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集控实训总结

集控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5:04: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集控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集控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数控车床;实训教学;学习氛围;安全教育;教学方法

数控技术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制造业,能够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对于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数控车床实训,则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积累技术经验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学校数控车床实训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能否为社会输送出优秀的数控技术人才,起着直接的作用。笔者作为一名数控技术的专业教师,对数控车床实训教学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从中总结出了一些切之可行的方法,现结合自身经验,对这些方法略谈一二。

一、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数控车床实训产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促使学生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不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产生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但是,传统的数控车床实训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式教学,机械性操作多,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少,课堂气氛常常因此显得压抑沉闷,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鉴于此,我们在进行数控车床实训教学时,应当致力于改变这种现状,即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全过程,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数控车床实训产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我们在对数控车床的面板操作进行讲解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全班学生都围绕教师,教师对机床上的键盘进行逐一讲解,但是这样学生的视角会受到限制,同时也有可能因为实操室的噪音而听不清楚教师的讲解,进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率低下。这时,我们就可使用数控仿真软件,如此既能让学生更快熟悉和了解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及系统加工按钮应用,学习环境也会更安全,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探索和自我表现的广阔平台,激发了学生对数控车床实训的学习兴趣,为数控车床实训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保证数控车床实训的教学质量

数控车床专业教学,涉及高速运转的机械设备以及相关工、夹、刀、量具,在安全上需要极大的保障。在实训中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那么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家庭,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作为数控车床实训的指导教师,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能在安全的环境中,掌握数控专业知识,从而保证数控车床实训的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有效的保障。

比如,我们要告诉学生,应该严格遵守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顺序;保持数控机床周围的环境整洁;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鞋,不能穿、戴有危险性的服饰品,女同学应戴安全帽,将长发塞入帽子里;机床工作开始之前要有预热,认真检查系统是否工作正常,如机床长时间未开动,可采用手动方向向各点添加油;使用刀具要与机床允许的规格相符合,损坏严重的刀具要及时更换等等。这样,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掌握安全的数控车床知识,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创新数控车床实训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

数控技术,需要以坚实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在理论基础层面上深刻掌握数控技术。然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我们必须对数控车床实训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教学方法变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让学生能够对数控技术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

比如,数控技术由于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特征,有很多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具有很大的困难,这时,我们就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数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如此,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数控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等。另外,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生掌握了数控机床原理知识后,要引导学生分析项目、订制工艺,从而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在数控机床实训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控机床实训学习活动,使学生因此掌握牢靠的操作技能并积累技术经验,我们也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集编程和操作于一身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 数控 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机械加工和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在制造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控加工人才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紧缺人才。如何快速有效地培养出数控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广大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改革数控实训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开展项目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数控实训教学,不仅能够迅速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1 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对其它职业能力重视不够。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见表1。

2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实训中的应用

2.1 项目任务布置

例如,在实施项目教学时,笔者布置了一个轴类零件,如图1所示。该零件图为学生应完成的工件图纸,毛坯为直径 40?20mm的45号钢棒料。

2.2 项目实施步骤

(1)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该阶段既是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基础理论的阶段,也是为学生动手完成项目的准备阶段。基础理论的学习时间太短,会导致学生对零件加工过程的感性认识不足,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时间太长,则体现不出项目教学的特色,无法保证学生及时完成项目。在项目教学实践中我们按1:1的课时比例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

(2)学生分组。将学生按每组6人分成一个个工作小组,分组中注意合理配置不同水平的学生,每组安排一台数控车床。

(3)资料收集。学生根据教师对项目的介绍,利用教材、手册、网络等资源学习探究项目的主要基础理论知识,获取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编制零件的工艺规程和数控加工程序。

(4)零件加工。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他们编制的程序进行仿真检验,仿真加工顺利完成后,通过加工木料来验证对刀的正确与否,最后换45号钢材料,验证切削参数的设置是否合适。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理论知识与该加工项目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5)学生互评。项目加工结束后,组织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并修改自已的杰作,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项目验收。教师的评价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项目的验收,一是看项目完成的内容是否有遗漏,二是看项目完成的内容是否有明显错误。

3 结语

总之,项目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革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实施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可以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大幅提高数控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基金项目: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课题《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实训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02—10)

参考文献

[1] 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15—17.

