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5:03: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预算监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程预算;成本控制
前言
如今建筑行业的竞争已经越来越白热化,在加强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意识及实现信息现代化管理的前提下,对建筑成本的有效控制才是取胜之道,这也是当今预算管理者所要面临的重大考验,必须强化预算人员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技术水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建筑成本控制的工作实效得到最大化发挥,提升企业利益。下面主要通过施工项目管理的论述、影响工程预算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及相关措施进行论述。
1.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1.1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
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项目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施工单位在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时,必须切实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确保达到施工标准要求,并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的处理,确保施工项目中的生产要素都可以发挥最大化的使用功能。其次,由于施工项目中部分生产要素经常需要组合使用,此时就需要具备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施工人员操作,同时还要做好后期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很好的保证所有生产要素在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性,进一步保障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再者,施工单位想要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促使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笔者建议可以通过采取动态管理模式,将各生产要素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灵活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最后,要确保每一个生产要素都可以得到合理的使用,使其自身的重要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减少资源的过多浪费,逐渐提升施工管理水平,这样有利于
2.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优化
2.1施工项目管理系统。在当前施工项目管理系统中,主要包括了三个分支系统,一是经济系统,而是技术系统,三是社会系统。想要充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保证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以下本文就对这三个不同的系统进行简要的介绍。
2.1.1技术系统。实际上,技术系统主要指的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技术。在当前大部分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通常都会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或是施工设备,不仅充分达到了施工要求,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施工成本浪费。
2.1.2社会系统。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部分施工项目是由施工人员直接施工操作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因而组成了相对完整的社会系统。只有不断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教育,才会能进一步提高施工水平,促使施工项目能够如期交付。
2.1.3经济系统。在施工项目管理系统中,经济系统是非常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系统通常都是基于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其能够为施工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有效推动了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3.建筑工程预算成本控制的重难点
一项完整的高层建筑施工建造工程中,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是受多个环节所影响的。例如工程施工周期长"施工任务量繁重"施工机械设备多"建筑施工安全要求高"材料价格差异变化大以及施工技术要求水平高等一系列因素,所以,高层建筑施工预算成本控制要比常规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要求更高,其复杂性也是常规建筑工程不能与之相比的。如今国内的发展模式下,应该充分地了解到高层建筑工程预算成本的重要性,在建筑的施工工期之内,确保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降低整个建筑的施工成本,进而最大化地提升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
4控制工程预算的措施
4.1实行设计方案招标或方案竞选
设计招标方案、扩大招标设计方案的范围,确保设计的合理与准确性,同时有利于控制项目的投资建设、降低设计费用、设计方案选择的最佳化等等,因此,进行设计招标,不仅有利于选择出最好的设计方案,同时在合理的竞争中,提高了设计的水准。
4.1.1推行限额设计
具体进行限额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将工程项目分为若干部分,再根据限定的额度进行建筑工程预算工作,做好限额设计,一定要有经验丰富、资质深的设计人员参与,如果技术人员专业性不强,会导致设计中经济性的思想很难体现。例如宝硕集团德玛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其组装的大楼运用设计招标,相
关招标文件中规定预算的额度,一旦超出相关的额度,设计单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的控制手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设计人员为了满足要求,打破保守思想,在认真研究之后,仅钢筋一项就较定额规定的钢筋少 100 t,预算也控制在限额之内。
4.1.2价值工程的应用
价值工程是一种提高产品价值的技术经济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实现主要是依靠对产品功能以及成本之间的关系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功能。价值工程就是利用功能和价值的关系,结合技术与经济手段,实现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与功能的一种管理方法。提高产品的价值,最常见的也是最理想的途径就是提高产品功能、降低成本。还可以在保持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反过来也成立,就是降低成本,保持功能不变。运用价值工程的主要特点就是要从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前提下,对被控对象进行功能分析,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决策,做到功能与预算的统一,同时设计还能降低工程预算。
4.2施工阶段的预算控制
施工阶段的预算控制要对施工的返工率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质量要保证。施工质量的保证离不开对施工细节的重视,监理人员要对项目施工的工序进行检查,对于施工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避免人、财、物的浪费,造成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同时
影响施工进度。
4.3竣工阶段的预算控制
工程结束后的决算是可以呈现工程项目的实际上的造价及投资的最后结果的文件,同时也是对于新增固定资产去交付、使用和验收的重要根据,对于工程造价控制及工程造价管理来事都是很重要的一关。工程的实际上的造价及各方投资的结果均是透过完工结算来看的。而且,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及对于工作成效的检查也都是透过结算来看的。我们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工程总结一些知识,这样可以使以后的工程建设得到更好地发展。
4.4从材料方面对工程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
材料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占据工程总预算的70%以上,所以,对于施工成本的控制其要点就是对材料方面的把控。一名优秀的预算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对材料进行严格把控,包括购买材料到合理使用的整个流程,并从根源处实时监控。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对材料的定价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核,保证质量符合施工标准之后,才能让材料到达施工现场,而在选购的过程中,一定要逐个审查卖家产品的质量与价格,确保采购质量过关且价格低廉的材料,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施工的成本。而在施工现场中,做好三防措施,对于原材料的加工一定要严加管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时,及时有效的对损耗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及修理,这样才能保证从材料方面对工程预算进行把控。
结束语
工程预算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提高工程预算的水平,是促进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的方式,做好工程预算每一个阶段的控制工作,提高预算人员的自身素质,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张雪芹 , 任宏 , 陈赞炯 , 胥维桃 . 工程预算有效控制研究 [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03).
