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神经外科医生论文

神经外科医生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15:53: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神经外科医生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神经外科医生论文

第1篇

大众医学:什么是脑肿瘤?脑肿瘤就是脑癌吗?

毛颖:脑肿瘤是颅内肿瘤的简称,常造成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脑肿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性疾病一样,也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脑膜瘤和垂体瘤都是发病率较高的大脑良性肿瘤。通常人们所称的“脑癌”,泛指大脑恶性肿瘤,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一种脑癌。大脑良性肿瘤“性情“”比较“温和”,生长较为缓慢,手术能够根治,复发率比较低;大脑恶性肿瘤“性情“”比较“残暴”,通常需要手术切除配合放疗和化疗等,难以根治。绝大多数大脑恶性肿瘤会复发,对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也是目前临床上神经外科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之一。

大众医学:脑癌主要分几类?预后如何?

毛颖:大脑脑癌的分类比较多,具体取决于病理诊断。就脑胶质瘤而言,分类方法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病理诊断,按以往诊断标准大体可以分为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相对预后最差,少突胶质细胞瘤则预后较好;另一方面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标准,分为I~IV级,I~II级称为低级别胶质瘤,III~IV级称为高级别胶质瘤,分级越高,恶性程度越高。2016年,WHO对脑胶质瘤重新制定了诊断标准,引入了分子诊断指标。我院目前已经对脑胶质瘤患者常规开展分子病理检测。

脑肿瘤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

近年来,随着脑肿瘤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分子病理结果来判断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是一种较为精准的方法。例如,IDH1基因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1p19q染色体共缺失等,都是提示患者预后较好的分子指标。

大众医学:脑胶质瘤发病情况如何,哪些人更容易发生?

毛颖:随着CT和磁共振等大型医疗检测仪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脑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2011年,中国脑脑癌发病率为6.47/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59%,位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第9位,病死率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第8位。脑胶质瘤是大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2007~2011年美国统计资料显示,脑胶质瘤发病率占所有大脑恶性肿瘤的80%;2003~2007年上海地区统计资料显示,脑胶质瘤占所有大脑肿瘤的25%,男性好发;我院回顾了1951~2011年手术获得的病理标本,脑胶质瘤标本占40%左右。

大众医学:脑胶质瘤患者增多与近30年来手机的广泛使用有关吗?

毛颖:和大多数癌症一样,脑胶质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人体内单个细胞的基因变异是导致脑胶质瘤发病的源头因素。环境、食品、情绪、感染等因素均可能导致细胞变异,唯一确定的因素只有X线辐射。这引出了一个公众关注的话题,现代人手机使用频率极高,会不会导致脑胶质瘤的发生?近30年来,上海脑肿瘤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而这30年恰恰是上海手机普及率井喷的一段时期。我院曾经对国际上有关手机使用与脑肿瘤发病关系的论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现:同侧、长时间的手机使用与脑胶质瘤患病风险密切相关,在长时间使用手机的人群中,低级别胶质瘤发生率明显增加,20~29岁是脑胶质瘤的高发人群,这一结果与国际癌症研究署主张的“将射频电磁场定义为人类可能的致癌剂”不谋而合。

手机使用与脑肿瘤关系的研究

国际上有多家机构开展了手机使用与脑肿瘤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其中数据最全的项目有两个。①国际癌症研究署的INTERPHONE项目:研究发现,最高级别的重度手机使用者(30分钟/天,持续10年)患脑胶质瘤的风险增加,但较低暴露不增加患病风险。遗憾的是,其他研究不能重复这一结果。②Hardell研究小组的研究项目:该研究主要针对不同年龄组(20~80岁)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脑肿瘤与手机使用之间存在正性关系,20~29岁人群相对危险度最大。

大众医学:脑胶质瘤有哪些早期迹象?

毛颖: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癌症,脑胶质瘤早期的临床症状并不十分典型,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①肿瘤生长在大脑内,形成了局部占位效应,引起颅内压力增高,患者会出现头痛,严重者会出现“颅内压三联征”――头痛、呕吐、视物模糊。②肿瘤压迫临近的脑组织,造成局部神经功能障碍,比如压迫脑运动功能区,会造成肢体乏力,甚至偏瘫;压迫语言功能区,会造成言语不流利,甚至失语;压迫情感功能区,会导致情绪淡漠和记忆力下降。③脑肿瘤的存在还会导致大脑电生理功能的异常,引起大脑局部异常放电,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羊癫疯”。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最为常见的是短暂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

大众医学:长期头痛,会不会得脑癌呢?

