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2 08:28: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二维码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二维码;教学评价;电子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0-0039-02
思维创新,更胜一筹
二维码应用有很大的优势:一是包含的信息量大,编码范围广;二是译码准确,有加密措施;三是成本低,易制作,耐用。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短的成长期,因此二维码的介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改进传统的评价方式,有利于课堂学习的顺利开展。
评价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电子评价――利用Excel表格积分,只不过不再是直接打开Excel表格读取数据,而是利用PowerPoint中自带的VBA语言写宏,将评价界面嵌入其中,再将该评价界面连接到Excel,这样就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取了。最重要的是该评价可以连接到手机,通过读取手机扫描到的二维码信息来给学生加分。这种形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将二维码应用到教学评价中,是在现代教育基础上的一种突破和创新,有助于实现教育信息化。
生动直观,尽显优势
1.惟妙惟肖,唤起活力课堂
笔者在编排二维码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筛选、设计,将二维码粘贴在可爱的卡通动物头像上,并做成了可爱的动物形象的KT板,再粘贴到机房的电脑上。这样一来,电脑桌不再是一贯的黑色,打破了原有的单调氛围。六个小组分别采用了六个不同的卡通图像,可爱的卡通图案不仅能帮助师生快速区分组别,而且能为师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的可爱卡通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及时反馈,打造灵动课堂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一般只发挥个人能力的20%~30%,如果有良好的内外部刺激,可发挥个人潜力的80%~90%。笔者认为,生动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形成良好外部刺激的一种重要手段,若能及时进行教学评价,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对课堂的调节和导向作用也更加有效。虽然电子评价系统相对传统教学评价有了很大改M,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即教师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巡视指导时,或是教师离开教师机时就无法做到及时评价、及时记录。二维码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电子评价更加完善了。当教师离开教师机时只需携带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扫码给学生加分评价,做到及时评价,学生能够及时收到来自教师的激励性反馈,二维码与电子评价系统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笔者在上一节市级公开课《苹果树――绘制曲线》时,事先收集了公开课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头像照片及小组合照,并按照小组、号数编排保存。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将手机与软件终端连接,在课堂巡视过程中遇到任务完成出色或表现优秀的学生时只需要用手机扫描该生座位上的二维码,PPT即可读取到座位号,将被表扬学生的姓名、号数和照片信息显示在PPT中,又可进行累积加分。这样不仅能及时评价,还能节省教师记录或返回教师机登记分数的时间,真正做到及时高效。
3.延续评价,发展有效课堂
二维码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与发展空间:一是二维码操作方便快捷,紧跟时代潮流趋势,走在信息技术前沿,与之结合的电子评价系统也是顺应信息时展而产生的;二是二维码具备耐用的特点,彻底突破了原有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局限,使得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不仅停留在每周的一节课中,而且可以多次累积,方便了期末成绩的登录。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的扫码机会,会在课堂之外主动练习操作技能并完善自己的作业。所以利用二维码这一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拓展与延伸。
扬长避短,无限潜能
实践证明,将二维码应用于教学评价,这样的评价具备价值性、可行性和持久性,但仍有不足。笔者通过实践与反思,总结了二维码应用于教学评价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1.编码重复多
为了方便制作二维码,教师可采用座位号编码的方式。这种方式固然简单明了,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样编号的效果就是各个班级的学生到专用教室上课,同一位置的学生都是用同一号码,平时易区分,口头表扬操作简单,但到了累积加分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笔者经过反复思考,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将每个班级的每位学生的号数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排,即使每位学生的号数跟身份证类似,可唯一识别。为了方便二维码的管理,还可将二维码做成好看的图案绣在学生校服上,或制作成精美挂饰。如此一来,既解决了编码重复的问题,又便于学生随身携带,不易丢失。
2.信息含量少
以上只是简单地用座位号来生成二维码,这种做法产生的弊端是没有充分利用二维码信息量大的优势。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二维码图案的正反面:正面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图片进行合成,成功避开图文混合目前无法生成二维码的缺陷;反面再用号数生成二维码来进行加分评价。这样一来,二维码就不只是应用到教学评价中,还可以成为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支持。
3.终端读取难
为了实现PPT内容与评价界面的同时展示,笔者将二维码的信息读取端嵌入在PPT中,这样做的弊端是:①教师每次要加分时必须放映PPT并且打开评价界面;②教师更改课件时又必须重新修改链接代码。
面对诸多不便,笔者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将读取终端开发成一款独立的软件,然后将评价界面定位在电脑桌面的一个固定位置。这样一来,PPT与评价各自独立,又可同时使用。
总之,如何更好地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推动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二维码;手机;场馆导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00-00
随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机场、车站这些基础设施越来越多,博览会议中心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在这些场馆车站中,由于面积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导引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现有的导引系统都是由导引标牌和询问台构成,这样的导引系统很死板和笨重,在人流量大的情况下,经常使人们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的导引信息。同时,导引牌由于本身的展现特点局限了信息的形象度和精确度,询问台和问询员的方式又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随着当今社会步入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时代,场馆车站的导引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由于在室内存在墙壁的影响使卫星信号强度大幅衰减,而且障碍物较多,多径现象严重,所以GPS定位在场馆车站中并不适用。因此本文根据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并考虑到便携性的要求而提出一个结合二维码,通过智能手机实时识别的导引系统,应用对象为庞大的智能手机用户群体。该系统考虑到手机性能的差异性,既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或WiFi连接使手机与中央信息服务器进行交互又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进行信息处理,以获得所在位置、路线导引、及场馆车站信息等用户所需的文字与图形信息,从而实现用户定位导引与场馆车站信息的相关服务。
1 系统设计
系统由二维码标识、智能手机、服务器和信息数据库四部分组成。二维码标识被印制在场馆车站的入口、路口和楼梯等关键位置使得地理位置可以完全覆盖;手机与服务器通过3G或WiFi网络通信;数据库则存储了场馆车站相关的多媒体信息。用户用手机拍摄所在位置的导引标识,系统能自动识别定位,根据识别结果检索信息数据库,获取该位置整体或局部的导引介绍。
系统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共有四个功能模块:图像捕获模块、图像处理模块、解码模块和通讯模块。图像捕获模块启动手机摄像头,捕获二维码图像,供图像处理模块使用。图像处理模块对二维码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生成标准二维码图像,供解码模块进行解码。解码模块进行解码和纠错,最终得到二维码中的原始信息,若未能成功解码,则给出用户相应提示。通讯模块使用JSON来传递信息。
2 系统实现
2.1 图像处理实现
导引标示选用识读快、空间小的QR码。其图像识别处理的基本流程为:①对彩色图像进行灰度化;②对图像进行裁剪;③用适当的阈值T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④将QR码旋转至水平位置。
1)图像灰度化。由于QR码图像的基本模块均为灰度值为0和1的黑白图形,而用户采集的图像是彩色图像,所以其中的色彩信息分量是无用的,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因此为了节省内存并加快效率,要把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可以根据标准灰度值转换公式,公式1进行转化:
W=0.30R+0.59G+0.11B 公式1
其中0≤R≤255,0≤G≤255,O≤B≤255,代表色彩分量值。
2)图像裁剪。如图1所示,若对QR码从左至右垂直投影,则A和C两点的横坐标即为条码的左右边界;若从上而下进行水平投影,则B和D两点的纵坐标即为上下边界。然后对灰度图像根据得到的边界进行裁减,这样可以减少图像噪点,加快处理效率。
图1 投影示意
3)图像二值化。二值图像是整幅画面不呈现灰度变化而仅含黑白二值的图像,存储空间小,处理速度快,便于进行布尔运算。阈值的选择是二值化技术的关键,使用局部二值化法对QR码图像进行处理,将图像分割成若干尺寸为8×8的正方形区域,对每个区域求平均值,在对一个区域进行二值化时,将该区域周围5×5的区域内25个区域的平均值求和除以25得到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阈值进行二值化。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光照不均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效果较好。
4)将倾斜图像旋转至水平。QR码是一个正方形,且在图像中存在倾角,那么对其进行垂直投影时,同一个条码的投影宽度是不同的,当倾角θ满足-45≤θ≤45时,投影宽度与θ绝对值的大小变化趋势一致。当θ为零时,投影宽度最小,条码处于水平。可以基于这个原理来将二维码图像旋转至水平。
由于已经得到了四个顶点的坐标,所以这里为了减少旋转整幅图像所需的巨大时间开销,只需要对这四个点不断进行旋转及投影,计算并比较投影宽度,取得其最小值,由此得到二维码水平所需的旋转角度,对二维码图像进行旋转扶正。
2.2 解码实现
通过调用应用广泛的SourceForgeQRCode库,只需要将标准QR码图像以AndroidQRCodeImage类型作为参数调用decode方法即能得到解析出来的字符数据,最后进行数据匹配即可得到定位信息。
3 实验结果分析
由于影响QR码识别效率的因素主要是图像的旋转透视角度,因此普通光线下,用三星note2在不同角度拍摄边长2厘米的10个QR码样本300次。实验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图像处理时间在150毫秒左右,结合解码及匹配耗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在1.5秒以内,满足实时性要求。
4 结语与展望
相比现有导引系统,本文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标示部署方便,成本低。
2)导引信息存储在服务器,更新维护方便。
3)可以提供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更加形象生动。
实验结果表明,将二维码应用于场馆导引是可行且实用的。下一步将主要研究将真实景象作为导引标识进行导引,通过手机端快速、鲁棒的特征匹配算法,实现实时识别,使得系统应用更加方便和广泛。
项目基金
本论文得到:“多摄像头的吸虫机绿色控害技术研究(2011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项目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宏伟,严妍.快速响应码的识别和解码[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6).
