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5:04: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多媒体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利用电教媒体能够使学生在交互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真实的特点,在语文教学总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参与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质上是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感观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只是利用挂图或投影片来创设情境,使知识的导入有时显得生硬而苍白。而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创设出与题意生动而又贴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
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象,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调动课堂气氛活跃
多媒体可以创没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利用多媒体在讲课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问题在网上找答案,摆脱了过去教学老师一直讲学生只能听的弊端。
如《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附属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教学内容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等,学生都无法亲身感受,妨碍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无法展示或很难展示的场景和图像,做到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发挥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系统性的优势,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在学生感知、理解、分析问题而感到困难时,给予他们最适时、最恰当的帮助,就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顺利地理解和把握问题。问题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在教学《》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时,先让学生观看“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录像片段,在指点学生体会“暖”实指心理暖,表达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则写成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历史情境的在现,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四、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由于年代久远,时空限制等,使得学生学习课文时,很难把握作品的意境。利用多媒体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使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相关经验同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的理解阅读对象。
例如《詹天佑》一文在教学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准备了详实的詹天佑的身世及工作情况,当时旧中国的内忧外患等资料,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且通过自读自语,合作交流,使学生从心底深刻的感悟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一、明确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现代教育的革新,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不要以为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手段,就算“教改”了。多媒体教学永远只能是手段,教学过程中的“语文味”才是目的。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仅仅教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也不一定有语文味。
二、多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
对多媒体的使用要慎重,可用可不用的地方坚决不用,多用少用一样的地方,尽可能少用。当一些课文的理解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连教师的讲解都是多余的,这时用多媒体画面来展示内容,既违背教育的规律,又适得其反,与自己的初衷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使用的问题上首先必须把握好一个运用的度,必须贯彻“需要就用”、“自然和谐”的原则,用得“准、巧、活”。而不让人感到教师这节课就是为了应用多媒体。
三、课件制作应遵循简约实用的原则
课件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因而不能把课件制作得过分花哨,追求标新立异,强调声、光、电等效果,因为这样除了要花费教师过多的备课时间外,可能还会使教师主导地位降低,失去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会把语文课变成了展览会。一般说来,一个课时的课件页面转换不能太多,宜在10个以内,页面的转换不能过快,音频、视频、动画的使用要适度,操作要简便容易,教师在使用时要熟练自然,最佳的结果是让学生不觉得教师是在使用课件,否则的话,只会适得其反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措施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科特点,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当前阶段,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普及,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媒体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现状。
一、多媒体教学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目标不明确,且对学习内容缺乏一定的认知,因此,学习过程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再加上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小学生的个性需求。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将声态教学与动态教学结合起来,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对其多种感官形成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不仅形式新颖,而且表现张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其目光集中在多媒体课件上。同时,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增强,并对学习产生渴望,通过开发思维,快速获取知识点,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上。另外,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教学信息得以有效利用与储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效果。
(三)有利于学生认知潜能的充分开发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采用“教材+粉笔+黑板”的组合实施教学,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生动的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超媒体结构,能够使学生的认知潜能得以有效开发,使学生能迅速获取知识。
二、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较差
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多媒体的操作技术还米完全掌握,只是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教学课件来使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得不到充分运用。同时,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往往缺乏创新,只是套用模板,久而久之,使学生容易产生仄烦心理。
(二)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产生忽略
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实施教学,播放课件、讲解课件、课堂提问、布置作业,所有的环节都由教师来主导,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课堂参与热情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街接不足
