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6 15:53: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英语土木工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掌握好专业英语是获取专业信息、掌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等的必备前提。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解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看法和认识,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参与调查的为土木工程专业的8个班级,人数238人,共收回有效问卷230份。然后对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认为专业英语没有什么用处
在问卷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用处的调查中,有45.45%的学生认为现在说不上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有什么用;16.69%的学生认为没有太大用处,但也不能说没用;3.03%的学生认为没什么用处;34.85%的学生认为有比较大的用处。同时,还对学生选择的理由做了调查,其中认为现在说不上有什么用处的学生的理由大致是:①就目前的水平及现实情况还用不上专业英语知识;②如果只在国内工作,基本用不上;③对专业还没有深入地学习,现在接触不到外国专业方面的文献,所以没觉得有用。认为没有太大用处,但也不能说没用的学生的理由大致是:①自己的英语太差了;②现在并没有用上什么专业英语,阅读外国期刊比较少,感觉以后工作接触英语的机会不是很多;③对学习普通英语有一定的帮助。认为没有用处的学生的理由大致是:①以后工作可能用不上,至少在本科层次上是这样;②不打算继续考研。认为有比较大用处的学生的理由大致是:①能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及外国科技的最新动态;②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要和世界接轨英语就更加重要,并且对专业技术有较大的指导作用;③继续读研究生的话,专业英语非常有用。
(二)学生在课余时间基本上不阅读英文的科技文章
在课余时间,对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的调查中,71.21%的学生从来没有阅读过英文专业文献,27.27%的学生只是偶尔阅读英文专业文献,仅有1.52%的学生大量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是不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
(三)对专业英语的重视不够
在对“专业英语在你所学的专业课课程体系中重要吗”的调查中,69.7%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不重要,有30.3%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比较重要。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可以不开设这门课程。
(四)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正确
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够正确。有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就是翻译,多懂些专业词汇就差不多了。虽然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应该能够达到熟练阅读和翻译的水平,但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的学术交流能力和一定的英文科技文献的检索能力等。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技术信息,而并不仅限于翻译那么简单。学生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解,一是因为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重点多放在学生阅读和翻译能力的训练上,而对于比较实用的专业英语口头交际能力以及土木工程领域内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十分薄弱;二是因为基础英语阶段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英语是以阅读为主,可以说学生学得是“哑巴英语”[1-3]。
(五)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中碰到的难点较多
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调查中,65.15%的学生认为主要困难是专业词汇太多,单词不认识;39.39%的学生认为对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了解;33.33%的学生认为长句较多,较难理解;19.7%的学生认为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学习的困难;43.94%的学生认为不能准确、通顺地翻译英文文献。
二、教师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专业英语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课上往往因此出现一片尴尬的沉默,因此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发现:仅有6.06%的学生选择了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而有81.82%的学生选择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学习,而教师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学方式。
(二)教材的选择不当
有些教材内容陈旧单一,仅仅是专业技术文献的阅读与翻译,这不符合专业英语教学形势的需要,并且教学内容陈旧,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传授知识,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前面提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不重要,而教师又没有正确引导他们改变这种看法,这样很多学生上课就会漫不经心,课堂气氛沉闷,这样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
三、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而且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感受和经历,从相关国际土木工程发展的前沿知识介绍,从今后工作可能要接触专业英语的情况,从我国大型工程如奥运会的场馆设计、招投标建设等按国际惯例操作来积极的引导学生。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土木工程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国外还有许多先进的理论和技术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学好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教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发现:81.82%的学生选择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学方式。笔者在教学中,每堂课都让学生自己把一小段文章翻译在作业本上,在学生翻译的过程中,笔者及时地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讲解。对于这种方式在问卷调查中,有75.48%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比较好,通过自己练习再结合教师讲解印象比较深刻。另外,在对专业词汇、常用句型、科技英语写作特点及翻译要领进行讲解后,文章的阅读和翻译都是由学生自己讨论,教师引导和纠正完成的。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选择恰当的教材
为了避免学生因为教材陈旧、单一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阅读文献为最新的前沿文章,而且除了文献阅读与翻译外,还应包括土木工程领域内涉外业务应用文的写作和听力与会话的内容,配合音频、视频资料,方便学生课外自学。另外,还应包括专业文献的检索内容,让学生至少了解如何进行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的检索。
四、结语
如何开展好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在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文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把对专业英语的兴趣与今后的工作结合起来,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参考文献:
[1]芦玉敏.专业英语教学思路探究[J].高教研究,2005,(10).
