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5:02: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

第1篇

1、担任的工作岗位:

主要担任工程监理,兼设计师和客户代表。

2、实习期间完成的工作:

与客户洽谈业务,设计师助理,工程施工现场监理。

3、实习任务与重点:

任务:通过实习了解家庭装饰的施工工艺,对材料的价格清楚、明朗,了解新型材料在实际装饰中的运用,对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提出较快的解决办法,学习公司设计师的设计特长,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重点:把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融入公司的环境,为项目的团队合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责任。

4、参与的项目、工作量、效果:

参与工程:江山名居98平方米家装工程。

a:业务洽谈与设计部分

工作量:这是我到公司参与的第一个家庭装饰工程,所以不论在制图或者是在现场监理的过程中,我都非常的用心。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大好机会,是对我几年来学习成绩的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挑战。首先是陪同设计师和业务员一起量房,把最初的平面图徒手画下来,在量房的过程中我学习到:测量时尽量注意墙体的厚度,哪些是承重墙哪些是非承重墙,各个梁的尺寸位置,管道的位置,以及窗户、阳台的位置和尺寸都是方案设计必不可少的资料。然后就是主设计师和客户的交流了,交谈中我知道客户是一个私人企业的经理,这是他初次购房,在我们量房之前已经与几家装饰公司联系过,应该对装饰有一定了解,因此对设计这一块有很高的要求,再了解客户的的交谈中,我发现这个客户对住房的要求很高,不怕花钱,就怕做不出理想的环境,后来我和主设计师根据业主的一些兴趣爱好,简单的帮房子的功能和用途做了一个划分,这样方案已经基本形成,可是最后业主还是要我们先出了图在说,我知道这是对我们水平的一次考验。之后根据业主的想法一连做了两套方案,以增加方案的成功性,打掉了一些非承重墙使空间更加合理通透,接下来就等客户看方案了,在公司同事的帮助下,方案几经修改,最后客户一眼就看重了其中的一套方案,业主很满意,并且要我把报价做出来,这个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我以前在学校从没接触到这样的东西,最后在公司同事的帮助下,一份清晰的报价单就清晰可见了,我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例如:施工工艺,新材料,报价的计算等等。

效果:最终报价定51200元,现在已施工。

b:现场管理部分

在施工现场的实习生活中,能够学习到不少新的知识和知道许多我所不知道的事,但并不是每天都有特别的事发生或是有机会学到新鲜的事物与知识的。大部分在施工现场的实习生活,是将我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的深化巩固并使其实用化的学习实践过程。是将我所已经掌握的建筑装饰技术的相关知识用于实践,在施工现场体验作为一名施工管理与组织者的现场实际经验。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指为了达到项目目标,对项目的策划(规划、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的总称。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其在整个建筑业中所占的比重已越来越大。面对装饰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的规范化进程,面对市场准入和行业的规范化进程,装饰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而我作为一名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的近十几天的实习体验也让我更加明确的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是否有优秀的管理体制、系统和人才。便关系到建筑装饰企业团队的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成本、效益还有能否按期交付使用等问题。

(二)、概述

1、实习时间:

2008年3月2日-2008年3月19日

2、实习地点:

河南省郑州市

3、实习单位:

河南和成欣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4、单位性质与概况:

该公司位处郑州市陇海路与桐柏路交叉口,凯旋门商务楼9层,属私人企业,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家装、工装、景观、园林工程,兼平面广告业务。公司现有员工30多人,是郑州市中型装饰有限公司,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装饰公司”。

(三)、实习过程对知识能力的综合验证

通过这次实习,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实习单位的经理和同事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使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如: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制作等等。这次实习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这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时的学习和

工作中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我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

(四)实习内容对毕业设计课题的意义与启示

我在公司实习期间所做的就是室内设计这一方面,这正好和我的毕业设计课题相吻合,也为我做毕业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毕业设计是对我的又一次大的考验,我会通过毕业设计做一套真正完美的家庭装饰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在室内设计方面的水平。

调研部分

(一)、调研课题

我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是“温馨家园四室两厅空间设计”,所以这次我调研的课题是:室内空间的分隔和新型装饰材料的运用及室内视觉效果的营造。

(二)、调研的手法

世纪豫花园楼盘实地考察与测量,图书馆,书店资料查阅与分析,网上资料的搜索。

(三)、课题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通过对世纪豫花园的实地考察和测量,使我对该小区的整体规划、楼盘价位、基本户型和主要客户群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小区所处的位置和样板房进行了查看,并利用图书馆、书店、网络查阅了大量有关室内设计方面的书籍和知识,并按照理论类和施工工艺与材料类做如下归类:

关于室内设计理论类:

刘飘远,庄荣的《当代装饰》,从装饰艺术的特性推断到21世纪家庭装饰的发展方向,列举大量商业空间、居室空间和办公空间的实例,理论方面涉及:装饰艺术的构造性,装饰艺术的方位性,装饰艺术作品的空间性,装饰艺术的形态性,从灯光的运用到室内家具的选择,以及室内环境的绿化都有深刻的讲述,并拌有大量的图片资料,这样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直接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理论知识对现实设计的重要性。

