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6 15:58: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创业调查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海西
一、研究区域概况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相互衔接,依托沿海厦门、福州、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的地域分工明确、经济联系紧密、市场体系统一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笔者走访了海西各重点高校、创业活动相关的部门,了解目前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状况,并以社会网络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科学分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二、问卷分析
(一)创业环境方面
1、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本调查有效对象156人,在问及现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答已经进行创业的有37人,占23.72%,但回答已经成功创业的仅为1人,占0.64%。回答考虑过可还没着手的有94人,占60.26%。据访谈了解,许多创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搭建成功创业者的网络交流平台,拓展自己的关系网络。搭建交流平台,对于带动创业氛围,促进创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回答完全没有考虑过的有24人,占被调查者的15.38%;2、对国家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对国家相关政策比较清楚,只是偶尔关注的在此次调查中有72人,占被调查着46.2%。知道但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的有52人,占33.33%。这两者相加起来占被调查人数的80%。可见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利用政策的人较少,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创业政策的普及。而同时对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持肯定态度认为作用很大的只有19人,仅占12.5%。
(二)创业实践方面
1、创业的方向。在对已经创业的调查者进行统计的时候,在选择创业的方向上,选择经营实体店面的有55人,占35.26%,而开网店的有22人,占14.1%。这当中主要是浙江某学院的自主创业的学生,因为该学院的学生自主创业主要以开网店为主,并且将开网店设为大学选修的课程之一,拥有学分激励,鼓励学生经营网店,在此导向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学校构建的制度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2、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来源问题上,主要由家庭提供的有67人,占35%,而希望通过政府支持的有20人,占10.31%。可见家庭关系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在大学生创业获取资源来源,相对产生影响较小;3、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关于创业资金的问题上,有73.47%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为10万元以下;同样在回答创业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回答资金不足的有100人,占被调查者的64.1%。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在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上,很多同学都是依靠家庭的支持,家庭网络在遇到创业的资金危机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创业教育方面
1、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在回答认为创业教育有无必要的问题上几乎是一致的。认为有必要有144人,占92.3%。请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验,到创业成功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请专家讲授理论,创业模拟训练,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这些方式来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学校搭建的关系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创业教育的开展。针对当前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情况,85%的人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持很一般的态度,认为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好的创业课程。许多受调查大学生希望通过引入创业导师这个平台,拓展大学生创业理论指导的社会网络,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3、创业课程的内容。针对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上,42%的调查者希望能够开展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34%的同学希望能够得到创业建设的个性化辅导,也有部分同学希望在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上能够有所收获。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创业课程内容,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来给他们授课,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三、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对策性建议
(一)政府制定各项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环境
从政府政策层面上看,应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与开展实效。政府提供的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政府行为,将大学生创业“燎原行动”品牌化,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的先行先试典范,为大学生创业出谋划策,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后援队伍。通过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提高创业优惠政策的普及,引入创业导师机制,在社会资源层面上,为拓展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提供政策性帮助。
(二)拓展关系网络,提高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
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必须肯吃苦、不怕累、有毅力、锲而不舍,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网络,拓展自身人际关系,为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关系网络的建立对于丰富大学的人脉,遇到问题能够多应该关系网络来解决,对于大学生自身创业很有帮助。通过社会网络的拓展,对于抵御创业风险,创业资金的不足,分享创业经验,有效提升自身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业效能感 创业意向
一、概念界定
创业效能感是在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是将自我效能感引入到创业研究领域中。目前,研究者对其概念的定义较为一致,认为创业效能感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扮演各种创业角色或对完成某些创业任务或创业行为所具有的信心或能力知觉。同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一样,创业效能感反映的不是个体是否真实的具备创业能力,而是个体对创业活动或创业行为中所需的知识或能力具有一定的信心或信念。
二、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测量工具
由于国内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创业效能感研究多以创业者或工商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为主,测量工具也较适合真正的创业者。有研究表明使用国外创业效能感量表,可能存在文化差异;同时,国内大学生作为非创业者是与真正的创业者有所不同,所使用量表的内容和结构维度上也存在差异。所以国内研究者更多的使用自编问卷进行测量。例如韩力争(2009)编制的大学生创业效能感量表,包含96个题项,9个维度(创业自信、创业目标成就、领导能力、人际关系协调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效、意志不坚、力不从心和自我怀疑)。以及汤明(2002)编制的大学生创业效能感量表,包含22个题项、5个维度(创新效能、机会识别、风险承担、组织承诺和关系协调),这两个量表以及其他研究者也相应编制了大学生创业效能感量表,但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以检验这些量表的再测信度。
三、创业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
袁屹(2011)的研究表明,男性大学生在创业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在风险承担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而曹坤峰(2011)的研究结果与其并不一致: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创业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机会识别维度上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
