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15:53: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园林规划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第1篇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4、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5、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6、扩初设计评审会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该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用电、用水设施,要绘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扩初设计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不会象方案评审会那样分散,而是比较集中,也更有针对性。设计负责人的发言要言简意赅,对症下药。根据方案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我们要介绍扩初文本中修改过的内容和措施。未能修改的意见,要充分说明理由,争取能得到专家评委们的理解。

在方案评审会和扩初评审会上,如条件允许,设计方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进行讲解,这样,能使整个方案的规划理念和精细的局部设计效果完美结合,使设计方案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

一般情况下,经过方案设计评审会和扩初设计评审会后,总体规划平面和具体设计内容都能顺利通过评审,这就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说,扩初设计越详细,施工图设计越省力。

7、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上)

在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中,我们谈到过基地的踏勘。这次所谈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点与前一次不同:1、参加人员范围的扩大。前一次是设计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这一次必须增加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这一次是精勘;3、掌握最新、变化了的基地情况。前一次与这一次踏勘相隔较长一段时间,现场情况必定有了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对今后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调整随后进行的施工图设计。

现在,很多大工程,市、区重点工程,施工周期都相当紧促。往往最后竣工期先确定,然后从后向前倒排施工进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打破常规的出图程序,实行"先要先出图"的出图方式。一般来讲,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急需的图纸是:1、总平面放样定位图(俗称方格网图);2、竖向设计图(俗称土方地形图);3、一些主要的大剖面图;4、土方平衡表(包含总进、出土方量);5、水的总体上水、下水、管网布置图,主要材料表;6、电的总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等。

同时,这些较早完成的图纸要做到两个结合:1各专业图纸之间要相互一致,自圆其说。2、每一种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的图纸之间,要有准确的衔接和连续关系。总的说,每一专业各自有特点,在这里就不赘述。

8、施工图的设计(下)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大项目、大工程的产生,它们自身的特点使得设计与施工各自周期的划分已变得模糊不清。特别是由于施工周期的紧迫性,我们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图纸,从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

前一期所提到的先期完成一部分施工图,以便进行即时开工。紧接着就要进行各个单体建筑小品的设计,这其中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的各专业施工图设计。

另外,作为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往往同时承担着总体定位、竖向设计、道路广场、水体,以及绿化种植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他不但要按时,甚至提早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而且要把很多时间、精力花费在开会、协调、组织、平衡等工作…上。尤其是甲方与设计方之间、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更不可避免。往往工程规模越大,工程影响力越深远,组织协调工作就越繁重。

从这方面看,作为项目设计负责人,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这一重任。

9、施工图预算编制

严格来讲,施工图预算编制并不算是设计步骤之一,但它与工程项目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有必要简述一下。

施工图预算是以扩初设计中的概算为基础的。该预算涵盖了施工图中所有设计项目的工程费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总造价,建筑小品工程纵总价,道路、广场工程总造价,绿化工程总造价,水、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等。

根据笔者的设计项目所得经验,施工图预算与最终工程决算往往有较大出入。其中的原因各种各样,影响较大的是: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增减,工程建设周期的调整,工程范围内地质情况的变化,材料选用的变化等。施工图预算编制属于造价工程师的工作,但项目负责人脑中应该时刻有一个工程预算控制度,必要时及时与造价工程师联系,协商,尽量使施工预算能较准确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状况。

应该承认,某个工程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有投资控制所决定。近几年本市街头绿地建设中出现了单位单位面积造价节节攀升的现象,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此现象的孰是孰非。笔者认为项目负责人有责任为业主着想,客观上因地制宜,主观上发挥各专业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平衡协调在设计着一环节中,做到投资控制。

我们相信,整个工程项目建成后良好的景观效果,是在一定资金保证下,优良设计与科学合理施工结合的体现。

10、施工图的交底

业主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后,会联系监理方、施工方对施工图进行看图和读图。看图属于总体上的把握,读图属于具体设计节点、详图的理解。

之后,由业主牵头,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会。在交底会上,业主,监理,施工各方提出看图后所发现的各专业方面的问题,各专业设计人员将对口进行答疑,一般情况下,业主方的问题多涉及总体上的协调、衔接;监理方、施工方的问题常提及设计节点、大样的具体实施。双方侧重点不同。由于上述三方是有备而来,并且有写问题往往是施工中关键节点。因而设计方在交底会前要充分准备,会上要尽量结合设计图纸当场答复,现场不能回答的,回去考虑后尽快做出答复。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写到这期应该是到此为止了。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配合又是必不可少的。

11、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一)

设计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其实,这一环节对设计师、对工程项目本身恰恰是相当重要的。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施工周期的一再缩短,都要求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与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如有些重大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就已经相当紧迫,业主普遍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针对这种工程,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结合现场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设计师所在的同一城市中,该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结合工程建设指挥的工作规律,对自己及各专业设计人员制定一项规定:每周必须下工地一至两次(可根据客观情况适当增减),每次至工地,参加指挥部召开的每周工程例会,会后至现场解决会上各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无法解决的,回去协调各专业设计后出设计变更图解决,时间控制在2~3天。如遇上非设计师下工地日,而工地上恰好发生影响工程进度的较重大设计施工问题,设计师应在工作条件允许下,尽快赶到工地,协调业主、监理、施工方解决问题。上面所指的设计师往往是项目负责人,但其他各专业设计人员应该配合总体设计师,做好本职专业的施工配合。

