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5:03: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广联达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教育;课程开发;管理;BIM ;沙盘
中图分类号: C40文献标识码: A
纵观职校发展,谋求进取之路
在《高职教育改革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创新实践》和董教授简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精品资源建设》中拉开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维幕,众多教育者在学习和思索前进和发展的道路。
1.1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式,明确了职教事业的方向
通过分析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创新模式,主要在“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国际化提升”方面明确了发展方向;以“先洗脑、再研讨、做中学、抓根本”为经验总结;
在探讨职业教育和项目管理发展过程中,创新之处耳目一新;专家阐述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横跨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为广大适龄青年提供学习并掌握就业技能的机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起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关于职业教育的“金刚经”和很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对于我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企业工作者,从教经验较少,吸取专家教育经验与自身实践能力相结合,对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职业型人才无疑是“云梯”之效,为发挥教师纽带作用,将产业链和教学链很好结合提供了前进方向。
1.2角色转变,为提高职教教学质量打基础
坐在会议室的那一刻起,意味着角色的转变,吸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专业技能,用新知识新技能来提高自已的学识水平,在通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高职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模式创新典型案例”等学习后,初步建立了职业教育的框架,同时也树立了职业教育的探索信念,对于一个以“能源”为主的院校,如何发展建筑专业的职业教育,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西北地区建筑业高速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跟不上节奏,新观念给我们学校增加新的血液,在学习先进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思考是如何顺利转型。
1.3教学理论及时更新,满足了教师对学习新方法的渴望
用“理实一体化”、“产学研教学”等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坚持以“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向导”的指导思想。为以后大力改革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更新育人观念,把发展学生能力作为目标做好准备。作为职业学校,引导学生自主自立,提高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和赏识教育,同时以优秀示范带动后进,整体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的设想。在新职教形式下,须教师与学生同步前行。
BIM软件推广应用,为项目管理导航
BIM软件介绍和应用领域及其发展前景
BIM系列软件主要介绍了对企业诚信管理和工程信息管理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招投标管理和招标方面的程序和软件应用,个人以为重要的是还是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软件系统管理项目运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从而提升BIM的内涵;结合多方观点深入阐述BIM的概念,并得出BIM既是模型结果也是过程的概论;同时,总结归纳出BIM的几个内涵要素——包括BIM的信息载体(多维参数模型)、BIM的实现手段(BIM软件)、基于BIM的分析应用及BIM的生命力(整个项目周期)——深入分析BIM的内涵意义;其更多的价值在于应用与实践,指导实践,普及到企业的项目管理是他最终的价值趋向。
挑战沙盘游戏,细化管理
在首次与沙盘游戏亲密接触中,收获更多的是在游戏中回到了施工现场,对整个工程的运作都能那么真实浮现,把大的实体影塑到游戏当中,在凝聚力中找到了细化管理的亮点。
本次体验课程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考验个人能力的同时,也验证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沙盘就是模拟工程,从不同的角色,对这个工程进行前期策划与后期执行,全过程将整个施工组织规则化,系统化、桌面化。项目经理负责指挥、控制和协调项目组成员按照进程表完成项目;财务经理负责资金管理和操作、资金帐目管理、负责盈亏分析;经营经理负责劳务结算、甲方报量、成本核算和分析、洽商变更;生产经理负责进度计划编制、资源需用计划、施工操作;采购经理负责材料采购、库房管理、材料发放、材料核算。游戏到最后,再次感受到在现场追求效益与配合不利所构成的压力综合体,同时也开始思考学生在没有现场经历的条件下,如何让他们在游戏课程中更贴近工程管理和工作岗位的问题。
绿色建筑理念,结构质地引领未来
适应国策,发展绿色、注重节流与开源并重
从绿色建筑的发展,开源、节流结合实例引入当代比较前沿,比较实用的建筑节能施工方法及建筑节能的相关材料和技术,看到了社会环境对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呼唤,看到了人们对低碳生活的向往。
从为了满足建筑的卫生条件、热舒适度、光环境、低噪声的功能要求,我们有了新的理念,对待现有能源我们有两种理念“Saving”和“Efficiency”,即减少用量提高功效;如:现在用的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就是典型的可再生能源,根据本人居住地特点,宁夏银川属于西北比较干燥的城市,常年日照充足,受季风气候影响,当地对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是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大部分的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见可再生能源有很大的地区优势和开发潜力,同时也可以保护地球持续适应人类生存。
在考虑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惊叹人类的智慧,可以将属于自然的能源,利用物理理念,化学理念,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电子技术等多种方式变成可以利用的能源,采用了软件分析的方法不断尝试得到了今天的成果,开发了新型节能技术和新的节能材料,解决了诸多建筑因通风、采光、日照等方面的问题,合理的设计建筑结构和建筑布置,例如:风压和热压作用下的通风技术、光电玻璃和low-e玻璃、隔音通风器、保温墙体、立体绿化、种植屋面等新建筑技术和建筑格局的不断涌现。未来绿色为建筑将是开源与节流的综合体。
建筑砼时代,质轻耐久,注重节能
川流不息的城市,栋栋大楼高耸竖起,交通车水马龙,一片繁华,但是这些离不开砼的功劳,砼的发展史经历了钢筋混凝土时代,预应力砼时代,和今天介绍的高性能耐久性砼时代。
