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23 03:44: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

第1篇

纵观我们教研组一学期的工作有如下特点:

一、认真学习的教育理论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要求。我们在每次教研活动中首先认真组织学习的基础教育理论。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上好课,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校组织的教研课屈艳玲老师提前准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她课前准备,试讲,全组老师参与听课、讨论,最后定稿。教学中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试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刘琴老师的《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结构紧密,条理清晰,学生操作设计细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老师们的肯定。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2篇

“学讲计划”是徐州市从2013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所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学进去、讲出来。“学讲方式”主要分为六个环节: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其中小组讨论是核心环节。我今年担任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学习习惯尚处于培养和逐步形成阶段,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相互协调、组织能力几乎为零。自从我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实践“学讲计划”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才能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合理分组

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区分不是很大,差距不大,但每个班里的学生因情况不同,在智力、能力、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此我以就近原则,让学生前后位四人为一组,进行适当微调和异质分组。根据学生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在四人一组的小组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编号。具体是:优等生为组长、良好学生为1号、一般学生为2号、学困生为3号。

二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烈,由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处在养成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常常表现出“逞能”“好显摆”等现象,小组讨论一旦组织不好,课堂就会混乱,无法开展正常的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就需要组长负起责任来,认真分配学习任务,大家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开始组建学习小组时就给学生规定了每个人在小组内发言的顺序: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首先发言,接着让1号学生发言,2号学生接着1号学生发言,3号学生在最后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如果3号学生也就是学困生不太会发言,我在教学中要求3号学生要重复其他学生的发言,给他锻炼的机会,最后由小组长总结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做,小组活动时分工明确,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二、明确学习要求

要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知道小组讨论要求和任务之后,由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讨论的实效性,也使那些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如,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在学生自主编7的乘法口诀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7的乘法算式,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编出7的乘法口诀,在编的时候由小组长负责记录,最后小组所有同学共同完成全部的乘法口诀。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小组讨论开展得有序、有效。

三、教师及时指导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我们教师就要鼓励他让他大胆地发表意见。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时候,教师还要停下脚步,驻足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认真倾听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发表的意见。及时地对小组讨论的过程作出综合的评价,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时鼓励学生,指出他们存在的优点和讨论合作中的可取之处,在分析评价过程中应综合地进行总结,将学生与老师的作用有效结合。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批改;认识;学生

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症结,是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审查和评价,也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学生的作用,我们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作业错在哪、好在哪、怎样改进,帮助学生纠正消除错误,弥补知识的缺陷。

一、对低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的大门时间还不长,对于一些表示等级的词语还不太理解。他们在学前班,老师批改的作业大部分都是以小红花作代替,而且学前班的作业和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作业大不相同的。从教多年,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对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作业的批改,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我一直进行不断的探讨的问题。一、二年级的学生的数学作业,在书写上又不工整,字迹不清晰、格式不整齐,面对这样的作业,我个人认为,打“×”和“√”号、以及百分制的等级评定较好,不适宜用甲乙丙丁的等次来批改、也可以用一些少量的小红花或五角星来批阅。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

中高年级的学生,即是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方式。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的方式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练习。为了保证学生的答题正确性,还有不少老师的做法是“先讲后练”,这种形式学生做起来很开心,答案正确率高,教师改起来很省心。负责的教师呢,逢错必改,逢错必批,末了还不忘郑重地打个分数或画个等级。但是这种作业的批改方式不能够检测到学生学习情况,很难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课堂教学效果很难反映出来,起不到做作业的真正目的,同时还给学生养成了不动脑筋,不发挥思维的坏习惯。

三、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创新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取得知识的引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转变教师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新n标的实施,提出一些创新的灵活的适时的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目的是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反馈信息,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并加以巩固。

1.随意抽改。对于一堂新授课的作业,在课堂上先及时随意的抽改几本,发现问题当堂即时的解决,然后再采用全批全改的方法。这样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下堂课的教学内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在全班进行讲解,还要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适当布置一些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举一反三,加以巩固。对于个别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的书面修正、或找其他学生上黑板板演或教师课后进行辅导等方法得以解决。

