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5:03: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第1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35-01问题是一种发展性的科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本质上说就是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时,原来学习的知识以及经验不足以同化新情景,那么他们就会面临新的问题。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应用知识的技能,还能了解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点。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物理问题,老师就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对物理理论知识的讲解要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地了解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技能。

1.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针对学生而言

针对学生个人而言,在物理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问题主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他们习惯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习惯,他们喜欢老师给他们处理相应的教学信息,他们针对不懂的问题也不去问老师,在课堂效率来看,学生不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后也不认真复习功课,导致学生不会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学习的现象。

1.2针对老师而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教学给老师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具有较深的物理知识,还要会带着问题进行讲课。老师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专业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避免出现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知如何解答的尴尬局面。

1.3针对教学内容而言

物理问题教学相对传统习题教学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背景上遇到了麻烦,物理问题自身内容相比较而言是比较贫乏的,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适当地引入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物理老师增加了教学负担,而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广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个科学之间的综合问题,物理问题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不够系统,并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当成物理问题进行处理的,也不是任何问题都要单独构成一节课,这使人们对教学价值也产生了怀疑。

2.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2.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是很透彻,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正确的运用理论知识,我们主要以“匀速圆周运动”这一节为主要的分析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同的时间里,经过的圆弧长相等,这种做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这一节课上的内容而言,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好上。如果老师按着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话,这将会是一种比较乏味无聊的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概念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在对知识点进行导入的过程中,运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度曝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也就是我们身边经常看到的圆周运动,老师再用一些相关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了解,还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讲解内容时,不仅要结合教材的相关要求,还要运用过山车模型代替游乐场的过山车进行导入。老师还可以把水流星实验进行导入,在水流星进行导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水流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水流星上,课堂气氛也会达到,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课堂上的内容吸引住了,这样老师再讲出今天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就是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可以让枯燥的物理概念变得具有活力。

2.2加速度g分析

高中物理“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教学课程中,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对单摆的组成以及周期的公式进行复习,要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以及公式中的每一物理量的所代表的意思,然后通过实验中的单摆和实际生活当中的摆进行相应的比较,向学生介绍如何用不规则的重物做摆锥测定重力和加速度g,接着学生如何回避测量摆长的困难来解决测定重力和加速度g的问题进行思考,老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水平,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因为适度地帮助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刻的探究,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的图线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方式的构建,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是不一样,所以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对学生个人思考的缺陷进行改善,促进学生合作的能力。事实上,要减少测量g的相对误差,必须对摇摆长差值L的相对误差进行减少,所以L要适当的取大,例如:四十厘米到五十厘米之间,为了使装置接近单摆,十二也不能取得太短,可以取七十厘米到八十厘米之间,如果L值相对来说比较大的话,T1与T2之间的差也会较大,这些对差值进行分析的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其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进行反思,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差值方法和图线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介绍一些关于差值方法以及图线相关的一些实例,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会改进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2篇

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发展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主体性教学活动,它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迁移规律的作用下: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学生去探究,学习的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寻找,结论由学生去总结.总而言之就是要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按认知结构理论来分析,迁移过程一般是使旧的知识结构进行改组,结合新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的知识结构.学生知识的习得过程也就是知识的迁移过程.

1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1培养学习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导学案可以有效帮助高中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物理知识的状态,并保障物理教学课堂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高中生的物理自学能力.除此之外,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也便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不足予以必要指导,并综合学生们的学习表现做出更客观全面的评价.导学案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育提升.

导学案在吸引高中生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时,之间的学习互动交流.学案导学增加了学习物理知识使得积极思考和有效交流,并实现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学案导学还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流程的操作性和有序性,使学生能目标明确而又方向精准地开展具体探究学习.导学案不仅增加了高中物理的课堂容量,而且有助于提升实际的物理学习效果.

1.2突出主体地位,激发学习激情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将过去错误“以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生为主”的全新定位关系.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学习活动的主体是高中生,物理老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协助引导者.导学案的高度自主性和参与性可以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并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

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时间较为有限,学生也很难在一堂课内就理解并掌握众多的知识点.而使用导学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避免学生们萌生懒惰心理.在具体应用中,物理老师还可以精心选取有趣生动的导学案例,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学趣味性.导学案使得高中物理有了少教多学的实现可能.

