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维修工程论文

维修工程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18:01: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维修工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维修工程论文

第1篇

1.1应急维修方法

为了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工程机械故障情况,应做好事先预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机械正常运转。具体预防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档案。根据工程机械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工程机械档案,包括零件目录、使用方法和维修手段等各种基础性资料,同时还要制作相应的登记卡,以便将维修时间、维修地点、维修部位和零件更换等信息详细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工程机械的实际运用情况,还能给日后的维护检修工作提供强有力参考依据。

(2)维护保养。施工人员对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工程机械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磨损与擦伤等现象,使得施工效率不断下降,最终导致机械故障产生。针对这一情况,施工人员一定要做好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业务素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工程机械设备的不断革新,人们开始对工程机械维修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施工单位应组织所有维护人员展开相应的培训活动,以有效提高专业化能力,增强自身业务素质,这对于工程机械施工现场的应急维修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应急维修方法:

(1)塔吊起重臂与平衡臂折臂。首先,立即停止塔吊动作,并根据抢险方案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焊接措施,接着紧固塔吊结构,也可以运用连接手段将塔吊结构与其他结构有效结合在一起,避免因塔吊拆除或倾翻而导致意外事故产生;其次,采用2台起重机,1台锁平衡臂1台锁起重臂,注意其中一台机械要将平衡力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防止发生因力倾翻情况;再次,严格依照抢险方案顺序执行,把处于平衡臂与起重臂内的变形连接件提取出来,利用气焊将其完全割开后,采用起重机取出臂杆;最后,根据拆塔程序对塔吊实施拆除,如果遇到变形结构,那么就要利用气焊将其完全割开。

(2)塔吊基础倾斜与下沉。首先禁止塔吊的所有动作,再适时锁紧回转机构,以便防止转动情况发生,最后根据塔吊的实际情况做好地锚的设置工作,严格控制塔吊基础倾斜与下沉。

(3)塔吊倾翻。首先,在不损坏塔吊失稳受力的基础上,采用焊接方法与连接手段来提高平衡力矩水平,以有效避免塔吊倾翻;最后,合理选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起重机,根据抢险方案逐步拆除塔吊,如果遇到变形部件,就要利用气焊将其完全割开。

1.2应急维修技巧

拧螺栓、拆轮胎与割轴承等均属于工程机械的应急维修技巧,这些技巧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拧螺栓。在工程机械维修工作中,拧螺栓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因为施工现场没有合适的扳手,所以使得机械零部件的拆装无法顺利完成,特别是从国外购买的螺栓。为此,工程机械维修人员必须对拧螺栓方法做适当改进,例如在扳手大于螺栓的情况下,应合理选用一些铁丝和铜皮等材料垫于扳手内部,接着逐步增加气力做机械拆装工作;在扳手小于螺栓的情况下,应合理选用锉刀来扩大扳手开门口,这样便于拧动机械螺栓。通过上述拧螺栓方法对工程机械进行拆装,不仅可以及时处理相应的机械故障问题,还可以有效延长扳手的使用周期。

(2)拆轮胎。拆轮胎在工程机械的应急维修中是一种极为艰巨的任务。由于轮胎具有使用周期长、维护保养不易等特点,使得轮辋有锈蚀现象产生,长期下来就会导致轮胎与轮辋紧密相连在一起。若维修人员单纯采取行走碾压或放气措施对轮胎进行拆卸,那么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情况,维修人员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拆卸方法,例如可先将锁圈取出,然后把水灌入轮胎和轮辋中,这样有利于提高效果,接着于轮辋中间插入适宜的铁棒,利用钢丝绳绑紧后,采用起重机展开起吊作业,这样便可以完全分离轮胎与轮辋。

(3)割轴承。大部分工程机械的连杆轴承都极易产生问题,而且连杆轴承在损坏后因轴承外圈无法与连杆孔分离,所以必须采用钢锯或切割机进行切断,但由于外圈过于坚硬,导致实施过程中打滑现象严重,这给机械维修带来了一定难度。维修人员面对这一情况时,可利用台钳紧固连杆,接着选用重型套筒扳手套住轴承外圈与连杆轴承,最后逐步夹紧台钳,以完全显露轴承外圈。

2结语

第2篇

1管理体制不顺

权责不明,运行管理机制存在问题水利工程大部分为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工程,公益性工程和经营性工程合在一起,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界定不清。水管单位责任主体不明晰;一些水利工程没有严格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水库工程中的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既为防洪保安发挥作用,又为蓄水、养殖、旅游等发挥作用。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各自所发挥的效益很难用准确的数据进行价值定量,区分其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