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 ;数控加工中心; 高技能人才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078

一直以来,各职业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各种努力,其目标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如何使专业技能训练更迫近企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我院数控专业其中有一方向主要以培养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这个方向对于中级工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机床操作基础,包括认识数控加工中心的各部分结构,掌握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和铣床上加工工件的类型,并能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零件;对于高级工或技师阶段,还要求他们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能力。以往的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教学中首先是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请一到两位中等水平同学操作一遍,接着教师指出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再演示,最后才让所有学生去做一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学生能做出合格的工件,但如果换了个工件,很多同学往往无从下手。这就暴露了高技能人才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我院在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缺陷。

一、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中心教学中的必要性

数控产品生产具有订单随机性,制造过程复杂,技术含量高,生产过程动态多变。因此要求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现场制造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师要求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项目,教师只提供学习情境,如学习确实有一定困难时,只引导与提供思路,而不给出具体实施办法,并在最后对学生完成的项目做一定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知识。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时得到增强。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职校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因此在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很有必要。

二、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1.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在项目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自觉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从项目的接受,资料的收集,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而后再小组讨论拿出解决方案。在项目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项目参与的一份子,既需要独立工作的能力,也需要团队协作的意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不怕挫折、勇于表达的积极精神。2.教师的引导作用。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是起组织、咨询和总结性评价作用。在项目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需要解决的项目内容,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的帮助,提供一定思路。在项目评价阶段,教师评价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独立探究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精神,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三、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步骤

1.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数控加工中心教学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给出任务,收集信息。由老师任务,要求学生根据零件图由数控加工中心来加工一零件。在这个阶段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收集相关的信息。②制定项目计划。各小组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制定出工作计划包括:加工工艺、程序编制,零件加工等。③实施项目计划。学生根据计划完成程序编辑和零件加工等工作,并作好有关文字记录。④检查分析。检查零件加工工艺、程序编辑、零件加工是否合格。⑤评价总结。各小组展示作品、评介各个方案的优劣并总结。2.我院数控加工中心实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在数控加工中心实训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题,实施项目教学法,下面以加工一平面凸轮单件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中心实训中的实施过程。(1)任务。首先给出项目任务,根据要求设计平面凸轮。要求:零件加工工艺合理,程序编写准确,各项尺寸参数达标。(2)分组。将全班学生按三人一组,即每台机床上3人,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分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分组时应注意各个学生的特点,特别是选择人员时应注意理论和实操技能均衡,同时各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分工协作。(3)各组收集信息。各组分工收集有关的信息。零件图纸,工件加工数量,数控加工中心实操设备的型号系统,包括仿真软件,具体的数控加工中心操作系统Fanuc,工件加工需要使用的材料,刀具、量具以及它们的规格。及各种参考资料如编程书籍、切削手册等工具书,计算器,演算纸等。(4)各组讨论、决策、制定计划。各组根据项目任务和收集的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各组员的能力,拟出几套方案(具体思路可按照数控编程的),加工工艺方案。再根据实际加工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数控编程的基本原则,进行筛选,讨论后确定一个最佳方案。然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用工序卡,图片等方式阐述。小组所制定的设计加工工艺和操作。重点突出,采用什么工艺方案,什么加工指令,如何控制零件精度,(包括尺寸、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然后要求各组互相就对方的计划提出问题,分析,比较。最后确定最终方案,列出计划及实施方案。主要是操作流程,填写工序卡。(5)各组分工实施各自方案。在实操阶段,通过已确定的工艺流程,根据图纸设计、程序设计、首件试切削、尺寸精度的校验等顺序分步实施。对在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组记录现象,讨论、分析、并解决。如果问题发生后,无法解决,看清苦是否普遍,如果普遍的话,则老师组织各组将此问题作为其中一个小项目,经过讨论,分析得到最终解决方案完成计划,如果是个别问题,老师现场解决,并作为一个小课题在全班讨论分析。(6)检查分析。主要检查加工工艺,程序编辑,零件加工三个方面。加工工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工的顺序,轮廓,槽体和螺纹三个部分,选择的材料,刀具(立铣刀,钻头,丝攻)量具类型,规格,零件的尺寸形位公差分析是否准确;程序编辑主要检查指令的应用是否符合要求,零件加工则包括程序输入后模拟仿真运行是否可以检查出输入错误的地方,试加工时,对刀是否正确,加工是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是否达标。工件批量生产时,如何减少对刀次数,同时,有否考虑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的磨损问题。(7)评价反馈总结。评价反馈是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意见的过程,这个评价不单单是课题完成后的总体评价,应在整个课题进行中适时的点评,特别是在个别组进行加工时,老师巡回指导,对即时发生的问题或者其他如零件的编程加工甚至是操作手法等做一定的规范、特别,应参考企业管理标准5S的做法,对学生进行规范,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产劳动习惯,为更好与企业生产环境相接轨,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最后将所有问题集中起来,做出总结,让学生能够较全面的去适应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或类似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从而巩固课题学习的效果。

