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0: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技能教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教学
Spitzberg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知识、动机、技巧三个因素构成,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足够的跨文化知识、积极的动机和有效的交际技巧,三个因素应同时具备,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单独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1 知识
知识指交际者应该了解目的文化中交际对象、语境以及人们对得体行为的要求等信息。这些知识是交际者正确解读交际对象传达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基础,同时也是交际者选择得体交际行为的依据。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交际者便会无法确定自己的交际行为在目的文化的某一语境中是否得体、有效。
跨文化知识包括广义文化知识(涉及各国文化的知识)和狭义文化知识(涉及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广义文化知识从宏观上解释跨文化交际现象,对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做一般性的指导。例如:了解各国文化中存在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交往规则可以帮助交际者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提高对跨文化现象的敏感度。了解文化对人际交往模式的影响可以帮助交际者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行为取向。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要掌握某一特定文化的知识和常识,如:该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以及其主流文化模式和优势等。特定的跨文化交际目标要求交际者掌握特定语境的知识,如: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要求交际者掌握目的文化中有关商务活动的常识,出国留学要掌握与学习和生活有关的文化常识等。
2 动机
动机指交际者在预期和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的情感联想。与知识一样,不同的情感因素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人类的情感包括感觉和意图。感觉指人们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体验到的情感状态。尽管人们总是混淆情感和思想,但是情感并不是思想,而是人们对思想和经验的情感和心理反映。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有幸福、哀伤、急切、愤怒、紧张、惊讶、迷惑、轻松和快乐等情感体验。感觉涉及到交际者对其他文化的敏感性,以及对交际对象和某一特定文化的态度。有的人不习惯面对不熟悉的东西,其他文化中陌生的景色、声音、味道使他们退却。提高体验陌生事物的动机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意图或目的是指导行为的目标和计划,指导交际者在具体交际活动中的行为取向。人们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持有某种定势性的看法,这种看法可以帮助交际者缩小采取应对措施的选择范围,意图会受这种定势的影响。如果在交际行为发生之前,交际者对交际对象或其文化持有负面的看法,那么在交际中,这种负面看法会影响到对交际对象行为的客观判断。如果交际意图或目的是积极的,交际双方彼此的判断和评价准确,表明交际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
3 技巧
技巧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交际者只掌握必需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持有积极的交际动机还不足以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他必须能够运用一定的行为技巧。这好比一个人想游泳,他看了很多关于如何游泳的书,掌握了游泳技巧的知识,他有强烈的游泳的动机,但是他还是不会游泳,因为他没有掌握游泳的技能。
很多跨文化交际学者对Spitzberg的理论作以修改,提出相似的模式。例如: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学者提出“意识”是与“知识”、“动机”和“技巧”同样重要的第四因素。Paulo Freire认为,意识主要指对自我以及与自我相关联的人或事务的认识,包括探索、实验和体验,是自我反省的,可以自我展现也可以向他人展现。意识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一旦有“意识”便不能回到原来无意识的状态。意识可以提高认知、情感和行为技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应该有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容。
4 非言语表达
非言语表达也是重要的心智活动之一。交际者要注意对方文化中肢体语言、时间语言、颜色语言、空间语言、辅助语言等非言语符号的细微差别。与言语交际的情况类似,一个具备目的文化非言语交际知识的人不一定能够准确使用该非言语符号系统。因此,在出国之前应该刻意做一些专门的练习,提高运用非言语符号系统的能力。例如:如果准备去日本,你应该在家人和朋友面前练习鞠躬。此外,味道也是很重要的非言语符号,在出国之前应该了解目的文化对味道的喜好和日常的习惯,有的国家,如:美国,喜欢用香水或其他化妆品掩盖人体的自然味道,而很多国家的人们却不习惯使用香水。在教学中不妨使用角色扮演可起到积极作用。
在国外,教师与学生尽量保持平等的关系,对学生的约束较少,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教师和学生一般使用非正式的、生活化的语言对话,所以一个美国教师在课堂上身着牛仔裤,坐在桌子上讲课可以理解为制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而在韩国,学生期待教师为人师表,仪表言行都应该正式、庄重,美国教师的行为在韩国文化中不符合其扮演的角色身份要求。
不同文化对职业以及性别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的期望不同,跨文化交际者要能够调整不同语境中角色身份的行为差异,以对方文化可接受的得体方式进行交际。
一个人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增加了,交际动机随之增加;交际动机增加在行为上表现为积极参与交际活动。积极的参与使交际者增加经验知识,学到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推动积极情感能力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上述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实践和复习所学内容;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加强同学间的合作。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使他们更全面、更细致、多角度地了解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情况,给教师提供机会来观察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完成各类真实交际任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一、引言
