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2 09:03: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工作要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保一创”的总体要求和《农业发展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不懈地抓龙头、上项目、壮基地、兴产业,努力推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50.79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种植业产值达到27.87亿元,增长3%;林果业产值达到1.49亿元,增长5%;畜牧业产值达到12.18亿元,增长7%;水产业产值达到9.25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36元,增长15%。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达到135家。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达到70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达到38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4家,达到9家;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二、工作重点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实现农业规模化
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结合旅游业发展,突出规模化种养、专业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加快培育各类特色园区和种养基地。
1、种植业: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瓜菜为主的高产高效经济作物。积极推广“两菜一粮”模式,加快发展露地瓜菜。坚持冬暖式大棚、大中小拱棚一起上,大力发展设施瓜菜。依托产业基础,着力抓好绿色有机大蒜生产和鸡腿菇、黑木耳、灵芝等食用菌种殖。在贯中大道、州商路、滨湖大道等道路两侧和其他适宜莲藕生产区域,积极发展莲藕生产。年内,新发展瓜菜面积11.7万亩,达到35万亩。其中,新增设施蔬菜大棚0.47万亩,达到0.9万亩;新发展早春土豆3万亩,达到4.5万亩;新发展优质大蒜2万亩,达到9万亩;新发展食用菌35万平方米,达到90万平方米;新发展莲藕0.4万亩,达到1万亩。重点抓好州城街道徐庄高效农业示范园、街道稻屯洼高效农业示范园、接山镇郑发设施蔬菜、大羊镇清水坦设施蔬菜、梯门镇东柿子园设施蔬菜、旧县乡北吉城食用菌、斑鸠店镇有机大蒜、银山镇杨庄设施蔬菜、戴庙乡王常设施瓜菜、商老庄乡农业示范园、新湖乡李楼食用菌、沙河站镇韩圈有机蔬菜、吴桃园设施瓜菜、彭集镇龙崮设施蔬菜等14处种植基地。
2、林果业: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名特优果品。同时,搞好黄金旅游线路标准绿化带建设,提高观瞻效果和经济效益。年内,完成经济林1.5万亩(其中,核桃1.35万亩),苗木花卉2000亩,速生丰产林0.6万亩,荒山造林0.9万亩,新建农田林网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9.5%。重点抓好13处林果基地,包括大羊镇王庄、大羊镇西北村、接山镇中套、接山镇山神庙、街道王村、街道东海子、梯门镇东瓦庄、梯门镇西沟流、旧县乡尹村9处优质核桃基地,接山镇馨园、街道利欣2处苗木花卉基地,街道无盐大樱桃基地、接山镇鑫源酒葡萄基地。
3、畜牧业:坚持走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户)。年内,全县规模畜禽饲养场达到1800个,牛、羊、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9万头、110万只、80万头和1800万只,奶牛存栏突破0.9万头,特种动物存养量达到9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万吨、5.7万吨和2.3万吨。重点抓好18处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包括接山镇溢隆、银山镇宣博、州城街道南门、戴庙乡兴达、戴庙乡三里庄5处奶牛养殖基地,新湖乡王楼、新湖乡后泊、斑鸠店镇堂子、银山镇毛山头4处肉鸭养殖基地,老湖镇李台、戴庙乡金山洼、新湖乡姜口、商老庄乡巩庄4处麻鸭养殖基地,老湖镇西三村、老湖镇南辛庄2处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大羊镇苑庄、戴庙乡后张2处生猪养殖基地,接山镇下套肉牛养殖基地。
4、水产业:坚持标准化生产与品牌渔业并重,突出发展黄河鲤、乌鳢、甲鱼、黄颡、螃蟹、观赏鱼等名优水产品养殖,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年内,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8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5万亩,湖“三网”养殖面积2.8万亩;名优特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万亩。预计水产品产量达到7.2万吨,其中养殖产量5.5万吨,捕捞产量1.7万吨。重点抓好戴庙乡乌鳢标准化养殖基地、商老庄乡藕鱼混养示范基地、新湖乡鲤鱼标准化养殖基地、老湖镇王台观赏鱼养殖基地、银山镇草鱼养殖示范基地、湖品牌水产品生产基地等6处养殖基地。
(二)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培优扶强一批。年内,力争山东光大日月集团有限公司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山东八里香食品有限公司、泰安姜仔鸭食品有限公司、湖水泊食品有限公司、县正亮淀粉制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山东光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郑佳食品有限公司、泰安香糊食品有限公司、山东聚隆牧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晋升为市级龙头企业。二是引进新建一批。围绕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对上争取和资源整合等多种形式,谋划论证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型、流通型、旅游观光型、生产服务型的农业龙头项目。年内,各乡镇、街道确保新发展1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力争新增2家以上。
(三)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一是着力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新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亩;培植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场24个,争创省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2家,新建和改扩建自然养猪法饲养场20个;新增标准化水产养殖面积1.2万亩,达到4万亩。加强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建设。二是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加强规范化执法能力建设,深化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和假冒农产品质量认证标识行为。三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鼓励农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年内,新增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面积0.6万亩、2.3万亩、2万亩,新认证特色农产品12个。
(四)切实搞好农产品营销,全面推进农业市场化
狠抓农产品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农产品交易会、农博会、推介会和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推介我县名、优、特农产品,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培育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充分整合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销大户的力量,形成营销合力,拓宽营销渠道,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全面改造斑鸠店大蒜、彭集花生等原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围绕湖水产品、特种动物等农产品基地,积极新建一批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手段先进、管理科学、辐射面广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五)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强力推进农业科技化