四、项目教学法产生的效果

通过项目式教学法在我校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上的开展,逐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自己应该完成的内容很清楚,并能够比较感兴趣的完成。学生动手能力加强,技能水平提高了,掌握知识与企业的需求接近,受到企业的欢迎。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课堂纪律难于管理,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教学进度难以把握。但这项工作我们还将继续下去,争取总结出更多的经验,完善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幼 其.实施项目教学深化教学改革[J].中等职业教育,2003

[3]邱学华.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邱学华.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第4篇

关键词:药物化学;实训教学;阿司匹林;原料药;仿真

一、研究背景

原料药简称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特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原料药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原料药是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病人是无法直接服用。原料药只有加工成药物制剂,才能成为可供临床应用的医药。

1.国内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原料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制药原料药第一大生产和出口国。原料药是中国医药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占中国医药制造业生产总值的29.5%,占中国医药商品出口额的50%。我国已经注册、通过GMP认证、能够生产原料药的药厂有1600多家,其中有一半企业的原料药产品不仅可以自用,还销售给其他制剂药厂家。江苏省作为我国著名的原料药生产大省,对原料药生产相关人才需求巨大。

2.国内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研究背景

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从教学内容、策略、手段和考核等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必要的课程理论教学前提下,紧抓实验实训根本,建立“因材施教,与时俱进”的高职高专教学取向,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3.课程研究目标

在高职药学的实际教学中,非常需要一种既能体现药物生产实践过程,又对场地设备的要求和运行费用都不高的实训方法。故此,本课程提出构建阿司匹林的原料药生产仿真实训室,为突出实践教学,培养熟悉药物生产流程且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药学科技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阿司匹林原料药生产仿真实训室的基本组成

本课程采用适合实验室操作的仪器设备(以玻璃仪器为主)模拟阿司匹林原料药工业生产线,并在此仿真生产线中整合原本药物化学实训所需学生掌握的相关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在实验室中按工业生产流程小量合成药物。

1.本课程设计的阿司匹林原料药仿真实训生产线概览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仿真实训生产线相互连通,并构成一整个流程的三个区域:原料药合成区、精制提纯区以及检测出品区。这三个区域共同构成一流通的仿真实训生产线,却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保证了实训效果的精准性以及实训操作的安全性。

2.阿司匹林原料药的仿真实训生产线原料药合成区详解

在此阿司匹林仿真实训生产线的原料药合成区中,原料经原料投放区与经催化剂投放区的催化剂在控温反应区汇合反应,控温反应区两侧各设置检测口监控反应发生的进程,确保反应安全有序进行。反应结束之后,产品经自然冷却区送到收集区进行粗品收集。所得粗品将转入仿真实训生产线的下一步骤区――精制提纯区提纯后,通过产品检测区检测合格之后进行包装储存。

三、阿司匹林的原料药生产仿真实训室的优势

药物化学课程在实训中构建阿司匹林的原料药生产仿真实训室,通过模拟阿司匹林原料药在工业生产线中的相关生产步骤,使之在实验室中被小规模复制。在此仿真生产线中,有机整合原本药物化学实训所需学生掌握的相关操作技能,可使之流程化。

四、总结

在阿司匹林的原料药生产仿真实训室中实训,学生可以更好掌握基本药物化学实验操作,又通过仿真组合使之与实际原料药的生产更加贴合。学生通过在阿司匹林的原料药仿真生产实训室实训,不仅熟悉药物的合成方法,对于原料药的生产后处理、原料药的纯度、杂质的来源以及原料药的储存、保管、质量控制也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由此,学生将更有易于开始后续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学习,并在应聘药品生产与研发助理岗位时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双主体;厂中校;校中厂;实训基地

