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5:04: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畜牧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是做好前期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对汉中市准备申报标准化示范场的养殖场进行前期摸底审查。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及时组织各县区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及全市“百强养猪示范场”负责人,开展畜禽标准化创建活动、动员培训,就《汉中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指南》进行详细解读,要求各县、区和各示范创建单位高度重视,全面推进汉中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带动汉中现代畜牧业发展。
二、抓指导、强培训、重服务
汉中市把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提升畜牧业转业升级的一个阶梯。提出的“255”倍增生猪规模化养殖计划,全市新增百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482户,达到6562户;其中千头以上养殖场增加21户,达到350户,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增加3户,达到12户。全市规模场生猪出栏占总出栏的61%,较上年增加2.4%。开展百场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市通过调研摸底筛选出100个规模养殖场作为市级标准化示范场。通过媒体和汉中农业网对其建设规模、饲养量进行排序公示,并得到市级财政资金的有力扶持,极大激发创建工作的热情。为加强锻炼培养干部职工,提高工作热情和技术服务能力,发挥技术单位的技术优势,分别成立了生猪养殖技术、家禽养殖技术、牛羊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四支技术服务组,由高级技术专业人员带队,深入农村给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承担项目课题,开展专题调研,给农民群众提供了便民服务。技术服务组先后为市直机关工委、市农业局、市委办、市水利局、市老干局、市扶贫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处等单位和西乡、汉台、勉县等有关县(区)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十多期,培训人员近2000人,发放科技资料近万份,发放科技教材200多册,解决了全市畜牧生产中许多实际问题,赢得了农民的广泛赞誉,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畜牧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三、创新模式和思维方式,提升畜牧业科技水平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要求,一批现代化、标准化的养殖场、养殖小区相继建成投产,并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型、企业带动型、协会牵头型、项目推动型、农户联建型”五种发展模式,畜牧产业化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得到较大转变。实行品牌战略,狠抓无公害、绿色产地、产品认证,注册了“汉中黑珍珠土猪肉”“朱寰牌生猪”“无抗饲料”等畜产品商标。加大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汉中市现代畜牧业的科技水平。用高科技装备武装畜牧产业发展,用科技水平提升产业发展。引进新的养殖理念和新的科技成果,推广自动饲喂新系统和无塔自动供料系统。从养殖场设计规划到圈舍设备,再到粪污无害化处理,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汉中市通过“百场创建、千户推进”活动,以标准化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汉中市畜禽标准化工作建设。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兽医实验室建设项目、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畜牧产业化建设项目、大型沼气池建设项目、一村一品建设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养猪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从畜禽良种化入手,抓全市畜禽种源建设,借助国家农业部良种示范体系项目。建设一批科技水平高,技术和资金雄厚,管理规范的种猪场和种猪供精站、点,全面普及和提高畜禽良种化的水平,为汉中市畜禽良种化提供支撑。抓生产技术管理和制度建设通过技术培训和百场示范创建,督导规范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工艺流程,并通过政府行为向畜禽示范场派驻畜牧兽医技术监督员,用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管理。要求防疫制度化、防疫标示明确、管理制度上墙、创建文本规范,制度完善健全。全面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大环评力度,取缔无证化经营行为,提高准入制门槛。对饲料添加剂和违禁药品使用监管力度,定期督导检查,确保畜禽食品上市安全。
四、加快畜牧业转型,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发展
1.1生产增速放缓,规模化程度逐渐增加从2013年的生产数据看,羊存、出栏量及羊肉产量在2012年的基础上增幅不大,且绵羊数量继续略高于山羊,这与农区养羊数量不断增加有关。从全国羊饲养规模比重变化情况看,2013年的散户比例继续下降,年出栏30只和100只以上的中小规模比例均有较大增幅。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号召下,羊规模化程度正在逐年提高,但散养及小规模饲养仍然是当前我国养羊业的主体。由于饲养方式和技术的限制,羊肉数量和质量的双增长形势依然严峻。
1.2羊肉生产能力不足,进口量持续增加与2012年相比,2013年的羊肉进口量成倍增加。我国羊肉产量近几年增速缓慢,羊肉缺口高达20%以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的养羊业正处于提质增效的转型阶段,数量增长明显放缓,但质量效益还未发展到理想的水平;二是来自内蒙、新疆等养羊主产区的养羊生产与牧区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压力越来越大;三是羊肉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都明显增加,羊肉的供需矛盾突出;四是我国对高端肥羔羊肉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国内的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导致大部分依赖进口。
1.3进口羊肉对国内羊肉生产造成冲击近几年来羊肉价格一直稳步上升,但养殖效益却不尽人意。这主要是因为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偏高,加之流通环节不畅造成的。此外,我们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量进口羊肉,2013年羊肉的进口平均价格不足30元/kg,但我国自产自销的羊肉批发价却高达60元/kg以上。目前我国还缺乏羊肉的屠宰和分级等相关行业标准,无论是进口羊肉或者是自产的羊肉都无法严格区分,更难作到优质优价。因此,进口羊肉不但对我国的羊肉生产造成冲击,同时也扰乱了我国的羊肉市场价格。
