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设计工程师论文

建筑设计工程师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15:54: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设计工程师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建筑设计工程师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给排水 工程 建筑设计 质量

一、问题的由来

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范畴,但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伏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因此,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倒并不完全在于如何做好工艺(这是很重要的),如何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而在于其理想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完美的构思能得以表达,合理的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厂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在确实掌握丰富的信息、详实的资料的条件下,在加强内部工种联系的前提下,在正确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和正确的方式组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加以制订(其中还要特别重视国外的各种先进经验)。我们不能把设计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封闭一― 自立门户的模式;单一― 就事论事的模式,稳定一― 成不变的模式;而应该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才能确保设计出一个完美的优秀工程。

二、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工艺流程的要求

给水处理厂即一般常称的自来水厂。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而当沉淀采用平流式沉淀时,其池长达100余m,在水厂中会形成单调冗长的池体,都需加以仔细设计。

大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流程一般为提升后的污水重力经格栅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消毒出流。如果排入的水体是感潮水体,有时亦会在处理水排入前有提升泵站,以解决时污水厂的出水问题。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兴建的污水厂,为了解决构筑物的空池抗浮,往往以出水末端构筑物的高度为控制,而将进水泵站以后的构筑物以高出地面3~4m布置,这样就必须对这种沉闷不堪的大体量砼面作建筑处理,同时也必须对池间联系的狭小的通道走廊作恰当的建筑处理,否则作为一个整体环境来讲是极不理想的,往往也不易被人们所接受。

2、总体规划的要求

总体规划非常重要,它是设计的灵魂。在规划时首先要有一个总体布局的构思,其中应包括:工艺布局的合理、道路走向的清晰、广场的适宜、地域的平衡、人流的互不交叉和公建用房(即生活区,其中包括办公、科研、试验、管理、会议室、食堂、厨房等内容)的最佳布置,然后按照①功能分区合理、简捷、便利、经济的原则;②风向、日照、地形有利的原则;③构图优美、对比均衡、空间流通的原则等,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结合厂址的自然条件及环境条件(包括地形以至地质条件、厂外道路系统、绿化条件、朝向、原有建筑物等)来进行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必须注意要创造良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还要尽量避免噪声的干扰,合理安排和大量利用绿化,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统一规划(特别是厂前区),然后将建筑物(或构筑物)布置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绿化等环境中。在绿化设施中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有机结合,并多种植些可以释放有益气体和减少尘埃的树种,以改善厂区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厂区的明洁度。

同时,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原则还必须在立足于“环境、空间、形式”三者统一的原则基础上,使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都能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和谐调,并通过曲直、高低、虚实、明暗、黑白、凹凸、方圆、上下等造型元素和设计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工艺工程设计的新境界。

3、传统观念的改革

传统是指技术上、文化上历史的凝聚、沉淀和积累,它是人们长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固有的客观存在。它之所以能长期继承,经久不衰,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一种固有的心理态势,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耐人寻味的余韵,因此它往往极易被人们长久地、习惯地循套,自然地袭用,即使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对成功来说总往往可加以原谅,或者最后说总的还是成功的。我们如果辩证地看,则可以这样说,在继承传统之余必须要有充分的创新,即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传统作转变的工作”。如果工艺总是老一套形式,形式总是老面孔,色彩总是陈调重弹,即使在功能上还可以过得去,能满足业主的一般要求,但从社会发展来看,从两个文明来看,无论如何在组织形式上、在事先指导上、在各专业的协调、在通气上都应该重新思考,不能一味循旧。在工艺上必须要创新、要提高、要有些新东西。在选型、色彩上必须要美观、要有所升华,否则就不能使业主感到非常满意,不能心情舒畅。为此可以说挑战创新是必须的,是绝对的,没有创新就会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就不能前进。

4、防止专业之间的各行其是

长期以来,给排水工程的习惯做法是工艺一马当先,先提出设想,后再递交给其它各工种,尽管各工种可以回提条件给工艺,但由于已成习惯,且因为各专业对工程总的概念认识不足而未能充分进行必要的商榷了解,互相质疑,因此就提不出内在的、关键的问题,致使矛盾隐蔽得不到圆满的解决,有时还会引起返工,最后造成木已成舟的尴尬局面,导致项目得不到最佳的方案,达不到最理想的质量。