熊建新的《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一书,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编写的一本融理论、知识性、科学性、前瞻性为一体的专业理论书籍。该书重点阐述了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室内设计案例加以引导、剖析,在解析现代室内环境设计要点的同时,以新理论、新思维、新观念、新工艺、新材料、新作品等展示了宽广的思维空间。

韩巍,刘谯的《室内装饰设计师》,本书是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室内装饰设计师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编著的。内容包括室内装饰设计总论、室内装饰设计创意与空间设计、室内装饰设计表达、室内装饰设计实施、室内装饰设计管理,并附有设计实例。

邹寅,李引的《室内设计基本原理》,本书属于“艺术设计系列教材-室内设计专业”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十一个部分:绪论;室内设计的方法及程序;室内空间的处理方法;室内的形式美与色彩;室内采光与照明;室内家具、陈设与绿化;室内设计中的材料与运用;室内设计与建筑结构;住宅室内设计;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全书结合现代室内设计的特点,全面总结室内实际的规律与经验,以实例讲解理论,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系统的阐述了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施工工艺与材料类:

奇亚南的《现代建筑装修工程常用材料与工程施工》,本书适用于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设计、工程管理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参考,书中阐述了室内装饰材料、材料与材料的连接构造和施工的基本理论,使我了解掌握了材料的使用类别及构造方式。

向仕龙,张秋梅,张求慧的《室内装饰材料》,全面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各种装饰材料的发展概况、生产原料、加工工艺、内在性能、装饰特定及其应用等内容。

以上这些书从理论上启发着我的大脑,刷新着我的设计思维,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室内设计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这对于我们的毕业设计课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2篇

毕业设计是我院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实践教学过程,其目的是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类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已经去往单位实习,以我校室内设计专业为例,采用“2+1”的教育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大三去企业单位顶岗实习),由于工作压力大、空余时间不多,使得毕业设计成品不尽如人意,质量下降,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学生在外实习,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1)中间环节多,师生交流欠缺。

整个选题的流程操作下来,会花费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

(2)文字资料书写不太规范。

毕业设计过程中会包含很多文字材料,如开题报告、选题表、任务书等,对于这些材料,学生书写不太规范,影响后续的设计。

(3)毕业设计题目更换次数多。

由于选题时,学生还没有出去单位实习,工作的方向还不确定,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做选择。等到学生工作后,会发现自己所选的毕业设计选题,不是自己在公司擅长做的设计,就会产生要更换毕业设计选题的想法,换一个公司的设计项目,这样就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交互式平台的应用

我校顺应时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改善毕业设计的过程监管,开发了一套毕业设计实践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以往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让整个流程更好监控,让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舒畅、更随意。

(1)省去中间环节,指导老师直接与学生交流。

指导老师网上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后,专业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学生可以进行网上选题,题目确定后指导老师直接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即可进行开题报告、选题表的填写工作。这样就减少了审题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设计准备时间。

(2)文字资料的书写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开题报告、选题表、任务书等需要填写文字的材料,是整个毕业设计的思想指导,学生填写完毕后,指导老师可以进行网上修改,若不合格,或者填写不规范,可以给出指导意见,让学生进行修改或者完善。学生和指导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同步交流,让整个材料填写的更规范、更合理。

(3)毕业设计选题确定后,学生不可随意更换选题。

这样学生在开始选题的时候就会慎重考虑,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选题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面对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对于职业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4)毕业设计选题后,根据网站时间提示,一步一步完成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的每一个步骤,网站上都会给出提示时间,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任务,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更有规划性,不至于到最后交作品的时候匆忙赶工,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学生毕业设计作品

3.毕业设计交互式平台的意义

毕业设计交互平台的建设,为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这种双向式的服务网络,可以拓宽毕业设计指导的空间,提高指导效率,节约人力物力,有效的减少了学生的奔波辛苦。同时,指导老师可以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同步指导,能够更加及时的发现毕业设计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及时作出调整,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通过这种交互式平台的搭建,有效的实现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适应了时展的需要。

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项目导向教学 理实一体 校企互动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指挥棒,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校内和校外专家组成。技工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人才需求情况,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正确处理职场需求与实际教学的关系,使人才培养方案有超前意识,使培养的人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一、室内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室内装饰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市场的兴旺发展,室内装饰行业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到2010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工程产值超过2.1万亿元;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工程总产值力争达到3.8万亿元,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企业总数力争控制在12万家左右,从业者总数力争达到1800万人,比2010年增加300万人,增长幅度为20%。

