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辅导学生总结

辅导学生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30 17:32: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辅导学生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辅导学生总结

第1篇

五年级语文学困生辅导工作总结

转眼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期所带班级学生由于来源以及所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我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了辅导。

1、带着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关系。我觉得爱学生,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学困生会受到周围人的训斥、讽刺、挖苦、冷眼相待而感到孤立、无所依靠,他们也需要温暖、需要爱。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我,平时让学生深深感到老师是始终如一地爱护着自己,为自己操碎了心,费尽了心血,再不努力学习实在对不起老师,从而使这一小部分学生慢慢在学习自尊心,尊重和信任他们。作为教师的我,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激励他们上进。对于学习品行均落后的学生,除了加强对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找时间给他们补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2、发掘特困生的闪光点,激发们学好功课的信心。

3、坚持依靠集体的力量。为了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我把学困生的教育置于班集体中,以集体的力量去转化个人。

4、主动与家庭、社会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不调。

5、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困生在进步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我是抓反复,反复抓,耐心细致地、坚持不懈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通过努力,我班的特困生,如:韩嘉进、卢潼亮等有了很大进步,原来张三丰写字的速度相当慢,字迹潦草,近两个月以来,他们的书写工整了,速度也逐渐快了些,还改变了不讲卫生、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我经常在班上表扬他们,使他们学习越来越起劲。

通过一学期的辅导工作,学困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起色。我坚信,只要不断地给予诱导帮助,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加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找时间给他们补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五年级语文学困生辅导工作总结3

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道德行为也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学困生;现在在我们班上,也存在着一部分学困生,他们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因此帮助教育好这些学困生,促使其由学困生转化为优等生,但是,要教育转化学困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善于总结,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情感理论做指导,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从要本上扭转教育转化学困生工作的被动局面。

一、重新认识学困生

首先要求我们全面正确地了解认识学困生。不带有色眼镜,片面地放大学困生的缺点,抹杀学困生的闪光点。学生交朋友,特别是学困生,教师只有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以心换心,得到他们的信任,他们才愿意暴露灵魂深处的秘密;教师深入了解学困生的意义,还在于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抓往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主动接近学困生,强调师生互动

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工作,就必须要求先接近学困生,让学困生接受您,这就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育转化学困生,为此班主任更应采取主动方式去接近学生,更应平等地甚至更偏心地接近和关心学困生,让师生关系在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交往中进行教育,在交往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呼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三、“爱”字当头,信任学生

教育就是信任,教师在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实践中对学困生表现出来的信任感,是激励学困生上进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学困生克服缺点,进行自我教育,特别是毛病比较多的学生,教师的“信任”,往往能激励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促使他们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

学困生的不良行为是由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外部的各种诱因所引起的,学困生在转变阶段往往要经历多次反复,这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学困生的整个过程中,具有耐心的教育艺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疏通引导,启发自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知理、明理、讲理,打通思想疾恶从善,改过从善,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五、找出病症,对症下药

因此对于不同的学困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在教育转化过程中,还应及时掌握后进行的思想动态、行为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因材、因时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六、联系各界,共同教育

在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单靠教师、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力量。

关于学困生的转化方法不胜枚举,如宽严结合法、正逆并举法、捕捉闪光点法等等。但是,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应充满爱心,应深刻领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您的教鞭下有瓦特,您的冷眼里有牛顿,您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五年级语文学困生辅导工作总结3

教师眼中的学困生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学困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中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经过一学期的师生、家长共同努力,加之开学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一学年来总体达到了开学初的既定目标,顺利完成了班级学困生许崇志的转化工作,使他们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认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有了一个大的提高,转化工作卓有成效,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通过一学期的学困生转化工作,与学生家长建立了长期联系机制,在转化学生的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家长,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孩子教育观,对孩子有了长期教育计划和教育目标,也培养了家长受益的教育方法,孩子管理方法,学习辅导方法等,从而减轻了教师自身以后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负荷,形成了学困生家校互动的转化模式,形成合力共同参与的转化格局,效果喜人。

其次,我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创设和谐的培育条件

教与学的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互动的关系。表现为对学生的主动精神的认可与尊重,和对教育活动影响的自觉认识与细心把握。在和许崇志的交流中我发现他常常因为成绩差而遭受指责,久

而久之,他便将别人“你真笨“、“你不行“的看法,内化为“我笨“、“我不行“的意识,不敢正视自己,缺乏进取的勇气和信心。为了转变他的认识为了培养该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设法为他创造一种能使其产生内心需要的学习情境,让他有决心,有信心克服不良习惯,相信自己能够学得很好。

2、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与计划

学习好与差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有无计划。恩格斯说:“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就是荒唐。“有适用的学习计划,能统筹兼顾地安排好各科的学习,这是优良者的共同点。有了学习计划,学习活动就可以目标有序进行,检查和总结也有了标准和依据。于是我接着启发许崇志明确学习目的,试着制定学习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及采取的措施。制定学习计划以后,同学们反映,和以前相比,他学习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知道主要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似乎知道劲儿往哪使了。