不同研究者对大学生专业类别在创业效能感总分和各维度差异比较的研究结果中得出相反的结果:曹坤峰的研究表明,人文类专业的大学生其创业效能感总分和机会识别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类大学生,其它分维度上的差异比较并不显著;而袁屹的研究表明,人文类专业的大学其创业效能感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理工类大学生。
由此可见,关于创业效能感在性别和专业类别的人口学变量上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被试取样偏差的原因,也可能是由测量工具不一致所致,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二)个体特征变量
张敏(2011)的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对创业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对他人情绪调节维度、对他人情绪评价维度和对自己情绪调节维度能够正向预测创业效能感,即这三个维度得分越高,创业效能感水平越高;而对自己情绪评价维度和对自己情绪运用维度对创业自我效能感无显著预测作用。这可能意味着具备更好的建立人际关系的情绪智力,更为关注对他人的情绪评价和情绪调节的大学生,他们的创业效能感水平更高。
曹坤峰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对创业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成就动机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相比成就动机水平低的大学生,他们对创业活动的有着更积极态度。
四、创业效能感的影响效果
很多研究者对创业效能感对创业动机及创业意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效能感对创业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曹坤峰采用由汤明编制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效能感能够正向预测其创业动机,对创业动机中的追名求富维度、家庭影响维度和自我实现维度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对社会支持维度预测作用不显著。张敏采用自编大学生创业效能感量表对创业意向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研究在概念界定、测量工具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等 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较为丰富,揭示各变量对创业效能感的作用路径,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现有研究中,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与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较少见,这是由于大学生群体还不是真正的创业者,所以多见创业效能感与创业行为的前因变量的研究较为常见。这就提示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可以采用纵向跟踪研究以考查大学生在进入实际工作中的创业行为,为大学生创业效能感进一步的理论建立提供有力的实证基础。同时,为学校在理论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信心提供理论指导,在教学设置中开发创业课程或是提供学生创业实践和活动给予借鉴。
参考文献:
[1]曹坤峰,成就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和企业动机的关系研究――以大学生为例[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2]袁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关键词 创业意识 核心内涵 现状调查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Students' Awar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WANG Tao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i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hotspot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literature on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of the core concepts; surve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collated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nd hope to be abl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search scholars.
Keywords: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core concept; situation survey; impact factors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个体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创业的首要前提是要有超前的创业意识,因为创业行为是建立在创业意识基础之上的。因此,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意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理论方面,主要是对创业教育的核心概念进行解读,在实证方面,主要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调查。笔者关于创业意识,对国内外部分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出有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文献综述如下:
1 国外研究
在国外,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美国著名创业教育家Timmons,他的研究与实践成果集中体现在《创业学》(New Venture Creation)一书中。内容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五部分。①而关于创业意识的单独研究几乎没有涉及。
国外学者有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实证调查与研究:Scott、Twomey和Blackburn对英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调查发现,54%的学生有创业方面的意愿。②Sandholtz对美国匹兹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44%的学生想去创办企业。③Brenner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超过55%的美国大学生希望自己将来去开办公司而不是被企业雇佣。④这些研究都说明国外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是比较明显的,从而也反映出他们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
另外Garavan和 O’Cinneide对欧洲国家的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往往都有着较强烈的创业意识:在丹麦,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有将近50%的都想创业;在法国,则有35%的学生有这一想法;而在爱尔兰,这一比率竟高达58%。该研究表明,创业教育能教给学生创业意识,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活动。⑤Webb等人发现在美国的百森商学院(该学院致力于创业领域的研究,在全国排名为第十五位)的学生更倾向于创办企业。⑥LarsKolvereid对所学专业是创业学的以及非创业学的人进行比较,发现专业是创业学的学生中已创业人数,以及他们的创业意识都高于非创业学专业的学生。⑦
从以上的文献来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意愿的实证调查方面。但笔者认为这些研究都不完善,并没有从各方面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差异进行全面的分析,加之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差别,因而这些研究对于我国创业意识的研究指导性十分有限。
2 国内研究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对于创业意识,国内许多学者都做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创业意识的概念解读、创业意识所包含的内容、创业意识现状分析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笔者查阅相关创业方面的著作以及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搜集有关创业意识的论文,现将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2.1 创业意识的概念研究
目前国内研究者多采用彭刚的《创业教育学》一书中关于创业意识的定义:“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信仰和创业世界观等心理因素。”⑧
张文平对创业意识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具有逻辑性的论述:“一切的创业活动最开始是有创业需要而引发的,当创业者的创业需要逐步强烈,升级成创业动机时,那创业活动也就开展起来了。而创业兴趣是能够让创业者保持长久的激情与坚强的意志力的。⑨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都会对自己所进行的项目有长期的目标和追求的向往,这就是其创业理想。创业理想是创业者最为重视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创业者往往都会努力拼搏,通过艰苦磨练,建立起一种为完成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当创业者在逐步的创业活动中不断跌倒再爬起,慢慢走向成功时,其思维和心境也随之升华,逐渐形成对创业的最高层次的认识——创业世界观, 这种世界观是能够把创业者个性发展的方向与社会义务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去不断追求创业更新更高的境界。
