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5:03: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意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为实施“产业兴镇”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推进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实现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现将我镇20__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一业特强,多业跟进,特色赶超,产业兴镇”的要求,以特色镇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启动一园一区建设,着力招大引强,培植龙头企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二)发展指标
(1)增加值10.6亿元,增长30.9%;(2)工商税收5500万元,增长25%;(3)增量投入5亿元以上;(4)引进外资15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500万美元;(5)新增纳税超百万企业4个,超50万元企业8个;(6)新增定报企业不少于10家;(7)新产品开发20只以上,通过省市级鉴定10只;创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3家;申报省以上科技专项10项;申报国家专利50项;(8)创省名牌产品1个,市名牌2个。
(三)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特色镇建设力度,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一重抓鞋机企业发展,形成市级产业集群,培大育强龙头企业。二注重石油机械提质增效,做大石油机械市场。三引导纺织企业发展,扩大纺织能力。四做大磨料磨具企业,提升磨料磨具品牌。五发展冶金铸造行业,扩充冶金铸造企业队伍。六促进其他行业发展,达到产业兴镇的要求。明年争取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8家,50万元以上企业20家。
2、着力构建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镇三套班子领导、机关干部全部联系到企业,每人结合一个重点企业,实行挂钩帮扶,落实包保责任,为企业提供信息,解决突出问题,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落实服务措施,为企业用地、供电、信贷提供优质服务。明年目标:一园一区配套设施到位,启动质检中心,加强鞋机商会的力量,建立一个集群金融服务平台,鞋机集群成立一个金融担保机构,为中小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环境优美乡镇争取通过省级验收。
3、重抓招商引资,注重外向开发。首先大力推介我镇工业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民间资本投资,加速产业集聚和发展壮大,尤其以新规划的一区、二区为平台,力争完成引资10亿元,亿元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主要做法:一是围绕产业链招商。针对我镇工业企业的特点,产品结构情况,既注重上游产品的招商,也注重下游产品的招商。二是强化专业队伍招商。明确专人长年招商,落实招商指标,严格考核制度。三是强化重点区域招商。围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就地招商。四是借助客商引商。加大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力度,利用产品特点招商。五是激励全员招商,大打招商人民战争。实现高起点投入,高技术合作的路子。其次注重外向开发,力争外向型经济新突破。以鞋机博览会为契机,实施外向新突破。20__年力争协议注册资金300万美元,完成外资到帐15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500万美元,劳务输出150人。
4、发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全镇民营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双强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等创业能人投资创办工业企业。20__年争取发展民营企业150家,个体工商户1000户,注册资金2.8亿元。意大利园区达到新进项目10个,外资50万美元。
周伯华说,2010年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各地深入推进职能转变,积极创新服务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水平,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鼓励政策、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其中,在商标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发展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各地扎实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力度、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截至11月底,全系统共查处农资违法案件4.74万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98亿元。吉林积极组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全省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农产品实现销售额76亿元,解决了160多万农业人口的就业问题。
二、实施商标战略成效显著
解决商标审查积压问题取得显著成绩,商标战略全面深入实施,商标战略示范效应不断扩大。目前,已有26个省区市的商标战略上升为政府行为,成为工商部门服务发展的一大亮点。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由2007年的36个月以上缩短至一年之内,商标案件评审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提前2个月完成了“三年解决积压”的任务。2010年商标申请量突破百万,截至11月底,我国商标累计申请量816.9万件,有效注册商标445.8万件。山西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山西品牌节”,把实施商标战略由部门行为提升为推进“品牌兴省”的政府行为。浙江以商标服务进民企、商标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组织开展以“品牌浙江励志远航”为主题的五年品牌盛典等系列活动,成效明显。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工商局等五部门制定的推进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意见,全省已办理质押贷款业务60件,融资4亿多元。
周伯华强调,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中央部署、适应形势发展、按照上述要求,2011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要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其中,在商标领域的工作主要包括:
一、要提高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效。要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地区,以侵犯涉外商标和驰名商标专用权、恶意商标抢注等为重点查处内容,集中开展专项整治,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二、要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快全国商标注册与管理系统升级。要进一步加大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力度,全面推进信息化应用。
关键词:长江黄金水道 港口 体制改革
200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2001】91号)颁布了港口体制改革方案,拉开了全国港口体制改革的序幕。长江港口十年来,按照三个有利于方针,经过不懈地努力,尤其是在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方针的推动下,长江港口上台阶、迈大步,港口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就长江港口体制改革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成效,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进一步深化改革意见谈一点看法,已求引起相关部门对港口体制改革的重新重视,进一步释放“改革”对港口发展的红利。
长江港口体制改革基本情况
1、沿江城市港口行政管理体制
2002年,长江港口下放地方政府管理后,地方政府按照“政企分开、一港一政”的原则,组建了新的港口行政管理机构。在所有沿江地方政府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中,机构设置有6种形式。一是以“市港航管理局”形式、内设“港口处”或“港口科”;二是以“市港口管理局”形式;三是以“市港口航务管理局”形式的;四是以“市港口管理委员会”和“市口岸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五是以“市口岸和港口管理局”形式;六是以“市交通运输局”形式、内设“港口处”。尽管各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名称、单位性质、隶属关系、职责范围、管理权限、经费来源不尽一致,但其职责是明确的。都能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2001]91号)、交通部《关于贯彻实施港口管理体制深化改革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函》(交函水[2002]1号)的要求,实施辖区港口行政管理职能。
2、改革后长江港口企业
港口体制改革后,长江原部双重领导港口大多实行了转企改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为自负盈亏独立企业法人。目前长江港口企业数量众多,企业所有制形式多样。其资本构成既有国有投资,也有境外资本、民间资本等,港口企业合作的对象既有航运企业、也有非港口企业和民营企业,长江港口企业实现了资本多元化、经营多元化。
长江港口改革后发展主要工作成效
长江发展的成功实践证明,国务院关于“长江港口深化体制改革、下放地方政府管理”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它极大释放解放了长江港口生产力,长江港口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港口行政管理层面来看,长江港口全部下放地方政府管理后,实现了“一港一政”,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履行政府赋予的港口行政管理职能,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克服过去政出多门的弊端,极大激发了地方政府支持发展长江港口的积极性。