数控设备在工业现场应用多年,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人才逐步成为紧缺人才,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我院批准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是项目之一。

项目建设总目标是针对天津及滨海新区对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在与大连机床集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下,深化“双主体工学交替”的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主导,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集教学实训、企业培训、产品展示、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厂中校,校中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实施教师企业实践、校企互聘,打造专兼结合的市级水平专业教学团队;依据机床行业标准和规范对人才培养过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考核,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够做、踏实做、做得好”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三年建设,与机床企业“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发展”,探索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运行机制,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建成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骨干、带动作用的国内一流专业。

建设方案中实训基地建设是重点之一,目前本专业拥有生产性的校内实训基地,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承担数控设备维修实训。现有高速高精密加工中心1台、数控车床9台、四轴加工中心1台、数控维修实验台6台。其中用专利项目产品充实实验室,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学院拥有生产经营、实训教学、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天津轻模工贸有限公司,该公司不仅承担着本专业的数控加工实训、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数控机床拆装、毕业实践等教学环节,同时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工、特种加工、数控机床调整工的技能鉴定工作,还可面向企业进行在职员工的培训,承揽对外加工的生产任务,并把对外加工与学生实训相结合,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本次建设项目要进行“双主体”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学院与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学院内建设“大连机床集团天津服务示范中心”成为“校中厂”, 其功能集数控机床整机展示、装配、调试、维修、营销、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攻关、课程开发、教材开发、售后服务于一体。

在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天津厂内,建设“大连机床天津研发制造基地培训中心”成为“厂中校”,实施企业人员培训、学院在校生的培训,使其成为服务于机床研发、制造、销售、维修人员上岗、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的“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示范基地。

1.“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与大连机床集团合作,在学院内共同建设“大连机床集团天津服务示范中心”成为“校中厂”, 实现工厂融于学院。包含数控机床产品展示中心、大连机床备品备件中心、数控机床售后服务中心、校内一体化实训中心、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其中在校内一体化实训中心里,新建1个、完善3个一体化实训室。校企共同制定并实施“天津服务示范中心”的校中厂运行管理制度,确定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校企人员互聘与考核管理规定、学生厂校实训管理办法、实训设备的配备与管理、企业用户培训管理规范、备件管理使用规定等等。形成专任教师主动为企业服务、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与教改,校企深度融合的“校中厂”的高效运行新机制。

(1)数控机床产品展示中心

本中心为学院与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由学院提供场地,展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和大连机床的数控机床整机产品。其主要社会功能是展示“双主体工学交替”的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展示大连机床的数控产品、企业文化;及时展示数控机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发展趋势。本中心同时也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承担专业教育、认识实习、学习企业文化等教学任务。本中心既是展示职业教育改革成果的窗口,也是展示企业文化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窗口。

(2)大连机床备品备件中心

本中心是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地区备品备件中心,提供华北地区售后服务备件支持。本中心是大连机床华北区技术服务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中心还是教学中认识数控机床零部件的主要实训场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课中认识、测量数控机床零部件良好性的教学内容在本中心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企业文化和企业运行模式的教育部分内容在本中心进行,对学生了解职业环境,直接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3)数控机床售后服务中心

本中心是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地区售后服务中心,承担华北地区售后服务技术支持,是大连机床在天津地区重要部门。本专业教师在中心任主要技术职务,承担安装、调试工作;承担大连机床集团天津地区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同时收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维修工作案例,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和课程资源建设的素材;也为保障天津地区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提供高层次技术服务。学生在本中心完成现场调试验收部分教学,加快学生的职业化进程。

(4)数控系统应用中心

本中心是数控系统应用技术(系统连接,调试,维修及维护)的综合实习和实训平台,主要进行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及教学新模式探索;本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及研讨;本专业师资培训,以及数控技能鉴定培训;用户技术交流及论坛;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服务;行业调研,岗位需求分析,与本地区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等。

(5)校内一体化实训中心

在原有三个实训室基础上,购置新设备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强化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地联系,使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使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占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超过70%,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开放和使用效率。校内一体化实训中心建设见表1。