做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依托山农大、省农科院等大中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健全由专家、技术指导员、核心示范户、辐射户组成的技术指导体系,和由农技推广机构、科协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科技带头人相互配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县乡村的农技服务网络。整合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政策机遇,认真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中小河道疏浚治理、无盐引汶(清)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国家级汇河段治理工程、省级汇河治理项目、2.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同时,积极搞好稻屯洼平原水库、戴庙引黄灌区改造、二十里铺引湖灌区改造、流泽拦河坝重建、北部山区雨水集蓄等工程项目策划,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上级立项并尽快实施。二是提升农机作业水平。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装备,确保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93万千瓦,同比增长5.6%。小麦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到60%以上。三是加强农业应急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全县安全无疫。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和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七)积极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信息中心,研究确定土地评估、信息、交易规则、用途管制等相关制度,在接山镇、街道、彭集镇、沙河站镇开展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试点,引导农民依法有序进行土地流转,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结构调整奠定基础。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完善,抓好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年内新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扎实搞好农村金融体制创新。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机动渔船燃油补贴、移民后期扶持补贴等资金。
三、推进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农业是民生之本。各乡镇、街道和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分工乡镇长、分工主任以及农口各站所负责人都要建立各自的高效农业示范点或种养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农口部门要以培植在全市、全省有较大影响、全县最高水平的亮点和典型为目标,按照产业链分工和部门职责,在指导面上工作的同时,加大新亮点的培植力度,抓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标准化基地等方面的亮点。农口各部门班子成员和业务科室负责人也要建立各自的示范点,搞好全方位服务。
(二)加强宣传,搞好规划。采取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利用群众身边的典型,通过效益分析、算帐对比,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改变传统的种养模式,主动参与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各乡镇、街道要依据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特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尽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良好发展格局。
一、稳定农业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第一要务是抓好粮食生产。我市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不到40%,要把确保粮食安全放在农业工作的首位。要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基层干部抓粮食、广大农民种粮食的热情。广泛开展高产创建,建立省级水稻高产千亩示范方30个。加大优良品种、统防统治、测土施肥等技术应用,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推广水稻主导品种面积80万亩,实现粮食单产410公斤以上。各地要把多种早稻、多种旱杂粮,抓规模大户、抓全程服务,抓面积落实,抓乡镇村重视作为增产增收的主要举措,确保全市早稻播种面积12.5万亩,粮食播种总面积194万亩、粮食总产74万吨以上。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稳定主产蔬菜基地,进一步开发山地蔬菜、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新建保障型蔬菜基地3万亩,不断丰富市场供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设施农业1.5万亩,新启动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6万亩。认真落实生猪、奶业扶持政策,增强主要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生猪饲养量200万头以上。大力发展果茶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全市新发展果园2万亩,换种改植和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0.2万亩,优化改造果园10万亩。
二、加快“两区”建设,提高建设档次和水平
要确保“两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必须严把建设进度和质量关,完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建设效果。一是抓落实。严格“两区”规划实施,切实抓好建设责任、扶持政策、资金项目和配套服务的落实到位,确保规划进度不耽误、实施方案不走样。加强考核和检查督促,加强经验交流,深化“两区”创建工作。今年,确保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8.96万亩,年内基本建成1至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二是提质量。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创建,切实改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和生产技术装备,“两区”和标准农田上图入库率分别达到100%和95%。全面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努力使“两区”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产出效益全面提高,真正体现先进性和示范性。三是建机制。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强化支农资金整合,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加强项目包装推介和招商引资,构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年内农业利用外资和工商资本不少于20家。完善“两区”地理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监管。健全“两区”管理机构,争取实体化运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四是积极推动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充分发挥仙居独特的人脉优势和优美的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三、加强农业安全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深化安全供种体系建设,强化种子质量管理与品种管理,落实农作物储备种子105万公斤。