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校园生活安全论文

校园生活安全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18:01: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园生活安全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校园生活安全论文

第1篇

一、教师管理

1.师德管理

学校将廉洁从教、严格遵守教育部师德师风“六不准”等要求纳入各层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每年与班主任签署严禁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红包”的承诺书,规范师德行为;对酗酒等各种不文明行为作出了禁止规定,并严格督查,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组织开展“师德师范专项整治活动”,列出了涵盖有偿补课等涉及师德师风方面的47个风险点,组织全体教职工重点进行排查和整治;制定了师德师风考核办法,每年对教职工进行考核,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及时约谈、教育出现问题苗头的教职工;实施“名师工程”,评选出一批“首席教师”“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等,给予其一定的经济待遇,弘扬师德正气,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教师业务管理

学校重视“走出去,引进来”,分期分批派教师到外地观摩学习(要求教师撰写不少于两千字的心得体会,并在教研会交流),聘请省内外专家来校讲学。每月向教师推荐一本教育教学论著,读后进行统一测试,并依托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教师业务培训。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竞赛、临时抽取主备人等方式,督促每位教师认真钻研业务。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_展教师“一对一”帮扶活动,促进新教师成长。通过组织各类工作经验交流、讲座,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结合校情,强势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重点的“二・六・二”课堂教学改革。并且以校本微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严抓教育科研。开发了语文和英语百千万等5个系列60多种校本教材和教辅;每年都有国家、省、市级课题结题,近百篇教师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获奖;《做最好的自己》等4本学校管理丛书已正式出版,并成为校本教材。

建立了教学成绩考核“黄红线”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了《教师备课规范》等管理制度,细化教学常规要求。根据各年级情况,每学期核定各学科作业量,制定具体的备课要求。对于教师的作业批改和备课情况,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检查,教学处每月一检查,学校行政每半学期一检查,校长不定期进行抽查。每学期对教师教学常规进行考评,及时表彰优秀,对业务差、教学成绩多次闯线的教师实行换岗或待岗处理。

3.主备课活动管理

学校完善了《主备课活动操作规范》等制度,强化主备课管理。按学科分成11个教研组、37个备课组,各科每周安排半天时间集体备课。以主备课是否认真、讨论是否积极、建议是否有价值为重点,每周安排行政领导对活动进行全程监督。通过主备课竞赛、及时表彰和通报等方式,督促主备课开展。按照“人人主备课―摇号确定主备人―主备人说课―讨论交流―修改教案―个人二次备课―课后反思”的程序开展主备课。每周收集好教师存在的困惑及问题,在下次活动时由专人答复;每周主备课前,先反馈上周业务检查情况,总结上周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主备课时,集思广益,共同修改备课稿和课件,提炼出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教案。每次活动都有专人负责答疑、点评和总结。

二、课堂教学管理

学校制定了小组学习规范和评分细则、奖惩办法。每个教室设有评价栏,对各组学生每天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纪律卫生等各方面逐项考评打分,坚持每天一小评、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优,一期一表彰。要求每位教师正视学生差异,课堂教学“小步子、慢节奏、多活动、快反馈”,确保学生不掉队。结合学情抓好班内的分层教学,对于后15名学生的作业必须面批面改,对临界生、偏科生、后进生实行“一对一”帮扶。要求教师严格管理,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严而有序。课堂重视师生互动,每节课教师连续讲授不得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不少于10分钟;每节课至少设计10个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学生不少于10人。

三、学生管理

学校制定了宿舍、课堂、校园生活管理考核办法以及学生管理“五条禁令”等一系列校园生活管理制度,从细节入手,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每天派出全体行政领导包楼层、班级,深入教室、宿舍、餐厅严格督查,督查结果一天一通报,一周一考核,与年级主任、年级部长、班主任考核挂钩。每天进行“三省十问”,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完善自己。每月确定一个大主题,每周围绕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确定一个微主题,抓好体验性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每期开展主题班会竞赛,通过评选“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组织“十大杰出学星”“十佳学生”等演讲公选,强化榜样引领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教材纳入课堂,纳入考试和评价。成立了智者杂志社、科技创新社等10多个社团,定期展演汇报;组织各类读书活动,严抓学艺大赛、主题演讲、课本剧展演、经典阅读比赛等活动的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狠抓日常安全管理,做到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严格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执行闲杂人员进出校园的盘查和学生进出校园查验制度;每天安排领导通宵值夜班,加强夜间巡逻,全力保障校园安全。多年来,学校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件。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消防安全示范学校”“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第2篇

全面落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在学校整体中发挥其首位功能作用,为教学及各项工作运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丰富德育生活内容,营造充满生机、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氛围。

①增强教职工的师德意识与德育意识——通过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宣传、考核,提升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感,培育其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

②细化学生德育工作,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培植一种积极寻求向上的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熏陶与严格的制度约束,在学生生活行为、学习行为习惯的规范上下功夫。具体讲:

·德育处通过全方位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分管干事的主抓意识(卫生常规管理、纪律安全常规管理、文体活动常规管理、德育课题研究及档案建设管理)。

·团委牵头有计划的组织好学生文体娱乐、社会实践等活动,寓教育于其中。

·强化班主任培训学习,更新育人理念(从学生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注重良好生活态度、学习习惯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强化全体科任教师德育能力及从事德育工作的自觉性。

