
5 书籍的装订成型
【关键词】水利工程;渗水成因;防渗施工技术;质量;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工程在施工技术和管理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要注意很多的施工技术问题,尤其是防渗问题。因为水利工程一旦渗漏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在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管的过程中,防渗问题一直都是重点。
一、水利工程渗水的成因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引发渗水的原因有很多,文章就依据渗水的不同情况对其渗水原因进行分析。
1.1施工缝引起渗水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于大面积施工的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习惯性地将大面积混凝土分为几个区域,这几个区域之间的连接就很容易出现缝隙,导致此处的防水能力比较薄弱,容易出现渗水问题,另外如果模板支撑不牢固,没有充分密实,一当出现跑浆就容易形成蜂窝麻面,进而导致缝隙渗水。
1.2穿墙管引起渗水
在部分相对特殊的水利工程中,例如散滩电站的水下工程中,这类工程需要诸多类型不同的水管、电管等,这些管道必须与主体工程相互连接,如果此处焊接不密实,以及形成渗水现象。另外,如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捣碎不够充分密实,也极易形成蜂窝麻面或者空洞,进而容易产生渗水的事故。
1.3外界因素而产生的变形缝
在变形缝处止水带通常都是固定不牢,偏离中心位置,而且容易造成混凝土振捣不够密实,进而导致大孔洞或者蜂窝麻面的出现,最后引发渗水情况。另外,某些工程中也时常出现大面积渗水的情况,这类大面积渗水一般都出现在底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基面周围的基坑降水无法达到应用的水平,这时的排水能力就相对较差,一旦遇到比较特殊的情况时,例如雨天停电或者机械出现故障,就很容易出现大面积渗水情况。
二、水利工程的防渗施工技术
2.1堵漏防水施工技术
(1)点渗水。结构基面局部出现点渗,应选择堵漏材料,一般混凝土结构基面涂刮刚性材料(RG涂料确保时),当结构已有刚性材料防水层或水泥砂浆找平层的基面,可用柔性防水涂料,使渗水部位形成堵、涂、抹的防水层,增加结构抗渗性能。(2)渗水量大的处理时,应划分几个单元,一个单元处理完后再处理另一个单元。根据单元渗水实际情况,对渗水量大的先埋管注浆,以防止注浆时跑浆。当渗水量小时,可采用堵的方法。这样经过多次堵注,抹几次循环,就解决了单元的问题,然后根据结构状况.涂抹刚性或柔性防水材料.增强结构抗渗性能。(3)变形缝渗水。变形缝渗水处理是“堵、注、嵌、涂、抹”综合处理施工方法。(4)施工缝渗水。施工缝处理时,以堵或注为主,把水堵住后,在施工缝中心线两侧范围,涂刮刚性的RG型材料,以增强结构抗渗性能。(5)基面微渗湿或夏季基面结露,应选择适用于潮湿基面的材料。
2.2灌浆防渗施工技术
灌浆施工是通过地层或建筑物的钻孔(或预埋的灌浆管)将具有流动性的浆液,按一定的配比要求,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压入地层或建筑物的缝隙中,使其充填密实,胶结硬化成整体,达到防渗的目的。(1)灌浆钻孔。灌浆孔要求直孔,孔壁正直均匀,尤其帷幕深孔,且孔距较近时,应该特别注意测斜工作。在灌浆之前,要进行钻孔及裂隙的冲洗,将裂隙中的岩粉铁砂粉等物冲出孔外,使浆液与岩石胶结良好,冲洗可以通过钻杆用压力或压缩空气轮流吹洗。(2)灌浆顺序。a、一次灌浆法(单级法),即将孔一次钻到全深再沿钻孔全长进行灌浆,适用于孔深小于10m 的孔内灌浆,且岩石裂缝较少或透水不大的情况,否则应分段采用不同压力进行灌浆。b、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逐段法),为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和灌浆,它可采用较高的灌浆压力,因而能获得较好的灌浆质量,并可减少施工中的事故,在岩层倾角比较发育和岩层比较破碎的地区,应首先考虑此法,开始钻孔3 ~ 5m深,随即冲洗,压水灌浆,待灌浆凝固后(不少于36h),再进行下一段钻孔和灌浆工作,但较费时间,且须多次移动钻机和灌浆机械。c、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孔塞法),钻孔一次钻好,自下而上分段(3 ~ 5m)灌浆,灌浆时以灌浆塞分段塞孔,允许上段灌浆紧接在下段结束时进行,不用搬运灌浆设备,加快了施工速度,但质量不易保证,适用于岩层倾角不大,岩石比较坚硬完整的地区。灌浆属隐蔽工程,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强调质量,竣工后要认真检查,灌浆结束28d 后,应在灌浆区钻孔检查,做压水试验,观察岩芯胶结情况,鉴定质量。通过多种途径取得数据,互相来印证,不能单凭压水试验取得吸水率作为唯一的标准。
三、提高水利工程防渗施工质量的措施
3.1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
施工质量对防水工程起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出现质量问题均与施工质量有关。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在施工时必须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树立质量意识,在各个工序上严格把关,才能提高堵漏防水工程质量。
3.2在施工过程中试验取得数据
堵漏材料型号较多,各有特点,要根据产品说明书去做,同时还应考虑影响其他胶凝的因素(气温、水灰比、外加剂掺量、水泥品种等),必须进行试验,取得数据并掌握施工要领后方可施工。
3.3涂刮刚性涂料
刚性防水涂料(确保是RG型)属于水泥基类,涂与刮只是改变涂刮厚度,增加抗渗性能,施工时,基面要求干净平整,有凹凸现象时,应填平压实,同时基面必须潮湿。湿度过小,容易使料粉粉化,过大又改变了涂料水灰比,降低涂刷厚度,延长了胶凝化时间。涂刮几小时后,要喷水养护3d,以利水化作用。