1.3注重方法引导,展现思维过程

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演算推理要求较高,基础记忆型的知识就可以不必复述,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在讲解物理题目时,老师就需要分出层次,重点指出学生自学时出现的缺陷即可,而不必讲解过细.导学案的鲜明特色就是强调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能力.

在使用导学案模式后,不少老师在批阅试卷作业时发现,学生们的自我思考和尝试解答痕迹明显增加了.虽然还是会存在一些漏洞或错误,但这是值得大力肯定和赞扬的.此时物理老师应当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完成解题思维的系统推演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

2高中物理课堂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一般而言高中物理教学包括,新课的讲授、实验操作教学和复习课.如何将导学案结合在其中,必然会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笔者通过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实践经验,探究出高中物理导学案运用的三种模式,分别是讲授新课导学案模式、物理实验操作导学案模式、复习巩固导学案模式.这三种模式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高中物理教学与导学案的结合,推进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下面将分别阐述:

2.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讲授导学案模式

新课讲授导学案模式的基本环节为:制定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反馈信息,教师点拨,理清知识,构架整合,复习检验,迁移拓展.在导学案中,把高中物理知识问题化,通过解决问题来串联整个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一步一步慢慢地升华,有目的的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通过导学案科学的指导,学生接受知识,固化为自己的,并且在自己的头脑中主动重组和消化,进而构建起新的知识模型.

借用导学案的方式来讲授新课,将导学案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地设计和规划,引导学生有序科学地学习,层层深入.特别是现代多媒体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有利于提供新的优势,为导学案助力,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优势,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此外,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弥补导学案的不足,教师可以相应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使课堂氛围得以更加活跃.

2.2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课导学案模式

实验课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为:明确实验课题,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设计实验方案,问题探讨,动手实验,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报告.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掌握主动权,进行独立的实验,教师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学生即可,不能做过多的干预.在实验中尤其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交流,在运用导学案来组织实施实验课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调控课堂,培养学生实验的习惯和态度,做到严谨有序,注意安全.教师在实验课中的导学案,不仅要遵循物理实验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还要保证学生操作的可行性.导学案的设置,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课导学案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特点和实验的特点,导学案要和实验课有机地结合需要考虑不同的实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2.3高中物理复习课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第3篇

关键词:导学案;素质教育;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16-01

物理是高中阶段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科目,是主要研究和分析物质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高中物理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面广,并且知识内容渐渐趋于专业性,同时物理也是一门非常典型的理性学科,因此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知识传输作为教学的重点所在,而是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例题的学习和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且通过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累计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甚至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几年来席卷全国各阶段的素质教育体制改革把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实践等新型教学理念带入各阶段的教学课堂,高中也不例外。一方面,相对于其他低年级阶段来说,高中阶段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锻炼和知识累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考虑到大部分学生以后都会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府深造,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高中阶段既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阶段,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而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导学案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之一,那么该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导学案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导学案能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和意识

导学案既可以看作是新旧知识点的连接桥梁也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最重要的方向指导。尤其是对于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本身所包含的知识连贯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所以即使是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完全不借助外力就能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给学生以预习上的指导。

首先,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内容的主次之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和数学等学科相似,高中物理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以单元为系统,以章节板块。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单元的知识之间虽有联系,但也可以独立存在,但单元内部各章节知识点之间则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并且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相对重要的知识点,其余的内容作为补充附着其上,这样就导致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不完全,导致知识预习无法面面俱到。而导学案的出现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课本每个章节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将学习重点进行罗列,并且以问题或者目标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教师事先理好的思路层层推进,提高预习效率。