毛颖:头痛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也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老百姓一出现头痛就会悲观的认为“是不是脑子里面长了东西”“L期头痛肯定是得了绝症”。其实,头痛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头痛时间可长可短,程度可轻可重,伴随症状可有可无,不同的头痛类型往往提示的头痛原因也不尽相同。脑胶质瘤引起的头痛大多数是占位效应导致的颅内压升高所引起,发展过程较漫长。若肿瘤短期内明显进展或者出现瘤内出血,患者会出现急性头痛发作,此时必须引起重视。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长期头痛,经济条件又允许,每年体检时宜增加头颅磁共振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颅内病变有很大帮助。

大众医学:有没有简便有效的脑胶质瘤筛查办法?

毛颖:头颅CT是筛查颅内病变的“第一道屏障”,快速、便捷,各大医院急诊均能开展。但是,CT仅仅能够帮助发现颅内病灶,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判断病灶的性质,甚至会遗漏一些微小病灶。通常,在CT发现异常情况后,医生会建议患者接受头颅磁共振(MRI)检查。目前认为,MRI是确诊脑胶质瘤的主要检查手段。若MRI仍然难以确诊,PET/CT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检查措施。

特别提醒定期体检不要漏了脑部检查

脑胶质瘤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体检时可以增加头颅磁共振检查项目。?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认知水平下降,早期常因记忆力下降、精神症状等原因而被误诊。因此,定期体检时,千万不要漏了脑部检查。

大众医学:脑胶质瘤怎么治疗?

毛颖:一旦确诊为脑胶质瘤,“积极就医、长期随访”将会成为每一个患者的指导原则。目前比较公认的脑胶质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手术治疗是根本,除了可以取出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是哪种类型的胶质瘤外,还可以起到降低颅内压力的作用。手术后,再根据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进行化疗或(和)放疗。部分胶质瘤由于生长部位较深,或者已经在颅内广泛播散,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神经外科医生会针对颅内病灶进行穿刺活检,在明确病理诊断后,进一步实施放疗和化疗。规范的治疗能够有效地延长肿瘤的复发时间和患者的存活时间。

脑胶质瘤须尽早治疗

虽然脑胶质瘤病理类型各不相同,恶性程度也大相径庭,但不论何种类型的脑胶质瘤,都会发生肿瘤进展。相关研究发现,在一批无意发现脑胶质瘤的患者中,脑胶质瘤每年都会按一定的速度生长,越到后期,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越快,最终可能造成患者颅内压增高,甚至发生脑疝,危及生命。诊断明确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应尽早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规范治疗。

大众医学:华山医院在治疗脑胶质瘤方面有哪些特色?

毛颖:除了规范化治疗外,近年来中国神经外科领域针对脑胶质瘤做了大量研究,对脑胶质瘤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结合国际先进诊疗技术,对胶质瘤的诊疗做出了很多有效的变革,从“统一化”的治疗模式转变为“个体化”,从“一味追求肿瘤切除程度”到“以保护脑功能为前提的最大范围切除”,从“组织学诊断”发展为“分子水平诊断”,从“神经外科单兵作战”过渡到“多学科合作诊疗”,给脑胶质瘤患者带来了福音。我院在国内率先成立了胶质瘤亚专科,并逐步引入了“高场强3.0T术中磁共振”“清醒麻醉联合多模态神经导航”“胶质瘤分子病理诊断”和“个体化免疫治疗”等先进技术和理念,体现在从手术到放疗、化疗的每一个环节。

大众医学:手术会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吗?