3、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必须掌握,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学习,而在于这种学习习惯将会伴随人的全部生活。依据心理学原理,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习惯“,但它更多地体现在心智成分。如果将优良的学习方法习惯化了,那么,学生也就很好地掌握了学习方法。据了解,该生以前没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学习方法,更谈不上总结和运用了。于是我带着他学习有关的资料,复习学过的知识,让他了解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去,再把所用方法按操

作步骤进行记录,及时总结运用这些方法时的体会,吸取长处,屏弃不足,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活动程序。由此,该生逐渐明白了,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好,是与他们善于总结和运用这种合适自身的学习方法分不开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适合自身特点、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次实践、多次反馈、多次调节、多次改进,才日益成为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的。

4、实行良好的自我控制

第2篇

关键词 辅导员 科研能力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national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unselors' comprehensive attention, enhance research capacity of counselors is also very important. However, at this stage the status quo is not optimistic counselor research capacity, how to enhance research capacity of counselors,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ir work and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leve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important issues put in front of us.

Key words counselor; research capacity; path

1 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1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从政策上明确了辅导员的身份定位和工作要求,辅导员既是教师,是干部,也是研究者。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同时也是教育科研的承担者。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需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同时结合学生工作规律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工作又不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型人才,而且要向专家型方向发展。一系列文件、通知如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令等都对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在刚颁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根据等级对辅导员科研能力也做出具体规定。

1.2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风云突变,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加之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使得辅导员工作的范围扩大,内容增加,难度加大,专业化要求也日渐提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而这就要求辅导员加强科学研究,重新梳理教育理念,把握新的工作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辅导员要结合自身工作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归纳总结,理论分析,形成成果。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联系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创新,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也就是要把出现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把已有的经验上升为总结的理论。而形成的理论研究反过来指导实践可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1.3 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所谓的“人生导师”是指辅导员要有“领先一步”、“高人一筹”的能力,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去,改变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扩大在学生心目中作为有学问的教师的影响力。辅导员科研能力可以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它的提升也会伴随着管理、研究以及教学的长足进步,能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兴趣和认同感,激发出不竭的工作动力,并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前面也提到了在辅导员所应具备的众多能力中,其科研能力处于核心地位,辅导员要想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最为重要。2002年杨世传首次使用了“研究型高校政治辅导员”一词,把“研究”作为辅导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正式提出。现阶段辅导员科研素质研究也成了比较热门和新兴的研究方向,辅导员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科研能力势在必行。

2 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

2.1 科研时间不足

教育部24号令规定了辅导员包括心理咨询、安全教育、资困助学、就业指导、班级管理、党团建设等八项主要工作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一切工作都和辅导员有关。辅导员受各部处、各机构、各系室的多头领导,扮演着上传下达的办事员角色,是学生的“马大姐”,实行一肩挑。坊间流行一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辅导员工作是白加黑、五加二,这是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辅导员工作可以说是事情多、时间长、强度大、责任重。辅导员整天忙于应付日常繁杂琐碎的学生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应作为工作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2.2 科研意识淡薄

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是指辅导员要具有及时发现学生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并积极主动进行思考探索研究的意识。许多专家学者的调查表明,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淡薄,很多科研论文、成果是为了评职称的“功利”需要。很多辅导员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好学生,而科研的事情应交于专业课教师,也就是经常提到的“重管理、轻学术”思想。部分辅导员习惯于简单套用现成的经验、方法和理论,恰恰没有意识到提高科研能力能为他们的工作带来更高的效率,也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2.3 科研能力不强

随着辅导员准入门槛的提高,现阶段辅导员大多是硕士研究生,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博士。可是说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学历较高,其科研能力不可小视。然而众多辅导员并非专业出身,理论基础不扎实,其研究多数是对某一现象的描述,理论性、学术性不强。由于缺乏系统的学科知识,所以在处理问题、分析资料时不能用专业知识加以指导,未能把个人工作和科学研究进行很好的结合。同时“辅导员出口多元,发展自主”的流动性也让众多辅导员在考虑年龄大后的分流问题,为自己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岗位作准备,更多关注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4 科研氛围不浓

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分散,加之工作任务繁重,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在一起讨论的更多是实际问题。在辅导员的各类培训中,更多关注的也是学生工作技能的培养,对辅导员科研上的培训、指导和规划明显不足。从学校层面说学校未把辅导员作为学校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题立项申报、成果评定等方面给予的政策倾向性不够,辅导员科研队伍建设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目前,辅导员的科研工作多处于自发、散养的状态,这样的氛围直接导致辅导员科研意识的缺乏,科研成效不高。