12、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二)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与设计师不同城市,俗称"外地设计项目"而工程项目又相当重要(影响深远,规模庞大)。设计院所就必须根据该工程的性质、特点,派遣一位总体设计协调人员赴外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配合。

笔者从1999年11月参加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的"设计方案全国招投标"工作起,至2000年12月工程施工结束,经历了一个园林工程的方案设计、方案修改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修改设计、施工现场配合等一整套过程,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其间无任何一个其他设计项目穿插设计。现工程即将竣工,本人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在此项目中,我学到了风景园林工程的各方面知识,其中包括:规划设计知识施工图设计心得;施工现场配合经验教训等。尤其要提的是,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这座园子如何利用中华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园中各景点有机、有形的结合成了一个至要的关键。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就这一内容另出拙章,与同行及读者共同学习,探讨。

第2篇

1园林设计艺术的内涵及其指导原则思想

在此过程中,因地制宜是进行园林艺术设计所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建设所需的各项投资经费,并且还能够在充分利用有限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营造更多审美效果,例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观赏效果来对园林造景因素中的假山、异地塑料树类、雕塑作品等进行美化设计,有效将园林设计中的适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融入进去,体现更深层次上的精神文明氛围。因此,园林艺术设计者要综合考虑环境设计的各项指导性原则,在降低经济投入成本的前提下,提升园林艺术设计水平。

2景观规划中的园林设计策略

2.1创新园林设计理念,丰富园林设计思想园林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审美性、真实性和观赏性,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对景观规划中的植物造景进行设计,以体现出绿色植物的层次感与审美效果。此外,还要紧密结合城市本土化的建筑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具有城市特色的树种植被和花卉,以此丰富城市的多元化设计思想和设计元素,增强景观规划设计的可供观赏性和娱乐性。2.2构建城市“零污染”的绿色生态系统大力倡导建设原生态的绿色景观园林艺术,是因为绿地群落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完善空气质量、涵养城市地下用水水资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汽车尾气含量以及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融入较多的园林设计思想,可以起到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对于绿化城市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保存和繁育种质资源依据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指导理论所倡导的原则,应当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体现出保护珍贵野生植物的理念,实现提高城市景观质量与稀有植物数量的双发展。充分收集、培育和保护稀缺的野生植物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园林植物的栽培品种,并且还能够提高城市园林的整体艺术观赏价值、净化城市空气、绿化城市环境。2.4园林规划应坚持保护植被自然地貌的原则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很多开发商为了在最大限度上追求经济利益,在城乡结合处大力进行移山造地以及推土建设开发项目,对原生态的风水树林草地造成了严重破坏,如此以来,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特征性植物产生了破坏性,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研究和科学价值的提取,对实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2.5以科学标准严格要求现代园林绿地建设城市景观规划园林建设设计者应该严格遵循生态系统理论体系的指导性原则来进行,在园林建设中充分体现相关科学的综合性因素,按照五大规则性标准来执行:其一,功能标准,将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作为园林设计的最主要功能之一;其二,体现高效率和经济实用性,提倡利用最少的资源消耗以及资金时间投入,创造出最高的经济效益和资源价值,以做到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率;其三,资源的循环和可再生标准,充分发挥资源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以及再生功能,对园林绿地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其四,乡土与生物多样性标准,注重培育乡土植物以及多样性植物,并积极倡导外来物种引进机制建设;其五,地方与风土精神标准,突出园林规划区域的地域文化特色,并全力打造独立性较强的游赏娱乐空间。

返回求学网首页 购买相关教材

第3篇

依据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在第八学期安排12〜17周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这个环节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园林专业、旅游专业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实践教学过程。通过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学生可综合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长时间的独立研究与学习,掌握与应用本专业综合知识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将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快适应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

二、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园林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承担社会生产实践题目  此类题目多由生产单位向园林学院提出要求,学院根据题目的性质、规模、要求统一安排计划。此外,学院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广泛联系,解决了许多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

(2)参与教师、设计院主持的生产实践项目  此类题目是指由园林学院的教师或园林规划设计院承担的生产实践项目。教师或设计师根据任务的要求,将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有机地与其承担的项目结合起来,既完成了生产实践任务,又使同学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髙。

(3)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论文题目,结合教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划分不同的单项或子课题,由学生负责完成。

(4)科技扶贫项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设计题目,由学院与各地有关部门联系,对边远、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科技扶贫工作。我院唐学山教授几年来承担了多项广西壮族自治区风景区规划设计项目,瞿志、李雄副教授承担的北京市远郊县的风景旅游规划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真题假做”的题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设计,由于其它类型的题目没有联系好,一般采用“真题假做”的方法解决。即采用已完成的生产实际项目的图纸,采用同样的甲方要求,由同学完成规划设计任务,再与已完成的规划设计成果进行比较,找出毕业设计中的差距。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

