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控制成本论文

控制成本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15:56: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控制成本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控制成本论文

第1篇

一、我国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观念、方法滞后

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成本管理研究方面的系统性较差。此外,很多石油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而且,我国虽然有一些企业进行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上讲,成本管理方法还是很陈旧。

(二)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的定位失误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职工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

(三)成本管理信息失真

在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管理者因偷逃税款、粉饰业绩、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利益动机的驱动,任意调整、编造成本资料,从而使成本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

(四)过分细化分工,导致成本过高

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企业进行高度的协作管理,由此导致企业管理的协调体成本过高;另外由于过细的分工导致企业管理复杂化,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低效率成本,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影响我国石油企业成本的因素分析

(一)资源状况

油田企业成本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要来自勘探、开发、油气生产的级差地租,而级差地租的多少受资源状况和追加投入和投入的效率的影响。

(二)勘探开发所处阶段

油田所处油藏类型不同,所处勘探开发阶段不同,表现在油田递减状况和钻井的投资、生产费用等不尽相同。如在油田生产初期,由于地下能量较高,原油单纯依靠地层自然能量就可以流出井口,因此,这一时期的成本在总的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而探井、开发井的折旧费用则比例很大。当油田进入生产中后期,地层能量逐渐下降,为保持油田产量,必须采取许多稳产增产措施。这些措施的相应费用在石油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从而会明显改变生产初期的成本构成情况。

(三)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的高低和不同方法的应用,影响着勘探、开发和生产等各阶段的成本。另一方面,采用高新技术会提高局部成本,但由于投入、产出的结构变化,有可能会引起整个油田成本水平的下降。

(四)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较臃肿,管理层次较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较严重。因此,石油成本中的非生产性因素太多,出现了成本不实现象,从而削弱了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五)财务费用的高低

从企业总成本的角度而言,负债成本(利息)已成为石油企业的固定负担。特别在低油价、企业营业毛利水平较低、债务包袱沉重的情况下,这种固定的负担就显得尤为沉重,再加上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更加大了石油企业的资金平衡压力。

(六)国家政策

不同的国家产业政策和税赋比例,对石油企业投入、产出的影响和未来发展影响很大。

三、我国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思考

(一)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是根据预计可实现的销售收入,扣除目标利润计算出来的成本。目标成本的制定从企业的总目标开始,逐级分解成基层的具体目标。制定时强调执行人自己参与,专业人员协助,以发挥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标成本管理法强调授权,给下级一定自,减少干预,在统一的目标下发挥下级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二)成本否决法

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成本指标在奖金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严格考核,实行成本否决制。基本内容是:如果成本指标完不成,其他经济指标完成得再好,也不能得奖。在考核中,成本考核不仅与奖金挂钩,而且与职工晋级挂钩,成本指标完不成,不仅不能得奖,同时也不能晋升。

(三)档次成本法

档次成本法是将产品的目标成本分为3个档次:最高目标、较高目标和最低目标。然后再将各种档次的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制定出各种档次下的材料消耗、费用支出定额,并以各车间、管理部门为责任中心,核定各责任中心的考核标准,进行严格考核,以达到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

(四)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是指在较高效益下预计产品所耗费的原料、人工及制造费用发生的成本。标准成本是通过详细的调查、认真分析和精确计算来制定的,用于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四、油田企业控制和降低油气成本的主要措施

1.全面推行目标成本管理。

(1)成立预算委员会。

成立以油田主要领导为主任,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算委员会,通过考察、研究和讨论,决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这与以往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统一“砍一刀”的预算方法相比,有了很大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目标责任落实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油田要对部门和其所属单位进行细致的划分,把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做到“横向到边”。同时,要求下级单位在进行内部单位管理中,把成本进一步细分,使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责任,实现“纵向到底”。

(3)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如为约束下级单位领导的行为,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为防止下属单位的短期行为,实行专项资金制度;为调动职工积极性,实行奖金与成本挂钩、工资与成本挂钩的制度等。

2.按成本类别实施控制。

按照责任与权力对等的原则,将油气成本按类别分别落实到相应的单位和分管者加以控制。

(1)将勘探成本和勘探费用落实到勘探部门,再由勘探部门落实到各油气田企业,重点考核单位勘探成本及物化探成本占勘探总成本的比例和勘探干井成本占探井成本的比例。

(2)将开发成本和折旧折耗与摊销落实到各油气田企业,再由各油气田企业将单位开发成本落实到开发部门。重点考核单位开发成本,同时考核折旧折耗与摊销。

(3)将现金操作成本落实到各油气田企业,再由各油气田企业落实到各采油(气)厂。

(4)将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分别落实到油田总部和各油气田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然后再由财务管理部门分别落实到各职能管理部门。

3.控制老区油气成本,实现老区的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主力区块大多已进入“三高”阶段,呈现出原油产量下降,单位油气成本上升的趋势。采取合理措施,控制老区油气成本,是降低油气成本的关键和重要举措。

(1)改变生产方式,变低效无效为高效有效。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油田改变生产方式,通过捞油生产、低效井转注、生产井间开、注水井间注或停注、简化地面工艺流程等生产方式,可使许多按常规方式无法开采的油井实现经济有效开采。

(2)健全和强化财务管理功能。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要重点发挥其资金运营中心、成本控制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及资本经营中心等四大功能。

(3)依靠科技进步,努力降低成本。

国外石油公司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我国只有40%多。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和经验降低成本的空间还很大。

(4)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

目前,我国一般石油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是国外石油公司的4~4.5倍,人工成本过高且刚性化是当前成本构成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精简队伍降低人工费用是降低总成本的重要举措。

(5)处置高成本区块,优化产量的成本结构。

处于开发后期和特殊类型油田,勘探开发及油气操作成本相对较高。应依据经济产量原则,将这些高成本的油田(区块),通过出售、出租、委托开采及人员与资产整体分离等各种方式予以处置,优化产量的成本结构,降低油气成本的总体水平。

第2篇

(一)消防工程[1]在我国众多的建设工程当中,消防工程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它与整个城市的发展以及市民的生命安全挂钩。换言之,也就是消防工程对我国的整体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消防工程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要注重施工的质量。唯有这样,才可以让消防工程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最有利的基础。然而,要想提高整个消防工程施工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消防工程预算和消防工程的成本控制。