为保证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对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促进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协调发展,依托大连机床集团天津服务示范中心,融专业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直接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实现学生对专业由陌生到熟悉、专业知识由单一到综合、专业能力由初级到高级的培养过程。

2.校外实训基地与内涵建设

在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天津组装厂内,建设“大连机床天津研发制造基地培训中心”成为“厂中校”,在“厂中校”内,完成数控设备装调岗前技能训练。学生在企业环境中,按照企业操作规范,自然地融入了企业文化、职业氛围,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大幅提升。

同时在“厂中校”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维修人员上岗、继续教育、企业人员和学院在校生的技能培训,使“厂中校”成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示范基地。

此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一直在努力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条件已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发展起点高、技术含量高、发展时间短。因此,为保证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建立与实施,必须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活动,为企业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加强和机床企业的联系和技术合作,在原有4个基础上,再建天津中际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4个校外实习基地,以保证实现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校外主要实训基地见表2所示。

第6篇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实训室建设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机器人应用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 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 还要具备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而实训环节对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 特别是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创建更加贴合实际工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及提高创新能力的条件和机会。

一、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布局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归属于本校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为了让教学更加贴近真实的工作任务,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教学团队与合作企业华中数控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任务相符,并以此为依据建设规划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经过双方的研究和探讨,该实训室被划分为多媒体教学、基础实验、维护维修、工程应用等四个功能区域。实训室布局如图1。

图1 实训室布局图

二、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硬件设施

为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项目的教学,并考虑到实际工业生产中最有代表性的机器人类型,实训室中工业机器人类型选用华中数控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的4台轻载式六自由度多关节机器人、4台桁架机器手,台湾益众科技有限公司的2足行走机器人、竞速机器人、乐高趣味组合机器人用于基础教学;选用华中数控提供的4台六轴机器人本体、4台桁架机械手本体、及配图控制器用于维护维修教学;选用华中数控提供的3台立式加工中心并配置1台6六自由度多关节机器人组成1个自动加工单元用于工程应用实验教学。同时,上述两家公司还配套教学所需的各种辅助设备,包括末端执行装置(如机械手、吸盘、专用夹具等),电气控制、传感设备等。

三、工业机器人实训室软件设施

除了硬件设施供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之外,还要注重软件设施的建设。实训室除操作系统以外,还安装了AutoCAD、UG、CATIA等三维软件,用于三维建模,为运动仿真提供数字模型。为了克服机器人数量不足,降低机器人及各种辅助设备的损耗,实训室还配套华中数控研制的模拟仿真软件,包括离线编程功能和仿真功能,用于构建虚拟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以及虚拟机器人工作过程的仿真。

四、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实训项目设置

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是与华中数控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来进行设计、归纳、总结得到的,实行教学内容模块化。为了实现教学、演示等功能,在多媒体教学区中,还需配置多媒体及配套设备、电脑及配套设备、网络传输所需的服务器、 交换机及配图设备等。

(一)工业机器人基础培训模块

1.模块一:机器人操作 (16课时)

项目内容:1)工业机器人系统介绍;2)安全操作规范,紧急情况处置;3)使用示教器操作机器人,修改位置点;4)调用系统中的例行程序;5)程序备份和系统备份方法介绍,实践;6)机器人零位更新方法介绍,实践;7)手动模式下的机器人操作;8)益众机器人参数设置及操作实践。

2.模块二:机器人基础编程 (40课时)

项目内容:

1)手动模式下的机器人操作;2)工业机器人坐标系统;3)编程语言介绍及其基本指令;4)I/O 信号介绍及配置;5)机器人系统重启指令介绍;6)程序保存,系统备份;7)机器人系统配置及安装;8)校正方式介绍;9)操作实践。

(二)工业机器人维护维修培训模块

1.模块一:机器人维护维修 (80课时)

项目内容:1)机器人中各电气模块功能及原理介绍。包括电源系统,计算机系统,驱动系统,总线与I/O 系统,冷却系统,安全面板 和 SMB 板;2)机器人电气知识简介,电路图讲解;3)机器人中各电气模块维护保养注意事项;4)机器人安全面板、主机箱中的指示灯状态介绍;5)机器人故障代码介绍;6)机器人不同启动方式的原理及介绍;7)故障排除实践;8)机器人本体硬件结构介绍;9)日常机械维护保养知识介绍及实践;10)各轴电机、电缆更换步骤讲解及实践;11)机器人齿轮箱、平衡装置更换方法讲解与实践;12)机器人精校准方法介绍与实践。