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在视听说课堂上如何有效开展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成为很多教师研究的课题。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利用视听说课优势,发挥它内容丰富真实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习惯得体地、合适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口语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指出,外语教学的原则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则指正确且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包括交际能力和文化能力。本文中论及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两个方面。前者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后者指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文化能力”则主要涉及社会和文化的行为和事实,具体为“熟悉、了解外国文化知识”,“理解外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认识并“正确评价中外文化的差异”,能够“灵活地应付与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三、视听说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长期以来,文化因素在视听说教学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英语教师一直采用“语法-翻译法”,把语言当成一套孤立的符号系统来传授,词汇和语法几乎成了英语教学的全部内容。其结果是许多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却无法应付简单的日常英语。而在“直接法”、“听说法”等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却常常犯语用错误,造成交际障碍甚至误会。由于不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对相关文化知之甚少,无法顺利进行文流。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观察,笔者将语言失误原因分析如下:
1.缺乏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强调对语言系统的教学,即强调对语言系统知识、语音、语法及词汇的教学,忽视了文化的导入,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不了解,从而导致语言运用上的错误。比如对“老人”的用法,很多学生一提到老人,就会想到old people,殊不知西方人并不喜欢用old这个词,而是用senior citizen,the elderly,或婉称distinguished gentlemen,the seasoned。
2.缺乏言语交际的环境。
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背诵句型,缺乏言语交际训练,在英语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对一些固定的表达形式或习惯用语了如指掌,但一旦真正使用时,由于总是使用书面文体,对于母语国家比较常见的口语表达很陌生。比如“What’s up?”“Not really.”“Tough”。
3.缺乏对语体的认识。
语言形式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对话双方关系,讨论话题的内容、背景,交际方式等都影响对话形式的选择。Hughes(1989)曾指出:“选择错误的语域,是外国人学习另一种语言时最常犯的错误。”传统的语言教学和应试教学让学生经常死记硬背,结果学生难以灵活地运用语言。在言语交际中,他们往往不注意对方的身份、说话的氛围和场合,不注意使用恰当的语体而导致交际上的不得体。例如,对熟人、朋友使用过于礼貌的语言,或对陌生人及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于随便的表达方式等。
四、在英语视听说课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视听说课程的特点就是使用多媒体,而多媒体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各种训练方法和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由于英语视听说课中的语言输入多为真实自然、丰富鲜活的口头语言,使学生能接触和感受英语语流的节奏、重音和语调,因此往往能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成为语音教学的课堂。这也正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1989)所提出的“语音教学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的要求。
2.利用本课程的“视”、“听”、“说”的结合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Krashen指出,听话从本质上说是输入信息,听的过程是接受和解码的过程;说话属于输出信息,说的过程是编码和传送的过程。两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根据视听说课程的特点,笔者通常在视听前中后安排问题,从而进行任务型教学,并对将要听到的内容进行有效预测。在视听时,学生的任务是获取并理解新的信息,同时要完成检验理解能力的练习。在视听后,我们可以安排多种形式的口语活动,包括问题问答、内容总结、复述、话题讨论、角色扮演、观点辩论等。这三部分活动将视、听和说有机结合,即说为视听做准备,听又为说提供了语言素材和知识积累,听和说就可以相互促进。语用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两方面,而听是理解能力,说即表达能力。通过创造模拟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语用能力。
3.利用视听语言材料,有效地开展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知识。
主体文化是指母语文化,与客体文化一样,也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跨文化交际中若不能回答外国人关于主体化的问题,会带来种种不便。跨文化交际中话题是受双方制约。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即与本国有关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民族及民族信仰、婚俗文化、饮食文化、社会制度、文化古迹等,从而有效避免交际中出现的冲突。
文化知识的传授着眼于分析视听材料中交际话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人们的话语中体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审美情趣等深层文化方面的内容。在视听说课堂,我们能听到各种情景、各种场合中,各种身份的人所进行的有关各种话题的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材料中的文化知识;同时,在完成视听理解活动后,让学生对材料中涉及的文化知识点进行复述、总结,或开展文化对比讨论,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达到通过听说训练导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4.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兴趣。