[2]史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25-02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参与国际化工程与事务不断扩大,英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如何培养既懂专业又会英语同时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时代对高等院校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为适应时代要求,笔者就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之路做了有益尝试。
一、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2-3]。然而,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4]。比如仍然采用传统教学内容、方
法,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专业英语课程不受重视;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基础相对较弱,学习兴趣与动机不一;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应用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等。
二、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多角度与多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目标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专业英语课所能起到的多重作用:其一,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激发学生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兴趣,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专业英语对其入学英语考试及考研面试有极大的帮助。其二,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遇到专业英语句子翻译不通顺和不理解时,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其三,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顺利通过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其四,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水平,不仅掌握专业方面的英语表达方式、翻译以及写作技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交流能力。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络,从文字、动画、图片、视频、声音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信息量,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新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应用基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中,除重点讲授与专业相关的词汇、句法、语义以及语篇分析外,更注重提高与土木工程实践有关的应用能力培养。例如,介绍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内大型商业仿真软件ANSYS、FLAC、ADINA、ABAQUS等的英文说明书,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也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原理。把本专业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例如美国的探索频道,国家地理伟大工程巡礼等节目,对马来西亚精明隧道做了较专业的专题介绍,课堂上边观看录像边讲解,直观生动,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听力水平。
鼓励学生网上收集和学习土木工程领域专家的英语讲座,使他们更应珍惜校内的英文学术讲座,这一过程不仅能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前沿,又能提高自身英语听说的交流能力。在教学中引入工程实例,阅读工程实践的专业资料,如英文学术论文、英文图纸、英文合同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英语于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英语应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的能力上[5-6],基于
CBI教学理念,专业英语教学中变以教为主为以导和练为主,课前自学,课堂上进行讲授与讨论,课后探究。从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训练(如图1)。
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三人一组,充分利用图书馆与互联网检索查找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制作ppt课件准备进行课堂汇报。
课堂教学中,精讲内容限于教材重难点或新进展。鼓励学生上讲台对课下准备的ppt进行英文汇报和讲解,在汇报(实践)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和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汇报后,就讲解或汇报内容展开交流与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课堂上就学生ppt汇报和讨论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再进行讲解,鼓励新思想、新改进、新发现。由于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通过讨论与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ppt课件制作,上讲台讲解,为学生大四毕业设计及答辩和将来的工作汇报打下基础。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培养了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撰写英文论文,通过此练习活动,不仅掌握英文论文的撰写格式,也将其创新思想表达出来,为学生将来撰写论文和进行专业领域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形成性考核,考核方式灵活
总结性考核评价注重期末最终的考试结果,忽略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这样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只在学期末几周突击各门课程,而且往往能够顺利过关。为改变这种现象,采用了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从学生平时课堂出勤、课堂口语表达、翻译情况、ppt汇报、小组讨论以及撰写英文小论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样,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教材上的知识外,课后还需要自主学习更多的专业和英语知识。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了展示其个性特征、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创新的设想
(一)提升专业英语师资力量
加强本校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对于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献身教育的专业英语教师应把他们派往名校甚至让其出国培训。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进课堂。不仅对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引入外籍教师,更应该在各个专业领域引入专业课教师,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也为校内专业英语教师创新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加强专业英语教材建设与更新
研究型高校专业英语教材不适于普通本科高校专业英语教学,需要有相应的教材,然而现有的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英语教材质量却不是很高,与之相应的教辅书更是少而又少,远不如公共英语课的听、说、读、写、译教程来得全面系统,所以精心打造高质量的重在应用的专业英语教材与教辅书并不断更新是目前应当着力建设的。
(三)增加专业英语课时,建立专业英语等级制度
由于我国英语学习起步阶段已经提前至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大学阶段学生的英语知识已经较为系统和扎实,因此,可适当缩短大学英语的课时,而把结余的这部分课时补到专业英语上。同时,可仿照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建立各专业英语等级证书制度,这样一方面引起学生、学校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真正将英语教学引入重在专业应用的正确轨道。
(四)营造专业英语学习环境
校园内可开办校园专业英语角、播放专业动态的校园英语广播、专业英语演讲赛、辩论赛、专业英语板报等。实验室设备操作等附带英文说明,中英文的专业教材甚至采用原版的英文专业教材,鼓励和激励专业课教师进行英文教学,比如在课时量计算时给予适当提高,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给予倾斜等,以激励专业课教师采用英文教学。鼓励和激励学生毕业设计成果采用英文,毕业答辩采用英文汇报等。同时,扩大对外交流,让校内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学习,引进国外师生来校任教和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探索适应本校的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逐步开发人机对话学习和考核辅助系统,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具有难度区分的自主式学习和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
专业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当转变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习过程由“被动适应型”变为“自主学习式”,让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参与者”,从英语口语表达、翻译、英文论文写作、ppt课件制作、互联网检索与利用等多方面拓展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成性考核方式,探索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创新之路,不断培养出能够走出国门,适应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清标,宋燕,李庆学等.土木工程国际化背景下的土木
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4).
[2]王海燕,赵莉萍,赵鸣等.工科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
实践与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1,(5).
[3]施肖菁,郑崇伟,李晗等.高校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4]李小红.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高等教育研究,2011,(2).
[5]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关键词】CDIO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21-01
1.引言
目前,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工程劳务输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重大土木工程项目涉及国际公开招投标或咨询以及国际援建项目等国际工程技术交流不断增加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已成为工程技术从业人员的必备工具。培养既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又具备现代工程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工科院校急需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国际最新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对现代工程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提出了系统和全面的大纲要求,并对理念的实施提出了的指引。本文根据工程教育的特点,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就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2.CDIO工程教育理念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产业发展对创新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大纲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主线,综合地考虑了专业基础知识、个人和职业的技能以及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以及在整个企业,社会环境下进行CDIO的过程。CDIO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条件,以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和集社会、历史、科技为一体的大系统适应与调控能力四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3.土木工程专业外语课程CDIO模式实施措施
3.1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改变过往以教师为主导的课文翻译教学模式,启用课文教学、课堂小组讨论、英文对话、实景模拟等互动学习为主导的模式,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1)课堂互动、学生练习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可安排学生的翻译、写作和听说实践训练,从未讲的课文中选取段落或从补充教材外挑选与所讲的课文内容相近的句子、段落,随堂布置测试多种多样的练习。组织“专业英语词汇比赛”、“科技论文写作竞赛”、“专业文献翻译竞赛”、“涉外工程谈判模拟”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授课时,老师一边讲解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时调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做练习、做作业后,老师应及时讲解正确答案,并及时点评学生的翻译。
(2)注重专业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结合,根据学生反馈变换课程教学设计
为更好仿真实际工作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练习,突出CDIO中“最佳实践工作方法”核心,培养学生勤于实践的习惯,教学中应注意强调把学习专业英语和学习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分组合作,各学习单元都采用理论讲练和项目实训结合的形式,逐渐增大互动时间教学比例;教师为学生提供思路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寻找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并开展讨论。同时,结合补充材料与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或者专业英语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对比分析,逐渐扩大知识面。
3.2组建科学的教学团队
高校的土木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有本专业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两类。基础英语老师的英语基本功扎实,英语教学经验丰富,相对缺乏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词语的专业性上表现出不足。而专业教师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老师,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相对基础英语教师普遍存在口语差、听力弱、发音不规范,对英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都不熟悉,很难将专业英语课本发挥完全。
实践证明,专业英语的教学由专业院系组织、由专业教师授课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专业教师在基础英语水平及语言学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但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明显,专业课教师熟悉所教授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法,有利于他们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突出重点,保证教学效果。
3.3重视实践过程,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也是参差不齐,多由于种种原因流于形式。以试卷形式的居多,其中内容也多与基础英语考试内容相仿,并未突出专业英语的特色。
(1)考核方式注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考核形式上,专业英语考核多以偏重于翻译能力考核的试卷考核的方式进行,以翻译课文中的词汇、句为主,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课文翻译上而不是全面掌握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上。因此,应该采用较灵活的考试方式。增加考核的指标,采用卷面考核与课堂表现相结合;逐步增加课堂表现环节的权重,采用课堂回答、演讲、比赛、对话、课程作业等综合因素评价的考核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延伸专业英语的考核
把专业英语的学习与运用延伸到毕业设计阶段。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求让学生结合毕业设计题目,查阅英语参考资料和文献,加强英文摘要的练习,强化英语知识综合应用教学,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的考核。
4.结语
基于CDIO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目标明确,注重过程考核,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构建了较好的学习环境,还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构想[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83-85.
