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吉林水利论文

吉林水利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18:01: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吉林水利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吉林水利论文

第1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5888

国内刊号:22-1343/P

邮发代号:12-2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2篇

拉林河是松花江右岸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长白山脉张广才岭的白石砬子山,流域面积19200km2,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省际界河,其中属于黑龙江省的流域面积为10600km2,河源海拔高程1698m。

该流域东南高、西北低,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暴雨中心之一。流域内山高林密,多生长杨、桦、榆等阔叶林,土层较薄。流域呈圆形状,河谷多呈V或U型窄深河谷,汇流历时短,水位暴涨暴落,属典型的山溪性河流。

磨盘山水库位于拉林河干流上游,在五常市沙河子镇磨盘山村东南2km处,地理位置E127。42、N44~24。控制流域面积115t。至河口343km,至下游五常水文站106km。水库上游高山峻岭,森林茂盛,主要河流有拉林河、大沙河、三岔河、大石头河、黄泥河等。水库下游有大支流:右岸有牛亡牛河,流域面积5300km2;左岸有溪浪河和卡岔河,流域面积分别为3040kIII2和3085。

1.1降水特征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59.8mm,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980年1041.4mm,历年最小为1979年581.9nlm,相差1.79倍。本站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为529.1nlm,约占年降水量的70%。历年最大6~9月降水量778.1mm(1960年),历年最小6~9月降水量351.9mm(1978年),历年最大月降水量330.6mm(1954年8月),历年最大日降水量113.3mm(1956年8月613),历年最大1h降水量46.6mm(1988年8月3日14时)。

1.2洪水特征

磨盘山水库洪水为典型的雨洪径流,年最大洪峰集中出现在汛期6—9月,尤以7—8月最为集中,78月出现年最大洪峰的概率为60%。

磨盘山水库洪水多单一峰,洪峰停留时间可分为两种情况:

(1)2004年9月28日前洪峰滞留时间为1l1左右。

(2)2004年9月28日水库大坝合拢后,自2005年凌汛至夏汛,由于水库泄流只靠导流洞,最大泄流能力只有110m3/s左右,个别有双峰型,一次洪水历时7d左右,洪水总量多集中在1—3d内。

历史洪水(1932—2008年)。历史洪水排序表见表1。

2洪水预报经验分析

磨盘山水库洪水预报方案主要采用降雨径流预报方案,本次分析采用19532004年的有代表性资料。

2.1产流方式

磨盘山水库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59.8him,多年平均径流深476.7mm,年径流系数为0.63。次洪平均径流系数为O.56。汛期由于降雨入渗影响,本流域地下水埋深较浅,暴雨洪水峰型尖瘦,次洪过程呈现涨洪陡、落洪缓的偏态型。一次洪水过程地下水比重均占总径流量的10%一20%,退水时段持续颇长,由此可以确定本流域产流方式是以蓄满产流为主,产流量计算采用降雨径流经验相关法。

2.2产流参数的确定

2.2.1的确定

由前期雨量计算,也称前期影响雨量,为土壤湿度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Po-l+l=(Pl+P)

设每年5月1日=30,用公式Pm+1=K(+P1进行逐日推算。每次洪水资料,则用水库流域内水文自动测报系统14个遥测雨量站算术平均值为流域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依据,并以,一为上限控制。

2.2.2,一的确定

由于该流域汛期降雨集中而又连续,流量过程多为连续峰,因此,选择完全满足推算k条件的资料比较困难,推求的,一可能存在一定误差,由《黑龙江省产流参数的地区规律》一文可知,拉林河流域,一为90mm,故此方案中仍取90mm。

2.2.3值的确定

根据建库前沈家营站1953~1974年实测水面蒸发资料计算各月蒸发量均值见表2。

为了计算,值采用固定系数为0.93。

2.3一次洪水径流深总的推求

2.3.1退水曲线的形式选取多次峰后基本无雨的径流过程点绘关系曲线图,综合出£退水曲线。由于本流域平均坡降较大,洪水具有明显暴涨暴落的特点,峰后退水段只有当地表径流终止后才渐变缓,故退水曲线可选在较小流量以下部分。退水曲线与本次洪水过程起涨流量Q起有较密切的关系,当起涨流量较大时,表明前次地下径流在本次洪水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大,所以本次洪水退水愈慢。反之若起涨流量愈小,本次洪水退水愈快。

2.3.2基流

基流是深层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量,根据对历年畅流期最小流量分析确定为l5m3/s,在洪水后或较丰水期则确定为20I3/s、30m3/s。

2.3.3R蘸的推求

采用水平直线分割基流,再将连续洪峰按所选退水曲线割去前期退水,即得本次降雨相应的径流深Rg。采用下式来计算

尺总=∑Q×/XtX3.6/F×1000

2.4降雨径流相关图分析

拟定的PPoR及P+R相关图,高水点子少,由于一般多为复式峰,低水点子较乱,因56月的洪水由于地表尚未完全解冻,使径流深偏大,再者5月1日Pn定30rnm也影响5~6月的洪水预报精度。

