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投资价值分析论文

投资价值分析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15:55: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投资价值分析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投资价值分析论文

第1篇

(一)金融投资方向的基本课程设置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合格金融投资者的基础,除了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应用、统计学等公共基础课外,要获得扎实的金融投资理论功底还需要学习货币金融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会计学等专业基础课,理财学、保险学、公司金融、投资学、财务管理、期货期权、投资银行学、投资基金管理、投资行为学等专业课。近年来,金融市场朝着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推出的步伐加快,需要具备信息处理、数据分析、产品定价能力的人才,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应向计算机网络工程、数据分析、金融数学、算法交易等课程延伸。

(二)“理性投资”导向下的教学内容侧重点

要培养合格投资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客观地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具备对不同的观点和纷繁复杂的经济金融现象的思辨能力,并在课堂中展开讨论,让真理在辩论过程中得以呈现,使学生掌握理性思考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能力,教师应立足于以下两个导向和两个侧重点,把握分析金融投资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方法:1.投资导向正确理解“投资”的概念对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至关重要。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有望保本并获得预期收益的行为。在投资过程中,经济主体为了获得未来的预期收益,需预先垫付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以经营某项事业。从该定义可知,首先,“投资”需要投入一定价值量的资产,可以是货币形式或是实物形式;其次,从投入到产出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再次,既然投资有时间跨度,那么就意味着投资者要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如通胀风险、信用风险等,其要求的投资回报除弥补资金的时间价值外还应能补偿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最后,投资要求保本并取得回报,即获得更多的未来现金流。一般情况下,比较投资与投机的不同,可以从资金投入者所期望的变现时间进行区分。2.理财导向理财是指个人及经济组织在某一时间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现金流状况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行为。由此可见,理财并不是急功近利地将投资的目光局限于短期回报。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理财是对不同人生阶段的现金流状况进行合理安排,而对一些经济组织,如养老基金而言,则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资金进出的合理配置和风险控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理财规划师的职业应运而生,许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将选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投资规划、保险服务等与理财相关的职业。因此,金融投资的教学内容需要从维护家庭稳定、社会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谈投资问题,树立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恪守“信托责任”的要义,为社会的每个家庭和个人未来的财务安全提供保障性的金融服务。3.投资风险的回避随着财产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增加,金融服务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加强,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轻则导致社会财富重新分配,重则引发巨额财富转移和消失,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特别是金融受杠杆化潮流驱动的今天,银行家们为了获得高额的收益,不惜创设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以高额的回报为诱饵,向不知情的投资人推销,为未来风险的爆发埋下隐患。当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与资本的无国界流动相结合,金融风险得以如同瘟疫一般扩散和蔓延,一旦风险集中爆发,将裹挟实体经济迅速地步入衰退。在金融市场上,高收益与高风险如影随形、相伴而生,因此,金融投资的教学应从分散转移风险、化解危机的角度研究金融产品的投资价值,不应一味地以利益为导向,不顾社会的道德与责任,对金融产品的赚钱效应顶礼膜拜。4.引导对金融创新的理性认知金融创新的动力源自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规避金融管制。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它满足了社会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着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但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产品又具有杠杆率高、交易链条长的特点,普通投资者在被其潜在的高收益所诱惑的同时,很难对其复杂的风险构成进行有效分析。如果缺乏“理性投资”理念的引导,忽视风险控制,盲目追逐高回报,在利益的驱动下,金融创新很可能演变成为一些金融机构向普罗大众圈钱的手段。由MBS、CDO减值到CDS违约导致的美国信贷市场风险失控,进而引发金融风险火烧连营的次贷危机,说明了对金融创新理性认知的重要性。由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主动加强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开阔视野,关注金融创新活动的发展与变化,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研究在我国效率较低的金融体系下进行金融创新的适度性。

(三)教学内容中需加强“理性投资”理念的培养

培养选择恰当方法进行投资的理念(1)合理地分散投资的理念金融投资理论表明,分散投资可以降低乃至回避非系统性风险,即“要把鸡蛋放在几个结实的篮子中”。在实际投资过程中,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要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及所拥有资金量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如果个人投资者资金量是5万元~10万元,投资于3只左右的股票较为合适;如果资金是100万元以上,股票的种类应该是10只以上。而且投资的股票不能都同属于一个行业,否则达不到分散投资的效果。规模较大的基金更是投资于几十上百种不同的证券,并且法律还会对其单一投资对象的持有量进行限制,以控制风险。合理的分散投资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并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一旦发生风险也不至于“全军覆没”。(2)投资于合理价位的理念掌握基本的估值方法,了解不同行业的估值特点。如在股票市场中,20倍市盈率,3倍市净率的标准在很多行业里可作为衡量投资价值的简易标准,但在某些行业并不适用,如钢铁行业等。因此投资技巧需要根据行业不同、公司规模大小及业绩成长能力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投资者根据价值投资分析方法选定投资对象之后,可在合理估值范围内将资金投入。但此时,如果市场出现价格进一步低于价值的情况,即便账面上出现亏损也要勇于把握买进的机会。本杰明•格雷厄姆说过:“投资者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应该欢迎熊市,因为它会把股价拉回到低位”。如果投资过程中运气较好,买进股票很快出现上涨,不应太过乐观追涨再买,此时应细心观察,暂时停止买进行为,及时收集信息,对上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形势有变,所买进股票不再具有投资价值时,则应立即卖出。理性投资就是本着“宁可错过也不要做错”的原则,在不同行业中寻找还没出现上涨,估值合理的股票进行投资。学会控制投资当中的浮躁情绪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投机氛围浓重,但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亏损抛售、认赔出局不是必须的,有价值的投资对象在价格被低估的时候仍然可以长期持有等待其价值回归。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高智商或高学历,并不足以使投资者变得聪明,在投资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合适的心智与情绪,避免陷入市场的非理性狂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指导学生对金融产品投资价值分析方法的学习与投资效果的追踪,让学生更多地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关注金融工具的实际价值,在价值分析基础上进行投资决策,认识到无论是市场犯错还是自己失误,都没有必要过于百感交集,市场缺乏的永远不是机会而是耐心,从而增强学生在投机盛行的市场中克服浮躁情绪的能力,培养理性投资的心性。