从港口企业层面来看,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企业经营、资本、组织结构的改革和调整,进行合资、合作,在改革中发展壮大,企业活力增强,管理水平提高;通过产业与资本的融合,融资能力显著增强,公司资产剧增,效益提升。港口体制改革为港口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港口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港口改革实际效果来看,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是港口生产持续增长,企业效益不断提升。港口生产持续增长,连创新高。在长江沿江腹地经济运输需求带动下,长江港口生产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十五”期间,长江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速超过20%,“十一五”以来,尽管金融危机不断冲击长江航运市场,长江港口生产依然保持较快增速,2012年迈上了17.5亿吨的新台阶,是10年前的6倍以上。近几年来,新一轮长江港口大建设、大发展的势头依然不减,长江干线各主要港口吞吐量逐年递增。港口行业在长江流域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基础保障重要作用。
二是港口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港口供需矛盾得到极大的缓解。长江港口进行体制改革以来,建设发展驶入快车道,重点完善了煤炭、矿石、集装箱、滚装等一系列专业化泊位建设和库区复建工程,使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目前,生产性码头泊位数达411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421个,包括南通、泰州、镇江、南京在内的10个长江干线港口已成为亿吨大港。在长江港口码头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港口运营技术设施得到改善,如今,长江港口装卸设备、运营设施无论从种类、装卸能力都取得长足进步,大型装卸设备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的进程加速。随着一系列先进港机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港口码头的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三是港口功能得到了拓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长江沿线港口功能由客货运输换装和中转,逐步向装卸、仓储、运输、工业、商贸、旅游等多元化功能发展,在促进沿江地区经济和配置资源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长江流域扩大对外交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长江沿线港口所在地城市充分发挥港口区位优势,在港口周边腹地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成为长江流域水运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长江港口建设物流园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开发区成为港口和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江港口在传统的装卸、转运业务基础上向包装、加工、仓储、配送、提供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综合物流功能延伸。随着长江港口码头功能的日臻完善,长江港口接卸的货种也不断拓展。除传统矿石、煤炭、石油等大宗物资外,集装箱、液体化工、散装水泥及粮食、滚装运输等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系统配套、能力充分、物流成本较低的五大港口运输系统:一是由南京以下长江港口为中转港,提供长江沿线大型钢铁企业的专用卸船码头和公用卸船设施组成的铁矿石运输系统;二是以海进江以及长江"三口一枝"为主的煤炭中转港,提供长江沿线大型钢厂、发电企业专用卸船码头和公用卸船设施组成的煤炭运输系统;三是依托长江沿线中石化企业,提供专业化石油装卸船码头石油及制品的油品运输系统;四是以上海、南京、太仓等干线港为主,其他长江支线和喂给港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五是以重庆港、宜昌港为主要输入、输出中转港的滚装运输及物流系统。
四是港口规划战略引领,整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长江港口“政、企”分开以后,长江港口资源整合已经悄然而生,上游地区重庆市辖区重庆港、涪陵港、万州港三港已实现资产重组,成立了新的港口物流集团公司,标志着长江港口资源整合全面展开。随后,上海港推行的长江战略,主要以集装箱运输为切入点,相继与重庆、武汉、九江、芜湖、南京、江阴等港开展合作,先后合资组建了集装箱码头公司、物流公司和内支线集装箱运输公司,从而形成了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的集装箱装卸、运输、一条龙服务的支线运营网络和喂给港群,实现了长江流域与沿海地区集装箱业务及港口资源的整合,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下游苏州港通过对苏州市所属张家港、太仓港、常熟港三港实行资源整合一体化而形成了苏州新港,使苏州港一跃成为亿吨级大港,进入全国十大港口行列。经过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长江已经基本建立了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其他一般港口三个层次的港口。形成了四大港口群,即四川三峡库区港口群、湖北武汉地区港口群、安徽芜湖地区港口群、江苏南京等长江三角地区港口群;港口群的形成及港口资源的整合,使港口群内部和港口群之间实现了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的格局,增强了为腹地经济服务的能力。同时,交通运输部制定《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规划构建了我国港口较为完整的长远发展规划体系,更有利于促进长江港口布局进一步优化和长江水运跨越式发展。
五是港口投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为港口发展注入巨大动力。港口企业逐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长江港口企业呈现大型化、集团化、民营化的发展新趋势。一是实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公司,重庆港港九股份有限公司、芜湖港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是通过股份改造成立的上市公司;二是港口企业实行民营化,到目前为止,江阴港、泰州港、公安港等企业实行民营化;三是实行内资联营联合改组,武汉、九江港为更好地筹集资金与我国港口企业龙头-上海港联合,他们不求控股只求做大做强,为长江港口走联营联合路子树立了典范,此外,城陵矶港走了一条非联合的路子,他们与岳阳林氏集团联合,对企业走出困境筹集建设贷款资金起到了重要作用,上海港实行长江战略集装箱公司与长江各港很多集装箱公司联合,对促进长江港口集装箱发展,提高港口效益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长江港口已经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港口建设投资方式已经由单一的主要由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政府投资、地方、企业筹资、利用外资、社会融资等多种形式,形成了投资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机制,有力促进了长江港口的发展。
六是港口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竞争力不断增强。十年来,港口彻底下放地方,政企分开,相应进行了港口理货、引航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港口改革配套规章和措施,这对加强港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改善投资环境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极大促进了港口发展。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了地方和中央对港口管理的关系,充公调动了沿江地方政府支持港口发展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港口集疏运供给能力、运输费用、服务水平和便捷的通关体系以及信息平台的建设,使港口发展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参与市场竞争力水平显著提高。
长江港口体制改革存在的若干问题
长江港口下放地方政府管理,实行政企分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改革不彻底。体现在新组建的长江港口管理机构大部分都是事业性编制,需靠自收自支来解决机构运作费用。存在与管理对象争利的可能性,一定程度削弱了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管理职能及正当性。个别港口仍然存在“一港两政”的多头管理现象。如九江港,根据《九江港总体规划》和九江行政区划设置,九江港规划范围包括九江市域内、鄱阳湖区及其主要支流岸线。但根据现行港口管理体制,有两个港口管理机构,其中一个负责管理长江长江沿线,另外一个负责管理其他水域。这种体制不利于港口的长期发展和对《九江港总体规划》的组织实施,更不利于九江市充分发挥沿江优势,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赶超发展战略的实施。
新组建的港口管理机构上下级组织体系功能发挥不完善,一定程度影响港口行政管理效果。现行的港口管理体制偏重发挥基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但上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充分体现。如部级、省级港口规划宏观统筹管理乏力,一定程度影响港口行政管理效果。如省一级缺乏统一港口规划控制引导,造成同一省区内各地方码头建设各行其是,低水平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严重。
港口行政管理机构在长江岸线使用审批上权威性不够,一定程度影响港口在城市中心地位作用的发挥。新的港口管理机构与本地其他涉水管理部门在长江岸线使用上多头管理现象依然存在。如长江岸线使用应由港口行政管理作为主管单位才合理,但是水利部门也在进行岸线管理,还有其他部门在管理。由于同一地区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涉水管理部门,沿江地方政府为了加强长江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多采用岸线联审方式进行,一般由即由市发改委(沿江办)组织召集港口、海事、规划、国土、水利、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涉岸港口项目进行岸线联审,各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发表联审意见,联审会实行一票否决制,项目通过联审后由市政府下发联审同意意见,项目建设单位根据联审意见再到各职能部门办理各单项报批手续。该管理方式有利有弊,有利之处是使得建设单位少走弯路和回头路,不利之处是容易使建设单位认为岸线联审意见就是法定的岸线批文,弱化了港口部门的职能,给港口部门的岸线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这种管理方式也造成港口在岸线资源使用上得不到充分保障。