2.5建库后汇流分析

自20032008年的19次洪水过程统计中,只有“04一077—24”洪水相对较大,就以此次洪水为例来分析各入库控制站及磨盘山水库的汇流情况。各入库控制站汇流情况:

亮甸子水文站2004年7月24日2时14分降雨停止24日8时出现洪峰,汇流时间接近6h。

王家街水文站2004年7月24日1时31分降雨停止24日9时出现洪峰,汇流时间为8h30min。

大新屯水文站2004年7月24日1时08分降雨停止24日7时出现洪峰,汇流时间接近6h。

2.6突出点据分析

“88—07一l8”号洪水,降雨中心偏下游,使预报径流深偏大。

“88一08—21”号洪水,降雨中心偏下游,使预报径流深偏大。

“00一07—17”号洪水,由于前期较干旱,损失较大,使预报径流深偏大。

3体会

(1)雨量观测为日雨量,人为分析12h单位线有一定误差,所以对预报结果有一定影响。

(2)设每年5月1日为30mm,纯经验性。另外,在计算中取用同一值,累积到后期误差偏大,同样对预报结果有一定影响。

(3)由于考虑地面径流实际过程,本方案汇流单位线净雨深在10.0l左右,未对单位线进行修正。

(4)水库上游各控制站资料年限较短,构不成资料系列,使产、汇流分析计算比较困难,也使预报因子很难选择。

(5)由于流域面积较小、汇流时间短、控制站资料年限短,对预报精度有一定影响。

(6)磨盘山水库实用洪水预报方案将随着资料系列的增长而需逐步加以分析完善。

[参考文献]

[1]葛文军,邢贞相.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洪水过程预报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3):166—167.

[2]关晓芳,历红雨,孙振林.五常市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减灾措施[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3):92—93.

[3]潘华盛,王春丽,高煜中.山洪灾害发生规律及成因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1):5—9.

[4]刘守财,毛世峰,孙景路.二门山水库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讨论[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2):56—57.

[5]马振.振弦式传感器在磨盘山水库大坝渗流观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6):378—379.

[6]谢昆亮,马冲,王宇.哈尔滨市洪涝风险分析与灾情预警[J].水利科技与经济,2O07,13(10):752—753.

第3篇

[论文摘要]干旱是制约泰来县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介绍泰来县旱灾情况、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情况及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工程建设对本县抗旱及其他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全县辖8镇2乡,83个行政村,532个自然屯。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8万人。全县总幅员面积39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1.5万亩、草原109万亩。境内有“一江五河”(嫩江、托力河、二龙涛河、呼尔达河、小绰尔河、乌裕尔河)、374个泡沼。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2.37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3.22亿立方米。全县水源充沛,地表和地下水贮量非常丰富,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0-30mm,年径流量0.78亿立方米,过境河流嫩江多年通过我县水量241.82亿立方米,大绰尔河年平均引水0.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地下水量为3.70亿立方米。

二、旱灾情况

泰来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风大,夏季高温少雨,秋季干燥多风,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降雨量392.6毫米,且雨量分布不均,80%集中在6、7、8月份。年均蒸发量1717.1毫米,是年均降雨量的4.4倍。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在20天以上,最大风力达12级,是典型的风沙干旱区。自1949年-2006年58年中,我县发生旱灾48年,春旱连夏旱20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几乎年年春旱,特别是自2000-2006年,旱情越来越严重,春旱连伏旱,夏旱连秋吊。一是2000-2004年,五年降雨量分别为217.1毫米、189.2毫米、310毫米、385.8毫米和194.2毫米,分别比历年平均降水少175.5毫米、203.4毫米、82.6毫米、6.8毫米和188.4毫米。2000年以来,高温少雨导致我县连续特大旱灾,旱灾面积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二是连续干旱使全县土壤墒情降到历史最低点,我县岗地、平地、洼地10-30厘米耕层土壤含水量只有6.9-12.7%。三是全县地表水蓄积量急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大。除嫩江、托力河和少数几个泡沼外,其它河流、水库和泡沼全部干涸,正常年份全县374个泡沼蓄水可达1.4亿立方米,但现在蓄水量不足0.2亿立方米。由于干旱,自建国以来,我县累计作物受旱面积3419万亩,受灾面积2760万亩,成灾面积2129万亩,绝收面积363万亩,旱灾共造成损失粮食136万吨,经济作物损失9.9亿元。2004年作物受旱面积达182.9万亩,成灾面积155.6万亩,绝收面积80.5万亩,损失粮食24.15万吨,经济作物损失2.7亿元,草场受旱面积109万亩,其中70万亩返青后干枯,林业受旱面积50万亩,导致新植林的成活率仅为45%。2005年作物受旱面积达100万亩,成灾面积75.8万亩,绝收面积30.2万亩,损失粮食12.5万吨,经济作物损失0.31亿元。2006年作物受旱面积达150万亩,2007年旱灾面积71万亩,绝产面积15万亩。

