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流行音乐本科论文

流行音乐本科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15:57: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流行音乐本科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流行音乐本科论文

第1篇

5月4日第九届年会正式开幕,本届年会主席、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陶亚兵主持会议。学会会长王子初宣读了本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的结果并颁发证书和奖品,他回顾了1978年以来音乐史学的发展。副会长梁茂春、郑祖襄分别对参评的古代和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研究论文进行点评。梁茂春教授提出“选题要小、挖掘要深、逻辑要严、立意要新”的十六字口诀。他以为,本次论文评选中,富有创新意义的、具有闪光点的论文不多,应提倡年轻学者在研究中要有创新思维,要有敢于超越前人、超越老师的勇气。4日下午,大会分中国古代音乐史与近现代音乐史两个会场举行学术研讨。

反省昨天――近现代史研究

戴嘉枋以音乐史研究为题发言,认为历史是一条河流,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的规律与结果,探讨其因果关系是音乐史学一个任务。文艺的畸形繁盛是音乐为政治服务走到极端的必然结果。后音乐的大发展是对音乐的一个否定,今天有人喜欢样板戏不是怀念样板戏,而是对戏曲舞台上的老戏不满足。他指出:目前音乐史的研究呈“两极化发展”,通史与个案的研究较多,而断代史的研究较为薄弱;断代史是通史的局部“放大”,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历史局外人的身份来客观地看待研究对象,以史料为基础对研究对象进行考证。

汪毓和就重写近现代音乐史表示对自己著述不同意见与观点讨论的欢迎,提出“音乐史学应与民族音乐学相融合”,“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两种结合,从而使“研究更为深刻”。向延生介绍了新版抗战歌曲集编撰的背景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抗战歌曲的发展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抗战爆发后萧友梅先生在给政府的报告中,提出要培养歌咏指挥、培养军乐队,改变音乐学院办学思路、强调音乐为抗战服务的一些重要史实。冯长春有关30、40年代“学院派”论争的研究也引起与会者重视。

刘云燕对现代京剧样板戏旦角唱腔的音乐分析,钱彤有关贺绿汀与20世纪早期流行音乐研究成果的介绍,彭丽有关彭修文研究,孟维平、李岩对近现代音乐研究提出的思考和见解,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赵广晖教授对台湾原住民音乐的介绍等发言,也受到关注。

追朔从前――古代史研究

修海林通过对巴蜀三组文物图像的考证,结合文献将其置于历史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考量,以对南宋时期的南方杂剧的角色及其表演形式分析研究,认为鼓、板、笛或鼓、板、筚笠为南宋两种主要的杂剧乐器组合形式。贺志凌通过对新疆出土箜篌与巴洛雷克古代竖琴的比较,对箜篌的形制与渊源进行了考证,得出二者同斯基泰文化之源但不同流的结论。孔义龙的《论一弦等分取音与编钟四声音列》,王洪军的《见于〈国语・周语下〉的钟律文献再解读》和王清雷的《史前礼乐制度初研》,前两文分别侧重于考古学和文献学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钟律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而王清雷则通过对史前钟磬之乐的考证,对当时的礼乐制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此外,章华英对古琴的打谱研究与理论做出总结;朱国龙对古的考释等给学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古代乐谱的研究,一直是音乐史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薄弱环节。杨善武有《敦煌乐谱研究的新突破》的发言,他通过对同名曲《倾杯乐》旋律重合问题的探讨,来证明林谦三在1955年有关琵琶定弦推论之正确,并旁证了燕乐二十八调中闰角调的存在。徐元勇对留存于海外(主要为日本)的明清乐谱的保存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新乐谱资料与照片。李颖则对明清时期唱乐记录的形式即乐谱形式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古代史研究论文与发言较多,限于篇幅,不一一详述。

学科建设与教学

郑祖襄就中国音乐史的研究现状发言,指出“随着研究领域和范围的扩大,研究层次的不断提高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正不断走向深入”。就目前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而言,主要体现为文献史料研究、古代乐谱研究、古代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国乐律学史研究、音乐考古学研究、音乐思想研究、曲调考证七个主要方面。他强调了古代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重要性,针对目前研究较为薄弱的状况,以及因缺少文献记载对其研究所造成的困难,提出应以“考古学的方法”和“用历史的语言代替历史学”的观念进行研究。并认为“考古乐器的类型学研究”和“建立一套科学的古乐器测音体系”是音乐考古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两个重要问题。

郭树群指出:目前音乐史学学科理论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提出音乐史学史和方法论的研究应有更广阔的视角,呼吁音乐史学界“重视学科理论建设”。他还强调在音乐史的教学中应“弘扬历史理性主义精神”、“营造历史体验的氛围”,注重“资料基础与方法论的建设”,倡导一种“多维性的学术研究”。此外,高兴提出“中国音乐科技史”的研究课题,是音乐与自然科学相交叉而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生源;就业;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音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新课程,给高职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办学经验的不足,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状况还不尽人意。如何发展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问题值得探讨。

1.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培养方向单一

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职业培训的主要机构,实践中以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为主,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技术人才。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人才、输送什么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的。音乐专业也是如此。

高职院校大多是从师范、技校等中专学校转型过来的。由于先天不足,音乐教育还不能像其他专业那样有很大的改变,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置及授课的方式上都是继承了一贯的师范性,除了培训基层音乐师资外,对市场的其他需求环节和学生的就业心理都不了解,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训措施,因而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而极大地制约了音乐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1.2教学科研滞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教育科研的意义越来越为大家所共识。它不但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更是发展和完善学科理论的需要。因此,教育科研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科的前途和命运。[1]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科研的滞后始终成为音乐专业发展的瓶颈。

首先是教师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变化。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教师忙于“炒更”,或在校外带学生,或到歌舞厅唱歌,或忙于各种演出活动,为了赚钱,他们很难有时间静下来研究教学,更谈不上搞什么科研,写什么论文了。在各大城市的购书中心,你会看到很多歌曲集、琴谱等东拼西凑的书籍,却很难找到一本有学术参考价值和独到见解的音乐教育论著,整个专业科研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是一贯形成的惰性。大多数教师都没有科研意识,认为做教师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而已,甚至连备课都不认真,根本就没想到要作调查研究,要出教研成果。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