我们穿越了混凝土的过往、当代、未来,目睹当今的先进技术和存在问题、憧憬未来发展,高性能砼的核心是其耐久性提高,泵送砼的泵送高度提高,矿渣及粉煤灰掺入及其应用,在高层、大跨、海上、公路等各个领域的应用;砼的耐久性,影响最大的是水泥,虽然存在裂缝,早期裂纹等问题,但是随着建筑结构向大跨高层发展,为缩小结构断面,减轻结构自重,发展轻质、高强、节能的轻混凝土已经是一种趋势。
混凝土的不断改进,耐久性和强度不断提高,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供了可靠保证,也为空间建设提供大力支持,同时为安全、节能、环保,舒适提供了平台,以越来越强的躯体保卫了当代建筑的宏伟壮观。
总结
培训是短暂的,可我们教育教学的路是漫长的,时代前进的步伐要求我们需要快马加鞭前行,追赶我们日新月异、变幻莫测的时代,在教育的滚滚长流中,理念提升,方法改进,吸取了一点经验微不足道,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我们学生,适合地区发展方向的教学方式和管理理念,是先进的技术,更新巨变的规范和法则?还是“BIM”, “沙盘”或者“超级绘图王”?明日又会被哪个更先进的所取代?我们学生究竟要走向何方?我们的学校发展靠什么?是我们每个教育者考虑、实施、改进的问题,让我们努力去追寻时代步伐,去营造管理亮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高专;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作为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我们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建立符合城市及区域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一、高职高专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
造价课本、规范、图集在变化,教学模式却没有重大变革。近几年,国内外开始提出“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但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真正落实,还需要我们设计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
造价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从事与造价相关的工作,其核心能力是为工程提供服务。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做”合一,仅仅依靠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辅助。
二、提高高职高专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
2.1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具体流程为:教师以实际工程图纸为案例,向学生提出任务,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学生制定一定的计划,教师审查并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形成计算稿;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学生总结,PPT汇报各组成果。在《建筑工程计量与定额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的讲解理论,学生可能会缺乏学习的兴趣。以“项目化教学”进行,可以使教学过程从纯理论讲解一定程度上过渡到实践教学。
以土石方工程“项目化教学”为例:图纸选取学校教学楼,向学生提出任务,进行土石方工程计量与计价;学生得到任务后,可以查找规范、搜索互联网,看土石方工程的视频、图片,分组自由讨论;讨论后,制定工程计量、计价的步骤和计算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并审查学生的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量与计价,形成计算稿,期间教师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计算成果,学生互评,教师后评;最后,各小组对自己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分组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性,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老师教学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2.2现场学习结合微视频教学
造价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论以后是从事施工技术指导,还是从事造价咨询工作,都要要对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有一定了解。要了解这些单靠图片、模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施工工艺和工序在课堂上要讲述清楚也有一定困难。学校可以联系企业,让低年级学生去生产、建设、管理的现场进行见知实习,由教师带领讲解,让学生做到对工程有一定了解,确定学习方向。高年级学生可以联系企业,在暑假期间进行定岗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本专业,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有一个明确定位。依据工程工作过程划分为土方与地基工程、地基与边坡处理工程、桩基工程、砌体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屋面防水保温工程、装饰工程等。工程具有的一个特点是工期长,从筹建到结束所耗时间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可能看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并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危险。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施工工艺、建筑构造,教师可以采取微视频录制,分阶段录制现场施工情况,让学生收看微视频,再进行讲解。视觉上的冲击,细节上的讲述,学生将会更容易吸收。
2.3实训基地辅助教学
实训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手算实训室、广联达实训室、招投标模拟实训室、测量实训基地、项目认识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传统集中实习基地、学生自己联系的开放实习单位和校外生产性顶岗实习单位。在实训基地中,学生的实践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递进模式,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从而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