其次,通过导学案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虽然高中学生有了九年正式的学习经验作为铺垫,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到听课吃力,甚至跟不上教学进度。而通过导学案,教师通过书面的方式将预习目标布置成为一种有形的东西,甚至可以掺杂进课下作业的任务布置之中,在导学案的不断暗示和教师的任务影响下,学生会从被动的预习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慢慢的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并且课堂反馈也会让学生一点点意识到课前预习的优点所在,良性循环实现后,学生在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课前预习中也就更加自觉主动。

2.导学案能实现课堂知识的承接和过渡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传输新的知识,但是上文中已经提到,物理教材章节之间的知识点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承接和过渡。而导学案就是非常好的一种知识承接和过渡载体。

首先,导学案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主动性的回忆近期学过的知识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上文中提到的预习环节,二是教师在课堂新知识引入环节。针对第一点来说,导学案中教师可以结合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事先准备好相关知识的回顾和总结部分。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涉及到对旧的知识的回忆和串联,这样导学案就能够提供给他们最为典型的题目,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针对第二点来看,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常识,那就是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讲解新知识,避免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期待受挫,所以通常情况下从学过的知识开始,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纽带。实际上重点罗列和知识回顾仅仅是导学案的一部分,我们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重点是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挑选典型的例题并且适当提出问题,而这些例题可以成为教师物理授课的依据,而问题则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从而在物理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利用导学案做好知识检测和总结

当堂练习题也是导学案制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题目紧贴课本上讲解的物理知识,能够起到当堂检测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水平的效果。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导学案做好学生当堂知识吸收效果的信息收集工作。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每堂物理课上的知识掌握率是不同的,通过导学案中事先设置好的检测题目,可以全面了解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知识吸收率,从而和分层次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在一堂课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物理;物理教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高中物理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在大多数的普通高中,由于生源情况一般,学生普遍感到物理抽象、难学,因而物理成绩差。综合多数学生反映的学习感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物理教材难度大,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和定量研究问题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高,教学进度快,课堂容量大,习题类型繁多,且变化复杂,学生理解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跟不上。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会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成为物理教学的关键。

什么是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教学与学习任务时使用的方法,其中包括教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学的。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要将材料中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注重让学生在体验科学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讲解各种思考题上,应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目前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对近几年的高考热点、常考题型烂熟于心,经典题型几乎信手拈来。很多名师都是以几年不错的高考成绩而闻名,成为众多学生仰慕的天才教师。但是,如果对这些教师的每一堂课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教师的王牌是那些讲解无数遍的经典试题。之后,学生会淹没在这些名师布置的题海中。这些学生可以解决不少经典试题,但却对常见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他们对物理规律毫无体验,更有甚者还会厌恶物理。试问,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他们只能是解题机器,而不是真正喜欢、想去探索自然奥秘的青年。

2.教学技能的运用不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启发学生,教师需要运用很多教学技能,在每一堂课中都要不断展示给学生。高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技能有提问、变化、反馈等。在现实中,有很多教师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教学技能比较单一,缺乏变化。

3.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在高中教学中,很多教师以教材为提纲,以高考成绩为目标,学生常常成为储备知识的机器。新课标要求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中发现物理的规律,掌握方法。

二、案例式教学方法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学生通过教师反复挑选的例子让学生亲身体验。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灌输给学生一些不正确的教学理念,学生沦为答题机器。而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绪。

2.知识。案例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是内化的,是学生自己能够驾驭的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成果。通过案例,学生对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会记忆得更加牢固。

3.技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践,案例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实践环境,这种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应用案例教学方法,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不能忽视系统知识的梳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缺乏根基的。

2.认真挑选案例。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挑选案例。挑选优秀案例的范围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发,要新颖、有趣、实用。经典案例可以引发学生提问与思考。

3.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教师不应该是课堂中的主角,教师更多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高中物理案例教学实例分析

生活实例1:一个在侧面靠底部开一小孔的塑料瓶,用手指按住小孔,装入适量的水。当瓶处在静止时,放开手指,水从小孔流出。当放开手,使瓶从高处自由下落,可观察到瓶在下落过程中水并没有从小孔喷出。

生活实例2:一个重锤上绑上一根细线,缓缓拉起,细线能够很好地承受重锤的重量。这时,再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细线立即断裂。