港口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仍显不足。航道、锚地等公用设施是加快港口发展的基础性设施。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渠道和足够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长江港口公用设施的建设受到很大的制约。目前,长江港口公共设施建设虽然有了一定规模,但随着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航道水深不足、锚地严重缺少的矛盾仍然突出,港区航道基础条件仍待改善,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港口专业化接卸能力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港口经济的发展。
港口体制改革后,各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都能按照政府赋予的港口行政管理职能各尽其责,但相互之间的联系交流不够、协调乏力,“各自为政”和“各自为战”的情况普遍存在。省际间双边、多边港口行政管理事务协调难度大、效率低。
地方政府在港口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承担出资、管理、维护义务缺位。已经实施的《港口法》已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当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用于港口的航道、防波堤、锚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这一块资金并没有得到落实,涉及部颁规定用于港口基础设施养护渠道界定义不明确,致使长江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实际上处于无序管理状态,严重影响长江港口功能的充分发挥。
进一步深化改革工作建议
当前,长江港口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港口体制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总结近十年长江港口体制改革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为切实加强长江港口行政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长江港口建设、经营市场秩序,鼓励和保护港口企业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港口生产力,满足沿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港口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尽快把沿江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纳入地方公务员管理体制,经费由地方政府全额预算解决。按照《港口法》和交通部对港口体制改革“一城一港一政”的原则要求,建议对各地港口行政管理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
充分发挥省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及交通运输运输部在港口规划方面权威作用,建议尽快出台沿江省级港口布局规划及长江干线港口布局规划。交通运输部和省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对长江干线港口城市的港口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沿江地方政府要赋予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岸线使用方面发挥管理主体作用。港口建设和岸线使用严格按照港口规划执行,发挥港口规划在城市规划和岸线资源利用中的中心地位作用。
港政行政管理部门要与当地涉水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如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合执法力量打击违法行为、形成管理合力高效解决影响港口水运发展的问题。建议由长航局建立一个集港口、海事、航道、公安、通讯等单位组成涉水联席会,聚集港政、航政、水路运政合力,为长江水运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稳中求进、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总方针,以“精益管理”为抓手,在高位运行形势下探索新的增长点,向管理要效益、要红利、要进步,持续提升管理效益占新增效益的比重,实现企业发展质量、社会形象、员工幸福指数同步提升,促进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总基调。坚持“质的提升”与“量的提升”相结合,按照“稳”是前提、是基础,“进”是方向、是目标的总要求,稳扎稳打、稳中有为、不冒进、不抢跑。努力在销量增长上“回归理性”,在结构提升上“回调预期”,在省际销量上“回复真实”。
(二)坚持“精益管理、挖潜增效”的总抓手。以“提升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核心,打造精益烟叶生产、精益营销、精益物流、精益研发、精益预算五大体系,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转变。
(三)坚持“深化改革、统筹发展”的总策略。全面、准确把握行业改革发展方向,在坚持专卖体制的前提下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妥善协调和处理好企业与当地党委、政府、烟农、卷烟零售户及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坚持“严格规范、实事求是”的总原则。始终把严格规范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内部管理规定,坚持守法经营、规范经营,切实维护正常的卷烟流通秩序。
三、主要目标
实现“两烟”销售总额68.29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5.5%;实现毛利17.05亿元,同比增长7.51%;实现税利16.49亿元,同比增长9.56%,实现利润8.88亿元,同比增长9.86%。实现销量26.52万箱,客户满意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市场净化率在96%以上;无证户比例控制在4%以内;全市系统力争破获8个以上国标网络案,查办5万元以上的真烟非法流通案件50起以上,查办假烟案件150起以上。实现烟叶收购量25万担,实现烟叶销量29.95万担,烟叶销售均价(不含税)达到2670.32元/担。争取2015年10月前完成新物流整体搬迁工作,全年送货满意度在90%以上。
四、工作措施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烟草将通过转型带动、创新驱动、精益推动,继续构建烟草核心竞争力。201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一个重点,实现五个转型和三个提升。”即:围绕“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这条主线,突出“精益管理”这个重点,实现卷烟营销重心从“增销量”向“调结构”转型、物流中心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市场治理从“单一被动治理”向“综合精益治理”转型、烟叶生产从“数量规模型增长”向“质量结构型增长”转型、企业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益型”转型、依靠“文化兴企”提升企业软实力、依靠“依法治企”提升企业规范度、依靠“人才强企”增强企业源动力,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一)全力打造“七八九十”工程,推动卷烟营销重心从“增销量”向“调结构”转型。进一步扩大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范围,努力在品牌退出、品牌培育、客户评价、绩效考核、监督检查、通力合作、网格化运行等七个方面取得突破;按照“八招育牌”的思路,创新品牌培育方式,强化市场认同;全面推广客户经理“九式服务法”,将其打造成为客户服务工作的“名片”;贯彻“十项规范”要求,加强对货源投放的监管和预警,杜绝代订、删单、改单、搭配销售等不规范行为;完善客户认证机制,杜绝大户控制小户、异地订货、同一IP地址订货、代订等不规范行为,夯实市场基础。同时,把“稳销量、调状态”作为2015年卷烟销售的重中之重,合理安排省内外卷烟销售结构,合理组织货源,平衡购销均价,并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努力保证四、五类烟有效货源供应,防止因结构快速提升影响销量,保持卷烟销售的均衡性。
(二)精心实施“四大体系”建设,推动物流中心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按照精化流程、精确核算、精准运营、精到服务、精细管理的要求,同步开展精益配送管理、精益现场管理、精益库存管理、精益设备管理四大体系建设,建成完整统一、先进实用的烟草物联网,并确保物流中心在上半年完成搬迁投入使用。重点是在推进非法人实体运作的基础上,通过加快全省物管系统和GIS/GPS系统两大项目建设和推广,固化物流业务流程和规范操作,努力实现运行管理水平、成本控制水平、服务客户水平“三个全面提升”。
(三)紧紧围绕“六环治非”思路,推动市场治理从“单一被动治理”向“综合精益治理”转型。在排查摸底、集中打击、重点监管、分片管理、问责倒逼、制度梳理等六个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确保实现真品卷烟非法流通量退出全省前六位的目标。同时,在率先启动诚信经营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明确诚信守法经营评价标准,积极打造诚信消费市场。重点有二:一是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烟草市场综合治理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建设到县区;认真贯彻国家局APCD烟草市场监管工作法,大力开展市场清理整顿专项行动,维护和巩固良好的市场秩序;并要求专卖队伍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和安全执法。二是强化内部监管。认真落实《两烟非法流通治理工作意见》,坚定不移地抓好真烟非法流通治理工作,巩固治理成果,严防反弹回潮。要强化日常监管,创新监管手段,完善内控制度,确保生产经营规范运行。
(四)不断深化“四优四精”措施,推动烟叶生产从“数量规模型增长”向“质量结构型增长”转型。按照国家局“提质增效”的要求,在产业规模、从烟队伍、基础设施、烟叶的省内外地位上求稳,在市场需求、优化结构、质量提升、效益增加上求进,确保规模稳住、红线守住、结构控住、质量把住。进一步优化布局、优化种植主体、优化技术队伍、优化等级结构及质量;实施精益生产、精良技术、精准作业、精细管理,稳步提高烟叶在全省和全国的地位,扎实打造具有特色的浓香型优质烟叶品牌。
一、积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农村卫生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扩面增效。一是通过调整方案,完善管理办法;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加大社会监管力度;三是加快网络系统建设步伐;四是加强定点医疗监管工作,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保积极性。全县42万农业人口共有38.41万农民参保,参保率91%,与去年相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88%目标任务。截止11月30日,计有5.18万人享受补偿,补偿金额1071.7万元,其中大病住院病人9883人,报销金额1006.9万元,得到1万元以上补偿有51人。
