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国道路论文

中国道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18:00: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国道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国道路论文

第1篇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确认收入(完工百分比法)》对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方法及其会计实务处理都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对于收入的确认,应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时予以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风险主要指商品由于贬值、损坏、报废等造成的损失,报酬是指商品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商品因升值等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企业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后,如仍然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仍然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则此项销售不能成立,不能确认相应的销售收入。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在销售商品的交易中,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即为销售商品的价款。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否有把握收回,是收入确认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估计价款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均已满足,也不应当确认收入。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能否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收入不能可靠计量,则无法确认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售价通常已经确定,但销售过程中由于某种不确定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售价变动的情况,则新的售价未确定前不应确认收入。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与同一项销售有关的收入和成本应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因此,成本不能可靠计量,相关的收入也不能确认,即使其他条件均已满足。如预收货款,应作为负债处理。本文主要对我国道路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法确认收入的利与弊做一初步探讨。

二、【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

(1)收入、完工百分比法的概念、范围及确定条件

(2)道路桥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法的好处

(3)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再现实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4)提高完工百分比法在实务操作中可靠性和真实性的建议

(二)预期目标

(1)具体分析我国道路桥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法确认是收入的利弊

(2)提高完工百分比法在实务操作中可靠性和真实性的建议

三、【拟采用的方法、步骤】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经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对我国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道路桥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现状,找出了其发展的意义和存在弊端,为提出解决方案积攒资料。

本文同时采用了对比分析法,从道路桥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利与弊的对比中,分析归纳出我国提高完工百分比法在实务操作中可靠性和真实性的建仪。

第一部分:前言。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采用完工百分比发的好处以及收入的基本理论综述。阐明与完工百分比有关的概念、确定的条件及实施的范围等,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第三部分:通过对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法确认收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其中重点针对容易导致利用成本调节收入和利润和

对营业税核算上缴造成极大影响进行探讨,来分析我国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法确认收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成因。

第四部分:对解决我国提高完工百分比法在实务操作中可靠性和真实性的建议,对我国道路桥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法确认收入在实际操作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层次挖掘。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四、【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一阶段:2月前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3月底完成论文大纲

第三阶段:4月份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四阶段:5月份彻底完成初稿

第五阶段:5月份底定稿

第六阶段:6月份答辩

五、【已研读的有关文献资料】

[1]孟辛.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N].中国税务报,2019.

[2]陈炳辉、单惟婷.企业财务管理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3]杨 钰.收入确认新旧会计准则之比较[J].财会月刊,2019.

[4]钟国昌.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理财广场,2019-08-15.

[5]安保荣.财务管理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9-09-17.

第2篇

近几年,我国道路运输业在不断向前发展,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原有的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从原有的信息资源出发,重新设计道路运输管理系统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道路运输管理系统的现状及需求分析出发,提出了对道路运输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关键词】道路运输 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所谓道路运输系统指的是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互联网的应用从而实现对各级道路运输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行业的不断改革,对道路运输的管理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道路运输管理系统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1.1 道路运输管理系统的现状

1.1.1 网络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建设还是比较全面的,各地区的运输管理处都建有网络信息平台、软件系统、GPS车辆系统、呼叫中心、还有负责监视的视频监控系统。各个系统都有效的布置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在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布在交通运输局、客运场站以及运管处的服务器上,而且对于各个节点还配了防火墙系统,使网络更加通畅。

1.1.2 业务应用系统现状

(1)客运站务系统。客运系统由客运站管理系统和信息中心管理系统两部分构成。客运站管理系统主要办理日常业务,被部署在各个客运站,而信息中心管理系统主要负责传递、保存客运站的各种信息,以便管理部门对客运站营运的查询、统计工作,主要部署在省运管中心。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顺利进展联网售票工作,方便了大众。

(2)运政系统。运政系统主要包括货物运输管理、客运管理、公交管理、出租车管理以及驾培管理等多个系统,主要是对运输的企业、车辆以及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审查工作,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也是时时更新。但是运政系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技术陈旧,设计不合理等多种弊端。

(3)信息资源现状。信息资源主要包括车辆信息、业户信息、工作人员的信息、线路信息、危险品货物运输信息、以及联网售票信息,我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中信息资源正不断完善,不断更新。

1.1.3 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对于各种资源和信息储存都比较分散,不同地区也存在着不少重复的信息,不利于信息管理。对于业务实现的方式也没有做到方便、快捷,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无法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需求。

1.2 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

1.2.1 综合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

数据中心是关系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各个部门的业务需要,为各部门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因此对于其建设必须要合理规划、统一布局。

1.2.2 政务办公管理信息平台的需求

政务办公管理信息平台是对全省的交通管理的指挥中心,是对车辆、业户以及各种事宜的管理工作,因此,信息系统要提供方便、灵活的查询、统计报表,完善道路运输网站。

1.2.3 资源整合需要

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要有统一的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因此,对于资源整合尤为重要,不能出现重复、无效的信息,对于数据的整理、录入工作要认真审核,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1.2.4 安全保密需要

