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18:01: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力系统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力系统论文

第1篇

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相关单位在与电力企业的合作上较为分散,而且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复。然而这一问题非常不利于项目成本的控制有可能会延长工期。尤其是一些相关性非常强的专业,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上往往存在相互之间承接的关系,特别是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需要监理单位的协调才能连接起来,否则也不利于成本的节约和单位之间的协调。更为严重的是,电力系统通信工程的相关单位与其施工单位之间信息交流不畅,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一般情况下,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主要进行的是施工和图纸的交流,这还关系到信息管理的复杂性问题。所以,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在单位之间的协调性问题需要受到高度重视。

2.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

2.1形成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模式整体思路、组织方案现阶段的管理模式以专业划分为依据,若是形成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根据区域进行项目分组,以专业区分为主,这样能够很好的协调不同的专业之间工作流程之间的配合,有效地减少由于工作在路程上流转造成的时间与人力的消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效率。电力系统通信工程的设计单位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模式,形成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整体思路,进而创新管理模式,确定管理的目标及原则。另外一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协调好不同专业的主管对于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一管理属于技术管理层。需要认真审核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方案的可靠性、规范性以及可实施性。只有这样才能将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2.2建立信息传递的有效机制就目前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框架来看,仅仅有一些电力企业专业的管理层与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的某些单位之间有信息之间的传递,但是大部分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一体化设计的内部之间,非常缺乏信息的有效传递。要想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首先就必须实现信息传递的通畅性,进而实现时间、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建立信息传递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各专业的主管在具体安排相关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工作要求,积极响应配合其工作,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很多种,需要根据不同的信息内容来确定。

2.3实现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的流程方案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模式整体思路、组织方案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机制,进一步为电力系统通信工程管理模式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在工作流程上也有较大的改变,改变主要在于细化了电力系统通信工程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活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的重复性,还能够根据实际的项目发展情况,合理的调节工作的顺序,最大程度实现工作的任务量,改善工作模式,使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3.结语

第2篇

分级的管理模式主要指调度的工作实行需要在电力系统最高级别的调度部门指导下的各级别调度部门的分级责任体制。各级别的调度部门在自身的调度区域内对于统一调度的要求进行贯彻,同时保证下级调度部门需要对于上级调度部门的指令保持服从。我国电力系统的统一调度与分级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结合体。

2电力系统现存的安全隐患及特征

2.1电力系统现存的安全隐患

我国的电力系统目前存在的隐患可分为三点:其一,部分电力系统的构造较为薄弱,安全的稳定性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其二,对于电力系统的驾驭能力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提升;其三,需要改善故障的紧急处理工作,与社会联合开办的故障联合演习应当更加规范化。

2.2电力系统突发故障的特性

电力系统的突发故障通常具有明显的特征,现今对于电力设施与装备组成的物理电力系统的电器特性研究相对更多一些,但是电力系统并不是与外界隔绝开的,是存在于社会与自然的环境中,所以也必定会受到周遭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不仅与电力企业自身有关,也与周遭的社会及自然环境有关。电力系统的突发故障就是指在固定的区域内突发性的,为电力系统与社会、国家带来损失的灾难性事件,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涉及到的方面多,电力的生产、输出、分配与消费都是一起完成的,这其中需要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输电、发电、配电及用电等多个方面;其二,故障的诱因多,电力系统的突发故障不仅可能来源于违反电力系统与电气规章的操作,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电力设备还极容易被自然因素损坏(包括自然侵蚀、雪灾、洪水、地震等);其三,损失度重,电力的供给涉及到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也涉及到人们的财产及自身安全,大面积的断电造成的间接与直接影响是无法预计的。

3电力系统故障管理的发展历程

3.1经验为主的应急处理阶段

这一时期的应急故障管理工作主要注重应急的预案体制与应急组织体制的创建。重点对于紧急的指挥单位与工作单位进行创建。遵照国家有关的规章对于紧急预案进行编制与修订,并对于应急指挥部门与应急平台等技术支撑系统进行建设。

3.2分析为主的故障预防与管理阶段

这一时期的故障应急管理工作主要注重对于故障应急保障的加强。不断提升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与突发故障预警预测工作的力度,另外也要注重提升故障应急情况下的辅助决策能力及指挥能力。