1.4注重标准化建设,忽视标准化饲养在养羊利好的政策下,各地区都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羊。政府补贴项目、优惠的土地和税收减免政策使得相当一部分热钱流入养羊业,但投资人多为其他行业,大多数缺乏一定的养羊知识,致使一些投资均未达到预期收益,甚至亏损。标准化养羊包括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饲养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但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投资者都能按照要求进行棚圈标准化建设,甚至拥有先进的饲养设备,但却无法达到标准化养羊的技术要求,很难做到标准化饲养。尤其是一些中大规模的羊场,仍然不能解决人工授精计划配种、分阶段饲料配方等肉羊饲养关键技术,造成硬件过剩软件乏力甚至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1.5疫病防控力度急需加大加强疫病防控工作虽已开展多年,但大部分养殖户尤其是小规模农户疾病防控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一些养殖场只重视发展规模和促进销售,而忽略饲养管理与综合防疫,对于一些既定的防疫,也存在防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使用不科学,免疫注射不规范等情况,从而使疫病发生的风险增大。2013年末,小反刍兽疫疾病在多地爆发,并且迅速蔓延。为控制疫情扩散,农业部一度禁止活羊跨省调运,在疫病爆发、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多数养殖户遭遇活羊及其产品价格暴跌的境况。尤其是2013年新增的部分肉羊育肥养殖户,活羊高买低卖是普遍现象,致使亏损严重。
22015年生产展望
2.1规模化标准化程度继续提高2015年,我国肉羊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已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中大型企业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养殖,而农区的散户将通过养羊合作社组织形成一定的规模,以此降低生产成本和规避市场风险。随着国家对种业的重视和建设,种羊企业的前景看好,无论从数量或者效益,都有增加的趋势。总体来说,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农户生产观念和养殖方式的转变,肉羊生产水平会进一步提升。
2.2肉羊生产及市场逐渐好转随着2014年小反刍兽疫疫情的防治和控制,活羊已恢复省际间调运,肉羊生产也逐渐恢复正常。冬季和2015年双节期间,羊肉消费量将大幅增加,这必将促进活羊及羊肉市场回暖,尤其是短期育肥羊的需求量会更大。此外,我国高端羊肉的比重少,需求高,因此,肥羔生产及供应都面临较大压力。受进口羊肉的影响,羊肉价格在短期内不会大幅上涨,基本上处于稳中缓升的状态。
2.3肉羊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空间缩小劳动力成本、饲料成本、能源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涨,直接推高肉羊饲养生产各个环节的成本,使肉羊养殖效益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同时,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必然导致今后几年进口羊肉数量持续增长,这将对国内的羊肉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养羊业也将面临生产和贸易的双重挑战,形势非常严峻。
2.4羊的产业化经营程度将会大幅提高随着肉羊规模化程度和生产能力的提高,羊的产业化经营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肉羊育种、生产和屠宰加工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设备、技术及质量体系与国际标准都还有一定差距。随着肉羊生产建设步伐的加快,将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组织,聚集中小规模散户,开展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养殖效益,实现农民增收。
2.5疫病防控工作仍是重中之重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疫病损害将严重制约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牧民增收。目前,散养及中小规模养羊依然是我国养羊业的主体,要建立完善尤其是基层的疫病防治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羊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控基础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于主要疫病的工作,必须立足并落实到乡镇,积极开展羊检疫检验工作,预防免疫,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进贤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全国商品猪供应基地之一及省城近郊县,发展现代都市型畜牧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1.1有利条件
1.1.1地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进贤县位于浙、闽、粤沿海发达省份金三角腹地,水陆交通发达,浙赣铁路、梨温高速、温厚高速、京福高速、昌厦高速以及320国道、316国道过境,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地带。境内气候温和,地域辽阔,山地、丘陵地带丰富,湖河港交错,素有“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境内农业人口多,农村劳动人力资源丰富。由于省城南昌和相邻省份是人口聚集地、工业密集地,需要从外地调进大量的畜产品,进贤作为南昌市的近郊县,发展畜牧业生产既可有效缓解市区周边开发的压力,又可及时安全的保障畜产品供应,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较大。
1.1.2养殖历史悠久,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进贤县素有畜禽养殖的传统,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进贤县的畜牧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温圳蛋鸡、张公肉鸽、前坊茅岗养猪等在省内外均有较高的知名度;通过优势聚集,现已形成的进阳、进里、进长公路三线养猪、320国道沿线生态养鸡、三里、梅庄、文港等沿湖水禽产业、下埠、衙前、钟陵丘陵地带的草食畜等优势产业带成为了一张张靓丽的名片,为进贤县畜牧业的厚积薄发、打造品牌积淀了经验和名气。
1.1.3发展势头迅猛,现代畜牧业发展已现雏形。