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预结算管理人员,首先熟悉分包合同的约定,依照合同付款条件,并控制在业主结算量以内的范围进行核量。对工料超耗或发生违规行为造成损失的,要及时与分包单位沟通,制定奖罚制度,收集扣款证据,严格管理分包单位的施工。在对分包单位进行结算时,对应付款项认真核对,对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给予确认,应扣款部分及时提出。
2编制施工图预算
工程量的计算作为造价管理的一项最基本工作,必须熟悉施工现场的情况和概预算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应当掌握一些施工常识,避免错算、漏算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损失。应做到提前于施工进度完成施工阶段预算的编制,在施工实体进度的进行中,时刻能拿出理论量,便于给施工提供人机需用量、材料量等计划,工程实体完成后与实际人工、材料、机械用量的对比,分析成本损耗或浪费等造成损失的因素。工程进度款申报时,多与监理、甲方计量员沟通,依照施工合同要求或甲方要求的统一报量格式或计价软件等,明确所报进度,清楚反映计算依据,计算过程,以免甲方审核时无从核对,造成扣减或不必要的争议。
3加强签证,积极索赔
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设计、工程量、方案进度、运用资料等变更。往往变更涉及的量、价问题不包含在原合同预算内。所以预算员应对影响工程经济的变更,及时做出反映。收集好相关资料,对应施工图预算及时对比,计算已完工程部位的变更工程量。若发生原合同预算以外的内容,应对工程量和单价做出预算,固定单价的合同,应及时报审单价,收集好变更所发生的量和价在工程结算时能够出具的有力证据资料,不要拖到结算时再处理,可能由于资料丢失等个人原因影响了实际的计算。给企业带来错算,漏算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几乎所有的承包合同对施工企业索赔的程序、时限都有明确规定。作为预结算人员,看的懂算得出图纸工程量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变更或者不可预计的工作普遍性存在,哪些工作是责任范围内,哪些工作属于发包方责任,不放过任何费用索赔或工期索赔的机会。承包方对签证、索赔事项负有举证责任,发包人下发变更指令后,首先要对变更依据留作第一手依据,例如由甲方下发的书面指令、设计单位下达的修改通知单、甲方、监理单位签署确认的会议纪要等等。没有依据,承包人的变更索赔难以得到支持。随之施工单位要对是否实施的工程量提供依据。例如有监理、甲方签字的现场收方单、草签表、实际影像资料等证据材料。确保发包方认同发生索赔内容为基础,再按照施工合同的约定索赔程序,在有效时限内提出索赔。据笔者多年预结算经验,签证单的编写内容应以结算清楚,不出现争议为目标。以定额或有据计算方法的依据为签证内容,例如土方量的签证,应写明使用机械型号、土方运距、土体类别等,结算时对应上可套定额或能找到相应的计价依据,减少可能存在的争议。签证单后附详细的证据材料。一份资料完整手续齐全的签证单就是钱,一定要留存多份,妥善保管。
4提前准备,把好结算关
施工企业根据合同的规定完成其所承包的工程的所有施工内容,通过工程验收确认工程合格之后,向发包企业进行的工程价款的最终计算。竣工结算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环节,有效的竣工结算能够避免各种经济损失的发生。但竣工结算又是一项具体且细致的工作,要切实做好对工程的竣工结算工作,预算人员必须认真,不能漏算,也不能满算,不能多算,自然也不能少算。如果在施工阶段做好了应做的预结算工作,做齐资料,收集好有力证据,结算工作自然而然也就是一个汇总及修改的过程,施工企业结算人员和甲方代表审核人员之间就会减少争议,结算工作顺利进行,更加轻松。把好结算关,及时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来自于《江西建材》杂志。《江西建材》杂志简介详见。)
5结束语
在科技广泛应用的现在,软件也应用于多个方面。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游戏等。不仅如此,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简便,工作更加高效,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2计算机软件应用管理的主要内容
2.1组织机构管理
所谓组织机构是强调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及人员分配,确保分工明确,信息上传达,而不仅仅是开发人员的简单集合,组织机构并没有统一的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适用选择。
2.2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作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主体,需要负责项目的实施,包括查找资料、编写软件程序、后续处理工作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等,合理安排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由于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素质等不同,需要进行合理调配与管理,明确各自的责任,因为需要多方协作,所以就要求工作人员除了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应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复杂的计算机软件项目。
2.3用户管理
软件经过设计和工作人员的协作开发,但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与应用文/聂思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经应用到生活工作中的各个领域,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是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应用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应用进行探讨。摘要开发的最终目标在于用户使用。所以用户才是软件的最终受用者,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操作习惯等,尽可能的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因素,在用户的角度来增强软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4档案资料管理
