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外美术史论文

中外美术史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15:57: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外美术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外美术史论文

第1篇

    论文内容摘要: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等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对知识的广泛接纳和吸收,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大多重技能、轻理论的情况下,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投入,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工程。

    我国1998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道”是无形的、本源的物质本身所遵照的运动规律;“器”是有形的、现象的技能、技法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犹如“道”和“器”,创新精神是实践能力的根本、源泉。创新精神从何而来?它来自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培养。

    一、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1.艺术设计理论概述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做专门综合探讨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的研究等内容。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包括:通史通论——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等,专史专论——中外广告史、中外服装史、中外陶瓷史、平面设计史、工业设计史等。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设计概论、艺术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设计文化学、设计美学、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设计艺术原理等。设计批评是对与设计相关的对象的评价和判断。艺术设计实践理论是针对每一门具体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这种理论不是简单的对技法和工艺的概述,而是对技法和工艺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技法和工艺本质及外延的研究。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边缘学科,其知识体系涵盖了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因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设计实践的重要途径。

    2.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①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李砚祖先生认为艺术设计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①诸葛凯先生也认为艺术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艺术”。②从以上的观点中可以分析出艺术设计的两大要素:“造物”体现的科学精神,造物之“美”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艺术设计实用功能性决定了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造物,因而科学精神是艺术设计的内涵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的维护、追求,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艺术设计具有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体现了其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重视。若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渗透到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中,需要合理解决科技发展与文化心理之间的矛盾,需要学习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研究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民族民俗学等相关内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体系涵盖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树立、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使艺术设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渠道。

    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当今时代,一方面人们对艺术设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样,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风格与流派并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若想设计出既符合大众需要又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艺术设计理论包含艺术设计史知识、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知识等内容——知识体系庞大而丰富,所以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修养的根本途径。

    艺术设计教育不是培养技术工人,而是培养具有理论修养,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艺术设计教育不应只传授技法、技能,同时也应传授“道”(即技法之外的艺术设计创新的本质、内涵),重在授之以“渔”而非“鱼”。 艺术设计理论揭示艺术设计的客观运行规律、总结艺术设计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设计实践的基础。

    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现状

    1.对待艺术设计理论不够重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一部分老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可有可无。这与有些人的浮躁、急功近利思想分不开。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偏爱能够迅速带来设计成果的设计实践课,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相对枯燥乏味,不能立即物化出设计成果,较少受到学生的喜欢、重视。事实上,没有艺术理论知识做支撑的艺术设计作品,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视觉元素的简单组合。艺术设计教育,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能创作成果,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创作成果的方式、方法、规律和内涵等本质性的东西。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是教学的显性课程,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下”的“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培养的是设计师的气质、创造意识和设计的综合素质,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上”的“道”,所以应加强学生的理论意识。同时,教师的艺术设计理论意识也有待提高。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时,可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授技的同时,也要传“道”,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视。

    2.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不大科学

    目前高校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课程开设参差不齐,有的高校只开设了设计史、设计概论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科学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如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方法学等;艺术设计史论课,包括通史通论(如中外设计史)和专史专论(如工业设计史、平面设计史);相关的设计批评课程和艺术设计实践理论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

    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课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学效果较差。现在多媒体引入教学,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的,多媒体成了第二黑板。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因为理论课往往是以合班形式的大班上课,听课人数众多,限制了互动式、灵活式教学手段的实施。另外,多媒体教学依然局限于狭小的教室空间,学生缺乏消化理论知识的身临其境的客观环境条件。

    三、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就相当高。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也同样要具备。由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必须紧密联系设计实践,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双重的:既要懂设计理论知识,又要会从事设计实践活动。专职的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在专心研究、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相关的艺术设计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本质问题,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专职的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在掌握和教授设计技能、技法的同时,也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设计实践课的专业理论,也包括基础理论、艺术设计史论及设计批评等。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建设教师队伍是教育的大计。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要更为开放与自由,使学生由以前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范围,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针对现成作品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也可以针对某一艺术设计理论观点,进行课堂辩论或讨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为理论而理论,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要和艺术设计实践紧密结合,要提炼出设计观、美学思想及其对现代设计实践的影响与实用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理论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写论文或闭卷笔试。写论文并不能检验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因为历年来的学生论文抄袭现象较严重,很多学生的论文都没有实质性内容;试卷考核方式考查的只是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所以艺术设计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可以以论文加设计作品或试题加设计作品的方式来考核。论文加设计作品,是在写论文的同时,要学生根据所写论文的论点,设计出能反映论点思想或与论点思想相关的作品,并把作品附在论文后面;试题加设计作品,就是把传统的题型变化一下,把纯文字型的试题,改为根据已知理论来设计相应作品的画图题或者是分析图片作品的分析题。这样,才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理解、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价值。

    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中很大一块是艺术设计理论修养。设计师不可能都是设计理论家,但只要是在专业设计上有一定成就的设计师,就一定是具备相当理论素养的人。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抛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应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注释:

    ①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3.

    ②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65.

    参考文献:

    [1]曾小红.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朱和平,王美艳.谈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7(2).

第2篇

艺术设计 研究生 文化史课程

一、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文化史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层次的学生在本科阶段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设计基础理论和设计专业技能课程,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点是开阔艺术视野、增强文化底蕴、深化设计思想。学生只有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设计和学术研究潜力才能厚积薄发,成为有可持续发展力的设计工作者和研究者。

针对上述人才培养要求,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将“中西文化史”课程列为设计艺术学学科中的主干学位课程,自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开设7年。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主体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包括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本课程以历史发展为基础,以中外传统文化艺术为载体,以时间和空间为脉络线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世界文明发源地的国家、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艺术成果,着重分析社会、文化、思想、宗教的因素在艺术作品上的反映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关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文明发展历史、中外思想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的意义在于提高研究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和设计创作水平,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成为既立足本民族文化又面向世界的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文化史课程教学的内容与侧重点

中西文化史课程是高等院校文史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文史专业学生一般有中外历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等选修课程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基础,还具有一定的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文献等方面知识作为支撑。因此这些专业中,中西文化史课程内容涵盖面广,章节分列细致,课时量大,教材有相当深度。而面对艺术设计专业则要结合专业特点、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层面、接受程度等因素,在教学内容讲授、教学侧重、教材选用与编写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本科一般系统学习过中外美术史、工艺美术史、设计史课程,有些学生还具备一些中外建筑史、园林史、装饰艺术史等艺术史论知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开设的中西文化史课程要与学生此前的知识结构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不能重复已熟知的内容,要在原有基础上加深理论分析与阐述,并进行内容上的拓展,补充学生在本科阶段所欠缺的知识。由于课时较之文史专业要少很多(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开设此课只有32课时),在内容设置上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重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笔者结合上述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将教学大纲确定为中国文化史部分以历史年代为线,介绍从史前至明清历代文化。以讲授思想史为核心,重点分析历代思想文化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化史部分其一是讲授西方文明的源泉――古希腊文化的特点与成就及对后世西方文化的影响;其二是通过中西文化比较介绍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重点比较中西艺术精神与艺术风格的不同。内容设置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避免了泛泛的知识罗列,从思想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历史,最终回到分析艺术风格成因和艺术文化内涵的落脚点上。