李运华和许文兵则认为创业意识是整个创业教育的开始,如果没有创业意识,那自主创业就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内部动机,支撑着整个创业活动的运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创业意识是创业者心理活动能动性体现,是创业者来源于自己的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进行加工,从而形成的创业设想,是创业者内在的强烈需要和创业的强大动力。⑩
关于创业意识的核心内涵,国内学者都有详细的论述,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说服力,但要对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测量的话,就必须对创业意识的内涵进行具体的概述。个人认为,创业意识应这样去理解:创业意识是指人们对创业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是由创业需要意识、创业机会意识、创业规划意识、创业风险意识和创业个人品质组成的个性心理系统。
2.2 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相关学者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做了实证的调查和详细的分析。谢志远等人对温州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实证调查,并与其他地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温州地区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意识都高于其他地区,并且毕业后更善于创业。因此他提出要以温州人创业精神来指导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孙志艳等人对哈尔滨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比率远远大于本科院校。 周斌对西安718名大学生的有关于创业方面的调查分析发现,西安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强,但真正进行创业的较少,创业行动较谨慎。
何婷英、曾晓玲等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做过问卷调查,他们认为大学生就业观陈旧,享乐思想严重、有很强的依赖性、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创业意识不强,主要表现有:(1)大学生虽然具备初步的创业意识,但主动性还不够;(2)虽都有从市场为导向出发创业,但缺乏创新性;(3)虽有较多的创业想法与项目,但缺乏对风险的考虑;(4)虽有创业的心理准备,但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质;(5)虽能认识团队的重要性,但缺乏团队形成的氛围。对于这些现象的存在,他们认为这与我国的社会环境、教育培养方式以及学生缺乏对自身条件的正确认识等有很大的关系。
邹华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被动接受创业、对创业认识不足、在创业行动上盲目,大学生普遍还没有自觉的、理性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动。
总之,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集中在对创业意愿的实际调查,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今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对于大学生创业现状也作出了一些分析与总结,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但目前国内学者的现状分析有的是以一个学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有的是以一个地区的大学生为对象,还没有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我国的高等院校学生创业意识进行实证调查,另外现有的调查都很少有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校资源以及大学生本身不同的个人特质进行分类调查,因而研究不够全面,代表性不强。
2.3 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影响因素的分析
许多学者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证分析。其中周秋红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加以剖析:一是个人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的心理、思维以及行为模式的综合,对个体解决问题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她认为个人特质表现力跟创业意识的形成是成正比率的;二是家庭与知识文化背景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有重要作用,另外是否接受过创业教育、是否参与创业团体并进行创业活动,与其创业意识形成也是呈正相关;三是创业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地域文化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四是社会风气浪潮,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上创业浪潮的广泛兴起,对于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是非常有作用的。正是在这种典型事迹与模范带动下,更多大学生不愿做被雇佣的工作,他们敢于成为“吃螃蟹的一代”。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参与到加入到创业的活动中去,从而也较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袁泉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普遍不高的情况,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的就业观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就业选择倾向;二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有较大的束缚作用;三是整个社会对于鼓励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大学生创业还面临很多的现实阻碍。
马书臣也从传统文化观念、社会环境条件、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及大学生创业的社会保障五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缺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以上学者的观点主要是从大学生本人、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政府政策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造成我国大学生目前创业意识薄弱等问题,另外也有从地区地域特点来分析,囊括了内在和外在两方面,较为全面。但目前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还不够系统全面,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意识存在的诸多问题,在通过文献的分析总结,笔者认为影响创业意识的因素为社会文化条件、父母工作经历、学校资源及个人特质四个方面:(1)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有较大的影响。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和当地的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有很大关系。综合近几年来的文献,很多学者都发现我国沿海地区的城市经济发达,地域开放程度高,创业氛围浓厚,创业政策与条件都比较齐全,因而该地区大学生创业率也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从整体上看都相对薄弱,因此学生创业偏保守,说明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的重要性。(2)家庭有无创业背景。很多研究者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如果大学生的家庭有人进行创业活动的话,创业意向都要高于一般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家庭成员的创业会潜移默化给大学生本人带来影响,耳濡目染的作用往往大于刻意学习的效果。另外,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大多还是以家族制为主,子承父业的观念使得大学生在主动与被动中都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因而创业意识也会受到影响。(3)学校资源。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都建立了创业孵化园等创业基地来支持大学生创业。此外,还会组织大学生创业规划大赛等一系列创业活动来鼓励大学生创业,这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会有较大的外部影(下转第7页)(上接第4页)响。另外,许多学校与当地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聘请优秀企业家开班讲座,组织学生到优秀企业实习等,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这些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都具有较大的影响。(4)个人特质。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素质:竞争、合作、创新、诚信、勤劳、风险。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得出,创业意识较高的大学生都具有果断、大胆、敏锐、领导气质等这些品质,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主观核心要素。
注释
① Timmons J A. 1999.New Venture Creation [M]. Singapore: Mc-Graw-Hill.