3 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

3.1 在工作中学习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辅导员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要不断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不仅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也要涉猎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同时还要对所带学生的专业有一定了解,也就是要跨领域学习,进行多领域知识融汇整合。辅导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入情入理地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做好学生的领路人。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骨干培训等,通过培训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为辅导员相互沟通交流搭建平台,使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兴趣,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凝练科研方向,提升科研实力。现阶段从国家到学校为辅导员进一步深造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也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辅导员应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有选择性地攻读相关学位,不断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3.2 在学习中总结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辅导员要弯下腰多深入学生中去,要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深入细致的指导。辅导员要注重积累,及时做出工作总结,通过撰写工作日志、生活日记、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积累丰富的材料,同时要把积累的材料分类归纳总结,也就是要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对于日常工作要多思考,对于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要多观察,要总结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性规律,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辅导员每学期要注重总结,分析得失,要制定好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

3.3 在总结中提升

辅导员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首先,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第一手的资料和大量的实践经验,如何将这些资料归纳总结后运用学科意识和专业理论思维,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是每位辅导员应考虑的。辅导员要将所掌握的资料分类归纳,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其共性规律,并以此为点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要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升理论。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理论反过来指导新情况新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就现阶段辅导员从事科研现状来说,大多以应用性研究和实践性研究居多,理论性研究和文献性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文件是理论研究的成果。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勤于观察思考,要学会研读文件,在多读多看多学习中总结提升。再次,辅导员可以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不仅可以研究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研究热点问题,更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所带学生专业相结合,实现交叉学科的研究。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辅导员都可以在归纳总结基础上,提升高度,深入探讨,理论研究。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过去单纯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实现由事务型向学习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长军,牟茁.浅析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高[J].科学教育,2009(2).

[2] 柏路.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透析及对策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0(2).

[3] 胡培培.试论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

第3篇

摘要:高校辅导员应成为人际关系艺术家,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本文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就如何在工作中体现“勤”与“心”的有机结合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241.2;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26-01

我热爱辅导员这个职业,正如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说对一件事情由衷地发自内心的热爱,从做好这件事情中获得乐趣,这种乐趣能驱动人们自愿努力学习,把事情做好。教师是教人做人之人,做学问之人,唯有诚实才能心正,心正方能人正,人正教人才能教出正人。自从担任辅导员以来,通过工作中“心”与“勤”的实践、讨论、学习,使得我更加充分的了解了辅导员这一工作。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为先”这一工作理念,在实践工作中应该用“六勤、五心”去认真对待。辅导员务必遵守以“勤”为先,用“心”做事的工作原则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辅导员工作应具备的“六勤”

脑勤:勤于思考,多动脑,才能够不断改进工作的效率和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平时,注意根据掌握的情况和问题,针对特别的人,特别的事,去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法。在一个学期或是每个月末,一个阶段以后,要注重对前一工作阶段进行总结和反思,检查工作有无缺漏,出现问题,及时修正。对一个学期的结束也要加以总结。在总结和思考中学会应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工作手段和方法。

手勤:多动笔,多操作,对于各项会议要认真记录积累经验和受益终身的材料,对处理的学生各种问题要做好详细记录,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给学生记账,好帐坏账都得记,并且学期的时候做总结和表扬优秀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辅导员老师要用自己的细心和耐心去完成。

口勤:就是要多讲,变成“老太太嘴”,利用班会和谈话谈心的机会去将自己较为成熟的思想观念和各种安全常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之中。做到时时刻刻,唠唠叨叨,即使是学生不耐烦也要说,正所谓常记常新,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把你的话放在心上。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要做到,将耐心和爱心献给学生,不断地谈心交流和教育正需要这样的心态。

眼勤和腿勤:眼勤,就是要做到善于观察,眼里有活,才能都发现问题,从而动脑思考并力图解决问题,去更好的工作。要多观察学生、多了解学生,深入学生活动的各个场所对学生的生活状况、身心、情感、学习等各方面进行细心观察,把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全局动态。如发现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的要及时的了解并进行交流谈心疏导。眼勤要以腿勤为前提,跑不到位,就发现不了问题,所以,作为辅导员应该在出现问题的现场第一个到达,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第一个出现在现场,并且及时做好相关的工作。

耳勤:注意多多听取同学意见,并能够通过学生的谈话和交流,在其中得到相关信息。同时也要通过班级的学生干部和党员,去了解本版同学的真实动态,做到事事为先知。真心的对话和交流才会换来同学的真实信息。经常深入学生中间聆听(方式)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动态,解决学生们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多学习,多领悟。

辅导员工作还必须做到“五心”即:爱心、责任心、细心、交心、耐心。

第一,根源来自于“爱心”

爱可以温暖每一颗心灵,爱可以拯救每一个灵魂。在辅导员工作中,爱是亘古不变的主题。爱心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任何工作要想干好干出彩,少不了的就是“爱”。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克服很多困难;爱是一种信仰,它可以指引我们不断前行。这颗爱心既有对工作的热爱,又有对学生的爱护。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的工作,如果缺乏了热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一旦产生了这种倦怠感,很难把工作做好,更不用说做出特色和做出彩了。

第二,做事要有“责任心”