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消极情绪有很多因素,比如说自卑、缺乏自信、怕出错、焦虑。教师要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要诚挚地关怀和帮助,适时地表扬和鼓励,善意地纠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进行语言文化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有进步感和成就感。
五、结语
尽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还存在着需要探讨的问题。视听说课程是一门综合语言技能课,教师应注意课程特点,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合在一起,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Heaton,J.B.Writ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2nd ed)[M].New York:Longman,1988.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8.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语篇 文化因素 体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95-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也愈来愈重要。英语教材作为教学主要辅助工具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共有六级,每一级分别有《读写教程》、《听说教程》、《综合训练》以及《教师用书》。该教材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放在首位,在内容结构上体现了以应用为本,听、说、读、写、译多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关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简介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目前高校普遍选择的非英语专业教材。它是国内第一套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作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资源。此教材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把读写教程视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练习册与教学课件设计等相关内容都主要围绕读写教程的内容而设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此教材内容涵盖语言、文化、习俗、伦理、信息、科学、社会焦点等方面,具有趣味性、 信息性、启发性及前瞻性于一体的特点。总体而言,该教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基本上体现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热点,受到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的赞誉和青睐,但该系列教材的读写教程也存在着某些不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必然能不断适应大学英语的授课及教学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
二、关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的三点思考
(一)分析语篇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英语学习的提高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缓慢的过程,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学生的才能不断促进学生水平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比较注重扎实基本功训练和强化合作学习,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主体、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语篇分析理论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非常有效的途径。总体而言,《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重点体现了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的结合,篇章结构分析在该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紧扣教材课文,给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该教材的第一册到第四册 Section A 部分的语篇结构主要出现了时间顺序模式、原因与结果模式、一般与具体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与对比模式等几种常见的模式。例如,一般――具体模式作为最广泛应用的模式,有如下几种具体形式:先概括表明、陈述观点,然后通过所提出的原因来支持所阐述的观点和问题或者通过举例来论证事实、细节。在第二册第一单元“Time - Conscious Americans”一文的第三段中,作者先陈述了每个人都匆匆忙忙以及常常处于压力等关于美国人的印象,然后作者提供了各方面的细节来支持与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作者阐明美国人匆忙原因是因为他们太珍惜时间以及也不喜欢他人浪费时间。问题解决模式是最为普遍的形式。这类模式核心部分为“问题――解决”,一般是先说明背景、环境后提出问题,接着采取措施来回应或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做出评价结果,有时根据需要可省略某些环节部分。如第三册第一单元“Love Without Limitations”一文在第四段和第5 段时,作者先提出了大脑受损吉米父母的去世给他带来无情的打击的问题,后面几段指出“我”对此问题的回应是帮助吉米适应没有父母陪伴的新生活。而第七段对其结果做出评价:关照像吉米这样一个深爱又感激的人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比,因为它更加丰富了“我”的生活。实践证明, 语篇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对课文进行了语篇分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语篇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引导和培养学生用英语理解和思考问题,运用语篇联结手段,使概要前后连贯,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在语篇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词语、句子水平的语言基础训练。
(二)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因素
