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5:04: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园家风家教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今天,由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承办的全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校长培训班正式开班了。首先,我代表省教育厅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从事家长学校工作并为之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省教育厅党组一直非常重视家长学校建设,每年都要听取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的专题汇报,从去年起,就将全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列入全省教师培训计划,形成惯例,并拨出专款予以保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也十分重视家长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多次举办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又专门组织全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校长培训。这次培训班上有专家讲授,有经验交流,力求调动参训校长的主动性,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参与性和实效性,充分体现家长学校校长培训的开放性和引领性。相信会对大家有启发和帮助。希望大家珍惜机会、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要充分认识办好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
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和家庭教育工作,专门做出重要指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要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教育工作既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部也专门发出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建设,既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涵,更是新时期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创新平台。家长学校主要是依托中小学校、幼儿园举办,以家长为教育对象,以提高家庭教育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组织形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养成和世界观的形成,家庭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普遍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广大教师的重要使命,是学校教育的对外延伸,更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总体目标,作为校长重要的“份内之事”,才能主动承担起培养、提高家长素质的责任,才能办好家长学校,才能打造出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办好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下力气把家长学校办好。
第二,要在高起点上推进家长学校上新台阶
我省十分重视家长学校建设,一直积极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省教育厅、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考核标准》,完善县(市、区)家长学校指导小组和健全家长学校讲师团,开展合格家长学校考核评估,着力打造家长学校品牌。我省探索以县(市、区)家长学校总校形式加强中小学校家长学校指导的路子。我们加强家长学校教材建设,先后三次修订《家长必读》教材。我们还发现、宣传、表彰先进典型,使得我省家长学校开展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目前,全省99%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建立了家长学校,形成了教育部门主管、关工委主抓、各类学校主办的工作格局。有近四万名退休老教师积极参与家长学校工作,每年有600多万家长参加听课。在此基础上,又在县区级建立了家长学校总校,教育局长担任总校校长,分管负责同志和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由在职负责同志担任。开启了县(市、区)教育部门主管主抓,关工委配合抓的格局。2016年省教育厅单独立项家长学校工作经费,首次立项30万元,今年又增加至50万元,支持家长学校总校建设。建设县区家长学校总校,是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探索,也是有效抓手,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希望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对家庭教育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现象;一些家庭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在高起点上再上新台阶。
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家长学校同样要坚持立德树人。从现实情况看,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因此,要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集体,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育孩子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关心孩子的思想、情感、心理,等等,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要帮助家长树立全面的质量观。传统的质量观注重考试分数、学业成绩,这没有错,但不全面。学业成绩作为质量的结果之一也无可厚非,但是用训练技能的方法传授知识则违背了教育规律,也是错误质量观的表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接连不断重复做同样的事,却想得出不一样的结论,那是悲剧。用训练技能的方法想要培养创新能力,同样是悲剧。质量观的不全面,导致培养的学生创新、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也是需要我们下大力改进的。牢固树立全面的质量观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要让家长们懂得,全面的质量观应当关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人文素养、核心素养等质量的不同层次,只有让孩子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错位发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家庭教育应当更加注重情感、价值观、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对学业知识的再加码。这一观念,希望家长学校要帮助家长们树立起来。
要教育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现在,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由于观念不同、方法不当,未必都有好的教育效果。我们面对着理想教育与公众认同之间的差异、教育规律与功利倾向的差异、合理负担与过重负担的差异、教育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差异。因此,家长学校要努力转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教会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德国家庭教育有原则,值得学习借鉴。即能力大于成绩;身教重于言教;尊重优于权威;吃苦好于吃补;规则大于宠爱;放养优于圈养;自由大于限制;自制甚于控制。我觉得这是许多家庭可以借鉴的教育方法。