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将各个流程记录到档案资料中,提高软件开发的保障性。加强对档案资料管理对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都很重要。
3计算机软件管理的完善
3.1清晰地计划
提高对项目计划的认识,进行合理的项目计划和控制虽然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项目总体计划和阶段性计划的作用非常关键,科学的项目计划可以有效地降低软件工程项目的实施风险,可以有效地对项目进度进行管理和控制项目计划在项目实施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项目管理的重要阶段,在制定项目计划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项目计划的系统性、动态性、经济性、相关性等方面的内容。
3.2构建人才体系
通过在软件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构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人才体系,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确保工程各项目标的顺利落实。在工作过程和培训过程中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知识的渗透,对项目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等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增强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水平与利用价值,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全面落实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以更好地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效益目标。
3.3重视进度管理
强风险意识与普通的管理工作相比,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风险较高,需要深入学习,掌握风险识别、量化、控制工具和方法,并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加强对于风险防范知识的累积,从而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精确地辨认风险,发现潜在的威胁与隐患。所有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人员,都应树立风险意识,学习风险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够客观识别风险并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防控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避免、转移、减缓、消除等控制措施。定期做好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的风险预控与识别。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在多个环节中都应该注意风险问题,也就是说应该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通过分析和预测以及防治从而将风险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一般可采取规避、减缓、转移等手段处理风险。并且我们需要进行进度管理,要结合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考虑多方面因素和时间问题,从而制订科学、完整、有效的进度管理工作表,对工程项目的进展状况进行实时监督,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4项目合作管理的强化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团队的成就,一个良好的团队是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根本保障,所以我们必须要强化团队管理工作,重视加强工作人员的沟通与联系,在团队内实现合作和责任分工,结合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个人评估,进行合理、明确的任务分配,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和团队总任务,以此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充分调动团队内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团队动力,调动所有员工热情和积极性共同完成软件工程项目。
4结语
论文关键词:酸碱溶液稀释,pH的计算方法与规律
稀释实质:稀释前后酸或碱的物质的量不变。一般计算公式:C1V1=C2V2,据此求出稀释后酸或碱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一、pH=a酸溶液的稀释常用规律:
(1)强酸溶液稀释时将水看作c(H+)=10-7mol/L的酸,其计算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c(H+)稀释=。于是则有:对于pH=a强酸溶液将体积稀释原来的10n倍时,则所得溶液的pH增大n个单位,即pH=a+n;(注意pH一定小于7)。
(2)对于pH=a弱酸溶液将体积稀释原来的10n倍时,则所得溶液的pH则满足如下不等式关系:a<pH<a+n;(注意pH一定小于7)。
(3)无限稀释,不论酸的强弱,因水的电离已是影响pH的主要因素,pH均趋向于7(当pH接近6的时候,再加水稀释,由水电离提供的不能再忽略,即强酸的浓度接近于10-7mol/L时,无论稀释多少倍,其pH只能是接近于7,仍要小于7而显酸性。)。
(4)同体积同pH的强酸和弱酸,同倍稀释,强酸的pH变化大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弱酸的pH变化小。
例1、稀释下列溶液时,pH值怎样变化?