园林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毕业前接受综合能力的训练,提前接触社会与生产,使同学把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1)社会效益  学生承担了大量的生产实践项目,完成和解决了地方生产建设的需要,得到了大多数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为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扶贫项目,其社会效益尤为显著。

(2)素质效益  学生通过毕血论文(设计)提前半年走上了社会,走上了生产实践。这对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锻炼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业务素质、口语表达、综合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实践表明,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3)经济效益  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部门的实际题目相结合,由生产单位提供一定的经费,缓解了学校教学经费的紧张。据统计,我院99级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全部为生产实际题目,共计18项,以每个项目平均3万元计,就有50-60万元补充到教学经费中来。每年园林学院派5~8名学生赴深圳园林设计院进行毕业设计,直接节省教学经费1~2万元。同时,学生也为设计单位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4)能力效益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是最根本的目标。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髙。①方案设计能力的提高。学生由原有单纯的课程设计改变为面向社会、生产的综合设计。因而在方案构思上,学生可了解到甲方的要求,懂得把主观的构想与客观条件相结合,了解了主观设想与方案的可实施性相协调,了解从方案设计到方案实施的整个环节。②绘图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校内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全部用计算机绘制图纸,而目前社会所要求的图纸大多要用计算机绘制。这样迫使学生不得不强化自己的计算机能力。而结合生产实际的设计项目可为学生租赁计算机,或直接使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③方案汇报能力的提高。学生过去由于缺乏接触生产实践,往往形成了图面较好,而方案汇报时口语表达较差的状况。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其实践过程中,学生已通过了多次方案汇报的锻炼。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口语表达通顺、流畅。

(5)压力效益  学生承担生产实践题目,可以使其明确生产单位的要求,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改变以往课程设计的拖拉问题。

四、面临的问题与今后改革探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结合生产的方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其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1)市场竞争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市场与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直接关联,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有时难以承担到生产实际题目,不能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需。

(2)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的局限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一般在每年3~7月进行,而一般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多在年底和春节前进行设计和报项,时间的差异造成了较大的矛盾。

(3)规划设计项目的难度问题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受题目的难度限制较大。题目难度过大、面积、规模过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难度小、面积规模不够,难以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题目的来源  调动学院教师的积极性,进行广泛的业务联系,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

(2)改进传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  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布置工作,一般在每年的11-12月进行。由于目前新形势的要求,已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时间改在7月底进行。一则可以结合园林专业学生的南方综合实习为毕业论文(设计)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二则延长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时间。

(3)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工作  由于学生目前所面临的自主择业的压力,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够重视毕业论文(设计),使第八学期的教学工作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因此,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査势在必行。每年4~5月应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1~2次的中期检査,督促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对不够认真或进度较慢的同学应提出批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4)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定环节  应制定统一的学生答辩事项、答辩委员事项、评分标准,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第4篇

论文摘要 结合北京798艺术区的案例和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思的设计作品,从场所精神、文化传统对景观元素地域性进行研究,论述了风景园林如何结合场地特征进行规划设计。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当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风景园林设计总是敏感的反映着这种当地文化思潮、思想体系、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这样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具有某种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就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而又包含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也就形成了当今世界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风景园林。

1对场所精神的的表达

20世纪末,随着工业的逐步萧条,景观设计也慢慢开始转向后工业景观,北京798艺术区改造就是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工业厂房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了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1]。

后工业景观作为后工业时代一种新的景观形式,伴随着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展而兴起,这种工业文化的独特表达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认可,也为后工业国家生态修复做好了铺垫。这种趋势很好的反应了城市更新理念对工业历史的追寻以及对现代艺术的表达。

波尔多植物园是一个以分类为主题的植物园,风景园林师通过运用当地的乡土植物和普通的自然生境来展现不同植物景观的特点,将全园划分为水花园、生境走廊、耕作田、植物林荫道等几个部分,以表现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景观艺术变化,较好的展现了城市历史及园林师对艺术的追求。

2对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文化传统最能代表一个地区独特的景观风貌。因此,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的体现最能反映当地的地域特征。巴西著名设计师布雷马克思将巴西当地的地域特征与他的风景园林作品完美结合,展现了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艺术天赋。布雷马克思早期主要受巴西本土文化和当地自然植物景观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当时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先锋艺术并没有把他完全给淹没。布雷马克思发挥他独特的艺术天赋,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现代主义设计思想,通过丰富的图形,夸张的色彩打破了那种完全模仿自然的设计方式,同时也与世界其他的现代主义思潮划分界限。他对民间艺术和抽象、立体主义很感兴趣,创作的方式多种多样,灵感来源极其丰富,陶瓷贴面、花岗岩废料构筑的景墙和铺地,像绘画一样的设计平面,利用棕色、黑色、白色等马赛克组合形成有机线形的图案以及富有动感的铺装效果,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1]。正如布雷马克思所说:“一个好的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件艺术品,对比、结构、尺度和比例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首先它必须要有思想。”这个思想就是对场地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3]。只有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够体现出出色的艺术特质,也才能够很容易让大众接受。