毛颖:目前,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采取的是“最大限度安全切除”原则,即在切除脑胶质瘤同时,尽可能保护患者的大脑功能,使患者术后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重返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对于一些肿瘤位于脑功能区的患者,手术中我们会将患者唤醒,联合电生理监测和功能磁共振导航,精准地定位肿瘤边界和脑功能区,再实施手术切除,同时进行术中磁共振扫描,及时发现残余的肿瘤,再进行二次切除,最大限度地提高脑胶质瘤的切除率,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对于切下的肿瘤标本,我们会进行分子病理检测,更准确地判断患者预后,提高放疗、化疗敏感性,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实施个体化的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治疗,使肿瘤复发时间明显延长,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以最恶性的胶质母细胞瘤为例,国际报道平均生存时间12.5个月,而我院2014年已经达到19.6个月,且这一时间仍在不断延长。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控制癫痫。特别是术前和术后就存在癫痫发作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标准的抗癫痫治疗,切勿轻易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第二,密切随访,患者术后三个月,以后每六个月定期到医院复查磁共振(MRI),包括平扫和增强。第三,坚持康复训练,存在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应坚持康复训练。

大众医学: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在脑胶质瘤治疗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毛颖:随着医疗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放疗和化疗技术已今非昔比。过去损伤大的全脑放疗已被适形调强的局部放疗取代,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形态,以及与大脑重要功能结构的关系,精心设计放射剂量分布,准确地照射肿瘤并保护正常组织。而化疗与放疗同步应用,以及放疗后追加数个疗程的化疗是另一个进步。医生根据生物靶标,可以对不同患者进行选择性化疗,既提高疗效,又可避免盲目用药,减少副作用。此外,有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的问世,也给脑胶质瘤患者带来了福音。由于这些治疗均需要医生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故可以认为,脑胶质瘤的治疗正向“个体化”“精准化”治疗迈进。当然,无论是手术,还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多学科协作的力量不可忽视,这也是目前脑胶质瘤诊疗的趋势,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和诊疗效果。目前,全国多家医院都拥有针对脑胶质瘤的多学科协作团队,部分神经外科诊疗中心还设有胶质瘤多学科诊疗门诊,给患者带来诸多便利和实惠。

大众医学: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怎么办?

毛颖:脑胶质瘤复发后的治疗可以说是全世界的一大难题,原则是能够手术,先考虑再次手术;如果无法手术,则辅以个体化的放疗和化疗。放疗的作用非常显著,主要方法包括:普通放疗、伽马刀、射波刀和质子刀。其中,普通放疗是应用最广泛的,现在已经发展到三维适形放疗,尽可能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大众医学:伽马刀治疗脑胶质瘤效果好吗?

毛颖:伽马刀或许是普通老百姓经常会听到的一个医学名词。然而,伽马刀治疗脑胶质瘤是否有效,目前还没有非常权威的数据证明。可以肯定的是,伽马刀必须与放疗或者化疗联合使用,才可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此外,肿瘤体积较大、周边水肿明显的脑胶质瘤,采用伽马刀治疗是不合适的。

大众医学:您对防治脑胶质瘤,有哪些建议?

毛颖:脑胶质瘤的治疗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随着神经外科医生对脑胶质瘤认识的不断深入,会使得整个治疗过程更倾向个体化和精准化。至于如何预防脑胶质瘤的发生,尚无统一的说法。对于已经发现颅内病灶的患者而言,如下的建议是非常有效的:切莫讳疾忌医,一旦确诊,应尽早就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化治疗;坚持定期和长期随访;如果术后出现出血、神经功能障碍,积极地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也十分必要。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决心和战胜病痛的信心。

大众医学:在治疗脑胶质瘤过程中,有没有令您记忆深刻的病例?

毛颖:作为一名从医接近30年的神经外科医生,我个人对于胶质瘤的认识也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治疗脑胶质瘤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因为我最早独立主刀的手术就是脑胶质瘤切除术。20年前,还没有所谓的神经导航,所有的胶质瘤切除手术都凭医生的肉眼和手感来确定肿瘤的边界,以及定位一些关键的脑功能区。往往一台手术非常成功,感觉肿瘤已被完全切除,但患者术后却出现了难以解释的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还有一些手术,当时亦感觉非常成功,但术后患者很快出现肿瘤复发,甚至死亡。曾经有一个患者在我手上先后接受了四次脑胶质瘤切除手术,那个时候,我深深感觉到神经外科医生的无力。后来,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有赖于科技水平和设涞母新,才知道精准定位功能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与国际同仁的交流以及自己团队的研究,我开始关注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特性,逐步确立新型的胶质瘤治疗理念:以手术为中心,配合个体化的放疗和化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大众医学:对脑胶质瘤诊疗的未来,您有哪些展望?

