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0: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教师经验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小学语文学科也不例外。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小学老师提高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尽管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小学既是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的兴趣,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适时地作出调整,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生动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加强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大都非常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学习死知识,而无法将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强大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3、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的管理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教育应该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改进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1、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秉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例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了学生课堂参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主体地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这是区别于学生个体学习的集体学习方式。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相融合,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提问式与鼓励式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问式的教学策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合理地设置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欣赏。赏识与鼓励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导致成功,而抱怨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导致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抱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激发其创新兴趣,发散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从而更加有效开展创新教学。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小学老师提高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房贞政. 更新教育观念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1)
1955年被分配至北京西城区宏庙小学任教。1960年被选调到北京教师进修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小学语文和音乐教研员。1972年到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工作,曾任音乐理论与教育教研室主任,为各层次学生讲授基本乐理、中学音乐教材教法、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并指导教育实习。通过多年奋斗,她完成了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从小学教研员到音乐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的转变。
1988年底,她担任国家教育科学“七五”重点科研项目“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课题组负责人。1993年主编出版了课题成果《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获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0年12月担任新成立的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现为该学会名誉理事长、顾问,并为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特邀理事。
1986年至今先后参加国家教育科学、国家教委及北京市等重点科研项目,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中学音乐能力研究”、“音乐教育心理研究”等课题组负责人及“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研究组成员。作为主编或主要作者还出版了《中学生学科能力目标・音乐》、《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获1998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音乐学科教育学》(获2001年全国教育图书奖二等奖)、《音乐学习与教育心理》、《音乐教学设计》、《外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丛书》、《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及评析》、《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与名师同行》、《一代名师曹试甘》、《曹理音乐教育文集》等三十余部。在《人民教育》、《人民音乐》、《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教育》等刊物四十余篇。1958年至今,多次参与编写小学、初中、高中音乐教材,现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学音乐》教材及教参(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副主编。自1995年始连续担任五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录像课评比、全国中小学优秀音乐课现场教学评委。
1960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全国儿童先进工作者称号,1993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人民教师称号,1997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二等奖。
王宁一音乐美学家、音乐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1939年5月生,江西南昌人。1954年考入东北音专附中,1958年升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雷雨声、竹风、秦咏诚、霍存慧等学习音乐创作。1963年以交响诗《铁窗诗颂》毕业,分配至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任教。1978年底考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郭乃安攻读音乐美学方向硕士学位。1982年硕士毕业留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先后任音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人民音乐》编委等职。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繁忙的行政事务之余,他发表了大量音乐美学与音乐评论文章,部分重要篇什收人2004年出版的论文集《概念的漩涡》(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硕士论文《从词曲关系看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至今仍为从词曲关系研究歌曲中的美学问题并由此深入到音乐美学基本理论的代表作。80年代音乐美学学科重新起步之际,他曾针对研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来自外界的批评与疑惑,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文章。大胆提出“音乐美学基本理论的存在方式必须超于经验”,“必须以概念的方式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内在本质”,从而摆脱“狭隘经验论”的影响。他关于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立美”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的运用等论文,都引起学界普遍关注。
