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交易模式论文

交易模式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15:57: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交易模式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交易模式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翻译;答辩式教学模式;教学

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各种形式的翻译课程及教学法应运而生。从目前翻译教学的现状来看,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大学外语院系本科仍将是中国翻译人才的主要来源【lJ。研究外语专业翻译课教学方法问题,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对提高教学效率则具有直接意义。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含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评价等因素。本文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基于教学实践,探讨针对翻译基础课教学的答辩式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问题。

一、答辩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后现代主义

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利用、意义的重构和创造能力的培养[21。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对于学生,知识不再是单一的传输过程,而是动态、开放的自我调节系统,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知识不再单纯是社会历史认识的产物,而是个人经验的综合【3】。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翻译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法如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任务式等。以任务为中心的语教学方法是近几十年来语言交际教学思路的一种发展形态,是建立在二语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路子,其哲学依据是建构主义。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学生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构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任务型教学反映出外语教学目标和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学生,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的结构、功能、系统转移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发展趋势。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互动,是一种将交际作为语言学习手段的多边活动观。目前,合作学习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教学理论研究领域与教学流派。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又与班级授课结合在一起。它综合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和现代的合作学习策略,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在实践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对外语教师的要求较高,也不能替代学生个人的学习与竞争性学习。从务实的观点看,外语的教与学,归根到底是培养外语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这两种能力的综合——翻译能力。外语专业翻译基础课属于培养学生外语终端应用能力的高年级技能型课程。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翻译课定为三个层次:纯粹作为外语教学手段的教学翻译,目的是提高外语水平;作为外语专业课,具有过渡性,即是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同时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作为翻译专业课,目的是培养职业译员J。目前我国高校的翻译教学实质上仍是外语教学的一部分,未形成独立的学科教学格局【5]。作为外语专业课,因其过渡性质,具有双重任务,既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翻译素质、意识和技能,也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外语乃至汉语水平,必须二者兼顾,而以前者为主。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师资相对缺乏,翻译教学班变大。课堂教学大多只能采取讲课的传统形式,教师在教学材料选择上难以顾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对学生译文的评析往往缺乏代表性、针对性;目前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不扎实,特别是写、译能力欠缺,所以对于翻译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因此教学法研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二、答辩式教学模式设计

本文的“答辩”指学生在翻译课特定的时间内,在教师主导下口头陈述自己的翻译过程,展示译文,然后回答其他学生和教师的相关问题并讨论的过程。“答辩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答辩为中心环节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考虑了翻译教学规律以及大班授课特点,吸取了任务式和合作式教学法的一些做法。基于上文,笔者以英译汉教学中“英语被动意义的翻译处理”专题“课堂教学为例,分析答辩式教学基本模式设计包括的环节。

1.布置任务。翻译课的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主要不是“课堂讲授+课后复习巩固”,而是“课下作业先行+课堂讲评随后”。在典型翻译课上实施答辩式教学时,教师应于前一次课布置任务(作为课后练习的一部分),并提出具体要求。这部分训练属于“精译”,以学生实际翻译能力为参照,材料应有一定难度,但量不宜多,每次一个小段或一个较为复杂的长旬为宜,没有“参考译文”可供参考,以此造成“悬念”。必要时向学生提供相关背景信息。材料应与下一次课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有关。不同课次所用材料的选择应分别体现知识性、鲜活性、时代性、趣味性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与典型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笔者选取了-d,段话作为学生的翻译任务,并交待翻译时要注意被动意义的翻译、四字词组的使用、各种译法的应用。

2.完成任务。这是各翻译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小组成员首先拿出个人的译文,在组内充分讨论,确定小组的译文,准备答辩材料,确定小组答辩代表,制作课堂展示电子文本。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小组成员不但要努力理解原文并用各种翻译技巧表达自己的理解,还要和其他成员进行讨论,进一步学习。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将会在下一步解决。教师要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这个阶段在学生翻译技能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3.课堂陈述。课堂上的“答辩”是下一次课首先要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师导入活动后,随机指定一个小组来完成。小组代表借助课件展示译文,陈述翻译过程、要点,讲解关键词语、句法结构和译法及依据或目的,最后请其他同学提问。课堂陈述也是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在陈述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打断学生。教师应做适当的记录,以便评析。笔者在课堂导入后,指定了一个小组,由其代表完成陈述。其他学生集中精力听讲,基于自己的理解评价讲者的表现,并准备问题。学生代表展示译文并在陈述时重点分析了翻方法问题。