3.3智能为主的灾变防护阶段

这一时期的应急故障管理工作注重对于智能技术运用及主动防护能力的加强。需要重点加强工程知识数据发掘技能与人工智能的运用,达到对于事故现场的在线实时监控,对于突发事故的预警预测水准进行提升,为事故的应急指挥工作给予智能化的协助决策措施。

4结语

第3篇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工作中检验理论、提升理论,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是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作者曾在电力系统就职,体会比较深刻。对于变电站而言变压器检修经常要做空载和短路试验,工程上变压器空载试验方法采用调压器在低压侧加压,空载容量应小于调压器容量的50%,试验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1%,以测量变压器的铁损。一般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压时,空载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1%~1%。变压器短路试验用自耦变压器调节原边电压,原边电流达到额定值时,测量变压器铜损。通常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流下的短路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4%~4%。通过亲自动手做压器空载、短路试验及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电路》、《电机学》中关于变压器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对变压器的学习与理解。发电厂自动化控制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已投产和在建的大型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非常高,已达到“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管理模式。发电机组的自动开停机、自动同期并网技术验证了《自动控制理论》、《继电保护》等相关理论知识。在电力系统工作的4年中,笔者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

二电力系统工作经历对电气工程本科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

1教材选用目的更加明确

教材是高校实施培养计划的重要介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高质量、合理化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的保证。作者在施教时参照自身的工作经验,选用更具有方向性与实践性的教材,提高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智能电网、数字化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其要求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更高。因为这一目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目前国内应用的PLC有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S7系列、施耐德公司生产的Quantum等系列、三菱公司生产的FX3G系列等。随着日系PLC退出中国市场,西门子PLC被普遍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例如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溪洛渡电厂等大型水电站使用PLC对发电机组、辅助设备系统等设备进行控制。因此在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授《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时,应该选用以西门子PLC为基础讲述电厂及电网自动化控制的教材,教学内容更接近电力系统工作实践,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更具有方向性

现代电力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有着严格的职业要求。扎实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是毕业生就职于电力企业所必须具有的素质。电力系统设备分为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大类。就发电厂而言,从事电气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及管理工作需要毕业生熟练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熟悉电机、开关电器、载流导体、电抗器、补偿设备、避雷器、继电保护系统相关知识,这些是为适应发电厂工作而储备的理论知识。从事电气二次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则必须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子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的相应内容。因此拥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服务电力企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动手能力在促使毕业生快速融入到企业生产工作中扮演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发电厂电气设备维修工作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电气二次配线、布线及PLC编程能力。发电厂中大量布置电气二次控制盘柜,实际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需要高强度的控制回路布线与配线工作,电力系统高度自动化则需要毕业生具备基于PLC的自动化程序读写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是现代化大型企业对职工的基本要求。我国各级电力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职工撰写大量的公文,例如对发电厂而言,每个月要写电厂运营报告、机组检修报告、技术改造方案等,特别是实行工作票制度后,每天都要写设备缺陷处理报告及巡检报告。这些工作要求职工具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毕业生而言,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在求职及就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3将工作经验融入教学

将宝贵的工作经历融于课堂教学,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讲述《电路》第十一章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变压器的原理、空载和短路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在讲述《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时,以发电厂开停机控制流程、辅助设备自动化控制流程为例,将专业课程学习与电厂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更适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4将企业中应用的前沿技术

带进课堂随着数字化电站、智能电网的建设,大型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状态检测技术投入使用,开始对1000KV特高压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电力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应当将当前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带进课堂,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求知兴趣。笔者从事过175MW、770MW水电机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维修工作,巨型水电厂厂用电系统运行及维护工作,水电机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其中770MW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技术、巨型水电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都是当前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将这些知识带进课堂,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的发展动向与趋势,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结语

第4篇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公司制定加强项目预算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总体要求“深化项目与资金一体化全链条预算管控”,以集约化和精益化为导向。基本思路:坚持业务链与价值链协同融合,计划、控制、监督、反映和考核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审查项目经济性和合规性,以信息系统集成和优化为支撑,统筹平衡和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分工有序、定位准确、管控有力的项目预算闭环管理体系。其主要做法表现为:

1.优化创新项目储备库管理模式

建立项目储备库管理模式,先把好项目执行入口关,才能规范项目统一出口,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全国电网系统中开始推广项目储备库管理模式,目前已经成为项目预算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从最初的筹备到发展实施,项目储备库管理模式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断进行改革,才达到对全公司项目进行全口径管理,以唯一关键字项目编码作为唯一标识。在储备库内的项目各专业部门可以动态评级排序,有计划的纳入预算项目。实现所有项目从“储备-预算-实施”的全过程紧密联系,这样可以强化项目预算管理的严肃性,防止随意调整项目计划。