为什么会陷入困境?我们比照第一轮培训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觉得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学员认识不到位。第一轮培训是学历达标培训,而合格学历是作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而且是硬件)之一,况且有的教师还能借此实现民办转公办的愿望。参培教师都认为重要,有一种内在动力,因而积极性也就高。而新一轮培训多是非学历类的培训,有的教师觉得这是额外增加的负担,即便是提高学历培训,他们也认为有更高一层次的学历固然好,没有似乎也无妨,何况还要花费一笔不少的费用。认识没有端正,积极性自然高不起来。
二是中心行政管辖力弱化。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只是个业务职能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行政管辖力本来就不强。但第一轮学历补偿培训大多是脱产班,相对稳定,学员照样早自习、晚自习,甚至还做课间操,个别表现不好的学员,视其情节,可以给予处分,也可以不准予毕业,因而显现出较强的行政管辖力。而新一轮培训基本是短训班,具有临时性,学员来去匆匆,班主任熟悉每个学员都不容易,更不要说学校领导。即便学员表现不好,也鲜有可治的办法。
三是培训管理环节缺位。由于新一轮培训多是短训班学员,来自各个不同的送培单位,临时搭台唱戏,几天十几天一晃就过去了,有些学员到课率不高,班主任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都不容易。曾经有个别学员缺课较多,培训处打电话到送培单位催促,送培单位大吃一惊,说是他已经到中心学习去了。后来了解,原来他是到外地办私事去了。管理环节的某些缺位,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四是工学矛盾日益凸显。由于第一轮培训多是脱产班,虽说学员也是带职学习,却完全可以暂且丢开学校工作,一心一意投入培训。而新一轮培训多是短训班,学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学校的工作难以完全丢开,客观上也就影响了学员的到课率。此外,时代的变迁,社会风气的改变,恐怕也是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整个社会好学的风气很浓,而90年代末期以来,整个社会是好学不多,好娱乐的不少,这同样会对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找到症结所在,就要尽快采取解决的办法,衡东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已有第一轮培训创办乡镇业余教师进修学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县教育局――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乡镇中心校(或县直中学)”的三级培训网络。三级联动,齐抓共管,使衡东县新一轮各项教师培训工作,得以迅速走出困境,并红红火火、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狠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培训目标
思想支配行动。只有充分认识各项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才能扫除部分教师思想意识中对参加各项培训的抵触情绪,增强其自觉、自愿参加各项培训的积极性。每次培训启动之前,中心和县教育局都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培训要求和目标,结合衡东县实际,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并在全县师训工作会议上,进行大力宣传,以提高思想认识;同时向各送培单位下达培训指标,使其明确培训任务,并要求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配套宣传,充分发动。中心在培训之初和培训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要下发培训对象摸底表,准确掌握培训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调整培训思路。每次办班,都要借此做好宣传布置工作,做到培训未动,舆论先行。无论是校本部办班还是乡镇设点办班,都制作了多媒体的培训主题会标和宣传口号,并在培训场地周围张贴宣传标语,营造一个良好的培训氛围。同时,县教育局和中心领导每次都要召开一个简短的开班典礼,宣传教育形势,明确培训目标,强调培训纪律,提出培训要求。县教育局和中心每年必召开两个全县师训工作会议,即年初师训工作动员会,会上宣传培训精神,讨论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年末召开师训工作座谈会,会上公布年终目标考核结果,总结评比,表彰先进。认识到位,目标明确,各项培训工作开展起来就顺风顺水。
二、制定配套政策,形成培训活力
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充分利用行政管辖力和政策驱动力,才能极大地调动全县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衡东县教育局规定,凡在规定范围的培训对象,单位安排来参加学习而无故不参加学习或参加学习而未合格的,年终考核不能评先评优;凡是通过培训学习而达到合格的,教育局及学员所在单位都给予补助和奖励,同时规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与评聘职称、招聘教育行政干部、选拔学科带头人等都密切挂钩。2003年衡东县潭泊、岭茶等中学招聘行政干部,许多教师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就因为没有参加信息技术或普通话培训,结果一票否决。许多被推荐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师,都是些业务精英,但由于还没获得信息技术高级合格证和普通话水平二乙以上等级证,同样是一票否决。县直学校教师和进城关工作的教师调配,教育局也是要求必须有“四证”(继续教育合格证,提高学历培训毕业证,信息技术合格证和普通话水平二乙以上等级证)到位。有政策就有吸引力,有动力就有活力。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活力。
三、注重上下协同,强化培训管理
中心人从领导到老师都深深懂得:培训管理工作是一项严密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抓好每一个管理环节,才能保证整个培训过程的完整性和实效性。在中心本部开办师资培训班,我们都是选派中心行政干部或有经验、有威望的老教师担任班主任;乡镇设点办班是由中心学校校长或师训专干担任班主任,在办班前,县教育局和中心领导都要亲临现场考察办班条件,并召开有关负责人会议,提出办班要求,安排管理事宜。在教学方面,中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反复钻研;教学态度热情诚恳,耐心细致,教学方法得当适用,精益求精。学习结束,进行教学问卷调查,及时反馈意见,有效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在考勤方面,中心严格考勤制度,学员排定座位,对号入座,每天上下午都要点名查堂。有时县教育局长亲自督查,尤其查教育行政干部参加学习的情况。同时建立学员出勤登记卡,学习结束,都要将学员的出勤情况通报全县,送培单位参照学员出勤率报销相关费用。在考试方面,每次组考我们都有切实可行的组考方案,县教育局领导亲自到场督查,学员参加考试,不但要准考证、身份证齐全,而且要过好几道“关卡”,首先是初步验证准入,然后学员按考号入座,监考人员再对其证件仔细核查,县市巡视员也要进行查验,从而坚决杜绝了代考现象,增强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权威性,调动了教师参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管理上的上下协同环环相扣,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办学品位。
