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18:01: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航空航天概论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第1篇

【摘 要】实施社区矫正目的是为了让罪犯改正错误的同时重新回归社会,而社会工作则是一项解决问题帮助他人的工作,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社区矫正的实施的效果的如何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社工的专业性工作方法将有利于社区矫正目的的真正实现。笔者将专注于解析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介入

在我国两高两部发的关于社区矫正的通知的中,社区矫正被定义为:“与监禁矫正相对的一种刑罚方式,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放在自己家庭生活的社区,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刑罚执行和社会工作的统一,社区矫正的方法理应以社会工作的方法为主。但是在我国,社工大规模介入社区矫正工作的情况还不普遍,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基本上由从各监狱、教管所以及司法行政部门里抽调出来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民警为主;专业的社工和社会志愿者十分稀少。因此如何让拥有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矫正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了解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矫正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矫正尚缺乏相关法律规范,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

虽然社区矫正立法工作在已经在我国开始展开,但是因为法律的相对滞后性,我国法律并没有对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矫正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2012年1月份颁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里提到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这是我国目前社会工作者和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社会团长以及民间组织想要介入社区矫正唯一能够的依据的法律条文。法律没有规定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社区矫正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怎样的工作,如何开展工作,在开展工作中其行为又负有怎样的法律责任,该如何与国家司法机关配合、协作等一系列问题,没有法律依据的社会工作者们在介入社区矫正工作中,往往有着监管的责任却没有法律规定的相应的权力,从而导致服务对象不配合社工的工作,矫正工作开展困难,收效甚微。

二、社工介入社区矫正的制度不健全,完整的体系尚未建立

除了法律没有规定社工在介入社区矫正工作时的明确定位和主体地位导致社工在开展工作过程时常受到限制之外,社工介入社区矫正工作的另外一个难题是体制的问题。制度的不健全,体系的不成熟,使得社工即便能够介入社区矫正工作也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社区矫正是我国司法体系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这项制度最初是由政府部门提出,也是由政府部门设计、由政府部门举办、最后由政府部门实施。上文提过,我国目前社区矫正体系中仅有部分一线工作者来自社会招募,绝大部分都是体制内或从体制内分离出来,行政色彩浓重。机制的不健全带来的是社工介入的困难和开展工作过程中的处处牵制,社工的专业工作方法难以实施,这直接造成我国社区矫正社工工作专业性的缺乏。

三、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总体偏低,难以胜任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近十年才在国内兴起,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社会工作者培养工作也起步较晚。而社区矫正又是有别于其他普通社会工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所接触的都是罪犯,服务对象和案主也都将是罪犯,案主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介入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要求和能力比普通社会工作者要高。

从本质上来讲,社区矫正是一种刑罚制度,如果没有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做支撑,缺少必要的职业资质,矫正的效果将很难有保证,自然也就达不到社区矫正的根本目的。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工除了要求有基本的社工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以及其他别的知识基础,有过一定的工作经验。我国的专业社工培养工作开展才几年时间,很多社会工作者都是刚从大学校门出来,在学校学习的都是些社工理论知识,真正实践的机会很少,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很多已经介入到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中的社工们,在面谈、倾听、观察等些技巧上都显得不足,这也是许多地方社区矫正工作不录用、少录用社工专业工作者的原因。社工要想真正的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其本身的专业作用,还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经费上的短缺和缺乏致使很多介入工作开展受阻,操作困难

社工介入社区矫正工作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作为支撑,因此这方面的经费支出很多地方都未纳入到地方的财政预算,本应承担大部分费用的政府机关在这方面的投入匮乏致使相关社工团体和民间组织的经费周转都面临困境。

事实上,矫正社工的基本工作除了要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的矫正服务,帮助其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之外还要“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帮助罪犯及其家属解决因犯罪带来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困难,以促进罪犯的改造。”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没有充足的经费可供支出,矫正工作将难以开展下去,取得的效果也不如预期。也就是说,矫正经费能否做到充足、有效、及时地供给,也是关系社工能否能真正的介入社区矫正工作,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值得我们去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佟丽萍.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矫正的难题[J].中国社会导刊,2006(16)

[2]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张昱,费梅苹.社区矫正事务过程分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 马巍.社区矫正制度问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10.

第2篇

关键词:测试技术及仪器;导论;教学

作者简介:王平(1977-),男,浙江杭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9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119-02

一、在本科教学中开展本专业导论课程的必要性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建立在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光学、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上,以工为主,多学科综合的专业,探讨各种精密测试和控制技术的新原理、新方法。开发激光、传感器、光电检测和计算机等新技术在精密测试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及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面向机电运动、面向自动化生产的控制技术,使精密仪器仪表及测试和控制技术向高精度、动态、自动化、综合和多功能等机电一体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因此,本专业本科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包括:

1.课程门类较多,具有交叉学科特征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光学、测控电路、光电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设计、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误差理论及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涵盖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门类的主干课程,课程信息量大。

2.注重复合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从培养人才方面来看,培养包括面向零件几何精度参数、机械量和热工过程参数的计量测试和控制技术,及仪器的应用和开发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广泛适用于质量监督部门、机械、电气、汽车、造船、航空、航天、动力、冶金和石化等多方面产业和科研部门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机、电、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技能。