第2篇

  外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1

        20XX年,神经外科在医院领导和护理部的关心与支持下,全科护士遵循医院所倡导“三好一满意”为主题的服务宗旨。围绕年初制定的护理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开展各项护理工作,严格各项计划的落实,全年各项工作指标基本达到了目标要求,现将20XX年度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护理人才培养,护理人员素质普遍提高

  1、每周早交班进行提问,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和专科知识,以促进大家共同学习和进步。

  2、每周组织全科护士开会学习医院的护理核心制度,同时加强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3、有积极参加院里活动的,在排班上给予方便,为科里及院里赢得了多项荣誉。

  4、各级护理人员参加科内、医院组织的理论考试、院感知识考试、技术操作考核,参加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1、每月组织护理安全讨论会,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提成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加强了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每月对发生的护理缺陷组织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制定整改措施,对反复出现同样问题的护士责其深刻认识。

  3、为提高护士应急反应能力,熟悉处理紧急情况,科里每月组织学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演练,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三、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护理管理的创新,巩固了护理示范病房建设;拓展的护理服务项目,使护理示范病房建设得到了升华。我科始终如一的按照《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病人的满意度达到了100%。神经外科每一名护士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来没有借口和理由,也从来不说“不”,展示了每一名护理人员处处为病人着想的服务理念。

  四、护理文件书写,切实做到准确、客观及连续

  书写过程中要认真斟酌,能客观、真是、准确、及时、完整的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不断强化护理文书正规书写的重要意义,使每个护士能端正书写态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每班检查上一班记录有无纰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进行护理文书质量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继续监控。

  五、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

  急救物品进行交接班管理,每班专管人员进行全面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周检查,随时抽查,保证了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应激状态。

  六、做好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组织护士学习《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护理部分,并逐步实施。同时按照医院部署做好各项迎检工作。

  工作中存在不足:

  1、年轻护士多,专科知识及专科技能有待提高,特别是急救技术,也是明年工作的重点。

  2、部分护士缺乏沟通能力。

  3、书写论文少。

  4、个别老师不会带教。

  外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2

  在普外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

  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普外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外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3

  从白雪飘飘到春寒料峭,一转眼,三个月的外科实习生涯已告一段落,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

  外科是苦。查房、换药、写病程录、跟手术、写出院小结,每天的生活在这样重复的忙碌中度过。在普外科,早上七点半就查房,之后换药,常常是我们几个实习同学在换药室里挤作一堆。当然,在外科最苦的是跟手术,往往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站的腰酸背痛,更惨绝人寰的是晚上值班时经常半夜两三点被叫起来急诊手术,往往是边拉钩边达哈欠,第二天就和国宝有的一比了。在泌尿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病人的流动快,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文字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常常下午四五点做完手术的病人第二天就开出院,让我们不得不每天加班写病程录,打出院小结,累得回寝室倒头就睡。

  外科是咸。外科医生大都是性情中人,平时关系再好,手术市里可六亲不认,一但做错事,他们骂起人来不给你留一点的面子。等做完手术后又会和你嬉嬉闹闹,好象没有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当我们知道医生做手术时压力很大,特别是手术不顺利的时候,压力大自然容易躁狂,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不要犯错,否则的话真是欲哭无泪,只有心里乘满盐水。

  外科是酸。酸的定义包括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一种是心理上的。抢救病人时往往都要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皮球往往一捏就是几个小时,手脚酸痛是自然的。如果病人没抢救成功,就连鼻子也是酸酸的。

  外科是辣。这点在外科急诊最有体会。在急诊,几乎所有人都是风风火火的,特别是有抢救病人时,跑来跑去忙的不亦乐乎,冬天都会出一身的汗,那感觉不亚于吃了顿嘛辣火锅。

第3篇

【关键词】  神经外科;环钻术

环钻术(trepanation)就是在颅骨上打孔、暴露颅内结构的外科手术[1],现有考古学证据表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神经外科手术,这一手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1,2]。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环钻术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以至于今天现代神经外科开颅术中仍然能够看到它的影子。

1 环钻术的概念[1~3]