由于道路运输管理系统涉及到各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于信息资源的保密工作也要做好,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更加周密、安全,提高防火墙系统的防御能力,对于访问数据库的用户也要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保证数据的安全运用。

2 道路运输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设计思想

2.1.1 符合国家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需求

作为电子政务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道理运输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必须要符合国家对电子政务的基本要求。

2.1.2 结合现状,明确目标

对于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结合我国交通管理体制的现状,确定整体建设模式,建设先进的运政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全面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省业务管理及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2.2 系统框架的设计

对于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公路水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系统、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系统,以及交通行业信用信息服务门户网站。

2.3设计语言

对于道路运输管理系统的语言设计要采用Visual FoxPro6.0,这种语言系统工具丰富、速度较快,而且是唯一的带有自编程语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功能,对于道路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有着简单、快捷、方便、有效的优势。

2.4 关键技术路线

2.4.1 SOA组件化设计

由于道路运输管理系统有多个信息化系统,而且网络环境也比较负责,对于运用SOA组件,可以预见业务的不断变化,使信息化框架能够更加清晰、明了。

2.4.2 服务型绿色数据中心

随着我国运输事业的不断改革,对于运输管理业务也在向服务型方向转变,传统的数据中心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采用新的面向服务型绿色数据中心技术框架,通过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的数据库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管理流程,实现资源整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道路任重道远,也是势在必行,因此,相关部门应在新形势、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改革,加大对道路运输系统的研发和投入,运用科技手段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让信息系统更好、更有效的行使职能,更全面的为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智武.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评价[D].吉林大学,2011,(6).

[2]周斌.省域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解决方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6).

[3]徐美进.公路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5).

[4]路成章,王文龙.对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方针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10,(05).

[5]许晓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信息系统[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11,(05).

作者简介

张贤娜(1984-),女,山东省蓬莱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蓬莱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助理电子工程师。

第3篇

05交运2班 于鸿泽 2005261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量的持续增长,利用智能交通系统(ITS)来提高道路的利用率、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已成为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ITS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

【关键字】道路 交通智能交通

【正文】

今天,道路运输已经成为超越铁路的最重要的地面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进入80年代以来,道路运输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逐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全球性共同问题。

解决车和路的矛盾,常用的有两个办法:一是控制需求,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限制车辆的增加;二是增加供给,也就是修路。但是这两个办法都有其局限性。交通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条件,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出行的增加,而且在我国汽车工业正处在起步阶段的时期,因此限制车辆的增加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采取增加供给,即大量修筑道路基础设施的办法,在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面对越来越拥挤的交通、有限的资源和财力以及环境的压力,也将受到限制。这就需要依靠除限制需求和提供道路设施之外的其它方法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智能交通系统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本站论文由中国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

一、ITS的主要功能

智能交通系统实质上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系统进行改造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它能使交通基础设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使社会能够高效地使用交通设施和能源,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它不但有可能解决交通的拥堵,而且对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的处理与救援、客货运输管理、道路收费系统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 顺畅功能

ITS可以提高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据统计,仅美国每年因交通拥挤而造成的燃油和时间浪费就超过720亿美元。而智能交通系统(ITS)将大幅度提高运输效率,从而大大减少浪费,减少损失。

日本每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兆日元,时间损失达56亿人小时,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如此的交通堵塞还直接导致沿路生态环境恶化、增加大气污染、增大能源消耗等深刻的问题。虽然个人因ITS技术而节省的汽油钱并不多,但缩短每天的行车时间、降低人们的紧张程度却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另外,ITS技术的应用将提高道路上的文明礼貌程度。

就ITS使往返交通更容易的程度而言,该技术可能加快近郊化和远郊化的趋势,人们将住得离城市和工作地点越来越远。[本站论文由中国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

2、 安全功能

自动化汽车和自动化公路的普及将有益于因不能再开车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的老年人,以前赋闲在家的年长者可以重返工作岗位或更积极地参加社区生活。

3、 环保功能

二、ITS的主要技术

1、智能汽车

主要是在汽车上加入更多的电子控制系统,大大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日本最近推出ITS的概念车HSR—VI,该车既可以手动驾驶,也可以完全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状态下,车载电脑搜集来自激光雷达、立体图像传感器、多用途通讯系统以及交通管理方面发出的各种信息,以操纵汽车的行驶。这些装置还可以将外部的情况提供给驾驶员以避免发生交通意外,如果驾驶员未能及时刹车、误入禁行区、超速行驶或是其它操作错误,汽车的自动信号系统会发出警告,并自动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变换车道等;电子制动系统则可以避免因紧急情况而惊慌失措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2、自动化公路系统(AHS)