4.问题与答辩。课堂答辩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好形式。由教师指定或其他小组的学生自发向答辩人提问,也可就其发音、语言分析等方面提问或讨论,然后答辩人回答。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在学生交流完毕后,教师也应就有关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其做答。这一阶段对学生也同样具有学习功能。笔者随机指定了不同小组的两名学生,并又有两名学生自发,评论、提出问题、与讲者讨论。他们肯定了译文的优点,也提出了问题。问题涉及译文结构、选词,译法,讲者的语言分析、发音等。例如,某学生的问题是:“IsthereanynecessityfordividingthequotedsentenceintotwoChinesesentences,andrearrangingthephraseorder?”由于问辩双方受学识所限而不能给出充分的理由时笔者给予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考虑原文引语有何修辞特点,属何种句子类型,句内信息分布有何用意等。受此启发,答辩人分析后认为基于原文信息分布而非结构所造成的悬性特点,该句为英语圆周句(periodicsentence),译文保留原文语序为好,以体现这种信息分布特点,但不知如何翻译。

5.教师总结。在总结阶段,教师应全面就问答双方的表现做出评价,重点在答方。教师总结重在“启发思路、指点方法”,最后确定译文“定稿”时,应尽量吸收学生译文中的合理之处。教师应利用这个阶段,归纳总结出翻译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要比援引译例,演示、说明、例解现成的翻译条条框框更为有效。笔者首先对整个过程作了评论,明确指出学生陈述、课件、译文的“亮点”,然后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答辩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并解决,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笔者在学生的译文基础上,提出了几个可能的译文。通过讨论,说明了英语被动意义的几种译法,自然地过渡到下—个教学环节,即系统总结英语被动意义的翻译处理。

三、答辩式教学模式分析

答辩式教学模式按照学习理论依据属于建构主义模式。建构主义理论以心理学、哲学、和人类学为基础,认为人的认知是和经验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与重构,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构建过程,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真实自然的教学任务应为学习者提供这种体验过程。答辩式教学含有有待实现的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必然激活学习者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渴求,通过合作学习、参与过程、完成任务、陈述答辩,促进了学生新摄入的信息与已有认知图式的互动、连接、交融与整合,从而促进了自身知识技能的构建。答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是:(1)通过钻研、体验翻译过程,并评价他人的译文,有利于培养翻译实践和评价能力;

(2)应用多种知识解决翻译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创造性;(3)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有利于全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及语言综合能力;(5)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满足,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能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乐趣,满足心理情感需要,突出了教学的情意功能;(6)有助于丰富与改进课堂教学气氛。局限性表现在它不能取代教师课堂讲授。“答辩”是翻译课的一个课堂教学环节,而非代替整个课堂教学。因为,其一,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学生数量多,而学生本身的语言造诣、翻译经验不足,还受到准备情况、业务功底、表达能力三个因素制约,可能会使讨论难以深入。其二,“答辩”研讨的内容属于“精译”范畴,存在学生练习量的不足。其三,因为“学习翻译的一个最好办法是听有经验的译者详述怎样用译语把原文的含义表达出来”【6J。如何更好得发挥答辩教学法的作用,还需要在翻译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和研究。

[注释]

①本课(2学时)教学目的是通过梳理英语中各种被动意义的表达形式,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被动意义的汉译处理方法,本次课中整个答辩式教学环节用时35分钟。

②原文:InEnglishtheindiscriminateUSCofpassivevoiceshouldbeavoided.Theactivevoiceisgenerallypreferredforitisusuallyclearerandmoreemphatic.Onebitteropponentofthepassivevoicesays,“Halfthedilatoriness,thepassingofthebuck,theshirkingofresponsibility,thelazy-mindedness,andthewantofinitiativecouldbeeradicatedovernightbythesimpleexpedientofforbiddingtheuseofthepassivevoicein

anyoficialdocument.”Perhapsheis8littleover-optimistic。

③学生译文:在英语中应避免随意使用被动语态。主动语态在一般情况下要优于被动语态,是因为它通常可以让意思表达的更清晰、更富有强调意义。一位愤愤不平,反对使用被动语态的人说:“实际上方法很简单,只要禁止在任何政府文件中使用被动语态,那么,工作拖拉,推脱职责,逃避责任,懒于思索,缺乏主动这些现象有一半都会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消除。”或许他有点过于乐观了。

④笔者认为较好的一个是:“英语中应避免滥用被动语态。人们一般垂青主动语态,因为主动语态往往表达更为清楚,更有强调意味。有人坚决反对被动语态,说拖拖拉拉,推委扯皮,逃避责任,懒于动脑,缺乏主动诸弊端一夜之间便可根除一半,方法简单而有应急之效,禁止公文使用被动语态即可。或许此人有点过于乐观了。”

[参考文献】

【l】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2003,(2):48—50.