虽然多媒体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优势,但仍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与学生形成有效交流,并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握。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将传统教学完全摒弃,不再将教学重点、难点写在黑板上,只是按照课件顺序讲解教学内容,常常导致学生难以辨别教学重难点,影响其自主学习意识。
三、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
(一)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优化。在制作课件中,教师应从小学语文教材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同时,对课堂上所要讲授的知识点进一步明确,有意识地突出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把握重点,并为其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与课外背景知识,将其巧妙地融合在教学中。通过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并提升自身对新技术、新观念的接受能力。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灵活掌握多媒体技术,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并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与其他优秀教师的工作交流,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与多媒体应用技巧,以此提升教学水平,保证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由于现在社会环境的原因导致了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不重视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与世界全面接轨,社会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视越来越重。很多时候,第二外语的教学重视程度已远远超过了母语教学,加之市场上的企业招募人才时往往把英语能力作为重要参考,而对语文却没有半点要求,使得很多中职语文教师,以及中职学生都忽视了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当这种情况碰上了多媒体教学,就使得语文多媒体教学成为了简化语文教学的工具,使得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1.2语文多媒体教学大大降低了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传统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的。在上课过程,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中,讲解知识、传递文化的。在多媒体教学给课堂带来改变带来便捷的同时,不少教师忽视了原有的课堂交流和师生互动,使得语文课成了乏味的通过电子银幕展示给学生知识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1.3很多教师不能适应多媒体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应用中不能合理应用多媒体,导致多媒体教学并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而被多媒体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使得课堂变得杂乱无章,使得多媒体没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而分散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2提高中职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措施
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时代的选择,它凭借独特的优势可以大大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但要克服多媒体教学带来的问题,从而实现中职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2.1合理选择上课资源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使得教学的资源不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课堂与网络连接起来,将课堂的教学资源最大化、最新化,但在庞大的资源面前,教师不能忘记一堂课程只有四十分钟,在选择上课资源时,必须择优选择,不可以把课堂变得杂乱无章,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将网络庞大的资源进行细致的删选,从而确保上课的有效性。
2.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多媒体教学,课堂的主角都是学生。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确保学生上课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课堂围绕学生展开,做好课堂的引路人。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视频或者音乐,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学习课文最好的意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从而确保整个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2.3促进师生互动的展开
很多教师因为多媒体的便捷而忽视了师生的互动,通过多媒体银幕将上课所要讲解的知识一张张一页页的展示给学生看,从而导致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但是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多媒体的理论知识就会发现,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不会减少师生的互动,反而会提供更多的师生互动的机会。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加入一些提问和互动环节,更好地完成整堂语文多媒体课的教学。
3总结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就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几点认识。
一、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课堂的必然性
语文是一门最开放的基础学科,语文与生活同在,应用性极广,把学生框在教室里,面对着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学知识的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社会语文学科的需要。随着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进行和发展,电子技术媒体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这类电子媒体一般称为现代教学媒体。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于教学,称为多媒体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变化更是层出不穷,它的问世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它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使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成为可能。多媒体教学能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填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赏性和实用性。现代电化教学媒体特别是电脑多媒体,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管理和控制,将多媒体各个要素有机集成,并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的新信息技术。它能把学习、欣赏和应用对象通过直观生动的电视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复杂为简单,大大缩短了学生学习、欣赏和应用内容的感知距离,有利于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达到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分析、记忆、掌握和运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变学生“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直观效应、应用效应和熏陶效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拓展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化气质,也有利于减轻教师劳动负担,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因而,多媒体教学必然会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动手动口,尽量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应当适时肯定、适度表扬、积极鼓励。将师生置身于同一场景之中,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地剖析问题,这样能够产生共鸣,进而能够让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捕获学生的思维动态,实现互动教学。教师应当诱导学生由不想学到乐学,尽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死学为活学,根据教学需要将不同的信息形态运用多媒体组合呈现,增强动感,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打开了通道,达到了“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2.利用直观形象,理解课文重、难点