[关键词]信息化 信息平台 ASP
现代旅游业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要求,并且日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目标。3G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旅游业信息化的进程,使旅游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由办公领域延伸到服务领域,成为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旅游景点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尽管旅游企业绝大多数景区都建立宣传网站,但总体水平却处于以信息为主的低水平阶段,能够全方位提供旅游服务的景区网站非常少。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业的信息化更是迫在眉睫。
1. 旅游景点企业信息化现状
(1)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众多旅游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不具备整体实施信息化的条件,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另外,我国在旅游信息化应用研究方面起步晚,旅游信息化的研究仍停留于可行性分析、开发的基本思想和系统实现功能的探讨。
(2)信息化需求以基础信息为主,旅游网站功能单一。旅游企业的宣传网站大多以旅游信息、提供住宿为主。而对于景区购票管理、景区分布地图、以及其他个性化增值服务的提供很少,购票预定仅仅是电话预定,无法实现网上在线订购与支付。旅游网站的价格、便捷等优势还不很明显。旅游网站的增值服务应用总体不够。
2. 旅游景点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阻碍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建立旅游景点的信息化所需要的信息系统价格大都居高不下,这对小型的旅游企业来说压力过大,费用过高。
(2)信息系统软件大多集中于对旅游企业内部管理上。软件提供商过多关注企业内部管理,对能为旅客观光提供信息化服务的系统开发不够,因而目前市场上缺乏能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价格优惠的信息系统软件。
(3)企业重视问题。旅游企业信息化顺利开展的前提是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领导不仅要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而且要对信息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因为生存竞争激烈,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念。对信息化的理解也仅停留在信息处理、信息上。对信息化未来能带给企业发展的动力理解不足,不愿对此大力投入。
(4)人才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旅游业进入门槛低,因而人员素质不高。另外,旅游企业的人员大都是导游等,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少,也没有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总体来说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人才还很匮乏。主要体现在:
①企业家信息化意识不浓厚,不愿实施信息化,或者只是将信息化作为门面工程,或者是争取支持资金的一种方式。
②企业各类人员对信息化没有正确的认识,常常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优势。为了迅速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必须大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
为了解决旅游企业资金紧缺、人才匮乏、对信息化的渴望的问题,ASP应运而生。ASP服务为旅游企业带来了更简单、更经济、更可行的旅游信息化改造,协助旅游企业向旅游信息化平稳过渡,为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案。
二、ASP及其基于ASP的旅游景点企业信息平台
1. ASP的含义
ASP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的英文缩写。根据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定义,ASP是指从一个集中管理的组织中提供应用的部署、供应、管理以及对应用访问的契约式服务。ASP实际上是一些为第三方提供服务的公司,他们拥有自己的主机,在自己的主机上部署、管理和维护各种服务系统,然后通过网络向远端客户提供计算能力。ASP外包服务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各种软件服务,规模可大可小,复杂程度可高可低,应用软件系统不一定要求复杂的硬件设施,完全以开放平台为主,以Internet作为连接手段,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业务量不大、处理频度不高但要求服务种类比较齐全的企业。
2. ASP模式的旅游景点企业信息平台功能结构
ASP模式的信息平台要应用于旅游景点企业,其系统要求具有实时性、可交互性、可扩展性、持续的有效性等特点,以满足旅游景点中各景点改造变化等的功能需求。整个系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分布于企业内部网、互联网、ASP服务商的网络中,企业内部网客户端只要安装最基本的二维码扫描仪。其技术构是基于Client/Server的运行模式,一部分是位于最终用户端的客户端,是一个简单的界面操作层;另一部分则是位于ASP端的服务器端。整个ASP物流应用服务平台构架在Internet基础上,为目前适用于Internet/Intranet系统的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ASP通过信息平台,为多个旅游服务企业执行及管理商业软件,并提供数据实时打包服务以及权限许可技术,可以保证与ASP合作的旅游企业机密的安全。
ASP对旅游企业提供在线业务应用服务和管理服务的具体过程如下:
(1)ASP负责软硬件的购买、安装、构造和维护,旅游企业通过软硬件的租赁来获得服务。
(2)旅游企业将有关旅游景点的信息传递给ASP,包括旅游景点的门票管理信息、各个景点的特色介绍、景点分布地图、餐饮住宿情况等,由ASP经软件处理后传递到门户网站上,并在二维条码中保存网址。
(3)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访问相关的ASP网站,在网站上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旅游景点信息,并自助完成订购电子门票、获取电子地图、语音导游、短信导游等业务。
3. 利用手机二维码获取电子门票
手机与二维码的结合,进一步拓展了二维码应用价值,促进了行业的融合,手机二维码将为通信、媒体以及其他传统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二维码技术标准在全球范围的应用和推广,其技术标准普及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手机与二维码的结合,进一步拓展了二维码应用价值,促进了行业的融合。随着市场、产业链、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手机二维码将为通信、媒体以及其他传统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根据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手机二维码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如图1),这将为旅游景点企业应用ASP带来更多优势。
另外,3G手机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移动商务的发展,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语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能够实现实时视频、高速多媒体和移动互联网访问。
用户通过ASP网站找到旅游景点门票后,获取二维条码并保存在手机中。当游客到达景点时,旅游景点通过扫描手机中的二维条码,确认游客身份。
4. “小区”短信系统的应用
“小区”短信系统(也称作个性化服务短信系统),是利用手机进出特定区域时可检测位置信息的特性,实现在特定时间,为特定地区的特定用户群提供富有个性化的特定信息内容服务的一种新型短信增值业务。
ASP可以利用“小区”短信系统,并结合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来使实现景点宣传、为旅客路线信息、天气信息等。例如在距离景点200米的范围之内“欢迎您来***风景名胜区观光游览!景区全体职工愿竭诚为您奉献温馨满意之旅!”另外,ASP可以开发定制旅游信息、旅游产品等增值性业务。
三、ASP给旅游企业带来的效益
利用ASP进行信息技术(IT)外包,可以给旅游企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
1. 节约旅游企业的IT支出
旅游企业将IT外包给ASP,只需租用ASP提供的优质服务,安装二维条码的扫描仪,既不需要投资基础设施,也不需要开发与维护应用软件,更不需要维持一支IT人员队伍。这样,可以降低旅游企业在IT方面的支出。
2. 提高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SP的使用,使旅游企业不再受信息化实施带来的许多技术方面的困扰与负担,它将实施信息化的技术问题交给ASP专家。这样旅游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开发旅游业务,例如利用3G手机的语音、视频等功能为游客提供相当于一对一的导游服务等。
3. 有利于环境保护
利用ASP提供的信息平台并结合“小区”短信系统,可以减少人们对门票、景点内的宣传单等纸质品的消耗,有利于环保,在游玩同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促进人们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四、结论
ASP的出现为旅游企业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旅游企业而言,通过ASP可以使其在可接受的成本水平上极大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IT外包模式,仍然存在着安全、法律等问题以及旅游企业个性化需求与ASP服务一致性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金妹,商凌云.ASP:一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J].物流信息管理,2009.
[2]巫江.我国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发展探析――以敦煌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6(01).
