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学习个人总结

语文学习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10 20:04: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学习个人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文学习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兴趣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63

语文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下,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设立和广泛的普及,无不在向我们昭示一个核心的思想,那就是汉语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学好语文对学生日后的个人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除了要学习语文之外,他们还不得不进行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在高压之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如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减压,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而且,随着语文在高考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增强,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好语文,从而在语文考试中取得高分,就必然会想方设法的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做出尝试,以便于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更加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中去呢?接下来,笔者将主要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

首先,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能够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学习兴趣能否即时生成的有效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及其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在一个环境与人际关系皆好的教学情境中学习,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大幅度地提升,对语文学习也会相应的产生好感和兴趣,学习成绩的提升自然也会随之实现。

然而,如果学生自我感觉不喜欢自身所处的教学环境,对教师和同学也心存不满,那么,在这种心理的支撑下,学生将很难学好语文,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也会相应的拉长,想要真切地学好语文这门课程,也将会比较难以实现。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好语文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努力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帮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有效影响因素。阅读是语文的半边天,阅读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总体水平也不会有问题。俗话说得好“得阅读者得天下”,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讲,阅读能力的高低关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总体水平的高低。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定期开展一些阅读交流活动,阅读书目由教师制定,学生们可以利用阅读交流的平台,尽可能地讲述自己对某篇文章或者是某部作品的理解,从而使得学生们彼此之间可以通过他人的讲述,了解到彼此之间的阅读切入点,从而及时地对自身的阅读视点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一种真正适合自身学习的阅读理解新方式,进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集中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进行监督和检查,教师可以每一期选定几篇或者几部固定的文章或者是小说供学生们探究,题目的选定最好是可以较好的贴近教学内容或者是中国古典或当下的优秀篇目,使得学生们能够在阅读中汲取到正能量和知识。题目可以是《人生》《红楼梦》等名著,也可以是《狂人日记》等名篇,教师尽量不要随意选择一些比较浅显且无营养价值的快餐类文献。

再次,适时地举办语文沙龙活动,丰富讨论形式,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这对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来讲,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将很难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在语文学习中也很难会有比较出类拔萃的表现。

在这种情境下,就更别提学习兴趣这件事了。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教学情境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我们很有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主题沙龙活动,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争鸣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必要性,继而更好地促使自身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语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教师有必要在恰当的时间安排一定形式和主题的活动,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近期的阅读书目或者是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促使学生之间开展谈论和相互学习活动,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体水平的提升来讲,是非常有帮助的一种形式。

最后,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课堂教学互动,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课堂表现,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和参与度,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积极性的学习暗示,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扎实的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技能。

在语文学习中,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课堂锻炼和自我提升,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自觉性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说,当教师在讲解《咬文嚼字》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得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有趣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活动方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种比较有趣的学习形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一种比较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趣味所在,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语文基础较差,与同学交流较少,由于某一段时间对语文的学习链断裂造成了后来的语文成绩较差,学习起来很困难,因此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恶情绪。他们由于语文学习的困难造成了学科发展不平衡,长此以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必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对语文学困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相关人员能做出一些有利的参考。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一)个人原因。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个人成绩的差异并不是由智力决定的,虽然每个人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能力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并不明显,相应的,这个时候打好语文基础,升入高中、大学后语文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但是在初中生中,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在高峰期,这个时候一旦语文成绩出现偏差,他们就容易对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学习语文从而放弃语文,甚至开始厌恶语文,陷入考试成绩低――不学习语文――厌烦语文――考试成绩更低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同时,语文学困生上课的习惯也不太好,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缺乏必要的上进心,一旦考试失败就进行自我否定,缺少自信,这些都是语文学困生语文学习失败的个人因素。

(二)家庭原因。有些语文学困生因为出生在知识水平较低的家庭,家长的思想层次、知识水平有限,认为语文学习并不重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无动于衷,漠不关心;而有的家长却急切地望子成龙,可是却缺少恰当的方法,盲目地给孩子增加学习任务,请家教、报辅导班,无端增加学习的负担,以致孩子在重压下厌学;还有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忽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对其学习情况毫不在乎;再有,某些家长自身的行为不良,自己的孩子耳濡目染,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些家庭的状况虽然不同,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关注、指导孩子,最终使孩子成为令老师家长头疼的语文学困生。