从管理科学上来说事先指导,预先协商,不把问题的解决拖到最后,这是最科学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一个专业的设计,一味地关在工作室里,并且总是闭门苦思(即没有和其它有关专业认真商量研究),就只会把这些设计(即使是本专业中最优秀的设想)从一个社会现象变成了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并且将这个专业完全裹入到“绝对正确”之中而一丝也动弹不得,其结果必然是感觉迟钝且视感平平,最后远不能满足业主的总要求。因此,在整体设计中要非常重视事先的协调,重视事先的各有关专业的参与协商,并且必须认识到这不光是一个单一的项目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优劣的关键必然是组成这个组织内的各有关要素的综合,而决不是一个主导专业的所为(当然,它是很重要的)。所以决不能允许各专业各行其是,或者说是过分地突出自己,而缺少必要的整体相融性。只有通过组织有序的精心的全面的设计安排,我们才能把一个初看好像支离破碎、意见分岐、没有完整性的模糊、凌乱的印象,变成一幅诗意盎然、变化有序、排列恰当、构图完美的图画。

第2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作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既领先于经济的发展.而又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制约原因是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损坏问题。危桥改建工程对于交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危桥改建施工 问题

中图分类号: TB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能力随着与日俱增的贸易量不断增长,良好的交通环境才能给人们带来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良好的交通又取决于道路路况。随着车辆载重越来越大,个人车辆数量逐步增加,早期修建的路面桥面受当时建造时候的条件限制,设计上达不到现在交通运输量需要的桥面路面质量,在施工质量上有所欠缺并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部分桥梁在结构上不够完善,这些原因都是影响桥梁不能正常使用的原因,也是造成危桥的主要原因。

危桥的定义主要是通过两点来评判的,只要出现以下一点,便纳入了危桥的范围内,一个评判标准是在桥梁中的重要部件上出现较为严重的缺损或者病害,并且一些关键性构件的材料已处于极限状态,出现钢筋断裂现象或者压杆的变形,这时候,该桥梁便纳入了危桥范围,第二个评判标准便是桥梁的承载能力,当桥梁的承载能力为设计规定值的四分之一以下的时候,也属于危桥行列。

一、危桥改建工程设计

危桥改建工程包含两个部分,危桥加固和危桥重建。在进行危桥改建工程设计之前,需要对危桥的各方面进行鉴定,对一般结构上无太大问题的危桥,采用加固桥梁来改建,对于已经趋于承载极限会对道路安全产生较大影响时候应选择对危桥进行重建。

1.危桥重建设计注意事项

在对危桥进行重新改建之前,需要做好设计规划,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包含有桥梁设计的荷载等级、桥面宽度、航道等级等。其次,需要处理好桥与各方面的关系,要选择合理的桥长,接坡要符合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规定来选择,选择与地面正交或斜交,桥梁设计要便于施工,要考虑实际经济情况选择。最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桥梁结构形式,桥梁结构形式相关规划配套。

2.危桥加固设计注意事项

现在危桥改造通用的方法为危桥加固,最大程度利用原有的桥梁设施。在进行危桥加固设计时,需要遵循五个基本设计原则。首先,在确定加固方案前,需对危桥进行科学的鉴定分析,确定加固工程中可以利用的处于弹性状态的桥梁构建,指出不能利用的疲劳构建。第二,要对危桥缘由的设计资料进行地基勘探,来鉴定原桥设计图的真实性,对于无设计资料的危桥,需要结合实际桥梁状况,进行仔细勘探,慎重决定加固方案。第三,对于已经年代久远的危桥,进行桥梁基础复合肌酸时,可适当考虑提高承载力至原有的1.5倍左右。第四,针对对危桥的桥梁拓宽问题,需要严格控制地基种类,减小对原有桥梁基础的作用力。第五,加固方案应与线路改造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经济的方法或多种加固方法。