最后,机制的不健全也是科研滞后的重要因素。大多数高职院校被资金、生源、师资等现实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去顾及这些业务上的问题。

1.3教学与社会脱节

一直以来,音乐教育除了极个别的重点音乐院校设有表演系之外,其他的院校基本是以师范专业为主的。这就明显地限制了专业的发展空间。即便是设有表演系的院校,其教学也明显与社会脱节。当今音乐市场明显以通俗、民族唱法占主导地位,除了极个别的大型演出外,很难看到传统音乐的影子,在一些中小城市就更加明显了。中央电视台这几届歌唱大赛的获奖歌手,通俗组谭晶的歌声传遍长城内外,妇孺皆知;民族组的王宏伟唱响大江南北,无人不晓。而美声组的歌手连名字都很难让人记住,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再看一下音像市场,除了堆积如山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外,古典音乐也很难找到相应的位置。这不能不说这是教育与社会脱节的悲哀。

高职院校也莫不如此。诚然,师范类是一块大蛋糕,我们必须去争取,但社会上需要音乐的地方的确太多了,如歌舞厅的歌手乐手、一些简单的音乐制作、为企业、单位作曲填词等,只要我们真正了解市场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人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也一定能办得有声有色。

2.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意义

针对上述弊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实施高职院校音乐多元化教育,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与方法。

首先,实施多元化教育,可以拓宽专业的生源渠道。发展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不但可以拓宽专业渠道,避免了原来一只脚走路的不利因素,获得更多的学生资源;而且在社会培训方面,能更多层面地网络音乐爱好者,为专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就成不了学校,更谈不上专业的发展;拓宽生源渠道,学科就有了生存的基础,教育就有了发展的空间。

其次,实施多元化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空间。由于原来培养方向的单一性,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地方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在就业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发展音乐教育,设置对口的专业,从原来的纯师范性,拓展到社会娱乐、舞台表演、旅游公关、社会音乐生活以及多学历发展各个层面,广开就业门路,这不但有利于专业的生存发展,而且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

第三,实施多元化教育,是社会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审美情趣也在发生着变化,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解决了温饱之后,都有艺术参与的需求。原先仅有的音乐教育体系已不能够满足人们音乐素养日益增长的需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可以实现广大群众的艺术梦想。

第四,实施多元化教育,是音乐教育本身的需要与跨越。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都是以培养音乐高端人才为主的,在模式上也就是师范和表演两个专业体系,培养目标跟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实施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无疑给传统的高等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

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对策

根据音乐专业自身的学科特点,现在不少毕业生甘做自由职业者而主动放弃专业单位的工作。随着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和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他们将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要更多的走向大众,面向基层;因而未来音乐类毕业生就业趋向将是多元而不是一元的。因此,要发展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拓展音乐教育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走多元发展的道路。[2]

3.1立足师范性,抓好师资培训

师范教育永远是个大市场,立足师范性,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生存的基础。从生源角度看,地方基础音乐师资仍存在很大的缺口。对108所普通中学、795所小学和195所幼儿园中作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普通中学有专职音乐教师的有86所,占调查总数的79%;小 学中有专职音乐教师的仅有382所,占48%;而幼儿园的师资大都来源高中或幼儿师范学校,基本都是以包班的形式上课,不存在专职与否的问题。从城乡区域来看,城镇的音乐师资相对饱和,而广大农村地区就严重短缺了,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由其他科教师兼任,有的干脆就不开音乐课,这在山区尤为严重。加上每年都有一些教师退休,由此可见,音乐师资的培训仍有很大的空间,只要抓住机遇,高职院校在基础音乐师资的培训上应该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立足师范性,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刚从师范学校或其他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在教师配置、教学设备、课程编排及培养思想上都有一贯的师范性,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避免资源浪费。

因此,立足师范性,确立师范教育的基础地位是最切合实际的,它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2增加流行音乐元素,面向娱乐市场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人才自由流动。就业制度逐步走向市场,并开始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城乡协调发展、单位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提供服务的新机制。[3]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娱乐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原有的卡拉OK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娱乐生活的多元需求,众多的娱乐场所在歌手和乐手上还有很大的缺口,尤其是熟悉电子声乐和懂得电脑配器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有一位从事乐队工作的同学,他就职于最高级的一间歌舞厅,除了正常的上班外,每天晚上还要跑几个场子。从表面看好像是为了增加演出收入,但从深层去分析,就凸显了这方面人才的短缺。因此,看准市场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把流行音乐请进课堂,有目的地培养一些流行歌手、民族歌手,开设电声乐培训和电脑作曲等新课程,不仅可以拓宽专业的生存渠道,获得更多的生源,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多重选择的机会。

3.3发挥学科优势,走跨学科发展道路

所谓跨学科发展,就是在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开设本专业的课程。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知识性、技术性、情感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在高校的学分选修和双学历培训两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高等教育几乎都采用学分制的管理办法,除了必修课要达到足够的学分外,选修课也要取得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在选修门类上,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开展独唱辅导、合唱队训练、键盘乐、民族器乐、电声乐等课程,以其独有的娱乐特性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众多的选修课中赢得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就业人群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一种工作干到老了,也不可能凭一门手艺干一辈子,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到处找工作的人,往往腰缠几张文凭,也只有这样才能多些机会找到工作。

音乐教育具有实施双学历培训的优势,因为音乐教育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首先,它不需要死记硬背,在学生的学习时间上提供了可能;其次,音乐特有的娱乐功能,可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再次,音乐教育具有可动手操作性,符合大学生活泼向上的年龄特点。因此,把专业课与基础公共课合理安排好,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多修几门音乐专业课,获得多一张文凭,这对大学生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因此,实行双学历培训,对拓展高职音乐教育来说,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

3.4开展社会音乐教育培训,实现教育产业化

实现产、教、研的有机结合是高等职业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社会培训是音乐专业走向社会、推销自己、获取效益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开展社会音乐教育培训,大体可分为学历提高培训和兴趣培训两种。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也日益提高,学历达标成了教育界的时尚话题。如幼儿园教师要达到中专学历、小学教师要达到大专学历、中学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等。作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大可抓住机会,利用师资和设备的资源优势,在节假日搞些学历提高的培训:如幼儿师资培训班、小教音乐大专班等,从中提升自身的价值。