环钻术这一术语起源于希腊文“τρυπαυου”,意思是钻孔、钻头或环钻。它的确切定义是:为了医学和神学的目的,在颅骨上钻孔、暴露颅内结构的过程。它含有4项技术内容:(1)环形钻孔去除颅骨(图1a);(2)钻孔后刮除或挖除颅骨(图1b);(3)在颅骨上做4个垂直的直线切割,去除一块方形的颅骨(图1c);(4)在要切除的颅骨周围钻若干小孔,然后将这些小孔通连以去除中间的颅骨(图1d)。在世界各大洲的考古活动中,如中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和太平洋岛国均发现有实施环钻术的证据,表明当时环钻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2 环钻术的发展

2. 1 新石器时代中、早期的环钻术[1~6] 新石器时代中、早期人们使用尖锐的石头进行环钻术,手术的目的是治疗小儿癫痫和头外伤造成的颅骨骨折、癫痫和头痛。那时候人们认为癫痫的原因是颅内存在邪恶的幽灵,通过环钻术将头颅中邪恶的幽灵释放出来就能缓解癫痫发作。另外,考古学家发现环图1 环钻术的方法

钻术的部位多见于左颞及前额,因而推测手术的目的是用来治疗头外伤,因为古代战场上右利手敌人易造成被攻击者左颞受伤,攻击也多来自前方造成前额受伤。考古学家还发现有的环钻术部位有骨折线,这是环钻术用于治疗头外伤更为可靠的证据。这个时代人们使用环钻术除了用于医疗目的外,也用于宗教活动、驱除妖魔。早在10000多年前人类就能进行这种开颅手术实在是一个奇迹!但更让人惊奇的是手术后居然有很多受术者能够存活。考古发现很多实施环钻术的颅骨钻孔边缘有新生骨形成(图2),这表明受术者术后存活了相当长的时间。julio对400个秘鲁出土的实施过环钻术的颅骨研究发现,250个颅骨钻孔边缘有新生骨生成的证据,也就是说超过50%的受术者术后存活了相当长的时间。考虑到有些环钻术是在伤者死后进行的,所以有人推测术后存活率为70%左右。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考古发现环钻术后存活率高达90%。图2 秘鲁出土的公元前约2000年的颅骨,显示钻孔周边有新生骨形成

2.2 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环钻术[1,2,7,8] 新石器时代末期古希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hippocrates。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图3)生活在古希腊文明最辉煌的时期,对包括环钻术在内的人类医学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hippocrates是第一个将医学和神学、巫术区分开的人,他反对以前人们认为疾病是由于邪恶的幽灵造成的观点,认为疾病的形成是有客观原因的,医学是一门不同于神学的科学。他在治疗病人时强调详细了解病史、仔细观察和检查、对外伤要进行触诊,然后确定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这些与现代医学诊疗病人的过程基本一致,因而后人将hippocrates称作医学之父。hippocrates不仅善于治疗疾病,还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医学文稿。他这些文稿被后人于古罗马时代(主要于117-138年)收集整理成为一部医学巨著--《hippocrates文集》(图4)。这部文集收录了hippocrates70篇各种题材的文章,包括教材、讲稿、研究记录、哲学散文和各种治疗经验。这些文章不仅包含有医学方面的内容,也涉及伦理学并阐述了医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医学不同于神学的观点,其中《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 oath)仍是今天医学生的必修课。hippocrates所处的年代战争频发,当时包括hippocrates在内的医师有很多接触和处理头外伤病人的机会,这促进了人们对头外伤治疗的进步。hippocrates对人类神经外科的贡献是他于公元前400年前后写成了《头外伤》(on injuries of the head)。书中对头外伤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分类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头外伤的治疗方法。hippocrates将头外伤分为6类:(1)线形骨折;(2)颅骨挫伤;(3)凹陷性骨折;(4)凹痕骨折,即兵器打击颅骨造成外板凹陷,但内板完整;(5)远处骨折,既伤口远处的骨折;(6)颅缝处损伤。