美国正在对自动化公路系统进行由计算机控制的驾驶试验,并将很快投入实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级公路和交通研究计划”已经建成了未来可供无需驾驶员驾驶的汽车行驶的公路原型,并在1997年8月进行了实用成果的演示。这种思路是通过提高现有道路的利用率,而不是修建更多道路的办法来满通对道路的需求。具体工作是开辟专用车道,利用专门敷设在路面下的磁体来引导汽车的行驶,并确定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用高效雷达来控制车速,并保持与其它车及障碍物的间距。汽车在其上自动行驶,全无人为干预。目前汽车制造商们也在考虑给所生产的汽车装上计算机导航系统,以适应情况更加复杂的道路。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在这种公路上汽车可以高速行驶,即使在转弯处车速也可以高达100km/h以上,而且汽车的间距可以很小。所有汽车都以同样的速度行驶,因此不会增加交通事故,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过能力。

4、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

ATIS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交通参与者通过装备在道路上、车上、换乘站上、停车场上以及气象中心的传感器和传输设备,可以向交通信息中心提供各地的实时交通信息;该系统得到这些信息并通过处理后,实时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者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出行方式、选择路线。更进一步,当车上装备了自动定位和导航系统时,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自动选择行驶路线。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提出将ATIS建立在因特网上,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这将使ATIS的服务功能大大加强,汽车将成为移动的信息中心和办公室。

5、 交通管理系统(ATMS)

这个系统有一部分与ATIS共用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系统,但是ATMS主要是给交通管理者使用的,它将对道路系统中的交通状况、交通事故、气象状况和交通环境进行实时的监视,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交通进行控制,如:信号灯、诱导信息、道路管制、事故处理与救援等。

6、 公共交通系统(APTS)

这个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公共交通的效率(包括:公共汽车、地铁、轻轨交通、城郊铁路和城市间的长途公共汽车),使公交系统实现安全便捷、经济、运量大的目标。

7、车辆控制系统(AVCS)

AVCS目前还处于研究试验阶段,从当前的发展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车辆辅助安全驾驶系统,该系统有以下几个部分:车载传感器(微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机、其他形式的传感器等)、车载计算机和控制执行机构等,行驶中的车辆通过车载的传感器测定出与前车、周围车辆以及与道路设施的距离和其他情况,车载计算机进行处理,对驾驶员提出警告,在紧急情况下,强制车辆制动。

二是自动驾驶系统,装备了这种系统的汽车也称为智能汽车,它在行驶中可以做到自动导向,自动检测和回避障碍物,在智能公路上,能够在较高的速度下自动保持与前车的距离。必须指出的是,智能汽车在智能公路上使用才能发挥出全部功能,如果在普通公路上使用,它仅仅是一辆装备了辅助安全驾驶系统的汽车。

8、货运管理系统

这里的货运管理系统是指以高速道路网和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利用物流理论进行管理的智能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综合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及网络技术有效组织货物运输,提高货运效率。

9、 电子收费系统(ETC)

道路收取通行费,是道路建设资金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收费站开始成为道路上新的瓶颈。电子收费系统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开发的,使用者在市场购买车载的电子收费装置,经政府指定的部门加装安全模块后即可安装在自己的车上,然后向高速公路公司或银行预交一笔通行费,领到一张内部装有芯片的通行卡(即IC卡),将其安装在自己汽车的指定位置,这样当汽车通过收费站的不停车收费车道时,该车道上安装的读取设备与车上的卡进行相互通信,自动在预交帐户上将本次通行费扣除。

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器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且所交纳的费用经过后台处理后清分给相关的收益业主。在现有的车道上安装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使车道的通行能力提高3-5倍。

10、 紧急救援系统(EMS)

紧急救援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它的基础是ATIS、ATMS和有关的救援机构和设施,通过ATIS和ATMS将交通监控中心与职业的救援机构联成有机的整体,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车辆故障现场紧急处置、拖车、现场救护、排除事故车辆等服务。

三、结语

中国既是当今世界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又是交通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未来的十年,这种趋势将不会改变。这一期间正是智能交通系统在世界主要国家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因此,中国也迫切需要根据中国道路交通的实际需求尽早启动在运输网中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工程,以实现道路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将会扩展到道路交通运输的全过程及其有关服务部门,发展成为带动整个道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统。

【 1. 陆化普,史其信. 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发展动向与启示. 科技导报;

2. 史其信. 中国道路交通的现状与ITS研究展望;

3. 陆化普,史其信. 智能交通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发展战略;

第4篇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研究场域;科学系谱

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168-01

一、新闻传播学处于何种研究场域

一直以来,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是学界经久不衰的讨论热点。从时空发展来看,传播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又是一门显学,难以与主流学科平等对话;从学科发展程度看,新闻传播学学科成熟度低,鲜有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核心理论,对人文科学的贡献率低,被引用量低。尚未形成具有共识的研究方法,没有属于自有领域的研究方法。