三、规划依据及工程概述

干旱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最主要因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县的干旱问题,县委、县政府从我县水资源条件出发,依据通过水利部和省水利厅专家审查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抗旱总体规划报告》(2002年10月),委托齐齐哈尔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2003年11月)和《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位于泰来县中南部,行政区划包括江桥镇、平洋镇、克利镇、胜利乡、泰来镇、宁姜乡等6个乡(镇),23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70万亩,其中耕地75.2万亩,总人口11.28万人。

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从嫩江取水。工程有灌溉和引洪两项任务,提水灌溉水田8万亩,旱田22万亩,解决抗旱水源27万亩,提水流量20m3/s;引洪水到宏胜水库及周围湿地,年最大自流引水量1.084亿m3。

引水工程渠首位于江桥水文站上游约6km,嫩江与绰尔河交汇处的杏花山开山口。嫩江水资源比较丰富,根据江桥水文站45年径流系列(用水还原为天然径流)进行分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5.3×108m3,(多年平均流量为714m3/s),年径流CV=0.46,P=75%的年径流量为149×108m3。

本区地势由西北逐渐向东南倾斜,地形坡降1/3000-1/7000,北部较平坦,南部遍布泡沼、湿地及沙岗。

干旱是本区主要自然灾害,造成农业减产,地下水位降低,灌溉水严重不足,草原、苇地退化,土壤沙化、盐碱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民生活水平很低,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四、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2007年,我县先后完成了《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和技术审查工作,完成了《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水土保持论证等六个相关论证。省水利厅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具了审查意见,项目土地预审和水资源论证分别得到省国土资源厅、松辽水利委员会批复。2007年11月,省水利厅将项目建议书报水利部审查。2008年1月,水利部委托松辽委对该项目进行了立项审查并提出核批意见后,2008年6月水利部商同国家发改委同意该项目由我省发改委立项审批。2008年8月,省发改委先后批复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省水利厅批复了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项目渠首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08年9月20日工程正式开工。

五、工程建设其他意义

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建成后除可以解决本区农业用水解决干旱问题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引水工程是泰来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各种经济的需要

目前泰来县中南部地区耕地面积75.2万亩,主要以旱田为主,种植结构为玉米、高粱、绿豆等低附加值农作物。引水工程实施后,可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湿,退耕还草,以草原为中心发展畜牧业,以水面为中心发展畜禽养殖业,促进各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引水工程可为泰来县中东部补充地下水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降水偏少,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趋势,据1995年至2001年对泰来县城周边6眼井(好新白庙子、宏升郑家屯、街基绿化、胜利五家子、平洋镇、泰来镇)实际观测资料分析,该区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46m,极值最大降深达2.13m,致使该区20%的农田井抽不上水,60%的农田井抽水量不足,因此实施引水工程,将嫩江水引入该区的湖泡中,补充地下水。

(三)引水工程充分利用了现有工程

引水工程输水渠道利用已建江桥灌区灌溉渠道,进行整修扩建,引嫩江水入宏胜水库等库泡,进行调蓄,减少工程占地。

(四)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第4篇

[关键词]方志馆;馆藏;建设

方志馆是这几年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事物。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省、市、县三级已建有方志馆140多个,还有很多省市把方志馆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1]。作为城市进行地情教育、国情教育的主要场地、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有效途径、面向社会城市文化服务设施的一个创新[2],方志馆在全国范围内,正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这样一个集展示、存储、服务、研究的多功能合一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功能庞大。它应当是地方文献收藏中心,是地情宣教中心、是地域发展研究中心,是领导的参谋与助手,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部门。在方志馆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职能中,存储功能是其立馆之本。强大的资料储备能够为方志馆展示职能和研究职能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为服务功能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其他一切功能一旦失去“资料”这一依托,将成为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在外部同行林立、自身条件有限的形势下,各家方志馆既要加大馆藏数量,又要在如何体现馆藏特色上做足功夫,这是面临的严峻问题。

以下,笔者就方志馆馆藏建设工作提几点想法。

一、拓宽馆藏范围

方志馆馆藏与地方相关的文字资料。从这个角度来说,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报刊、与地方相关的论文、其他地方文献等都可以纳入到方志馆馆藏的范围内。其中,地方报纸能够忠实记录地域内发生的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情况,反映舆情,提供史实;地方期刊记录城市各界别观点,反映城市文化水平;与地方相关的论文从学术层面剖析地方历史,从理论深度探讨城市发展,为执政者提供思路、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并反映城市学术水平。

以哈尔滨为例,据《中国邮政邮发报刊简明目录》记载,在哈尔滨范围内出版的报纸有30种,杂志有244种,而“中国知网”上关键词为“哈尔滨”的记录有81830条,具体类别见表1。