经过近年来的开放招商和强化技术服务、示范带动,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猛,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达405户,年出(存)栏1000羽以上规模养禽场2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22户,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80%、20%、75%以上。现有畜牧龙头企业30余个、省部级以上标准示范场18个、省部级无公害认证单位27个、种畜禽场16个、畜禽专业合作社60余个、畜禽行业协会3个、饲料兽药生产厂家17个、获GPS认证饲料兽药及生物制品营销单位62个,有200余个活跃在省内外的畜牧商品经纪人,畜禽良种率、高科技饲料进场率、设施化建设水平在连年攀升,饲料(兽药)-种畜禽-商品畜禽-加工营销等产业链和设施功能较全的畜牧业生产营销网络已初步形成,为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4服务网络健全,具有一支全方位的服务队伍。
从2007年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后,全县组建了一支由63名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和266名村级防疫员组成的队伍,做到每村都有一名村级防疫员和疫情观察员,基层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为提升畜牧行业整体素质,先后从大中专院校招聘了10余名毕业生,并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鼓励人员进修畜牧兽医专业本科、硕士,已建立了一支相对较全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
1.1.5各级政府重视,畜牧业扶持政策不断增多。
中央1号文件连续十一年关注“三农”的发展,并重点提到要加大畜牧业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生态养殖的扶持力度,无论是在资金总量还是在扶持覆盖面上都在不断递增;省市县也相应出台了一些现代水禽产业发展、养殖小区扶持及“五免四优”等优惠扶持政策,为加速发展现代都市城郊型畜牧业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1.2面对的挑战
1.2.1与日益紧张的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
进贤县虽然地域辽阔,但由于近年来的工农及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普遍较快,城市规划、园林建设及旅游经济等各功能区的规划、林地、耕地、水源的保护等因素,致使畜牧业可用地块大幅减少。
1.2.2与日益重视的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国内外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贤县作为省城南昌近郊县,始终把绿色发展、生态发展放在首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强化对军山湖、青岚湖等湖河库及新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专门成立了镇村指挥部等机构,并把推进水环境保护项目工作放在首位,先后联合多部门对沿湖河库猪场进行摸底、拆迁、封存和整改,传统的养殖方式与日益重视的环境保护工作已不相适应。
1.2.3与日益复杂的疫病防控之间的矛盾。
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气候的变化,畜禽的频繁调运,细菌病毒的变异和扩散,H7N9、布病、口蹄疫、链球菌等各种人畜共患病防控压力持续加大。
1.2.4与日益攀升的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
受国际国内影响,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玉米价格从5年前的1800元/t上涨到2650元/t,豆粕价格从3000元/t上涨到3720元/t,麦麸从1700元/t上涨到2200元/t,畜禽全价日粮均价从2.6元/kg的上涨到3.4元/kg,建筑、劳务、环保、种猪等各种生产要素成本持续增长,猪粮比价在5.5∶1以上方可达到盈亏平衡点。
1.2.5与日益变幻的市场行情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畜禽产品价格已经打破传统的五年一波动的规律,2011年生猪出栏价高峰时达20.4元/kg,2012年春节期间,猪价就开始“跌跌不休”,低谷时跌破10元/kg,直到2014年清明后才开始回升,当前出栏价为14.6元/kg,处于盈亏平衡点的边缘。家禽由于2014年上半年受国内H7N9的影响,亏损较重,优质肉鸡出栏价从17元/kg跌至4元/kg,现恢复到19元/kg;肉鸽2014年平均售价为25元/羽,在H7N9期间无人问津,售价仅6元/羽;鸡蛋近几年相对处于平衡状态,2014年已从上半年均价180元/箱涨到当前的260元/箱,被称为“火箭蛋”,市场价格较之从前更加难以预测。
1.2.6与日益严峻的安全监管之间的矛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日益严格,而进贤由于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投资渠道有限,投入能力弱,以“滚雪球”方式发展畜禽养殖户较多,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条件差,技术力量不强,并且以传统小规模为主,分布散、点多面广、技术含量偏低,为畜产品的安全监管带来了较大难度。
2思考与建议
2.1改革发展模式,切实做到退户入区
进贤县畜牧部门通过积极引导,有较多规模养殖场主动退户入区,但传统滚雪球式和在房前屋后搭建的猪场依然存在,畜牧业的发展正处于传统到现代转型发展时期,要加快发展和彻底革新随意搭建、规划不一的现象,还需以大投入、高标准的建设来推动模式创新。要在严格规划“三区”的基础上,专门预留畜牧业发展用地,通过以奖代补鼓励农民退户入区,根据土地承载和粪污消纳能力,实行选址、设计、建设、畜种、管理、排污等“六统一”,提高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同时,对个别散养户、资金投入能力弱的农户,以村为单位,集中建设一批廉租标准栏舍,让农民在不影响环境、不浪费土地的情况下,可以在家门口创业。
2.2优化养殖结构,切实做到比例平衡
当前,进贤畜禽养殖总量虽然较大,但畜禽养殖种类相对较少,猪牛禽较多,羊、蜜蜂等特色养殖没有壮大起来。规划畜禽养殖结构、布局结构,促进大、中、小型规模养殖梯度发展,切实做到发展均衡,发挥优势,促进畜牧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2.3抓住三个关键,切实做到环环相扣
一是抓住生产准入关。由当地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对新进入养殖行业,严格土地、环保、动物防疫条件审批,对未在养殖规划区域内,未做到环保“三同时”、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通过。二是抓住疫病防控关。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按照国务院“24字”方针,积极做好春秋集中免疫注射、计划、监测、净化、消毒、无害化处理及检疫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病损失。三是抓住产品质量关。实行奖惩并举,对“三品一标”认证及标准化示范场给予奖励,对未建立养殖档案、不佩戴耳标、管理混乱、不积极配合抽样监测、逃检漏检的养殖场建立黑名单,3年内不予申报国家扶持项目。