·唤醒教辅、后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真正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

③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发挥宣传栏、板报、校园之声广播、课间信息平台、电子屏等宣传工具的窗口作用,让每一个视点、每一个声音都能愉悦人心,勃发生机,催人上进。

2、发挥德育处学生管理的主阵地作用——在珍惜已有成绩的基础,工作有创新,要特色。

·抓班干部队伍建设(培训、学习、交流、提高——强化学生干部自身素质及组织管理能力)。

·协助音体美教师组织相关大型活动及特长生培养工作(适时思想动员工作;搭建才艺展示平台)。

·后进生转化采取“手拉手”跟踪式新举措,并纳入师德考核(以级部为单位确定帮教目标与拉手教师,建立跟踪档案做记录)。

·开发利用家教资源,实现家校互动,构成合力(通过不同形式的家长会、致函、校信通等途径唤起家长的育子新理念)。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经历。

·学生行为管理构建系列化、常规化、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模式(以学期为段,思想动员——落实行动——督查考核;卫生管理仍然是切入点,服装仪表常抓不懈)。

3、修改完善三个考核方案。

·《班级考核方案》增加“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学生均给予奖励加分纳入考核方案;”

·《师德考核方案》将“在常规管理中有突出特色(或成绩)的班级给予特别奖励”;“后进生转化工作”列入其中。

·《学生一日常规考评条例》个别条款。

4、召开第五届德育研讨会。(4月上旬)

5、常规工作:

会议:⑴德育处工作会1次/月;

⑵班主任例会1次/月;

⑶班干部会1次/2周;

⑷班会1次/周;

活动:⑸升旗仪式1次/周;

⑹法制教育课1次/周;

⑺综合性颁奖会1次/月;

⑻学生家长会2-3次/学期(包括分年级、后进生家长会);

考核:⑼学生考核反馈1次/周(特别情况以日反馈);

⑽班级考核反馈1次/月(同时兑现班主任津贴);

⑾师德考核1次/学期(领导小组测评、学生民意测评、典型案例、德育论文等);

文档材料:⑿各类会议记录;

⒀各类活动记载;

⒁各类考核记载;

⒂各类宣传记载;

第3篇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高校校园占地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校园机动车流量急速上升,有关高校校园机动车管控的众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改善校园交通环境,营造和谐良好的校园氛围,课题组围绕“高校校园机动车管控法律机制分析”这一主题展开调查研究,本文介绍了我国高校校园机动车管控的现状,并从法律角度针对高校校园机动车管控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 高校校园交通;机动车管控;法律机制

中图分类号:U4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235-01

收稿日期:2015-02-15

基金项目:本篇论文属于沈阳师范大学2014 年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w2014050)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杨媛(1994-),女,辽宁朝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的增多,高校校园内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增多,机动车在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校园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正确管控高校校园机动车对构建和谐校园和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为什么要整治校园机动车

近年来,高校校园内交通事故频发,这让本应和谐平安的校园生活变得并不尽如人意。为了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能在一个平安舒适的环境里顺利完成学业,解决机动车在校园内的肇事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二、关于高校校园机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投入巨大,但是,各高校用于校园交通的管理经费却不尽人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对于交通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是因为,(1)校园内教学楼、寝室楼等设施的规划几乎由规划部门一首承担,保卫部门没有进行规划的权力,如此一来,导致了规划与交通安全的严重脱节。再加上相关资金的缺乏,规划队不得不偷工减料。(2)管理交通安全专业人员的不足。我们知道,大学是一个人群密集的场所,人员踩踏事件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更何况机动车的撞击力、破坏力远远大于人与人之间拥挤。(3)校内交通网不发达。大多数的高校校园内都应该保障拥有发达的交通网,如路口要设有减速路标,拐角处要设有指标等基本的道路安全设施。但就目前而言,高校内缺乏安全网的情况特别严重,机动车辆在校园内基本上是畅通无阻,在行驶到路口等地带时并无任何减速迹象。安全隐患一触即发。(4)高校校内的交通管理仍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目前国家仍未针对机动车在校园内肇事该如何处理,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只能模糊的依据交通肇事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三、高校内机动车的管理机制

机动车已逐步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再加上现如今的高校的占地面积日益扩张,所以,一味的禁止机动车进入校园内已不可能实现,既然不可避免,那么解决机动车在校园内频频发生事故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深入调查与认真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机制。

1. 完善校园交通管理制度。

纵观国外的立法,与校园内交通管理相关的问题大致都能做到有法可依,而且法条具体、全面。但目前我国的相关制度还有待加强,细化相关管理机制。例如,针对不同高校的不同地理环境及建设规划,出台一套与此匹配的规定,使事故发生时,交通管理人员能迅速的作出反应,找到执法依据,防止危害的蔓延。2. 强化校园内的设施建设。

高校内人多、车多、建筑物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空间,道路拥挤,导致机动车的停车位极具短缺,时常会引起道路堵塞的现象发生。对此,优化校园内的设施建设尤为重要,高校应提高校园内建设规划的合理度。以有限的空间构建完美的校园布局。还应在路口等危险容易发生的地方安装指示灯、交通灯,以促进车辆有序的行使。