二“、理性投资”导向下的教学实践改革

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仅凭课本阅读、死记硬背,必须亲身体验和实践,特别是对“金融投资学”的学习。因此,有必要进行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专家讲坛——学术研究这几个环节增强对“理性投资”理念重要性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能力。

(一)利用金融综合实验室培养“理性投资”的实战能力

金融市场变幻莫测,一次投资失误很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金融从业者的理性投资的经验不应留待从业生涯中磨练与积累。随着软件开发水平的提高和仿真技术手段的应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和教学应用软件,对尚未步入职场的学生进行“理性投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结合《国际金融》、《证券投资》、《期货与期权》、《金融工程》、《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金融综合实验室所提供的软、硬件教学资源环境,开展证券期货交易模拟、外汇交易模拟、银行经营实务模拟等实训活动,让学生对不同金融产品的市场行情、交易情况以及价格变化规律有一个总体认识,系统演练组合投资、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升其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实战能力。

(二)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对“理性投资”的认知水平

实习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跟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塑造和提高学生对“理性投资”理念认知水平的必经阶段。校企联合设立实习基地,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他们参与到实际部门的投资项目评估与投资组合管理过程当中,通过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来验证“理性投资”方法的可靠性。另外,学校可以配合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实习基地的建设,请金融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士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企业文化、部门机构设置、管理理念、职业操守,让学生了解金融投资管理对专业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为将来步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聘请金融从业专家讲授“理性投资”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局限于高校“象牙塔”式的教学,还应加强与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业务机构的沟通与联络,聘请经验丰富的金融专业人士,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公司的经理、财务总监、行长等到校开辟专家讲坛,通过他们丰富的从业经历和生动的案例,向学生传达理性投资与风险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及时了解金融创新发展的最新进程和金融监管存在的纰漏,从战略的高度和实际操作层面了解金融风险管理的难点与对策,从而加强对“理性投资”理念重要性的认识。

(四)提高“理性投资”理念下的科研创新能力

第2篇

期权(option)是这样一种合约,合约的持有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权利,但没有义务(可以但不一定)按照合约规定的价格购买和卖出某项资产。也可以说,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指在当前做出较小的投入或付出,进而拥有在未来可以行使但也可以不行使的某种行动的权利。期权按标的资产性质的不同分为金融期权和实物期权。

金融期权(financeoption)的标的资产是本身具有原始价值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货币等。实物期权(realoption)是以各种实物资产(如机器设备、土地、技术、项目等)为标的物的期权。

简单地说,实物期权就是在动态和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下,商业决策要灵活的适应战略资产投资的决策制定、投资机会估值和项目投资支出,是在运用期权理论的时候,利用金融理论、经济分析、管理科学、决策科学、统计学和经济模型估计实物资产(相对于金融资产)的一种系统方法和整体解决方案。

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涉及的实物期权方法,在国外已经应用到了各种各样的房地产项目当中来了,包括房地产开发、再开发、租赁合同的制定、抵押贷款的违约、决策等等方面。

二、实物期权法及其评价

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是现金流贴现法。现金流贴现法由于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全面地分析了项目寿命期内所有可能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并且对风险作了一定的分析,但是,DCF法结构上存在两个致命的局限性:一是每一个时点上的现金流量如何精确地估计;二是贴现率如何确定,特别是有风险的情况下(一般而言,风险是不可避免的)。现金流的估计和贴现率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前者往往给“可批性”项目以可趁之机,有些单位为使项目能够通过审批,任意夸大现金流量。后者则使人惧怕风险,以高贴现率去反映高风险,往往低估项目的价值。

因此,只有当现金流和贴现率能够精确地预测时,DCF法才能够精确地反映出项目的价值,而现金流和贴现率的精确预测只能在市场比较稳定,宏观经济比较平稳的情况下才能出现。