2.项目年度预算刚性控制

积极探索项目预算控制策略,强化业务部门预算责任,想方设法前移预算控制节点,加强财务部门的审核和监督职能。对于大项目投资,待项目预算批复后,运用ERP系统,财务部负责将项目预算通过项目编码录入系统,进行实时项目预算控制。根据项目特点,采用双预算控制机制,一种是综合计划项目预算控制机制,另一种是专项成本项目预算控制机制。综合计划项目从预算总额、年度项目预算、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三个层面进行控制,提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能力。对于专项成本项目,不挤占标准成本预算,就需要利用ERP系统项目模块进行预算控制,同时利用信息化系统成本中心对预算科目进行强控制,采取多维度控制策略是ERP系统预算管控框架下执行的。

3.月度现金流量预算刚性控制机制

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开始实行的,现金流预算控制对于加强项目预算管理非常重要,很多公司会涉及ERP和财务管控两套软件,两套软件在处理现金流控制时候,必须实现信息单向流动,打通系统间瓶颈,确保数据准确可靠。资金支付及月度现金流量预算功能优化后,ERP系统依据预计付款时间就能完成自动提取付款计划,计划一旦形成,下月就会形成项目采购类现金流量预算申请。之后经领导审核批准后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直到次月申请提交项目付款时,就会在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总额的控制下完成,并且有付款反馈信息,也为后面进行分析提供资料。

4.加强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控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将项目ERP系统、储备库和财务管控系统的信息整合在一起,逐步构建完成项目预算全过程管控平台。通过对项目执行过程信息的有效整合,及时警示那些超预算或执行数据异常的项目。同时这个项目预算全过程管控平台还能实现多维度查询功能,实现按项目机构、类别和明细三个维度查询,监督和跟踪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

5.强化项目管理规范

对于项目工程,要达到全过程控制与管理,需要企业的全员参与,涉及到的人员管理规范十分重要,为了指导全员参与项目预算管理,规范项目全过程的管理细节,制定了项目全过程管理规程手册,以项目管理流程为主线,分清责任,明确工作界限,规范操作步骤和事项,能够更好的进行控制。

二、结语

第5篇

关键词:DSPFPGA3/3相双绕组感应发电机

1系统简介

3/3相双绕组感应发电机带有两个绕组:励磁补偿绕组和功率绕组,如图1所示。励磁补偿绕组上接一个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用来提供感应发电机需要的无功功率,使功率绕组上输出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

图1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isa,isb,isc——补偿绕组中的励磁电流;

usa,usb,usc——补偿绕组相电压;

ipa,ipb,ipc——功率绕组电流;

upa,upb,upc——功率绕组相电压;

udc——二极管整流桥直流侧输出电压;

uc——变流器直流侧电容电压。

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由功率器件及其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功率器件选用三菱公司的智能功率模块(IPM)PM75CSA120(75A/1200V),驱动电路使用光耦HCPL4502。控制电路由DSP+FPGA构成。

图2控制电路的接口电路

2EPM7128与TMS320C32同外设之间的接口电路

图2所示为控制电路的接口电路。控制电路使用的DSP是TMS320C32,它是TI公司生产的第三代高性能的CMOS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其凭借强大的指令系统、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及创新的结构,已经成为理想的工业控制用DSP器件。其主要特点是:单周期指令执行时间为50ns,具有每秒可执行2200万条指令、进行4000万次浮点运算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增强的外部存储器配置接口,具备更加灵活的存储器管理与数据处理方式。控制电路使用的FPGA器件为ALTERA公司的EPM7128,它属于高密度、高性能的CMOSEPLD器件,与ALTERA公司的MAXPLUSII开发系统软件配合,可以100%地模仿高密度的集成有各种逻辑函数和多种可编程逻辑的TTL器件。采用类似器件作为DSP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更为经济灵活,可以进一步降低控制系统的成本。

电压检测使用三相变压器,电流检测使用HL电流传感器。电平转换电路用来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0~5V的电平。A/D转换器选用ADS7862。保护电路使用电压比较器311得到过压/过流故障信号。

DSP完成以下四项工作: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控制算法的完成、PWM脉冲值的计算和保护中断的处理。

