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15:58: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等数学课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等数学课程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艺术理论教学重要地位制约问题改革完善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37-02自人类有艺术以来,艺术理论[1]一直与艺术作品相伴相生,是艺术重要的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艺术学科的不断快速发展,艺术理论在艺术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在艺术教育的实际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后果。有鉴于此,笔者针对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多个环节探讨解决的方法,以期改变现状,使艺术理论课程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彰显和实现。

一、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艺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但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容乐观。

第一,部分院校的艺术教师因对艺术理论课程中艺术概论课的认识不够,抱有偏见,以音乐概论、美术概论等课程替代艺术概论。这种观念纯粹从艺术技术出发,以技术为评判一切的杠杆,忽视了艺术理论存在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而且破坏了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同时也间接地对学生造成了误导,使学生也陷入艺术概论无足轻重的观念误区。

第二,艺术理论教师的师资队伍极为匮乏。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是知识内容的传授者,是审美体验的引领者。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成败与师资队伍建设休戚相关。但是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艺术师资队伍中很少有专门的理论教师,多为音乐、舞蹈等门类的技巧教师,他们的兴趣点和理论储备都与理论教学不相吻合。这种现状就使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缺少相应的和足够的专职教师,导致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三,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但是教材一旦出版后就固定化、停滞化,这样就不利于将艺术学科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及时、快速地转化到教材中。另外,在教材上还存在教材内容以部门艺术等为界限的割裂局面。徐子方先生曾就此问题指出,“艺术论和艺术史的教材建设大多仍沿用西方传统,分处在哲学和视觉艺术的范畴而不自知”,不对这些问题进行革新,“艺术学在中国的学科错位命运就不得到根本性改变” 。[2]时至今日,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存在的弊端,对艺术理论教育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急需引起重视,进行改变。

第四,艺术理论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某些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基本以书面性知识内容为主,照本宣科地讲述理论知识,造成讲授方法过于理论化。学生对纯理论性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中大量的理论知识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其次,有的艺术理论教学的课堂上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一堂课的时间教师从头讲到尾,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本内容为规矩,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第五,艺术理论教学手段传统刻板,未能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传统教学一般多采用板书式教学,通过板书来辅助讲解。学生长时间地听教师讲授理论内容,容易产生枯燥感。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有的艺术理论教学课堂采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的传授。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掌握多媒体教学的精髓,只是把以前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多媒体课件上。这种教学刻板僵化,并没有实现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依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鉴于目前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与其重要地位相脱节的种种现象,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认真探讨,深入研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对部门艺术院校重门类艺术理论轻艺术概论的现象,学界已经做出评判并提出意见。周星教授曾谈到,当前在艺术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单个艺术形式中强大的技巧意识造成的学科建设之间的壁垒。[3]对此问题,艺术学界的专家在2010年的艺术学学科设置论证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应该加强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惯纵性规律的研究,克服艺术学以门类为界,拘于一隅、不相往来的倾向。同时学界也提出在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中将理论教育和技巧教育相结合,既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又强化技巧的学习,确保两大类课程之间的平衡关系。

第二,艺术理论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极为紧迫的事情。只有加强理论教师的培养,组建有规模的理论教师队伍,才能为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提供最基础的师资保障。具体来说,首先要使艺术理论教师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能够满足各门理论课程教学所需;其次,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建立艺术理论教研室或理论系等个体单位,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切磋探、讨如何改进教学,也可以针对理论问题举办讲座、召开研讨会等,提高师生的理论兴趣。

第三,艺术理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材料、新观点、新成果、新动态,并加以总结归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综合性讲授,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固定的教材内容之外了解、关注艺术理论的前沿知识和现象,把握艺术发展动向,激发其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联系、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身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向。

第四,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由传统的满堂灌、教师讲授为主转换为讲授、提问、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且将纯理论讲授转换为理论和实例相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适当引入精美经典的艺术实例,通过实例分析、讲解理论知识,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更方便学生的接受和掌握。此外,援引艺术实例还是引导学生进入审美的捷径。余秋雨先生曾讲道:“正因为任何艺术原理的讲授只有与学生的审美经验连接起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所以艺术理论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不断地引导学生进入审美过程,激发审美经验。”[4]生动的艺术实例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学生在审美体悟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理论归纳、概括,将枯燥、抽象的理论教学变为感性审美与抽象理论水融的教学。

