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5:03: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商管理结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摘要: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在于应该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重构的基础是深入理解“工商管理”概念。在此基础上,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并使其具体化和实用化。”同时强调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观念,是检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的尺度。
几年前,大学本科招生时,工商管理专业较为抢手,考生报考踊跃,招生人数甚众。但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市场上的说辞较多。认为如果是搞具体工作他们不像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如果是搞管理又嫌他们没有工作经验。有鉴于此,人们(包括教师和本专业学生)议论纷纷,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会计技能和营销技能的培训,以适应市场需求。咋一听,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适应市场需求”。仔细一想,或许还可商榷。如果用人单位只强调会计或营销的一技之长,这些学生何不原来就报考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难道就业市场就不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或许这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的实质在于就业市场需要怎样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是一个本科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支柱。如果就业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没有需求,那么这个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如果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专业,那么这个专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就在于能培养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工商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
一、市场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许有人会认为提这种问题简直是幼稚。回答绝对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位比例远远低于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这种矛盾现象也许可以从“工商管理”的概念发展,以使人们现在对这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得到说明。
应该说“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畴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商管理涵盖工商企业中的一切管理范畴,包括现在已经独立成专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原来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狭义的工商管理应着重强调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决策,当然也包括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广义的含义包括狭义的含义。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认识和强调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的时候,所意识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广义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工商管理”是“万能”专业,其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概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越来越一般化、越来越抽象,甚至连这个专业最主要的课程“管理学”都不针对工商企业了,已经抽象到面对一切组织的管理了。或许对这种发展的理解从专业上说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业。应该说,纯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抽象(其实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实用,各种子学科从广义的工商管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科门类,支撑各具特色的专业。其实“工商管理”作为专业,也应该具体化,实用化。这种具体化和实用化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