目前,从事室内装饰的设计人员,科班出身的并不多,国内不同类型的学校开设的相关专业也较晚,人才培养方案普遍落后,与市场脱节。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理论课时较多而实践课时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的真实案例较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觉得学习过程枯燥、无聊、难于接受,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习,由于缺少真实的工程项目的教学,没有机会参与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绘制的施工图不规范,图样表达不完整,在设计中不能灵活运用装饰材料,制作的图样也与实际脱节,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二、构建“项目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所在学校在品德、技能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教学的实际,改革并实施“项目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我们要在教学中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以项目为引导,将生产内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校企共同开发的、对接于室内设计类岗位的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创新教学内容,将生产内容融入教学,即以实际工作项目引导学生学习。其次,为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对原有课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和顶岗实习)、拓展课程(素质特色课程和其他课程)、技能等级证考核课程等。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我们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到课程中,做项目的过程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过程;将考证复习和毕业设计作为校外实习前综合检验学生水平的与企业对接的课程。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符合室内装饰行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合作单位,学校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共同评价教学效果,让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实施“项目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建构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按照“项目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工作过程就是学习过程,突出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核心岗位能力标准和新课程标准,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将“学”和“做”相融合,使学生逐步适应职业岗位,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根据典型工作岗位以及工作任务,通过调研和校企合作,剖析专业服务面向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根据岗位实际,遴选典型工作任务,再转换为学习领域,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其过程如下。

第一、二学期:完成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学习。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设置以适度、够用为原则,重点加强设计基础类课程,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手绘效果图等;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软件工具课程,例如,Photoshop、CAD绘图、SketchUp等;加强室内设计基础理论课程,例如,人体工程学、设计形式和风格;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例如,室内设计制图、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等。在每门课的教学中,我们都引进了大小不同的项目,通过模拟或真实的项目开展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第三学期:在3dmax+vray效果图设计制作、家居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软装设计、会展空间设计等专题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整体采取项目教学的实训方式,结合第一、二学期的内容,用串联式课程群组的形式将课程内容进行纵向串接,让学生完成较为完整的专业基础实训,实现岗位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

第四学期:通过较复杂的商业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酒店空间设计等公共空间专题设计课程,总结前期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考证复习,确定学生发展的方向并发现不足,完善职业应用能力,达到再次综合提高的目的。毕业设计采取模拟实训或真实企业项目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等方式,完成专业服务面向职场综合岗位能力的培养。

第三学年:顶岗实习阶段强调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应用。学校指导教师与学生都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设计制作,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与学校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爱岗敬业、守时、诚信等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也贯穿顶岗实习的始终。

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构建项目制课程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室内装饰设计行业技术领域内的岗位需求与划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企业实训―社会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围绕理论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以室内装饰设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效果图设计的工作过程为教学主线,分析岗位能力,构建课程体系,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重组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专业教学主要涉及建筑物的不同空间类型,每个项目均以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效果图设计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效果图设计等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根据载体代表性强、岗位能力相对独立的特点,侧重施工图设计、效果图设计等技能熟练程度的提高,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师每讲一个环节,就要演示操作这个环节,学生就要练习这个环节,在不同空间类型建筑物的专项技能重复操作中,提高专项技能。

(3)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材,配备具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配备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充分保证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2.校企互动的培养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和生产性实训以项目为任务,每个项目都按照咨询(信息收集)、决策(分析决策)、计划(计划安排)、实施(项目实施)、检查 (项目检查)、评估(评价改进)六个步骤进行设计,并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分别在学校和企业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为了实施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应当通过多种合作形式搭建合作平台,例如,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材,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企业方面:由合作企业提供校外的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并指派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生产性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岗位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增强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共同监控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效果。

学校方面:学校要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调研得到的信息,结合专业特点,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训方案。学校向企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承担企业骨干人员的培训任务。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校企合作例会,并按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

生产性实训:在第五学期开展生产性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企业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五、小结

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起到指引的作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室内设计市场调研,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企业项目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和实施“项目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飞跃,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第4篇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践通常包括专业实习、专业社会调查以及专业实践几个方面内容。

一、专业实习

艺术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探寻自我社会定位。一方面,它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实践的平台,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水平的全面检验;另一方面,它能让学生融入社会基层,帮助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实现自身价值,塑造和完善人格。总之,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尝试,在尝试中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尝试中不断成熟和发展。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实用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走服务社会的道路,而服务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社会,深入生产第一线。本科学生在学校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设计理论,也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未经历过从设计到产品的过程,其具体运用的认识和经验都极度缺乏。例如一幅大型的户外平面广告,电脑里的小样与实际成品会有巨大的差异,成品需要讲究与环境的协调性,讲究视觉冲击力,对这些差异的把握是需要足够的实践经验的。又如室内设计中的造型与家具尺寸的问题,教科书上有前人总结的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缺乏灵活性,同样一个造型在不同大小的环境中尺寸是怎样变化的,同一件家具的设计是否能跳开人体工程学和传统造型等的束缚而有所创新,等等。这些灵活性的获得,也需要足够的实践。特别是对生产材料的运用,可以说是学生的致命弱点。就室内设计而言,木板面材和地板面材就有几百上千种,他们的纹饰、性能、档次、价位如何,怎样使用等,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见识更需要实践经验。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为此,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地点”。由于专业实习接受单位的客观条件限制,专业实习单位一般采取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聘用、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确定。选择的实习单位要有实力和活力,能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技术平台、鲜活的生产现场、充足的实践机会。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导师”。除了为学生联系一个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设计师作为导师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向身边每个团队成员学习,每个设计师都有他擅长的,甚至包括工人师傅,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施工过程中总结了很多既规范又有效的多快好省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不来的。在专业实习期间,学生还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以便及时得到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同时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实地检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有效指导。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是四年本科学习绩效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提交的最后一份“课堂作业”,而专业实习就联系着毕业设计,是毕业设计的前奏,是毕业设计的酝酿期,同时也是毕业设计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确定实习内容”。实习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于实践,实习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不提倡与专业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提醒学生留心身边的工作,启发学生在工作中发现和挖掘各种潜在的题材和研究项目,并指导学生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专业社会调查和专业实践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社会调查是帮助学生认识市场、适应市场的重要教学活动。艺术设计学是一门与社会时展、人类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学科,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如果没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就将被市场无情抛弃。艺术设计学科要重视教学与市场的结合,关注和研究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动态搜集和整理市场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而不空泛。