要进一步探索家长学校的体制机制。加强家长学校“四化”建设。一是常态化,象基础教育办学一样,不断研究解决家长学校建设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发展;二是标准化,按文件要求,实施好办学要求,落实好家长学校经费立项,完成好家长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轮训;三是课程化,将《家长必读》作为任课老师备课的母本和学生家长自学的读本,按照《家长必读》系统规范教学;四是特色化,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一校一品牌,形成特色,打造优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和学校要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自己的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帮助家长学校解决实际问题。要抓好家长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总结推广建立家长学校总校的成功经验,鼓励各地深入探索,创造更多典型。家长学校骨干教师要努力钻研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法,积极探索家长学校的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真正成为学生和家长都喜欢的好校长。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校长的责任担当
校长是办好家长学校的核心与灵魂。校长的全身心投入、无私奉献、追求探索、改革创新,无不影响着家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此,家长学校校长要切实担负起“核心与灵魂”的责任与担当。
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关心下一代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关工委工作及家长学校建设在推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促进作用,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忠于职守,敬业奉献,将家长学校建成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特色平台。
要加强实践。围绕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任务,紧扣当前家长学校创新建设的路径走向,结合我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的特色亮点,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校长自身管理水平,切实提升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整体效应。
要加强研究。结合各地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的建设情况,认真研究新时期家长学校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探究家长学校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注重家长学校的质量内涵,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的品牌建设,积极探索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校长创新工作的新模式。
1.你患上“孙辈依赖症”了吗
爸爸妈妈忙工作,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忙照料孙辈,这已经成为城市里的普遍现象。有些老人还不远千里从老家赶过来,离开故土和亲朋好友,做起了“老漂一族”。虽然这其中有不少是儿女要求帮忙的,但是还有一部分老人,却因此患上了“孙辈依赖症”。具体症状是:对孙辈有强烈的依赖倾向,他们渴望孩子时时事事“黏”着自己,以“除了我谁也带不好孩子”为荣,甚至认为自己在孙辈生命中扮演的角色远比孩子的父母重要,而自己的生活中也是除了孙子之外,好像什么都没有了,一旦孙子不在身边,就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人一下子就没了精气神。
如果你有上面的症状之一或之几,就需要注意了。老人对孙辈的“依赖症”,是隔代教养中祖辈宠溺孙辈的心理根源之一,老人一旦有了这种倾向,极易导致孩子的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五岁的松松从小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与同龄人相比,他身形偏瘦小,每天吃得也很少,有点像小姑娘一样。因为离不开奶奶,松松至今未上幼儿园。一见到生人,他就躲进奶奶怀里,不愿意与人接触。离开奶奶,松松常常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样子,他的许多能力都弱于同龄人。
出现这样的情况,跟奶奶有一定关系。据了解,有“孙辈依赖倾向”的老人常常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渴了,水送到嘴边;还没饿,吃的东西已经准备了一大堆;户外活动,老人更是寸步不离地跟着,刚一摔倒,马上扶起;孩子要什么玩具,立即去买……因为老人照顾得过细、过多,孩子不仅自理能力很差,而且跟父母在一起时都会感觉“不适应”,反而更依赖老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循环:老人依赖孩子,孩子更离不开老人,老人也非常“享受”孩子对他们的依恋,好像除了他们谁也带不好孩子。
像松松奶奶这样有“孙辈依赖症”的老人并不在少数,这更多地体现出老年人无助的一面,溺爱的根源是老人自身价值感缺失。老人退休之后,身体逐渐衰老,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也不再扮演重要角色,孤独感日益加重。
这时子女请他们帮助照管孩子,不仅让他们享受了天伦之乐,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并且把这种价值的重要性放大,才会转换成对孙辈事无巨细的贴身照顾。这样做还有一个后果就是让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轻,有时还会与老人因为观点的分歧而产生矛盾。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祖辈照顾孙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下一代甚至隔代,中国的父母都喜欢包办,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有着“421”特殊家庭结构模式的情况下,“孙辈依赖症”就更加严重了。有份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半数以上的“独二代”正受着隔代教育,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甚至达到七成以上。
胡女士和丈夫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管三岁的女儿,把家在外地的父母、公婆分别接到北京,轮流照顾孩子。胡女士发现,每次到轮班时,老人对孩子的依恋不舍之情比孩子还要严重,两家老人甚至会因为孩子更喜欢谁来照看的问题争风吃醋。是孩子离不开老人,还是老人离不开孩子,已经很难说清楚。老人爱孩子固然让他们很放心,但同时也多了担心:孩子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中会失去独立性,老人们总这样下去是不是也失去了自我?试想当孩子长大了上学以后,不再需要贴身照料时,老人再次失去“心理依赖”时,又将如何面对新的生活呢?所以,老人在享受天伦之乐时,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把生活重心完全寄托在孙辈上,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仅能引导孩子拥有广泛、健康的兴趣,同时也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愉悦。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到时连他们的父母都要放飞他们,更何况老一辈人呢?
