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5:02: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流管理课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引言
所谓“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指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将其付之于实践的人才,具有复合型、实践型、创新型和团队精神等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以突出应用本科人才的基本特征。本文立足于青岛农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以物流管理课程群建设为依托,提出物流管理课程群课程体系整合的思路,以期能够提升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物流管理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专业知识能力目标要求
2.1 基本思路。“物流管理课程群建设项目”以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兼顾学科建设需要,将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主干课程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达到综合利用教学资源,知识互补,结构合理,整合优化,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目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围绕物流管理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进行优化设计。
2.2专业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掌握物流管理、企业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有关物流管理、流通领域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工农业产品物流的特点,熟悉国际物流的运作规则和惯例;具有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业务模式和物流信息系统等的分析与设计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工农业产品的运输(配送)、搬运、装卸、包装、存储、客户服务、订单处理等过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
3.物流管理课程群课程体系设置
3.1物流管理专业总体课程群框架。根据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分为基本素质教育课程群、学科基础课程群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目的是针对社会不同职业岗位群进行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包括《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现代运输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3.2物流管理课程群课程之间逻辑关系。物流管理课程群由《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现代运输管理》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五门课程组成。课程之间有着科学系统的内在逻辑管理,是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和增强学生实践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必备内容。群内课程以物流管理为基础引领,以供应链管理为主线,以仓储管理、现代运输管理为支撑,以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为核心。
3.3 课程群建设内容
3.3.1 课程结构重组。课程群在教学过程中目的明确,主线清晰,有的放矢,知识连贯,避免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充分发挥课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课程群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重新界定各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以供应链管理为主线,构建物流管理课程群,形成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专业课程群平台。依据群内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各门课程应承上启下,相辅相成,循序渐进,按照相互的关联关系和各学期课程的容量分布到不同的学期。《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专业基础课,分别在第4、5学期开设,《现代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在第6学期开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第7学期开设。
3.3.2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建立在经济管理课程基础上,是本课程群的理论基础,其他课程以物流管理的基本职能为核心进行设置,主要讲述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及主要功能。《仓储管理》和《现代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主要职能要素,介绍仓储与仓储管理基础、库存管理与控制、现代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方法等。《供应链管理》旨在启发学生从供应链的角度创新思考企业的管理问题,掌握如何整体协调跨组织的计划、生产、物流、信息管理等方法。《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主要讲述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改善等内容。通过教学内容整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突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3.3 实验课程体系整合。实验课程体系必须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强化特色。物流管理课程群内课程实验应打破以往的属于各门课程的传统做法,将实验课程做系统性安排。按照功能不同分为自动化立体仓库出入库、物流信息技术、运输路线设计等基础性实验和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综合性实验,分别在不同的学期完成。同时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别设计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即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等。
3.3.4教学方法改进。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课程群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分解课程学习任务,通过理论学习、操作练习、小组讨论、设计实践等多种途径,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优化课程内容。(
4课程群课程整合优化后的教学效果
4.1教学目标明确,资源优化共享。五门课程之间实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师队伍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合力作用。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4.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启发式、交互式、案例式、引导探索式和辨证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把多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实践来引导理论,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了实验课以及技能课的比例,重视实验课和技能课的效率;能够定期举行有效的实训活动,实行产、学、研结合,与企业或者培训基地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加实际的工作,锻炼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
4.3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改变教师单一的知识结构,促使教师全方位了解整个教育过程,提高团结协作能力,更新团队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团队成员课程建设意识。课程组教师担任着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的主要教学任务,同时承担经济与管理学院其他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的教学任务。根据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学科发展规律,在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把握学科及专业现状,追踪学科及专业前沿方面,课程组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取得预期成果,如教材编著、教学项目、教学改革论文等。
4.4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通过不断进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尤其是专业课程群建设的不断深化,强化特色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将大幅提高,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及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如“大学生创新项目”、“挑战杯”等。
参考文献:
[1]孙福东,李洪武.国际物流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136- 138.?
[2]谢如鹤,陈宝星,周耀旭.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研究.2010,4:177-179
[3]朱丹.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8-101
Abstract: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steps of the study-discuss teaching pattern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n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ing the study-discuss teaching pattern in cours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solved are proposed.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物流管理;课程
Key words: the study-discuss teaching patt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68-02
0引言
研讨式教学,也称研究式教学,是研究生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几年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中增加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法中也增加了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试点。因此,如何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培养本科学生创新精神,是值得去探索和总结的。物流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物流活动,而其对应的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这使得物流管理这门课程具有内容新、范围广,掌握难的特点。该门课程2008年作为我校精品课程来建设,在建设中我们对研讨式教学也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1研讨式教学法基本原理
研讨式教学也称研讨式五步教学法[1],它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方法,而是贯穿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具体操作分为五步: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总结提高。指导选题是教师先讲清全课程的脉络和线索,进行教学示范,再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选取研讨课题,然后系统传授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及撰写论文的方法;这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研讨。独立探索,是学生自己带着课题去审阅文献,阅读资料,撰写讲稿,这是学生个体课外的研讨。小组交流,是以研讨小组为单位交流个人独立研究的心得开展讨论,这是课内交互式研讨。大班讲评,是各组推出的优秀者在全班以讲课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师生共同听课评课,这是课内集中式的研讨。总结提高,是通过学生撰写评学议教文章将认识进一步深化,这是全体同学研讨的升华。