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责任制,强化免疫、检疫、监测等综合防控措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牢固树立现代植保理念,加快推进农作物统防统治的专业化。实施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95万亩、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5万亩。加快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严防重大病虫害发生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做好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工作,开工建设2012年国有垦区危房改造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基本完成去年启动项目的建设并交付使用。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创建“平安农机”示范镇2个、示范村32个。扎实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确保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死亡人数不突破省下达指标。继续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和产地准出制度。组织开展“瘦肉精”清缴行动,深入推进“瘦肉精”等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产品监管,逐步完善联防联控、检打联动、应急处置的制度,农产品省级抽检合格率达96%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
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撑,完善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大协作机制,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力求在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和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大力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深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现有种业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利用,加快培育种业骨干龙头企业,强化市场监管,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为依托、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增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全面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建立督查反馈机制,落实去年上海农产品交易会期间,科研院校(所)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洽谈会上签订的科技合作项目。完善财政支持保障机制,增加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引导社会力量从事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开发。
五、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按照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和畜禽排泄量与种植业消纳量相匹配的原则,创建畜牧主导产业示范园区和特色畜牧业精品园。完成10家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认定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2个、示范企业(合作社)2个、示范项目10个。深入开展畜禽养殖场整治,建立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11月前完成126家畜禽养殖场年度整治任务。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实施率达53%。不断推进绿色认证工作,提升“三品”创建水平,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12个,通过“三品”认证产地面积8万亩。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0万亩(次)。扩大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立体种养等新型农作制度应用,探索畜禽排泄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新模式,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6%和78%,不断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推广沼气供气、沼肥利用、太阳能光热光电应用、生活污水处理等技术,着力打造绿色能源农业。全市新建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0.5万立方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0.8万立方米、沼气用户800户,新增太阳能热水器3.5万平方米,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74%。
六、培育农业新型主体,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一是提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动合作社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新建成100家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规模养殖场联合组建新型合作社,推进饲料生产主体与新型畜牧合作社和大型养殖场的联合。鼓励合作社通过增资扩股,或以产业、品牌、资产为纽带进行整合与重组,新培育30家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强社。今年,合作社发展要着力在联合社工商注册、合作社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二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产业带动力强、与农民利益联接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争取新增5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两区”建设、农产品基地开发、加工技术改造和发展订单生产。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经营和创办连锁专卖店,深化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农副产品出口比上年增3%。以优良地方品种资源为重点,通过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快推进集团化种业核心企业培育。三是大力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000名,培训“阳光工程”学员800名,新招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学员1000名、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60名,着力提升他们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参与我市农业就业创业,逐步实现农民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
七、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行“3+X”服务模式,全市启动建设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30个,创建国家级农技推广示范县2个。加强农产品营销服务。积极举办柑橘节、文旦节、开采节、茶文化节等农事节庆活动,组织参加各大展示展销、评优评比活动,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搭建市场信息网络沟通平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网上销售。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新业态,推动农产品专业市场、冷藏保鲜、物流配送等一批新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创办农业服务组织,开展多元化服务,推动农业服务从产中作业服务向产前农资供应和信息服务、产后产品销售和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等延伸。积极发展农机化服务,推进工厂育苗、机插机收等服务,新增先进适用农机装备1万台(套)。大力推广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推广水稻机插面积13.5万亩,新建水稻育秧中心6个、粮食烘干中心12个,粮食烘干能力达到17万吨,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生产、科技、政策、农产品买卖和防灾减灾等信息服务。