3科学、艺术、文化的融合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途径和方法,发挥艺术构思,才能体现结合场地特征。而L. 麦格哈格的设计方式就是这3个方面的完美结合。L. 麦格哈格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书中直观的揭示了景观设计与环境后果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叠图分析法。麦格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指出,“西方的傲慢与优越感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东方人与自然的和谐则以牺牲人的个性而取得”,似乎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由于人类的行为正成为景观可持续性、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在自然与人之间,在发展与保护之间,人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生态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必须坚持。

4结语

风景园林发展到今天,很多好的作品都是完美的结合了场地规划设计,而现代化城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得人类更加注重结合场地的风景园林设计。地域性的表达成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最求的目标,如何将科学、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入设计是风景园林发展不变的主题。

5参考文献

[1]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19(3):11-18.

第5篇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园林是一门以规划设计学、建筑工程、花卉树木学、美学等为基础,设计生态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领域的专业。作为一个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的地方院校园林专业,以实践为中心,注重发展,采取符合国家园林建设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模式,努力为园林行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思路3。正确的培养模式应该是以实践为中心点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建立实践教学的系统工程,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实践教学。并且,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措施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园林专业自2000年成立以来,先后7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和发展几乎是每一次修订的主题。以实践为中心,构建基本课程教学体系,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基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结合学分制,在课程体系方面,完善和改进了“平台+模块”教学模式。学生一、二年级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三、四年级开始专业化方向培养,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大特色模块。首先,将基础课比重从过去的419%提高到5304%,专业课比重由10%调整至1348%,使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其次,压缩了总课时数,把专业课教学时数由2600学时压缩到2432学时;再次,减少必修课教学时数,增加选修课数量,由17门增至25门以上,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选择机会。此外,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加大,由以前的2397%增加到3213%;降低了理论教学环节的比重,由7603%降低到67.87%。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改革实习方式和内容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完成实践教学的基础,有了稳定、开放的专业实验室就能为学生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3。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院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校内实验室建设上。按照课程的性质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调整,成立了园林学院实验室管理中心,先后改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室、花卉树木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园林建筑与工程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园林画室等。更新了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学院所有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并配备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指导工作。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独立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好评,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参与科研实践的兴趣,对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稳定的校内外实践训练基地是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完成实践教学的良好条件。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考虑到扩大招生规模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多个园林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学院结合自身的科研优势,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密切与园林企业和事业单位合作。使人才培养与生产有机结合,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园林企业事业单位的先进技术装备,丰富学生实践实训内容,强化学生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近几年来,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先后在张家口小五台山风景管理局、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沧州园林局、宁夏、河北高邑金色世纪农林工程有限公司等10多个单位建立了校外三结合基地。根据园林单位提出的生产任务,每年派出学生实践小组到三结合基地从事生产研究、解决生产问题。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园林生产实际的机会,同时,有效的促进了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实训能力的不断提高。

3.改革教学实验实习环节

教学实验实习环节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首先改革了实验课教学。大多数课程减少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例如: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杂交育种实验,把实验课时合理安排在长达1年的整个植物生长周期里。学生独立设计实验、选择亲本、采集花粉、去雄、套袋、杂交、栽培管理、种子采收等,直到获得杂交后代。整个实验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是改革教学实习环节,园林专业的教学实习将原来的1名课程单独分散实习转变为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学院园林专业的综合教学实习主要有2次:第一次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以花卉学、树木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为主要实习内容,时间为2周,实习地点在上海、苏州、杭州;第二次安排在第七学期,内容为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实习,时间1周,地点在承德、北京。教学实习由单一课程的1名教师指导转变为多门课程的多名教师综合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邀请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园林专家参与指导教学实习。学生可以在教学实习过程中汲取众家之长,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成长,实习效果好。

(三)探索“订单式培养”途径

按照用人单位要求选拔学生,学生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学习期间,学生除了参加日常学校规定的学习之外,专业教师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给学生“开小灶”、“吃偏饭”学生在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用人单位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技能培训,由学校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指导,并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结束后,学生留在用人单位工作,从而实现单位用人、学校育人与学生就业相结合,达到3方共赢。2004—2011年,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天津创世园林规划设计公司、河北九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以“订单式培养”方式,共接收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百余名,多数同学在用人单位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单位领导与同事的好评与肯定。

三、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成效

1.以学生创新中心为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园林学科竞赛,提高创新能力近几年,园林专业学生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有12名同学在全国各类科技作品等比赛获奖,9名同学在省级各类科技作品等比赛获奖,27名同学在市、校级各类科技作品等比赛获奖。2010年,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了“2011年中国西安世博园唐山展区景观设计大赛”,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创作奖15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2012年,学院马春阳同学被评为2013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3名同学被评为2013届“全国林科优秀毕业生”。

2.以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为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参与规划设计,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教师承担的30余项科研课题,学生从规划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全方位实践锻炼,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学院共承担“小五台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保定市园林普查”“河北农业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唐山市湿地公园资源调查和规划设计”、“藁城市万亩科技生态园区规划设计”等各类横向课题30余项。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不仅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3。