而本专业的学生入学情况则比较复杂,呈现如下几种特点:很多学生是在高考时报考的是通信、电子、自动化等其他热门专业,后经过调剂进入本专业学习,对本专业的特点缺乏认识,对于本专业课程多、跨学科能力培养的情况不太了解;存在与高中学习习惯的衔接问题,对大学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对于90后的新一代本科生而言,普遍对于社会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但是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针对这种情况,在高等学科开展本专业的导论课程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专业特点、课程体系的设置、就业情况等方面的介绍和学习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初步建立起概念体系,了解专业的知识体系以及后续学习的科目,明确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合理分配时间,明确学习目的、用法。此外,应使得学生了解专业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发展前景、毕业分配和可能职位。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本科新生不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只能用大量的、实例、类比去定性解释基本概念以及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的深浅较难把握。同时,导论课的课时一般较少,通常在16学时左右,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建立对专业的初步认识具有难度。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通过4部分进行讲授,主要包括:

1.基本概念

如测控技术、仪器仪表定义的介绍,包括什么是仪器仪表以及测控技术,并对现实生活中的仪器仪表分类举例,包括医疗、家电、工厂自动化、军事领域、航空仪表、宇航测控等应用的介绍;仪器的历史简介以及仪表的最基本功能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转换、传输部分、信号显示、与人交互部分等;仪器仪表的分类,以及各部分功能的演变、评价指标等。

2.介绍传感器技术

包括其基本概念、分类、相关课程(如“传感器技术”),以及性能指标(包括静态指标、动态指标等)。介绍信号调理,用图示方式介绍噪声概念,模拟信号放大、模拟信号滤波的作用,以及相关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介绍信号处理,包括频谱分析、滤波等应用简介以及实现平台,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及工具简介;介绍相关课程如“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DSP等相关技术;介绍可靠性设计,包括特定条件、特定时间、完成特定功能的含义;介绍一般可靠性设计方法,包括电源、信号调理、屏蔽、改善应用环境等方法;介绍通讯技术,简单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3.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仪器仪表的设计方法,回顾仪器仪表的评价指标,并讨论选择如下功能模块的实现技术:包括传感器的类型、原理、使用环境、寿命、精度、厂家、成本、对后续处理的要求;处理部分采用什么结构,模拟电路部分设计、模数转换设计、数字电路部分设计主要芯片选择、处理结构和算法;仪器整体结构,包括PC虚拟仪器结构、独立仪器结构,以及显示方式、输入方式以及主要模块的选择;根据信息存储要求、存储手段、数据导出特征选择存储技术;并考虑可扩展技术,如多台仪器能否联网、如何协调工作、选用何种协议等问题。

4.总结

仪器仪表(检测技术)与别的学科的关系以及检测技术在工科体系中的地位,指明信息学科的最前端,使用最广泛,需求最迫切。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缺乏交流,尤其专业导论课程内容抽象,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精心制作PPT教案

由于教学内容是以专题形式组织,且尚缺少成型的教材,因此需要制作教案。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以利于将背景知识及应用情况讲透。教学过程中利用大屏幕投影的优势,将一些需要教师在黑板上动态演示的过程作成FLASH动画,既可以在课堂上演示,也可以由学生在课后自己观摩。

在应用实例讲解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仪器仪表分类举例:医疗器械:例如心脏起博器、肠胃镜、X光、B超、核磁共振、检测监护仪器等,反映了检测技术造成医疗手段的进步;家电行业中空调、热水器、GPS定位导航系统技术进步造成消费者舒适度的提高;在工厂自动化中对温度、压力、转速的测量,以及生产需要的信息资料的获取等;在军事领域,包括对敌监控等直观、学生感兴趣的应用作为切入点介绍。在对传感器的定义介绍,举例包括:温度传感器,可以是双金属片:温度转换为机械变形;热电偶:温度转换为电压;数字传感器:温度转换为数字量等不同类型,但是功能相同。对信号处理、转换、传输部分的介绍,采用图表方式,表现各种信号处理、转换、传输举例:在信号显示、与人交互部分,用图举例,包括指针表盘、LCD显示、计算机屏幕等。在介绍评价指标时,以测温度为例举例,对于体温、环境温度、实验室精密生化反映温度控制、发电厂生产车间炉温监测等几种情况下需要的量程以及测试精度的对比。目的在于使仪器仪表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2.教学形式上引入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就感兴趣的背景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讨论议题包括仪器仪表的应用、就业、学科在社会上的作用、前景等有争议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明确学习目的。

3.考核方式的选择

专业导论考核方式应采用能反映学生对专业认识掌握程度的一些方法,如采用课程论文、调研等形式,既可以避免死背书的弊端,又可以培养学生专业的兴趣。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不需要记忆枯燥的概念,而需要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效果

经过16课时的学习,大学一年级新生对于本专业的概念体系、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对后续学习的科目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做了主动的调研,为今后四年的本科学习合理分配时间、明确学习目的打下了基础。此外,学生对专业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发展前景、毕业分配和可能职位均做了一定的了解。经过六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开设本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樊秀娣.开设大学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想 [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5(1):85-89.

