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水利建设论文

水利建设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15:53: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水利建设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水利建设论文

第1篇

(1)安全意识不足。我国现有的工程施工人员队伍多数为偏远地区的农民工组成,而且其中大部分的人员素质较低,同时不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往往在施工期间创造出较多的安全隐患,并且这些安全隐患一方面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还会对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在施工期间一定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对大限度上降低安全隐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2)安全技术标准及措施存在问题。为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首先应确保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即使在其他方面完成得再好,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就表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

2.加强水利施工管理的对策

2.1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1)建立安全的管理体系。应对每一位员工按时做好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工作,在整个水利施工的施工期间,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科学施工、安全运营的施工原则。并对其中安全意识不足,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或是没有认真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的工作人员,可适当加强培训力度,也可视情况将其辞退,以防在施工期间带来不必要的危害,进而威胁到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2)树立安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于每一项工程项目而言,其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应严格按照科学、安全的方法进行施工工作,一方面应力争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应确保工程项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特别是对于水利工程而言,这是一种能够影响到多数人们吃水用水的一项工程,对此,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进行施工工作,以免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运转。(3)增加安全检查和安全巡视。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与其他工程的施工现场相比,施工环境要复杂一些,而且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可能对安全方面产生影响的因素也较多。所以,施工单位应严格做好对项目工程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检查与巡视工作,将综合安全检查与专项安全检查相结合,使施工期间的安全隐患尽量控制到最低。

2.2建立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1)严把设计质量关。对于一项新的水利工程而言,应在工程开始前,就应做好详细审核水利工程实施的技术文件、报表和相关实施报告,以便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2)明确责任主体。在工作期间应按照相应的合同、协议等文件来确定各个主体的义务与责任,做到分工到位,明确到人。(3)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力度。当水利工程开始进行施工时,应做好对施工现场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强化监督与检查力度,对于监理人员而言,应将旁站与巡检工作相结合,按时或不定时进行检查工作,以便明确掌握现场的施工质量。(4)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的程序。在工程开始实施前,水利工程的承包方与实施方应预先对工程完工后的质量检查流程提出相应的规定或标准,并采用程序化管理措施,以使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可利于对水利工程是否符合标准进行判定工作。对此,可采取以下三种检查方式,一是采用工程实施方进行自检,二是通过工程承包方进行检验,三是经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5)利用支付手段控制工程质量。为确保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可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支付方式及支付工具,其中延长资金支付周期就是一种不错的创新形式,这种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拖欠货款是有较大区别的,其主要的意义是指在工程完工后,为确保工程质量,将货款分为等额的几个部分,当工程完工后,且通过质量检查后,可支付款项的一部分,对于剩余的部分可根据工程的实际使用期分为等额的几份,按年为周期来进行支付,采用这种支付方式可有效制约工程实施以次充好的情况。

第2篇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正确处理农田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多方协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规划中将坚持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用水、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把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根据全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协调城镇与农村、灌区与乡村、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优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讲求效益。

3、开源、节流与保护并举,建设、管理与改革同步

要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保护,并把节约、保护放到优先位置。加强水利投、融资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公益消耗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全区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4、加强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

要做好与经济社会、水资源综合利用、国土整治、城镇发展,以及水利、农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5、量力而行,通力协作,稳步发展

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可能,合理确定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及时协调处理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面,切实保障本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二、水利建设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

主要内容是:

(1)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

(2)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第3篇

1.1工程建设资金需求量大

部分群众认识程度不高从工程建设投入来讲,我市属半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任务重、难度大、投入建设资金需求量大。部分干部群众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体认识不清,“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农村水利投资应由国家全部承担,农民不应再承担义务,上级给钱就干,存在给多少钱干多少事等认识,并不能深刻领会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致使一些地方农田水利建设比较被动,阻碍了新农村水利建设和发展。

1.2部分村饮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要求因我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致使我市部分村因高氟水、苦咸水、局部严重缺水和污染水等问题造成饮水不安全,严重影响着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制约着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进程。

1.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滞后已成为全面建设新农村严重制约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还是粗放型的,没有达到新农村水利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不足,灌溉设施老化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不能满足农田灌溉和群众安全饮水的需要。