[2]白梅,魏丽丽,陈晓卫.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152-154.
论文关键词:专业评估;专业建设;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是我国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专业鉴定(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制度进行评估的首例。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是随着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立而应运而生的。20世纪90年代初,为建立中国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英、美等国注册师制度进行了考察,认识到专业评估制度是注册师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于是从1992年起陆续建立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以及给水排水工程各专业评估制度。桂林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本科教学始于1995年,虽然至今还没有申请过专业评估,但是近些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标准为标杆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建设,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专业发展总体方针
土木工程专业的总体发展方针是以培养高级专业实际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学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思想指导下,突出特色,夯实基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专业评估为契机,通过“以评促建,以建迎评,评建结合”的方针,详细研究评估指标体系,对比专业教学计划,寻差距、找不足,并深层次探索问题根源,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二、加强建设的途径及成效
1.加强平台建设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围绕土木工程专业,相继建设了一批较高水平的专业平台,并依托平台取得了一批成果。目前拥有土木工程一级硕士点,以及广西建筑工程检测与试验重点实验室、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广西建筑新能源与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广西地区拥有重点实验室最多的二级学院,拥有广西区土木工程重点学科,以及“八桂学者”团队、“土木工程建筑健康检测”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各1个。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水平,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近些年相应获得了各种高水平科研项目和奖励,目前承担国家“973”前期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6项,其中“裂土在多雨炎热环境下的工程性状与灾变机理”获得2010年度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工程结构安全分析的新型数值理论及方法”获得2007年度广西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现有省级土木工程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本科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获得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坚持“人才兴院”原则,在学校人才引进的基础上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先后制订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规划,明确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分层次、分学科制订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具体计划。建立人才引进、成长的配套机制,在通过“以老带新”模式加快年青教师成长的同时,依托目前所拥有的各个平台为引进人才提供科研、教学等便利条件,改革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优秀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以及科研岗位上脱颖而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支持青年教师继续深造,鼓励其攻读博士学位或者出国留学,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工程界和国外先进水平的了解,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
近几年,经过学校和学院的努力工作,先后引进了“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4人,优秀博士毕业生5人以及其他一些年青业务骨干,极大地优化了教师队伍,为科研、教学水平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选派了3名优秀教师赴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访问学习,且均已如期回国。这些教师经过国外的学习生活,学术水平、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已成为各个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骨干教师,且具有一定的双语教学的能力。学院要求并鼓励教师讲好课,将讲课效果作为考核的核心指标,在学院的评奖、评优方面重点向其倾斜。目前,已有1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八桂名师”称号。
3.优化培养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较大不同之处,有其自身的特点,现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土木工程属于应用型学科,是工科的典型代表,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专业培养的特点,也就是怎么样在解决好教育“脑”的同时也要教育好“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工程技术、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学院根据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指导思想,参照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对现行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建立了“广基础、深专业、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方案,建立了基础学习模块、专业技术训练模块、综合训练模块三个构成体,在具体实施上表现为:加强实践环节学习时间,实践环节的时间较以前增加了8周;将学生分方向时间提前,保证专业课的学习时间;拓宽学生的综合技能,实现计算机、英语四年不断线计划;在完成本专业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以及教师相关的科研项目将科研引入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
由于教学培养计划符合当今经济发展,满足广大企业的人才要求,近5年以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当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是桂林理工大学就业最好的几个专业之一。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周培源力学竞赛”、“挑战杯”、“建筑节能设计比赛”以及学校的大学生科技活动中获得各种奖励,体现了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专业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虽然我校是二本院校,但是土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招生平均分数达到并超过了一本分数线,且逐年提高,说明广大考生对专业建设的认可程度不断攀升。