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局限性,尤其是贴现率问题,往往使得企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对于不确定性很大、周期很长的复杂的投资决策,传统方法更是显得力不从心。如果说项目价值可以用净现金流大小来表示的话,投资项目的价值并不仅仅是项目产生的现金流,还应该包括其带来的战略利益。这一切都集中体现在企业的战略适应性上。经营柔性和战略适应性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基本出发点,而这一点在传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中没有体现出来。实物期权分析方法正是针对这种“病症”给出的“一剂良药”。

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在项目投资分析中的两个重要贡献是:

(一)经营柔性和战略适应性来源于投资项目中包含的实物期权,确定这些实物期权的价值才能科学地估价投资项目的价值,而实物期权分析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项目价值估价问题。

(二)有些项目中自然包含实物期权,但是更多地要靠决策者精心设计和构造,然后镶嵌在项目中,这为项目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投资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不难看出,实物期权分析方法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主动的、有效的项目估价和项目决策方法。

研究待决策问题的实物期权性质,也就是把实际投资决策问题转换成标准的实物期权问题。这一步骤需要投资者使用实物期权思维对项目整体运作的过程进行整体的决策分析,弄清楚可能的决策是什么,存在哪些决策,什么时候进行决策,谁有权利执行这个决策:进而分析包含了哪些实物期权、哪类实物期权。为很好地解决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书面描述,这将成为解决过程中有用的参考要点。

三、实物期权方法在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按照实物期权理论的观点,不确定性越大,风险可能会越大,但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好的管理者会面对变化的形势,充分利用管理柔性,通过选择最佳投资时机扩张成功的项目,关停或推迟不好的项目。从而可能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和更高的收益。因此在房地产投资项目中应用实物期权方法进行决策,可以很好的解决在房地产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给项目的最终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决策者对投资机会的价值的估计

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包含的实物期权的来源是开发项目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体现在不确定情况下决策者的决策灵活性。因此,决策者对投资机会的价值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期权价值。期权价值就是体现在对不同的投资机会的选择上,如果决策者事先并没有全面的意识到项目在不确定情况下各个阶段存在的各种投资机会,那么此项目在各阶段就丢掉了很多投资机会的选择,也就失去了一部分决策灵活性所带来的价值,即失去了一部分项目的期权价值。因此,决策者对投资机会具有很强的判断力是确定项日期权价值的前提。

根据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投资者可以定量的测算投资机会的价值。投资者要获得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机会,必须支付土地出让金等先期费用。根据期权价格不应当高于期权价值,房地产开发的先期费用也不应当高于项目的投资机会的价值。因此投资者必须事先测算投资机会的价值。

(二)决策者对最佳投资时机的确定

房地产投资决策有一个时效性特征,即投资决策是立刻执行到期,还是可延期的,它反映投资决策的紧迫程度。当确定要对一个房产项目投资时,还要确定项目的最佳投资时间。在传统投资决策理论中,当项目的价值等于项目直接投资时,投资者就应当投资;而在实物期权理论中最佳的投资点上项目的价值等于项目直接投资与投资机会成本之和。如果把等待开发和立即开发的项目价值曲线绘在一张坐标图上,在最佳投资点上这两条件曲线是相切的,经济学家已经利用动态规划和微分方程等数学工具对最佳投资点上的项目价值进行了描述,在最佳投资点上,项目的价值大于项目的直接投资,最佳投资点出现的时间也应当比传统投资决策的投资时间要晚,因此在现实当中经常会看到投资者将有价值的土地空置,或者是很长一段时间不开发,这就意味着土地放在将来开发所具有的潜在价值大于现在开发的价值。

(三)决策者对最优投资规模的确定

房地产项目,特别是大型的房地产项目,在决策时还要确定是分期开发还是一次开发,除了考虑开发商资本实力的因素外,还必须考虑项目分期开发所包含的成长期权。通过对一次开发和分期开发的项目价值分析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分期开发由于有成长期权的价值存在,因而具有更高价值。如果采用分期开发,就必须确定首期的投资规模,而首期的投资规模往往又会对后期投资有较大的影响。

(四)投资项目的所有权特征

所有权特征,即该项目中所包含的期权是独占期权还是共享期权。显然,对于独占期权,房地产开发者可以充分行使自己所拥有的灵活性,包括放弃权、延期权、扩张权、收缩权、停启权等,这些权利的价值将体现在期权的时间价值中。但是,如果期权不是独占的,这意味着有竞争对手与本企业共享执行该实物期权的权利。实物期权的共享直接导致项目价值的共享。因此,对企业而言,项目带来的期权价值必然有一定的损失,项目的价值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种降低是由于竞争所带来的。

(五)投资者对信息的掌握

房地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一直没有尝试对租金、房屋造价和利润等主要变化因素提供一种定量的严格估算。传统的做法是依靠专业顾问(如估价师、测量师等)的“经验”。近年来,不断增加的信息数据文件已经建立起来,用于测算租金、造价、投资收益和房价的执行情况。毫无疑问,这种数据服务系统的使用将比单纯地记录过去的事件有效的多,而且,随着这种系统将不断地扩大并变得更精细、更适用和更富有权威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些已存在的能测算趋势的指数将被设计成能预测将来可能性的变化值。这些崭新的服务系统将会给房地产决策者及他们的顾问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从而使他们能对不确定性做出更好的估计,而非仅靠“感觉”和经验。