2工程老化失修

机械设备老化现象严重我国的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建国初期,当时的施工技术、施工条件、机械设备等还不是非常成熟,导致当时兴建的水利工程往往存在一定的质量、功能问题。就我市的水利工程来说,同样存在年代久远、连续运行时间长等问题,存在工艺相对落后、材料相对落后的问题。近年来省、市政府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和部分泵站的更新改造工作,水利现代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时随着水利工程的养护管理科学逐渐兴起,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养护成为水利工程事业发展的重点。

3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投入不足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部分相关部门的资金却不是很到位,这就导致相关的机械设备、人员等缺乏。以我市为例,大多数水利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水利设施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坏。虽然每年省、市都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进行专项拨款,但批复的维修养护经费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同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众多,每年汛前、汛后都要进行维修养护,日常也需要进行维护保养,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资金的短缺制约了管理水平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已成为水利工作的一大薄弱环节,成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一大障碍。必须把水利工程管理和建立水管单位的良性运行机制作为水利部门的一件头等大事来抓。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2)要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各管理单位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做到有管理用房、有办公设备、有规章制度、有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等。

(3)水利工程是保障工程,体现的是社会效益,只有加强管理,摸索出一套先进管理经验,才能保证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广实施。

(4)现代水利管理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水利管理技术人员,因此要加强水管单位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下水利发展的要求。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素质,必须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维修养护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

(5)进一步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带动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总结

第3篇

为科学合理的确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保证测算成果科学准确、真实可靠,按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试行)》(水总〔2015〕315号)、《宁夏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测算定额标准(试行)》,对县级区域内不同类别、等级的公益性和准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依据规模选取相应的综合定额标准,计算出单项工程年均维修养护经费,分类汇总得出县级区域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

2编报年度工程维修养护方案

工程维修养护方案是维修养护项目实施的依据,由工程管理机构或乡镇对小型水利工程开展拉网式普查,通过调查详细掌握辖区内工程现状,了解需要进行维修养护工程各部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维修养护措施,精心编制各类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项目县根据上级奖补资金和县级自筹资金落实情况,结合辖区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和特点,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自行确定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经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同时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规范维修养护工程的建设管理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完成建设任务,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直属的工程管理单位或受其委托的乡镇,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合同制管理等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或相应技术力量的专业化队伍承担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对单宗维修养护资金超过5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要履行招投标程序,对小于50万元的维修养护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和资金报账制。

项目县区统筹安排中央、自治区和市县维修养护资金,认真落实地方财政对维修养护经费的投入,部分县区以政府牵头对维修养护组织实施、资金使用范围与用途、部门(乡镇)职责、验收程序作了明确规定,积极筹措安排县级配套资金,按“谁受益、谁维护”,“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合理分配工程维修养护及运行管理费用,支持部门、乡镇做好维修养护工作。采取倒排工期、督促检查等措施,加快施工进度,做好已完工程的验收、结算等工作。

随着各项维修养护工程的全面实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也贯穿于维修养护工作的全過程。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从项目申报与审批、合同签订与管理、资金安排与使用、工程实施与验收等环节对资料进行及时整理。做到维修养护项目请示、批复文件、设计图纸、施工合同齐全,现场记录、工程验收单、结(决)算认定书手续完备,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结果能够妥善保存,全面、系统、真实的反映工程的维修养护情况。

4明确维修养护资金的安排使用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把管好用好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助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组织学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明确维修养护资金的使用范围。维修养护资金到位后县区均设立专用账户,对各类资金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实行专户专账、专款专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及完成的工程量及时拨付工程款,做到资金足额用于工程建设,杜绝了资金的挤占挪用,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严格绩效考评,确定资金奖补额度

根据《宁夏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绩效考评及资金奖补办法(试行)》的规定,做到科学评价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绩效,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10月底前,对所辖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绩效进行分类自评和量化打分后,申请市级考评。区、市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于每年11月、12月,组织对所辖市(县)进行抽查考评,通过听汇报、查资料、实地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按办法规定的考评内容逐项量化打分。对各市绩效考评得分第1名的县(区)进行抽查考评,代表县的抽查考评得分作为该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绩效考评得分,参与全区维修养护奖补资金的分配。自治区级绩效评价结果于每年年底前在全区范围公示,并作为下一年度有关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设备,维修模式,维修管理