4.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平台建设
实验室是学生从事各类实践和创新活动的场所,通过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放实验室是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根据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设备配置上要达到先进水平,与企业现有先进设备一致,在设备数量上要满足实际“需求”。学校新建了“建筑节能实验室”并购置了大量的无损检测设备和先进仪器,可以满足目前建筑节能减排方面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也重点引进了道路工程模拟与仿真实训项目,充分发挥仿真实训功能,使学生在学校实训室就能了解和掌握复杂的系统或工程配套设备等操作。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外实习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未来的从业能力。通过学校及学院领导的重视,广大教工的积极努力拓宽了实习基地的范围和数量;通过让学生义务参与到现场工作,教师主动解决施工企业面临的技术等难题,与实习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实习与“产、学、研”一体化的结合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新建了“OVM 柳州建筑机械总厂”、“深圳恒义建筑加固有限公司”、“西部中大建设集团”、“桂林市金辉建设发展有限工程公司”等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动态管理机制保证了学生校外实习的顺利进行。
5.改革课程体系
根据目前市场需要,对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增加了土木工程检测与试验课程(分方向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实际操做技能训练等课程,并专门建设了施工实训场地,购置了相应的施工设备以及工具。开设土木工程检测与试验课程主要是适应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的新变化,以满足目前房屋鉴定以及各类加固公司对房屋鉴定人才的需求为主要目标。开设土木工程施工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工种的认识,并结合课程后续的施工实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到各个施工工序,切实掌握施工理论与实践知识,提高学生一线管理能力,以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参与现场施工管理。另外,还开设了土木工程新理论、新技术课程(分方向进行),课程通过教师讲授以及邀请知名专家讲座的形式介绍目前不断出现的新的知识和技术,可极大提高学生专业视野和创新精神。通过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比赛等方式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推动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十一五”期间出版教材7部,获广西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个;承担省级教育科研、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
6.拓宽培养渠道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现代化办学理念,开拓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新途径,加强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科研院所、企业的密切联系,适应现代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合作办学、联合办学的模式,完成了与昆明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学生互换培养,与澳大利亚格理菲斯大学的“2+2”的培养模式已经连续实施了4年。在本科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工程硕士的培养,形成了与本科培养的互补共进态势。
在别的同学忙着复习考研找工作时,福建莆田的林荔敏和周平已经提前为本科学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对西南交通大学著名的“获奖专业户”情侣,近日双双保研成功。他们一个英语专业成绩很棒,一个在人才济济的土木工程专业,成为拿奖最多的人之一。三年里,两人一共拿了87张奖状证书,联手拿下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未来奖”则被他们视为“最具含金量”的奖状。
拿奖拿到手软
每月都有证书入账
到目前为止,林荔敏拿了34张奖状证书,周平更厉害,共有53张。也就是说,在大学前三年里,除去每年寒暑假的3个月,林荔敏平均月入1.2张,周平则接近了2张。为了给更多证书腾位子,他们把厚厚的外壳去掉,只剩里面那张纸。即便这样,87张叠起来也有一本书的厚度了。
“她才是学霸,我不是。”周平说,女朋友的成绩只能让人仰望,她总是英语专业的一、二名,前几天刚斩获奖学金领域的“老大”:国家奖学金,而交大的各类奖学金已经拿了6次。林荔敏申请了助学贷款,现在看来,不用等到毕业工作,她就已经能全部还清了。尽管周平排在全班八到十名的成绩并不亮眼,但他是土木工程专业公认的“赛霸”,沉迷于搜集各类科研学术会议的消息,以本科身份和研究生较高下。现在,他的简历中有这样一句:发表国家级及以上期刊论文9篇,2项国家授权专利,一次国际会议经历。
在87张证书中,让他们觉得最有含金量的,是两人在今年5月联手获得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未来奖”。它是针对城市大型工程进行节能减排的研究。他们和另两名同学一起,光调研建模就花了9个月,熬通宵已是常态。将研究论文译成英文,则是林荔敏的事,整整有22页,还涉及大量工程名词和数学公式,“那段时间周末都是从早到晚在翻译。”
后来,这件事被西南交大校长徐飞在2014年毕业典礼演讲中专门提及,两人被称为有担当的典范。
“暖男”特别关心人
一起保研留在成都
两人第一次认识时,林荔敏觉得周平是个“骗子”。那是高三毕业的暑假,同为福建莆田人的周平在西南交大迎新网上检索老乡名单,便打电话给林荔敏“求认识”。电话里周平的语气过于正经和客气,反而有点像打广告和做推销的。但到校见面后,林荔敏却发现,周平“特别关心人”,不仅是对她,对周围人也一样,用个时髦的形容就是“暖男”。最让林荔敏惊讶的是,只要她去外地参加大学夏令营或面试,周平都必须要在交大里找到一个一起去的同学,打电话给对方郑重“托付”,告诉别人“这是我女朋友,麻烦帮忙多多照顾”后才放心,“有时我爸妈都想不到这么细。”
当然,周平也有让林荔敏“抓狂”的时候,比如买衣服。林荔敏总是偷偷给周平买,因为一旦被发现,就要被说“乱花钱”,“他一年就那么几件衣服,换来换去的,确实比较节省。”而周驳,“就是不愿意她花钱,男生哪儿讲究那么多。”
“我们能从大一谈到现在,还是个性比较契合吧。”林荔敏说,两人都比较爱学,爱去图书馆期刊库检索论文,爱去教学楼找个能插电的座位,上很久自习。这次保研,两人也有默契:要么一起去长沙的中南大学,要么留在成都。最终,因为林荔敏成功拿到了四川大学英语专业的名额,周平觉得机会难得,他便选择了西南交大建筑学院。
关键词:桥梁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工程建设国际合作日趋频繁,尤其是2015年亚投行的成立,对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桥梁工程是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对外工程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为了工程建设对外合作的需要,必须在土木工程领域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又熟悉英语的涉外人才。采用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有必要开设双语教学,尤其是桥梁工程这样的专业课程。
