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1: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药化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中医药术语表征功效的现状与意义
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前进现代对中药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理、化学和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征中药的功效。应包括中药的饮片,也包括提取有效成分的部位或单体化合物。化学研究就是弄清楚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为控制药物质量、制剂制备、选择给药途径及保证药物效用提供依据。临床研究就是指用中药所能治疗的按西医诊断的疾病的情况。按上述方法研究的结果尤其是从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往往不能再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了,只能为西医按西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也就是说,把中药变成了西药。长此下去,势必出现中药的消亡和西药的丰富与发展。例如,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可抑制细菌,被西医用作抑菌消炎药。然因尚未研究黄连素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来表征的功效,故中医不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它。中药的特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是中药的特点和长处,它们与机体的“证”相对应,直接指导着临床用药。例如从四气中的寒热看,可与“证”对应使用,即热证用寒性药,寒证用热性药,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再如归经,按现代观点的结核菌感染的疾患看,有肺、肾、肠、骨等结核病,按中医理论体系分析,这不同部位的疾病,属于不同归经,在选用药物时,是要考虑到的。就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而言,尽管从西医角度看均属细菌感染性疾患,但从中医看,在急性期属实热证(或湿热证),应选用苦寒药,而在慢性期,则属虚寒证(久病必虚、虚易成寒),是不宜选用苦寒药的。
2丰富和发展中药学
中药的很多苦寒药,均具抑菌消炎作用,当然,并不能由此而完全认为抑菌消炎作用即为中药特性——味苦性寒的表示方法,但起码这表现了中药的味苦性寒这一特性的一个方面。一些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它对肾阳虚病人效果较好,而对肾阴虚病人效果不好,这说明它具有中医药学术语的补肾阳的作用。可见二者具有生物活性的同一性。不论西药还是中药都由相应化合物构成,具有以下同一性:有的为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有的为结构不清楚的混合物。如西药阿托品、磺胺噻唑是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巴甫洛夫合剂、三溴片等为成分结构清楚的混合物,而相当一部分格林制剂及一些天然药物如洋地黄叶、番泻叶等,其成分结构不完全清楚。而中药,尽管大多数药物的成分结构尚不清楚,如天麻、竹茹等,但也有一些成分结构清楚的,如冰片即为龙脑,相当一部分矿物药的成分结构大体清楚。它们大多由天然化合物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构成。例如西药的利血平,是天然产物,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产物,中药的绝大多数如麻黄等是天然产物,但也有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为由雄黄(硫化砷AsS)炼制(氧化)而成的三氧化二砷(As2O3)。
3通过中医研究中药物质的五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黄芩;HPLC指纹图谱;化学轮廓;LC-MS
[中图分类号] R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096-07
中药黄芩为唇形科植物贝加尔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1],是常用中药材之一。近年来HPLC指纹图谱已被应用于中药黄芩的质量控制评价药材的整体化学特征,LC-MS、NMR技术更提供了丰富的结构信息,使得在化学实验室中进行中药的质量控制更加完善[2-4]。然而在实际的推广和应用中,HPLC指纹图谱检测常受到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检测波长、流动相、洗脱梯度等条件的影响,色谱方法的普适性和耐用性直接决定其实际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建立的中药黄芩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系统考察改变部分色谱条件(不同仪器、色谱柱、柱温、流动相的洗脱梯度等)对黄芩提取物指纹图谱的影响,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对指纹图谱方法的普适性和耐用性作出了明确的评价。本研究可为黄芩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和方法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及色谱柱