3.以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研究为平台,组织学生申报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近些年,学院组织学生申报由保定市团委和学校团委设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课题10余项,并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和总结,有3篇论文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其中,2名同学的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在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通过这项活动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

4.以学生社会实践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和民众关心的热点调查,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为提高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民生的能力,在暑期组织了社会实践小分队,从山区到农村服务,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单位调查、了解,开展宣传。2010年,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在黄骅市开展了“低碳环保,青年共建绿色家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学生为纪念第30个世界粮食日这一特殊节日,于10月10日一10月16曰举办了爱粮节粮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其中,有2支实习小分队先后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实践小分队。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 应用

1998年美国博耶委员会发表的“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对美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博耶报告的10条改革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是“确立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1]。在我国,尽管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但更多的人开始认可周广礼先生的看法: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或者一门课程,它是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学习观与教学观[2],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3]。

吉林农大97年成立园林专业专科,98年成立园林专业本科,2012年成立风景园林专业,虽然只是二本院校,但在吉林省业界农大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得到了普遍认可,省内各大园林公司的主力大多为吉林农大的毕业生。我们的生源一般,师资也不够强大,但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与我们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关系。

园林规划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原创性,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设计的习惯是我们教师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由此,我们有意识地在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课程中应用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收效良好,我们正积极地将其推广到更多的课程教学当中去,当然这期间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在实验课中应用研究性学习

园林规划设计类的实验课一般根据理论课所讲授的内容,结合长春市和吉林农大校园的实际情况布置一块绿地让学生进行设计,范围从小到大,内容从专项到综合,在这一系列的设计当中,让学生们理解设计的步骤,程序以及设计的手法,在教师的评论和学生的互评当中,体会设计工作的特点。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组员中男女同学的比例,学习成绩的比例,各方面能力的比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学生自己选举小组长,建议当过校干部和班级干部的同学主动退让给从没有当过干部的同学,给他们一个学习和发挥组织能力的机会。

教师每次布置设计任务后,各小组长先组织本组成员讨论之后分配工作,并将讨论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教师。然后组长组织组员利用课上和课下时间进行实地踏查,踏查中遇到问题随时联系老师解决,共性问题老师实验课上共同讲解。

之后,学生根据实地踏查情况,按照设计任务书中的要求进行设计,老师规定完成设计的时间。设计完成后,首先在组内进行评图,给每个组员的设计作品提出建议,推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汇报设计内容,选出最优作品在实验室展览。

这样就完成了一门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关于实验成绩的评定,老师会在每组自己评分的基础上,稍作调整,并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

二、在理论课中应用研究性学习

在实验课取得较好的效果后,根据大四学生无心上课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将理论性不很强的风景区规划课程,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具体的方法是:

课程之初,先让学生自己讨论,希望通过这门课学到哪些内容,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适当调节课程的主次内容,将课程的主干脉络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主动选择相关内容,课后做相关内容演讲的ppt。

按照章节授课,每周提前将一章的课后习题布置给学生,学生课后自己查找答案,上课时,教师先组织小组讨论,不会的问题在小组内部讨论,如果解决不了提交给教师,教师就共性问题进行讲解,一组选出一份完成最好的作业,教师看后,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讲解课程内容。

中间穿插几节课,让学生讲授与课程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课题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课题,这些课题都是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兴趣以及课程的前沿问题,在课程之初布置的,每个小组在十多个选项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果两个组选择相同,教师适当调整。

关于课程成绩评定,由于有学校考试制度的限制,仍然有期末考试,但平时作业成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计入总成绩,另外还有一部分成绩,根据同学在课堂的演讲表现给分。

三、研究性学习应用后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实验课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不仅为学生大四的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学生能够胜任毕业后从事园林设计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的过程当中,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1.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学生们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构思,才能完成一个好的作品。

2.设计能力的提高

所有的实验都是一份设计作业,这些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学生熟悉的地段作为设计对象。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植物学、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建筑、美术、构成以及园林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各种基本功,而且其园林设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

每一次作业除了要完成设计图纸之外,还要求学生们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完成一份设计说明书。这样大四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就能减少格式一类的低级错误,同时又增强了他们应用word软件的能力。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写设计说明书,图纸画了,和老师汇报了,为什么还要再写下来。当他们自己完成设计说明书后才体会到,看似容易的东西,表达起来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文字功底差的学生,吸取了这个教训后学生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这方面的材料,并通过其他途径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设计作品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多次修改,每次修改之前都要跟老师沟通,向老师表达作品的构思和内容。好的作品更是需要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这样锻炼了学生用专业术语表达设计作品的能力,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进行项目汇报打下良好基础。[1]

5.沟通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和同组成员沟通,和教师沟通。平时不擅交往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和异性同学进行沟通。性格内向的同学,老师有意多给他们机会,在专业的学习中增进的友情,是学生们一生的财富。

6.相互协作能力的提高

设计之初的现场踏查,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组长的组织以外,更多的要靠组员之间的默契合作。现状图一般都很复杂,除了边界、道路、建筑等比较规则的园林要素需要测量,更有园林植物这些弹性的要素需要测量。一个人也不是不能完成这个工作,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前期的现状图就能很快完成。[2]