对线形骨折、颅骨挫伤、凹痕骨折和远处骨折hippocrates提倡用环钻术进行治疗,但奇怪的是他反对用环钻术治疗凹陷性骨折。hippocrates认为同样外力造成的颅缝处损伤较其他部位的损伤更为严重,预后较差。在用环钻术处理颅缝处骨折时要避开颅缝,不能在颅缝上钻孔,这与现代神经外科学的观点一致,但hippocrates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处理头外伤时hippocrates也提倡使用切开技术,既将伤口延长扩大,目的是便于检查骨折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也有学者认为切开技术有利于引流,减少感染的发生。在那个时代hippocrates就观察到颞部血供丰富,因而不提倡在颞部使用切开技术,同样道理hippocrates也禁忌在颞部实施环钻术。hippocrates不仅提倡用外科手术处理头外伤,也重视外科干预的时机。他主张对头外伤应尽早实施环钻术,对伤情较重或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头外伤应将伤口切开扩大,然后用煮熟的面粉和醋做成的糊剂充填伤口,24h后重新检查伤口,对有指征的骨折实施环钻术,手术一般应在伤后3天内完成。hippocrates除了用环钻术治疗头外伤外,还治疗颅高压造成的视力障碍。hippocrates在他的著作中写道“没有明显眼部疾患出现视力障碍时,应在顶部切开头皮实施环钻术,释放下面的液体--这是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后病人能够好转。”新石器时代末期用于环钻术的手术器械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由原来的石器演变成了青铜器,由原来单一的钻演变为多种器械并用。hippocrates描述的环钻术手术器械主要有4种--普通钻、带锯齿的钻、探条和骨刮匙。普通钻用于钻孔,带锯齿的钻可锯除颅骨,探条用来探察钻孔的深度和钻孔底部骨质的活动度,防止损伤硬膜;骨刮匙用于探察伤口和刮除挫伤的颅骨。在那个时代环钻术手术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hippocrates强调:钻孔需要耐心和时间,钻孔过程中要不时地停下来观察和用探条探察钻孔的深度和剩余骨的活动度,防止损伤硬膜。那时环钻的性能已大大优于以往的石器钻,钻孔速度加快,钻孔过程中会产热,因而hippocrates提倡钻孔时要不时地用水降温。hippocrates所处的年代不允许解剖人体,人们只能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外部触诊来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有时也通过动物解剖来推断人体结构。因而那时候人们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了解不多,在hippocrates遗留下来的著作中仅有对颅缝的描述。他认为人的颅骨上有3条颅缝,分别呈希腊字母的“χ”、“τ”和“ι”形。图3 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雕像图4 《hippocrates文集》封面照片

2.3 hippocrates之后的环钻术[1,2,9,10] hippocrates之后环钻术不断地得到传播和发展,但不论是手术适应证还是手术技术、手术器械以及相关的解剖研究都进步不大。直到公元2世纪人类医学史上出现了另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galen,环钻术的发展才得到了又一次的飞跃。galen(公元129-200,图5)出生于土耳其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位建筑师,但对医学也很感兴趣。在家庭的熏陶下,galen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先后学医8年,28岁时被指派做专门为角斗士治病的医师,从而积累了大量治疗外伤,特别是头外伤的经验。6年后galen来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罗马帝国,由于他出类拔萃的医术,很快就成为了皇家私人医师。在皇权的保护和支持下galen进行了大量的医学研究和教学,并写下了大量医学著作。galen的著作包括讲稿、论文和书籍,总计超过400万字。galen十分推崇医学实验,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和治疗学的实验,由此将过去的经验医学转变成为经验加实验的医学。图5 galen(公元129-200)画像

galen十分强调解剖的重要性,在他的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一个人(可能指外科医生)如果不了解重要神经、肌肉、血管的位置,他很可能造成病人的残疾甚至死亡。”他解剖了大量类似于人的动物,如猿、猴等,并派他的学生到战场上解剖战死的敌人的尸体,从而获得了大量解剖学知识。在神经解剖方面galen首次描述了胼胝体、脑室、中脑导水管、穹隆、顶盖、松果体、垂体和颅神经。通过实验galen还发现了周围神经与脊髓的关系、神经和肌肉活动的关系以及部分颅神经的功能。