2实施课堂讨论式教学改革的经验
研讨式教学的关键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减少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对专业课程知识应加强学生的自学和老师的指导。因此,我在物流管理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突出重点,讲背景、讲思路、讲原理、讲方法。根据物流管理课程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正确选择研讨的内容
2.1.1 确定研讨题目的原则研讨内容提出应具有理论分析基础并能够广泛与实践结合,每次研讨布置时,应提供相应简明扼要的参考文献,便于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获得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查阅和了解一些实际就可以对所要研讨的题目有一个感性认识。为此,确定研讨题目的原则为:第一必须在教学大纲范围内进行选择,以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成;第二尽可能地涉及到本学科的前沿领域问题,使学生具有新鲜感,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空间;第三密切结合实际尤其是当前企业需要解决的与本学科相关的间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第四在理论或实践中有一定的争论或是技术上的焦点问题,让学生能够从开始进入讨论就对该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并易于从最新文献中或案例中找到合适的资料;第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性,便于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提出与分析间题。例如,选择“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发展”为研讨题目,是因为考虑到第三方物流发展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现代化的标志,是我国物流业振兴纲要中大力发展的物流模式;而第四方物流又是第三方物流的“领头羊”,是供应链的集成服务商。从理论上讲,需要区分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传统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及现代物流企业、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及其企业,需要辩析物流与供应链区别与联系;在实践方面,这个议题与物流企业发展、业务展开,与制造企业的物流功能剥离、物流业务外包,与企业物流发展方式及取得的先进经验等关系紧密,是本门课程的核心,每次讨论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1.2 研讨内容与时间选择研讨的时间选在教师讲完相关研讨题目方面的主要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后比较合适。这时学生对研讨内容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已掌握了相应的分析方法,这样研讨的效果会具有较好的预期。
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不包括已单独设置课程的供应链管理、运输与配送、仓储管理内容。经建设小组讨论选择的研讨内容为: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发展;物流外包与风险控制;制造企业的物流战略特点分析;ABC类物料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制造方式与物料供应管理;库存控制方法的实现;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对于其它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研讨内容另增加供应链的合作关系;配送模式选择等。
2.2 准备与辅导研论题目确定以后,需向学生提供与研讨题目相关的最新参考资料目录以供学生查阅,同时也需针对性地给予了一定的启发式辅导。因为学生在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尚不扎实,一些内容难以消化吸收。因此,我还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如关于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题目,引导研讨深入的方向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第四方物流发展模式,传统物流企业如何转型成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发展模式与区域物流业发展方式,物流园区发展与第三、第四方物流发展,等等。一般来说,只要是进行了独立思考的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都能及时地向老师请教,求得老师的帮助,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思考。课堂讨论除了要发挥学生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外,还有就是必须使学生之间养成学术争论和互相启发的习惯。为此,我要求全班学生都必须参加课堂研讨,并把学生分成四至五个学生为一组,每组一人准备一部分,要求学生小组在进行课堂讨论之前进行小组内同学的切磋,且做好记录。不少同学为了讲好自己的讨论内容,查阅了不少资料,在小组内热烈辩论,使其拓宽了专业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塑造了学好专业课程的氛围。
2.3 课堂研讨方式对于课堂研讨方式,可以模拟毕业生论文答辩。各组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讨题目的演讲10分钟(同组学生可以补充);然后,接受老师和同学代表对汇报内容相关的提间。这种互动的讨论方式,有利于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课堂的气氛自由而热烈,避免了只有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调、沉闷的授课方式。
2.4 课堂研讨效果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物流管理课程的成绩除了注重期末考试以外,应与平时表现尤其是能否积极主动学习结合起来考虑,而研讨式教学也就成了评判学生课程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10%。为了使分数的评定更加合理,我将课堂研讨成绩分几个方面并给予不同的权重进行记分。第一部分是小组讨论中的成绩,占研讨式教学部分的50%,具体为:是否查阅了与课堂讨论题目和小组发言内容相关的最新文献,小组讨论是否积极参加,具体由小组给出,学生小组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分享第二部分成绩;第二部分是全班讨论的成绩,也占50%,由老师与小组代表给出,具体为:演讲提纲的撰写是否符合要求,演讲表达是否逻辑清晰,演讲内容是否理论联系实际,是否正确或者思路清晰地回答问题。这种方式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去认真准备,也避免了以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弊端。
2.5 课堂研讨活动的总结在课堂研讨结束后,需要找一些时间对课堂研讨进行总结,一方面让学生对课堂研讨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另外也对学生在课堂研讨中成功的做法和一些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准备不充分,在演讲中怯场、回答问题思路不清晰等的同学提出改进的意见。
再就是对每次课堂研讨进行全面总结,以便下次课堂研讨活动得到更大的提高。课堂研讨给学生和教师都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总结中学生们一致肯定了这种教学改革的方式。有的同学在总结中这样说到“我自己一直比较自信,但在研讨中我看到了其他同学的长处,对比自己找到了不足,看来还得更加努力才行。”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汇报表示遗憾,希望能再有机会重新汇报。他们一致认为采用课堂研讨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且锻炼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创新精神。学生对课堂研讨的认真和热烈的反应,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3总结与展望
作者在讲授《物流管理》课程中,对研讨式教学作了一些尝试,初步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也碰到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些同学对所要进行研讨的题目了解不够深刻,汇报内容比较空洞、理论依据不足;对于事先给予的参考资料收集、查阅是“粗放式”的。第二是组内学生“搭便车”现象不少,教师又无法过细干涉。第三是学生在汇报中发挥效果不佳等问题,有的学生表达“词不达意”。研讨时间很有限制,一个自然班级上课开展还可以,大班无法开展等等。为此,也希望相关教师发表见解,使我们的课堂研讨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德州学院;物流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德州学院的实践为例
收录日期:2012年7月2日
“物流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系统探讨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课程。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特点出发,以知识传授为宗旨、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同时注重素质的提高,将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德州学院经管系的三个专业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课,从前四年的教学情况分析,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授知识的难度不易掌握。目前各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总共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本科院校的物流专业学生为对象的教材,这类教材需要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和运筹学的基础;二是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的教材,这类教材的内容相对又太容易,没有涉及到管理和方法的相关知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材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都不合适。
2、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不强。随着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不断增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差,他们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要不断强化才能掌握,这与大学的教学方式格格不入,很多同学直到毕业也没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这是掌握知识的最大障碍。
3、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目前,德州学院经管系还不能保证所有的课程都实现多媒体教学,且缺乏实践教学条件,教学仍旧是教师照本宣科,而物流的许多知识描述起来又比较抽象,尤其是企业物流,与人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很多学生是听课看书凭想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针对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州学院经管系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且利用现有的教学和师资条件,选出一个条件合适的班级,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实验。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以前开设的理论基础课,自编适合该校的物流管理教程,做到既有物流基本知识的常识介绍,又有适当的管理方法的应用。配套有实践教学计划,在学校内部精品课程网站上,对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计划、课件、习题和案例等有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时刻可以查到,充分了解和熟悉这门课的各项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做到传授知识与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相结合,循序渐进,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
