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6 15:55: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标志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随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标志设计的风格不断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标志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将原本枯燥的语言以富有趣味的视觉效果展现给观众,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观众的好奇心。
一、数字媒体时代下的标志设计
标志作为一种符号,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民族、国家和地域的不同特征,数字媒体时代的标志设计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代表,是人类文明高容量的载体。由于过去制作技术和印刷技术的限制,标志设计在20世纪受现代主义影响,追求简约单纯、色彩单一、几何化的风格。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设计突破了制作和印刷方面的限制,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今,标志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设计风格,许多以前想不到或者做不到的设计逐步得到实现,标志设计的发展空间正不断扩大。在数十年的精准设计风格之后,设计元素中加入了重复的图案和鲜明的色彩对比,设计在风格上更加注重表现设计者的感性思维,追求在视觉感官、心理感受和情感意境等方面对大众的影响和引导,作品风格更加体现出设计者个性化的特点,因此,设计界出现了许多专门研究每一年度标志设计流行趋势的机构。
二、数字媒体时代标志设计风格多元化表现
1.色彩多样化
色彩元素是能够吸引群众视觉焦点和引起情感共鸣的重要元素,所以色彩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地位很高。数字媒体时代下,标志的色彩设计不是单一的色彩运用或简单的色彩组合,而是更加注重色彩搭配的绚丽多彩和对色彩的处理,尽可能直接、细腻地体现设计对象的特点,给大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所以,设计者设计出了以往不常见的色彩组合,也创造出许多以往没有的色彩。在色彩的运用方面,设计者巧妙地以生活中物品的色彩和形态为原型进行标志的设计创作,使设计出来的标志富有联想性和生活情趣。此外,设计者运用一些设计软件对色彩的组合进行处理,展现给我们另一个色彩世界。尤其是对色彩的渐变处理、透叠处理,运用数字媒体软件对色彩进行渐变处理使设计表现出循序渐进的空间,对色彩的透叠处理使设计表现出相互渗透的空间。
2.图形空间维度多样化
以往的标志设计基本上是在二维状态下进行的,但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设计软件,这些软件的普及和应用丰富了设计手段,打开了设计者的思维空间,使标志设计逐渐越来越趋向三维空间、四维空间。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功能的不断提升,有力地提高了三维标志设计的效率,这些技术软件可以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展现出不同的照明效果、色彩效果、透视效果、3D效果等多种效果。在三维空间中加入时间这一维度,就形成了具有时空运行特征的四维空间,四维空间的标志设计再加入数字媒体技术的处理,可以将原有的标志形式进行矛盾、叠加、错位等各种各样的处理,使设计变得更加立体,形成不同的设计风格,表现出设计风格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3.内容主体元素多样化
(1)自然绿色风格
进入21世纪以来,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更加注重自然绿色、环保健康的意识理念,这种思想也慢慢延伸到标志设计中。一些企业越来越重视在标志设计中加入自然成分及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地位,与其他企业进行区分。
(2)涂鸦艺术风格
涂鸦艺术是一种街头文化,是艺术通俗化、大众化的体现,能够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很多青年喜欢以涂鸦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内心的情感。除此之外,一些企业为了表现自身的与众不同,也会选择涂鸦风格的标志代表自身形象。
(3)浪漫复古风格
物极必反,简过必繁。在设计风格越来越新颖、越来越多样化的时代环境下,标志设计领域吹起一阵浪漫复古之风。当代复古风格的标志设计以经典风格,如哥特、文艺复兴等古典风格为借鉴,在素材方面,常用一些具有古典风格的字体或古典花纹、卷轴等进行设计。
三、结语
数字媒体时代下标志的数量呈指数式增长,标志之间很难不出现雷同的现象,如创意、名称、图形和色彩搭配上的雷同等。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标志设计时,可以对创意图形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赋予标志代表自己个性的设计理念。其实,表达自身真正想表达的理念往往可以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标志设计效果,得到大众的认可。总而言之,技术的进步推动艺术的发展,影响艺术的风格,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数字媒体时代下,标志设计风格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越来越能体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当代社会的精神面貌。
作者:柳标 单位:仙桃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静,杜煌.数字媒体时代标志设计风格的多元化.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
1政治要求
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准确而深刻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
运用先进理论与先进技术解决医学上的各种问题,以加速发展我国的医学科学事业。
遵循科学道德,无政治性错误,无浮夸,无泄密。
2学术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目前均为学术类期刊,既要反映我国相关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代表国家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又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医疗水平和实际工作需要,为防病治病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预见和导向作用。2.1选题得当
密切结合国家或地区医学科技攻关及重点研究项目密切结合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病治病实践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2.2内容体现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2.2.1创新性:学术论文的灵魂。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在同类领域中提出了新理论、新概念、新原理,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在同一原理的基础上有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的创造;研究的样本数更大,或采用的方法更为严格,发现了过去没有发现的新事实、新现象,提供了新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对原有的技术方法,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有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论文中应该反映作者是如何把未知变为已知,把未有变为已有,把知之不多变为知之较多,把知其然变为知其所以然,从而有了新的认识,发现新的事实,找新的规律,阐明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术。这样的论文,才有刊出的价值。2.2.2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生命。科研设计是科学性的基础,科研设计是否严谨,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科研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
专业设计:研究思路是否恰当,方法是否可靠,技术上是否成熟,诊断依据是
否充足,临床表现和疗效观察是否客观、深入,资料是否完整等。
统计学设计:样本含量是否足够,是否具有代表性;分组是否随机化,是否具
有可比性;是否对照观察,有客观的定量指标;数据是否准确、完整及符合统计学
要求等。
临床研究的科研设计应符合循证医学和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要求。
科学性还体现在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否符合逻辑,结论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并恰如其
分。仅仅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是不够的,要重视各专科的特殊规律。通
过统计学处理后,还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去慎重考虑,结合专业特点具体阐明所观察
到的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2.2.3实用性: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更应
该强调实用性,技术上要行得通,办得到。除了少量纯理论研究的论文以外,大多
数医学学术论文应该结合医疗、预防工作实际。论文的实用价值越大,指导作用越
强,就越具有重要性。
3写作要求
期刊常用的论文类型有述评、论著(临床分析、疗效观察、实验研究、调查报告等
)、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综述等等。
文字表达要求准确、严密、简练、通顺,用词稳妥,语言规范,说理明晰,推
理周密,可读性强,最好还有一定的生动性。一般应用科技语体。
论著类文章最常用的写作格式为“四段式”,即:前言,方法,结果,讨论。
3.1题名