第五,艺术理论课程在教学手段上施行教学手段现代化、多样化。在教学手段上,除传统的方式之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辅以播放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和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艺术展览、观看艺术演出等活动。这些教学手段一方面图、文、声并茂,另一方面生动有趣,更加吸引学生求知的欲望,带给学生更强的艺术震撼。通过这些现代、多样的教学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总之,艺术理论课程既是技能课程的基础,又对技能课程进行了理论总结与提升,是艺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万物必有其内在规律和表现态势,科学技术研究就是通过现象的深窥察照寓涵的本质,观念无法脱离载体,技法也无从凭空产生” 。[5]我们有必要对艺术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明确其重要价值和意义,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推动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充实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威廉姆斯.艺术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子方.当代中国艺术学学科错位及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出路 [J] .艺术百家,2010(3).

[3]郭晓.面向未来 献计献策-2010年艺术学学科设置论证会侧记[J].艺术教育,2010(7).

[4]余秋雨.《艺术概论》课教学一得[J].文艺理论研究,1981(3).

第2篇

1.试论如何做好高职数学与本科数学教学的衔接

2.数学建模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数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初探

4.应用型本科数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探讨

5.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促进应用型本科数学课程改革 

6.浅谈国内外本科数学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

7.独立学院工科类本科数学教学浅谈

8.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疆高师本科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策略

9.本科数学专业常微分方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0.基于大众数学理念的中职起点本科数学改革

11.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培养与思考  

12.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定位分析 

13.河南高师本科数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

14.应用型本科数学类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研究  

15.新课标体系下高师本科数学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

16.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7.工程教育模式下本科数学教学评价的探索 

18.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数学素质和创新意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19.基于高中课改形势下的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20.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本科数学基础课程

21.本科数学教学与强化素质教育研究  

22.“问题驱动法”在新建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3.对本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24.应用型本科工科数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探析 

25.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定位分析

26.以就业为导向的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7.浅谈工科本科数学教育改革 

28.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的研究

29.新建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探讨

30.对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31.普通本科院校文科数学素质教育的对策探究 

32.新建本科院校本科《高等数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33.“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数学教学范式研究

34.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

35.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探索——以凯里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特色专业为例

36.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研究

37.民办应用型本科数学课程改革初探

38.应用型本科数学基础课程群建设的探讨

39.应用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走班制分层次教学探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

40.本科数学教学应提倡“研究性学习” 

41.民办本科《数学分析》课程的实践与认识 

42.构建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数学类课程的若干思考 

43.高校应用型本科数学建模队员培训与选拔方式的探析

44.应用教学型本科数学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45.新升本科数学专业(师范)课程设置的特点与启示 

46.新建本科院校文科数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7.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48.高师本科数学分析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49.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50.本科数学专业常微分方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51.本科数学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推拉”教学法的尝试

52.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教学与创新

53.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改革 

54.大学本科数学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55.论本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整合 

56.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7.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中离散数学课程目标定位与课程改革的探讨 

58.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研究 

59.数学建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60.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与“CDIO”教学改革初探 

61.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 

62.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教学研究 

63.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置的本源性分析 

64.农林本科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65.提高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初探 

66.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途径

67.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68.山东省高师专科升本科《数学分析》试题的研讨 

69.一般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研讨

70.关于提高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

71.西藏高校数学类本科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西藏大学为例 

72.整合数学类课程,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数学素养

73.理工科院校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初探 

74.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现状与对策 

75.工程应用型本科类高校数学通识课现状分析及其改革途径探讨

76.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77.新建本科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78.地方本科院校扩大数学建模竞赛受益面的探索 

79.新升本科院校数学分析教学的几点思考  

80.本科院校数学实验室管理研究  

81.大学本科经济数学教学现状及相关思考  

82.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83.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材的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84.工程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  

85.新建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86.关于国外高校经济学本科数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探讨 

87.四年制高职本科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研究

88.概率统计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以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A题为例 

89.高等数学思想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90.应用型本科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91.新建本科院校考研数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92.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93.数学史:探求真理的“心”路历程——大学本科数学史教材改革初探 

94.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95.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96.“产学研”合作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宿州学院数学类本科专业为例 

97.与时俱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东华理工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06版)》解读 