二、危桥改造主要施工技术

现阶段,对于危桥改造进行加固主要包含了预应力法进行桥梁加固,加大截面法对桥梁进行加固、外部粘钢进行桥梁加固和粘贴FRP进行桥梁加固。

预应力法进行桥梁加固,主要是利用钢拉杆对桥梁的结构进行加固,以这种工艺来增强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这种方法又包含了预应力拉杆加固和预应力撑杆加固两种不同的方案,主要是针对的桥梁构件不同。一般受弯构件选用拉杆加固,工作原理是将梁身作为其锚固体来抵消一部分结构的自重,增加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而撑杆加固一般用于上下结构桥梁的下部结构中应用,一般实际工作中不会采用。

加大截面法加固桥梁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结构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截面面积,对其进行拓宽来进行桥梁加固,增大其承载能力。选用这种方案的前提是被加固的危桥本身的固有结构能够承载一定的自重,否则,将会造成危桥无法承受增加的自重而出现倒塌现象。主要是将桥面板进行加厚或对主梁的梁肋宽度拓宽。此方法主要针对T型梁桥,此类桥梁常因原截

面高度不足,面积小而导致承载力不足,此类加固通常将梁下缘加宽、加大,并增设受力主筋。

外部粘刚桥梁加固方法,主要采用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直接通过化学粘接剂来粘接钢板,使新加的钢板和原有的混凝土构件混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承载能力增大的受力体,增大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粘贴FRP桥梁加固方法一般会选择那些强度比较高或者弹性模量比较高的一些纤维复合材料,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上利用专用的粘贴树脂让其与原来的混凝土构件形成一个受力的整体。

三.施工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危桥改造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桥梁病害检测分析和鉴定评估结果,来确定加固方案,并作出相应的加固设计。危桥结构加固设计包含使用功能加固、承载力加固和耐久性加固三种。使用功能加固主要是目的是改变危桥原有的承载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刚度,通过这种方法来达到实际结构使用要求承载力加固应充分考虑分阶段受力的特点,注意新加补强材料与原结构的整体工作,耐久性加固是以为了避免危桥已经损伤的结构继续恶化,对结构损伤部位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消除损伤隐患,提高结构的可靠性能。

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首先,施工前必须针对原桥进行详细检测,确保实际加固符合设计图。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荷载。必须防止由施工荷载引发的构件损坏。其次,对于半幅通行的施工现场,需对日通行车辆、车载的承载量和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划,确保改造工作和交通之间不产生冲突,最后,在加固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质

量,注意剔除薄弱的旧砼,防止施工隔层,砼水灰比不宜过大,防止现收缩裂缝。增设钢丝网形成可靠的联结,确保新旧结构具有较好的联结。

施工中还应该狠抓质量,确保危桥改造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明确项目业主、承包商、监理三方的关系及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各方严格按合同办事,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危桥改造施工之前终需要建立质量责任档案,落实质量责任,制定详细可操作的施工组织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障计划能如期执行,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科学调度,确保均衡生产,施工中正确处理工程进度与工程造价的关系,既要保证质量和工程进度,又要同时符合经济原则。最后,需要各施工监理单位严格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协调好各方关系,施工、监理单位有专人负责协调工作,及时与业主代表沟通,争取当地公路局支持,确保改造工程顺利进行。

四、结语

目前桥梁的改造工作并未完全引起各层次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在日常的养护工作中施工单位重路不重桥,日常的养护人员对桥梁缺少相对专业的知识.很难发现一些桥梁构件