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重、难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平时经常看到但观察得不够细致,教师若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新型课堂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出现和应用,给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拓展创造了条件,它可以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文字、图片、声音、电影片断等),为学生的开放式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而它的交互性、异步性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并能真正落实学生间的协作学习。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里所难以达到的。
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在教学时要注意多媒体信息给学生带来的信息反馈,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尽可能地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创造欲。要努力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反馈及时、准确的特长,使课件具有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使教师能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及时准确地调整教学程序,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4.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深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摘 要】本文讨论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优点及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
近些年来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教育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媒体教学也得到广泛的推广。小学语文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了原先课堂上使用黑板粉笔单调的教学方法,集成了声、光、电和文字等媒体元素,突破了教师和学生仅凭概念语言描述的传授方式,建立了一个面向学生互动、丰富、感官的课堂环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信息知识加工的主要参与者。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准备课件,可以节约课堂板书的部分时间,将这些时间使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上来,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虽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优势
1.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以感性思维为主,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点。小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时间相当短暂,而语文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学习气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感到疲劳甚至开小差,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这个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长时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升了学习效果,拓展了学生思维。
如在学习课文《莫高窟》时,教师通过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莫高窟在中国历史上璀璨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但学生往往感到陌生,特别是莫高窟的画作年代久远,学生不能理解壁画的含义。这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举出几幅壁画并描述其讲述的故事。例如第285窟南壁《五百强盗成佛》讲述的是释迦摩尼从国王的屠刀下拯救五百名强盗并感化他们成为五百罗汉的故事;第323窟北壁《张骞出使西域》讲述的是张骞受汉武帝之托,不畏匈奴,终于不辱使命建立丝绸之路的丰功伟绩。通过这些故事学生自然理解莫高窟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地位,并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2.丰富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小学课堂上风景如画的字句描写直观地用图文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风景,如课文《黄果树瀑布》,可以随着教师朗读课文的进程,由多媒体设备演绎出如织布机大合奏的水声,变幻出“银雨洒金街”的场景,学生完全沉浸于课文描写的景色中去,也就能理解文中提到的徐霞客和作者沉醉于美景的感觉。
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将古代的文明史展现在课堂上。如课文《三顾茅庐》中,有学生疑惑为什么刘备会如此地求贤若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三国时代的时局图以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影视片段,从而理解了刘备欲光复汉室,所以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
3.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审美情操
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与学生的鸦雀无声式的听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长期听讲而不主动参与课堂,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暮气沉沉。语文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固然很强,但由于小学生年纪小,他们很难理解透彻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有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得课堂不再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例如:课文《三打白骨精》中,从课文文本上并不能很容易地感受出人物的性格,如果使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相关片段,小学生通过观看剧中人物的精彩演出,从而识别出白骨精狡诈,唐僧善良,孙悟空正直忠义的人物性格特征,轻松理解了课文的主题。
二、小学语文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本末倒置,忽视基本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多媒体技术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只能充当教师的教学助手。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本末倒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基本教学手段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教师认为粉笔字写的不好,就将板书全部用多媒体代替;有些教师觉得朗读能力一般,就改用多媒体设备播送。粉笔字和朗读能力都属于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通过粉笔字板书提纲,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脉络的理解;通过朗读,师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所以教师必须分清主次,明确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地位,不能将语文课上成信息技术课。
2.不合时宜,多媒体应用不恰当
现在的小学教室基本上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电视等,教学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固然可喜,可因此硬性要求教师每堂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些不合时宜。其实有部分简单课文,只要教师用板书和口授即可以达到教学要求,如果硬性要求教师所有课程都必须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教师必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去准备多媒体课件,沦为了信息化教育的奴隶,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件字数不能太多,也不能使用太多的图片,动画等媒体元素,防止过度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反效果。
三、相关对策建议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