仪器: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G1312A二元泵、G1315D DAD检测器,Agilent化学工作站;Waters 2690-996液相色谱仪配有2690系列四元泵、996紫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Millennium32工作站。LC-MS-IT-TOF液质联用仪(Shimadzu,Japan),配有ESI源、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自动进样器、LCMS solution 3.50工作站;分子式预测软件(Shimadzu,Japan)。
4种色谱柱:1~4号色谱柱见表1。
1.2 试剂
甲醇(Fisher公司,色谱纯),无水甲酸(分析纯,天津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双蒸水(娃哈哈饮用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对照品:黄芩苷、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阿替苷、白杨素-6-C-α-L-阿拉伯吡喃糖-8-C-β-D-葡萄吡喃糖苷、5,7,2′,6′-4OH黄酮、粘毛黄芩素Ⅲ,是由天然药物学实验室制备,经纯度鉴定,均达到98%以上,符合要求。
1.3 药材
本实验检测药材共计83份,其中21份产自甘肃,10份产自山东,17份产自河北,12份产自陕西,13份产自山西,8份产自内蒙古,2份产自黑龙江,全部药材经北京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研究室蔡少青教授鉴定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贝加尔黄芩的干燥根,凭证标本存放于北京大学药学院生药标本室。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将对照品适量溶解在70%甲醇溶液中,超声至完全溶解,过0.45 μm微孔滤膜,即得。
2.2 样品制备
去粗皮,茎残基及根茎,主根剪成1~2 cm的短节,粉碎并过40目筛,在55℃下干燥2 h,迅速精密称定0.5 g,置入具塞锥形瓶中,加入70%甲醇50.00 mL,室温超声提取30 min,稍静置至澄清,上清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
2.3 色谱和质谱条件
2.3.1 方法一
色谱条件:Agilent 1200液相色谱仪,色谱分析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A相1%甲酸水溶液,B相为甲醇,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4 nm,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梯度洗脱见表2。
2.3.2 方法二
色谱条件:Waters 2690-996液相色谱仪,Intersil ODS-3色谱分析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为35℃;流动相为A相1%甲酸水溶液,B相为甲醇,流速为1 mL/min。梯度变化见表3。
2.3.3 质谱条件
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喷雾电压4.5 kV,负离子模式喷雾电压-3.5 kV。加热模块(BH)温度为200℃;曲型脱溶剂管(CDL)温度为200℃。雾化气采用氮气(纯度≥99.5%),流速1.5 L/min,检测器电压1.70 kV。高纯氩气(纯度≥99.99%)作为CID碰撞气及冷却气。使用三氟醋酸钠(2.5 mmol/L)溶液对正、负离子模式m/z 100~1 000的范围进行质量数校正。使用自动采集模式,每一级自动选择基峰离子作为下一级的母离子进行碎裂。
2.4 色谱方法(方法一)的建立与验证
2.4.1 黄芩指纹图谱特征
结果表明,在274 nm检测下指纹图谱中13号峰峰面积最大,它是黄芩中含量最大的成分黄芩苷的峰;其次还显示了汉黄芩苷(20号峰)、黄芩素(24号峰)、汉黄芩素(26号峰)、千层纸素A苷(19号峰)、千层纸素A(27号峰)、去甲汉黄芩苷(15号峰)等含量较大的黄酮类成分,此外尚含阿替苷(3号峰)等非黄酮类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吸收峰明显,且多具有解热、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降压、抗衰老、神经保护、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等活性[5-8],故可以在本论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条件下,利用这些成分对黄芩进行综合的质量控制。
2.4.2 方法学验证
专属性试验是以空白溶液(甲醇)10 μL进样,按“2.3”项下方法一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得到图1A中色谱图,说明基线平稳,对样品检测干扰较小。
在同批黄芩药材(产于河北省丰宁县围场镇,编号:5791,野生黄芩)中平行取样7份,每份重量20~30 g,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7份,分别进样10 μL,按“2.3”项下方法一色谱条件进行分析,各主要色谱峰的峰面积的RSD值基本小于5%,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见表4。
取黄芩药材(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镇,编号:5786,栽培黄芩)的同一份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每次10 μL,6次检测结果的主要色谱峰面积的RSD值基本小于5%,保留时间的RSD值小于0.5%,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见表5。
在0、3、6、12、24、48、72 h对黄芩药材(编号:200709001)的同一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检测,主要色谱峰面积的RSD值基本小于5%,说明样品稳定性良好。见表6。
2.5 指纹峰的鉴定