3. 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

大学生是高素质人群,具有很强的知识掌握能力、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但其在校园内往往会放松警惕,削弱自身的安全意识,因此,往往成为校园内交通肇事的受害者。校方应做到积极地宣传安全意识,多组织与此相关的课余活动,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地加入活动中来,继而增强防范意识。此外,学生在路口时,不要嬉戏玩耍,过马路时要小心慢行等基本常识要熟记于心。

4. 加强校园的日常管理。

大学虽说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小型社会,但仍应加强来往车辆的检查制度,严禁无照驾驶等危险车辆进入大学校园,并转交有关机关给予相适应的处罚。另外,对外来机动车进入校园的时间应加以控制,禁止机动车在学生上下学期间进入校园,保证在高峰期间,路面没有机动车的堵塞,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加校园内的安全系数。如果校园内空间足够,还应建立机动车专门的双向通道,这样以来,既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也美化了校园的内部结构。

第4篇

【论文摘要】校园不仅是知识传承圣地,也是旅游消费旺市。校园旅游特点、校园旅游产品类型、开发原则、开发模式以及开发对策,是笔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在我国,校园旅游产品被开发出来以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名校游“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几所名牌大学也成为众多国外游客的必选对象,但由于观念、 法律 、政策等的影响,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深入探讨。

一、校园旅游的内涵与特点

校园旅游是一种以高等学校为载体,以校园 文化 为灵魂,以一定的 社会 效益和 经济 效益为目标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现为以名牌大学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旅游和学习的系列活动。

校园旅游具有极强的参与性,通过旅游活动,能使旅游者在精神与知识方面都得到满足,体验到名牌学校所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校园思维”,是一种 投资 少、见效快、效益好的旅游产品,且具有极高的灵活性与地域差异性。

二、开发原则

只有彰显高校个性的校园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游客,所以开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产品要突出校园特色。每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地域特色,所以校园旅游的开发应反映出各自不同的人文精神和校园 环境 。校园环境如水木清华、山水武大等。人文精神如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人大的“人民、人本、人文”、南开的“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牛津、剑桥、哈佛是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与企业家的摇篮等。

2、静、动结合的开发原则。静指的是校园的旅游景观、馆设场所等设施,动指的是校内的师生,利用动静结合原则开发观光、购物、休闲等旅游项目,开展各种娱乐、节会等游艺活动,使游客能够较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选择地进行旅游消费,从而推动校园旅游向多层面、多样化、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3、资源共享原则。高校的主要功能应该是 教育 教学,而校园旅游则是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在校园旅游与学校教学之间要做到互相促进、资源共享。有效利用校园旅游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平台,并同时满足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4、可持续发展原则。也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限量活动,使空间和时间、环境和资源之间相互协调,且富有弹性,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

三、产品类型及开发模式

由于校园旅游的游客身份不同、目的不同,其类型主要有观光型、修学型、探亲型、会务型、科普教育型、文体活动型等多种,在此不再赘述。但是,其开发模式有待探讨。多年来,由于高校自身情况的差异,主要有四种开发模式:

1、旅行社主导开发模式。由于旅行社的经营性质,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面对教育投资不断加大的现象,为迎合新的旅游需求,旅行社就开发了像“我去北京上大学”、“我去上海看世界”类似的旅游产品,且效益可观。这种模式就是旅行社主导开发模式,它是现阶段校园旅游产品的主流模式。

2、高校自主开发模式。高校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厚的人文积淀、富有特色的校园 建筑 、雕塑和雕像、为数众多的科普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还可以通过校园旅游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还能促进院校与相关企业间的横向交流,有利于高校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于是高校把自己作为旅游目的地,主动与旅游企业联合开发校园旅游。

3、游客自发游览的模式。在当今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在追求各种各样的“充电”,如有的人想接受学历教育,有的人想在职学习,也有的人到学校学习和游览是为了充实生活、老有所乐,最多的还是家长带领孩子提前感受高等学府的氛围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等等,这些旅游群体自发的到高校进行旅游活动,形成了游客自发游览的模式。

4、政校企合作的开发模式。我国的高校从 行政 归属上分为: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两大类,其中公办高校又分为部属院校、省部共建院校、省属院校、厅属院校等多类。由于公办高校的公益性质,其所有的活动都应符合相关的要求。因此,此类校园旅游的开发也应取得相关领导部门的许可,或者说,如果有相关政府部门的许可与牵头,加上高校与旅游企业的配合,校园旅游活动的开展会更加顺利与良性。这种模式会随 高等教育 的更加开放化而弱化,但在我国还将存在较长时期。

四、开发对策

针对校园 旅游 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使校园旅游真正满足 社会 的需求,逐步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旅游产品。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为高校是个“清修之地”,只能“教书育人”的观念是错误的。高校应在坚持 教育 功能的基础上,走向开放化。它独特的 文化 内涵和优美 环境 可以作为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予以挖掘,操作成功可取得双赢效果。

2、政校企通力合作,采取合理的经营模式。校园旅游不只是关系到学校问题,还跟政府的政策、企业的行为有关,只有高校、政府、企业三者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在相关政策的许可与引导下,在高校后勤集团对其旅游资源进行统一 管理 、统一经营下,做到有选择地适度开发,保护、培育和开发利用并举,社会效益与 经济 效益并重,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旅游的作用。方法是设立“校园开放日”,不收取参观费用,也可采取变相收益的合作经营方式。