FPGA完成以下三项工作:管理DSP和各种外部设备的接口;脉冲的输出和死区的产生;保护信号的处理。

图3FPGA与A/D转换器和DSP之间的接口

3使用FPGA实现DSP和ADS7862之间的高速接口

ADS7862是TI公司专为电机和电力系统控制而设计的A/D转换器。它的主要特点是:4个全差分输入接口,可分成两组,两个通道可同时转换;12bits并行输出;每通道的转换速率为500kHz。控制方法为:由A0线的值决定哪两个通道转换;由Convst线上的脉宽大于250ns的低电平脉冲启动转换;由CS和RD线的低电平控制数据的读出,连续两次读信号可以得到两个通道的数据。

系统中使用了两片ADS7862,它们的控制线使用同样的接口,数据线则分别和DSP的高/低16位数据线中的低12位相连接。这样DSP可以同时控制两片A/D转换器:4通道同时转换;每次读操作可以得到两路数据。

如图3所示,将A/D转换器的控制信号映射为DSP的三个外部端口:A0、ADCS(和ADRD使用一个端口)和CONVST。在FPGA中使用逻辑译码器对端口译码。利用AHDL语言编写的译码程序如下:

TABLE

A[23..12],IS,RW=>A0,ADCS,CONVST,PWM1,PWM2,PWM3,PWM,PRO,CLEAR;

H″810″,0,0=>0,1,1,1,1,1,1,1,1;

H″811″,0,1=>1,0,1,1,1,1,1,1,1;

H″812″,0,0=>1,1,0,1,1,1,1,1,1;

H″813″,0,1=>1,1,1,0,1,1,1,1,1;

H″814″,0,0=>1,1,1,1,0,1,1,1,1;

H″815″,0,0=>1,1,1,1,1,0,1,1,1;

H″816″,0,0=>1,1,1,1,1,1,0,1,1;

H″817″,0,1=>1,1,1,1,1,1,1,0,1;

H″817″,0,0=>1,1,1,1,1,1,1,1,0;

ENDTABLE

其中,0表示低电平,1表示高电平。RW=1表示读,RW=0表示写。

DSP对这三个端口进行操作就可以控制A/D转换器:写CONVST端口可以启动A/D转换器;读ADCS端口可以从A/D转换器中读到数据;写数据到A0端口可以设置不同的通道。

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DSP和A/D转换器之间的无缝快速连接。

4使用FPGA实现PWM脉冲的产生和死区的注入

FPGA除了管理DSP和外设的接口外,还完成PWM脉冲的产生和死区的注入。将PWM芯片和死区发生器集成在FPGA中,就可以使DSP专注于复杂算法的实现,而将PWM处理交给FPGA系统,使系统运行于准并行处理状态。

5使用FPGA实现系统保护

为了保护发电机和IGBT功率器件,励磁控制系统提供了多种保护功能:变流器直流侧过压保护;变流器交流电流过流保护;变流器过温保护;发电机输出过压保护;IPM错误保护。

图5稳态时励磁绕组电压电流及系统直流电压波形

第6篇

关键词:延拓算法;电压稳定;动态稳定;功角稳定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52

0 引言

稳定的电力系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基础,但同时对于电压稳定的研究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电压稳定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时也要对电压失稳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现象进行简化描述,这样才能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与预防控制,为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提供一个稳定、良好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分析是众多学者进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概述了电压稳定性的研究背景及现状,总结分类了现今的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并进行了评述。基于负荷特性在电压稳定性的研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还进行了负荷静态和动态模型对于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稳定性的研究。

1 动态系统的平衡点延拓算法

电力系统作为一个具有参数变化的动态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其平衡点的变化特性来进行研究。因此我们采用微分代数方程来描述电力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电压的稳定特性。随着系统负荷的参数值不断增大,需要获取其增长极限,即电压稳定值,以此获得电力系统的各种信息。本文采用延拓算法进行动态平衡点的参数求取,并且描绘出P-V曲线。应用此方法可以消除使用常规计算方法时出现的电压失稳点的发散问题,并能够精确的得出电压的稳定裕度。裕度指标即是指从系统设定的初始运行状态开始,以某种设定好的方式,通过负荷增长的累积达到的电压临界值。它的大小能够直观的反映出目前电力系统工作负荷与故障扰动、保持电压稳定的能力大小。笔者根据非线性微分动力学系统,得出以下方程组

X=f(X,p),X∈Rn,p∈Rm (1.1)