在兴趣培训方面,现在许多家庭都买有钢琴,年轻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完成功课之余,学点音乐以陶冶情操。因此,学校要抓住机遇,开设一些器乐培训班,开展一些合唱活动和音乐普及讲座等,为社会音乐生活提供教学和后勤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创收,为学校经济建设作点贡献;另一方面可以让专业走出校门,提高社会知名度,有利与专业的持续发展。

当然,社会音乐教育培训的项目还可以很多,甚至也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真正了解社会对音乐的需求,高职院校搞音乐教育培训是应该大有作为的。

3.5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大小课的有机结合

所谓合理利用好资源,就是把所有相关学科的教师、设备充分利用起来,避免无谓的浪费。合理利用资源无疑是办好一间学校的关键,这对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

前面提到专业设置的一些想法,在实施中应着重注意课程的整合。如乐理、试唱练耳、欣赏、合唱指挥等课可以采用公共课的形式,由固定的教师去授课;而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文史类的课程更可以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上;声乐、钢琴、电声乐、电脑音乐等技术课程可根据专业设置的需要由不同的教师上小课或小组课。在教室分配方面,可以有专门的教室供公共课使用,而小课则可在教师的工作琴房上课;同班的同学在上大课时在一起,其他时间可以上自己的专业小课,也可以自行练习,充分利用时间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卢明德.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第3篇

近日,笔者听到一盘由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的原创歌曲专辑《亲亲大理风》,立刻就陶醉于歌曲的优美旋律之中。该专辑曲调清新,民族特色浓郁,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大理的山水人情,风花雪月之中。

初见杨克先觉得他外表朴实,不善言辞,甚至显得有些木讷,但一谈起音乐,杨克先立刻变得健谈起来,两眼闪烁着光芒,周身洋溢着激情。

破茧成蝶 春华秋实

“我最初的启蒙老师其实是我的父母!”杨克先一脸真诚地对我说。

上个世纪70年代,杨克先出生于大理洱海东岸的挖色镇高兴村。纯净的洱海水赋予了他艺术的灵性,挺拔的苍山赋予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杨克先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特别是对白族音乐舞蹈十分热爱,在忙完田里的农活或者不出海打鱼的时候,父母便弹起三弦,唱起白族小调,跳起霸王鞭。杨克先从小就被白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所折服,加之父母亲的耳濡目染,上小学课时,他就能跟着父母或村民哼出一支支白族民歌小调,为今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克先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加之勤奋学习,199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理师专音乐系,开始系统的学习音乐。大学三年里,手风琴、钢琴的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此外他还不断挖掘民间文学,从民间文学吸取民间音乐养料,自己进行词曲创作,到大学毕业时,他成功举办了个人音乐会,使他的音乐才华“初露锋芒”。

2000年,杨克先被分配到下关三中,担任高色班的音乐专业教学工作,杨克先并未停止自己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他勤奋钻研教学,教学相长,不仅教学成果显著,而且音乐的创作愈加成熟。杨克先深爱家乡这片热土,在他创作歌曲中,大多吸收了白族音乐的音调韵律,再加以创新,把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歌曲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克先的羽翼渐丰,昔日无闻的丑小鸭渐渐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通过他创作的歌曲了解到他。然而他并没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为了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2001年至2003年,他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杨克先还向省内外许多专家虚心请教,先后师从钱晓雷、廖一等省内外音乐名家学习音乐创作。特别是2010年10月,他有幸到厦门大学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直接聆听了郑小瑛、邱孝胥蜚声国际的音乐指挥大师的教诲,使他的音乐创作水平甚至指挥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

“大师就是大师,他们随便点拨几下,就能让我领悟到很多东西,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克先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杨克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水平,最终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那就是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人才,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他认为作为音乐教师,把抢救民族音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几年来,他收集整理了白族民歌80多首,白族大本曲九板十八调中的十三调,共30多首乐曲,作词8首。他创作的民歌《下关风》、《小普陀》、《洱海鱼》、《采花莫把花采错》等120多首,其中《洱海金花妹》、《洱海鱼》、《我是大理小山茶》等发表在《民族音乐》杂志上。

在课堂上,杨克先经常把民间艺术与现代音乐相融合,教学中进行适当提升,让学生多了解学习一些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知识。2007年,他创作了《白族民间音乐》课堂实况录像,介绍白族民歌、曲艺、戏剧及白族音乐的发展。参加云南省第三届教学课堂实况录像比赛获中学组一等奖。

为了推动彝族打歌的发展,他创作编排的舞蹈《彝寨欢歌》把原生态音乐进行加工升华,使节目更具有艺术性和时代性。在共青团大理州委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文艺晚会上演出,这个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学校经常表演的保留节目,对弘扬优秀民间文化艺术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杨老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他不仅在艺术上毫不保留地教授我们;在经济上还力所能及地帮助我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这是杨克先所教过的学生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的确,十多年来,杨克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杨克先参加工作至今已十一年有余,一直从事艺术特色班音乐专业教学工作,他所任教的班级在高考中都取得好成绩,连续6届上线率均为100%;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都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2006年他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名师,此外还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次,校级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4次。

这,正是他醉心艺术,为教育事业奉献爱心的体现。

杨克先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父母都是农民,他跳出农门后,并没有贪图享受物质生活,而是一心奉献给贫困学生,爱心无疆,默默奉献。他的生活用度相当节俭,但把钱花在学生身上却一点不吝惜,没有任何迟疑。

高六十四班沈光,有较好的艺术天赋,但是由于父亲丧失劳动力,家境十分艰难,杨克先主动承担起帮助这位同学完成学业及成长教育的重任,不仅在思想上不断引导鼓励,而且在经济上给予无私资助,先后资助费用高达24800多元,使这位同学树立了立志成才的信心。在杨克先的帮助下,沈光同学圆满完成高中、大学的学业,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艺术设计师。

高86班的李克秀同学,家住弥渡县密址乡边远山区。2007年(高三上学期)临近专业高考时,她父亲病重,需长期住院,李克秀面临辍学的困境。杨克先得知后先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再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半年多时间共资助她3700多元,帮助她圆满完成了高中学业,顺利考入云南民族大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据粗略统计,10余年来,杨克先先后为多名贫困生资助三万五千多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这对于那些大款来说,三万多元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拿工资吃饭的人来说,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子女?作为一个老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爱学生,把他们当成你的亲姊妹,甚至儿女!”杨克先谈起自己的学生时,脸上更多洋溢的是欣慰。