一、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涉外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工程建设国际化日趋明显,外国建筑公司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公司也承接或合作开发大量国外建设项目,“一路一带”战略的推进必将进一步扩大土木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其中的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需要技术人员精通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通晓外语,能与国外工程技术人员有效沟通,并能翻译国际标准、招投标文件、勘察报告和设计图纸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必要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培养。2.对外学术交流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参与国际间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大量青年学者出国留学访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始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我国学者在英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逐年增多,水平也不断提高。这要求我国学者不但专业素养要高,还要能熟练应用英语,能与国际同行自由交流。我们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虽为应用本科,以培养土木工程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但每年都有部分优秀学生考入“211”,甚至“985”院校,从事学术研究。以2015年为例,道桥方向有2人考入湖南大学,2人考入长安大学,还有数人考入长沙理工和重庆交大等原交通类部属院校,如英语不好,会直接影响这部分优秀学生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
二、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低。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双语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根据文献[1]的结论,需要学生的英语四级优秀或通过六级,才能顺利开展双语教学。桂林理工大学位于西部地区,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主要生源来自广西,当地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低,不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和足够的词汇量,对他们开展双语教学,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影响部分同学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但不采用双语教学,针对直接影响这部分优秀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分班,因材施教,仅对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开展双语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并不可行。2.合适的双语教材缺乏。双语教材应鼓励使用一体化设计与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自编教材,逐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双语思维的能力[2],但目前国内尚没有桥梁工程双语教材。桥梁工程属于专业课,中外之间规范不同,度量单位也不一样,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也有所差异。西方原版教材必定是基于所在国规范的,如荷载取值、横向分布系数计算、荷载效应组合等均与国内不同,采用原版教材,授课中必须讲解中、外两种规范,极大增加了学习难度,影响学习效果,也导致了学生对中国规范不熟悉,学非所用,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3.双语师资缺乏,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刚学完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口语水平与英语教师形成鲜明对比,大部分学生对我们专业教师的口语水平不满意。这反映了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的外语授课能力。多数院校的教师往往难以达到,如笔者所在教研室,讲授桥梁工程的教师达4人,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科研经历,精通专业知识,但大部分缺少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备一次课需要2—3天,压力极大,需要阅读大量外文资料,掌握讲授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专业词汇。
三、双语教学实施方法
双语教学是一种“学科教学”,是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学科教学,既要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又要完成学科教学;而非“语言教学”,理想的双语教学应当做到通过教学和环境,通过强化训练,使英语达到能够替代或接近母语的水平[3]。但鉴于桥梁工程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英语水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同时采用中英文教学,以学科教学为主要目标,只要求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和准备考研的学生阅读英文资料,作业和课程设计用英;而英语基础差及不考研的学生,只把课堂学习当作一种专业英语的补充。
1.双语教学分组。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个人发展规划等,将学生分为A、B组,A组为英语基础好和准备考研的学生,要求认真阅读英语教材,用英语完成作业;B组为学习一般的学生,不作具体要求。
2.教材的选用及课件、例题的编写。笔者中文教材选用姚玲森主编的《桥梁工程》[4],英文教材选用JIMJ.ZHAO编写的《engineeringbridge》[5],课件用中英文编写,并做好英文例题,供学生参考。在双语教学内容方面,中西方类似的内容,如设计荷载类型、梁桥和桥梁墩台采用双语教学;而中西方差异较大的内容,如荷载效应组合、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等,只采用中文教学,避免加大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
3.课堂教学。由于桥梁工程知识点多,知识点间关联性差,涉及很多专业词汇,且大部分为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跟上讲授进度,在授课前先上传所有课件、辅助资料与相关视频,让学生课前做针对性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授课先以汉语讲解,然后以英语解释,解释专业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选用的词和短语也应尽量简单。讲述重要的关键词使用英文教材中的原词、原句,让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解释原理时,尽量用两种以上的表达方式讲解同一专业知识内容,用一种讲解学生可能听不懂,但如果换一种方式表达,甚至于只换一个单词,学生会恍然大悟,提高专业词汇的使用频率,使学生耳熟能详,便于他们听懂和理解。
4.作业、课外阅读资料。课前将相应的英文阅读资料穿上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编写英文版例题,供学生做作业时参考。要求A组学生用全英文完成作业;B组学生可用英文,也可用中文,不做强制要求。
四、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做调查问卷,A组学生反映看外文教材就跟看中文教材一样没什么困难了,都感到收获非常大,不仅在专业知识层面上达到了目标,而且认识了大量的专业词汇;还有学生表示,采用双语教学后,学习英语兴趣更浓了,以前目标是学以致用,现在则是为用而学。
五、结语
面对桥梁工程中西方设计规范、设计方法差异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于评估的现状,采用分组做作业、考核等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明确双语教学的定位,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体、语言为载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来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30(1):65-74.
[2]张子新,胡欣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6,24(6):117-118.
[3]张惠玲.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3):62-64.