3、以资源为本体,挖掘旅游产品特色与内涵。每个高校自有其独特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应当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首先,校园内外部空间应该相互交融。高校既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等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达到园林融入 建筑 、建筑融于园景这样一个绿化生态的环境。其次,高校的建筑形象应尽显其典雅、庄重、朴素、自然,让人们走进来就有种自然清新的感觉。建筑个体之间也不必采用统一的风格,而是通过不同的建筑处理方法来表达出高校的校园精神,从而反映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及其自由性。以郑州大学为例,主要以冬青、白杨和松树为主形成的一道道的“绿色屏障”作为校园与外界的分界线,整体的校园建筑是在绿色的包围下以红色为主,内部的建筑之间又设有草坪、花园、湖泊、喷泉、亭台楼榭、假山、各种名贵的树木花草等等,还有设施完善的体育场,形成了一所园林式的校园,并正在进一步的完善。但其人文内涵有待挖掘。

4、树立正确的 市场 定位,开展多种主题旅游活动。校园旅游不是单纯观光、娱乐,而是融教育与旅游功能为一体。因此,在发展校园旅游中应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较好的方法是通过开展多种主题旅游活动,让旅游者充分了解高校,体验校园生活,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舞台。

5、加强对校园旅游的管理。首先,校园保安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不管何时何地,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游客的安全是开展校园旅游的首要条件。其次,设立校园导游。高校可以让勤工助学中心选出一部分人作为校园导游,也可以通过校园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一些义务导游活动,这样一来,大量零散游客的造访给校园秩序、环境卫生等造成的压力就可以得到解决,同时也给贫困生提供了兼职工作的机会。再次,合理地控制游客的数量,这样既不破坏校园环境,方便高校管理,也满足了游客的需求。最后,学校还应该设立接待机构,接待有组织的旅游群体。总之,高校应全面加强校园旅游的管理,促其健康发展。

开发校园旅游产品,可以推销高校品牌,拓展社会就业和勤工办学的空间,壮大校园文化产业,激活社区经济,启蒙和熏陶孩子们,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医疗单位的兴衰关键是看有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财力。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是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 管理体制 ,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向企业化管理靠拢,不仅是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也应为医院经济管理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延桂芬.进一步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商业,2007,6:55.

第5篇

因此,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如何本着“生态”理念保留孩子的一点“野趣”、一点“随性”,如何让德天的孩子具备“面对生活压力的坚持与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舒畅地成长,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课题。

一、午间发展计划实施背景

德天实验小学有着令人骄傲的30年学校足球史,德天同时也是一所注重“成长”的学校,它摘得了下城区首批示范性教师成长基地的第一块牌匾。足球精神、师生成长在德天人心里相互撞击,逐渐形成了一条思路――提炼足球精神,培育德天的“毅力、活力、潜力”少年,让德天孩子在校园生活中“坚强起来、活泼起来、发展起来”。

学校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见世面、练胆量。升旗仪式由学生轮流主持,一个学期培养10名小主持;国旗下讲话师生合作,一学期给20―30名学生上全校主席台发言的机会;广播站发展班级骨干,创意特约嘉宾点评制;升旗仪式特设20个荣誉座,让被班级推荐的孩子们享受“特权”――在升国旗仪式后坐着观摩晨会;每周三“校长有约,共进午餐”,校长、书记、两位副校长分别与3名学生一起在教师餐厅吃饭,聊学校、聊班级。一年时间内,学校的每名学生都跟校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有学生还主动写信约校长共进午餐。

“午间发展计划”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依托足球精神和现有活动,整个“发展计划”分为“发展活动”和“辅导活动”两个层面。“发展活动”的思路是丰富学生的午间生活,让孩子从教室里解放出来,放飞身心、陶冶性情,以更畅快的心情投入到下午的学习之中;“辅导活动”则为学困生提供个别辅导,也让老师有了聚焦于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时空,适当减轻师生双方负担,以轻松的心态迎接后续的工作或学习。

二、午间发展计划实施过程

1.五项落实,保障“计划”顺利实施

一是时间落实。每周一到周五,30分钟午饭时间过后,12∶15―12∶55是计划实施时间。这样安排也让学生在活动后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下午的学习中。二是场地落实。17个教室是“辅导活动”场地;学校的操场、礼堂、各个专用教室则是“发展活动”场地。三是活动项目落实。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实际条件动态设置了“阳光大操场”“小小放映厅”“电脑室”“图书吧”“棋类活动”“绘画手工”“科学实验”“足球宝贝”“笛子班”“葫芦丝团”等项目。四是活动人员落实。学生人手一张“出门卡”,当天中午由班主任根据科任教师反馈的课堂作业情况及前一天回家作业质量发卡,得到“出门卡”的学生可参加午间发展活动。据统计,目前参加“发展活动”的学生总量占全校人数的60%―80%。五是师资落实。“辅导活动”主要由语文和数学教师轮流组织,“发展活动”则由其他学科老师轮流管理。