(三)学校原因。在学校的学习中,老师一般都是比较偏爱学习好、品行好的学生,所以在语文学困生的眼里,老师对自己都是漠不关心的,无论自己怎么样,老师都不会责怪或者关注。正是老师的差别待遇,让学生更加厌恶语文的学习。在学校中大多是奖励学习好的同学,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既没有惩罚也没有激励,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动力,造成学困生现象一直没有改善。

二、矫正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提高自我认知,增加自信。关于学习,学困生的自信很重要。因为对自我认识不够,以为自己的能力就是现在这种程度了,从而放弃自己,放弃语文学习。要摆脱这种困状,学困生首先就要树立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语文,只要自己努力学习语文,那么成绩一定会有起色。而且努力发掘自己对于语文方面的亮点,比如自己的记忆力很好,古文背诵能力强;或者是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较强,每次学习的新生字自己可以很快掌握;或者是想象力丰富,文字创造新颖独特。通过发现自己在语文方面的闪光点,逐渐树立信心,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改变自己语文学困生的现状。

(二)教师引导关怀,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对语文学困生的指导作用很重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尽量多与学困生沟通,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他们的问题多加关注,耐心解答,当他们求助于教师时,要考虑到他们比其他同学的基础差,指导时应尽量讲解清晰,多从基础着手,不可有歧视、烦躁等情绪。要让学困生知道老师一直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指导教学,感受到老师对学困生的人文关怀,学困生在这种教师“温暖”的关怀下,就会积极上进的学习语文。

(三)广泛阅读,体会语言文字的应用。语文学困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培养自己广泛阅读的兴趣。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行,陶冶情操,坚持阅读可以锻炼人的耐心,这对学生培养集中注意力有很大的裨益。同时,阅读还可以使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语文语言的魅力,体会字、词的用法结构,对于作文引用语句、综合阅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都有帮助。在语文学困生中开展阅读活动还可以让他们感受语言的古典美,增加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劲头。

三、总结

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发现和纠正是极为重要的,学生的偏科尤其是语文学习困难,不仅会对孩子将来与人交流产生一定的障碍,还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利于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本文对初中语文学困生提出的建议,希望教师以及家长能够从中接受建议、受到启发,今后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引导孩子学习语文,矫正孩子学习的不良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塑造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教师也能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我们教师就要对“梳理探究”板块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梳理,可以使学生对过去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并从中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探究,是由过去主要通过听教师的讲授来弄懂学科的概念、规律,转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它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板块的设置,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学习目标的生成性、多层性,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

那么我们教师在组织“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的活动中,就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景,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空间。因为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学习内容的展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由学生去完成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我们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指导主要把握好三方面:一是激发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整理、总结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二是让学生对梳理探究所达成的目标和效果进行反思;三是在梳理探究活动中注意学生情感态度、思维品质、知识素养、能力结构等因素的发展与进步。

教学目标:

1.开展梳理与探究式的学习,接触学习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途径、内容、习惯和方式。

3.了解自己语文学习的个性,注意调整优化自己的学习。

一、《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教学思路策略

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应是教育与学习的必要内容,对开启学生思辨能力和促使探究行为具有的重要意义。故而《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教学设计的思路,是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动手动脑,主动开展梳理与探究式的学习,从活动中具体接触和运用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想在常态教学中,达到在完成自我评价内容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特性,从而去调整自己的学习途径,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

而要扎实的做好这一点,在常态教学有限的一两节课中,就不能面面俱到的去蜻蜓点水。故而依照《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篇目内容,课前预设以某一方面为主要训练内容的三方面设计。各偏向一方面具体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预设教学目标选择使用或组合运用。三方面设计是:

教学方案预设一:偏重于“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问卷表”的编制

活动可以发动大家根据本班实际修改或者重新设计调查问卷。教师要了解学生对“问卷法”的初步认识,可组织同学们一起讨论问卷范围,如语文学习中课堂学习的现状,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方法,,作文习惯与好恶,语文学习趣味与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等,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大家综合各方面的需要,进行问题设置。