杨克先接着说:“我现在个人的家庭条件和生活条件虽然不是特别好,但还是有一定的能力。所以,平常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我觉得能帮助别人也是种幸福,自己所做的不算什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而已。”

在班务管理中,杨克先的理念是:“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位同学力所能及的一份关爱。”

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材施教,通过各种文艺汇演、比赛、音乐会等实践活动对专业进行巩固和应用。他把民间艺术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用民间乐器来授课,介绍白族民歌、曲艺、戏剧及白族音乐的发展,让年轻一代了解学习一些白族文化。此外他还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最大的潜能,许多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佳绩,如李婷婷、李程斌等被四川音乐学院、西南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等重点音乐院校录取。杨克先的许多学生已经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艺术舞台上,他所指导的学生在全国、省、州、市都获过大奖,其中张国庆同学在第七届洱海歌手大赛中获美声组三等奖,李帅运获CCTV全国青少年七彩阳光艺术人才选拔赛声乐组铜奖,并于2007年教师节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

立足苍洱 绽放奇葩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杨克先谈起他的音乐专辑《亲亲大理风》时如数家珍。这盘专辑堪称是他从事十年音乐教育生涯的结晶,专辑以歌颂云南秀丽风光、唱响大理美好家园为素材,成功地把民族音乐的精髓与现代音乐节奏融合在一起,表现了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格。

专辑由“唱响大理”十二首不同风格的歌曲组成,歌曲都由云南省著名歌唱家黄绍成,著名歌手赵绍波等演唱。其中《洱海金花妹》由于旋律优美、民族味浓郁又有时代气息,在保护洱海启动仪式上作为开场表演,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后由著名歌手杨建英、郭海波演唱,被大理电视台拍摄成MTV,选入《爱在大理》音乐专辑中。现在《洱海金花妹》已是大理州市各种晚会经常运用的歌伴舞节目。

歌曲《我是大理小山茶》是杨克先创作给女儿的礼物,其轻快的语调给人以明朗的享受,被广为传唱,现已成为大理市小学生参加全国各种音乐比赛的经典选唱歌曲。

杨克先虽献身教育,却从未忘记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艺术道路上坚定执着,立志弘扬民族文化,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几近苛刻,力求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在教学之余,他收集整理白族民间音乐,坚持创作歌曲,创作接近疯狂,有时半夜躺在床上,大脑里还在天马行空地跳动着音符。灵感乍现,他立马起身,弹钢琴,记录灵感的火花,有时兴起还会吟唱几句。他家住的是单元楼,这可苦恼了周围邻居,纷纷称杨克先为“艺术疯子”。

“大理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冲击,民间音乐将面临消亡,随着老艺人的减少,很多民间歌曲就会逐渐失传;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一个专业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些民间宝藏进行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让它们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于大理州的民族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这是杨克先发自肺腑的声音。

杨克先从2004年开始进行对白族说唱艺术大本曲三腔九板十八调的收集整理,曾多次找到民间艺人去收集,去找作邑村北腔代表赵丕鼎老艺人、向阳村海东腔传承艺人李丽老师学习,有些曲调由于演唱者的自由发挥,在曲谱中无法记录,他还作了一些加工整理,在民间音乐整理过程中,尽量保持歌曲的原滋原味。他还专程赶到云龙、剑川、鹤庆、洱源等地收集吹吹腔唱腔资料,收集整理了100多首白族民间歌曲和大本曲选段,创作歌曲近百首,绝大多数歌曲在省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和获奖。

为了方便交流和学习,他尽量把白族话译成汉语,曲谱规范化,并用中文作词进行一些改编。其中由他改编的《新麻雀调》由白剧团国家二级演员董凤琴演唱后,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传唱。杨克先创作编排经典节目十多个,节目《火的恋歌》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歌曲《和谐班级》、《快乐依依》荣获全国校园歌曲创作大赛一、二等奖。

杨克先勇于探索,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大胆吸收了一些民族音乐的精华,将传统与现代创新意识相交融,因此,他的歌曲既是民族的,又具有时代性,让人耳目一新。他创作的《洱海鱼》荣获中国2010群众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快乐的阳芊依》获全国第三届校园歌曲大赛三等奖等等。

第4篇

[关键词] 乌力格尔;民间说书;传承;艺人

[基金项目] 该论文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资助”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ycx13053。

【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68-1

一、乌力格尔与乌力格尔艺人

蒙古族民间说书艺术流行在我国的东蒙古地区,这里的东蒙古地区指的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族自治县和蒙古民众高度集中居住的区域。东蒙古族民间说书艺术与评书,鼓曲和弹词说唱艺术的共同点是说与唱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但是作为东蒙古民间说书艺术的乌力格尔与其它民间说唱相区别的是,它是动态的表演说唱艺术,而后两者是相对静态的说唱表演艺术。最初的乌力格尔艺人是背着四胡,游走于王公贵族的府邸之间,后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间说书给民众带来的乐趣,因此乌力格尔艺人常常被邀请于各蒙古艾力之间。乌力格尔艺人是东蒙古民间说书艺术是否能够延续相传的关键,一个优秀的艺人起着传承和守护的作用。

二、民间艺人甘珠尔的习得方式

任何一种民间传统技艺都是从基础开始学习,逐渐积累和完善的。乌力格尔艺人也毫无例外。没有一位蒙古族民间说书艺人从出生就会开始说唱乌力格尔的本领,他也不像史诗艺人一样生了一场大病通过神授或梦授说来成为艺人,也不是所有民间说书艺人初出茅庐就会唱几十部和几百部乌力格尔。东蒙古民间说书艺人若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说书艺人他必须要经过从业余爱好者,慢慢过渡到半职业艺人再到名副其实的职业艺人的过程。对于学习乌力格尔的艺人来说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是充满着极大的乐趣。