方志馆如能将这些文字资料纳入到搜集范围,将拓宽馆藏格局,完善馆藏体系,丰富馆藏内容,吸引各类读者,达到服务目的。

二、丰富搜集手段

传统的资料搜集方法有采购、交换等方式。采购的方式有渠道正规、资料更新及时等优点。但其缺点就是不能搜集到已经停止出版的、散佚民间的、非正式出版的、出版数量极少的资料。交换的方式较为省钱,但是短处也极为明显,就是方式被动、获取有限。

在资料搜集方式方法方面,除了通过采购、交换等传统资料搜集渠道以外,还可以通过加强民间采购和网络搜集等方法。这些新的方法填补传统方式搜集空白点,与之形成互补,构成更为完善、更为积极的搜集体系。

1.加强民间搜集

方志馆搜集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文献。这些资料经历岁月洗礼,很大一部分散佚于民间,零散的存于个人手中。一些民间书商看中商机,进行搜罗集中。这些书商或大或小,在街头巷尾及网络上进行出售。

笔者统计,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关键词为“北京”的资料就能搜索到14887719项(不计重复),关键词为“哈尔滨”的资料能搜索到742955项(不计重复)。当然这些资料并不完全都是地方文献,但是其中不乏明、清、民国、各时期的珍稀资料。存在于街头巷尾的民间书商则更是数量可观。另外,地方名人后人和文物商店、物资回收部门、印刷厂、打字复印社等机构可能会存有一些地方史料。是民间采购需要留心的地方。

以哈尔滨市方志馆为例,在搜集到的著述中,不乏大量反映城市文化、历史遗迹、具有珍藏价值的作品。如:探索“音乐之都”哈尔滨历史上西洋音乐发展历史的《哈尔滨西洋音乐史》、讲述瑞金中国工农军卫生学校发展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后医大发展历史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史(1931—1985)》、记载哈尔滨肉联红肠和小肚等各种副食品的配方的《肉类熟制品学习班讲义》等珍贵资料。通过民间搜集,哈尔滨市方志馆获得公开、非公开出版资料200余份(本)。大大丰富了馆藏。

一些散佚民间的资料,因年代久远,除具有文献性外,还具有一定的文物性。重视民间资料的搜集。不仅是方志馆强化存储功能的重要途径,而且也可以对古旧书籍进行抢救和保护,意义巨大。

2.重视网络搜集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数字信息导入与数字平台构建与日俱增。数字化资料易于保存、不占物理空间、方便携带和传播、查询方便等优点为地情资料的利用创造了新的可能。数字化产品越来越多,大量纸介质书、报、刊被数字化,网络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和地方文献。这就要求方志馆工作人员能利用各种数字平台,搜集电子化的信息资料。

笔者就曾在俄文网站上搜集到《Сборник договоров

России с другими

государствами 1856-1917》

(《1856—1917年俄国与他国约章汇编》,1952年)、《Русская книга в Китае

(1917-1949)》(《1917—1949年俄人在华出版书籍》,2003年)、《Россия на Дальнем

Востоке》(《俄国在远东》,1904年)、《Белый Харбин: середина

20-х》(《20世纪哈尔滨白俄》,2003年)、《Печатные издания

харбинской россики》(《哈尔滨俄人印刷出版物》,2003年)等俄文原版史料30余份,在汉语网站上搜集到《珠河县志》(民国十八年)、《桦川县志》(民国十七年)等志书资料168份,且都为免费下载。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搜集方式要求工作人员除应具有一定的学识水平及辨异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资料敏锐度、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最好有双语操作能力,以及丰富的网络应用经验。这样,在网络搜索中,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游刃有余,搜集到有用的资料。

如今,“数字方志馆正以其快速查阅指数、高度资源共享、存储指数载体多元化并提供免费得公共服务二成为修志工作的新领域,在线修志、网上读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4],网络平台作为资料搜集的渠道在建设数字方志馆方面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突出馆藏特色

随着社会信息量呈几何级增长,地方文献也越来越多。方志馆作为新生事物,一家和一家之间的运营经费、硬件设施等都千差万别。这就使得很多方志馆在搜集资料上无法做到“求多求全”。而馆藏建设工作是方志馆的刚性要求。现实条件与职能定位矛盾凸显。为解决这一矛盾,方志馆除了如前所述进行网络搜集,以节省资料存储空间外,还可以围绕一些题材,有选择性的收藏地方文献。

“资政”是方志馆的基本职能之一,条件有限的方志馆可优先选择这一方向来搜集资料。例如,在我国一些有水患“传统”的地区,可汇集整理反映水利治理方面的专题资料,包括全国各地的水利志、江河湖泊志、水利年鉴、水利方面的地情书,为防涝工作人员提供参考资料。农业大市、工业弱县亦可以针对本地区经济特点收集农业、工业方面的资料,进行系统化,成为专题资料库。又如,可搜集本地党政领导的讲话、报告、党政机关编印出版的内部刊物、文献汇编、专题资料、调查报告等形成领导发言信息库,以便随时查阅,服务资政。