教学方案预设二:偏重于“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问卷表”的调查

活动可以发动大家根据教材现有的或者重新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在班级同学中作测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主体意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主动,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使学生行之有法。让学生在评价中看到成绩,了解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学习动力。并可对问卷的感受做交流心得或学习方式反思。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或纠正。

教学方案预设三:偏重于“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问卷表”的分析

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收集本班的数据,进行相关的梳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统计结果分析,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实事求是、科学地分析评价自己,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式与个性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发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自我评价的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预设方案教学步骤

预设方案(一)教学步骤:侧重于问卷问题编制的教学步骤

1.介绍问题设计及问卷研究的方法。

2.组织学生对问卷内容和问题的设置展开小组讨论并形成初步的问题条目。

教师推荐同类问卷调查表让学生与必修3教材中的问卷调查表比照,广泛思考进行取舍。

3.安排各小组汇总问题,组织问卷编制的学习活动。

预设方案(二)教学步骤:侧重于问卷统计调查的教学步骤

1.介绍问卷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2.组织全体学生采用教材必修3中的《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问卷表》进行自我评价。

3.组织学生按个人、小组、全班三个方面统计全班同学的选项,汇总统计结果。

4.引导学生继续问卷表的调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途径、内容、习惯和方式。

5.探索调查统计的简易有效的方式。

预设方案(三)教学步骤:侧重于问卷分析总结的教学步骤

1.介绍问卷统计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

2.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收集本班的数据。

3.进行统计分析,回顾自己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等。

4.组织学生撰写调查分析短文并在班中交流,体验如何实事求是科学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喜悦,逐步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三、《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教学方案实际授课与反思

我在自己担任语文课的高一(3)班和高一(1)班开展了教学活动。在教学实际中,把典型教学方案一“侧重于问卷问题的编制”这一部分弱化,直接选择课文表格中的部分题目,着重采用了把典型教学方案二的“侧重于问卷统计调查”与典型教学方案三的“侧重于问卷分析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同学们参与自我评价学习活动积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过程实施为:

1.为在有限课堂时间里完成学习活动,选择语文必修3中“梳理探究”单元的《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表格的前两部分进行了自我检测。

2.每位学生先依据教材中《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表》的前两部分16道问题打勾,进行了自我评价。

3.然后进行数字统计。采用网上统计软件来统计的办法。让学生进行数字统计,当堂解决数据采集与统计问题并感受氛围

4.在统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对所得到的数据做梳理、统计和简要分析。

5.要求每位学生课后将讨论和探究后的分析结果写成短文。

6.班级中开展短文习作交流展示的学习活动。

第4篇

一、学生学习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价值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体会和感悟,是语文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认识。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既要利用文本资源和网络资源,也要学会利用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与反思,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学习资源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认识和感悟,具有真实性和体验性,对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从语文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来看,学生既是语文学习的对象,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的体会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好学生的学习资源,去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学习资源,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课堂学习中的讨论交流与主题小辩论

新课程的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课堂讨论和相互交流,围绕教学内容的讨论,经常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辩论。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的发言,有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这些有价值的学生学习资源去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比如,中学生应不应该上网,中学生应不应该穿校服,中学生应不应该带手机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在课堂讨论中,学生都会分成正反两方,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从效果看,这项活动学生最喜欢,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活动效果极佳。学生在辩论中,既锻炼了口才,又学到了如何写好议论文的方法,如何说出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话,一举多得。

2.班级新闻快报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学生有时候对老师布置的作文命题很少有写作兴趣,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却很乐意去写,而且写的很好。例如,有的学生很喜欢写小说,还把自己写的小说在班级的板报上连载。有的学生喜欢写诗歌,他们写的诗歌有的还向杂志投稿。班级的新闻天天报上也有许多很好的小作文,小故事等,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写作成果,利用好这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学好作文写作。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让两名同学上台播报近几天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或者是学校发生的事情。这个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校园,天天做个有心人。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将身边的事融入写作当中去。

3.利用学生身边的故事和事迹进行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资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利用阅读到的材料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让班上学生共享就是很好的故事资源和阅读资源。例如,讲故事在教学中的确有着很大的生成魅力,要让学生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就要组织学生很好的阅读,注意收集阅读资源。收集历史上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收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