② Ajzen I. 1991.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 Organizational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③ Burkheimer G J, Novak T P. 1981.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Sponsored Research Report Series Research Triangle Park [M]. Center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
④ Bjorn Hoagland, Marcus Lundgren, Robert Songsong.2001.The Unit of Analysis in Entrepreneurial Research:A Survey of 130Articles[J]. Working Papers of PEG.
⑤ Busenitz et al. 2003.Entrepreneurial Research in Emergence: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 [J].Journal of Management.
⑥ David J. Ketchen, Jr. 2003.Why Do Firms Use Franchising Asian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a Meta-Analysi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⑦ Elizur, D, &Sagie, A. 1999.Facts of personal values: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life and work values [J].Applied Psychology: Interview Review,48(1):73-87.
⑧ 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⑨ 张文平.推开创业虚掩的门——谈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⑩ 李运华,许文兵.广东省“211”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教育调研[J].航海教育研究,2012(2).
谢志远,林茹.温州大学生与其他地区大学生创业意识比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1-63.
孙志艳,索志林,韩雪.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意识瓶颈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49-150.
周斌.区域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
何婷英,张丽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以温州高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7:15-17.
邹华,叶建国.浅析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9).
周秋红.试论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关键词】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日益突出。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许多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为推进大学生创业,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和帮助。但相对于其他课程,大学生创业教育属于新兴的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尤其是体育类院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体育类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探究,针对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与对策,对于帮助大学生创业成功,实现创业梦想,具有重大而现实意义。
1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体育院校培养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以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体育专业学生,体育理论基础与运动实践能力较强,但就就业来讲,与管理、经济等其他广适性专业相比,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较强,就业范围较窄,社会需求量较少,造成体育院校学生就业率低于其他综合类院校。这种情况迫切需要体育院校更加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学校稳步发展和学生创业成功的双赢目标。
通过对几所体育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呈现如下特点:
1.1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愿望强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潮席卷全国,大学生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中间当然有就业压力的推手作用。2013年被称为“世上最难就业年”,据统计,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上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上届同期12个百分点,体育教育等专业连续三年入选“就业红牌专业”〔1〕。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可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同时,大学生创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证明自己的能力,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大学生公司、大学生老板,他们创造了无数的创业神话,从而也激发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激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自主创业的行列。对2009年河南省部分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发现,河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了解创业教育的占92.3%,对创业教育感兴趣的占86.5%,支持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占91.2%,足可见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愿望非常强烈〔2〕。
1.2创业教育在高等院校全面铺开
以1997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标志,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课,一些高校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区和基地,设立了科技创业基金,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1999年1月,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产业。明确提出了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的观点,吹响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号角。2002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经济学院、西北工业大学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创业教育活动在我国正式启动〔3〕。
2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大学生对实施创业教育的激情很高,高等院校也陆续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推进大学生创业,但大学生创业教育特别是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基本创业素质,如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能力以及创业知识等。而许多高校将创业教育仅停留在创业知识的传授层面,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企业,着重传授创办企业的条件、程序等内容,而对于创业素质等深层次内容鲜有触及。再者,许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只应是创业指导课程讲授的内容,与其他课程无关,不能把创业教育渗透到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体育院校学生专业性强,不能把创业教育与体育课程学习有机结合,不能形成具有体育特色的创业教育,以致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2.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薄弱,实践性不强
虽然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期刊论文等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编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导论》等包含创业教育的教材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创业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综合工程,并不能在一门课程、一本教材中毕其功于一役。再加上体育专业教师创业经验不足,管理知识匮乏,很难构建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约了创业课程体系开发。再者,创业教育尚停留在课堂上的讲授,学生创业的实践机会非常少,更何况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创业实践基地较少,使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钩,削弱了学生参与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创业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从几所体育院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结构调查来看,从事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讲授的教师多由辅导员兼任,或者由党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兼任,很少有专门讲授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的专任教师。这些教师很少接受过系统的就业、创业教育培训,创业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能力不强。在其他相关课程的讲授中,能主动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育的教师不多,教师创业教育理念不强,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3加强创业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创业可以减轻就业压力,为社会和个人创造财富,培养创新型人才,于国于民百利而无一害。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能削弱,只能加强。
3.1提高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营造良好创业教育氛围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体育院校培养的传统的就业型人才已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等体育院校要深刻把握社会需求,提高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创业教育摆到决策层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创业教育资金投入,解决创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教师和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具有体育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氛围,拓展时尚体育运动、体育信息开发、体育场馆经营等课程培训,培养大学生创业理念;还要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专业技能竞赛、举办创业成功校友创业讲座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舆论导向,鼓励创业、保护创业。
3.2构建多维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绝不是简单地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的单线条课程,而是涵盖创业指导课程、体育产业概论以及体育专项技能等课程的多维度的课程体系。创业指导课程重在创业资源与条件、创业计划与程序等创业概述的知识传授;体育产业概论等课程着重体育产业的开发与管理、体育产业市场的对接等实践能力的训练;在体育技术课程中要适当渗透创业理念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挖掘学生的创业潜力,培养学生创业的主动性。有人认为,在体育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成为“用一只篮球上好一节课的优秀教师,成为专业的俱乐部教练员,成为一名具有开阔视野的管理者”〔4〕。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更加注重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学生在校创业;多方联系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园区,把创业教育理论应用于创业实践中,使创业教育真正成为以实践教育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涵盖多学科的多维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3.3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重在实践,加强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的创业实践能力建设刻不容缓。由于高校教师多是在校园内传授理论知识,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可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师资队伍建设战略,“请进来”就是邀请社会上的创业名人、成功企业家等作为创业指导课程教师,主要从事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专题教学,使学生从他们那里获得丰富的创业知识和实践指导,同时为有创业想法和已经创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辅导,提高创业成功率〔5〕。“送出去”就是学校有计划地将从事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送到创业培训机构、创业基地及相关企业兼职,参与创业实践,增加实践经验,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麦克斯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5.