2.学生自己独立批改。这种批改方法适用于一些如常规性的一般性的口算练习或卡片练习。我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我就安排一个学生口报正确答案,其他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批改后,由各小组组长统计作业情况,对做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课后老师不再批改,但必须作定期检查。再比如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如计算题,课堂作业应在当堂完成,我就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自己批改,错题在旁边用红笔做记号,课后自行订正,订正后再让教师批改,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了解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学生之间相互批改。课堂上有些作业可以采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批改的方法,这种作业批改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责任感和自身的评价能力,学生在批改别人的作业时,往往都特别认真,不放过一点细小错误,甚至于比老师改得还认真,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别判断能力,从别人作业中接受教训,从别人作业中吸取优点,指导自己作业。但是我比较反对同桌互批,因为试过几次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非常关注自己的作业情况,老师在校对时,他时不时的看自己的本子,生怕同桌同学把他改错了,因而而忽略了自己改别人作业的过程。

4.典型错误共同评讲。教师在批改完学生作业后,应及时总结大多数学生出现的典型的错误,把这些典型错误及时的记录并进行总结后,在下一堂课开始时候或其他的时间把典型的错误写在黑板上,教师做一些适当提示,让全班学生共同订正批改,通过这样的共评,可以达到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争论,真正弄懂错误的原因及纠正的方法。通过实践,我发现这种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兴趣非常高。

第4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独立学院;培养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学建模教学在我国各大高校已轰轰烈烈展开,开设的课程也越来越深入和成熟。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也相继开设了数学建模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中做了不断的摸索和探讨。自2009年以来,在教师的认真组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获得了一个全国奖、多个省级奖的良好成绩,但在竞赛中也暴露出了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引发了我们对数学建模教学的思考和总结。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设置落后于比赛的要求。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往往是借鉴其他普通高校的已有课程。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课程,但在建模过程往往涉及线性规划、运筹学、微分方程等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课程往往在大学三四年级才开设。由于参赛学生大多是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他们掌握的知识往往滞后于比赛所需的知识,致使很多同学在比赛过程中很难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挂钩,因而在比赛过程中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独立学院的数学建模师资力量缺乏。大多教师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对数学建模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少,缺乏一定经验,在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中,不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独立学院学生理解和独立钻研的能力有限,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是困难重重。最后,缺乏软件使用的能力。由于平时缺乏训练,即使学生找到了模型,也不会用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加之现在的数学建模题都附加了大量数据,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学生要熟悉基本软件的操作,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将数据进行整理,这也是独立学院学生在这方面的薄弱环节。

二、改革措施

从独立学院培养的目标来看,独立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从学生实际看,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因而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从学校本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和技能。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在大学二年级开设运筹学和数学建模的选修课以及一些计算机课程。线性规划和优化问题是数学建模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要求学生短期内掌握其理论并学会求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把这些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进行讲解。现代的数学建模题目往往涉及程序设计和数据整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这一目标在短期之内是无法实现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参赛之前就具备这一技能,所以在大学二年级的一学年应安排常用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如C语言、数据库等。

2.培养数学建模的师资力量。学校可选派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进修或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提高数学建模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建模。

3.适当穿插数学实验的教学环节。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但实际动手能力强,而且对实际问题探讨的积极性高。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可穿插数学实验的教学环节,专门介绍MATLAB等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设计相应的例题供学生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学完一章内容,教师可专门利用一两个课时教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解决本章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可学会使用数学软件,而且可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4.校内应每年举行一次院级数学建模比赛。通过比赛,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后期的全国比赛的选拔做准备,同时在学生中间还应成立数学建模协会,定期举行有关数学建模问题的讨论,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解,使学生数学建模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5.暑假应抓好数学建模培训这一关。可先让学生报名参与,结合代课教师推荐,在为期1个月的教学中,分为以下几部分进行讲解:首先,讲解数学基础知识,如数学建模基础知识、计算方法等课程和一些常见的数学模型,同时为大家介绍常见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并实际上机操作练习。其次,重点补充线性规划、图论、动态规划等基本知识,同时结合数学模型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精选若干个线性规划的实例,由易到难重点讲解。

三、结语

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和竞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独立学院的数学建模教学还不够成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更多的教师加入到数学建模的队伍中来,并指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相信不久的将来,独立学院会在数学建模方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郭培俊.数学建模中创新能力培养三部曲[J].数学教学研究,2007,(07).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2-0079-02[ZW(N]

[作者简介]李伟青(1976―),男,安徽桐城人,大专,安徽桐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教师,小学高级。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与语言表达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以及认知规律来进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启蒙状态,但“抽象、推理、模型”等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精心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初步渗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积极、更主动,并且效果很好。下面结合笔者在二年级的教学经历,谈一谈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案例1]

二年级下册第14页第七小题:按下面的方式穿珠子,从左往右数,第18颗是什么颜色?第25颗呢?第34颗呢?