一次班级的故事会上,许多语文老师都被学生的故事创作震惊。有的学生把课文改变成故事,有的学生把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写成作品,生动形象很能感人。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故事资源,激发学生写作故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讲故事,课堂充满了笑声。让学生讲个有意义的笑话,一个幽默小故事,或者网上一个小段子,在笑声中,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实践证明,这项活动学生也非常喜欢,参与面很大,每个人都愿意上台讲讲,课堂效果也很好。

二、利用学生学习资源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语文知识需要传授,当更需要学生的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当你真正理解和运用更需要感受和体悟。所以,利用学生的学习资源,是为了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首先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富有谐趣。如果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天地如何会呈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景?

1.利用学生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有的是经验性的,也有的错误的教训,但不论是那一类资源,都是学生的学习体会,都是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在教学中运用学生自己的学习资源,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协作练习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限制,经常有学生把季节写错了。夏天会写出金黄色的稻子已经成熟了;秋天又会写出金黄色的麦浪滚滚。这些错误资源,教师就可以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利用季节去写景。不能出现季节性的错误。在语文知识教学中,有的老师自己概括出各段内容后,不顾学生的学习经验,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理解,没有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估计也不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课堂上,教师不顾学生的想法,滔滔不绝的讲解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出现这种情形,作为教师为什么不去引领?是教学机智存在问题?还是没有做到“心中有人”?语文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利用学生的学习资源,正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总结教学中,老师不是自己代替学生总结,而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围绕秋风、吹破、自叹息、冷似铁、雨脚如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诗句去讨论和理解,去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的意境,通过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了如何感悟诗歌中作者的情感。

2.利用学生学习资源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建构生态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还是确立学生的课堂中心的地位,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多一些话题,而不是问一些“问题”。恰当的时候,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的问题出了“问题”,学生的学习是不是能主动去探究等。

学生的学习资源有的可能是很成熟的,有的还可能很肤浅。在讨论和发言中,哪怕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得多么的荒谬,如何的离题。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能说、敢说、会说,赋于每一个学生课堂话语权,学生才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说出水平。

3.利用阅读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第5篇

[关键词]高三学生;语文教学;心理

高三阶段的语文学习与高一、高二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在升入高三后,心理特征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了解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对于整个高三的语文教学过程乃至高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征

(一)知识基础薄弱,复习心情烦躁

高三阶段语文学习的要求相较于高一、高二,对于应用意识的方面的要求更高了,特别强调学生运用母语文化相关知识解决语言环境下的具体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独立获取(即听、读)或传递(即说、写)语言文字载体信息,语言思维准确、全面、严谨、得体。这对于以前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随着高三学习的不断进行和压力的不断扩大,许多高三学生因为语文能力提高成效不甚明显,便会渐渐失去耐心,复习心情变得极为烦躁,甚至到了一看到语文就头疼的地步,其语文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二)重视基础背诵,忽视能力培养

语文是一门值得回味的、动态的、情感的审美学科,而不是僵化的、绝对的、封闭的规则体系。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更加突出,它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其内容大都具有抽象、灵活、感性的特点,这就给高三学生进行语文复习增加了难度。由于在能力培养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许多高三学生依据其惯性思维关心“知道了什么”,喜欢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来单纯地量化自己语文水平,致使许多学生过于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背诵,如文言文、古诗词等,对于更加重要、占分值更高的能力提高部分内容反而不甚关注,正可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存在“语文复习无用”的观念

如上文所述,由于语文知识大多抽象、感性,人文特征十分明显,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大量的时间长期学习,但其量化标准却并不是很明确,考试成绩起伏较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把握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养成“语文复习无用”的观念,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复习那么长时间却总是不见成效,寄希望运气,而放弃相应的语文学习、复习行为。

二、针对性的调整策略

(一)指点迷津,小处入手

要想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以饱满、高昂的精神面貌投入到高三语文学习过程中去,语文教师必须担负起学生“指路灯”的责任,能够随时了解学生们各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暴露出的困惑,从其自身的客观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思考、分析,然后分门别类地对学生们进行安抚和疏导;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们进步给出及时的认同和鼓励,让其认识到“高三语文复习有用”,促使其持之以恒,以增强其继续学习的信心,相信过不了多长时间,其能力培养也会收到成效,。