民间艺人学习蒙古族民间说书艺术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首先是家族传承:许多蒙古族民间说书艺人的祖父以及父亲都是乌力格尔奇或哑巴干乌力格尔艺人,在这种从小充满乌力格尔说书艺术气氛的家庭里,说书艺人从小就对乌力格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东蒙古民间说书艺人甘珠尔的父亲就是哑巴干乌力格尔艺人,据甘珠尔老艺人回忆说,他只要听到有人说唱乌力格尔不论当时在做什么,它都会放下手中的东西急忙从家里的窗户跳进去坐在老人旁边津津有味地听父亲说唱。因此,一些乌力格尔艺人学习民间说书最初的获得方式是家族传承,也可以说甘珠尔艺人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乌力格尔艺人想要成为真正的职业艺人最重要的一步是拜师学艺。一个优秀的民间说书老师不仅在东蒙古民间说书界的影响很大而且在说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因此遇上一位好的艺人做老师是每一位说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情。甘珠尔艺人在学习民间说书艺术时先后向四位师傅学习。他们分别是著名胡尔齐孟天宝、布仁巴雅尔、色旦和赵那苏图。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艺人甘珠尔从这几位师傅身上学习了最基本的乌力格尔词曲的固定套路和程式之后再对乌力格尔进行即兴创作。从孟天宝老师那里学习会说新乌力格尔到逐渐成为出色的民间说书艺人,甘珠尔艺人凭着他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奉献于他自己所钟爱的乌力格尔民间说书艺术。

除上述家族传承方式和师徒习得方式以外,东蒙古民间说书艺人学习乌力格尔时还可以通过社会气氛和语境中学习。可以说从社会气氛和语境中学乌力格尔的民间说书艺人是野路子,他们从来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向专业的民间说书艺人拜师学艺,只是耳濡目染,作为观众的角度多听乌力格尔掌握一定的技巧之后自学成才。但这样的民间说书艺人甚少,大多数知名的民间说书艺人都是通过家族传承和拜师学艺习得而来的。

三、说书艺人的现状与保护

(一)俗民大众对乌力格尔的认识过于淡薄。乌力格尔是东蒙古地区人们多少年来用来娱乐的一种艺术形式,又是民众在现实生活中去衡量行为道德的基本标准。因为乌力格尔艺人说唱的内容大多吸取传统民间故事、当地民歌和民间传说,因此它有一定的娱乐功能和教育意义。在过去,牧民常常把说书艺人请到自家中进行说书表演,后来随着广播的发展,我们经常能看见家乡的老人抱着收音机听乌力格尔。但现在被世代传承下来的乌力格尔,又被多少人熟知呢?

(二)传承问题。笔者在采访甘珠尔老师时发现目前乌力格尔艺术传承问题不容乐观。任何一项民间艺术的传承体都离不开年轻人,年轻人在传统文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笔者在采访中得知好多年轻人现在不愿意学习乌力格尔,年轻人宁愿把心思和时间浪费在所谓流行音乐以及hip hop上也不会专心致志学习民间传统说书艺术。

乌力格尔不仅是东蒙古地区独特的说书艺术又是俗民大众的集体审美的体现。若想要保护这项民间说书艺术,必须提高俗民大众对这项说书艺术的认识,而且要建立全民性保护意识和概念,把它视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其艺人乃是传统文化的灵魂。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乌力格尔艺人进行一定的扶持,要解决传统文化传承者们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李福清.陈弘法(译).本子.乌力格尔演唱者生平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1989,(3).

[2]布特乐图.胡仁・乌力格尔音乐的传承与传播[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第5篇

汽车是生活的一部分

当初在澳洲上到第11年级,就到外面考了一个IT的专科,国外大学和国内不太一样,他们需要综合评估,然后给你一个总体分数。专科毕业后,我没有马上找工作,而是继续上了三年本科。我喜欢做关于汽车广告和房产广告的推广、发行、策划工作,所以本科转到大众传媒专业。

因为学校离住的地方比较远,而且我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父母为了奖励我,给我买了一辆奥迪A4,开了五年,到临回国时候卖了。因为自己本身也很喜欢车,就融入了那些改装车的人的圈子里面,这里面有人改装的风格很酷,有的很专业,分赛道版和街道版的,我改一辆车,要想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要花费两、三年,当然和资金也有关系。那个圈子里面亚洲人居多,因为我觉得和外国人可能玩不到一起。我每天的生活就是打工挣钱,然后改装车。我们经常到改装店交流经验,店里有车队,会组织大家一起去赛道比赛。参加比赛要有一定的标准,车速不能太慢,车也要符合专业比赛标准的性能。后来我在澳洲考了专业赛车手,现在还是一汽大众奥迪的试车教练。国外的法律很严格,不可能像在中国开车那么疯狂,所以也不会出大的事故。

五花八门的打工经历

在国外这些年,由家里负担我的学费,通过打工我可以自理60%的生活费,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杂费很多,再加上开车开销就更大了。我刚到澳洲,一拿到工作签证就开始打工了,有朋友介绍的,也有自己找的,几乎什么行业都做过。搬运水果、清洁公司的司机、咖啡厅服务生、面包店厨师……体力活给的报酬比较高。

记得打工比较苦的一次是和朋友一起做建筑方面的工作,早上6点就开始工作,主要是给一个酒吧装饰装修,刷墙面漆、擦玻璃。刷漆要刷两层,第一层打底,第二层刷白漆,就这样干到中午,休息一会儿接着开工。因为澳洲天气比较炎热,油漆干得比较快,下午主要做地面清洁。我前前后后换了十几个工作,我认为出国就是长见识的,如果只会说英文那就等于白去留学了!