广联达、神机妙算等软件,都是造价专业可能会用到的计量或计价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的靠人工计量、计价,就需要用到很多人力,消耗较长时间,使用软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耗。因此,软件课程的开设对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在软件的学习中,实践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学生自主练习的效果远远大于讲解。在软件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解,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案例后,对软件的运用就基本熟练了。在软件的应用过程中,通过造价软件建模生成三位工程,模拟工程的建造过程,给学生一个立体感知。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更早接触社会和实际工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产学结合的发展,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有重大的突破,同时,也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和社会经济方向得到契合,培养出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可以说实训课程的加入,改革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体系;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了实训功能落实的砝码。并且,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便利。当然,在校外实训基地中要做到重视学生安全,遵守企业制度和职业规范。
2.4打造双师型教师
培养合格的造价专业人才,教师队伍非常关键。在现阶段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过硬,但在工程实践知识方面有所欠缺。造价专业教师到造价咨询公司工作,能够增强工程实践水平,避免课堂上纸上谈兵。专业教师也可以通过与施工单位、咨询单位合作,提高专业知识应用频率,增加工程实际经验。教师参加实践后,可以更深入的进行专业研究,并调整授课体系,进而做到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技术在更新,知识在扩充,教师队伍要注重充电。新技术、新规范、新图集,这些都需要教师去不断学习、充电。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学习讨论,还可以参加行业培训、专业培训、交底学习等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2.5造价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运行与预计效果
建设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主体,以工学结合为教学实施主要方式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强化对实习实训等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是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职业能力的根本目标。
三、结束语
高职高专院校中造价专业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工作岗位,进而独立自主的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尝试改革教学模式,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更能凸显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董晓英.造价专业基于岗位实践设置教学环节探讨[J].价值工程.2014,10:
关键词:模拟实训;招投标;角色分工
一、工程招投标课程设计模拟实训的提出
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今后要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工作,涵盖了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投标及竣工结算等环节。而其中招投标环节作为一条主线,将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建筑工程预算、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有机地贯穿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探索。笔者认为应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中进行模拟实训,以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贯穿招投标全过程,内容涵盖工程招标、投标(含投标报价及技术标编制)、评标、合同评审及谈判、合同签订等一系列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工程招投标课程设计模拟实训的实施
课程设计模拟实训是以南宁市江南区一个回迁项目为工程背景,该项目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16层,基础为静压桩和筏板基础。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需结合之前学过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融会贯通,通过角色扮演,分组完成该工程项目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及公告,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发售,技术标、商务标的编制,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及签订合同的全过程,力求真实再现实际招投标工作的整套流程,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只是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具体操作流程:
1.组建招投标团队
学生六人为一组进行角色分配,分别扮演招标方和投标方,每组推选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完成招投标模拟实训。各组自行去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各自分别作为招标方和投标方应具备的条件及违反招标投标法的法律责任,并对招标方、投标方在招投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决标成交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各自拟一份提纲。老师课堂上通过对双方拟定的工作任务进行点评,把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业务基础知识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课后再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修改完善。
2.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
老师发放工程项目资料(含配套图纸),由于这套图纸的技术标和商务标部分分别在施工组织管理和建筑工程预算的课程设计中已经基本完成,所以学生对这套施工图纸比较熟悉,只需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订,便可以集中精力进行与招投标的文件资料和流程的学习。学生根据给定的工程背景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并制订工程项目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
老师先从招投标情况、投标人资质条件、投标文件组成及评标委员会组成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招标组围绕上述要求完成招标文件(含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本部分内容已在前导课程中基本完成,这里只需修改完善即可,各招标组可用广联达算量软件及博奥计价软件进行工程量及套价的核对及修订。
各招标组完成招标文件后,在课堂上分别阐述各自的内容,投标组针对招标组的阐述提出问题,并对招标组进行答疑。老师最后再一一点评及修订,选定比较好的一组招标文件及招标控制价作为投标组投标报价的依据。