2.全面调查,监测“计划”实施质量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及时跟踪、全面调查,不断掌握实施情况,为改善和提高“计划”的实施质量积累依据。“午间发展计划”实施两个学期以来,学校已经进行了4次多个层面的调查活动。计划实施第二周,结合教师节座谈会,学校征求家长代表及社区主任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周,学校教导处听取并记录了部分班主任和管理老师的反馈意见;并结合“校长有约”制度,听取学生的反馈。实施一个月后,学校组织了覆盖全校师生及家长的书面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0.1%的老师、93.6%的学生、95.1%的家长都赞成或喜欢这项举措。上学期,学校再次组织了全员书面调查,并邀请在校见习一周的20名杭州师范大学生加入调查,了解更多层面人群的评价和建议。

3.调整改良,提高“计划”实践效用

四次调查活动为学校提供了有效信息。第一次调查通过座谈了解了大家的心意,在长效机制方面再做思考;通过第二次调查活动,学校强化了“发展计划”实施时间的标志性铃声,规范了出门卡发放及回收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安全出门”,防止学生因期待和迫切而发生奔跑碰撞事故;第三次全员书面调查,学校特别关注高百分率支持度之外的声音。学校调整了部分年级“发展活动”与“辅导活动”的设置比例;与当时没有机会参加“发展活动”的19名学生谈心,教育学生争取机会,每天前进一小步;与老师沟通协调,引导老师创造机会,善于发现学困生的进步信息,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参加到“发展活动”中去。第四次全员调查后,学校吸取体验者、组织者、观察者等多方面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计划”。

4.双轨运行,促进“计划”长效作用

“午间发展计划”要发挥长效作用,灵魂人物是全体教师。教师除了要转变“做做做”的观念,还需要改善教学行为,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效率,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此,学校推出《德天实验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推进制度》,通过专家问诊、校本研修,诊断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针对性操作意见,然后结合随堂听课、定点观察、随堂检测等方式,把“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到实处,解放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制度”与“计划”双轨运行,着眼于学生生态成长的“午间发展计划”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午间发展计划实施效果

“午间发展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可喜效应。

一是得到了孩子们的拥护和喜爱。学生在“校长有约,共进午餐”时告诉校长,他们觉得“开心死了”,多数学生养成了珍惜时间、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的好习惯。学困生也有了“盼头”,提醒自己要坚持不懈,争取点滴进步。德天的孩子们觉得每天来上学都特别开心,说起自己的学校都感到无比骄傲。

二是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调查中,学校惊喜地发现,家长既关心孩子的学业进步,更关心孩子在学校是否快乐。孩子做得好可以自由选择各类活动,学习有困难可以得到老师辅导,这大大提升了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家长们尤其对“出门卡”制度表示赞同,认为这种方法符合实际,也抓住了孩子的心理,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三是促进了教师研究与反思。“午间发展计划”挤走了“埋头题海”的时间,提出了提高课堂效率的要求,提出了学困生辅导的新课题,催促老师必须反思、必须研究、必须改变。一个学期的努力与改变之后,部分年级、部分学科期末成绩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做课题、写论文时更加务实,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科研参与率、课题立项率、论文获奖率都在提高。

第6篇

开学典礼演讲稿400

尊敬的和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带着希望与欣喜,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在此,我谨代表普定县二中全体班主任,向一直关心和支持班级管理的领导们、老师们、同学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作为一个二中人,我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共同取得的进步感到自豪。

普定二中的2019是收获的一年。2019,普定二中的领导们用呕心沥血推动着学校的改革发展;2019,普定二中的老师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同学们的成长;2019,普定二中的同学们用勤奋与拼搏夯实了迈向成功的基石。过去的一年,普定二中承载着我们的欢笑与泪水,耕耘与收获,付出与成长,也赢得了同学、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然而,2019已经结束,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新的2019,还要靠我们去奋斗拼搏。新的学期如同一张摊在我们面前的白纸,需要我们用心灵去书写描绘;如同同学们手中崭新的书页,需要我们用智慧去解读诠释;如同我们脚下未知的路,等待着我们用毅力去丈量探索。2019,我们既怀揣着希望与梦想,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学期,七年级的同学已逐渐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要进入更紧张的学习状态;八年级的同学更是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任;九年级的同学则将很快迎来中考的检验。新的学期,机遇与挑战同在,信心与责任并存。新的学期考验着我们的智慧,考验着我们的信心,考验着我们的毅力。

纵然,新的开始意味着新的考验,但泰戈尔说“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老师们,同学们,我相信,在新的学期里,只要我们继续发扬普定二中自律自强、永不言弃的良好学风,定能谱写出更华美的乐章!烈火炽焰,方显真金本色;寒雪冰霜,更见开青松傲骨!只要我们秉承普定二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定能闪耀金子的光芒!同学们,在新的学期里,请拿出你“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拿出你“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拿出你“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毅力。让我们扬鞭奋进,用青春与活力共同编织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把握今天,用勤奋和汗水共同书写更新更美的篇章!让我们团结一心,用智慧和激情使我们的明天如同彩虹般灿烂辉煌!

谢谢大家!

开学典礼演讲稿400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已经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幸福快乐充满荣光的校园。今天,我们在操场欢聚一堂,充满了喜悦之情。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猪年——校园生活喜气洋洋、事业学业扬眉吐气!