【2】杨柳.信息化翻译教学的图景【J】.夕语与外语教学,2005,(11):58—60.

【3】大卫。J.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

【4】李红青,黄忠廉.外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22—25.

第2篇

(1)陶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陶艺教育是一种基于艺与工的教育方式,能够对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学习者能够以一种纯粹的、浑然天成的心态去创作陶艺座屏,而冲破传统教条教育的束缚,从而有效地保护学习者的个人兴趣与挖掘学习者的创作潜力。在进行教育实践中,学习者通过主观的想象力,发挥对实体与虚拟物体的充分联想和想象,一种非语言性的东西将想象的画面、个人情感等外化在陶瓷艺术上,以丰富的表情、立体感等呈现出艺术的特性,从而在实践中挖掘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作天赋。

(2)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正是对艺术与工艺的完美呈现和具体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是陶艺教育的主体,而艺术与工艺则是陶艺教育的内涵,学生在接受陶艺教育过程中,将能够对其自身的创造力的挖掘、智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树立等进行完善。首先,陶艺教育重视艺术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学生是主体,需要不断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接触的图像、实物等实体以及虚拟的东西进行想象,凭借其对社会生活、文化科学等的感知和认识,以观察者的角度提炼升华,并借助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其次,陶艺教育重视工艺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控制着个人动作、形象思维、语言以及抽象思维等能力。对于青少年学习者而言,其智力开发程度远远不足,可开发空间巨大,孕育无限的发掘潜力。陶艺教育重视学习者工艺技能的把握,强调形象思维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最后,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陶冶情操。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陶艺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与对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记录和表现。人们对于陶瓷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观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以娴熟的工艺呈现完美的艺术,需要学习者个性的表述与情操的流露。因此,在陶艺教育实践中,更多的发掘学习者对于社会变迁、人文变化的观察和认知,对自然的崇敬和回归。将陶艺艺术形式更加贴近自然,更加贴近生活,更承载制作者的综合素养方向发展。陶瓷制作是对每一道工序的锤炼,对每一个手工的艺术呈现,在此过程中,更是对制作者个性特征的挖掘与审美情操的开发,每一个陶瓷艺术品都是制作者自我精神价值的实现。因此,陶艺教育给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PBL教学模式在陶艺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陶艺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学会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将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观察提炼出来,并最终表现在陶瓷艺术上。给予项目学习(PBL)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把握陶艺教育的教学目的,强调学生对真实问题的自主探究,强调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强调学生的自我实践与创新。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其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均围绕学生开展,并在实践活动中优化活动的设计内容,设定特定的学习目标,丰富学习的形式等,是学生在陶艺教育实践中更有针对性更加实效性的提升自身能力。

(1)分析教学与学习目的。陶艺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对陶艺知识进行普及以及对学生的基础技能、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开发与培养。PBL教学模式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协同分工,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教学方法。综合而言,PBL教学模式下陶艺教育的目的分为对学生工作能力的提高与基本素质的培养。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进行陶艺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基本技法的学习、信息材料的搜集处理、团队之间的合作等而提高其技术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并以采访、辩论等形式,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表述、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等提高其基本技能、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最终在PBL教学模式下,掌握陶艺教育所要求的艺术与工艺的双重内涵。

(2)分组确定项目。PBL教学模式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需要参与者以小组的形式确定项目目标。因此,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学生针对学习目标、经过讨论研究确定小组成员、项目目标、项目周期等问题。例如,以陶艺鉴赏、陶艺创作交流、陶艺作品市场调查、陶艺历史研究等为目标的小项目。又例如以陶艺制作流程与鉴别为代表的大项目。在分组确定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历史、人文、美术甚至化学、物理等课程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设计策划方案与进度实施。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关系到团队协作水平的高低与任务能否完成,同时也关系到项目进度的科学实施。在合理进行小组成员分工后,设计学习项目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按照PBL教学模式的要求,项目进度分为启动实施阶段、评估阶段。其中启动实施阶段要求小组成员围绕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分工计划,进行材料的搜集、信息的整理与处理,开展采访、调查等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陶瓷艺术品的创作,最后以PPT、作品等多种形式开展辩论。在评估阶段,需要小组成员整理材料,汇报总结,并接受专家教师的点评。而小组成员则可以按照分工的不同,设置项目经理、文字总监、媒体总监、执行创意总监、场地策划总监以及演艺总监等职务。