(二)简析消防工程预算[2]消防工程预算就是消防工程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对需要支付出去的资金和收入回来的资金进行一个合理的计算。消防工程预算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审核消防工程的投资金额和收效金额的合理性;第二个,直接反馈整个消防工程建设最终的投资效益。消防工程预算在整个工程当中的作用有三点,它们分别是:1、对消防工程的经济状况进行审核。2、对消防工程的成本进行检查和控制。3、制定消防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表。

(三)简析消防工程预算和工程成本控制工程成本控制[3]的基础是工程施工当中的工程预算。因此,工程预算在成本控制当中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当企业在对消防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消防工程的工程预算。因为唯有这样,才可以为消防工程的建设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也能够提高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

二、探究消防工程预算

(一)分析能够提高消防工程预算的方法企业要想提高消防工程预算,可以从两方面去进行:1、考虑消防工程的所有系统。消防工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建设工程,它的复杂性直接影响着消防工程的预算。因此,在对消防工程进行预算的时候,要将其自身的所有系统都考虑在内,比如:消防工程的报警系统、消防工程的应急系统、消防工程的灭火系统和消防工程的通讯系统等等,图1-2就为消防工程的灭火系统结构图。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预算人员依据每个系统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合理的预算。与此同时,预算人员在进行消防工程预算的时候,还要排除掉一些非消防专业的系统,以避免它们与专业的消防系统发生冲突。2、提高预算人员的个人素质。消防工程的建设对预算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它需要预算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预算人员有很丰富的预算经验。因此,提高预算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在消防工程的预算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图1消防工程灭火系统结构图

(二)消防工程预算的流程消防工程预算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施工前期的预算。在对消防工程进行施工之前,预算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并依照考察的结果,来对施工的量度进行合理的计算。考察施工现场的目的是:降低工程预算上的出错率。2、合理配备施工的人员。在进行施工人员配备的时候,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整个工程的建设究竟需要多少个施工人员;二,该给这些施工人员什么样的工资待遇;三,按照工程施工的需求来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只有将这三个方面都考虑好了,才能够达到提高整个消防工程施工效率的目的。当然,在施工人员的配备过程当中,预算人员也要依照施工项目的规模大小,来对施工人员的工资待遇和保险费用进行合理的预算。3、对施工材料进行预算。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采买的时候,要选择质量好、价格便宜、符合施工规范的施工材料,并且还要提前预算出这些材料在施工过程当中的需求量。4、对成本进行审核预算。对成本进行审核预算,就是要对项目中的各种费用进行合理的预算。这些费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人力方面,如人工的费用;二,财物方面,如:施工材料的费用;三,项目自身所消耗的费用,如:税收费用。图1-3为某消防工程费用计算表。

三、分析消防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

(一)消防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联系消防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城市建设以及市民的人身安全,并减少市民在意外事故中造成的损失。但是,很多企业在建设消防工程的时候,没有对工程的成本进严格的控制,这就导致整个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入不敷出和资源极度浪费的现象。因此,为了有效的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就要加强消防工程施工中的成本预算,然后再依据成本预算做好工程的成本控制。

(二)消防工程预算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预算人员在对工程进行合理的预算之后,就能掌握整个项目需要投放的资金数目和最终收益的大致情况。但是,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还是会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情况,比如:人力费用上的消耗就是企业无法避免的。于是,在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对工程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以减小工程施工中的实际支出和预算结果之间的误差。

(三)成本控制在项目施工中的应用工程成本控制的依据是消防工程预算,它是按照施工的具体进度来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的一个过程。因此,工程成本控制在消防工程的建设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对工程成本控制在消防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可以简单的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施工前期在设计施工图稿的时候,要让设计人员到施工现场去进行检查,然后按照检查的结果来设施工图稿,并且还要提高设计图稿的整体质量。2、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要从他们的工资待遇、个人素质和保险这几个方面去进行考虑。然后协调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工人数量都合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消防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也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节约整个消防工程在施工当中的成本。3、对施工材料进行成本控制,就是要在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的情况下,满足施工材料在施工过程当中的充足性,以避免再次购买所消耗的各种费用,如:运输费用。

四、结束语

第3篇

1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施工企业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项目部在施工生产和队伍素质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项目部只管生产任务的完成,成本意识淡薄,把成本管理看作可有可无现象仍然存在。目前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资超支严重。项目成本构成主要是由工、料、机三大部分组成,人工成本在招投标综合单价中的比例,当然人工费用比例随特定项目的施工环境、机械化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随企业效益等各方面因素而浮动,当前项目部在劳动力使用上,不按岗,不按实际需要配备人员,两人能完成的工作安排三人,可使用低工费的工种却使用高工费的劳力,职工对生产经营状况可以不闻不问,但每月的工资、津贴、奖金一样不能少拿,从而人为的扩大人工费开支。

(2)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及不重视材料管理制度。材料费指在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等材料费用以及材料租赁费等。由于材料成本在施工企业工程成本中占相当重的比例,它在施工企业项目成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材料成本管理的成败,就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多数项目部在购入大型结构、施工钢材及各种配件、低值易耗品等时,无计划的采购现象比比皆是,或采购计划非常随意,控制权完全在项目经理及采购员身上,结果往往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另外项目部未掌握相对合理的价格信息,也不懂采购材料的资金成本,从而使项目部购买了大量的高价材料;采购人员大都是项目经理“信得过”的人,对材料的质量标准知之甚少,甚至购买不达标的材料,从而增大材料需要量;采购人员暗箱操作,抬高材料价格,索要高额回扣,直接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增加。

(3)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低,使用费高。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造成机械使用费成本偏高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有:①设备管理不到位,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均不能按操作规程办理,设备使用及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操作人员不能执证上岗,甚至造成人为损坏等现象。机械设备有了故障不分析主观原因,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坏了有料就换,无料就等的现象经常发生;②盲目投资,不能根据市场行情和项目施工需要作可行性分析来购买或租赁设备,致使投资无法取得实效,无法收回投资设备成本,项目完工后造成设备闲置;③设备采购选型盲目,专用性太强,一旦设计变更,花巨资所采购的设备就无使用价值,造成设备投资浪费。