〔2〕滕延江.河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3):96.
〔3〕沈红波,陈韶成,徐炳生.体育院系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4):112.
摘要:论文以淮阴工学院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和小组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就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期望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期望与现行的教育方式存在差距,大学生更注重实践教育,并认为这应该成为我们改进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期望
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首创和冒险精神、独立工作和创业能力以及社交、协调、管理技能非常重要。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分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保持国家经济活力的一项战略举措。但现行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否符合大学生的期望,是否适应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要求,是值得思考的。本文将主要以淮阴工学院为例,从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期望视角出发,探讨应用型地方高校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这一问题。
为了真实了解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期望和需求,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小组座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为淮阴工学院本科生。
在问卷调查方面,我们共发放160份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52份。问卷回收显示,有43.4%大学生表示有自主创业的想法,这一比例应该算是相当高的,表明我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还是较强的。在问到“你觉得我校的创业教育开展得如何”时,回答“较好”的学生占31.6%,回答“一般”的占40.1%,回答“不好”的占29.3%;在问到“你觉得我校的创业文化氛围如何”时,回答“浓”与“较浓”的占11.2%,回答“一般”的占67.1%,回答“差”与“较差”的占21.7%。可见,尽管我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很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社会和江苏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先后获得多项省级奖励。但显然仍有相当数量的同学对我校创业教育开展得还不满意,不认同,表明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离大学生的期望和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需要继续加以改进。
在问到“你认为我校有没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时,回答“有必要”的占76.3%,回答“针对少数学生开展就可以了”的占14.5%,回答“无所谓”占8.6%,回答“没必要”的仅占2%。在问到“你认为学校面向哪些人实施创业教育”时,回答“面向全校学生”的占23.3%,回答“面向有创业兴趣的学生”的占74%,回答 “面向少数创业精英”的占2.7%。在问到“开展创业教育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时,回答“不会影响”的占53.9%%,回答“反而能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占42.8%,回答“会产生不利影响”的仅占3.3%。表明绝大部分同学对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持积极态度的,并怀有较高期待的。
在问到“你认为比较有效的创业教育方法是什么(多选题)”时,选择“邀请创业成功者或企业家作《创业经验》讲座”的占69.1%,选择“组成创业团队,创办虚拟公司 ”的占59.9%,选择“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的占51.3%,选择“由本校老师主讲《如何创业》等创业基础理论课”的占40.7%,选择“由本校老师主讲《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案例》课 ”的占40.9%,选择“组成创业团队,创办公司”的占36.2%,选择“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写《创业计划书》”的占21.1%, 选择“组建大学生科研攻关小组”的占21.1%。表明多数同学都希望学校采用“邀请创业成功者或企业家来校作创业经验讲座”、“组织学生创建创业团队,创办虚拟公司 ”、“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等方式来开展创业教育。
在问到“你认为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比较好的方式是什么(多选题)”时,选择“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占63.8%,选择“开展创业计划比赛”的占56.6%,选择“由学生创办虚拟企业”的占53.3%,选择“组织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占52%,选择“由学生创办企业 ”的占36.2%, 选择“指导学生写创业计划书 ”的占25.7%, 选择“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占24.3%。可见,在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方面,大学生更希望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开展创业计划比赛”、“由学生创办虚拟企业”、“组织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等创业实践。
在问到“如果学校开设下列课程,你会选择其中的哪些课程?(可多选)”时,选择“《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的占52.6%,选择“《成功创业者创业案例》”的占49.3%,选择“《创业营销策略》的占44.1%, 选择“《如何创业》”的占40.8%,选择“《企业家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占37.5%,选择“《创业计划书写作》”的占13.8%,选择“《创业管理》的占19.1%。表明大学生对《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成功创业者创业案例》、《创业营销策略》等课程比较偏好。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优劣势;建议
一、研究背景
(一)大学生创业的兴起
在我国,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大环境的驱动下,部分大学生群体为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圆梦人生,浩浩荡荡的加入了创业大军。另外,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剧增,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现,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经济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多的大学生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状态下,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
(二)当前政策下的创业意义
总理曾指出以创新带领创业,以创业带领就业。我们大学生应顺应潮流发展,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
二、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
(一)创业资金不足
目前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只有小部分家庭可能会给予同学资金资助,但因为大学生本身自尊心强可能会拒绝资助。而打工收入微乎其微,根本不够支撑创业开销。如果通过找合伙人或者风投机构融资筹款,往往会因为大学生创业计划书不太完善或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不够高,创业计划方案是不是可复制等原因,看不上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拒绝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没有资金担保也很难在银行贷到款。而对于这些,你需要出示一套周全的可行性分析论证与实施计划,增加融资成功的可能性。
(二)市场敏感度不强