(4)项目活动的开展及成果展示。在实质性操作阶段,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协同工作,由教师作为指导专家,进行项目活动的开展活动。在此过程中,依据PBL教学模式的要求,PBL整合现有资源,对学生的操作空间、操作环节等进行科学的协调。学生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不自觉的创设出一种理想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陶艺教室中,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热情被点燃,教室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空间,各个团队维系着合作与竞争的双重关系。此外,项目实施过程与成果展示过程中,同样可以邀请校外合作对象、家长、其他教职工等参与其中,以此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信心。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讨论式;小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85-03

美国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目前,在高等教育中教学重在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缺失。过多重视知识教学,而对学生感兴趣的、出自思维发展自身要求的问题视而不见,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问题意识淡化[1]。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传授讲解为主,缺乏对学习内容的讨论,因而造成了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足的现状,教师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获取知识的潜能。高等教育实践课程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其实践性强,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大学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一、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讨论式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互动式思考和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点。讨论式教学是以讨论方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主要是在教师的传授、指导、启发下,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灵活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是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整体学生学习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合作、学会创新,既体现全面性、全体性,又体现差异性。

通过讨论式教学,不仅能完成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学会运用数据和事实支持论点,学会分享知识与经验,加深对复杂概念的理解,训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倾听和理解不同的观点,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团队思考和团队决策等等。因此,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方法不但能让教师更好地贯彻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实施课程教学,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达到“我要学习”的目的,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提高,也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2]。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提出相关问题。教师通过讲述基本知识建立理论知识框架,为学生形成个人见解和讨论提供依据。教师要做到精讲,为讨论留有时间。在讨论课之前,教师先结合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概念、重点、难点等内容,设置课程需要讨论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探索、思考和追问的兴趣。讨论题既可以直接提出主题,也可以在讨论中引出主题。问题展现可通过案例分析采用演绎法提问,或采取归纳法提问。

2.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布置能够引发不同意见的讨论题,提出讨论要求,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交流,获得解决方法。小组讨论是这种方式比较灵活,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比较适合议题多、难度较小的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出一位组员代表,提出问题,其他组员补充内容,展开全班讨论和辩论。有些问题是学生事前准备较充分的,学生由于对问题的思考较深入或对相关内容较熟悉从而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易于引发其他同学共同思考并参与讨论的作用。但是,这种讨论方式有两个弊端,一是少数学生对问题要点把握不准而跑题或偏离主题或背离讨论的原则;二是讨论易被少数学生垄断,从而打消多数人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少数学生陷于孤立。所以,在讨论时教师要更注意把握进度,使问题的讨论在深度上递进,要顺序开展讨论,增强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教师还要注意以学生讨论为前提来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发言,积极参加讨论的习惯[3]。

4.教师总结。讨论的问题是基础,教师总结是关键点。通过教师总结完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将学生意见收集起来,及时找出讨论过程中的利弊,听取学生对改进讨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通过总结环节对课堂讨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对产生错误的观点进行分析。总结时要抓住重点,简明扼要,给学生以明确的结论,还要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发言给予肯定。总结的目的是通过对讨论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学生明确认识,统一思想,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予以鼓励,为学生课后进一步的分析提供参考。

三、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对《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调查问卷[4],研究学生通过参加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课程,对逆向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主动建立联系的情况和对逆向设计讨论课的学习态度,分析结果如下。认为有助于逆向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83%),有助于实践操作的学习(90%),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88%),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80%),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联系(90%),课上主动发言(60%),有开设讨论课的必要性(90%),讨论课内容适宜(75%),课前准备(90%),课前讨论(65%)。

结果表明,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和利用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与已学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教学培养目标。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改革,这种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讨论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在理论上符合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由同一性到变异性的原则,促进了一般性知识向多元化知识转化。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上,能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气氛、同学间交流、同学与教师间的交流方面有着明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中讨论方向问题。在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所选取的问题都是典型案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学生普遍对典型案例中的应用比较感兴趣,课前准备也偏重于此方面知识,在课上讨论中学生把主要的讨论点也经常集中在典型案例中包含的知识上,这样就忽视了对综合运用知识的掌握。虽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但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掌握综合知识的运用。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在讨论过程别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坚持以综合知识运用为出发点,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两者兼顾。

2.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在反馈中我们还发现个别同学表示自己并不适应这种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同时也对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反感,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这种教学方式。出现这种情况并无偶然,中国学生从小就一直接受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讨论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的比较好,有的学生适应的差一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一些同学很有热情,积极发言,准备的也很充分,讨论得一次比一次好,但个别同学发言并不积极,没有认真的参与到讨论之中,准备也很不充分,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准备。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一些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善于交流,导致其在讨论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无法融入到集体之中,产生了厌烦情绪。教师对这样的同学会特别注意,讨论的时候主动向他们提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步入正规。