四、案例分析

本文拟以一个简单的实物期权案例来说明实物期权理论在不确定条件下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假定某房地产公司有一地块开发权,拟定投资总额为1050万元,投资项目的寿命期为5年,前3年每年除去成本可以获得净收益270万元,后两年每年除去成本可以获得净收益250万元,该公司可以延迟2年进行该项目的投资。如果无风险利率为10%,项目风险波动率为30%,那么该房地产公司是否应该进行该项目的投资。

如果按传统的现金流折现法分析该问题,可以求出该项目的净现值NPV为-52.6万元。根据传统NPV法评价该项目,因为净现值为负数,则该项目将被拒绝。但实际上,该例子是一个简单的实物期权问题:该公司可以延迟2年进行该项目的投资,即相当于持有一份2年投资的延迟期权,执行价格为1050万元,同时由于该项目尚未建成,相当于资产不需支付红利,因此可以根据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求得该延迟投资期权的价值C为225.8万元。

所以,如果该房地产公司考虑延迟投资期权的价值进行决策,则项目总价值为(-52.6+225.8=173.2万元,说明该项目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投资项目在等待2年后的价值是可观的。

基于实物期权的投资决策方法将金融领域的突破性成果用于实物资产投资领域,是对传统的NPV法的完善。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该投资领域蕴含着大量的灵活性,例如土地的开发时机选择、初始投资规模的确定、是否需要分期开发等等,如果能够在这些过程中依照实物期权的方法,按照投资决策分析步骤对这些灵活性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估,或者在决策过程中引进实物期权的思维方式,将有助于使房地产投资决策的过程更加的科学和合理。

参考文献

[1]杨兴月,郜建人,基于实物期权的房地产投资决策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5.3

[2]杨若晶,赵红梅,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9

[3]郁洪良《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比较和应用》[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

[4]杨春鹏《实物期权及其应用》[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1

[5]曾卫华,杨和礼,实物期权方法在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03.10.

第3篇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网络教育需求市场分析,发现了我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其投资的价值和发展的趋势。

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它通过声音、视频、数据流和印刷品等综合手段完成教学活动,利用现代技术替代了教学过程中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近十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开始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了现代网络教育模式。通过传统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现代网络教育模式不仅可以让最大范围的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几乎和学校课堂学习一样效果的教育,而且实现了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现代网络教育对千百年来我们所习惯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提出了挑战,成为业内以及许多普通人关注的焦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逐步推广与普及,现代网络教育尤其是高等网络教育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现代网络教育不仅受到众多的高等院校青睐,还吸引了众多对其趋之若骛的投资者。网络教育对于中国it行业和中国众多高等院校来说,无疑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的研究表明,从1995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远程教育市场规模正以每年45%的速度扩张着。2000年,全世界有7000万人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学习,2001年达到1亿人。可见,远程教育市场的规模和潜力是无穷的。正如著名的新经济英雄美国人钱伯斯所说,“网络教育未来三年内对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将像电子商务对商业世界的影响一样巨大。”

一、中国网络教育需求市场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看,需求是发展供给的惟一动力,网络教育就是一个需求潜力无穷的市场。

1.生源市场分析

网络教育作为新兴的一种教育模式,对于整个世界范围来说都是一种所趋。据不完全统计,现有100多个国家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大部分大学在网上拥有自己的网站并推出了现代远程教育课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科教育逐渐从高等走向普及。大学生占人口比例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而且也在某种意义上代表国家的未来发展潜力。我国目前在18到22岁年龄段中,毛入学率不到11%,计划到2010年将毛入学率提高到15%。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不断增加,有45%的家庭认为储蓄的第一用途是教育。尽管高校连年扩张,但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大多数适龄人员还是没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教育市场潜在的能量不可估量。如果能够将全国受高等教育人口提升1%个百分点,每人接受2年每年平均5000元的教育,市场规模就达到几千亿级。这就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并且是持续增长的拓展空间。另外,网络教育有非常好的可重复利用教学资源,在扩大招生规模上有很大的升缩空间。此外,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各试点高校开展现代网络教育,这也为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市场投资价值分析

为了对高等网络教育产业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把握,我们需要弄清它的价值链。高等网络教育市场与其他产业市场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己独特性。网络教育不仅需要提供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包括各种服务器、网络设备、系统平台、课件开发系统、虚拟演播系统、课件库、素材库、试题库和参考资料库等。还需要提供完善的教学管理、教学应用、资源管理、教学评测和安全管理等软件。由于网络教育具有技术含量高且受众广大的特点,市场中潜在的利润也巨大。近年来,企业对介入网络教育的兴趣已经明显加大,对网络教育投资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企业投资网络教育领域,投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投资收益较大且投资周期不太长的领域:(1)投资通信和电脑等教育设施;(2)投资课件;(3)投资教学点;(4)投资通用网络教育平台。