八、强化农村经营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探索整村、整组连片集中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新增规模流转面积2万亩,为吸引工商资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全面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深化村级财务审计和财务公开,完成1600个村集体经济审计和财务清理,完成9个村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今年有新的突破。继续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采用资源开发、物业租赁、资产营运等方式盘活资产、资源、资金,规范提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确保不发生农民负担恶性事件。
九、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深入开展“强监管、严执法、优服务、提效能”主题活动。完善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培育优化农资市场主体,深化小农资店整规工作,全面推行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保安全执法行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创新农业执法体制机制,完善与工商、公安等部门执法协作会商机制。完善农业检验检测体系,为农业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健全农业生产事故调处机制,畅通“12316”执法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公正调处农业生产事故纠纷。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办理行为,进一步创新行政审批方式,积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审批和网上监督等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继续推行行政处罚决定说理性工作,不断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全面开展“六五”农业普法工作,继续开展“农业法律进百企入百社”活动,继续做好百万农民学法维权工作。认真办理党代表建议、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确保面商率、满意率达到100%。抓好《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完善行政复议、仲裁、调解、、领导接待日等工作制度,健全多元化的防范和化解涉农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
一、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
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任务,做到人员、投入、工作和责任四到位,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提高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建立和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规范性文件后,自之日起15日内报区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建立对规范性文件定期评估、清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使规范性文件更为系统化、科学化,促进依法行政。
三、进一步健全“三合一”平台运行管理
建立健全“三合一”网络平台运行管理制度、行政权力信息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行政权力和办件信息网上公开制度、行政权力运行投诉处理制度、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公众评议制度以及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三合一”网络平台网上运行的监管,实现所有行政权力全过程实时网上运行和网上全程动态的监督,约束执法权力,提高执法水平。
四、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积极开展农资打假活动,加强屠宰检疫监管,对经营户调运执行“谁调病畜谁负责”的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农畜产品定期安全监测制度。坚持日常巡查和开展集中性的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查处水事违法案件,落实水政巡查责任制和考核办法,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区域。针对一些情节严重、影响面大、严重妨碍河道行洪、群众反响强烈的水事违法案件,联合城市执法、规划、土地、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专项行动,进行严厉打击。
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阶段的第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继续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巩固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执法监管和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两手硬”,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情的监管模式,推进监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一、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一)开展首批试点核查授牌。对2015年确立的107个创建试点单位,组织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全面核查,核查后符合条件的由部里进行抽查。核查、抽查符合要求的,统一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进行授牌。
(二)扩大创建试点规模。根据首批试点进展情况,修改完善质量安全县(市)创建活动方案、考核办法和管理办法。在首批基础上,再新增200个县(市)作为创建单位,优先把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质量安全县以及政府重视、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菜篮子”大县或地市整建制推进纳入创建范围。鼓励和支持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三)提升创建水平。加强创建工作指导,开展宣传培训,争取政策支持,营造创建良好氛围。督促指导试点县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全程监管,创新制度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着力推进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监管法制化,坚持率先实现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建立、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主要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建立的目标,努力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打造为标准化生产和依法监管的先行示范样板区。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