那么市场是否需要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撑的工商管理的专门人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的职能和工商企业中一些职位的性质说起。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在工商企业中,从组织的结构上说存在许多不同层次的组织,如班组、工段、车间、各职能部门及高层组织。这些组织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职位。从性质上说,这些职位的功用不过是执行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及决策。这些职位需要具备相应管理知识的专门管理人员来充任。从数量上说,一个工商企业在这方面的职位数,远远多于财务管理的职位数。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数量,也远胜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那么这种数量优势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反映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经济发展模式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经济发展模式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纵观20多年的经济发展,其发展模式在宏观上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阶段。8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恢复性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国营企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扩张性的发展。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开放引进投资,形成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发展。当发展依赖于投资时,投资主体的明晰化则变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成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的主体逐渐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及私营企业。现在的经济总量中,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就业市场上营销人员一直受到青睐便是明证。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总理2004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在这种转折时期,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处于这种转折的开始阶段。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如果说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表现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的话,那么内涵式管理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不忽视市场营销的前提下,更应该强调对狭义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或许是人们已经习惯了90年代的发展模式,或者是刚处于转折的开始阶段,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还未转变,这种“应该”还未发生。事实上,这不只是观念转变的问题,还有个产权基础的问题。现在的经济结构中,非公经济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业的产权基础一般是家族。由此决定了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是家族成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业对外人的不信任之外,还有对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怀疑。其实这种怀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理论基础的掌握,还取决于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消除这种怀疑,不得不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模式的分析当然可以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以及业务培养要求等方面去进行,以形成培养模式的构架,并在内容上突出专业特色。事实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观念是市场需求与培养模式构架的结合点,同时也是市场需求与专业特色的集中体现。
企业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实施主体,同样肩负着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重任。人才培养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上海电气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公众公司,十分注重包括管理会计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培养。本文联系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气”或“集团”)实际,探讨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后续教育提升财会人员管理会计技能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目前,企业财会人员多数是来自财经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在校学习管理会计时对其实施主体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在实际运用中会遇到什么问题。通过后续教育,一方面可以使财会人员带着问题学,对管理会计的理念和工具运用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使财务人员学到管理会计发展的新内容,更新知识技能。1.组织企业内训。国外大公司一般都设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如施乐公司、GE公司、西门子公司都设有自己的大学或培训中心,对公司内部经理人员等骨干员工进行培训。