二、我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网络教育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有助于实现交互式学习,有利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网络教育,努力扶持和发展这一全新的教育方式,为推进网络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扩大网络教育的普及化程度,教学培训的层次和内容更加宽泛多样。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在网上教育资源建设问题、如何体现个性化教育问题、思想观念转变问题、网络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

1.网络教育投入不足问题

有人预言,网络教育将是社会的第三大需求领域。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仅靠政府投资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对此,应积极探索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最佳运行式,利用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调动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同时要引进和培育市场机制,以确保其进入良性循环。

2.我国学历教育还基本上处于“国家垄断”的局面

正规的高等学历教育,最终的成果都体现为高含金量的“文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远程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掌握在高校的手里,企业涉足这一领域只能选择与高校联姻的形式。然而,在现代高等远程教育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高校普遍缺乏商业人才、运作经验、网络术开发和维护能力以及的资本和资本运作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高等远程教育的发展。

3.我国现代网络教育产业缺乏对网络和教育均有深刻理解的复合型人才

网络教育产业是it向教育界延伸的产物,最先从事网络教育产业的是it界的人士,由于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深刻的教育从业背景,他们对网络教育缺乏足够理性的思考,有的更多是投资和从业的激情。而教育界人士对it这一新生事物也同样缺乏理性而深刻的认识。

因此,中国当前极其需要既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理解、又有深厚教育理论根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在网络教育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这种人才,当前十分匮乏。虽然it界人士后来逐渐认识到一定要有教育界人士参与网络教育产业,但是由于上述复合型这一桥梁相当匮乏,导致了网络与教育没有在深层次上相互渗透和融合。其表现之一就是,网络技术不知道究竟如何运用,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教育如何应用网络技术,才能体现网络技术的独特作用。

三、校企合作是高等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发展现代网络教育需要众多资金的投入,不能等靠国家来提供全部资金,应以大学为主体,与公司,企业联合办学,国家支持,企业赞助,学员负担,三方共筹资金。大学是智力资源的中心,有雄厚的技术支持,与公司企业联合,不仅可以获得资金资助,而且能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软件。随着我国对国家教育科研网的投入的增长,国家教育科研主干线的带宽逐步增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高校对发展远程教育和校园网的投入也会增大,中国现代网络教育将成为构造社会化终身学习重要组成部分,前景是广阔和美好的.对此,应积极探索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最佳运行式,利用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调动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同时要引进和培育市场机制,以确保其进入良性循环。

商业化的公司往往能够更准确的把握住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需求,更贴近市场需要来做远程教育教育产业。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企合作新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运用,为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互赢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的先进技术与高职学院的教育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探究适合高职发展实际的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强化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强化反馈环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将更好地适应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

校企合作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赵浩兴:校企联合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探讨.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胡跃荣: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其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6期

第4篇

关键词:并购;财务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43-01

1 并购决策阶段

在海外并购的决策阶段,财务方面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海外并购中,资产评估的作用非常重要。由于目标公司远在异国,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企业情况很难准确了解,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被并购企业若存在道德风险,会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向并购方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甚至杜撰有利的信息。导致对被并购企业的销售的潜力和远期盈利状况与预期存在很大差异,没有发现隐瞒着的债务、诉讼纠纷、资产潜在问题等关键情况,而在实施后落入陷阱,难以自拔。财务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论证决定是否要收购目标企业,以及收购该企业所可接受的收购价格范围。国内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除自身参与各方面的工作外,还一定要注意善于选择和借助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等评估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在资产评估中应注意以下几面的问题:

(1)目标企业的资产必须具有可用性对目标企业资产进行详细分析,避免并购目标企业的无效的、过时的、附加值低的资产。甄别目标企业的资产能否为自己确定的经营方向、产品策略、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管理方式、辅助工作等提供服务,发挥效用。

(2)对能发挥效用的有价值资产进行可用性程度的鉴定。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评估目标企业资产价值、确定并购价格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为确定对目标企业进行改造所需的资源投入数量提供依据。

(3)还要考察资产是否存在留置权问题。当目标公司使用该资产作为贷款抵押或融资租赁时,资产会存在留置权,若存在留置权,要考虑通过协商桥梁贷款或者其他相关方式来妥善做好过渡工作。

(4)对目标企业商标等无形资产评估要合理评估作价,尽可能防止因目标企业的商标等无形资产被夸大评估而产生的资产损失风险。

2 并购对价的筹集支付阶段

在做出投资和估价的决策之后,下一步,企业就要着手进行支付手段的设计和筹集支付工作。每一项并购活动背后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在这一阶段,财务的主要工作在于分析目前和未来的资本结构,比较和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确定并购对价支付方式等方面,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问题:

(1)分析提出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并购后能否及时形成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偿还借入资金以及满足并购后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整合工作对资金的需求是至关重要。在实践中,并购动机以及目标企业并购前后资本结构的不同,还会造成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投入比率的种种差异,要通过对自身和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使得未来的资金在时间上和数量上保证需要;要根据自身是暂时持有还是长期拥有的目的,使融资方式适应并购动机;如果是现金支付,要分析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等。