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充分反映
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不使用标点。题名
用词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
字符、代号等,也不宜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
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
3.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知识产权的标志。作者应是:⑴参与选题和设计
,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⑵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
者;⑶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
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集
体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作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
。
论文决定刊用后,需要全部作者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将论文专有
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
3.3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概括、凝练、微型化,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
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
作用:让读者了解文章;代替阅读全文;便于制作二次文献及收入数据库。
格式: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
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
写摘要应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力戒空泛,应列出必要的资
料和数据,并有明确的结论。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
评论和解释。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稍详细一些(400个实
词左右)。
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
政编码和国名。
有通讯作者时,应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
3.4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
或词组,一般每篇论文选取2~5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编印的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
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研
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词(自
由词)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关键词使用。要注意首标词的选用,首标词应反映全文最
主要的内容。
3.5前言
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仅需列出切题的参考文献,无须进行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
。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
用。
3.6方法
应详细描述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
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这部分的描述以使读者能进行重复为度。
3.6.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病人,需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
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
、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3.6.2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
位和生产时间。
3.6.3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
范围。无须描述其工作原理。
3.6.4研究设计:应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代是
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
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抑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
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应
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四个基本原则作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
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3.6.5研究方法:个人创造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
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原封不
动地使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展开描述。
3.6.6统计学处理:说明统计学方法及其选择依据。统计学符号按GB3358
-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3.6.7伦理学描述: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
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7结果
报告研究的结果,不应简单地罗列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各种原始材料和数据,而
必须将其归纳分析,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用文字和各种
图表表达出来。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合乎逻
辑,不能有任何虚假或含混不清,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
3.8讨论
讨论强调新的和重要的内容,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包括发现的意义及其限度
,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声称并暗示工作的优先权。如果
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
问题等。应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联系,并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相关联
。不必重述已在前言、结果部分详述过的资料或数据,和过去文献已报道的内容。
3.9图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的
内容不要与文字、表格重复。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
主辅线分明,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图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一般掌
握在5∶7左右。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没有
杂乱的背景。病理显微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实物照片涉及尺寸者应附
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标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
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
图的书面材料。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
3.10表
制表的基本要求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有自明
性。表的内容不要与文字、插图重复。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
一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一律使用三线表。
3.11名词术语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版本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
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
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
”。
缩略语:文题中一般不用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其
中文全称。缩略语应尽量少用,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使用缩
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3.12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3.13数字用法数字的使用,执行《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出版〕。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3.13志谢