上海电气也设有自己的教育培训中心,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列入教育培训中心的培训计划。每年对财会人员进行不低于24学时的培训,对财会干部进行不低于48学时的培训,培训内容按不同层次设定。对新入公司财会人员进行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内部经营流程等培训,不但让他们了解企业状况,并植入管理会计必须围绕企业战略、适应企业文化和经营流程的理念;对一般财会人员每年进行新财税政策和管理会计技能的培训,使他们与时俱进,提升知识技能;对各级财务总监和财务部门负责人除了更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知识外,进行工商管理、国际金融、信息化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每年的具体课程根据外部形势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同时开设选修课程,进行个性化的培训,使财会干部不断提升参与企业决策的能力。在培训方法上,采取“三个结合”:一是师资力量由院校教授、外部专家与培训中心讲师、企业资深财会干部相结合;二是专题授课与集团专项管理会计工作相结合;三是集中授课与集团内企业实践经验交流相结合。通过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提高了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效果,促进了管理会计在上海电气的实施。2.选送院校深造。上海电气在组织公司内部培训的同时,有计划地选送财会干部到财经院校、商学院深造。近年来集团内有多名财会干部或与管理会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职专业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研修;有多名财会干部参加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职工商管理硕士研修;另有一些财会骨干参加了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在职研修,均相应获得了MPAcc或MBA学位。由于是有了企业工作实践再接受院校的系统教育,使得他们对会计和管理知识具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3.派往国外公司培训。为了培养国际化的管理会计人才,吸取跨国公司的管理会计经验,上海电气还安排管理会计相关人员到国外公司学习培训。如由集团总公司财务总监带队组织集团财务部、战略规划部、信息化部等相关负责人员,到与上海电气有紧密合作关系的西门子公司学习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和投资管理。西门子公司总部和相关产业集团作了充分准备,详尽介绍了西门子以战略为导向,每年编制三年滚动规划,根据三年规划编制年度预算和绩效目标,并开展过程控制、绩效评价考核的经验;介绍了对1000多家投资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并不断整合投资单位的经验;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框架和细节。学习人员开扩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形成了借鉴西门子经验,改进集团相关管理的共识。回来后不仅由集团财务总监与各级管理干部分享了西门子经验,并分批安排相应岗位人员到西门子公司进行对口学习培训。上海电气还利用在“走出去”过程中购并的海外公司作实训平台,陆续安排管理会计人员到海外公司任职、挂职、见习,使其了解管理会计在海外公司的运用,并熟悉国际惯例和提高外语口语水平及国际交流能力。
三、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跨度大的学科,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贯彻财务与业务融合的原则,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应用效率。因此非常需要既精通财务又熟悉业务、产品、经营流程、信息化技术并具有良好组织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实行财会岗位交流。以前在一些大型企业财会岗位分工非常细致,有的财会人员“一辈子”就管一个科目的核算;有的财会负责人“一辈子”就在一个单位工作,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财务人员知识面狭窄的现象。上海电气实行财会人员轮岗制度:一是企业内不同财会岗位的轮岗,使财会人员全面熟悉企业的核算体系,熟悉企业价值链的运行过程,熟悉“外部报告会计”和“内部报告会计”的区别和联系,促进财会人员对财务会计知识和管理会计知识的全面掌握。二是集团总部财会人员与下属企业财会人员的轮岗(或挂职锻炼),使总部财会人员熟悉下属企业特别是生产经营型企业的业务和财务情况,下属企业财务人员更熟悉集团的战略规划和从集团整体经济效益出发对下单位的管理要求,促进财会人员既理解集团管理会计的顶层设计又懂得符合下属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会计应用。三是各企业财务总监的轮岗,集团委派到二级企业的财务总监或二级单位委派到三级企业的财务总监任期一般不超过四年,通过轮岗使财务总监熟悉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特点,促进财务总监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全面掌握管理会计技能。2.从业务干部中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为了提高财务和业务的融合度,上海电气从工程技术、经营管理、信息化队伍中选拔人员,经过财会知识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后加入到财会队伍,并对他们进一步培养。有工程技术背景的财会人员熟悉产品工艺,在目标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等管理会计应用中具有优势;有经营管理背景的财会人员熟悉业务和经营流程,在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链分析等管理会计应用中具有优势;有信息技术背景的财会人员熟悉信息系统建设,在建立运用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和开发专项管理子系统中具有优势。