(1)10mLpH=4的盐酸,稀释10倍到100mL时,pH=
(2)pH=6的稀盐酸稀释至1000倍,pH=
解析:(1)pH=4,即[H+]=1×10-4mol/L,稀释10倍,即c(H+)=1×10-5mol/L,
所以pH=5。
(2)当强酸、强碱溶液的H+离子浓度接近水电离出的H+离子浓度(1×10-7mol/L)时,水电离出的H+离子浓度就不能忽略不计论文的格式。所以pH=6的稀盐酸,稀释1000倍时:c(H+)=(1×10-6+999×10-7)/1000=1.009×10-7 mol/L, pH=6.99,由此可知溶液接近中性而不会是pH=9。
例2、 常温下pH=1的两种一元酸溶液A和B,分别加水1000倍稀释,其pH与所加水的体积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酸比B酸的电离程度小 (B)B酸比A酸容易电离
(C)B是弱酸,A是强酸 (D)pH=1时,B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比A酸大
解析:如果一元酸是强酸,pH=1时,c(H+)=1×10-1mol/L,加水稀释103倍后,此时,c(H+)=1×10-4mol/L,pH=4。如果是一元弱酸,则1<pH<4。从图上可以看出A酸为强酸而B酸是弱酸。pH=1时,B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比A酸大。所以(C)和(D)正确。
二、pH=a碱溶液的稀释常用规律:
(1)强碱溶液稀释时将水看作c(H+)=10-7mol/L的碱,其计算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c(OH-)稀释=。于是则有:对于pH=a强碱溶液将体积稀释到原来的10n倍时,则溶液的pH减小n个单位(最后结果不得小于或等于7)。
(2)对于pH=a弱碱,溶液将体积稀释到原来的10n倍时,a-n<pH<a;
(3)无限稀释,不论碱的强弱,因水的电离已是影响pH的主要因素,pH均趋向于7(当pH接近8的时候,再加水稀释,由水电离提供的不能再忽略,即强碱溶液中的[OH-]≤10-8mol/L时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则无论稀释多少倍,其pH只能接近于7,仍大于7而显碱性)。
(4)同体积同pH的强碱和弱碱,同倍稀释,强碱的pH变化大,弱碱的pH变化小。
例3、稀释下列溶液时,pH值怎样变化?
(1)pH=11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所得溶液的pH=
(2)pH=11的NH3H2O溶液稀释100倍,所得溶液的pH=
(3)pH=9的NaOH溶液稀释1000倍,所得溶液的pH= 解析:(1)pH=11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所得溶液中c(OH-)仍以NaOH
溶液中c(OH-)占主导,所以可直接利于规律(1)求得所得溶液的pH为9。
(2)因为NH3H2O溶液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可直接利于规律(2)求得所得溶液的pH为:9<pH<11。
(3)pH=9的NaOH溶液稀释1000倍时,由水电离提供的OH- 不能忽略,其pH只能接近于7
例4、把1mL0.2mol/L的NaOH加水稀释成2L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OH-,其浓度接近于
(A) 1×10-4 mol/L (B) 1×10-8 mol/L
(C) 1×10-11 mol/L (D) 1×10-10mol/L
解析: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在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完全由水电离产生,而氢离子则由酸和水共同电离产生。当碱的浓度不是极小的情况下,由碱电离产生的氢氧离子总是远大于由水电离产生的(常常忽略水电离的部分),而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始终一样多。所以,碱溶液中的水电离的氢离子的求算通常采用求算氢氧根离子。
稀释后C(OH-) =(1×10-3L×0.2mol/L)/2L = 1×10-4mol/L,
C(H+) = 1×10-14/1×10-4 = 1×10-10 mol/L,所以答案可选(D)。
三、同体积同pH的一强和一弱,稀释到同pH时,体积大小关系
(1)体积相同,pH相同的强酸溶液与弱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和n倍,稀释后溶液的pH仍相同,则m与n的关系为m<n,即弱酸溶液稀释的倍数大。
(2)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浓度的强酸溶液与弱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和n倍,稀释后溶液的pH仍相同,则m与n的关系为m>n,即强酸溶液稀释的倍数大。
同理:强碱溶液与弱碱溶液化学论文化学论文,上述(1)(2)结论仍成立论文的格式。
例5、体积相同,浓度为0.1mol/L的NaOH溶液、氨水,分别加水稀释m倍和n倍,溶液的pH都变为9,则m与n的关系为( )
(A)4m=n (B)m=n(C)m<n (D)m>n
解析:若稀释相同倍数,则稀释后NaOH溶液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但是NaOH溶液的pH大,要使pH相同,则NaOH溶液稀释的倍数大些,所以m>n选(D)。
例6、体积相同,pH相同的NaOH溶液、氨水,分别加水稀释m倍和n倍,稀释后溶液的pH仍相同,则m与n的关系为( )
(A)4m=n(B)m=n (C)m<n(D)m>n
解析:体积相同,pH相同的NaOH溶液、氨水若稀释相同倍数,则稀释后NaOH
溶液的pH变化大(即减小程度大),而氨水的pH变化小(即减小程度小),因为稀释过程中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要使pH相同,则氨水溶液稀释的倍数大些,所以m<n选 (C)。
巩固练习
1 、有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酸。
2、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
到1000mL,其溶液的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右图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A酸溶液酸性比B酸溶液强
C.a=5时,A是弱酸,B是强酸
D.若A、B都是弱酸,则5>a>2
3、常温下,从pH=3的弱酸溶液中取出1mL的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溶液的pH为_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等pH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仍相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则所得溶液的体积 ( )
(A)仍相同(B)醋酸大 (C)盐酸大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及提示
1、答案:各取等体积酸溶液用蒸留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00倍),然后用pH试纸
分别测其pH,pH变化大的那瓶是强酸。(提示:本题可利用同体积同pH的强酸和
弱酸,同倍稀释,强酸的pH变化大,弱酸的pH变化小这一规律)
2、答案:(D) (提示:由图可以看出,A酸稀释时pH的变化较B酸稀释时pH的变化明显,且稀释后pHA>pHB,表明A酸的电离程度要比B酸的大,酸性A强于B,故A、B都错误。稀释1000倍后,若A酸溶液的pH从2增大至5,则表示c(H+)减小到原来的1/1000,证明A酸原来就完全电离,所以A是强酸;B酸溶液稀释后的pH<5,则表示B未完全电离,所以B是弱酸,故C错误)。
3、答案3~5(提示:本题可利用:对于pH=a弱酸溶液将体积稀释原来的10n倍时,
则所得溶液的pH则满足如下不等式关系:a<pH<a+n)
4、答案:(B)(提示:由于醋酸是弱酸,当稀释相同倍数时,pH的变化小;若要到相同pH时,必然要体积更大)。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作用;问题;措施;建议
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在现在企业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管理模式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在运用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大多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只是徒有其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所谓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预算期内,为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对预算期内整个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及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全面的计划和预测,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将预算目标与实施情况不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等特征。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如下的作用:
1、利于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计划和预测,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对企业的销售、生产、分配及筹资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明确企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分析、控制,指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趋利避险,全面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2、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是将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的具体过程,使整个企业各部门、各层次以及员工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使各部门员工了解到本部门与企业总体的关系、本部门与其它部门间的关系,从而便能够自觉地调整好自己的工作,配合其它部门共同完成企业的总目标。
3、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受内、外部不可预知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财务、运营风险,而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各项活动计划提前定好,特别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及时发现、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突出表现为对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准备不足、目标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保障、预算执行与控制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激励考评机制等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准备不足、目标不明确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在编制开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企业发展战略、预算基础数据的准备等,而多数企业在没有企业战略和预算基础数据的前提下,就开始编制预算,使预算目标并没有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联系,往往由公司领导拍脑袋决定。
2、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保障
很多企业虽然按相应要求成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公司高层领导并不实际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那么对各部门的员工就缺少有效的督促和约束,员工仅仅将预算管理当成例行公事,而不是有效执行,使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目前,企业的预算主要由财务部门在管理,财务部基本上包揽了所有的预算业务,而其他职能部门很少参与,使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3、预算执行与控制力度不够,仅仅起到费用控制的作用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监控分析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只是注重全面预算管理这种管理形式而非实质效果,仅仅是年初编制预算,年底和实际数据进行比较,而未对年度内进行动态性的组织和监控;其次,企业缺少有效的预算调整手段,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很多预算项目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企业很难及时准确实行预算调整;再次,由于除财务部之外的其他职能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不参与或参与得少,导致预算编制出来了,但各职能部门并不执行预算,除了费用预算外,财务部也未对各责任中心是否执行预算进行相应的控制,因此预算仅仅起到了费用控制的功能。
4、缺乏有效的激励考评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中,执行结果的考评与激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大多企业均未将预算考核分解到具体职能部门,使各职能部门缺少控制费用的意识,容易造成总体支出超标,而公司薪酬激励往往与预算考核不挂钩,使预算考核不能做到奖勤、罚懒,直接影响到各部门对预算管理执行的积极性。
三、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要有效实施全面预算应从下述五个方面入手:
1、做好基础数据准备工作,提高预算信息质量
全面预算管理并不是孤立的,应是建立在企业已有的核算体系和历史数据基础上,为了使编制的预算能得到顺利推行,编制预算所需的各项计划、标准和业务流程等必须满足预算管理的要求,才能编制出复核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预算数据,如:预算编制数据需全面、细致和准确,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要明确。
2、设置责、权、利明确的全面预算组织保障体系
责、权、利明确的全面预算组织保障体系是决定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的关键,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能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通过对各种预算管理组织形式进行对比,本人认为,企业要采用预算管理委员会制,以预算管理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由企业总经理为直接领导,若是中小型企业,则以老板作为直接领导,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构成,直接推动全面预算在企业内部的开展。换句话讲,领导越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取得效果越好。
3、树立全员预算管理的理念,避免仅是财务部在搞预算
全面预算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等特征,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好坏需要全员的参与。只有全员参与了预算的制定,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和重视,预算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推动,也能促使各职能部门积极、有效的配合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分析工作,避免在企业内部形成仅是财务部在搞预算,渐渐使预算流于形式,进而顺利的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在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前,应利用企业内部交流平台、内部网站、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和培训活动,向企业管理者和管理者灌输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及重要性,使每一员工都认识到预算管理是每位员工的事情,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4、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分析、激励机制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应当建立预算过程控制、分析机制,预算管理主管部门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当期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均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拟采取的改进措施。
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和激励是确保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方案可以对员工进行公正的奖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共同实现预算目标,确保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建立与年终总结相关的考评与奖惩体系,将预算目标责任与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相挂钩,尤其是要建立与预算目标实现与否挂钩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各部门、各层次人员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顺利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虽然很多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企业通过分析自身问题,充分认清企业问题所在的前提下,公司高层领导重视,树立全员预算管理的理念,建立有效的控制、分析和奖励机制,就能够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逐步的加以改进,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进而改善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德洪,黄乃宽,池昭梅.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T].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编印,2004.