英语教材不仅是英语课程中的学习语言的重要材料,它也是传递文化知识的载体和重要媒介。英语教材含有深厚的文化因素,可以通过语言形式传递着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因此能直观地反映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状况。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所涉及的文化信息进行简要的介绍等方式。学生只重视语言知识学习而忽视了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作用,因此,只是简单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没有灵活、恰当地运用一些教材中体现的文化知识,这种英语文化教学模式减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因此,可以在英语教学课堂中通过教材的使用来完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根据文章不同体裁灵活教学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选材广泛,体裁丰富多样,比如包括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描写文。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灵活教学。例如,就议论文而言,其开头通常是提出问题,中间部分是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结尾一般得出相关结论。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在分析这类文章时要理清论点(区分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列出赞成的论据和反对的论据, 找出分析论据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总之,在英语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之间的不同点,找出各自的写作特色,树立初步的文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明珠.教材之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A].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C].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
论文摘 要:本文对于两种高校非英语专业使用的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以Hutchinson and Waters的教材评估理论作为指导,并得出了结论:《新视野大学英语》在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大于《大学英语》。
一、 对于《新视野大学英语》的介绍
《新视野大学英语》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新视野大学英语》的《读写教程》以题材为中心组织单元,结合《听说教程》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全书共十个单元,供一个学期使用。每一个单元包括三个部分:section A,section B 和section C。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Preview 之后分为三个部分:section A,section B和section C。
Section A 的主要内容有pre-reading activities, reading aloud, 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 (各一项),vocabulary (两项),word building (两项),structure (两项),translation (汉译英、英译汉各一项),cloze,text structure analysis 和structure writing(各一项)。
Section B的主要内容有reading skills和comprehension的练习各一项,vocabulary(两项)。
Section C 是泛读材料,内容有reading skills和comprehension练习各一项。这部分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在上课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对于Hutchinson and Waters 的教材评估理念的介绍
Hutchinson and Waters设计的教材评估一览表(1987:99-104)为我们提供了教材评估的依据。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97)认为,对教材进行评估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对照的过程。评估者将教材评估的准则列出,再选择一本或几本目标教材进行对照评估,最后再得出结论。鉴于本文的特点,教学对象都是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授的是基础英语,所以笔者选择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两方面进行比较和研究。
三、根据Hutchinson and Waters的教材评估理念,对两种教材的分析与比较
(一)从内容方面进行分析
1.从学生的需要来看,多数刚入校学生都对参与四六级英语考试带有强烈的意愿,而《新视野大学英语》的1到4级教材中覆盖全部的核心词汇四级词汇,在5到6级教材中覆盖全部的六级词汇。这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2.本书的编写体现了编者对于核心词汇的关注和重视。本书的所有栏目和练习的编写,都是紧扣着课文所进行的。
3.《听说教程》配合《读写教程》的中心话题展开并组织听、说训练,《综合训练》则配合《读写教程》对词汇、语法、结构、翻译、阅读等多方面提供进一步的操练的内容。而《新视野大学英语》通过《读写教程》这一条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4.本书的课文题材以记叙文为主。大多课文都是以叙述一个故事开始,最后得出一个作者的看法和结论。本书是以题材为中心组织单元,但每个单元的三篇课文的体裁形式不一定完全相同。
5.本书主要涉及语言、文化、习俗、伦理、信息、科学、社会焦点等等。而课文绝大多数都选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英美报刊书籍,也有新世纪刚刚问世的作品。
6.本书中教材内容的编排是按照语言点和语言技能所编排的,由简单到困难,由四级到六级。
(二)从方法方面进行分析
1.通过笔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多数大一大二的基础英语学习者都正在或将要参与英语四六级的考试。本书对于四六级的词汇和用法做出了专门的讲解,并融入课文中进行讲解,让学生不会觉得突兀。
2.在对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于基础英语的期望便是:能过四六级,能拥有英语听说的基本能力。而本书在这两个方面都达到了学生的期望。
3.从本书的内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本书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几个英语基本技能都有完整的练习。
4.本书的内容都是与学生相关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技巧方面,只需要老师能够带动学生对于那方面知识的兴趣就可以了。
5.本书的配套教材有《听说教程》,《综合教程》和老师用书。这几种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练习和发展。
四、结语
通过Hutchinson and Waters 的教材评估理论,我们可以得知,《新视野大学英语》从内容和方法方面都是一本优秀的教材。学生们能从教材中得到自己想学的知识。而教师们更需要将《新视野大学英语》与学生们的学习需要结合在一起,以发挥教材的最佳用途。
学生姓名:
所在:院(系)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
论文题目:论钢琴的即兴伴奏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课题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度计划等.