(二)依纲据点,循序渐进

语文知识看似复杂,其实也是有纲可循的。具体说来,语文知识主要有以下四大要点:深厚的人文积淀;解读古今文本的语感水平与基本方法;独到、深刻、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眼光;恰当、完整表达真情实感或主观见解的基本规范与技巧。所以说,高三语文的复习也完全可以像其他学科一样,依纲据点,构建每个知识结构多的框架,规划一个纲目清晰分明的知识网,在复习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全面掌握。以构建人文积淀中“自然系列”的知识储备为例,高三学生可以分门别类地了解一些天文地理、人文地理基本知识(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著名自然景观等),记忆一些咏叹描写自然风光(山水日月花鸟虫鱼等)的著名诗文名句,阅读一些有关“亲近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感悟自然、抒发自然、和谐自然”等内容的诗文等,这样在考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便会底气十足,“腹有诗书气自华”,“下笔如有神”。

(三)掌握特点,寻求规律

认为,规律具有普遍性。即使是针对看似纷繁复杂的能力培养知识部分,其学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高三学生在做完一道能力培养类型题目后,不要得过且过,而是要对比自己的试卷与标准答案的差距,要求自己不断向标准答案靠拢;在做过一定量的同类试题后,还要仔细对照相同类型题目的共同特点及其具有通性的解题规律。只要坚持这样,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就能摸索出专属于自己的解题技巧,在高考实战时就可以将能力培养题进行转化,如繁琐问题简单化、陌生问题熟悉化、正面问题反面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整体问题局部化,接近与标准答案。

(四)归纳总结,共同冲刺

高三语文教师应该引导每个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实际学习状况等对语文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做个有心人,既总结过程,又要总结结果,不断对原有知识进行强化、深化、拓展、应用性质的训练。在遇到新问题、犯了低级的解题错误后,都要及时记下来提醒自己,常常翻看,保证自己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只要避免这些常犯易见的错误,每个学生都将进步很大。

三、结语

春风雨云渡,舟过水无痕。语文教与学活动始终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但这不能否认其学习与复习的价值。毕竟,高三学习是一个知识与情感全面提升的学科,对于高考乃至以后整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高中教师与学生都必须认真对待,相互配合,有针对性地调整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们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第6篇

进入新时期,为了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教师从多个方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科学习,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在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提升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识与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心理上对家长和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尤其在学习过程中,较之于高年级的学生,对教师有更强的依赖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一种对帮助小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十分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为了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前提。小学生在知识点获取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引导。而只有教师有了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识,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才能切实的落到实处。教师还应该具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能力。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能力不足,结果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积极的通过多种途径寻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是传统教学中,还是现在教学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引起重视。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式有很多种,本人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之初 ,要采取一定的督促与激励措施。本人为了督促小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会针对新课要讲解的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内容,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预习。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进行预习,本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针对学生预习的内容,设置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作答,如果学生能够顺利的作答,我就会对学生大加表扬,进而达到激励学生有效预习的目的。同时,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课前预习的作用,进而使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预习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逐渐得以养成,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学生思考的好习惯

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思考无疑对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而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是一门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大帮助的学科。

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却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小学生在学习教材上的文章时,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进行想像,进而才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才能感受到作者勾勒的意境。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需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引起重视。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就不能一味的采用讲述法,将文章的内容通过教师的语言完全展示给学生,而要有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与理解,这样学生的思考意识与思考能力才能逐渐得以提升,学生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四、培养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的好习惯。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而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顺利的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对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相反,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难以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

在培养学生及时解决存在于语文学习中的困难的好习惯的过程中,本人认为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请教教师或同学帮助自己释疑的勇气。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难以及r得到解决,主要是没有请教他人的勇气。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难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但又不敢请教他人,自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更多的障碍。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学生,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明白老师喜欢提问题的学生,同时,学生在请教同学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与同学有效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对问题的解决有好处,还能拉近与同学的心理距离。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第7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03―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可见语言对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性。作为语文老师,要在平日的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无意地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积累语言的做法,和大家交流、学习。