这类复合型的人才,在管理会计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多年坚持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取得实效,在管理会计团队中复合型财会人员起到了重要作用。上海汽轮机厂现任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就是由技术队伍转向财会队伍,逐步走上财务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经理的岗位,在他的带领下汽轮机厂的管理会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3.让财会干部担任行政领导或政工领导后再回到财会岗位。上海电气有意识地安排优秀财会干部担任下属企业的总经理或党委书记,锻炼一段时间后再回到财会领导岗位。在总经理的岗位上,需要把握所在企业的全局,不但要执行集团战略决策也还要从本企业实际出发作出不断提高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各项决策,能切身感受到需要有怎样的财务业务信息来支持决策;在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需要围绕经济业务加强党建工作,要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各方面力量提升企业价值。因此,财会干部在企业领导岗位上锻炼了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这正是较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所必备的能力。当他们重新回到财会领导岗位,就能有力地推动管理会计的实施。如现任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就是从企业财会领导岗位调任企业总经理,再回到集团股份公司财会领导岗位。上海电气重工集团财务总监,就是从企业财会领导岗位调任企业党委书记,再回到产业集团的财会领导岗位。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推行管理会计,取得了明显的业绩。因此,上海电气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复合型的各个层面的管理会计人才。
四、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实战型管理会计人才
企业实践永远比书本来得丰富、精彩。管理会计人才不但要掌握管理会计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工具,而且要在实践中提升才能、创造成功案例。企业必须给财会人员提供实践机会,注重培养实战型的管理会计人才。1.设置管理会计岗位,提供岗位实践。美国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设有管理会计岗位,90%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75%的工作时间用于决策支持。我国企业虽然尚未达到这样高的比例,但需要向这样的方向努力。上海电气的各级财会部门都设置了管理会计的岗位,如全面预算管理岗位、分析研究岗位、成本管理岗位、资金管控岗位等等,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在不同的级次,可以是一岗多人、一岗一人或多岗一人,在电站集团等较大的产业集团还专门设立了成本管理处。这样使相当部分财会人员能参与管理会计实践,再加上述岗位轮换,使大部分财会人员能接触管理会计。上海电气还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让企业财会部门有更多人员从会计核算中解放出来参与管理会计,逐步实现财会部门工作重心的转变。2.建立“虚拟团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上海电气将各企业的管理会计骨干组成“虚拟团队”,团队成员平时在各企业工作,集团随时可以召集起来参与集团层面的管理会计项目。使其不但可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而且有机会参与集团层面管理会计方案的顶层设计和集团产业结构调整的决策支持。如在新常态下集团为引导企业从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转向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制定新的全面预算和绩效指标体系,总部财会人员和“虚拟团队”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以自由现金流、新接订单、销售收入、净利润为核心指标的新指标体系。又如上海电气受“产能过剩”影响,风电业务和重工业务的经济效益明显下滑,总部财会人员和“虚拟团队”成员,分别对这两个行业进行了产业前景分析,选取了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对比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设计分析模型,从市场、产品、技术、行业上下游、商业模式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同时运用管理会计工具,计算集团这两项业务中各类产品的边际贡献和各类费用对效益影响的敏感性程度,揭示这两项业务经济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决策建议,形成专项管理会计报告。集团管理层依据专项管理会计报告,对风电业务调整资源配置,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品,实行差异化战略,并扩大业内配套,降低产品成本;对重工业务削减产能、“瘦身减负”,使这两项业务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通过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上海电气逐步形成了一支实战型的管理会计队伍。
五、加强绩效考核激励优秀管理会计人才
1973年以前,澳大利亚大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根据学生成绩所给的奖学金或富裕学生所交的学费,接受大学教育只是少数人的特权。随后,澳大利亚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以让更多的工人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974年,大学取消学费制度,任何一个满足大学入学条件的澳大利亚公民都可以免费接受大学教育,但这项制度很快被证明难以为继。1989年,政府又引进一个所谓高等教育资助计划(Higher Education Contributions Scheme,HECS),该方案虽几经修改,但其基本理念未变,即学生和纳税人(如澳大利亚政府)共同承担高等教育成本。