98.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活动推广模式探讨 

99.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100.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101.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探讨 

102.基于职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课程构建——以高职本科分段铁道供电专业为例 

103.大学本科数学考试模式改革探索与思考  

104.浅论下轮工科本科数学教材编写的原则 

105.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高等数学教学体会  

106.应用型本科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07.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数学课程优化教学新探 

108.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以银川能源学院为例 

109.高等本科院校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110.本科院校工科高等数学软件实验的改革 

111.河南省高师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探微

112.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13.民族地区新升本科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 问卷法 访谈法 微积分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14YKP015),项目名称:知识产权运用、保护与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21-01

1.问题提出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高等院校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课时进行了压缩,高等数学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专业发展需要。如何通过有限的学时培养学生运用高等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成为高等数学教育研究者新的课题。为全面掌握高师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现状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能否适应学生学习情况,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渭南师范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对结果做了分析,为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提出了理论依据。

2.研究设计

渭南师范学院是一所二本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与国家直属师范院校相同,高等数学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因此,此次调查能反映高师院校普遍情况,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2.1研究对象

高等数学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两个学期开设,此次问卷和访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象为开设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各专业四个年级非数学专业共500名学生和10名学生。

2.2研究方法

问卷法、访谈法

2.3研究内容

问卷和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4个方面:1.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2.学生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学生对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看法。4.学生希望的授课方式。

2.4研究工具

利用EXCEL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1份,回收率为98.2%.本次调查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87%的被调查者认为高等数学课程是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课程;10%的被调查者认为高等数学课程一般重要;3%的被调查者认为高等数学课程不重要。说明大部分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是受高等教育必备的内容,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2)10%的被调查者对高等数学感兴趣;50%的被调查者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一般;35%的被调查者不感兴趣;5%的被调查厌恶高等数学。大部分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致不高。因此,高等数学在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待改进。

(3)6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等数学学习起来比较难;24%的被调查认为高等数学学习起来有些难;10%的被调查者认为高等数学学习起来容易。说明高等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科目。

(4)6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高等数学为了应付考试;30%的被调查者认为掌握高等数学知识是大学生的必备素质;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高等数学是因为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因此才学习。大部分学生是被动的学习。

(5)问卷开放题目中,91%的学生写出微积分部分对自己专业学习有用;主要体现在计算中;8%的学生认为每部分内容都有帮助,有些是实际计算的帮助,有些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帮助;1%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对本专业学习毫无用处。说明现行教材重理论,轻实践。

(6)访谈中,7名被访者认为每节课讲授内容过多,许多知识学生理解不了,有时候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了。3名被访者认为课堂内容勉强能理解。说明高等数学的课时安排和学习内容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7)6名被访者认为学期开始和中期教师授课速度较慢,学期末授课速度比较快。4名被访者认为课时进度适宜。说明高等数学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

(8)7名被访者希望教师多讲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等数学内容;2名被访者认为可以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利讲解;1名受访者认为只讲考试内容就可以了。说明学生期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9)9名被访者反映高等数学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法,从不使用多媒名体教学。1名被访者反映偶尔使用多媒体教学。说明教学方式落后、模式单一。

4.建议

(1)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授课时可以设计各种教学情景,一方面渗透数学之美思想,把学生的情感资源充分的发掘出来,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思维和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高等数学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高等数学的应用性。

(2)在教材的编排上,适当增加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案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高等数学的思想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限时完成固定内容的试卷不能全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因此,考试的评价方式可以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完成小论文、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情况、数学建模等。

参考文献:

[1]陈小鹏,马维英.高中数学青年教师教学素质的调查报告[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6):64-66.

[2]崔殿军,富成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改革探索 [J].辽宁高职学报,2007,9(2):47-48.

[3]惠存阳.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13(3):88-90.

[4]刘彦宏.高等数学教学现状与提升教学效率问题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8):95-97.