3.编制投标文件
投标组每组拟定一个单位名称作为小组的模拟投标单位名称,并制作一枚印章为投标及签订合同使用。各投标组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围绕老师提出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并在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截止时间前递交标书。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投标文件的组成;(2)对招标文件进行实质性影响;(3)投标文件应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加盖印鉴,并加盖法人单位公章;(4)投标人为中标可以采取的投标策略。
投标组编制完成投标文件,同样要分组进行阐述,由招标组进行提问,投标组进行解答,老师一一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投标组根据修改意见完善投标文件并在投标截止时间向招标组递交标书。
4.开标、评标、定标
招标组选派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开标会主持人、工作人员及评标委员会委员。学生需在模拟开标前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开标会主持人的职责;(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组成;(3)评审办法、程序等;(4)确定中标候选人,签订施工合同。
完成一系列程序后,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排名,招标组成员表决选定第一候选人为中标人,最后按要求签订合同。
三、总结、归纳及评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的模拟实训,各小组编写一份报告总结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心得,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各组互相交流、分享。老师根据各组及每位成员在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及成果进行打分。
总成绩=模拟实训活动表现评分(40%)+成果评分(60%),其中模拟实训活动结合考勤、在本组中分配的任务量及贡献、参与的积极性等评定,成果评分包括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施工合同的编制及开标评标材料等。评选出前三名的小组及最佳表现学生3名进行奖励。通过此次模拟实训,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基本掌握了招投标的流程及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管理;培养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72-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众多的大型工程项目,如载人航天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青藏铁路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及全国实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只要有建设投资,就有工程管理,就需要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因此,我国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工程管理是一个复合型学科,它涉及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多个方面且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国教育部将工程管理设立五个专业方向:建设项目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造价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和物业管理专业。从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越来越需要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掌握工程实践的全面性复合型人才。各高等院校在培养模式上,如何能与市场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专业设置目标定位不明确
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开始设立的,它从最初的只有几所学校到现在已经有400所左右的学校开设这门专业。从各学校专业设置目标定位来看各有特色,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比如,重庆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属于房屋建设业,培养目标是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房地产方向发展非常好,并且其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技术教学也十分强大。这些高校都有多年办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技术,但是还有一些高校对工程管理这个专业的定位比较模糊,对自己学校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不明确,将学生培养成多面手,学生样样通,却也样样不精,没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使得一些学生的就业面临很大的难题。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
由于工程管理是复合型学科,其专业方向跨度大,这就要求设置该专业的学校必须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来满足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最基本要求。可是一些学校没有严格认真的审核自己的办学能力,导致所开专业课程设置不合格,教学质量差,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具备了办学的基本条件,但是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庞杂,学生们学的多、学的杂,教学的核心课程不明显。在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实践课时安排少,所学的知识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力,缺乏真正的专业本领。
(三)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教学很少能与时俱进
工程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缺乏足够的工程管理实践训练、无法及时掌握先进的工程管理技术是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突出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目前工程管理教材落后,在书本或者有关的参考书上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案例一般都是编写的案例,是虚设的,或者是许多年前的工程项目案例,学生的实践认识无法与时俱进。
2.由于教育经费与高校的忽视,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和关于工程的计算机技术设施落后,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新技术,与社会需求脱轨。