自1974年开始,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也由政府付费体系转为使用者付费体系。2001-2010年期间,政府资助在大学收入中的比重由80%降至50%以下,迫使大学将高等教育作为产品出口,通过对国际学生收取全额学费来补贴国内学生教育实际成本。2010年,学生缴费款占整个大学资金的35%,其中差不多一半由国际学生支付。然而,经费的比例因学科而异,对于学习旅游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84%的经费由学生支付。
经费体系的变化加剧了高校间的竞争,而创新性私人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更是火上浇油。不过,这种依赖于市场驱动的竞争,在制度层面被联邦政府限定在严格框架内。这种竞争同样也给高校增加了来自业界的压力,他们要求培养“适合工作需要”的大学生,以解决企业技术短缺和效率提升的问题。这种变化给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改变传统的教育和研究方法。本文旨在讨论澳大利亚旅游与接待管理教育的情况,并重点阐述几个发展趋势或与中国教育的差异。
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州中,5~15岁的孩子享受义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1~6年级)、中等教育(7~10年级)。对于想上大学的学生,需要继续完成两年高中学业(11~12年级)并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澳大利亚的大学录取并不像美国那样,仅根据个人高中期间的成绩绩点以及体育奖学金的情况而决定,而是将国内的大学申请交由各州的大学录取中心负责,而国际学生则通常由其所申请的大学负责。国内学生必须达到澳大利亚高考排名系统(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 Rank,ATAR)中拟修课程的相应分数线,但不同州采用不同的录取制度,学生的成绩必须转化成ATAR标准分(从30到99.95),这个百分数的标准分表示该学生相对于他/她同级的中学学生排名。通常情况下,澳大利亚知名大学的医学与法学是最具竞争力的专业,往往吸引ATAR高分者。澳大利亚的大学也为学生提供一些非传统入学的渠道,包括针对一些成年学生和已经获得某些证书与资格的学生。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系统包括由联邦或州政府认定的公共和私人教育机构,一些州立技术和继续教育机构(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这些毕业生也可以获得证书或者学位,有一些TAFE甚至还提供本科和硕士教育。通常情况下,想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生要进入澳大利亚40所公立大学之一进行学习,这些大学通常是由州政府立法建立,并且其大部分资金来自澳大利亚政府。除了这些TAFE机构和综合性大学外,一些私人教育机构也可以授予资格证书、结业证书、学士和硕士学位。其中,有3所私人教育机构具有大学地位,包括1所私人大学和2所国际大学。
2.澳大利亚的旅游教育
伴随澳大利亚旅游产业的持续增长和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旅游作为一个学习领域不断发展。在从1970年到2011年的40年间,澳大利亚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从16万人增加至120万人以上。同一时期,短途游客量增长了10倍,2014年,澳大利亚接待短途游客大约650万人。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使旅游教育也成为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后期,富士葵理工学院(FootscIa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现为维多利亚大学)和昆士兰农业学院(后来与昆士兰大学合并)开设了澳大利亚第一个旅游教育项目(Tourism Program).这两个项目均起源于相对成熟的接待业管理项目(Hospitality Management Program),并且特别强调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20世纪80年代后期,澳大利亚第一位旅游学教授Philip Pearce在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设立了第一个旅游方面的综合性学士学位。该项目旨在培养旅游专业人士和高级管理者,教育内容相对自由灵活。随着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国际旅游爆炸式增长,这种旅游教育模式也很快成为了其他大学发展的样板。
到2005年,澳大利亚的(大学)旅游教育项目已经达61个,随后便开始萎缩,2010年,旅游教育项目还剩下41个。在此期间,澳大利亚国内旅游教育需求基本停滞,旅游教育项目的供给数量增长难以为继,但国际学生需求持续增长使部分旅游教育项目获益。随着澳大利亚对高等教育的管制放松,许多私人教育机构纷纷开设旅游教育项目以疯抢国际学生市场,导致澳大利亚旅游教育项目供给过剩。伴随着新自由主义式的大学资金制度与管理模式,在过去10年中很多教育机构削减了旅游教育项目。澳大利亚这种旅游教育项目的兴衰演变历程与很多其他西方国家相似,一方面,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旅游教育项目的数量却在不断萎缩。
如今,旅游教育项目和其他大学项目一样,正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其作为一个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地位仍有待证明。同样地,尽管接待业教育也是一个相对新的学术方向,但接待业管理(hospitality management)和事件管理(event management)教育项目已经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增长和成熟。过去的10年间,尽管学生需求基本保持不变,但旅游教育项目提供者类型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即大学的旅游教育项目数量明显减少,私人教育机构的旅游教育项目却相应增长。