1、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物流的各个环节,除了运输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他环节消费者接触不多,光靠书本上的介绍,学生们掌握起来是很抽象的,对于各种物流设备及作业操作流程,如果能看一下图片和视频介绍,立即就变得很具体。
2、采用实训教学方法。物流这门课实践性比较强,很多基本的物流操作流程不是光需要理解,需要掌握会用,所以实训课是必需的,这在仓储管理这章的传授中尤其重要。通过实际训练,学生们对物流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步骤都能基本掌握,培养了实践应用能力。
3、利用项目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每章的典型案例和几章知识的综合案例,利用项目管理方法,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具体做法是在学生们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展示案例,让他们自行分组准备分析资料、形成讨论结果,再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4、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应用。在课程中部分章节内容还可以使用研究性教学。教师可以把某章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单元,同学们自行组成研究小组,每个小组抽签获得一个子单元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准备,通过各种方式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讲授本组的学习成果,最后再由老师串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总结。
5、实地调研解决问题。实地调研的题目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是典型的企业物流案例。调研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易到难。通过方案的制作,学到许多书本中难以学到的知识,提高独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和撰写论文。除了掌握基本的物流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其创新能力,鼓励同学们参加大学生的各种物流竞赛。物流大赛一般以物流公司的实际案例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大赛的方式,极大地激起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其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改革效果与推广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班的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显著,可以从期末考试及平时的竞赛及论文成绩对比看出来,如表1。(表1)可以看出来,实验班在基本知识的掌握、实践和创新能力都远远胜于其他五个普通班,新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这也需要学校和系里的配套设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物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但要求一方面具有相关的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所以,一方面学校和系里有条件要加强对物流老师的培训,多给他们提供参加物流类会议或论坛的机会;另一方面组织教师(或带队)到企业深入调研和学习,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增强自己的实践管理能力。
2、改进物流教学条件。一是增加多媒体教室和替换现在陈旧的多媒体设备,让所有班的物流课程都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同时,平时要加强多媒体管理。二是建立物流实训实验室。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物流教学系统、物流设备、实训手册、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以发挥物流实验室的功效。三是在当地寻找物流业务重要的企业或是专门的物流企业,合作建立物流实习基地,架起物流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平台。
3、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首先,建立比较完善和严格的考勤制度;其次,鼓励同学们和老师积极沟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各种方式(如当面找老师、电话、QQ或邮箱等)与老师交流;最后,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6.
关键词:能力;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参与到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分享新兴产业带来的巨大利润蛋糕。因此,既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又具有物流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得到众多物流企业的青睐。然而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由于原有的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的问题,学生们不仅对实践工作缺乏感性认识,而且还缺少必要的专业能力,导致在毕业工作后,很难在短期内发挥作用。如何在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是高校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德国马格德堡大学提出,通过社会能力、行为能专业知识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寻找出最佳方案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在团队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一培养思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石家庄铁道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提出了“知识为本、能力为干,立体交叉、逐次跃进” 的教学思想,通过课程实践环节能力的分阶段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值。
二、物流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主要能力
作为物流管理高素质人才,要求能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物流业的特性是操作性和综合性很强,因此,在丰富的物流管理理论的智慧支持下,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多方面能力。对于本科生来说,能力=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从能力的涉及范围看,物流管理专业包括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
1. 通用能力
通用能力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品质以及对各种各样信息的处理能力及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主要是:
(1) 洞察和判断能力
物流业是动态的、连续的服务业,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是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综合物流过程中错综复杂的若干业务环节,特别是在设计、规划物流方案中,必须能够见微知著,对市场敏感性高,善于发现潜在的管理问题,对事态的发展走势有正确的把握。这样才能驾驭企业的经营活动。
(2) 沟通和协调合作能力
物流业务是一个整体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物流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的精神,与各个职能单位和上下游环节岗位人员密切协作,激发企业员工的旺盛斗志,才能提高物流工作的整体绩效水平。
(3) 持续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物流从业人员是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载体,其行为代表着企业的整体素质与形象,为此,要求在作业过程中,要能对不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的措施,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作业效率。
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主要有:
(1)物流设计与规划能力
针对物流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过程所进行的战略设计、网络优化设计、增值服务项目设计、绩效评估体系设计、设施设备设计、标准化运作设计、信息系统设计等。
(2)信息技术软件的运用和处理能力
物流管理的软件非常多,较为常用的国外软件有Beer Game,LOGA Logistics Game,Littlefield Technologies,Supply Chain Game,TAC―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enario和Global Supply Chain Game-The Distributor Game等,国内也有很多用于教学的物流仿真与模拟软件。掌握和应用这些软件,是学生从事现代化物流工作的必备要求。
(3)成本分析能力
综合物流业务中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费用,有些是物流企业内部的成本,有些是外部发生的费用。了解这些费用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是对物流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项目成本的分析能力,通过细致的成本核算,才能向决策层或客户提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易于接受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专业外语应用能力、谈判能力等。
三、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模式
在物流工作中,由于商品、资金、信息、技术、人员等要素贯穿于各个环节,以及物流本身具有的系统性和一体化以及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运营的特点,宜采取渐进式的实践培养模式,以达到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的效果。
在专业课课程的安排上,采取顺序展开的方式,把课程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课程有:物流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统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到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适用于管理通用能力的培养;第二层次的课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仓储与运输管理、货物运输、物流技术、物流成本管理等课程、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同层次的课程在实践教学模式上也不尽相同。
(1)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学习基本原理、验证理论、掌握技能的方式转变为掌握技能、综合运用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式,教师在案例分析中启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物流管理课程进行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物流行业概况,包括企业发沿革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作业流程和企业的战略优势等。通过学习,学生们可对物流行业的情况有总体上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洞察和判断能力。
(2)归纳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理论问题的讨论,并通过适当的点评和统一讲解,把学生感性的、零乱的知识系统化,对于有试验环节的课程,对试验的方法、数据处理、实验对象特点的加以归类,分析总结这些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
(3)小组项目法