2.4建设三支队伍,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要大力建设管理、防疫、营销三支队伍。人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先决因素,没有相应的人才队伍,现代都市城郊型畜牧业就无从谈起,建议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启用力度,着力锻造一支肯吃苦、愿奉献、有水平的畜牧兽医队伍,在畜牧业发展、疫病防控、培训及营销等方面发挥人才优势,提升科学饲养水平及养殖效率,能及时指导农民进退有序、防疫有方。
2.5改变三种面貌,切实提升发展品味
虽然进贤县是畜牧业养殖大县,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畜产品品牌,种畜禽生产不太规范,设施不全,管理比较随意,因此,要积极引进一批优良畜禽品种,认真做好已有南昌白猪、青岚麻鸡、樱桃谷鸭等培育工作,强化养殖场的技能培训和监管,通过改变品种不优、设施不全、管理不严的面貌来提升产业发展品味,积极打造进贤自己的品牌畜牧业。
2.6强化工作举措,切实提升综合效益。
1.1畜牧业养殖人员的思想观念亟待提高
以农户养殖为主要群体,没有科学的养殖方法。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科技养殖的认识较低。对于防疫工作的认识也是不充分,不能把防疫管理工作落实到真正的养殖生产中。
1.2防控体制不健全,防控能力差
由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疫病防控的压力空前巨大,除去现有防控手段外需要有健康和较高效率的疫病防控机制配合,方能保障畜牧业稳健和健康的发展。由于近年来我国一些较严重的疫情的突发和形成,除了客观原因外,体制的不健全也成为了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制内人员素质低,基础设施薄弱,防控意识差,人员的防控积极性不高。尤其以基层县(区)、乡(镇)两级的防控体制很薄弱“,人管大于制度管理”等等因素,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应用新科技成果。
2畜牧业防疫工作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
2.1对畜牧业疫病防控的队伍建设
提高疫病防控主体人员的薪资待遇可采用与业绩挂钩的方式提高人员积极性,一方面由财政发放资金建设防疫人员队伍,另外一方面,广泛向基层招募有能力者,实现“村村有点,乡乡有线”的人才建设手段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并适时进行科学诊疗和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可在第一现场对疫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并通报上一级,以达到最后的防控效果,所以基层人员对于疫病的防控有着不可替代的直接作用。
2.2提高养殖业者的思想认识和观念
由于养殖业这不正确的防疫措施和不科学的防范手段,导致许多疫病的发生与人为的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有的养殖业者甚至不防疫不打针,听天由命,也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经营理念,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对于这一部分群体需要政府和各级部门定期组织防控和防疫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以求提高养殖思想观念和认识,从源头上控制疫情的暴发。
2.3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的疫情长效机制和应急机制,做到养殖区域疫情的“时时防,日日防”,形成畜牧业疫情防治的长效机制,一旦发生疫情紧急处理机制也要畅通,安排相应问题管理的部门和负责人,做到出现问题可准确找到负责部门,不会出现互相推诿和“扯皮”现象,并形成制度管人。(2)在畜牧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需要结合科技手段进行机制的建立和管理,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将会大大提高管理效率,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于从业人员也会在短时之内寻求到最有效的处置办法,提高管控效果。
3总结
1.1养殖数量逐年增加
自2008年以来,天水市牛、羊养殖数量逐年增加,规模化养殖步伐加快。2008年到2012年,牛、羊的存栏数量分别从25.94万头、25.73万只增加到30.71万头、30.16万只,存栏数量总增长率分别为18.39%、17.22%。牛、羊出栏数量分别从6.63万吨、9.25万吨增加到9.56、11.37,出栏数量总增长率分别为44.19%、22.92%。牛、羊肉产量分别从6630万头、1387.5万只增加到9560万吨、1705.5万吨,肉产量总增长率分别为44.19%、22.92%。
1.2牛、羊产品的产量呈增长趋势
随着牛、羊养殖规模的加大,牛、羊类产品也随之增加。牛产品主要有牛奶和牛肉,羊产品主要有羊毛、羊绒、羊肉。从2008~2012年,牛羊类产品的产量呈增长趋势,牛奶产量、牛肉产量、山羊毛产量、绵羊毛产量、羊肉产量的总增长率分别是57.19%、30.65%、17.70%、35.17%、18.65%,其种牛奶的总增长率最高,山羊毛产量的总增长率最低。
1.3品种逐步优化
2009年底,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天水市政府主要侧重品种的引进和品种的改良,并要求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向高标准与高品质方面发展,这样不但改进了品种而且加速了天水市草食畜种的繁育进程。2009年底,天水市共建立91个牛羊冻精配种站点,至2011年底,天水市建立171个,初步形成市、县、乡(镇)三个级别的牛羊冻精配种站点结构,并引进一些优质品种肉牛的冻精,同时开展肉牛三元杂交,优化肉牛的品种。2011年底,秦安县引进了50多只外来种羊品种,同时建立了种羊场,进一步完善了天水市良种羊的繁育体系。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外来优良品质的引进和冻配网络的建立,使得品种开始逐步优化。
1.4畜牧产品加工机械的推广与利用不断加大
从2010年到2012年以来,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养殖过程中对畜牧产品加工机械的利用明显增长,由此可见,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畜产品加工机械的重视与利用程度逐年稳步增长。畜牧产品加工机械也是现代化养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畜牧业朝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作用,并且加大畜牧产品加工机械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天水草食畜牧业养殖的生产效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饲料加工机、畜牧养殖机、畜产品采集加工机的增长中,增长最快的是畜牧养殖机,从2010年的1台增加到2012年的27台,其增长率相当快,说明养殖户自2010年以来对科技养殖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1.5生产方式逐步转变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注重品种引进与品质优化的同时,生产方式也在不断转变。2011年底,天水市共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与标准化养羊小区分别为61个、11个。在牛羊舍的建设方面,新建圈舍都要求采用高标准的砖墙结构的圈舍,在此之前建设的圈舍大多不能达到标准,过去主要以土栏为主。从饲养方式方面看,由原先单一的粗放饲养方式(采食天然的牧草或作物的秸秆),逐渐向精细饲养方式(结合牛、羊在不同生育期饲喂人工牧草与精料)转变。这个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秸秆利用率,优化了饲喂饲料的营养结构,大大提高了养殖的效率。饲养方式总体上看,逐步由农户分散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中化、精细化的饲养方式转变。