教师将学生分组,10人一组完成实验:在弹簧上挂上钩码,当弹簧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钩码的重力;当弹簧秤突然向上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读数小于它所受的重力;放开手时,弹簧秤和钩码自由下落,弹簧秤读数是零。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物理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推选一人参与全班讨论。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高中英语教案;教案设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177-01

一、任务教学法的本质和内涵

所谓的任务型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学习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在任务教学法中,学习任务关注教学本身意义的工作,是使学生运用语言的基础能力去理解和交流所学习的知识。任务教学法在设计高中的英语教案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就高中英语学习而言,就是让学生在任务型的学习中学会Knowing how to(知道去学习)和learning how to(学会如何去学习),就是在高中的英语学习中,让学生懂得语法规则和英语规则在现实交际中的应用。在这里引用R ichards.1986年时候的一句话:“学习任务是一种作为拥有和理解所学语言的结果而开展的活动或采取的行动。例如,听指令执行任务。任务提供了运用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语言学习本身,而且超越了语言学习。”在使用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学工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让学生在课堂有事情可以做,在完成有趣的英语任务的同时,真正学习到英语知识。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语言任务,至少应包含输入物、目标、角色、活动和情景这五个基本构成要素。

二、使用任务教学法设计高中英语教案

教案的设计是包含在课程的设计当中的,是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的再次创作和理解。传统的高中英语教案设计一般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计划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对教学进度,教材的使用,内容组织以及授课时间的安排上进行可行的分配。教案的设计也可以理解成教师对教材和授课内容的个体理解,是备课过程的文字记录,也是向学生授课的依据。

现代意义上的教案设计随着新时代的课程、教材的巨大变化,也开始发生变革。许多的新型教学原则被融入到教案的设计当中,例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以学习方法为主导”、“以学习广泛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上更加提倡“以交际为目的”的互动性教学,也努力的推广现代化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在现代的高中的英语教案设计中,将不仅仅只有枯燥的中英注释、英语例句和答案构成,而是应该将多媒体展示、任务和学习项目归纳到其中,使得英语教学更加的活泼轻松。将原本只有老师讲的授课方式变革为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引用,任务的完成和活动开展的过程。在引导高中生正确学习英语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时机应用能力,这对培养创行型、实用性的人才具有实际作用。

三、任务教学法设计高中英语教案的评定

那么如何对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教案进行评定呢?下面给出几点的评定标准。

1.问题设计的标准

在高中英语教案的设计中,任务型学习所提出的的相关问题要清楚明了,使得学生正在看到问题后可以立马知道该问题需要得到哪一类型的答案,使得学生对任务的最终完成具有方向性。问题的设计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类,问题应该可以刺激学生的思考和反应,问题本身尽量具有趣味性,挑战性,但是难度又不能太大,应该是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对该问题进行回答,答案不应该局限于一个标准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发散性思维,这就要求所提问的问题需具有延展性。

2.课程中活动的设计

这一点是关于在课堂中交互性活动的设计,所设计的活动必须适应高中生的年龄阶段,使得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的进行应该有利于学生反应能力的提高。在活动设计中,要这几号活动的流程和组织结构,确保活动的成功率。活动的相关内容应该符合高中生的思想情趣和他们关注的方面。所设计的活动还应该具有针对性,就是要让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而不仅仅是某一部分的学生可以参加,针对性的活动教学需要教学者在教案的设计中认真判断班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层次,以确保教学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产生最大的效力。

3.教案实施效果的评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判定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实际,最终还是要在课堂上进行提现。成功的任务教学法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中应该使学生始终如一的积极参与到互动中,集中精力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交际性质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开心,对学习充满激情,可以有效的吸收教材知识等方面。

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教学法设计英语教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综合素质和机能。任务型教学方法是超越英语学习的学习。超越语言学习的学习是在运用语言当中学习语言,在群体当中和交际当中学习语言,改“语言为本”为“任务为本”;变“重视语言形式”为“重视语言功能、语言内容和使用语言的人”;重视课堂内外的真实的交际。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正确的利用任务教学法设计高中的英语教案,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高中学生学业繁重,任务教学的方法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收能力,在高中的英语教育中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兹.任务型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标准”中明确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出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1 新课改物理教学中的案例