(二)初保先进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强初保创建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成立了组织和初保创建办公室,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及时调整充实了初保办人员,对创建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任务层层分解,责任明确到人的工作机制。二是提高初保创建人员的业务能力。举办了三期全县初保信息员培训班,邀请市局有关对初保先进县创建的各项指标和资料的规范收集管理进行了专题辅导。三是加强督查指导。为进一步做好初保先进县的创建工作,县初保委又出台了《响水县初保先进县创建工作进度表》,对各阶段的工作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达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的工作局面。定期召开会办会、部门协调会,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初保创建工作。目前,全县各乡镇都在积极创建,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做好初保先进县的迎查准备工作。
(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一是完善基层卫生工作机制。为不断提高农村卫生组织的整顿力度,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布局,我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响水县村卫生室建设标准》以及《响水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对村卫生机构建设和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立了以“两证”、三制、五统一和“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二是合理设置村卫生机构,按照规划要求,对村卫生室进行重新整合转型,全县已建成86个标准卫生室,56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在申报验收。三是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强对乡村医生在岗执业情况考核,推行乡村医生聘用制。加强乡村医生在岗培训,举办了1期乡村医生 全科医疗和5期在岗培训班,培训人数681人,参训率达100%,提高了乡村医生整体业务水平。 二、认真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加大执法力度,保障人民群众医疗和食品卫生安全。一是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重点加强了节日期间的食品卫生检查,以食品安全为目标,以无证照、不符合卫生条件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积极推行响水县食品卫生单位量级分化管理,取缔非法经营户,提高了我县食品卫生的质量,食品放心工程取得初步成效。二是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整治医疗服务市场,规范医疗秩序。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的专项活动,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及合法医疗机构中使用非卫技人员和超范围执业等违法行为,对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执业许可和医技人员执业资格准入逐一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执业资格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活动。今年以来,切实抓好以保障农民健康为主题的“飓风一号”和以整治性病诊疗市场为主题的“飓风二号”专项整治行动,查封标值近数万余元的非法药品和器械。三是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督监测,对全县二级医疗卫生单位300份医疗器械和卫生用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达87.6%,对不合格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或予以行政处罚。通过整治,县、乡、村三级医疗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非法行医,超范围行医,非法坐堂,无证经营的现象得到了遏制。特别是无证无照,以开药店为名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受到有力打击,净化了医疗市场。为全县人民营造了一个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
三、全面推进“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质量、安全、服务、费用”这个核心,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一是年初召开了专题动员会议,落实目标和任务。各级医疗单位根据活动的要求,采取扎实措施,狠抓落实,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三级质控网络,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医疗质量监督体系,医院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出院病人诊断符合率、病历书写规范合格率逐年上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二是狠抓“三基”训练,始终把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作为第一抓手。定期不定期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并把医务人员“三基”考核与个人职称晋升挂钩,不断激发广大医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今年的5·12国际护士节,我局选拔优秀护理骨干参加全市卫生系统的竞赛,获得市团体三等奖的良好成绩。三是抓规范管理。今年对全县40余家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证进行年度校验,定期召开全县医疗安全工作专题会议,通报医疗安全工作,分析医疗纠纷根源,提出整改意见,同时组织人员对全县医疗机构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及医疗安全工作进行跟踪督查。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了“医院管理年”活动,规范各类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不断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提升了医疗卫生整体服务水平。四是积极推行惠民医疗措施,逐步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县直医疗单位已开始实行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并严格执行物价政策、认真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杜绝多收费、乱收费等不规范行为;大有镇卫生院、六套中心卫生院等医院对五保户、特困户等困难群众实行“三费”减免(挂号费、出诊费、注射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二院、县三院、东方康复等医院推出免费接送住院病人服务。县三院开展的“爱心助老”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被县老龄委授予“爱心助老医院”称号。据不完全统计,卫生系统共为全县的困难群众免收各种费用达50余万元。
四、不断深化卫生改革,进一步加快卫生人才培养步伐 (二)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一是转变观念,使用好现有人才。落实退休人员的返聘工作,使现有人才的使用达到最大化,鼓励在职人员自学,组织安排700余名卫技人员参加了卫生部“好医生”网站和上海中山网站的远程教育项目学习,卫技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率达100%。二是把培养卫技人员的重点放在现有人才的素质提高上,放在紧缺专业岗位和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上,有、有目的的培养人才,形成高、中、初有序的人才梯队。今年以来共选派30多名中青年骨干赴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进修学习,组织了5期医学技术推广运用培训班,参加人员达180余人,上报市级科研项目3项,开展新项目、新技术10项。
五、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加强
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扎实开展。上半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措施办法,使上半年的招商工作有项目、有线索、有效果,共计完成引进项目2个,计划外来投资2600万元,另外正在洽谈中的有意向项目6个,为全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认真做好联镇包村、老年体育、为民营大户服务工作。联镇包村工作方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部署,积极选派机关干部参加“联镇包村”工作,选派一名科级干部到钢城区黄庄镇进行挂职,选派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到孔家庄村进行包村,与钢城区涝洼村开展牵手共建活动,切实帮助解决问题,促进了联系点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老年体育工作方面,对市直机关三个生活区的老干部活动室增添了部分娱乐器具,滨河花苑配置了比较齐全的健身和娱乐设施,增加服务项目,为老干部休闲娱乐提供了便利。为民营大户服务工作方面,我们会同市发改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联系民营企业市汶河化工有限公司和鲁中钢铁物流有限公司,为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帮助,做到了积极走访,了解情况,帮助解决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目前,两家公司运营情况良好。
三是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全面展开。狠抓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的学习贯彻,制定了我市公共机构节能的初步意见,6月12—18日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全市100多个单位5000多名机关工作者积极参与,活动的组织和活动的成效受到了省机关事务局的通报表彰。7月14—15日,省公共机构节能检查组对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对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肯定。