(2)安排多元化的资金筹措和支付方式,引入国际资本支持。在具体并购资金的筹措和支付方式上,并购方可根据并购标的所在国法律法规约束、资本市场和并购市场发育程度、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目标企业股东的要求、税收安排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分析比较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承债支付、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多种混合证券支付方式,通过组合各种支付方式,避免现金支付的方式导致其营运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避免大量的银行贷款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财务费用激增,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避免对方股东全部套现后相关资源不能有效续存和融入并购后的公司。

通过合理的财务安排要尽可能发展壮大并购方自身的财务实力。有了雄厚的财务基础和良好的财务结构才能抵御国际市场中的财务风险,保障并购后公司的有效整合和持续发展。例如,联想在并购IBM 案中,采用了4 种融资方式:自有资金1.5亿美元;接受IBM PC 部门5 亿美元的负债;取得5 亿美元过渡贷款和6 亿美元银团贷款;以及发6 亿新股换购IBMPC 资产和发3.5 亿美元新股取得三大投资公司的权益投资。通过搭配,有效避免了对自身自有资金的过多消耗,发挥杠杆效应,也有利于其它债权人为保证自身利益共同为重组后的企业创造比较好的发展环境。

3 并购后的整合阶段

并购后的有效整合是化解并购风险和确保并购战略目标实现的关取得了海外企业的资产或者股权后,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这些资产或者股权给收购方带来高的利润和回报,以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涉及内容很多,主要应注意如下问题:

(1)有效进行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的整合。根据并购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特点,综合考虑国内和并购标的国有关财务方面法律方面的要求,在财务组织机构整合的过程中,合理确定被并购方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享有的财务管理职权和承担的责任。按照责权分工明确、精简、高效,并能相互制约的原则,使新的财务组织机构的设置既能调动各部门和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够实施统一指挥和有效控制的财务组织系统,使并购后企业的各项经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对被并购方财务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企业集团的财务总监制,通过向被并购方委派财务主管人员来实现对被并购方的财务控制。收购方所委派的财务人员对被并购方的日常财务活动起组织和监控作用;在涉及影响整个企业的重大事件时享有决策权;把收购方的有关结构调整、资源配置、重大投资、技术发展等重大决策和战略意图贯彻到被并购方的预算中去,并对被并购方各类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审核被并购方的财务报告;负责对被并购方所属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定期向并购方企业报告各被并购方的资产运行和财务状况。

(2)从全球化布局及整个集团的利益和目标为基点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整合。总体而言,各国在财务政策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并购前各方企业是根据各自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财务政策,因此处于不同地区和利益主体地位的并购各方在并购前其财务政策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而并购后各方合并为一个企业群体,在总体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在选择财务政策时不能再仅仅从单个企业的角度出发,而应当以并购后全球化的布局及整个集团的利益和目标为基点来选择或制定财务政策。财务制度的整合包括财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投融资制度、股利分配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整合。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并购,并购方若要对并购双方的营运进行合并,则财务核算体系方面都要尽可能统一,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3)合理配置整合存量资产、负债。通过对存量资产的有效配置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整合的经济效益。资产的整合方面,对于固定资产,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各个项目围绕适用性和效率性进行分析,并在保持生产体系完整性和协调性的条件下,对固定资产进行吸收整合或者剥离出售,提高其利用效能和效率;对于长期投资,通过对目标企业的长期投资进行价值分析和质量评估,关注长期投资资产价值的增减情况和以往各年投资收益的取得情况,若两者均处于不断的增长趋势之中,说明该长期投资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应当将其吸收进并购后的企业,加强管理进一步发挥其效益,反之,则可判断该投资为质量低劣的资产,可将其剥离出售或转让,以收回投资,提高资产周转的效率;对于流动资产,要根据整合后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量,确定相匹配合适的流动资产数量,将多余的流动资产出售、置换或投资;对于无形资产,虽然它们不具有实物形态,但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对企业有很大的价值,整合的过程中更要审慎分析形成整合方案,以避免企业出现价值损失。在负债的整合方面,核心目标在于改善财务状况,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综合有息负债成本,增强企业偿债能力。如果收购方在并购中面临的未来偿债压力很大,就可以将一部分债权转变为股权,使原来的债权人转变为股东,从而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还可以利用整合资产时将资产剥离所获得的变现收入来偿还债务,从而使资产和负债保持合理的比率,使并购后企业不受高额债务的拖累,能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中国经济正在更广泛的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海外并购将逐渐成为中国大型企业的必修课。企业的财务管理也要积极借鉴世界海外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式,助力实施海外并购活动,不断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钦.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动因、效应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冉宗荣.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风险及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5).

[4]赵伟.中外企业跨国并购:比较与启示[J].对外经贸财会,2006,(3).