志谢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谢。3.14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主要是说明研究所借鉴的科学依据的出处,以供读者查阅参考;减少对前人文献的复述,以节省篇幅;同时,也是对他人成果和著作权的尊重。因此,应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除了会议消息报道等简讯外,一般每篇论文均应有参考文献。论文所列参考文献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原著的,而不应是转引他人的。应选择近年的文献,除非必要,一般不宜引用10年以前的文献。应注意引用国内的文献,使读者了解国内的有关进展,且易于查找。由于参考文献的格式较严,项目较多,稍不注意即出现差错,使读者难以查找,因此必须认真核对原著,对作者姓名、刊名、年份、页码等,尤应注意准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3.15脚注
脚注常用于注明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基金资助项目等。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可按级别依次列出。4初稿的审查
4.1要注意布局结构。“四段式”的各部分都要妥善安排,既要明确分工,避免重复,又要互相配合,防止遗漏。“四段式”是基本结构,但应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作灵活的处理。每篇论文一般均分为几个部分、若干层次,分别冠以适当小标题。标题不可过多。同层次标题之间,内容要有联系,体例应统一。全文的标题要相对均衡。
4.2行文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不应过多地插入枝节问题,罗列一大堆资料和数据,以致扰乱甚至淹没了主题。材料和方法部分,要着重介绍有关保证科学性和提供重复验证的必要信息。评价实验结果、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等,一定要说明其标准。在结果分析中,绝不要无选择地罗列所有资料和数据,但要详述有意义的结果,包括正面的、阳性的结果和反面的、阴性的结果,有时后者更为重要。讨论部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观点统率材料,夹叙夹议,最能引人入胜。临床论文尤其应该用自己的病例统计数据和个案来进行论证。
4.3要善于将图表与文字配合使用。三者内容不应该重复。核对图表在文内是否按序标引。
4.4要正确运用语法和修辞。科技文章不同于文艺作品,不要求辞藻华丽,形象动人,而要求准确、简洁、通顺、合乎语法和修辞。4.5要重视规范化和标准化。注意医学名词、简化汉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化,第一次使用缩略语时是否写出全称,核对参考文献是否按序标引以及著录格式是否标准。4.6认真通读全文,检查有无笔误、拼写、打印、计算错误。5投稿前的准备
投寄论文要选择适当的期刊,做到“知己知彼”。投稿前,要认真阅读目标刊物的稿约,并且分析其已刊出论文的水平、特点及其栏目,将之与自己的文章相比较,以决定如何投寄。
一般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要求刊出的论文具有国内先进性或重要指导性,同时也重视临床实用性。
稿约中一般都对来稿提出格式方面的要求,应认真对待,以免因形式审查不合格被退稿而延误论文的发表。
必须注意的是,切忌一稿多投,即同时投寄两种刊物或多种刊物,或投寄一刊后未等退稿又投寄他刊。但是,同时向不同刊物投寄中文稿和外文稿,则不属一稿两投,因为其读者和文种均不同。在国际上,这种情况称为平行发表(parallelpublication)或二次发表,与一稿多投引起的重复发表uplicatepublication),有原则区别。
期刊常用的论文类型有述评、论著(临床分析、疗效观察、实验研究、调查报告等)、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综述等等。文字表达要求准确、严密、简练、通顺,用词稳妥,语言规范,说理明晰,推理周密,可读性强,最好还有一定的生动性。一般应用科技语体。论著类文章最常用的写作格式为“四段式”,即:前言,方法,结果,讨论。
1.1题名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不使用标点。题名用词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宜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
1.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知识产权的标志。作者应是:⑴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⑵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⑶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集体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作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论文决定刊用后,需要全部作者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将论文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
1.3摘要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概括、凝练、微型化,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作用:让读者了解文章;代替阅读全文;便于制作二次文献及收入数据库。格式: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写摘要应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力戒空泛,应列出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并有明确的结论。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稍详细一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有通讯作者时,应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
1.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论文选取2~5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印的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词(自由词)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关键词使用。要注意首标词的选用,首标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
1.5前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仅需列出切题的参考文献,无须进行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1.6方法应详细描述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这部分的描述以使读者能进行重复为度。
1.6.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病人,需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1.6.2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
1.6.3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须描述其工作原理。
1.6.4研究设计:应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代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抑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四个基本原则作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1.6.5研究方法:个人创造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原封不动地使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展开描述。
1.6.6统计学处理:说明统计学方法及其选择依据。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1.6.7伦理学描述: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7结果报告研究的结果,不应简单地罗列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各种原始材料和数据,而必须将其归纳分析,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用文字和各种图表表达出来。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合乎逻辑,不能有任何虚假或含混不清,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
1.8讨论讨论强调新的和重要的内容,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包括发现的意义及其限度,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声称并暗示工作的优先权。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应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联系,并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相关联。不必重述已在前言、结果部分详述过的资料或数据,和过去文献已报道的内容。
1.9图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的内容不要与文字、表格重复。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图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一般掌握在5∶7左右。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没有杂乱的背景。病理显微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实物照片涉及尺寸者应附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标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