2.解决思路及主要措施

2.1切实加强领导,多渠道筹集资金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系列安排部署,我市积极组织召开了农建工作动员大会和专题会议,成立了主管市长为组长的农建领导小组,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农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领导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市、乡、村3级组织协调联动的农建指挥系统。农田水利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做保障,为此,我市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地方配套、自筹资金足额筹集到位的同时,对立项的工程项目实行先干后补、统一供货、以物代补的资金使用方案,特别是饮水安全和节水灌溉专项资金的使用,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确保了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在组织协调和农建资金筹措方面,创新建设机制,建立健全投资主体股份化、投资方式多元化、投资层次多样化的机制。

2.2坚持规划先行,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市牢固树立“水是社会命脉”的科学理念,在认真总结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了工程建设前期科学规划的力度,严格按照预定的工程标准和质量,进行规划设计,使工程布局得到进一步规范,工程效益进一步增强。在平原井灌区,加快机井更新改造和地下管道、维塑软管的普及;在沙地和坡耕地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设施农业积极推广微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系数,逐步实现了平原灌溉管道化、实施农业微灌化、农民饮水安全化、山地集雨节水化的建设格局。

2.3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

第4篇

成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只有全省水平的1/4、全国水平的1/3和世界水平的1/10,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矛盾相互交织,大抓水利成为突破水资源瓶颈约束的必由之路[4]。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对创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弥补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减轻财政负担为解决成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地区防汛抗旱标准不够高等问题,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未来5年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即未来5年水利总投入预计达200—300亿,单靠政府有限的财政难以持续支撑巨额的水利建设支出。政府投入的水利项目,主要为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微利甚至无利的公益性项目,政府财政独撑水利建设还会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促进水利行业投资收益和运营效率的提高由政府垄断水利建设,缺少竞争机制,缺乏降低成本和创新管理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还可能存在部分官员为私利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而民间资本的参与,打破水利服务的垄断供给,实现政企分开,形成竞争格局;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效率”“、效益”动机强,在水利项目建设和运营上会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水利建设引入民间资本,将提高整个水利行业的投资收益和运营效率。3.有利于改善水利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由政府或国有公司垄断水利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缺乏竞争的压力和动力,经营成本高、效益差、价格高;而且,如果仅维持单一投资主体,拒巨额民间资本于门外,水利投入难以大幅有效提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在基础领域尝试市场化改革后,基础设施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争剧增加,价格不断下降,服务质量不断上升。在政府监管和市场竞争下,追求效益的民间资本,会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不仅如此,水利建设引入民间资本还对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企改革、培育市场机制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变化。

二、民间资本进入水利建设的障碍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将水利建设视为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无论纯公益性项目还是具有较强盈利性的项目,均由政府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运营。民间资本在我国的水利建设中还处于补充、辅助的地位。创建水利建设引入民间资本的机制,培育水利建设新主体,需要冲破重重障碍。

1.观念障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在一般竞争领域,政府职能定位清晰明确,但在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虽然政策已放开,但由于水的特殊地位,政府治水、管水的观念短期内难以改变。政府部门仍将水利建设视为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惊恐民间资本给现有的水利公共服务供给秩序造成混乱,缺乏改革的勇气,畏首畏尾,不敢接纳民间资本。这种观念的指引下,政府“管得多、统得死”,仅象征性向市场推出少量水利项目,并给予民营企业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压力。这种“封闭保护”思想,阻碍了政策的落实,使得水利建设效率低下,水利公共服务难以有效满足社会需求。

2.制度障碍

我国水利建设的改革严重滞后,水利建设的市场化、产业化的政策均为国务院或部委指导性文件,尚未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政策的权威性和强制力,不足以促使政府放权让利,也不利于政策帮扶和规范民间资本的水利建设。而且,现有政策多为原则性、框架式的指导,并没有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致使地方政府和水利管理部门难以落实。诚如,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部长王志刚所言,民间资本“不是政策不鼓励”,而是缺乏有效的“游戏规则”。民间资本进行水利建设仍欠缺很多基础性的制度:准入制度,应建立国资、民资竞争性的产业组织结构;水资源管理制度,应避免行政分割、部门割据以及地方保护主义,逐步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要尽快完善水费定价机制、征收机制,为民间资本取得收益创造条件;水权制度,利用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等。