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如对物流企业流程设计、仓储配送运行的优化等内容中,布置多人为一组共同参与的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项目。项目涉及包括物流配送、运输学、运筹学等学科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汇总后由项目小组负责人整合提交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的提高。
(4)模拟实训法
采用物流现场教学实物模型、模拟沙盘、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手段,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提高其在企业适应能力,同时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成本,这种方式越来越成为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5) 校外在岗培训法
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行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实践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各学科.特别是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除上述实践教学模式之外,还有课堂演示、论文撰写、角色模拟等方式,这些教学模式如果配合运用,其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经济管理分院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 物流技术,2007,(10):34-37.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以电子商务概论和管理学为前导课程,一般在高年级比如第三学年下学期或在第四学年上学期开设。物流作为电子商务中的三流之一,其重要性是得到公认的,中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从一开始就把物流课程列入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中。但是,物流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初期发展至今正日臻完善,内容体系庞大,涉及到物流活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运作与管理等内容。
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建议
(1)课程知识体系的正确架构。由于物流本身的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就物流科学、物流活动、物流管理、物流运作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让学生了解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非单纯宏观上的物流园区的规划或工业工程角度的企业生产物流系统与搬运系统的设计。电子商务中物流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也需要深入研究,它不仅仅是配送,也不仅仅是物流活动,还包括物流管理、物流运作,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样一个体系下,有系统有目标地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2)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笔者所教授的学生是三本的本科生,这些学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对纯理论的教学完全不感兴趣,而目前各高校所采用的电子商务物流相关的教材,尽管大多数理论上都比较系统,但这些理念由于诸多原因都停留在书本上,难以实践,这些都是物流课最容易让老师和学生都没兴趣的地方。本门课程到底教些什么,怎么教,也曾经是笔者困惑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的经验,笔者给出以下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给出一些参考。(3)理论教学环节。理论教学环节,除了要使学生掌握物流、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概念、内容、职能与特点外,对物流信息的概念、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如数据采集技术、条形码技术、RF技术、EDI技术、POS及EOS系统、GPS/GIS技术等,要进行详细讲解,通常这部分内容都较为简单。除此外,要站在物流活动及物流动作的的角度,给学生详细讲解物流的六大功能: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管理,重点讲解在进行上述物流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比如,在讲授和运输相关的知识时,除了讲解运输的概念、功能、运输的方式这些基础知识外,重点要讲授进行运输规划的数学方法,讲解时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或运筹学的方法去解决物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这样授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学到的一种方法,能够解决问题了,上课有了成就感,学习就更有兴趣了。可以说,这些内容构成了学习本门课程的核心。配送也是电子商务物流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部分除了使学生掌握配送的概念及分类、配送中心的概念、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外,要重点讲解提高配送经济效益的一些途径及方法。另外,还要站在物流管理的角度,对物流服务与成本的管理、供应链的管理进行讲解,要使学生掌握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内容、掌握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链设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实验教学环节。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通过本课程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课堂上学习的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物流业务操作流程,对物流各环节的运作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进而掌握运用各种工具进行物流系统优化的技能。
二、实验教学环节的实验教学内容
(1)运输线路规划实验。给学生一个待解决的运输问题方案,向学生讲解如何用线性规划求解。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求解方法,自行对一道企业运输问题方案进行线性规划求解,找出最优运输方案。要求:体验简单的公司所面临的运输问题;通过学习EXCEL中的线性规划方法,掌握简单的物流系统运输优化方法。(2)ABC库存管理分类实验。用ABC分类总价累计百分比法对所给案例的商品进行排序。对商品进行分类。要求:掌握ABC库存分类管理法的原理和作用;熟练操作EXCEL软件。蒙特卡罗模拟订货法实验。给学生一个待解决的订货决策方案,向学生讲解如何用EXCEL求解最佳订货策略。每位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自行练习一道用EXCEL对企业订货策略进行求解的作业。要求:掌握库存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两种基本的订货方法;运用EXCEL进行订货的蒙特卡罗模拟,掌握简单库存系统的订货方法。(3)电子商务物流流程操作实验。登录科育企业物流教学模拟软件,对企业物流的日常业务流程进行操作,熟练操作该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基础数据准备(公司、公司管理员、录入人员、公司客户、DC、产品类别及产品);设置原始库存;进行入库管理流程;进行出库管理流程;进行相关查询操作。要求: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运作流程,加强对物流各环节的理解。分散与集中仓库配送实验。对于一个给定的配送问题,假设有两种配送方式:分散型仓库配送和集中型仓库配送。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用公式计算相关指标,然后对两种方式进行取舍。要求:用Excel软件计算,分为以下两步:比较两种方式下的成本和平均库存水平。通过计算确定哪个仓库作为中央仓库最合适。集中配送方式下,采用第三方物流后,选用不同的仓库作为中央仓库,实验计算其配送总成本分别是多少。上面的实验内容,都是按照理论教学的进度展开的,具有一定的验证性,在每个实验中都有相应的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回答,这样各实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1)新知识、新技术的讲授。本课程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发展迅速,本身比较复杂又涉及到与多种相关学科的交差和融合,要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基本理论教学外,必须加强学科前沿和相关学科知识的介绍。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断注重将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各种形式补充进授课内容中,如增加讲课章节、使用最新发生的案例、将最新发表的热点论文拿来讨论等。(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室和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电子商务物流的技术基础时,可在多媒体教室,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最新的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现代企业在物流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针对已经完成本课程的学习的电子商务2006级、2007级、2008级三个年级学生的访问调查显示,对2008级学生采用上述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加,课后在和他们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学生也觉得他们每节课都学到了东西。在学期末学生评教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这一项的评教分,由2006级的10分、2007级的11分上升到2008级的17分(总分18分)。这些都说明采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学生易理解、好接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明珂.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J].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杨路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王槐林,刘明菲.物流管理学[J].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桂学文.关于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2006(5)
[5]杨浩明,杜新建.物流管理实验教程[J].科学出版社,20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广大人民群众渴望上大学的愿望和要求愈来愈迫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仅靠公办院校是不能完成的。因此,日益兴起的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它的作用与贡献,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由于种种原因,民办院校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一则,民办院校办学历史短,办本科教育的历史更短,与公办院校特别是那些百年老校相比,在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学术氛围、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不小的差距;二则,就总体而言,民办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风较差;三则,民办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大都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导致不少民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给民办院校的教育质量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与质量就成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一些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