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市场经营调查和专业(行业)现状考察。其中,社会环境可以细分为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它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显然,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历史时期内,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具有相对稳固性,或者说具有不可更改性。但在局部区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具有其个别色彩,这些个别色彩是构成对设计及其设计事务起着根本作用的外部条件。明确地向学生传达与之相关的信息,对于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对于学生建立有效社会调查、形成完整社会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经营则可以细分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它反映了艺术设计服务对象的市场表现。与社会环境相比,一个产品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是学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的重点所在。要进行市场调查,首先要确定目标市场,这是在纷繁市场下确立市场调查坐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重要的一步。其次,将目标市场按高、中、低层次分解为若干个市场区间,为纷繁的市场分门别类。再次,要深入目标市场的具体经营单位,采集鲜活的市场数据,为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收集充分和翔实的资料。

专业(行业)现状是指该专业(行业)的现实发展水平,了解行业现状能帮助学生拓展专业眼界。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设计作品所处的现实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设计和方案调整。大量前沿信息的掌握,也使得学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始终保持先进性,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包括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教学面对有有一定建筑设计基础的二年级学生。在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设计贯穿二、三、四年级的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专业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全国各大高校也纷纷对环境设计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与探索。秉承我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定位,通过对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研究与探索,为我校培养出更优秀、更有竞争力的人才。

1、目前全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该课程普遍存在问题:

1.1、课程体系连接欠妥,不能形成艺术设计学整个教学体系(2、3、4年级)的对学生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对教学体系的关联性、创新性研究是个盲点。

1.2、“动手在动脑之前”,对学生思维模式的系统性科学性培养较少,以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出现路数“不正”的现象,导致盲目跟从、不知所措,同时也存在一种不负责任的设计现象,“拍拍头脑”就做设计。小则设计往复被失去职业操守,大则导致事故,忽略设计调研、解题思路的培养和设计“依据”的分析。

1.3、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性不能更好的结合,出现“一头倒”的现象。即使表达优秀,但方案经不起推敲,又或是方案能力突出苦于表达能力的局限。

1.4、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是很重视,出现学生设计方案能力较强,但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影响到与专业者或甲方交流。甚至会被人误以为设计能力欠缺。

1.5、理论联系实践这方面是高校的硬伤,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当务之急要研究的内容,更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首要考虑的问题。

2、专业课程设计的关联式教学体系探索:

专业设计课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点较多,在设计思路,设计流程,方案细节推敲,设计方案的表达等诸多方面要在课程设计课中集中解决,教学困难大,效果反馈差。为改善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梳理教学体系,把教学体系进行重新调整和关联,完善深化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培养 “关联式教学体系”每个设计专题倾向一种主题,这样既保证了专业知识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也为设计竞赛和毕业设计的专项性研究做了铺垫。①二年级第一学期:建筑专业基础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衔接培养方案(延续小尺度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②三年级一学期 专业深化及模块化培养方案③三年级第二期 模块化与竞赛培养方案④ 四年级第一学期:考研与就业培养方案。如下图:

3 、教学课程重点及创新性研究

3.1、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探索

推行模块化组合的知识结构。这样不仅为不同爱好学生量身定做了教学内容,而且也适应了景观设计、室内设计领域不同专项的需求。着重强调不同项目的人群定位,以特定人群在该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感受为设计依据,强调空间的功能特性。此项作为最基本的模块元。其次,把景观设计、室内设计领域不同专项作为模块序列与模块元组合。模块序列由:①景观、室内空间环境的战略性规划;②以空间为线索进行的景观设计及室内设计;③、量化的色彩模式在空间设计的应用;④、照明设计为景观环境及室内环境带来的附加值;⑤、节能设计与营造舒适人居环境;⑥、公共艺术给景观环境带来的文化提升;陈设设计给室内设计带来的文化底蕴;⑦人体工程学与环境物品尺寸的使用舒适度;⑧优质的室内物理环境、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品类创新与研发;⑨品牌文化传播;⑩迎检路线设计等。引导学生运用专业设计基础元素根据所拟定的小题目的项目特性和图纸结构及周边环境入手,提出最优(折衷)的解决策略。