2.教育孙辈时,与儿女观点不一致怎么办
老人和儿女由于成长的时代背景不一样,所以不少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也不同。再加上“隔辈亲”这个因素,在对待孙辈的教育上,双方肯定会有不少分歧。
“娟娟脾气很大,不高兴就摔东西。有一次我生气了,让她自己把玩具捡起来。结果爷爷跑过来,说不用娟娟动手爷爷帮忙哦。”“娟娟穿着鞋在沙发上踩,我说不可以。奶奶却说没关系,脏了奶奶洗。”赵女士说,老人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任性。有一次,她实在忍无可忍,跟公婆大吵了一顿。
是不是类似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中都发生过?隔代教育有时不仅给孩子的性格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引发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的意见冲突。邓小姐说:“我家小宝发烧,姥姥说要捂出汗才好,我说三岁以内的小孩要散热才行。婆婆是北方人,爱让孩子吃面条,才1岁多,搞得孩子消化不良,晚上总哭。我说了她就不高兴。”后来,邓小姐把老人们都请了回去,自己雇两个保姆照顾孩子。她说:“我宁愿把每个月赚的钱花在保姆身上,也不想跟老人之间闹矛盾,太烦了,伤不起。”你看,本来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到最后却因为分歧无法达成一致而分开,这样对老人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老人们都养育过一代儿女,有的还很有出息,确实有自己的一套“育儿经”,总觉得新一代的父母年轻,没经验。而年轻父母觉得老一辈的有些观念已经过时,现在就要用新的办法来养育孩子,矛盾就这样产生了。那么到底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老人们既可以尽享天伦之乐,又能与儿女们和平共处?其实,只要记住几个大的原则,问题就会好办得多。
首先,祖辈人要自觉做教育隔辈人的“配角”。孩子父母的责任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父母才是孩子成长教育的主角。尤其是当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时,老人最好不要上前护着,而应维护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如果确实觉得不是很妥当,可以事后再进行沟通。最好共同商量出一个争议解决机制。当然,如果不是原则性的教育问题,年轻人与其过分跟老人计较,不如多花些时间陪陪孩子,加重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
其次,祖辈和父母协调沟通,统一思想认识,划定爱与溺爱界限。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要尽可能地让理智战胜情感,不过分溺爱孩子。比如,祖父母更容易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事情,这一弊病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所以,平时应该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当孩子父母教育孩子将好的东西送与老人分享时,老人不要推让,更不要说“把好东西全留给我孙子”之类的话,这样容易造成孩子唯我独尊的思想。
再次,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据报载,辽宁省有一所“隔代家长学校”,先后有800多位老人在这里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对于“隔代家长”来说,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可以多看看相关电视节目、报刊,和孩子的父母多交流。经验虽然重要,但也需要更新。
最后,我们也希望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父母要启发孩子照顾祖辈,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里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把孩子交给老人,让老人关心照管孩子,倒不如将老人交给孩子,让孩子关心照顾老人。一旦孩子找到了一个他关心的对象,他的责任意识就会增强。作为老人,要有意识地创造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机会,也要适当地摆出需要孙子“照顾”的姿态,比如可以对孩子说,爷爷的记性不太好了,宝贝要提醒我关好门窗和煤气啊。
相关阅读:50岁进课堂 隔代家长不难当
老伴儿退休早,精力充沛, 日日盼着带孙子。独生女儿和女婿又都很忙,他们生了孩子后,顺理成章地就交给我们老两口了。女儿还拍着我的肩膀说:“老爹,你办事我放心。我这么优秀的女儿就是你培养出来的,再培养一个优秀的外孙还不是理所当然?”我对此也毫不怀疑,连连应承:“没问题,没问题。”
教外孙不同于教女儿,宠爱难免过分。
谁知这话却说早了。我们当年带独生女儿,各有分工。老伴儿负责生活,我负责学习。现在带外孙,还是这样――老伴照顾饮食起居,我负责早期教育。但没过多久,女儿就敲打起我们来,时不时说:“老妈,我小时候,冰激凌可从来没这么敞开供应过喔。”或者:“老爸,你以前可比现在狠多了,我没按要求写完大字,都要挨打的,绝不姑息迁就!现在怎么不严格要求外孙啊?”