[4]姚玲森.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关键词]多目标;土木工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01-04
一、引言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是我国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362所高校开设了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在校学生人数约60万人[1],其中教学型院校297所,研究型院校(主要指985和211院校)65所。[2]近年来,国家基础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大型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各类新的工程技术问题也不断涌现,这给广大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舞台,同时也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工程问题复杂多变,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应具备以下能力: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及一定的领导能力;能胜任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具有终身学习和保持科学创新思维的能力与习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胜任复杂多变的职业岗位。[3]
然而,目前国内教育体系对于工程类本科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较为重视,对于其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则相对不足,导致很多初出茅庐的本科毕业生科研素养不高,甚至很多工作多年的工程师的科研创新水平也较低,在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据统计,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0∶1,但我国高校科研创新的主体力量却集中在占人数比例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和高校教师中。[4]这样巨大的反差说明当前我国高校工科专业本科生总体上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差,但同时也说明,我国高校的科研创新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因此,高校如能采取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积极调动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充分挖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将能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省部共建211高校郑州大学为例,通过对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调查,了解其科研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试图探索一套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以提高土木工程以及相近工科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我国土木工程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力量。
二、土木工程及相近工科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现状调查
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及相近工科专业的四年级本科生为对象展开随机调查。之所以选择这一群体,主要考虑到大四本科生已经历过近三年半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短期的专业实践实习,他们对个人能力、个人的培养需求、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以及所学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认识,针对这一群体的调查更能反映问题,也更有利于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此次随机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62份,回收率87%。调查采用半结构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内容包括:工科专业本科生个人的教育培养定位、个人的志趣方向、个人科研创新能力的自我评估、对现行教育培养模式的认同感以及对培养模式改革方向的建议等。
调查结果显示:有65.5%的被调查者赞同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重点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有84.9%的被调查者对在大学期间参与各类科研创新活动非常感兴趣,但只有20.7%的被调查者对于本专业方向的科研创新活动非常感兴趣;有73.6%和21.8%的被调查者自我评估科研创新能力水平为一般和不强。调查还发现,90%以上的被调查者强烈不认同目前的教育培养模式和考核机制,认为必须结合时代的需求进行变革;近80%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读研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简单总结可知,目前土木工程及相近工科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该群体总体的科研创新能力还待提高。该群体对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但他们专业方向跨度大,随意性强。因此,对于本科生群体的科研创新意识必须加强引导和管理,使本科生发散性思维较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要保证本科生参与的科研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二)原因分析
造成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有:
1.缺乏有效的引导
很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活动是根据个人爱好在“地下”状态自发进行的,随意性较强,往往只重视科研创新过程本身带来的刺激性、探险性和趣味性。[5]由于缺乏有经验的教师和科研团队的指导,本科生对于类似的科研创新活动的研究现状了解不足,对于创新活动的社会实际需求了解亦不充分,因而其科研创新活动大多停留在验证性的水平上,科技含量低,成果缺乏应用价值。
2.缺乏管理制度保障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尚未有效跟进,使得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活动长期处于无序进行的混乱状态。[5]由于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很多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成功率较低,且少有的成果一出来就束之高阁,很少能转化应用,这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成果的流失。
3.缺乏资金和物质条件支持
资金支持对于科研创新活动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各类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的创新成果占主导地位便是明证。由于本科生基数大,高校对多数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活动资金支持力度不大,能提供的硬件条件亦有限,导致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活动难以为继,很多富有创意的项目因得不到资金支持无法顺利开展或半途而废。
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一)采用多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
上述调查表明,有近80%的本科生希望通过读研来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学生的需求,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适时调整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和培养方式,探索更有效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土木工程专业年均培养本科生240名,其中有100多名学生毕业当年考取研究生(含推荐免试生36名),约占总数的40%(推免生占总数的15%)。当年未考取研究生的学生近一半仍有继续考研的打算。
可以看出,在研究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继续读研的比例较高。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多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有志于读研的学生,实行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方案,统筹安排课程学习、科研训练、考核管理和毕业答辩等环节,重在培养其科研创新思维和理论创新能力;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则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校企合作的培养方案,重在培养其实践操作技巧和技术创新能力。
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有机结合,也是现行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的有益补充与延伸。这种培养模式对于研究型高校来说尤其适用,不但可以缓解招生数量与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而且有助于吸收本校优秀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进而优化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了以人为本。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对于促进优秀本科生努力学习、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即高校与企业充分挖掘并发挥各自潜在的优势所形成的一种联合培养模式。由于高校和企业各自的职能定位、文化背景、社会资源及规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该模式具有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学研一体的特点。这种培养模式尤其适合实践性更强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能使本科生在学习期间既能进入工程的前沿,遇到更加实际、具体的问题,又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知识视野、提高科研素养、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快速转变角色,适应岗位工作,进而获得企业的青睐。
目前,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教育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分制度,允许学生在修满毕业要求的学分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学习进度,这就增加了人才培养的灵活性,使本科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既可以选择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也可以选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了个性化发展。弹性学分制度的优越性可见一斑。
(二)形成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和考核体系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主要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模块组成。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电工学、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等公共基础课,以及土木工程概论、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工程地质、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砌体结构、钢结构原理与设计、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CAD、高层建筑结构等。基础课主要在大一、大二开设,专业课在大三、大四开设。
考虑到基础课涵盖的学科领域相对宽泛,学生的学习目标亦较为分散,该阶段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可考虑以多角度启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为主。在师资力量的分配上,建议由中老年教师多承担低年级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这是因为中老年教师具有长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经验积累,已经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研态度,同时他们对学科和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更容易讲解透彻,也更有助于本科生夯实科研基础,同时还能从思想上对本科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本科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科研创新思维。