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对市场的不熟悉,对市场的管控力度不够,不能把握市场的大方向。市场并不是孤立和静态的,而是被各种因素影响且不断变化的。在创业初期,大学生往往缺少市场调查,选择自己兴趣所在或者技术入门门槛低的行业,忽略走的距离近,不能了解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它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前景如何等问题。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的计划也就仅仅包括花钱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那些先进的东西不一定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相反,对那些技术含量不高,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三)无相关管理经验
大学生读书期间学到的仅仅是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自主创业不仅需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更需要有管理企业,带领企业发现的能力。一个聪明的创业者往往不需要自己去努力,而是利用管理魅力来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实现创业的梦想。对待这个问题,大学生往往是用简单的理论掌握对待事物发展,最终导致失败。因此在校期间多参加社团、学生会工作积累经验,学习和掌握管理常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初期创业,创业者往往会想的特别美好化,只幻想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而忽略许多现实的问题,缺少应对准备。这些问题一经出现,创业者心里往往会产生巨大压力,一旦得不到好的疏解的话就会出现发展瓶颈,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及项目的可行性。因此在做事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以全新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一)充满活力
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他们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无太重负担,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信心较强,对自己认准的事物会有激情去体验,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创业事业中。
(二)知识层面高
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他们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是一个知识、智力和活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他们享受了专业领域的分工,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因此,知识资源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如IT业等。
(三)富有创新精神
大学生有强的领悟力,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思路活跃,创意新颖,能将所学的知识很快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创意能力影响着创业实践的特质,是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在专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意,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学生创业者一定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想象性、新颖性、灵感性、敏锐性等人格特质,而这种特质正式一个创业成功者不可缺少的。他们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具有创意就意味着创新,创新能力来源于创造性思维。因此,富有创新精神成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四)积累经验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论成功与否,创业经历都将成为将来大学生驰骋职场的宝贵财富。
(五)国家政策
最近几年,对于大学生创业群体,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辽宁为例,为支持大学生创业,辽宁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享受到税费减免、贷款贴息、政策培训甚至无偿使用办公场地等政策。辽宁各市共青团组织及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还面向大学生开展了免费创业培训课程,聘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及工商、税务部门的专家,讲授创业认知、市场营销、如何选择项目、如何选择经营地址及如何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等课程。
四、大学生需要给予的帮助
(一)实习机会
学校应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历练自己,积累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以后创业打下基础。
另外,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帮助联系创业成功的同学形成帮扶活动。使优秀企业家是通过自身创业经验和企业实力为创业提供智力或物力支持,为其就业提供岗位。
(二)创业老师指导
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团委及各二级学校均设立创新创业教研室,教师宣传创业就业政策和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引导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坚定学生创业信心。当学生创业遇见困难时,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如能提供有好法律条文的指导、税收优惠解答等,提高同学的创业能力,规避创业风险,增强创业就业实效。
发挥优秀企业家传帮带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创业者的指导,使创业者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能够迅速步入正轨,提升所创办企业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创造经济价值。
(三)提供创业场地
大学生创业需要场地,而面临房价昂贵,租房开销较大这个问题,政府、大学、非营利性组织和风险投资家创建的可根据学校人口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设备、甚至是咨询意见和资金。在企业创办初期或者企业遇到瓶颈时,提供资金、管理、资源、策划等支持,从而帮助企业做大或转型。
(四)提供创业奖学金
政府或学校应提供创业奖学金鼓励创新创业意识强、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学子,从而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五、总结
大学生创业任重而道远。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前不能盲目自信,应充分考虑市场前景及自身条件,确立可行方案。现阶段,我国政府出台的策略都非常适合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风投机构也应该在这关键时刻积极挖掘大学生创业团体的价值,政府及学校应提供给大学生创业群体灵活且务实的帮助,促进创业计划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创业群体应把握住这个机会,争取得到风投机构的资金支持,把握住政策的大方向,为创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生是整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心力量,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且会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更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也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本研究目的是调查长株潭高校经管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探讨长株潭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已有的文献研究和相关专业理论提出若干有效改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的对策措施,最终为长株潭及其他地区高校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国内创业教育相对欧美国家而言起步较晚,现在还在一种摸索时期。我国创业教育理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启动是2002年,期间经过学术界的努力研究实验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让创业教育正式进入学校。1990年,以北京、四川等6个省市为项目执行组织,开始了对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实践并发表相关论文。在1999年之后更是有大量的相关,并且呈现逐步递增的状态,可见创业教育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无论如何,创业研究在我国还属于相对初步的阶段,很多 研究还在一种宏观的表面而缺乏深层次以及细节的探索,这是摆在国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把大学生自主就业的基本要素分为大学生创业意向、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环境。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以及所具备的创业素质是基础,创业环境是条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结合共同推动大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创业。