在拓宽馆藏范围的前提下,方志馆可结合地方特色,围绕其他主题,建立资料收藏体系。在报刊收藏方面,方志馆可建立“地方报纸库”、“地方学术期刊库”、“地方农林期刊库”等专门资料库。在论文收藏方面,可以建立“地情论文库”、“经济发展论文库”等特色文库。

特色馆藏的建设一方面缓解了经费、场地对方志馆馆藏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彰显地方城市特色,助力地方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

方志馆在全国范围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志馆的发展建设中,它也会不断从图书馆、档案馆的等传统图档管理部门吸收、借鉴馆藏工作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今后其馆藏建设将朝着数量丰富、结构优化、特色明显、查询便捷的方向发展,并加快由传统的“文献保管型”向“文献资料开发型”转变[5]。我们有理由相信,方志馆一定会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朱佳木.什么是方志馆以及应当怎样建设方志馆——在杭州方志馆设计方案论证会上的讲话[J].中国地方志,2012(2).

[3]中国知网.

[4]张旭,石再军.数字方志馆的法律定位[J].黑龙江史志,2008(21).

第5篇

【关键词】再工业化;再农业化

一、“再工业化”理念提出背景

20世纪70年代,“再工业化”是针对德国鲁尔地区、法国洛林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日本九州地区等重工业基地改造问题提出的。因此,“再工业化”不是一个新概念,本意是在对传统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中,对传统工业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再工业化”理念再次重提,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 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很多专家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近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美国新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实体创新而非金融创新,因为金融创新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金融市场过度扩张及金融资产过度升值、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经营风险无法控制等等。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所谓“新经济战略”: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 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这也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

回顾美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 由于资源环境问题,传统产业失宠于投资者;今天的美国,正实现着由过去把工业生产大量环节转移海外的“去 工业化”到现在“再工业化”的快速转身,这个调整和“转身”令人关注。

应当看到,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是一种现实的考量。尽管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只有15%左右,但由于经济总量巨大,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仍高达20%左右,依然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现在,美国力图通过“再工业化”重振本土工业,一方面是防止制造业萎缩失去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一方面是要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寻找像“智慧地球”一样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而不是仅仅恢复传统的制造业。

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就是在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实现再一次依靠“再工业化”来推进实体经济的转身与复苏。

二、“再工业化”内涵与实质

(一)“再工业化”基本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再工业化”的概念和内涵不断丰富和变动。韦伯斯特词典对“再工业化”的解释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特别是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的现代化并鼓励新兴工业部门的增长”;Roy Rothwell和Waiter Zegveld把“再工业化”定义为产业的结构转型面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要素和产品以及服务于新市场以新技术创新为主的产业等;Random House Una-bridged Dictionary对“再工业化”的解释:通过政府帮助、税收激励、工厂和机器现代化等途径实现的工业和工业社会的复兴。

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是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和鼓励新兴工业部门的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这一概念的再次盛行,反映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过去那种“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和重归实体经济的愿望。

(二)“再工业化”精神实质。美国所指的“再工业化”绝不仅是简单的“实业回归”,而是在二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三次工业化,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如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环保、信息等新兴产业,从而重新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这对于正在试图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无形中增加了新的发展障碍。

新兴产业是未来工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由于围绕新兴产业所形成的产业群可能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繁荣的支撑点,因此是“再工业化”的主攻方向。从长期看,为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各国需要加大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动新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从短期看,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三、“再工业化”理念对我国农业发展启示

我国是农业大国,目前,农业也同样存在“去农业化”的现象和发展趋势。最近几年,虽然我们国家在工业与其他产生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产值占总产是的比例很小,已经低于15%,但我们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农业是我们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生存的根基,尤其从从业角度看,农业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去农业化”不仅是农业高校发展之忧,更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忧。现在,我们对“去农业化”不加反思和行动,将来,“去农业化”可能会让我们食不果腹,社会和谐也将受到威胁。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工具的出现,以及后来铁的冶炼和应用,使金属工具得以应用,由此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施肥改土、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将原始农业推进到传统农业时代,从而,创造了四千年辉煌的农业文明。然而,随着近代科技革命,古代农业文明让位于近代工业文明,农业进入了工业化农业时代。以无机能源为支撑的近代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因此,鉴于目前农业工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一定问题,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而言,有必要对“去农业化”现象进行再思考。立足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需求、以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进行“再农业化”,将近代农业推进到现代农业。

第6篇

关键字:中型水库;运行管理Abstract: Nowadays, the reservoir in the people's life in the wa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Reservoi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is now the city of Lianzhou on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indigo reservoir, combined with my years of working experience in the reservoir and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reservoir, analyzes the existing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reservoir problem,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edium reservoir.