笔者以为既然将传播学定位为一门社会科学,那么其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也不能以社会科学的话语霸权排斥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判断一个学科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应包括:该学科研究方法的成熟度如何,该研究方法是否具备了科学意义上的可证伪性(falsifiabi- lity)?这些可证伪性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得到重复性验证?这些研究路径(方法)是否受到了主流学科的普遍认可?这门学科是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核心理论(体系),并且这些理论能够为其他学科所广泛接受并加以应用?该学科的学术评价机制是否相对完善?显然,现阶段的新闻传播学科尚未具备成熟学科的条件,甚至仍处于学科起步阶段。因此,与其他主流学科的对话更无从谈起。

新闻传播学必须立志于创立适合于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但方法的创新不应机械地套搬社会学、心理学等实证科学的成熟范式,要避免陷入新技术主义陷阱。技术至上却又缺乏应有的人文思想的支撑,容易导致社会科学的伪科学化,笔者以为应当发挥新闻传播学的“想象力”,即对准当下鲜活、生动的富于时代意蕴的现实问题,对接中国与世界的传播话语,少以“言必称希腊”的所谓量化方法研究一些“边角料”问题,这不仅是对学术资源的浪费,其症结更是关乎新闻传播学科能否找到本学科足够的合法性依据及发展壮大问题。

二、学科系谱与本土化路径愿景

作为一门显学或热学,这样的学术背景、学术地位与其获得的资源现状是不相符合的。笔者认为,要改变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瓶颈应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第5篇

永磁体磁能的数值分析及应用研究

关于等间距交错级数的审敛法与求和法

用插值方法构造多项式证明中值问题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二粒子Boltzmann方程组的平衡解附近的解向平衡解衰减

用于前馈神经网络的一种相继逼近训练算法

基于WEB的BRAS主动控制系统的探索

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的产生及发展

细数局域网中ARP攻击类型

matlab神经网络优化的遗传算法

一类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分析和建模

图像轮廓的点坐标的提取方法及VC++编程实现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小波变换与低通滤波的多源图像融合方法

内蒙古草原超载过牧问题研究综述

世界各国道路交通税收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赤峰文化旅游资源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决策分析

我国资源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代中国贫富分化问题的哲学思考

试析缓解旅游季节性途径

沈阳市住宅物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现代足球比赛中定位球进攻战术分析研究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沈阳市大学生篮球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技击起源词义探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下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河南省高校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研究

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在高校体育场馆物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赤峰市城镇群众体育现状调查

循环训练法在拳击训练中的应用途径及策略研究

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

牧民定居后四川藏区群众体育发展研究

闽南地区民营乒乓球俱乐部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研究

探究多种运动的迁移对提高网球技术的影响

大学生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需求状况分析——以渤海大学文理学院为例

浅析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

浅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教学

中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研究

农村体育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

对师范院校排球课教学改革思考

"激趣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女生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的实践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

对第7、8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人选论文某些指标的比较分析

浅谈高校排球课阶段教学方法

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若干因素的思考

对健美运动特点归类的研究

对高校体育选项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

博士1:4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浅议医学科研实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超级细菌与合理用药

青藏龙胆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西替利嗪联合用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李东垣脏腑辨证的创新

第6篇

 

关键词: 道路运输 管理 问题 措施  

 

1 我国道路运输管路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运管机构沿用“市、区分级负责”的传统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运管机构职能的发挥。 

1.1 现行运输管理体制缺“效” 

第一,人员编制不规范,机构性质不统一,我们主要以我市为例来谈,按照交通部对运管机构每百台车定一人、每百站(场)定三人的设想,运管队伍应是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但由于我市的交管所都分属地方政府管理,而市运管局对区交管所无人事权属关系,导致区运管机构的人员与业务出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个别运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另外,我市各区县运管所的建制不规范统一,多为科级建制、甚至还有股级建制。科级单位要负责一个区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指导,还要对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其实际能量实在有限,很多运管所都有“小牛拉大车”的感觉,难免在道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着缺位问题,平日里往往疲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处置各种道路营运纠纷,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辖区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问题。第二,执法分离后弊端日益显现我市于06年成立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在主城区实行了行政审批管权与执法处罚权分离,这种改革避免了执法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现象,加强了相互监督,提升了交通形象。但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的许可管理部门缺失了执法权,或者说执法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像失去了“一只手”一样,在行使管理权的时候有时出现尴尬和不到位的情况。如对辖区维修企业超范围经营的治理上,没有了执法权,不能对其违章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职权责任不明确。从对外来讲,运管部门所担当的职责是对道路客运、货运经营,站经营、机动车辆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的管理,具体行使着法律赋予的对以上行为的行政许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职权,并在某种意义上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但这些管理职权实际被公安、建设、农机等部门所肢解,因而在管理职责上存在着重叠现象。如我区在进行的农村客运投放工作上,要与区属很多部门进行接洽,在参与类似的地方交通规划建设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内部来说,市和区级的运管机构权责关系不明确,区交管所对客运企业及营运线路仅有初审权,而又要对本辖区的客运企业进行管理,而有终审权的市运管局对客运企业又没有直接参与管理,出现了“审批的不管理”、“管理的不审批”的局面,一旦发生线路纠纷,由于区交管所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导致纠纷升级,很容易演变成集体上访、甚至堵塞交通和罢运的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坏的影响。以上因素导致在运输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不够明确,运管部门缺乏手段,对运输矛盾纠纷的处理不够及时等,工作难以实现高效率。 