三、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文化史课程教学形式与考查形式的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中存在部分学生轻视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学习,大多欠缺文、史、哲知识的问题。授课、考查方式的单一化很难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没有直观感受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考查评价方法上以课程论文或考试试卷作为考查形式,易使学生为轻松取得学分而敷衍,写作课程论文过程中抄袭现象严重,或死记硬背教科书和笔记上的考试题目重点进行答题,无法体现学生独立分析和深入研究与理解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中西文化史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查方式上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其一是课内指导教学与课外自主研究教学相结合。在第一节课上提供给学生课外研习的文献目录,要求学生跟随课程进度研读文献与参考书,教师在课上进行纲要式的讲解与重点问题的分析。考查方式中增加写书评和文献综述的环节。这样解决了课时少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其二是联系历史分析现实,将历史上的重要文化思想或文化现象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由学生思考并确定要陈述的话题并准备好相关资料和演示课件,在课堂上进行陈述、演示和提问,大家就此话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并展开热议。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形式,学生在这样的讨论课上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为今后写作专业研究论文积累了具有新意并言之有物的选题,同时锻炼了分析、表达、辩论能力。学生的演示课件作为考查成绩的一部分。其三是充分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课件制作有文字、图片、视频、音乐、动画、整体界面设计,引入大量艺术作品、考古文物图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陌生和抽象的知识。其四是走出课堂进行直观体验式教学,通过参观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将参观考察报告、感想、资料收集作为一份课程作业来完成。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文化史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和开展,是为了改变目前高等艺术教育中重视现实功利,轻视学术理论学习研究的不良趋势,通过改革使学生认识到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在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将每个学生的思想、独立个性和思考研究能力全面地发挥和展现。通过教学探索,树立严谨的学术风气,使学术热情不断高涨,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注:本研究受北京林业大学“211工程”三期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建设计划子项目资助)

第3篇

论文摘要: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模式传统陈旧,缺乏针对基础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因而,要调整课程结构与设置,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突出师范性。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教育美术教师的主要渠道。其培养的人才素质、能力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新课改实施后,对美术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我国现行的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却仍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偏离了师范性的方向,培养出来的教师很难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合格教师。

一、缺少师范性的表现

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多数高师院校仍套用美院的课程设置体系。重视学科课程,尤其是其中的技法类课程,这类课程占总学时量的80%以上;而教学论、教学法和教育实践等课程仅占总课量的5%左右。教育实习一般为4周~8周,这样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重技法轻理论,重专业(美术)轻职业(教师),缺少职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很难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是学科课程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的绘画技能的培训,缺少画理分析,更缺少学生评价环节。美术史论课的教学也多是教师一言堂,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因而,当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时就很难适应。三是不重视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如两字训练、技法演示、口语表达、欣赏评述、课件制作等。

二、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如何突出师范性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美术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美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也要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进行改革与调整。

1.调整课程结构与设置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调整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势在必行。一是减少部分绘画技法课的开设时间,转变教学观念与要求。如删减素描课教学的部分内容,改变纯光影素描的训练要求,以线和结构素描训练为主。二是增加部分与基础教育联系紧密的综合类的课程。如增开“儿童画欣赏与创作”、“手工制作”、“色彩创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欣赏与评述”等课程。三是在选修课中,增开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赏析等。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不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只是单纯地强调对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没能把画理、欣赏评述、美术教学方法等和技法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也是只注重美术技法上的训练,不知学习为何而用,缺少师范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在课堂:一是在技法课教学中增加绘画常识内容。如构图、透视、解剖、色彩常识等。二是增加优秀作品赏析。优秀作品包括中外名作和优秀学生作品,目的是通过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三是增加学生的评述环节。评述对象包括中外名作和学生习作;评述形式以学生自评、他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评价内容可以是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或认识,可以是对作品构图、色彩、透视、创意等某一方面的见解,也可以是对作品(或作者)背景的分析,等等。这样,一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变机械、被动学习为理解性、主动学习,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二是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口头表达能力。面对评述对象要想评述好,学生必须事前有所准备。同时,学生在评述过程中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得以提高,为学生将来适应教师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视教育实践,丰富实践内涵

增加教育实践的时间,将一次性的教育实习改为先教育见习,了解中小学的教学情况,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高师的美术教育实习通常被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一次性实习,时间一般为4至8周。这种“晴蜓点水式”的教育实习对师范生来说,很难起到培养教育实际能力的作用,只能算是一次简短的基础教育考察。我们应参考和借鉴其它国家教育实习的有益经验,增加教育实习时间,改革过去单一的一次性的实习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渐进式的教育实践方式,统筹安排教育实践。同时,丰富教育实践内涵。高师教育实践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应重视教育见习、模拟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学校行政管理实习和课外、校外教育实习等,从而改革教育实习的内容与形式单一的现状。使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阶段式目的实习等有机结合,各种实习相互交融,并通过不同的教育实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各校也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性质、培养目标、师资状况以及学生特点,开发有本校特色的实习形式。

4.加强对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基本技能包括板书、技法演示、口语表达、欣赏评述、活动组织、课件制作等。近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在“两字一话”等传统教学基本功方面,能力很不如人意,让很多人感叹“今不如昔”。如多数青年教师板书较差,部分青年教师乡音较重,说不好普通话,这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而,高师教育专业要重视对师范生基本功的训练,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就应有序安排,精心组织,辅导训练,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基本功展示和比赛,加强基本功训练。此外,更要加强现代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如信息收集与处理、多媒体应用、课件制作、课程开发等。使得我们培养的未来的教师,能够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下的基础教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使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在局部把握审美的要求,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从心灵上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人才。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受教育者的人格趋向完善。高师美教教育专业只有针对性地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美术教师,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89]教社科字003号.1989.

[2]刘丹.浅析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

第4篇

王伯敏,中国文化艺术界响当当的名字。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从古至今,文化精英人物可以罗列一大堆。可是这些精英人物中能受到学院派专家的赞誉,又深受普通民众百姓尊重爱戴的人却不

王伯敏教授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美术史学家、著名山水画家、书法家、诗人、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人,他是我国典型的优秀知识分子精英代表。但从王老的身上却看不出旧学院派不接地气的孤傲,他对历史上一直被文人士大夫贬为“草根”的民间艺术家怀有天生的悲悯心, 他为美术由学院上层艺术走向民间和大众搭建了一个舞台。

王老的前半生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离休后安居富春江畔大奇山庄,完成了45万字的《中国民间剪纸史》,接着又写了《敲锣打鼓》、《剪纸诗话》、《高昌对马》、《剪纸漫吟》等剪纸著作。王老不但在学术理论和艺术成就上造诣深厚,而且随时关注着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和未来。王老在期望民间文化层次提升时曾给我来信说:“现在对于剪纸, 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发展平面剪纸上。朴实无华地剪出精品来。剪出21世纪顶级的代表作。并与国画、版画、油画相比美。本世纪的上半叶,我们剪纸能出‘剪纸齐白石’、‘剪纸黄宾虹’这样的大家吗?这不能自封,要历史、要社会公认。我们的剪纸精品,要争取早日问世。作为剪纸界的领导,做这份组织、策划的工作,任务确实非常艰巨,希望21世纪能有一个很大的飞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王老又倡导民间艺术家要发扬“自尊、自重和自强”的精神,提倡民间艺术家要多读书、读好书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为此我们在《中华剪纸》刊物上专门设立“读书”专栏,号召全国剪纸艺术家开展读书活动,来逐步提高大家的文化修养。王老对中国剪纸艺术的突出贡献,在于全面地历史性地提升了中国剪纸艺术在民族文化之林的地位。他从理论上为中国剪纸艺术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从广度和深度上,总结中国剪纸艺术的历史轨迹,促进剪纸艺术荣登大雅之堂;他支持原生态剪纸和现代剪纸的发展融合,使中国剪纸这朵具有民族特色的奇葩,展示其辉煌,并耀眼于艺坛,光耀世界,为中国剪纸事业走向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开拓锦绣前程。浙江大学美术评论家胡华丁教授说:王伯敏先生所以能对中国剪纸作出辉煌提升的历史贡献,是因为他取得“三个一”的重大成就。