[3]康敏.旅游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问题和难点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
关键词:门禁系统;旅游景区;经营决策;拓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X924.3;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001-04
1 绪论
本文将对门禁系统功能的深入剖析,借助全新互联网、计算机管控手段,加大、化国内旅游景区门禁系统功能性的饱和使用需求,完善景区门禁系统文化性、功能性、便捷性、安全性、观赏性及品牌性需求,满足通过门禁系统功能营销宣传、游客信息数据采集、系统二次分析过滤、景区游客分流调配、提升验证速度与通关时间等衍生功能。通过对景区门禁系统的合理运用,提升景区整体运行效率、缩减人工作业量等相关功能、合理调控人工成本,实现景区创收目的。
2 旅游景区门禁的管理现状、需求及管理现状
2.1 国内景区门禁的发展情况
目前建设智慧景区已形成了国内旅游景区发展的趋势,对景区门禁系统的不断升级优化,也成为大量景区工作的重点。通过走访及通过查阅景区运营、门禁系统管理、门禁系统开发相关论文,以及景区工作人员及旅行社调研,通过所获取理论支撑,就目前而言,以张家界风景区、大理风景区、泰山风景区为例,国内外景区对于景区门禁系统功能要求认识仍不够明确,目前的研究停滞在仅对景区门禁系统的便捷性进行优化、对通过性进行调整,并未对景区门禁系统的拓展得以深入研究、探讨。
2.2 国内门禁系统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及国外景区的门禁形式一般为三棍闸、翼闸、摆闸及旋转闸机四种基本硬件形式。其中三棍闸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一人一闸、便于数据记录、不易尾随进入等特点,成为目前国内景区主要使用的门禁形式。但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景区仍采取人工手撕票根、一维码扫描等方式检票入园,仍停留在对入园凭证验证的便利性方向,而从未对景区门禁系统的拓展功能性进行研究。
3 旅游景区门禁的概要设计
3.1 门禁的由来
门禁,简单的来说就是区域权属的一种证明方式。门禁概念,在自然界哺乳动物出现时,就已形成。初期的门禁系统可以理解为动物本能的一种领地保护。大型哺乳动物出现时,在自己的领地范围留下排泄物作为“门禁标识”,形成最初的门禁系统,告知其他动物此地有主,非请勿入形成了最初的门禁系统级门禁流程。
3.2 门禁在人类文明中的发展
门禁系统是事物必经发展的产物,在人类文明兴起后,篝火、树木、均成为门禁阻挡手段,门禁系统的雏形更加明确。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门禁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门禁系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门道及钥匙管理,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入管理系统。现代智能门禁系统一般运用单片机技术,通过RS485、TCP/IP协议,借助windows平台,运用通讯芯片、识别芯片等硬件设备完成通讯及动作控制。就目前而言,RS485与TCP/IP技术为主流技术,使用广泛,但就RS485与TCP/iP也依然用有各自的优势。RS485:由多台控制器通过双绞线与RS485通讯总线相连通,一头连接RS485的转换器另一头连接计算机串口,完成计算机与门禁控制系统的连接与通讯管理。
3.3 景区未来发展方向――主题形象包装
旅游景区的门禁,是游客对景区直观体验的首道窗口。在新常态下的景区服务要求,门禁系统的功能性、便捷性、体验性要求更高。通过地标性建筑及优秀外包的留影,对于景区经营相当于产生了景区潜在的宣传途径,且本途径起到了几何倍数的宣传效果,如深圳世界之窗景区的门禁系统外包――大瀑布;深圳欢乐谷门禁――采用食街、商店环抱型;珠海长隆景区――歇脚长廊等,均具备了地标性或地标性与功能性相结合方式形成。
(1)目前外包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多数景区的不重视景区门禁系统的外包装,或者是将其作为景区开发后的“补丁工程”,使游客无法得到切实的体验效果。风格化统一性极差,材料多用一些常见材料,无法与景区主题相融合,如采用塑料、不锈钢类金属等,样式形状也不考究,与景区文化缺乏内在关联。未考虑观赏者的舒适度和审美要求,完全不能满足游客合影留念、地标拍摄需求。
(2)门禁指示存在的问题。游客首次入园,标识不明确的前提下无法正确选择出、入园通道及渠道入园通道等,对游客体验性、便利性体验大打折扣。根据5A景区评选标准,所有指示牌需至少3语标注,目前大部分景区无法做到3语标注,且标注字体无法与整体建筑风格相统一。同时,在标识表述语言生硬,且在英语翻译时不能够根据环境、风格、需求进行合理翻译,生搬硬翻,对境外游客造成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更有甚者用汉语拼音代替英语翻译,贻笑大方。
(3)门禁配套维护存在问题。目前国内华侨城景区、万达景区、长隆景区等大型景区运营机构已经开始重视了景区门禁外包,达到门禁与风格进行统一,但大量中小型景区或部分老旧景区鲜有外包功能的景区门禁系统。但已考虑到外包风格化的景区,却未能很好的进行维护,造成功能良好,但外包装破损、褪色严重,直接造成游客体现性差,口碑下降。
(4)门禁外包设置的效果与功能。通过对景区门禁系统有效包装,达到环境统一性要求,不仅在美观程度上得以提升,更对景区宣传起到潜在作用。游客合影后,宣传覆盖面将成几何倍数增长,在口碑宣传方面凸显不可估量的作用。
3.4 景区未来发展方向――功能性拓展
(1)现代的年轻群体,每人均拥有不少于一种无线支付手段,如:微信、支付宝、NFC等,且能够熟练操作支付功能。作为一线城市的青年人,工作打拼是主题词,时间对于年轻人即为奢望,不愿意采用现金支付手段耗费大量时间排队购票,更希望通过网络、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预订支付,缩减轮候时间。目前,国内大量团购网站、景区官网或其他网络预订平台均有优惠活动,颇受青年群体欢迎。
(2)官网预定,凭身份证自助通关。大量网络平台数据可与景区闸机相关联,通过信息录入数据与闸机验票功能联动,通过线上缴费功能支持,形成身份证自动验证、鉴别入园游客的身份、完成游客的出入控制功能。同时,景区可与酒店合作,通过刷房卡直接入园,相关费用计入房卡后台,按月度为单位与景区进行后台结算。
(3)将门票售卖后台与门禁验票相关联。根据大粤网2016年8月14日报道,高栏港区温泉派出所破获一起涉及海泉湾海洋温泉度假村门票1800余张,涉案金额高达30多万元的重大假票案件。当前科技下仍有大量不法分子制假、售假门票,以谋取非法利益,造成景^运营企业利润大幅损失,更造成景区形象下降、游客游览受阻等大量问题。
(4)全方位系统协调保证运营效率。通过增加多渠道票务采购与验证方式,提升游客满意度与通关效率,如:身份证验证票务、房卡验证票务、自助票、条码验证人员,设立专用通道独立进入,在游客数量激增时,临时改变通道属性以满足激增游客分流行为。能够允许部分闸口工作人员由闸口服务职能转化为闸口监督与引导职能。
3.5 优化通行速率
(1)进、出门禁快速调节。在景区运营中,进、出门禁潮汐现象明显。开园高峰期,短时间内大批游客涌入,此时出园游客屈指可数;在闭园时,大批游客蜂拥而出。现有景区闸口均为单向闸口,只能单向计数,无法再需要时完成出入园闸机快速转换。
在未来的高科技门禁系统中,闸机将形成双向计数功能,通过软件控制、硬件支持,完成进园、出园通过快速调整,机动调整闸机通过数量,大幅增加游客入园及出园效率。
(2)设置自助通关闸道。自助通关闸道,是针对传统的人工售检票方式推出的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的游客自助购验票设备。游客通过网络预订、自助购票机购票等渠道获得纸质条形码、RFID卡、磁卡等介质手段验证凭证,通过自助刷、验票的方式通关,完成门禁审核工作。
检票设备主要由检票闸机、无线手持检票机、无障碍检票机、应急刷卡器组成。具有远程控制系统,包含:紧急模式、关闭模式、正常模式。闸机电路图如图1所示。
(3)加强行业合作、优化运营模式。旅游景区门禁系统不仅可以独自形成“局域网电子门禁系统”,更可以与同行业门禁、酒店门禁、餐饮会员、知名品牌会员等合作,建设成“本地局域网系统+互联网电子商务系统”的模式,实现网上订票、现场取票、现场验票、使用套票等为一体的大型电子票务系统。同时,通过企业间强强联合更可以实现景区合作推广、运营,实现景区套票操作、统一管理等营销先进模式。
3.6 景区未来发展方向――拓展管理形式
(1)便于票务系统管理。根据景区客源不同,设置门票种类、名称、票价、有效期等栏目。满足景区数据统计需求,实现某天、某时段、票务种类、客源分布能信息采集,实现数据调取,数据检索等功能,为后期市场分析数据调取、运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方便快速调取数据,完成数据比对。
(2)便于财务管理。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有效性及准确性将远高于传统人工数据处理措施。通过入园时大数据的记录,通过数据库数据综合分类、筛选生成报表。实现准确性、及时性需求。
(3)维护客户关系。针对旅游景区主要合作单位,如:旅行社、合作单位、政府接待办、企事业单位接待等,实现合作单位对景区合作数据进行分析、共享。
(4)售票相关。通过售票管理终端系统,可以对景区门票种类进行有效分类管理,实现多票种分类。避免因票种较多,而造成票务混乱,人工记录错误情况。同时,实现散客票、团体大票、半价票、企业票等票种分类,集中打印领取、通过网络自助下载电子票根(二维码、条码)、自助售票机领取,甚至通过官网、APP网络下单等方式记录个人信息,现场刷身份证进行识别进入。通过现金、转账、刷卡、支付宝、微信等多重手段完成支付。
3.7 景区未来发展方向――安全性防护