2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草场退化严重,秸秆利用率偏低
天然草场由于以前的公共放牧现象,使得草场的产权不明确,草场没有承包到户,对草场缺乏合理的放牧管理,不合理放牧的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植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草地的生态环境出现严重的不平衡,使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与消减。产草量明显下降,严重制约了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2001年产草量为0.41kg/m2,盖度86%,2008年产草量为0.15kg/m2,盖度60%~70%,从2001年到2008年,草地的总产草量下降了63.4%。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对秸秆的利用率偏低,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群众在思想认识的局限性,还有对秸秆青贮技术的利用的掌握程度低,使得秸秆利用率不足30%,致使秸秆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浪费严重。虽然天水市农作物秸秆产量比较丰富,但青贮氨化、微贮的数量有限,直接给牲畜饲喂农作物秸秆,适口性差,饲草的有效转化率低,从而间接地增加了饲草成本,造成了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经营效益的下滑。
2.2畜牧养殖企业融资困难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发展虽然有政府财政的引导和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但发展的资金短缺仍是困扰养殖户和企业主的突出问题。
2.2.1相应的贷款机制还不完善
涉及畜牧养殖业的相关贷款审核通过率偏低,大多数养殖户的贷款都没有通过审核,资金的短缺严重地制约了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2013年天水市申请畜牧养殖业贷款15256户,核定贷款5308户,贷款金额为38248.2万元,贷款审核通过率为34.8%。其中,牛羊养殖业贷款申请户数为648户,核定贷款户数为256户,贷款金额为5068万元,贷款审核通过率为39.5%。
2.2.2农户的融资手段和渠道有限
金融机构发放的畜牧业贷款方式以抵押贷款为主,而养殖户的资产份额小难以提供符合贷款需求的抵押物,导致农户小额贷款困难,制约了养牛养羊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同时,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为分散经营的管理模式,再加上畜牧保险覆盖率低的现状加深了金融机构的“慎贷”心理,加大了畜牧养殖户获得贷款的难度。
2.3管理体制与防疫体系不健全
天水市的兽医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对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服务和执法力量比较薄弱,大多养殖户的地域分布都比较分散,饲养条件与管理水平也存在差异。乡镇兽医站现有人员结构不合理,且工资待遇低,村级防疫员工资补助不能落实,运输等流通环节的督查力度也不够,造成动物疫病时有发生。已经建成投产的养殖小区在管理上还不完善,卫生条件差以及消毒防疫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牛、羊发病率升高,给畜产品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在防疫过程中,由于农户对防疫的重视程度与认识程度不够,使得防疫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禽防疫和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制约着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发展,使政府的一些相关防疫措施不能够很好的实施,导致疫情难以有效的控制,严重影响着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养殖的经济效益。
2.4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产值和肉类比重明显偏低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养殖户大多都是农民,由于资金和资源有限,不能满足草食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牛羊的交易量难以大规模的提高,致使草食畜牧业的产值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偏低。2012年天水市国民总产值为1290074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仅占总产值的13.28%,农业产值所占总产值的84.71%,相对农业产值而言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是畜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的产值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例小于13.28%。牛羊肉在肉类产品中属于品质较好的肉类,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是改善人类营养结构的主要肉类产品,由于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发展中对科技的利用程度低,使得牛羊养殖数量难以大规模增加,致使牛羊肉所占主要肉类总和的比重偏低,因此,天水市牛羊肉所占比重有待提高,以便满足当代人类高品质的生活需要。天水市2012年主要的畜牧业肉类产品供应源主要有:牛、羊、猪、禽类、水产类,其主要畜牧业肉类总产量为74116.86t,其中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肉产量仅占15.20%,所占主要肉类总和的比重明显偏低。