3.行政管理障碍

不同于普通的竞争领域,水利建设涉及公共利益,具有典型的垄断性和受益非排他性。为避免私利扩张损害公共利益,促进水利建设稳健发展,政府应该承担起引导、管理、监督、支持和协调的责任。但当前政府投资管理机制、引导机制与监管机制还不完善,运作机构和专业人才缺乏,致使政府行为存在严重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⑴利益冲突。行政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在水利建设管理上既要追求公共利益,也会考虑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当三种利益有冲突的时候,在公共利益受益主体软约束情况下,行政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决择,不排除为部门或个人私利损害公共利益的可能。在缺乏严谨权威的制度下,拥有较大“自由裁量权”的政府部门或管理人员为维护水利建设上的权力和利益,防范民间资本冲击,通常为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设置重重障碍。⑵服务水平。政府的服务水平关系到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的可能性、可行性及收益水平。但一方面政府“管得多、统得死”,民间资本进行水利建设的审批手续繁杂,服务态度差,权利监督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缺乏运作机构和专业人才,使得民间资本的水利建设项目的审查不科学、不规范。低下的服务水平不仅仅造成利息损失、时间和精力损耗、商业机会的流失,还会损害市场公平,置民间资本于不利的竞争地位。⑶官僚作风。官僚作风在水利项目建设上表现在脱离实际、无所作为、不负责任等。民间资本的水利投资依赖于“领导层”的态度和能力,“可管可不管”“、可严可不严”,民间资本的权利和权益处于半悬空状态。

4.自身障碍

水资源的稀缺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要求政府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另一方面,水利项目的投资分析、建设、运营、管理,专业性强、管理要求高。但我国多数民营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偏低、经营观念淡薄、重利轻义,民营企业仍存在规模小、结构散、管理制度不健全、行为不规范等现象,与水利项目监管、建设和运营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界线还比较模糊,制度不完善、服务水平低下,成为水利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此外,水利建设民营主体先天不足,政府还应承担扶持和培育的责任。

三、成都水利建设引入民间资本的政策建议

政府与市场应当是互补共生的关系,政府应当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致力于激发市场活力。成都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已迫在眉睫,必须克服上述障碍,努力开拓,在区域内探索科学有效的新机制。

1.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进行水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必须坚持效益、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有进行科学的规划,才能实现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平衡的状态。为保证民间资本权利和利益,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提高效益,必须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但我国规划工作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对规划工作鲜见成文的制度性的规定。因此,无论在程序上还是在内容上行政色彩浓厚、随意性强。成都应创建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的规划工作制度,建立由水务局牵头,专家、专业机构参与,多部门、多群体协商的规划制度;建立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切实保障规划执行和实施的机制,确保规划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在此基础之上,清理、整合现有的水资源利用、水利建设的规划,检查、监督规划的执行情况。

2.深化水利项目产权改革深化水利项目产权制度改革

落实管护主体,保障水利建设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才能提高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也才能建立高效运行的市场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由一般竞争性行业向垄断性行业推进,垄断性行业的产权改革已迫在眉睫。如果将竞争性行业的产权理论适用于水利建设等垄断行业,虽然能够增强供给能力、提高效率,但私有产权会利用垄断地位提高价格、歧视性定价“、撇奶油”等行为,损害公平。要兼顾市场性和公平性,必须摒弃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对立与替代的固有思维,寻求两者的融合,通过两者的合理配置,推动水利建设政府追求的公共性与私人追求的效益性协同发展。民营化的程度与水利建设的公共性纯度相匹配。公共性纯度越高,政府责任越大,公有产权的比例就应越高。相反,公共性的纯度越低,私有产权的比例就应更高。现代产权理论将传统产权进行分解,认为产权不仅仅是所有权,还包括经营权、管理权、使用权、支配权、分配权等。所有权与附属的其他产权具有可分割性和可让渡性。水利建设引进民资间本,既可以是所有权上的引入,即“民有民营”,也可以是经营权上的引入,即“国有民营”。成都市的水利建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入民间资本,如特许经营权出让、承包或租赁经营、资产证券化、并购、民资独营、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合资模式、TOT模式(转让—经营—转让)、PPP模式、运营和维护模式等。对于公共性纯度高、效益差的小型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奖补政策吸纳项目受益人投资。