闸道形成功能分属,形成游客自助通关闸道(包含身份证、一维码、二维码、数字序号识别功能)、手撕票应急检验通道(考虑设备检修或免票人员等不具备自助通关操作功能人员,由工作人员操作)、员工通关闸道、应急变化“潮汐”闸道等。同时,所有闸道具备一键降闸功能,防止在极端条件下游客“闯闸”,而造成游客事故等重大安全隐患,在极端条件下,游客情绪格外激动,场面无法控制的前提下,可选择降闸,缓解游客冲关时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经营为安全让步。
3.8 景区未来发展方向――隐含性分流
通过网络预订,或通过门票二维码扫描过导览图的游客信息均被票务管理系统完成信息采集,根据景区内部游客密集度分布,在人工干预下向游客的手机发送引导信息,引导游客观看下一场演出、引导游客去往游客稀少区域、甚至实现游客失物招领等功能。不仅满足了游客分流的目的,减轻游客滞留隐患,提升游客满意度。
(1)手机形成景区网络终端。所有通过网络预订门票、一维码及二维码电子门票、NFC支付、app_pay等手段,均需通过手机支持。在使用手机操作与景区相关业务时,手机均将自动关注景区公众号或通过APP进行落实。
(2)门票体现景区服务二维码。门票加印景区APP或景区公众号二维码,所有持有纸质门票的游客,通过下载或关注的方式,加入景区网络系统,形成网络终端。
(3)景区app或公众号内置导览地图。在景区的服务公众号或APP内,添加景区导览地图插件,通过手机GPS模块相关联,形成区域导览系统,吸引游客关注。在导览图中,可以根据系统时间,推送景区表演场次、演出票配送情况等信息,引导游客合理安排游览线路。
4 旅游景区门禁的详细设计
4.1 景区传统门禁系统
传统意义上的景区门禁系统,仅作为计费手段、验证手段,采用人工撕票、手动抬闸等方式进行,处于初期门禁系统,工作效率低、通行速度慢、信息采集功能缺失。当时,计算机技术应用并不广泛,无法实现计算机延伸应用技术。
4.2 本文将解决的门禁欠缺功能
旅游景区的门禁系统,需要满足验票功能性需求,更要满足景区风格化统一、便捷性提升、功能性拓展、数据性添加、安全性防护等系列功能。
景区门禁系统,分为软件与硬件两部分。硬件包含基建工程、环境整体规划工程等,满足文化性、保证主题需求;软件包含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等功能,通过相互配合满足票务销售与检票识别两大核心功能。
4.3 票务管理系统
(1)票务管理后台。票务管理后台,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手段优化传统操作功能,而开发的包含门禁控制、票务管理、财务统计、查询报表等各专项功能的软件系统。系统以景区“购票―验票―财务记录”的基本运作方式为模型,将其中人工处理较多、计算量大且流程繁琐的重复性劳动通过计算机功能进行替代。每个子系统独立运作、后台共享,实现各职能部门人工劳动力得以优化,通过各子系统之间相互通信协同作业,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手段共同完成景区票务运营工作。
(2)票务监控管理。后台管理系统对各业务部门、入园信息量、游客调研数据量进行收集、统计以及统筹管理,便于景区负责人实时掌握景区动态。本系统不仅对检票、售票运行情况进行时时有效查询和监督,更可根据景区现有人流情况采取相应处置措施,通过多重手段增加景区经营收入或合理调控人工成本与人工安排。财务管理系统通过票务计算读取底层数据,主要完成整个景区的票务管理数据提取与分析、预付款管理等功能。
4.4 检票管理系统
4.4.1 检票系统的功能实现
检票系统由监控程序和后台控制程序组成(如图2所示),监控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在游客持有效信息条码或其他介质,通过光电感应器与门控器形成通信,完成门票代码及准入次数信息的读取与记录、数据读回同步等操作,记录检票情况并写入数据库。由于门控器的存储容量有限,可能不能够容纳下全部门票信息,这时监控程序要参与检票。监控后台程序采用TCP/IP方式与前台票务管理子系统通信,为远程控制数据下装、读回提供了接口。监控后台程序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监视监控程序的运行。系统主要完成门票(条码)识别、合法性检查、处理结果回送、门票信息记录、相关数据统计、查询等功能。该子系统与后台票务系统一起构成了旅游景区条码门禁系统。整个系统用来为景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帮助,为景区的发展计划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4.2 主要硬件配置
光电读取器(刷卡机)、控制器、三棍闸机。
光电读取器:工作电压:9-14VDC;读取时间:不高于90ms;输出格式:Wiegand26bit;频率13.56MHz。
控制器:可连接不少于2个通用接口的控制器;具有反潜回功能;使用TCP/IP通讯协议。
三棍闸机:具备紧急控制功能;劝阻级访问控制;具有防尾随进入控制功能。
5 票务系统运行流程
5.1 景区门票的定义
景区门票即是由旅游企业在国家相关监督部门的管理下,制作、发行、销售并监管使用的一种有价票证。作为景区门票(包含电子门票),除去验证的功能后,更需要经过复杂的财务工作流程,获取相应信息。门票需要经过入库、出库、销售、检票等几个主要环节,所有数据由财务管理系统进行统计、收集。
(1)数据采集。纸质门票票根在印刷完毕后,统一交由财务部门管理,但此时票面为空白页。门票票根从票库发放至闸口票务打印机端口后,根据游客购票意愿,收费、打印门票;电子门票,从缴费开始,在系统中生成密钥(密钥即为本文所述一维码、二维码、身份证识别等方式),发送至游客手持终端,此时系统内部记录票务整体有效数量,作为入库门票统计数据。
(2)票务出售。票务工作人员将门票分配给不同的售票渠道出售,该门票除纸质形式门票外,还包含电子门票等相关形态。目前票务数据一般通过条形码作为密钥,完成票务数据传输与记录。条形码、二维码,具有信息存储量大、结构简单、介质广泛、容错能力强、破译可靠性强、制作成本低廉等特点。
由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游客通过网络途径或者手机APP的途径预订门票后,二维码具有更好的加密功能,且通过手机推送的二维码相比纸质门票来说成本更为低廉,安全性更好,所包含信息量更大,所以通过二维码推送的游客可通过手机屏幕对二维码实现扫码验证功能。且目前来看,二维码扫码通P逐渐被现有游客所接受。
5.2 检票过程
(1)票面信息识读。通过纸质门票背后条形码、手机二维码或身份证信息进行读取等方式进行刷卡识别。同时,设置自动补票功能,如有因儿童超高、老年人年龄不够等原因需要补票,手持检票机可自动生成收款二维码,由游客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实现现场补票功能。检票人员不触碰现金,避免财务渎职问题。
(2)门控器判断。通过票面信息识读,扫描器将扫描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并上传,在后台管理系统根据系统指令与所读取的信息进行统一判断,确定是否允许通过、抬闸。主要通过门控器实现验证操作。所谓门控器,就是门禁系统的主要识别动作系统之一,是控制核心单片机的主要部分,核心为一个24MHz主频的51单片机,存储容量为480KB。一般运用RS485通信协议监测各个马鞍体,监测扫描器是否有检票动作,并采用RS232协议与计算机通信。所有售票信息,存放于门控器中,当游客检票时实现查行动作,验证不通过怎禁止抬闸,如验证正确,则给与准入抬闸命令。
(3)计算机与系统预留信息比对。上传信息如与售票信息(含预定信息等)相匹配,符合开闸要求,门控器自动识别开启执行命令;如果不符合开闸要求,则提出禁止开闸指令。闸道管理人员看到不予通过信息出现时,应予以制止游客进入。
(4)验证说明。根据计算机判断指令,在闸机界面进行反馈,验证通过或禁止进入信息,并在检票机上进行图像反馈。
(5)闸机作用。通过计算机判定,此票有效,则准予抬闸;如果闸机未能验证通过,则根据票面显示状态予以反馈,如:票已使用、该票不存在、无效票等。
(6)游客持票入场检票识读。检票只需将条码门票、手机显示二维码、身份证等具有门票信息存储介质,平铺于闸机读码器上方,由光电识读设备读取。读取信息提交门控器判断,门控器将识别票面信息并与出票机房数据比对,执行通过或拒绝命令。
5.3 票务监控流程
每天定时汇总统计入园及售票游客数据,并向相关职能管理人员定时发送,如遇黄金周等特殊高峰期,可增加发送密集程度。由景区管理人员根据激增游客量,采取应急措施。
后台服务器自行统计门票销售、入场日报表、门票分类报表等信息,定时生成报表,提供景区负责人与相关业务部门参考。
6 结语
就这套门禁系统硬件的基础功能来说,国内部分旅游景区通过多年的运行,系统基本稳定。以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为例,该景区门禁系统目前来说可以成为国内一流水准,其门禁外包、功能配套拥有了国内最先进的设计里面,完全符合本文设计思路与功能配置。从硬件来说,游客通行速率极快,同时验证通过率及准确率极高;第二,其后台系统,通过服务器进行分析,能够第一时间自动生成景区各项分类报表、汇总报表,能够为景区日常运营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第三,其门禁外包极具景区风格特色,达到了口碑传播硬件效果。同时,广东片区欢乐谷、东部华侨城、锦绣中华;华东片区徐州潘安湖湿地片区、冠世榴园、三孔景区;山西乌金山欢乐世界、大同云冈石窟、乔家大院等景区均已采取此类门禁系统设计思路,目前来看整体运营平稳,取得了大量意外收获。
参考文献
[1]陈有君.基于“3S”的大理风景区数字化建设与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9(8).
[2]游鹎澹李苏剑,张益强,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95-121.
[3]张波.智能化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河南科学,2004(1).