责任心即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绪和情怀,辅导员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辅导员的责任心体现在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个方面,对辅导员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与纽带作用,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活动,保证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能够迅速及时、准确无误,畅通无阻地传达到班级,并积极带领全班同学,通过各种组织和教育手段,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另一方面做到经常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们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

第三,工作应该“细心”

做一个细心的辅导员,就应该按照干一行敬一行精一行的心理,开展好各项工作。首先应细心的从各种途径了解全国和本校本院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内容,好方法、好理念,工作特色和品牌,进行系统地学习和借鉴,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工作应该突破的方向和着重突破口。其次细心观察学生的生活、学习,发现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解决。

第四,师生要能“交心”

辅导员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放下架子,有意识地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他们,与他们交心谈心,让他们有心里话直接说,有困难直接提,并对他们的困难要热情帮助,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第五,指导学生要有“耐心”

第4篇

键词:高三学生;学业压力;团体辅导

一、课题提出

在我国现行高考制度下,学生一旦进入高三,就会面临着高考的激烈竞争,面临着出路的选择。繁重的功课、频繁的考试,使其经常体验到强烈的内心冲突和毫Γ这些压力中,以学业压力最为主要。因此,研究高三学生的学业压力来源、并针对这些压力源,采取行之有效的辅导措施,是解决高三学生心理困扰的关键之所在。

我们认为采取小组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干预,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克服了个体心理辅导耗时多、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单一等问题。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因此非常适合在高三学生群体中开展。

二、研究目标

(一)培养高三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品质,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扰和烦恼,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促使学业成绩提高,培养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探讨缓解高三学生学业压力的团体辅导的内容与形式设计,总结辅导经验,发现缺陷与不足,探讨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找相应的对策,进一步促进我校高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三)提高教师本身对高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状况的把握分析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研究对象、方法

(一)研究对象:我校2016届学生高三学年

(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

四、研究内容及措施

(一)研究内容

1.丹东四中2016届学生高三学年学业压力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心理课内外的观察等方式,总结分析2016届学生高三学年学业压力状况及压力来源。

2.学业压力缓解团体的组建和实施。其中包括团体成员的招募和筛选,团体活动场地的选择和准备,团体实施的时间和周期,与各部门的协商。最终,形成可在小范围内推广的实践经验总结。

3.高三学生学业压力缓解团体辅导方案的制定。

(二)研究措施及步骤

根据计划安排,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准备、研究、实施以及总结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阅读有关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实践的相关理论内容,收集、整理和提炼素材,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教学实践研究,发放问卷,总结分析调查结果,制定缓解高三学生学业压力团体方案,并实施团体辅导,总结辅导方案。

第三阶段:提炼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整理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研究报告。

五、研究成果

(一)高三学生学业压力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了解到高三学生的学业压力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方法落后

临近高考,升学压力增大,多数学生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但相当比重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然落后,虽然各科教师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其学会学习,但真正能内化科学方法并坚持执行的学生并不多。

2.学习内在动力不足

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因为其学习动机多为外在动机(仅仅为高考而学),具有短暂不稳定等特点,因而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

3.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经调查,多数学生在自我管理上十分混乱,具体表现在学习无计划、或者计划实行不力、时间管理能力欠缺等方面。

4.对学习状态的要求几近苛刻

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过度的大脑使用,使得学生容易倦怠,然而在希望学习成绩迅速提高的心态下,学生对其学习状态的要求几近苛刻,例如,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精力充沛,能将教师授课内容全部记住等。这种不合理的要求自然不能达到,因而带来焦虑情绪,进而更加影响学习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5.人际之间竞争激烈

因为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业中去,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校生活简化成了极其简单枯燥的学习生活。学生之间交流感情的机会明显减少,同时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之间嫉妒、怀疑、敏感、脆弱等,这种畸形的竞争心理也是学生压力的来源之一。

(二)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 团体方案的设计

根据对高三学生学业压力源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方案计划,旨在从自我状态分析、激发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内在潜能、调整时间管理、改善焦虑情绪、加强人际支持等七个方面着手,试图帮助高三学生提高应对学业压力的能力,减轻心理负担,做学习的主人。

2.团体成员的筛选

在小团体中,写、成员的筛选要非常严谨。首先,招募信息,组织学生报名,考虑到本团体为同质性封闭团体,需要学生之间的协同配合,因此要通过个别面谈的方式从兴趣、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等方面进一步了解学生,从中初步确定成员。其次,与班主任沟通协调。班主任是最了解学生的,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还了解学生日常的学业情绪表现等,通过与班主任的沟通,筛选确定团体成员。

3. 团体辅导的实施

本次团体辅导活动为8次连续的辅导活动,持续8周,每周一次团体活动,每次90分钟,地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1―2单元为团体建立关系和过渡阶段,通过游戏体验、纸笔练习和讨论分享建立真诚、安全的团体人际氛围,通过纸笔测验,使成员对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解。