3.制订公平有效的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的细则

国务院引导民间资本和发展水利的指导性文件,均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但这些原则性的指导,只为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提供了可能性。是否具有可行性,必须以公平有效的细则进行判断。其实,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2010年又出台“新36条”,许多垄断行业也不断宣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但由于没有具体的细则,民间资本在操作上无章可循,无路径可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简单声明对民间资本开放,是没有意义的”“,细则”至关重要。2012年,水利部制订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细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有效地保障了民间投资主体的权益。但是这两个细则所涉范围还不够广,只针对小型的水利工程,没有涵盖其他水利建设项目;机制也不够严密,建设监管有章可循,却无运营监管制度,不能有效保护使用人权益,从长远看,也不利于民间资本的水利建设。成都应该在本区域建立一套清晰、透明、规范运作的规章制度:一方面要放开市场准入,建立水利建设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机制,形成竞争性的产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要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科学界定审批和监管的职能和权限,规范审批和监管的程序,简政放权,减少许可、审批,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水利建设的活力和创造力;还应科学规制,由偏重“事前”管制转变为“事前、事中”防范与“事后”严惩相结合的管制,公平执法,创建国资、民资平等的市场地位,并防范民间资本利用水利项目的公共性损害使用人利益;最后,应建立有效的帮扶制度,完善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用地、用电、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

4.创新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资本具有逐利性,吸引民间资本投融资的必要前提是水利项目的可赢利性。所以,必须理顺水利项目的收益机制。开发水利项目的收益体现在水资源的使用方式上,包括取水权、水运权、水电权、养殖权、旅游观光权等。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和公共性特点,使得水利项目取水权交易费用收取上,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搭便车”现象、征收成本高昂等问题,导致水利项目内在商业化价值不高。成都应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利用市场机制理顺定价机制,合理调整费用征收标准,强化费用征收力度,切实维护民间资本利益;引导和帮扶民间资本完善产业价值链,充分挖掘水利项目潜在赢利能力;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并规范财政奖补制度,奖补范围、标准和程序应该阳光透明,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小型公益性水利项目。创新民间资本投入方式。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可以资金、实物、劳务或其他方式投入;可以独资、合资、合作、捐赠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多种出资形式。政府审批和监管应放开出资方式和形式,主要审查能否完成工程,是否符合水利规划、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和运行管理规定;项目完工后,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工程产权,并确保该产权依法享有继承、转让、转租、抵押和参股经营等权益。创新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的融资方式。政府确立水利项目建设方案,投入部分资金,采用市场化手段和操作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跟进;组建水利产业投资基金,利用集合投资、分散风险、专业运作的基金优势,集中分散的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利用水利项目收益稳定的融资特点,引导和鼓励银行开展收益权质押贷款;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扩大水利项目公司化改造,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5.创建科学规范的监管机制

第5篇

1.1农村人畜饮水问题。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民及牲畜的饮水问题。农民们在耕地用水过程中,只会对水资源进行不加限制的开发、使用,但是不懂得如何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久而久之导致了水资源的不断恶化,进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限制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的情况。

1.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我国农村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在兼顾性方面考虑的不是特别充分,例如进行水库修建的时候只是由和水库建设相关的人员单独进行设计、建设,没有将水库的建设放在一个水利系统中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设计。

1.3地方管理部门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投入资金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地区还是会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对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地方出资的,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投入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际需要的经费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资金不足可能导致一些对农民特别有益的农田水利工程无法按期开工,即使开工建设中途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终导致工程无法按时竣工进行验收。

1.4农村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与其他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我国农村的基层水利工程相关单位普遍存在非工程管理岗位偏多,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少或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

1.5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

首先,我国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直接领导,缺乏独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其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还存在地形复杂等一些客观因素;这些最终导致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较混乱,从而出现上面提到的水利工程建设盲目性和随意性等问题。同时,由于没有独立的小型水利建设管理部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就会存在与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这样就更加大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难度。

2、改善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大力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以实现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现状,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1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审批制度。

无论是集中在大城市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还是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它们的基础都是合理的规划。也就是说,只有前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才能规范、有序的发展、完成。我们应该根据西部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由政府带头进行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规划,有效解决目前农村水利建设方面对于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我们还可以通过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方法,加大处理污染的力度,同时提倡农民们在平时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逐步形成一个节水型的大农村。