盘点过去的一年,xx中是辛勤耕耘的一年,也是岁物丰成的一年。这一年里围绕学校办学目标,我们在九色——“三地建设”、 “三个管理” 、“三个一 ”上搞革新,下功夫,继续树立和落实文化立校理念, 全面提升、宣传、展示塘沽九中学校整体工作。学校领导、全体师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蹄疾步稳深化改革,持续有力推动发展,扎实有效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本学期xx中工会被xx市授予“XX-XX年度普教系统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被xx街道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授予“XX-XX年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称号;青苹果之家获xx新区流动人口《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进单位;我校教师获得全国年会、市、区级说课、做课、教学设计、论文等个人奖励达33人次;获xx新区首批名校带动工程合作学校;获XX年xx中小学区校本课程研发先进集体;我校第一本师生随笔化写作集《草莓花开》正式出版;我校参加了全国第三届随笔化写作年会,唐xx老师在大会上参加了“语文生态园动人故事沙龙”活动,演讲的内容获得了与会专家教师的高度评价;滨海新区教育局组织开展的科技大赛我们赢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心理减压操“、“零距离跑操”多次对外展示。尤其在XX年12月18日四十多名校长来校参观的展示中,全校师生共同呈现出了非常高的活动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全体校长的赞誉。XX年xx新区第一赛区(xx赛区)春运会总成绩第八、秋运会总成绩第九;获得xx市阳光体育团队竞技大赛毽球三项第一;两项第二;一项第三;xx新区学校体育工作评估获二等奖;xx新区健康知识宣传月评比获二等奖;李楠老师获得市级毽球比赛优秀教练员称号;李爱松老师获得区级优秀教练员称号;XX年xx市阳光体育团队竞技大赛暨天津市中小学大课间“三跳”比赛, 我校组队报名42名同学参加,xx中取得195分,列市区组初中校总分第一。

此时此刻,我们为学校取得的众多荣誉而自豪,为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而自豪,为勇于攀登,执着奋进,为校争光的同学们而自豪;我向大家道一声辛苦,对你们焕发的非凡敬业精神、创造的非凡业绩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新学期,是谋划新一年的时刻。时序更替,梦想前行。今年,我们学校领导团队总结三年来的工作,提炼出我校“育心”这一学校特色。本学期,我们将在各个层面深入开展育心教育,我们会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从大家的校园生活中中吸取智慧、凝聚力量,全面贯彻落实育心教育, 更加扎实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体卫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更加充分地激发大家的学习、创造活力,我们九中人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我们相信xx中会早日成为xx新区学校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

老师们,同学们,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把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自己的天地里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共同创造九中的美好未来,共同谱写伟大祖国发展时代新的篇章!

谢谢大家!

开学典礼演讲稿400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早上好!

一个愉快的暑假已过去,迎来的是一个美好的秋天,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又重新回到美丽的校园,开始了新一学期的征途。

在新学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作为毕业班学生的我们,肩负着重任,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将以星级文明班的标准来督促自己,争取做到:1。上课认真积极,争取让每一个任课老师都满意。2。回家作业争取人人完成,不拖沓,不潦草。3。能充分利用早自修前、午自修时、回家作业完成后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丰富我们的知识。4。课间文明,安全,不骂人,不打架,不追逐,不发生事故。5。卫生工作认真及时,争取每周得满分。6。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比赛,争取获得好成绩。7。班干部工作主动,讲究方法,不断增强管理能力。

第7篇

一、校园文化“导向”。引导学生做有理想的人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校园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生在这样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中学习、生活,无疑会受到积极的熏陶感染,极有利于启迪、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牵引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人成才。

时下,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经受着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碰撞,他们的理想、信念更易出现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从我校对2960名城乡中学生调查结果看:分别有28%和17.8%的中学生表示“为钱财”和“为父母”活着;“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活着的只占了24%:在对“金钱的看法中”36.8%的中学生认为“金钱万能”:有的中学生一心想出人头地,认为只有上名牌大学才是唯一出路:有的中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成天只想着吃好、穿好、玩好,极少数的学生甚至说:“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对此,我们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或“显”或“隐”地向学生灌输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健康的价值观念,抵制各种消极的价值观和低俗的文化对学生的侵蚀。如通过升旗活动、故事会、歌咏会、主题班会、报告会、座谈会、参观访问、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校的“三爱”教育,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让学生认识祖国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祖国今天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做豪迈的中国人,形成一个强大的精神磁场,对学生产生向心力,帮助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引导学生把理想前途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树立牢固的国家观念,激发他们为国成才,促使学生奋发而有目标地进取。

二、校园文化“导学”,引导学生做有文化的人

市场经济决定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这对学校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打好成才的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一方面,在校园内设立科技之窗,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感情,增强学生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调整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生群体中,有的同学擅长于组织,有的同学擅长于辞令,有的同学爱好发明创造,有的同学乐于写作,有的同学爱好书法绘画。我们不妨以学科为依托,成立各学科兴趣小组,如“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协会,文学社团等,经常开展活动,分层次组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既可以活跃校园生活,又可以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行、学有所获,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能力、锻炼意志、完善个性、成熟思想、矫正行为。

三、校园文化“导行”,引导学生做有修养的人

德是做人之根本、人才之基石。“德之不修难成人”,学校育人应以立德为基础,我们应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调适功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以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能力。