3―7单元为工作阶段,包括成员对学习的态度、行为及感受的个人自我了解和表达,SA3R学习法、合理情绪疗法、时间管理技巧、自我O控学习理论、放松方法等。在提供反馈和接受反馈的过程中,使成员认识到他们的学业压力与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方法、自我管理与监控、不良认知等有关。在团体成员间的接纳和尊重的氛围下,成员们积极处理各自的问题,主动汲取其他成员的经验和资源,不断在小组内练习、实践各种新获知的方法与技能,主动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改变对自己的认知更接近于现实;并通过放松练习、情绪管理等途径缓解学业焦虑情绪;而且,团体中温暖、尊重的积极氛围,也为成员提供了有益的人际支持。

第8单元为团体结束阶段,通过自我评估、同伴反馈,鼓励成员将在小组中所得领悟和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情境中,以不同以往的态度、行为、反应面对的学业,体验变化带来成功的快乐,增加学生面对未来挑战的自信心。(具体活动实施方案见附件)

(三)团体辅导结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团体辅导缓解高三学生学业压力”的研究与实践,较好地缓解了2016届部分学生高三学生的学业压力,也促进了研究者自身的成长。

1.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学业压力

通过一系列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其学习动机,改善了学习方法,提升了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通过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有效地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从而减轻其学业压力。

2.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团体成员为不同班级的学生,彼此之间比较陌生,团体为其提供了交友的平台,扩大了他们的人际圈,并且在由陌生到熟悉到密切的友谊关系发展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人格品质更加完善。

3. 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水平

此项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自身素养。从个人的自学相关理论,集体学习交流,到外出培训学习;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培训记录。教师在课题开展中认真学习,勤奋耕耘,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撰写了课题研究论文。

六、研究反思通过此项课题一年以来的研究和实践,研究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一)研究结论

1.运用团体辅导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学生学业压力的缓解

过往的教育工作中,针对高三学生学业压力问题,我们通常以班级授课、讲座报告、个体咨询等形式对其进行干预,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讲座或课程忽视学生个别差异,只能泛泛而谈,深入程度不够;而个体咨询虽然能面对面交流,但受众面窄,而且学生易因怀疑自身问题特殊而加重焦虑。团体辅导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团体的建立本身就具有针对性,易深入,不再是课程或讲座的泛泛而谈;其次,通过建立团体使成员产生与“别人一样”的感觉,帮助其建立归属感,消除顾虑;第三,团体的多向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或观点,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第四,同时每个成员不仅自己接受他人的帮助、感染,也可以感染和影响其他成员,更有利于形成积极客观的自我概念,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激发学习潜能。

2.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团体辅导的设计和实践中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辅导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对学生积极力量的培育与强化。该团体辅导用积极心理学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在积极力量、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以挖掘发现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在生活事件中体会到更多的满足和自豪,来释放潜能,是学生发展的必需。

(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内容

1.团体辅导方案的结构化问题

此次团体辅导的实施,严格按照计划方案进行,使得团体辅导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没有为每个参与小组的成员作出更有效、更符合个人情况的干预方案。

2.团体领导者的专业指导技能问题

团体辅导对于领导者的要求很高,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团体领导者的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但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调动团体成员的积极性、如何打断干扰活动等,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在未来的教育实践工作中急需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05

第5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六年级数学老师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___、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有的在课后写出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对学困生的帮扶还不够深入,对学生心理特点了解不够,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改进,教学成绩还有待于提高。

七、今后整改措施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程标准,研究好学生,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学校教学各项工作,使我的教学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6篇

【时间】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地点】室内、室外均可

【形式】讨论、分享

【目的】引导新生对高中生活进行总结,对大学生活进行思考和规划。

【活动操作示范】:

第一阶段:总结高中生活

1.辅导员做开场引导。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高中生活

(参考:同学们走进大学校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相信许多同学对大学的生活有了一些思考,也会将现在感受到的大学生活与刚刚过去的高中生活进行比较。那么,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高中阶段的生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思考,然后请几位同学分享。)

2.分享。辅导员请2-4名同学与全班同学分享,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辅导员对学生的发言内容做积极的关注,但不做任何评价。

3.辅导员进行分享总结和主题过渡。

(参考:从大家对于高中生活的各种感受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你们都曾为自己的理想——考上一所好大学而努力,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了人生的一段新的征途,那么我们该怎样走好这段征途呢?)

第二阶段:思考、讨论大学生活

1.辅导员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参考:如果我们将大学生活分为六个部分:学业、人际、爱情、能力培养、休闲、大学生涯规划,大家来思考、讨论,我对这些有什么期待?有什么计划?)