由于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和选修课涉及的学科领域相对集中,而且学生有了基础课知识的储备,对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主动思考意识,因此可考虑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科研信息的传达,增加专业课教学内容中的学术含量,留出足够的教与学互动讨论的空间,进而达到多层次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师资力量的分配上,建议由中青年教师多承担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工作。这是因为中青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思维活跃,能接触到土木工程学科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他们往往能站在学科的制高点上看待和讲解问题,这将有助于开拓本科生的科研视野,培养其科研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建议教师要加强引导和示范作用。在课堂上应多提出与当前生产和工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与所讲授的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们参与交流探讨,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学生们的主动求知意识和专业学习兴趣。在课堂时间使用上,还应把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考虑进去,使其达到一定的比例。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这个比例在3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既能满足课堂教学容量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科研思考能力的提高。
在课程考核方面,建议采取“5+3+2”的综合考核模式,即专业理论知识占总成绩的50%,专业实践能力占总成绩的30%,剩下的20%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科研创新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目标、多标准的考核方式,即只要学生在任意一方面表现突出,而其他方面表现平平,也应视为考核合格。这样灵活的考核方式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留出了较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空间。
(三)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在科研界,导师是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助跑者和引路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导师制主要是针对研究生而设立的,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行的则是辅导员管理制,这与多数高校师资力量相对紧张有关。[6]随着本科生规模的扩大,辅导员管理制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上均已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
为加强对本科生的引导和管理,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为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对导师制的看法,笔者也做了随机调查,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有74.7%的学生期望在大学期间得到导师的指导,有83.9%的学生对于导师的期望在于导师能直接指导其进行科研创新工作,而不是导师的名气(期望导师名气的仅占5.7%)。这说明本科生对于导师的期望趋于实际,而不是虚无。
可见,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行导师制既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仅依靠在校的专业教师,师资力量明显紧张,同时实践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为了解决导师不足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高校可以考虑向科研院所和企业伸出橄榄枝,大力招揽在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工作在科研和土木工程一线的人员作为导师,从而增加导师的基数,以合约的形式联合培养学生。
(四)构建依托科研项目的有本科生参与的科研梯队
本科生自发的科研创新活动的一个显著弱点是,随意性大且成功率低。因此,以已有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吸收本科生参加课题工作,将其纳入科研组织和团队中,形成学术带头人―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生―本科生一体化的学术梯队,是实现研究生、本科生协同培养,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捷径。
本科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依靠教材知识的积累,还要靠科研项目训练和试验经验。试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很多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及其涉及的专业理论都需要通过试验来解决和验证。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都相对薄弱。因此,在科研梯队中,本科生可以从最基本的试验环节入手,以科研助手的形式协助研究生进行具体的试验研究和其他工作。
本科生通过上述方式参与导师团队已有科研项目的研究,可以尽早接受专业教师的指导,熟悉专业知识,获得第一手的科研实践经验,同时还可以在与导师和其他研究人员交流的过程中,获取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些基本理念、思路和方法,掌握科研的基本程序,避免自发进行科研活动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本科生的参与也可以解决团队部分教师,特别是新入职的博士教师指导研究生人数不足的问题。
构建依托科研项目的有本科生参与的科研梯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本科生科研创新缺乏资金和物质条件支持的问题,同时也使本科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意思想得到合理引导和使用。在科研梯队中,本科生不需申请经费就可以接触到前沿的研究课题,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还可以与多层次的研究人员进行互动交流,使自己的思想火花得以绽放。有本科生参与的科研创新梯队人才培养模式为本科生提供了科研创新训练的平台和实施空间,同时也为新入职的博士教师提供了智力资源。这种培养模式也是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
自2011年9月至今,经过4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所在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就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进行了小范围的实践和尝试。笔者所在的团队共有校内指导教师4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1位为教授兼学术带头人,3位具有副教授职称;校外指导教师3位,分别在设计院、房地产公司和建筑科学研究院任职,全部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
实践过程如下:
(一)甄别需求、组建团队
在学院党总支、教学办、团委和辅导员的帮助下,从大一和大二本科生中精心选拔6名有志于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的学生和4名倾向于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根据他们对自身发展目标的不同定位,分别制订不同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之所以选择低年级本科生进行尝试,主要考虑到他们可塑性强,受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影响较小,便于根据其个人发展需求来调整知识获取方式。
在选定的学生和导师之间进行匹配,遵循自愿组合的原则。导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在研课题或工程项目,并提出自己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学生可以向导师介绍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科研或工作设想,供导师选择和参考。通过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分别组建有本科生参与的科研项目研究团队或工程技术研究团队。
(二)因材施教、分工指导
研究团队组建之后,各责任导师负责对团队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导,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辅导、文献资料搜集与查阅、工程结构软件使用、结构试验技术培训、结构施工工艺及检测技术培训等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创新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为了确保参加科研创新能力训练的学生保持正常的本科学习进度,全面协调发展,各团队的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们还对团队的本科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课程辅导。
经过大一、大二阶段有针对性的培养,笔者团队的本科生在进入大三、大四之后,基本上掌握了科研活动的基本流程,在团队科研项目研究和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如项目前期调研、文献检索与查新、申请书撰写(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试验方案等)、成果总结与发表,以及工程问题的现场技术指导等方面都有本科生的参与和贡献。在2013-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中,笔者团队的本科生申报的项目全部获批立项,其中2项为国家级项目。此外,团队培养的6名有志于读研的学生,全部获得读研资格,其中2名被保送到同济大学;4名毕业后拟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深受实习单位好评,其中2名已和实习单位签订了工作协议。
五、结语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是我国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在当前社会不断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土建工程问题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不仅要拥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本文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及相近工科专业的本科生为例,通过调查了解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了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途径:采用多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形成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构建依托科研项目的有本科生参与的科研梯队。
对上述培养模式的小范围实践表明:多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提升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和考核体系为本科生科研思维的训练和科研意识的提高创造了较大的培养空间;导师制和有本科生参与的科研创新梯队人才培养模式使本科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意思想得到了合理引导和使用,是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为研究型高校土木工程以及相近工科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和创新人才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祝明桥,谢献忠,皇晓东等.深化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56-59.
[2] 汪峰,张国栋,杨俊,刘鸿琳.基于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63-66.
[3] 赵桂峰,张猛,李瑶亮,陈淮.浅谈新时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3(3):11-14.
[4] 赵彤洲,蔡敦波,鲁统伟.工科类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索及实践[J].河南科技,2012(13):42-43.