[4]李华丰.景区电子门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5.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5月商务部研究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这是首个落实“互联网+”的专项行动计划,其目的在于加快互联网与流通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服务民生方式,释放消费潜力。[1]这一计划主要面向广大农村,并提出了具体目标。同时,针对总理的报告,不少专家提出了“物联网+农业”的智慧农业发展方向,并预测该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农产品电商和农业物联网在五个方面应用明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农产品物流。在农产品物流研究中,生鲜农产品物流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生鲜农产品配送的阶段进行研究,尝试解决生鲜农产品配送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生鲜农产品配送生鲜农产品通常是指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的果蔬、肉类及鲜活水产品。近年来,生鲜农产品产量逐年增长,特别是最近三年生鲜农产品总量每年都在11亿吨左右,超过了农产品总量的一半。配送是整个农产品供应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农业生产和流通对自然环境及农产品个体生命特征的依赖性很强,使得农产品配送较工业产品难度更大。而生鲜农产品配送难度尤其大,因其本身具有鲜活性、生产地域性、季节性等特点,加之蔬菜、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又是日常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具有产地分散性和消费普遍性等特点,[2]与玉米、小麦等其他农产品配送相比,生鲜农产品配送具有对运输技术要求高、对物流时效要求高、对分拣包装要求高、检验项目复杂等特点。[3]“天津地产蔬菜物流标准化运作体系的构建研究”课题组对我国的一些重点生鲜农产品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这些批发市场几乎没有高水平配送体系,没有检验检疫手段和设备,大多只是交易平台,分拣和流通加工过程比较粗放,生鲜农产品特别是叶菜类农产品在这一环节损失严重,几乎占到总损失的50%,按照这个比例计算,生鲜农产品仅配送环节的损失每年就要超过500亿千克。2.物联网介绍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实验室的艾什顿(Ashton)教授提出了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当时叫传感网。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报告中,这一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即发展成了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即在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4-5]物联网通过在物品上安装识别装置,通过无线处理设备,实时收发物品所有相关信息,实现完全的信息智能交互。当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物联网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6]因此,一个物联网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3.相关研究现状和拟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知网上,我们以“物联网+农产品”作为关键词,对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篇名搜索,截至2014年底,发现了十几篇相关论文,数量较少,但至少可以说明,已有学者对物联网在农产品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接下来,我们以“物联网+配送”作为关键词,对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篇名搜索,只找到了很少的几篇文章,说明有关物联网技术在配送中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进一步,我们以“物联网+生鲜农产品+配送”和“物联网+生鲜农产品配送”作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搜索,没有发现类似的文献,说明有关物联网在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应用的研究几近于零。因此,考虑到相关研究的重要性,课题组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课题组在走访调研及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时,发现了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一是配送属于流通环节,不易监控,是假冒伪劣产品鱼目混珠的重要环节;二是现代化管理手段在农产品配送管理中应用较少,导致生鲜农产品配送效率低下,农产品流通过程浪费严重,成本居高不下,且生鲜农产品在这一环节腐烂变质严重,污染环境;三是作为连接上游生产和下游零售环节的重要纽带,配送环节信息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对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的监控,影响着用户能否方便快捷地追溯生鲜农产品来源。因此,本文引入物联网概念,尝试建立农产品配送环节的物联网构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二、生鲜农产品配送管理中的主要信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也迅速提高,农产品物流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生鲜农产品易腐烂、数量大、种植区域性等特点,对物流过程要求更加苛刻,尤其是物流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配送,传统物流方式很难适应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要求。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生鲜农产品配送信息化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即向着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这些物联网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配送过程追溯和跟踪技术、包装标识识别技术、信息交换和处理技术。[7]1.配送过程追溯与跟踪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农产品配送环节的追溯系统和物流跟踪技术。农产品追溯系统包括生产追溯、管理追溯两个部分,但配送环节的追溯主要涉及管理追溯的内容,是供应链管理追溯的研究内容。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把农产品初加工、仓储、库存以及供应商和客户的数据合并,用标准化的方法和统一的规范对农产品供需、仓储、库存、分销等物流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而农产品追溯体系的设计正是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之上发展来的,它遵循GS1条码规则,在分拣包装时给生鲜农产品贴上产品唯一码,将产品配送信息与下游供应链系统整合,使消费者可以在终端进行供应链全程追溯,包括产品信息、运输环境、流通环节等消费者关注的信息,一旦买到的产品有问题,即可迅速明确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食品安全。物流跟踪技术主要指3S技术,这里的“3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遥感技术(RemoteSenescing,RS)三个词语的英文缩写。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集成,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农产品物流管理。例如,与全球移动通信技术(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GSM)集成,车辆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可通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车辆位置、在途货物相关信息到管理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管理员可通过车载系统向驾驶员发送查询、控制及调度指令,实现对配送过程中生鲜农产品的实时监控;与射频识别技术集成,可应用于农产品配送管理系统,实现对物流车辆的集成化可视化管理。2.包装标识识别技术包装识别技术是农产品追溯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主要通过数据载体——条码、二维码及射频识别标签,整合物流与信息流,以便配送过程各环节进行数据交换。二维码和射频识别技术是目前主流的农产品配送过程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在生鲜农产品配送管理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鲜农产品配送管理中数据与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效率。条码和二维码是目前农产品配送管理过程中应用最广的自动识别技术,借助这种技术我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采集流通过程中的农产品信息。条码和二维码是农产品在基地或初级加工厂加工包装后,由生产线的管理及工作人员将产品配送信息输入系统后自动生成的,然后再将之打印出来贴在包装上。在产品配送过程中,通过读取设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条码及二维码,能够迅速读取农产品所有的配送信息。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生鲜农产品配送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生鲜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运营成本。射频识别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自动识别技术,与条码和二维码相比,它具有防水、耐高温、远距离读取、存储容量大、芯片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将全球定位与射频识别技术集成使用,对农产品进行动态跟踪,可实现在途货物信息收集和传输,实现实时监控和跟踪。当整车货物通过配送中心或物流站道口时,可以对整车产品进行信息收集,免去装卸过程,避免生鲜农产品装卸过程中的损失,与条形码技术相比,其信息收集效率又有了很大提高。3.信息交换和处理技术(1)无线局域网技术。近几年,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为农产品配送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物流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分支机构、供应商和客户联系起来,使得供应链上的节点信息可以实时交互和共享。无线局域网就是基于这一理念发展起来的,它与条码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农产品物流管理,如电子标签拣选系统、无线终端拣选系统、自动拣选系统等,这些系统可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而准确的交换和处理,并将所储存数据与处理结果共享,使生鲜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收发、盘点、分拣等工作。(2)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是指商业合作伙伴间或自身各管理模块间,按照某种标准,在各自的数据终端对规范化、格式化的信息数据进行自动交换和处理,这项技术是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立的基础。对农产品配送过程中每天收发的订单信息进行程序化处理,再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将这些经过编译的交易数据规范化、格式化,然后汇总到数据库,各物流节点也按照同样的格式和规范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进行网络数据共享。农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不一,产地不同,如何高效而准确地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是实现农产品高效配送管理的关键,因此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系统是农产品配送管理的核心与中枢神经。在生鲜农产品配送管理过程中,集成了条码(二维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3S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网络技术等,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实时交互和共享,并且可对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大大提高了生鲜农产品配送管理水平,方便了用户,降低了社会成本。
三、配送环节的网络结构
1.配送环节与前后各环节间的信息网络在农产品物流日常管理中,配送环节一般是上游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鲜农产品基地相连,下游与销售终端相连,因此物联网的信息传递与交换也基于这种管理中的紧密联系而设计。通过物联网的信息平台,前后环节间的数据交换几乎并不占用宝贵的流通时间,同时政府部门和消费者也可很方便地进行监管和查询。[8]配送环节与农产品物流其他环节间的信息交换如图1所示。2.配送环节内部功能间的信息网络生鲜农产品配送效率除需要配送中心与上游加工环节、下游销售环节进行信息共享和同步管理外,配送中心自身的入库、分拣、包装、出库、盘点等操作环节也同样需要信息共享,只有对每一个操作环节的信息做好记录,到数据平台上,才能对产品进行快速配送与质量溯源。[9]配送环节内部功能间的数据信息平台如图2所示,至于数据库所需的具体内容,接下来将专门进行解释。