(4)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具体体现在:①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开支无计划,想怎么开支就怎么开支;②货币资金管理混乱,开设多个银行存款账号,但又不及时核对清理,导致银行存款和现金账款不符。③债权债务的确认不准确,结算不及时,导致多付货款,应收款无法收回;④收入、成本的计算不准确,导致成本不实、盈亏不准;⑤会计基础工作较差,账物不符。上述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到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继而造成项目部成本控制不准。

(5)安全事故较多。项目的安全、健康管理,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通过对项目实施安全状态的控制,使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以使项目工期、质量和费用等目标的实现得以充分的保证。但大多数项目部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轻伤影响员工上班,重伤既影响员工上班,又需要开支医疗费,同时还使员工的体质和技能下降,降低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特别是死亡事故的发生,既造成巨额抚恤费用开支,又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①纪律松弛,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②现场缺乏必要的安全检查;③机械设备年久失修,开关失灵,仪表不准,超负荷运转或带病作业;④缺乏安全技术措施;⑤工人操作技术不熟练,安全意识差,违章作业;⑥领导违章指挥。

(6)间接费用控制不力。间接费是指管理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其他费用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办公费、差旅费、及业务招待费开支严重失控。办公费开支无计划,办公人员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高档的办公用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随意买;有的项目部领导不顾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员工工资可以欠发,外欠款可以拖延,但小汽车不能不坐,而且讲究档次。

(7)分包工程存在漏洞。分包就是承包人把从业主那里承接到的工程中的某些分项工程或工作分包给另一个承包人来完成,与其签订分包合同。在工程实践中,项目部对分包队伍施工的部分工序的工程数量存在重复计价现象,导致多拨工程款,最后形成亏损;有的项目部对分包工程的价格非常随意,没有重新按照定额和预算标准进行计算,仅随便定一个提取管理费的比例就万事大吉,最终提取的管理费还不够补偿投标所开支的费用;有的项目部甚至不考虑中标价格,把工程以高于中标价的价格分包出去(并不是中标价偏低的原因),形成巨额亏损。

(8)合同管理混乱。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大多数项目部合同管理的意识淡薄,对购货、分包工程、承包工程等合同知识知之甚少,不理解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基本要素,导致合同管理混乱,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有的项目部甚至与对方签订“一边倒”的合同,对方只有权利没有责任,而项目部则只有责任没有权利,导致项目部出现较大亏损。

2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措施

(1)人工费的控制。假定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费单价为25.80地,合同规定人工费补贴为30元/工日,两者相加,人工费的预算收入为55.80元/工日。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经理部与作业队要劳务合同时,应该将工费单价定在50元以下(辅工还可再低一点),其余部分考虑用于定额外人工费和关键工序的奖励费。如此安排,人工费就不会超支,而且还留有余地,以备关键工序的不时之需。

(2)材料费的控制。在实行按“量价分离”方法计算工程造价的条件下,水泥、钢材、木材等“三材”的价格随行就市,实行高进高出;地方材料的预算价格=基准价×(1+材差系数)。在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上述预算价格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至于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则应通过“限额领料单”去落实。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预算价格与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而使采购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因此,项目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翔实的市场信息。如遇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可向“定额管理”部门反映,同时争取建设单位按实补贴。

(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施工图预算中的机械使用费等于工程量乘以定额台班单价。由于项目施工的特殊性,实际的机械利用率不可能达到预算定额的取定水平;再加上预算定额所设定的施工机械原值和折旧率又有较大的滞后性,因而使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往往小于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形成机械使用费超支。由于上述原因,有些施工项目在取得建设单位的谅解后,于工程合同中明确规定一定数额的机械费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和增加的机械费补贴来控制机械费支出。

(4)构件加工费和分包工程费的控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钢门窗、木制成品、砼构件、金属构件和成型钢筋的加工,以及打桩、土方、吊装、安装、装饰和其他专项工程(如屋面防水等)的分包,都要通过经济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这些经济合同的时候,特别要坚持“以施工图预算控制合同金额”的原则,绝不允许合同金额超过施工图预算。根据部分工程的历史资料综合测算,上述各种合同金额的总和约占全部工程造价的55%~70%。由此可见,将构件加工和分包工程的合同金额控制在施工图预算以内,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实现预期的成本目标,就有了相当大的把握。

(5)加强合同管理。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合同管理,应严格按照合同进行工程结算,特别是以分包工程为主的项目部,承包合同的工程价款应以重新编制的施工预算依据进行确定,另外,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合同管理,除能够及时结算或者处理的事项外,其他的与外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往来,技术、用工等事项,都必须签订正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不得以口头形式约定。

第4篇

1.培训机构建设成本控制。在培训机构建设成本控制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一次性硬件设施支出项目进行投资,成本类型不会受到结构管理者增减人数,以及改变成本要求等操作的影响,成本支出数量较为固定,相关成本支出金额直接计为基本建设成本管理的范围。其实际建立水品直接关系到培训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定位,因此,管理人员要结合自身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建立健全动态化管理模型,保证阶段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另外,由于建设成本是培训机构战略性支出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健全阶段性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管理控制手段符合实际发展要求,从而建立更加有效的作业成本管理形式,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管理效果[1]。2.培训机构运营成本控制。对于培训机构来说,运营成本控制项目至关重要,且整体管理体系较为复杂,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实际需求和阶段性目标进行统筹分析。第一,培训机构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知名度,就要用招生活动以及外宣活动提高市场影响力,因此,活动成本是固定的运营成本,是对活动消耗资源的支出费用,其实际成本数量较为多样化,根据活动项目的实际规模和影响力而定。第二,培训机构的后勤成本以及常规化运营成本,是保障培训机构正常运行的基本资金投入项目,例如,在培训场所支出的水费、电费、燃油费、车费以及设备维修等费用。第三,培训机构内部行政费用,主要是人力资源的成本以及日常行政办公支出,这部分成本费用和教师成员、教师素质等因素都有关。