四是政府采购稳步提高。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完善采购程序,注重推广环保、节能自主创新技术产品的采购,积极推行“阳光采购”和电子采购,组织实施好了各项工程、货物的集中采购工作。上半年为110余家单位采购项目200多类,完成采购金额1.28亿元,节约资金2094万元,节支率达到14%,采购规模同比增长111.4%。
五是政务接待工作得到提升。充分发挥窗口单位的职能作用,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抓手,加强制度建设,深化内部管理,坚持服务宗旨,做到科学化、规范化。1-6月份共接待中外宾客25.8万人次,接待重要会议团体79个,接待吴官正、高新亭等省部级以上领导30余人次,赢得了领导的广泛好评。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上半年,在市财政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我们不等不靠,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对滨河花苑部分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对餐厅进行了装修改造,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原三个生活区对供暖、供水设备管道进行升级改造,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机关办公楼完成空调系统和净化水设施的维修更换,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对宾馆的设施设备进行了维护保养和升级改造,接待环境进一步改善。
七是房产工作管理到位。积极抓好办公区、生活区水电暖气的正常运行,加大对物业管理的指导监督力度,搞好房屋、设备、设施、管道、线路的维修保养,确保了水、电、暖、气正常供应,为广大机关干部职工提供了舒适的办公生活环境。
八是财务管理严格规范。制定了固定资产折旧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固定资产管理;完善了财务收支、报销及跟踪督查等规定,进一步加强了机关经费管理;建立了下属经营单位财务考核审计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指导监督。上半年财务管理和经费支出科学有序运转,收支平衡,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九是安全保卫能力增强。围绕创建平安机关办公区、生活区,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和机动队建设,印制发放了车辆通行证和人员出入证,工作中严格出入制度和程序,更新升级消防监控设施,加大监控设备检查力度,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实现了安全无责任事故的目标。
十是各项服务全面提升。办公楼服务完善规程,及时高效服务,加大对物业管理的指导监督力度,会议服务高标准、严要求,共计接待各种会议100余次,卫生保洁工作走向了规范化。公务服务快捷高效,领导公务用车、班车服务热情主动、文明礼貌。生活服务建制度、上项目,改善经营服务环境,拓宽服务领域,严格饮食卫生,饭菜品种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广大居民满意率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幼儿教育突出素质教育的特色,深化品牌示范园建设,加大教师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幼教综合素质。
十一是后勤经济快速发展。各经营单位以招商引资和融入济南经济圈为契机,发挥产业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完成经营收入5004.36万元,占全年计划的52.7%,同比增长7.2%,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局党委把目标绩效管理作为全局工作的总抓手,多次召开会议对目标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通过目标管理的顺利推进,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量化目标,责任到人。局党委将全年工作分解成各项具体目标,落实到了局党委各成员和15个单位当中,并规定了完成目标的时限和责任人,做到了目标制定制度化、分解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二是领导重视,严格督查。局党委落实领导责任制,调整充实目标考核督查小组,搞好目标的运行调控。考核办公室及时收集整理工作目标的实施情况,了解掌握考核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上呈下达,确保了全年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三是及时调度,突出重点。考核领导小组利用每周一例会对工作目标进行一次调度,每季度进行一次小结。调度会上,各单位在认真做好工作汇报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完善任务的主要措施,并接受考核办公室的监督检查,使各项任务的部署、落实、调度、检查环环相扣,保证了工作进度。四是阶段考核,严格奖惩。调度会前,考核办公室派人员到各单位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整理,上报给局党委。局党委主要负责人根据各部门汇报以及考核办公室的检查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对于任务完成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达不到阶段要求的,帮助分析原因,解决实际困难,调动了各单位的积极性。五是信息反馈,正确引导。考核办公室在监督检查中,注意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把工作做在前面,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实际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汇报,并反馈给各单位,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打好了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下半年,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改进工作,主要在“提高”上下功夫,重点在十个方面抓落实提高。
一是抓好生活区四个食堂和办公区机关餐厅的运行服务工作。生活区的食堂在饭菜质量、饭菜品种和食品环境卫生上下功夫,饭菜既要品种多、花样丰富,又要新鲜卫生;服务要热情文明,突出特色,在节约成本上求效益。办公区的机关餐厅要严格服务标准,落实服务政策,确保饭菜的充足供应,为机关工作人员服好务。
二是抓好机关办公生活环境。对办公区制定严格细致全面的服务标准、服务措施、服务程序,定期征求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及时总结整改提高。特别注重安全,对运行设备严格维修保养检查制度,对出入车辆和人员严格查证登记制度,规范车辆停放,制定应急预案,创造优良的办公秩序。对生活区狠抓管理服务提升,滨河花苑抓好后续工程建设的督促推进、水电暖气畅通的协调服务、会所服务的科学管理以及现有物业水平的规范提高。机关一、二、三生活区注重环境整治,加大实施地面绿化、墙面美化、道路硬化、灯光亮化力度,提高卫生保洁水平。
三是抓好安全工作。抓好党政办公生活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安全责任制和监督检查责任制,时时处处抓检查、抓落实、抓到位,确保无缝隙,无漏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抓好办公楼、生活区、宾馆、幼儿园等重点部位的汛期安全,确保安全度汛。
四是抓好机关节能。着重抓好现有公共场所、生活区公共部位的节能工作,采取措施,量化指标,争取水电气等能源利用和运行费用支出同比降低10%以上。
五是抓好物业管理。机关办公楼物业重点抓好保卫规范、会务服务、卫生保洁,使办公楼的物业上水平、上档次。滨河花苑管理处积极联系协调开发商抓好管理,指导监督物业公司抓规范、抓质量,及时抓好卫生保洁,及时抓好绿化美化亮化。
六是抓好接待服务。坚持服务宗旨,硬件抓完善,软件上水平,发挥品牌优势,树立良好形象,以优质高效的标准抓好政务接待和社会服务。
七是抓好幼儿教育。幼儿教育要实施品牌战略,树立素质教育和名园建设的品牌,在质量和信誉上下功夫;要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引领全市幼教事业发展,提升保教水平,逐步壮大规模。
八是抓好政府采购。要认真落实各项法规制度,加强与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降低采购成本,扩大采购规模,组织实施好各有关单位委托的采购任务,采购规模与采购质量要同比分别增长10%和3%以上。
九是抓好经营创收。以创新的思维和管理办法抓好经营创收,抓好调整整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经营效益,逐步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借用外力,采取合作、租赁等形式,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发展后劲,不断适应市场需要,实现良性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招商引资情况
1—6月份共引进项目20个,其中内联10个,外资10个。内联到位资金10.*7亿元,比去年同期9.95亿元增长1.37%;外资项目新签合同金额122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200万美元增长513.5%,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5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183.83万美元增长215.5%。完成韶关市下达我市外资任务1000万美元的58%。
近年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为3*万美元,20*年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为466万美元,20*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达580万美元。
(二)外贸出口情况
1—6月份预计外贸出口总额1761万美元,与上年同期增长43.75%,外贸出口前年为2500万美元。完成韶关市下达我市出口任务3400万美元的51.79%。
二、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强力推进外经贸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市的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工作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关键在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和支持。市委、市政府继续把外经贸工作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主要领导在领导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先后多次带队赴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拜访当地客商,宣传推介*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邀请客商前来*考察投资;同时,主要领导还经常过问项目进展情况,经常深入园区、重点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协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外经贸工作上新水平新台阶。
