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6 15:56: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内控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医院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当前我国医院在内部管理上,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医疗制度的建设上,尤其是将主要的管理精力致力于医院的医疗技术改进、医疗设备更新及医疗行业的科学研究方面,但是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尤其是对于业务流程的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隐患较多。
(二)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在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一些关键性的控制活动效果较差,尤其是对于医院的资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预算控制及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等活动未能真正地实施,一些重要的内部控制约束管理制度得不到全面的贯彻,因而造成了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起到规范医院经营管理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落实实施,确保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必须依靠全面的内部控制监督来实现。但是,现阶段由于医院对于内部控制重视不足,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不高,造成了内部控制工作缺乏全面的评价管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改进和完善。
二、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理清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关系流程在医院开展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应该理顺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关系流程,进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处理好内部牵制与协调关系,依靠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制度达到上下牵制、左右制约的效果,同时在内部控制中应该强调部门岗位之间的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确保业务活动的连续性与有效性,进而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其次,应该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确保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代价要低于收益,将成本与效益控制在合理的比例关系内,提高成本效率。最后,要处理好程式定位与动态管理的关系,要通过程式定位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任务分工及职责权限,动态管理则需要根据医院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通过把握好这几方面的关系,确保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对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进行优化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施开展的基础,也是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首先,医院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对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定位,以指导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其次,应当结合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对医院的组织结构进行改进,增加内部审计部门,合理设置财务管理、收费管理等经营管理科室,增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力。最后,还应对医院的人力资源政策进行优化,合理设置医院不同科室的岗位,明确岗位权限及责任,完善绩效考核管理,调动员工参加内部控制管理的积极性。
(三)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活动的设计由于医院的经营业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药品设备的采购及使用和医疗技术的研发三方面,因此对于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的设计,也应该基于这三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具体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重点设计以下几项内部控制活动:医疗服务于收费管理,主要是对医院的收费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确保医疗收入的完整入账;采购支出管理,主要是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设备、药品、低值易耗品及其他采购的支出进行控制管理;货币资金控制,重点是确保医院的现金业务、银行存款等相关货币资金处理的规范合理;预算控制,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预算的执行、调整与监督,确保医院各项经济活动按照计划合法、合规开展。
资产管理中能单独入账的土地不入账或错误地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固定资产中金额虽达到规定标准但易损易坏、更换频繁的物品,增加了核算和清查的工作量;固定资产维修费直接在“养路支出——日常公用支出——交通费”中列支,挤占日常公用支出,导致日常公用支出预算不足;使用效能低下或已闲置的固定资产,因按直线法提折旧不能报废,还要继续提维修费,进行保管和清查;对外出租、出借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直接在对方往来账中扣减,不符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
财务报告控制:
1.财务报告中用传统的“资金平衡表”代替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表”,“资金平衡表”实际上是会计科目余额平衡表,且资产、支出、负债、收入、结余五大类项目勾稽关系不明显;报告体系中没有“现金流量表”,不利于资金营运和统一调度,使许多能反映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量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
2.财务管理工作重点还是财务数据的核算,财务报表附注缺少说明资料,财务情况说明书罗列数据,重点不突出,建议不具体、不务实,时效滞后,对重大决策忽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供积极建议,不利于财务预算和对外披露。
3.财务电脑配备落后,软件更新不及时,会计软件停留在记账、查询的初始阶段,与其他行业、部门间不能信息共享,造成会计人员重复作业,单位决策迟缓或坐失良机。
绩效考评结果可以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然而实际工作中,绩效目标指向不明,没有具体化;指标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没有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真正落实执行。
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并在过程中相互监督与制约。而现实中会计内部监督走入了两个极端,一是走过场,管理失控,会计人员只管本部门的日常核算工作,不愿得罪人,对其他部门的错误和缺陷视而不见;二是把财务部门的作用夸大,甚至把内部审计当成财务部门的事,认为应该由财务部门负总责,对错误也是财务部门事后调账就行了。
针对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中的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
(一)人力资源