1.2 营运公司管理缺“责” 

第一,经济意识过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就目前而言,我国客运市场普遍存在“乘客叫差、驾驶员叫累、承包者叫苦”的现象。究其原因,部分营运公司为追求垄断利润,为争取营运指标,不考虑任何社会责任,不惜公司形象和代价,甚至有意制造事端,以此作为向政府部门换取线路或指标的筹码,一旦得逞后,即刻转变目标,将资金风险、安全风险转嫁给承包者,根本不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第二,管理松散,对驾驶员制约性差。交通行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行业,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驾驶员言语不文明,着装不雅、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外界对重庆的评价和认识,尤其是在出租车和客车表现尤为突出,公司对驾驶员的管理只重经济效益,不重服务质量,缺乏经常性的沟通。货运公司大都采取挂靠的经营模式,公司只要收取了管理费,对驾驶员的其他行为根本不做任何要求,货运行业驾驶员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解决我国道路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快运管机构编制体制改革步伐。 

在我国的新疆运管机构全部纳入了公务员管理,江苏、山西和陕西等省市也在积极探索运管部门的机构体制改革。云南省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积极主动争取省交通厅、省人事厅、省编委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纳入公

务员管理;二是采取清理编制、严格控制人事调动、经费控制等措施推进机构改革;三是对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提出“从严控制,逢进必考”的原则,按年度增人计划,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市场变化,维护市场稳定。进一步加强对运输市场特别是出租汽车市场的监督管理,对无照经营的车辆要进行彻底清理。通过整治“黑车”,规范市场秩序,为合法运营的出租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类运输市场主体的准入、退出及日常监管的办法和机制。建议出租车经营推行市场化,首先,要放开出租车行业的特许经营权,让经营权真正成为商品,这样做只是减少了政府批指标的权力,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放给了市场;其次,在行业内部应建立起竞争机制,奖优罚劣。 

(3)明确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区县运管机构职能。 

一是应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职责权限,明确市、区级运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杜绝“好处大家抢,麻烦大家让”的不负责现象。二是明确区运管机构在区里的职责,以便更好的参加地方交通规划及建设。另外,尽可能实行着装标示上的统一,维护运管部门的威信,现在的运管机构“卸装”上门指导检查工作,很容易产生误会和误解,有形无形地破坏了运政管理部门的形象。

(4)建立和完善客运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客运市场管理。 

在市场准入上,深化客运班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选择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从源头上规范客运经营,提高行车安全保障系数和服务质量。在市场监管上,一是要大力推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对客运企业的经营行为、诚实信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处理。对违法经营活动和公司蓄意制造不稳定事件,非法堵塞交通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二是积极推行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承诺合同制,各客运企业新增班线、新增车辆以及车辆更新要作出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相关承诺,层层签订安全行车和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在市场退出上,积极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期限制,废除客运线路终身制。运管部门要根据客运线路的流量、投入运力的价格和效益情况合理确定客运线路经营期限。经营期满后,运管部门根据经营者在经营期限内规范经营和服务质量情况确定其能否继续经营,切实解决客运市场“只进难出”老大难问题,做到有进有出,有序发展。 

(5)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品牌。 

第一,加强管理者品牌意识。运输企业要不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有没有品牌意识。管理者没有品牌意识,就不可能打造出运输企业自己的品牌。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品牌意识,注重做好品牌创建的策划,建立品牌创建组织,制订品牌创建规划,落实品牌创建责任,推进品牌创建,强化品牌管理和维护工作。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任何品牌的创建都离不开单位员工,道路运输企业品牌的创建同样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地培训,有组织地练兵,有目的地比武,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持之以恒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星级服务制考核等来增强员工的文明、优质、诚信服务意识。努力发现和培养员工中的先进典型,并逐步培育成企业的品牌。第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gps卫星定位、行车记录仪、电子巡更、电子监控、危险品检查仪等科技设施加强安管,加强车辆人员的资质管理,提高安管人员素质,加强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努力营造安全氛围。第四,加强企业品牌的管理。要对企业品牌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推广和维护。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创建、评比等活动进行品牌提升,借助竞赛、促销等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充分利用简报、板报、条幅、橱窗、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品牌创建氛围,不断提高顾客的知晓度和认知率。

(6)加强道路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 

第一,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企业领导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来干。以真抓实干、率先垂范的作风,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率先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理论,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以科学理论、现代管理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教士”,承担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做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第一实践者。通过自身的行动,从基础