环钻术在galen所处的时代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首先是手术适应证得到了扩展,其次是手术器械得到了改进和增加,手术技术进一步提高。galen不仅将环钻术用于治疗,也用来进行实验研究。例如他用环钻术打开动物的头颅,压迫脑室观察动物的反应。在头外伤的治疗上galen主张各种骨折包括凹陷性骨折都适合用环钻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去除或撬起骨折片、缓解颅内压、清除颅内血肿、引流颅骨下面的脓液。galen也是脑积水研究的先锋,他首次对脑积水进行了分类,并用环钻术进行治疗。1995年在罗马市郊的一次考古研究中发现了用环钻术治疗脑积水的实物证据。当时发现行过手术的颅骨骨窗位于额顶部,范围达5cm×5cm。galen描述的环钻术手术器械除了钻外还有骨钳(图6)、骨撬(图6)、骨凿和硬膜保护板。当时所用钻最大的进步是有了硬膜保护装置,这个装置主要是通过限定钻头的长度保护颅骨下的结构。骨钳能够更安全的取除颅骨,骨撬用于撬起凹陷的颅骨,骨凿用来扩大骨窗和去除颅骨。在手术过程中,将硬膜保护板通过骨折线深入到颅骨和硬膜之间,用于进一步的硬膜保护。图6 galen描述的骨钳(上)和骨撬(下)

在手术技术方面galen提倡病人采用坐位手术,这样有利于术中出血的引流,保持术野清晰,在当时没有吸引器和良好照明的条件下这一做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galen也十分注意术中硬膜的保护,他除了在术中使用硬膜保护板外还强调:钻孔时要反复观察钻孔的深度和内板的情况,避免钻孔过深损伤颅内结构。galen也注意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失血,但目前还没有发现他术中止血方法的证据。术后galen用两种药膏涂抹伤口以达到止血和治疗的作用,一种是醋、蜂蜜、海盐和雨水的混合物,另一种是草药汁加鸽血和黑珊瑚粉。在颅骨上开较大的骨窗时galen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先用小的钻头在要去除的颅骨周围钻若干小孔,然后用骨凿将这些小孔通连,整个去除一块颅骨;另一种方法是先在颅骨上钻孔,然后用骨凿凿除钻孔周围的颅骨,逐渐扩大骨窗。galen还观察到并描述了术中脑膨出,但当时包括galen在内的医师对此毫无办法。heliodorus是与galen同时代的另一位杰出的医师,他关于环钻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械的描述与galen大体一致,但他强调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病人采用不同的,手术者站在不同的位置。他也提倡手术时堵塞病人的耳朵以减少病人对手术噪音产生的恐惧和紧张。galen和他同时代的医师创造的这些有关神经系统的医学理论和环钻术手术技术在以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以后的岁月里随着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理论的发展和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环钻术这一古老的神经外科手术逐步发展成了现在的开颅术。

【参考文献】

 

1 missios s. hippocrates,galen,and the uses of trepanation in the ancient classical world.neurosurg focus,2007,23 (1):1-9.

2 kshettry v r,mindea s a,batje h h. the management of cranial injuries in antiquity and beyond. neurosurg focus,2007,23 (1):1-8.

3 marion r,gonzales-portillo m. preconquest peruvian neurosurgeons: a study of inca and pre-columbian trephination and the art of medicine in ancient peru.neurosurgery,2000, 47(10):940-950.

4 clower w t,finger s. discovering trepan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paul broca.neurosurgery,2001,49(12):1417-1425.

5 rifkinson-mann s. cranial surgery in ancient peru. neurosurgery,1988,23(10):411-416.

6 stone j l,miles m l. skull trepanation among the early indians of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neurosurgery,1990,26(6):1015-1019.

7 chang a,eleonora m,shivanand p. hippocrates’ influence on the origins of neurosurgery. neurosurg focus,2007,3(10):1-3.

8 dimopouos vg,kapsalakis iz,fountas kn. skull morphology and its neurosurgicalimplications in the hippocratic era. neurosurg focus,2007,23 (1):1-3.

第4篇

由此,高校、公立医院的“铁饭碗”将率先被打破,工作人员即将告别“事业编”。

问题是,取消编制后,拿什么吸引人才?

提高收入,优化科研环境

林杰(大学讲师)

高校青椒(青年教师)圈里一直流传一首打油诗:“专业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编制故,两者皆可抛。”

一个是地处北京、但要看造化――评上副教授以后才给编制的985名校,一个是地处西南家乡、入职就给副教授职称+编制+140平方米福利房,两份入职通知书摆在面前,作何选择?