1.关于创业意向。对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概念,在学术界有着很多的界定。PhilHp H-Phan认为是指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叶贤认为是其自身将来创业的可能性和行为打算;克鲁格和布雷泽尔则认为,要具备创业意向才能进一步去发展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创业意向可以分为创业思维意向和创业行为意向两个维度,两方面都要达到较高水平,创业活动才有可能进行。高创业意向会使大学生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去面对困难,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2.关于创业素质。创业素|即创业者进行创业所必须具备的技能、知识和品格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具备这样的素质,大学生能够在创业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本身所具备的优势,为创业成功奠定基础。关于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刘畅(2015)认为研究创造性的角色职业资格,促进创业能力,增强创造性职业资格的法律是用来构建创业教育模式的途径,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唐德斌(2011) 认为大学生创业事实上是大学生各方面的业务效率。这效率可以使大学生创业活动顺利,从根本上保证业务的成功。
3.关于创业环境。环境是影响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学校的影响最大。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最久的环境,学校整体的创业氛围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技能及能力等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党的“十”报告指出鼓励多渠道就业形式,促进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也明确指出:“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目前国际上描述创业环境的框架主要有两种:GEM(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全球创业观察)提出的九个方面模型以及Gnyawali 和Fogel 提出的五维度模型。
三、长株潭高校经管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分析
1.大学生创业的意识。调查样本显示,68.6%的人考虑过创业,21%的人暂时没考虑过创业的事情,9%的人正在进行创业。这些数据表明在我国目前来看,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相对较强,大部分的同学都有过创业想法。但从数据显示来看,虽然长株潭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较强,但缺乏创业动力,将创业意识转变成实践的人数比例较小,已经创业成功的人数比例则更小,表明大学生创业难度相对较大。并且研究表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创业可以增强自身的实力,这种实力包括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方面以及个人能力素质方面,少数同学认为创业对自己而言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2.高校创业环境。调查显示,37.2%认为课程要以创业实践和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南;选择所需的课程或选修课程由创业成功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以及去新创业的实体店进行参观实习,三种方式的占比大致相同,分别为18.2%、18.8%和18.5%。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有一定的限制性因素,只能从讲座和选修课还有适当的参观和大赛中开展创业教育。近几年国内多所高校都举行了大学生创业模拟大赛,在创业教育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这种方式备受大学生青睐,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创业大赛。3.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出色的沟通和交际能力占比重为80.4%,强烈的挑战精神、较好的专业知识、管理及领导艺术、良好的社会关系以及对市场的认识水平都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需要具备的个人素质,这些个人素质所占比重都超过了50%。因此,大学生创业所需具备的个人素质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沟通能力还是管理以及专业素质方面都是需要具备的。
4.大学生的创业形式。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业形式趋向于多样化。36.4%的人选择团队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就业资金等方面的压力,并且可以分散一定的风险。选择网络创业、加盟创业和概念创业的所占比重分别为15.8%、16.8%、13.8%。由于网络创业成本较低,并且符合当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加盟创业在品牌效益方面有一定优势,而概念创业对于资金、社会人脉等方面的资源要求较小,对比风险也不大,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5.创业想要得到的帮助。多数同学认为创业时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有资金、经验、指导以及人脉这四个方面。其中比重最大的就是资金,超过60%,其次是经验以及指导方面的帮助,而人脉和机会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些数据表明,资金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就我国经济现状,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存在困难,多数学生也不愿加重家庭负担。因此家人在给予大学生创业支持的同时,政府也要在大学生创业贷款方面加强力度,例如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还款期限以及简化贷款程序等。基于大学生对社会经验需求的重视这一点,大学生可以在空闲时间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深入社会群体,增加社会经验,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人脉圈。
四、关于长株潭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1.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关键性的作用。政府作为国家最具指导性的组织,要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首要任务。在解决政府内部运行效率低问题的同时,国家和长株潭各地创业的政策需要进行整合,建议设立长株潭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管理机构,以便形成统一的政策范围以及严谨规范的长株潭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体系。并且政府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在大学生创业贷款方面可以再进一步放宽、放松。例如长株潭地区政府可以针对在本地区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贷款时间加长、额度增加;用政府手段拓宽融资渠道,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投资提供更多帮助,并对审计程序进行适当简化;借鉴国外经验,对其研究和分析、定位、特点和对公众公布的结果进行理论分析,使更多的人能够深化研究;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2.社会应以正确态度对待创业者。社会的创业形式以及群众对创业者的态度对于创业者的心态是影响非常深的因素。媒体是社会的窗口,是大众了解社会的渠道,将媒体的积极作用发挥,引导社会大众关爱大学生成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鼓励和信心。例如新闻报纸大力宣传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采取积极的观点导向鼓励大学生创业等。