上的缺陷、损伤。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危桥加固存在风险大、技术风险以及施工风险都影响改造工作的开展。危桥改造是公路改造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的公路工程,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检查验收制度,深入持久地把桥梁改造工作抓好,尽可能消除桥梁结构的安全隐患,防止因桥梁技术状况原因引起的桥梁垮塌安全事故。需要相关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明确计划,强化措施,通力配合,狠抓落实,优质、高效地完成危桥改造任务,造福于民众。危桥的改造,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有利于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海平,龙齐文.简析危桥维修加固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8)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设计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它的质量问题不仅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严重的影响,还使得建筑物的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在对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就要对设计技术进行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但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关于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计算与分析阶段的常见问题。目前的工程建设中,大都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设计等工作,这样不仅使得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还满足了现代化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要求。但在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其软件系统的应用效果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阶段中,就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和分析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设计师们在对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对计算软件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以外,还要对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也要根据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对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大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采用相应的设计技术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强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我们还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避免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其质量无法满足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标准和准则。也是高层建筑设计单位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与效益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一定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支持下。才可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总体来讲。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建筑结构基础方案需要配置完善的施工地质调查报告。最大程度的发挥建筑物地基的潜力。必要的情况下设计人员还需要对地基的变形做好相应的演算。另一方面。设计单位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综合性分析。尤其是对于建筑物负荷以及上部结构类型。通过对这些综合性分析。最终选定最适合的基础方案。从而可以在提高设计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设计单位经济效益。一条基本原则是设计单位经常忽略的。那就是结构措施完善原则。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物结构的设计时。 需要注意结构组件的延展性。例如建筑物中钢筋的锚固长度等。同时。设计单位还需要注意建筑物薄弱环节以及建筑物本身温度对于建筑物组件的影响。对于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以及强压弱拉&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以及牢靠性。

2、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地基与基础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基础结构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保障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在对其地基基础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其建筑物时常会出现沉降的现象,这就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如果其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可能会破坏了建筑基础底板的质量,为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针对不同程度的沉降量的工程,地基与基础设计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也是不同的。对于沉降量相对较小的工程,可以采用褥垫的方法处理,也就是说在地下室与持力层之间建筑一层保护带,在沉降作用发生时,保护层会承受一部分的附加应力,防止地下室地板因受力过度而开裂或沉降。同时,对天然地基也起到了养护的作用。这样,地基保养便从根本上达到了解决。对于有地下室的建筑,地下水的季节性变化也是影响地下室底板的重要因素。当降水期来临,地下水位升高。底板的防水设计得尤为重要。一般的地下室建筑,由于柱下承台的形式比较复杂,其基槽地膜形状也是较为繁复的,建筑复杂的外在轮廓一方面加大了防水设计的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了工程造价。很多设计工程师仅仅考虑到建筑物当时当地的地理状况,忽视对降水这一因素的考虑,而导致在地下室底板设计时对防水工程的不全面。不科学。在室外地坪之下的结构部分,外轮廓形状设计应尽量简洁,这样有利于建筑防水的施工。另外,在具体的设计方略上,采用统一地下室底板和柱下承台的下标高的反承台法。这一方法的具体做法:在地下室内部做滤水层和覆土,同时对柱下承台进行加厚工程的设计。这样一来,基槽地膜形状变得简单,方便施工,缩短了施工时间,从而施工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

3、关于混凝土上部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混凝土上部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混凝土上部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对策。由于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难免会需要反复的修改。所以在设计之前很有必要将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好。进行设计更改的时候。也能有一个调整的余地。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对结构设计进行建模计算。通过计算机将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了问题进行一个周密的预测和估算。在上部结构设计阶段,要考虑建筑物的抗震功能,当遇到中震时,我们应考虑第一级别的剪力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要使得工程造价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投资商的经济效益。

权衡建筑质量和投资回报之间的重要性)所以在设计时。应该尽量的优化结构设计。要始终牢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原则。具体来说。设计时要注意测试地基的抗压性%检查支撑架的稳定性%控制钢筋的锚固氏度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的最终效果令人满意。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之前。必须要和承包商投资商有一个全面和谐的沟通过程。主要是来讨论建筑结构的类型以及施工的具体要求。 这样将会有利于设计人员充分了解本次建筑工程的施工基调。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思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对于不同的基础形式,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也各不相同。常见问题如下:对于地下车库中的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的计算方法因各地方基础规范有不同的规定,对基础底面积大小影响较大。当地库底板厚度满足一定要求的情况下,独立基础的埋深可取自室外地面及室内地面计算埋深的平均值。对于平板筏板基础,上部结构刚度、板底地基土的基床系数等都对筏板的计算有一定影响。设计时应将上部结构刚度传给基础,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并合理选取基床系数,有效降低基础工程量。另外,基础底板及地下室的外轮廓应尽量简洁,有利于防水工程的施工和降低造价。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不仅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严重的影响,还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效益,因此我们就需要的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4篇