这一题是在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安排的。在这一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所给的条件:两个白色的,三个蓝色的,接着又是两个白色的,三个蓝色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然后进一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种规律表示出来。有的学生可能会用文字――白白蓝蓝蓝依次往下排列,也有的学生可能会用AABBB式的字母去排列,他们虽然使用的方式不同,但所表示的颜色变化规律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两白三蓝5个为一组依次摆放。明白了这些,学生就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18÷5=3组+3个,第18颗珠子是第4组的第三个,所以,第18课珠子是蓝色的;同样,第25、34颗珠子也都是蓝色的。在这一题中,教师向学生渗透了“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符号的思想及推理的思想。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巧妙地解决问题了。

[案例2]

二年级下册第82页“活动任务”:记录自己一周内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看看每天用的时间一样吗?

教师在教学这节内容时,先安排每一个学生记下自己每天上学途中所花费的时间,连续记录一星期,到教学时,再以小组合作、分组汇报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这些时间数据要求学生精确到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次到校时间并不完全一样,这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数据的随机性;而这些数据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又都相差不多,这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数据虽然具有随机性,但多次统计时,又会具有稳定性。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渗透了统计的思想、随机的思想、数据分析的思想。

[案例3]

二年级下册第88页《最喜欢的水果》这节课,通过“二(1)班开联欢会,要买苹果、橘子、香蕉、梨四种水果”这个活动,调查了全班学生,调查发现不同水果喜欢的人数不一样,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么买水果呢?哪一种多买些?哪种少买些?最后经过调查统计,采用各种符号的记录方式,经过整理,给出购买水果的建议。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调查、统计、整理,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数据调查与分析是为我们的决策服务的,不经意间向学生渗透了数据分析的思想。同时,还渗透了符号思想和统计的思想。并且,统计思想的渗透让学生意识到统计结论只论优劣之别,没有对错之分。

〖HJ1.4mm〗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为了渗透思想而渗透思想。渗透数学思想的过程与数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不是分离的、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数学知识和技能则是其载体,各类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形式,没有数学知识的牢固掌握,就不会有数学思想的灵活运用。另外,数学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对其背景、思想的理解。所以,今天我们强调的是以知识为载体加强数学思想的教学。

在教材中,数学思想的呈现是隐蔽的。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理顺整套教材的脉络,然后分门别类,归纳总结出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基本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数学思想渗透的契机,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看到了知识负载的方法、蕴含的思想,这时,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是鲜活的知识,是可发展迁移的,他们的数学素养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同时,要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探讨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思想。

在课堂的小结、复习和课后练习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习题,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也使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在学生脑海里稳定下来,使学生受益长久,甚至终身。

我们始终强调是渗透数学思想,而不是传授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渗透重在“悟”,它是一个反复理解、螺旋上升的过程。一个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理解到应用的长期发展过程。学生只有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在过程中实现,只有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体会到数学思想的作用,才能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让学生在读、疑、做、说中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思想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有意渗透、点拨,重视课前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以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主动探索、合作探究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6篇

很抱歉没有把他们的理念方法全都记下来,我写下来的就只有一些皮毛。所以下面我就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他们这几个名师的课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就进行了课前师生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于是他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师生配合十分默契,甚至可以看出,老师把那个学校的学生都当成平时自己教的学生了。而从这一点,我就可以看出差距是多么的远啊。我就在反思自己。

几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给我震撼很大的是——二年级《数学游戏》。当时我拿到课程安排表,看到这个课题时,我就说“有这节课吗?”因为我也上了二年级的课程,很清楚二年级的课程内容里没有这一课,但为什么她就上这个课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她这节课其实可叫做“数学游戏——乘法口诀大pk”,整节课都是孩子在借助骰子玩乘法的游戏,而在这个过程中来提高计算表内乘法的正确率和速度,并找出一些规律。提老师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的肢体语言教学是她最大的特点。在游戏一前,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并请一组学生上台示范,再让学生同桌口算比赛得小旗,学生比得不亦说乎,最终选出了冠军,由此一来,不但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所含的知识点多了,学得不仅仅简单的二年级表内乘法的内容,而涉及到高年级学得有统计、有可能性的内容了。虽然内容是高年级学得,但在经过简单的游戏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概率,积累了经验,为以后奠定了基础。

那我为什么说这节课给我很大震撼呢?因为她的整节课都是让学生在游戏,在游戏中总结出结论。我想我们没有哪个老师是有专门拿出课来上这样的游戏课,可能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老师,只是我没有接触。但是我是没有的。我的课堂都是知识性课堂,只传授给学生要学的知识理论,这道题该怎么做,这个该怎么说,这个叫做什么。我想我剥夺了孩子们的快乐,我的古板教学导致学生缺乏了探究的能力,就像余颖老师说得一样,数学太像“数学”了。