四、基于物联网的配送系统设计
1.系统框架根据物联网技术特征与农产品物流配送特点,设计农产品配送系统构架,[10]如图3所示。它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配送管理三个环节。[11]其中,数据采集主要是通过传感器等无线感知设备获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信息,便于对配送环节的管理;数据传输主要是借助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将信息传送到互联网上;配送管理主要是对互联网传输的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三个环节无缝衔接,构成了基于物联网的配送系统。2.系统功能设计(1)实时监控。这一功能主要是无线接收设备可以实时接收到全球定位系统的信号传输,并通过以太网将数据传输到配送数据库中心,配送中心管理端发出查询指令,即可定位被查询车辆位置、车辆状况、车内温度、湿度等信息,同时配合服务器中的地图,在地图中显示车辆位置。(2)过程追溯。对于射频识别信息,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每经过一个环节,都会加载该环节信息,如企业名称、产品流通加工记录、产品检验数据、操作员姓名等,无论产品到达任何一个环节,配送中心都可在管理系统中进行查询并监管。(3)路径寻优。系统内配有地图软件和路径优化软件,配送中心在地图上标注订货客户的地点,由系统根据订货量与路径长短,自动计算最优路径。配送车辆在城市进行配送的过程中,系统可实时监控车辆所在的地点和车上的货物量,车辆一旦发现原路径拥堵严重,可及时向管理中心反馈,中心可通过路径优化系统重新安排车辆剩余部分的行驶路线。另外,一旦原订单客户在车辆出发后对订货量进行调整,管理中心也可及时通知该配送车辆,同时对所有配送车辆的运行路线进行重新规划并发出指令,以达到总体配送路径最优。[12](4)数据管理。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由于不能实时操作,一般采取以下处理方式:一是分批配送,配送中心对每天的订货进行一到两次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分批安排发货,不能实时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二是对于突发配送任务,要进行特殊处理,如利用专门的车辆进行配送等。对于物联网配送系统,其数据传输、统计、分析、管理等都是实时的。例如,车辆出发后又有新订单或原订单有变化时,中心可随时通知在途车辆进行调整,从总体上分配所有已经出发的车辆,及时根据车辆位置和订单变化调整配送路线与未出发车辆配载,实现整体配送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配送车辆在货物送达并签收后,会通过车辆配载的终端配送信息采集系统将到货签收通知实时传到总部,客户一旦完成签收,总部的订单状态就会由配送自动修改为配送完成,并对产品配送批次、零售客户签收批次、客户信息等进行同步修正,使产品生产加工、配送、零售的所有信息数据对应起来。3.系统数据库配送中心一般靠近城市,通常是规模化采购,并根据消费地点的客户订单进行分拣和零散配送。另外,农产品生产受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限制,一般其产地和初级加工厂距离配送中心较远,在途物流时间较长,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产品变质,因此入库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为达到前面设计的系统功能,配送环节的数据库应包括配送中心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信息、农产品检测信息、配送环节追溯信息四个部分,具体数据项目参见表1。当然,对系统数据库而言,这些信息是最基本的,我们还可根据具体的企业、行业等对数据进行修正,以达到促使系统更有效运行的目的。
五、基于物联网的配送系统应用
具体实践中,为完成整个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基于物联网的配送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子系统:1.智能包装子系统生鲜农产品在实际流通过程中,长距离运输多数情况下并不采用小包装运输。这是因为,即使采用小包装,经过长距离运输后也会产生腐烂变质的枝叶,到达物流节点时仍然需要重新清理,所以长距离运输大多采用比较粗犷的包装,甚至没有包装。这样,配送环节的流通加工和包装对物流效率和产品品质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智能包装是指在包装上嵌入自动读取和存储数据的芯片,以便实时存储包装物内与产品内容、品质、运输及销售过程有关的信息,利用物联网技术在配送节点高效地进行数据交换,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2.智能流通加工子系统流通加工环节是在配送节点对生鲜农产品进行辅加工生产,以提高效率,提高资源使用率,方便用户和促进销售,同时也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配送环节操作的便利性。这项工作主要是品种的组合、黄叶及腐烂部分的处理、清洗、标识制作、称重等,同时配合智能化包装,方便配送管理。3.智能装卸搬运子系统配送环节的装卸和搬运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配送环节的效率。这个环节主要包括装车、卸车、移送、堆垛、出入库等操作,根据生鲜农产品类别和装卸搬运要求,其智能装卸系统主要由输送系统、智能搬运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部分组成。4.智能仓储管理子系统智能仓储管理与传统仓储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仓储以储存为主要工作内容,而智能化仓储是通过现代化技术,结合库存理论,来实现合理高效的仓储服务,解决生产与消费节奏不一致的问题,减少浪费并保障物流的及时性。在物联网技术下,智能仓储可以做到准确而实时地记录并保存库存信息,自动分配货位,实时盘点库存,实时查询产品位置,汇总各类库存信息,并且可以统计各品类产品的出入库数量和信息,对生鲜农产品需求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进行预测等。5.智能分拣子系统智能分拣系统是配送中心根据顾客订单要求或配送计划,迅速、准确地将商品从其储位或其他区位拣取出来,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与集中的作业过程。自动分拣机一般由输送机械部分、电器自动控制部分、计算机信息系统联网组合而成。它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及场地情况,根据订单对产品种类、数量、出库时间、用户、地名等进行自动分拣、装箱、封箱等连续作业。智能分拣系统不受气候、时间、人的体力等限制,可以连续运行。同时,智能分拣系统单位时间内分拣件数多,且误差率极低。分拣误差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输入分拣信息的准确性,如果采用人工键盘或语音识别方式输入,误差率在3%左右;如果采用条形码扫描输入,除非条形码印刷本身存在差错,否则不会出现差错。因此,目前智能分拣系统主要采用条形码技术来识别货物。分拣作业基本可实现无人化,建立智能分拣系统的目的之一就是减少人员的使用,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6.智能产品可追溯子系统它以产品追溯码为信息传递工具,以追溯标签为表现形式,以查询系统为服务手段,实现对生鲜农产品原料来源、流通加工、仓储及零售各环节的全程监控,并对追溯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估、预警,完善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配送是整个物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生鲜农产品全产业链的追溯是保障配送环节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基础,可保障对配送环节信息的全面收集,保障配送环节的可监管性,使配送环节信息更加透明,使生鲜农产品配送行业更加规范。[13]上述几个子模块的有机结合,使物联网技术在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得以实现,推动了生鲜农产品配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物联网配送系统的应用始于生鲜农产品由生产基地和初级加工厂发货的那一刻,尽管货物还没有到达配送中心,但此时配送中心已经可以实时接收到产品在途的一些信息,如气候、温度、车辆状况等,便于配送中心提前安排人员、物资与仓储场地。货物到达配送中心之前,检验人员就已经对产品数量、品种、来源、在途情况等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对检验所需的设备、材料等进行了准备,货物一旦到达即可马上进行产品检验,并通过扫描产品的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记录检测指标和检验结果,根据系统提示判断是否合格,进而安排入库或退货。产品入库、出库、调拨、移库、越库、盘点等各环节操作都是通过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和传感器进行自动化整批采集的,不需要对单个产品进行扫描,可确保配送中心各环节数据输入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大大缩短生鲜农产品配送环节的物流时间,同时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真实库存数据,帮助配送中心合理安排进货并控制库存。
六、结论
论文关键词:食品物流;追溯系统;冷链
1 引言
低温冷冻品绝大多数是农副产品,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保鲜期,由于对物流及时性、恒温性和多样性的高质量要求,在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冷链的各个环节损耗严重。在物流中,这种食品资源的巨大损耗又是非增产技术所能弥补的。加之,食品行业现有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多品种,少数量”的消费模式的要求。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尤其是追溯技术的兴起,为提升冷链物流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无论是在储存、搬运、销售或是配送阶段,实现实时物流跟踪,建立信息追溯和信息共享机制,成为当前食品冷链有效解决物流追溯问题的关键。
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述评
golan e等(2002)通过对美国生鲜农产品、谷类和油菜以及牛肉制品的调查研究发现,三者经食品供应链跟踪后,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美国,大多数要求召回的食品和农产品都被公布在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和检验服务的官方网站上,以便消费者根据食品包装的标识信息来判定有问题的食品和农产品。有些企业则通过使用先进的rss条码系统和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更为具体地揭示食品供应链的标识信息,如每种产品的种子、施肥、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生产时间、生产线、生产地、生产所使用的技术和生产次序,等等。一旦某种产品出现问题,这些标识信息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在欧洲,欧盟已经采用ean/ucc系统,成功地开展了对牛肉、蔬菜等食品追踪的研究。通过采用条码、gln可以对食品冷链全过程中的产品及其属性信息和参与方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标识,以实现食品跟踪与追溯。
比较而言,国内学者对于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及发展对策,如曹锋杰(2003)、刘宏伟(2004)等。在物流信息方面,张建华等(2005)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rfid技术,给出了基于rfid的现代食品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总体结构、子系统设计方法,并结合gis和gps等无线通讯技术,给出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型。
3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技术
3.1 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的物流信息技术,为冷链物流追溯提供了可行性。一维条码系统一般包括编码技术、光传感技术、条码印刷技术和计算机识别应用技术。一维条码技术属于自动识别范畴,能够准确地将信息识别、编译、最终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其特点是识别速度快,准确率大大提高,制作相对简单,与之配套使用的阅读器、打印和印刷设备也相对成熟。在冷链各环节中,针对不同食品,可采用不干胶、pvc条码绑带标签或防盗扣等标签,实现流通阶段个体识别,仓储时采用手持条码读取设备辅助作业;在超市pos则进一步发挥了条码标签的作用,特殊条码标签在售出后可回收,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因此,一维条码技术是开发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中最为经济实用的技术。但是,一维技术的信息容量较小,码制占据的面积较大,低温、潮湿、多霜等复杂环境对标签要求较高,追溯信息标识到追溯单元上的自动化成本较高,同时受识别设备的影响,其实时性也不是很强。
二维条码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来源广泛、加密程度高等特点,随着成本的降低,将更好的弥补一维技术的不足。近年来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手机内置的解码软件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使用基于二维码所提供的服务。消费者通过手机实时读取冷藏食品二维标签的信息,获取各环节追溯信息,在预置二维条码软件的手机普及的不久将来,将会非常有效的解决条码识读设备携带不便、信息量小、时效性差等冷链物流追溯问题。