2.分组。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视班级人数而定)。每组选组长一名,负责组织该组的讨论;书记员一名,负责记录发言。

3.讨论。分组完毕之后,每组各讨论一项内容,也由抽签决定。

(建议:1.辅导员先将大学生活六个部分设计几个讨论问题;在讨论之前,辅导员先召集组长布置任务和注意事项;2.每组讨论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3.要求每位同学都发言。4.组长控制每位同学的发言时间,鼓励少发言的同学,控制“语霸”的同学;问题讨论完毕后,做好总结,并选好分享代表。5.书记员要做好每位同学的发言记录。6.辅导员做好整个场面的控制。)

4.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讨论结果,组内其他人可作补充。在每一组的分享结束后,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如果在教室开会,辅导员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所谈各个内容的要点。

5.辅导员总结。辅导员的总结、引导不含对发言内容的评价,让同学在听取他人的观点、做法、经验时对自己的做法、计划进行修正;引导学生包容他人的观点;辅导员也可以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

第三阶段:班会总结(把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顺序调整了)

1.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丰富大学生活,以及对大学生活进行规划的重要性。

(参考: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充分感受到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更需要同学们做好规划充实地度过!高中阶段因为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们过得忙碌而踏实;大学阶段才刚刚开始,尽管我们的目标还不明确,有那么多的困惑,但这正说明我们有很多的成长空间等待我们去填充!今天的班会仅仅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度过4年的大学生活同学们还得认认真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这也许就是我们生涯规划中关键的一步。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我只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虚度!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名句:“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2.介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学院的心理成长辅导服务,若同学们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烦恼和困惑,欢迎来咨询。(建议:辅导员老师分享一句话:必要的心理求助是强者的行为。)

第四阶段:布置作业——班会心得

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高中生活和大学生生活做深入的思考;给在班会中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有表达的机会。

(参考:讨论的时间太短,分享的时间也太短,但同学们的思考却有许多许多,所以请同学们以对高中生活的总结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思考为内容写份班会心得,当然也可以谈谈班会中的感受,请在三天内完成,用信封封好后由班长收齐送交给我。

第五阶段:班会结束

感谢大家的参与!

【注意事项】:

1.[活动操作示范]仅供参考,各学院在不违背活动主旨的前提下,可设计形式多样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主题班会。

2.六项内容的讨论参考问题

(1)学业:我的大学学业目标是什么?60分万岁?还是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大学里,学习是我努力的唯一目标吗?

(2)人际:我理解的人际交往是什么?大学中的人际交往重要吗?我还是比较多地在与高中同学联系吗?我是主动与新同学认识、交往,还是等待别人来走进我?我和寝室同学开始出现矛盾了吗?怎样和不喜欢的人相处呢?

(3)爱情:爱情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吗?我对大学里的爱情持怎样的态度?爱情与学业,我将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4)能力培养:我希望在大学里培养哪些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和途径?

(5)休闲:我度过课余时间的休闲方式有哪些?怎样培养健康有益的休闲方式?

第7篇

〔关键词〕班级团体辅导;一般团体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06-0012-03

团体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最早从欧美发展来,在港台地区又被称为“小组辅导”或“团体谘商”。在我国“班级团体辅导”也被称为“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我国内地的江光荣、林孟平(2000)因受香港“全校参与辅导模式”的启发,提出了以班级为本的学校辅导模式的设想,由此班级团体辅导开始逐步发展。樊富珉认为,班级团体辅导是运用班级的特征,为全体学生提供发展性的服务,以协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班级团体辅导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进行与参与,是一种充分运用团体动力的助人历程。

一、班级团体辅导与一般团体辅导的差异

当前虽然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班级团体辅导进行了尝试,班级团体辅导也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受到各方的重视,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对其性质、涵义、目标、功能、内容等的认识尚不统一,经常与团体辅导、团体咨询相混淆。班级团体辅导与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团体辅导不仅仅存在群体上的差异,它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与一般团体辅导存在多方面的差异。

(一)团体规模

一般团体辅导规模较小,通常8―12人,而班级团体辅导以班级为主体,在我国中小学班级一般人数为40―50人,较多的甚至达到百人左右,这与我国国情有关。面对人数众多的班级成员,辅导者需要更强的洞察力去关注每一位学生,需要更强的领导力去带领团队向前发展。

(二)团体成员

一般团体辅导通常根据团体辅导的主题对成员进行招募,而且还要对辅导对象进行面谈、心理测量和书写报告等形式的筛选,最后形成的团体成员虽然年龄、学历等不同,但是他们面临的心理或者发展问题相同,因而是同质的。而班级团体辅导不能筛选学生,全班都是团体成员。虽然学生们的学历、背景、年龄等同质,但是他们面临的发展问题或心理困扰可能并不同质。这也就要求辅导者必须真诚接受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团体中的表现和改变。

(三)团体形成

专业团体辅导的招募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宣传手段,成员自动报名参加;第二种是咨询师根据平时的咨询情况、选择出有相同问题的成员;第三种是由他人介绍或转介而来。而班级团体辅导省略了招募步骤,团体成员由班级成员直接形成。

(四)辅导者

一般团体辅导对领导者从知识、经验、理论等各个方面的要求甚高,需要有丰富个体咨询经验的辅导者才能胜任。但是在班级团体辅导中,辅导者一般由学校专兼职心理学教师或者由班主任来担任,这尽管推广了团体辅导的适用范围,受众群体更多,但同时也存在辅导者专业知识相对缺乏的情况。