[2]崔树德.财务治理有效途径:全面预算管理[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
[3]刘晓.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管理观察,2009(1).
[4]蒋洁萍.全面预算管理中财务部门的重要性[J].现代商业,2009(12).
结论范文
(一)研究结论
采用自然实地实验的方法,通过分析和观察企业预算管理相关人员在“企业预算管理成熟度测评”活动中的行为活动,运用描述性统计、均值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分析等工具,检验了评价者的过度自信特征(是否直接负责预算工作、是否为管理人员、工作年限)与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产权性质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样本公司中52%的评价者高估了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由此可见,评价者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足,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发现与杨雄胜等(2001)的问卷调查结果一致。评价者高估预算管理成熟度可能与预算管理的理论演进有关。在形成期,预算管理由过去单纯的成本控制扩展为对财务资源的规划、协调与控制;在发展期,发展为全面预算这一综合性的管理系统,并且加强了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在改进期,传统预算管理框架与先进的管理控制理念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使传统预算与组织环境更加匹配;在超越期,则强调预算管理与战略要素的结合。预算管理评价人员很可能将全面预算管理等同为传统的财务预算,进而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
第二,评价者过度自信特征中,直接负责预算工作的人员和高级别的管理人员更倾向于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尽管未能证明工作年限长与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之间的显著关系,但研究结果依旧可以说明过度自信特征越明显,越容易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水平。这一结论延伸了过度自信理论在企业预算管理的应用,丰富了预算管理的相关研究。
第三,评价者过度自信特征与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受到产权性质的影响。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评价者是否直接负责预算工作、是否为管理人员与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说明国有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夸大企业管理的实际水平和成效,建议国有资本监管者关注这一特征。
此外,还进一步发现,高估预算管理成熟度企业在战略预算、预算模型构建、长期预测和滚动预算应用、预算调整与改进、预算沟通、预算对业务活动的指导作用、预算偏差控制等具体预算实践活动方面相对表现不佳。
(二)研究启示
第一,预算管理相关人员在评价本职工作取得的效果时,可能存在高估的情况。过度自信特征越明显的预算管理人员越容易高估本职工作的成绩和效果,容易产生“盲目乐观”和自满情绪。因此,在听取预算管理部门工作汇报或了解企业预算管理情况时,应考虑预算管理人员是否存在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的个人特征,如该人是否直接负责预算工作、是否处于较高职级的管理岗位等。应合理估计企业预算管理实施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不足,虚心加以完善。
第二,鉴于产权对评价者过度自信与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间关系的影响,建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健全监督机制,敦促国有企业管理者切实加强企业全面预算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切实了解国有企业实际管理水平,防止偏听误信,将国有企业考核落到实处。长期以来,国有上市公司改革缓慢,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造成管理层权力过大,没有形成董事会与管理层相互监督的机制,导致个人的认知偏差对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评价造成很大影响。国有企业在不断加强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的同时,也必须增强对领导班子的监督,保障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地,国资委在考核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成熟度时,要注意因评价者过度自信造成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的可能性。
第三,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等级较低的企业中,对企业预算管理系统认识不足的现象更为严重,评价者过度自信更可能导致其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从而阻碍了预算管理的发展。因此在预算管理成熟度较低的企业中,应该不断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增强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认识和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避免评价者高估现象的发生。
第四,企业应该通过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强企业人员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防止评价者因忽略预算管理中的某些元素(例如预算定位与组织、预算假设和政策、年度预算模型、滚动预算模型、改进措施、预算制度、信息沟通与频率、预算工作效率、预算偏差等)而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阻碍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论文摘要:高校的的快速发展带动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从而出现了众多的高校会计舞弊现象,滋生了腐败,败坏了大学精神和社会风气。本文从会计舞弊的一般性出发,初步对高校会计舞弊及其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从经济学和舞弊环境因素角度来思考会计舞弊形成原因,并对如何防范会计舞弊提出自己的对策见解。
论文关键词:会计舞弊,经济人,舞弊环境,会计内部控制