2.2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

对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现有或者叫已有工程的有效管理以及在建的小型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其中,通过对已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在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首先,我们应该根据《水法》的要求,尽量防止已有的小型水利工程遭受到泥石流、洪水、地震等灾难的毁坏,同时还应防止人为因素的主观损坏;我们还应该知道水利工程不能区分重点环节和非重点环节,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同等重要的,与小型水利工程配套的设施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其次,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设计图纸、文件档案、检测信息、工程进度等记录都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保管。当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最终的解决办法等资料都应该进行很好的存档。

2.3设计严格的水利工程资质证制度和招投标制度。

依据审批工程的具体规模,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杜绝通过其他方式聘请无资质的个人和单位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农村任何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即使是一个水库的建设,都必须进过本地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招标。

2.4在小型水利工程竣工后,承担工程建设的单位必须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与此同时,作为施工单位也要提供有甲乙双方签字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其他资料。地方水利单位可以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对工程进行全部验收;最后做出综合性的评定。

3、小结

第6篇

1.1城市水环境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在水污染控制的决策过程中,不能恰当地协调水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或者对于水环境的功能、效益的认识不足,导致了水环境受到损害;在规划技术上缺乏系统的规划指标。现有的水环境系统规划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规划方法和规划指标体系没有体现城市水环境的系统性特点,缺乏可行的技术规范;在规划实施上缺乏规划实施监管技术支持。

1.2自净能力承载不了污染的力度

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数越大,系统越稳定,系统能量越大,物质流动速度越快,水体的自净能力也就越强,系统的纳污能力越强。如果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总量超过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有机碳被分解成二氧化碳移出系统,而氮、磷等营养盐则被留在系统中,继续参与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氮、磷等营养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藻类大量生长,生态系统失衡,物质循环阻塞,有机物和营养盐积累,最终会导致生态链断裂,水体黑臭。

1.3土地资源短缺引发与河争地

由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地紧张矛盾日益突出,与河争地现象严重,全市水域面积骤减.此外,城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城市河道断面普遍偏小,且河岸多采用直立浆砌石护岸,坝闸控制水位不高,不仅河道槽蓄量偏少,水环境容量小,也使河流自然属性改变,导致水流缓慢,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容易诱发水环境恶化。

2.南宁市城市水环境治理现状

南宁市区内水系发达,邕江与其众多支流及周边水库、池塘,构成了以邕江为主干的庞大水系网络。目前南宁市水环境治理还主要采用清淤、截污、驳岸等市政工程手段。2008年,南宁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内河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和城乡污水处理厂项目两大项目类。2006-2008年,关闭了邕江边上4家年产3.4万吨以下规模的蔗渣造纸厂等措施并举,实现了重污染行业治理设施全面升级、排入邕江等河流的污染物全面下降。2009年,南宁将建设重大工程,将南宁市区内所有湖泊河流连通,南宁将成为水上威尼斯,打造“中国水城”。但是,虽然城市水环境治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南宁市水环境治理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治理污水时的二级出水氨氮值偏高;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和设备运行负荷水平偏低;一些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低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等。

3.南宁市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对策

3.1制订科学的城市水务规划

城市水务规划是对城市涉水项目的综合规划,涉及防洪、城建、供水、排水、水环境、航运、旅游、水土保持等方面。根据南宁市城市水务规划的特点,制定如下的水务规划:第一,科学建设南宁市供水水源。在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的基础上,应充分论证治污、引水、节水三个方面,提出科学的城市规模意见和工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布局导向意见。第三,水域功能规划要明确。城市水域功能涉及蓄水、排水(污)、航运、码头、旅游、休闲等功能,要全面规划,安排好水域与沿岸陆域的各种功能,水域应作为城市发展的一条蓝线严格管理,避免南宁市建设的无序性和重复浪费;并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四,河网水环境要确立。南宁市河网密布,却成天然垃圾场,要把改善河网环境,作为主要规划内容,全面规划,通过治污、整治、引清、控制调度、加强管理等有效的措施,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3.2建设水景观

