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6 15:57: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学习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
中专院校的学生年龄普遍为十三至十七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自身管控与约束能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诱惑,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这些现状都使得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对教育教学方法有了更高的需求,而教师日复一日,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计算机学习中遇到任何阻碍都被动等待教师的解答,这种状况既是学生惰性心理因素,也是缺少自主学习热情的表现。
1.2教师对自主学习认识不足
中专生这一群体大多在中考之前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没有科学的认识。致使中专计算机教育教学中,教师重点关注知识点的讲授,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引起重视,未起到引导作用。教师思想上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不足,也使得中专计算机自主教学策略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其次,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不能进行科学的评价。教师过份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却未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行科学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是从未进入评价标准之中,可能致使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不够重视,自主学习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难以得到落实。
2对中专计算机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探讨
2.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可能是有限的,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换代,只有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有可能将有限的知识无限扩大。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从提高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开始。不管是在计算机教学还是其它学科中,兴趣都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计算机教学本身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教师通过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网络游戏等中专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能创造出融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专生其年龄阶段已经具备独立思考与独立操作的能力,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在课堂中接受教师的讲课。例如对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教学,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动手进行安装并独立思考与解决安装过程中遇到的细节问题,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实际动手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2.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性极强是计算机相比其它学科的最显著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对计算机教学内容不断的进行丰富,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任何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得到深入与强化,因此,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教学中动手能力是衡量计算机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树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识,再结合学生日常对计算机的运用及了解,以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为基点,以分层次教学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其次还可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目标分阶段进行教学,在一个章节或都一个阶段理论知识完成后,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目标实践活动,这种理论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对Excel函数教学,函数应用广泛而种类相对复杂。教师可布置一份成绩表或其它数据统计表,指导学生首先从简单的大小排序开始,通过分阶段的教学过程对任务的布置也始终循序渐进,最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掌握函数命令。此方法还可以应用于Word/Flash等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科学评价自主学习成果
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是希望被肯定的,当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培养同时,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应进行科学的评价。自主学习成果不仅仅表现为最终的结果,而应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表现以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进行综合评价。通常情况下,评价的标准都是由教师制订,而针对自主学习成果的评价,应综合教师与学生的建议,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此一来,学生学会对自我进行评价,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评价。其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时,对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培养也应进行综合评估,评价过程也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之后,可以在学习之前及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给予中肯的建议与评价。教师的鼓励多为积极的,带有鼓励性的,科学的评价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
3结语
1.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多数高职院校学生中学期间的学习较差,早已形成学不会、不适合学习的心理,而且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老师产生依赖性,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讲多少就听多少,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主动学习,基本没有学习计划和总结,也不知道如何制订,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自我学习意识。
2.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学习动力。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有学习目标,但不够具体和清晰,多数学生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或顺利拿到毕业证,求知欲不强。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广泛,多数学生的学习根本没有重点,不清楚毕业后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导致自己不知道应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哪些知识,只是应付考试,往往学完一门课,考试前突击复习,没有学习心得和总结。
3.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目标,存在“满堂灌”现象,不给学生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提出问题,从而失去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造成学生不愿意或想不到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策略
1.科学合理地地设计教学目标,转变观念