1.浙江树人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浙江树人大学是一所新建的民办本科院校,该校在充分吸取国内民办高等院校以及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经验基础上,将人才培养定位在“高级应用型人才”。其培养总目标为: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培养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人格健全,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浙江树人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上,根据各专业性质,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的基础上,从课程结构体系与课程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第一,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基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为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多元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新的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通才与专才”培养的结合,采用了具有灵活弹性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第二,课程内容整合与改革。课程内容整合必须切实围绕“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基本目标,首先,从制度与机制上鼓励广大教师开展面向课程层面的教学改革研究,大幅度地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更新,并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建设。其次,整合与改革主要依据“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着重针对课程的实践层面进行,十分注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内容从总体上提高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比例,工科类专业增设了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或大型综合实验,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文经管类专业重视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和研究的能力,加强对“学年论文”的撰写与社会实践的指导,增设了“专业(应用)软件实践”环节。
2.江苏三江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三江学院是199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江苏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三江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成为江苏省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该校的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重点公办院校培养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后者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深入性、学术性),也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后者强调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既要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并重型”应用型人才。①江苏三江大学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的具体做法:一是在教学计划中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线并重,并贯穿于教学计划的全过程。这两条线互相独立,又互相依存,有机衔接,相辅相成。这种做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实践依赖于理论的观念和做法,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以专业基础课为核心,将主干课的三个重要环节(理论、实验或实践、课程设计)分解成三门独立的课程,单独设课,单独给学分,单独考核。若实验(实践)课、课程设计考核不及格,与理论课一样对待和处理,改变了过去一门课的实验(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但其理论部分考核成绩较好,该门课仍可获得通过的现象。
3.广东培正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定位浙江树人大学与江苏三江大学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作为广东培正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参考。作为广东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广东培正学院,从1993年开始创办,200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本科毕业生未来的就业质量就会影响到本科评估的好坏。笔者认为,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可以参考其他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时可以结合学院现状,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以笔者所讲授的物流运输管理课程为例,对于本科的物流管理专业,我院可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那就是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并重型”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既符合企业对毕业生的需要,又符合学院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宗旨。
三、广东培正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
1.现阶段物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我国有一所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开设物流专业。到了2006年,全国已共有298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高职高专有500多所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中职院校突破了1000所。目前物流专业在校生大概在50万人左右,专任物流教师3万多人。虽然我国的物流教育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之中,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仍显滞后,尚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2]
(1)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校仍缺少物流专业教师。过去没有物流人才培养,导致缺乏专业的师资,物流教师专业功底欠缺。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转到物流教育上,仅仅经过一些短训班培养,熟悉一些物流课程,或阅读过一些物流方面书籍,缺乏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很多教师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对物流的操作实践缺乏经验。物流教学和其他专业教学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物流实践性很强,要理论教育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
(2)教学体系不成熟。物流业是跨行业的,牵涉到方方面面,或侧重生产物流,或侧重第三方物流,或侧重交通运输,或侧重国际贸易。目前国内已有近300所高校开展物流教学,每个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有不同的特点。但无论是物流管理还是物流工程专业,都存在下列现象:现有的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滞后,物流发展与实际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尚未完善,授课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对企业物流管理案例的分析,适用性较差。
(3)院校条件仍有缺陷。很多学校在教学的软硬件方面还很欠缺,有些院校专业审批下来,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还不具备(包括教学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甚至有些院校专业审批下来之后,连最基本的课程设置都没有明确。很多学校没有物流实验室,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上,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无法满足物流专业知识面宽、实践性强的要求。所以,高等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还只能称为“准人才”,他们要想成为真正的物流人才,还需要经过实践磨练。
2.可以尝试的人才培养方式
物流管理专业是广东培正学院市场系的本科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为企业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多、快、好、省等方面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此,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式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现状与物流行业的市场需求,拿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笔者认为,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物流管理专业来说,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1)专职教师必须具有物流企业的实践经验。这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如果专职教师没有在物流企业工作或实践的经验,就难以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说法,课题教学就是照本宣科。但很多专职教师没有这些经验或经验不足,这就需要学校专门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去参加实践,或者委派教师参加专门的培训,在短时间内积累物流企业的实际经验与体会,这样就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解决企业中真实的问题。物流行业的很多案例都来自国外,与中国的现实有很大的距离,采用这些脱离本国实际的案例教学收到的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具备物流行业的经验是很重要的一环。(2)教材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目前的物流教材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材的名称不同,但教材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一些新出的教材存在着很多错误,学生经常会被教材所误导。一本合适的教材就是一个无声的老师,但是一本缺乏新鲜内容又存在很多错误的教材就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选择那些重印数多,得到教师与学生好评并且获得教育部奖项的教材,这样的教材才能成为学生一生的好老师。
(3)教学方法上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广东培正学院完成了专升本的转变后,目前的本科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本科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这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针对专科生的教学方法就要做一些调整。特别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一些很基本的知识点在他们平时的自学与探讨中就已经搞得很清楚了,对于课堂的教学来说,需要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物流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愿意参与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很高的热情与动力,他们甚至会想到教师不曾想到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本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一些具有难度并需要学生认真思索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提升本科学生的创造力来说是相当有益的。