(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集中力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力争用3-5年时间解决突出问题,消除重大风险隐患。禁限用农药整治,要针对豇豆、芹菜、韭菜、菜心等品种,集中解决克百威、氧乐果等限用农药违规使用问题。兽用抗菌药整治,重点解决违规使用抗生素问题,严格控制超剂量、超范围使用、不按要求执行休药期等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抗生素滥用。“三鱼两药”整治,重点解决鳜鱼、大菱鲆和乌鳢非法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问题。巩固并深化“瘦肉精”、生鲜乳、生猪屠宰等专项整治工作成效,聚焦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强化执法监管,严防问题反弹。
(五)扎实开展农资打假。加强与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协调配合,严格农资生产经营监管。围绕春耕、三夏、秋冬种等重点农时,严厉打击非法制售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水产苗种、农机具等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适时向社会公布一批典型案件。加大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及时督办查办各类涉假劣农资举报案件。组织开展乡村与城郊结合部、互联网以及果菜茶、中草药产区农资市场整治。深化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拓展优质农资销售主渠道。
(六)强化日常督导巡查。发挥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加强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及相关防腐保鲜添加剂监管,采取针对性措施全面强化薄弱环节监管,及时消除问题隐患。坚持源头控制,加强产地环境管理,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推进减量化绿色生产。督促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合理用药、科学施肥,开展经常性的生产规范性督导巡查,切实落实禁限用规定和休药间隔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
(七)全面加强监督抽查。做好监督抽查与风险监测的相互衔接,充分利用监测抽检结果,实施精准打击。围绕风险监测发现问题,部省两级农业部门要跟进开展针对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抽查,加强检测机构与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协作配合,强化“检打联动”,及时查处不合格产品及生产经营主体。
(八)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坚持严字当头,强化联打联动,集中力量查办一批违法违规大案要案。凡监督抽查不合格的,要依法依规处罚,及时曝光。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凡达到司法移交标准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加快推进追溯管理
(九)建设国家农产品追溯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推动省、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尽快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贯通检测、认证、预警、评估、执法、追溯、标准等全要素,不断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
(十)制定追溯管理规范。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标准和运行规范,设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编码规则和识别查询标识。
(十一)启动追溯试点工作。积极筹备和开展国家追溯信息平台试运行工作,优先选择“三品一标”和生鲜乳、蔬菜、猪肉等易于标识的农产品开展全国统一追溯试点。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积极争取追溯条件建设和奖补政策,支持规模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与追溯试点。
四、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十二)稳步开展例行监测。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明确各层级监测的重点和方式,及时分析会商和综合研判,加强监测结果信息通报和共享。建立省级监测信息报告制度,逐步实现部省互联互通、监测数据实时共享。
(十三)深入实施风险评估。统筹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和风险评估指南,制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5年规划。围绕重大问题隐患、标准制修订和科普解读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风险评估,跟进实施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提出各类农产品全程管控的关键点及技术规范和标准制修订建议。
(十四)妥善处置突发问题。加大舆情监测和研判力度,健全舆情监测体系和应对机制。推动各地细化完善舆情监测和应急预案,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合作、跨区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科普培训与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突发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做到依法稳妥处置,努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五、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十五)加快完善农兽药残留标准体系。深入实施《加快农药残留标准制修订五年工作方案》,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加快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步伐,制定国家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5年工作方案,新制定兽药残留标准100项。支持各地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尽可能将标准集成转化为简便好用的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和明白纸。
(十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不断扩大果菜茶标准园创建规模,加快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支持规模化农场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鼓励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有条件的“菜篮子”大县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推动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区)建设。
(十七)稳步发展“三品一标”。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强化品牌培育,推动形成一批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地域品牌。强化证后监督和标志使用管理,加大获证产品抽检力度,切实维护好“三品一标”公信力和品牌形象。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品牌优势、制度优势和体系优势,用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引领和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六、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
(十八)不断完善基层监管体系。健全地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菜篮子”大县年底前要基本建立。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管理规范,明确建设内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探索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持证上岗,开展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培训。