第8篇

论文中怎么生成目录页码

1、打开需要编辑的论文,点击“显示/隐藏编辑标记”,为了显示下边的分页符标志。

2、将摘要、前言、大标题设置成标题1,小标题依照次序设置成标题2、标题3以此类推。

3、在首页和摘要中间,目录和正文中间插入分页符。

4、双击摘要的底端,插入页码,设置格式,注意首页、摘要目录部分和正文部分分别单独设置页码(在设置时取消“链接到前一条页眉”)。

5、回到目录页,插入目录。

6、设置完成后,目录页码就设置好了。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

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论证了高职院校可以传统文化精华创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分析了其实践过程中应避免走入的四个误区,提出了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传统文化;文化育人;特色

课题项目:本文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院级规划课题“研究-以杭职院为例”(编号:2009-39,主持人:汪吾金)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汪吾金(1971-),男,浙江杭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2-0073-03

文化育人在今天的中国广受认同。在网络上用百度搜索,有关文化育人的网页扑面而来,可以一下子跳出几百万条。事实上,中国传统伦理体系中的仁爱、忠义、诚信等思想在现今仍发挥着约束社会行为的功效,这与教育培养现代公民理想人格的内涵不谋而合。在推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的观点不少。传统文化中积极追求革新、坚持“责中尚和”、“民惟邦本”、“居任由义”、“知耻自省”、人格自主、敢于怀疑等都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并使其在正确的价值原则下创造性劳动。面对高职教育历史较短却大力发展,高职文化群起探索却尚无定论的现实,依托中国传统文化解决高职院校的问题作为一种思路出现了。本文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对我校352名高职生(男生占56.47%,女生占42.33%,未明确性别的占1.2%)的问卷调查分析来探讨用传统文化精华打造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特色的可行性,以求教于方家。

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用复杂的文化去实现育人的目标,没有特色就不可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成效也往往要大打折扣。传统文化精华因其经过上了历史的积淀而延续至今,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时代呼吁下,其先进价值日益被认知和推崇。我们认为:不能因高职生传统文化素质弱、底子薄就轻易否定以传统文化精华育人会出现积极成效的可能,但有些误区倒是必须避免的。可以一试。

一、高职可以用传统文化精华创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

(一)传统文化精华活力长存,易于使高职文化育人的特色长存。如作为中国文化价值核心的“经世致用”,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发展时期都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并主导着中同文化、文学的发展。人本主义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认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也向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特色,它与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有非常密切的逻辑联系。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争取使学生在经世致用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这与传统文化精华颇为合拍。既然合拍,就容易持久,容易持久的文化育人特色难道不值得去尝试、去努力吗?2008年11月7日至9日,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齐聚杭州的共识之一是高职文化还没有结论,这与我们90%以上受调查学生意见一致。这种师生共识并不令人意外,因为高职教育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确实太短,其文化内涵当然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同时也强烈意味着各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问题上探索的空间非常大,完全可以继续根据自己的校情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选择至今活跃的传统文化精华为育人特色无可厚非。

(二)传统文化精华根基深厚。易于使高职文化育人的对象更适应社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高职生社会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我们的社会是经受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社会,每一个社会细胞都有传统文化因子,社会对有传统文化素养的成员有天然的凝聚力,这样,传统文化使高职生能较快适应社会细胞、融入社会细胞。世界各地的华人企业家所取得的成功与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文化密不可分。从我们的调查数字看,高职生对高职文化最大的期望就是高度的社会适应性(占71.2%),远远超过职业性(占19.7%)、地域性(占6.1%)和先进性(占5.1%),这是他们清醒认识社会后的正确选择。人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适应社会才能求生存谋发展。高职生从小身处中华文明环境,毕业后也主要就在这个环境中打拼。当今文化和传统文化虽有差异,却是吸取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内的先进因子后的产物,不懂传统文化对高职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非常不利。高职生处在叛逆性与可塑性并存的人生阶段,传统文化精华进课堂、进社团、进实践、进心灵将有助于学生成为完整的适应国情的人才,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对国家民族的文化安全也很有意义。

(三)传统文化精华受学生认可,能提高教育效果。调查发现,高达65.5%的受访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精华能为高职创文化育人特色服务,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文化日益多元,社会继续转型,不少人以为年轻人叛逆,只对两方文化趋之若骛,事实打破了主观臆测。高职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相对较弱,但这种弱势并未泯灭其对祖先文化的认同,并未改变其内心血液的颜色,使他们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精华的价值。在多元文化生活中保持传统就能成为特色,开创新生活不等于抛弃一切,古可以为今所用,这样的想法在高职生中广为接受。文化育人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学生、社会所需与高职、教师所能的最佳结合点。高职生能接受说明以此育人将获得更多的依从性,当然会大大提高教育的成效。如果教育力度大,教育艺术性强,传统文化精华的感召力、吸引力将更有效提升高职生软实力。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传统文化基础弱恰恰证明高职生在此方面的可塑性大。把握传统文化精华重在行动,许多农村老太说不出传统文化理论却成传统文化的最好实践者就是明证。对高职生来讲,理论够用就行了。

(四)传统文化精华有比较优势,可提高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文化是高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占领就业市场的制高点之一。高职院校在吸收和传承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突出包括地方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精华育人特色就等于在以中华文化为背景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一个制高点。“传统概念在

美国企业的结构和职能中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判断也就顺理成章。高职院校为企业服务,又岂能撇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国企业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多一点还是接受其他文化的成分多一点?稍具理性的人都不难依据现实作出判断。所以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比较优势并未丧失,让高职生具备以中国人方式做中国事的能力,适合国情适合地方适合企业,这将使高职院校在文化竞争和就业竞争中牢牢把握住基本盘,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因根基深厚而大大增强。