在私营企业、港澳台侨独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和在市、县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5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四、评审专业类别

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手段;注意事项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针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大气污染而提出来的。它主要是指为了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生态、环保的生活、居住环境而设计的,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利用。它的主要功能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论文从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注意事项和主要手段出发,以不一样的角度解释绿色建筑物的设计和发展。

绿色建筑物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手段

一般来讲绿色建筑物设计的主要工具或手段最原始的是工笔、纸、等,但现代设计更多的是依靠计算机,平面设计或者是数据库信息处理。计算机的平面设计所需要用到很多的设计软件,例如CAD制图等等。

(一)前期策划

每个建筑师都会有自己的观念,在生态环保上更是意见不一。在前期的策划中,绿色建筑物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个别设计、仔细研讨、实地考察、最终决定。

(二)重点考察

在设计完初稿后必须对实地进行最有效的考察,对建筑所必须的环境作最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特别是在自然光线、风力条件(风向、最大风力等)、地质条件、水源条件、生态环境等等。同时,还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和废弃处理问题,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避免建筑物对大气、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三)协作分工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不能单单靠建筑师一个人来完成。例如,建筑使用材料来来讲,一般的绿色建筑物如今都是用吸食二氧化碳的混凝土来进行建筑可降低城市温室效应。况且,绿色建筑物的设计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有建筑师提出建筑方案,由土木工程师和水电专业技师、管道专业安装人士等对建筑的水电、避难通道、暖气设备,安全系统等进行专业设计。绿色建筑物的设计需要的专业人才更多,分工更细,因为“绿色”给建筑的设计增加了难度。

绿色建筑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绿色建筑物是为保护生态,方便生活而设计的。它的主要功能在于环保、节能,保护生态自然也是其功能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首次提出“生态建筑”,意思是从生态学的角度了解建筑。生态性原则包括生态、环保、节能三大方面。绿色建筑的理念中以生态、环保为首要原则,自然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遵循生态原则。而且,在绿色建筑物遵循生态、节能的要求下还需要对生态教育尽职尽责,使建筑师成为生态教育的先行者,使公众的生态意识得到提升。

(二)整体性原则

绿色建筑属于生态环保中的一员,绿色建筑物的设计必须考虑整体性。绿色建筑与生态环保本为一体,若是在沙漠中修建绿色建筑物,这便失去了绿色建筑的意义,这也是绿色建筑物地域性特征的表现。同时,它也是共存性的一个表现,绿色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在与人与人、人与建筑物之间的和谐相处。

(三)发展性原则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又不对后代人们的需求和生活环境带来危害。这不仅是绿色建筑物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

(四)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适度技术与适当地域。适度性原则的基本内涵是尽量符合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建筑风格、设备技术、劳动水准等,同时必须适合建筑物的使用特征,在现有技术下发挥最大的绿色环保职能。

(五)健康舒适性原则

相反于经济适用房的设计,绿色建筑物的设计更多的考虑入住群体的生活舒适度,对人身体以及身心发展的健康效用。

绿色建筑物的主要特征

(一)节能、环保特征

绿色建筑能够使建筑所用材料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使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能等资源被加以利用,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有效施行。现目前,绿色建筑物的能耗可以降低到70%――75%,最高的可降到80%。

(二)地域性特征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必须考虑所在地的各种情况,诸如:人文地理环境、材料备置、气候条件、建筑风格等等。同时,又必须考虑健康的程度,对改造后人们的舒适度和标准化产业化程度。

(三)健康安全特征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考虑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对建筑物的结构特征、朝向、形状和室内设计都有着重的考虑,自然通风,宜人居住。