关键词:高等学校;《大跨桥梁结构》;双语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57-02
我国地貌复杂,河谷密布,对大跨度桥梁有大量需求。近30年来我国大跨桥梁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世界排名前10位的悬索桥和斜拉桥中,我国目前分别占据了5座和6座,因此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桥梁大国[1]。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推进实施的大背景下,众多中国桥梁企业纷纷“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承接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和建造。在“国际化”的大形势下,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有必要开展桥梁工程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以满足学习国外桥梁工程先进技术和理念的需要、向国外宣传中国桥梁技术成就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2],从而促进中国从“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3]。
《大跨桥梁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其前置课程有《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和《基础工程》等,一般在大四开展。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已具备了梁式桥、拱桥和斜拉桥等多种桥型的结构构造、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法等专业基础知识,因此该课程非常适合于开展双语教学。该课程是东南大学开展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之一。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
通过双语教学这一方式完善《大跨桥梁结构》课程的教学体系,将该科目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以下目标:(1)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学习环境和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阅读专业英语书籍和文献的水平,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思考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成为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很强的有用人才。(2)构建多维教学资源,制定适合土木工程专业情况的《大跨桥梁结构》课程双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创建教学网络平台以及开放式的教学环境。(3)探索出适合《大跨桥梁结构》双语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推进土木工程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二、教材和课件
《大跨桥梁结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大跨度混凝土梁桥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分析理论、大跨度拱桥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分析理论、斜拉桥的结构设计特点和悬索桥的设计特点。
在教材建设方面,在原有校内自编中文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国内外桥梁案例的介绍,同时为了适应英语讲课的需要,适当减少理论内容。利用英文论文和原版教材相关内容讲解基本理论和国外案例;利用作者发表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期刊上的英文论文介绍国内大型桥梁工程案例。在选取英文论文和原版教材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1)要适合国内教学的需要;(2)难度要适中,不但英语文字的难度适中,专业知识的难度也要适中。
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双语,编写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材中图片较少,以文字为主;而教学课件中以图片为主,配上少量的关键文字。教材与教学课件各有所侧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PPT中,部分内容直接采用国外教授提供的英语PPT。
三、教学方式
现阶段在双语教学方式方面,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三种[4]:(1)教学中以中文为主、以英语为辅的初级形式,学生用中文形式学习专业知识。该双语教学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最低。(2)教学中以英语为主,仅用汉语作辅助说明。这是双语教学的高级形式,学生以英语形式接受知识,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要求都很高。(3)教学中中英文教学并重。教师中英文相结合授课,而且尽量使用原版教材中精练又准确的英语,使学生理解和学习正确的英语表达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把关键部分展示在大屏幕上,并由教师进行详细解释和分析,便于学生视听、学习和掌握。
我们选取第二种模式进行《大跨桥梁结构》课程的双语教学。在教学中加强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要求,对于可能的生词和稍难的技术词语用汉语做注释,对于技术难点也辅以汉语说明。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研讨相结合的方法,两者课时比例约为2∶1。通过课堂研讨,使学生能够利用PPT讲述表达对桥梁结构的理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研讨能力。学生在准备研讨内容过程中需要广泛查找并阅读相关专业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阅读参考书籍和文献、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自W能力。
在研讨题目的选择方面,结合教师讲解内容并适当延伸和扩展,使得研讨题目与教师讲解内容相关但不重复,两者互补并有机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示例,下面给出“斜拉桥”部分的5个研讨题目:(1)Discussion on structural features of cable-stayed bridges.①Cable-stayed bridges with single pylon;②Cable-stayed bridges with double pylons;③Cable-stayed bridges with triple or more pylons.(2)How to optimize and adjust cable tensions.①Optimization objectives;②Adjustment ways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3)How to elongate the span of cable-stayed bridges.①Limiting factors;②Solution and methods.(4)Discussion on cable vibration.①Vibration forms and corresponding reasons;②Measures of vibration mitigation.(5)FEM-based analysi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considering erection process.①Forward process calculation;②Backward process calculation.
研讨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组建时以优势互补、自愿结合为原则,明确分工。组长负责领导、策划,主持人负责主持讨论等,必要时还可以轮流执政。学生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丰富知识。学生们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明白自己的差距并培养团队精神。
五、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
通过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视频和电子教案,使学生掌握大跨度桥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大跨度桥梁的理论和科技英语相结合,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在《大跨桥梁结构》双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重点建设以下内容:(1)与原版教材配套的讲义。在讲义中对原版的教材进行注释,可以保持英文的“原汁原味”。为了兼容中英文教材的优点,每章结尾增加中文概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要点的理解和掌握;专业术语和词汇增加中文注释,书后添加中英文词汇对照表。为了便于学生学,将这些讲义放在教学网络平台上。(2)收集音像资料和制作授课视频。收集大跨桥梁工程案例的音像资料,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英语的听力能力。将课题组成员上课的过程进行录像,这样方便学生课后的自学。(3)加强网络交流。在双语教学过程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与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上形成互动,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对于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如果有必要就在下次课堂上加以引导解决。
六、结语
高校《大跨桥梁结构》课程有必要并适合开展双语教学。通过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以下教学模式:(1)中英文教材的结合使用,推行新的《大跨桥梁结构》教学知识体系,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英文工程案例教学。(2)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研讨相结合的方法,两者课时比例约为2∶1。研讨题目结合教师讲解内容并适当延伸和扩展,使得研讨题目与教师讲解内容相关但不重复,两者互补并有机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3)鼓励学生以分组和合作的形式就大跨度桥梁工程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展开讨论、发表看法,特别是用英文表达出来。(4)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与学生在网络上形成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参考文献:
[1]项海帆.21世纪中国桥梁的发展之路[J].科技导报,2015,(5).
[2]陈宝春,杨艳.大跨度桥梁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高等建筑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