新课改前,某校积极地提倡“启发式”教学,坚决地废除“满堂灌”,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学习成绩的提高只能代表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意味着这批学生将来会比较顺利地步入重点大学的殿堂。但是这些学生离开学校、离开了老师的怀抱,究竟有多大能耐?他们能否在人类高科技的激烈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的教育真的成功了吗?真的无可挑剔了吗?笔者经过反复的学习和论证,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成绩只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这一维目标。让学生动起来,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如何由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进发呢?笔者作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下面就以“原子物理”的教学为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在“原子核式结构”的教学中,过去是教师引入新课,接着教师呈现出几个重点问题,诚然这种授课方式比起传统的“满堂灌”优越了许多,但同新课标要求的教会学生用科学家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相差甚远。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了八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出问题: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正确呢?假如你是科学家,你如何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大家各抒已见,热闹空前,有的小组提出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但立即受到这样的反对,当时有电子显微镜吗?有的小组提出做实验,但不能拿出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大家激烈地讨论了许多分钟后,终于有同学提出用极细的子弹打击物体中的原子,从而探讨原子的内部结构。教师欣喜地表示,这是个了不起的主意。同时启发学生,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通常采用黑箱原理,就是先向黑箱输入某些信息,看它的反馈信息,从而对黑箱的内部结构作出推理。教师进一步引导:极细的“子弹”如何获得呢?“子弹”如果能“带电”,我们就能根据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如何获得“极细的、带电的”子弹呢?让我们来看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的吧。同学们兴趣十足,这时再引导学生看课本及动画“α粒子散射实验”。最后教师同学生一起得出在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究中,科学家的思维是:提出问题(电子的发现导出了原子正负电荷如何分布的问题)、作出猜想(汤姆生的原子模型)、设计实验并做实验(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获取数据(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作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分析论证(汤姆生的原子模型站不住脚,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交流评估等。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地鼓励同学们,有些同学很有创意,他们对生活生用品稍作改动就成了方便实用的新型工具,这些同学就是善于用科学家的思维来探究问题。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界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同学们要奇思异想,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大胆实验,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2 教学反思及其必要性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经验+ 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反思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3 物理新课程应有的核心转向

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主要核心转向有:

3.1 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例如,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导入有的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物理学习;有的高度概括,从科学技术的现代应用开始,启发学生思考;有的则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指导学生从不起眼的小事思考物理学的问题;有的导入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学习兴趣;有的则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将学生引入课堂。教材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3.2 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教材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的优势,强调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循序渐进,注重内容表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

3.3 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第7篇

一、以“导学案”为载体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服务者和协调员,利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笔者提出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当堂总结当堂检测。

1、创设情境

首先,在课前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很多,如讲故事、做实验、提问题、示用途等。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课堂教学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前老师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框架和重难点,是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下面是《单摆》中的部分自主学习材料。

【新知探究】

A什么是单摆?

阅读课本第14页第1、2段,思考:什么是单摆?

1.⑴仔细观察右图所示三个摆,判断它们是不是

单摆,为什么?

⑵单摆由什么构成?其“理想化”体现在哪里?

2.单摆摆动时摆球在做振动,它是不是在做简谐运动,请结合前置学习第1题提出你的验证方法?

3.观察课本第13页的演示实验,画出的振动图像是怎样的曲线?(可以演示)

B单摆的回复力

阅读课本第14页单摆的回复力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a摆球在A A'间运动时,是什么力使它总能回到O点?其大小是多少?

b在偏角θ很小时,若设单摆的回复力为F,摆长为l,摆球对O点的位移为,则F与 的关系是怎样的?

c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是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导学案的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学生在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老师注意搜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

3、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首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解决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对于有些难点可以会让学习小组通过实物投影、黑板展示等方式发表各自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交流展示中提醒学生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引导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方向,抓住重点,不能过深过难。对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留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4、教师点拨