四、创新培训思路,追求培训质量
遵循“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探索、收获即成果”的理念,我校开展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立足于问题的解决,在实践中研究的“问题探究”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科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达到了全员参与科研的目的,促进了科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问题探究”校本教研活动模式的基本内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不同于专业研究者,不是为了就教育的本质、功能或规律,在教育理论方面提出新学说、新观点或新方法,而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旨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本质上讲,校本教研并不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具有特殊研究目的、研究情境、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程序的行动研究。这种行动研究应以解决问题为取向,因此,“问题探究”理应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问题探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问题探究”校本教研活动模式是以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为研究起点,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任务目标,在教育教学现场情境中进行的科研活动。
二、“问题探究”校本教研活动模式的特征
“问题探究”是指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研究目的看,其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研究角度看,问题是教师个人提出的,不需要很高的研究水平,也不受他人牵制。从研究内容看,教师自主选择内容,只要有利于教育教学实际,易操作就行。从研究的形式看,“问题探究”以教师个人思考和实施为主,但也强调教师间的协作和探讨。从研究的方法看,有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为研究等。从研究的成果看,“问题探究”的成果往往是微观的、具体的、适用于个人的,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促进作用。
三、“问题探究”校本教研活动的问题选择
一是从教育目标中寻找问题。课程目标中“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学习的自信心”的培养、“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等,都有值得科学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是从教育现象入手寻找问题。教育过程中有许多教育现象,蕴涵着深刻的教育规律,但我们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甚至熟视无睹。其实,敏锐地抓住这些教育现象,深入分析其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究问题”。如学生不会探究的现象与我们现行的文化和教育有没有联系?如何在平时教学中将探究教育与探究方法的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只有自我的心理与教育是不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善合作的能力?“差生”是不是教育评价造成的问题?转化“差生”的根本动力在哪里?什么样的批评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科学教师深入思考与探究的。
三是从教育方法入手寻找问题。教育方法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桥梁。随着教育目标和途径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或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如选择合作学习,可探究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情感、合作品质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等等。
四是从教育经验入手寻找问题。对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与深加工是科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高速路”。我们身边有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的优秀教师,有特色教学的学科带头人,有年轻有为的青年骨干教师,有治班有方的优秀班主任,总结他们的教育经验,分析研究他们教育中的哲学思想、科学机理的操作工艺,使这些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四、“问题探究”校本教研活动的保障
第一,学校提高认识,积极建立规章制度,切实保障“问题探究”工作的开展。制度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为此,我校专门制定了“问题探究”工作细则。学校科学骨干教师承担课题的研究对于全面提升学校科学课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具体的科学课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每一个科学教师去实施,因此,全面提升全体科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全体科学教师成为反思型、研究型、各具特色的教师,关系到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系到学校科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往往只锻炼了部分骨干教师,甚至个别教师,而“问题探究”是全员性的,用制度保证每一个科学教师的发展,使所有科学教师都不断进取,踏上“问题探究”这条科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路”。
第二,实事求是,注重实效。“问题探究”工作是不受教育行政部门限制的,完全由学校教师自己探究,这些问题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离开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限制,教师可以自由、自主、灵活地探究,这是“问题探究”取得成功的关键。实事求是的开展“问题探究”,就能解决教学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并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发展自我。探究中注意实效,不搞花架子,不应付,是“问题探究”具有生命力的根本。为使“问题探究”工作实事求是地开展,我校特制定了“问题探究”工作纪实本。内容包括:问题探究的名称、学习记录、探究计划、探究活动记录、探究个案反思、探究小结等。同时,开展探究经验交流活动,教师围绕所探究的问题,通过调查、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广泛积累原始资料,积极总结经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有感、有悟,或与同伴交流,或写成个案反思材料,或总结成经验论文。探究使多数教师思考了更多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科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三,尊重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来探究。“问题探究”也是一项小型的研究工作,不能随意化,要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来对待,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研究,要接受学校的审查和监督,并要积极争取上级教育教研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学校要严格把握“问题探究”工作的脉搏,使其健康成长,从而真正促进科学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提高科学课的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