女儿说的时候,我也会用“爱的教育”、“宽松的环境”一类的词来自我辩护一下。但慢慢地,我也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大概是因为人年纪大了,心软、耳朵根也软。相对于当年教育女儿,我们现在对外孙不知不觉要宠得多。慢慢地,外孙也难免表现出一些独生子女的坏毛病,比如懦弱、自私、“窝里横”等。
我当了一辈子教育工作者,还是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但到了自己外孙的教育问题上,怎么就眼看着要出问题了呢?正在困扰的时候,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说他们请高校的教育专家来办个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班,讲隔代教育的问题。我真是求之不得,立即报了名。通过学习,我对自己一些“不知不觉”的行为有了警惕,对教育外孙也更有信心了。下面,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来反映一下我的学习成果吧。
1.培养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要从“早教”开始
小秒针一岁多,刚刚能走路,老夫子我每天黄昏到校园的操场散步,也顺带遛“小秒针狗”。我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后头一声响,回头一看,小秒针摔倒了,正趴在地上,翘起头来看着我。眼睛下面藏着泪,蓄势待发,我只看了这么一眼,完全没事人一样,扭过头去,继续慢悠悠往前走。走了几米再回头,小秒针已经跟在身后了,两条小腿儿奋力地吧嗒吧嗒。
为这事,我很得意,女儿也很欣赏。从那之后,在我家,小秒针摔跤就不再是件事儿。记忆中就没有小秒针摔倒后被别人抱起来的情景。摔倒了,一骨碌爬起来,赶紧追上去。这些都不用教的。
2.别让孩子看碟下菜,坚决和孩子父母成为盟友
孩子再大点我常带出去办事,小秒针腿短本来就慢,还时不时要拈花惹草抓蚂蚁,常常就落在老后头,急了只管叫:“等一等”、“等等我”。搁以前,我是会等的,而且还没完没了地催促。通过学习,我知道,这样做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和放任心理。于是,我改变了策略,继续晃悠晃悠往前,回头告诫说:“只有你追上我的,没有我等着你的。”慢慢地,小秒针就养成了习惯。
孩子绝对是看碟下菜的主儿,比如说,要出门了,大家喊:“小秒针,收拾东西,我们出去。”看着吧,充耳不闻,所有人都收拾好了,他一准还在玩他的。我不得不放下肩头的包,一边抱怨一边给他收拾齐整了,再拖出去才行,说不准他还呜啊呜啊地表示不满和抗议。
充电以后,我强硬起来。局面慢慢改观,说一声“收拾”,小秒针多半赶紧丢了玩具去换衣服,因为他知道,外公外婆还有爸爸妈妈已经统一战线,是真的会甩他的。有时候,我收拾好了撞上门就走,到了电梯口,小秒针一只胳膊拖着外套,一只手拎了鞋,脖子上吊着打开的包,丁零当啷、屁滚尿流地,赤脚就追过来了。两三次之后,事情就顺畅了。“只有自己追,没有别人等”,这是在早教中必须开好的头。以后孩子到学习上,还是这样的逻辑和理念。别指望别人考砸,只巴望自己学得更好。
3.和女儿商量,对孙子实行“放养”政策
课堂上,教育专家总结了三种教育类型,一是教养,二是放养,三是天生天养。我和女儿商量了一下,针对小秒针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放养”,还是粗放型的。包括孩子生病,就观察着,能扛尽量扛,能不吃药尽量不吃,有时甚至失之于疏漏和马虎。我总觉得有些病该犯犯,才能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同理,以后,他人生的有些错路弯路也是应该走的。
因为放养,所以比较“马虎”,所以漫不经心,所以不操心。不操心,就放松,心情会好。而教育者的心情好,是教育好的第一步,最关键的一步。
最后,总结了几条不当“宠孙一代”的妙招:
1.常回忆自己年轻时教育孩子的情形:那时候,我不宠自己的孩子。