研究意义: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由于伴奏要与歌唱者一道共同进入“角色”,因此,必须与歌唱者一同研究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表演时,行腔、换气,伴奏者不仅要能“跟”好、“托”好、“带”好,还能做到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敏捷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作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展示音乐的烘托,提供丰富音乐的氛围与再创造,最终与演唱者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即兴伴奏是一门应用的技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它除要求具有钢琴技巧、和声基础外,还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旋律分析、判断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能较有创造性地选择好、设计好织体,并应用到伴奏中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
文献综述:
①刘聪、韩冬著《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1999年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②凯斯特莱尔·略林茨著张瑞、邹国昌、徐振华译《键盘和声学教程》2004年8月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③立斐岚著《钢琴伴奏艺术纵横》1996年8月北京第一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④谢耿、陈雪慧著《钢琴即兴配弹教程》2004年1月第一版花城出版社
主要内容: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与歌唱两者就象是鲜花与绿叶,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必须有统一的平衡关系,只有处理好这种平衡关系,才会使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水平得以提高,才会推动声乐钢琴伴奏艺术更好地发展。
现在我们以系列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为例,具体详细的展开讨论,看看钢琴的即兴伴奏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熟悉、分析歌词、旋律:
具体分析时要注意旋律的风格、情绪、调式、等方面内容,把握住旋律的内涵,对旋律有总体的了解。
二、和声布局:
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首旋律伴奏处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我们要根据对旋律的理解及和声进行原则开始总体布局。
首先进行开始部分、部分、结束部分的和声安排,注重和声的功能性及色彩性,安排好半终止及终止式。然后根据和声进行的规则及效果安排其他和弦。安排和弦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以正三、三度叠置、原位和弦为主、副三、转位、变音和弦为辅,多用第一、四、五级的连接。
2、旋律开始部分以主和弦为主,以强调调式,部分选用不稳定和功能性强的和弦、变音和弦,以增加动感。
三、选用适合的和声伴奏织体:
根据旋律的内容、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要求伴奏者应掌握各种风格、各种情绪、较多类型的伴奏织体:。
⒈抒情优美类乐曲,多让人感到精神放松,顾而常用分解和弦
⒉坚定有力、庄严宏伟类乐曲,常用柱式和弦
⒊欢快跳跃、节奏感强的乐曲,用带低音的半分解和弦
以上三种形式是伴奏织体的基本形式,常常在伴奏中使用。当然,它还可根据旋律表现之需要进行变化,产生出更多、更适合的音型织体。伴奏音型的使用应统一中求变化。单乐段可只用一种织体,其他曲式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织体,伴奏音型之间有个对比,会在听觉上更舒服好听。
四、旋律中重点部分的处理:
1、长音地方应进地填空:(a)、把旋律进行加花。(b)、把伴奏音型及和弦进行理复。
2、部分应加强处理:(a)、反向的八度、音阶、半音阶进行。(b)、根据风格使用震音、琶音等。(c)、选用动感较强的变化和弦、色彩和弦以加强紧张度、烘托气氛。
3、对前奏、间奏、尾声进行较细致的处理。
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正在于“即兴”,它是在没有正谱伴奏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旋律即兴编配伴奏织体,要求凭借伴奏者的智慧与灵感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思出合乎逻辑的伴奏方案,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有时,灵感横溢时的钢琴即兴伴奏还能弹奏出比正谱伴奏更有光彩的效果。因此,即兴伴奏者对钢琴演奏技能、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理论方面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厚实的键盘和声基础和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钢琴即兴伴奏的编配。
进度计划:
06.7.8--06.7.15完成论文选题
06.7.16--06.8.31进行资料的收集、阅读和前期调研
06.9.1--06.910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
06.9.11--06.10.20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06.10.21--06.11.19进行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审查及开题答辩
06.11.20--07.1.20进行课题调研及论文撰写
07.121--07.5.10进行论文评审和修改
07.5.11--07.5.31准备并进行论文答辩
开题人(签名):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将大学英语教学同英美文学、文化教学相结合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关注点。对于将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可行性,陈光乐(2004),段国重(2005),段慧(2007),谭晶华(2007)等作出了精辟的分析。但是,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思路面临的核心问题—— 如何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提高文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并且就教学目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进行全面研究的文章不多。本文拟从笔者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出发,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一、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仍然处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桎梏之下,在教材的编写和授课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一) 教材编写