根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观之,可以将会计失真分为“非违法性会计失真”和“违法性会计失真”。前者是利用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进行的操纵,这是会计制度框架内行事,是合法的会计操纵;后者也就是会计舞弊,是指不遵循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制度安排,而在其框架外的操纵,是一种违法行为。具体来讲就是相关当事人在对利弊得失权衡后做出的选择,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取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会计舞弊现象通常包括:伪造或编造会计资料、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无中生有编造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虚假披露会计政策等等。由此可见,会计舞弊本质上是一种违法性的经济行为,而会计舞弊的直接后果就是违法性的会计信息失真。
多年来,“会计舞弊”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会计问题。会计界也不断有人士针对企业会计舞弊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对事业行政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会计舞弊的分析却十分之少。通观近几年发生在高校的重大腐败案例可以了解到,许多腐败的发生都是因为会计内部控制失效,监管不到位,会计舞弊行为频发所造成的。这些丑恶现象的产生,败坏了大学精神和社会风气,阻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就高校会计舞弊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会计舞弊及其表现形式
本文所指的高校会计舞弊,是指高等学校内部机构、内外人员采用欺骗、隐瞒或者无中生有编造虚假的交易或事项,损害或谋求高校经济利益,同时为个人或者团体带来金钱、财产或服务等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具体来讲,高校会计舞弊现象主要表现形式为:
(一)、部分预算项目进行虚构。很多高校目前都是实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项目预算管理,在预算执行时,部分预算项目内容不真实或者存在与申请报告批复不相符的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导致资金没有真正用到事业发展和业务工作中去,出现资金浪费或者流失的情况。
(二)、将国家预算资金通过扩大开支范围和提成比例及结余分配不实等手段转为预算外资金使用。譬如在申报预算时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内容确定支出范围,但在实际业务中又无具体业务发生,为套取国家预算资金,肆意扩大支出范围或者提成。
(三)、不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和“收缴分离,足额缴存财政专户”的规定。对一些本应上缴财政才应返还进入收入的资金,直接进到相关收入科目,从而躲避财政监管。
(四)、故意隐瞒交易事项。部分校属部门未将全部收入纳入学校统一管理,隐瞒收费项目和标准,少报收费人数,不交或者少交报名费、加试费、联合办班收入、赞助收入等。从而造成脱离学校财务机构监督或者财务机构不作为、疏忽监管,自收自支,私设小金库。
(五)、不认真执行会计制度,有意混淆会计科目。在涉及一些支出报销类别时,违规采用打擦边球的方式或者直接列支到不相关的有关支出科目,从而导致财务报表反映的支出类别不真实。
(六)、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税。尤其在涉及到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税种上,采取少计或者不计,甚至费用化一些个人费用,从而达到偷逃税目的。
(七)、将收入私自转为暂存款,应付款,在往来款中核算收支,致使收支不实。譬如对一些特殊的办班业务或者对外零星提供服务收入、教材回扣等,采取临时进入暂存款或者应付款,在往来科目中处理。
(八)、会计工作中存在着诸如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开假发票、造假账、编假数、报假表、帐外设帐、转移国有资产等问题。
(九)、会计人员工作环境不断恶化,内部控制制度薄弱,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规,伙同其他部门人员改变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等。
二、高校会计舞弊产生的成因分析
透过这些现象背后,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和会计舞弊的环境因素来分析造成高校会计舞弊的一些重要原因。
(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现实活动中,人都是有限理性的,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会以身试法,铤而走险。这为个人会计舞弊提供了条件假设。信息不对称是高校会计舞弊的直接动因。高校管理者是会计信息的持有者,具有天然的信息优势,与作为委托人的政府之间是委托与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不尽相同。管理者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未必会提供委托人所需要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甚至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欺骗委托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许多高校可能违规操作,使得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有可能进行会计舞弊。
从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发生的会计舞弊案例来看,都是高校管理者或者掌管资产的受托人利用信息不对称为追求个人利益或者部门利益,在经济业务活动中采用欺骗、隐瞒、伪造交易或事项。
(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舞弊审计准则特别强调了审计人员要了解舞弊环境的重要性。公告明确指出,舞弊普遍存在的三个方面的环境特征:机会(opportunity)、动机/压力(incentive/pressure)、态度/企图使舞弊合理化(attitude/rationnalization)。
1、关于会计舞弊环境的机会因素分析
造成会计舞弊的存在,客观上讲是因为存在可以舞弊的机会。最重要的就是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和漏洞。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完善与否,决定了会计舞弊发生的频率和大小。内部控制是组织中防范会计舞弊最基本的措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将会计舞弊的大门封住,降低会计舞弊的概率。一般而言,会计舞弊的存在与发生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来看,很多的高校会计法规制度不完善,会计管理体系不完备。在我国,近年来相继制定修订了《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为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要求。但在具体高校会计管理体系中,还存在理念滞后现实,脱离现实,内容空泛,缺乏量化标准,监管手段不够合理合规的问题,从而给会计舞弊造成制度上的漏洞。例如1988年颁布实施的《现金管理条例》规定,对超过1000元的物资采购需要转账,但经过近20多年的时间,物价早已今非昔比,学校在一些对外物资采购中(如假期外出实习材料购买)就遇到此麻烦。放假前现金借出,开学后在财务报销的采购单多半都远远超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学校内部物资采购控制环节也不完善,这就给会计审核造成很大麻烦,从而很难杜绝会计舞弊行为发生。