其实“游戏”在低年段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天性是玩,一节数学课一味的讲、算、听、写,枯燥无味,有了游戏的加入,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到起来了,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下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带给他们的无限精彩和乐趣!从而让他们喜欢上数学。

第7篇

【摘要】数学课后辅导工作一直是当前各校高三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每个学校的生源特点,课后辅导的策略也演变成了学校高三教学的一个特色,然而师生经常感叹高三时间的短暂,为某些学生惋惜。为了不让学生的高考留有遗憾,学校的课后辅导工作应在高二年级就逐渐展开。高二年级是高中学习生活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是学生心理动荡的阶段,它没有高一年级的新鲜感,也没有高三年级的紧迫感,可能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为此,课后辅导能让学优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困生取得应用的进步。

关键词 课后辅导;高二数学;策略研究

一、引言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导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给予学生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今后的社会,是终身学习型的社会,由于知识更新的加速,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更需要拥有学习方法。因此,课后辅导应该以帮助学生发掘自己学习的潜能,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好的习惯来自一个从自觉、自律到自动、自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离不开课后辅导。课后辅导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在学业、品德、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有效的课后辅导要有针对性、绩效性、渐进性和严谨性。现以我校高二年级的学生为例,谈谈高二学生数学课后辅导的策略。

二、我校高二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的高中学校,目前高二年级在校学生380人。这届学生在高一年级两次期末大型考试的成绩对比中可以发现,整体成绩有明显的下滑,成绩两极分化情况比较突出。为了更准确地把握高二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对高二年级380名同学做了问卷调查。问卷在设计上,主要围绕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调查:(1)学习兴趣;(2)学习习惯;(3)课后学习情况;(4)学习及考试心理;(5)师生关系;(6)班级学风及人际关系;(7)家庭环境。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自己平时对一些学生的观察、了解,发现部分学生有两极分化的倾向。

三、学生高二数学学习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的原因

高中数学的教学难度与初中相比有一个很大的飞跃。高中数学,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在叙述上严谨、规范,对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明显增强,知识难度大,习题量多,对解题要求灵活,计算繁杂,具有“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再加上高一第一学期的课时紧,教学进度较快,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二)学生的原因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摆脱不了依赖教师的心理,学习没有主动性,预习环节不过关,上课忙于记笔记,对所学内容,没有真正理解。还有很多同学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不爱动笔,不重视解题过程。

(三)教师的原因

初中教师在教学上重视直观教学和形象教学,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学生做题一般是机械的模仿与重复。高中教师在授课时主要强调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对推理论证要求高。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反差,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高二年级,学生文理分科,面对新的班级和同学,面对新的教师,是个重燃学生信心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除了了课堂上要适当变革外,更应该抓住课后的时间,对学优生进行指导,让他们继续保持优势;对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让他们转化为中等生,甚至是逆转为学优生。

四、高二数学课后辅导的策略研究

(一)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并重

学优生一般长期处在“金字塔塔尖”,很少品尝到失败的滋味,容易滋生高高在上的心理,心理承受能力变得薄弱,成绩的起伏往往会让个别学生对自己产生怀疑。经常发现学优生在高考中失利的例子,因此,加强学生的耐挫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经常给学优生做些难题,一来是打击下他们的优越心理,提醒他们还有很多未知的知识需要探索;二来是让他们能学会从容面对各种试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学困生通常很自卑,对学习有畏惧心理,缺少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困生有所进步,教师应从鼓励学生开始,一次谈话,或者不经意间的表扬,亦或是给某些学生来个“私人定制”的题目,让学生慢慢的亲近数学,觉得自己能行,进而信赖数学教师,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知识辅导与学法指导并重

大部分学困生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少,但成绩总是上不去,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进行课后辅导时,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出学生学法上存在的问题,让学困生切身体会从“认知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这是一种比较有科学性的学习方法,要让学困生学会思考,这样成绩才能很快提升。

对于学优生,教师也不能忽视学法的指导。对部分重思考、轻过程的学优生,要及时给予纠正,让他们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关注解题过程,课后认真复习,不断总结、归纳和反思。

(三)课后辅导形式

1.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最高效的辅导形式。我校每周有两次数学辅导课。辅导课上高二数学备课组一改往日教师一讲到底或教师一言不发的极端情况,对数学辅导课做了精心安排:(下转第34页)