不太适应国外的教学方式

上学的时候,记得有一堂课讲电影制作,那是好几百人一起上的大课。期中以前听着效果还不错,都能听懂,到了期中以后就完全听不懂了。语言的障碍很严重,一本教材里面除了介词和质词以外几乎都是看不懂的专业术语!而且书都很贵,我只能买二手的。于是下课后我就跑去问教授,希望他能帮我讲讲不明白的地方,教授用很英国式的方式回答我:“因为我已经下课了,如果你要找我问问题,我会额外收费给你讲。”像他这样的教授级别的老师不只在一所学校任教,他还要去其他大学继续讲课,想要占用他的宝贵时间,他告诉我大概的费用是一小时200澳币。听完他的这些话,这门课程我就再也没去上,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这门课我也没有参加考试,期末要写七、八千字的大论文,我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课堂上,特别是讲述电视电影的方式方法的课程上,很多拍摄手法与技巧上的知识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教授会用很独特的技巧让大家很容易地接受和理解。在学校里,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很快融入学习的气氛,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学习,草坪上、石阶上、喷泉旁……所以对于我的英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帮助,通过课上的学习,平时与同学沟通,课下的复习,和平时生活上的交流,还有就是经常去看电影。我是一个很外向的人,不会顾忌如果说错了会被笑话,所以在课堂上我很活跃,尽量多和教授交流。课下在各种公共场合,我都不吝惜和外国人用英语交流,连比划带说,总能让他们明白我的意思,所以我的听说能力比同学们要强。

虽然我的语言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我不太能接受在国外的课堂上常常要分小组讨论问题,老师给一个大范围,每个小组选择一项,每人说一段,大家私下里去准备。组里的同学进行分工,但是大家的时间都碰不上,很少能找到同时都有空闲的时候商量问题,到最后因为时间不充分,即便也能顺利完成,但是准备得很不具体细致。一般情况是,每个小组讨论完,教授会问一堆问题,我们也回答不出来。当然国外比较自由的课堂环境是好的,没有严格规定上课不许说话、吃东西等等,可以小声地讨论问题。国外的大学课程安排太少了,业余时间很宽裕,间隔时间长,学的知识很容易忘。

内外皆有变化

我从澳洲回来首先是身体上发生了变化,体重增加了,因为澳洲人比较懒,受到了他们的影响,而且没有时间运动。还有国外的人想法都很现实,我在澳洲的时候受他们影响,也比以前现实许多,但回国后思想又中和了一下。

第6篇

在中南大学的校园里,刘路匆匆而过,黑色风衣,黑框眼境,腼腆地笑。几天前,他或许只是大家眼中的路人甲;但现在,即便特意戴着遮阳帽,仍有不少人能认出他,他的照片早已伴随着他的出名传遍网络。

3月20日,中南大学数学系本科四年级学生刘路,因破解“西塔潘猜想”,被学校破格聘任为教授级研究员。这个22岁的小伙子,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正教授”。在媒体长枪短炮的围攻中,他把头深深埋在了风衣的领子里,“我不是天才,只是喜欢”。

腼腆的《哈利・波特》迷

刘路说话声音极细微,仿佛在自言自语。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当他从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手中接过100万元奖金时,表情也是淡淡的。

生活中的刘路,斯文腼腆,有点不合群。晚上,大学寝室一般会开“卧谈会”,刘路很少参与讨论,有时,大家正聊得火热,他会突然冒出句冷笑话。刘路说他并不是个高傲、冷漠的人,但朋友的确不多。“我也想交朋友,但我性格太闷,大家觉得我比较无趣吧。”

在同学们眼里,刘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术男:“他如果不在寝室,就一定在图书馆。”“大一时,他每天晚上都看数学论文,还是英文版的,而且看得津津有味。”“同学问他题目,他的思路也与别人不一样……”

刘路的室友刘洋告诉记者:“刘路可以为了一个数字问题,饭不按时吃,觉也不按时睡。有一次,我半夜两三点醒来,他还在看书,一大早起床,发现他已经不在寝室了。”而刘路说,那并非常态,他一般是每天睡七八个小时,很规律,“不过,我的确希望自己能像‘吸血鬼’那样,不用睡觉”。

学术男并不等于书呆子,在数学之处,刘路的生活并不枯燥。他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忠实粉丝,尤其喜欢女主角赫敏;他听流行音乐,喜欢王菲和梁静茹的歌,休息或走路时都戴着耳机;他爱下棋,同学们热衷的韩剧、电脑游戏,他从不参与,“还不如找人下上一盘象棋有趣”;他还喜欢运动,跑步、游泳、乒乓球、羽毛球,他都挺拿手,在学院运动会上,他包揽了400米和1000米两块金牌,使人们对这个少言寡语的男生刮目相看。记者留意到,身高1.7米的他,体型看似瘦弱,饭量却不小,他戏称这是因为体质好。

应试教育的抵触者

刘路的家在辽宁大连,他的父亲在一家国企的后勤部门工作,母亲在起重机公司担任工程师。他的父亲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没有“狼爸”、“虎妈”那两下子,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没有什么先进的理念,也很少辅导孩子功课。

刘路对数学的热爱起源于初中。初三那年,他读完了《古今数字思想集》的前两册(全书共4册),该书全面论述了各种数学思想的历史渊源,据说颇为高深艰涩。高一时,他就已开始阅读英文版数学书了。据他的高中数字老师回忆:“刘路很少会按部就班地学习,喜欢提些‘怪问题’,他的数学思路敏捷而独特,跳跃性强,解题步骤和思考方式往往出人意料。”

每次数学考试,刘路都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别的同学好几步才能推算出的结果,他一步就到位了,步骤极其简略。可闭卷是按照步骤给分的,刘路没少吃亏。在高中学校600人中,他的成绩有时能进前30名,但有时也掉到200名以后。这样的成绩可让父母没少上火,“高中三年,他把大量时间用来学数学,其中有很多都是高考不考的内容。我们觉得这有点‘不务正业’”。但刘路不以为然,“只要有兴趣,就能迎难而上,不用太注重分数和结果”。

2008年高考报志愿时,母亲希望刘路能报考工科,实用、好就业。但他就是不从,从一本到三本全填了数学专业,并最终被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录取。

刘路心里或许也有一份无奈,“我是应试教育的抵触者,所以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别人质疑我,我只能默默地忍受。我想要呐喊,却无话可说。我不敢说某某成绩不好但也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因为我不是某某,这样的理由只会招来更多嘲笑”。

“灵感一闪,问题就解决了”

在大二的组合学课上,老师不经意提到了“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而刘路那阵子刚好在思考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激起了他平静生活中的小涟漪。

那年暑假,刘路开始系统了解该定理。他通过自学获知,该定理是数理逻辑“反推数学”中的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数学研究是“从公理到定理”的,反推数学研究则相反,是“从定理到公理”。拉姆齐定理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找一个最小的数n,使得n个人中必定有k个人相识或l个人互不相识,海内外有不少学者在进行该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研究。199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针对这一定理提出了“西塔潘猜想”。这个猜想让刘路深深着迷,之后,他每天花五六个小时在上面。

2010年10月26日,正在上自习的刘路突然想到:把之前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就可证明“西塔潘猜想”。他赶紧跑回宿舍,连夜运算,用英文写出证明过程。“论证没花太多时间。灵感一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一定要总结点什么,可能与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没有诀窍,就是一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突然间想到了就做到了。”

随后,他以“刘嘉忆”的作者署名向美国芝加哥大学主办的《符号逻辑期刊》投稿。刘嘉忆是刘路进入大学后给自己改的新名字,他不大喜欢“刘路”,一来听上去像个女孩,二来重名的人多。他曾到派出所申请改名,但未予批准,因此,平日里同学都叫他刘嘉忆,但法律上的姓名依然是刘路。

2011年6月,《符号逻辑期刊》主编给刘路发来电子邮件:“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的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最终被你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你的证明如此漂亮,请接受我对你研究成果的祝贺!”