3.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发射机(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数据传输以读取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使用rfi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通信,其目的在于提高信息的采集、传递的效率,对食品有效地进行标识,把分散的信息集成起来,从而达到追溯的要求。以商品猪肉供应链为例,为了实现全程的跟踪和监控,追溯体系需要在商品猪肉供应链的各关键节点——生猪养殖场、市境道口、屠宰场、批发市场——设置控制点,使用rfid标签记录追溯所需的信息。
3.3 数据库技术
良好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库,物流追溯实现的基础是物流信息数字化,要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必须借助信息数据库。要实现食品冷链质量的可追溯,从食品的源头信息获取到最终交付顾客手中的信息存储,建立数据库是重要的支撑。在食品冷链物流追
溯系统设计中,可以采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通过建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即建立e2r模型,来实现对物流信息和数据的存储、加工和处理。结合标签技术,与厂家数据中心相连的pc端上的小标签初始化装置读取小标签的uid号,从厂家中心数据库获取相关产品信息及pid号并写入,绑定信息传入厂家中心数据库,每一环节信息写入后,终端消费者就可以根据标签信息进行冷链物流全过程跟踪了。
4 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设计
4.1 系统模型
针对食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可追溯系统模型,食品的可追溯总体技术路线遵循着“供应——生产——销售——消费者”这样一条完整供应链,整个供应链过程需要实现低温环境。以肉制品为例,在原材料采购的源头,通过装有电子标签的耳标,建立每一头牲畜的养殖档案,通过标签阅读器将数据汇总至中心数据库;在屠宰场通过称重平台和为生肉佩戴钩型标签记录整个屠宰过程并将各种数据传送至中央服务器;在加工分割肉工作中,通过标签打印机打印便携式条码标签标识分割肉制品,建立相关的信息追溯系统,以此详细记录分割肉的生产过程以及各种数据并汇总到中央服务器;最后在无线网络可通过移动标签或者序列号对肉产品进行查询,以此建立牲畜养殖及肉制品生产、销售全套管理系统。
4.2 功能及流程设计
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系统是对各类食品物流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更新和维护,最终方便各节点、消费者、监管部门进行追溯查询。主要功能模块应包括: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查询系统、标签管理、车辆定位、安全检测等。这些功能实现的基础是:食品冷链中各节点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格式详细记录食品的进货和出货以及中间加工过程的信息,并严格实行食品的批号管理,追溯系统必须记录食品从生产基地(或农户)发货直到消费者收货为止的整个过程的产品批号,以此保证整个物流过程可追溯的连续性。
具体的物流和信息流程可以设计为:利用rfid数据采集技术,将食品产地信息、车辆信息、食品信息等信息写入rfid标签,获取初始信息,然后rfid阅读器部署在生产、加工食品仓库、配送中心、运输食品的车辆、收费站、港口、码头、仓库、货场等不同站点,阅读器以一定的频率自动无线扫描途经的rfid电子标签,将扫描后的信息通过信息通道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启用gis,一方面将各类信息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显示食品的种类、数量、来源、去向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员管理。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危险事故,可以通过gps/gsm远程控制执行指令到载有gps/gsm接收器的车辆,通知司机调整行动计划,同时改变电子标签中存储的信号量值,监控中心通过机站检测到该增量信号时发出警报,在电子地图上突出运输车辆的方位以及运输物品信息。在终端消费者层面,为了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保鲜食品的生产模式,以及保鲜食品的质量,可以开发集成免费电话、短信、互联网网络、手机二维条码的电子商务综合平台。这个平台能确保保鲜食品厂家与消费者的信息共享,提高消费者对厂家的信赖。
4.3 开发建议
4.3.1 系统中标签形式的选择
在生产阶段,电子标签上主要记录生产养殖的相关信息,如养殖场编号、运出时间、运送批次等,而且这些信息要和生产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相联系,以便查询生产过程的细节信息。在各个生产企业都设置rfid读写设备,可以实现食品信息的写入。在加工环节,采用的电子标签内含有食品在生产过程的相关数据和加工环节中添加的信息,如加工企业编号、加工日期、加工批次等。这些信息和企业当地数据库相关联,便于食品管理中心查询。加工企业和食品进口企业都配备rfid读写设备。在运输环节,集装箱运输采用的电子标签数据内容包括集装箱内食品信息、食品温度信息、车辆置信息、运送车辆信息和运送时间等。这些信息和物流企业本地数据库相关联。在仓储环节,可以主要选择成本更为低廉的条码标签,结合关联数据库,标签内关联原来食品信息,并且记录安装时间和批次。仓库内部在叉车或者工作人员身上佩带rfid电子标签,内有员工或叉车的id号,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使得仓储过程更加高效快捷。在食品配送和销售环节,配送车辆实现gps定位,相关食品的标签亦可以条码标签为主,在一些重要食品上加贴电子标签,而在一些廉价的食品上则采用条码,两者信息相互关联,以方便销售人员和消费者的及时识读。
4.3.2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
数据共享和信息平台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避免各节点独立的信息系统运行。统一各节点数据格式、建立共同的单证标准、开发兼容的数据库系统,最终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这样为各方数据共享提供了可行性。建立各方参与的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消费者权益。数据共享的结果是,消费者可以通过此系统,了解食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包括产地环境,农药、化肥等各种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并可以追溯食品的质量问题;食品管理者、物流运输企业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获取有关食品生产、质量及食品运输状态的信息(如食品品种、数量、食品在途情况、交货期间、发货地和到达地、食品的货主、送货责任车辆和人员等);政府监管部门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保证最终使优质安全食品经透明的供应链达到消费终端,优质优价,让从事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获利,促进优质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智慧景区;智慧服务;智慧化建设
一、引言
智慧旅游在“智慧地球”及“智慧城市”基础上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旅游发展理念,智慧旅游作为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途径,已经被公认为是把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关键。[1-3]智慧景区建设是智慧旅游发展的一个核心环节,是景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最新方向,是景区发展的一次革命性飞跃。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许多利益,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表现在市场需求更加复杂及多面化、信息传播新的模式不断产生、景区的危机管理更加迫切等方面,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加强智慧景区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4-5]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了《“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到2018年,将推动全国所有5A级景区建设成为“智慧旅游景区”;到2020年,推动全国所有4A级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顺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许多景区加入智慧景区建设的潮流,本文从智慧服务角度进行思考,以期为智慧景区的建设提供支持。
二、智慧服务建设
景区服务是指景区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向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接待条件和相关服务的总和。[6]景区的旅游服务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智慧景区的建设中,必须重视智慧服务相关方面的建设。一般来讲景区服务的内容包括:接待、游览、解说、交通、餐饮、娱乐、购物等方面,智慧景区的服务进行智慧化建设应从这七个方面进行。
(一)智慧接待服务
景区的接待服务主要是对游客购票、检票、咨询、投诉等方面的服务。
购票环节的智慧服务是指景区要积极地融入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线上和线下订票环节的服务做好互通服务,相互配合,线上订票要在网站订票、APP订票、微信订票、支付宝订票等。[7]
检票环节,景区要逐步实现电子门票的智能化检票,如扫二维码检票、机器检票等。
咨询环节,景区要实现线上公示信息的完善,线上人工智能回答和线下咨询服务实现一体化,为景区游客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咨询服务。
投诉环节,在当今网络时代景区尤其要处理好游客在线上的投诉问题,及时的消除问题,处理好与游客的矛盾关系,在合作的旅游电商平台,安排好在线客服。
(二)智慧游览服务
景区的游览服务是游客整个行程的体验质量的核心影响环节,智慧游览服务即是把智能化导览融入智慧游览服务中,如通过扫景区二维码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整个景区的地图,游客依靠手机就能实现整个景区的游览。此外,景区可以在游览服务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等,实现智能游览服务的更加智能化。
(三)智慧解说服务
目前国内景区的解说服务主要由导游进行讲解,一些先行的景区已经初步实现智能化语音讲解,如龙门石窟景区,通过扫景区二维码,可以免费获取景区内的语音讲解服务,这是未来景区发展的一大趋势。此外,景区的解说服务还可以融入虚拟旅游技术(VR),实现VR+直播解说,游客可以自由的在景区内选择享受观赏点和视频解说服务。
(四)智慧交通服务
景区内的交通服务,是提升游客游览质量的重要服务内容。景区内常见的交通方式有游览电瓶车、三轮车、自行车、缆车等,使景区交通服务智能化,近期景区要做的措施主要是在面积较大的景区内实现自行车自助服务系统,主要由电脑进行控制和管理自行车的日常运行。
(五)智慧餐饮服务
游客进入景区内进行游览,会期望品尝到干净、安全、特色的当地饮食。目前,景区内的餐饮服务,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与整个社会环境相关。同时,也与景区内部的内对餐饮服务重视程度有关。如今,游客对餐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景区内的餐饮服务质量应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从餐饮服务智慧化方面来看,景区内可以采取的举措有:自上而下一体化餐饮管理、自助点餐、自助订餐品、智慧化推送餐饮信息等。另外,在景区的餐厅要融入客人自主点餐系统、服务呼叫系统、后厨互动系统、前台收银系统、预定排号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
(六)智慧娱乐服务
景区娱乐服务的智能化主要是从增加游客的互动体验角度着手,增强活动中与游客的互动,增强活动中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使活动更加具有特色,更具吸引力。具体来说,景区可以开发娱乐服务板块的智能娱乐管家APP,游客可以输入自身的兴趣爱好信息,智能娱乐管家APP可以在几分钟内为游客推选出几条适合游客的私人定制娱乐路线,使游客能够更享受娱乐活动。
(七)智慧购物服务
在日常生活中,自助贩卖机,已经较为常见。景区提供智慧化购物服务,未来可以往自助方向发展。从近期的发展来看,景区可以将小件的旅游商品放入自助贩卖机,游客可以在景区内实现自助购买。从远期的发展来看,景区可以只设置一处实品展示店,同时将推出的旅游商品在各自的APP上进行售卖,游客可以在APP上进行下单,自由的选择旅游商品品种和发货时间。
三、结论
智慧景区的建设价值对于景区开发者、管理者、游客意义重大,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人要重视并不断地将智慧景区的建设事业推向新的台阶。智慧服务建设只是智慧景区建设的一部分,要推动智慧景区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要重视智慧管理、智慧营销等方面的建设。(作者单位:1.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3.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智慧旅游驱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2015BJY130);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旅游管理”学科资助;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信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研究”(2016-YYZD-03);河南大学硕士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理科)(Y1516023)
参考文献:
[1] 邓贤峰.“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 电子政务, 2012(09):100-105.