3.4变形缝
变形缝是“堵、注、涂、抹”优化综合的体现。工序多,技术性强,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既连续又间断,整治后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整体。其中有两点容易被人们忽视: (1)缝中央要粘隔离层,使防水层与基面间形成隔离状态,以便应力扩散,同时又加宽了防水层变形幅度,使防水层避免产生过大变形应力,以利适应结构变形需要。(2)最后工序抹水泥砂浆保护层,应在变形缝中央放置木板条,以防砂浆保护层产生不规则裂纹。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水利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防渗施工技术的合理选用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抗渗性、安全性,必须引起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韩旭光.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考试改革
近年来,如何利用考试手段来优化大学基因工程教学质量,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要求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通过调研等途径,总结出传统基因工程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且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最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最佳的教育目标。以下就是对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考试改革思考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高校考核模式的创新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带动其不断提升自身整体教育质量。
一、考试改革的必要分析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考试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考试如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师只有加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才能由此引导学生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且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第二,由于传统的考核存在着内容不合理等问题,继而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呈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因而在此基础上实现考试改革目标,可带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最终提高自身整体学习绩效。
二、传统基因工程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方式单一
传统的基因工程课程考试中始终秉承着单纯文字性的笔试考核模式,从而导致学生在日常复习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背诵基因工程课程中概念信息,为此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此种单一的考核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导致学生趋向于“高分低能”的方向发展,且促使其无法全面的掌握到基因工程课程知识的具体应用。此外,考试单一问题的体现还包括考试范围的缩小,即在基因工程考核中教师将基因概念及现象放在考核的重点,并加重了名词解释在卷面所占的比分,最终致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实践性知识的了解。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基因考核中还存在着考试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因而高校教育部门应给予其高度的重视。
(二)缺乏专业性
缺乏专业性也是传统基因课程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在基因工程考核中未结合课程特殊的专业知识、思维及实践能力,继而促使学生在长期的应试训练下无法活跃自身思维,最终形成了缺乏专业性的死记硬背学习模式。此外,基因工程课程考试试卷设计中仍然采用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问答题设计模式,从而导致学生在硬性的考试环境中无法有效提升自身对基因工程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生物技术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但是高校在实施考核计划的过程中却未设置相应的实验考核项目,为此导致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逐渐下降,且由此形成定势思维,最终严重的影响到了整体学习质量。
三、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考试改革策略
(一)加强实践性考试