第4篇

关键词 高等数学 大众化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O13-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实施扩招政策,开始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变,至今我国高考录取人数从1998年的108.36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942.25万人,增加了超过6倍。与此同时,高考录取率也从1998年的34% 增加到2015年的75%。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不可避免地导致生源质量的降低和教学质量的降低。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必须转变大学传统的精英教育思想和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1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1新时期下学生呈现出新的特点

(1)我国高等教育逐年来扩大招生,加之近年来各高校实施的自助招生政策,学生的数学水平总体水平下降,且呈现出很大的水平差异,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本身就是他们的弱势科目,但大学中数学又是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虽然加倍努力,但收效甚微;(2)没了高考的压力,进入大学校园,学生再也没有从前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很多学生开始迷失,找不到人生方向,沉湎于上网、网络游戏和交朋结友中,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不良现象屡现不鲜;(3)在社会导向方面,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日后工作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很多社会用人单位并不单纯看中学习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在这种导向下,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为“60分万岁,61分浪费”;(4)在学习成绩并不为广大学生重视的情况下,每年各高校考研学生的人数在不断上升,考研录取率也成为了衡量高校毕业生综合竞争力和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如何合理地实施大众化教育还是精英教育的问题上矛盾更为突出。

1.2高校师资力量的匮乏

在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规定师生比达到1:14的为优秀,1:16的为良好,1:18的为合格,超过这一比例的就要给予黄牌警告,限制其招生等。然而据统计,由于高校近些年高速扩张,部分高校中存在师生比过高的情况,有些高校师生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学教师,特别是基础课教师每周的教学任务繁重,无法对教学研究方面投入太多精力,自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同时,在当今的高校大环境下,科研的地位要高于教学,这一点在晋升职称中体现尤为突出,大部分青年教师在课余的有限时间,科研占据了绝对地位,教研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教师缺乏去进行教学研究的动力和积极性,教学质量自然会受到严重影响。再者,目前高校的大部分教师当年大学阶段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大都延续了精英教育时代的教学理念、思想和方法。而数学作为一门严谨、抽象的学科,面对数学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学生群体,教师依旧按照一成不变的严谨的形式逻辑推理体系来传授知识,学生必然会出现接受程度不高的普遍现象,进而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

1.3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滞后于当今教育的需要

高中数学的教学改革在近些年发展迅速,内容上做了相当的改动,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部分基础知识纳入到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而有关三角函数的很多知识,比如反三角函数、和差化积等内容在中学数学体系中逐步弱化甚至不见踪迹。高中数学内容在改革中不断更新,与此同时,高等数学的知识却几乎没有任何改变。部分高中的非必修知识在高等数学中却是重点内容,这一现象直接导致高中数学到高等数学的内容衔接不畅,高等数学教师和学生在这此过程中都表现中极度的不适应。另外,高等数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与专业联系并不紧密,这不适应学生日益增大的信息量的需要。各专业实施的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导致教师仅仅把重心放在教材内容上,很少顾及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影响到高等数学课堂的整体气氛,同时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2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2.1提高教师队伍的大众化教育意识和教学水平

要实现适应大众化教育的教学,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面对不同以往的学生群体,高校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制定合适学生发展的教学要求和方法。同时,各高校应加大资助力度,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到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进修、学习和培训。高校应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观念,提高教学在职称晋升、年终考核等方面的地位,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院系内部也应长期举办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创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有效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2.2加大高等数学课程教材的建设

高校可采用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等数学课程教材的建设。 各高校在传统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上,可结合本院校专业特点,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自主开发和编写适合自身特色的高等数学教材。同时,高校应注重非纸质教材的开发,建立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教学设计、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等素材,学生通过网络互动的教学模式和开放的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以及在线师生互动交流达到高效学习的目标。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2.3.1全面实施分层教学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等数学课程都是按专业按班级授课,而实际上由于近年来招生政策的变化,导致数学基础相差甚h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上课,基础好的觉得吃不饱,基础差的又觉得吃不了,这一现象在某些文理兼收的专业中更为普遍。教师难以制定统一合理的教学要求,同时也不利于数学人才的选拔。于是高校应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差异,因材施教,开设不同层次的班级,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展示和挖掘学生的潜力。

2.3.2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当今社会对高校学生的数学素质的要求呈多元化要求,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只想略知一二,有的为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有的为了考研的需要,为了满足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高校应积极健全高等数学课程体系。适当增设数学实验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同时开设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和考研数学辅导等公选课,让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途径。

2.3.3开展生动活泼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就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动力。我们应积极改进原有的传统模式,采取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的自学、与教师以及学习小组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学生的潜力。

2.3.4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高校普遍实施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形式,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加权值,其中期末成绩比例占70%以上。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客观公正,但并未能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综合进行合理评价,极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和高分低能的现象。于是我们应该实施更为多样化的考核办法,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科学评定学生的能力,比如可将考核分为四部分:

(1)平时成绩(20%),包括学生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

(2)课程论文成绩(20%),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通过查找资料,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撰写小论文;

(3)开卷考成绩(20%),包括一些只需学生会用但无需必须死记硬背的知识点的考核;

(4)闭卷考试成绩(40%),这一部分依然按照传统模式,考核学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学生的计算证明能力。

3小结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对人才的新型需求。作为高校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不断提升自己,循序渐进地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方式、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切实保证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应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保证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6):23.