在交流展示后,大部分问题都能自我解决,对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有必要进行点拨。由于事先扑捉了学生的困难,有利于老师把问题讲解透彻、到位。讲课中教师应始终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切实做到“三讲三不讲”。课堂上老师基本上利用15分钟的时间讲解要点、难点。

5、当堂总结

在每一节课的最后,笔者总要先安排学生反思、点评。先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注意点,再总结出物理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看待问题。对于学生没有讲到的,及时给予补充。当堂总结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

6、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的内容为本节课学习的基本知识及其简单应用,时间5~8分钟。当堂检测的内容可以是选择、填空或小型计算题。当堂测试是为了能及时得到反馈,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根据检测有利于老师课后的针对性辅导,对老师的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初步实践的效果

1、利用导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利用导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课堂中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减少了,教授意图更加明确,学生不再有分神的现象。

2、利用导学案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使用导学案教学,课堂容量增加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利用学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事先把想要说明或补充的知识写到上面,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课堂上需要延伸和扩充的知识也可写在导学案上,加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拓展学生的视野。

3、利用导学案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以“导学案”为载体,组织物理课堂教学,使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做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教学中学生的自信增强了,有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加强自身学习,特别是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更新,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注重细节,善于发现问题,要“在学习中进步,在坚持中超越,在创新中发展”,要与时俱进,把课堂教学发展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何善亮,2008.06:《有效教学的整体建构》,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一名教师的成长,最显著的标志是他能及时并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在反思中总结、进步,最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此,国外有学者总结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加上反思。新课改的实施呼唤着教师要善于反思,不要做一个上课的机器人,要做一名研究者、思考者、知识的传递者。

一、正确理解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杜威对教学和教师的反思就非常重视,在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大力倡导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他认为教师的反思是对问题的困惑,反思的过程是分析、假设、推理,然后经过检验形成最终的结果,从而解决最终的问题。衡量一名教师的优劣,肯定要看他是否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只有进行反思,教师才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发现的问题,最后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批判,有意识地进行教学的再思考,从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种行动是对自己教学的重新考量,有意识地进行二次探讨。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教书匠是人人会做的,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却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的。

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提倡教师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这个研究主要的内容就是要进行教学反思,并且形成一种经常性的、能够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反思,比如,对教学进行检查、分析、调整、修正、补充等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的教学日益优化和提高,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教学反思可以作为教师日常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开展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教研实践活动。积极提倡和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成果,从而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高中物理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如果教师只是把教学作为一种展现知识和表演讲课技艺的舞台,那么教学只能是浮浅的。教师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更进一步地证明教学是一种实践智慧的体现,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技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应考能力。

三、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策略

1.反思物理教学中的理论

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而应该放眼物理学及物理教学理论中。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对自己一个学期来的教学进行反思,也可以借鉴别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学理论是指导物理教学实践的源泉。教学理论反思,应该以教学实践作为支点,充分考量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等四大因素。把教学作为一次师生对话的过程,师生在教学中有效沟通,共同完成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理念和理论中进行反思。

比如,我在进行《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通过学习别人的教学理论,认识到物理知识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实现实质性的提高。我采取先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产生,然后再解释其具体的内容。学生在别人科学发现的感召下,激发了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教学案例中进行反思

物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都会发生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故事。在这样的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规律,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些故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从中总结出教学规律,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工作。案例就是教学中产生和出现的一些特殊教学实例。对案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故事的剖析。教师反思的教学案例有自己的,也有别人的。教师在自己教学中发现的案例可以应用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别人的教学案例可以应用教学理论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教学,从中捕捉到一些闪光点,借鉴到自己的教

学中。

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地进行学习,以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是一种探究的过程,是对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策略的过程,长此以往,形成探究的习惯、反思的习惯,保证教学水平的逐步提升。一名物理教师,如果不能随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善于寻找自己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就不能很好地利用别人的成功经验,也不能看到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想提高教学质量很难。因此,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冷静的回味,对教学不再是就事论事,而是总结和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孙金海.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三部曲”[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