(上接第33页)

(1)数学辅导课上教师首先将新授课里的知识点与学生共同回顾,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使记忆更牢固;(2)教师精心准备训练题目,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应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教师对学生易出错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设计些开放题,拓展学生的思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提高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每组各层次的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一对一辅导一对一的辅导效果是最好,针对性强,教师不仅能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相应的辅导内容。一对一辅导通常是针对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

3.学生互助辅导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编为一组,成立合作学习小组,通常一组5-6人不等,由学优生来解答学困生的问题,并给予适时的评价、鼓励,班级的学习小组之间定期举行评比,及时公布评比结果,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激发组内成员的学习热情。

4.分层辅导将学优生和学困生分别编组,做到每组学生学习情况基本相同,然后定期给每个组给予辅导,组内成员间水平相当,便于进行小范围的集体辅导。

(四)数学课后辅导中应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和效能意识

教师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辅导也是如此,辅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辅导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暴露自己的错误,要勇于让学生“犯错”,学生通过犯错、改错中查找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探索解题的新方法,进而学会知识的灵活应用和迁移。要让学生通过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从一次作业的完成情况到一次测验达到的分数,都可以通过不断的累积,提高学生的效能,从而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五)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1.建立数学纠错本数学纠错本可以记录下学生平时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及时的分析错误、改正错误,防止错误重现。

2.做好作业订正要盯住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好订正和分析,并做好错误归类及同类题目的再整理,做到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3.养成反思的习惯要从听课反思、解题反思两方面入手。听课不反思,就是被动接受,学到的知识也是肤浅的,很难灵活应用。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一题多解”或“一解多题”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

开展学生的数学课外辅导是一项很费力费神的事情,教师们的课时已经很多,教学任务很重,在已经很少的休息时间里再去辅导学生,是对教师素质的极大考验,只有拥有高度责任感、高尚师德和与学生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教师才能完成这项工作。经过半年来高二年级的数学课后辅导的实践,学生的数学成绩进步明显。

参考文献

[1]王锋.略议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J].学周刊,2011,(9)

[2]江式慷.高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1)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五年制大专,数学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选修课

我从事五年制大专数学教学以来,经历了每一个年级的许多数学课程。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不同阶段的优秀学生的许多不同特点,尤其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不同。针对他们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总结出如下几点对五年制大专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望与大家共享。

一.基础阶段培养学习习惯和方法是关键

五年制大专学校招收的五年制大专学生都是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自身,学校和家长等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他们要么眼高手低,粗枝大叶,要么苦学,死学,尤其对数学的学习,没有良好习惯,方法,使得他们在初二到初三拉开距离。针对上述特点,教师在对一年级新生上课,一开始就要以“严”字开头,在详细回顾以前知识的基础上,认真细致的讲解现在的知识,注重提问和学生板演并及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板演和作业中的格式,计算过程进行强调,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另外,他们的模仿能力还很强,教室上课的态度也十分重要,上课时,千万不要因为某些内容计算繁琐,费时而一带而过,不去演示。如某些函数定义域,值域的求解过程,要解很复杂的不等式组,教师就应详细去解,这样一方面可以回顾不等式的解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使得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轻易放弃;再比如在《概率与统计》里,某些概率公式的推导过程,问题的求解过程及用计算器求方差,标准差,平均数的过程教师也不应采取“蜻蜓点水”式,而应同学生一起动手,这样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又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理清脉络是提高阶段增强学生自信的有效措施

基础阶段主要学习的是高中的一些知识,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在复习回顾相关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使得大专一,二年级的学生能很轻松自如的掌握,尤其是大专一二年级数学教材,他将高中数学及部分大学本科一年级数学知识分成很小的知识系统而只介绍每个系统中比较浅显的内容,知识量少,时间多,加上教师详细讲解十分易被接受。而进入大专三年级以后,数学教育专业加入了大学本科数学系的专业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等其难度也和本科数学系的专业课相当,对于没有经历三年高中磨练,没有高考压力的他们来说,在两年之后的知识水平自然较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学生相比差的较远,因而,教师就应采取“简单化”的方式,旨在理清教材中诸多定义,定理的含义及证明脉络,主要通过例题使学生学会应用定义,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即可,这样既可以是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对数列或函数极限迫敛性的证明就可以简单化。以函数极限的迫敛性为例:

对于三个函数f(x),g(x),h(x),如果满足

(1)在x0的某个邻域内恒有f(x)≤g(x)≤h(x)

(2)

教师可如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