在“2.3.1”项下方法一色谱条件下,利用对照品对黄芩药材中10个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苷、千层纸素A、阿替苷、白杨素-6-C-α-L-阿拉伯吡喃糖-8-C-β-D-葡萄吡喃糖苷、5,7,2′,6′-四羟基黄酮、粘毛黄芩素Ⅲ进行了指认和鉴定。并参照参考文献中黄芩成分的MS裂解规律和紫外吸收特征,对黄芩指纹图谱中其余的17个主要色谱峰进行了鉴定。图2A为黄芩提取物在正负离子模式下的总离子流图,图2B为相应的紫外色谱图,测定结果表明所检测的83份黄芩提取物指纹谱中均有1~29号峰,即这29个峰为黄芩的共有峰。其LC-MSn 数据见表7,依照紫外吸收和裂解规律推断未被鉴定的两个化合物7、10应是黄酮类六碳糖苷和六碳糖苷酸。
2.6 指纹图谱的影响因素
2.6.1 不同检测波长对黄芩指纹图谱的影响
对样品编号为6628的药材(产于河北省丰宁县,野生黄芩)供试溶液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其他条件同“2.3”项下方法一,比较在不同波长(250~350 nm)下总峰数和各主要色谱峰的面积及相对色谱峰面积(以黄芩苷峰面积为100%)、指纹谱总峰面积,发现检测波长对指纹谱有显著影响。
2.6.1.1 不同波长下检测到的色谱峰数不同,274 nm下可检测到色谱峰数为62个,350 nm下仅能检测到38个色谱峰,14、22、29号色谱峰不能被积分。见表8。
2.6.1.2 色谱峰面积和相对峰面积在不同波长下差异很大。以1号峰二氢粘毛黄芩素Ⅰ为例,在274 nm处峰面积为521.8 mAU·s、相对峰面积为1.1%,350 nm处其峰面积仅为74.2 mAU·s、相对峰面积为0.8%,而在300 nm处其峰面积为665.0 mAU·S,约是350 nm处的9倍,相对峰面积为2.4%,约是350 nm处的3倍。
2.6.1.3 与274 nm下的色谱图B相比,A、C、D图的1~8号峰群、9~11号峰群的模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见图3。
综上,检测波长的变化对指纹图谱化学轮廓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2.6.2 不同色谱柱对黄芩指纹图谱的影响
对1~4号的色谱柱的色谱行为进行考察,其他条件同“2.3”项下色谱方法一,检测黄芩药材样品(产于山西省榆社县,编号:Hq2001004,栽培黄芩)的供试溶液。得到色谱图(图4),对照紫外光谱,对1~29号化合物进行标示。
2.6.2.1 使用3号柱、4号柱(方法一所用色谱柱)检测到的指纹图谱轮廓接近,二者图谱中色谱峰出峰种类、出峰顺序一致,除10号峰外,其他1~29号色谱峰均得到分离。
2.6.2.2 1号色谱柱上化合物的保留时间改变,典型的24、25号色谱峰较3、4号柱保留时间前移,分离度降低,没有分离出21~23号色谱峰,但出峰顺序与3、4号柱一致。
2.6.2.3 2号色谱柱出峰顺序与1、3、4号色谱柱不同,24号峰出峰在21号峰之前,没有检测到22号色谱峰。
综上,不同品牌型号色谱柱的分离效果有很大的不同,因而检测到的黄芩指纹图谱化学轮廓很不一致。例如2号柱,它是苯基-己基柱,由于保留特性与C18柱差异较大,故造成了出峰顺序的改变,从而导致指纹图谱化学轮廓的显著改变。
2.6.3 洗脱梯度对黄芩指纹图谱的影响
对流动相甲醇-1%甲酸水溶液4种不同的洗脱梯度(表9)进行了考察。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为274 nm,Agilent1200色谱仪,Gemini C18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样品为药材(产于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镇,编号:5607,栽培黄芩)的供试溶液,进样量10 μL,得到色谱(图5)。4种洗脱梯度下,虽然化合物的种类、出峰顺序一致(图5),主要色谱峰的峰面积、相对峰面积(以黄芩苷峰面积为100%)较为接近(表10),即指纹图谱的化学轮廓基本一致,但是1~29号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分离度有很大变化,且一些峰面积较小、保留相近的化合物没有得到完全分离。说明洗脱梯度变化对黄芩指纹图谱的影响很大。
2.6.4 多因素对黄芩指纹图谱的影响
在274 nm检测波长下,改变其他条件以考察色谱方法普适性、耐用性。在方法二色谱条件下得到黄芩药材(产于黑龙江省杜蒙县一心乡,编号:99002,野生黄芩)的供试溶液的色谱图(图6B)。对照紫外光谱对方法二检测的指纹图谱色谱峰进行标示,与原方法色谱图(图6A)相比,可见两种方法检测到的指纹图谱中,色谱峰的化合物种类、出峰顺序没有发生改变,提取物指纹图谱化学轮廓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指纹峰的保留时间和分离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 讨论
本文利用83份不同产地的黄芩样品建立了包含29个共有峰的中药黄芩HPLC指纹图谱,利用对照品和LC-MSn技术对其中的27个化合物进行了指认和鉴定,在一定条件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所建立的黄芩HPLC指纹图谱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可用于黄芩药材的化学轮廓研究进而评价黄芩的质量;利用此方法,进一步从化学角度对不同规格和产地的黄芩药材进行比较,与课题组前期所做的对不同规格的黄芩药材及非道地与道地黄芩药材的药效学试验[9-10]比对,可用于黄芩谱效关系的研究。
但是指纹图谱方法在实际应用条件下运行时,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考察了不同检测波长、色谱柱、洗脱梯度以及综合测定条件对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检测波长对黄芩指纹图谱的化学轮廓影响很大;分别使用不同色谱柱、不同柱温、不同洗脱梯度的情况下得到的指纹图谱,虽然化合物种类、出峰顺序都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分离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会导致提取物化学轮廓发生较大的改变。变换色谱仪厂牌和柱温亦可以对指纹峰的保留时间和分离度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黄芩指纹图谱在实际应用中须严格控制规定的测定条件和各种因素,以确保所得指纹图谱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2.