由于大学结构固化和理性化趋势,很多澳大利亚旅游教育项目或教职员工归属于商学院。尽管有些大学成功保留了独立的旅游教育项目,但很多旅游教育的学位已经与主流的商科学位合并,这样也使大部分大学旅游教育项目有强烈的商科导向,仅有1/3的课程仍聚焦于旅游。由于许多旅游专业的学生获得的是商科学位,政府对学生的统计数据也是基于学位口径,所以现在更加难以精确地统计旅游专业学生的数量。
在澳大利亚,传统上是把旅游(管理)和接待业(管理)看作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旅游项目(旅游管理专业,译者注)基于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而接待业管理项目(类似中国酒店管理专业,译者注)则是基于职业培训或人力资源管理。然而,提供旅游学位的私人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旅游教育的职业性与动手能力,而这以前被认为是与接待业管理紧密联系的特性。在接下来的10年间,私人教育部门很有可能会申请成为私立大学。同时,公立大学持续理性化将不断影响旅游教育的内容,并最终将旅游管理与接待业管理融为一个专业。
尽管出现上述变化,一些公立大学通过增加国际旅游教育需求来抵消国内旅游教育需求减少的冲击,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教育项目设置理性化的影响。在这些国际旅游教育需求中,大部分学生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那些位于澳大利亚稍大一点城市的大学(如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和阿德莱德)比地方性的大学更容易吸引国际学生。同样地,那些拥有较高国际排名的大学或拥有高产出旅游研究学者的旅游研究机构在吸引国际学生上也更有优势。目前,许多澳大利亚的教育机构已经与亚洲的大学建立伙伴关系,并且已经建立了有效途径,为现有亚洲大学生教育资历提供更高的(国际)身份地位。中国的大学和澳大利亚国际排名较好的大学之间建立伙伴关系这一现象已经日益普遍,因此,那些依然拥有独立旅游教育项目的大学高度地依赖国际学生的现象则不足为奇。在许多学士学位项目中,超过一半的学生是来自海外是很正常的,在硕士学位项目中,这一比例还会更高。澳大利亚旅游教育的另一个趋势就是境外分校的发展,尤其在亚洲和中东地区,这些澳大利亚旅游教育项目的校园分设于其他国家,其入学人数通常比澳大利亚本土校园人数还多。很多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或这些境外分校学习,但是这些教育项目是否满足了中国雇主的需求仍不得而知。
2.1管理体制
讨论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离不开对高等教育机构与教育项目认证的管理体制探讨。紧随着英国的教育发展,澳大利亚设计了一套三方质量保证体系,它包括高等教育标准体系(Higher Education Standards Framework,HESF),澳大利亚资格认证体系(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AQF)和分学科的学习效果基准( Discipline- based ThresholdLearning Outcomes,TLOs)。以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层次的类型与资格分类,AQF建立了澳大利亚资格认证标准。AQF所起的作用和很多种国家资格认证体系(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NQF)相似,目前全球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建立了这种国家资格认证体系②③。HESF体系建于2011年,包括门槛标准和非门槛标准,其中门槛标准包括(教育)提供者登记标准、分类标准、课程资格认定标准和资格标准。在该体系2015年的修订中,取消了非门槛标准概念并引进新的框架,包括学生参与程度及学生成绩、学习环境、教学(质量)、研究以及研究培训情况、质量保障的制度体系、治理(水平)和责任(范围)、表征、信息和信息管理等7个主要领域。
澳大利亚制定了很多具体学科的学习效果基准(TLOs),其作用与地位类似于英国的学科基准声明①。在澳大利亚教学与学习政府办公室( OLT)及澳大利亚旅游和接待教育委员会(CAUTHE)的支持下,2015年,有关旅游、接待业管理和事件管理教育的学习效果基准也得以顺利制定,每一领域的学习效果基准均包含以下5个维度的内容:服务和体验设计、跨学科研究、问题解决、合作以及专业责任(表1)。
澳大利亚的一些旅游教育项目也得到了国际认证系统的认证,如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TEDQUAL项目以及卓越旅游与酒店管理教育国际中心(THE-ICE)。此外,许多在商学院和部门开设的教育项目也被美国国际管理教育联合会(AACSB)和/或EFMD质量提升认证体系(EQUIS)认证。这些认证机构通常依据自身规范或标准对项目质量进行评估。获得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国际专业认证是对项目声誉和质量的一种间接反映,尤其在项目营销时作用显著。
2.2绩效指标
前文提到的质量保证体系所依据的各项指标包括:学生入学分数、学生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而前文中的ATAR体系则是评估对旅游学习感兴趣的国内学生的学术素养的指标。2015年,Airey等对15所拥有旅游教育项目的澳大利亚大学进行评估分析后发现①,他们的平均ATAR得分为64.7,该分数远低于医学(94.3),也低于经济学(72.9)和会计学(67.7),但是与工商管理(65.7)、自然科学(65.1)以及人文社会科学(63.7)的分数相差不大。
学生满意度水平的评估通常采用课程体验调查问卷(CEQ)和澳大利亚学生投入调查( AUSSE)等全国学生普查的方式进行,这些工具为大学高层管理者提供了检验学生满意度和项目收入之间是否均衡的方法。上述评估方法为管理者所青睐,因为他们能够藉此提升所在大学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中的位置,抛弃绩效不好的学科领域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而言,正如旅游学科,仍在努力确立自身在学术界中的地位,而上述的某些评估方法将对他们构成特殊挑战。在澳大利亚,旅游与其他学科的差距并不明显。2012年澳洲毕业生就业中心的报告显示,72.2%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他们的课程满意,与社会学79.0%,生物科学76.0%以及数学75.5%的满意度相当,而且相对高于学习会计(68.2%)或银行、财务及相关领域(68.4%)学生的满意度。也就是说,旅游与其他学科相比差异并不大。