做好自主学习的指导者。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认真分析每门课的特点,根据就业岗位的不同,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避免满堂灌,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练习时间,并精心指导学生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方向和目标,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民主、公平、互动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主动学习。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也要对学生想法中合理的部分加以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求知欲。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放下担心出错、害怕丢脸的心理,敢于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启发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程序设计课程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教师可介绍一种方法,其他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对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不要直接告诉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学会不断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积累学习经验。
3.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实践证明,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激励、导向和制约等作用,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使学习活动陷入极大的盲目性。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结合本专业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策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而要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活动,总结学习经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掌握最合适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4.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专业,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而有些欠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是摆设,只讲授一些计算机理论知识,学生根本没有上机操作的机会,更有些不发达地区根本就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学生入学后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很快的接收老师教授的内容,顺利的完成上机练习,容易产生自满情绪。然而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不论是听课还是完成上机练习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各高校招生人数各不相同,少的班级有二三十个学生,而多的班级有些时候班级人数有时会超出50人,课堂上,一个老师要指导四五十个学生,根本无法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很难面面俱到地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
(二)部分学生课堂专注度不高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所涉及的课程内容较多,而且知识内容相互独立,这就导致了课程内容分模块、分阶段的特点,课程内容较为分散。因为该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因此所有的课程均安排在机房。导致学生在机房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分神,注意力不集中。
二、运用团队教学法提高教学成效
几个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组成的小组不一定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分组和团队是完全不同的。作为小组,其成员有可能部分时间在一起工作,而主要还是以个人独立工作为主,仅把工作结果汇集在一起,成员之间缺乏讨论、论证,主要精力放在与作业有关的个人所承担的任务上。而运行有效的团队则完全不同,有时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工作,有时各自在独立工作,但他们总是知道团队各成员具体工作内容。他们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各自的责任,最大程度的相互帮助,友好地解决成员之间的分歧,尽可能不让个人的问题影响团队工作。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整体力量大于多个个体之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课堂的专注度,如何为每一位同学提供最好的帮助,是任课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隆重组队,增强归属感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第一次课中,在教师进行课程介绍时,要向学生介绍团队合作教学法,并将组队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组队。要求学生自由组合,6-8人为一队,每队推选一名队长,队长和队员们一起确定各队的队名、口号、队歌并形成文字材料,在下一次课上课之前上交任课教师。在学生上交组队信息后,教师将各队信息形成电子表格,方便在课堂中实时的把各队的得分情况反馈给每一位队员。在第二次课的一开始,请各个队上台展示各队丰采。在队长介绍完本队成员及分工后,全队成员一起说出自己的队名,喊出本队的口号,唱响本队的队歌。在各队展示完毕之后,正式进入课堂教学,团队的竞赛活动也从此时开始拉开帷幕。
(二)竞赛形式多样,奖罚结合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专注度,将团队竞赛融入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引导各队队员之间相互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各队之间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每个月盘点各队得分,奖励优胜团队,惩罚后进团队。教学变得轻松愉快了,学生接受知识也更容易了。团队教学中的各队同学内部分工合作,协心齐力,各队之间相互竞争,你追我赶并且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竞赛。具体案例如下:
(1)团队合作式:全队同学在课内或课外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师通过对各队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评比加分。要求每一位队员都要参与合作,完成任务。适合需要多人合作类的任务,如学院简报制作、团队介绍幻灯片制作等。
(2)突出表现式: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励各队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去解决,每一个队员的突出表现也可以为整队增光。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团队中只要有一个队员能回答正确,就可以为整队获得加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习兴趣,突出优秀队员的个人能力。适合具有一定难度,而学生又可以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尝试的任务,如:IF函数讲解时,在学习了IF函数的简单应用后,可以让学生去尝试IF函数的嵌套应用等。
(3)共同进步式:出于对团队的责任心,人人都要认真听讲,掌握老师上课教授的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经得起多方考验,要求每一位队员都不能落下,大家共同进步。这种方法常常应用在检查课堂练习完成情况上,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讲解过的课堂练习并上交,教师当场抽取各队某几位同学的完成情况,完成的好的加分,完成的不够的不得分。以上所述的三种竞赛方式中涉及的任务可以由教师布置,也可以由各队出题,相互考验。每月的竞赛奖励与惩罚也由教师和团队成员商议而定。奖品虽小,可意义重大,因为它代表了胜利。然而,表演节目常常是对后进团队最有效的惩罚,而且效果良好。
(三)团队表现与课程考核相结合
好的考核方式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应该调整考核方式,让其变得更加合理和有效。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考核方式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行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其中,期末成绩为上机实践考试,平时成绩(100%)=人平时表现得分(50%)+个人团队表现得分(50%)个人团队表现得分的计算方法如下:个人团队表现得分经过三个步骤计算完成。
第一步:月团队表现得分月团队表现得分=月团队竞赛得分(70%)+教师评分(30%)月团队竞赛得分:各队根据每月获得星星的个数在班级各队中排名,前10%的队为优,得90分;前10%-20%为良,得80分;前20%-40%为中,得70分;前40%-60%为及格,得60分;60%以后的队为不及格得50分。教师评分:教师根据各队课堂及课外学习态度、课堂纪律、考勤等方面给各队打分,分为90分、80分、70分、60分、50分五档。在每月月考核结束后,得分记入学期考核,月成绩清零,下一个月各队从零开始记分。
第二步:学期团队表现得分对一学期中各队月团队表现得分求平均值,并将平均值进行排名。并按排名计算得分,方法与月团队竞赛得分相同。
第三步:个人团队表现得分各队队长根据队员一学期在本队中的表现,可以以本队的学期团队表现得分为基准进行上下浮动(浮动范围在正负5分之内),而各队员所得分的平均分不变,从而得到队员的个人团队表现得分。如:某团队的学期团队表现得分为80分,则该队中最高的个人团队表现得分可以为85分,最低分可以是75分,经过浮动之后,全队同学的平时分仍为80分。