1.10表制表的基本要求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有自明性。表的内容不要与文字、插图重复。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一律使用三线表。
1.11名词术语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新版本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缩略语:文题中一般不用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其中文全称。缩略语应尽量少用,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1.12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1.13数字用法数字的使用,执行《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出版〕。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1.13志谢志谢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谢。
1.14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主要是说明研究所借鉴的科学依据的出处,以供读者查阅参考;减少对前人文献的复述,以节省篇幅;同时,也是对他人成果和著作权的尊重。因此,应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除了会议消息报道等简讯外,一般每篇论文均应有参考文献。论文所列参考文献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原著的,而不应是转引他人的。应选择近年的文献,除非必要,一般不宜引用10年以前的文献。应注意引用国内的文献,使读者了解国内的有关进展,且易于查找。由于参考文献的格式较严,项目较多,稍不注意即出现差错,使读者难以查找,因此必须认真核对原著,对作者姓名、刊名、年份、页码等,尤应注意准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
1.15脚注脚注常用于注明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基金资助项目等。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可按级别依次列出。
2初稿的审查
2.1要注意布局结构。“四段式”的各部分都要妥善安排,既要明确分工,避免重复,又要互相配合,防止遗漏。“四段式”是基本结构,但应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作灵活的处理。每篇论文一般均分为几个部分、若干层次,分别冠以适当的小标题。标题不可过多。同层次标题之间,内容要有联系,体例应统一。全文的标题要相对均衡。
2.2行文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不应过多地插入枝节问题,罗列一大堆资料和数据,以致扰乱甚至淹没了主题。材料和方法部分,要着重介绍有关保证科学性和提供重复验证的必要信息。评价实验结果、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等,一定要说明其标准。在结果分析中,绝不要无选择地罗列所有资料和数据,但要详述有意义的结果,包括正面的、阳性的结果和反面的、阴性的结果,有时后者更为重要。讨论部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观点统率材料,夹叙夹议,最能引人入胜。临床论文尤其应该用自己的病例统计数据和个案来进行论证。
2.3要善于将图表与文字配合使用。三者内容不应该重复。核对图表在文内是否按序标引。
2.4要正确运用语法和修辞。科技文章不同于文艺作品,不要求辞藻华丽,形象动人,而要求准确、简洁、通顺、合乎语法和修辞。
2.5要重视规范化和标准化。注意医学名词、简化汉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化,第一次使用缩略语时是否写出全称,核对参考文献是否按序标引以及著录格式是否标准。
2.6认真通读全文,检查有无笔误、拼写、打印、计算错误。
一、期刊出版走向媒体深度融合传播力的必要性
传播力是期刊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出版物传播力的定义,现阶段国内外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但就期刊的影响力而言,应该包括传播方式、手段与传播效果。传播力可以视为“使期刊在传播过程中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而所运用的各种方法、技术和手段的总和”。近年来,伴随我国出版业的体制改革、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传统产业的纸质期刊在惊叹新兴媒体技术增速发展的同时,危机感也日趋加剧,那么如何通过增强传播力来提升期刊的发展活力,是当下纸质期刊亟待解决的难题。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此时“传播力”首次被提出。在此背景之下,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从中明确了未来期刊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017年7月国务院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标志着发展人工智能被列入国家级战略层面,成为中国未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的实施,将直接推动中国信息化产业从数字化、网络化阶段进入智能化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将对社科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产生新的变革。当下,重新审视和研究探讨社科类学术期刊传播力的有效路径,对于促进纸质期刊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期刊出版走向媒体融合传播力影响因素的嬗变
(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从纸媒体时代电子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智能时代的根本性变革。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4.87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5.12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0.70分钟,人均每天接触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11.10分钟。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19.81分钟,12.3%的国民平均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图书。”社科类学术性期刊读者对象是社会研究工作者、管理者、教师、学生等。投稿人员层次、学历较高,写作能力较强。依据相关期刊所承载的信息可被利用程度的不同,读者的需求可以分成显性需求与潜在需求。读者的阅读需求是“读者从自身的文献信息需要出发,寻求、查找符合自己要求的文献信息的过程,此过程以读者的阅读目的为起点,以取得满足读者文献要求为终点”。新兴媒体的便捷性激发读者阅读冲动,读者可快速获取相关信息,但是零散性、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又往往不能满足读者深入探究的需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信息阅读尤其如此。社科类学术期刊除了时效性强外,还对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引领和主导作用,使其读者的潜在阅读需求仍存在。尽管新兴媒体时代信息繁杂、快捷,但是仍有不少社会研究工作者、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习惯通过传统的纸质期刊获取所需的信息,但这部分读者的显性阅读需求变化不大。
(二)期刊的目标定位与栏目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标志。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进入CSSCI等收录目录或者排名上升,是社科类学术期刊判断传播力的重要依据,而期刊提高影响因子难度在于获取优质稿源。“影响因子”是动态的因素,影响因子的大小受到论文、期刊、学科、检索系统、名人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一般社科类学术期刊认同的“权威”载刊物主要有《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学术文摘。社科类学术期刊在本着择优录取稿件的同时,作者也在有意识地精心挑选具有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投稿,而读者也在挑选具有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阅读。为此,社科类学术期刊编辑只有提高期刊的影响指标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才能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作者投稿。提高刊物的影响力,除了需要优质稿源以外,还可以借助数字化、集群式传播模式,提高期刊的受众面,这就要借助于新媒体对社科类学术期刊的整合与包装。社科类学术期刊目标定位的变化,必然影响栏目结构的调整。栏目是稿件分类的标志,是期刊展示内容的形式,应当全面体现办刊的宗旨。栏目构成要富有创新性,栏目设计要有特色,题材选用要敢于创新,沟通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要能独具匠心。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设计相应的栏目,才能扩大阅读需求,提升刊物的传播力。
三、期刊出版走向媒体融合传播力的新路径
“媒体融合时代融的是理念和思路,合的是内容和技术,做的是协调和互动,求的是再造和双赢,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办媒体、抓融合、促发展,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社科类学术期刊要大力发展,就要跟上智能化的发展步伐。根据自身刊物的环境与条件,对新媒体和新技术要有选择地开发和应用才好,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能提高效率、扩大传播、长久运转才好。在媒体融合的传播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如何通过新技术、新平台把单一、平面的信息传播方式变为多元和立体呢?