试验基地科研试验设备是实施和保障试验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科学的维修可以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减少维修保障费用、提高试验能力。传统的依靠经验积累实施维修已不能满足日益繁重和复杂的科研实验任务需求,为此,必须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修模式,全面提高设备的任务保障能力,确保试验任务的成功。

1设备的维修需求与维修方式分析

为保证设备完成其规格的功能,必须进行一定的维修工作,其维修需求主要包括:

(1)故障修复,就是修复设备已经发生的故障,以恢复设备性能。

(2)故障预防,简单的说就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前,保持设备的性能以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这种需求的产生主要是因为:a产品故障影响安全;b产品故障影响任务完成;c产品故障会有重大的经济损失。

(3)性能改进。即提高设备性能、可靠性或维修性等的需求。

针对第一类需求,进行的维修工作是事后修理,也就是修复性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优点是能充分利用设备的寿命,对维修管理的要求也少。

针对第二类需求,人们试图通过在故障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维修工作,以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主要可分两种维修方式:一是定期维修,二是视情维修。定期维修也叫计划预修,其特点是根据计划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的修理,将潜在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非计划(故障)停机。它的理论基础是故障率的发生呈浴盆曲线规律,在设备故障率增高前进行维修能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这种维修适用于已知寿命分布规律而且有耗损期的设备。另外现在对在连续作业生产中难以进行停机维修或状态监测较为困难的关键设备也采用定期维修。缺点是维修的经济性和设备基础保养考虑不够,容易产生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视情维修是通过检测、监控掌握装备的状况,对可能发生故障的项目作必要的预防性维修。视情维修适用于耗损故障初期有明显劣化特征的装备,并需要有适当的检测手段和标准。其优点是维修的针对性强,能够充分利用设备的工作寿命,又能有效的预防故障。缺点是技术要求高,管理成本高。检测装备状况的具体工作类型包括:使用人员监控、功能检测等[1]。近年来提出的状态监控维修与视情维修的概念类似,这里我们不作具体区分。另外,维护保养活动也是为了保持装备在工作状态正常运转,也是一种预防性维修。

针对第三类需求的维修方式是改进性维修,是利用完成设备维修任务的时机,对设备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性能、可靠性或维修性。

维修需求与维修方式的对应关系如图1:

图1维修需求与维修方式的对应关系图

2设备维修模式分析

从总体上,设备维修的发展经历了从事后修理到预防维修,再到多种维修方式综合的一个过程。第一阶段是1950年以前,基本上采用的是事后维修策略。当时人们对故障机理认识尚不深,只能在设备故障发生后再进行修理。第二阶段是预防维修阶段(1950~1970),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体制,另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体制。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就是定期修理,可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美国的预防维修体制就是采用视情维修,但由于当时检查手段和检查经验的不足,造成维修计划的不准确,导致维修冗余或不足。第三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设备的复杂化和可靠性理论的发展,维修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国外先后出现了预知维修和状态维修、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全面计划质量维修、可靠性维修、适应性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生产维修综合工程学、后勤工程和全员生产维修等维修策略。这些维修模式的特点是都采取多种维修方式的组合[2]。

图2计划预修制示意图

3试验基地科研试验设备维修模式和管理体制设计

(1)依据设备实际采用多种维修方式结合的维修模式

各种维修模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不能简单的认为某种维修模式就一定优于其它,而是应根据设备使用要求、维修保障条件等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维修模式。从总体上,应对多种维修模式综合应用,以实现维修效益的最大化。试验设备一般是包含大量机械件的复杂机电产品,部分设备具有一定的耗损规律,故障率服从传统的浴盆曲线,适用于定期修理方式;部分设备在耗损故障初期有明显劣化特征,可以采用视情维修。在考虑维修工作方式适用性的基础上,依据设备重要程度选择适当的维修方式。少量的无安全性、任务性影响的设备可采取事后修理的方式。对于有安全性、任务性影响的设备采用定期维修和视情维修。

(2)采取大、中、小修的等级维修管理模式

区分大中小修的意义在于以不同的修理范围和深度区分维修主体和管理层次。小修可由试验基地完成,由按标准划拨的维修经费保障。大中修由设备生产厂家或社会化维修力量完成,经费采取总部按计划划拨的方式保障。