三、结论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此期间可较为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高职毕业生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及职业熟练度;同时,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所以,毕业设计( 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但是,近几年由于扩招、学生就业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普遍下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改革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是一项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下面具体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为例来进行改革探讨。
1.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1.1 时间安排上存在问题
我院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一般是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二个阶段(即第六学期的第6周—第14周),总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完成查阅相关资料、选题、调研、毕业设计、撰写论文、最后答辩等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具有实用性的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1.2 重视度不够
高职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因为就业的压力,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应聘工作上,而对于毕业设计( 论文) 则疲于应付,心有旁骛,无法专注于论文设计与论文写作上。部分学生只是把它当成一次形式上的综合作业来对待,没有在相应的时候内完成对应的任务,经常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临近答辩该定稿的时间还在匆忙的修改作品和论文。
1.3 选题局限
我院毕业设计课题大多是由教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并进行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往往会出现以下的现象:课题缺乏工程背景、课题内容陈旧,学生只需要将系统界面稍作改动,将别人的论文稍作修改,就可以变成自己的系统和论文。
有些教师给出的题目本身来自生产实际的应用性课题,但由于在毕业设计期间大部分学生的思想状态比较松弛,导致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敢把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只能安排给学生一些辅的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1.4 监管不到位
毕业设计大部分时间由指导教师组织管理,学校仅限于对毕业设计相关表格,如任务书、开题报告和论文的检查。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去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等特殊情况的影响,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或电子邮箱等方式联系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困难。学校对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严,且对已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学生的毕业设计采取迁就的态度,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缺乏详细的过程管理计划和专门的监督管理条例。
2.具体改革措施
2.1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提前做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每年的9月初就应该布置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给出整个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明确强调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使大家心中有数,提早安排毕业实习工作。在12月初,给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工作日程”表,日程表要详细安排从毕业实习初期到次年5月中旬有关毕业实践各个环节的工作进度和要求。
2.2 采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多元设计模式
2.2.1 联合就业单位,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在学生联系好了工作单位,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的前提下,学校应支持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去做课题,完成毕业设计。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课题必须经系里审批,还要请用人单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
2.2.2 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这部分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应与专业方向及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于这部分学生大多不能经常返校与指导教师沟通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相互沟通,指导教师应该详细布置期间应完成的任务,并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
2.2.3 校内实习与设计。对于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且未能找到校外实习设计单位的学生,应由指导教师帮其选定课题,并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努力创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完成实习与设计任务。
2.3 以竞赛及考证的方式替代毕业实习与设计
近几年来各类组织举办了不少与计算机类专业有关的学科竞赛活动,还有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备考国家及知名公司组织的计算机类认证考试如“软件水平考试”、“思科认证考试”、“Oracle认证考试”、“微软认证考试”等。对于学生参加全国或省市级计算机竞赛并获得一、二、三等奖,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学生通过高水平认证考试几种情况,其钻研难度和深度,基本上能满足高职毕业设计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在按规定要求做出相应的完善和补充之后,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这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提前毕业,顺应学分制教学改革,也有利于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科技活动。
3.改革预期目标
通过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应提前部署,同时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指导,将毕业设计形式由单一模式转化为多元模式,将学生被动的接受任务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寻找任务,鼓舞每个学生勤奋学习专业课程、努力拓展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大型专业竞赛和获取权威证书提高专业竞争力。将学生毕业实习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联系实习、设计单位。用人单位可将实习和设计工作作为考察和锻炼学生的机会,这也是解决企业自身生产科研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学校、学生及企业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姜桂洪等.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探索[J].职大学报,2009(2).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文化 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知识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难点。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在中学就已学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或在家里就拥有电脑,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悉;有些学生对计算机不感兴趣,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有些同学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些都造成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一节课讲的内容太多,接受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为觉得内容简单,心不在焉。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使得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尺度。因此,可在开学初举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免修考试,让计算机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免修基础学习,选修其他应用性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如Photoshop、VB、FoxPro等,而没有通过考试的同学,继续进行基础学习,这也使得同一个班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平均,较容易把握教学尺度。