(三)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培训模块

1.模块一: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的学习 (40课时)

项目内容:1)创建工作站;2)创建系统;3)创建几何体和机械装置;4)创建工具、工件坐标系、路径点、轨迹;5)利用创建的组件和数据进行离线编程和仿真;6)使用相关组件模拟现场动态效果;7)机器人的可选项的使用,包括外轴(转台、 导轨);输送链追踪;8)学习离线编程系统的实用功能。包括信号分析器;文件传输。

2.模块二:自动化加工单元的学习(32课时)

项目内容:1)学习系统技术资料、自动化加工单元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装配工艺设计;3)制定安装顺序和工作计划;4)加工单元工作程序编写及导入;5)加工单元的组装联调;6)加工单元稳定性调整;7)加工单元验收。

五、小结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 降低企业二次培训的时间和费用,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无缝连接。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的开展, 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提升学生实操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凤申,李爱芹.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建设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4):115~116.

[2]熊隽.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的建设与研究[J].职业教育,2014,(8):95~96.

[3]杨广金.关于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与教育,2009,(5):43~44.

[4]宋正强,杨辉玲.高职高专院校机器人创新实训室建设方案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34):172.

[5]管小清,王纪东.高等职业教育中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汽车制造专业为例[J].自动化博览,2013,(z2):230~234.

第7篇

一、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研究教学方法,旨在提高被学生的综合素质,他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理论和实践结合、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体会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教学方法,其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一体化教学要有一体化教材、一体化的师资、一体化的教学场地、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标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模块教学,其综合构成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

二、一体化教学工作任务的开发

在一体化教学工作任务的开发中,有一个重要手段即可以聘请该行业的专业专家组成实践专家团,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共同制定出在完成一个数控加工人才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而制定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制定完成后,专业教师即可通过课程标准,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编写。任何教学内容的开发与编写都离不开课程标准,因此参照数控加工的课程标准及所编写工作任务的课程目标,制定出烟友缸的一体化教学工作任务,再以6步法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评价、反馈为编写思路,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性及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该工作任务的学习目标:1.能识读烟灰缸图纸。2.能对图纸进行分析,确定毛坯尺寸,并选择装夹方式。3.能确定加工参数及切削量。4.能详细列出加工工、量具清单。5.能正确编写加工程序,且程序符合数控加工工艺。6.在加工过程中,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机床,按工步切削工件;根据切削状态调整切削用量,保证正常切削;适时检测,保证精度。7.能按车间现场管理规定,正确放置工、量具及零件。8.能按车间规定,整理现场,保养机床。9.能主动获取有效信息,展示工作成果,并对学习与工作进行总结。10.能主动分析零件相关误差,反思学习与工作过程,找出问题所在。11.能正确按照学习与工作的过程,设计烟灰缸。12.能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完成我行我素。共分为5个教学活动完成:

教学活动一:工作任务及烟灰缸的工艺分析;

教学活动二:程序准备;

教学活动三:烟灰缸的加工;

教学活动四:任务展示与评价;

教学活动五:我行我素。

最终,以一体化教学产品具有价值的原则,该产品具备实用性价值。

三、教学任务实施

1.一体化硬件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硬件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决定了教学载体的制作及教学的效果,所以要加强一体化的硬件建设。建立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教室,是集教室、实训、考试于一体,在各个专业教室都能够进行多媒体教学,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因特网、实物展示、演练实训、考证强化训练等多功能,营造出学生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具有良好职业氛围的环境。教师在专业教室上课才能起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场景下学习,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外部工厂的真实加工环境。

比如在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我们根据专业特点,围绕我们的任务载体-烟灰缸典型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把教学与生产制造结合起来,营造一种教学工厂式的教学氛围,师生双方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实施