加强实践性考试环节是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考试改革策略之一,其要求高校在开展考试环节的过程中应基于工程学原理的基础上来设计专业性较强的改造生物体及加工生物体生产产品等实践性考试环节,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且促使学生在实践性较强的考试环境下能不断提高自身生物基础应用能力,并以此来解决实际性问题。此外,实践性考试环节的设计,要求教师在完善考试内容时应基于基因工程课程的基础上将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工程等知识纳入到考试项目中,继而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促使学生亦可通过实践环节来深入了解基因工程课程中分子水平等相关知识,并有效掌握复杂的基因操作技术,达到最佳的专业课学习成效。另外,在实践性考试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考试改革的基础,因而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考试改革目标,要求高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认识到基因工程课程的广面性及技术性,继而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局面改革策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在评价体系构建中改革基因工程课程考核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要求高校应提高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即将其设定为总评分的20%左右,以此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另外,高校应改变传统考试中试卷题型的设置形式,并合理分布各个题型所占比例,最终避免学生产生死记硬背的学习行为影响到整体学习质量,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三)增强考试环节的全面性
增强考试环节全面性策略的实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动手能力所占分值,即将总分划分为平时成绩及卷面成绩两个部分,而平时成绩由实验结果及实验考试所组成,占总分的35%,最终由此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质量。但是平时成绩的增加要求教师在实践环节应承担起相应的职能,即依据学生具体表现对其进行评分;第二,考试环节全面性的加强要求教师在开展实践环节的过程中应设定相应的实验结果参考标准,继而以此来推动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到实验原理,达到最佳考核状态;第三,在考试改革过程中增强笔试卷面题型的多样性也是非常必要的,其可有效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达到检测目的。
四、结论
综上可知,传统的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考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高校在开展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应大力宣传考试改革的重要性。由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能提高自身整体学习成绩,且掌握基因工程实践操作方式,并最终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达到最佳的考核模式。与此同时,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调动其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国辉.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34(28):15-16.
[2]姚子昂.细胞工程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0,12(04):181-182.
[3]柏雯娟.关于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0,45(12):96-97.
摘要:作为我国的一项基础设施,桥梁对我国的经济及生活水平的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桥梁的建设,质量却是令人担忧,这种畸形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在实际施工中,施工技术对桥梁质量的影响重大,而桥梁裂缝对也是影响桥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桥梁施工技术,分析裂缝的成因,提高桥梁质量。