另外,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觉得这门课的实用性不大。而且课堂上对知识点的一步步讲解,也使学生觉得计算机知识太繁琐、枯燥、无聊,产生厌学情绪。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应该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突出这门课的实用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课堂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教师指导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寻求实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1.案例教学法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能够促使学生更懂得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强调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打破了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设计恰当而丰富的教学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案例教学法应该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可贵之处在于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发展和深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化教学实施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有助于培养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以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知识点为例,说明具体案例设计的内容。
(一)word案例:个人简历的制作。
个人简历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简介,是评价和认定学生的主要材料,在很多的场合需要使用,例如学校里社团的招新、学生会干部招募、甚至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本案例制作的个人简历首先有一个封面,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专业、学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使用艺术字、图片、文本框、水印等技术进行制作。简历正文以项目符号进行分类划分,介绍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主干课程、爱好与特长、自我评价等。通过此简历的设计,把word文档中字体、段落的设置,项目标号、文本框、艺术字、图片的插入,背景、页面的设置、页面边框的添加、分栏等知识点融会其中,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非常实用,学得更加主动和用心。
(二)word案例:策划书的制作。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经常需要使用word制作长文档,如社团活动的策划书、论文等。这个案例以一个社团活动策划书作为素材,其中的活动安排以表格形式记录,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插入和设置,然后通过对整个文档进行格式设置,让学生学习排版的一般技巧,学会设置标题样式、段落的大纲级别,熟悉分隔符、页眉页脚的插入和设置,会使用文档结构图进行查看、创建目录等。
(三)Excel案例:学生成绩分析。
在日常的使用中,同学们会经常使用Excel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因此设置一个学生成绩分析的案例,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的相关操作。首先通过简单的格式设置,了解Excel中字体格式、单元格数字类型、边框、对齐方式、行距、列宽等的设置,然后进行计算学生总分、平均分、排名、突出显示不及格人数等的操作,让学生学习Excel表格中函数的插入、条件格式的设置,然后进一步按某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简单筛选或高级筛选,讲解Excel中的简单数据处理,最后根据学生的平均成绩画出相应的分析图表,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创建和修饰。
(四)PowerPoint案例:学校简介。
有时候,同学们需要针对某些主题进行演讲,例如学习交流、毕业答辩、产品介绍等,这都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这个工具。本案例通过制作一个学校简介的PPT,讲解在PowerPoint中如何新建幻灯片,选择幻灯片模板,设置配色方案、母板、备注内容等,并在不同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表格、艺术字、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重点介绍如何设置幻灯片的播放效果,如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自定义动画、幻灯片放映等。
经过一年的教学验证,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觉得学习的知识实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也能让学生更灵活的掌握了office这些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在期末的上机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四、总结
教育的任务不是将信息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而是利用有效、使用的概念来充实学生的头脑,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融会贯通,随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案例的设计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新课程、新形势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冬梅,王爱继.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34-148.
[2]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394-407.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介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下面就多年来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总结,談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内容适应课程的特点
我认为计算机教学应主要注重实际操作,初中计算机课程它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有些比较抽象,不应要求学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势,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许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这些教学软件,它们通过图形、声效,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有较强地趣味性。它能把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这种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融为一体的最佳教学手段,能充分协调地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一种方法。同时,计算机教学更应注重实践,这样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效的。中国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同志曾经讲述过学习计算机的问题,他说:“计算机对于绝大部份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份,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它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初中阶段,每周学生仅一课时的学习时间,那么这一课时的安排,侧重面应主要在于使用,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这既符合该学科的特点,又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从而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二.教学方法采取相互学习、启发教学
计算机操作同学们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记得学习画笔一节,首先跟同学们简单介绍了绘图工具中一些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让同学们自己画创意画,可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也可自由发挥,要求是充分利用绘图工具,以达到同学们熟练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授课中还可设计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在学习画笔一节中,当同学们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提出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提示利用Windows 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请同学们自己在操作中发现操作方法。请最早做出的同学教全班同学操作,(当小老师)这种问题的提出,给那些电脑操好者很大的刺激,他们马上钻研、探讨,同学们学习思路敏捷,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因为往往那些电脑操好者,同时多数又是那些上课喜欢自由者)这样使得整个教室学习气氛活跃,然后,请做出来的同学,到教师机上,利用屏幕广播教学(教师机、学生机管理系统),当小老师,将他的操作方法演示给全班同学看,小老师的操作比教师的教学真的没有差。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计算机教学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形式要多样化,让同学们开心,学东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直观,激发兴趣