四、绿色建筑物设计的要点分析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需要遵循绿色建筑物的设计原则,注重绿色建筑物的设计特征。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多种方法,发动多方人员对建筑设计进行完善,做到讲究原则,注意方法,体现特征,拥有功效,生态环保,节能减耗,舒适健康。尽量避免设计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或者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绿色建筑物设计的最关键注意事项是建成后投入使用的实际操作问题,如何做到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环境相融合,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喜好。

(一)以人为本

绿色建筑物的设计注意事项必须包括以人为本,因为建筑的最终使用是人,人本主义的建筑设计观念才能赢得人的信赖,才能避免在建筑设计中脱离人而忽略生态,或者单方面注重生态而忽略人这一主体。

(二)建筑用地

绿色建筑物的建筑用地一定要做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在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现代社会。地址选择注意事项:将那个规划建设的条件容积率提高到3:0,同时将城市建筑物的覆盖率降下来,大量使用空间资源,将各种场合的比率缩小,但是在最适合人们的视觉的使用的限度之内。建筑用地也包括选址的设计,应当避开地壳活跃地段和地质、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对于强辐射、高危险的地区尽量避免,多使用现有的建造,如池塘、树林等等。

(三)节能减耗

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建筑不再只是单纯的满足人们居住就可以了。节能减耗成为建筑设计的最大难题,同时也是绿色建筑设计最应当关注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建筑设计中的:围栏设计、采光设计、朝向设计等可利用可再生资源的设计事项。同时,还必须关注绿化与建筑整体的协调,不能单方面的考虑节能而不遵守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四)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照搬。英国的绿色建筑属于最早期的一批,但是他们的建筑设计风格与我国的完全不一样。因此,照搬会让人们很不适应,即使达到了绿色的效果也难能做到舒适。

其次,建筑设计师的个人问题,无论是从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的角度讲,绿色建筑物的建筑设计师都是最大的收益者,这往往也会导致他们出现很多的弊病。例如:建筑工程师在设计时自我利益的考虑,对建筑的器材、材料的指定等等。

最后,忽略部分主要事项。是建筑设计必须要注意的五个方面:人的健康方面:空气质量、水质量、采光度、空气流通程度等;能源效应;资源效应;环境职责和可承受性。

五、结语

绿色建筑物在近年来才引入我国,是根据人们生活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它的绿色、环保是值得我们所赞扬的。但是,绿色建筑物设计的不成熟还需要人们进行更多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物的设计与构造,也包括建成后的运营。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姜涌.绿色建筑设计工具研究.[J].建筑学报,2007.

[2]牛.李东寅.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分析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1.

[3]于晓.工业化预制方案应对旧宅节能改造.[J].工业建筑 ,2010.

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结构选型

随着高层建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类型与功能的愈来愈复杂,结构体系的更加多样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结构工程师设计工作的主要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1)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3)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4)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层建筑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2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1)框架-剪力墙体系。当框架体系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往往需要在建筑平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较大的剪力墙来代替部分框架,便形成了框架-剪力墙体系。在承受水平力时,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有足够刚度的楼板和连梁组成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在体系中框架体系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剪力。框架-剪力墙体系的位移曲线呈弯剪型。剪力墙的设置,增大了结构的侧向刚度,使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减小,同时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显著降低且内力沿竖向的分布趋于均匀,所以框架-剪力墙体系的能建高度要大于框架体。

2)剪力墙体系。当受力主体结构全部由平面剪力墙构件组成时,即形成剪力墙体系。在剪力墙体系中,单片剪力墙承受了全部的垂直荷载和水平力。剪力墙体系属刚性结构,其位移曲线呈弯曲型。剪力墙体系的强度和刚度都比较高,有一定的延性,传力直接均匀,整体性好,抗倒塌能力强,是一种良好的结构体系,能建高度大于框架或框架-剪力墙体系。

3)筒体体系。凡采用筒体为抗侧力构件的结构体系统称为筒体体系,包括单筒体、筒体-框架、筒中筒、多束筒等多种型式。筒体是一种空间受力构件,分实腹筒和空腹筒两种类型。实腹筒是由平面或曲面墙围成的三维竖向结构单体,空腹筒是由密排柱和窗裙梁或开孔钢筋混凝土外墙构成的空间受力构件。筒体体系具有很大的刚度和强度,各构件受力比较合理,抗风、抗震能力很强,往往应用于大跨度、大空间或超高层。