关键词: 桥梁施工技术裂缝成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道路桥梁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较为偏远的地区,道路桥梁的通畅给当地带来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桥梁工程建设质量却越来越令人担忧,根据数据表明,桥梁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技术,此外桥梁出现裂缝也是造成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桥梁施工技术、防止裂缝的产生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桥梁的上下部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还阐述了裂缝的成因,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一、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1)加大扩大基础施工的力度。第一,测量放样环节。施工场地应保证平整,然后交付合格的水准点和导线点,并使用水准仪和全站仪开始施工放样。要求所选用的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应符合标准,如不符合应及时更换、补充。一般来说,控制网在测定长度的同时还需要它放样桥墩的位置;第二,挖基、排水工作。施工前,应将所需的人力、设备等设计准备好,积极查阅文献,并实地调查当地的地质、环境等;挖基工作的开展最好选在雨水不是很丰富的季节,保证施工质量及效率;由于施工的机械体积庞大,因此在开挖时容易出现死角,遇到此情况,可人工挖掘;挖掘工作与浇筑工作应同时进行。
2)基坑的多种挖掘方式。第一,垂直坑壁基坑。该种基坑的挖掘方法的使用要求:空气中的湿度、构造应符合要求,尤其强调的是构造应相对均匀且稳固,不会发生移动现象;第二,斜坡与阶梯形坑壁基坑。该种方法对湿度与结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湿度正常、结构均匀便可,但深度要求在5m之内方可;第三,变坡度坑壁基坑。适用于不同土层的地区。
3)桥墩柱基础钢筋的困扎应在现场进行,且应注意要在柱身的连接处;基础的堆砌应选用混有配片石小于25%的15#片石混凝土。且在入模后要及时、充分的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紧密性和稳固性。
4)进行桥台浇筑时,应优选钢模装模,无法实施该环节的情况下必须有竹胶板进行。在浇筑这一环节,应进行水平分层,确保厚度在30cm左右。此外,混凝土的处理也应注意搅拌,保证其均匀。
5)在墩柱浇筑环节施工前,应焊牢预留的连接钢筋和墩柱钢筋。中低墩柱利用圆形钢模确保一次性成型。墩柱浇筑与桥台浇筑的施工方法与厚度的保持相同。
6)桥墩盖梁浇筑墩柱顶预留钢筋以及墩盖梁连接,桥墩盖梁装模应使用钢模。
二、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1)预制梁的模板虽然是临时结构,但其却能够确保梁体尺寸的精密度,且其存在能够影响进度、质量等方面,因此应重视其建设,在搭建预制梁的模板时应保证每一环节都符合要求。
2)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预制和张力施工工艺。第一,场地平整是桥梁施工的首要环节,因此应利用机械将场地压严实、平整,然后处理一些边边角角,再根据所设计的图纸铺设板梁底模;第二,施工前,应对施工所需的钢筋尺寸进行设计、制作,然后运到施工场地,根据施工图纸,绑扎好底板钢筋;第三,重视钢模的使用,利用钢模对模板进行整体拼装,确保模板侧模尺寸的准确性;第四,预留孔道也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孔道的尺寸及形状应根据设计图纸来确定,不可有差池;第五,内膜施工前,应进行充气检查,确保其不会出现漏气,内膜所选用的材料一般为木模或者橡胶蕊模;第六,板梁混凝土应在现场用500 L 以上的强制拌合机进行搅拌,然后通过小翻斗车的运动,将其入模;第七,对孔道进行穿束前,应将其中存在的杂物清除干净,遗留下来的水分应吹干才能进行施工。
三、桥梁裂缝的成因研究
1)荷载引起的。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在静态条件下,通过运动的荷载,再加上次应力的作用,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称为荷载裂缝。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又可分为直接裂缝和次应力裂缝。
2)地基形变引起的。地基形变一般是地基在水平或垂直方向发生位移或下沉,从而导致地基整个结构的应力加大,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力时,桥梁就会出现裂缝。这类裂缝产生的原因多为人为因素,树木的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结构发生变化,很容易造成地基形变。
3)锈蚀钢筋引起的。钢筋锈蚀导致桥梁出现裂缝是常见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图纸设计时,应严格规定裂缝的宽度,并给予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在这里应注意,保护层不是越厚越好,因为厚度过高就会较小构件的有效高度,在受到压力的时候,容易加大裂缝的宽度。此外,在进行混凝土配比时,应根据规定做好水灰比的配制,若比例出现较大偏差就会影响整个桥梁的工程质量,危害较大。混凝土的振捣也是重要工作,保证其紧密性能够发挥混凝土的最大效用,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防止氧气侵入混凝土。
四、结语
道路桥梁的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带动经济的发展较为显著。总而言之,桥梁工程的施工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此外,施工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做好施工技术的总结工作,注意防范在一些关键施工环节出现质量问题,还应根据裂缝的成因做好预防工作,如此,才能确保桥梁的质量,延长桥梁使用年限,最大限度发挥桥梁对我国经济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邹新.桥梁施工技术及裂缝原因初探[J].商品与质量: 学术观察,2011,(8) .
[2]李晔,柴斌斌.桥梁施工技术问题的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 .
[3]韩聪聪,刘昆锋,等.桥梁施工技术综合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9) .