2.对于孙辈的要求,答应之前先数“一二三”:你也要给孩子提几点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一切来得太容易了。
3.疼孙之前,最好慢半拍。对于习惯性动作,比如将摔倒的孩子抱起来,也遵循上述原则,慢半拍。
4.形成好的家教家风。家里吃东西,做到无论老幼,一律平分,不让孩子感觉“唯我独尊”。
5.带孩子要“懒”。比如穿衣、盛饭之类,我懒了,孩子自己就会做了。我一勤快,孩子就不动手了。
3.“带孙费”引发的争论
“带孙费”是什么?就是老辈照看孙辈,孩子的父母要给老辈一定的“费用”。最近,网上的一个贴子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网友“您好”在帖中诉说了被女婿拖欠“带孙费”遭遇:我外孙自从生下来之后就在我这里带,刚开始因为生活费的问题我不想给他们带,后来谈好每个月给我1000元作为带孩子的费用。持续给了几个月之后,由于女婿单位效益突然大不如前,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原来的三成了,就一直以此为由拖了我三个月的生活费不给。大家说说,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儿子?
此外,“您好”还在帖子里陈述了向女儿女婿收取“带孙费”的理由:“别人请我去带孩子至少都是2000元一个月,后来我合计着是自己的亲外孙,就给他们打了个五折,现在孩子每天的吃喝都是老两口在负担,这笔费用对于两个退休在家的老人来说太重了。”
这个帖子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报纸都开展了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参与者众多,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为什么“带孙费”会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论呢?因为它折射出来的不光是钱的问题,还有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现在养个孩子太贵,一些年轻父母不得不“啃老”,否则怎么办呢;再比如有些人觉得老年人带孙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是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乐趣,何谈什么“带孙费”呢,相当一部分老人自己也是这样的想法;还有一些老人的思想观念已经转变,他们不再愿意老了还在为儿女付出,尤其是带小孩是件很累、很不自由的事,他们想轻松地过几年自由自在的生活,要“带孙费”可能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也有一部分老人,虽然不愿意带,但是看着儿女实在没人帮忙,也只好讲点儿奉献精神,勉为其难吧……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一般来讲,有些老人退休后经济上还是相当充裕的,他们并不依赖子女的赡养费,让子女们往家里交些钱只是象征性的。“带孙费”其实也是如此,只是代表着一种责任,不让年轻人在育儿上留下亏欠。含饴弄孙,绕膝之乐,如果是老人所愿意的,身体和经济条件也允许,他们出钱出力是心甘情愿,没有负担的,那么就不存在“带孙费”的问题。儿女一般也会想办法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偿”,比如有的儿女会以给孩子的生活费为由表示一下,或在父母生日及年节的时候,送上一些贴心的礼物等。除了这些物质上的回报,作为儿女还应该在精神上有所照顾,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和他们的心理状态,不能当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了,还是要自己多陪陪孩子,适当的时候也让老人出去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