以烟灰缸加工为例教师通过讲解,根据教学活动安排让学生知道本工作任务的学习目标以及要求。学生再以部门或者小组为单位制定、完成该任务学习计划。根据学生制定的工作计划(可以小组型形式展出),由老师监督和控制过程,开始任务的实施。这个过程也就是活动一的内容且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此活动中可以安排企业与员工签订协议的场景,以角色扮演为主增强学生其它能力发展。接着由小组组长分工,进行程序准备并小组展示,对关键程序或者操作技能进行模拟仿真操作,教师进行改正,再讲解操作的规范和要领。教师在随后的各个活动中,抽查相同的环节,防止出现太大的偏差。随后对学生进行巡回检查和个别指导,对共性的问题集中部分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最后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实践结果分析。检查和评价,引导学生对照能力目标进行自评。教师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以及完成整个工作任务过程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小组团队合作等进行全面的点评,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传授改进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明确实训报告的要求,完成整个工作任务报告。总结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

一体化教学适合于实践性较强的数控专业教学,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对数控人才需求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应努力提高本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第8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顶岗实习 有效性 工作导向

近年来,各地职业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顶岗实习的方法和途径,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调查中发现,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工作,存在着重管理轻教学、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学校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因为环境陌生、工作生疏、心理不适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学生对顶岗实习兴趣不浓、畏惧甚至厌倦,离职跳槽、违规辞退等现象屡有发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顶岗实习改革,核心内容包括:实习教学模块建设、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机制建设、双向选择机制构建、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

一、实习教学模块构建

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要求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教学活动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服务地方的经济建设――这就需要通过对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的重新梳理,构建科学的顶岗实习教学实训模块。

以机电类专业为例。笔者学校在“机械加工与电气维护技术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围绕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省示范专业),对现有的加工制造类专业群(含机械加工技术等7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应职业岗位进行了重新归类,按照“专业群―培养方向―职业岗位群―顶岗实习教学模块”的思路进行梳理,形成了普车技能(含车工、铣工、磨工和组合机床操作工)、数控技能(含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钳工技能(含机修钳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电工技能(含维修电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值班电工)、营销装调技能(含机电产品营销员、设备安装工)等五大类顶岗实习教学模块,为顶岗实习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教师团队组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教育经验丰富、职业实践能力强、“能文能武”的指导教师团队,是确保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笔者学校大力实施“专业课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送出去培训,请进来指导;下车间顶岗,进实验室研发;到高校培训,出国门进修”等途径,促进专业课教师“内外兼修、理实兼备”。学校还依托高职院校、职教集团,实施了“百名技师进校园工程”,把120多名机电、建筑、旅游、会计等专业领域中德艺双馨的教授、工程师(技师)请进了校园,聘任为学校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

以笔者学校“机械加工与电气维护技术实训基地”的实习教学指导团队建设为例,“五大类顶岗实习教学模块”的指导教师都是教学一线的骨干、生产一线的精英(其中:教师40%、技师60%),这种“理实一体”团队的组建,增进了教师与技师的交流互动,促进了产教活动的深度融合。

三、工作导向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是顶岗实习教学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笔者学校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团队的作用,深入企业调研,及时总结提炼,开发了一套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1.按照工作门类编制实习教程

如在“机械加工与电气维护技术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顶岗实习基地的典型生产岗位、工种进行了科学梳理,构建了五大顶岗实习教学模块,开发了《普车技能实习教程》《数控技能实习教程》《钳工技能实习教程》《电工技能实习教程》《营销(装调)技能实习教程》等校本教材。顶岗实习时,根据学生自选的岗位工种进行归类编班。学生则在顶岗生产的同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按照工作岗位设置教学单元

顶岗实习,既是学习又是生产。为实现做、学、教的有机统一,在每个“顶岗实习教学模块”中,以“工种”为单位设置“教学单元”。如在《普车技能实习教程》中,设置了车工、铣工、磨工等多个教学单元,各单元之间既联系又独立。顶岗实习时,按照计划,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一个模块(含2~3个工种)的顶岗实习任务,每工种3~6个月。

3.按照工作内容开发教学项目

每个“教学单元”由若干个教学项目组成。顶岗实习教学项目,包括项目名称、主要任务、项目分析、相关知识、顶岗生产、质量监测、工时定额、项目报告等,各项要求非常明确。顶岗实习中,学生按照任务进程完成相应项目的学习,熟练技能,内化知识,提升经验,形成智慧,指导今后的实践。