3.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中成绩考核的问题。在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中需要学生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处理案例,提出相关问题,虽然学生可以因此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但这些却无法在考核成绩中体现,因此导致了一些同学虽然在为问题为基础讨论式课堂中表现很好,但最终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虽然我们在考核中含有10分的讨论汇报成绩,但相对于总成绩来说比重仍然太低,无法很好的平衡考核与教学的矛盾。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的教学成绩评估一直受传统教学考核模式的限制,对讨论式的教学效果一直缺乏有效,准确且一致的评估办法。仅将讨论式课程算做10分的考核成绩,这种评估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但存在很多不足,课堂表现所占分数比重过少,无法有效的体现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要对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作出有效的评估需要一套更加科学的方法,课题正在进行考核模式的研究,将期末最终成绩中包含的模块训练、综合训练、课堂表现成绩按比例合理的分配分数,从而使学生的成绩可以更直观、合理的表现讨论式教学效果。

4.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中讨论方式的问题。在学生的反馈中普遍认为5个人为一个讨论组的安排比较合理,在有限的时间里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定的发言机会,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从同学的反馈来看,在讨论式的学习过程中每个讨论组的人数少一些要比大班讨论效果更好。在教学改革中,采用每组由同学推选一名组长,该组的讨论有组长负责,讨论时首先请一位同学做主要发言,然后其他同学做补充和纠正,不同观点可以争论,使正确的观点得以固化。

五、结论

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方法作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可激发学生学习逆向设计的兴趣,对逆向设计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和技能,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逆向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自信心和提高学习效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华.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2]周剑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2).

[3]时长江.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5,(7).

第4篇

苏州市立医院的全科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卫生部(原)2007年评定的首批21个全科基地之一(江苏省获批两所)。基地于2006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全科医师,到目前为止已培训学员八届共计155名,通过结业考核五届共计103名,全部服务于苏州市各基层医疗机构,并成为社区医疗骨干。我院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自2006年招收培训学员以来,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形式致力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探索和实践。首先,培训基地通过构建教学管理框架,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注重学员的临床能力培养,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考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全科医学的特点,基地成立了“全科医学科教研室”,由内、外、妇、儿、急诊、社区、康复及老年医学科的教师组成,聘任了带教经验丰富的全科教研室主任,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切实加强全科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基地对全科医师的培养,除了注重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外,更注重包含临床诊疗思维、实践技能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而模拟诊疗培训,则是我们对全科医师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有益探索。

二、模拟诊疗培训的流程

1.建立病例库

由教研室选用全科医生临床多发和常见病例,召集全科师资对病例进行设计、讨论、修改和完善,并进入计算机库保存、备用。

2.模拟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的选择

模拟诊疗首先要有模拟病人,谁来担任?让真病人担当的现实可能性几乎为零,而聘用职业性的模拟病人一时又跟不上需要(因为先要对SP进行培训,加上聘用手续等)。根据我院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由全科师资来模拟病人,他们有比较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既能准确描述和表现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体征,又能模拟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在模拟培训中,我们先从病例库中选择各种病例,然后给每位学员配备两名相关病例的模拟病人(即临床课教师),其中一名扮演模拟病人,另外一位扮演病人家属。模拟者既扮演“病人”又充当“考官”,在扮演病人角色模拟各种“状况”的同时,针对全科医师的临床诊疗表现(尤其在服务态度好差、医患沟通技巧、人文精神体现等方面)以及门诊病历书写质量进行打分和点评。

3.培训过程

(1)在模拟诊疗中分设内科、外科、妇科三个站点,配上病例、病历本、体格检查诊疗床、相关医疗工具、(模拟机)、化验单、标准化病人。(2)全科医师在模拟诊疗过程中,采用抽签的方式选择病例,根据标准化病人的主诉、症状以及情绪对其进行体格检查、病史记录、辅助检查,并予以人文关怀。(3)在模拟诊疗过程中,着重培养全科医师的人文关怀理念,我们设计了标准化病人不同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表现(见测试表表1):(4)考官点评:标准化病人(考官)根据全科医生的表现,结合亲身感受作出相应的点评。