3.2、注重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科学的设计思维模式

学习是需要“工具”的。“正统”思维模式的培养在现今教育界、设计单位凸显出了重要性。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模式。例如:教学环节中很具体的讲授了对具体项目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策论的方法。课程注重设计依据,锻炼学生找到合适的“依据”快速准确的进行设计。(这些依据包括理论模型、工具书、历史文献等)

大设计程中引导学生在设计任务初期要进行调研:对国内外发展趋势要宏观了解;对本项目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本项目存在的核心问题;评估哪些是最优的解决策略(综合经济、施工、时间等要素)。

3.3、注重教学的末端环节——设计表达。

总结了一套方法使学生们能清晰、有条理的展现自己的设计思维和设计亮点。这个环节的效果很突出。

3.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学生进行作业讲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完成进度而且使学生看到了在表达上的不足,为学生走向社会做了铺垫。

3.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避免课堂上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从教学内容与实践生产内容相结合,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捷径,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手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授课方式的探索

4.1、实践性方案指导及修改

现场与学生交流、反馈思想、进行现场技术操作示范。

4.2、多媒体教学

通过图片、视频、动画把原本枯燥、呆板的理论进行新的诠释,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感兴趣,理解的更加直观、透彻。视频播放一些和课程有关的实际项目案例,了解设计与建造的关系。

4.3、使用教具

清晰直观的阐述一些问题。同样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使学生参与一些通过教具来完成的设计锻炼。

4.4、互动性教学

进行讨论互动、方案阶段性和最终成果汇报,引导学生自由大胆的向大家表述自己的设计概念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职业生养提供更综合的能力培养。

4.5、网络辅助教学

借助成熟互联网信息平台,辅助于教学。① 利用相关网页、专业网站作为课程内容的延伸,让学生进行预习、资料搜集、整理及分析、进行分析报告、讨论等。② 通过邮件往来、QQ群、论坛进行专业交流、信息反馈、作业指导及批改。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岗位能力;模块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98-03

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质量人才是大学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我校关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和培养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地摸索与认识中。我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前身是建筑装饰技术专业,2005年秉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及《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精神,并结合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及我校的办学资源,以及按照《浙江省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归并调整表》,将建筑装饰技术专业调整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几年来,在总结建筑装饰技术专业10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清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办学思路,提出了面对建筑设计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模块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特点以及分析专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表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更是体现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方面。其中,对于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就是确定其胜任职业岗位(群)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在确定高职人才现有的技术岗位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分析,列出职业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根据对近年来我校建筑设计技术毕业生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显示,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有三类:一是设计单位,二是装饰公司,三是施工单位。其中,从事设计或现场管理工作,归纳就业岗位对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建筑方案表现技能,掌握制图、材料、构造、力学等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等关系;具备建筑室内外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以及一定的现场施工管理等能力。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并参照《建设行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专业目录》和现行执业注册制度,我们明确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为此确定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建筑设计、建筑装饰等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及相关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在设计单位从事规划、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建筑景观等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及相关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并根据设计师助理职业岗位群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将专业核心技能定位于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能力、建筑施工图设计能力、室内外装饰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建筑景观设计及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能力。

二、构建突出应用能力模块化的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点,要在建筑室内外工程的设计及管理等都有所长,显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是不现实的。教学改革的宗旨就是要使学生在具有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在上述某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因此,从2004级开始我们尝试毕业设计环节分建筑方案设计、室内设计两个模块方向,到如今的整个贯穿三年的分模块教学体系,充分遵从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以建筑设计为基本平台,建筑、室内、景观三个模块并行的模块化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

模块教学首先是从设计课入手,以建筑设计专业基础知识为平台,采用“模块化”分模块、分阶段教学,充分遵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三个模块方向由共同的一条主线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串接起来,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此外,根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的特点,以设计课为主线,将专业分为建筑、室内、景观三大模块,并为建筑方案及场地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装饰设计、建筑与装饰工程以及建筑景观设计等五个模块方向。整个模块课程教学环节从第二学期开始贯穿各个阶段理论及实践教学直至毕业环节。在强调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这一主体的基础上,模块之间相互交叉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模块的选择由粗到精,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建筑、室内及景观中的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在大二时还可以作适当调整,在完成以上模块课程及实训的基础上,最后完成毕业综合实训。