在明确设备各种维修方式和维修工作类型的基础上,依据单个维修任务或同一时间段内的多个维修任务组合的规模区分大中小修的维修等级。故障检查、使用人员监控和一般的功能检测工作应属于小修工作,而检查后产生故障修理、视情修理及全面的功能检测工作本身,则可能是大中修工作(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故障检查针对隐蔽功能故障,产生的修理工作一般不会太大,属于中修,不会产生大修。设备改造至少在中修等级以上,其它的维修工作项目可能属于不同的修理级别。其示意图如图3。

图3维修方式与等级维修关系图

4结束语

试验设备维修是保持试验装备良好技术状态的基本手段,对于提高试验基地试验任务能力至关重要。在科学的维修管理模式下,要针对不同试验设备实际研究制订设备的设备维修规范,进一步明确设备维修的时机、维修工作项目,使设备维修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疗仪器设备已经成为医院的生命线,医院现代化离不开医疗设备的现代化。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了靠有一支水平过硬的医护队伍外,还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降低成本,使医疗设备更有效地为临床诊断服务,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医疗器械人员的服务宗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使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可以设想,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坏,完好率很低,精度不可靠,结果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断、治疗。由此看来,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2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医疗器械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2.1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2.3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2.3.1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1)建立专职的维修组。建立维修组,人是第一因素,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它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2)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如果只依靠少数的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联手承担。

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仪器维修也要做成本效益核算,医疗器械设备品种多、品牌多,促使医院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维修工作能力,否则就影响医院诊治。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医院领导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地安排维修人员到设备的厂家或公司进行定期培训,或到学校等脱产学习,或上岗培训、技术交流、自学等在职学习。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2.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

第6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实践教学;故障诊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35-02

一、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汽车故障诊断主要由专业的维修工程师借助专业设备来完成,靠维修工程师的丰富经验来实现准确的故障诊断,认为理论基础不深。其实不然,随着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其整体结构已经形成了一个集机械、液压、电器与电子控制于一体的综合体,诊断技术也逐渐从传统的人工经验模式向智能化仪器方向发展。《汽车故障诊断学》被许多高校列为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专业课。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研究生教学培养的要求,在专业课学习时,应注重理论学习、文献阅读、工程实践、归纳总结等环节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时经历的美国高校研究生专业课学习中课堂教学、文献阅读、工程实践等几个环节,结合美国高校在工科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提出在《汽车故障诊断学》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几个改进点,并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进方法

改进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在完成基本的理论教学的同时设置专业文献阅读、工程实践与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撰写等环节,每个环节要求学员认真阅读资料、严密组织实验、详细分析实验数据、撰写总结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报告,课终按正式论文格式撰写学术论文,并以各环节的打分来综合评定最终课程成绩。

1.基本课堂教学。《汽车故障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涉及了工程数学、可靠性理论、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介绍基本的概念、诊断参数的获取、特征信号分析、状态识别方法外,还需要给研究生灌输本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方法,如小波分析、神经网络诊断原理、模糊诊断与模糊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诊断原理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在讲解时以笔者从事汽车故障诊断方面的科研项目为牵引。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员进一步了解本课程学习内容与工程活动的密切关系,并结合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联想,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2.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是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提高学员的学术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文献阅读模块。多年来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期刊,如国内期刊《振动、测试与诊断》、《振动工程学报》等,国际期刊《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ock and Vibration》等,这些期刊为本环节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具体做法是课前搜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论文,布置给学员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些论文,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形成报告,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这样既锻炼了学员的文献阅读、分析归纳、口头演讲的能力,也使学员对投稿期刊有所了解,对于研究生学习有着重要帮助。

3.工程实践与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是专业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汽车故障诊断学》这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合理设计工程实践过程、确定课程设计题目是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结合知识点设计工程实践内容,如以“柴油发动机故障信号采集与分析”为题设计工程实践内容,如表1所示,明确了实验对象和实验工具,涉及内容涵盖了故障诊断研究必须经历的信号采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内容,并对实验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

完成实验后,要求学员写出实验报告,对数据处理与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进行口头汇报,分享实验过程的心得与体会,通过交流,使学员能充分掌握实验中的细节问题,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给出合理的数据计算结果,熟悉相关知识点。

4.课终论文。在完成专业课的课程教学后,需要学员根据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学习,撰写学术论文,该部分的要求应紧密结合教学的知识点,依据实验中采集的数据,也可以根据论文题目的需要,引导学员自主完成需要补充的数据,为论文撰写提供支撑。具体实施时采用教师命题、学员自主组合选择的方式来开展,表2列出了最近一期教学中布置的论文题目与完成人员。

5.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根据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情况给出综合评定。在课程学习之初,对各环节成绩的比例、评定方式给出明确说明,在每个环节完成后按照评定标准进行严格打分,最终根据各环节的打分计算本课程的成绩。具体成绩组成与标准如表3所示。

三、结论

在《汽车故障诊断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引入文献阅读、工程实践、论文撰写等环节,使学员在学习本课程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还锻炼了文献理解、归纳总结、动手实验、语言表达、综合分析等能力,通过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学员普遍反映本课程的学习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对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肖云魁.汽车故障诊断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郑妮娜,杨溥,李英民.美国工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方法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5,(3):66-69.