Keywords: medium reservoir; oper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P34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连州市上兰靛水库概况

连州市上兰靛水库位于市区正东40公里的龙坪镇朝天石桥村委上兰靛村,集雨面积48.8平方公里,总库容1858万立方米,相应水位308.30米,正常蓄水位305.00米,库容1450万立方,土坝高42.95米,坝长180米, 宽8.0米,工程等级为三级。该水库捍卫下游几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和人身安全。同时保证下游几万亩农田的正常灌溉以及107国道五公里的安全,是一宗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

2 水库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水库的运行管理系统不完善。现如今,连州市上兰靛水库工作人员一直仅有2至3人,管理人员欠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外,水库管理资料不健全,虽有专门的人员对水库的资料进行定期和系统的整理,但仍不够完善。

2.2水库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现任的水库工作人员中只有一人为专业人员,其余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具备水库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

2.3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落后。由于上兰靛水库规模不大,加上管理系统不完善和管理人员平均素质不高,造成管理技术的落后,这对上兰靛水库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2.4水库的经营方式少,有很多可以开展的项目都没有开展起来。管理经费少,水库运行中没有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可使用的管理经费不足,不能够很好地开展水库的运行管理工作。

3 完善中型水库运行管理的方法

上兰靛水库的发展对周围人民的生活和农田的灌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规范水库的运行管理,充分发挥该水库的重要作用。结合上兰靛水库的实际情况和笔者几十年的水库工作经验,对上兰靛水库运行管理工作提一下几点意见:

3.1明确水库管理的方向

要做好中型水库的运行管理工作需要坚持一下几个原则:

(1)把预防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把安全摆在第一位。水库一大重要作用就是预防,把预防贯穿于整个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可以促进管理的科学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安全性。

(2)实行标准化管理。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促进工作更好更快的进行。水库的运行管理也不例外。实行水库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益,减少盲目性及随意性。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作质量的标准化,指管理工作要保证各个设备和各项工作正常的进行和完成;二是工作量的标准化,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的工作的数量,它是质量度的具体化,是保证高质量的前提条件。

(3)保障水库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水库的资料一直伴随着水库的发展存在着。在日常的资料管理中要及时做好资料的记录、整理和保存。水库的工作人员是不断变更的,为了保证水库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在人员更替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水库资料的交接和管理。

(4)管理工作要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实现自动化管理。现代科学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现如今,自动化管理在水库的运行管理中有大好趋势,它主要包括:水工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的自动化;大坝观测自动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自动化等等。例如:大坝的观测已经可以实现远程操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档案的归类保管也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等等。

3.2建立健全水库的管理系统

(1)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政策,制定合理科学的水库运行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健全水库机构,依据水库的各项工作特点划分不同的部门,并且给每个部门配备至少一名专业人员,解决水库一人独揽全局的局面,促进水库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各项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3)提高水库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库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两个方面。首先在人员的挑选上要任用高素质的人才:其次,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定期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和学习,引进新的技术、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3.3注重水库的检查观测和维修保养

水库应该派人每天对水库的运行和基础设施进行观测和记录。观测内容包括:陆地水文观测,降雨量,库水位,库容量,进库出库量,渗流量的观测,水工建筑物观测,大坝变形观测,水平,沉陷位移,测压管的观测等等。每天观测的情况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保存。基础设施的观测具体还包括:水库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观测设施等等。这些设备保障着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对水库的正常工作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对这些设施进行观测,确认设施的完好程度及保证它们能正常的运行。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以免酿成大祸。白蚁一直对水库的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胁,所以,白蚁的防治工作一定不能懈怠。在汛期来临前,要认真检测和维修保养水库的设备和基础设施,确认水库能够适应汛期的最大水量。在雨水多的季节还应该加强对水库水位的观测和记录,及时调整水库的工作状态,保证水库的安全,发挥水库在雨季的重大的蓄水作用,保证周围居民正常生活和农田里的灌溉量。

维修保养是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目的是通过对水库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维修和保养保证水库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够正常工作,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此外,还应定期对水库进行安全鉴定,指在观测和维修保养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对水库的设备进行专业的鉴定,保证其正常运行。水库的更改大修和除险加固工作也是管理工作的重点,他能保证水库的安全和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3.4制定合理科学的水库运行管理方案

水库在汛期对居民生活和农田灌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时对水库的运行管理要十分严格。但是在非汛期时,水库的运行管理工作也不能松懈。水库管理人员要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本地气候状况等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水库运行管理方案。

(1)对水库的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在汛期时最大蓄水量是多少、最高的蓄水位是多少要有确切的了解。汛期水位猛涨时,怎样在保证水库安全的情况下控制水位、采取什么措施等都要有具体的方案。制定防洪预案:万一水位过线,在什么情况下周围居民需要进行撤离、怎样撤离、抢险队伍的安排落实、抢险物资的准备、选择什么样的通讯联系方式等等。这些问题的考虑要面面俱到,以免发生情况时措手不及,造成巨大的损失。

(2)在非汛期,怎样对水库进行监管和维修保养,保证水库在非汛期时也能正常运行工作。

这些问题,无论大小或轻重缓急,都要形成确切的方案。这些方案对水库的运行管理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方案编制人员在编制方案时务必深入调查,结合实际,编制切实可行的方案。

4 结束语

水库的运行管理工作对水库管辖范围的经济、农业、人民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好水库的运行管理工作,保证水库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农业的发展,保证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金京权;金京波;水库大坝安全检查中的常见问题研究综述[J];吉林水利;2011年09期