就毕业生就业率而言,澳大利亚的近期数据表明,毕业4个月后旅游专业学生的失业率为34%,与其他学科相比差距并不明显,比如数学专业的失业率是25%,自然科学32%,会计学41%,经济学30%。医学专业的学生比较例外,他们的失业率仅为5%。就薪资而言,澳大利亚的数据表明,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起薪为40000澳元,远低于工商管理毕业生的46000澳元或医学毕业生的56000澳元。因此,潜在学生及其父母经常会质疑旅游学位的价值和职业前景。
2.3研究生教育
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学生获得的是学士学位(AQF 7级),但是在某些大学也开设了有效的研究生教育项目。研究生学位以授课型硕士(AQF 9级)为主,也有少量的博士学位(AQF 10级)、硕士证书和文凭(资历认可)类(AQF 8级)。一些大学也提供额外一年AQF 8级的荣誉学位学习项目。荣誉学位遵循英国传统,最初作为直博方式提供给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如今这些学位已不常见,但是像格里菲斯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等院校仍然为少数旅游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提供这样的发展路径。
与中国相比,澳大利亚博士生的导师制也有些不同。每个学生通常会有两位甚至更多导师,其中一位被任命为首席导师,另外一位作为辅助或合作导师。一般来讲,每一位新晋大学教师需要指导一名学生完成学业之后,才能成为首席导师。并非只有教授才有资格成为博士生导师,指导学生是每位教师正常学术工作的一部分。虽然指导教师并不会因为指导博士生获得额外的薪资,但是博士生的招收、学生素质和研究成果是大学管理者评估教师绩效的重要指标,而教导博士生完成学业会对教师的绩效排名有所帮助。2002年之后联邦政府开始采用新的博士生经费管理模式,期望学生能够在3~4年内提交博士论文。
3.研究
澳大利亚高校研究能力评估(the 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 Initiative,ERA)是度量澳大利亚大学科研绩效的主要方式。2010年共有24家旅游评估单位( units of evaluation,UoEs)被推举出来,而2012年仅有16家。这一评估单位数量的下降主要是大学高层管理者战略决策的结果,旨在剔除绩效可能不好的研究领域。与旅游评估单位的总量相比,市场营销有24家评估单位,工商管理36家,数学科学27家,生物科学32家,人文科学38家,经济学33家。评估单位的评分介于1到5分之间,其中3分代表达到世界水平,5分代表远高于世界水平。在2012年的排名中,虽然50%的旅游评估单位符合或超过世界水平,却没有一家获得5分。旅游单位的平均得分是2.4分,低于工商管理的其他领域,这一得分也低于经济学(2.8)、生物学(3.3)、医学和健康科学(3.1)的平均分数。而在受尊重程度方面,相比于商务25.6的平均分,旅游专业的得分仅为1.5分,这主要是因为旅游专业国家研究奖学金太少。
2003至2012年间,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的4564项资助中仅有8项旅游项目的记录。而著名的探索计划资助拨给了生物科学1340项、人文科学189项、商务管理86项,与之相比,拨给旅游的4项显得微乎其微。即便是交通,这样一个在澳大利亚很小的研究领域,也已成功获得了9项这样的资助。在某种程度上,因为旅游研究也被囊括在其他学科当中,这些数据可能低于实际获得资助的旅游教育项目的数量。这也部分地反映了研究者的一个观点,即如果把项目提交至除旅游以外的领域,项目成功率会更高。但是即便考虑到这些因素,对于高层学术管理者来说,旅游类的表现仍然不容乐观。
4.未来方向
总之,影响未来澳大利亚旅游教育的主要趋势包括:
越来越关注质量和绩效指标
高等教育在资金与管理方面的新自由主义
思潮以及旅游教育项目的供给过剩将导致
旅游教育项目数量进一步缩减
高等教育管制进一步放松,私立教育机构数
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群体日益国际化
持续关注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前景
风儿静静的吹动,凤凰花吐露着嫣红,亲爱的朋友请握一握手,明天就要各奔西东!但不要忘记彼此的约定:高考成功!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应届生学年自我鉴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我鉴定1
没想到转眼间我已经是个大四学子了,不知不觉中在校园里成为那一批最老资格的师兄师姐的一员。无可否认,作为大四学生,意味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更重的社会责任和更为接近的分离暂别。回顾大三的日子,确实有很多值得回味和看到的地方。
学习上,我继续着大二学年的学习劲头,除了成为图书馆的常客外,平时在宿舍也会利用电脑浏览或搜索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除了学习,平时有时间也会多看看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不过可能由于学习方法或复习的效率有效性不高,期末考试没有取得自己期待中的成绩。但是,我相信我会在总结中继续成长的。
工作上,学院组织了我们国际工商管理学院104届广交会的实习,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作为办公室助理的一份子,我的工作不仅是负责好同学们的后勤保障,同时对于会馆的统筹组织也需要出谋划策。广交会期间解决很多困难,认识了很多朋友,最主要的是学习了很多学校不能学到的为人处事。另外,作为班里的团支书,组织了两次有意义的团日活动,深得同学们的好评,不过在一些组织安排的细节上始终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
生活上,继续与舍友、同班同学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经常与相熟的师兄师姐请教有关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平时较为注重宿舍的卫生,较为定期地组织宿舍进行打扫,保持好良好的宿舍环境。不过在作息时间上应该有所改善,提高睡眠效率,保持好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大学四年快过去了,让我们一起把握好剩余的时光,好好享受在大学里与同学们,与舍友们,与教职工们的美好生活。