[2]侯媛彬.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7,(1):37-39.

[4]罗福午.提高对于专业概论课的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1992,(2):82-85.

[5]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J].中国地质教育,2008,(2):76-77.

第3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专业教师;评估体系

一、背景现状

终身教育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则是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措施。目前,广安市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制度,也开展了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对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起到一定作用。然而,由于广安市教育系统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起步较晚,且无相关经验可以借鉴,目前并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在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培训机构多,培训内容重复

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的各项培训活动,都可作为集中培训的登记范围。于是,市里、县里、校里、信息中心、培训中心、进修学校等培训机构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举办理论学习、知识讲座等常规活动。在教学内容上难免重复,而许多教师为了完成继续教育学分,不得不接受重复培训,以达到修够学分的目的。这样势必影响继续教育的质量,造成精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同时也使教师对继续教育产生反感和误解。

2、学分来源范围广,质量难以考核

由于学分来源范围广,培训部门多,可记学分的名目也很多,这就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且有些培训部门不论学习质量高低,都给予相同学分,孰优孰劣,很难定性。而作为继续教育中心,在汇总继续教育学分时,对于多渠道的学分也只能统一登记,质量难以考核。

3、培训形式多样,效果难以评估

在许多培训活动中,要检测培训质量并不容易。如聘请专家做报告,培训部门很难检测培训质量和效果。现在大多只能按出勤和培训笔记给予相应学分,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多少理解多少无从考证,这样只能用量的尺度决定分值。

二、构建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前提

由此看来,要使继续教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必须构建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要建立这样的体系必须有相应完善的基础和前提。虽然教师继续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门下统一领导,但是由于可以登记学分的培训部门多,这样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混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建立“两纵一横”的管理体系。

“两纵”是指市里、县里、校里分级培训,各司其责;学前、小教、普教、职教、成教分类培训,各尽其所。不越级培训,充分发挥网络的辐射作用,使继续教育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计划,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

“一横”是指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为主的培训,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而以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为主的培训,应当由教师所在学校来承担;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培训,应由教科所或教研室等教研部门负责。根据培训目的和内容进行“归口”安排,不能越俎代庖,各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这样形成“两纵一横”为主干的管理体系,无论哪种级别、类别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其认定和登记学分由一个部门监控,这样就给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评估提供了前提。

三、构建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由于目前继续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尚未完善,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采用的都是相同的学分制。参加一项活动,举办一个培训班、人人都是一样学分,有的甚至花钱买学分。要激励教师们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构建和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是继续教育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建立自学质量检测体系。在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中往往由培训部门指定一本书或是本专业的继续教育教材,学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效果,仅凭读书心得是难以衡量的,应该建立自学质量检测体系。对于不同的专业可以指定不同的专业教材来提高各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于自学教材内容完全可以用考试的方法进行检测,统一考试,按考绩折计学分。或是用考核的办法,按专业特点指定一本继续教育课本,通过自学,按教材所要求的内容进行作业,以完成作业量来评估。对于基础性的读物,写读书心得责无旁贷,但还应该通过交流提升的方法加强自学质量检测,从学分上体现自学质量。

其次,要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培训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多个方面用具体指标来检测,比如:

1、及时反馈培训内容

作为继续教育培训往往介绍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聘请有名专家学者讲学、作报告,多采取互动交流方式,不空谈理论,与教师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效,有的放矢,培训一堂课后,可以就当堂传授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留一道作业题,当堂反馈,并记录成绩。这样可以避免有些教师出于应付,人在心不在,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收效甚微。利用及时的信息反馈,监督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2、基本功用分值量化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课堂教学能力。区级研究课和校内研究课分别以不同的分值加以区别。而对于上区级研究课的教师其教学质量可以逐步分解,与学分挂钩。根据不同的上课效果和质量给出相应不同的分值,折算成继教学分,用学分高低加以区别同样上课的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样,精心准备的优秀教师可以获得高分脱颖而出,打破相同学分的模式,甚至可以进行评比。对于上校内研究课教师的这部分打分工作由学校完成。这需要有统一的评分标准,按统一的标准打分,把档次拉开。

3、细节用学分督促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继续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可以用出题考试或者撰写论文考察,以达到提高培训的目的。以撰写论文为例,通过以往的经验,很多上交论文的格式和内容都达不到要求,即便再三强调还有很多教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样可以采取与继教学分挂钩的方法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格式上,如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字、参考文献以及字数要求等方面可以赋予相应分值,督促教师注意细节;在内容上,可以有一个及格分值,论文的分值根据内容质量以及格分值为准上下浮动,拉开距离。

再者,要建立实践质量评估体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要求定期到用人单位或生产第一线参加社会实践,而专业教师继续教育也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培训和考察内容,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和培训中心通力合作,共同监督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由用人单位仅仅出示实践证明远远不够,可以要求撰写实践体会,提炼优秀文章共同交流提升,而优秀者应在继教学分中加以体现。