一、在熟读背诵中进行语言的积累

1. 积累词汇。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为了能理解别人的思想,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要明白语言的意义。所以,我们在学习语文中必须做到对词汇的积累。对词汇的的积累不但会写会、会读,还要理解词意,明白词性,并会正确运用。如,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在《白杨礼赞》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用“无边无垠”作口头造句。其要求是:请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运用“无边无垠”作口头造句,把该词语用于可能想到的各种事物,而造句的内容不得重复。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相继发言如下:我渴望见到黄土高原那无边无垠的麦浪。在无边无垠的草地上艰难地行进。无边无垠的宇宙,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的全部奥秘……这种灵活多变,多向思维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技巧是值得我们在词语教学中借鉴和学习的。

2. 积累名人名言。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名人名言,或者警句良言。这种语言往往是一语中的,言简意赅,有深刻的意义或哲理。如果在写作中,能恰当运用一句名言或警句,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比如,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 ・ 托尔斯泰),等等。像这样的名人名言、警句良言,如果长期积累,不但能成为自己写作素材的资料,在写作时信手拈来,而且还会在背诵熟读它们的同时,让自己的思想受到感染,丰富了我们的情感。

3. 从典故中积累。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典故,而这些典故往往用一个成语或一句话总结。比如,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还有,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一代天骄、水落石出、负荆请罪,等等。记住这些典故,不但积累了语言,而且还记住了这些历史故事,对我们学习、积累语言的深度上有了更多的益处,也让我们更加明白语言的重要性。

二、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语言的积累

第8篇

语文学习活动;内涵;价值;设计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146-0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普高课标》)中有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义教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②这里的“实践”也就是“活动”的代名词。所谓“实践”,就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③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所谓的“语文实践能力”无疑是语文科所要培养的一种核心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主要就是通过语文活动,更具体地说是靠语文科教的活动和语文科学的活动相互运作共生而成的。那么,基于教学实施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考虑,教材编写者就不得不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学习活动,从而更有效、更便捷地服务于师生。

搜查诸版高中语文教材,不难发现鲁人版对学习活动的重视。但什么是语文学习活动?它与其他活动有何区别以及设置意义?如何设计?这都值得深思。基于此,下面笔者将基于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重新审视语文学习活动的特征内涵及其价值,并就教材中的相关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一、“语文学习活动”内涵及其价值

我们常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若想更好地完善与推进语文教学,首先应从活动说起。“学习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学习者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变化的过程”。④所有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学生的实践,使学习更有系统,更有计划性。

那么,何为语文学习活动?有学者认为:“语文学习活动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一系列动态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一系列过程。”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获取言语经验、提高言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系列自主行为过程。

但需要指出的是,语文学习活动并非等同于语文活动。语文活动泛指人的听、说、读、写等活动,包括“学习语文”、“关于语文的学习”和“透过语文学习”⑥三个方面,但所有这些语文活动并不一定发生语文学习。有学者指出:“学生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活动,并不意味着自然地就能学会听说读写。”⑦换言之,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但这些“语文活动”并不一定会促使其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产生变化。所以,只有作为“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听、说、读、写、思”才是“语文学习活动”。例如,《义教课标》中有“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⑧与“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文化交流和社区文化建设活动”⑨的论述,然而这里的“校园活动”、“社会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和“文化建设活动”并不就是“语文学习活动”,只能说是“语文活动”。即使是“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⑩中的“办刊”也不是“语文学习活动”,而只能说是“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语文活动”。

此外,“语文学习活动”也不同于“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语文教学方法”。“语文学习活动”以听、说、读、写为目标和内容,始终将言语经验获得、语文能力提升植入其中;而“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语文教学方法”在于言语经验,只是学习或教授“语文”的方式或手段,只能对语文学习产生间接影响。所以,语文学习活动主要是指通过听、说、读、写、思等学习活动组成的结构系统,然后依靠这些语文活动作用于学习主体,促进其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

二、“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之我见

在诸多版本中,鲁人版教材无疑是突出体现了对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视,其在每单元结束后单独设置学习活动栏目,以此来总结和深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这是对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大胆尝试和探索,无疑也是值得其他版本教材编写者审视和借鉴的。

那么,鲁人版教材中的学习活动设计具体是怎样的,是否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还有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实施方面是否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这些问题理应被我们关照、审视并给以反思。