2、关于会计舞弊环境的动机因素分析
一般而言,在缺乏诚实的品质、工作环境压力大并伴有诸多会计舞弊机会时,单位组织就存在发生会计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可见,组织遭受异常压力是产生会计舞弊的重要动机。
高校作为被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单位,来自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干部任免、各级行政监管部门检查和社会舆论等压力时,面对学校经济、政治、和发展等诸多矛盾冲突,便会产生会计舞弊的动机。
另外,组织的管理人员品行或能力存在问题也是产生会计舞弊行为根源。在一些高校管理部门有一人或者少数人把持,且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结构极为复杂,且复杂程度极不合理,对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既无不正当理由又迟迟不加以改正;会计人员独立地位较差,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修养不高,不能正确掌握和应用会计核算。在单位领导的指引下,绞尽脑汁,玩起数字游戏,变通处理经济业务,故意制造假帐。
显然,对管理人员品行和正直程度决定了会计舞弊的可能性及大小。
三、治理高校会计舞弊的对策
(一)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如何防止会计舞弊。
1、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人的有限理性存在的事实说明,在评价高校发展政绩的时候,要运用综合的科学指标体系,不能单从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简单得出该校发展的能力和成绩,注重加强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考核,适当增加一些涉及高校持续经营能力、资产保值情况、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非财务指标,避免高校管理者对结果状态的偏爱,以正确引导会计工作的运行。
2、完善约束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主要办法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通过有效的契约合同使委托人和人的利益一致,促使人主动提供信息。对高校而言,可以通过尝试期权的办法,对在一定期限内坚持正规操作的管理人员给予经济期权和奖励。在衡量短期利益和长期收益的对比下,让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加大违规操作风险和处罚机制。
(二)从会计舞弊普遍存在的三个方面环境特征来看高校防范会计舞弊,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校管理层和教职工的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高校内部控制的塑造者是管理层和教职工,他们的素质决定了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尤其是关键岗位的职工,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才能不断适应有效内部控制的要求。
2、在高校内部确定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并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高校为防堵作弊机会,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执行,确立现金收支控制系统、成本费用支出系统、资金管理和控制系统、采购和应付帐款系统、存货管理系统、人员薪酬管理控制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筹资和投资系统、收费的票据管理系统、提出每个模块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点。
3、建立内控管理委员会评价制度。内控管理制度评价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监管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参与阻止和发现会计舞弊活动。提高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机会成本。
4、建立“巡视警示制度”。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预防及检查员工舞弊,但如果管理人员蓄意或串通舞弊,则内部控制将被逾越,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审计人员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巡视,对可能导致管理舞弊的征兆提高警觉,并提出警示措施。
5、实行高校会计人员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度是指对高校会计人员进行垂直管理,统管统派,财政部门对所属单位会计人员实行统一委派、任免和管理,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等均属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人员解除了受委派单位的依附关系,能排除干扰,有效行使法规赋予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3 张龙平.王泽霞 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2003.04
4 赵毅 高等学校舞弊与舞弊审计研究 财会通讯.2004. 10
论文名称: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生姓名:yjbys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1、20xx.9.10选题
2、20xx.10.5确定论文题目
3、20xx.10.10开始写开题报告
4、20xx.11.1开始写论文初稿
5、20xx.2.28完成论文初稿
6、20xx.3.30论文定稿
7、20xx.5.15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15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5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10]CharlesT.Horngren,GaryL.Sundem.WilliamO.Stratton.IntroductiontoManagementAccounting,PrenticeHall,12th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