(一)拓展期刊媒体融合的传播渠道对社科类学术期刊来说,虽然纸质期刊依然是主流,但也要重视智能化的未来出版。现阶段进一步利用好“纸媒与互联网”“纸媒与电子期刊”“纸媒与微媒体”“纸媒与手机终端”等多种融合的方式,从而实现“期刊+互联网+服务”刊媒融合发展的创新服务模式。发行渠道的深入挖掘。传统纸质版的发行量逐年在减少,但仍具有重要的价值,读者群体主要是社科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他们中大多数人青睐于纸质的深阅读,所以还不能放弃对传统发行渠道的进一步深入挖掘。期刊网站的延伸开发。期刊网站应与纸质期刊保持一致的风格和形象,以相互衬托和传播。网站的内容日常更新、服务器日常维护最好要有专人负责或外包负责;内容可通过设置导读、重要组约稿指南、下期重点内容预告等形式,向读者介绍本期刊的特色栏目和重点文章,以起到引导读者选择阅读的作用;每期论文及过往论文的检索和全文下载(PDF、HTML、OA模式);应嵌入稿件查询、订阅、投稿、消息、国内外网站链接等功能。尽可能通过这个平台的多种方式为作者、审者、编者、读者提供沟通和交流的作用,从而达到传播期刊,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增加OA出版的传播方式。随着社科类学术期刊传播的需要,开放获取方式日益普及,期刊应注意增加OA传播。开放OA可以使作者和读者通过公共互联网免费检索、阅读、下载论文,使社会科学研究能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刊物出版后,编辑部可以快速将电子版内容传播出去,有利于提高本刊的总被引频次,尤其是与相关领域的网站建立链接,并延伸到国外期刊数据库。
关键词:S2C2440;XC3S500E;调音台;混音
中图分类号:J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160-02
一、混音简介。混音在调音台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当今数字调音台必不可少的功能。混音(Mixing)就是运用调音台来修饰、修改、添增、删减各种音效等等,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混音的处理使得让播放出来的声音更有音质。通过混音的处理使得播放出来的声音更有音质。混音器不是将声音放大,反而对音频信号有衰耗。它的作用主要是调整频响曲线,对不同的音频频率进行不同的衰耗,达到调整音频信号音色效果。
二、系统整体设计。论文设计了采用三星公司的S3C2440与Xilinx公司的XC3S500E的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混音处理。由于S3C2440只有一路IIS总线,因此不能实现多路音频信号的混合处理,论文采用XC3S500E外接音频输入、输出模块,用来实现混音过程。而S3C2440由于其有众多的接口,被用来作为控制平台;S3C2440内置了八路A/D转换器,被用来转换八路控制音量的推子,得到的A/D转换数据通过SPI接口传输到XC3S500E中。整个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中,在S3C2440实现了八路推子的A/D转换驱动程序,得到的转换数据经过识别、标记等处理后,通过SPI接口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FPGA中。
三、S3C2440驱动程序设计。这里的驱动程序包括两个部分,即A/D转换与SPI接口驱动。设计流程图如图2所示。其中A/D转换驱动的代码如下:result=devfs_register_chrdev(ADC_MAJOR,"adc",&adc_fops);//注册设备号
ADCCON=(ADCCON_ECFLG|PRESCALE_EN|PRSCVL(100)|ADC_INPUT(0)|ADC_NORMAL_MODE|ADCCON_READ_START|ADC_START);//配置ADC转换控制寄存器,中断模式。
若有中断产生,进入中断处理模块,关中断,依次读取八个A/D转换器的数据。这里要注意的是在读取ADC数据寄存器前,需要配置ADC控制寄存器。读代码如下:
while(en_int()==0){//产生中断,依次读ADC转换器
a0=ReadAdc(0);
a1=ReadAdc(1);
a2=ReadAdc(2);
a3=ReadAdc(3);
a4=ReadAdc(4);
a5=ReadAdc(5);
a6=ReadAdc(6);
a7=ReadAdc(7);
}
其中ReadAdc()为读A/D转换器函数,函数ReadAdc()用来配置A/D转换器的控制寄存器,并在读使能有效的情况下从数据寄存器ADCDAT0中读取10-bit的转换数据。读数据寄存器的代码为:while((ADCCON & ADC_START))&&!(ADCCON & ADCCON_ECFLG));
//检查是否ADC_START为低,是否转换完成ADCCON_ECFLG标志为高。
adcData[i]=ADCDAT0 & 0x3ff;//i为对应读取的接口,低10位为转换数据。
得到的转换数据,需要通过SPI接口传送到FPGA中,写SPI接口如下:set_gpio_ctrl(GPIO_MODE_ALT0|GPIO_PULLUP_EN|GPIO_E11);
set_gpio_ctrl(GPIO_MODE_ALT0|GPIO_PULLUP_EN|GPIO_E12);
set_gpio_ctrl(GPIO_MODE_ALT0|GPIO_PULLUP_EN|GPIO_E13);
//配置GPIO_E11、GPIO_E12和GPIO_E13为SPI接口。
SPCON0=(SPCON_SMOD_INT|SPCON_ENSCK|SPCON_MSTR|SPCON_CPOL_HIGH|SPCON_CPHA_FMTB|0);
//配置SPI控制寄存器。
写数据到SPI数据发送寄存器中:
while(!((SPSTA0) & SPSTA_READY));
//判断数据寄存器是否准备好写
SPTDAT0=dataWrSpi;//写dataWrSpi到SPI寄存器
四、XC3S500E混音设计。在XC3S500E里,混音程序主要包括八个模块组成,即:顶层模块top_mixing,SPI串并转换模块SPI_S_P,IIS串并转换模块IIS_S_P,增益控制模块Gain_Ctrl,固定乘法器模块Mult_24x10,混音模块Mixing,压线模块Overflow和IIS并串转换模块IIS_P_S。混音的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顶层模块top_mixing用来连接底层模块并提供I/O接口。SPI串并转换模块SPI_S_P,它用来读取从S3C2440通过SPI接口发送来的数据,得到16bit的数据后,要对其进行判断数据类型。IIS串并转换模块IIS_S_P,它用来实现八路音频的串并转换。增益控制模块Gain_Ctrl和固定乘法器模块Mult_24x10,用来调节八路音频信号的增益。混音模块Mixing和压线模块Overflow,用来实现八路音频的混音处理,同时判断混音是否溢出,若溢出,则进行压线处理。得到的混音信号后,通过IIS并串转换模块IIS_P_S输出。
五、混音性能。通过频谱分析仪测量得到,增益可调的混音处理得到的音频信号的THD+N的值在-90dB--100dB之间,正常情况下是-94dB。
结论:将当今快速发展的嵌入式系统技术应用到数字调音台的设计,使调音台模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巨大的实际意义。论文通过对数字调音台的分析,提出了利用嵌入式技术实现的方案,并对其在实现过程中的混音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现,得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可为最后全面实现实用化的专业数字调音台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南昌市水上公安消防大队
参考文献:
[1]梁华.调音台分析.音响技术,2004年第39期:37-39
[2]郭辛元.浅谈数字调音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第14卷第3期:154-15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给大学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网络环境,图书馆的馆藏模式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向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仅靠馆藏的图书文献是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的。因此,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在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中越来越重要了。作为高校图书馆,必须拥有或可以获取足够、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要求,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1 目前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1.1 电子图书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建成的较著名的中文电子图书服务系统主要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等。
1.2 电子期刊现状