除此之外,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以往专业课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在分组学习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自信心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加强了。

四、问题与建议

研究性学习虽然优势明显,但实施起来也有一定困难,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有适应的过程,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 课程的选择

实验课程比理论课程更适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比以理论性为主的课程更适合应用,这与赵洪的观点一致[4]。研究性学习方法发挥的是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由于基本的理论已经在理论课上讲授过,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实验课中采用研究性学习,就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有的放矢。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由于没有很多的理论,便于学生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没有障碍,因此也较适用此种方法。[3]

2. 学生的自觉性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及课程成绩反馈上来的情况,喜欢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的是成绩中等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的自觉性上以及学习习惯上都不适应这种要求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上的表现也没有预期的好,他们很少能提出更好的或更有创意的问题来,不知这是否与他们过于关注成绩而不是关注学习过程有关系,他们在开放性的课堂上局限性更多,定向思维也更明显,他们更适应传统的学习方式。由于一部分作业需要学生课后完成,就避免不了就有抄袭现象,真正自己去学习的同学收获不小,但也有部分同学没有得到锻炼。

3. 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对老师的巨大考验,这种形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更多的是引导者,如果学生的讨论偏离了主题,或者进行不下去不了了之,都需要教师进行很好的引导。

4. 成绩的评定

每个人的实验课成绩是组长组织全组成员讨论后给出的,但是有的班级情况微妙,大家都不愿意得罪人,结果就出现没有成绩低的同学。有的组甚至全组都是一个分数,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进行修正。为防止此种情况发生,组长的推选特别重要,组长公平公正,全组才能有好的氛围。

5. 学习小组的划分

分组虽然是本着自愿的原则,但是教师应提前把要求下达给学生,原则为成绩分布均匀,男女生分布均匀,学生性格内向与外向搭配。最重要的是每组成员的优势应互补,即成员至少要由设计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较强的、园林植物识别能力较强的、绘图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各类人员组成。这样学生在课程当中能够相互学习,也便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应选择适当的课程,根据学生的自觉性和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在成绩的评定与学习小组的划分方面等做好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过渡,因地制宜地采用。[4]

大学生在相对严格的初高中毕业后,其思维及学习习惯基本已成定势,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激发出来。正如一个世纪前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学习是基于导师指导下的发现而不是信息的传递,在大学阶段如何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如何恰当地应用研究性学习是高效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为各位同行抛砖引玉,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正,林凤,卢开聪. 美国本科生科研及对我国的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79-80.

[2] 周光礼,朱家德. 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46-47.

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规划设计;休闲绿地;教学设计;思路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美学、文学、植物、工程技术、生态等多种学科内容,是园林专业的重点课程。对于一个初学设计的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在最初接触时由于基础知识不完整、不牢固以及对设计的陌生,在设计中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备感在教学中加强设计的前中后期工作的重要性。从小型绿地设计入手,局部加大深度以培养设计兴趣和信心。一个设计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设计前期(调查)、中期(构思及设计)、后期(点评)三个阶段。应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设计工作及相应的表达深度,要求学生掌握一套基本的设计步骤及方法,训练学生能充分表现其现有的设计水平,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态度。 

加强小型休闲绿地设计前期工作 

大型校园、广场、公园等设计相对复杂,高职高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选择规模相对较小的小型休闲绿地等进行强化训练,同样有利于就业,如小型休闲绿地设计。在我院风景园林系2007风景园林1班和2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布置了小型校园主题园设计,在方案构思之前,进行了下列相关的前期工作。 

(一)理论讲解 

在教学内容上,为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强调“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在设计前首先着重讲解与本次设计相关的校园主题园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方法步骤。要明确服务对象、活动方式和内容及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满足不同使用功能对环境的要求,使整体设计更趋于合理化,进行环境分析及分析图绘制的理论讲解。强调按照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进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 

其次讲解校园主题园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何突出主题、创造特色是讲解重点。通过讲解如何挖掘校园人文资源文化,梳理校园特色资源,通过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绿地环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充分考虑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在空间处理上要注意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使人都可以在园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类型。合理组织游览路线,注意园路形式的变化以及用园路进行造景;如何从细节上进行造景等。 

(二)现场教学 

在理论讲解完毕并布置实训任务后,组织学生到相关主题园进行调查与测绘,从环境入手分析场地。从对主题园的周围环境的分析、主题及功能区的分析到出入口的选择、道路系统的布置、建筑小品的设置、植物种植设计,最后到学生提交测绘分析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观摩教学 

案例教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于技能难于操作的内容,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提出案例问题,在各学生小组限定的时间内充分讨论,提出合理的论证方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2~3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并结合任务内容等相关知识,对每个方案的设计立意、布局、表现效果给予相关的说明。既让学生明白了该类型绿地的设计要点,又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活跃了课堂气氛。将传统的单一教学变成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 