众多著名研究者10多年都没有攻克的“西塔潘猜想”,被一个毛头小子用两个月给解快了。有意思的是,在这前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刘路的老师和同学竟然都不知道他曾向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投稿,也不知道他的成果引来了好评如潮。刘路解释说:“学术的事情,没什么好炫耀的。而且我在投论文之前跟同学提到过这个学术问题,我看他们兴趣不大,也就不想多说了。”

“教授”头衔引发争论

发现刘路的是中南大学博导、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有一次,他在南京遇上了数理逻辑学界的老前辈丁德成,丁德成兴奋地告诉他:“你们中南大学出了个好苗子啊!”和刘路见面一交谈,侯振挺就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想收他为学生。之后,侯振挺联合中国科学院李邦河、丁夏畦和林群三位院士,分别致信教育部,建议破格录取刘路为研究生。2011年10月,中南大学特批刘路硕博连读,并为他量身打造了一套培养方案。

真正引起舆论高度关注的,是此后刘路被纳为青年教师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头衔是“正教授级研究员”。以往,一个讲师要成为教授,按程序至少要经历10年。除了“名”,中南大学还给了刘路“利”:100万元奖金,其中50万元用于改善科研条件,另50万元用于改善生活条件。记者了解到,这笔奖励类似于高校为吸引人才开出的“安家费”,一般只有欧美顶级海归进副部级重点大学才能得到这样的巨奖。

父亲得知此事后,担心大过喜悦。“他太年轻,学历也不够,怎么当教授?”其实,和他父亲一样怀有疑问的人并不少,“仅凭破解一道难题,就给一个正教授研究员是不是奖励过重?题破解得好,不等于整体知识水平就达到了教授的水平”。但也有人认为,“现在,人才选拔、职称评审越来越程式化、功利化,不少研究人员沉迷于跑课题、抢项目,真正的科研创新反而受到冷落。刘路的例子未尝不是人才培养的一次探索”。

校长张尧学对刘路充满信心:“10年不考核他,我也相信他每天都在努力做研究。”他也表示,这么做,只不过想向优秀青年人才发出信号:学校惟才是举,而不是惟学历和资历。

第7篇

【关键词】积极教育;中职英语教学;积极体验

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家们把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果应用到教育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教育的理念。积极教育就是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只有以快乐的心态学习,并通过积极体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们才更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武器”,来解决在以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题背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有些是农村留守儿童,有些是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些甚至是孤儿。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网络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自卑、羞怯、紧张、焦虑,甚至患有抑郁症的情况。这些学生中大多数也是学困生,既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们的表扬少批评多,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反感情绪,甚至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些学生心理比较敏感,也比较脆弱,当遇到一些问题时,他们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就变得极不稳定,有的甚至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解决问题,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上课时,经常人坐在教室里,但两眼无神,既不积极回答问题,也不主动参加活动,更不会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们的注意力涣散,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即便课堂内容十分精彩,他们也会被教室外突发事件所吸引,立刻心神不宁,就想马上冲出去看个究竟。其实,学生们都知道学习方法,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在什么地方,但就是缺少积极性,不愿意积极主动配合教师,进行积极地改变。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一些发达国家近几年进行的积极教育实践中得出结论,积极教育能有效地融入教学,能有效地预防和干预学生上课时焦虑、紧张等情绪的出现,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快乐感。在我国,积极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等地多所学校已经实施了积极教育的实践教学,并且已取得显著的成绩。课题研究的目标:在积极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以我校中职生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出发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探索出一些促进积极体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这种消极心态,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成为轻松快乐的学习课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英语学习中,不仅能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让我们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而且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问题。课题研究价值:利用积极教育理念,使之有效地融入英语课堂,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师生交往中和同学交往中;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和考试成绩;减少学生们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提升学生的学习快乐感,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使学生们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现代化医务工作人员。课题研究方法:(一)采用文献研究法。在研究中,我们以“积极教育”“中职英语教学”“积极体验”作为关键词在知网等网站上检索相关文献,在本校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从中选择并整理出对本研究有作用的文献,学习并总结出有任值的观点,为本课题书写各阶段和总结论文提供理论依据。(二)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后,我们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编制出了问卷,以我校部分专业和班级为调查对象,深入调查学生们的英语现状,并总结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三)采用课堂观察法。分别在两个班级的英语课中,观察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目标设置,教案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等各个环节,是否提升学生的积极体验,下课整理并进行总结,为更好地提出教学策略做准备。

一、研究对象的来源以及心理特点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对学生求学原因的调查,在校学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失落型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中考成绩低,没有被我市的普通高中录取,学习基础薄弱。他们在初中阶段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屡受挫折,再加上内驱动力不足,导致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二)强迫型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已经初中毕业,由于学习基础弱,本人不想再继续学习,在外务工或在家待了一段时间,但由于年龄太小父母担心他们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学坏等原因,强迫孩子来学校学习。(三)主动型的学生。这少部分学生的中考成绩在400分左右,但家庭条件不太好,他们想尽快学到一技之长,早早就业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主动来我校学习。他们学习目的明确,找到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课堂上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能配合教师完成各项任务。我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岁-19岁之间,他们精力充沛,可塑性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基础知识薄弱,内驱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喜欢网络游戏,心理不够成熟,容易产生片面的观点。