3.设置的教学实践课程内容选择单一,实践时间短,学生们在实践时一般都是走马观花,无法深刻地认识实践内容,更别说将知识与实践结合了。
三、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一)明确定位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办学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各院校可以借鉴国内外工程管理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目标。在共性的管理与技术能力基础上,结合所培养行业的特点,体现自己所擅长的专业方向上。根据近几年的就业数据分析得出,那些在各种专业排名较高的院校,一般都是在这一行业的领域内具有成熟的定位目标和权威的知名度,被社会所承认。例如。对于矿产类院校而言,其管理和经济能力培养能力较差,但可以从发挥其矿业方面的优势;对于财经类院校而言,同样其工程技术和建设施工能力培养较差,但可以充分发挥其经济与管理的优势。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包含: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比较和推导等一系列教学要素。为了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各院校要结合社会就业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根据自己的定位目标和培养目标进行设置。在制定合理的教学体系时,要以课程整体优化作为修订目标,删除重复性多及与定位目标和培养目标不相符的专业课,同时,选择具有突出性和必要性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计划综合性,各个专业课搭配合理性;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重培养,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法律观念、经济管理意识等的培养;优化教学体系的培养模块,在把握教学“大方向”的前提下,将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同时要建立一整套与之配套的评估、总结、反馈体系。各院校要想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专业方向性强和容易为社会认可的人才,就必须重视教学体系与时俱进,注重其动态调整。
(三)合理选择教学用教材
作为复合型学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其中有很多学习教材具有很大重复性,有些教材是前几年出版的,即使有的经过几次改版,其中主要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化,内容有的已经过时。这就需要老师在教材选择上花一番功夫。为了不浪费教学时间,任课老师应将所选的教材集中在一起,删除其中重复部分,尽量选择内容新颖、时效性强、具有前瞻性的教材。同时,教学老师应不断地去学习和发现关于建设工程的新动向、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尝试去编写新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更多的建设施工技术和管理理念方法也不断地出现,这些都是作为21世纪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装配式施工技术和BIM软件的应用。
(四)重视工程管理实验室的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普遍地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样对建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作为一名工程管理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是必须的。各院校应建立工程管理实验室并重视计算机教学。工程管理的计算机教学主要作用是利用专业软件和专门的模拟教学系统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通过仿真实验,熟悉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的计算机教学学会使用基础的软件,如AutoCAD、广联达、鲁班、PKPM和BIM等软件。学校在开设计算机课程时应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应用的计算机案例最好是近期工程中的实例。例如,在广联达的教学中,学校可以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在同学们普遍具有识图能力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可以使用软件中的基础命令,再完成整个工程的预算编制、清单编制、投标报价编制等。通过这些仿真实践练习、实战等手段强化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五)重视多种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是架起学生学和用的一座桥梁,各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采用隐形课程教学模式。如通过实物演示、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这些都是可以在学校完成的,可以在每学期穿行隐性课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线、指导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加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团结集体和自主协作,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的课程的知识和要求的理解和掌握都会有所提高。
3.采用“订单式”教学模式。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签订“合同订单”,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培养要求,制定培养计划,而企业要接受在校学生给予他们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在企业实习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毕业时,达到企业需求的合格条件时,学生就可以到企业工作。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人才培养定位更为精确,培养质量及学生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4.采用“三明治”实践教学模式。即把学生四年的大学分为三个阶段,在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去企业实习、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这种模式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后,有机会深入到企业,学习、参与具体的工程项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然后又使理论进行升华,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应社会要求。
总之,针对工程管理这一复合型、实践性的专业,各院校要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考虑工程所在行业的特点,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制订本学校的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学生真正为社会所需。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02).