综合以上理由,用传统文化精华打造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完全可行且对高职院校大有益处。

二、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应避免走入的四个 误区。

(一)不作取舍,唯传统为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所以在内容选择上一定要大胆取舍,选择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华,甚至可以更多地贴近专业需要。摈弃唯传统为上的做法,把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和吸收其他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最新文明成果有效地结合起来,宜找准文化育人所急、就业创业所需和文化精华所能的最佳结合点,以使传统文化精华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取得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效果。

(二)不重反馈,唯活动为要。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当然可以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但活动不是创特色的唯一手段。大象无形,文化育人特色的形成关键在于让传统文化精华能有效融合不同形式,实现文化特质与学生的结合,使学生吸收,从而改塑学生。哪怕在校园里挖个大池塘,种树养花喂几只鸭鸽鹅也能传达天人合一的思想,让学生调整心态有所感悟。文化育人是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经常性的反馈和修正。并不受活动形式的束缚。

(三)不看对象,唯灌输为先。高职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参差不齐的,甚至有的可能会严重缺乏。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既定目标,文化育人很容易出现先灌输了再说的情况。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视了文化育人的基本规律,把高职生看成是无能动性的物而非充满创造活力和创造渴望的热血青年,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灌输得越多效果越差,这在任何填鸭式教学的失败中早已有了明证。

(四)不求质量,唯形式为本。形式主义历来是创新的大敌,高职创文化育人特色也是如此。不少高职教育者宁愿把时间化在形式上去实现沽名钓誉,也不愿去反思这种热闹形式下到底有多少实际效果。文化育人的成功是一种软成功,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固定的考核标准。单在数量与形式方面多动脑筋,甚至把形式当作本质来对待,这是很危险的,将把文化育人推向自我灭亡的境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技能文化节和文化艺术节等载体来推进文化育人,既注重形式之新,又重视质量提升,其中技能文化节已被浙江省教委评定为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可说是形式与成效统一的好例子。

三、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议

(一)以理论探究作支撑。文化育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营销。“文化经济学为文化营销理论的健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那么,以传统文化精华育人也必须有一个理论的支撑。我们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什么样的传统文化精华可拿来为高职文化育人服务,结合时代、专业和学生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使传统文化育人的特色经得起检验,也更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以学生成才为目标。要紧盯市场需求来设计学生成才的规格,确定传统文化精华渗透的方向、深度和检测手段,逐步使接受传统文化精华的熏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成为其职业能力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占领就业市场的制高点,为学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以全体参与作动员。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任务,而应该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光荣使命。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相互融合促进、统筹兼顾,以求得育人特色和效果的最优化。全天候的、渗透到校园生活每一个细节的有形无形的文化育人手段会极大地提高传统文化精华育人的效能,甚至还可以向校外生活延伸,使学生随时随地在实践中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四)以心态文化为重点。我们调查发现,在诸多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实现途径中,学生最看重心态文化,即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占49.19%的选择比例;其次是行为文化如日常校风、活动等,占28.81%;然后

是制度 文化如 教育教学、校纪校规等,占百分之12.09%。当然物态文化如 建筑、 环境等也受到关注,占4.12%,其他的途径占5.77%。因此,在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时候要把心态文化放在非常突出的重点位置,抓住 了心态文化就抓住了文化育人的主要部分。

(五)以自我抉择求提高。文化育人的成功最终要靠学生文化素养形成的结果来检验,离不开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传统文化育人要成为特色必然要充许广大师生员工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时有自我抉择权,即有一定程度的个性化。从学生角度看,这易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兴趣成为导引,更有效地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实践为主线的教育局面,也更适应时代对多样化的要求。

(六)以创业创新树品牌。“文化是创业企业第一桶金”。企业重文化,高职院校更要重文化。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最终必然要体现为品牌。因此,在整个打造特色过程中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在实践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有一个经得起检验的过硬成绩,特别是把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精华创业创新的有效 经验认真积累起来并提炼升华,化为高职生和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使文化育人不断在新的起点出发。

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不断提高才能形成特色。对高职院校而言,除了教师言传身教,还要充分发挥校内场馆等的文化载体作用,通过制度导向、成果展示、 艺术展演、课外讲座、文体活动、景点建设等多种形式,把文化内涵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之外,增加校园环境的文化含量,尤其要在校园文化中有机融合企业文化,提升文化品格和精神。杭州 职业技术学院编撰校史、让学生参与提炼校训等,建设校企共同体,融合校企文化已经初步取得成效。我们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各种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高职文化育人模式一定会闪亮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一定能取得突出成效。

参考文献:

[1]韩书堂,经世致用:中国传统文化与 文学的价值取向[J],理论学刊,2007(6):114-116.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 经济 管理出版社,2002:364.

[3]帕特·乔恩特,马尔科姆·华纳,跨文化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15.

[4]王方华,伏宝会,肖志兵,文化营销[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33-34.

[5]黎永泰,黎伟,企业文化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6.

看了“论文中怎么生成目录页码”的人还看:

1.论文怎么设置目录和页码

2.word如何生成论文目录页码

3.word怎么生成论文目录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