(五)理论支撑

适用于一般团体辅导的理论复杂多样,群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际沟通理论、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等都是团体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础。而在班级团体辅导中,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威廉姆的班级辅导理论以及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等则是主要依据。

(六)辅导功能

相对于一般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发展、预防、治疗功能,班级团体辅导主要以预防和发展为主: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维护心理健康,发展功能侧重于学生心理潜质的开发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七)辅导内容的确定

一般团体辅导通常是辅导者确定好主题后再进行成员招募,也有开放性小组是依据成员需求进行主题确定。但是班级团体辅导要想达到效果,就必须和班情、学情相结合,辅导主题必须来源于学生需求,而不是从辅导者自身的角度出发确定主题。

(八)团体规则

班级团体辅导除了要遵守一般团体辅导的规则之外,如保密、全心参与和投入团体、不迟到、不早退等等,班集体长久以来形成的集体规则也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体成员。

(九)团体性质

一般辅导团体是由于辅导需要而成立,随着辅导的结束团体也结束。但是团体辅导班级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团体,并不会随着辅导的结束而结束,因此更便于班级团体辅导效果的追踪和评估。同时,班级本身具有发展阶段和特点,其原有的动力会推动和影响团体辅导的开展,因此良好的班级氛围对班级团体辅导的开展尤为重要,只有在和谐明主的班级氛围中,团体辅导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班级团体辅导的阶段性常用技术

班级团体辅导的阶段可以划分为:暖身定向阶段、冲突表达阶段、问题解决阶段和巩固总结阶段。在完成班级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之后,辅导者通常会按照自己预设的板块进行,除了在头脑中要熟悉每个阶段的任务之外,还需要熟悉每个阶段的常用技术。

(一)暖身定向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调动成员的参与性,让成员能够放松并集中精力参与辅导。所以这个阶段要选择一些轻松、有效、简单的活动,以提高参与性,达到放松的目的。通常辅导者以一个暖身活动开始,引入辅导主题,暖身活动可以是言语或者非言语的。比如,辅导者开场:“今天看大家好像有点疲惫,好,现在让我们都站立起来,请同桌之间相互拍拍手臂,相互揉揉肩……最后我们一起伸伸腰,放松一下身体。”除了直接的放松,我们最好能够设计与主题有关的小活动进行开场。比如,在小学“互帮互助”为主题的辅导中,辅导者可以以这样的活动开始:“现在请所有的同学都取下自己的红领巾,要求只能用你们的左手把红领巾系在你们的右臂上,注意喔,只能用左手。”有些学生可能会成功,但有的学生一定会焦头烂额,此时,“系不上的同学怎么办呢?我们请同桌伸出右手和你的左手配合系上红领巾”,这样的一个简单活动,既切合了主题,又在活动中让成员体验到了遇到困难时有人帮助的感受,一举两得。

同时因为班级中的人数太多,在这个阶段我们还需要使用分组技术,通常6-8人为一组,可以采用报数随机分组、抓阄分组、同类分组(生日月份、学号等)、活动随机分组(找朋友、大风吹等)等。如果课堂开始前就已经分好组,就可以省略这一部分。

(二)冲突表达阶段

随着班级团体辅导成员间互动的深入,成员们慢慢开始表达自我。刚开始这种表达可能是试探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冲突,此时辅导者需要直接面对成员间的冲突,并给与回应,因为此时是最易生成有价值的情感体验的时候。比如,在“寻找幸福”为主题的辅导中,当有成员分享:“如果爸爸妈妈分开会让我不幸福。我会用自己来威胁他们不让他们分开。”当分享到此时,班级成员哗然,批评她的声音开始出现:“你太冲动,这样做没有用,太傻了。”此时辅导者应该面对分歧:“同学们,如果我们很勇敢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马上迎来的是批评,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呢?”聚焦分享者同感:“面对父母分开,我们一定都会很难受,会觉得无能为力,我们都希望爸爸妈妈在一起。”再询问班级其他学生:“如果我们自己面对这个问题,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好受一些呢?你们有更好的建议吗?”当学生给予反馈后,继续聚焦分享者:“面对这个情况,大家都谈了自己的处理方式,你能有收获吗?”此外,该成员分享的事情来自于其真实生活,作为辅导者私下还要进行关注,给予支持。总之应该牢记,在面对冲突时辅导者应该注意那些被非议和批评的成员的反应,而不是先针对提出批评的人做反应。同时还要引导成员认识到,参加团体是为了探索自己,而不是为了改变别人。