一是一种学说,王老提出了“农耕文化”的学说,使中国民间艺术和剪纸事业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他的《中国民间剪纸史》专著和《农耕文化在历史上对民间美术影响的新思考》等论文,内容丰富,考据周详,以大量的史实和传统典藉来论证,“在历史上,我国以农立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向以农业为基础,农耕文化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生发起来,并对民间美术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农耕文化孕育了民间剪纸,农耕文明润饰了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

二是一部巨著,王老新著《中国民间剪纸史》。这是在《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版画通史》及《中国美术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等六种史藉之后,又一部美术专史,可谓“七史罕人”。就剪纸专著而言,王老还出过《北方剪纸五十例》和《剪纸诗语》(漫吟6 0 首剪纸诗)。

《中国民间剪纸史》全书共8章、763页、40余万字。是著以“农耕文化”为立论基础,内容翔实,文图并茂,高屋建瓴,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了全方位的探究,得出规律性认识。

三是一幅长卷,即王伯敏先生倡导和主编的《千年剪纸民族魂》长卷。这幅长卷,以《中国民间剪纸史》为主要史料依据, 由多位剪纸艺术家共同摹制而成。它模拟汇集了中国从南北朝开始到清朝近百幅剪纸作品,形象地记录了整个中国古代民间剪纸的发展史。

这幅《千年剪纸民族魂》,长达24米。它的问世,本身就体现了古代剪纸精品和现代剪纸名家的结合,原生态剪纸和现代剪纸的交融,它穿越千年剪纸历史隧道,集中华剪纸精华于一图, 不啻是《中国民间剪纸史》的浓缩版和艺术再现,是剪纸领域的《清明上河图》。

在浙江杭州和桐庐举办的2006年首届杭州国际剪纸艺术节暨第二届桐庐“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的颁奖晚会上,桐庐县委书记戚啸虎和王伯敏教授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驻京代表青岛泰子赠送了剪纸长卷《千年剪纸民族魂》,此举意味着中国作为剪纸大国向世界再现剪纸风采。

由于王老为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1992年国务院颁奖表彰王伯敏“为发展国家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2002 年,浙江省文联推他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老艺术家”;2004 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奖,推王伯敏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2006年,在杭州国际剪纸艺术节开幕式上,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给他颁发“中国剪纸艺术突出贡献奖”;2008 年中国文联授予他“第七届造型艺术成就奖”;2009年桐庐县人民政府将首届“叶浅予文艺奖”的“终身成就奖”颁给这位德艺双馨的长者;2012年中华文化促进会授予他“中华剪纸终身成就奖”。

王老在晚年安居桐庐期间,在大奇山庄专门创建了一间“剪纸书房”,房间虽不大却像一个浓缩的剪纸博物馆,2009年,在浙江省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敲锣打鼓—王伯敏‘剪纸书房’文物展”,2010年,我将其中部分剪纸文物资料借调到北京展出,受到大家赞扬。

王老一直担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顾问和名誉会长,在他的直接指导下,中国剪纸艺术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因剪纸艺术同王老交往频繁,我不但将他看作恩师,还视他为长辈,我每次到他府上请教时,他总是一边讲一边在纸上用笔认真记录,王老给我的许多来信都是他在住院病床上写的,在他病重住院期间,我曾几次去医院看望他,王老女儿王萍事先告诉我: 我爸一谈起剪纸他会激动起来,谈话时间最多不超过五分钟,但他像小孩一样讨价还价再三要求延长到七分钟。就连他最后病危期间还一直关心我们在山东微山湖岛上召开的“学习三中全会领导班子年会”,并委托王萍发来有关剪纸的四条意见。

2009年11月,浙江桐庐举办首届全国剪纸创意大赛暨“神州风韵”第三届全国剪纸邀请展。王伯敏教授自始至终参加了各项活动。在大赛结束时,王萍给我来电,说她爸爸很激动,昨晚一夜没睡好觉,让我去家里,他要亲自同我谈谈剪纸的事情。

我一进大奇山庄剪纸书房的院子,王老已经在门口等候,他开门见山对我讲:第一,我很高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心中终于有剪纸了。第二,桐庐这次会议开得很好,我们应该作出反应。有三件事情我们一定要做,第一件今年或明年办一个全国剪纸精品展览。第二件开一个剪纸座谈会。第三件统一行动,统一口径开展一次剪纸宣传。

第5篇

专业介绍

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具有艺术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当代艺术设计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的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服装与服饰设计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从事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服装与服饰设计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CAD、素描、色彩、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基础图案、服饰图案、服饰配色、童装工艺设计、

服装画技法、中外服装史、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材料学、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学校、企业、公司等单位从事服装教学、服装企业管理、教育、研究、国际服饰文化艺术交流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具有艺术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当代艺术设计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艺术设计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从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设计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计算机艺术设计、商业动画、CIS设计、广告设计与策划、书籍装帧、标志设计、包装设计、装饰画、型录设计、展示设计、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媒体艺术、广告、策划、产品包装设计、出版印刷、教育、研究、国际视觉传达设计交流等工作。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具有艺术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当代艺术设计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环境设计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从事在环境设计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环境设计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环境艺术史论、人体工程学、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阴影透视与建筑制图、建筑技术与建筑构造、工程策划与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工程细部与材料工艺学、园林建筑设计、园林绿化与广场设计、建筑小环境设计、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室内空间设计、家具设计、景观设计、教育、研究、国际环境艺术设计交流等工作。

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具有产品设计、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产品设计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在当代产品设计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中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产品设计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在产品设计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工业设计史、设计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人体工程学、设计基础、工业材料工艺学、工业设计工程学、工业CAD、产品开发模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法与产品设计、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外观设计,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国际产品设计交流等工作。

美术学

培养目标:具有绘画、创作能力和艺术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的高层次艺术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国际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当代艺术前沿观念与多专业组合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能力;了解与艺术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使学生具有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于艺术创作的基本素质,进而从事在美术学专业领域有拓展性的实践与研究;了解与艺术相关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动向与趋势;通过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艺术交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语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国(3+1、2+2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留学。

主要课程:1.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解剖、透视。2.理论课程:美学、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形式美学、色彩学、透视与解剖学、油画肖像、油画风景、艺术心理学、油画创作(实习)、素描、色彩、油画材料、人体、三维模型、三维动画设计、二维动画设计、陶艺制作、艺术品市场管理、现代丝印版画、计算机辅助设计、摄影、计算机应用、毕业设计与论文。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可以从事教育、职业艺术家、研究、自由职业者、艺术市场营销、批评家、策展人、群众文化方面的公务员、国际艺术交流等工作。

大连外国语学院音乐系成立于2012年,其前身是2005年国际艺术学院设立的音乐学专业。音乐系现有音乐学专业,下设声乐、钢琴、多媒体音乐制作、琵琶、二胡、古筝、竹笛七个专业方向。音乐系致力于“专业教学、艺术表演、社会实践”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在外语教学及国际交流方面的优势,着力推进专业与外语的融合,全面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国际型、复合型高素质艺术人才。

音乐学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本科层次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学生通过培养能够具有以下能力:①音乐知识的传播能力 ②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 ③音乐演出的表演能力 ④音乐语言的创作能力 ⑤音乐文化国际交流能力。