二、培训机构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机构成本控制的意识缺失。在培训机构成本控制体系中,若是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就会导致整体成本管理效果失去实际效果。目前,多数培训机构内部成员将成本管理项目完全归咎在财务管理人员和培训机构直接负责人身上,缺乏自主管理意识。然而,培训机构内部财务人员的常规化工作重心都集中在企业成本核算方面,以及对培训机构内学员学习费用的管理方面,已经很难再抽身对成本成本控制问题进行面面俱到的管理。因此,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人员专属工作的思想意识本身就存在问题,是一种极不合理且不负责任的行为,整体管理机制汇总,成员的控制意识明显不足,也就会严重制约整体项目的优化发展。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应贯彻到全员当中,若是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就会导致整体管理效果失去实效性。2.培训机构成本控制的方法滞后。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和方法滞后,也会导致整体管理模型受到影响,成本管控结构合控制方法比较陈旧,会对成本预算项目产生影响。其中,内部管理人员的薪资以及行政费用若是没有计入到成本管理结构中,就会导致实际预算得出的利润高于实际利润,造成培训机构亏损的假象。另外,相关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缺乏新兴管理机制,没有先进且有效的成本核算方式,就会导致整体核算模型和实际分析数值出现严重的偏差[2]。3.培训机构成本控制的过程混乱。在培训机构成本管理体系中,管理过程混乱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求和控制措施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在教育机构内部,成本管理项目的实施过程较为混乱,没有有效的约束力,整体管理系统得不到系统化落实,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也会严重成本管控工作的实际效率。另外,一部分培训机构尽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出现了严重的权责不明问题。其中,岗位责任不清晰,会导致工作结构和工作责任分工严重缺失;行政费用缺乏预算,行政管理系统得不到有效的重视,出现大量闲置物品或者是重复购买的问题;办公物资随意使用,没有建立相应的物资管理机制,物资严重浪费;教材资料采购价格折扣过高,甚至出现中间回扣的问题,严重影响培训机构的长效发展进程。值得一提的是,物资采购以及管理验收入库机制得不到有效落实,也会导致整体管理体系失去实效性[3]。

三、培训机构成本控制的优化对策

1.培训机构要优化成本控制理念。在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管理需求,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建立健全控制理念,提高管理模型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管理层级的稳定性。在培训机构日常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要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提高全员的管理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目标,积极转化培训机构内部成员的成本管理理念,并借助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对成本管理的质量水平加以重视。在培训机构建立之处就要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和成本管控机制,要求教育培训机构充分重视资源消耗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提高整体管理效果,树立节约意识[4]。另外,在控制资源消耗的同时,积极落实更加动态化的管理价值,对培训效果及质量提高重视。要将成本管理效果、教育培训效果以及绩效评价融合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整体管控措施和管理模型得以有效落实,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充分重视培训机构自身的支出费用,建立健全学员培训的规模线性规划,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除此之外,管理人员需要借助培训以及常规化会议提高全员节约意识,建立更加和谐化的办公氛围。2.培训机构要升级成本控制方法。在实际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型,升级管控措施的基础上,保证管理办法符合实际需求,也为培训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管理办法建立后,要保证控制机制符合培训机构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在成本控制模型和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要对成本控制计划进行精细化分析,需要结合资源消耗成本的主体管理方式,落实科学化管理措施和管理体系。其中,采用成本管理技术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加有效的成本控制标准,建立动态化的人员绩效管理机制,提高控制措施的实效性[5]。一方面,要提高培训机构自身运营成本管理水平,利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升级管理措施,并对管控工作进行系统化分析,升级成本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要开拓思维,借助更加经济性的招生手段以及常规化管理模型,减少成本支出。另一方面,要对培训功能的能源消耗进行集中处理,结合不同层次的学员以及附加值不同的教育培训活动,建立健全更加匹配的管理模型,提高成本管理效果,升级管控层级的有效性,为成本费用的分摊以及优化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路径[6]。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培训机构也要建构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型,将高价值的资源分配给高层次学员,提高整体培训体系的完整性。若是从间接成本管理的角度对培训学校成本控制方法,需要对成本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尽可能地增加高层次学员,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附加值的培训活动的综合质量。3.培训机构要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只有积极建构更加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对成本管理路程给予高度重视,才能真正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模型,升级成本控制体系的完整度,为项目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将教育培训机构的常规化管理工作和成本体系结合在一起,积极落实相关管理原则和成本控制体系,保证监督考核项目得以有效落实。在管理部门业务水平全面升级的基础上,对管理职能进行细化分析和综合控制,建构一套贴合培训机构实际需求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模型。只有提高管理体系的完整度,才能在优化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将成本控制模块落实到整个控制体系中,实现全方位成本管理模型,建构更加有效的责任管理模型,为培训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成本管理模型的综合性升级提供有价值的发展路径[7]。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培训机构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要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对内部成本管理给予高度关注,对成本控制问题以及意识管理模型进行系统化处理,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的同时,发挥全员成本控制“合力”,一定程度上升级成本管理效果,优化成本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为培训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和需求研究———基于江苏政府支持的培训机构的样本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2]徐怡.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管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J].中国集体经济,2015,(27):50-51.

[3]赵寰宇.XW教育公司基于O2O的英语培训和营销模式改进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4]杨劲松,凌培亮,张蔷,等.民办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质量动态评估方法研究[J].成人教育,2013,(3):77-79.

[5]肖尧.苏州农干院培训项目成本管理研究———以学院会计职称培训项目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6]焦荷蓉.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内部质量监控研究———以西南大学远程培训项目为例[D].成都:西南大学,2014.