最后,要建立培训质量反馈体系。质量反馈是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调查,才能了解到培训的实效,才能从反馈的信息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经常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广安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29人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培训很有必要。经过培训的教师开阔了眼界,充实了自己,在教学理念的掌握和教育技巧的运用上都有所提高。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我们的培训是有成效的。当然,有些教师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对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下一步制定继续教育培训方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跟踪调查不断的修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继续教育的质量,使继续教育培训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中。

四、小结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而继续教育工程则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法宝。继续教育培训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前期的规划,中期的管理,后期的评估也相当重要,它保证继教工作能持续健康的发展。总之,构建教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继续教育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一定能够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篇

摘要: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书法专业,当代高等院校的书法教育随着近30年来的迅猛发展,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度。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书法专业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在何方?本文从书法专业的现状和书法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为书法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几点建议,希冀能给他们的就业方向提供一些参考。本文着眼于现实,展望未来,书法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书法专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书法;教育;就业

从1963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的招生开始至今,当代书高等院校的书法教育随着近30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度。据统计,截止至2013年,全国已经有70余所大学在招收书法专业本、专科学生甚至研究生和博士生。每年甚至呈上升趋势,中央财经大学于2011年开设了书法本科,四川大学在招收书法研究生的基础上于2013年招收书法本科学生。招生情势一片大好,然而,相对与喜人的招生成绩,我们欣喜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才走进了书法专业的高等学府。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部分学生的就业去向显然成为了焦点问题。大学毕业之后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便是就业,如何切实的做到提高书法专业的就业率,或许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除了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者外,本科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工作者比例并不大。作为中国最早开设书法专业、培养质量最高的中国美院尚且如此,其他院校的就业状况可想而知。虽然,书法专业的不受重视与体制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书法专业的学生文化素养普遍不足,制约了书法专业的精进,也严重影响了书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笔者认为,要提高书法专业的就业率,必须从以下几点来调整:一,明确专业所属分类;二,加强相关学科的辅助教育;三,加强对相关技能考核的硬性要求。

诚然,相对与其他艺术门类而言,书法学科专业的建设还非常的薄弱,甚至在公务员招考中的专业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摄影、主持、表演、照明艺术等大部分艺术专业都有设有相关的招考岗位,而书法专业却榜上无名。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笔者发现,相关的宣传部门、博物馆、文联等相关单位在招考时并没有把书法专业纳入旗下,要求的专业基本上为文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等专业。然而,书法专业的学生是完全可以胜任相关文博单位的职位的,为什么没有被纳入相关招聘范围,可以说,这和书法专业的分类所属不明确有着极大的关联。如果书法专业的分类可以明确一点,那么,报考公务员也可以为书法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条就业出路。

据笔者统计,当代书法高等院校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综合性院校,如浙江大学、暨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综合性院校,也都相继开设了书法专业。第二类是艺术类院校,如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这类专门研究艺术类学科的艺术类院校,第三类是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而在这些院校当中,书法专业的所属分类相当的并不明确。有的被分在美术学系,有的被分在文学系,有的被分在历史学系,有的被分在传播学系,等等。可以说,没有哪个专业像书法专业这样所属分类杂乱无章的。分类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培养方向不同。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将书法专业的研究生纳入传播学院,这样一来,传播学的相关科目就成了必修。笔者认为,书法专业出现的就业弱势是因为书法专业看起来就业面过窄,其实书法与美术学、文学、历史学和传播学都有相通的地方。相关院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培养优势,加大学生在美术或者文学方面的知识培养,让学生真正的做到“一专多能”。

如何做到一专多能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据了解,很多书法专业的学生毕业都希望可以做一名基层教育的书法老师。可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虽然教育部一再强调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迫于升学压力,书法课是副课中的副课,不要说书法课,很多学校可能连“写字课”都没有。所以我们看到,招收书法专业老师的中小学并不多,但是如果书法专业的学生在美术方面和文学方面也有所造诣,那么就不存在“就业面窄”的说词了。当然,多方面的素质提升不仅需要相关院校在课程上的安排与设置,也需要学生自身本身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书法本身的技能训练,还应开设诗词赏析、书画鉴定、博物馆学概论、编辑出版学、中国文学史、国画等相关科目,使得书法专业的学生不要局限于技法,多开阔相关学科的视野。学习的多、了解的多,对今后的就业会带来极大的帮助,相关博物馆、美术馆如果看到你的才华所在,相信会对你抛出橄榄枝。

当然,学校方面安排了相关课程,学生应当把握住机会,也不能走马观花式的敷衍了事了就算,必须多问、多学、多练。第三,对于一些相关证书的考核,学校应该做一个硬性要求,督促学生们去完成。据笔者了解,一些艺术类院校对学生的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水平的考核不做硬性规定,这就造成了普遍学生走到社会上发现自己“无证可晒”。当今社会英语和计算机已经成为就业的必要砝码,即使对一些文化课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也应该多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迎难而上。