二、研究对象的英语学习现状

经过对本校20级护理专业和农村医学专业的部分新生班级进行的英语学习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在小学和中学阶段英语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中考成绩低,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中考成绩在30分-60分之间,成绩偏低。说明这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很薄弱,没有达到中学生应具备的英语知识水平,如单词量记忆不足,没有掌握语法,听力和阅读就很困难。其中一部分学生甚至放弃学习英语。86%的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英语,已经学习英语六年了,有一定的基础。60%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多数学生生活中用不到英语,也没用其他方法拓展学习,使英语学习陷入困境。总体表现为,词汇量少,语法知识似懂非懂,一些概念容易混淆,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较弱。中职英语以中学英语为基础,在难度上和初中英语相近,但内容更广泛,单词量加大,使用英语的场景更丰富,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化差异认知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所学知识不对等,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二)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兴趣不高调查结果显示,77%的学生不喜欢初中“满堂灌”的方式。教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感受,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最终结果是,教师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了,但多数学生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63%的学生上课没有提问交流的时间。71%的学生反感中学单调的上课模式。46%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有点难,不能很好地理解。总体来看,课堂上几乎没有师生互动,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长时间跟不上英语课的节奏,困难就会日积月累,最后就导致上课像“听天书”。(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调查结果显示,76%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经过访谈多名学生都知道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方法,但就是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总是消极地认为预习和复习没有效果。65%的学生认为英语难学,主要是因为英语单词记不住,语法太难不能掌握。73%的学生已经习惯等教师讲解。这部分学生已经习惯听教师的指令,不会积极主动学习或思考问题,总是等待教师讲解。思想和行动上很依赖教师,离开教师的安排,他们就会迷失,不知自己要干什么。81%的学生课后很少花时间学习英语。因为学得不好,他们也不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也不利用本校图书馆看书,得过且过。总体来看,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单一的学习方法,内容简单且少时,这种方法还能奏效,但当内容复杂且多时,效果就不好。学习没有持续的良性循环,导致他们在学习方面长期“营养不良”,最终导致学习上“颗粒无收”。英语作为一门中职学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能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和知识领域。但实际上,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的状态是“漫不经心”,表现很懒散,有的上课睡觉,有的上课偷偷玩手机,有的看其他的书籍,有的甚至旷课等等,他们宁愿采取这些消极的方式回避课堂教学,也不愿意采取主动的学习方式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最终就导致了师生冲突频发和“上课难”的现象。

三、应用积极教育理念,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体验

如何能改变这种现状?怎样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让英语课堂成为轻松快乐的“幸福课堂”?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在近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每节课课前5分钟happyEnglish(快乐英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情绪,甚至有的学生有反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下上课,师生关系肯定紧张,而且课堂教学效果很不好。因此,利用每节课课前5分钟,安排不同的学生给同学们分享一个小故事,形式可以不限(说、唱、跳舞等),要求学生尽量使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同学们年龄相近,喜欢和关心的话题也很相近,自己确定主题之后,再帮助学生修改一下英语文稿以便他们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学生的不适情绪,为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二)帮助学生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一起做思维导图和鱼骨图

记忆单词和理解语法,是很多学生的“敌人”。为此,我建议大家画思维导图和鱼骨图,它们都是有效的图形学习工具,简单又高效,让知识可视化,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让知识变得“五彩缤纷”。在讲到语法-名词时,涉及分类、用法和数的变化等知识点,内容多,用法灵活,尤其对名词的复数和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容易混淆,是学生“头疼”的语法。使用思维导图之后,大家对名词的分类和用法就很容易掌握,使难点很直观,我们再把易混淆的知识点备注出来再加强记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也愿意配合教师完成作业。

(三)引入激励机制,奖励在学习中努力的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校的学生大多正是处于“花季”的孩子,他们内心深处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但由于之前受到的批评比表扬多,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他们会主动背着“差生”“什么都干不好”等标签,所以也没有干好一件事的内动力。如果我们再继续批评他们,效果只能是越来越差,他们甚至还会和教师直接发生冲突。因此,我们经常表扬学生。例如,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点,职业学校的学生也不例外,你们也是最棒的学生。”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多样化课堂活动,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体验

为了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体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制作教学课件ppt、使用希沃教学软件制作课件和小游戏、利用手机和超星教学软件布置和检查作业等等;在课堂上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roleplay(角色扮演)、我是小教师、我爱你-单词、激流勇进等等,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体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前上课,我经常走到学生中“请”学生上讲台进行roleplay(角色扮演),即便这样做,也没几个愿意大大方方配合的学生,他们经常低着头,希望自己不要被教师发现。而现在,他们多数能积极大胆地参加角色扮演的活动,回答问题的声音比以前更洪亮,学生变得更自信了。

(五)以创新精神为灵魂,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思维差异感知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英语影视欣赏、流行音乐等),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针对部分有难度的内容,采用直观的方式等(如语法微课、小视频等),使内容更加简单易懂,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更好地进行积极体验,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有的学生想学习英文歌曲,我就在课间帮大家学习歌词,指出连读、弱化等发音的地方,让大家自己翻译歌词大意,效果非常好。在难度适中的教学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比以前更有活力了,他们在课堂上能积极参加活动,课后能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的还能利用班级文化角里的图书做些文化拓展。

(六)应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中职英语新课标》的要求,依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过程的监控促成课堂目标的达成。通过学生上课的出勤次数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次数统计等,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其他任务活动,如书法秀、角色扮演、我是小老师、我爱你-单词等等,形成终结性评价。除此以外,还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最美学生、最美作业、单词记忆王和背诵达人等等,形成表现性评价。以上评价再参考笔试成绩,形成期末总评。多元化评价可以促进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最大可能地积极体验,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完成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过程;多元化评价可以使关注知识本位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方法,使评价成为学生会思考和反思的过程。

四、总结

由于多数中职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弱,自信心不足,所以更需要教师对这个群体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注。传统教育注重学生存在的问题,这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积极教育以人为本,注重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积极品质的发展。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能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大部分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和成绩都有所提高。尤其参加中职生高考的学生,他们多数英语基础十分薄弱,但在课堂上经过实施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后,在英语学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中6名学生通过中职高考升入到我省医学类本科院校学习,为其他学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作为一名中职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中,利用游戏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和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期建设者。

【参考文献】

[1]任俊.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1-5.

[2]周烨.运用积极教育理念提高中职校生学习积极性探究[J].科技教育,2018,(10):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