3.高校应积极培养服务学生创业。高校要注重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以提升自身信心。学校教育应加强创业培训教育的投入力度,首先应优化创业师资建设:一是提高教师创业教育能力,二是扩充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然后开展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以适应当地的情况,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同时,学校应更加重视创业实`教育。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不应过分注重形式,而应得出实质性的成果。
4.家庭应积极支持鼓励创业者。创业者的家长自身应持有理性的观点,并不只有工作才是就业的唯一出路,也不是创业就一定会失败,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好的家庭环境。一方面提供更多的建设性意见,给予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杜绝冷嘲热讽、奚落打击,使其失去战斗的勇气。并且从小多方面培养孩子,注重正面影响。
5.大学生应努力提升创业能力。创业者自身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畏困难。学生自身要把握机会、提高创新意识,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创业能力;创业过程通常包括创业类型和战略决策、团队建设、融资、商业登记、宣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大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析
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高达20-23%。而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根据对北京某著名高校学生调查,大学生创业的比重还不到1%。在大学生自我创业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1)对于高校学生创业的目的: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占88.5%;认同改善经济处境占49.2%;认同服务社会的占45.8%;(2)在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坚强的信念,占88.9%;其次是一个创意,占87.6%;接下来是选择创业伙伴,占60.9%;然后是资金,占54.7%;接着是社会关系,占46.9%;最后是工商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依次是43%、42.2%;(3)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支持最迫切的就是创办学生创业服务机构,这个比例高达85.6%。
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比重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原因主要是:(1)传统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起到了阻碍作用。传统教育实际上是以知识和技术传授为主体,过分强调教育教学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传统教育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2)教学过程中忽视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3)应试教育体制使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出于兴趣;(4)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严重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从目前高等教育课程学习中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时间分配比例来看,实践环节比重太少。主观原因主要是:(1)缺乏刻苦精神,不愿泡实验室。目前,对于理工科学生,除了课堂学习相关知识外,还要到实验室去做相关的科学实验,来验证相关的结论。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知识的兴趣,从而促使创业品质的锻炼。但相关调查表明,75%的理工科学生不愿进实验室,即使去了实验室也是仅仅为了任务;(2)功利的现实主义;(3)缺乏创业意识和竞争力;(4)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笔者在一定的案例分析基础上,并结合所在高校实际情况总结了以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途径。
(一)开展素质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每个人都有创业意识这种基因,这种基因是隐性的,需要去唤醒。唤醒的方式比较多,如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实施“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创业知识竞赛、创业模拟活动及创业方案设计比赛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活动为组织形式来实践创业活动。
襄樊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俱乐部”。该俱乐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仅是该校近年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模式之一。该校物理系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层层推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通过经济管理系组织开展的大学生暑假“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边社会实践、边研究课题、边勤工助学。通过第二课堂的教育,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依靠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科技活动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大学生有创业不能局限在自雇型创业上,要在专业型创业和产品创造型创业方面有所作为,必须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科技文化活动中的电子设计与制作竞赛等活动都应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使竞赛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组织大学生科技文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科研方法的训练,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立足现实,关注社会,为学生创业能够创造性独立解决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奠定基础。如“环境与化学”系列活动,“模拟法庭”等活动,体现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学生科研课题根据科学性原则(课题的内容、研究开发的计划及采用的手段和方法都应是科学的),实用性原则(课题的内容和可以预见的成果应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可行性原则(课题要与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学校环境条件以及学生业余时间精力相适应)三个原则来确立。教师创造性的工作,不仅较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将培养他们各种创造性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树立他们敢于批判,敢于探索,敢于冒险的精神。
(三)着力素质结构,整体上提高能力
1、着力于创业的素质意识培养。易探得职业虚拟社区创业始于三个素未谋面的网友在聊天时提出的。凭着一种兴趣和直觉,他们希望通过网络合作建一个大的网站,创造中国网络异地合作的作品纪录。创业的素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对创业目标的心理准备,才在有意识之间将自己的能力指向创业的意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高创业能力。
2、着力形成创业素质系统。在进行创业设计时,要充分理解创业对大学生的实际意义,不能简单地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与毕业等同。也不能将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的创业等同,要主动从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角度,系统设计创业蓝图。襄樊学院不定期的邀请校内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更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讲座,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