另外,由于书法专业的特殊性,教师资格证也是必须要学习和通过的。更为重要的是,相关同学只重视技法,不重视学术的研究和学习,对书法理论根本不了解或者说了解的不深。在学术研究方面,应该加大论文的创作量。创作时会发现自己的更多不足之处,再去查找相关资料,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综合的知识体系、四六级证、计算机证、教师资格证和相关论文的发表,当然技法的掌握是先决条件,这里便不过多叙述,有了这些,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书法专业生。

即使当今的教育体制对书法专业的人才培养有某种程度的副作用,但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更多是大量的信息资源共享,也促进了书法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于我们的前辈来说,我们有更清晰的字帖、更多精华的一手资料,可以说我们是相当幸福的。我想,书法专业的就业难只是暂时的,基层书法教育的体系会越来越完善,书法专业的人才必须越挫越勇,不言放弃,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可以说,学习书法本身就是对我们心性的考验,只有坚持磨练方能有所成就。总的来说,书法专业的高端人才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明确的就业目标,若立志于书法教育,则要在全面掌握各种技法和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的学习,使得毕业后能圣人各种层次的书法教学要求;若致力于理论研究,就要同时具备相当的文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古汉语、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能进行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工作;要想传播书法文化与海外交流,更要加强各类外语的学习,诸如此类,在我看来,书法专业的同学任重而道远,书法专业的同学就业面也并不“窄”。

既然我们选择了书法作为自己的专业,就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深化这门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古老文化。在书法前辈们和书法专业的学子们共同的努力之下,书法专业会越办越好,书法专业的就业也会越来越好,当然,这对书法学科的建设,和书法专业的学子来说,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微机保护;数据采集;三段电流保护;零序保护;自动重合闸

中图分类号:TM76;TP3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9)10-174-04

Application for Power System Microprocessor-based Protector on MSP430

CHEN Ming1,BAO Xin2,ZHU Mozi3

(1.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Headquarters of 94580 Army,Bengbu,233000,China;

2.State Key Lab of Industrial Control Technology,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7,China;

3.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Nanjing,210005,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microprocessor-based protector of 10 kV power system,MSP430F1611 single chip computer is applied to collect current and voltage of power system in order to protect it.In addition,communication with measurement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by serial bus is also completed.This protector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both on hardware and software.Every part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apart with a circuit diagram.Specifications are analyzed and flow charts are presented.This equipment has been applied in 10 kV power systems reliable.

Keywords:microprocessor-based protector;data acquisition;three sect current protection;zero-sequence protection;auto-reclosure

0 引 言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1-8]。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本文以MSP430F1611单片机为基础,通过采集配电网的电流、电压以及开关的状态;对配电网实现保护,其内容包括电流速断保护、三段式过流保护、反时限保护、零序保护和带后加速的三相一次重合闸,并且利用串口总线实现与测量模块、人机界面模块的通信。

1 硬件部分

1.1 概述

微机保护的硬件由数据采集系统、CPU主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等组成。整体原理图如图1所示。通常整套硬件是用单独的专用机箱组装的。

1.2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组成

数据采集系统又称模拟量输入系统,它的作用是将互感器次侧输出的电压、电流等模拟量经过隔离、采样、A/D转换等步骤转化为计算机能接受与识别的数字量,然后经过CPU主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运算,开关量输出输入系统的作用主要是输出跳闸、信号等信息。本文的装置共有8路数据采集输入,其中的一路见图2。该系统中,共有3个部分组成:互感器与变换器、低通有源滤波器、限压电路。

互感器与变换器分别包括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作用是采集母线上的电流和电压,并将其转换成单片机可接受的电流和电压值。这里选择CS-TA1型互感器,一般将二次侧的电流值变为5 A。另外,由于要求实现零序保护,将B相的电流互感器设定为零序互感器。电流变换器是将互感器的二次侧电流再一次变换。

MSP430F1611所接收的电压最大值为3.3 V,但作为保护电路,要考虑到瞬时脉冲电流的最大值可能远大于平均值,所以设计的电路可以使单片机承受正常电流20倍以上的冲击。

电网上采集的电流电压有高次谐波,不利于软件求出电流平均值,因此要加入低通有源滤波器,见图3。

图3中,Vo:Vi=1+R7/R6,可以选R6=400 Ω,R7=240 Ω。该有源滤波器的特征频率ωn=1/(RC)。对于工频为50 Hz的交流电,采样频率fs=600 Hz。根据香农采样定理,取R8=4 kΩ,C1=1 μF,可以达到滤波的功能。另外,滤波器的地与单片机的地是一致的。

由于MSP430F1611的容许电压是3.3 V,而电网电流可能产生瞬时脉动而造成单片机的烧毁,因而要有一限压电路。如图4所示。

图4中,因二极管的存在,输入A/D转换器的电压被限制在3.3 V以下。同时两个电阻产生分压效果。当电压过高,会使二极管导通,输入A/D转换器的电压会箝制在3.3 V。

1.3 CPU

MSP430系列单片机是由美国德州仪器设计开发的。这是一种具有超低功耗特性、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它具有处理能力强,运行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具体介绍