关键词:采矿工程;技术不安全因素;管理策略
引言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区分布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基于地域差异,不同地区采矿工程所使用的采矿技术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虽然,现阶段,我国多数矿业企业为了提升采矿的效率,保证采矿的安全性,引入先进的采矿技术开展采矿作业,但是,根据实际的采矿技术调查分析,其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对采矿的效率以及采矿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对采矿工程技术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才能以此作为依据调整采矿技术的管理策略,推动采矿工程的稳定开展。
1.采矿工程技术类型
当下,我国矿业企业采矿工程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机械化采矿技术、充填采矿技术以及特殊采矿技术。第一,机械化采矿技术是现阶段多数矿业企业采用的主要采矿技术,其主要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开采方式。地下机械化采矿技术的应用,是通过地下巷道的开拓,创造地下作业空间,然后将采矿设备移至地下作业环境,然后开展采矿作业。露天开采方式的机械化采矿技术的应用,是对地面上的矿产资源进行采矿作业,其首先需要对矿产资源外围的土壤、岩石等一一清理,然后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采矿作业。第二,充填采矿技术是基于以往采矿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采矿技术,其效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具体来讲:采矿工人利用充填采矿技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即通过对充填物的湿度、抗压力、孔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充填物,然后将其进行填充之后采矿。相比于机械化采矿技术和特殊采矿技术,充填采矿技术更具有环保优势。第三,基于当下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开采率,我国陆地矿产资源的总量处于逐渐消耗减少的过程中。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面临着严重的陆地矿产资源危机。基于此,我国利用特殊采矿技术对一些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海底矿产资源。但是,基于我国海底矿产资源以及其他复杂地质环境矿产资源的开发时间较短,特殊矿产资源的应用仍然处于发展的阶段。
2.采矿工程技术不安全因素分析
(1)缺乏完善的采矿技术管理机制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域辽阔,各个区域基于地形地势、气候等各个因素的差异,矿产资源也有所差别,所使用的采矿技术也因为矿产资源、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差异而有所差别,同时,由于各个矿业企业经营战略的不同,造成采矿工程缺乏完善的采矿技术管理机制。具体来讲:一方面,任何一类采矿技术都需要有完善的、科学的、统一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标准,才能保证采矿作业技术的有序开展,才能保证标准作业。但是,很多矿业企业没有完善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标准。另一方面,采矿工程是一项大规模的工程,其需要利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采矿设备,对于这些设备而言,其需要利用符合的采矿技术,才能保证采矿效率。但是,部分矿业企业在开采一些矿产资源时,没有利用符合需求的采矿设备,致使采矿的效率和采矿的安全性大大降低。除此之外,部分矿业企业缺乏完善的采矿设备维护制度,致使采矿设备的维护工作缺乏科学性,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了采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2)缺乏正确的技术安全管理理念采矿技术不安全因素包含采矿企业相关人员缺乏正确的技术安全管理理念,即忽视采矿安全管理工作,在技术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操作,企业也未开展相关的操作培养课程以及定期开展安全管理培训课程,导致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不具备高度的技术安全管理理念,影响采矿工程的技术使用安全性。(3)采矿工程技术团队专业水平低采矿工程是一项复杂且危险性较高的工程项目,其需要依赖于高度的安全管理以及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采矿工程的安全性。高度安全管理、先进技术的应用都需要依赖于专业的技术团队,其需要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技术操作能力、安全施工能力、设备维修能力等)以及安全作业的观念。但是,部分矿业企业的技术团队专业水平低,其工程技术人员、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等技术人员的能力不足,影响采矿工程的效率以及采矿的安全性。(4)采矿工程作业方面一般情况下,采矿工程作业包含井巷、巷道以及采掘三方面的工作。采矿工程技术不安全因素也包含这三项作业工作。具体来讲:其一,井巷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矿产资源分布的地形地势因素较为复杂,对地下矿产资源开采时,不能完全的掌握地下地形情况,基于前期勘测的数据与实际数据有一定的差异,也会造成最终设计的井巷施工方案的出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人为施工的误差存在也是采矿工程技术不安全因素之一。其二,巷道施工作业过程中,地下矿井巷道的开拓和设计方案的误差、施工目标未完成、施工要求未达到、施工不规范等现象是技术不安全因素之一,也是造成采矿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采掘作业过程中,采矿工程采掘所采用的采矿技术生产指标、参数设计等方面的不合理是技术不安全因素之一,是采掘作业过程中引发采矿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如采掘坡度设计不合理。