[2]李胜;李庆;浅谈吉林市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水规总院副院长 董安建;增强安全意识 加强小型水库勘测设计工作[N];中国水利报;2010年

[4]邱国典;小型水库加固除险的常见方法[J];华章;2012年26期

第7篇

【关键词】安化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前 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21世纪,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我国民族的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是执行国家可持续发展大战略的人才观,青少年的健康备受国人的关注。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安化县农村地区10所初中(不包过私立中学)每校随机抽取学生30人共 300 人,教师抽取一人共10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下载并整理出数万字的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资料。查阅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相关的论著,为本文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以安化县10所农村中学部分学生、老师、为调查对象,然后对初中三个年级进行随机抽取班级发放问卷,调查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具体情况,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4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291份有效问卷率97%。教师发放10份调查问卷,回收10份,有效回收率100%.

3.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访谈法

深入农村中学,向农村中学学生、教师和指导老师了解情况。

5.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数十篇相关学术论文进行归纳与演绎,以求其内部实质。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安化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发展体育能力,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里素质和道德品质。在安化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使得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热心,敷衍了事。上课热情不够高,往往是得过且过,即使上多数也是在“放羊”,一上体育课,操场绕两圈,然后就是自由活动,这就是安化县农村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现状

通过调查表明了安化县十所农村中学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作为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对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场地不足,体育器材严重缺乏,直接制约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根据调查发现,安化县农村中学体育器材配备最好的是篮球场,平均每个学校2.5个。据本人走访得知:安化县农村初级中学里没有一块400M标准跑道,各校的环形跑道均在200m-250m 之间。此外对学校多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学校现其他的场地状况,如乒乓球台、足球场等均难以达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相对应的要求

(三)学校体育教学的管理以及领导对体育的态度

调查的安化县农村中学中,每周开设一节(大多是毕业班)占 30.33%。每周开设两节占63%。三节或更多占6.67%。由于毕业班课程繁多,一些学校就缩减了体育课用于补习文化。通过调查,现如今安化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完全达到课时安排。大部分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透,形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有不少的校领导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不愿在体育上投资,对体育意识相当淡薄,为了应付初中升高中体育达标,只是到了初三下学期才狠抓一阵子。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影响知之又少,在学校义务教育中不懂得运用相应的权力去维护自己应得到的义务教育。

(四)训练与竞赛情况

在走访调查的10所农村中学中,由于与农村中学缺乏经费,每年的中学生体育考试都不用去参加,忽视了中发《(2007)7号》文件的精神,影响了全国阳光体育的进展。侵犯了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部分权利。所以安化县农村中学的的现状在学校的制度下没有发展学生训练的计划。有8所学校每年开运动会或组织其他比赛,有两所学校因场地或其他原因,近年来不举行运动会,校@体育文化气氛不活跃。传统项目学校开展的数量少。从这些现象看来,安化县农村中学的教育制度和体育训练与竞赛活动的开展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五)课外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小学,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含体育课)。“两操”作为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对于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也做了相应的调查。“两操”开展的程度比课外活动开展的好。原因是,“两操”不需要器材,由于农村初级中学场地、器材严重匮乏,限制了课外活动的开展,另外,也有一部分学校取消课外活动,作为学生自习时间用,剥夺了学生锻炼身体的权利和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和心里健康。

结 论

学校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校体育教学的观点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而限制了农村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态度不够严谨,成为影响安化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中学的体育场地和器材等相关硬件均没有相应的保障,在客观上阻碍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学校的不重视和教师的“放羊式”教学,让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热情和积极性。造成大部分学生上课态度散漫,也成了阻碍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因素。建议:提高认识,改变体育观念,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重对农村体育教师的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体育教学。

作者简介:许好强(1985-),男,湖南长沙,2008年12月继续教育学院体育专业,本科,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甘肃;循环型农业;模式

引言

循环型农业是一种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强调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不仅要求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形成基于全社会的大循环,更要把与农业关联的产业组织成“自然资源一农产品一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通过优化农业生产至消费的整个产业链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将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有害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最终实现农业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1]

一、甘肃省发展循环型农业的现实基础

(一)地貌类型

甘肃省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都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这一地区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甘南草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高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起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是甘肃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祁连山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荒漠、草地、森林、冰雪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河西走廊以北的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这里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沙大,山岩,荒漠连片。[2]

(二)土地资源

甘肃省土地资源丰富,但可以利用的面积比较小。甘肃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7位。[3]人均占有土地量居全国第五位。其中,耕地面积为462.4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18%;园地面积为20.5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5%;林地面积为518.2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41%;牧草地的面积为1410.8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05%;其它农用地129.69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8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面积为87.8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3%;交通用地面积为6.51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14%;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8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6%;其余的为未利用土地,面积为1849.99万公顷(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岩石砾地等)占土地总面积的40.71%;其它土地58.76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29%。[4]