三、模拟诊疗培训的作用

通过这种模拟,目的是让全科医生在这种“情景剧”般贴近真实的医患沟通中得到锻炼和考验;使全科医师对于医患沟通的理解不仅局限于思维,而是落实到语言和行动中。虽然是模拟,但我们要求医学生必须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针对每一个问题和状况都要做出回应,上升到实战状态。通过借助模拟不同性格表现的“病人”,全科医疗必备设施、器械、工具,以及模拟医疗行为真实情景的“高仿真”的状态,使医学生得到有效训练与考验,目的旨在弥补临床实际锻炼机会的不足,进而加强全科医生临床实践中“看病”更“看人”的技能,提高培训质量。“模拟病人”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与测验中难以找到具体针对性病例的问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提高了测验的有效性。

四、几种教育培训模式的比较

1.传统教学模式

平时是教师单方面灌装式讲授,考前是学生填鸭式复习,考试结束不久,学过的知识易于遗忘[3]。模拟诊疗的培训方式也是如此,由于是实战型的培训,学员在培训准备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温习医学知识,希望以更好的医疗水平准确诊断疾病,配套熟练的体格检查步骤等,并未注重医患沟通的细节体现。在培训结束后,也以“过去式”的学习态度,不再回顾和思考,往往使培训效果打了折扣。我们对80名培训学员(20名在院全科医师和60名实习医师)的调查显示,其中45%(36名)的学员不会在培训后回顾总结自己的不足并且纠正强化,44%(35人)的学员会在挑部分内容回顾并试图纠正,只有11%(9人)的学员会将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完善;27.5%(22人)的学员认为在多次培训后有明显效果,56.3%(45人)的学员认为效果一般,16.2%(13人)的学员认为无明显效果。结果表明,多数学员学习主动性较差,导致培训较难达到满意的程度。

2.以往的培训方式

在模拟诊疗后由考官对医学生做出点评,使其了解自己的效果和问题。但这个“了解”是需要后期的认同和再锻炼,才能得到真正的吸收与进步。这就有赖于他们通过模拟诊疗的初步体验后,再进行反复的培训运用与考核,强化模拟诊疗效果,使他们基本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并初步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3.本教育研究的模拟诊疗培训

要求在培训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类型的病人,最终都要以互相接受的方式结束本次接诊,即“彼此认可”,也就是说双向互动,彼此满意方视为合格。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学员在以往培训中存在的“被动学习”问题,更加注重全科医师处理各种医患沟通问题的独立性和及时性,也消除了学员在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侥幸心理,换而用百分之百的态度去学习到底如何化解医患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五、尚需完善提高的几个方面

1.可以在既往对全科医师已开展一次模拟诊疗培训的基础上,再增加2次,其中最后一次兼作毕业考核。通过3次模拟诊疗培训强化医患双方“彼此认可”的效果。2.鉴于全科医师结业后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比在大医院更贴近百姓生活,除了必要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应有的医疗对话外,还需要去了解和倾听病人对生活琐事或家庭烦恼的诉说。此时需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开导,做到生理和心理的全面治疗,做到“看病”和“看人”的有机结合。针对上述特殊性,我们认为有必要设计若干适应社区家庭状况的对话内容进行模拟诊疗培训。3.通过3次模拟诊疗培训,目的是督促和鼓励全科医师在临床上大胆地表达意见,更多地关心病人,进而深刻理解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的内涵。模拟病人在每次模拟诊疗结束后,可根据全科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是否自信,与病人交谈是否有眼神交流,是否能耐心倾听病人叙述,是否能主动了解病人的生活状况等给予评价和建议。如此反复多次,以图让全科医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培训期间学到的医患沟通技巧接诊每位病人。4.目前由全科师资兼做SP为我院权宜之计,从长远看,还是需要招聘培训职业化SP,以满足全科医师培训的人数增长、质量提高的需求。

六、结论

第5篇

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际的案例模拟进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该模式是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四位一体”:即教师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成为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成为一体;场地一体化,即理论和实训教室构成了一体;内容一体化,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构成一体。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动画专业推行一体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一体化教学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2.1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动画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宁敏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545005以影视动画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按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2.2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结合本专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定教学模块体系的三大类课程。①核心技能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方法能力。其课程按工作任务划分为可操作的模块。模块考核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之一,再将各模块细化为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以"学生学会做什么"为目标,包含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使学生能够严格遵守工作规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②基础课程按专业要求以应用为目的,重点培养社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③职业理论课程,重点在拓展视野。

2.3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彰显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催化剂,是达到一体化教学颠峰的途径。其基本点是将"讲"、"训"和"考"融为一体。"讲"要与"训"结合起来,边"讲"边"训",或边"训"边"讲"。"讲"知识点,"训"知识点中的技能点。同时,"讲"、"训"要与"考"结合起来。"考"是对“讲”“、训”客观、综合的评价,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要求的方法。