式(1.1)中,X为电力系统中的状态参数,p是系统参数,f是光滑映射。笔者在只有一个变量而其他的参数作为定值的情况下,求解电力系统的平衡点随状态参量的变化情况。由以下(1.2)的方程组得出X随参量λ的改变而发生的变化情况。

F(X,λ)=0,X=Rn,λ∈R (1.2)

笔者通过预先测定-校正改进方式的延拓算法,根据以下步骤进行讨论研究:(1)平衡点的状态参量的选定(2)预先测定下一个平衡点(3)校正改进预测值(4)增加延拓算法的步长限制。

2 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的解析延拓分析

学者对于电力系统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久,也相继提出了很多方法来分析研究电压的稳定性与稳定裕度等问题。在数学上,我们采用微分代数方程对其进行完整的描述。但是实际研究中,由于涉及到所有电子元器件的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该方程组变得十分复杂。因此,本文采用小扰动方法对方程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简化,本文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修改各个状态参数的方法获得系统状态参数的矩阵。最后进行了算例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获取电压稳定值的方法,小扰动方法可以稳定的运行于P-V曲线的下半支。恒功率负荷对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负面影响较恒电流负荷要大,恒功率负荷成分越大,系统小扰动稳定裕度越小。在各类负荷中,具有负指数特性的负荷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严重,恒功率负荷次之,再次为恒电流负荷和恒阻抗负荷。

在电力系统静态分析中通常以网络潮流方程为基础,如式(2.1)所示

(2.1)

通过延拓算法连续跟踪潮流方程的特征值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系统的最易失稳的情况。然后利用状态参数与控制参数的分析判断出失稳的类型。

3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压稳定评估

当电力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时,系统中任何环节出现扰动或系统的负荷累积都有可能引发电压失稳,甚至是电网的电压崩溃的情况发生。因此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人员来说,只有充分的了解整个系统的每一个电压稳定节点,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广域测量系统来获取同步电压相量,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利用同步电压相量与节点戴维南等效方法的结合使用,通过部分同步电压值的测量来分析与其相连接的同步电压量,以此分析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在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安装电源管理单元来建立一个广域测量系统。在广域测量系统中,一个向量数据集中器可以整合多个电源管理单元,再进行数据整合,最终传输给控制单元。在整个广域测量系统中,采用分层的结构进行管理。将电源管理单元作为最基层的单元,由向量数据集中器逐步或直接地通过高速的通信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就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完成对电网的稳定性评估。

广域测量系统的典型组成如图(3.1)所示:

4 结语

电压的稳定性研究是电力系统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整个系统能否稳定可靠的运行。本文对电压稳定性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仍存在以下几点值得进一步研究:(1)电压稳定性的原理分析。(2)进一步探索发电机对于电压的稳定性的影响(3)分析电压的稳定性与电能质量的关系(4)分析电压的稳定性与直流输电的关系。

第7篇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电力通信系统主要由SDH光纤通信、电力载波、卫星及无线载波等组成。集团伴随输电线路的建设已建成大量OPGW及ADSS等架空光缆,光缆线路已覆盖集团的各水电站、变电站、水库大坝和办公场所;且光纤线路已形成环路,已具备了搭建光纤通信系统的有利条件。根据调控中心多业务、大容量的通信需求,结合已建光缆线路的先天优势,通信系统以SDH光纤通信为主来搭建。根据《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中“至主要发电厂、变电所及网络节点间的主干通道应有两种不同传输介质的电路或物理路由完全独立的电路组成”的要求,集团通信系统需建设主用通信通道和备用通信通道,并在主要站点建设应急通信通道。主备用及应急通道通过三个不同路由分别接入调控中心,形成通信系统的冗余保护。

1.1主备用通道

主通信通道应采用大容量,通信传输质量好,电路可靠性高的通信方式。目前作为电力系统干线的通信方式主要有光纤和微波两种,光纤通信具有运行维护方便,传输容量大,抗干扰性能强的特点。微波通信具有能跨越复杂地形,抗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优点,但受天气影响大,传输容量相对较小。集团已建设完善的光纤线路,所以通信系统主用通道和备用通道均采用SDH光纤通信技术。

1.2应急通道

应急通道应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小、独立于主备用通道之外的通信系统。应急通道仅在主备用通道均中断的情况下使用,对通道带宽要求不高。集团工程点分散、距离远,不宜采用微波通信,因此应急通道选用卫星系统。在发生光纤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卫星通道能够及时建立应急通信,将电厂及变电站的关键信息上传至调控中心,确保调控中心和厂站通信通畅。