专业特色:音乐学系大连外国语学院增设音乐学专业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英语+音乐、日语+音乐、西班牙语+音乐等外语结合音乐的办学模式,旨在更新办学理念,调整音乐专业培养模式,从而拓宽音乐学专业的发展口径,增加就业机会。目前我院联合办学院校有日本名古屋音乐大学、日本冈山作阳大学音乐学院、西班牙罗维拉大学,韩国大邱艺术大学(音乐与传媒)等。联合办学采用2+2模式,即学生第一、二学年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学习,在完成前两年的课程计划,同时满足外方音乐院校的专业考核后,于第三、四学年赴国外大学学习,四年本科学习结束后,双方互认学分,达到两校本科阶段学习要求的学生,将被授予双方的学士学位(西班牙罗维拉大学除外),同时也可以选择其它学科继续深造学习。另外,通过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国际交流项目也可留学意大利、法国,美国等艺术院校。随着我院在世界各地开办了孔子学院,中国元素在世界上更加具有特别的魅力。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进国际间大学音乐文化交流中将会起到很大作用。音乐系民乐专业学生受教育部孔子学院的委派多次出访韩国、日本、阿联酋、土耳其、俄罗斯等国演出影响很大。因此民族器乐作为特色专业,将有计划的重点建设。

主要课程:本专业设声乐、钢琴、民族器乐(琵琶、二胡、古筝、扬琴、笛子)、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多声部作品分析与写作(和声,复调,曲式分析)、表演基础、中国音乐史与赏析、西方音乐史与赏析、合唱与指挥、外国语(英、意、日、西班牙、韩国语等)、歌曲写作、声乐教学法、钢琴教学法、钢琴即兴伴奏、舞蹈、形体训练等。

基本学制:4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就业方向: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传播、新型外国人社区文化、教育、表演、群众文化工作等。

第6篇

【关键词】艺术考古学 艺术史 艺术教育

大约有10年左右的光景,在中国的艺术院校以及一些普通高校的艺术专业、考古专业陆续开设了艺术考古课程,有的称作美术考古。这说明,作为艺术考古学的学科教育已经浮出水面,不仅仅是少数研究者书斋案头上的事情了。可是,开设课程只是形式上的事情,是否真正的艺术考古教育,以及艺术考古教育是否真正成为艺术院校的必要学科则仍然值得考虑。

西安美术学院在全国的艺术院校中首先成立了中国艺术考古研究所,说明了学院对于艺术考古学科的重视。西安美术学院在硕士和博士教育层面已将艺术考古比较系统地纳入教育与研究,但在本科教育阶段,还只是以普及考古学内容和讲授美术史的形式贯穿某些艺术考古学科的内容。下面笔者分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相关概念

为了比较深入地讨论有关艺术考古学科教育的问题,笔者首先厘清一些概念,以便以后的讨论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得以展开。这些概念,与常见的、书本教材的表达,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不同之处提供了一些笔者的思考。

(一)关于考古学与艺术考古学

考古学是西方传进的一门先进的人文社会学科,其不同于文献史学,也不同于具有中国传统的金石学――文物学。但是,考古学又和文献史学、文物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时至今日,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研究历史科学,尤其是中古史以前的历史科学,如果离开了考古学,就会有严重的缺憾。与之相仿,研究文物学,尤其是研究大致相当于中国宋代以前的文物学,离开了考古学也是万万不能的。

考古学以田野操作作为其基本的学术特征,简而言之,就是考古学探讨的问题出自于田野,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践于田野。这里所谓的问题,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样式,包括了存在的环境,维持人类生命及社会的基本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当然是物化的表达),也包括了人对愉悦感的获得。

现在,在这里讨论一下“愉悦感的获得和肯定”问题。个体的人乃至组成为社会的人群,受大自然环境的基本掌控,会感觉到生存空间的逼仄。个体的人和组成社会的人群,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制,会感到自己常常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挑战这种逼仄和无能为力的状态,人类是需要思想、梦想和幻想的。

在人类的思想、梦想和幻想的范畴之内,既有对大自然、客观环境的琢磨和开发,也有对自身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包括对他人和不同人群的能力的借鉴、学习和模仿)。此外,这些思想、梦想和幻想就要给予人们以憧憬、舒适感,以及对于未来充满希望(当然这种希望,首先建立在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上)。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使人们获得一定的物质剩余和时间闲余的时候,人们要把这种“美”、舒适的感觉物化,这就是艺术与审美的起源。

当人们需要了解人类适应环境、顺从环境、挑战环境、破坏环境又被环境所惩罚的历程时,人们离不开环境考古学。当人们了解自身的创造能力,以及由这些创造能力反过来为社会创造物质,生活条件改观,人们生活状态的多样化,又感觉到生产、生活资料总是不够丰富时,人们自然会应用一般考古学来了解这一历史。与人们对于环境考古学、一般考古学需求相仿佛,人们对“美”的历程(认知美、创造美)的探究,当然就需要艺术考古学。所以,社会上极少数人专门从事的考古学,实际上距离全体人类的历史、生命史、生活史、审美史是密合无缝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会认可这一点。

(二) 关于艺术史与艺术考古

艺术的起源,是和人类有闲余时间思考舒适感即最初美感的物化同步开始。这种物化,不仅仅是通过画面,如在泥板泥地上以及洞穴石壁上的刻划,不仅仅是做出三维造型,如泥塑、陶塑、石雕、木雕等。其实更重要的是对人身本体的各种认可,包括对异性的欣赏、对老人的尊重、对婴孩的抚爱、对少年的引导教育;包括纹身、发饰、穿鼻、穿耳;包括运用发声器官而产生歌唱和诗吟,也包括用躯干、五官、肢体语言发展出的舞蹈。对人身和人群这种美的寄托,可能还要早于利用自然材料的外化的表现。所以,艺术史的开端几乎和人类社会的开端一样古老,人们在肯定了生命和肯定了对生命的维持之后,任何舒适感都有可能导致艺术的产生。所以,虽然个体生命会表达个体性的美感的外化显现,但社会性人类艺术的产生并不主要是一种个体的行为,而是一种基于个体的群体的必然,由个体向群体的聚会和飞跃更为重要。

人们定居以后,对摆脱自然的掌控、创作出丰富的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能力日益加强,其发展频率日益加快。同样对于艺术来说,它们的品类、样式、品种、材料、技法的发展与演进,也大抵如此。今天,考古学的收获可以说明这一切。

正如人们获得近现代生活以后,很少或很难具体考虑人们从野生动物般生活状态时摆脱出来的那一刻,即真正成为人的那一刻,无论是环境、自身、技术获得与创造,极少去回溯、考虑这一初期或早期的问题。同样,在近现代艺术品类纷繁、光怪陆离、充满激情的表达下,人们也很难去考虑艺术起源的“端点”的问题,如品类、样式、品种、材料、技法的发端。这当然是艺术史的问题,在分门别类的艺术上,又可以区分为美术史(还可以细分水墨画史、油画史、版画史、水彩画史、漫画史等)、设计史、工艺美术史、音乐舞蹈史、综合艺术史。应用考古学的方法,考虑艺术的端点问题以及艺术的早期发展问题,这就是艺术考古学所要解决、解释的端点和早期的问题。