[3]李政民卿,王黎娜,陆凤霞,等.美国基础教育给中国工科研究生专业基础教学的启示[J].大学教育,2014,(11):22-23.

[4]苏绍Z,王跃科.工科研究生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183-184.

[5]常瑞,陈文智,郭玉东,职玉峰.面向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EPI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6,(3):71-74.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Automobile Fault Diagnosis" under New Situation

ZENG Rui-li,MEI Jian-min,ZHAO Hui-min,SHEN Hong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Tianjin 300161,China)

第7篇

【关键词】DCs;可靠性;维修决策;人因失误分析

本文在选择中广泛应用的维修分析方法。RCM是一种根据设备故障模式确定的维修策略,该维修策略充分考虑了设备的重要度,设备的故障发生情况,以及和设备维修策略之间的关系。在本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了的用于火力发电厂DcS系统设备的RCM分析方法,确定了火力发电厂DCS系统设备运行与维修决策过程,并着重研究了决策过程中的设备重要度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和维修决策选择。在探讨#6机组DCS系统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过程中,建立了#6机组DCS系统设备维修信息网页,包含设备的维修历史数据、设备出厂资料和相关的规程。。

一、火电厂DCS系统维修决策优化

(一)设备维修发展概况

设备维修的发展同每一次设备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现代所说的设备维修的概念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早期的维修由于设备简单、且功能单一,基本上是在其发生故障后或性能、精度降低到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再由操作人员采用事后维修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发挥主要零件的最大寿命,维修经济性好。20世纪40年代起,设备的复杂程度提高,工厂普遍成立了独立的维修部门,开始采用预防性维修方法,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按预定修理周期及修理周期结构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50年代起,维修活动开始关注设备的运行成本、维修成本、对维修的经济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开展生产维修,根据设备重要度和故障特征采取不同的维修策略。

到了7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设备维修进入了综合管理时期,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相应的维修理论也得到重视和发展,先后提出了多种设备维修新理论和维修新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美国的可靠性维修体制和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制。

(二)火电厂热控设备典型维修策略

火电厂热控设备是指监视、控制、检测电厂燃烧系统(锅炉)、汽水系统(汽机)和电气系统及其设备运行的装置或设备,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热控仪表、热控保护装置和热控自动系统,DCS系统是热控自动系统的核心。热控仪表是指电厂热力过程中的检测仪表(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流量变送器、压力表、热电偶、热电阻等)和分析仪表(水分析仪表、的重要设备,包括锅炉FSSS保护装置、锅炉安全阀保护系统、汽机本体ETS保护装置以及机炉辅机保护系统。热控自动系统在早期是指单回路的自动控制系统,由调节器、伺服放大器、手操器和执行机构等组成,在DCS系统成为热控控制系统的核心后,往往是指DCS系统内的专门用于生产过程自动调节的这部分软件组态、I/0硬件和就地执行器。

维修策略是为了能够有效的组织和优化维修活动,所建立的一套结构严谨、流程清晰、目标明确、评估方便、切实可行的维修行为指导和过程监控的系统化管理框架和管理体系。维修策略表现在企业设备管理、维修部门制定的维修计划中,说明了在何种条件下,何时何地对哪一台设备实施什么样的维修策略。当前,镇海发电厂维修部门是根据热控设备维修计划中的规定来分别执行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状态维修,规定的依据主要来自于日常的维修经验。

不同的热控设备采取的维修策略是不一致的,在一个A级、B级、C级以及D级检修工作中,所有的热控设备都采用预防维修策略,根据早先制定的检修计划,逐一检修,并对检修计划中要求更换的配件也逐一更换。在检修周期间隔期间,对重要设备诸如汽机本体ETS保护装置、DCS系统等设备,根据设备说明书要求、维修职工的日常经验积累等,大致判断出一个统一的设备预防维修的定期检查周期来进行定期维护工作;对不重要的设备诸如就地非压力容器压力表、就地温度表等普遍采用待故障发生以后的事后维修策略。