(二)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
今年我们加大力度,切实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保证了韶关市20*年经贸系列活动和我市“雅石展暨经贸洽谈会”活动的招商成果得到有效落实。
1、去年签约投资8000万元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项目预计今年8月底可试投产,长远机械铸造项目10月份投产;投资6000万的物流仓储项目,5000万元的钟表首饰项目、2000万元的塑料包装项目,600万元的蓄电池扩建项目等一批项目正在征地建设中。
2、今年新引进了10个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投资100万美元的金诺果业、鑫辉果业、文汇农业,64万美元的港昌农业、信业塑胶、南丰塑料、嘉循石材、万通投资项目,增资40万美元的顺昌布厂、浩天果业等项目,现已注入了大部分资金。
3、产业转移工业园已落实了7个项目,泰邦机械已投产,圣大木业、长远铸造、必达羽毛工艺项目即将投产,营养快线食品生产、绿发工程机械、再生塑料等项目已签定用地协议,正在规划设计和办理公司有关手续。
4、还有一批园中园项目,即佛山客商投资占地800亩的不锈钢工业园,深圳客商投资占地300亩的再生资源塑料工业园,广州客商投资的占地500亩的钟表首饰工业园还在规划设计落实中。深圳汽车配件生产、从化摩托车生产、华师大太阳能多晶硅等一批项目还在进一步洽谈落实中。
(三)加强制度建设
今年我局加强了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推进外经贸工作。一是建立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责任制,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单位的每一个干部职工,使外资任务,外贸出口任务责任到人,形成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强大推力。二是完善了干部挂点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责任制,使每一个重点项目从签约到投产过程中都有专人进行跟踪服务,为其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促进项目顺利发展建设;对于我市的一些重点外资企业,出口企业,我们也安排专人挂点联系,全力为企业做好后续化服务工作,力促企业增资扩产,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总量。
(四)加快口岸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市的口岸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解决了*口岸基础设施和办公用楼问题。二是对原外贸总公司现有资产进行全面评估。三是解决了*口岸机构及人员编制问题。四是正在落实原外贸总公司人员安置问题。
(五)做好外贸出口工作
一是狠抓出口任务落实。年初,我局领导对外贸出口企业进行了分析,将韶关市下达我市的任务分解到各出口企业,并结合实际针对不同企业给予重点帮扶,实行“一厂一策”的政策,我们经常下企业了解出口情况,对每个出口企业进行跟踪服务,解决企业、公司在出口遇到的问题。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的策略。我们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的政策,积极鼓励企业走向市场,寻求客户,走出国门,了解国外市场的新动态,争取更多的订单。同时,帮助出口企业争取广交会摊位,利用好这个平台,将我市的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上。三是鼓励企业自行出口。由于我市出口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地公司出口。为此我们积极与企业沟通联系,让企业了解政策,主动为企业办理进出口权,鼓励企业自行出口,从而增加了我市的外贸出口总量。
(六)做好调研工作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按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年活动领导小组要求,我局会同政法委、交通局、国土局对全市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活动历时一个多月,联系实际,深入企业,掌握和了解了许多情况。调研组认真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推动了全市招商引资和外经贸工作的深入发展。
(七)开展抗冰救灾和抗震救灾工作
20*年1月下旬,我市遭受了80年一遇冰雪灾害,在这场抗击冰灾工作中,我局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及时与外来投资企业的联系,指导抗冰救灾,使企业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我局干部职工深入各企业,想方设法劝阻外地员工留在当地过年,并帮助企业解决煤气燃料、食物供应等后勤保障问题,让外地员工能平安快乐过好年。三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救助活动。动员干部职工捐献棉衣、被御寒物品送往受灾地区;将13000元现款及一批防寒物品送往我局扶持点庆云镇湾雷村。四是动员企业间互助互救,开展抗冰救灾活动。
四川地震发生后,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为灾区捐款献爱心,动员局机关干部职工个人捐款3200元,动员党员缴纳特殊学费5930多元,我市的外来投资企业也积极为地震灾区捐款,顺昌布厂公司集体捐款6万元,个人捐款2万多元。
三、存在问题
1、我市的工业用地、用水价格偏高,用地每平方168元,每亩近12万元,工业园用水每立方0.8元,其他为每立方1.25元,据说还要提价,这与其他地区相比缺乏优势。
2、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和员工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3、我市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有待加强,目前进驻园区的项目不多,没有发挥好项目集群效应。
4、由于种种原因,*口岸于2004年暂停业务工作,严重影响我市企业发展。
5、近年来企业转制后,出口企业在减少,2005年我市出口企业有17家,目前仅有11家出口企业,今年上半年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只有6家,外贸出口量增长艰难。
四、今后工作意见
(一)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招商引资上新台阶
一是成立两个驻点招商小分队。
为加大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广州、东莞设立两个驻点招商小分队(方案已报市政府),分别由3名干部组成,人员由市政府统一抽调安排,组长可由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或其他职能部门领导担任。
驻广州招商小分队办公地点设在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要负责广州、佛山等地的招商引资工作;驻东莞招商小分队办公地点设在东莞市,负责东莞、深圳、中山等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要明确和落实驻点招商小分队的工作要求,职责任务,奖罚办法,保障措施等,以此推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
二是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我们将继续组队深入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加强与外地客商的沟通联系,推介宣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了解*和投资*。
三是认真组织好各项经贸洽谈活动。今年我市四套班子前往从化、清新县开展调研,学习当地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下半年,我们将积极组织人员外出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力争引进一批好的项目。同时,我们要以*举办建县150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要认真做好项目的筹备工作,借助该项活动的平台,搞活招商推介工作,力争取得重大招商成果。
四是促进以商招商。要认真服务好已经落户我市的企业,使之做大做强,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推介我市的投资环境,达到以商引商的目的,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前来投资置业,促进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认真做好“双转移”工作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精神。加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力度,完善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加快经济开发区和产业转移园合署办公工作进度,有效运作“*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为更好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打造良好投资平台。努力引进项目,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安置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广泛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多渠道多种形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为产业转移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切实把我市双转移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切实改进作风,为外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认真做好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学习讨论活动第二阶段工作,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我局的工作作风,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全力为我市投资的外来企业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帮助外来投资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优化投资环境,促使外来投资企业不断增资扩产,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四)加强督促检查,抓好责任制落实
继续协助市委、市政府抓好20*年招商引资责任制的跟踪落实工作,通过强化领导负责制、任务包干制、扶持项目制、情况通报制、考评考核制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全市招商工作的扎实开展和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实现。