(4)在课堂上讲述一些自主创业的事例。中国的物流行业是一个成本相对较高的行业,只要能节省物流成本,就会创造出很多的就业机会。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兴起正是物流成本不断节省的产物。随着中国交通业、仓储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大量的新兴行业与企业应运而生,我们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抓住市场机会进行自主创业,开拓未来的就业前景。地铁快递就是一个新兴的快递行业,也是物流中的一个分支,笔者就曾给学生讲述过这样一个新兴行业,也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因此,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自主创业的事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5)有机会就要到企业去参观、学习和实践[3]。物流行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果教学过程仅限在课堂里接触一些理论与知识点,不深入到企业了解许多实际问题,这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而且,物流是一个包括仓储、运输、加工、包装等等环节的复杂行业,涉及到很多设备、工具与单证,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很多很杂,如果不去接触一些实际的环节,是很难有确切的感性的认识与体会的。我院位于广州花都区,而物流是花都区的一个重要产业,这里有机场、港口,还有大型的东风日产汽车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业,以及大大小小的物流运输企业。如果我们能去这些物流企业参观、学习,就能了解到很多课堂内学习不到的内容,就能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为企业从事科研,解决他们实际中的问题。笔者带学生去花都港参观,让学生看到了他们一直想看但没有机会看到的内容,如集装箱运输船、国内外船运公司的集装箱、叉车、吊机、封条、地磅、海关、边检、报关等等内容,学生们还了解到花都有哪些行业与产业要依赖进出口,搞懂了来往花都与香港的运输船为什么一次不能装得太多,还弄明白了为什么要在这些运输船上装上GPS等等很多似懂非懂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为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外出实践机会,让他们到其他物流企业参观、学习,学校应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多岗位;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重构
1.引言
在当今全球供应链管理背景下,多个国家、多个地区、跨行业协作设计、异地制造、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代企业对于多岗位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以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例(例如大飞机制造、手机电器等产品),可以串联目前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所有本科专业,重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学体系。
2.实施层次
(1)在宏观层面上: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以企业/产品的供应链流程为对象,在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经济贸易类多个专业中,协作开展多岗位复合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在中观层面上:所涉及专业的相关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当于在企业供应链流程和产品/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承担了若干重要分工,发挥了不同作用。为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追求供应链环境下各参与方多赢的最大化效益。
(3)在微观层面上:串联起所涉及专业的多门主干课程、核心课程(包括部分实验、实践课程),全面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以企业/产品的供应链流程为对象,重构基于多岗位协同的、软硬件结合的、综合型设计性的教学形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方法,教学相长,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学生的参与性,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研究型学习、创新性学习。
3.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方案
涵盖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及其对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可以采用如下方案:
(1)企业的组建(涉及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和实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国公司管理课程、信息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及实验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
(2)企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涉及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学、创新管理等课程及相关实验、信息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及实验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
(3)生产企业的选址与建设(涉及物流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含异地制造、协同制造等理念)
(4)生产与运营流程设计(涉及物流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对应生产与运营管理、ERP系统、项目管理等课程和实验)
(5)生产现场管理(涉及物流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对应生产与运营管理、生产物流管理、ERP系统、项目管理等课程和实验)
(6)产品销售(涉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信息管理专业的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
(7)售后服务(涉及工商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和实验)
(8)产品更新、淘汰(涉及物流管理专业的逆向物流,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学、创新管理等课程和实验)
(9)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绩效评价(涉及工商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
4.实施路径
以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例如大飞机制造、手机电器、风力发电机等产品),专业课程和学科交叉课程为辅线,串联经管学院所有专业,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宗旨,构建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如图1所示。
首先,以“企业模拟经营管理”为抓手,贯穿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环节,将各专业相对独立的试验项目建立联系。通过角色扮演和多岗位协同型管理,学生通过各环节的实验了解、熟悉、理解企业经营的流程、制度、知识、方法,形成学生创新的基础。
其次,许多专业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运筹学等,以及学科交叉课程如物流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电子政务的课程实验体系可以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个性化模块。专业个性化模块有助于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的素质。不同课程实验之间也有数据和信息的联系。
图1 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的组成
以电子商务课程实验为例。基本模块指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必须进行的实验项目,包括实验总述、B2B实验、B2C实验、C2C实验、网上银行、信用认证等;专业必修模块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而采取的个性化实验措施。比如,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必修模块为“供应链方案设计”、“网络配送方案设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必修模块则是“网络营销方案设计”、“网上支付与结算方案设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是“招投标方案设计”、“合同与文档管理方案设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是“EDI方案设计”,“海关通关系统设计”等;对于信息管理专业是“网络安全方案设计”、“电子商务流程优化”等。
再辅之以创业指导课程、校内实习基地、专业导师指导、创业政策、公共关系的宣传,有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形成。
5.实施特色
(1)教学与实验项目的模块化设置。教学与实验模块成为各专业共享资源的基本单位。课程之间有先后关系、承接关系,也存在着教学与实验内容的交集。通过教学与实验模块的拼接形成某一门课程乃至某一个专业的教学体系将是一个实现资源共享的较优解决方案。
(2)教学与实验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往课程教学与实验的数据不被重视,做完一次实验就丢弃不用。实际上保存这些数据非常有用:①对比历次学生实验水平,分析差异,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组织实验。②不同课程之间有承接关系,比如电子商务与企业资源计划之间就存在数据的共享和传递,电子商务实验产生的销售订单数据将转化成企业资源计划的生产需求,继而安排生产计划,而生产引发的采购订单又要与电子商务实验相关联。③开放性实验的开展,实验数据将成指数级增长。
(3)模拟经营,寓教于乐。通过角色扮演和多岗位协同型管理,学生进行企业模拟经营,包括产品研发、生产、市场定位(国际、国内、区域、本地)、市场销售(含传统销售、网络销售)等。学生们主动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与热情被激发。
6.实施成果总结
(1)通过诸多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创造了优良的软硬件条件和开展多岗位协同的空间。
(2)所涉及专业长期以来在各方面的不断探索,建立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到最终的产学研联合培养一整套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多岗位复合型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与实践经验。
(3)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上海市乃至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较多。
(4)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国内著名高校深造的学生人数、涉及专业不断增加,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同时也使上海电力学院的社会声誉和国际声誉继续显著提升。
(5)教师通过出国培训、去企业产学研践习、国内访问学者等方式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并能指导学生们参与自己或企业的教研、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
(6)通过国家有关部委、行业主办的各类认证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直接增强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
(7)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课程实验报告、大型作业报告和实习报告中,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取得了很好的学习与实践效果。
(8)所涉及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不断规范化和优化完善,积极参与校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与的学生们深受培训企业和就业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吴杨.面向现代经营者素养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6):11-15.