[2] 肖启华,张建新.“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提高“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理科研究,2013(2):84-89.

第5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数学教学 教学改革 专业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对推动我国合理的人才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更强调了所学知识的应用性和专业设置的职业性,贴近社会。作为长期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深感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进行改革。

一、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生基础差。随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大不如前,大部分学生基础差、成绩低、学习能力差、对数学无兴趣,更有甚者初中知识都不具备,所以普遍存在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

2、高职数学教学学时相对不足。由于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对相应的职业技术的掌握,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课时主要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习实训上,所以在制度课程设计中给予基础理论课教学时数普遍不多,而数学课程就更少了,基本为40或80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的改革

纵观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高等数学教材,基本上都是在原来大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删减,还是原有的学科理论体系,理论部分面面俱到,只是降低了难度与深度而已,不能很好地与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相结合,没有突出其应用性与实践性,缺乏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学生消化吸收专业知识的能力、运用数学原理与方法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实现。因此,应提倡“教材内容模块化,课程模式多样化,内容讲授实用化”的教改模式。

1、教材内容模块化:应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大规模整合,因为各个专业对高等数学基础要求不一样。例如,对于经济管理专业,在讲授导数应用时,应侧重曲线的单调性、凸凹性的特点以及利用导数分析边际问题和弹性问题等内容。

2、课程模式多样化:由于数学教学学时相对不足,不可能将高等数学知识系统地讲解,而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对数学又有兴趣,以及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对有数学学习愿望的同学,可继续增设有关高等数学的公共选修课和相关讲座,选修课程的范围可以覆盖所有高等数学的内容。部分内容较少的模块如傅立叶变换、曲率等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这样既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愿望,也为今后继续学习深造奠定基础。

3、内容讲授实用化:教师在讲课时尽量做到直观化、通俗化、逐步抽象化,让学生易于接受。教材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中引出,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考评方式的改革

1、教学模式的突破: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粉笔+黑板+口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不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做到优势互补,因而必须创造出一种“粉笔+口授+计算机演示”的新型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教会学生利用高等数学软件。在电脑中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等复杂的运算等。把运用数学软件包求解高等数学问题,融入到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这样将大大增强高职学生的计算能力,减轻他们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的负担。

2、考核方式多踊: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将教学与考试有机联系起来,不仅能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而且更能检测学生的高等数学应用能力。另外,可以取消期末一考、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考试方法,推行闭卷考试与小课题、小论文、试验报告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尤其要重视小课题的作用,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小课题的讨论、分析、撰写、答辩,可以促使学生多思考问题、多查询资料,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金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

第6篇

关键词:数学 考试 改革

考试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工具和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考试的目的、方法、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考试结果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思考方法,所以要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应改进考试制度。

一、改革考试观念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不仅仅是后续学习及解决问题的工具。更重要的职责在于培养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素质,并能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应用。教师以书本内容为主。讲授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一味灌输,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程变得与现实生活脱节。教师只注重考试结果和内容,强调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而忽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已经没有升学压力。学生也是以应付考试为学习目的,或单纯追求高分。或六十分万岁。考完就再也不会去碰数学课本。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望,违背了设立高等数学课程的目的。

二、改革考试方法

长期以来,数学考试的唯一形式是闭卷笔试,最终成绩往往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闭卷笔试占了较大比重,这种考试形式造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复习背笔记”的普遍现象,容易让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其实数学考试虽然有其特殊性,却也可以融合多种考试类型,如可以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改变考试题型,笔试与计算机考试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等多层次、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可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上机成绩组成。不仅有利于增强对数学的兴趣,而且更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新认识数学课程的意义。