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以此作为确定员工薪酬、职级调整的依据,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此吸引外界的优秀人才;建立健全干部委派相关制度法规,明确委派干部的职权范围,完善利益脱钩与定期轮换、考核制度,协调好部门、单位与委派人员三者利益;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的岗位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间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加强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配比,不论是年龄的配比,还是学历、工作经验等,都要尽量地完成优化配置。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依据,财务风险评估是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并进行超前的管理和控制,用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从而保证单位获得持续发展。财务风险是风险的源头,极可能引发其他风险,所以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要勇于挑战与创新,提高目标定位层次,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立财务风险评估系统是需要较大成本的,所以单位在考虑这方面问题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好自己的规模、成本的承受能力和人员总体配置情况。具体操作中财务人员要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迅速掌握并利用内外部信息,密切关注并把握与财务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目标因素、制度因素等变化和发展趋势,通过动态分析,预测风险,把握机遇,做出决策。常用措施有: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取坏账准备和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用以弥补风险损失;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周转率,增加短期偿债能力;开展筹资、投资、研究开发、工程项目等重大业务前,提出方案或立项申请后再集体决策审批;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可以在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三)资金活动控制
1.营运活动控制:财务人员在对收入审核时应注意是否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是否不及时解缴入库、挪用、截留收入;公路工程结算中心的收入应纳入单位账内,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严禁改变资金性质,设账外账;加强经费开支的事前监督,会计人员要严格审核各类票据,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杜绝挥霍浪费现象,对超过报销范围的开支或不符合审批手续的费用有权拒绝付款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剩余辅料要虚拟入库,加强会计核算,保证合理利用,坚持用最少的资金消耗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2.筹资活动控制:注意适度利用财务杠杆,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根据单位目标资本结构选择相应的筹资方式,并进一步确定各种筹资方式下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比例,实现成本最低化;可采用多种筹资方式相结合,如内部资产销售融资,或银行贷款受限时使用融资租赁间接融资方式等;为了提高短期偿债能力,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特别是加强流动资产管理,增强资产变现能力;为降低财务风险,长期资产要使用长期筹资,短期资产要使用短期筹资。
(四)固定资产管理控制
把能单独入账的土地作为无形资产及时入账,以利于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议提高固定资产金额标准,易损易坏更换频繁的物品,即使价值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也不列入固定资产而列入“低值易耗品”,单独设置台账对其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维修费应在单位“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有余额的情况下,在修购基金中列支;建议使用效能低下或已闲置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对于确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按法定程序申请报废,将处置净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减少维修费用、仓储费用和清查工作量;事业单位对外出租、出借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应纳入单位账内,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记入“其他收入”。
(五)财务报告控制
1.建议将“资金平衡表”改为事业单位通用的“资产负债表”,相应改变和调整原报表科目与内容,使报表中的五大类项目勾稽关系明显;与企业会计接轨,建议增加动态的现金流量表,清楚了解现金收入、支出、盈余、不足及融资,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变化发展趋势,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统一筹划,总体平衡。
2.建议在编制财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前,先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关注重要事项,勤于做笔记;关注日常运行,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这是信息收集的重要途径;定期收集报表,其它相关部门(如养护、机料、工程等)的报表数据可以成为财务数据的支撑和依据。最终发现并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3.淘汰老式电脑,更新会计软件,建立与日常管理相适应的会计系统和信息系统,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
(六)绩效考评控制
完善绩效考评控制,将达到预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必需的资源作为养护部门的绩效评价目标,将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工程部门的绩效评价目标,将支出的预期效果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评价目标;建立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例如:对养护部门采用好路率、年公里成本降低率、公众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对工程部门采用投资报酬率、工程进度与完成率、工程交付使用的时间等进行评价,对行政管理部门采用经费节约率、员工满意度、文化建设、发展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评价方法的选择应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如用最低成本法或比较法对养护部门进行评价,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工程部门进行评价,用公众评判法对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评价;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绩效考核机制,对内部会计控制考核机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对出现的明显有效的举措及时表扬,通过激励和负激励措施来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效率。
(七)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实现内部控制的保证,包含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内部监督,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具体做到:与外部有关方面沟通过程中获得内控设计与运行情况的验证信息;与员工沟通过程中获得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通过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的检查比较对资产安全性进行持续监督;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重点关注易导致舞弊的重大领域等。在内部监督书面报告中提示存在的缺陷,确保发现的重要问题及时送达治理层,及时防止、发现并纠正内部控制中的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在总结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找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结合COSO关于内部控制五要素,针对各种风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对策,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我国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则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国资委管国有大中型企业;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政部管全国所有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并负责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然而,内控指导原则、指引或规范由各政府部门分别制定,有许多弊病:
其一,各部门各自研究与颁布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指引,不利于内控制度的统一与协调。财政部正在陆续制定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截至目前已经了十多个。而其他政府部门则仅制定了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或对企业各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制定缺乏具体的指导。其二,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范围、目标等不相一致,内控要素、内控内容,以及内控方法的解释也不一致。其三,缺乏统一的推进机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部门颁布的内控指导原则、指导意见或指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未上市国有企业的频繁出事便是佐证。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我们可将之简称为“会计导向”和“审计导向”。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等。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但却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二)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
各企业缺少对自身固有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还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三)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力度大,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跟不上业务的需要。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员工的素质提高。
(四)有效的价格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竞争激烈、恶意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游戏规则,都不能使企业按企业定额客观报价,为了争取中标,不惜压低报价,承担更大的价格风险。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一)完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可使组织中各业务单位分散的决策者之间协调合作,使数据的收集、测量与处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要从全局、总体层面权衡利弊,使部门安排有关的业务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程及信息传输报告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风险。
在机构内部广泛开展“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单位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二)健全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体如下:其一内部控制受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其二内部控制仅针对管理中的常规业务来设计;其三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的差池而失败;其四内部控制可能会因不同政治气候、地方差异等环境影响而失去作用。这些内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加以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果,及时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三)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业层面的方法。这种企业层面的方法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哲学共同决定的。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他们的推进、提供报告、贯彻相应的方法、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四)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
设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为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引也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制定各行业通用的行动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适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的行动指南。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被评价单位可以聘请年报评价的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中的做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由高级和资深的评价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业务。
【参考文献】
[1]王东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2]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
[3]王振英马丽萍王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经济[J],2006年5期。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共同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督等。在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中,环境要素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是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由于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都是在特定的控制环境中实施的,是和特定的控制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发挥的过程就是内部控制系统与控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控制环境不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还直接决定到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影响到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有:管理者的经营风险和经营理念、董事会、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人员的品行和素质、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管理控制方法。影响外部控制环境的因素主要有: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法律规范、思想意识。在不完善的控制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弱化,普遍存在治理结构不健全、对经营者监管弱化、运行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所以,要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应优化控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内部环境的优化,则必须靠企业的努力以及政府的引导来完成;外部环境的优化,主要是由政府通过体制改革、法制完善、道德教育等来进行。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的措施:
一、政府要做到加强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保证交易和竞争的公开、公平、公正;尽量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多以法律手段对企业进行间接管理和调控等,以优化经济环境。要加强法律建设,尽快填补法律空白,并不断完善制度之间的衔接与配套,以优化法律环境。提倡遵纪守法、客观公正、敬业爱岗等一系列好的道德。
二、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是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良好的组织必须以执行工作计划为使命,并具有清晰的职位“层次顺序”、流畅的“意见沟通”渠道、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它是合理划分权力与责任的前提;企业如果能适当地注意实体内部权力与责任的划分方式,就可明确界定资、权、利,强化控制环境。
三、董事会应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时,根据职务分离的原则,规模较大企业的高层次的组织机构一般为董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董事会一直很受重视,董事的挑选极为严格,一般由懂技术、懂管理、有才能的人担任。而在我们的很多企业中,虽然有董事会,但往往是虚设,没有办事机构,董事长通常由企业经理人员担任,董事会其他成员大多由企业内部人员兼任。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因此,搞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使其真正发挥监督和控制经营者的作用,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使股东及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并完善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系统,全面行使董事会的职权,履行董事会的职责,充分发挥董事会监督、引导作用。