第5篇

本文还以琼民源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加大造假成本,加强监管提出治理对策。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主体是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两个方面。由于对每个理性的经济个体来说,其行为动机和目的,都是使自身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无论是中国的琼民源、银广夏,还是美国的安然(Enron)、世通公司(WorldCom)等,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原因,在于这种行为能满足行为主体(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两方某一方面的需要,能为其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我们称这部分经济利益为虚假信息的“租”。上市公司会从提供虚假信息中受益,然而却不能独占这部分“租”。这是由于无论审计机构默认其造假行为还是与其串谋造假,都存在着要承担诚实执业之外的风险,这种额外风险使得审计机构必然会向上市公司要求额外的“回报”,因此存在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共同分割虚假会计信息的“租”的问题,两个主体之间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利益冲突和对抗,从而产生博弈。本文依据博弈理论(GameTheory)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的两主体在一定环境条件约束下,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的过程,进而探讨有效的治理方案。

1博弈模型的建立

1•1前提假设

1)假设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均为理性的经济人,且均为非风险偏好型。

2)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即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公司股东利益完全一致。

3)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之间具有完全信息,即对于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审计机构完全有能力检查出来,不存在能力、知识和经验的不足。

4)只有当上市公司存在着披露虚假财务报告的企图时,审计机构才有可能默认其造假行为,或与之串谋进行造假。当即上市公司准备诚实地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时,审计机构不会主动要求造假。

5)设W为外界约束,即为监管部门对造假查处的力度,包括发现的概率及处罚的力度。

6)设A、B分别代表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

7)设ΔG为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额外收益,即虚假会计信息的“租”。

8)设ΔGm为上市公司支付给审计机构的虚假信息租,也即审计机构的额外收益。

9)设W为企业不诚实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审计机构诚实执业时,企业给审计机构的“惩罚”(比如解雇审计机构)所带来的负效用。

10)设P为造假被发现的概率,且0≤P≤1。

11)设Ⅰ表示当造假被发现时,有关监管部门给予上市公司的处罚。

12)设F表示当造假被发现时,有关监管部门对审计机构的处罚。上述模型中,A表示上市公司,B表示审计机构。在终结点的支付向量中,括号中第一个数字为上市公司的额外收益,第二个数字为审计机构的额外收益。上市公司的战略选择有两种,即(诚实)与(不诚实),而审计机构的战略选择有三种,即(诚实,诚实)、(不诚实,诚实)、(不诚实,不诚实)。

1•2模型讨论此博弈树存在着三个均衡战略组合:(诚实,诚实)、(不诚实,诚实)、和(不诚实,不诚实)。

上市公司是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取决于能否获得额外收益,即(ΔG-ΔGm)(1-P)-IP>0时,便会有造假的冲动。且企业允许审计机构分割的信息租为:ΔGm-W。此时,要求分割的信息租为:ΔGm>FP-W1-P(2)令ΔG*m2=FP-W1-P,即为当上市公司要求审计机构默认或与其合谋造假时,上市公司给审计机构向报酬的最低限值。低于此值,审计机构便会选择诚实执业,拒绝造假。因此,当ΔG*m1>ΔG*m2时,只要上市公司可以给予审计机构的利益的最大值大于审计机构要求利益的最小值时,博弈的最优战略组合为(不诚实,不诚实),此时,存在审计机构与上市公司合谋造假的可能性。换言之:ΔG*m1-ΔG*m2=ΔG-IP1-P-FP-W1-P=ΔG-(1+F)P-W1-P(3)

当(3)式值大于0时,便会有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动力。此差值越大,合谋进行信息造假的动力便会越强;差值为0时,双方均无虚假信息披露的动力,从而(诚实,诚实)便为最优战略选择。

1•3模型的政策启示

公式(3)得出,ΔG即虚假会计信息“租”的值不变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3)中第二项数值,来减少ΔG*m1-ΔG*m2的差,从而减少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第一,加大对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即增大(3)中的Ⅰ值;第二,加大对审计机构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处罚力度,即增大(3)中的F值;第三,加大对会计报告质量检查的力度,即增大虚假信息被发现的概率,表现(3)中的P值,增大IP值同时增大;第四,减小(3)中W值,使第二项变大。W值为当上市公司意欲进行会计造假而审计机构坚持诚实执业时,上市公司给予审计机构“惩罚”(如解雇等)带来的负效用。减小W值也就意味着减小上市公司对审计机构的控制力,增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审计的实际委托人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即公司管理层自己聘请审计机构“监督”自己的行为,上市公司由于掌握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与审计费用标准制定等权力,是审计人员的“衣食父母”,明显处于主动控制的地位,审计机构明显处于被动地位。审计机构在同业竞争的压力下对上市公司做出让步,默认、迁就上市公司,甚至与上市公司串谋进行会计造假活动就成为可能。

2模型检验

由于琼民源事件已经有了一个“结局”,而银广夏、安然(Enron)、世通公司(WorldCom)等事件尚在处理之中,因此,本文以琼民源事件为例对上述博弈模型进行检验:

2•1琼民源事件梗概

1993年4月30日,琼民源在深交所上市(0508)。1994年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03%,1995年每股收益尚不足1厘,是一只名符其实的垃圾股。1995年报公布时(1996年4月30日)股价为3•65元。到1997年1月22日,琼民源率公布1996年年报,称其每股收益为0•867元,比上年增长了962•33%,1996年实现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1290•68倍,资本公积金增加6•5亿元。同时,股价也从1996年4月30日3•65元飚升至1997年1月22日的26•18元[1]。经监管部门查实:琼民源1996年年报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与审计机构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串谋捏造出来的,共计虚增利润5•4亿元、虚增资本公积金6•57亿元。控股股东民源海南公司利用公司编造虚假利好消息,与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联手非法操纵本公司股票,民源海南公司非法获利6551万元,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非法获利6630万元,中国证监会对此事件涉案人员已作处罚:对公司原董事长马玉和判处有期徒型3年,判处原总会计师班文绍有期徒刑2年,缓期2年执行;对民源海南公司和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处以警告、没收其非法所得6651万元和6630万元,分别罚款200万元;对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处以警告、暂停其证券业务资格6个月、暂停签字注册会计师证券从业资格3年。

2•2模型检验

在模型检验之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媒体和官方披露的琼民源事件资料有限,有必要做假设如下:(1)由于1995年—1997年间审计机构的具体收入数字尚无详尽的报道,因此,经咨询业内资深人士后作假设如下:如果审计机构诚实执业,其正常收益约为15万元,如果审计机构与上市公司合谋造假,其收益约为20万元。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分给审计机构的信息租ΔGm=5万元。(2)如果上市公司有造假意图而审计机构坚持诚实执业,上市公司将于第二年解雇该审计机构,这就意味着该审计机构将会永远失去上市公司这个客户,审计机构损失的将是一个永续年金,设市场利率为2%,则由于上市公司给予审计机构的制裁而使审计机构遭受的损失为:W=15÷2%=750(万元)关于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P。可作如下假设:我国现有上市公司1100余家,在过去多年间累计对外提供的资产评估报告、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年报、中报、季度报告等会计信息资料约有2万份。据新华社报导,国家审计署2001年组织的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抽查发现,总样本为32份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有23份严重失真,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虚假金额达71•43亿元[2]。按此比例,上市公司造假的概率P=23÷32×100%=71•9%。截止2001年底,我国共查处会计信息造假案37例。其中1997年及之前仅有5例,1998年8例,1999年8例,2000年10例,2001年8例[3]。据以上资料,可推断目前造假被发现的概率P=37÷(20000×71•9%)=0•26%也就是说,造假不被发现的概率为:1-P=1-0•26%=99•74%另外,琼民源会计造假的信息租ΔG可计算为:ΔG=上市公司额外收益+审计机构额外收益式中,上市公司额外收益=(股价增加值×流通股数)+非法获利可计算琼民源会计信息造假案中虚假会计信息的租为:ΔG=(26•18元/股-3•65元/股)×18742•35万股+6651万+5万=428921•14万元

可见,如果造假成功,琼民源公司与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的额外收益是巨大的,即近43亿元人民币。琼民源会计造假被发现后,监管部门处罚为200万元。设经刑事处罚后,该马某和班某将不得再担任原来类似的职务,年薪原是5万和3万,损失也是年金,仍设市场利率2%,他们受处罚的损失现值=(5万+3万)×(P/A,2%,20)=8×16•3514=130•81(万元)可计算Ⅰ值为(已知对其罚款200万元):Ⅰ=200万元+130•81万元=330•81万元设监管部门对审计机构—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为F:F=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对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如果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原本一年可承接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10笔,并设这10笔业务仅为中报和年报审计,且每笔业务诚实执业的收益均为15万元。并设每笔业务收益在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分配的比例约为7∶3,即这15万元审计费中会计师事务所收益为10•5万元,注册会计师个人所得为4•5万元。设该会计师每年只能进行一家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据前可知其年业务收入为9万元,并设其非上市公司业务一年所获得的收入为4万元,则在造假被发现之前,该签字注册会计师年收入为13万元。由于监管部门处罚给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损失(仍设利率2%):F=(15×10×0•7)÷12×6+13×(P/A,2%,3)=52•5+13×2•9410=90•73(万元)模型中的ΔG*m1-ΔG*m2值计算为:ΔG*m1-ΔG*m2=ΔG-(1+F)P-W1-P=428921•14-[(330•81+90•73)×0•26%-750]÷(1-0•26%)=429671•99(万元)(这一数值远远大于0)可见,在现有环境约束下,要想杜绝信息披露中的造假行为是非常困难的。也就是说,监管部门公司治理相关政策在减少造假方面是无效的(需要修订)。这也就是我国继琼民源之后银广夏、麦科特等,美国继安然、世通公司后,会计造假行为仍层出不穷的原因。

本文建议: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其利用虚假消息而获得的非法收入处以相当于其非法所得额3倍的罚款;由于公司退市而对股民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加大对审计机构共谋造假处罚力度,一经发现信息披露造假,便吊销该签字注册会计师和师事务所的证券业务资格;审计机构的罚款应为非法所得的10倍;加大对公布会计信息的检查力度,即增加发现信息披露造假的概率。如上例,若将P提高到75%,则上述模型结果将不同,上述数据代入ΔG*m1-ΔG*m2式为:ΔG*m1-ΔG*m2=428921•14-[(137729•8+5741•15)×75%-0]÷(1-75%)=-1491•71万元<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