2.5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天水市草食畜牧产业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在牛羊产品的加工方面主要以初级产品的加工为主,多数企业仍为作坊式手工生产。畜牧产业龙头企业的总体生产规模偏小,加工型龙头企业少,在天水市77家畜牧业龙头企业中,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5家,饲料加工企业只有1家,且规模不大。天水市畜牧龙头企业本身普遍存在基础差、设施不配套、生产水平低下、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够、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某食品公司,5℃~8℃的恒温冷却库不配套,致使36h的肉品腌制时间不能保证,导致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机器是闲置的,产量、质量均不能达到标准要求。再者,天水市龙头企业所占市场的份额不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产业链条有限,畜产品的营销体系不完善,难以向大品牌、大市场、大流通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发展,资本、市场、技术等资源利用不充分,市场的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对分散养殖户和其他小型养殖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力不足,使得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难以提高,直接影响着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2.6供销一体化尚未形成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养殖户由于市场开拓能力比较弱,产品的销路不是很好,一些加工企业原料的不足,使得加工企业产能过剩,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天水市畜牧养殖户大多是本地农民,由于养殖户对市场的供需信息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使得产业链条严重脱节,供需矛盾突出。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也使牛、羊相关产品的交易不能标准化,由于信息延误的问题,牛、羊相关产品的交易受市场价格的波动比较大,使许多农户失去了养殖积极性,严重制约着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再者,由于屠宰数量的供应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屠宰、分割肉产线的生产能力,使相关企业产能严重浪费。
3天水市草食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保护草场周围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提高作物秸秆利用率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要坚持生产与环境相和谐的原则,鼓励农户退耕还草。管理好草场的放牧时间与放牧量,放牧要控制在草场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既可以做到不破坏草场周围的生态环境也做到不误放牧。进一步推行草原承包经营制,做到草场管理责任到人,使得草场的管理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积极推行一些对草原保护、永生野生动物保护、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的制度,要求草场承包者严格遵守草畜平衡的相关制度。提高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做好秸秆青贮与加工工作,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作为种植秸秆的肥料,形成畜牧养殖循环经济,把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初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大产业。
3.2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农户信贷业务方面提供一些政策优惠
首先,政府应下派人员对养殖户的养殖资金的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及时掌握养殖户贷款情况和所需资金的情况,制定惠农贷款工作方案和贷款办理流程。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联系指导金融机构、乡镇贷款贴息工作,推动各金融机构贷款工作的落实,尽可能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各乡镇及时审核申报贷款需求农户申请,保证贷款农户及时申请到所需贷款。其次,鼓励银行推行“农行+担保公司+养殖户”、“农行+合作社+养殖户”等贷款模式,提高信贷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3.3优化畜牧养殖结构,加大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的投资
天水市草食畜牧业在养殖过程中,首先,应相应地增加牛、羊养殖的份额,加大对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的养殖规模,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在科技养殖上都应该投入更多的人、物、财力。其次,政府应支持农户和企业对以牛羊为主草食畜牧业的投资,并出台相关优惠资助政策。再次,应该提升天水市草食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及良种生产供应能力,提高饲草料加工利用水平和畜产品加工能力和质量检测水平,从而提高牛、羊肉类份额的增加。
3.4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天水市草食畜产业的发展应当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延长产业链条,继续扩大规模,提高生产的技术含量,增强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发展自身产业能力的时候,同时带动地方畜牧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扶持特色养殖业主和加工龙头企业的合作,集中资源,发展规模较大的畜牧企业,使其生产规模在原基础大大提高,从而有能力带动畜牧养殖户和相关畜牧产品加工企业。其次,延长畜牧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最后,强化畜牧龙头企业在畜牧市场所占据的地位,逐步形成一批资金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产品开发、加工、销售企业。
3.5加大动物防疫力度
载药纳米微粒的靶向性及控释作用
所谓纳米药物指的是纳米级别的用来防治或者辅助治疗的药物,纳米药物具有轻松通过体内生理屏障的显著优点,纳米级别药物与传统的宏观药物在其分布、吸收以及代谢和排泄等角度与传统的宏观药物截然不同。
1纳米级别的药物能够跨越体内各种屏障
如果我们选择合适的纳米材料来制备纳米药物,可以有效的穿透生物膜的并透过血脑屏障,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大脑内部对疾病进行治疗。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药物载体和抗体能够大幅度提高穿透人造膜和天然膜的能力,并蓄积在小肠,使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显著改善。
2纳米药物的控释作用
所谓纳米药物的控释作用指的是载有药物的纳米微粒在其控释的过程中能够显现出特有的规律性,囊壁的溶解及酶和微生物的作用,均可使囊心物质向外扩散。鉴于上面所述,我们可以根据控释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囊材使载药纳米微粒在局部滞留并达到有效浓度,这样做不仅仅大幅度提高了用药的疗效,还不会给全身带来不良毒性。对于需要长期进行治疗和监控的疾病,起作用和功效是十分显著的。因此,纳米控释给兽药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纳米药物的靶向性