(十九)强化检测体系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和验收步伐,督促落实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推进资质认证考核评审。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工作,组织开展第三届全国基层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强化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尽快提高基层检测人员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十)健全监管制度机制。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药、畜禽屠宰条例修订工作。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突出问题整治、应急处置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合作联动,尽快构建贯通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加强农业系统各行业、各地方的协作配合和整体联动,推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
(二十一)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编制,制定实施《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2016-2020)》,强化监管体系能力建设和设施条件装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支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执法监管能力建设重点。
七、推进社会共治
(二十二)提高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发挥基层监管服务机构和农业、畜牧、水产等技术推广体系作用,全面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宣传培训,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律意识,指导和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落实生产记录、休药间隔期制度,从生产经营过程把好质量安全关。
(二十三)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属地责任。按照守土有责、党政同责的要求,推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和综合治理考核范围,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规范,细化责任分工,加强督促检查,推动监管责任落实。
张同志说,总体上看,今年春季农业工作部署早、基础好、措施实,春耕备耕进展顺利,畜牧水产生产稳定,“四绿”工程有力推进,防汛备汛扎实有效。但是,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春季以来低温冻害、暴雨等异常气候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当前,春耕春播、造林绿化、渔业生产、防汛备汛已进入关键阶段。张同志强调,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工作:
第一,要扎实推进春耕生产,加快早稻插秧进度,确保早稻“五一”前插秧完成,大力发展甘薯、春大豆、春玉米等旱粮和杂粮,并加强对耕地抛荒的监督检查,加强田间管理;
第二,要扎实推进“四绿”工程,各地、各牵头单位要按照省政府“四绿”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抓紧制定并下发考评标准、实施细则和落实方案,确保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第三,要扎实推进防汛备汛,牢记省委书记孙同志的重要批示:“全省备汛工作部署早、抓得紧,很好,是否全面落实还要看汛期是否经得住检验。望进一步落实责任,立足高标准,确保万无一失”;
第四,要扎实推进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各地务必密切注意灾害性气候动态,加强植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及时信息,制定防治措施,重点加发性、流行性、致病性病虫害防治;
一、考评对象
各县(市、区)农业局及分设的县(区)蚕桑办、果业局、蔬菜办、农机局。
二、考评时间
2012年度目标考评工作在2013年1月底前完成。
三、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
(一)常规工作
年终时市局组织各业务管理部门对本部门组织开展的业务工作对考评对象进行测评,并按百分制评分。各部门评分结果加权平均后即为各县(市、区)农业局常规工作得分。
(二)重点工作
主要考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蔬菜产业发展、基层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建设、土地流转、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招商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井冈蜜柚产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重大动植物防控等十项重点工作情况,每项10分。
鉴于农业工作的特殊性和季节性,其中八项重点工作考评采取“走基层看变化”的流动检查方式进行,由市局组成检查组,局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和各县(市、区)农业局长参加,深入基层,对照《市2012年农业生产工作要点》目标任务,实地察看各县(市、区)重点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察看结束后集中讲评并评分。全年集中检查2次,每次分2个检查组,6月份主要察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蔬菜产业、井冈蜜柚产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12月份主要察看基层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建设、农业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和高标准粮田建设情况。具体察看时间另行通知。其他二项重点工作在年底召开市局党政班子会进行考评,先由分管领导介绍各地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然后评分。年终时将各项评分结果加权平均后即为考评对象的重点工作得分。
常规工作得分占20%,重点工作得分占80%。年终时,市局根据考评结果对考评对象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比,评定2012年度全市农业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四、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取消评优资格:
(1)因农民负担问题而引发和恶性事件的;
粮食产量目标提高500亿斤
为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的各项部署,农业部制定了《2014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全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种植业协调发展。《要点》指出,2013年,种植业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全年粮食总产12039亿斤,比上年增加24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首次实现“十连增”。棉油糖菜等经济作物稳定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对于2014年,种植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按照“稳发展、保供给、强产能、提质量、转方式、增效益”的要求,努力实现“三稳、三进”。
“三稳”,就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确保粮食产量在11000亿斤以上,全力以赴争取实现继续增产;促进棉油糖稳定发展,增加供给,稳定自给率;促进蔬菜生产稳定发展,提高品质和效益,保障均衡供应。
“三进”,就是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科技服务重点措施推进有新进展;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进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资源节约利用有新进展,力争控水、控肥、控药等措施有新突破。
“与往年相比,今年《要点》的目标提高了,但思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粮食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的目标都是10500亿斤以上,今年一下子提高到了11000亿斤以上,这是今年《要点》的一个显著变化。但是,与以往相比,过于强调粮食总产量的这一思路仍然有待改进。而且,考虑到今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及生态建设的目标,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的压力将非常大。”
