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5:03: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旅游业 经济效应 苏州市

旅游业的不断繁荣,更好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在学术界造成了不小的狂澜。我们所说的旅游业的经济效应是指旅游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的讲包括对利税和货币收入的影响,还涉及到给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等。简而言之,旅游业经济效应主要是指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

1 苏州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围绕打造“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形象,苏州市不断推进资源整合,旅游板块规划和品牌建设加快。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社会特色旅游联动发展,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在2006年至2011年的6年间,苏州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388.27万人次,累计创汇63.5亿美元,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47.55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4954.24亿元。

表1 苏州市2006~2011国际旅游情况统计表

资料来源:《苏州“十五”旅游发展公报》、《2011年苏州旅游业发展报告》。

表2 苏州市2006~2011年国内旅游情况统计表

资料来源:《苏州“十五”旅游发展公报》、《2011年苏州旅游业发展报告》。

2 苏州市旅游业的经济效应分析

2.1 收入效应

旅游业的收入效应就是指旅游业自身的收入跟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包括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如游客在旅游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当地的旅游服务,给当的增加的经济收入),还包括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间接的影响,指的是在直接收入的引导下产生的收入,我们都知道,游客在旅游地住宿、吃饭的消费属于对当地经济的直接影响,而为其服务的职工从他们的消费中得到的工资再用于个人在当地的消费,这样就对旅游地的经济造成了间接影响。对旅游业的收入效应的衡量标准,学术界的观点还不是很一致,具体有以下几种说法: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及旅游业总产值对GDP的贡献率等几个标准,因为统计资料是有限的,本文在分析苏州旅游业的经济效应时,主要运用的是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

表3 旅游业对苏州经济的直接作用

资料来源: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06年~2011年》、《苏州“十五”旅游发展公报》、《2011年苏州旅游业发展报告》整理而成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6~2011年苏州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11年达到了11.39%,说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其总收入增长的速度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而苏州旅游业总收入占当年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却基本成逐年下降的趋势,2011年降到了28.91%,说明苏州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略低于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

2.2 创汇效应

旅游业的创汇效应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通过发展国际旅游业,能够直接从国际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中获得的外汇收入。因为外汇收入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所以在增加创汇收入中,除了要加强对外贸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国际旅游业,而且它具有很多的发展优势,比如减少了运输成本、通常不受贸易保护限制等。本文将从苏州旅游业创汇、出口创汇和我国旅游业创业、出口创汇的比较来分析苏州旅游业的创汇效应。

如表4所示,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苏州旅游创汇额与全国旅游创汇额的比率较高,一般都高于2.4%,且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说明苏州旅游业的整体经济规模在全国位居前列。除个别年份外,从2006年~2011年,苏州旅游创汇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且基本高于同期中国旅游汇创增长率,尤其是在发生全球次贷危机的2008、2009年,相比于全国旅游业创汇率的负增长,苏州旅游创汇率不降反增,2008年的旅游创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1.92%。

如表5,虽然2006~2011年苏州旅游业创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同期苏州的外贸出口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使得苏州旅游业创汇与出口创汇的比重基本维持在0.8%左右。而同期,中国旅游业创汇与中国出口创汇的比率基本都高于2.5%。比较而言,苏州旅游业创汇的能力相对于苏州外贸出口而言优势不明显。

2.3 就业效应

就业效应即旅游业的繁荣为社会带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就业机会:一是直接的,它与旅游者的直接消费相关,具体指那些在旅游企业中工作的人;二是间接的,它主要是指在旅游业的发展下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带来的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如给航空客运业、城市公交运输业等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旅游业就业效应可用旅游业所引起的地区直接、间接就业总人数之和与直接就业总数的比值来表示。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本文仅以2008~2010年苏州旅游业的就业乘数进行阐述。

通过对2008年~2010年苏州市旅游直接就业人数、旅游间接就业人数的计算,得出苏州市旅游就业乘数。见表6。

测算结果显示,苏州市旅游就业乘数明显,一般都高于3.7,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表明苏州市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就会给全市的旅游行业及相关经济行业带来超过3.7个就业机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苏州旅游业的收入效应比较明显,但相比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略显滞后;苏州市旅游业的创汇总额和增长率较为平稳,相比于同期出口创汇的发展比较滞后;苏州市旅游业的就业效应比较明显。

3.2 建议

3.2.1 扩大苏州整体经济规模

经济规模即特定区域各经济部门的规模以及各产业或部门间的相互经济联系。旅游业经济效应是与其所在地经济规模紧密相关的。当某地区的人口和土地面积规模较大,市场交换频率也会比较大,这样就会形成比较大的经济规模,这就必然会推动更多的经济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而且,通过旅游收入增加本地区的收入,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形成更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想让苏州的旅游业越来越繁荣,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而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在苏州的整体经济建设上加大力度,促进苏州整体经济规模的最大化。

3.2.2 提升地区旅游消费水平

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消费的总和。旅游花费不仅能够使旅游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实现,而且还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从整体上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一定数量的旅游花费,才能将旅游的经济效应明显地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刘东,梁东黎.宏观经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杜江.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文库[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3]苏州市统计局.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2006年~2011年.

[4]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11.

[5]师守祥.旅游业乘数研究辨正.旅游学刊[J].2007(10):32-35.

[6]陶金龙,袁勇志,何会涛.苏州市旅游业经济拉动效应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4(9):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