1、平时成绩可增加单元小结或论文形式。

平时成绩一般由到课率及作业情况给出,其实平时成绩还可考虑由解题的创新性、单元小结、论文等多种形式得到。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思路、新解法,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对于一题多解和一题多问的学生要适当给予加分奖励,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的情况下,主动思考探究。

单元小结可在每章结束或总复习时进行,可要求学生对该章节内容做一个梳理,写出重点理论内涵,并附以相应例题,最后总结本章所有数学知识,列出本章知识中容易出错的部分。加上心得体会。

论文可以借鉴数学建模比赛形式,将学生分为几组,让其根据自身专业编写小论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较简单的问题。如一般的优化问题、计算最佳值问题等,或者可由教师找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共同研究等形式解决,不过需要写明组内同学承担的任务,以便教师评分。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且可通过论文写作增强起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

2、期末考试可尝试开卷或开闭卷结合,题型也可多样化。

高等数学中有不少公式或定理需要记忆,比如导数的公式和积分的公式,如果按照以前的考核方式,学生势必要去记忆一大堆枯燥乏味的公式和定理。而其实公式和定理仅仅是作为一个解题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去考核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应用公式去解决相应问题,因此可以采取开卷闭卷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也可以让学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数学应用上。计算能力不是最主要的考核目的,因此建议可让学生在考试时携带计算器。

同时。一旦采取了开卷考试,对试卷内容就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记忆要求降低,对应用要求加大,题型可以更灵活多变,内容也可以更深更广,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作为一门工具去解决问题的,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般考试多由填空题、选择题、证明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组成,考查基本技能特别是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常规题偏多,基础知识覆盖面大。应用题、开放题、探索题偏少,缺少数学文化、数学设计、数学创新等内容,可适当增加应用题、开放题、探索题,要增加能体现学生数学素质的题型。

3、增加数学上机考试。

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学软件的日益完善,可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对数学软件的介绍和应用,如可引进Mathemati-ca软件和Matlab软件等,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自己动手去处理诸如微积分、统计学、线性代数中的某些问题,让学生可以轻松地利用计算机完成一些课外作业和计算。在期末增加上机考试这一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能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去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用更多的时间去领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数学发展的现状和应用有更深切的了解和体会。

三、改革考核内容

考试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要真实反映教学质量除了要有合适的考试方法外,还应该有合理的考试内容。

原本的考试内容较多地考查学生对定义、定理及公式的掌握情况,并没有真正、完全地和专业结合起来,更不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的内容。因此在考试中应适当增加与专业结合的题目,可增加应用题、开放题、探索题。

第7篇

一、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改革课题组紧跟教学要求的新形势,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各类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进行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学模式改革以来,不断完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近五年以来,该课题组完成了两项省级教改课题“高职工科《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与教材建设”及“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题和一项省级教改课题“新课标下高职《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的立项,并公开发表多篇教改教研论文。这些教研教改成果,绝大部分已经和正在付诸教学实践,为课程的改革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二、以大赛为依托,创建了“第二课堂教学”

该课题组根据各种竞赛项目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竞赛方案并上报学院教务处审核,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讲座、专项训练和校内数学竞赛活动。近年来,随着竞赛类“第二课堂教学”建立,该院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江西省大学生数学竞赛的成绩逐年提高。

三、探索“分级教学模式”

针对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的现状。该课题组进行了“分级教学模式”实践。每个学期新生开学时,教练组要对所有学生进行摸底考试,选拔出数学基础理论相对比较扎实的学生,一方面将他们作为竞赛的选择对象,另一方面让他们成为数学任课教师的助手,平时可以指导班级其他同学。为此,学院所有数学教学班级都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学院也成立了数学协会。通过竞赛能够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编写出版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

针对我国高职工科《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对高职工科《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改革思路。认为树立高等数学为专业服务的教育理念,构建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的课程内容、建设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与认知水平的教材,是高职工科《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关键所在。为此,该课题组主编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应用数学》及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上册》、《高等数学下册》等教材。

五、建立功能齐全的网络教学平台

以大赛为依托,促进该课题组对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为了参加各项赛事,必须加强参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课题组完成了院级网络课程的建设。利用网络的特性和资源来创造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向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习者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互动的平台。

本文认为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创新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探索并形成了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分级教学模式”突出体现了差异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根据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注重培养了不同层次上学生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等数学》实行分级教学后的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和学校同样享受分级教学的成果。