[2] Lei Zhang,Ruo-Wen Zhang,Qing Li,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fingerprints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cutellaria Radix by HPLC-DAD and LC-MS-MS [J]. Chromatogr,2007,66(1-2):13.
[3] Guozhu Liu,Jinyu Ma,Yingzhuang Chen,et al. Investigation of flavonoid profile of Scutellaria bacalensis Georgi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diode array detection and electrospray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J]. J Chromatogr A,2009,1216(23):4809.
[4] Guozhu Liu,Nautiyal Rajesh,Xiaosong Wang,et al. Identification of flav onoids in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J]. J Chromatogr B,2011,879(13-14):1023.
[5] 黄群.黄芩的药理活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5):226-227.
[6] 刘金霞,王立平,徐晓惠.黄芩茎叶总黄酮对W256瘤细胞引起大鼠骨侵袭抑制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1):125-126.
[7] 左亮.黄芩提取物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157-2158.
[8] 王瑞婷,张建新,董雅洁.黄芩茎叶总黄酮对AD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926-928.
[9] ,蒋亚杰,梁艳等.黄芩不同规格与化学成分及内在质量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4):426.
关键词: 文化背景 外语学习 韩国语教学
一、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一直片面强调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将绝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误认为掌握这一形式便可在交际中得心应手,结果忽略了作为语言载体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我国外语教学中出现了“高分低能”“哑巴外语”等现象。究其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历史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外语教学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度深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为适应冷战需要,苏联政府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严格的控制。结果严重扭曲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使我国外语学习和相关文化教学严重脱离。随后,“”“否定一切”的主张彻底排除了外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导致了外语教学的大倒退。
2.社会因素的影响。
由于长期受等级考试等指挥棒的影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应试色彩越来越浓。这使得各高校的外语教学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中,片面地强调词汇、语法、听力、阅读等考试技能和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虽能顺利通过外语等级考试,能够造出并讲出许多符合语法和规则的句子来,但是缺乏在特定场合下适当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时甚至运用本民族文化的言语交际标准来套用外语以致闹出笑话,导致交际失误。
3.教学主体自身的因素。
总体来说,我国高等院校教师与学生作为外语语言学习的主体,对于文化背景学习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足,同时缺乏相关实践性训练,导致教学过程中有失偏颇。
二、文化背景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必要性
1.是由语言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文化具有多义性。广义的文化是指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概况,以及社会背景、风土民情、民族心理、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社会意识形态等。因此,外语学习不能脱离文化背景,只有深入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才能熟悉掌握并恰当运用外语。
2.是由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关系所决定的。
语言与文化背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化包含并影响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背景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和完善,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正如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所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3.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等,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契机,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既懂专业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优秀人才有巨大需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跨国界和跨文化的交流。为了保证国际交流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外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传授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国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说、风土人情和社会风尚等,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文化背景导入外语教学的途径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要求,而且随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丰富,学生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更透彻,从而促进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达到能够运用外语准确、熟练地进行交流的教学目标。以韩国语学习为例,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将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到韩国语教学中。
1.把握词汇、习语的文化内涵。
举例来说,在韩文学习之初,讲授韩文字母及发音时,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 ”的创制时间、原理、过程,以及创制韩文之前韩国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韩国文字的理解。再如:“ ”,直译为“喝了海带汤”,而在韩国社会生活中这句话用来表示职场退步或者考试失败。
2.注意文化差异的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内容涉及韩国文化现象时,应即时投影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例如:韩国语词汇“(我们)”,韩国人在日常会话中经常使用“ ”这个词,像“ (我们公司)”、“(我们国家)”,这些词汇在中国也比较常用,但像“(我们妈妈)”、“ (我们妻子)”可能就令人费解了。这时应借此引申相关文化背景知识,韩国人之所以喜欢用“ (我们)”,是因为韩国是单一民族国家,具有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韩语中的这种“无我意识”。再如:汉语有句俗语“说曹操,曹操就到”,而在韩国语中则说“ 。(说老虎,老虎就到)”,这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差异。
3.重视文化因素的分类。
根据韩国语教学的内容与需要,可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如下分类。
(1)韩国文化象征:韩国文字,太极旗,韩服,泡菜,烤肉,佛国寺,石窟庵,跆拳道,高丽人参,宗庙祭礼乐,等等。
(2)语言文字类:韩国文字,敬语系统,俗语习语,以及《三国史记》、《三国遗事》、《朝鲜王朝实录》等古典史籍。
(3)精神宗教类:儒家文化,家族文化,以及佛国寺,海印寺,梵鱼寺,明洞圣堂,天道教会馆等宗教建筑。
(4)生活节日类:衣食住行,冠婚丧祭,尤茨,跆拳道,摔跤,跳板,拔河,假面舞等传统游戏。
(5)科技、教育、艺术类:日晷,瞻星台,测雨计,现代科技;陶山书院,屏山书院,绍修书院,成均馆,高丽大学,延世大学;音乐,体育,美术,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等。
(6)文化遗产类:佛国寺,石窟庵,昌德宫,景福宫,瞻星台,圣德大王新钟等历史文化遗产;世宗文化会馆,艺术殿堂,现代美术馆,国立中央博物馆,世界杯赛场,乐天世界,63大厦,EXPO科学公园,奥运会赛场等现代文化遗产。
(7)著名人物类:世宗大王,李舜臣将军,李,申师任堂,李珥,丁若镛,金兴道,等等。
4.结合教材,引申相关文化知识。
在韩国语教学过程中,还应有效地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化教育。如:结合日常用语向学生讲授韩国的日常礼节等;结合课文内容,投影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如饮食文化,节日风俗,传统艺术,传统游戏,影视艺术,等等。
四、结语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外语学习不应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还应拓宽视野,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营造外语学习文化氛围,从而启迪学生语言学习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恰当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邱德伟.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许闽安.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福建轻纺,2003.8.