2.4培养一体化师资队伍

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中职学校主要通过内培、外引、特聘、外聘、兼职、企业实践等方式,培养与市场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新、科研能力佳、实践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专兼结合的“产学研”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2.5编写一体化教材

要编写内容和结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体化教材,以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教材的编写要走向模块化、精品化、立体化和网络化。

2.6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和管理

必要和足够的实训设施是实现一体化教学前提和保障,因此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场地一体化。

1)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2)校企合作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3)一体化教学场地的管理。委派教师对实训场地的规划建设、购置设备等方面实施管理,明确管理责任,提高了管理效率。

3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成果

通过对新课程理论学习、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验实践,动画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

3.1提高了教学的质量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从指导型变为交叉互补型,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消化式吸收。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多次参加全国3D大赛和技能比赛,均荣获奖项。培养的学生深受动画、游戏、后期影视公司的欢迎,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较高。

3.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重视实践技能的学习,通过企业实践、项目制作、参与科研等,有效拓宽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一支业务能力精、动手能力强的新型职业教学师资队伍。

3.3改进教学条件我校为了实现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新建了动画实训室、摄影和录音棚,购买了动作捕捉器等实训设备,以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需要。

4一体化课程实施的反思及建议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与行动要密切联系。在肯定一体化成果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次教学改革不可能解决现行教育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逐一攻克解决。在我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4.1合理选择传统教法和一体化教法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等合理地选择教法。不能一味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一体化教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等其优点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如能把一体化教法和传统教法有机地结合,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2加强一体化课堂管理

4.3教师应提高教学技术水平

实行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水平。

5结束语

第6篇

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使得我国以往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质、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实用性人才。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加顺利的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在培养方式上,就必须转变以往的以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来说,更应该如此。就计算机专业自身来说,就是需要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人才。再加之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就业压力与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在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2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虽然在教育领域相关人员的不断研究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模式应用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计算机教学与就业的目标有一定的偏离,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多个领域的发展之中,所以,对于当下的教育发展中,大多数院校都设有这一上热门专业。但是,计算机专业之所以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应用的广泛性。而院校虽然意识到了这一广泛性,但是对于其就业的具体目标却没有明确的确定。第二,计算机教学与实际的计算机应用相脱离。部门学校在计算机的教学中,虽然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情况来开展教学,但是其教学仍旧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论的教学上,而在实际的应用以及操作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3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发展的策略

由上述可知,我国当前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的目标上,还是在实际的发展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所以,计算机教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笔者在此对其模式发展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有助于发展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3.1就业目标应该符合计算机专业特点

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应用首先就应该使得就业的目标符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院校的相关方面,对社会。市场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调查,特别是对于企业的调查,研究出企业所需要何种类型的计算机人才。使得计算机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使得培育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够直接的投入到工作上去。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计算机专业本身对教师个人的素质要求就非常高,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更加的严格,不仅具备超强的理论素养,能够通过理论来解答学生们提出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应该具备超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核心内容,而且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出操作规律交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3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除了要做好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课程加以重视,合理的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重点。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笔者认为根据就业需要建立一个计算机教学实践基地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的设备和场所,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院校要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增加校企合作的数量,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都能有一个合适的实习岗位。总之,无论是建设校内的实习基地,还是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其目的都是建立在以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之上的。

4结语

第7篇

①学生考试成绩分析,考试成绩采用卓朗开发的考试成绩分析软件Ver12.0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考试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题目特点将分为7种,分别为了解、熟悉、掌握、回忆、解释、应用和综合,分别统计实验班和普通班每名学生在每个题型的得分情况,并计算每个题型的平均得分率。②调查问卷分析,根据文献分析,选取能够较全面的反映PBL教学特征的10项指标,作为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调查问卷的内容,这10项内容分别为:PBL教学能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文献查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生积极发言的勇气和胆量、团队协作精神、拓宽知识面、较好的联系临床、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避免模棱两可的回答和增强统计效能,作答方式主要是能和否两种方式。③学生自我评价表,教学结束后,发放学生自我评价表给普通班和实验班的学生,采用10分制评分,现场发放并现场收回。共发放自我评价表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自我评价的内容共10题,每题1分,内容如下:能将生活相关或创新的理念与所讨论的案例相结合;能将收集的数据经过理解再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能判断数据的可靠性;能通过不同渠道收集资料;能将资料分析整理后,归纳出个人见解;能客观地与组员共同讨论,并耐心聆听意见;面临问题时,能不断分析探索,直到解决为止;学会吸取其他组员的长处;能提出引发小组讨论的问题;能主动参与及尽力完成所分配的工作。