(三)问题解决阶段

以上两个阶段是问题解决阶段的基础,这个阶段辅导者通过讨论分享、行为训练、角色扮演等技术,让成员们在进一步互动过程中,获得他人的支持、指导和理解,从而体验自己的感受,纠正自己的错误。分享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小组内部分享、自愿举手分享、分层递进先小组内部分享再派代表大组分享等。讨论也可以采用圆桌式讨论、分组讨论、辩论式设有正反方的讨论,或者脑力激荡式地尽可能提出各种办法再异想天开都可以接受。角色扮演可以由成员扮演日常问题情境中的角色,把压抑的情绪、想法通过表演释放出来,例如“亲子关系”辅导中,一个成员与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经常发生冲突,那么可以找出产生冲突的真实场景,比如重现母亲经常唠叨她写作业,先请不同成员扮演母亲与她进行沟通,找到最相似的那个,再请另一成员扮演生活中的她,与母亲扮演者进行场景重现,最后让分享者观看,通过观看他人的扮演更形象地了解自己与母亲的沟通方式,体会自己的问题。又比如:解决两个闹矛盾的学生之间的问题,我们可以让他们进行角色互换,然后体会对方的感受。这个阶段还可以采用行为训练技术,比如一个因经常不懂得拒绝而让自己很苦恼的成员,我们可以设置各种情景进行训练,如:你的四个好伙伴约你周末聚会,但是你的妈妈爸爸周末有安排。通过这些场景体会如何表达拒绝。

(四)巩固总结阶段

这个阶段辅导者最重要的是和成员一起总结经验,整理辅导中所学习到的内容,将成员的收获和感受整合起来,并鼓励将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可以用这样的引导语:“通过这个辅导,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这次辅导中你经历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次辅导中你学到了哪些?”等等,然后可以通过团体活动,比如真情小卡片、护送祝福等,让团体成员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此次辅导活动。

三、班级团体辅导的常见问题及建议

对于班级团体辅导这一学校心理健康的新途径,我们尚处于摸索时期,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常见问题如下。

(一)过多地灌输心理学专业知识

很多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时,喜欢融入心理学专业知识以显示团体辅导的专业性,从而忽略了班级团体辅导并非是教授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课堂。灌输专业心理学知识并不能提升效果,反而有违于学生年龄阶段的知识接受特点。在班级团体辅导中,即使需要介绍心理学相关知识,也必须要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用“儿童化”“学生化”的语言进行表述。

(二)辅导者语言过多

辅导教师在进行班级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说得过多的情况,从而占据了学生的活动和体验时间。西南大学刘衍玲副教授在评课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只用说四种话,第一种,活动的指导语言,即介绍活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第二种,环节板块间的过渡衔接语句;第三种,对学生的反馈评价语言,即对学生在辅导过程中表现的评价,以及学生涉及情感表达时反馈共情的语言;第四种,辅导开始和总结的话语,即辅导开始前辅导者引入的部分,帮助学生形成情感体验内容的总结和辅导结束的总结。总之,概括起来就是情景规则、环节衔接、反馈评价。

(三)等同于游戏活动课

很多辅导教师对班级团体辅导存在错误的认识,把班级团体辅导课与游戏活动课相等同,整个辅导过程用一个个游戏活动相堆砌,活动之间没有递进的逻辑关系。没有认识到班级团体辅导中游戏活动只是载体,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从活动中生成自己的体验。

(四)忽略学生的情感反馈和个体差异

团体成员的差异性是团体辅导的重要价值,在班级团体辅导中学生通过模仿、观察和学习他人的情感、行为、态度,从而促使自己的模式发生改变。由于班级团体辅导人数众多,对于辅导者的考验也很大,在辅导中辅导者需要照顾到每个人,这势必会减少对每个成员的关注和交流,有时候会忽视掉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辅导者在整个辅导过程中一直从自己预设的框架出发,并没有跟随学生走,导致忽略了来自学生自己生成的宝贵东西,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因此,辅导者在辅导过程中一定要有较强的洞察力,跟着学生走,尽最大努力关注于每一个学生。

(五)不重视对班级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价

团体辅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价。班级团体辅导也不例外,现在的班级团辅除了对其本身的形成性评价外,缺乏对其辅导效果的评价。如果班级团体辅导不能达到应有的心理健康维护和保健的效果,那就不存在其价值。当然,一次班级团体辅导显著的效果,辅导者也不能急功近利,而是需要以专业理论为基础,对班级团体辅导进行系列设计,在辅导结束后利用专业的辅导评价表格和相关的心理测评工具,进行辅导效果的评价检测。

总之,班级团体辅导的理论与实践都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我们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满足学生的发展,只有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总结和思考,才能真正发挥班级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科学合理的进行班级团体辅导,其必将成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一定会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 团体心理咨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3-55.

[2] 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94.

[3] Ed E.Jacobs[美].团体咨询:策略与技巧[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4-26.

第8篇

转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实施高效课堂,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予以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导学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积极运用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与学生配合,组织好学生,并适时做好点拨。课后及时反思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关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和生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体现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习,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六、认真搞好期末总复习。

本学期的复习,有相当的份量,内容较多,任务也相对繁重。本学期的复习先拟定了复习计划,掌握了目的要求,明确了重难点及关键,拟定好了课时分配情况。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同时又灵活运用,对复习了的知识,又编了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力争人人掌握,做到了一课一得,个个过关。

七、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