三、确定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

以能力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确定的知识技能是以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据的。教学突出实践,通过大量的训练,强化技能的提高。采用分模块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建筑设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各有所专、更有所长。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修订。梳理开发建筑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确定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内容和实践内容。在课程的设置上,强调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在模块选修课的安排上则主要体现各专业模块的特色,有着一定侧重。“建筑模块”安排了建筑测量、城市规划与设计、场地与景观设计等模块必修课;“室内模块”安排了家具设计、室内设计Ⅰ、室内设计Ⅱ等模块必修课;“景观模块”安排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理、建筑景观设计等模块必修课。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规格不同于一般的岗位操作工培训,其对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任选课,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如构成与模型制作、阴影与透视、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管理、程序设计语言、摄影基础、计算机效果图等相关课程(见图1)。在教学内容编排上从建筑设计初步的基本理论到建筑设计Ⅰ至Ⅲ将若干个项目由浅入深贯穿起来,室内设计Ⅰ、Ⅱ也同样,同时通过建筑工程制图、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表现图技法、构成与模型制作、建筑效果图制作等强化设计技能的训练;通过建筑与装饰材料、建筑与装饰构造、建筑与装饰施工技术、建筑与装饰施工组织设计等加强了工程技能的训练;由建筑测量、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建筑物理、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体现出不同模块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课题为导向,重点突出能力的培养,各项目课题之间从易到难,相互穿插,循序渐进。课题组经常进行教学研讨,对每一阶段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一模块的各实践环节课题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环环相扣、内容连贯,同时各模块之间又互有穿插。将设计原理的学习与设计表现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指导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使得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相扣,避免改革前各自为政,课程内容重复或者脱节的现象。理论教学以保持连贯性为原则,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注重其与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如建筑设计初步重点解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采用“学中做”的方法,用三个小的课题来实现对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而到了建筑设计Ⅰ至Ⅲ以及室内设计Ⅰ至Ⅱ则是重点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每一阶段通过2~4个课题的完成,强化训练基本技能,掌握专业知识,最后的毕业环节学生进一步在某一方向进行深化,达到掌握职业技能的目标。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专业各模块岗位能力的分析,形成校内基础专项技能实训、模块技能训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模拟仿真毕业综合实训和校外的毕业顶岗实训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确定毕业生实践能力要素。同时,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始终穿行,以项目为导向,循序渐进,强化技能训练。结合专业模块课,将实训与课程紧密结合,集中分散穿行。

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社会的职业需求为出发点,完善行业内相关的各职业岗位(如CAD绘图员、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的职业资格考证制度;同时,瞻顾到日后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的考试,适当予以引导;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校外兼职教师的作用,“双元制”的顶岗实习指导模式,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引导学生进行选课,将学生带入建筑设计领域中更为具体的领域,然后在大二通过模块课程的学习及实训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实用、在某一方面更具体的知识;在大三的毕业设计综合环节的学习中,更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现课题与职业岗位相结合,从而掌握某一领域的基本技能,提高在行业的竞争能力。模块课程的选择为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方向。在模块化教学中,科学的教学体系是前提,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核心,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保障。在教学中强调学做结合,边学边做,将理论与实训、课程与实验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相结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信息量;利用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模型制作、设计表现能力,并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以社会的职业需求为出发点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如CAD绘图员、施工员等)的职业岗位技能考试;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设计竞赛及行业技能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搭建作品展示平台,结合各教学环节,适时举办学生写生作品展、建筑效果图展、建筑模型展、毕业设计展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另外聘用企业行家参与教学是高职教学的一大特点。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聘请来自建设单位一线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各项教学实践环节,并在新生始业教育、毕业实训等环节中开设讲座,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提高专业素养;在毕业实训环节中,通过毕业顶岗实训,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教师定期检查,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以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接口。

五、教学改革成果及今后的发展和思考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模块教学”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使现有的教师力量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此外,该教学模式更具针对性,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就业面与模块教学吻合。下表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具有学科覆盖面广、岗位辐射面大等特点。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工程、暖通设备、人文地理、艺术修养;从建筑方案设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城镇规划设计、场地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及室内外装饰设计,都是本专业涵盖的范围。而面对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因材施教”这个传统的术语是建筑设计专业这些年来教改实践的指导原则。今后将继续化分模块化教学改革,从社会需求和学生专业发展意愿出发,通过科学调研,筛分归类,更科学地设置建筑专业相关模块,使之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支撑,重构后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将会是今后改革的主要内容;培养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又有教学水平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保证“模块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的分模块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同于以往的学科教育,教师对其的认知不同,教学的效果显然会有很大不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实验设备是影响“模块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尤其是实训基地的建设,鉴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要实现全方位的情景教学还有一定难度,如何保证“模块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实训”这一环节能得到切实施行,在教学中如何克服设施建设和资金不足之间的矛盾,这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岗位越来越难找,尤其是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岗位,如果落实不到位,“模块教学”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建筑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社会的发展不断赋予建筑新的功能,学生毕业后还将面临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注册师制度的实施,所以要求学生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三年时间内既能保证练就扎实的应职能力,又能保证学到应有的理论知识,使高职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真正发挥“模块教学”在增进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还须我们作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业.建筑教学模块化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2):85-86.

[2]梁熠葆.基于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6):157-158.

[3]季翔.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2,(3).