[2]李剑英.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在电器产业链中的实践[J].企业管理研究,2009(8):23-26.
[3]吕肖鹏,蔡建刚.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课程平台的构建模式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4-27.
关键词:物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
1物业管理课程的特点
房地产是近年来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一栋栋高楼如雨后春笋在中国拔地而起。城市商品住房的兴起正改变着中国传统的住房模式,房地产商将住房区域分为公共区域与私人区域,私人区域是小区住户的日常起居的地方,但是小区的公园、电梯、公共走廊都是需要小区住户平摊的。很多人会关心这些钱除了买这些地的使用权还用在了哪些方面呢?其实这另外一部分钱就是给了物业,物业负责整个小区公共设施的维护,公共场所的管理。售楼员在如火如荼地推荐我们这个房子地段好、装修好的同时,房客们现在却似乎越来越关注另一个问题——物业管理。所有的小区都是要配备物业的,物业就相当于一个小区的管家,时时刻刻注意着这个小区的动向。随着房产的开发,物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却稀缺,因此大学开设物业管理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物业管理教学才刚刚起步,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方法都不够成熟,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物业管理隶属于工程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读完本科四年即可毕业。通过对大学物业管理专业教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如今的物业管理课程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综合性。物业管理专业要学的东西多且杂,涉及到经济、管理、法律、建筑等多方面知识;②应用性。换句话说,物业管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不需要你进行多么深的学术研究,只是纯粹需要这种人才参与到市场来填补社会就业空位。物业管理教学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教一些实用技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胜任这个职位的要求。
2物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物业管理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实用性强就意味着并不需要学习多少理论知识。现在的物流管理教师上课依然秉承着与其他理论性强的专业同样的上课方式,即主动强化理论知识,弱化实践操作。这对于其他搞研究的专业或许还行的通,对于直面就业的专业就委实有些牵强。或许是老师习惯性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提不起积极性。
2.2学生对物业管理课程不够重视
物业管理在中国应该算是比较新的行业,因此大学生对物业管理的认知还不是很透彻。尤其是一些大学生片面地将物业管理理解为服务业,认为不需要知识也可以去胜任这个职位,很少有人会为了单纯想要当物业管理人员而去学这个专业。加上工程管理专业的范围非常宽泛,既与管理挂钩,又与服务嵌连。因此大家选择这个专业的人大多数都应该是奔着当管理人员去的,就业也是往大型的房地产企业总部或建筑事务所去的,几乎没人想到去当一个小区物业管理。而且物业管理不仅工作辛苦,待遇还不高,因此更没有什么人考虑了。这样的观念也显示出当前社会对这个行业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2.3物业管理课时安排有限
物业管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实践部分主要依靠讲解案例来完成。但由于课时安排的有限,理论和实践课程如何分配成为物业管理专业的一大难题。一般来说,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先教授理论知识,然后再是案例分析,但是这样理论课一定会占据大部分时间。案例分析占主要时间,但是纯的案例分析没有理论指导也很难将清楚。平均分配,这样反而实践和理论都耽误了。那如何利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东西呢?我们试验了案例教学法,觉得有一定的可行性。
3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中应用的意义
3.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案例来自于实践。一份典型的案例包含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平时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如果学生做到了,他们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非常适合这个专业,那自然对这个专业更感兴趣,如果解决不了,那肯定也情有可原,老师就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看一看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只有自己不懂得东西,我们才会认真去聆听,那教学的效果肯定会比在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要强。他们也会觉得这个专业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容易,也需要重视起来。因此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论情况怎样,我们的目的都可以达到。
3.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份典型的物业实际案例不仅包含学生要学的理论知识,还包括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况。比如很常见的物业收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如何去跟这些业主交流,这就是理论课本学不到的东西,必须要学生亲自去体会。学生拿到一份案例不仅需要利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而且碰到一些突况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现场反应能力,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更是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4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中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案例的选取要足够典型。要能真正反应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教学毕竟是教学,案例分析的最终还是要体现理论;其次在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只能想到事物的表面,而老师可以将学生引向更深的层面;再次教师要从一个主讲人变成一个旁观者。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教师只有站在学生外,才能看清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最后教师也不能整个分析过程都不参与其中,最后的结尾还是需教师来对案例分析进行升华,指出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分析内容。
5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其实案例这个名词最开始不是运用在物业管理方面的,最开始的案例教学出现在医学领域,因为医学病例就是典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其实许多领域出现的典型都可以用案例来整理,因此,其他领域也开始用案例来进行情况的总结与分析。案例分析法其实就是对某一特殊情况进行分析,从特殊中得到这种事件的普遍规律,再反过来运用这种普遍规律来指导特殊情况,就像哲学中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后来的案例分析法被借鉴到教学领域,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人意识到教师其实可以很好地利用案例分析法,由于在教学课堂上只讲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着门学科的兴趣。但案例分析法就不同了,教师们发现这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案例来源于生活,但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些实际案例中总结出理论依据。这时候我们发现案例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起到教育、启迪学生的作用,这种教育方法是具有变革性的。尤其是运用到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物业管理,效果会更加明显。