1、 读写译教程忽略了文学性。以外版《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为例,据初步统计,一至四册的40篇课文中,真正算得上文学作品的只有五篇,占总数的12.5%,而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正是这些作品。目前很多大学所使用的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教程》,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2、 视听说教程忽略了对学生语音的纠正与训练。目前没有一本视听说教程收录了完整的语音、语调方面的系统知识。该课程虽然搭上了网络自主学习的快车,但是发音方面的错误计算机无法有效地纠正,而且大班甚至是超大班授课,也使得教师无法对于学生的发音及口语作出个性化的辅导。
3、 网络自身的超链接性、非线性、海量信息等客观因素,学习者自身生理、心理和自身信息素养等主观因素,还有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有效监控缺失等其他原因导致了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信息迷航现象。因此师生不能迷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如果想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踏踏实实地处理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4、 无论是读写译或视听说教程都没有系统地介绍、输入目标语国家的人文背景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在语言输出方面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既无法写出生动、地道的句子,也无法滔滔不绝地与他人运用目标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二)授课方式
1、目前读写译教程仍然使用填鸭式教学。由于教材的编写忽略了文学性与文化性,偏重于词汇、语法练习,教师不得不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量地进行词汇方面的讲解与操练。
2、视听说教程使用话题授课方式,但达到的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效果。使用热门话题展开一个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由于教材对于每一个话题的讨论没有提供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仍然感到自己的收获甚微。因此,对于以上的种种弊端,笔者深感有必要进行变革。
二、新思路下如何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提高文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强调语言的工具性,着重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提高,英语学习成了五种技能训练,在教材上一般分为《读写译》与《视听说》两种,在学生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每周3-4学时。如前所述,由于教材编写以及授课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英语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既不能满足学生对目标语国家文学与文化知识的强烈的求知欲,也不能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单纯强调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工具性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它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教化力量。应该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与提高其文学、文化修养结合起来,一方面打好基础,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
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就是将学生的语言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相结合,在低年级打基础,强化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训练,高年级开设语言学、文学、翻译方面的提高性课程,二者相得益彰。
三、 新思路下的宏观教学安排
在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之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可以作新的调整,即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把技能训练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在一年级侧重技能训练,在二年级侧重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 教学目的
新思路指导下的教学目的不再单纯地满足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技能,而是认为英语教学也能够发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与品格、增强他们的人格魅力的教化作用。换言之,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西方文学与文化的载体。
(二)培养方案
新思路指导下的培养方案作重于第一年语音、口语、听力和阅读方面单项技能的训练,第二年作重于写作、英美文学欣赏以及英语国家概况的学习,旨在培养发音准确、口头及笔头表达流畅生动、通晓西方文化的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三)教学计划
只有充足的语言与文化输入才能造就较强的语言输出能力。在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的同时,也可以模仿西方教学当中大量的阅读计划,它强有力地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新思路指导下的教学安排只是一种构想,大致可以做以下的勾勒。