水是渗透于城市之中充满灵性的景观要素。要根据南宁市水系格局,充分利用邕江及郁江这一宝贵历史遗产,重点围绕邕江及郁江沿江地带建设风景区、邕江两岸水系生态圈建设以及加强邕江生态景观风貌带建设等方面,依托于水、借助于水来塑造城市的品格,重点打造的“中国水城”总体规划方案为一江,两库,南、北贯城渠,五环,18内河方案。通过建设连通渠,形成五大环城水系,简称五环:灵湖环、相思环、南湖环、凤凰湖环、五象环。这“五环”经过的地方都可以简称成为南宁市的水景观,融合水、自然景物、人文建设、景观社设施的建设的水景观将会成为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为了继续改善及修复江水、湖泊生态环境,需要开展一些生态修复和生态净化工程建设。这类措施主要有:入江及入河口净化工程、邕江与郁江区生态湿地建设与恢复、邕江底泥的环保疏浚、邕江水生植物的打捞清除、流域面山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引水调水以增加邕江及入邕江河道的生态补水量等等。

第7篇

关键词:不良地质;基础;处理,方法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其中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均较为优越的地区,已被优先开发或已经建成水利工程。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对水利资源的需求量的加大,现有的水利工程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还需不断地开发建设新的水利水电项目。今后不得不在不良的建基面上建设水利工程。不良地基是指由于地基的天然性能缺陷,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筑物稳定对地基的要求。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来说,不良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基础的沉陷量过大或不均匀性,基础渗漏量或水力坡降超过容许值。

地质条件差,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设计规定值。地基内为无粘性土粉细砂层因振动可能产生液化,造成建筑物失稳破坏,或因震陷造成建筑物破坏几等个方面。

一、不良地质基础一般处理方法

1.1强透水层的防渗处理

以大坝为例,刚性坝基砂、卵、砾石都属于强透水层,一般都加以开挖清除,土坝坝基砂、卵、砾石层因透水强烈,不仅损失水量,且易产生管涌,增大扬压力,影响建筑物的稳定,一般都加以防渗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将透水层砂、卵、砾石开挖清除回填粘土或混凝土,构筑截水墙。利用冲抓钻或冲击钻机作大口径造孔,回填混凝土或粘土形成防渗墙。利用高压喷射灌浆方法修筑水泥防渗墙。水泥或粘土帷幕灌浆。坝前粘土或混凝土铺盖,延长渗径,帷幕后排水减压,设置反滤层。

1.2可液化土层的处理

可液化土层是指无粘性土层或少粘性土层在静力或振动力作下,孔隙水压力上升,抗剪强度瞬时消失的土层,土层的液化可使地基沉陷、滑移失稳、危及上部建筑物的安全。常用处理的方法是:(1)将可液化土层开挖清除,置入其他强度较高、防渗性能良好的材料。(2)振冲挤密或分层振动压实。(3)四周用混凝土围墙封闭,防止其向四周流动。(4)穿过可液化土层设置砂桩或灰土桩,或设置砂井。

1.3软弱夹层基础的处理

地基基础软弱带按其倾角大小可分为高中倾角软弱带和缓倾角软弱带,其对建筑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

(1)高倾角软弱带处理。

挖出软弱带回填混凝土,做成混凝土塞,开挖深度一般为软弱带宽度的1—1.5倍,两侧开挖边坡1:1—l:0.5。当软弱带较为疏松,且宽度较大时,可采用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拱,以使上部荷载传至两侧完整岩体。对土坝坝基软弱带,为防止渗流淘刷坝身填士,可清除部分软弱带后回填混凝土或粘土,形成阻水盖板。软弱带与库水相通的上游端,开挖防渗井回填混凝土或设置防渗齿墙。当高倾角软弱带位于坝肩,特别是拱坝坝肩时,可设置混凝土传力墙,传力框架或进行预应力锚固;对重力坝破碎岩体坝肩,当破碎岩体自身稳定没有问题,可在破碎岩体中设置混凝土防渗墙。当坝基裂隙带密集发育时,可清除松散体回填混凝土或设置防渗齿墙。