很多语文教师认为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制作相关课件,但他们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时机是否恰当却一知半解,所以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不断的信息技术培训。
第一,加强基本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断寻找更加适合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素材和资源;
第二,定期组织教师互相观摩多媒体课堂教学,定期互相评价;
第三,做好教学反思,在每堂课结束后记录下不足之处并及时总结修改课件。
2.优化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
黑板、粉笔、教科书作为传统教学媒体的老三样,依然在现代化教育的大潮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多媒体教学虽然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毕竟是辅助教学方式,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教师。教师应因地制宜,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切勿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在两者效能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成本低,时间少的教学方式。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挑战的难度远远大于其它科目。它不同于数理化等多媒体教学设计可以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模式,相反我们应尽量避免这些情况在进行语文多媒体教学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语文多媒体教学源于传统教学,而高于传统教学
语文多媒体教学应以传统语文教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创造新的教学情境,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效果。虽然这一观点已被广大教育者所认同,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其实又不是那么简单,必须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有所提高与创新,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众所周知,全面、均衡地发展和提高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目标。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比较有限,大多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自得其乐。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但是如果仅仅如此就认为是利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那其实与黑板教学与播放录像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仍旧没什么两样。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就要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学生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地介绍,受到观众的瞩目,颇有新鲜感、成就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二、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安排应该合理
1、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要求设计者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很难说清楚道明白、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真实而自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网络上下载的一些课件,它们安排的教学内容精、多而且全面,但计算机技术难度高的课件,在我看来,未必是好课件,而那些设计简而优、少而精,具有准确、简洁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的课件才能真正获得大家的青睐。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几幅春天图景的转换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实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普遍趋向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对复杂问题则绞尽脑汁,花样叠出,力图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可是课后学生却几乎无所收获,稀里糊涂。有些老师甚至将传统教学中逐句分段分析课文的方式,也照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根本未能显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优越性。作为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必须明白,教学的过程并非肢解课文文本的过程,而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课文的各知识点巧妙地串连起来,尤其是在分析课文结构、层层深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取长补短
同时,我们应该明白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注意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两者应是相辅相承,取长补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其实是不必要进入课件的,比如说教学目标、生字词及相关解释等教学任务,完全可以在熟悉课文文本的同时完成;有些需要补充介绍与讲解的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则应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做笔记。切不可一味将大容量的文字资料全搬上屏幕,以致于看上去密密麻麻,而当教师讲课时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往往只能是一读而过,学生也只能是费劲地来辨认并判断所需攫取的有效信息,更别说做笔记了。相反,有时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声色俱佳的论述反而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语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出现,对教师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的同时,教师也须加强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语文教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意识,但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有所加强。比如现下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者往往不太注意对背景的设置,也有些课件作品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曾经有一制作者在设计《荷塘月色》时直接将一幅荷花图搬上屏幕作背景,花哨的背景导致打上去的文字很难辨识得清。有些老师在蓝色背景上搭配绿色的字体,就不如白色的字体对比鲜明,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从中也体现了语文教师在有些细节方面的审美意识不到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好背景,有机会请学生发表他们的意见,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语文 多媒体 教学现状 思考
在人类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界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公开课、创优课、示范课没有了多媒体似乎就不成课,对教师们的要求中也有一条就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们学电脑、用电脑备课、上课蔚然成风,一些教师甚至热衷到了所有的课都想用上多媒体的程度。在这一番“热”中,笔者觉得有必要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劣,作一些冷静的思考。
思考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在语文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来说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新颖可引起学生兴趣