(五)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口岸建设步伐
下半年,我们要加大力度推进*口岸建设。一是继续做好恢复口岸暨外贸转制工作,争取原外贸转制工作在今年8月前彻底完成。二是做好*口岸管理服务中心挂牌及相关工作。
(六)不断深化措施,扩大外贸出口
一是落实好国家和省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出口企业运用好政策,积极实施“走出去”开阔眼界,拓展市场进行产品宣传推介。鼓励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洽谈会、广交会、出境参展。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渠道,提高产品出口质量和档次。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总揽全局,切实贯彻执行“促改革、防风险、强服务、提效能”方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扎实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改进监管手段,探索风险预警、识别、防控、化解的新方法、新机制,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二)新组建1家村镇银行,在县域及乡镇增设至少6家银行网点。
(三)推动钢贸、造船、不锈钢等重点行业授信风险逐步化解,力争不良贷款率不高于年初水平。
(四)加快推进银行案防长效机制建设,促进银行从业人员合规履职,力争不发生案件和重大违规事件。
(五)推动绿色信贷,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确保新兴产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六)持续改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
(七)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
三、主要措施
(一)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银行业转型发展
1.强化法人银行公司治理。一是落实《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组织开展公司治理培训,完善法人银行“三会一层”治理结构,督促指导董事会、监事会有效履职,提高各专门委员会履职能力。二是强化董事、监事、高管人员的履职评价和问责。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董监事履职评价示范文本》,督促法人机构制定董监事履职评价办法实施细则,并报分局备案。三是稳步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做好实施培训和监测分析,夯实资本管理基础;强化法人银行股权监测,规范股权变更、质押、交易等行为;按照银监会法规逐步扩大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构建更加具有活力的银行体系。
2.推进银行内控管理机制建设。一是加强绩效考核导向监管。督促银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设定经营指标,避免单纯追求规模增长和同业排名的激励导向,推动落实高管人员及重要岗位人员薪酬延期支付制度。二是强化内控体系建设。指导银行构建有效风险治理架构,强化部门、岗位之间的有效制衡,落实强制轮岗交流制度。三是完善监审联动。加强对银行内审等部门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增强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计量能力,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监管评价办法》,开展重要风险监管审计合作。
3.加快银行产品服务创新。一是督促银行以特色化为方向,立足本地市场需求实际开展业务创新,探索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二是推动实施品牌化战略,指导银行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产品服务营销,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服务品牌。推动符合条件的农商行实施走出去战略,选择合适地区设立异地支行。
(二)严守风险底线,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
1.逐步缓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一是坚持稳步控降目标。坚持“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总原则,继续认真落实《银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风险管理的意见》,择优支持保障房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贷款必须符合监管政策要求,力争平台贷款余额不超过年初水平。二是完善全口径监测统计。通过加强统计监测,真正做到动态统计、有进有出,进一步提高平台名单的全面性。进一步加强融资全口径管理,与地方财政、审计部门建立完善日常联系和季度信息交流制度,督促银行加强监测,全面了解平台企业的其他融资情况,严控平台借道融资,提高平台融资全口径统计监测的准确性,深入分析平台银行体外融资对银行信贷安全性的影响。三是落实到期还款来源。目前纳入监测的73户融资平台今明两年到期贷款都将在46亿元左右,督促银行及早与平台企业及地方政府部门沟通落实还款计划及资金来源,严防违约风险。四是强化风险缓释措施。对于还款资金来源得不到落实的平台,要求银行及早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直接融资政策变化情况,逐步推动用直接融资置换相应的平台贷款。
2.从严控制房地产领域信贷风险。一是完善名单制管理。督促银行针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集聚的特点,审慎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准入管理,完善准入企业名单,加强开发企业资金实力、开发业绩、管理水平、信用状况等准入条件审核;结合季度非现场监管走访,收集审查辖内银行开展合作的开发企业名单及项目情况。二是加强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监测。督促银行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风险排查,严控银信合作业务,严防开发企业通过假按揭、民间借贷等方式进行融资,严防房地产企业利用贷款囤地炒地。三是组织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组织开展一次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准确评估房地产价格下跌情况下的贷款损失及流动性情况。四是落实住房按揭贷款差别化政策。督促银行严格执行住房按揭贷款政策,优先保障首套自住房贷款,审慎开展商用房抵押贷款。上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房地产贷款检查,全面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风险状况。
3.密切关注大额授信风险。一是妥善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以戴南不锈钢行业为重点,加强与兴化市、戴南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深入实施授信总额联合管理,充分发挥牵头行作用,逐户落实一户一策分类处置方案,确保支持类企业有劲、维持类企业有底、退出类企业有序。首期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期限到期后,及时召开有关戴南地区银政企三方座谈会,研究部署后续工作。二是密切关注重点客户风险。充分利用客户风险信息系统,在全辖排查涉及5家银行以上、银行授信总额2亿元以上的大额多头融资及5000万元以上存在担保圈的客户,建立台账持续监测,绘制大额客户融资担保链接图,准确掌握主要担保圈状况,推广运用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逐步推动担保解链工作,有效防控风险蔓延。三是严防政策“一刀切”加大行业风险。加强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督促银行积极上争资源,用好用活政策,避免信贷“急刹车”、“急转弯”加剧风险集聚。关注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根据银监局有关文件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出台有关光伏产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有保有压”政策有效落实,指导银行继续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有选择、有差别地开展光伏产业授信业务。四是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额授信和授信集中度监管。督促机构严格控制大额贷款,落实新增3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报备制度;禁止发放异地贷款;加强银团贷款风险管控,严格控制银团贷款投向。
4.大力加强不良贷款管理。一是做实贷款分类。加强贷款质量监测,组织开展重点机构贷款风险分类检查,摸清摸准风险底数,夯实资产质量,提足风险拨备。二是加大新增不良贷款问责力度。出台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追究监督办法,督促银行按照履职责任要求,对2013年以来新发生的不良贷款查清原因,落实责任,凡属违章违规形成的不良贷款,必须要追究经办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于新增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按照提高不良容忍度有关要求,适度减免相关人员责任,保护银行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性。认真分析新发生问题贷款的成因,从经营理念、管控架构、管控方式、管控流程等方面全面改进授信管理体系,严格新发放贷款的准入管理。三是加快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推动银行积极运用诉讼、批量转让、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充分利用财政部最新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所带来的便利,加大存量不良贷款核销力度,损失类贷款不得长期挂账。
5.有效促进影子银行业务规范发展。一是建立风险“防火墙”,阻断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渠道。督促银行规范发放小贷公司贷款,密切关注该类机构将银行贷款资金流向国家调控领域及限制性行业。规范开展银担合作,对融资性担保公司严格执行担保倍数限制,防止违规放大杠杆倍数。二是建立完善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备案登记制度,及时掌握理财业务情况。指导法人银行规范开展理财业务,建立单独的机构组织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与银行资金严格分开,不购买本行贷款,不开展资金池业务,强化资金运用监管。规范分支机构理财产品销售行为,严防不当宣传及误导销售。