多个板块迎来利好
随着《要点》的,此前一段时间已经连续受益于政策利好的多个板块再次迎来政策利好。
种业板块仍是当仁不让。《要点》指出,要积极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巩固和完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增产模式、重点举措。按照“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树立底线思维,开展主要粮食品种战略平衡的研究测算,研究合理配臵资源、集中力量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政策措施。重点研究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作物的消费需求、增产潜力、发展思路、技术路径、重点区域及保障措施,确保谷物自给率目标的实现。推动“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的措施落实,开展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推进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构建。
(一)监督办组织的专项检查
2015年,监督办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重点安排7项专项监督检查。
1、结余结转资金及暂存暂付款专项检查。根据省财政监督工作要点,2月下旬至5月底,组织开展结转结余资金及暂存暂付款专项检查,认真做好省厅驻淄博办事处迎查工作,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管理效能。
2、开展专项转移支付专项治理工作。根据省财政监督工作要点和县监察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关于开展项目审批和专项转移支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3月至5月,组织开展专项转移支付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治理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中、把关不严,不按规定制定和公开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导致资金被骗取、套取、挪用等问题。
3、开展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审计工作。根据国资办提报,为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3月份开始,组织开展对32家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4、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根据省财政监督工作要点,6-9月份,选择公共交通及医药流通等重点行业,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5、开展环卫运转经费专项检查。根据企业科提报,8月份,组织开展环卫运转经费专项检查,为下年度预算安排提供决策依据。
6、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专项检查。根据农业科提报,为确保申报资料和补贴发放真实、合规、完整,9月份,组织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专项检查。
7、开展就业专项资金专项检查。根据社保科提报,为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作用,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10-11月份,组织开展就业专项资金专项检查。
(二)各有关业务科室自行组织开展的监督检查
1、保障性住房工程专项检查。3-5月份,投资评审中心综合科计划对诚信建筑公司、淄博华宝工程公司等4家企业开展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政策执行和工程投资情况。
2、交通专项资金专项检查。10月份前,企业科计划开展交通专项资金及下属单位资金往来情况专项监督检查。
3、学前教育助学金专项检查。10月份,行政政法科计划开展学前教育助学金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错报漏报及虚报冒领现象。
4、农村五保专项检查。9月份,社保科计划开展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专项监督检查。
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专项检查。5月份,农业科计划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项目设计的科学性、资金管理合规性和工程决算真实性情况。
6、建设项目一体化征收执行情况专项检查。10月份,综合计划征收科计划开展建设项目一体化征收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规范建设项目收费收缴管理,确保应收尽收。
7、支付申请跟踪问效监督检查。7-9月份,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支付科计划对城建、水利等5单位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申请跟踪问效监督检查。
8、中标企业合同履行情况监督检查。6月份,政府采购中心办公室计划对中标企业合同履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9、开展镇(街道)政府部门资金专项检查。3月份,基层财政管理局办公室计划开展镇(街道)政府及部门资金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部门财务收支管理,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水平。
10、税收收入专项检查。7-9月份,财税督察办公室计划对各财政财务管理所税收收入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税收收入归属、入库级次情况,确保县直税收不受损失。
11、开展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专项检查。4月份,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计划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项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规范使用。
二、有关要求
(一)严格执行重点检查计划。为确保2014年度重点检查计划落到实处,各检查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增强对财政监督工作的责任感,确保检查计划全面完成。不得擅自扩大检查范围,追加检查事项,增加被检查单位负担。
(二)依法依规依程序实施检查(见附件2)。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的通知》要求,财政监督检查由监督局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各业务科室开展检查前,到监督局办公室开具《财政检查通知书》,并于实施检查的3个工作日前向被检查单位送达《财政检查通知书》,同时要认真做好检查工作底稿,及时整理检查资料,按时完成检查报告。各镇(街道)财政所要在规定职权范围内,参照《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第39号令)的要求,依法实施监督工作,自行组织按时完成检查任务,并把检查资料上报监督局办公室。
(三)规范行政处理处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根据“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依据充分、程序合法、处理恰当”的原则,认真进行审理,并提出处理或处罚的意见和建议。凡涉及行政处罚的事项,按照关于监督检查实行归口管理的要求,负责检查的业务科室要将有关材料报监督局办公室,由监督局办公室统一做好有关审理和处罚工作。
(四)认真总结,强化整改。各有关业务科室在项目检查结束后,要认真分析、细致梳理、全面总结,撰写出详实的检查报告,向主要领导汇报后,及时报送监督局办公室备案。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按照要求督促进行整改,建立长效制度,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五)以监促管,重视运用监督结果。要将监督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套取、骗取、挤占、挪用、浪费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除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外,在安排单位预算时,减少相关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