关键词:新课程;学困生;成因;策略
在我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基本建设投资业迅速发展,这就要求教育机构培养大量的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人才,以及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一、工程造价专业在我国的发展
工程造价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是年轻的专业。1983年,天津大学首次开设了工程造价管理这门课程,1986年在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的推动下,江西理工大学(原南方冶金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了第一个工程造价管理的本科专业,但是当时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里没有这个专业,因此,后来所设立的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专科层次。直到2002年,天津理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成功地论证了“工程造价”的本科专业,2003年教育部在专业目录外专门列了一个工程造价,并在后面加了一个“W”,意为目录外专业,编号是110105W。
二、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历程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招生始于2007年,专业定位为三年制大专层次。2007年招生2个班,报到学生101名;2008年招生4个班,报到学生203人;2009年招生4个班,报到学生205人;2010年高考学生总量下降,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招生计划调整为3个班,实际完成招生3个班,学生共计143人;2011年招生3个班,报到学生146人。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造价专业逐步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职业能力、典型工作、课程体系等,并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购置了广联达造价软件、梦龙项目管理软件等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理论和实训教学体系。此外,从2006年至2010年,我院共引进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6名,具有五年以上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专家5名,逐步形成了高质量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三、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总结的几点经验
1 突出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依托陕西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以西部经济大发展为契机,以加快城乡统筹规划为背景,培养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拥有扎实、系统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职业技能,并具有职业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等单位从事造价、管理等工作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截止2011年9月,2007、2008级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中有86%的同学从事工程造价相关工作,其中陕北地区、关中地区、内蒙古南部地区企业共计接收我院工程造价毕业生达82%。
在对本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的回访过程中,我们向各用人单位深入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并对我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意见征求,使得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取得了更为准确的目标定位。
2 以军事训练强健身体,以实地参观激发兴趣
在入学后,要求所有工程造价学生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军事化训练,借助军事化训练和管理的理念,将军队的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商业化应用,主要培训学员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毅力、超强的执行力,提升在团队中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力、百折不挠打不烂拖不垮的铁血精神,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在日常学生生活管理中,提倡半军事化管理,不断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作风。
3 课程教学融入职业技能考试,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我国在建设行业中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即进入行业必须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持证上岗。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工程造价专业对岗位工作的要求,总结出学生在上岗前应该通过的职业技能考试,如土建造价员、安装造价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并根据中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制定的《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管.理暂行办法》及其由协会负责组织编写的《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大纲》,在教学中融入建筑行业造价员资格考试内容,将课程教学同职业技能考试大纲相统一,通过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最终能够顺利通过职业技能考试。从2009年至今的四次土建造价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情况来看,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通过率均超过90%,创造了陕西省造价员资格考试的最好成绩。
4 实训项目贯穿学习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从入学的认识实习,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模块式实训项目,再到学期末的综合性实训项目,以及最后的顶岗实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训体系。
在实训教学体系中,专业知识实习是实训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整个实训项目开始的引子。在学生入学后,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施工现场参观、造价公司参观和开标现场观摩,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习形成一个初步简单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模块化的实训中,专业指导教师采用实际的案例,以任务引领的方式使学习小组成员在过程中获得知识,任务的完成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获得,而是引导学生把工程造价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施工工艺、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造价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最后的顶岗实习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最好检验。在顶岗实习环节,教师和学生在形式上分离,但依然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且从专业技术的角度上二者还重新建立起新的师徒、同伴关系,学生在一线的工作疑问通过和老师、师傅的沟通和探讨,获得解答,这一解答亦可能成为教师在新一轮的教学工作中的启示。师生的互动,从课堂延伸到工作,这种良性的循环促使教学、实训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课赛结合;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89-02
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主张手脑并用,教做学合一,知识与技能并重。如何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使学生学会真本领。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多项目多学科专业技能竞赛,以课赛结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变成课程、竞赛、考证、社团等多元化的集合,增强学习的欲望和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开展课赛结合教学的意义
(一)比赛项目的设计是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技能比赛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比赛项目的设计是根据行业、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中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演绎而生,比赛项目必须能够体现当前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具有广泛的职业代表性,通过比赛训练出的职业技能是企业真实需要的不是虚假的或虚构的内容。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多以课赛结合为契机,通过对竞赛项目的出发点和实用性的调研、组织专家对项目深入分析其职业性,确定考核点后设计比赛方案,然后组织学生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将竞赛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二)有助于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职业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通常是职业技能比赛的重点内容。竞赛中,把学生放置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学生严格按照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来完成任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个全面的检验。其整个竞赛过程从设计、组织到实施都有力地推动了与比赛项目相关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训条件的建设、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通过比赛结果能反映出课程或者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解决方法。目前我校土建类专业参加的技能比赛如“广联达造价大赛”等比赛,依托校企合作,进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学校的人才优势,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企业自己开发的软件或设备,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设备利用率,学生顶岗后必然首选该公司的设备或软件,达到校企共赢的良好育人效果。