[2] 章小平,邓贵平. “智慧景区”建设浅探[N]. 中国旅游报,2010-01-25(007).
[3] 左齐等.基于模式识别的智慧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安全防范系统[J].中国园林,2011:33-35.
[4] 李继峰.旅游景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解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110-113.
[5] 聂晓民. 专家学者研讨景区智慧化建设[N]. 中国旅游报,2014-12-05(003).
[6] 方小燕.景区服务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一、《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商业模式概述
《京华时报》作为从2001年创刊至今已十余年的老牌报纸,在面临新媒体冲击的浪潮之下,在各种所谓的“报纸已亡”等悲观论调充斥于耳的环境下,于2012年推出的云报纸可谓是重新打开了纸媒的生存之门。目前,《京华时报》云报纸主要是指每周四的“云周刊”,在其他日常新闻版面上,《京华时报》每天选择一些关注度比较高、可读性比较强的新闻,包括国际国内等重大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等,做一些“云体验”新闻。京华时报社作为人民日报旗下的传统报刊类出版社,能够审时度势,运用新媒体技术包括现在比较热门的云技术,将传统报纸和新媒体这一旧一新相结合,开拓云报纸,不失为传统出版社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和改进的典型案例。
《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内容盈利+平台盈利”的商业模式。在内容方面,云报纸的内容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传统的纸媒上呈现的文字或图片新闻,这些新闻具有真实性、导向性和权威性;另一个是云端上用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的“云新闻”,这些新闻主要具有海量性、深度性和可视化特性。云报纸在内容方面设置为封面、新闻、文体版、应用版、购物和姻缘这几块,首先,云报纸信息表达方式不同于传统报纸,比起传统纸媒的满篇幅的文字,云新闻内则涵盖大量的视频和图片,用视频新闻能够消除和缓解读者阅读文字新闻的视觉疲劳。并且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记者利用图片和视频生动的还原和再现新闻事件的原貌,将文字所无法展现的那份即视感和现场感在云新闻中展现出来,让云报纸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感官信息;其次,云报纸的新闻不仅有传统纸媒的记者经过采编形成的内容,还有许多用户自己生产的内容。云报纸依靠记者和读者共同的合作,增进报纸与读者的互动。基于这种良性互动,《京华时报》相比其他传统报纸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能够拿到更多的第一手新闻资料;第三,云报纸采取了云联盟的方式进行更大范围内的内容聚合。将更多主流媒体、主流声音汇集到一个共同的平台上,打造“一报在手,便知天下”的局面。
云报纸的平台创新为云报纸的广告模式创新和云报纸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云广告的运作方式是读者在阅读传统纸媒的平面广告基础上,用手机对广告信息进行拍摄,便能观看到除文字、图片以外的动态视频,这样的云广告既拥有纸媒的稳定客户群,能够长期保存,又拥有网络所提供的互动体验和无限延展功能。并且根据客户的需要还能够制作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特殊广告,通过云广告,广告商可以在广告中添加回答问题、评论、投票、抽奖等环节和活动,在向用户传达商品信息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潜在用户信息,为广告的精准投放打下基础。
同获知云广告的方式相同,《京华时报》云报纸的电子商务创新点在于其读者通过专门的客户端,在报纸上就能实现自己的娱乐、购物、获得信息的需求,这种媒介融合的方式也让报纸变得有趣起来。另外,不像一般的购物网站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病毒或者不良商家的情况,《京华时报》云报纸对在其平台上投放广告的商家都进行严格的审查,所有商品链接也都在监督之下,尽可能地避免了不必要的网络购物纠纷。
二、《京华时报》云报纸商业模式的几点质疑
从前文所述来看,将《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商业模式概述为“内容盈利+平台盈利”模式,并分别在内容、平台和终端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但是看似融合了新技术、创新了传统报纸形态并极具吸引人眼球的商业模式中依旧存在诸多质疑点,而这些质疑点将会成为《京华时报》云报纸成为报网融合的标杆范式,以及探索其云报纸商业模式的前进之路的阻碍。
(一)用户到底会不会“云拍”?
不论从是《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定义来看,还是从云报纸的商业模式中及其每一个创新点来看,如果《京华时报》的云报纸能够成功,必然是建立在用户愿意并且会多次使用“云拍”这一举动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读者拿到报纸到底会不会拿出自己的手机拍摄新闻图片并到云后台里观看相关新闻信息。
1.用户的二维码拍摄习惯并没有养成
虽然《京华时报》主编李洪洋强调云报纸采用的是图像识别技术,是比二维码技术更为先进的一种技术,但是不论是图像识别也好,二维码也罢,其本质都需要用户对纸媒上的信息拍摄才能嫁接到云端的新闻数据库当中,实现这种较为“高端”的读报方式。根据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硕士李晗在其硕士论文《<京华时报>“云报纸”传播效果研究》中所给出的关于“使用京华云拍每周次数”表显示,经常使用即每天都会使用的受访者只有8.7%,24.1%的受访者每周只使用一次,而下载后基本为使用或者特殊情况才使用的受访者占到了67.3%。从数据可见,用户并没有经常进行云拍的行为,可以推测大多数用户第一次云拍主要是因为觉得新鲜好玩,但这种行为不具备长期性,不能为云报纸带来长远的利益和发展。所以不论云报纸炒作的多么风生水起,或者其商业模式的亮点多么目不暇接,归根结底仍然需要用户有经常性的使用行为才能算得上成功的商业模式。
2.创新型媒介形态必须考虑减少用户使用信息的费力程度
许多人读报纸主要是为了快速地了解最新的资讯,甚至就是单纯为了打发时间随手拿起手边的报纸大致浏览,看完了可以随手一扔,而云报纸需要用户下载相应的客户端,还要拿起手机对准图片拍摄这两个步骤,才能达到与直接上网浏览新闻同样的目的,在使用上相反给用户增加了不必要的步骤和麻烦。云报纸的技术路径虽然实现了传统报纸内容和云端新闻信息的联结,但这种联结需要通过手机或移动终端完成,对于用户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会有一定的耗费。而用户使用新媒体很大程度上就是图方便快捷的获取自己所需相关信息,特别是对于非专业性质的资讯类信息哪怕是信息量少一些都可以,但是使用过程中的方便快捷会成为用户是否使用该产品的首选。所以使用时很麻烦的新媒体不会是用户追逐的对象。
3.流量花费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现在并没有做到全部无线网络的覆盖,云报纸的阅读成本比较高。在没有无线网的环境下,观看一个云端的视频就可能耗费几百兆流量。而且,在移动网络中,手机打开视频的速度比较缓慢,如果缓冲一个视频都要耗费好几分钟,那为什么不直接打开电脑更加方便省事,这对于用户来讲显然是不划算的,而在家里或者学校办公室等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如果要想获取新闻信息或购物娱乐完全可以手机或电脑上网,云报纸相对来讲就显得比较多余。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云报纸的电子商务来讲,在一些公共的有无线覆盖的领域,例如咖啡店、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场所,用户如果利用公共网络进行云报纸的网购还有被不法分子盗取个人账号或密码的风险,这无论如何对于用户来讲都是非常不方便的。
(二)内容应该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京华时报》云报纸的云端新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给读者提供丰富的海量的深度挖掘的新闻内容。读者在接触云报纸以前,看到的只是纸媒上呈现的信息量有限的信息内容,而通过云拍之后,便能弥补报纸新闻的不足,给新闻信息做加法。但是这种加法是否为用户所接受还是有待考察。根据《<京华时报>“云报纸”传播效果研究》这一论文在列举“不愿阅读云报纸的理由”这一表格看出,56.1%的受访者认为云报纸内容重复,几乎了解不到其他资讯,用处不大,没有特别的需要阅读的意义。
尤其在现在这样的信息资源泛滥,信息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的时代,人们可能缺乏的只是具有专业性质或带有学术性的内容,而对于日常的新闻信息,由于获取的途径太多已经是应接不暇,注意力分散了,特别是对于时效性强的报纸新闻更应在内容上为读者做减法,精简相关内容,减少内容的重复性。把读者从注意力缺失拉回到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中来,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用新闻人的专业角度,提取最有价值最提炼性的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在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的同时,节约读者时间,让读者不至于在庞杂的信息中迷失方向。
(三)云报纸是注重内容还是注重渠道
报社、出版社等内容提供商应该坚持一项不变的原则,那就是内容应该成为其立身之本,内容为王之句话不应该成为一纸空谈。云报纸不论是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还是时下非常热门的云技术,都应该清晰的认识到,云报纸的技术或许能给用户带来一时的新鲜感,但是这种新鲜感不会持久,真正让用户从第一次新鲜的体验内化为用户持久的使用习惯的还是报纸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