第8篇

关键词:学习观;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随着高等师范学校的快速发展与专业的不断拓宽,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师范学校的培养方向从以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作为高等师范学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高等数学,其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程等应该打破传统师范教育中过于侧重理论推理的教学模式而更加注重高等数学的应用性和操作性。目前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数学基础比较差,数学学习能力较弱,数学学习成绩偏低,导致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怎样能够改变这种状况,消除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培养师范学生灵活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数学文化素养,而且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给从事高等数学教育的一线老师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基于此,笔者有针对性地对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与分析 

1.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我们对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系和计算机系所有班级的269名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认识(包括兴趣、接受程度、难易度、重要性等);(2)对专业学习意义的认识;(3)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对教学重难点、实际应用效果、应用能力的培养等)。问卷共分两部分,客观题有15道,主观简答题1道。 

2.调查方法与过程 

通过问卷、小组讨论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问卷发放过程中,我们不仅考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甚至还考虑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况。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69份,回收257份,回收率95.5%,从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的数量和范围看,本次问卷调查可信度较高、效果比较好。 

3.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态度及认识 

目前,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普遍存在排斥心理,部分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有的根本听不懂,有的基本上放弃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同时大部分学生没有端正对高等数学的学习态度,以及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从而导致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无法得以体现。多数被调查学生认为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中有83.5%的学生认为不管是对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对专业的影响,高等数学的作用都是比较大的,但是要学好高等数学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与其他学科相比,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而这些正是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所缺失的。 

(2)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 

有近62.2%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不浓,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影响了高师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努力,厌烦课本理论学习,同时高等数学课堂讲授形式的单一性又加深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授课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否则将导致学生上课听不懂、不想听、学不会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最后连基本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 

(3)高等数学课任务重、课时少 

参与调查问卷的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基本上都开设一学年,但是每周只有2课时,因此完成基本教学任务都很难。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高等数学,由于各专业简单、片面地认为够用就行,所以实际上课的课时数被其他课程一挤再挤,导致高等数学课时数被一减再减,任课教师只有不断压缩教学内容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一些经典的内容推导、证明不再讲授,而是直接利用公式、结论、定理等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结论,再应用到数学计算中,因此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越来越弱,后果就是一部分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拒绝学习,自认为只要考前多背背就行。同时,课程的课时被压缩,相应导致教学内容的缩减,任课教师课上只能有选择地讲授,基本上是考什么讲什么,不考的内容干脆就不讲,所以教学只是围绕基本概念与典型例题,教学课堂信息量较小,无法顾及高等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的联系及其应用。 

二、对高等师范学校高等数学教学的建议 

1.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初中学习阶段,数学课是一门重要课程,深受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视,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升学,决定学生必须认真学习数学知识。然而进入师范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于是自学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数学美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用心创设各种教育、教学情境,把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高等数学理论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上突破常规,以展现数学的美为支撑,将数学的知识点、数学应用能力和良好的数学素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创造美、发现美的激情,挖掘学生丰富的情感资源,实现学生对高等数学概念、定理的真正理解。当然高等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要想学好高等数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心理。同时,督促学生课堂上学会听课,课后认真完成练习,积极主动思考,克服重难点,努力将书中的数学知识加以应用。 

2.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直以来,“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记笔记”的数学教学模式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因此迫切需要改变这种大家都辛苦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教师可通过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手段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点,比如让人感觉条理清晰、形象直观、活泼生动,同时也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及容量,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把计算机科学引入数学课堂进行数学实验,打破了数学课只有理论课与习题

简而言之,只有将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学生在不断应用与探索中领会高等数学知识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 

3.优化教学内容,全面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高等师范学校的考试在师生心目中只是一种过关考试而不是选拔人才的考试,考试的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模式化测试试卷是不可能全面评价出上述质量的。因此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考试可采用课堂练习、撰写数学小论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等方式综合评定。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克服恐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高等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要围绕学生的专业技能展开,因此高等数学教学也应该加强其与后续专业课、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去,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和实际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后继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总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尽最大可能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荣.新建本科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2):148-150. 

[2]温延红.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价值工程,2013(12):300-301. 

[3]雪剑.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J].高等教育,2006(02). 

[4]邵毅.新建本科院校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07(05):35-37. 

[5]周玮,顾晓夏.高职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