6.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防控。一是把流动性管理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督促银行特别是法人银行及时调整流动性风险偏好,各法人银行要成立以行长为组长的流动性监测与管理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性应急预案,开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压力测试,督促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同业、理财和投资业务管理,合理控制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防止业务增长过于冒进,推动中小银行切实按计划压降“两项占比”,提高业务稳健性。三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有效控制存款冲时点现象,提高资金来源稳定性,组织银行进行压力测试,适时开展流动性管理专项检查。
7.突出操作风险和案件风险管控。继续保持案防高压态势,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推动银监会“案防新规”有效落实,严格实施信贷违规问责和案件问责。督促银行加强基层网点和重点人员管控,继续开展员工参与民间借贷等违规行为排查,加大问责力度。加强与邮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邮储银行二级支行强化操作风险管控。加强案防技防建设,建立农商行信息科技系统开发、运用联合机制,推动开发运用员工账户异常信号监测系统、重要岗位轮岗提醒系统和“飞行”检查合规知识测试系统,进一步提升案防工作水平。出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飞行”检查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成立“飞行”检查大队,对机构“飞行”检查进行再监督。
8.密切关注新型风险。一是强化信息科技风险。开展信息科技风险巡查,摸清信息科技风险现状;下发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意见,确保银行严格按照“系统可以外包,责任不能外包”的原则,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保障业务连续性。二是强化市场风险监管。督促银行加强资金业务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关注交易对手风险,严防违约风险。三是注重声誉风险管理。继续与媒体合作开展对外宣传,提高宣传时效性和针对性,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督促银行健全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测。
(三)优化金融服务,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1.运用信贷杠杆推动产业转型。一是强化引领,深入推进银行业转型升级。加强监管引领和考核督促,切实推动《市银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确保银行业在全市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加有力的推动作用。上半年组织开展“银行业转型升级行长沙龙”,组织银行集中探讨转型升级经验,深入挖掘银行业转型升级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银行业全面服务转型、发展升级。二是盘活存量,稳步退出过剩及落后产能。加强产能过剩重点行业的监测分析,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和信贷台账,推动银行与政府部门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合作,通过产能整合重组、技术改造,促进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盘活沉淀在过剩产能上的信贷资产。三是用好增量,将信贷优先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升级的行业和项目,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清洁能源等。完善新兴产业和绿色信贷监测统计,推动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业务流程、落实扶持政策,积极推广专利权质押等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求的信贷模式。加大对医药城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银行进驻医药高新区,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一是持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组织青年员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走进工厂、学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服务,督促银行网点播放金融知识宣传专题片,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二是完善银行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建立银行投诉处理机制评估督导机制,对银行投诉处理情况实施监督考核,督促指导银行建立健全快捷、规范、合理的投诉处理流程,充分发挥银行维护消费者权益、处理消费者投诉第一责任主体的作用;加强对客户投诉情况的分析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同类问题反复投诉。三是切实改善柜面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客户排队,提升柜面服务满意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规范开展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投资理财等产品,督促银行坚持“卖者有责”,为消费者把好产品准入关口,规范开展业务宣传,避免误导消费者。
3.进一步改善“三农”金融服务。一是加快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在优化建设传统银行网点的基础上,开展社区银行、小微支行试点,积极推广“快付通”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模式,提高偏远乡村的服务可得性。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监管,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严防“脱农进城”趋势,引导邮储银行大力拓展农村金融业务。二是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开发推广适用于私人农场、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新模式,探索发展农业产业链融资,开展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试点。强化对粮食生产发展的信贷投入,支持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田水利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三是提升阳光信贷覆盖面,加大富民阳光信贷推广力度,建立富民阳光信贷统计制度和通报制度,开展专项现场检查。
4.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一是强化业务引领。坚持小微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目标不动摇,认真开展统计监测和考核督促;完善“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开发推广“网上金融超市”,进一步拓宽银企沟通的渠道。二是开展活动带领。继续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月活动,2014年计划在市新能源产业园区和高港区举办两场大型“进基层、入园区”银企对接活动,在姜堰区和泰兴市举办两场银企面对面恳谈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提升活动效果。三是实施创新驱动。通过监管创新,探索化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推广小微企业免担保贷款;督促法人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信贷流程、创新还款方式、创新担保方式;推动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四是强化制度保障。推动银行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有效发挥作用,开展专营机构督查评估,对“六项机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对减轻小微企业融资负担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督查,不断提升小微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和服务覆盖面。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监管效能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动真碰硬的大排查、触及灵魂的大检修、洗心革面的大扫除。系统理解、准确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用精神开展活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防搞形式、走过场。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紧密结合监管中心工作,努力实现作风的根本性改进。分局党委班子成员和各职能科室分别挂钩基层联系点及重点关注行业和风险领域,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2.切实推进职工队伍建设。一是强化知识型队伍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全年集中培训不少于6次,切实提升员工业务能力。采取论坛、交流、点评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业务学习研讨和交流,树立主要业务的标杆性质量标准,供相关科室员工学习对照。二是强化实干型队伍建设。围绕“增强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尽责履职能力”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塑我监管形象”活动,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改进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贯彻落实,开展履职评价,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化程度。开展中层干部缺岗竞聘和员工轮岗,激发员工活力,努力做到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三是强化廉洁型队伍建设。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警示教育,上好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课,落实“一岗双责”,强化监督约束,确保不发生工作人员违法及重大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