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毕业的兴奋的那一天,而大学生自我鉴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自我鉴定2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今年是我进入大学的第四年。通过前三年的学习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到来的大四生活前,我对自己这一年来的得失作一个小结,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大学是成长、成才的舞台,利用这段美好时光,我认真计划,踏实生活。在大学期间,我一直在从事着各种工作,在不断的尝试着各样的生活。大一的干事生活、大二的主席团经历、大三的教学工作,大四的实习锻炼,暑假期间的兼职和三下乡体验,学习期间的多种兼职实践,都给我难忘的记忆,深刻的教育,丰富的经验和美好的收获。而这些美好的收获都来于我不断成熟的思想、认真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无限的期待、真诚待人、团结集体、乐于奉献。
自我鉴定3
正如美丽的.风景不会常在,美妙的聚会终有结束的时刻,我的大学生活也终将告一段落了。在学期一开始,离别愁绪就笼罩了我们;在我们还来不及伤感时,就要开始忙于论题大纲,材料册,开题报告;收集论文资料;选出参考文献……
大四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对有准备的人来说,机遇是无处不在的。而相反,也有人感到无所适从。
大四的我们最容易陷入迷茫困惑,但却不能迷茫困惑,我们必须尽快寻找并确定自己的方向。
对我自己而言,大四学年总的来说过得充实而又时常带有许多盲目。充实是因为每天都有事情可做,盲目是由于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和自我定位的不明确,许多时候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大四有两大任务,一是学习,二是找工作。现在看来,我在这两件事情上的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将过多的时间用于找工作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尽管我上学期的考试成绩还不错,还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我清楚,我太应该在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多学点知识。不过现在看来,后悔是没有用的。
我找工作的经历从上学期初就开始了。当然最开始是接受求职教育,然后尝试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一次次的笔试、面试,一次次的修改简历和说辞。一次次的被婉拒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也让我更努力和更盲目地投入求职的大潮中。
当我面临有所选择的时候,我开始审视和评估自己的兴趣跟能力并规划可能还很飘渺的职业生涯了。现代企业管理地开放性和灵活性也让我有了去公司实习的机会。于是我先去了武汉富山河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实习。几个月的实习确实让我学到了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东西,也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入地认识。这些对我从一个“校园人”向一个“社会人”、“企业人”转变是非常有帮助的。
大学生活即将成为过去,今后的路需要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我唯有不断学习、拼搏,方能克服障碍,开拓美好前程。
自我鉴定4
这是大四的一年,对于一般的本科生来说此学年其实就是即将踏入社会的一年。但对于我们的专业,是五年制,多出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更加感觉到即将就业的压力。曾经同学还戏说,我们有两个大三,一个大三是体验到专业功课的繁重,一个是体验到就业的压力。而四年制的本科生这种感觉就会混杂在一起,而我们的感觉确实是如此分来的。
在大四的这一年里,基本能做到兼顾学业,遵纪守法虽然说不上什么学业优秀。回顾大学四年来,其实个人觉得学习到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专业知识,反而是掌握一种终身学习的技能。而确实四年的本科学习几乎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教育,所谓分到不同的专业,也只是学习到该专业入门的东西。如果毕业后停止学习,所学习到的专业课只是也会在一两年内可以被一个从零开始的人追上。所以学习是一件终身的学习,并不是在大学后就止步。学习新的知识通过四种方法获得:1阅读;2观察;3思考;4实际操作。而工作后的人往往是被动地进行实际操作,单单这种学习方法太慢而不能与时俱进,并且容易碰壁。至今还想起高考结束后,一位网友所跟我说的一句话,记忆犹新,甚至在大学阶段时刻思考着,甚至还把这句话送给了不少人,至此大学期间一直在坚持着。
这句话就是“大学才是真正的学习”。随着大学时间的一点一滴过去,这句话的含义对于我来说才越来越浮出水面。方知学习的意义,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直从来没有如此体会到“学习”两字意义。而这一句话却伴随了我大学的四年,一直深思其中,才方有所得。但是我相信,随着人生经验的积累,会从“学习”两字中悟出更多的意义。
自我鉴定5
本人自参加本科函授学习以来,认真学习医护理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学院和实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学员职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勤恳上进,踏实工作,努力使自己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学习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为全心全意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保障,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树立良好的护理形象。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和年终考评优秀。
实习期间,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对各科室的急,危,老,重患者,能迅速熟悉病情并做出应对,在抢救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得到患者的信赖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