1有弹性
地安排教学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采用多样灵活的形式调整教学内容,以实训室为中心,灵活地进行排课,实行分段接力教学。理论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实习实训不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结合项目开发的实际需要,灵活地使实习实训贯穿始终,采用弹性学期授课制。
2年级融合教学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可将在校学生打乱年级的界限,根据课程开展的先后顺序,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全过程。依据项目的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愿申报项目,教师根据实际来设计弹性作业,弹性开展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差异而提问,以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学习内容。总之,是要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将教学环节演变为职场锻炼,充分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教师弹性
备课教学内容的选取需要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和案例库中选择各种有利于提升学生项目开发能力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设计教案时,教学时间安排要有足够灵活的调控空间,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评价提供足够的时间。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学生、学习情境、学习任务,还要备工作过程。
4教师弹性
上课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分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主导,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进行灵活多样的上课方式。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总结过程,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5教学方法弹性
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学习场所,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引导法等。在同一门课程中,同一时间点,对不同的分组对象,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调控,弹性的教学方法会积极促进师生的互动影响和现场调控,最终课堂氛围可达到最佳。
6弹性评价
在评价环节可弹性进行,不应集中为某一两种形式,从多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项目使用者总评等评价方式。要做到随学随评,实现过程性评价。除了评价学习结果外,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最终体现个性化评价。
7课余时间学习
辅导有弹性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不定期不定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人沟通方法、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思想等多个方面进行辅导谈心,达到师生互相了解,从而促进教学更好的开展。
二采用弹性教学面临的风险
1来自教师方面的教师
在弹性教学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压力,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思想上的认识很难统一,导致集体奋斗的意识不强。
2来自系部的弹性教学的实施
对于系部和专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儿,但是在弹性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较多,如:课程的时间安排、课程间的衔接、授课地点安排、不同年级的总体协调、教学秩序的保障等。如在某方面的安排上出现屏障,弹性教学就很难开展了。
3来自学生的学生对弹性教学的认同感
需要进一步调研,不同年级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同,学习方法不同,他们作为弹性教学的主体,势必在思想上、学习上、实践上要做好准分的准备,此项工作才可以开展。
三、总结
目前,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已经广泛运用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成为高校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设备之一。在很多高校,对传统计算机机房做了改造,增加多媒体设备,改造变化成多媒体计算机机房;甚至很多学校将教室全部改造成多媒体教室,每个教室都安装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说,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已经完全覆盖高校,成为高校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2.高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管理现状
各个高校在对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的管理实践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归纳一下小结如下:
①管理制度不完善
较多学校对于多媒体系统的管理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甚至少数学校对于多媒体系统的管理根本没有制度。和计算机机房管理一样,随着学校多媒体系统的增多,需要严格的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管理好系统设备,以便正常教学。
②管理人员能力不强
多媒体系统管理岗位,是近年来随着系统设备的增加才增设的,但较多学校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安排一下简单开关设备,照看设备就行了。其实,系统的管理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专业背景,或者具备操作和简单维护的技能,以便能够随时处理简单的系统设备故障。但实际情况上,较多学校的系统管理人员参差不齐,总的来说,没有管理系统设备和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的能力。
③计算机软件不能及时升级造成使用障碍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很迅速,不仅硬件发展快,软件的更新升级也很迅速,例如,OFFICE软件的升级换代就很快,前几年2003的版本还在广泛使用,这几年从2007版本一下子就上到了2010版本或2012版本,由于微软公司的OFFICE版本从2007开始变化较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家里或办公室用的是2007以上的版本,做的文件在教学中到教室的多媒体系统中去使用,而教室的多媒体系统还采用2003的版本,不能够向下兼容,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影响教学成效。
3.高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安全策略
对于高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管理,综合各个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策略研究。
①建立管理制度策略
如今的高校,一般在教室里都建立了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因此学校的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的设备数量是较多的,在管理上就应该形成一种制度,根据学校特定的情况和多媒体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只要有了制度,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管理起来就有章可循。
②确定专人专管策略
只是建立管理制度还远不够,重要的是要实施制度。在实施制度的同时,要确定多媒体系统应该是专人专管。对于这个管理人员,以前很多学校较少用到专业人员,这样给管理带来一些难度。专人专管,不仅仅是设置一个管理岗位,什么人都能够胜任。最好这个管理员具备计算机管理或多媒体系统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差也要做到对管理员进行专业管理和日常维护的培训。
③定期维护系统设备策略
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主要由计算机、音频设备、视频设备、投影设备等组成,这些设备都和计算机相关,也可以说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要定期进行维护,以便及时排除这些设备的故障。
④安装病毒防范软件,定期联网杀毒
由于多媒体系统中计算机起了主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计算机发生故障多媒体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行,因此,计算机在多媒体系统中占有绝对地位。对于计算机的管理,其中病毒的防范是保证其安全,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多媒体系统的计算机上要安装病毒防范软件,并且若有可能的话,尽量做到联网对病毒库升级,或者定期联网杀毒,做到防范于未然。
⑤适时软件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