正如人们对待新石器时代以后,文字文献产生之后,例如,中国对于从三代直到隋唐五代,虽然文献记载日益详尽,可是考古学还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发现、说明、解读甚至参与重建某个历史的片段。同样,尽管艺术史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文献记录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仍然需要考古学的发现、说明、解读,这就是艺术考古学所要解决、解释的关于艺术发展的问题,事关品类、样式、品种、材料、技法。

当现当代艺术不断甚至急切地向历史、向传统汲取营养,重新评价、批判、认识传统,以传统为一种参照以冷静地认识现当代艺术,考古学就是不可缺失的手段。

(三)关于艺术教育

人们对生活技能、生产技能的获得,是需要靠教育的。广义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教育范畴之外的。例如,大人对孩童的诱导、模仿、各种教诲,在自然环境当中的趋利避害,人群当中的互相帮助,正确与人相处,包括异性间相处、同辈间相处、异辈间相处的方式和能力,一般来说,这些是非学校教育,每个人几乎不可避免地要经受这些教育。艺术教育有相近的地方,也就是对基本美丑的辨别,对自己的舒适感的肯定以及对人群总体的舒适感到美感的尊重肯定,这一系列的行为都需要进行诱导和触发,这些教育一般也可以是非学校教育获得的。一些观点认为,人们的艺术是不需要教育的,是先天就能获得的,这种说法起码在后来就不尽准确了;也有认为艺术教育只能是依靠学校教育,这当然也是不完整的认识。

艺术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第一,基本审美的教育,对美的认识和肯定。第二,基本的技术教育。歌唱、舞蹈、绘画、雕塑、设计等,都需要一些基本的训练。第三,高等的教育及再教育。到了第三个阶段,大致是为了造就专门的艺术人才或者称为专门的艺术家的,如音乐家、画家、雕塑家、设计家等。至于不主要依靠学校培养的艺术天才、天籁之音等,实际上是把教育的第二、第三阶段隐形化了,这个阶段他们摆脱了学校的外在形式,但是这一阶段本身是跨越不过去的。陕北的信天游的老歌王、不识字的“白狼”柴根,讲述过他多少次在山峁上、沟壑间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大声吼唱;津巴布韦地区的非洲石雕、木雕艺人,最有成就者,总是在精益求精,并且以对手的作品作为参照,以提高自己超越对手,这些都是上述第二、第三阶段隐形化的实例。所以,把艺术教育定位于一个广义的艺术教育,就是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升华的过程。

我国既然有了艺术院校或艺术系科,有了成规模的学校、课堂、教材书本化的艺术教育,自然应当非常珍视这种条件,以造就现代艺术家。可是,往往是事与愿违,学校里往往难以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家和大师,其间的问题很多。有一般教育的问题(和非艺术广大院校的教育的问题同在),也有专门教育的一些问题,但这些不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旨在讨论艺术教育的作用时,着重讨论艺术考古对艺术教育某些纠偏的意义和价值。

二、艺术考古教育探究

艺术考古教育,是个相当宽泛的问题,包括针对教育的对象,针对教育的需求和目的,这里分成几个主要层次、几个主要侧面进行讨论。

(一)一般层次

对于艺术教育,存在有中专水平、大学本科水平的一般艺术教育层次,艺术考古教育应当介入这个层次。

艺术考古学可以考虑专门的本科教育,进行比较系统的考古学、艺术考古学、艺术史学的教学与训练。培养的毕业生,为将来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做准备,也可以向文博考古研究、展示、保管单位提供人才,也可以向社会提供需要。

作为非艺术考古学、艺术史学的艺术学科,应当把艺术考古学作为基础课、必修课之一,这门课程不必占用很长时间。其主要任务是解释清楚审美的起源,艺术的起源,一般艺术史与考古学的关系,解说艺术考古的最基本原理,介绍中外艺术考古的已有成就,使艺术学科的学生初步感觉到艺术考古训练的必要。

(二)中高级层次

所谓中高级层次的艺术教育,一般是指硕士、博士阶段,艺术考古的介入应当带有一定的科研成分。对于专修艺术考古学、艺术史学的硕士生、博士生,要求更加专业一些。

例如,对艺术起源的研究,人类起源和艺术起源的关系,早期艺术与人们定居的关系,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技术变革之后艺术的发展问题。其中,艺术的起源的最早阶段其共性是远远大于个性的,人类定居之后,造成了人类艺术气质的分离、变异,要深究其时代和原因,要深究艺术本身与非艺术的因素。

不言而喻,就物质遗存来看,艺术考古学所面对的主要对象即考古学的收获,以美术品占绝大多数。其中,首先有平面的和立体的表现;其次,可以分析出来设计的表现(包括工艺设计和艺术设计),间接可以涉及早期的音乐、舞蹈、诗歌等其他艺术门类。因此,应当探讨各个艺术门类在考古学当中所反映的权重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深入了解各种艺术门类其发展时的或迅速或迟缓的表现,以及深究其原因。

现在人们已经比较容易地区分,从人类定居时开始,西亚北非地区、中亚地区、欧洲南部、欧洲中部、欧洲西部,东亚等有关地区之间的艺术的差异。除了以上讲到过的艺术表现的差异之外,艺术考古学还要关注材料、技法以及造型偏好的差异,关注有关艺术与艺术之外的因素。

(三)为现代艺术教育服务

在几乎任何艺术门类往往都有这样的现象,人们对艺术创作“规律”尚未有掌握时,其艺术创作的原始冲动就越强大,作品品格成为唯一、成为典范、成为不可逾越的巅峰。反之,人们对艺术创作规律掌握的越加透彻,其艺术创作的原始冲动就越加被束缚,作品不可避免地品格低下,中规中矩的艺术作品往往也是最为平庸的艺术作品。恐怕不会有人拒绝从艺术考古教育当中摄取古老艺术创作当中的原动力、原始冲动与创造力。

艺术考古学关注艺术家所用材料,艺术材料学在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以后,会反向关注其原始、早期状态。材料的选择使用,会对艺术作品产生重要的影响。以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为例,甚至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而这两个时代艺术材料的探讨,舍弃考古学是无法进行的。

艺术的历史以美术史为例,说到底,不过是写实主义与写意主义的理论与技法的纠结互动前进的历史,这一点从考古学所提供的材料上看是非常清晰的。早期的人们为了表现美,同时在向着具象和非具象两条道路在努力奋斗,伊比鲁尼亚、米诺斯、红山、马家窑、两河、埃及、黑非洲地区的早期艺术都证明了这一点。在西亚、北非、欧洲地区,写实主义主要是和环境地貌学、建筑学、生物学、体质人类学相结合,表达的写实主义情趣,即逼真性与人文内涵的结合。在东方,主要以中国艺术为代表,由于意念性和理念性的趋同、至上与笼罩,表达了写意的充分发展。从早期的同途而殊往,发展到近现在的可能的殊途同归,艺术考古学不仅给予了实例和实证,表达各期和各地的技法表现,而且应当指出其深刻的原因,摸索其规律,服务于未来的艺术发展。

现在的艺术批评,包括美术批评,尤其在中国,常常呈现出一种无根基的漂浮、浮躁的趋向,趋于玄学的趋向。艺术考古学可以提供一些历史的、基本的参照物,于是当代艺术可以和传统艺术得以比较,个性化的作品可以和群体的无意识艺术倾向相比较,中外的某些作品可以在考古学指出的时间带上相比较。对当代特定的区域,如中国,总体艺术发展水平的评价离不开艺术考古所提供的基础、所提供的路径、所提供的相对比的标本。这样的批评,由实证出发才有可能达到哲学的高度。