第5篇

关键词:物流行业;成本;控制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物流行业以其特有的服务、产品及规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且其地位不断上升,因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中国,物流行业虽然在飞速发展,但相对于国外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了赶超国外使物流行业得到更大的提升,控制成本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新邦物流的成本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找到控制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

一、物流行业成本控制的理论概述

(一)物流行业中成本的构成。我国物流企业的成本主要是由包装成本、运输成本、物流信息成本、仓储成本、加工成本、装卸成本、配送成本、加工成本和增值服务成本等组成。(二)物流行业成本的特点。(1)成本构成多样化及其管理的繁杂性。物流行业的成本组成多样化,从涵盖面来说包含:材料费、人工费、设备的购置费及维修费、管理费、税金等;从其涉及的工作项目来说:物流成本来源于设备或厂房的构建或购置、仓储、运输等环节。复杂性的成本管理是由多样化的成本构成决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物流管理的过程,涉及很多费用项目。(2)物流成本有可控性和可量化性。即使物流成本多种多样,也是可以量化并计算的,虽然某些成本无法直接看出来或计算出来,但是可以运用某些方法将它们量化出来,再根据这些量化的数据来计算相应的成本。这便为物流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二、新邦物流有限公司成本控制分析

(一)新邦物流有限公司简介。新邦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邦物流)成立于2003年6月18日,现已成为国家5A级的大型物流企业。新邦物流拥有10家全资子公司,员工约7900人,405家营业网点,运输车辆650多台,仓库加可用场地约12万平方米,每天货运重量4500余吨,具有各类物流设备400多套。在国内该公司网络覆盖二线及以上城市25个、三级以上城市725个,并与国内外30多万家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盟合作关系。(二)新邦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出现的问题。(1)控制成本的意识比较薄弱。一般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以签约的方式,许诺在一定时期内为客户提供专门的、综合的物流服务,把成本控制看得尤为的重要。然而新邦物流对成本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未将成本控制纳入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中。(2)整体水平比较弱且缺乏规模效应。由于进入物流行业的门槛低,科技含量低,监管控制懒散,新邦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整体散、差、较弱的主体格局制约着自生的发展与竞争力,缺乏规模效应,仅依靠自身的积累存在于市场,造成了先进的物流体系还没有真正引入和使用,因而,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3)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制度不合理。新邦物流的成本是根据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物流成本的理解和认识来控制的,而最接近成本的是基层员工,各项成本的支出基本都要经过基层员工之手,所以他们更了解各项成本的耗费情况。但新邦物流的成本控制根据高层的理解判断,忽视了基层员工的意见,从而使物流成本的计算不准确,控制方向有偏差。最终导致在成本控制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却达不到降低成本的作用,长此以往,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4)网络设备落后且信息化水平较低。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严重冲击了传统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信息技术和网络设备的建设增加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速度。但是,在新邦物流中普遍存在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都不高等问题,这就使得高的科技信息水平在企业中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信息流不通畅,及成本居高不下。(5)没有与其他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新邦物流在全国拥有405家营业网点,是我国物流行业覆盖面积较广的一家物流公司。但仍然有很多地方没有到达。由于新邦不愿意与其他物流行业分享销售额,没有与它们拥有良好的长期联盟合作关系,使得自身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三)针对新邦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的相应措施。(1)加强控制成本的意识。新邦物流应新设一个成本控制部门,并将各个网点的成本归集到这个部门核算,每个月末核算出各项成本的平均耗费情况,让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网点在下阶段控制这项费用的支出。知道公司近段时间什么费用花费较高,就想办法控制这种费用的花费,能对症下药并对公司的成本费用耗费情况有个全局的了解。(2)加强成本的整体控制和规模效应。新邦应加强各个网点成本的控制,将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向集约型转变,将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的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再向下传递,细分到网点,让网点都有一个总的目标和大的发展方向。并将成本控制列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去,使得员工重视并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中去,最总引起整个企业成本的大幅度降低。(3)完善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制度。新邦的高层领导者应该根据网点的部门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想法来制定总的控制成本的方法,因为底层人员最接近公司的各项交易事项,清楚各项具体成本的发生,对控制成本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底层人员的意见制定总的成本核算目标,并向下传达,这样底层员工容易接受并能更好的实施。(4)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软件。虽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上拥有各种有关物流行业的软件,但针对性很差。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企业应该开发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软件,这种软件既有利于公司信息的保密性,又能更好地记录核算公司的各个模块的数据,能提高信息的处理速度及处理水平。(5)加大与第三方小型物流企业的合作。在中国新邦物流算得上规模比较大的物流公司,但是依然有些偏远的地方到不了。新邦以前依靠的都是自有线路,有时为了某条线路能到达,自行建一条路线,但有些地方的运输量很低,这样会使得这条线路的成本大大增大,甚至高于收入。领导阶层应增加政策与一些小型的物流公司或快递公司合作,这些小型公司拥有新邦到达不了的线路,并且这些线路它们已经成熟,可以与这些小型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将这些路线都包给它们并协商出最优的价格,这样不仅挣得销售业绩还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三、结论

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起步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较晚,虽然在国内得到迅速的发展,但与他们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物流成本高,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突出,以新邦物流为例讲述物流行业出现的基本问题: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整体水平比较弱,缺乏规模效应;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制度不合理;网络设备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没有与其他物流公司建立良好的联盟合作关系。通过分析,找出第三方物流企业控制成本的解决方法:新设成本控制部门;加强各网点成本控制;完善控制制度;开发适合自身的软件;建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及建立物流的战略性联盟。只有不断加强物流行业成本的管控,提高行业的服务质量,才能增加整个第三方物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我国物流行业得到更好、更快、更长远的的发展。最终迈向世界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水平相抗衡。

作者:刘远萌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建立、宪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完善采购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应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物品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然后选择供应商,并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请购单上;还可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须附上三个以上的书面报价等,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稽核。

2、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专人管理。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重点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物料、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能进入,如有可能要实地到供应商生产地考核。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考核程序和指标,要对考核的问题逐一评分,只有达到或超过评分标准者才能成为归档供应商。

3、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作出详细的说明。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这种评议视情况可一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

4、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财务部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并提出奖惩措施,对完成降低公司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采购成本下降任务的采购人员,分析原因,确定对其惩罚的措施。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采购人员的暗箱操作,但对完善采购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采购成本,确实有较大的成效。二、降低材料成本的方法和手段

1、通过付款条款的选择降低采购成本。如果企业资金充裕,或者银行利率较低,可采用现金交易或货到付款的方式,这样往往能带来较大的价格折扣。此外,对于进口材料、外汇币种的选择和汇率走势也是要格外注意的。如去年我公司从荷兰进口生产线,由于考虑了欧元的弱势走势,于是选择了欧元为付款币种(我公司外币存款为美元),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