(2)缓倾角软弱带处理。

将软弱带开挖清除回填混凝土,若上盘岩体尚坚硬完整,且全部开挖工作量过大时,可利用平硐或竖井开挖清除软弱带回填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并做好回填固结灌浆。设置穿过软弱带的防滑齿墙。高压喷射清除软弱物质回填或灌注水泥浆及砂浆。穿过软弱带时进行预应力锚固。沿软弱带设钢筋混凝土抗剪键,或穿过软弱带设抗剪桩。

1.4淤泥质软土的处理

淤泥质软土包括淤泥质土、泥碳、腐泥、以及其他天然含水量特高,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压缩性大的土,多呈软塑及流塑状态。由于其质软,易产生高压缩变形、侧向膨胀、滑移或挤出,影响上部建筑物的稳定。土坝坝基的淤泥质软土排水困难,长期难于稳定。常采取的处理办法是:(1)开挖清除。(2)置换砂层,或砂垫层排水。(3)砂井排水。(4)抛石挤淤。(5)控制加荷速率,使其缓慢排水固结。(6)扩大建筑物基础或采用桩基。(7)预留沉陷量。(8)用板桩墙封闭和在底部侧向填砂、砾石阻滑。(9)用镇压层法,如反压护堤平台。

1.5深覆盖层处理

当地基处河流冲积层砂、卵、砾石层、碎石层、坡残积层洪积或泥石堆积层或其他原因形成的冲积堆积层厚度较大时,不便于全部开挖清除时,因其松散,孔隙率大,渗透性强,易产生压缩变形和渗漏,有时因其中夹有软弱夹层,不利于抗滑稳定。一般常用的处理方法是:(1)用强夯法或振动碾夯实或压实土体表层。(2)对地基进行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3)设置混凝土截水墙或用高压喷射灌浆构筑防渗墙。(4)坝前铺盖防渗。(5)采用沉重桩或摩擦桩。(6)扩大基础。

1.6坝基涌泉处理方法

坝基涌泉或来自基岩裂隙、松散土层或来自喀斯特管道,可能造成土坝的管涌流土破坏造成坝身不稳定。也给混凝土浇筑带来困难,甚至形成漏水通道,因此必须妥善加以处理,处理原则是能堵则堵,能排则排。涌泉处理一般常采取的办法如下:(1)对基岩涌泉,能封堵者予以混凝土封堵,涌水量大者,引水入集水坑,回填砾石,并预埋灌浆管,然后抽水并回填混凝土封堵,后期再进行回填灌浆。作为土坝基础,于混凝土盖顶上再铺筑粘士。(2)在涌泉出口安装活动逆止阀门,使其可向库内涌水,但不能使库水漏失。

第8篇

关键词:资源城镇水土流失水利建设生态

一、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1.目前我国城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

(2)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

(3)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

(4)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城市建设区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一、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洪水危害。城市建设导致硬化地面、建筑物增加,致使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流速加快引起洪水问题。二、城市水土流失加重了泥沙淤积。由于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地表、破坏植被、堆弃土石,直接加重了水土流失。造成地下管道、水系和河道的淤积,阻塞道路。三、地下水补给减小加重了水资源紧缺。城市人口聚集,产业集中,城市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四是环境污染和景观问题。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山区地表水缺乏,为改善居住环境,一些城市修建了橡胶坝等景观,发生洪水时河道堵塞,泄洪能力差,水流不畅,冲刷加剧,引发洪水水土流失问题。

二、如何做好城市的水利建设工作

水土流失给城市经济发展到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保护城镇生态环境,防治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做好城市的水利建设工作,我们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1.加强城区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植草种树是城市绿化、改善环境的最佳方法。植树种草可以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可以为保护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设计质量,以利于雨水的回收以及水资源的不断循环利用,水利建设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社会用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水利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的发展也日益表明,在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日趋紧缺的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做好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必不可少。

3.加强城镇水系综合整治,加强城镇防灾治理工作和污水治理工作。水系对于一个城镇很重要,城镇河流整治包括整治排水系统和整治河岸生态环境。在整治排水方面,要坚持科学管理,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手段,科学安排、调度和管理水资源,在保护治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严格管理社会的排污行为,倡导和发展绿色经济。

4.合理开发水资源以及做好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通过探索建立水权制度,不断完善节水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和提高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解决生态恶化问题,促进全省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城市开发建设来说,从一开始,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不能等到出现问题才去解决,而且治理的费用比防治所花费的费用还高。

6.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