(一)教材中语文学习活动设置情况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每单元后设“学习活动”,主要是从文本品读、梳理・积累、写作平台三方面进行设置,其中“文本品读”部分主要就本单元必学篇目进行设置相关问题供师生交流讨论,问题数量一般在3~6个(每单元文章设置一般是2~3篇),关于自读篇目的问题,一般标注米字形号以作说明。《普高课标》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入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11在“梳理・积累”部分,主要是基于对本单元必修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子进行识记、整理和归纳,明确背诵的内容等。此部分题目数量设置一般在4~6个,不但可以使学习的重点内容明晰化,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积累与整合的能力,还能够优化学习方式。《普高课标》中也明确要求,高中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12最后是“写作平台”的设置,《普高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13高中学生应“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4这在必修课程部分有相关表述:“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等等。这些无疑彰显了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对写作的重视和考量。

基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大体了解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学习活动方面的设置。《普高课标》有言:“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15从“文本品读、梳理・积累、写作平台”三个方面设计语文学习活动,基本可以涵盖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追求,同时也是对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目标的有效深化和渗透。

(二)学习活动实施现状及改进意见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对语文学习活动的设置与具体设计突出了课标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要求和重视,但在具体实施中情况并不理想。据笔者观察,大部分教师在单元结束后,在留有余力、时间充分的情况下才会偶尔涉及“学习活动”中的项目,更甚者几乎就是直接忽视“学习活动”的安排。为什么会有此现状,值得我们审视与反思。

首先,学习活动中“文本品读”安排是否完美?整合式的学习活动设置是否恰当?“文本品读”中多数题目都是根据本单元必学篇目来进行设计的,但在课文已经学完之后,学生是否还有兴趣来进行相关文本、句段的鉴赏?教师是否还有耐心再鉴赏已结束的教学内容?这种设置安排的延后性无疑会消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生文境现场的感受性。笔者认为,可以把“文本品读”中的相关题目分置到前边必学篇目的课后,然后再以审美鉴赏活动的方式呈现,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语段的重视,还能够深化他们在具体文境中的感受与鉴赏。

其次,“梳理・积累”中题目设置是否明确、具体?题目设置一般是要求整理所学篇目中的重点字词、相关文化常识以及说明此单元的背诵内容等,但在题干表述方面却值得细究与商榷。如请从某某文章中“找出几个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的句子,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请将“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摘录到笔记本上”等等。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表述一是不明确和不具体,二是有可能造成学生积累不全,易养成偷懒散漫的习惯,也就达不到预效。

第三,“写作平台”中的任务安排是否易操作。在这一部分中,有些题目的设置也出现了类似于“文本品读”部分中的问题,写作完全可以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加深学生的感受与体会,同时还能起到培养和提升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此外,这一部分在任务量的设置方面有些大,一方面可能会给师生带来更多的选择性,但同时也会给师生带来无所适从和难以选择的困惑。就学生现有的时间和精力来说,不可能每个题目都进行训练,那么如何有选择性地进行习作自然成了师生共同考量的问题。

最后,如何评价“学习活动”的成效?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那么有了活动就一定有教育吗?有学习活动的设置,自然也就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就“文本品读”来说可以让问题穿插于阅读教学之中,从而能有针对性地陶冶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就“梳理・积累”部分来说,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学生的积累本收上来查收与点评,一方面起到督促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时地查看学生积累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完善。在写作方面,平时可以穿插着进行小习作,如缩写、改写、仿写等,这些完全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实现,至于单独的写作训练,则要根据课时、课程安排,挑选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写作,后续进行相关点评与写作指导。

总而言之,从语文学科内部的角度看语文活动,主要是为了学习而设计的,是为了助于教师教学的展开和更好的实施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可选择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语文学习活动直接是这个大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深入到活动中学习,感受到活动的魅力和成效,无疑有助于教师教学的更好开展,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但在具体的操作与实施中还需要我们师生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协作性和自主性,从而达到最初的预效。

注释:

①⑨11121314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36,2,3,9,3,2.

②⑧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4,17.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S].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79.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41.

⑤厉复东.活动化教材“语文学习活动”浅说[J].现代语文,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