2、把握价格变动的时机。价格会经常随着季节、市场供求情况而变动,因此,采购人员应注意价格变动的规律,把握好采购时机。如我公司的主要原材料聚碳酸酯(PC塑料),去年年初的价格为2.8美元/公斤,而到了八九月份,价格上升到3.6美元/公斤。如果采购部门能把握好时机和采购数量,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3、以竞争招标的方式来牵制供应商。对于大宗物料采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实行竞争招标,往往能通过供应商的相互比价,最终得到底线的价格。此外,对同一种材料,应多找几个供应商,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使其互相牵制,从而使公司在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4、向制造商直接采购或结成同盟联合订购。向制造商直接订购,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制造商的技术服务、售后服务会更好。另外,有条件的几个同类厂家可结成同盟联合订购,以克服单个厂家订购数量小而得不到更多优惠的矛盾。

5、选择信誉佳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长期合同。与诚实、讲信誉的供应商合作不仅能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的交货期,还可得到其付款及价格的关照,特别是与其签订长期的合同,往往能得到更多的优惠。

6、充分进行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收集。一个企业的采购管理要达到一定水平,应充分注意对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市场的状况和价格的走势,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如有条件,企业可设专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定期形成调研报告。

三、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来指导采购成本控制

第7篇

套期保值交易之所以能有助于回避价格风险,达到保值的目的,是因为期货市场上存在一些可遵循的经济规律:一是同种商品的期货价格走势与现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二是期货交易的交割制度使现货市场价格与期货市场价格随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渐接近,存在两者合二为一的趋势。

一、铁塔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新企业会计准则

电力铁塔是电网建设所需的主要物资之一,目前国内多数铁塔生产企业受到了来自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亏损。究其原因,一是铁塔行业本身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所占比重较大;二是企业承接大订单的生产周期和交货周期长,生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三是铁塔单价涨幅不足以弥补成本增长。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对成本的巨大影响,铁塔行业必须认真面对原材料价格风险的规避问题。

2006年财政部颁发的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是我国自1998年2月至今首次对企业应用套期保值进行的定义和规范。其中规定会计意义上的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铁塔生产企业为控制成本,规避原材料价格风险,以抵销预期采购原材料与实际采购原材料时的现金流量变动为目的,采用特定的套期工具如期权进行的活动,符合新准则的规定,是有财务管理和会计处理依据的可行的方法。

二、铁塔行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方法和风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期权和远期合同均可以被指定为企业用作套期保值的套期工具,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远期合同更多的用在大型联合钢铁生产企业向国际铁矿石巨头采购矿石等交易中,一般的企业由于定价话语权有限,几乎不可能签下远期合同。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和即将推出的期货品种进行套期保值并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是目前铁塔行业参与套期保值的首要任务。

(一)上海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制度与套期保值准入制度

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上海期货交易所将对锌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投机头寸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强行平仓制度、风险警示制度等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目的。保证金是会员在交易所账户中确保合约履行的资金,交易所根据某一期货合约上市运行的不同阶段和持仓的不同数量制定不同的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并可在交易过程中根据市场风险调整其交易保证金水平。强行平仓是指当会员、投资者违规时,交易所对其有关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

铁塔生产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应遵守《上海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交易管理办法(2008年1月9日起实施)》。按照《办法》规定,铁塔生产企业作为原材料加工企业,可参与买入套期保值交易进行锌的套期保值,不能参加卖出套期保值,并需履行相应的开户和申请批准手续。

(二)铁塔生产企业使用期货交易进行锌套期保值的基本流程

1.在确定有锌的需求后,根据企业套期保值交易方案,做出是否参与套期保值的决定,并明确期限,做好风险控制措施,指定专人负责交易;

2.检查并保证保证金账户资金充足,向开户经纪公司下订单,有经纪公司买进指定数量、品种的锌期货合约;

3.由被指定人员负责期货走势的跟踪分析,进行日常结算,防止突发因素造成的期货价格剧烈波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同时注意保证金是否充足;

4.当期货价格变动触及企业套期保值交易方案规定的条件或到预定日期,进行平仓或期货改现货交易,结算盈亏;

5.将交易数据、凭证随时交财务进行核算。

(三)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风险管理

利用锌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流程简单,但其中潜在的风险巨大,企业必须制定缜密的套期保值交易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并严格执行。

1.成立由最高管理层负责的决策机构,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明晰企业原材料风险的来源

铁塔生产企业由于生产组织、资金调拨以及采购渠道等原因不能及时进行锌原材料的采购往往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2)正视锌价波动的机会风险

企业一方面要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一方面要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3)明确企业自身的风险偏好

期货市场在发挥回避风险功能的同时也会存在着市场风险、交割风险等。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长期发展策略来确定套期保值过程中的风险偏好,即企业愿意承担哪些风险,不愿意承担哪些风险,明确承担风险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2.一支专业的操作队伍。虽然《上海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交易管理办法(2008年1月9日起实施)》中保留了对国有企业参与期货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总量方面的限制严格,但2007年颁布的《期货管理条例》中已去除了相关规定,赋予了国有企业更大的自。随着市场参与者风险意识的增长,上期所也必然会逐渐放松要求,“灵活套保”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开展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的重要策略,套期保值业务对市场分析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开展套期保值过程中,铁塔生产企业的参与初衷往往是美好的,在开始的时候也容易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企业能否真正做到有效开展套期保值并不是看一朝一夕的成败,而是要看长期效果。具体而言,可行的风险管理制度应坚持以下原则和策略:

(1)只做套期保值,不做投机。期货市场是一个充满投机风险的市场,套期保值参与者一旦在价格变动中放弃了本来的参与目的,变成风险投资者,其结果就可能完全不再是锁定成本,而是血本无归。

(2)坚持“均等”的原则,就是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必须和现货市场上将要交易的商品在种类上相同或相关数量上相一致。

(3)应选择有一定风险的现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如果市场价格较为稳定,那就不需进行套期保值,以节省交易费用。