2、SDH传输网

2.1SDH传输网搭建

SDH传输网是通信系统的基础,为调控中心运行管理提供高速、全面、安全、便捷的通信服务传输平台,并为通信系统提供主备用通道。SDH传输网不仅要能满足集团调控中心生产运行、调度指挥、行政管理等的要求,还要能快速处理各类语音、数据、图像、文字等信息。调控系统各业务对通信带宽要求较高,因此SDH传输网主干传输速率选用2.5Gbit/s,支干传输速率为622Mbit/s。通过集团各水电站、变电站和工程点组成一个光纤环网,搭建STM-16光纤保护环。主备用通道通过不同的两个路由分别连接至调控中心,形成冗余通信通道,见图1。

2.2SDH传输网安全

已建光纤线路已形成环路,所以采用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方式建设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实现通信通道自愈功能;复用段保护既节省通道资源又能形成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除建设复用段保护环外,每个通信节点的设备均设冗余保护,交叉连接单元、时钟单元以及电源模块等核心板件采用1+1冗余配置。通过复用段保护和设备冗余配置,SDH传输网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能够满足调控中心各项业务对通信安全的要求。

3、卫星通信

3.1卫星通信规划

卫星通信系统选用VSAT卫星通信系统,为星状通信系统络结构,采用浮动静态路由单跳卫星链接,主、备用通道和卫星应急通道可自动切换。根据卫星通信系统作为应急通信的特点,系统网络信令传输体制采用TDM/TDMA/SCPC,这种体制不但安全可靠,又能最大限度的节省卫星带宽,减小主站设备投入。此组网方式既可用于简单的电话线路连接,亦可服务于IP数据传输,还能用于视频传输服务,见图2。

3.2基于IP的数据传输业务实现

卫星通信系统提供10M/100M以太接口,各种IP业务设备直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与之相连,并通过终端的卫星端口上星与远端站点通信。语音选用VoIP方式,通过设备的IP通道传送;在优先保证话音和基本数据业务正常通讯的前提下,卫星通道也可以连接各站点间的其他IP数据通信业务,从而共享卫星带宽。

4、结语

第8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完善了通讯方式,用户要想获得各类信息,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得,借助于信息网络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可以促使信息化社会体系得到构建。如今电网系统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将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应用给大部分融合了过来,促使电力企业员工统一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可以有效应用到先行网络环境中。

(1)可以促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电力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电力企业要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给贯彻下去,通过电力通讯,来对员工更好的服务,并且促使员工的工作需求得到随时随地的满足,以便更加快捷的开展工作,并且通过融合电力信息和电力通讯,将多样化的服务提供给员工,促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2)多样化的工作方式

通过融合网络,我国现代化电子商务的需求和移动办公需要能够得到满足,融合网络数据,可以应用企业信息通讯,员工可以更加灵活的工作,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并且将电脑以及手机等通讯工具应用过来,促使现代信息化操作功能得到实现。

2电力信息和通讯技术融合的技术环境分析

电力企业在网络技术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的大环境下,将会越来越广泛的用于因特网的信息化业务管理内容。通过不断引入新型技术,统一应用多种业务和技术,电网将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通过有效融合电力信息和电力通讯,同时将一些先进技术应用过来;具体来讲,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1)融合核心网技术

借助于IP/MPLS技术,来对核心网络进行构建,促使网络的可靠性、拓展性以及低延时性得到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同时,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员工。

(2)融合接入网技术

如今,接入网技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但是还没有完善全网宽带化。通过有效融合电力信息和电力通讯,借助于一系列的通讯条件,如因特网和WLAN等,介入多元化的宽带。就目前的情况来讲,要想促使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就需要充分重视光纤接入网和无源光网。

3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策略

(1)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统一整合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通信调度室进行统一构建,这样调度人员就可以统一监控调度信息通信,分开调度室和机房,以便连通通信和信息,对统一的通信信息调度运行平台进行构建。借助于通信调度,信息工作许可就可以得到实现,向通信调度反馈信息的监控结果,这样就可以对信息传输状态及时了解。要想促使通信系统运行的统一调度、统一运行目的得到实现,就需要对通信信息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等进行强化,对信息监控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构建,对各个通信站的通信运作进行实时监测,并且监督反馈工作需要及时进行。

(2)将基础技术作为技术融合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