[3]张优.韩国文化对韩语话语规则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钟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5]李龙海.方今淑.中韩文化差异与韩国语教学.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翻译,即“一种语言文化中的特定符号与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特定符号之间的相同或者相近意义的转换”。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论是语言上的交流还是非语言上的交流都是受文化制约的。因此,在进行翻译时,是一种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转换过程,必须对两种语言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现阶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脱节;二是现阶段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并不重视翻译能力的提高,即使关注了翻译能力的提高,也意识不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文化因素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文化信息的重要作用。
1 大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的现状
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进行观察后发现,很大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背单词、词组和语法占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体验该国的历史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但现阶段,学生的翻译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课堂提问和考试中能看出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四级考试实行新题型,翻译由原先的五分调整到十五分,考试大纲明确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后,部分学生开始逐渐关注翻译与文化的结合。由此看出,学生的翻译能力如果得不到提高,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2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探究
2.1 英汉语言词汇的差异
东西方历史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英汉语言词汇意义存有很大的差异。某一词汇在特定文化下的含义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会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内涵。例如:龙,在中国代表贵族,而dragon代表了凶恶;狗,在中国具有骂人的含义,如“狗腿子”、“狗急跳墙”等,dog在西方人的眼中则代表了忠诚,如,“Love me, love my dog”。这就是在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含义的差异。一些成语也是如此,例如:“蠢得像猪”翻译为英文为as stupid as a goose,将goose大鹅看作为愚蠢的象征;“没头的苍蝇”翻译为as blind as a bat,而用bat表示毫无厘头的事物,由此可见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2.2 词汇文化意义的缺失
源语言中的一些词汇被翻译成目标语言后,虽然用的是概念意思均一致的词汇,但是源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却出现了部分缺失。比如“胸有成竹”。如果按照字面意思逐字将其翻译为英语为:He has mature bamboo in his breast.但是这样的翻译却丧失了其隐含的喻义。因此,诸如此类的成语翻译首先应该将比喻意义作为目标进行翻译,因为在外国文化中,没有这样的说法,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所以应该采取意译的方式将其翻译成:He has a wel1-thought-out plan in his mind.由此可见,同一词汇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时应该充分了解其文化信息。
2.3 语言结构与内容上的文化差异
汉语与英语历史文化背景上的不同决定了两种语言在结构与内容上的差异。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我们在日常的语言表达中,会把定语或状语放在目标词语之前进行修饰。然而与中国的表达方式相反,英语国家的人在表述时更倾向于直接表述主要意思,后面再对整句话进行补充或说明。例如:听到那个坏消息,我很不高兴。那么这句话用英语表达为: “I was unhappy when I heard the bad news.”如果把它译为“我很不高兴,当我听到那个坏消息时。”就显得很不顺畅,也不符合汉语的逻辑顺序。这个例句充分体现了在翻译中必须要重视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3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
3.1 增强师生的文化因素观念
在现阶段,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是,部分高校英语教师本身的文化意识不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不重视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更不必说帮助学生翻译文化能力的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者,因此其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而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增强自身的文化意识,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真正的把文化因素融入到翻译中去。
另外,许多学生对翻译没有足够的了解,他们简单地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问题,而不懂得其深层的文化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方法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多的将文化因素融入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们真正地理解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性,真正学会文化因素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3.2 构建学生的文化思维
沃尔夫的语言决定论中曾经说过,语言不仅影响并且决定思维。反之,思维方式也会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要适当的去调整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模式,督促学生在业余时间查阅文化背景知识、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再由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比较、总结,这样就会对学生文化思维的构建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鼓励学生挖掘自身英语学习中的兴趣点,督促其课下自主学习,进一步体会文化现象。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词汇 句法 跨文化交际