(4)比较净冒险额与保值费用,最终确定是否要进行套期保值。(5)根据价格短期走势预测,计算出基差(即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预期变动额,并据此作出进入和离开期货市场的时机规划,并予以执行。

三、套期保值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与套期会计处理

(一)套期保值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目前铁塔的生产成本中,原材料锌约占15%左右,钢材约占60%左右,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严重影响着铁塔的生产成本。近来锌和钢材的价格走势可以参考图1、图2。

对于原材料锌,由于有期货市场可以进行套期保值,其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压力可以得以化解。由于各企业成本因素不同,试算如下:

按铁塔生产成本7500元/吨(含税,下同),锌耗6%即锌占(1×0.06×18720)/7500=15%的成本比例,以2008年5月1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6月份交货的锌期货zn0806的收盘价格18720元/吨为基准,不计交易手续费、税费等的影响,套期保值每化解1%的价格波动,相应可以化解成本变动:

18720×1%=187.20元/吨

占成本比例:187.20/7500×100%=2.5%

同样道理,如果未来钢材期货推出,其价格变动造成的成本压力也可以得以化解。

(二)套期保值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规定,铁塔生产企业买入锌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以避免将来购买锌时现金流量的变动,规避原材料价格风险,进行生产成本控制,符合套期会计方法处理的条件:

1.在套期开始时,企业对套期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正式指定,并准备了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该文件至少载明了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被套期风险的性质以及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等内容。套期必须与具体可辨认并被指定的风险有关,且最终影响企业的损益。

2.该套期预期高度有效,且符合企业最初为该套期关系所确定的风险管理策略。

3.对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套期,预期交易应当很可能发生,且必须使企业面临最终将影响损益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4.套期有效性能够可靠地计量。

5.企业应当持续地对套期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确保该套期在套期关系被指定的会计期间内高度有效。

这种现金流量套期的套期会计处理方法用例1说明。

【例1】2007年12月1日,某铁塔制造厂由于业务需要预计在3个月后购买150吨0#锌,现在3个月的锌期货(以2008年2月最后交易的zn0802为例)为每吨19235元,若在2008年2月底可以该价格购到150吨锌,该厂将能保证预算利润。该厂为了规避价格风险,现购进150吨价格为每吨19235元的3个月锌期货zn0802进行现金流量套期,初始保证金为144262.50元。其后需根据期货价格调整期货保证金,为简便起见,调整期货准备金及相关手续费、税费等分录忽略不列。

2007年12月初开盘价格期货价格19235元/吨

2007年12月末收盘价格期货价格19195元/吨

2008年1月末收盘价格期货价格19525元/吨

2007年2月末收盘价格期货价格19350元/吨

该例中,套期工具为买进锌的期货合同,被套期项目是预计购买锌的交易。2007年12月1日买进期货合约时进行初始确认,此时套期工具价值为0,不做分录;对预期交易也无需做任何分录。

(1)2007年12月1日,开仓:

借:结算备付金144262.50

贷:银行存款144262.50

(2)2007年12月31日,根据期货公司单据调整套期工具价值: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000.00

贷:套期工具——期货合约6000.00

(3)2008年1月31日:

借:套期工具——期货合约495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9500.00

(4)2008年2月29日: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6250.00

贷:套期工具——期货合约26250.00

(5)期货平仓,收回结算保证金及套期利得:

借:银行存款144262.50

贷:结算备付金144262.50

借:银行存款17250.00

贷:套期工具——期货合约17250.00

(6)预期交易发生,购进锌原材料现货:

借:原材料——锌2902500.00

贷:银行存款2902500.00

相关套期利得或损失转入当期损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725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7250.00

或计入买进现货的初始确认成本: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7250.00

贷:原材料——锌17250.00

第8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成本预测

全面成本控制是企业全员的成本控制、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管理观念相比,全面成本控制在深度、广度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实行相对成本节约;扩大了成本控制的空间范围;增大了成本控制的时间跨度;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效能。企业应围绕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和特点,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模式,确定以成本控制方法、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奖惩办法等相结合的全面成本控制体系,实施目标管理与科学管理结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

1企业全面成本控制的实现途径

1.1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全过程成本控制是从传统的生产过程控制向前延伸到投产前的筹划过程,向后扩展到售后用户的使用过程等一切发生耗费而影响成本的活动过程。从时间控制上看,对筹划过程的未来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控制称为前馈控制;对生产过程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监督控制称为实施控制,对产品形成到售后使用过程,已经发生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分析控制称为反馈控制。从控制功能上看,前馈控制是在产品投产前的筹划过程,以成本控制的战略高度,对反馈和收集的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和利用,从成本与资金、质量、功能、工艺、设备、资源配置、售后服务、市场竞争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以便选择最佳的成本方案,确定最佳的成本目标,约束和监督未来的经济活动,使损失浪费防患于未然。这是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根本性控制,对控制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虽然前馈控制在全过程控制中占主导地位,但实施控制是前馈控制的具体实施行为,是对前馈控制目标值的有效保证。反馈控制既是对实施控制的综合反映,又是对前馈控制目标值预测程度的检验。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控制整体,既要突出重点控制,又要狠抓全程控制,强化全过程控制的广度。会计控制系统作为非平衡状况下的开放系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系统内部环境经常处在不规则的变化之中,有规则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措施,往往被无规则的随机事项所干扰,造成受控量的实际值偏离目标值的涨落现象。这就需要在实施控制和反馈控制过程中,收集、加工、处理外界的相关信息,并与内部信息相比较,交换能量,揭示受控量实际值偏离目标值的主客观原因,研究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趋势,采取纠正措施或修正受控量的目标值,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通过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受控量输入值进行及时地控制或调整,增强过程控制的运行规范力,使控制系统向稳定有序转化,形成前馈控制与实施控制及反馈控制互补并控的组合控制,实现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统一。