目前,抗球虫药物以及抗菌药物在畜牧业的养殖中被普遍使用,泛滥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也尤为明显,从而直接导致目前很多禽畜的主流病原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等早已经对大多数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受性,甚至有些病菌已经产生了多重的耐受性,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纳米载药技术来进行有效解决的。一方面,我们可以先将兽药进行纳米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溶解率、靶向作用同时得到控制其释放的效果。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对药物的使用剂量,能够在不换药的前提下就解决了药物残留问题;另一方面,采用纳米技术,可以研制出具有广谱、高效、无毒、无副作用的新型兽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因大量使用兽药而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
纳米技术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人们对于健康家畜的定义,无外乎生长快、瘦肉率、耗料低、胴体品质好等要求,但是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的育种时间。如果我们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相关的改变,即对DNA链上的碱基序列做相应改变,就可以大大缩短育种时间,而且可以获得我们需要新品种。DNA上的核苷酸序列是纳米级的,所以要用到纳米技术。例如我国科学家已经用STM以及AFM等纳米技术,对DNA分子进行分离,并写出了“DNA”三个字母,标志着人类在纳米技术对生物分子操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这一事实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可以通过纳米技术,对分子级别的事物进行操作,以探寻生命的奥秘,定向地对遗传物质进行改造,以获得所需性状的生物体。这在生物育种上是有极大的作用的,可以很好的对动物的品种进行改良,同时,通过分子探针,还可以在遗传物质上对生物的病情进行探测,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在遗传育种上,纳米技术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纳米技术与畜禽产品质量
药效的提高和用药量的减少,是添加纳米材料的药物的巨大作用,这样可以解决药物残留的问题.浙大饲料研究所研究出的一种纳米微粒,采用天然的硅酸盐材料,可以吸附黄曲霉素、重金属以及农药等有害物质,降低畜禽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目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成果转化速度慢,转化率低。
(1)畜牧科技基础脆弱,设施年久失修,利用率下降,效益减退。
(2)畜牧部门缺乏竞争机制,应变市场条件的能力脆弱。
表现在市场意识、商品客观淡薄,内部没有加工增值龙头企业。畜产品属于原始的初级产品,没有转化成多层次加工增值的高附加值产品,降低了农牧民收入水平和畜牧科技综合经济效益。
(3)畜牧科技推广体系还不健全,科研与技术推广脱节,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实用技术培训跟不上。
畜牧科技成果从研究到应用,中间的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健全的推广体系作为科研与生产的桥梁和纽带,再好的成果也就无法实施。
(4)畜牧科技人才短缺,且人员知识老化。
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任务重,科技人员外流现象突出。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专业人员少,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较弱。
(5)农牧民群众文化程度低,科学养殖的意识淡薄。
畜牧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必须依靠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农牧民的意识转变至关重要。目前,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人才还不多,给畜牧技术推广的进程带来困难。
(6)试验、示范工作跟不上,推动力度不够。
由于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对科学养殖技术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能力,因而科学养殖的技术水平较差。加之经费紧缺,畜牧推广部门不能开展应有的试验项目,得不到第一手资料和经验,缺乏把握性的正确指导。技术推广仍停留在理论和常规技术的项目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上仍沿用先试验;再示范;后推广的传统作法。
2对策措施
2.1提高农牧民科技水平,增强科技转化意识
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畜牧科技宣传。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采取各项措施,强化农牧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和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把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变被动接受畜牧科学技术为自觉采用。畜牧科技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互相支持,拿出具体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和应用工作。同时,培养建立一批科学养殖能手和畜牧科技示范户,建立示范专业养殖户。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畜牧科技水平,以加速畜牧兽医科技技术的应用推广,使落后的养殖观念向现代化养殖观念转变,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向产业化、标准化经营方式转变。
2.2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网络,强化服务功能体系
加强各级科技推广机构的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以县畜牧科技推广单位为龙头,以乡村畜牧兽医服务组织为纽带,以科技养殖示范户、专业户和养殖能手为主体,上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下联广大农牧户的畜牧兽医科技服务网络。促使畜牧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为稳定畜牧科技队伍应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长期在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在补贴、福利和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对工作成绩突出者应予以重奖,充分调动畜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3加大畜牧兽医科技宣传力度,改进技术转化方法