四、建立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经营者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地要按照其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尤其是经营者的决策更具有决定性作用。经营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控制权实际上为经营者所拥有,而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和激励经理人的外部机制。因此,经营者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他们往往不会过多地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只看重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在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下,他们不惜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尽量夸大经营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就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经理人才市场,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2)注意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建立一种“约束+激励”的控制方式,去引导经营者的行为。(3)应从法律法规或制度方面要求经营者搞好内部控制工作,并制定“经营越轨行为”的惩罚性措施,提高制度执行者的素质。
五、要使企业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经营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制度执行者的态度与素质。
如果执行内部控制的人员忽视制度程序,错误判断,甚至相互串通舞弊,就可能导致设计健全的内部控制部分或全部失效。因此,内部控制系统所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物色精明强干、训练有素和具有责任心的人去承担。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使执行内部控制的所有管理人员及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采用科学、合理、实用的管理控制方法,包括采用经营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利润计划及责任会计等规划报告系统、,采用制定及完善会计系统的政策或控制措施,采用有助于调查偏差期望值原因并予纠正的纠正程序或措施等。(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进行工作轮换,以发挥人才的潜力。(4)建立激励机制,加强考核,促使制度执行者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六、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1企业未能足够重视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
工作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首先是因为相关的领导未能足够重视该工作,导致企业的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领导未能透彻地认识到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只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并不能够代替企业的其他管理制度。这样,在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中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也没有制定有效的制度进行完善,进而导致许多财务会计工作无法正常展开,限制企业的发展;其次,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认真贯彻这些制度,导致制定的制度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实用性,财务会计的工作无法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同时也无法有效控制和管理财务会计工作。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识,进而影响企业的工作进程。
2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保证
在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由于没有健全的控制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各项工作缺乏必要的执行力。一些企业在制定控制管理制度时,由于外在因素或者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制定的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同时企业也没有对制度进行合理性和规范性的制约,导致财务会计工作不能有效地、科学地执行下去。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制度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未能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未能贯彻实施这些制度,进而导致财务会计工作中出现差错,没有做到事前预防工作,也无法及时进行问题解决,进而导致企业的其他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一些企业制定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虽然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长期贯彻实施制度,使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工作缺乏一定的执行力。由于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所以就无法保证企业实际的工作实施,也无法有效地对实际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
二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1培养大量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人才
为了能够有效地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首先应该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技术的知识性人才,这样能够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使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工作更加完善,并对这些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会计师和专家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并能够有效地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专业能力。
2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体制
为了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企业应该要改善原有的管理观念和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使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更加健全,进而有效地统一财务管理的权力分配,执行责任制,使员工能够根据自己的职责进行工作,同时可以将网络信息系统应用到实际的财务会计管理中,有效地进行财务信息管理,并给管理者和决策者更好的反馈,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为了能够使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企业还应该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监督机制,这样能够有效地监督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避免出现、盗取公共财产的现象发生,有效地将管理和监督工作统一起来,完善财务会计工作,使之能够更加顺利地运行。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做好预算和审计的工作,有效地为企业节省成本投入,避免资金浪费,同时有效地反馈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情况,促进企业更加合理的、完善的发展。
三结语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