目前已经建成的电子期刊主要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的数字化期刊子系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其中最大的两个就是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1.3 搜索引擎现状
搜索引擎是一种计算机自动搜索软件。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将搜索到的网页编入数据库中,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动标引,当用户使用时,通过输入检索词,搜索引擎将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匹配,然后产生搜索结果。对消息查询而言,搜索引擎是一个很有帮助的工具。目前较为著名的搜索引擎有国外的GOOGLE和国内的百度、雅虎、中国搜索、搜狗搜索等。
1.4 数据库现状
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最为显著的成就当数为数众多的各种数据库了,据调查,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的在线数据库多达五万个。现在较为著名的数据库有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等等。
由这些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而在以知识和信息立国的新世纪情况下,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由信息服务已经逐渐转变为知识服务。但是,大学图书馆怎样进行更好的知识服务,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以大学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对这一现象进行一些见解。
2 大学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商业电子出版物的选购,二是自建数据库的建设。三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2.1 商业电子出版物的选购
根据程焕文、潘燕桃所主编的《信息资源共享》一书中所下的定义,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其主要包括普通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电子出版物两大类。而商业电子出版物是指由出版商或电子资源提供商生产发行的、商业化的正式出版物,包括了商业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以及其他以购买或授权适应的方式共图书馆内部用户或远程用户使用的电子资源库。目前采购商业电子资源是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馆藏建设最主要、最方便、最快捷的一条途径。
2.2 自建数据库的建设
自建数据库是指图书馆利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光盘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将馆藏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音像型文献等传统介质的文献,转化为数字化、电子化的光盘信息或网络信息的工作。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主要包括书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教学参考书数据库以及各馆根据自身的收藏特色、地域特色、技术力量、经费条件建设的特色数据库等。
2.3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网站的建立不仅仅是图书馆传统功能的拓展,更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作为一个信息提供机构,图书馆的根本任务在于为读者提供最方便的信息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使图书馆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能否抓住机会成为网络世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关键。可以说,图书馆发展最大的变化是:以网络为中心而不再以图书馆建筑为中心,以利用网络提供有序的数字化信息为中心,而不再以提供传统印刷型资源为中心。这一切都取决于网站建设的成功与否。而在网站建设中占有重要分额的就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如何提供高效的网络导航,为读者提供方便的服务,成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当务之急。
3 小结
通过对大学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考察学习,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3.1 商业数据库的购买和使用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商业数据库,由于目前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如检索程序复杂、无法实现自由的跨库检索等不方便使用的情况,图书馆在进行采购时就更加要注意,防止出现采购重复的数据库。
3.2 图书馆在推荐其定购的商业数据库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应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推广各种数据库及特色数据库,利用文献检索课、读者培训等机会来介绍各种库的使用,另一方面,图书馆建立适当的机制和平台,制定了一系列的数据库评价制度并开发出一系列测试所采购的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及读者反馈等方面的系统,鼓励用户对各种数据库进行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从而改进信息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3 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要注意建设适合用户需求的公共数字资源平台,采用国内外的行业标准,避免技术上的低水平重复等方式建设数据库。同时,注意共享其他馆的建库成果,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通过参加CALISD的高校专题特色库建设进行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4 图书馆设计的网络导航,要有学科针对性,又要能反映大学生的生活。图书馆必须经常留意和调查目前读者常用的网络资源。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合理的结构设计来容纳浩瀚的网络资源,而且需要由专业人士负责维护,发现新资源,淘汰失去价值的旧资源,将网络导航保持在最有效工作的状态,成为用户做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别需要引起重视的工作就是对于网站的维护,及时清除网站导航中的“死链”。网站导航最重要的是站在读者使用的角度想问题,才能自觉维护网站的使用,最大限度的便捷读者的使用。
3.5 E线图情这一商业性质的学科导航门户网站的出现,标志着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并不再是图书馆一家的责任。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商业性质的数字信息资源提供者的出现,将会极大的冲击图书馆的市场。因此,图书馆必须引进竞争意识,加强与外部的交流沟通,不仅仅在图书馆联盟之间,还应扩展到商业网站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图书馆的活力,在竞争中找准图书馆的定位,为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工作创造条件。
3.6 特色仍然是在网络环境下,一个图书馆能够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比如CALIS所开设的高校专题特色库建设,只有将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办出特色,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才可以获取更多的数字信息资源,才可以最大的满足本馆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
【参考文献】
[1]宛玲.高校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有效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6).