艺术考古学经过数以万年计的排队和爬梳,经过千余年以来有了专门的艺术家队伍的创作实践,以及艺术史家的梳理和爬梳,找出一定的艺术发展规律并以此建立艺术发展坐标系,这样有助于对人类未来艺术的预测。

(四)艺术的终极目的与艺术考古

艺术的终极目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牵涉人类为什么有了艺术而艺术的终极目的又是为了什么。人类把艺术看作是具有人类自身的和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之后,便可知道艺术考古学的教育是一个须臾不可缺失的部分了。

艺术的诞生是由人们的自我愉悦开始,艺术的终极目的应当是促使人类的圆满达到可能的极致。简而言之,艺术的终极目的就是人类社会在艺术层面上的真善美的全面实现。从这种认识出发,人们看到了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直到现当代的太多的假恶丑,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愈加堕落卑劣的趋向。如果说在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华民族的存亡危机日益加深的时刻,有真正的艺术家提出“艺术救国”的口号,我们这代人听到还带着一种不解的振奋的话,那么现当代的人们对于以艺术、以真善美来救世,恐怕就会有一种切肤的认同的感觉了。

艺术品和艺术家本身有真、善、美和并非真、善、美的区别,如果当代人不能够悉数说清楚此间的区分的话,那么艺术考古却能够比较客观的、以从历史回顾的角度,叙述人类以真、善、美对抗假、恶、丑的艺术历程。由此说来,认识艺术的终极意义和终极目的,阐述艺术的终极意义和终极目的,极需要艺术考古学的有力支撑,需要艺术考古学的认真培训。

三、艺术考古课程设计问题

艺术考古应当课程化,在艺术院校尤其需要。各所艺术院校、系科所属地域不同,教学科研特点不同,在设置艺术考古学课程的具体做法上不可能“一刀切”。笔者在这里提供了一种设计,以供参考。

(一)中专、本科阶段

以下指的是非艺术考古学、艺术史学专业。

开设“艺术考古学”课程,可以将艺术考古学作为美术史学的前半部。在中专和大学本科阶段,要给学生们以考古学和文物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知道如何采集考古学和文物学成果,了解考古学和文物学的基本工作流程,了解考古学和文物学以断代和分类为基本手段的工作方法,课时量控制在16至20课时即可基本完成这一任务。

例如,在中文、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院系的课程中设置一门考古学通史类课程,或在全校范围内由专业教师开设文物赏析类课程,课程内容不必过于精深,旨在为学生打下基本的考古学、文物学、美学基础,提高学生欣赏美、感知美,有关作品中继承和模仿的能力。

(二)硕士研究生阶段

区别中外,区别主要地域,进行艺术考古学的重点教育,树立艺术考古学与艺术史的“时间树”概念,开展艺术考古学方法论的探讨。使艺术史“物化”,变为空间环境艺术史、生命体验艺术史、生活创作艺术史。有条件的院校系科可以进行考古工地艺术考古实践,分专题的艺术考古实践(如青铜艺术、陶瓷艺术、画像石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等)。

尽可能完成认识中外艺术史文献和艺术考古实物的“互证”问题,这方面西方希腊罗马艺术史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应当成为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的必选理论课程,应当推荐成为其他艺术科系的重点选修课程,鼓励产生艺术考古学范畴的硕士生论文。

(三)博士研究生阶段

进行有关艺术考古学的专门研究和专题研究,展拓视野,寻找热点,并且与现当代的艺术实践相结合,提供高质量的“艺术考古学”博士论文。

从学科的持续发展出发,重点培养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各个层次的艺术考古学教员。组织去有关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考古的交流、调查、访学,引进新鲜理论、技术与器械。

(四)其他

关注艺术考古学推向一般院校的历史、考古、哲学等的人文教育,推向综合性院校(包括理工科)的素质教育。加强和文物考古科研单位的联系,掌握最新的考古出土情报信息,使艺术考古学紧盯田野考古学的最新发现和收获。加强国际交流,及时掌握国际的有关学科动向。

加强艺术考古学本身的理论研究。加强与哲学、美学、人类学、民族民俗学、社会学等的互相渗透和促进发展,在学科上确立艺术考古学和诸如美术考古学、设计考古学、音乐舞蹈考古学等学科层级关系,在促进艺术考古学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推进相关子学科的向前发展。

根据地域特点、教学科研特点以及具体任务,建立和健全艺术考古力量。目前,我国高校和有关省市考古文博科研单位已经建有几所艺术考古研究所(或称美术考古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应当更充分地服务于高校科研,服务于艺术教学,并且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充实提高自身。各个有关研究所要互通情报,共同进步提高,为确立和发展艺术考古学科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7篇

人文学科 教师素养 知识技能 职业道德

1、音乐学科之人文教育本质

科尔伯特曾说(冒号):“1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品格。”人民的品格如何获得?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那么,学校教育之品格获得又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当然是各学科课程。其中人文学科对人品格的获得应该承担几乎全部的任务,“因为人文学科的贡献主要在于‘以独特的方式提高人的价值判断意识’,在于‘以1种知识和教育领域所没有的真诚态度’来接纳价值观念。”①而科学学科从整体上很少谈论人生的目的、情感、意义等与人的品格紧密相关的东西,因此,以审美为基础的人文学科之艺术学科在其中必应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音乐学科必定成为人文教育中坚,为国人品格的获得与培养发挥其独特效用。

笔者从人文学科角度、通过对人文学科教育本质的论述,意在阐释音乐学科的人文学科的概念内核和音乐教育的人文教育本质,强调音乐学科的重要性。

2、音乐教师素养构成

如上所述,音乐教学实施者——音乐教师的素养就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因为首先教师的职业就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师是人的品格的直接影响者、塑造者。正所谓(冒号):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次,因为音乐教师是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直接策划者、实施者、参与者,因此音乐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关乎音乐教育质量好坏。音乐教育的成败关键在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优劣关键在教师素养。

(1)知识技能素养

1.音乐专业素养

音乐专业素养是指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的直接服务于音乐教学的音乐专业技能、理论及音乐文化知识。笔者称之为基础素养。

教师音乐专业素养包含(冒号):歌唱教学技能、钢琴弹奏技能、合唱指挥技能、作曲技法技能、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史论类知识。歌唱教学技能是指音乐演唱能力和水平,基本要求包括(冒号):良好的乐感、恰当的情感表达、科学的歌唱方法等。钢琴弹奏技能指教师的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基本要求(冒号):正确的触键、恰当的情感处理、1定的手指技巧。合唱指挥技能是指音乐教师的专业合唱与指挥能力,包括(冒号):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作品的正确把握处理、基本指挥技术以及组织排练能力等。作曲技能指音乐创作方法与作曲理论知识。音乐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指音乐专业知识,包括(冒号):曲式与和声、基本乐理、视唱和练耳、乐器知识(除通用乐器外,还要了解其他民族乐器,以及电子乐器)。音乐史论类知识指基本音乐历史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包括(冒号):中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通俗音乐等。

上述诸多音乐素养集中体现为音乐教师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音乐听力,即音乐辨别或鉴别能力。这种能力既是音乐教师综合音乐能力的反映,也是具体教学过程所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学生的演奏、演唱,还是为学生进行各种演示,向学生提出要求,做出指导,以及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声音概念和自学能力,包括音乐欣赏,无1不与音乐听力密切相关。因此,音乐听力是衡量音乐教师音乐素质高低的1个重要标志。