3.采矿工程技术管理策略
(1)完善采矿工程技术管理机制第一,采矿工程技术效率的实现与提升、采矿工程的安全性的保证,需要依赖于采矿工程技术操作规范、目标等技术管理机制。因此,矿业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采矿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明确每项采矿技术的操作规范以及目标,要求相关的采矿作业人员按照技术操作规范严格使用采矿技术,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做好施工作业的记录。第二,矿业企业还需要完善采矿工程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三个环节的技术安全管理方案,全面贯彻安全作业的理念。具体来讲:在采矿工程作业前期,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采矿工程设计方案的评比,选择合适的计划。在采矿工程作业过程中,加入严格且全面的监管措施,保证采矿工程作业的稳定有序开展,避免出现失误。在采矿工程作业后期,需要严格相关的验收标准对施工作业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施工作业不合理之处,从而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第三,矿业企业需要完善采矿设备管理制度,明确不同区域不同地势设备的选择制度,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当地地势、环境等情况来选择采矿设备,同时,需要定期对采矿设备进行维修养护,保证采矿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安全性。(2)投入资金,引入新型的技术基于我国采矿工程发展时间较短,虽然采矿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国采矿技术仍然和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在采矿效率、采矿安全性方面有较大的差距,相对而言,性价比略有不足。因此,矿业企业应当投入资金,引入先进的新型技术,并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引导技术人才创新采矿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采矿技术水平和效率。(3)提升采矿工程团队技术水平提升采矿工程团队技术水平,需要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安全意识方面进行培训。具体来讲:矿业企业应当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人才的管理和培养,定期开展对技术人员的技术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技术管理讲座,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逐步加强技术团队的安全技术管理理念,提升技术团队的技能水平,保证每位相关的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范以及技术使用标准从而完成采矿作业工作,以此保证采矿技术和采矿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采矿工程技术团队的专业水平。矿业企业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励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其行为,从而保证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采矿作业。
4.结语
关键词:桥梁施工技术;裂缝成因;桥梁建设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交通建设中,道路桥梁建设的地位也不断上升,成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道路桥梁建设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在城镇化稳步推进的过程中,桥梁建设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施工技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基于此,针对各项施工技术展开分析与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有效地控制桥梁裂缝的出现,对提高桥梁施工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桥梁施工技术
1.1 桩基施工技术方面
在桥梁建设过程中,人工挖孔灌注与钻孔灌注为桩基础施工中最常采用的方法。相关工作人员应从施工要求和周边环境出发,制定出科学而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做好施工计划。在施工方案的基础上,相关工作人员应进一步确定各种施工方式。我们所常见的钻孔灌注技术,就是运用各种钻孔方式,与土中打上符合要求的直径井孔,待设计标高结束之后,把钢筋骨架与钢筋笼放置于井孔内,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额外注意如下方面:一是埋设护筒。和别的施工方式有很大不同,埋设护筒不但可以有效地定位孔口,对孔口有效保护,还可以进一步防护周边的建筑物,放置坍塌情况带来巨大损失。在具体的埋设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控制误差的出现,整个埋设应具备非常高的稳定性与准确性,确保钻头的内径低于护筒内径,一般会控制到100毫米,护筒顶部也应该设置多个溢浆孔。除此之外,在埋设的过程中还应该控制土质,粘土应在一米之下,沙土则应在一米五以下。二是冲击成孔。在进行这一环节的过程中,必须要注入标准的水量与粘土,借助增加粘土量而造浆,从而加强粘土造浆的护壁保护功能。与此同时,为了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桩位偏移、斜孔等不良情况,必须要保证冲击钻与护筒中心一致,缩小误差范围,之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密击,并运用一定的粘土泥浆来护壁,使得孔壁的抗压功能增强。