优秀设计方案引入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梅兰菊竹”主题园方案的观摩,把优秀园林方案实例引入课堂,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理性的问题感性化,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方案设计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观摩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疑问(比如多方案优化选择)与学生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这种教学形式小型化、灵活化、感性化对于学生建立设计分析概念以及掌握实用型设计技术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展示教学通过对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的整理归档管理,在教学中展示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复习,以提高学生的设计信心。 

重视小型休闲绿地设计的构思过程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首先学到的是想象能力和合作的经验,明确教育的目标是放松对正图、对设计成果的要求,而将评价标准定在考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进步上,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思想火花,学生将部分聪慧的想法结合起来,再以有序的方法表达出来,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的经验,这样学生将变得更加自信于他们自己在专业上的未来发展。 

例如,某学生的“聚博园”景观方案设计,构思中结合了校园绿地设计原则和先天的景观资源。设计中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和谐的,休闲的”思路,将原有的地形经过人工改造后,将绿地最终创造成灵活多变、景色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校园滨水休闲绿地。如“读书廊”、“学子亭”、叠水等,营造校园景观的可识别性。学生在实际设计中逐渐成熟,正像绿地设计主题所显示的:“莘莘学子路,绿色伴你行”。 

(二)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 

园林设计与文学创作非常相似,写文章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搞园林设计同样应重视课外阅读,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加信息量。园林作品、园林文章阅读得多,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园林作品设计起来就得心应手,也相应地陶冶了自身的园林修养。为体现素质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 

(三)强化园林绿地种植设计 

园林绿地设计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及园林小品设计等。种植设计相对专业性、综合性不强,高职学生植物学、树木学知识又丰富,基础扎实,应强化学习,可完成植物配置这种相对单一设计,有利于将来的就业。 

例如,在小型校园主题园设计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构思的:总体布局在一条主要水系的基础上展开,以组团为单位,设计不同风格的水景园林,以主要水系和道路为主线,景观贯穿其中。本绿地最大的特色在于四季有景。春季景色有“望春台”、“一剪梅林”、“知春园”、“春雨轩”等。夏季有“荷塘月色”、“金牛浮水”等。秋季主要以植物景色为主,主要观叶树种有枫香、紫叶李、银杏等。冬季也有腊梅的香味弥漫其中。夏季在植物配置上采用再生乔木如桂花、香樟等。另外,还采用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棕榈科植物为基调,营造充满南国特色的亚热带海滨情调,突出了夏日阳光棕榈园这一景点主题。春季观赏植物有二乔玉兰、紫藤、红花继木、金钟花、迎春花、紫荆等。 

(四)注重一对一改图 

实行一对一的指导交流,教师评价每个学生的课程作业,通过互动式的教育,在改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改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设计图的看法,指出有哪些不足,哪些好;二是询问学生有哪些内容还不理解,同时考考他们已掌握了哪些理论,是否已切实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对有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及时引导,通过反复讲解理论,说明其制图的优缺点,同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强化设计的评析与互动交流 

根据学生在方案独立构思中暴露出来的知识与能力的缺陷分析,并通过点评,使学生掌握此次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一)说图 

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方案交流展示,重在加深学生对该次方案设计的把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分析的形式展开交流。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最后给予总结。针对同等水平高职生的方案设计,选择2~3个学生做的方案进行分析,学生更易于接受,更易于理解,也更感兴趣。说自己的图、说别人的图,加深对该次方案设计的把握,提出修改意见。 

(二)组织研讨会 

设计课的内容实践性很强,教学主要以方案的个别辅导为主,但是也有一些带有共性的教学内容,有一些较新的时事动态等也可以用讲座的形式进行传授。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讲座内容必须精心组织,做到量少而精,形成系列化。另外,可结合讲座,结合设计,结合时事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会,这种形式有助于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彼此吸收营养。但应注意,组要小,最好是三五个人,使之成为愉快而见成效的过程体验。 

第8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居环境问题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规划设计者开始认识到生态学在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未来生态规划设计无疑会成为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主流方向。20世纪70年代,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确立了生态规划设计的准则,我国最初由李嘉乐先生首先提出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的,而20世纪80年代“园林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现在许多院校景观园林专业相继开设了本课程。笔者多年来从事“园林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园林生态学”教学质量及学生实践能力。

1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的目的

2011年风景园林学科正式成为国家一级学科,与建筑学、城市规划构成“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科学主导专业体系,而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了探索和谐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担负着将生态学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技术应用于专业实践中的责任,其研究及应用领域主要包括4个方面:园林生态效益研究、园林生物与环境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研究、生态学规划与生态管理研究。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就业以园林规划设计及园林工程为主,因此园林生态学的学习,可为景观生态规划、园林生态施工打下基础。

2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生态学”是随着园林发展中“生态园林”的提出而兴起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发展时间短,在课程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实践环节、教学方法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1 "园林生态学”理论体系还需要完善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科综合理论还相对匮乏,生态学相关理论基础知识与景观园林专业融会贯通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研究,这种现象明显体现在教材编写中,现在“园林生态学”常用教材主要有冷平生(2001,2003)、刘长福(2003)、温国胜(2007)、廖飞勇(2010)主编的教材,教材内容凸显多学科内容的机械组合,个体生态学部分的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及生态效应理论与专业实践联系紧密,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部分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案例讲解多来自普通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难以满足景观园林专业需求,教材尤其缺乏园林生态设计和生态工程的特色。