1.2全系统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机制

全系统成本控制是根据系统论的理论,在实施控制过程中,依据等级秩序原理,在厂长领导下,建立以财会部门为中心,以车间为纽带,以班组或作业中心,及作业岗位和个人为基础的纵向三级责任实体,以财会、供销、生产技术部门为主导的横向平行责任实体,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连锁、相互依存的成本控制系统。由于企业各生产经营环境的作业相互联系,形成相互依存的“作业链”,所以,在控制系统内部要建立以作业中心为责任中心的作业控制体系,实现“作业键”的整体作业控制。根据系统对象的可控空间和可控性,采用等级结构控制形式,对成本各层次作业划分责任和分解成本总目标,使具体的作业成本目标值层层细化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或责任中心、作业岗位和个人。实行归口分级定岗作业成本控制,使压力、动力、活力同在,责任、权利、利益并存,充分调动各层次、各责任中心、各作业岗位和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各自的可控特征,优化控制方法,强化控制功能,硬化控制措施,促使完成各自的责任目标,确保总目标的实现。通过总目标的分解落实和实施,协调总体与局部、局部之间的经济关系,使其经济行为有机地协作配合,强化系统控制的力度,以保证全系统控制的协调运行,从而,提高空间控制的整体效应。会计控制系统作为非平衡状态下的开放系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责权利的有机结合,系统各层次之间的正常谐调关系往往受到干扰,使其协同作用受到破坏,为保证控制系统高效地运行,需要应用各种理论和方法,创造出一种各责任层次协调一致的机制,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有序地自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各责任层次的相互协作作用,促使控制系统发生良性循环。

1.3全指标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

全指标成本控制是在全系统成本控制的机制上,根据控制论理论,依据各责任层次所处的不同地位、权限和控制功能,采用不同的量度指标予以控制。企业财会部门结合各职能部门应用现代会计技术方法,根据目标利润等指标,上下结合,反复测算,在严格控制实物量和劳动量的消耗基础上,确定目标总成本,以把握全厂的经营总目标。各职能部门实行两种量度指标分别情况控制。车间、班组或责任中心既要执行厂级决策和组织日常的生产活动,又要直接参加生产活动,因此,各作业中心和作业岗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控制点,由于控制功能所限,它们只能是对资源消耗和组合进行自控,实行实物量和劳动量控制更为直观有效,以求达到低耗、优化、高质的目的。如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工时消耗以及影响成本的废品率、等级品率等指标都应在控制的范围之内。会计控制系统作为非平衡状态下的开放系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使系统内部各种形态和结构发生不连续的突然变化现象,其发展趋势也必然从一种稳定组态跃到另一种稳定组态,那么,分析研究这种转变机制,就需要通过建立相关的数字模型,研定系统内在运动的机制和变化规律,找出系统可能演化的趋势和发生突变的规律、条件和促使其发生非平衡变化的临界变量。因此,在全指标控制中就要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的盈亏平衡点、经济定货量、边际分析法等技术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科学地测算和加工处理,揭示有关研究对象的相互变量关系及一定条件下的临界变量界限,进一步认识目标控制的质变过程,把量的活动控制在最佳的范围内,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增强目标控制的量变应变力,使控制系统向质变有序转化。形成价值量与实物量及劳动量的多向制约组合控制,实现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的统一。

2全面成本控制的实施过程

2.1制订成本控制标准

全面成本控制使得企业的成本决策呈现多层次化,各成本控制单位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具有各自的成本决策内容和权利。因此,企业在树立总目标的前提下,必须调动企业各层次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制订成本控制标准是实施全面成本控制制度的首要任务。成本控制标准要以历史数据为依据,以有效经营为前提,通过准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排除偶然性、意外情况和不该发生的浪费,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把理论上不存在,但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考虑在内,比如正常的废料与废次品、正常的时间损失、正常的设备维修与故障等,使标准切实可行。从量的指标上看,它应该宽于理论成本,但又严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绝非轻而易举就能达到这一标准,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工作和有效活动才能实现。

2.2开展差异调查、实行成本否决、完善考核体系

在制订的全面成本控制标准基础上,进行分级、逐项的考核分析,做到考核评比的系统化、制度化。通过调查确定发生差异的原因:是执行人的原因,包括过错、没经验、技术水平低、责任心、不协作等,还是目标不合理,或者成本核算有问题,包括数据的记录、加工和汇总有错误、故意造假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分析,明确了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判别责任归属,然后作出有效决定,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克服,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全面成本控制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成本否决的执行情况。一方面来源于符合实际的否决办法,即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来源于周密的管理工作,严格按制度控制全部成本,有法必依。把成本标准变成行动,实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企业应把成本否决权按业务系统落实到业务主管部门,逐级向下落实,分权否决,使整个企业的各个业务生产环节,以及每个员工都受到成本否决权的约束。成本完成情况直接与部门的奖金挂钩,一切业务活动都以降本增效为出发点,从而使成本否决权得到全面的落实。建立健全条块结合、纵横连锁的考核体系,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形成严密的考核网络。增加各部门成本完成情况的透明度,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效率。完善考核全面成本控制指标数据的记录,及时更新计算机信息系统,使得生产状况、质量状况、销售状况、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得以动态反映。制度严密、信息齐全、控制准确、处理及时的管理系统,使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处于受控状态。

2.3行成成本控制报告和成本分析会制度

实施全面成本控制必须配套正式的成本控制报告制度,企业各部门应提供具体、详细、深刻、及时的成本分析报告。成本分析报告可以全面地显示过去的工作状况,反映差异和原因,以及具体的责任者等。为各级主管部门纠正偏差提供线索,为实施奖惩提供依据。要把全面成本控制指标变成实际行动,还需要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差异调查、分析报告只是找到和指出解决问题的线索,只有采取纠正行动才能收到降低成本的实效。如果一个成本控制系统不能揭示成本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不能揭示由谁对差异负责从而采取某种纠正措施,那么这种控制系统是无效的。成本控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必须与其它职能部门结合在一起,包括领导和全体人员的配合。企业应经常性定期召集各责任部门召开成本分析会,公布近期全面成本执行状况,集体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限期整改。通过成本分析会,分析目标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制订出下一步的改善措施和更合理的目标,使成本目标得到进一步完善,成本控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企业总目标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国明.试论企业的成本控制[J].上海企业,2003(1)

2刘丽娜.成本控制有效方法的探讨[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