1.2 墩柱与台身等方面的施工技术
一是在正式施工建设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从施工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与施工计划,其应该设计出模板支架结构方式,并有效地控制出墩身所带有的线性。施工人员可以运用海绵与橡胶来对运动模板接缝的部位加以密封,模板顶面的标高、平面尺寸等都应该达到标准。二是施工人员在开展浇筑这一环节的时候应全面做好位移观察工作,对整个过程中各项数据的变动进行有效剂量。墩身的竖直度与斜度都应该被监控到,只有这样才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偏差,并采取有效手段杜绝涨模的现象出现。在大多状况下,应将分层浇筑振捣厚度控制在30厘米内,其深度应控制在5米内。除此之外,相关施工人员还应做好时间记录,掌握好浇筑的时长。三是在对支座垫石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钢模测量的放样工作,即便是在浇筑成形的后期,也要重视维护工作,使得其顶部的平整度始终达到设计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发现不合格的部分,并对其加以修复。
1.3 钢筋焊接施工技术方面
在进行钢筋焊接这一操作之前,应所要运用的钢筋进行焊接参数统计,明确其对应的工艺。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对钢筋的外观、质量等多方面加以检测,确定其力学性能达到使用要求。只有试焊的结果达到施工要求,方能够正式展开钢筋焊接施工工作。在环境上,应选择那些无风且干燥的位置进行。在工具方面,常见的有电弧焊、电渣压力等。在采用电渣压力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应考究其适用范围。在采用双面焊缝电弧焊的过程中,接头焊缝应达到5d以上的施工要求。倘若采用的是单面焊缝的电弧焊,那么接头焊缝应达到10d以上。只有这样,电弧焊接和钢筋弯曲部位之间的距离才能够达到要求,整个施工质量才能够符合要求。
2 导致桥梁裂缝出现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1 由地基形变而产生的桥梁裂缝及应对措施
在施工地基不牢固的时候,其会在水平方向有位移与下沉的现象,整个桥梁的结构都有所改变,从而生成一定的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力难以承受这一应力的时候,就会出现裂缝。
针对这种裂缝可以采取如下应对措施:从施工环节入手,确保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达到质量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优先选用那些抗压性能优良的混凝土,这样混凝土的抗拉力能够有效提高,能够承受得住更大的应力,裂缝出现的时间被延长,桥梁所出现的裂缝得以减少。
2.2 由荷载方面导致的裂缝及应对措施
简而言之,有荷载所导致的裂缝就是桥梁在承受过大应力或荷载的时候,其自身的混凝土结构发生损坏,进而出现荷载裂缝。我们通常将荷载裂缝细分为直接裂缝与次应力裂缝。倘若在桥梁施工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桥梁的承受状况,在桥梁上堆放过多的施工设备与器械、施工材料等,会很容易出现荷载裂缝,严重的时候会危害整个施工进度,导致项目难以进行。
应对荷载裂缝的有效措施:一是在施工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桥梁的承受能力,避免在桥梁上堆积过多的物品。相关工作人员应明确桥梁结构和受力点,施工单位可以加强改变的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整个施工工作才能够科学而稳定的开展下去。二是施工单位应重视桥梁施工方案,在桥梁施工之前,应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而合理的方案。通常,这些方案都是由专业人员依托各项精准数据与自身经验而制定的,不可以随意变更。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杜绝随意变更的情况出现。
2.3 由温度变化而导致的裂缝及应对措施
事实上,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混凝土会在温度的变化下而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因此,一旦温度急剧变化,很有可能导致桥梁出现裂缝。在施工的时候,倘若内部和外部有非常大的温度差,也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变形。相关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够及时发现这种情况,没有采取修复措施,很有可能导致桥梁的结构发生变化,其抗拉力难以承受温度变动所产生的应力,最终导致裂缝出现。
应对温度变化所产生裂缝的有效措施:控制施工内外环境的温度差,避免温度差过大,这一点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额外重要。只有温度差被有效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热胀冷缩。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及时处理水热化的问题。
2.4 由钢筋锈蚀而导致的裂缝及应对措施
倘若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土质存在问题,或者是其厚度不符合要求,都会导致钢筋被酸性气体侵蚀,进而使得混凝土锈蚀,如果这一情况不能够被有效处理,那么锈蚀状况会不断加剧,最终导致钢筋被侵蚀,生成一定应力,从而使得桥梁出现裂缝。
应对钢筋锈蚀而导致的裂缝的有效措施:钢筋和空气接触出现氧化的现象是难以彻底避免的。施工过程中所选择的钢筋材料必须符合要求,只有这样其抗氧化的能力才能够增强,桥梁的质量才能够所有保障。除此之外,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也应该达到要求,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使得桥梁的寿命延长。
参考文献
[1]张昭.桥梁施工技术和裂缝成因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2):109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