2.艺术知识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

艺术技能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应该掌握的除音乐专业素养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技能知识等。笔者称之为必要素养。 “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第1套在政府干预下,包括有4门艺术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这样表述(冒号):艺术教育是1个有序的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戏剧4门艺术学科的教育”,②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教育结构与内容。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素质的复合型,要求音乐教师知识文化的多元性。依据《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音乐教师的艺术素养应包含(冒号):基本舞蹈技能与其相关舞蹈知识及1定舞蹈编导能力,简单美术技法(素描、色彩等)与相关美术知识,简单戏剧表演能力与相关戏剧知识。

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具有1些其他学科知识素养。如1定文学知识与良好的文辞能力、基础哲学、美学及历史知识等。

3.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课程教学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笔者称之为工具素养。包括3方面内容(冒号): “美国DBME以学科为基础的音乐教育模式,倡导从创作、美学、历史、评论的角度来学习音乐。其中创作包括即兴表演、作曲和表演。”④由此可见,音乐教师在创造性音乐教学能力方面至少应具备表演(包括即兴表演)与作曲两项素质。

2.1般教育教学技能。内容为(冒号):分析教材组织教材的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准确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学生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技能。

3.普通教育教学知识。包括(冒号):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与教学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包括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及对学生学习客观正确评价方面的知识。教学法知识包括普通教学法和音乐教学法知识。教学论知识包含教育、教学论、音乐教学论知识等。

4.治学与研究能力

治学与研究能力内容广泛,包括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自我学习研究能力、经验交流观摩能力以及教师教育合作能力等。教师治学研究能力非常重要,它间接影响音乐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比如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新的音乐教育模式,学习先进的音乐教学手段等,都依靠于治学与研究能力。

加里宁指出(冒号):教师1方面要贡献自己的东西,另1方面又要像海绵1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1切优秀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秀的东西献给学生。其朴素的言语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冒号):“以教人者教己”“教学做合1”。前辈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适用。 当前,教师要做研究型教育者(笔者称之为教师学者化),已是中国教育大势之趋,这势必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治学与研究能力是音乐教师必须努力之处。同时,音乐教师要明确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我们身处在1个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的淘汰与更新日新月异。

(2)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是什么?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冒号):道者,路;德者,得也;惪(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在道与德的关系上,古人称(冒号):“行道,有得于心,谓之德”。行“道”,“内得于己,外得于人”,称为“德”。可见,“‘道’具有客观性,是外在对人的客观要求。‘德’则具有主观性,是人内心获得的信念、意识和品质等。‘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 ’的内化。”⑤

可见,道德应是外在行为规范与内在意识、品性的统1。因此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简称师德),我们应注重教师“内化”的道德,而不是客观的规范、原则。我们不能把师德仅仅诉诸于条例与规定。对师德的重视由来已久,汉代教育思想家董仲舒强调(冒号):“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他提出(冒号):“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吾取之”。他明确指出(冒号):“善为师”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的师德。这“美道慎行”充分表明董仲舒对教师道德的高度重视并要求以身作则的意义。师德的内涵主要包括(冒号):

1.敬业与奉献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师——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冒号):“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笔者认为,敬业与奉献是师德之首。要做到这1点,教师必须心中有爱。这是因为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活动基础是爱,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所以爱心是教师敬业奉献精神之基础,是最重要的师德素质之内因。这种爱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爱和对教育对象的爱。教师内心的爱外化为爱岗敬业之实际体现,乐教勤业之实践行为。卢梭曾说(冒号):“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1个人如果只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它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笔者认为,当代教师真的需要1点“捧着1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再则说,教育本身追根溯源就是无名无利、清白之事。

2.修养与言行

笔者认为修养与言行是教师“道行”之表现,是教育者知识水准、人格修为、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之融合。而如是之修养综合外化为教师言行,教师个人之范行,言行是修养的体现和反映。两者既独立又联系。教师修养与言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而这种影响对学生内心影响更深入、更久远。

孔子曰(冒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之修行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乌申斯基说(冒号):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音乐教师应努力在修养、言行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实现自身修为的提升。当然,人的修养需要1生来完成。音乐教师的个人修养也不是1朝1夕能完成的,需要音乐教师用1生来谱写。但关键是我们要去做,因为(冒号):“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教师。

总之,师德是教育之车轮,教师之羽翼;师德是教育教学之保障。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教人做好国民,这要靠教师的德行、教师的学识、教师的才能、教师的高尚人格。

结语

音乐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理念以及音乐教育教学“学科综合”之思想,要求音乐教师素养多元性,笔者概括为知识技能素养与职业道德修养。知识技能素养涵盖音乐技能知识、艺术与其他学科技能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及治学与研究能力;师德素养包括敬业与奉献、修养与言行两方面。这些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对音乐教师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冒号):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音乐教学首先与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紧密联系,但教育质量好坏最终决定于师德水准高低。综上所述,做1名音乐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时做1名音乐教师又是非常荣尚的。正如卢那卡尔斯基所说(冒号):“教师是博学多才的,并且是国家中最可爱的人……没有任何1种职业像教师那样对人提出那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人们的典范。”

第8篇

天津工业大学为教育部批准可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执行的普通高校。

天津工业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下设14个学院,目前共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七千余人。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及15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49个本科专业,具有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还有天津市的“重中之重”学科、重点发展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和天津市技术推广中心,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二、艺术类专业及专业方向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类专业从1984年开办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培养了大批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高级人才。现设有艺术设计(下设四个专业方向)、广告学、工业设计、动画、表演(下设两个专业方向)和广播电视编导(下设三个专业方向)六个本科专业,设计艺术学、艺术专业硕士、工业设计工程三个硕士点。

(一)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下设四个专业方向:服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入校后分专业方向(根据考生入校后的志愿选择,按文化课考试成绩排序)。

1.服装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服装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中西服饰史论、服装设计原理、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画技法、成衣制作工艺、立体裁剪等。

2.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产品包装设计、书装设计与广告艺术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图形创意、包装设计、标志设计、招贴设计、CIS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广告摄影等。

3.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中外建筑史、建筑制图与识图、设计表现技法、环艺模型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

4.公共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公共设施设计、公共环境装饰设计、饰品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公共艺术设计、装饰雕塑、纤维艺术、漆艺、锻铜、陶艺、装置艺术研究等。

(二)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 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设计技能,从事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和设计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艺术概论、艺术设计史、传播学、平面造型基础、色彩学、计算机技术基础、广告策划、广告学、广告心理学、广告摄影、广告创意、广告设计。

(三)工业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并具有设计创新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设计素描、色彩基础、透视学、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表达、产品形态学、模型制作、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造型设计、图形创意设计、招贴设计、字体设计、CI设计、印刷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人机工程学、价值工程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设计等。

(四)动画专业

动画专业 培养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创意与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坐落在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内)办学,采用与国内外知名动漫企业合作办学,并在大学软件学院或企业实习、实践的全新模式。这种模式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实现了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动画制片、动画编剧、动画分镜与故事板、动画声音、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表演基础、定格动画、原画、动画技法、视听语言、三维动画建模、三维动画特效、游戏设计、动画后期数字合成、动画后期非线性编辑。

(五)表演专业

1.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 培养服装表演、编导与策划、市场营销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服饰美学、服装流行趋势预测、妆饰及形象设计、形体训练、舞蹈基础、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组织与策划、服装卖场设计、服装零售学、服装对外贸易实务、商务公关实务等。

2.服装表演与策划方向 培养服饰及时尚产品展示、组织与策划、影视广告表演等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服饰美学、基础色彩、服装表演、妆饰及形象设计、镜前造型、人物造型设计、形体训练、舞蹈基础、广告策划与创意、服装表演组织与策划、时装广告摄影等。