我们一般利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主要步骤就是先选择一份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去分析,教师从旁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这样的案例教学既让学生深入到了问题的实践层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将理论知识渗透到案例教学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最后,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老师也在其中受益匪浅。在这种方法还没有被引入教学领域之前,教师都是日复一日地进行机械化的理论灌输,他们虽然知道这样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这些理论知识基本上也没什么用,但没有办法,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直到案例教学法的出现,它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让老师重拾了教学的信心。老师跟学生一样,也是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老师也面临着对自己上课能力和教授知识的能力的新的考验,这种同时让双方都紧张的教学方法重燃了当下大学教学的热情,相信效果出来一定会非常惊艳。
5.1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中应用的具体内容
(1)物业管理课程总论。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产业,该行业正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以在授课时,要大概的介绍物业管理行业的前端领域和新近发展情况以及该学科在中国的现状和国家颁布的法律条例以及相关政策,并且要和发达国家物业管理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显示出差距。也要对中国优秀且有个性的物业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此时同学们就会对该学科有个大体认知。在这个条件下,举例说明物业管理行业现存的主要问题,让同学据此进行思考和讨论,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独自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播放物业管理影像资料。很大一部分同学对现代物业管理的方法和准则并不是很熟悉,在刚上课的时,向同学们播放一或两个资料片,对著名的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准则做直观的展示。让同学对物业管理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样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致。(3)物业管理课程讲座式。教师举案法是案例教学法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物业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可以将以往的章节模式变为讲座模式,不再面面具到的解释理论知识,而是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剩余的非主要和小难度的知识点让同学们找时间自学,这样就提高了课堂的利用效率,在有限时间内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点明重点。教师每节课布置一个主题,准备一至两个典型案例,先以奖励制度激励同学参与分析案例,而后引出相关概念原理,再利用概念原理重新对案例进行科学分析。(4)学生课程论文的讲解和讨论。案例教学法还有一种方式——学生举案法的实践。课程论文在同学的成绩考核中占一定比例,要让同学独自物色物业管理案例并上交相关论文,论文应由案例介绍、问题分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要以电子稿形式上交。在课堂上选取部分同学的论文用多媒体系统进行展示,并让相关同学上台讲解案例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此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且有压力感,进而产生动力,能够使学生悉心准备论文,提高论文质量,并且提高同学主动学习的能力。
5.2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中应用的思路
主要思路:①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准备相关的案例;②教师利用多媒体系统,向同学展示案例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③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发言,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从而寻求出解决问题方法;④教师通过展示的案例,引出相关的概念和原理,用概念原理解释本次课堂的学习内容;⑤教师提出案例中的问题,并利用概念和原理进行解决和改正;⑥分析同学对案例处理态度和方式的不同。
5.3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课程改革中应用的具体步骤
(1)选择案例。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获得案例,比如通过网络,电视,手机以及日常生活经验都可以。教师收集到某一教学主题案例后,可通过板书讲解、视频展示、模拟演示的方法向学生展示。收集来的案例应当切实符合教学主题,要求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实效性。难度居中即可。(2)学生准备。教师要通过准备的案例的复杂指数和教学目标,来估算出准备时间和应准备的资料。启迪同学们搜寻需要的信息,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进来,并能够独立思考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在此之前给同学们分好组,让他们懂得协作与交流。准备好应答课堂的讨论问题和课堂总结。(3)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学生运用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出案例要表达的重点内容。案例的规模大小不一,有一些小的案例,只需要教师讲解一个知识点即可,讲解后,教师可以立即给出案例,细心学习的同学会轻松得出结论;还有一些较大的案例,可能要在学习整章后才会得出结论,这时就可以让同学们结合前面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在此刻应该引领同学回忆之前的知识点,但是不能说出最终答案,让同学在老师的提醒下独立思考。此过程就鲜明的显示出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运用传统教学法时,教师经常会进行细致的讲解,可是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了同学主动学习的能力,此时的教学主体变成了教师。而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会与同学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让同学们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同学主动学习的能力,而同学们会利用自己学过的相关知识甚至是课外知识来提出解决的初步方案。此时教师可以在一旁引导同学,并不过多的干预同学的思考与分析,但是在这过程中有的同学们多多少少会有些偏差,甚至脱离了学习的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予以纠正或加以提醒了。但最后还是要以尊重同学观点和想法为前提,进行总结归纳。将内容引导到正确的主题上来。(4)总结回顾。教师展现的结论或答案,这部分并不是固定的,有的可以从书本教材中找到,有的则是相关政府部门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与同学一起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并以鼓励的形式对同学的结论进行点评。让同学们独自总结错误,得出经验教训。每一个小组可以做一些书面报告,并把它们保存下来。为学生下一次的案例分析提供经验和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即可以学到概念理论,也可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逻辑思考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1].戚龙琦.浅议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王婷婷.从微电影传播看微时代城市文化的构建[J].青年记者,2015,(8).
[3]王道花,金从.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和产业,2008,(5).
[4]肖燕武,张燕.物业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