第7篇

【关键词】新中式;传统;现代;人文主义

一、餐饮建设的研究意义和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一)餐饮建设的研究意义

目的:本方案是以市中心繁华阶段的某层商铺做的一个新中式餐饮空间的设计, 是将中式元素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一次尝试。选择设计新中式餐饮空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考虑到本人以后的就业方向与室内有关,也与本人对室内设计的兴趣爱好有关,同时也想在新中式风格设计这方面多做一些思考和研究;二是想通过毕业设计对本科四年的学习做一个系统的总结,让自己的设计能力得到锻炼以及充分展现这四年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查漏补缺,为以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意义:为了更好地将中式元素融入到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去,就需要深入地了解中式元素与现代元素在餐饮空间中都得到了那些运用。一个是极具审美功能的传统风格,一个是视功能主义为第一性的极简风格,怎样将审美主义与功能主义完美地结合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对这一点的思考始终贯穿在本方案设计中。

(二)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在当前社会,国内的餐饮建设已经从最初的解决温饱问题逐步地向注重精神文化需求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品位的追求意识也在逐渐提高,消费者越来越看重餐饮空间的环境及风格设计,在中小城市,餐饮空间的风格形式存在雷同的问题,但受到沿海发达地区的影响,餐饮建设已经开始逐步向具有自己明显的个性特征以及文化氛围的方向发展,部分商家的设计让人耳目一亲。例如杭州的青藤茶馆,内部装修大胆地将中国古典园林以及中国古典建筑的处理手法与较为现代的设计观念相结合,以传达中国古典园林般的空间美学理念,致力于创造一个新的中国特点的文化空间。国外的餐饮空间不同中式的传统餐饮空间。国外的餐饮空间上灵活多变,不会只均布餐桌在大厅就餐,那样会使人乏味。他们往往会在单一的空间内用一些实体来进行围合或分割,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形态各异,相互流通、相互因借的空间,从而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二、当前中式餐饮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饮食文化,就是一种时代进步。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有了一定的内涵,再通过装饰装修来点缀,这才是好的中式设计。而对于装修装饰,我的理解是:装修是指对建筑界面的修饰、美化,而装饰则是指用家具、陈设品对建筑空间进行美化。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几乎没有什么装饰装潢公司,经常谈的是“装修”二字,实际上它是指对界面的维护、修饰。80年代以后,我国的装饰业得以迅速发展,但大多不是装饰,而是装修。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大多在界面上大做文章,因此有人戏称是“贴一张皮的工作”。如果根据“简装修,重装饰”的原则,把界面做得较为简单,风格和个性却通过后者的陈设品来表现,这是非常明智的。在这些建筑空间中,界面是表现风格和个性的重要内容,界面上的装修对于烘托室内的气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即装饰与装修并重。

三、新中式餐饮空间设计

(一)设计理念的由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综合国力开始一步步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包括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另世人向往,《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作品足以说明国外友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但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人却开始崇洋,例如对情人节、圣诞节的追捧,现如今更是连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也被韩国捷足先登、横刀夺爱,这令我感到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二)设计理念分析

餐厅的设计定位是基于上述理论,加上本人深入考究而定下来的一个设计方案。在现代都市化进程中高楼林立,楼体大多采用更加适应现代建筑形式要求的框架结构,在这些建筑群体已成定式的情况下,要传承发展中国传统以木结构的建筑形式是不可能的事,必然只能从内部着手。在内部空间中,本方案运用了花样屏风隔断、中式圆扇、瓷器、木质门窗、中国红等经典中式元素,但并没有照搬到空间中,而是通过二次设计,将这些元素糅合到了空间里。

四、设计方法及内容

(一)设计方法

首先从餐厅环境和建筑空间的基本特征着手,先解决建筑空间的流线组织、功能区域的划分等基本问题,然后在满足商业需求的同时强调空间氛围、突出个性与品位的表达。以大厅南北走向为主轴线贯穿整体,分层次、节奏性地东西展开;以此同时,东西方向也形成了几条次轴线。阡陌交通,往来自如,既解决了顾客分流及人流交叉的问题,又增添了景致。

(二)设计风格

设计风格变化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过程:对任何一种风格不必彻底否定,在本餐厅的设计中,设计风格、理念相互融合加上借鉴场景设计的手法,对有关的设计元素比如荷花图案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使用,在本设计中就大量的运用到,整合并融合自然及各种设计元素,将其打散后重新优化组合,这就可以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体验带入室内,实现空间在不同场景中的多功能化。在古典中国风的风格中加入现代元素,让整个空间更有活力,成就更加舒适的现代中式餐饮空间。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住宅空间仿生原理仿生设计 绿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199-01

一.研究中国住宅仿生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住宅仿生设计能对住宅空间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仿生设计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追求,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畏惧之心。仿生设计能够更好的促进人与建筑,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对住宅空间的结构、功能、材料、光照等更加有效的利用,实现仿生设计与绿色设计的结合。