“语文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思想、人文底蕴”。唯其如此,语文教学才体现出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只有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叩击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那“犹抱琵琶装半遮面”的羞涩,“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这其中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如此的效果。而多媒体的出现一则让老师感到新奇,引导督促他们去开发研究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则学生对教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灌输早已厌倦,面对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不仅是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还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兴趣,甚至是“制作可见的欲望”。因此从客观上讲它诱发了师生了解新技术、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形象直观可加深内容理解
传统教学中,发挥想象的科目很少,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制作图片动画甚至小电影来向学生授课。语文课上,《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形象地展示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以及贾府的社会关系图,《雨中登泰山》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划出登山途径和播放图片或纪录片让学生欣赏泰山风光,了解登山的艰险,从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物理课上,可以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发动机内部工作等一些抽象的原理,地理课上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美景、工农业生产,生物课上可以欣赏到许多远在天涯海角的动植物,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多媒体的这个特点克服了传统教学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的弊端,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得快、学得懂、学得透彻,收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教学境界。
三、节约课堂时间可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费事劳神。然而一个生动的形象或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胜过教师长时间空口无凭反复的解释说明,另外讲课过程中需要插入某些资料时,如《雨中登泰山》需要插入杜甫的《望岳》时,原来要写在黑板上再讲解,而用多媒体只需点击一下就可完成,并且字体的大小、背景、颜色等都可根据具体情形而变化,不用再在黑板上吱吱嘎嘎地写个不停,不需再让师生忍受粉笔沫的污染。节省的课堂时间可以留下来充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避免那种“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
四、教学内容的突破,可以大面积大范围授课
多媒体教学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几年甚至数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教材。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鼠标轻轻一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句章,任你纵横捭阖,尽收眼底。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加大了学生的语文信息量。而这一点正是语文教学尤为重要的一点。
思考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有其诸多的优越性,但由于手段本身的特点及限制,它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1、局限想象,不利思维拓展
由于多媒体的“热”,不少教师一哄而上,用起多媒体上课,全然不顾教学目的,而是为了体现现代化而用多媒体。出现了“多媒体包装”现象。然而语言是抽象的,对于一些山水风景、人物历史、情感体验的描绘,却需要靠想象、感悟才能丰富起来,需要来自语言文字本身蕴含想象的空间、从古至今的无边意韵、魂牵梦萦的那种人文精神。读小说中对于美人的描写,想象和感悟远远胜于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可能就是电视剧把小说人物演出来,往往让人大感失望的原因吧!《水浒传》中的108个英雄形象,读他们时感觉特好,而一旦上了荧屏,则顿感失望,那就是想象巨大魅力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中,画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收到了具体、形象、易懂的效果,勿庸置疑,但它也降低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要求,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不断缩小,情感体验也因此减弱。比如在诗歌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使用了这种手段,将诗歌中的形象用图象表达出来,美其名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耳到、眼到、心到、感知深切……”云云。可老师们更应该知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也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这种将学生看做是一种容器,将自己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做法无异于是另一种“填鸭”,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学习,创新思维从何而来?
2、过重技术,不利认知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初,所谓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软件制作的。这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而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些,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多媒体的“机关”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3、制作困难,不利推广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发和运用,一个好的课件,不仅仅是声音、画面、视频、文字等的简单组合,要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首先要对声音、图形、视频进行一些处理,这就要求制作者至少能够较熟练掌握五六种应用软件,如超级解霸、photoshop、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等,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纵观我校100多名教师,能够制作课件的不到一半,能制作出高质量课件的则是屈指可数。而现有的一些课件,如市场上出售的,网络上下载的,教师们都是一句话:“不好用。”原因很简单,专业的计算机人员制作的精美课件,因其不熟悉教材和学生,既不适应语文教师自己,也不适应学生;语文专业课教师考虑了教材和学生因素,但由于水平的限制,制作难以达到教学所想。而一个好的课件则必须将教材、学生、制作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缺一不好。
4、素材缺乏,不利制作
许多教师反映:制作一个课件最头痛的就是素材的寻找。制作一个好的语文课件,光查找图片就得用去很多时间,找同事,问朋友,进商店,上网络,最终可能找到可怜的几张图片。但与课文要求还有一些差距,这也必将影响多媒体的质量。可见语文教学素材这个问题不解决,高质量的课文课件也不可能出现。
思考三:多媒体教学的改进
1、联合制作,以利质量
前面提到,制作课件时会出现“会做的不知道如何做才能符合需要,要用的不知道如何去制作”,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支队伍,这个队伍应由专业课教师和专业的多媒体制作人员组成,也就是上文说的“要用的”和“会做的”,这两者单独制作的课件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课件非常精美,但不符合教学的需要。二是能符合教学的需要,但课件“面目可憎”。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两者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符合教学需要的课件来。学校可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专门的课件制作小组,把“会做的”和“要用的”有机结合起来,为各科教学提供优质精美的教学素材。
2、加强培训,以利使用
目前,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停留在“初级阶段”,计算机水平不高,造成的问题一是不会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课件,即使制作出来了,也是面目可憎。这一点上文已说过了,但更大的问题是别人制作好的课件交给你,也不会很好使用,有的教师甚至还要请一个操作员在一旁。往往出现注意力用到了计算机上,就顾不了学生,注意力用到了学生身上,就顾不了计算机的情况。这样都会大大地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对教师应该加强计算机水平的培训,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应该鼓励他们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操作多媒体设备能够得心应手,这样能才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3、素材共享,以利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