[2]杨玛萍.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4).
[3]陆娜,李纲.论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J].情报科学,2004(2).
[4]黄亚海.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8).
[5]刘仁和,颜作辉.数字图书馆刍议[J].高枝图书馆工作,2001(5).
[论文摘 要]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本世纪图书馆业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大好机会,认真研究数字图书馆建设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虽然暂时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增多,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图书馆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本世纪图书馆业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大好机会,认真研究数字图书馆建设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DL)是进入90年代以后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新生事物,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互联网上信息分散、无序、不便使用的现状而提出来的下一代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通过集成和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建设超大规模、可扩展、可互操作的分布式海量知识库群,并提供在互联网上高速、跨库检索的电子存取服务。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具有以下特征:
(1)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
(2)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
(3)数字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
(4)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功能。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它由各种载体的数字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组织有效的访问和查询、?数字化资料的传递、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等五大模块组成。建立数字图书馆意义非常重大:
(1)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2)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3)最重要的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4)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非常方便快捷地办理相关业务。(5)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以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数字图书馆概念。1997年7月“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立项。该项目的实施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1998年数字图书馆开始升温。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于1999年启动,首都图书馆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首家示范单位”。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1999年初,国家图书馆完成“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的开发。2000年底,文化部在海南召开“中国数字年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2001年初,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2001年5月23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
我国当前几个主要的数字图书馆是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我国华东师大、上海图书馆等单位建立的数字图书馆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之中。与国外相比,虽然我国的数字图书馆起步较晚,但由于跟踪及研发都比较及时,加上立项与操作也跟进较快,大大缩短了建设进程,但要想获得顺利的发展,还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普及互联网,提供技术保障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普及互联网,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2)统一标准、统一规范
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
(3)开发和利用各类数字化资源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基础。各类型图书馆应针对本馆实际情况,将本馆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
(4)培养人才,提高素质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工作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抢答器,中央控制单元USB通信
传统的抢答器一般利用数字逻辑电路做成,功能单一,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单片机与串口通信的结合已广泛应用到各个电子系统。本文是基于单片机为核心的抢答系统设计,通过串口通信动态传输数据,使抢答系统具有电路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强大等特点。特别是抢答系统与PC通信相联系,使整个抢答系统功能更完善。