2.2 “园林生态学”在后继设计类课程中应用不足

随着园林学由原来的造园阶段发展到大地景观阶段,生态学的理念也体现在景观园林专业的各门专业

课程中,但多是理性要求,定性评价,教师在讲授园林相关设计类课程时也引入生态学理念,但在实践环节,如毕业设计、课程作业,项目设计中多以合理性、艺术性评论,而忽略了生态学设计指导。因此学生对于“园林生态学”的学习多是停留在理论上,后期实践得不到应用,影响了学生学习“园林生态学”的效果。

2.3实践教学环节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园林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及实习环节。多数院校“园林生态学”课程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多为实验课程,只有北京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少数院校安排了3-7天实习w,而对于景观园林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应该适当增加实习教学。同时适宜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材缺乏,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机械式操作,影响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调查表明,一般院校“园林生态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在3~5学期开课,而园林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是“园林生态学”生态规划及工程部分教学的基础,但是这类专业课程开课时间设置在“园林生态学”之后,因此也会使“园林生态学”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产生一定的困难。

2.4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尚待完善

虽然“园林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但由于“园林生态学”课程理论体系不完善,实践应用成果较少,因此,多数院校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偏重理论,对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关注不够,而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教学相对更少。现在多数院校教学方法多采用传统多媒体授课,教师讲,学生听,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3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

学以致用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根本,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优化教学内容,探讨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园林生态学”教学效果。

       3.1丰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精炼教学内容,对“园林生态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简化一些理论性过重的基础知识,如种群生态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删除部分内容,例如在中学阶段就有较深讲解的生态系统、个体生态学、种间关系等部分理论。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教材,把一些成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补充该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根据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听而不烦,学而不厌。

3.2采用适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兴趣,能更好的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探索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永远的课题园林生态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多有描述,但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笔者在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研究了案例教学、课后文献与课堂讨论、专题讲座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

3.2.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生态学案例教学也多有研究。案例教学的素材,一是来源于文献参考资料,教师需要阅读相关研究文献,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例如在讲解园林植物滞尘杀菌作用时选择“上海市交通绿化带植物配置对空气颗粒物的净化研究”及“光华大道西沿线温江段绿化景观工程方案设计”中的植物种植规划为例;二是来源于科研项目,选择相关研究课题,结合生态学理论,从项目的立意、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进行讲解,注重生态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淮北地区北美红杉引种驯化技术研究”、“薰衣草引繁技术研究及旅游观光园建设”等项目主要侧重讲解植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及不同立地条件对园林植物影响;“徐州地区珍稀植物调查及保护技术研究”、“淮北地区园林植物群落优化技术研究”主要侧重园林植物种群、群落的研究;“生态园规划”、“湖泊大型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等项目主要是讲解园林生态规划的相关知识。

3.2.2课后文献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基于教学相当的原则,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环节,在“园林生态学”应用部分教学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组织材料,分组制作PPT上台讲解,并组织提问、讨论。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学生不仅了解生态学在园林中的应用,而且能了解国内外最新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动态,获得较新的知识信息。如“生态因子在园林植物引种中的应用”、“园林种植设计中植物群落构建中的要素”、“园林设计中适地适树的理解”、“人工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等。

3.2.3专题讲座教学

       “园林生态学”首先在北京林业大学开设,采取专题讲座的教学方法。而随着“园林生态学”教材的出版及理论体系的相对完善园林生态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但多不能被教材及时编人,因此安排一定的专题讲座,更有利于“园林生态学”教学内容的丰富。专题讲座可以邀请工作在园林一线的专业人士,也可以邀请本学院的教师参与,讲授内容包括研究课题、园林工程项目、学科前沿等。

   3.2.4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把课堂搬到现场,现场解决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现场教学,能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园林生态学”实践性强,笔者在植物生态特性、园林群落生态位理论、群落多样性、园林生态管理等教学中都安排过现场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现场教学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教学现场,最好设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教学内容事先以作业的形式布置,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进行预习,现场分组讨论,教师补充讲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主,指导老师确定实验项目名称,要求学生查阅文献,编写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指导教师根据科学性与合理性,批改实验指导书。在实验实施期间,学生遇到各种问题,就会通过相互交流、资料查阅、咨询指导老师等途径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例如“生态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或多种园林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质地、湿度等),研究其对植物(自选)的影响。通过这种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程实习在景观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教学中尤为重要,但基于本课程在教学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实习时间滞后,待其他设计类课程授课结束,综合实习时集中安排,配合其他教师,把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园林规划设计中。

4“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多年来“园林生态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善了“园林生态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而不能用、不会用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4.1课程教学效果改善

“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以来,由于教学中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及实践的讲解,学生积极性提高,听课效果明显改善,对于教师留的拓展性作业能积极完成,上课发言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间能形成良好的互动。由于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可,重视程度增加,也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更好地准备材料,组织上课,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4.2实践应用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