二、结果

1.学生考试成绩结果分析。

实验班和普通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7.7±13.4分,优秀率为70.1%,明显高于普通班的平均分和优秀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班及格率为100%,而普通班的仅为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题型的得分率上,两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了解、熟悉、回忆和综合这四种题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掌握、解释和应用这3种题型上,实验班的得分率高于普通班,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调查问卷分析比较。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班在10个指标中的肯定回答率明显高于普通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3.学生自我评价分析。

学生从10个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价,实验班的得分均高于普通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在PBL的教学模式中,问题是学习模式的基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确其学习目的,灵活思考问题,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实验班成绩优秀率明显高于普通班,且及格率达到了100%。在不同题型的得分上,特别是在掌握、解释和应用上,普通班的得分率要低于实验班,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医学生对高级知识的掌握,是医学生必须达到的,只有掌握好知识才能更加合理地应用;解释是指运用基本理论对题目进行初步的分析,也是在掌握知识后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应用是对知识高度综合的一种体现,通过将所学知识与临床病例或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联系进而分析回答。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释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这一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PBL教学是老师把真实的临床病例以问题的方式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共同把问题解决,此方法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另外在讨论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授课为基础,学生被动的接受讲授的内容。在PBL教学中,学生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时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课本就能得以解决,更多的是要通过查阅文献、相互讨论、充分沟通及协作后才可以解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自学、人际沟通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发言的胆量、勇气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调查问卷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和普通班相比,实验班的学习主动性、分析解决问题、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学生积极发言的勇气和胆量、团队协作精神、拓宽知识面、较好的联系临床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均高于普通班,且差异有显著意义。另外,实验班学生在10个方面的自我评价得分也均高于普通班的学生,且差异有显著意义。

四、结语

第8篇

营造温馨的教学氛围优美的音乐课堂首先要有现代化的音乐硬件支撑。要创建良好的音乐教学设施,包括良好的教学设备、引人注目的音乐挂图,富于艺术的音乐教室布置等。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学校音乐教学硬件要求基本达到。但是目前不少学校音乐老师。往往出于惰性,贪图方便,把现代音乐设施束之高阁,仍然用一台钢琴、一种形式枯燥地授课,使原本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变成死水一潭。所以音乐老师也要与时同进,教学要有新理念。音乐老师毎节课前,也要与理、化老师那样精心备课,精心准备本节课音响、MTV、多媒体投影等教学仪器设备。让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要充分利用音响等电教设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美的音乐环境,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角色。例如,我在上《辽阔的草原》这一课时,课堂前阶段播放具有蒙古风味的MTV片,随着乐曲《草原晨曲》,屏幕中出现蓝天白云,一往无际的绿色草原上奔走着数不清的牛羊,天空雄鹰翱翔,地上勇敢的骑手拿着套马杆冲向马群,低沉的马头琴音色撼人——。视觉和听觉的融和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觉到音乐旋律的美。其次,优美的音乐课学习环境也要有软件的支持。所谓软件,就是情感因素,心理环境。我们知道悲壮的乐曲能催人泪下,激昂的旋律能使人奋进。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用饱满的教学热情、最佳的心态和高昂的教学激情去营造优美的情感环境,以此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音乐求知欲。音乐教学过程不但是音乐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要学好心理学,懂得中学生心理特点,善于把握课堂节奏,演绎课堂情趣,激发学生的审美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笔者在音乐教学中,针对一些男生有浓厚的表演欲,就让他们单独放歌,释放激情;针对部分女生胆小羞涩的心理特点,则组织她们女生小合唱,培养她们不惧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敢精神。

二、优化美的音乐教学语言,唤起学生沉睡的艺术细胞

在音乐教学中,课堂上要生动吸引学生,语言起了很大的主导作用。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音乐教师首先要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良好的音乐素质。音乐教师有一副好嗓子是上好课的关键。一般说来,要求发音准确,能把每个字音清楚地送到学生的耳朵里,特别是由声乐特长的教师其良好的音质是语言表现的一个有利条件。音质较差的教师可通过训练不断调节和美化自己的音色,使自己在讲台上一开口便紧紧吸引住学生,同时还要注意音量、音高,如一般的练声、听音、节奏、视唱练习等教学过程,语言音量可适中,语气自然亲切,语言音量可适中,语气自然亲切,声调可平和一些;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则可适当加大音量,提高声调;介绍乐曲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等富有感彩的语言时可大可小,声调或抑或扬,把情感的浓淡轻重,喜怒哀乐的变化表现出来。富有感召力的音乐教学语言,能唤起学生沉睡的艺术细胞。

三、展示教师优美的教姿、教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