(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新媒体创意、数字媒体(国际传播)、文艺编导方向。

1.新媒体创意方向 本专业方向着眼于媒体发展的产业前沿,为电视传媒机构、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并输送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电视节目编导人才和文化创意产业工作人员。根据学校和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本专业学生入学一年后,将选拔优秀学生,组成“优秀传媒人才培养实验班”,单独安排教师授课,与国内知名传媒技术公司合作,实行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从事对数字媒体资产进行专业化的储存、管理、挖掘和再利用的媒体资产管理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传播学、电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

2.数字媒体(国际传播)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较高人文、艺术素质,具有较强创意能力,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能在数字影视制作领域中,将创意与数字媒体技术良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数字影视特效创作、数字影视节目制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与国外高校高水平广播电视传媒专业合作,学生入学后在天津工业大学修读课程中引进韩国优质数字媒体专业核心课程,并增加韩国语课程。在国内修读两年后,可申请免试参加国际交流项目,赴韩国青云大学修读两年,学业期满,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后可获得两校分别颁发的毕业证、学位证,同时可免试申请在韩国攻读硕士学位。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韩国语听说、韩国语读写电视纪录片制作实务、电子新闻采集(ENG)制作实务、数字化后期制作实务、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电视(演播室)节目制作实务、编辑系统基础与应用、电视导演基础、影视化妆与服装、AVID影视后期制作实务、电视剧制作实务、信息社会和新媒体基础、广播产业前沿、数字媒体管理、网络传播等。

3.文艺编导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电视台、电台、文化传媒及其它影视制作机构,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和音乐鉴赏能力,具备有声艺术形式的音乐策划、创作、编辑、配乐、合成、剪辑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影视艺术类节目、综合类文艺演出的音乐策划和设计等方面专业人才。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影视作品分析、广播电视文艺、影视配乐、文艺节目策划与主持、电视音乐节目创作、艺术概论、经典歌剧鉴赏、交响乐赏析、戏剧鉴赏、音乐美学等。

三、招生计划

艺术类招生计划995名(文理兼收)。

动画专业以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其它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不作分省计划。

专 业 专业方向 学制 层次 招生人数 所属学院

艺术设计 服装艺术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450名 艺术与服装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公共艺术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广告学 四年 本科 100名

动画 四年 本科 150名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工业设计 四年 本科 40名 机械电子学院

表演 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 四年 本科 50(男10、女40) 艺术与服装学院

服装表演与策划方向 四年 本科 25(只招女生)

广播电视编导 新媒体创意方向 四年 本科 120名 人文与法学院

数字媒体(国际传播)方向 四年 本科 30名

文艺编导方向 四年 本科 30名

注:报考动画专业的考生,省专业统考合格即可报考,不需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

四、美术类专业报考须知

(一)报考条件

1.符合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及专业体检要求。

2.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设计能力。

3.无色盲、色弱,身体健康。

(二)专业考试地点及时间

序号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考 点 地 址

1 1月9、10日 1月11日 中原工学院 郑州市中原中路41号

2 1月16、17日 1月18日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市仓山区上山路32号

3 1月30、31日 2月1日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5号

4 2月10、11日 2月13日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标准化考场 武汉汉口江汉区杨汊湖小区常青路

5 2月10、11日 2月13日 潍坊市招生办 山东潍坊奎文区虞河路418号

6 2月10、11日 2月13日 太原师范学院 太原市南内环街189号

7 2月10、11日 2月13日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南校区) 石家庄高新区信工路18号

8 2月11、12日 2月13日 兰州五十三中(原铁三中) 甘肃兰州市和政东街284号

9 2月11、12日 2月13日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大学城丹霞路8号

10 2月11、12日 2月13日 鲁迅美术学院附中 沈阳市大东区望花中街146号

11 2月11、12日 2月13日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

12 2月11、12日 2月13日 黑龙江东方学院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331号

13 2月11、12日 2月13日 南昌大学 江西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14 2月11、12日 2月13日 无锡市湖滨中学 江苏无锡市建业路17号

15 2月24、25日 2月26日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注:考生所在省市有我校考点的,只允许在该省市我校设置的考点考试,不允许到其他考点考试;考生只允许参加一次美术类专业考试,如参加两次或两次以上,则以分数最低的一次作为专业考试成绩。

(三)报名方法

1.报名时间及方式:一律在各考点报名时间内现场报名。

2.报名手续:

(1)考生携带身份证和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统一编制的考生号。

(2) 交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同一底版照片两张。(请自行贴在准考证及准考证存根指定位置处)

(3)用黑色水笔详细填涂机读报名表及准考证。

(4)报名考试费:150元。

(四)专业考试

1.考试科目四门:素描、速写、色彩和综合测试,满分为260分,其中素描占100分,速写占60分,色彩占100分,均为默写;综合测试为笔试简答题,只做参考,不计入总分。

报考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需在测试时填报专业方向,作为入校后分专业方向的依据之一。

2.考试时,考生务必持身份证和准考证入场,并自备画具。

3.四月十五日前,所有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可上网直接查询成绩,网址为:zsb.tjpu.edu.cn。专业合格的考生将收到专业合格通知单(请保存,备查)。

4.专业合格通知单的发放原则一般是按1:4(招生计划:专业合格人数)的比例发放。

(五)录取原则

1.艺术设计、广告学、工业设计专业录取原则

遵照2012年教育部及各省艺术类招生文件有关录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录取。

(1)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美术类统考本科同批次成绩合格;

(2)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课考试,成绩合格;

(3)文化课成绩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

(4)英语成绩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

(5)不分文理以文化课成绩(高考实考分)排名录取。

注:我校的公共外语课程均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填报。

2.动画专业录取原则

遵照2012年教育部及各省艺术类招生文件有关录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录取。

(1)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美术类统考本科同批次成绩合格;

(2)文化课成绩达到各省规定分数线;

(3)英语成绩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

(4)不分文理以综合分=文化课成绩(高考实考分)+专业课成绩,排名录取;

(5)动画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注:1.艺术类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市按照各省规定执行。

2.我校的公共外语课程均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填报。

(六)入学、复查

艺术设计、广告学、工业设计专业新生入学一个月内,我校对新生进行专业课复试,如发现复试不合格或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五、表演类考生报考须知

(一)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考生报考须知

1.报考条件

(1)符合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及专业体检要求。

(2)年龄不超过二十二周岁(1990年9月1日后出生)的未婚青年。

(3)女性身高在1.74米(含)以上,男性身高在1.82米以上,符合服装模特基本条件。

2.专业考试地点及时间

类型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考 点 地 址

初试 2月11日 2月12日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艺术与服装学院楼

复试 2月13日

3.报名方法

(1)报名方式:一律在考点报名时间内接受考生本人面报。面报时将进行形体测量及照相,请考生自备泳装。报名地点:天津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行政中心123室)。

(2)报名手续:

a考生携带身份证和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统一编制的考生号。

b交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同一底版照片两张。(请自行贴在准考证及准考证存根指定位置处)

c用黑色水笔详细填涂机读报名表及准考证。

d 报名考试费:初试150元,复试150元。

e 参加复试考生缴纳报名费时,将复试自选舞蹈或健美操音乐(MP3格式)复制到指定计算机。

4.考试内容

初试(1)形体测试:测定身高、体重、三围尺寸(请自备泳装)。

(2)形体展示(指定音乐走台,请自备泳装)。

复试(1)模特技巧(步态、转身、造型、乐感等)。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服务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