2.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人们所追求的消费模式,更多的是心理需求的消费。优秀的住宅仿生设计能引导人们更多的去体验大自然,使得人们从冰冷的飞机、火车等高科技产品中脱离出来,摆脱机器的呆滞和钢铁的冷漠。优秀的住宅仿生设计能创造出人与自然界的更好融合,让人在这种居住环境下能与自然和生活有和谐共生的感觉。仿生物形态的设计是在对大自然奇妙的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等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住宅居住空间环境的突破与创新。将仿生设计与居住空间环境的结合,不仅仅能将自然与居住环境、家居环境的融合,也是为了让人们享受自然与生物带给人们的神奇,提升居住空间的趣味性。

二.对中国住宅仿生设计的阐述

1.住宅仿生设计内涵

住宅仿生设计的内容是在对住宅空间内生活乐趣、生活意境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使得住宅设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健康、舒适、安全、经济的住宅也是建造师必须妥善解决的重任。

2.住宅仿生设计的特点

(1)节能。生命来自于自然,但自然高于生命。随着现代工业化的日益发展能源的剧烈消耗已经不容在忽视。住宅仿生设计利用建筑空间本身的特征与太阳光照保存最佳角度,使得光照更大的高效利用。利用建筑空间本身的特征实现风能与水资源的再利用。从而更高效的实现自然资源的再利用,住宅仿生设计有三个特点:

(1)节能;

(2)环保;

(3)舒适。

3.住宅仿生设计的灵感来源

(1)大自然

或许是出自于对大自然的畏惧或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大自然自古以来就是画家、工匠、设计家的灵感源泉。大自然四季更迭、变幻莫测,正如蒂芙尼创始人查尔斯路易斯蒂芙尼所说的“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设计师。“而品牌的历代大师史隆伯杰、柏瑞迪、毕加索等人则将自然之美定格于设计之中”圣家族大教堂又简称为圣家族教堂,由西班牙著名设计师、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高迪曾说过“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在大自然中是没有直线存在的,是无处不在的优美曲线。圣家族教堂的设计灵感正是来至于大自然最后让建筑回归于大自然。

“中国画里乡村”宏村是一座仿生学建筑牛形水系的古村落,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人居与自然的巧妙结合,山水间衬托着徽派建筑的精与巧,构成一幅完美的中国山水画。

(2)生物的生命结构

正是人们畏惧自然,憧憬自然.所以仿生设计已经越碓匠晌未来生活的主流方向,住宅仿生设计绿色设计,而绿色设计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节能和能源再利用,在空中收集的雨水能再利用?这是真的呢~受沙漠甲虫崎岖不平的壳、仙人掌上刺的不对称结构和猪笼草光滑表面的启发,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结合多种生物体的特性设计出一种高性能仿生材料,可更为有效地从空气中收集水,不仅解决了干旱和缺水的需求同时也为仿生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

四.仿生住宅设计的未来前景分析

1.分析现代的家庭居住空间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住空间环境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大多数的社区商品房中,住宅面积有限、使用功能不能满足居住者的需求,住宅空间缺少个性化。我参考了许多文献和做了充分的调研总结了仿生住宅空间环境现状的特点

(1)设计风格的个性化与多样化

(2)居住空间的合理利用,空间功能更加完善

(3)对居住用户的心里需求

2.分析仿生住宅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

(1)能合理的分配功能与住宅空间的最大化

(2)能培养个人与大自然的交流同时节能环保

(3)能通过模仿学习生物的结构使得住宅空间更加合理化

(4)能增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融合性

缺点:

(1)前提投入和研究造价过高

(2)因为造型的特殊性导致施工不宜把控

(3)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不一致

3.分析仿生住宅设计的未来

随着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住宅仿生设计风格不仅仅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设计的要求,同时也是满足大自然对住宅空间的设计要求,住宅仿生设计是更能反映出人们适应时代的要求。住宅仿生设计的未来是会有很多的曲折与困难,但是我相信住宅仿生一定是未来住宅空间设计的需求和趋势。

五.结语

最后,在此谢谢顾逊老师,在顾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正是顾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和对论文和我个人认真负责的态度认,让我不仅仅顺利完成了论文同时也对于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启发,的帮助使我收益匪浅,谢顾老师对我的辅导。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顾老师帮助了我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和难题论文能够及时完成在这里标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张凯雷.探讨仿生设计在住宅灯具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12):117.

[2] S.MichaelEvans,田阳.居学社区:具有凝聚力的学生居住社区之机遇[J].住区,2011,(06):29-37.

[3] 宋刚,杨昌鸣.关于完善住宅设计相关规范的几点思考[J].建筑学报,2011,(02):86-90.

[4] 张春晖.未来住宅设计理念[J].中国住宅设施,2009,(05):57-59.

[5] 沈丽虹.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仿生学理念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S2):226-229.

[6] 周燕珉,林菊英.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探讨――“2006全国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评析[J].世界建筑,2006,(11):122-127.

[7] 杨雪玲.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可控性[J].新型建筑材料,2003,(05):53-55.

[8] 尹思瑾.人・情・环境与现代室内设计(之三)[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5,(0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