抓起,结合岗位规范、职责,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在职工普遍接受上下功夫,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塑造优秀的车站文化、班组文化,使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进车站、入班组、到人头。第二,企业职工要加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自主意识。企业职工要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的姿态全面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出谋划策,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奉献力量,与企业拧成一股绳,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同进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职工要以对国家、社会、旅客高度负责的精神,尽职尽责,忘我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要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旅客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同。真诚的敬业精神。企业职工要热爱工作,勤劳肯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在业务上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真诚待人,热情服务,让旅客“走好、走了”。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企业职工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将个人与群体紧紧地连在一起,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一心,勇于奋进。 

2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乃至整个交通运输体系都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因其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而成为人们最早采用且应用最普遍的运输方式。随着道路运输工具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道路交通已成为区域间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以道路运输为主体的新的运输大动脉。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毛德维.我国道路运输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4. 

第7篇

论文摘要:结合多元化经营的运作机理,对道路运输企业多元化经营进行研究。指出道路运输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竞争优势,同时也阐述了道路运输企业多元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对道路运输企业进一步实行多元化经营提出相关建议。

0导言

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的动态扩张,是一种同时生产和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实质是现代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由单一行业扩展到多种行业、由单一生产环节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企业多元化经营可概括为三种类型:(1)水平多元化。又称横向多元化,是指在企业现有产品有关的产品领域内实行的经营多元化。就道路运输运企业而言,水平多元化经营主要是指其他方式运输业务以及提供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等。(2)垂直多元化。又称纵向多元化,是指在同一生产领域内,对不同生产阶段所实行的经营多元化。道路运输企业垂直多元化经营主要包括汽车修理检测业务、汽车驾驶员培训业务等。(3)分散多元化。是指企业兼营与自己传统生产经营无关的业务。目前道路运输运企业分散多元化经营已涉及旅游、信息、金融、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对道路运输企业而言,多元化发展既是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客货运生产业务单一的风险,回避业务萎缩和获得整体规模优势的重要途径。

1.多元化经营的运作机理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自身的特点走多元化经营之路,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而多元化经营作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也必然存在一定的运作机理。

1. 1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1. 1. 1分散经营风险,保持稳定收益

多元化经营可以避免企业将所有资金、技术和其他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全部应用于同一个产品或项目之中。企业通过科学有效地配置内部资源,增加经营业务的品种和类别,就可以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生产技术等方面发生变化时,保证企业利润空间,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1.1.2创造协同效应,提高企业价值

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与单一经营的企业相比,相当于将原来由多个单一经营企业从事的经营活动组合在一个企业内进行,在这个企业内,管理人员借助计划和行政手段决定不同经营方向之间的资源配置,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多元化经营为管理者创造了一个协调管理不同经营部门的机会,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也提高了企业价值。

1. 1.3开拓经营市场,增加经营利润

在多元化运作中,企业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投资机会,发展广泛的业务组合,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的销售产值,开拓和占领市场,寻找和开发新的增长点。实施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及时灵活地切人新领域、新行业,获得更多利润。

1. 1.4充分利用资源能力,发挥能力优势

企业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发展后,会逐渐积累一定的资源和能力,这些能力蕴藏在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营销、组织等各方面,而且各种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通过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最充分地利用企业资源,发挥企业能力优势。

多元化经营作为企业拓展经营业务、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一种运营方式,在具有以上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1.2多元化经营的劣势

1. 2. 1分散企业资源

多元化经营必定导致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分散投向多个产业,从而影响原有业务的发展。如果企业在原有业务领域并未真正获得竞争优势就急不可待地进人新的业务领域,就很容易使企业在新旧 产业内同时陷人困境,造成经营上的失败。

1.2.2不利于形成企业经营特色

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往往导致经营特色退化、丧失,总体经营效益下降,博而不专的结果是无法打造过硬的特色产品,无法造就名牌产品,无法集中精力做品牌。

1.2.3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首先,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就要经营新商品,进人新领域,由于缺乏新行业相关的管理、技术、经验支持,企业进人新产业之后必须不断地注人后续资源,学习新的行业知识,培养员工队伍,塑造企业品牌,这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其次,企业进人新的经营领域,要享受规模经济利益,同样需要增加成本。再次,多元化经营往往容易导致组织膨胀、机构臃肿和人员冗余,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也常常滞缓和失真,使得企业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市场动态做出反应,最终导致企业的运作成本攀升。

2道路运输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四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进人威胁、替代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和买方与卖方贸易谈判能力。对于我国的道路运输企业来讲,在与上述四种竞争作用力的对抗之中,其多元化经营策略显示了以下优势:

2. 1提高了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壁垒

任何产业中的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人者的竞争威胁,但所有准备进人者都必须克服转换产业的进人壁垒。道路运输业是进人壁垒较低的行业,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其进人壁垒。