今日中国,通过2008年奥运会及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英之间的文化对撞,擦出了更耀眼的火花。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更频繁,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交际语言工具,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更突出的意义。这对高校外语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了更高、更实用的要求。语言跟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的学习、文化意识的培养及导入,是每个英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加强跨文化语用能力的重要性,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了解了英汉差异,才能真正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学以致用。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的交际手段,语言的产生离不开创造语言的人,以及人类所作用的社会庞大系统。因此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关系。现代文化社会学认为,社会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是文化要素之一,我们研究语言,只能把它放在文化背景里,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文化是一个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人类现象的综合体。文化一方面是在一个共同的语言社团中体现的思维、行为及价值方式,另一方面包括社会团体通过他们的物质产品来表现本身或他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有不同的文化意识。文化既有历史沉淀,又有动态发展,语言作为文化系统的一部分,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萨培和沃尔夫提出的“语言相对性”,而且存在着“文化相对性”。
人们对客观世界不同的思维方式跟文化模式差异,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阻碍。因为语言的集体意义产生依赖于它的文化语境,我们只有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本身,避免由于对文化的无知而产生误解与冲突。语言教学工作者有责任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导入。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作用
(一)英语词汇的文化因素体现
英语语言教学,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外语教学。它也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本身就具有文化性。在中国的大文化背景之下,学习英语语言就要明白两种语言中符号的非对称性,例如中国文化中的“白”字往往为贬义,含有轻视、徒劳、低下、无价值的意思。如、白眼、一穷二白、白费、、白搭、白色政权、白丁,以及东北话里面的白瞎,等等,懂京剧的人,一定记得曹操在舞台上有典型的白色脸谱,奸佞的象征。相反,白色在英语里面是美好的象征,让人联想到上帝、天使、纯洁、幸福。“white hands”是公正廉洁:“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指幸福的日子。童话里可爱的“snow white”还有七个小矮人,个个都是“white man”(忠实可靠的人)。再如龙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把它看成是民族的象征,是至高无上、尊贵的象征,在语言中,承载的是褒义的色彩,像“生龙活虎”、“龙凤呈祥”,等等,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作“真龙天子”。而在英语国家文化里,并非没有龙(dragon),只是与中国截然相反,龙化身为凶猛残暴的怪兽。尤其是在影视作品里,龙总是代表邪恶势力,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这一点,在2010年3月梦工厂上映的电影“驯龙高手”里有着完美的体现,与我们儿时喜爱的“小龙人”形成鲜明对比。
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空缺,即在中文中出现的词汇,无法在英文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中国人特别讲究孝义亲疏、伦理纲常,因此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汉语中表示亲戚关系的词有很细致的区分,而英语中的亲戚概念十分笼统。中文里叔叔、伯父、姑父、姨父、舅舅在英文里只用一个单词“uncle”代替。不同文化中的某些词汇,具有不对应性,比如汉语中的“牛”是强壮、勤恳、任劳任怨的象征,我们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表达,而用英文却要翻译成“Work like a horse”,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里,中国人用牛耕地,而英国人大部分依靠马。
我们看下面一段对话:
―Mum, I forgot where I put my glasses. Do you know where it is?
―It’s over there, on the table, you really have a foggy noodle.
中国人第一次看到“have a foggy noodle”一定会疑惑不解。“noodle”在汉语中是面条的意思,并无其他深层含义。而在英文中,因为大脑组织是条状的,就如同面条一样,所以“noodle”也用来指代头脑,“foggy noodle ”就是头脑糊里糊涂的意思。
由于客观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summer”在汉语中会让人想起炎热,而“spring”会使人想到温暖,欣欣向荣。 那么如何翻译下面这个句子呢?“Jobs died in summer”,如果理解为乔布斯死于夏天,那就错了。在英语中,夏天才代表温暖,欣欣向荣,这跟春天英国糟糕的天气不无关系,所以上面那句话应该翻译成“乔布斯英年早逝”更恰当一点。
(二)文化差异在句法上的体现
句法结构反映了人们最原始的宇宙观,可以体现不同民族器物文化的不同色彩,反映人们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一点中英之间的差异刚好体现在语序上。英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把人或人的行为摆在前面,而客观世界的事物放在后面,句子的尾部修饰比较强,总体是“头轻脚重”,如:The girl is my sister, who is in red and standing across the street.而汉语前置的修饰很强,是“头重脚轻”,如:“街对面站着的穿红裙子的姑娘是我的姐姐。”
那么,中英文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句法差异呢?英国人有其特有的价值标准,他们一般来说比较务实,人们因此称他们为“行动之人”(man of action)。英伦三岛四面环海,地理条件差,天气条件更是恶劣。安格鲁撒克逊人于450年到达英格兰,他们面临异常严酷的自然条件的挑战,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同时,又经战,这使得古英国人逐渐形成“开放跟激进”的民族特征, “个人主义”在其文化中居于主要地位,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显得直截了当,往往把句子的主干放在前面,修饰成分放在后面,直入主题。例如: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film with me tonight, if the rain stops.