参考文献[9]。

1.4 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硬件组成

对微机保护装置的开关量输入/输出,即接点状态的输入/输出可以分为两类:安装在装置面版上的接点;从装置外部经过端子排引入装置的接点。

保护模块不仅要有保护装置,还要与测量显示模块实现异步通信。要从测量显示模块得到设定值及从自身得到闸刀的开关状态,必须要有开关量的输入输出。从其他模块得到的开关量直接接在P3口上,而自身得到的开关量需要有开关量输入电路。

1.4.1 开关量输入电路

图5中,开关量经过光电隔离后与CPU相连。其中,当输入端为高电平时,输出端为低电平。

1.4.2 开关量输出电路

开关量输出电路是跳闸合闸信号的通道,低电平有效,如图6所示。

2 软件部分

微机保护的软件由初始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故障计算模块、故障检出模块、数字滤波模块及自检模块等组成。其核心部分是故障计算模块和故障检出模块,这些模块是根据所需保护的保护算法用高级语言编写的[10]。

2.1 主要技术指标[11]

2.1.1 电流速断保护

电流速断保护指当电流超过一定值,闸刀立即断开。这个一定值Idz1由用户自行设定。用户在显示模块中设定后,通过异步通信传输到保护模块中。由于是计算机控制,所谓的立即断开是指经过连续数次采样,每次采样值都在设定值之上,CPU输出跳闸信号。这里采用6次采样后跳闸。

2.1.2 三段式过流保护

三段式过流保护指用户设定三个电流保护值Idz1,Idz2,Idz3,当电流高过任何一个时都执行调闸,但每个跳闸延时不一样。这里,当测量值高过一段值时进行速断保护,测量值在一段值和二段值之间时,延时跳闸。同样在二段值和三段值之间也进行延时跳闸。两次延时时间tdz2和tdz3不同,且都由用户设定。延时时间的测定在程序中由定时器提供。

2.1.3 反时限保护

反时限保护是动作时间与被保护线路电流大小有关的一种保护,当电流大时保护的动作时限短,而电流小时动作时限长。

2.1.4 零序保护

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零序电流保护是利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发生接地故障时出现零序电流的特点而构成的。从保护构成情况看,零序电流保护与相间电流保护类似,其主要区别在于零序电流保护的测量元件(电流继电器)接入的电流量性质不同,零序保护的测量元件则接在零序电流滤波器的出口。

零序保护的数值I0dz和时间t0dz由用户设定。

2.1.5 带后加速的三相一次重合闸

自动重合闸的作用是针对电网故障的不同类型起作用的。对于瞬时性故障,断路器断开后再合上,电网就能恢复正常供电。对于永久性故障,即使合上电源,由于故障的存在,线路还要被继电保护再一次断开,因而就不能恢复正常的供电。

带后加速的三相一次重合闸是指在闸刀断开后,经过一段延时,闸刀自动合上,此时若故障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就再次断开闸刀,这一次断开后闸刀就不再自动合上。若在一段时间内,测量值未大于设定值,则动作结束,系统正常供电。

在软件中,用定时器实现重合延时时间,重合后再检测参数并判断。由用户设定重合时间tch和记忆时间tjy。

2.2 软件流程图

2.2.1 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的流程比较简单,如图7所示。主程序作为一个永久循环,不断与测量显示模块实现通信。

2.2.2 中断程序流程图

在编写程序时,可采用一个中断,其中A/D转换,数字滤波及所有的保护都在该中断中。一个中断周期与一个采样周期的时间相同。中断程序流程图如图8所示。

3 结 语

在总结前人对微机保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微机保护的应用做了深入探讨,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功能的保护装置,并可靠地应用在10 kV配电网中。但设计中,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论文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如保护定值不能随电力系统的运行变化而自动调整等。

参考文献

[1]郑贵林.现代继电保护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岳地松.35 kV变电站主变微机保护的整定[J].变压器,2008(6):15-17.

[3]吕翔,张虹.几种傅氏改进算法仿真分析[J].机电工程,2008(2):96-99.

[4]姚军,温阳东,谢毓广.基于MSP430F1611 MCU的微机保护控制单元[J].电气时代,2005(11):108-109.

[5]商立群,白维祖,程刚.基于ARMS3C4510B的微机保护装置的设计[J].工矿自动化,2008(2):116-118.

[6]余良国,梁锦华.基于DSP控制的新型微机保护方案[J].水利电力机械,2007(12):94-96.

[7]刘晓忠.微机保护重合闸逻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继电器,2007(35):64-66.

[8]胡成志,卢继平,胡利华,等.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影响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6(8):36-39.