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 结构选型

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而言,在工程设计的结构选型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构的规则性问题。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2)结构的超高问题。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对工程工期、造价等整体规划的影响相当巨大。

3)嵌固端的设置问题。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等问题,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4)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在新规范中对墙肢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且高厚比为4~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3・2 地基与基础设计

地基与基础设计一直是结构工程师比较重视的方面,不仅仅由于该阶段设计过程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后期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是因为地基基础也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更加严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注意地方性规范的重要性问题。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作为国家标准,仅仅一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地基基础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定,因此,作为建立在国家标准之下的地方标准。地方性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能够将各地方的地基基础类型和设计处理方法等一些成熟的经验描述和规定得更为详细和准确,所以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一定要对地方规范进行深入地学习,以避免对整个结构设计或后期设计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3・3 结构计算与分析

在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处理,是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由于新规范的推出对结构整体计算和分析部分相当多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因此,对这一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结构整体计算的软件选择。目前比较通用的计算软件有:SATWE、TAT、GSSAP等,但是由于各软件在采用的计算模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各软件的计算结果有或大或小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工程整体结构计算和分析时必须依据结构类型和计算软件模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计算软件,并从不同软件相差较大的计算结果中,判断哪个是合理的,哪个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哪个又是意义不大的,这将是结构工程师在设计工作中首要的工作。否则,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计算软件,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可能使结构有不安全的隐患存在。

2)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该部分内容实际上在新老规范中都有提及,只是在新规范中根据大量工程的实测周期明确提出了各种结构体系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

3)振型数目是否足够。在新规范中增加一个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该参数的限值。由于在旧规范设计中,并未提出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或即使有该概念,该参数的限值也未必一定符合新规范的要求,因此在计算分析阶段必须对计算结果中该参数的结果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要调整振型数目的取值。

4)多塔之间各地震周期的互相干扰,是否需要分开计算。一段时间以来,大底盘,多塔楼的高层建筑类型大量涌现,而在计算分析该类型高层建筑时,是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并按多塔类型进行计算,还是将结构人为地分开进行计算,是结构工程师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多塔间刚度相差较大,就有可能出现即使振型参与系数满足要求,但是对某一座塔楼的地震力计算误差仍然有可能较大,从而使结构出现不安全的隐患。

5)非结构构件的计算与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往往存在一些由于建筑美观或功能要求且非主体承重骨架体系以内的非结构构件。对这部分内容,尤其是高层建筑屋顶处的装饰构件进行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均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新规范中增加的非结构构件的计算处理措施进行设计。

4 结 语

总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循环往复的过程,任何在这过程中的遗漏或错误都有可能使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或使设计结果存在不安全因素。以上也只是笔者在设计过程和设计管理过程中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一些浅薄的认识。

参考文献:

[1]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高层结构设计;抗震;常见问题;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意义及依据 1.1概念设计的意义 高层建筑能做到结构功能与外部条件一致,充分展现先进的设计,发挥结构的功能并取得与经济性的协调,更好地解决构造处理,用概念设计来判断计算设计的合理性。 1.2概念设计的依据 高层建筑结构总体系与各分体系的工作原理和力学性质,设计和构造处理原则,计算程序的力学模型和功能,吸取或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及设计方面的原则 2.1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性能 对于一个建筑物的最初的方案设计,建筑师考虑更多的是它的空间组成特点,而不是详细地确定它的具体结构。建筑物底面对建筑物空间形式的竖向稳定和水平方向的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建筑物是由一些大而重的构件所组成,因此结构必须能将它本身的重量传至地面,结构的荷载总是向下作用于地面的,而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所选择的体系中向下的作用力与地基土的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必须对主要的承重柱和承重墙的数量和分布作出总体设想。 2.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扭转问题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扭转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质量分布。为使楼层水平力作用沿平面分布均匀,减轻结构的扭转振动,应使建筑平面尽可能采用方形、矩形、圆形、正多边形等简面形式。同时,在结构平面布置时,应尽可能使结构处于对称状态。