畜牧科技的宣传要坚持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样板;以点带面,把先进实用的畜牧兽医科技成果与新技术组装配套,加大推广力度。一是试验示范,按照实际情况把需要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进行小面积试验,小面积示范,让农牧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切实体会到畜牧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通过典型示范扩大推广面积。二是搞好技术宣传和培训,从实地、实用、实效出发,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掌握畜牧科技的使用管理方法。三是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切实做好与畜牧技术相配套的其他服务工作,确保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应用顺利进行。四是增加畜牧科技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3结语
关键词:畜牧 兽医 发展
一、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极为恶劣,污染十分严重,极易造成疫情传播。尽管我国畜牧业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上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大部分饲养场主抱有临时观念,对固定资产和生产发展未做长远的规划和投资,特别是在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几乎没有任何投资,粪便只是简单的堆积处理,大部分畜禽粪污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地下。在有些养殖场附近,臭气熏鼻,夏季更是苍蝇漫天飞,卫生状况极为不堪。甚至一些养殖户将病死畜禽买掉或者吃掉,不但极易造成疫情传播,还危害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由于我国的畜禽屠宰和畜禽产品加工行业还不够发达,大部分小型畜禽屠宰场和畜禽产品加工厂的治污设施达不到要求,即便一些大型畜禽屠宰场和畜禽产品加工厂,按照要求建立了污水处理等设施,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也很少利用,所产生的污水直接流入附近河流或地下,不但造成严重污染,还潜伏着重大动物疫病传播的危险。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场多集中在农村,加之饲料兽药行业和动物诊疗市场的竞争,饲料兽药经营场所和动物诊疗场所逐渐由乡镇向村庄迁移。大部分经营饲料兽药的库房和动物诊疗场所都是由老房子临时改造而成,不符合饲料兽药贮存和动物诊疗要求,甚至一些动物诊疗场所大多没有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即便经兽医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后,也只是稍加改造,过一股,时间又恢复原样。
2.一部分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潜存着疫情发生传播的危险因素。其中,饲料兽药场、大型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场的操作人员大都有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而小型手工屠宰场和农贸交易市场上经营畜禽产品的人员,绝大多数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因此,即使是经过检疫的健康无疫的畜禽产品,经过流通到达消费者手中,不但保证不了畜禽产品的安全,还极有可能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传播。
3.市民认为现杀活禽新鲜、安全,愿意购买、食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活禽的消费意识,为农贸交易市场现杀活禽提供了市场。事实上,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的活禽大都没有经过动物检疫部门的检疫,并不安全。而且,农贸交易市场是人群集中的场所,现场宰杀活禽,致使羽毛乱飞,污水横流,极易造成疫情的传播、蔓延。
4.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的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关政府部门不重视,拿不出资金来建设;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厂等企业单位,由于利益的驱动,在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根本就不会拿出资金来建设治污等基础设施:养殖者面对建设治污等设施所需的资金,只能望而却步。
政府相关部分领导急功近利,盲目建设养殖场,过度追求畜禽养殖数量的增加,不关注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的改善,并致使有关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养殖户受小农经济和传统思维的影响,抱有临时观念,对生产发展未做长远的计划,在生产过程中也不主动进行养殖场畜牧兽医卫生条件的提高。
二、对策和建议
1.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老板、动物产品经营者以及畜禽饲养者等人员对畜牧兽医卫生的认识。加强对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主要包括动物饲养场、种公畜站和胚胎生产场所、孵化厂、屠宰场(厂、点)、肉类联合加工厂、动物储运、中转、交易场所、动物产品经营储藏场所、原毛、生皮、骨、角加工场所、各类动物隔离饲养场、动物诊疗场所、动物源性致病微生物保存使用等场所的负责人。要求其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并遵守规定。
2.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普知识宣传中,要加重畜禽产品科学消费方式的宣传分量,彻底改变市民现杀畜禽新鲜、安全、无疫病的错误消费意识,令其充分认识到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畜禽带来的潜在危害。
3.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出适合的土地,大力兴建畜牧养殖小区,并确保畜牧兽医专家全程参与畜牧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的规划、选址、建舍等全过程。同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疫病,为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和生产健康无疫的畜禽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各级政府要尽快研究出台相应政策,逐步取缔小型手工定点屠宰场,建立大型机械化畜禽屠宰加工场,并禁止在农贸交易市场屠杀活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