一直以来,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博弈就没有停止过,目前主要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相互之间不可以取代;另一种认为二者只是术语不同,其实基本没有区别。之所以产生对立观点,是因为相关学者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办公室不同,或将内部控制作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步骤与手段,或将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但无论是何种观点,目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一个趋同的倾向,也就是说它们在渐渐的融合之中。据IFAC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超过600学者反馈表示,应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工作。我国相关法规条文也体现了融合的理念,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作为一个较大的概念,风险管理被囊括其中,而《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又将风险管理作为一个较大的概念,内部控制是重要的实现手段。其实,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和管理,其作用都是为了防范企业风险,所以它们走向融合也是必然的。理论上讲,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具有一定科学性:①概念虽未形成共识,但实现目标过程的一致性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②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③程序一致,虽然叫法有所不同,但程序的本质有高度的一致性;④方法互用,两者经常可以替换使用。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协同
就拿监管机构来说,眼下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系统,现在又要将其融合在一起,肯定很难实现,这对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领域的专家来讲,也是无法接受的。在实践之中,为了促进两者的融合,可以通过协同方法来实现。企业没必要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制定两套手册或指南,也没必要建立一个内部控制部门,再加上一个风险管理部门,企业应该将其整合起来,同时将风险控制整合到公司治理、战略及运营之中。理顺各种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控制企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策略
(一)构建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模式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环节,寻找一个合理的切入点十分必要。资金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生命的源泉。生产经营其实是人力资源作用于物质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货币体现了核心作用,所以货币也是危险等级最高的资源,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行,也决定了风险评估中财务风险的高低。因此,加强“现金流”的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主体正常组织资金活动,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建立和完善以现金流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高速、持续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加强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的业务节点构成的,各个节点环环相扣构成了企业活动的整体。业务流程中实现节点的优化和风险因素的控制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根本所在。业务流程的梳理及改革体现在内控上,设置关键控制点并选择相应的控制手段,以实现对操作行为的制衡。收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风险评估与识别,对关键风险控制点进行严格把关,制定风险管理解决预案,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关键环节所涉及到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培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使其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重视内部风险管理,其意识对风险管理成败有直接影响。风险控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联系性,各单位和部门要权责明确,加强沟通,保证企业运营系统高效运行。优化企业管理功能,实行精细化管理,据此分析企业的关键控制环节和风险点,编制企业的风险管理预案。
(三)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实践表明,只有把握风险管理先机,才能发挥风险管理的效用,只有及时、准确掌握经济动态信息,才能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取得应对风险的主动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一是建立完善、成熟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运营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披露,利用先进的算法实现业务信息向会计信息的转化;二是从风险监控和预警角度出发,建立风险预警分析系统,利用科学、先进的计量模型,实现对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等状况的分析,预测企业的风险可能性及大小,随时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企业要上下协同,提高风险应急能力,一旦触发风险信息就应该立即向上级汇报,立即组织攻关小组研究应对策略和组织实施,由被动变主动,尽可能避免风险发生,无法避免时尽可能将风险降到企业可接受范围之内,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维持和正常运转。
(四)提高员工内部控制意识,让其主动参与进去
目前,很多医院普遍存在财务管理者并未全面认识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因为很多医院领导都属于医疗界的专家,并不熟悉财务管理工作,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真正意义,有的认为仅仅采用计算机操作进行办公就是信息化,而有的财务管理者对计算机技术比较陌生,缺乏相关的基本常识,管理理念相对较为落后。并没有完全跟上信息化时展的步伐,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滞后。同时随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人情费、漏收、私收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很多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高素质的计算机管理人才,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相互独立,并没有实现院内信息资源共享,导致严重的资金浪费以及资源浪费。其次,很多医院都缺乏科学、有效、严谨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不言,也没有建立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很多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财务内部控制措施
1.应提高对信息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认识。
信息化管理环境下,医院应该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再继续教育,应该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认识到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在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系统,从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提升整体经济效益,树立“效益观念”、“资金成本观念”、“投入产出观念”等。同时,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自觉、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管理理念,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稳定性较高的卫生财务信息化人员队伍。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一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并且应选择一些道德素质较高、责任心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财务人员,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收费管理。
为了进一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应该加强对收费管理工作,首先建议安装检查设备漏费控制系统,可以有机结合医疗设备、电子技术、电子病历等技术以及嵌入系统,有利于从彻底解决医疗收费管理难以及其他的一些收费管理漏洞。同时还应该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在领用门诊收据时,必须安排专人负责,一定要进行仔细核对,待核对无误后应立即销毁。一般在住院处收费人员都有缴款单,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进行仔细核销,检查张数是否正确,或者有没有漏交或者截留收入的情况。检查是否有涂改情况,并且仔细审核金额是否正确。这样有利于避免其他人截留多的退款或者虚列预交金。