2.3 选用适当的计算简图:结构计算是在计算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简图选用不当则会导致结构安全的事故经常发生,所以选择适当的计算简图是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条件。

第8篇

【关键词】系统工程原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1.选题背景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设计单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设计单位要健康发展,亟待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强化管理加以解决。从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出发,结合设计阶段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多个阶段和环节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的主体地位,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如何充分、主动地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提供有效的智力服务。

2.我国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现状

我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是:普遍忽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即使对设计阶段的造价进行了控制也是时断时续,缺乏连续性:

(1)现行设计收费模式制约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我国目前有两种设计收费模式:①是以设计概算额为基数,乘以国家规定的设计费率。设计费按工程造价的百分比计提,造价越高,设计单位的设计费收入也越多,促使设计单位主要是从功能、技术、美观等角度来进行设计,而较少考虑方案的经济指标—工程的造价。②是按工程类别分类,以建筑面积为基数,乘以相应的数值计算。设计费的多少取决于建筑面积的大小,设计单位只要保证工程项目功能齐全,安全可靠就可以收取设计费,根本不会主动去进行设计方面的经济与技术配合。

(2)建设项目的各方主体不重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把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图预算、合理结算建安工程价款,而忽视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①业主急于开展项目,在委托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投资估算偏低,一旦立项再提高标准,结果造成概算超估算。②设计单位对工程造价控制的设计管理滞后。设计单位出于经济效益的目的,往往强调的是设计完成的产值,建筑、结构、设备工程师等设计人员疲于应付重复性的设计工作,用于经济设计和合理设计的时间不多,工程设计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观念相分离。

3.系统工程原理

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用优化的方法,求得系统整体最优的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总称。系统可被定义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由许多要素或构成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一个研究项目,一项计划都可看做一个系统。

系统工程处理问题的最基本出发点是将所分析的对象作为整体系统来考虑。系统工程对目标的考虑需要从系统运行的全过程即时间方面以及在每个阶段中处理问题的特殊思维过程及逻辑方面,并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及知识方面来综合考虑。因此,系统工程的思想思维为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分析模型

4.房屋建筑设计造价控制系统的定义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系统是指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如图2所示,基于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方案设计确定的投资估算是控制初步设计的造价目标、基于初步设计确定的设计概算是控制技术设计(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造价目标,基于施工图设计确定的施工图预算是控制施工阶段设计变更的造价目标,从而实现动态的工程造价控制的系统过程。

图2 不同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示意图

在设计过程的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按逻辑顺序可分为明确造价控制目标、进行方案设计、对方案进行优选与优化、编制该阶段的工程造价等四个步骤。同时,还考虑到为完成各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有关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各种知识,包括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因素、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方法等。从时间、逻辑和知识构成系统的三个维,从而组成系统立体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系统三维结构

5.房屋建筑设计造价控制的目标系统研究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系统的目标:投资估算控制设计概算;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预算。有必要进行技术设计时,设计概算控制修正概算,修正概算控制施工图预算。其实质就是限额设计。

5.1 应用限额设计构建目标控制系统

5.1.1 限额设计的控制

限额设计控制就是按照设计程序,在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层层控制总投资,其控制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限额设计控制图

5.1.2 限额设计的操作程序

实现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就是应用价值工程等各类方法进行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由先画后算变为先算后画,确保不突破总投资限额。

(1)限额设计指标

限额设计指标往往是投资估算指标或概算定额。但施工图设计限额指标应当是对概算指标进行修正后的指标,要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近期内建设项目所在地类似工程的指标情况,人、材、机的物价变动等进行修正。

限额设计指标一般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①各省市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工程造价信息。

②各地区的有关工程造价信息。

③建设单位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收集的有关类似工程的工程造价信息。

限额设计指标还能通过以下方法确定:投资估算的90%作为方案设计阶段的概算指标;概算指标的90%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基本控制指标,留存设计调节值5%,设计变更值2%,其他费用3%。根据拟建项目当时当地的情况,应用该方法确定限额设计指标时,有必要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