我有不止一个朋友选择了后者。不可否认,如今青年学者进入高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能解决编制,可以使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稳定。我们,包括我,也爱编制,“就像老鼠爱大米”。

不容回避的是,编制确实导致了高校人员流动的困难。有编制的人不会因能力不行而被开除,有能力的人又因为没有编制而引进困难,这就竖起了一道壁垒,限制了人员流动。

当编制不在,与之捆绑在一起的便利和福利也一起消失时,年轻人想到的是为何还要进大学,而高校面临的问题则是拿什么吸引优秀人才。

吸引年轻人,肯定要靠提高收入。目前高校年轻教师是在收入较低的状态下工作的,编制取消后,若这个状态仍然持续,会导致高校职位缺乏竞争力。

相对于工资的提高,我还看重高校能否为科研人员提供优秀的科研环境。科研环境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硬件部分通过投资相对容易解决,软件部分则包括了学术氛围、人事制度与行政服务等,并非一时能够改变。

对内稳定队伍,对外聚集人才

洪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医生)

公立医院改革推进至今,一个共识是编制禁锢了医疗资源,导致资源无法实现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去掉编制后可以摆脱禁锢、公平竞争、同工同酬,更好体现医生自身的价值,促进医疗改革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事实上,西方国家的医生只有行医资质的门槛,不存在编制、职称和级别。一位医生的好与差,主要看病人的口碑。所以,医生都能把精力放在患者身上,而不是放在写论文、评职称上。这就是取消医生“身份”的意义。

所以,公立医院取消编制,绝对是利好改革大局的一大步。

但需要正视的是,整体“一刀切”的做法至少现阶段是不太现实的。逐步取消编制,最起码可以按照市场需求实现医疗人才的合理流动,进行人才再配置,不断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佳配合,形成新生产力。

当然,取消编制以后,医院领导者要在避免正常的人员流动转化为不正常的人才流失上下足功夫。比如,要着力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完善医院内部人才机制;要创造条件尽力满足人才对物质文化的需求。通过完善医院内部人才建设机制,增大对外聚集人才的吸引力,对内稳定队伍的凝聚力。

让没编制的人同样幸福

李莉莉(山东省青岛市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编制到底有多重要?首先是钱的问题。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给予财政补助的依据,编内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和所享受的福利待遇跟编外人员有着不小的差别。更让编制外人员眼红的是,编制能够解决很多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户口。那么,一旦取消编制后,户口、补贴等问题又将怎么解决呢?

传统的编制附带身份属性及福利属性,如北京市政策规定,提供给事业单位的北京户口指标,只能用于编制内人员,上海市养老保险有关政策规定,超出编制限额的人员不能按照事业单位职工身份退休,诸如此类的政策规定为编制附加了更大价值。

取消编制后,新进教职工的户口、养老、社保、医疗等问题如何作出合理的政策规定,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文件。

事业单位当然不能成为“养懒汉”“混日子”的地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精简事业单位编制,既是为了减轻财政供养压力,又要提高公益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但改革应该充分考虑被改革单位的利益问题,不能让有编制的人向没编制的人看齐,而应让没编制的人在改革后也和以往有编制的人一样幸福。

政策是好政策,关键是在政策实施的转挡期、空窗期和阵痛期,把握好政策实施的节奏和相关政策的配套落实,把政策的正能量充分展现出来,把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尽量减少。

简政放权、减员增效、差异对待

于锋(某中央金融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

如果医生、教师的薪酬收入不足以保证其及家人过上相对体面的、社会中等条件的生活,比较容易导致三个现象:一是队伍不稳定,离职率高;二是滋生腐败;三是“懒政”或不作为。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即是激励不足,导致组织成员的行为背离组织利益,或是自我边缘化(懒政)或是侵害组织利益(腐败)。

公务员连同类似属性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是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财政收入水平、事业单位改制等重大问题相挂钩的复杂问题。

当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确实存在两个重大问题:一是与外部相比缺乏“竞争性”,二是内部缺乏相对“公平性”。两个问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奉行最初级的简均主义,完全基于工作年限、职务等级等因素而定,没考虑到岗位、专业水平、绩效、工作环境和强度的差异,加上没有完全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机制,导致冗员多、效率低、人浮于事,财政负担重,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导致公务员的薪酬收入缺乏“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