汉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地处内陆,气候适宜,生活平静,且孔孟的中庸思想深入人心,讲究事事含蓄,说话不开门见山,先次要再主要,迂回进入主题。同样是上面那句话,中文的表达就是这样:如果晚上不下雨的话,我可以请你看电影吗?
我们再来看下当英籍老师夸奖一名中国学生的口语流利时,师生间的对话:
―Your oral English is pretty good.
―My English is poor,I will study harder.
(英国老师说:“你的口语很不错。”中国学生回答:“我的英语很差,我要好好学。”)
从上面的简单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英汉文化的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比较强调社会和集体的力量,不提倡个人突出,当受到赞扬的时候,中国人通常否定自己。而在英美人看来,这种过分的自谦,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如果不懂英美的文化价值观,这样的跨文化对话就如同自言自语了,根本就谈不上交流。
综上所述,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跟语法上的差异承载着两种文化的差异。要在英语教学上有所建树,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不断了解并发现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跟英汉的差异,只有这样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才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虹.当代英国社会与文化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英美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内涵 文化渗透
语言学家拉多曾说:“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学好语言。”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化的传播、熏陶和感悟。因此,是否把英美文化纳入外语教学范畴是区别传统外语教学和现代外语教学的主要标志。
然而在我国,英语教学很长时间徘徊在这种状态:教师只教会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对语言文化涉及得还很少,包括英语国家的、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等文化,教师没有专门的讲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差异没有得到很好的了解认识,在英语学习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并且急需解决。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培养高中生英美文化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如下重要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语言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它生动、有趣、知识性强。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所以我们在学习与汉文化不同的英语时感到有不小的障碍。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巧妙运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If I am late again,the boss will raise Cain.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把‘该隐’叫起来了”。“迟到”和“叫起该隐”有什么联系呢?原来,该隐是《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亚伯的哥哥。由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贡物,而没有看中他的,该隐妒忌,因而杀害了弟弟亚伯。该隐是个性情狂暴、容易发怒的人。在英语中,Cain成为devil魔鬼)的同义词,常用raise Cain表示“大发脾气”。因此,上面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要大发雷霆了”。老师在讲解这个句子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使学生增强理解的同时,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到Simile(比喻)这种修辞格时,我就告诉学生一些与禽兽、颜色有关的联想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往往有不相同甚至很大差别的现象。如:在古时代,人们把龙(dragon)和凤(phoenix)作为皇权的象征,龙是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有“望子成龙”一说,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以消灭。再比如,“虎”在中国人眼里是百兽之王.汉语中许多带“虎”字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喻义,如:虎子、龙潭虎穴、虎踞龙盘等。但是在英语里,“虎”的地位却被“狮”所取代,众多词语如lion-heart(勇士),the lion’s 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额),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等都说明了“狮”在英美等西方)、眼中的地位类似中国人眼中的“虎”。
加强这些文化知识的讲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是因为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学到的是为适应语法学习而编造的空洞的死知识,信息含量少,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啃书本,几乎无兴趣可言。将
(二)消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各民族文化语言都是在各自所处的客观环境及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及千差万别,而语言文化是在这四个方面所构成的环境中产生的,并且是它们的表达和反映,这就决定了不同语言文化有着很大差别。在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中,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着两点明显的不足:一是不会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交际;二是缺少有关英语交际的规则和交际模式的知识。因此,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得体地进行英语交际。
(三)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是一定情景(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获取知识的过程。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为意义构建提供了条件,使学生成了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辅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用目的语交流看法。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探索式、合作式的自主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
学生是在一定的思维习惯的作用下来进行语言输出的,所以,必须在学生具备了英语的思维方式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说出或写出地道的、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英语句子和语篇来。只有长期的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的灌输和渗透,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都是如何思考问题,组织语言的来表达自己的,久而久之,学生才能逐渐摆脱中式思维的影响,在口语交际、翻译练习、书面表达等一系列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学出地道、标准、实用的英语来。笔者认为,这一点正是英语教学中,也是各种语言教学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当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语言教学,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是以文化知识为起点、以文化意识为桥梁、以文化理解为目的的阶段性的循序渐进过程。实践证明,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应尽可能的具体化、形象化。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尽力提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之,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仍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待广大英语教育同仁共同努力,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初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王海皎,孔永红