四、双向选择机制建设

双向自愿选择,满足“学”、“用”需求,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企业有需求,就会提供真实的岗位和待遇;学生有愿望,就会立足岗位立志成才。双向选择的操作流程为:

1.收集信息,编印会刊

每年实习前,学校实习就业处组织各专业教研组,深入企业,收集用工信息(岗位工种、劳保待遇等),汇总编印《实习生供需洽谈会会刊》,学生人手一册,深入了解,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

2.就业指导,应聘准备

学校专门开设了职业指导课,进行系统指导;定期邀请企业领导开办讲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开展顶岗实习的预备教育,熟悉岗位要求、工作内容;组织应聘专题辅导,指导学生做好应聘前的各项准备。

3.设摊招聘,自主应聘

每年六月上旬,学校都会举办一次大型的实习生供需洽谈会。企业设摊招聘,学生自主应聘。通过洽谈会,学生展示自我,竞聘理想的岗位;企业则通过洽谈,招聘到适合的“员工”。

4.编印手册,明确要求

洽谈会后,根据签订的《实习就业合同》,将学生按岗位(工种)进行编班、分组,汇编成《××技能顶岗实习教学手册》,明确任务、安排和要求。

5.分类培训,实施教学

各实习教学指导组则按照校企联合制定的实习教学计划,开展岗前安全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确保顶岗实习教学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五、教学方式方法探索

顶岗实习,具有实习地点分散、工作内容多样、任务要求不一的特点,教学实施难度大。针对这一实际,采取三种形式灵活开展教学:

一是定期集中教学。按照实习教学进程安排,可以计划、预见的教学内容,采用定时、定点、集中的形式进行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双休(节假)日。如项目任务布置、项目总结交流等。

二是不定期集中实训。主要针对学生顶岗实习中碰到的实际案例,指导教师组认为非常具有典型性,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现场“会诊”的。这种形式的实训教学,时间、地点、内容都是临时确定的,对于提高学生处理、分析、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很有帮助。

三是实时网络交流。顶岗实习,更多的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时交流。按照岗位工种编班,每班建立一个QQ交流群,每个群每天安排1~2位指导教师跟踪信息,实时指导。实践证明,利用网络开展交流,信息,即时处理遇到的问题,效果很好。

六、评价注重多元与发展

1.注重发展评价

充分征求实习单位意见,制定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考评细则”,从职业素养、工作态度、纪律表现、工作实绩、创新品质等方面进行考核。既重知识运用、技能提升、工作效益的考评,也重积极主动、团结协作、遵规守纪、沟通协调等的考评,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2.多元参与评价

采用学生自(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20%),包括每月一次实习汇报、每工种一次岗位自评以及实习结束时的总结等。通过自评、总结、反思,促进个体经验和智慧的生成。

学生互评(10%),安排在两次集中返校教育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习小组内进行。通过互评,发掘典型,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企业评价(50%),由跟班师傅、车间主任等,按岗位要求,参照企业劳动制度进行考核。每次学生自评后,在自评表上签具师傅评价、单位意见,做到跟踪指导、跟踪考评。

指导教师评价(20%),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态度表现、学习状况、工作实绩、创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技师共同参与。

社会参与评价(加减分),是指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获得的各种表彰奖励、评先评优、竞赛获奖、工考晋级等,按奖惩级别采用加减分,计入考核成绩。加减分由学生申报,指导组审核,实习就业处审批。

七、实践体会

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规范的顶岗实习教学,强化了知识技能,提升了实践能力,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代表上虞市参加绍兴市青工技术大赛的职工选手,几乎都是笔者学校的毕业生,而且连续两年包揽了一等奖,受到了绍兴市、上虞市两级大赛组委会领导的高度赞扬。

2.学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在自主选择、轮岗实训中,既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也真正了解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工作特长,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到了属于自己的待遇与报酬,体面就业。对于来之不易的工作和岗位,他们也就更加懂得珍惜,就业稳定性明显提高。

3.毕业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环境适应快,合作精神好,技术基础扎实,岗位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供不应求。

参考文献:

[1]黄雪泉.浅析中职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J].中等职业教育,2010(10).

[2]王理香.中职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9).

[3]谢洋,董兴生.中职生顶岗实习为何频频跳槽离职[N].中国青年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