[9]沈建华.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ed the current reality and analysed the essence of the concept of value engineering, pointing out the defects of the current contradictions that existed in the documents published on domestic and overseas. And then it proposed some personal views and demonstrated them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oncept, after that it also redefined the concept and purpose of value engineering, and explored the ways of value engineering theoretically. 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value engineering in the large and complex project and the realization is also important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关键词: 价值工程;合适的功能;最大价值;理论探讨

Key words: value engineering;right function;maximum value;theoretical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28-03

0引言

中国高教学会价值工程专业委员会会长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武春友教授指出,为了价值工程真正发挥对价值的贡献,我们有必要通过研讨,重新界定价值工程的理念、重新确定价值工程最有价值的领域和价值体现。进而在同仁们的支持下,求本扶正,使价值工程最本质、最核心的“功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价值实现”是价值工程的最高目标[1]。70年前,麦尔斯提出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VA)的理念和方法时,其理论和方法在当时还不太成熟,但由于权威人士的引用和推广,所以这些不科学不准确的成分被作为真理一直流传至今,作为实际应用的理论基础被国内一些学者广为引用。价值工程的理论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而发展,而且价值工程在本质上就是一门浸透了创新性和充满生命力的应用学科,任何因陋守旧和墨守陈规都是与价值工程的基本精神相违背的。今天,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的思想指引下,在解决航空航天、武器工程等巨型复杂系统高成本问题的需求推动下,价值工程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应用效果更加显著,价值工程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必须要求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复杂系统的需要[2]。本文正是基于上述想法对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理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各位专家交流。

1国内外教科书对价值工程基本概念的描述

1.1 关于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王乃静在其《价值工程概论》中指出,“简单地说,价值工程是从功能出发,以提高产品、劳务、工程或工作的价值为目的的一种科学方法”。价值工程创始人麦尔斯的认为:“价值工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用来鉴别和处理在产品、工序或服务工作中那些不起作用却增加成本或工作量的因素。这个系统运用各种现有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有效地鉴别对用户的需要和要求并无贡献的成本,来帮助改进产品、工序或服务。”曾任美国价值工程师协会副主席的马蒂(J.Marty)对价值工程的定义为“价值工程是有组织的努力,使产品、系统或服务工作达到合适的价值,以最低的费用提供必要的功能。”

国内文献更多是采用我国于1987年制定的关于价值工程的国家标准《价值工程的基本术语和―般工作程序》(GR8223―87)中的定义:“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3]。张彩江在《复杂价值工程理论与新方法应用》中指出,价值工程的目的,就是以“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4]。

价值工程是一种管理技术,又是一种思想方法。那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呢?那就是在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创新方案,以达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对象价值的目的。这就是价值工程的实质[4]。

价值工程的目的就是在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功能的前提下,努力寻求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4]。价值工程的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价值。即在保证满足用户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使寿命周期成本最低[3]。

1.2 关于产品功能与寿命周期费用的关系关于产品功能与寿命周期费用的关系,在许多教科书和公开发表的论文中都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图形[2] [6]。并认为,寿命周期费用有一个最低点Cmin,产品性能相应有一个最适宜水平F0,这种情况下是一种理想状态。

2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

国内外学者把价值工程定义为 “通过创新,以对象的最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是不确切的。尽管“创新”是重点,但“目的”不正确。

2.1 关于价值工程的目的从以上国内教科书和公开发表的论文可以看出,国内外相关资料对价值工程目的描述有的说成是“努力寻求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这种说法不科学。有的又说成是“为用户寻求最大的价值”,各家说法不一。“在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创新方案,以达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对象价值的目的”,手段和目的不相关联,不统一,前后矛盾。总之,比较混乱,表达不明确,缺乏统一、科学、严密的定义。笔者认为,价值工程的目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价值,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是价值工程的最终目的,不仅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还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资源消耗,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2.1.1 价值工程的目的首先是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用户追求的是“实现最大价值”而不是“最低费用”,所花的每一分钱购买的产品都要物有所值,实现“效用”的最大化。①这是麦尔斯当时创造《价值分析》的初衷和本意。麦尔斯创作价值工程的宗旨就是为了提高用户的价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每年要向美军和同盟军提供大量武器装备,美国国防部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强调武器装备性能第一、交货期第二、成本第三的做法,造成了生产过程的严重浪费,成本上升,物资供应十分紧张。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麦尔斯才提出了“价值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对短缺物资的功能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努力寻找与短缺物资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且货源充足、价格较低的材料作为“代品”,以取代短缺物资。这样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了成本,使企业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使用户所要求的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价值,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②根据价值准则性原理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价值准则性原理是指价值工程以提高价值为目的,以获取更大价值为一切活动的准则的原理贯穿于价值工程的目标、观念、特征、程序和方法之中,这一原理是价值工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5]。这一原理明确地告诉我们,价值工程的目的就是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③从以上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对价值工程概念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以提高产品、劳务、工程或工作的价值为目的”“旨在提高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以达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对象价值的目的”“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讲的都是这个意思,都在认可价值工程是要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为目的。

王乃静也认为,价值工程活动的目的就在于为委托方和用户提供最大的价值[3]。

2.1.2 价值工程的目的还应该是实现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开展价值工程,就是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使用户、企业和国家的利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是全局最优,而不局部最优,这应该是价值工程的最高目标。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时代提出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来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6]价值工程的目的与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节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但价值工程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为用户节约资源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他的外延必须扩大到整个社会,实现全社会这个大系统的整体节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必须为当前经济和社会服务,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其内容,只有这样,价值工程才真正的实现其“价值”。一切僵化的理论都是没有用的。只有实现了全局最优,才是实现真正的节约。因此,必须综合考虑用户的需求和费用的支出,企业的利润,社会的效益,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真正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这才是价值工程的最终目的。