(三)气候条件

甘肃地跨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3个气候带,既有季风气候区,又有干旱气候区和高寒气候区,水平地带和垂直分异性相互叠交,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这种复杂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是全国少有的,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气温年差和日差大。河西走廊气温年差大约为30―34℃,陇中和陇东大约为25―30℃,其余地区在25℃以下。全省气温日差在10―16℃之间,河西为12―16℃,河东为12―15℃之间。(2)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省年太阳辐射量大约为4800―6400MJ/m2,年太阳辐射量一般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陇南大约为4800―5000MJ/m2,河西走廊大约为5800―6400MJ/m2,甘南高原大约为5800―6200MJ/m2,省内其余地区大约为5000―5800MJ/m2。(3)热量条件较好。全省除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地的部分地区因海拔高,气候寒冷,热量条件不能满足种植业的发展要求外,其余地区均可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种植业。[5](4)风能资源丰富,河西的肃北、安西、金塔、民乐、永昌、古浪、景泰、天祝以及其他县的高山峡谷,河东地区的会宁、通渭华家岭和甘南州的部分山地等,年平均风速达3―5m/s。

(四)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系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6],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纵贯全省东部、中部以及甘南大部分区域,省内流域面积14.45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地处甘肃南部,包括陇南山地全部及甘南南部省内流域面积3.843平方千米,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流域面积27.11万平方千米,约占甘肃省总面积的60%,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河流大部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7]

鉴于上述复杂而严峻的生态环境现实,甘肃省农业只能走循环型发展道路,既要用好自身的地理条件、气候与资源优势,又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走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二、甘肃省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模式

根据甘肃省各区域农业生态现实与基础,结合各地区地理条件与气候特点,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立体复合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就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生物物种的特点,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内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生物生长的“时间差”与“空间差”,合理的利用光、热、水和土地等资源而建立的多物种共生,多层次配置的立体种植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生物类群(如:林木、农作物、鱼和药材等)在该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互惠互利。该模式是探索节约农业资源,防止生态破坏和保护生态平衡的一种循环型农业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林牧结合型模式

以牧业为中心,通过开发草场资源,适度发展各种林木(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实现林牧并举,以牧促林,以林保牧,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好结合。这种模式适合在甘南、临夏、河西等地的部分地区推广。

2.农林牧结合型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以林业为基础,以农牧业为中心,适合于一些山区和荒山荒坡较多的地区。荒山、荒坡植树造林,林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和其它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从根本上促进粮食生产及其他农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尤其适合于我省中部一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以及天水、陇南、平凉、庆阳等地市。

(二)“生态家园”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农村庭院有限的空间,建立高效农户生态系统,以构建家庭内部“种植―养殖―家庭生活”循环链为主,目的是以减量化和资源化来解决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污水。循环体系中以沼气为纽带,把种植业―农民生活―养殖―沼气―堆沤肥5个不同的子系统组成一个有机体的物质能量的循环体系,有助于减少种植和养殖产业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家庭环境卫生状况。甘肃省农村基本都是家―户―院,而且每家的庭院都不小,发展庭院型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潜力。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耦合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就是强调规模化生产,利用农业产业模式之间的链接关系来实现对能量与物质的高效循环利用。这种循环模式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接,资源循环呈现多层次的特点。通过对种、养初级产品的加工,多层次利用,使产品多次升值,提升农产品生态经济效益。该模式是循环型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

1.种―养―加生态型(一)

以养殖业为主体,种、养、加相配套的生态农业园模式。该模式实施主体单一,类似工业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形式。生态农业园内的废物已经在内部形成封闭循环。既保持了循环内各环节的动态平衡,又获得了较高的产出效益。这种模式适合在甘肃陇南、天水和张掖的部分地区推广。

2.种―养―加生态型(二)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实施主体为农户+公司;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这种模式与前一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环节。不但促成了农副产品的增值,而且有利于消化吸收大量的农村富足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全面发展。这种模式在甘肃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

(四)生态恢复型模式

生态恢复型发展模式是把现代化技术和传统农业通过合理的投入,使农业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保持良好的物质能量循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土壤改造、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沙漠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土地复垦。

甘肃省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干旱多灾,自然环境恶劣,荒漠化、沙化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传统农业中长期的不科学施用化肥、农药,使农产品也由于药物残留受到污染。通过大型农业机械进行深耕、测土施肥等措施,减少化肥挥发,提高耕地质量;通过静电喷雾、低量喷雾、控滴喷雾等技术精密喷洒农药,提高药液在植物叶片上的有效沉淀率,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养分,达到肥田和防治污染的双重效果。这种模式适合与甘肃省中部一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以及天水、陇南、平凉、庆阳等地区。

参考文献:

[1]方杰.四川循环型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庆广.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博士论文.甘肃:兰州大学,2007,46.

[3]刘润萍,陈炳东,岳云.关于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

[4]2009年《甘肃省统计年鉴》.

[5]吴新年.甘肃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21(9):16.

[6]刘昌明.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