(三)有利于完善教学评价考核方式
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是按照真实岗位工作在仿真环境中设计的,它的评价标准和职业岗位评价标准是一致的,考核的方式、方法也要与岗位相适应,这样有利于未来学生顶岗和就业,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技能竞赛的评价原则和标准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看出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真实考查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有利于完善教学评价考核方式。
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路径探索
课赛结合教学的实施需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将职业技能竞赛逐步常规化、周期化、系统化,这样才能够保障课赛结合教学的顺利实施,可以说竞赛的存在是这种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条件,就总结目前经验如下。
(一)形成分层分级的竞赛机制
鼓励和支持组织校级竞赛,将职业技能竞赛尽可能覆盖到每个专业、每位学生和教师,需要多方探索走出一条新路,通过考察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及台湾的亚东技术学院,发现这些院校的校级竞赛非常成熟,基本遍布各个课程,有一种予赛于课的味道,其参考的标准和版本都是来自市级或省级竞赛项目,通过参与市省级选拔竞赛去完成高层次的国家级竞赛,甚至还有可能去参加国际比赛,形成这种分层分级的有效的竞赛机制。
(二)建立有效的竞赛反馈机制、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竞赛反馈机制,以利于下一年度的竞赛方案重新设计或调整。同时对抽查反馈建议的正确性及准确性进行核查,组织各级部门对比赛结果进行奖励评价,激励各高校积极组赛及参赛,制定相应的反馈、监督、激励制度和办法,有效的控制整个职业技能竞赛的长期开展,使竞赛为教育服务。
(三)鼓励企业参与竞赛
目前阶段,国内政府教育部门鼓励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到竞赛的项目设计、竞赛内容更新及竞赛结果的评价中来,其实质是通过企业参与竞赛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职业技能竞赛的方案设计及管理工作。各高职院校要努力争取行业、企业对大赛的资金、技术、人力支持,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参与到院校选拔赛的指导和裁判工作中,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将企业、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规范的操作规程等带入到内部选拔赛环节,做到选拔赛与省赛等不同级别比赛项目程序、内容保持一致。
三、关于课赛结合教学的具体实践工作
(一)将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在我校骨干建设过程中,学校不断完善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主线、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融入职业技能大赛项目为主体内容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在执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时,其前提条件的课程开发、实训条件、师资配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都是按照行业、企业严格的工作流程设计的,在仿真环境下展开的。
(二)在校内建立职业技能竞赛长效竞争机制
1.使竞赛与教学良好互融
为使竞赛与教学良好互融,我们探索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将竞赛项目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解出来,逐步融入到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去,使竞赛项目的培训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得到开展,在校内建立职业技能竞赛长效竞争机制,以赛促教促学,使竞赛指引教学形成常态。
2.通过灵活组赛形成竞争课堂
通过学校、系部、班级营造层层参与竞赛的良好氛围,教师着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竞赛形式,应灵活多样,如班组竞赛、个人竞赛、团队竞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竞争,激励学员课后的自主学习。
(三)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促学促教的作用
为了使竞赛项目能够满足学生需求,我们学校利用学生社团、协会等学生自主形成民间组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多层次、多学科的技能竞赛,既能丰富社团活动,也能形成以赛促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社会技术服务活动的平台。由师生共同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我校成立的工程测量协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完成的工作内容包括开展“导生制”(建立高级学员为导生指导低级学员的学习模式)、开展工程测量活动月或技能比赛、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开展园区建设技术服务工作,有效的实现多功能的教学实践效果,社团促学促教成效著。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首先,目前高职院校课赛结合教学存在竞赛项目数量还不够多,不能够大量的让学生参与竞赛活动;课赛结合项目开发的深度还不够,大多数项目标准还不高,与省级、国家级比赛项目没有对接,同时还存在省级、国家级比赛项目数量较少,不能够支撑学校级别的多数比赛。预想通过成立竞赛项目研发中心,需要委派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组成项目开发团队去研发课赛结合项目,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有机的融合。
其次,是课赛结合教学的实施指导是个难题,人数较多,辅导教师少。建议分组实施课赛结合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鉴于新加坡NYP教学经验和以往实训教学的实施积累与启示,教学项目的实施需要分组进行,每组人数控制在8-10人基数为宜,这样有利于管理、教学及教师指导工作,也有利于培养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对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鼓励其担任助教,负责该课程竞赛项目的上传下达,大力推行“导生制”,利用优秀的学长或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辅导其他学生。
五、对于课赛结合教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基石,需要改变学校一头热企业不感冒的校企关系是关键,政府应该给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工作的企业以补助。考察德国的职业教育其最令国人羡慕的就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是企业将学徒送到学校进行进修,那么我们国家目前做不到这样就应该加大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资金比例,这样强制性的要求及适度的资金补助可以将企业与学校深层次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企业所需要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将技能竞赛与考证培训融合
可以尝试把学生的职业技能比赛成绩作为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一个重要参数,既可以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准,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了比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赛证融合。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参与竞赛,把参与竞赛的训练学习过程成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逐步增强。
Abstrac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is the programmatic documen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requirements of specifications. It is the basic basis for organizing teaching process, arranging teaching task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Tak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xia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principles for making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 the "six module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program after three years' operation.