在原有的学时安排之下,第一学期语音课一周安排两个学时,攻克语音关,听说课安排两个学时,听力练习融入口语课程,另外在课余布置一定量的英语简写本小说、报刊时事等阅读计划,并要求用英文撰写读书报告,定期选登优秀作品。
第二学期听说课一周仍然安排两个学时,阅读课安排两个学时,要求学生阅读各种题材与体裁的文章,在课堂上或回答问题或展开自由讨论,继续布置课外的其他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
第三个学期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每周两个学时,另外开设英语实用文体写作课程,语法问题在写作过程中解决,每周两个学时,继续布置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读两本英文原版小说,并撰写读书报告。
第四个学期开设英美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每周四个学时,将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融合在一起,要求上文学课程的老师同时讲授写作课程,在学习完某种文学样式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或创作性的写作或设计朗诵、戏剧表演等娱乐性活动。在课外外语系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如讲故事比赛、戏剧表演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英语短篇小说比赛、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竞赛,等等。
从以上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以一学期16周为例,四学期共计256学时,比现有的学时增加40学时,同时要求以自然班(一般不超过50人)为单位上课,不使用分级教学,要求每个学生修满总学时。大量的课外阅读计划加上课堂内有效地指导,课堂活动和课外竞赛相结合,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学校师资不够,可以聘请高校在读的研究生授课,并给予适当的培训。
(四) 教材选择与编写
语音教材可以选择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如果自己编写,可以从语音、语调、语速等各方面的训练着手,在选材方面,可以加进一些绕口令、小诗或幽默故事。
听说教材,可以参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现代美国口语》及1990年出版的《当代美国口语》,既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又罗列大量的口语表达,唯一不足的是听力方面的练习少了,最好自己编写能够达到这两种要求的教材。
阅读教材的编写可以侧重社会热点话题,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另外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讨论及辩论的热情。
英语国家概况可以直接使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面的了解。
英美文学欣赏课程有别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一是要精选文体,二是要精选题材,三是要精心设计恰当的写作内容。在授课内容方面不必系统地讲授文学史,而应该侧重于欣赏与模仿性写作或表演方面。
论文摘要:高级英语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基础课程,对于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达到质的飞跃一个挑战,汇量大,句子复杂,难以理解,词汇练习和翻译练习较多。本文从词汇、阅读理解和翻译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教好高级英语这门课程。
高级英语是基础阶段的延伸,一般在学习高级英语阶段对英语的认识和掌握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对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同学来说,要想完成这个飞跃,毕业后才有望更高层次的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才。
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席位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每课都应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在这样的要求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高级英语的教学也要以此为标准使学生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根据高级英语的教材的特点和教师的经验,具体做法如下:
一、词汇
“1978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外语学院、综合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专业以及高等师范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明确培养规格是:使学生具有准确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这五项技能都是基于词汇的基础之上,词汇不过关,这些技能就无从谈起。大纲规定:八级水平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途径认知词汇达10,000-12,000个;且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的5,000-6,000个及其最常用的搭配。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相对其他院校学生较低,据初步调查统计大学三年级学生词汇量不足6500个,这对高级英语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扩大词汇量是高年级学生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完成大纲规定的词汇量,然后在向下一个目标迈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渗入词汇教学,如词汇记忆法中前缀、后缀派生词、合成词等知识,便于在阅读中克服障碍;对于独立院校学生,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词汇记忆中分清学术词汇和普通词汇,掌握近义词之间的区别,这样在五项技能的使用中就更精准了。
英语短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好这部分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也是在翻译练习和阅读理解中的障碍之一。综合教程高年级课本教材涉猎广泛,大多取材于专栏作家名篇,其中不乏大量短语的使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短语的积累,并学以致用。体现在翻译中就是拿到句子县分析套用什么样的短语使句子表达简单明白,有位翻译增添不少色彩。