2.1.1规模经济与资本需求壁垒

道路运输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可使企业资源在所涉足的各种业务之间共享,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而对于准备进人者来说,要想获得同样的规模效益(否则就得接受成本劣势),需要一开始就进行大规模资金投人,这无疑具有很大风险。因此多元化经营构筑的规模经济与资本需求壁垒,阻挡了部分潜在进人者的脚步。

2. 1. 2产品歧异与转换成本壁垒

多元化经营可以使道路运输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歧异化。许多货物运输企业都把传统业务范围扩展到全方位、多样化的物流服务,这使许多货运企业的客户忠诚度较以往大为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行业的新加人者。

2. 2有助于企业在业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由于道路运输企业在产业结构上的特点,使多元化经营在以下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2. 2. 1降低固定成本

道路运输业由于其固定资产投资较大,能耗、费用高而具有较高的固定成本,再加上道路运输业的产品不能储存,这些都决定了当存在剩余生产能力时企业就必须面对高额成本的巨大压力。多元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压力。

2. 2. 2弥补产品歧异和转换成本的欠缺

传统道路运输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几乎相同,顾客在选择出行方式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这也是多年来道路运输领域“价格战”异常火爆的原因之一。如今,“价格战”的危害已被普遍认识,于是一些企业转向了其他竞争方式,多元化经营策略就是其中之一。

2. 2. 3产业内大幅度增容

道路运输业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企业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来获取规模效益,货运车辆大型化、客运车辆高级化就是表现之一。但这种大幅度增容破坏了道路运输业供需平衡。多元化经营通过资源共享同样可以达到规模效益,所不同的是该策略致力于寻找新市场,在供给增加的同时也提高了需求。

2. 3缓解其他运输方式对道路运输企业的竞争压力

大多数产业都会面对生产替代产品产业带来的竞争压力。对于道路运输业,其替代产品的压力来自于其他四种运输方式提供的运输服务。想把其他运输方式排挤出共同市场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把其他运输方式纳人本企业的战略计划,开展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就具有现实意义和发展前途。

2. 4增加卖方和买方进行贸易谈判的资本

任何一个产业都是与其上下游产业相互依存的。同一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已逐渐从竞争走向合作。但是任何企业都想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卖方和买方之间贸易谈判的矛盾是不可消除的。为了改变不利地位,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进行纵向整合。

3道路运输企业在多元化经营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我们真正按市场经济的机制运行的时间还相当短,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问题还是刚刚遇到。研究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方式,其多元化经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 1对多元化经营的认识不足

多元化经营作为道路运输企业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的一种运营方式,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实施。但是道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一些企业认为只要抓好运输主业,就可使企业获利,没有必要涉足其他领域;一些企业认为从事多元化经营会分散企业的资金、人力,拖累主业的发展;一些企业虽也从事其他经营领域,但其主要目的是可以安排企业闲置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认识上的差距和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导致公司无法适时借鉴国外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影响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 2融资渠道单一

当前国家投人运输业的资金主要集中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上,对运输企业的资金投人甚少,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贷款、合资联营、民间融资等形式对原有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新增极少。

3. 3人才匾乏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成功依赖于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道路运输企业多年来只注重本行业人才的培养,对其他行业的人才重视不够,致使进行多元化经营时,没有相应人才维持支撑,影响了多元化经营的进一步实现。

3. 4跨行业投资较少

近年来,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经营领域主要集中在运输、修理、饮食、旅馆、加油站等,这些经营的行业多以运输主业为依托,但一般技术壁垒不高,行业进人较容易,所需投人资金不大,项目周期比较短。道路运输企业鲜有向资本市场、房地产、旅游、高新科技产业等投资经营的例子。

4关于道路运输企业进一步实现多元化经营的几点建议

多元化经营要尽可能地在相近领域、相关产业上实行,最大化地利用主业资源,节约成本,从而减少市场风险。鉴于道路运输业的特点,其服务经营特性决定了与相关行业有着相互交叉的经营边际和触角,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因此,道路运输企业应该以运输业为龙头,辐射相关产业,进行多元化开发。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4. 1巩固发展运输主业

道路运输企业的主业是客、货运输,道路运输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同时必须加强运输主业。

4.1.1货运

快速货运是国外运输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我国道路运输企业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运输组织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客户对于货物快捷性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快速货运将成为我国运输业的一个新兴市场。此外,货运企业在发展传统运输业务的同时还应重视集装箱、危险货物运输等特种运输业务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相结合的多式联运业务。

4.1.2客运

道路客运企业之间进行跨地区的合资经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向国外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实现客运企业设备资源共享,减少企业成本,提高运输质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道路客运企业应集中力量提高运输服务质量,重视发展快速客运业务。

4. 2拓宽融资渠道

道路运输企业在巩固银行贷款、合资联营、民间融资等传统融资形式的同时,还应寻求诸如与国外企业合作、发行股票债券等新型融资方式。以运输主业为依托,集中融资资金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并将其做大形成规模效益。