3.应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领导者应该针对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系统、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医院内部各部门的经济核算,门诊收费处应该严格执行当日结算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制度性,尽可能做到医院内部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医院内部各部门单位应严格根据照章办事,提高医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程度。同时应该加强医院预算外投资管理工作,合理编制预算,应该引入“全方位预算管理模式”,扩大预算管理的覆盖范围,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信息化数据执行全面的监督、检查,严格控制医院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预算金额,确保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在计划预算范围内,提高医院资金的利用率。其次,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将投资、设备购置、贷款等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全部考虑到财务管理风险预警中,有利于规避经验经营的财务风险。
4.应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建立在稳定、安全的网络系统基础之上的,想要顺利开展一切信息化管理工作,应该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提高网络通讯的屏蔽性能,以防其他任何人会接收到电磁泄露信号,避免由于病毒入侵而导致系统瘫痪,也有利于避免电子病历等重要资料丢失。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将门诊及住院收费系统和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网络连接,便于实现信息的横向流通,便于医院财务管理者每天及时了解、掌握医院的经济动态,进一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
5.实现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与HIS的衔接控制。
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中数据核算与HIS系统的起止时间应一致,两者时间若出现出入,医院的收入、支出等多个账目就不能很好地核对,保证起止时间一致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每一个月应将门诊收入与HIS门诊收入的统计数目进行核对。特殊情况下,个别医院由于没有及时缴纳当月所收款项,导致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的门诊收入与HIS门诊收入出现不一致。此时,医院应派遣专人队HIS系统中没有结账款项进行核对,并及时追踪。同时重视长期未结账收入,避免收费员将医院收入截流入私囊。重点核查门诊病人退费手续情况,确保退回的发票联与存根联相一致,所退金额与HIS的退费金额相符,详查可疑的退费。每一个月对预交金总账科目金额和HIS系统预交金缴存额进行核对。针对医院频频发生的预交金犯罪,应该加强预交金的内部控制,一者可避免住院处人员贪污舞弊,两者能帮助他们及时找到录入错误。每一个月利用会计核算软件系统核对住院收入额与HIS住院收入总额。对应收在住院病人医疗款项、金额和HIS系统中总额进行核对,及时更正存在问题,安全汇缴住院收入。
三、结语
1.加强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意识
目前我国企业资产内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很多管理人员缺乏相对专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和国外优秀企业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变化,必须对管理人员在资产内控工作中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上开展定期有效的针对性培训。另外国内的企业资产管理人员还存在比较薄弱的风险意识,必须以企业的资产实际情况为基础,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合理的客观评价,根据内部管控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回避。运用当前国际社会使用最广,最有效的新型管理观念,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及时性的更改管理措施,不能一成不变的凭主观意象进行随意的管理,通过改善管理效率,从而实现企业资产发挥最大化的效益。要学会及时预测出在市场竞争中那些可能对企业造成威胁的潜在危险,因为每个企业尤其是国内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在大环境下存在很多漏洞,难免出现决策错误,容易让竞争对手或不良分子抓住机会进行攻击,对潜在的威胁发现后要及时进行汇报,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提出有效可行的方法,针对出现的原因和频率进行客观的统计,掌握出一定的规律。需要管理者时刻在头脑中有相应的风险意识,从而尽可能的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资产的损失。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还停留在旧知识就能力上,这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可以适当的引进相关专业的有效管理人才,来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从而能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坚定的保证。
2.保障企业资产内控管理的环境安全
企业资产的内控管理要求度往往很高,不良或者不利的环境都会对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麻烦。所以一定要努力构建好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保证企业资产内控管理的顺利实施。所以上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如何建立起完善的机构,包括组织机构、采购和验收机构等等。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发展,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完全发挥出所在部门职位的作用。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包括相互督察,相互帮助、团结统一等。相关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企业的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完成职责。企业也要明确规定好各管理部门的职责,然后一层一层的细化下去,做到每个人的工作任务不重合不冲突。例如不同岗位的招聘机制是不同的,原有员工的离职要走程序、不同岗位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岗位存在着一定的范围等。企业的上级领导也要树立好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对企业资产的内部管理,及时性的发现和分析出企业可能存在的隐患,并有效的做好相应战略部署来应对和解决,最大化地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
3.要求企业资产的内控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
企业的资产内部管理是一套复杂的按照一定流程完成的项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到整个管理的有效实施。所以要求企业在对内部资产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明确的分配好各个工作流程,按照资产的总量进行合理性科学化的分配与预算,不会发生资金不足或者资金超出等不合理现象。组建好一支相对专业、合理均衡的队伍,对各部门开展工作时的协同效应和效益,予以正确的审核评定。当工作顺利完成时,也要有相应的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必须要求能达到市场需要时才准许通过。另外,在结算和审核资产的详细支出时,如果发现和实际存在出入,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执行,做出必要的更改,同时对需要更改的变动价格进行明确的记录。要安排相关人员对记录的结果及时性的审核与回复。对于更新和维修设备花费的资金也要进行详实的记录。做好资产增值或贬值、折旧等工作。
4.综合信息,促进信息的交流
企业在资产内控管理上之所以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主要还是由于信息不够明确和详细、信息的交流存在障碍等原因造成的。在企业内部中,各部门由于职责不同,往往缺乏一些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工作。使得信息的传递出现了阻碍,影响到了企业资产内控管理的效率。必须由上级领导做出重要指示与安排,让各部门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安排相应的维修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定期性的系统性的检查,把每台设备的损坏程度都详细的记录在表中,维修过程中按表格的记录,进行合理的资产分配,由财务部门审核负责。完成以后还要对设备的运营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