关键词:轻杆(绳)模型;载体;合外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2-0041-3
笔者对近几年来高考物理题深入分析后发现,高考题大多数是以知识和理想模型为载体,以能力立意;重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进行考核。而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往往非常重视知识的复习,而忽略了一些基本模型的建立和理解,导致在高考时遇到以理想模型为载体的问题时束手无策。
2011年和2012年江苏高考题各有一题均以轻杆(绳)模型为载体,而在当年的高考中学生均认为这两题是难题,得分率比较低。本文以此理想模型为例说明教会学生挖掘模型的重要推论是化解问题难点的关键。
所谓轻杆(绳)模型是指它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在受力分析时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轻杆模型受力方向不一定沿杆方向,而轻绳模型受力方向一定沿着绳的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轻杆(绳)模型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因为如果合外力不等于零,其加速度为无穷大。根据这一特点就能很容易地求解这两道题了。
1 轻绳模型
例1 (2011年江苏高考题)如图1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
C.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
D.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分析 绸带是轻质的,相当于轻绳模型,它受的合力等于零。
解答 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因此绸带受到的两个物块给它的摩擦力始终一样大,故A选项对;当倾角较小时,两者都相对绸带静止,一起蚣铀僭硕,摩擦力均为静摩擦力;当倾角取合适的值时,m正好相对绸带滑动,显然这个滑动摩擦力小于M的最大静摩擦力;当倾角更大时,M带着绸带加速下滑,m也加速下滑,这时
sinα>μcosα,
则Mgsinα>mgsinα>μmgcosα。
因此,M不会相对绸带滑动。
故C选项对,B、D选项均错。
答案:A、C选项。
2 轻杆模型
例2 (2012年江苏高考题)某缓冲装置的理想模型如图2所示。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轻杆相连;轻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轻杆向右移动不超过l时,装置可安全工作。一质量为m的小车若以速度v0撞击弹簧,将导致轻杆向右移动。轻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不计小车与地面的摩擦。
1)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求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压缩量x;
2)求为使装置安全工作,允许该小车撞击的最大速度vm;
3)讨论在装置安全工作时,该小车弹回速度v'和撞击速度v的关系。
分析 本题中有一个轻杆,它受的合外力等于零。当它不滑动时,弹簧给它的弹力等于轻杆与槽间的静摩擦力;当它滑动时,弹簧给它的弹力等于轻杆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为一定值。因此,当小车以不同的速度撞击致使轻杆滑动时,弹簧的压缩量都是相同的,即小车对弹簧所做的功相同,从而储存的弹性势能相同。
解答 1)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弹力
2)设轻杆移动前小车对弹簧所做的功为W,则小车从撞击到停止的过程中,动能定理
小车以v0撞击弹簧时
3)设轻杆恰好移动时,小车撞击速度为V1,
3 应用推广
例3 倾角为37 °的光滑斜面上固定一个槽,劲度系数k=40 N/m、原长l0=0.6 m的轻弹簧下端与轻杆相连。开始时杆在槽外的长度l=0.3 m,且杆可在槽内移动;杆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f=12 N,杆与槽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质量m=2 kg的小车从距弹簧上端L=0.6 m处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Ep=kx2,式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g取10 m/s2,sin37 °=0.6。关于小车和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B.小车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杆刚要滑动时小车已通过的位移为1.1 m
D.杆从开始运动到完全进入槽内所用时间为0.1 s
分析 本题是轻杆模型,它受的合外力等于零。当它不滑动时,弹簧给它的弹力等于轻杆与槽间的静摩擦力;当它滑动时,弹簧给它的弹力等于轻杆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为一定值。
解答 小车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mgsin37 °=12 N。
先做匀加速运动,压到弹簧后其弹力是变力,所以再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弹力等于杆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f=12 N时不再变化,此时受的合力等于零。因此,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选项错,B选项对;当弹力等于12 N时弹簧压缩了0.3 m,小车已通过的位移为0.9 m,C选项错,由能量守恒定律:
解得:v=3 m/s,t=l/v=0.1 s,D选项对。
答案:B、D选项。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轻杆(绳)模型江苏高考2011年考了,2012年又考,但学生仍然感觉难,究其原因是对这一模型理解不透,不能抓住其合力等于零这一特点。类似这样的模型还有许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它的教学价值,归纳出它的重要特点并应用之,学生在高考中就能比较顺利地解决类似的问题了,大家不妨试之。
参考文献:
[1]曹力峰.力学中常见的三种模型――对“轻杆、轻绳、轻弹簧”理解与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160.
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宄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宄、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宄、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宄”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宄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宄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宄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宄的选题有无价值,研宄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宄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宄(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宄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宄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宄、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2.4 加强考生管理和毕业论文的学风建设,杜绝抄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