关键词: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六模块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six modules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49-02
0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设置的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专业,作为典型的交叉边缘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1]。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我国主要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介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与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一种方法[2],其如何实现有待探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文章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以下简称“该校”)为例,探讨工程管理专业基于六模块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运行效果。
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1 坚持本科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准确定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精神,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的业务目标培养要求,开设专业的主要课程,坚持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
1.2 围绕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坚持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体现人才培养特色。围绕专业能力的培养,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注意课程间的衔接,精简课程门数,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
1.3 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实验课内容,适当精减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对实验内容较多的课程应单独设置实验课。把课外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4 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和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统一的教学要求,构建文理渗透、学科交叉融合、德智体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5 以差异化战略为指导[3],积极寻求并培养该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差别竞争力。目前我国许多独立学院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存在着培养目标同质的问题,即不同层次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缺乏清晰界定,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缺乏特色,因此应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起到拾遗补漏的作用,避免与研究型大学、高职院校的正面冲撞与同质竞争[4]。
2 人才培养方案的六模块结构设计
依据以上原则,确定了该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六模块知识结构,具体如下:
2.1 理论教学模块:理论教学目的是构建学生本科教育的理论知识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其中所含的实践、实验、上机学时或独立设置的实验课计入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67%,该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方向主要为工程项目管理,并涵盖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专业课程,并将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列入专业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设置上,按照“不断剔旧补新,反映科技进展,突出工程需要,注重实践应用,加强综合整合,优化课程结构”的原则[4],将最新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并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
2.2 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集中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招投标实习、施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各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及集中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等。此部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2%(超过了理工科类专业设置的实践环节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不得少于30%的要求)。
2.3 个性发展模块:包括学生课外选修的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等内容课程,即由学院统一安排的公共选修课。为满足部分学生继续深造学习的需求,专门设置了报考研究生课程模块等,如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以及工程项目管理、运筹学等专业课程,以期落实“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该模块要求应至少修满6学分,其中报考研究生课程模块学分可替代部分人文社科学分(最多4学分)。
2.4 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模块:包括各类科技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及科技创新活动,目的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该模块要求至少修满4学分方可毕业,其考核与认定办法按《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执行。根据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特点和实际,设置的内容有数学建模、标书设计、CAD制图大赛、工程算量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课外读书,人文艺术活动,文体竞赛等文化活动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2.5 职业技能教育模块:包括专业必修的职业技能证书及专业选修的技能(从业资格)证书。专业必修的职业技能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多证就业,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保证;推荐选修的技能证书学生可根据本人实际进行选择。该模块至少应修满3学分,其中必修项目应修1学分及以上,必修项目学分可代替选修项目学分。本专业的专业推荐必修的认证项目主要有造价员、施工员、质检员等专业证书,推荐选修的认证项目主要有广联达工程造价系列软件应用资质认证(简称GSAA)、CET-4/6合格成绩单、机动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考试2、3、4级、普通话等。
2.6 综合教育模块:包括军事训练(含军事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含专业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日常教育(周末晚点名、班级活动)、创业教育、毕业教育等,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成才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关课程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考核,其余由学工处设计考核指标体系。该模块总计15学分。
以上各模块学分分配如表1。
3 实施效果
该校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从2005年开始招生,2013年招生规模113人。自2010年始实施基于六模块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运行了3年,从往届毕业生情况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较好,累计有5人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学生实践技能及创新精神强,取得专业技术技能证书的人数达100%,获得省、部级(或全国性)的各类竞赛奖9人次,部分学生顺利学生考取研究生(出国深造),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同等院校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就业生评价较好。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六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既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又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项喜章,付晓灵.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分析[J].化学高等教育,2002(2):26-29.
[2]董忠敏.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3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