二、阅读
基础阶段的综合教程课本多以小故事、事件为题材,内容比较浅显易懂;综合教程高年级学习阶段旨在通过第一手的英文材料从教育、语言、科技、文化、人生哲学、社会问题等;收入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经典散文,提供给大家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素材。“能够体现英语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开始反映在语言文学功底上。”语言文学的功底是建立广泛的涉猎基础上,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受英语底子薄、词汇量较少的影响,同时也因为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阅读中出现大量的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反复阅读、反复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以及隐含寓意的理解,重点强调修辞手法的解释,便于学生在会话、翻译和写作中很好的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为自己的语言文学功底锦上添花。
三、翻译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翻译中已经有计算机辅助,然而到目前为止计算机辅助翻译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翻译。冯建文(戴炜栋,2003:164—168)认为:翻译是检阅阅读理解与准确程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它无法像完形填空和选择题一样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回避和猜测,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翻译尤为重要。在中国,流传最为广泛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然而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翻译的标准可以适当放宽,而是教师可以通过翻译练习检测学生的语法,短语的掌握情况。因为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教师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句法结构以及思维模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达到“忠实、通顺”(failhful,smoothness)。但这对初级学者,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四、结语
英语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哲学、教育等方面,而高级英语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获得,也学要综合技巧的培养。考虑到教学的对象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主,学生基础薄弱,且院校所在地可供学生锻炼的机会有限,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将词汇、阅读、翻译的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训练学生,衡量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赖铮,高校英语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十个指标[J]外语语文,2009(5):128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专业素质
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提升专业素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检索快捷,改变了传统学术期刊选题策划方式,这就要求青年编辑在工作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根据期刊的学术专业方向,制定相关选题组稿计划和编辑方针,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青年编辑专业知识相对单一,不可能对所有学科的文稿内容都熟悉,所以,编辑部要求青年编辑在初审文稿时,除了通过计算机来浏览来稿是否符合本刊办刊宗旨和编排规范,及各种项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基金项目、参考文献等)是否清楚、齐备外[5],还要对来稿涉及的学科不论熟悉与否,都先通读一遍,了解论文内容,再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了解一系列与该稿件相关的文章,经过综合分析,全面了解该领域现阶段的发展状况等,对文稿进行初审,判断稿件的写作质量,查验其学术创新性。其次在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时要积极思考,尽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与审稿专家和作者商讨,尽量弥补自己在相关专业知识上的缺陷,做到有的放矢地修改稿件。依托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科研优势,提升专业素质青年编辑步入编辑领域不久,要学的东西很多,可根据学术期刊的专业特点,结合自身兴趣,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本刊为科研院所主办的学术类期刊,相关领域科研优势突出,青年编辑身处浓厚的科研氛围之中,可利用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如与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学术研究,介入科研工作及时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参加专业会议和各种学术活动;参加成果鉴定会;组织专题座谈会,和专家学者交谈及阅读有关资料等,逐步提高专业知识层次。写作是青年编辑快速成才的一条有效途径[6],青年编辑通过撰写科研论文,并根据写作中积累的经验,向作者提出可行的、较为全面的修改方案和意见,指导作者修改稿件,随着工作和学习的积累,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继续教育,提升专业素质创造条件鼓励青年编辑在职进修、攻读学位,全面系统地提高本专业知识水平,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加强英语学习,提高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