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传统抢答器功能过于单一,因此,可将其功能进行扩展,设计出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抢答器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抢答系统由控制开关、抢答开关、加/减分电路、计时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PC通信等几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图1、总体方案电路图
完成功能如下:
a、抢答开始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先按动抢答按钮的选手应具优先权,抢答系统应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第一抢答者并将其信号锁存,同时将输入端关闭而使其它抢答信号无效。选手编号/得分情况能够在显示屏上显示。此功能由中央控制单元,译码、显示电路完成。
b、问题回答完毕,主持人应根据回答的准确性给予不同分值的加/减。此功能由加/减分电路完成。
c、在规定的时间内若有人抢答,抢答有效,终止定时,若无人抢答,此次无效。此功能由计时,中央控制单元完成。
d、每次问题回答结束,主持人应通过复位按钮进行复位,各种程序又回到初始状态。为进行下一轮的抢答工作做准备。
抢答开始之前,赋予选手一定的初始分,若选手违例抢答,报警电路工作,提醒有人违例抢答,同时编号牌显示违例选手号码,该违例选手会被自动扣分。抢答开始时,记分牌显示选手初始值,此时,主持人根据需要,选定不同分值的题目让选手回答。当主持人宣布抢答开始,同时按下开始键的时候,选手抢答,编号牌显示选手编号。这时只能有第一位选手优先抢答成功,其他抢答无效。与此同时,倒计时就开始计时,在剩下最后几秒的时候,报警电路工作,提醒选手。抢答时间结束,本题抢答无效。选手回答问题完毕,主持人应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对选手成绩做出相应的处理。每一题抢答结束后,主持人进行电路复位功能,为下一题做准备。而每一题的抢答过程中,编号显示牌和各选手的得分情况会自动的送到PC机上进行动态显示。科技论文。
1.1 硬件电路设计
1.1.1、中央控制单元
中央控制单元是控制系统的中枢,是系统的信息处理部分,键盘开关,控制开关等发出信号,中央控制单元收到信号后做出分析、响应,完成电路功能的执行。科技论文。
系统选用ISP-Flash系列单片机AT89S8252,它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功能强大,它可向输出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1.1.2、键盘输入及加/减分电路
选手通过按键进行抢答,单片机识别到有按键按下时,转到相应的程序,控制译码显示器显示选手的编号或分数。而开始键,加/减分键也是通过键盘转到相应的程序实现功能。
键盘作为输入设备,结构简单,通过程序可实现很多功能。抢答器按如图2所示的矩阵结构连接,可有效减少单片机的I/O口。用单片机位处理指令来判断是否有键按下,若有键按下,则有电平输入。转到相应程序,显示有效选手的号码,而其他选手再按“抢答键”也无效。若无人抢答,报警电路工作,表示本次抢答无效。若选手违例提前抢答,报警电路提醒选手注意,显示牌显示违例选手号码,单片机通过程序指令让该违例选手减去一定分值。
加/减分电路与抢答键工作原理一样,当按下加/减分按键,单片机控制程序指令,给选手加/减相应的分值,每一题只能给与抢答选手一次的加减分机会,若有特殊情况,主持人可在控制台进行操作。
若抢答键太少,可通过增加I/O口数量或者在中央处理单元外再外扩一片可编程I/O接口芯片。
图2、键盘结构图
1.1.3、选手编号/分数显示电路
译码显示:利用单片机串行口加外围芯片74LS164,构成多个并行输出口,用于串-并转换,驱动CD4511锁存-译码器进行LED数码管显示。科技论文。数据从单片机输出经74LS04反相器进入74LS164的输入端,而时钟脉冲经74LS04反相器连接到74LS164的CLK脉冲信号端,在LED显示相应的十进制数字,从而完成选手编号的显示。
选手得分显示电路与编号显示电路原理一样,可将多片74LS164芯片相连,增加其显示位数。
1.1.4计时、报警等电路
倒计时器电路中,选用四位十进制减法定时/计数专用集成电路EC9410和7448TTLBCD--7段译码器组成可预置数的十进制减法器。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倒计时开始。若某组抢答有效,计时停止并显示倒计时时刻。若一直无人抢答.则倒计时到“00”自然停止。
报警输出单元如图3所示,数据输入端与单片机相连,电路由三极管外加扬声器等外围电路构成,当中央控制单元通过分析确定存在违例抢答或是倒计时停止,便通过指令给报警电路数据输入端一个高电平,三极管就导通,产生信号驱动扬声器发出警报,从而形成一个报警电路,可通过调节报警声长短来判断是倒计时停止报警还是违例抢答报警。
图3、报警电路
1.2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
抢答过程中,显示数据需要传入PC机内。单片机与PC机间的通信选用USB串口通
信,将单片机采集的信息传送到PC机中,由PC机进行处理。该系统使用Phillps公司的PDIUSBD12芯片作为USB接口芯片。PDIUSBD12通常用于微控制器系统并与微控制器通过高速通用接口进行通信,也支持本地DMA传输。该器件采用模块化的方法实现一个USB接口,允许在众多可用的微控制器中选择最合适的作为系统微控制器,性能较好。
USB接口芯片PDIUSD12的八位I/O口线DATA0至DATA7具有可控的三态门电路,故而PDIUSBD12芯片可以直接与AT89S8252的数据总线相连,挂在系统总线上。当系统将采样得到的信息通过USB总线上传给PC时,AT89S8252选通PDIUSBD12芯片,将单片机内的采样信息通过系统总线传给USB接口芯片,继而传给上位机,完成数据的传输。
USB串口通信可采用控制传输模式,块传输模式,同步传输模式,中断传输模式等4种传输模式,根据本设计电路特点,采用中断传输模式。其传输模式图如图4、图5所示。
图4、中断输入事务
图5、中断输出事务
中断服务子程序处理由PDIUSBD12产生,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把数据从PDIUSBD12芯片的缓冲区中转移到单片机环形缓冲区中,并清除该芯片内部缓冲区的使能,以便PDIUSBD12芯片接受新的数据包。而后建立正确的时间标志,通知主程序进行正确的处理。
2、结束语
文章创新点在于(1)以ISP-Flash系列单片机AT89S8252为核心的抢答器功能强大,(2)采用USB串口通信,使功能进一步得以完善。整个方案较好地完成了抢答器系统的设计,此外,还需考虑需报警,增加语音报警等情况,功能强大的AT89S8252中央控制单元配合USB串口通信,使整个抢答器反映快,功能齐全,使用性强,可靠运行。
参 考 文 献
[1] 杨文显,现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M],2006。
[2] 尹罗生;吉吟东;孙新亚等, 一种USB外设的实现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2,7-28: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