4. 3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道路运输企业战略要进人多元化经营阶段,必须要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以及更高层此的综合人才支持。企业多元化战略越是紧密依靠于技能或技术的转移,就越要建立数量足够大、水平足够高的专业人才队伍。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道路运输企业的人员队伍在整体素质和人员结构等多方面存在不足,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已成为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人才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内部人员培训和外部人才引进两种方式得以实现。

4. 4选好多元化经营业务

4. 4. 1投资发展物流业

物流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运输为主线,由运输企业与厂家、商家或用户以及消费者有机地串联在一起的一个跨行业的新型产业。道路运输业发展物流业有其独特优势,可充分利用现有站场、线路、人力、管理技能等资源,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仓储、运输、配送等综合性延伸服务,增加服务项目和扩大业务范围,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 4. 2开发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道路运输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从发展旅游运输人手,建立旅游协作网络,开发餐饮住宿配套服务,把交通旅行社的品牌充分开发出来。

第8篇

论文摘要:在“依法行政”已经成为行政行为准则的今天,广州市民以“拍违”的形式参与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受到普遍质疑。作者通过对公民参与行政管理法律现状的分析,指出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建设,为改革时期涌现出的新型管理模式提供法律保障。

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在近年已不是新鲜话题,学界及管理层对此给与了足够重视,相关实践也有了长足发展。调动广大公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对于变“强制行政”为“服务行政”,提高行政效率,最大程度地减少失误,加强行政监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广州市公安局2003年7月11日《关于奖励市民拍摄交通违章的通告》(穗公[2003]278号)称:“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消除交通事故隐患,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交通管理的积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决定从2003年7月15日起,凡年满16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以及广州市户籍的公民都可针对在广州市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辆违章行为进行拍摄……”此举为公民参与交通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然而,在日益倡导依法行政,法无明文规定行政行为不得为之的今天,公民参与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受到极大质疑,广州市民拍违事件的社会反响也极为强烈。公民参与管理的方式是什么,有无明确法律依据等问题已经成为亟需在理论上澄清的环节,否则对今后公民进一步参与行政管理的实践发展极为不利。

一、公民参与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参与”意指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而“参加”则可进一步解释为:“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提出意见”。应松年先生也曾讲:“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无非就是两大类,即制定规范的抽象行政行为和作出处理决定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以,公民参与行政管理无非在两种意义上展开,一是公民可针对行政管理计划、方针和政策(亦即制定规范的抽象行政行为)提出建设性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可深入到某个具体行政事务(亦即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活动中。无论选取哪种模式,公民的参与对于行政管理而言,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社会与法律价值不可估量。

首先,公民参与抽象行政行为,可大大提高政府政策和立法的科学含量,增强可操作性。立法也好,政策也好,制定之目的都是付诸实施,而实施能否顺利,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科学,是否为百姓所接受,操作是否便当。检验这一切,不能仅靠行政管理者的努力,被管理者的观点甚为重要。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互动中,不断修改、磨合,最终产生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使之顺畅贯彻实施。

其次,公民积极参与具体行政管理活动,对提高行政效率大有益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应是作为被管理者的公民的自我管理才是一种积极管理、主动管理,即所谓“无为而治”。试想,能有什么方式比公民自我约束,使之符合整个社会的评价标准和法律规范更便捷、更有效的呢?虽说命令行政的最终目的也是要被管理者服从管理目标,但由于其模式“管理者管理+被管理者服从”与“被管理者主动服从”相比较增加了管理环节,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极为不利。

二、公民参与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

现代法制社会,行使行政管理权必须依法进行,“合法性”是一切管理行为的基本要求。何谓“合法”,需从三个方面认识:第一,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行政主体只能在其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得越权;第二,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既不得违反行政实体规范,也不能违反行政程序规范;第三,当发生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时,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唯此才能有效地规范行政权的行使,避免权力滥用。 转贴于

行政机关行使管理权尚且要求法律出处、不得逾越法律界限、恪守法律程序,则公民参与管理活动也不能脱离“依法”的框架。反观中国的行政法制建设历程,尽管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公民参与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还很不健全,亟待完善。

首先应当肯定的是,“行政听证制度”的建立,为公民参与抽象行政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自1996年听证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以来,公民在立法及价格政策制定方面享有了充足的参与权利,可左右其走势和内容。

如199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23条明确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2001年8月正式实施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也指出:“公民对公用事业价格、公益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制定和调整具有‘知情权’,相关部门在价格决策前必须举行听证会。”

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58条指出:“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然而我们看到,在公民参与具体管理行为的时候,法律依据很模糊,甚至没有,这种现状已成为阻碍公民发挥参与能力的障碍。此次对广州市民拍违事件持否定观点的一个理由就是此举于法无据,“行政机关的执法权实际上体现在一系列的过程和环节,拍摄违章照片实际上是搜集调取和收集证据的过程……现在等于让一般的市民……来行使一个权力,这就容易造成权力的异化。”广州部分人大代表也出面干预,使市民拍违事件陷入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