2.2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最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所需的功能”、“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实现全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三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实现了“以最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所需的功能”是不是就实现了“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实现了“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是不是就实现了“全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呢?反之是不是成立?回答是否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面的论述:

2.2.1 实现了“最低费用”并不等于就实现了“为客户创造了最大价值”“全寿命周期费用”与“用户的价值”是有相互联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目标不一致,从图1可以看出,Cmin是全寿命周期费最低的点,但并不是价值最大的点,向右移动坐标点,虽然全寿命周期费用在提高,但用户获得的价值在提高,在低功能区,由于功能提高幅度大于成本上升的幅度,所以VE对象的价值是上升的;而在高功能区,由于功能提高的幅度小于成本上升的幅度,所以VE对象的价值是下降的。VE对象的价值由上升转为下降这一变化,必然会出现一个极大值,相应对象功能与成本的比值处于最佳的价值状态,这个点才是价值最大的点,是我们要找的最理想的点,并且只有一个,这个点不是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点,与Cmin点不重合。所以说实现了“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并没有实现“为客户创造了最大价值”,反之,“为客户创造了最大价值”“全寿命周期费用”并不是最低。价值工程定义为“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价值”似乎是不严密。图1把成本最低的点F0作为价值工程要选的点是不准确的。国内外一些学者把价值工程的目的定义为“努力寻求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显然也是不确切的。在对价值工程概念的描述中强调“最低费用”而不强调“最大价值”是不合适的,其定义也是前后矛盾,不太通的,有些牵强。

2.2.2 实现了“客户价值最大化”并不等于实现了“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社会经济系统是由个人、企业、和各种经济组织按各种规则组成的巨型系统,各分系统(或单元)单独分别进行最优化后其总系统往往并不能达到最优化,主要是因为:

①系统是由若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单元或分系统)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将系统各个部分分别处理就割断了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即破坏了各部分间性态的横向耦合约束,优化对象就往往不再是原来的系统。

②系统的总体利益有时要求其中某些部分的利益作出让步,即总系统目标与各元素目标间一般存在制约矛盾关系.系统各部分分别单独优化无法考虑系统整体的上述要求。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各分系统(或单元)单独进行优化才能使总系统达到最优。[7]如果说“以最低的费用,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功能”,就可以实现“最大的价值,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这站在企业的角度是可以实现的。价值对企业和顾客而言常常并不一致。大多数企业强调内部价值而不是各户价值,在罗伯特・库珀的《产品领导》里,他发现他所研究的35家公司中,几乎90%的企业没有把客户的价值考虑在投资管理中。只有1/7的公司明确地分析了客户的价值,尽管那样,很过组织都特有的内部观点是,关注于市场对于他们公司有多少吸引力而不是他们提供的产品对客户有多少吸引力。[8]这在生产企业系统内是以最低的费用实现了最佳的经济效益,但客户的价值并没有实现最大化,通过增加费用,客户的功能可以得到更多地增加,使价值进一步的提高。如果说“以最低的费用,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功能”,就可以实现“最大的价值,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是正确的话,也只能说是“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功能”就可以实现“企业最大的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它以牺牲了客户的价值实现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以牺牲了社会效用实现了局部效益的最大化。这在社会这个大系统内不是最优的。

价值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费用C由三部分组成,产品研制成本C1,每件产品分摊的利润、税金C2和企业购买产品后在使用过程中要支付的使用费用C3,既C=C1+C2+C3,实际上是涉及个人、企业和国家三方之间的利益,三方之间的利益既有一致的地方又有矛盾的地方。开展价值工程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好三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仅要站在用户的立场上使用户获得尽可能多的价值,还要站在企业、国家的立场上考虑,使全社会获得更大的价值。这在构建资源节约性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驳斥个别企业以开展价值工程为幌子,为了本企业的局部利益去牺牲全社会的整体利益提供了理论基础。

3结论

3.1 价值工程的目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价值,而不能定义为“最大限度的降低费用”,应该强调“最大价值”而不应该强调“最低费用”。

3.2 价值工程成本的概念应从原先的用户全寿命周期成本扩展到全社会成本,价值工程的价值的概念应从原先用户的价值扩展到全社会价值;价值工程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还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资源消耗,实现全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全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是价值工程的最高目标。

3.3 实现了“以最低的费用向用户提供必要的功能”并不一定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反之也不成立,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实现了“客户价值最大化”并不等于实现了“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3.4 学术界把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的点作为价值工程最理想的选择是不确切的。对价值工程概念的表述不准确、不严密。价值工程的定义应修订为“通过创新,在确定适当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以获取最大的价值,实现全社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武春友.“价值实现”是价值工程的最高目标[J].价值工程,2002.2:23-24.

[2]杨克中.价值工程的观念与方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20.

[3]王乃静.价值工程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94.

[4]张彩江.复杂价值工程理论与新方法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6:2,41.

[5]孙怀玉.实用价值工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35,41.

[6]陈琳,张国安.基于价值工程的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研究[J].兵工自动化,2007,26(3):L05.

[7]郑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J].长江论坛,2008.(4):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