二、火电厂DCS系统维修的风险分析

(一)4. 1火电厂DCS系统维修的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的任务是寻求主要影响因素或者对失效后果进行估计,风险分析设定风险因

素的概率分布或其数字特征,通过一定的方法求出表示项目风险的指标的概率分布或具体的数值。DCS系统维修活动的风险分析过程简要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风险辨识、风险评佑

和风险控制。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对维修工作过程进行风险辨识,风险辨识的目的是确定维修活动中各种风险的种类、特征和来源;接下去要评估维修活动的中的风险,也即风险评估,需要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每一风险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具体的评估;最后进行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维修活动造成的设备故障概率,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各种损失。

1.火电厂DCS系统维修的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风险分析的基础和主要依据,它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的种类和来源。火力发电厂DCS系统设备构成、维修工艺复杂,在其维修环节中存在着危险有害因素,有些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对火电厂DCS维修过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首先要通过调查研究,在细致了解了诸如表3. 5、表3. 6和表3. 7等表中设备FMEA分析和设备故障决断信息记录等内容,以及DCS各类维修活动可能导致DCS失效的原因后,可采用直观经验法、专家调查法、安全检查法等方法将危险源分出类别,对危险辨识找出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结果和引发事故的原因,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2003年,镇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编写了215MW机组运行操作和检修的危险源控制措施,简单地分析了DCS系统在停机后DCS故障卡件更换、I/0柜端子排拆接线等两项检修工作的危险源辨识,缺少详细的更有迫切性要求的针对机组运行中DCS系统维修工作的风险辨识。显然已有的风险辨识结果对于整个DCS维修活动来说,风险辨识的范围过小,也不够详细,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生产日益提高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

DCS系统设备的定期维修、事后维修和状态维修工作中,都有可能引入导致人身伤害和设备故障的危险点,为尽可能的详尽地分析出维修工作过程中的危险源,维修分场热控专业组织了班组长、技术员等按照作业内容、危险点、控制措施和分析依据对##6机组DCS系统设备维修过程进行了较完整得危险源辨识,其中依据一览中的热工维护规程是指《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2.火电厂DCS系统维修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或评价是针对具体危险源发生的概率,以及危险源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性质等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定性风险评估用于对设备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和故障发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比较,没有风险评估的量化数据,常用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等。定量风险评估可以从数量上说明设备故障发生的危险等级,进行风险的量化评估,常用的方法有典型危险指数评价法、逻辑分析法等。定性评估方法要求参与评估者具备相关知识和一定的经验基础,优点是简单并且容易使用,缺点是评估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评估人员的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则要求提供大量的统计和检测数据,优点是能提供相当直接的数字结论,缺点是相关数据的不完善常常使得定量安全评价方法难以得到准确检验。

风险矩阵图法是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这是一种将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的置化指标综合起来表述风险的评估方法。图1是风险评估中常见的风险矩阵,风险矩阵图中的纵向表示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横向表示为后果的严重级别,后果的严重度分为5级,分别为1, 2, 3, 4, 5,分别表示不严重、不太严重、一般、比较严重以及非常严重将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分为5级,通过I , II , III, IV, V级分别表示为可能性最小到可能最大。将事件发生概率和失效后果的各个级别组合起来即可得到5行5列的风险矩阵。

图1. 失效后果严重程度

此风险矩阵可分为3个区域,依次为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高风险区,根据评估活动的性质和标准,确定各等级风险的内涵和应采取的对策。

图2. cREAM追溯分析框架图

(二)火电厂DCS系统维修的人因失误分析

随着DCS系统硬件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软件控制逻辑不断完善,在火电厂DCS系统的维修作业中,运行或维修人员越来越成为了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运行或维修人员不恰当的或不正确的对DCS系统的输入动作,往往成为了造成DCS系统设备功能故障、控制功能失效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人为因素产生失误从而影响DCS系统可靠性也应该成为DCS维修工作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这里的人为因素产生的失误是与指与人的特性有关的特征,包括生理、心里、技能、精神等的失误,也常常被称为人因失误。 人因失误可以用人的可靠性函数表示,人因可靠(humanreliabilityanalysis, HRA)是以分析、预测和预防人因失误为核心,是人机工程学与系统可靠性理论相结合的一门新型学科。HRA分析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以人失误预测技术为代表的静态的,基于专家判断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阶段,时间跨度大约为上世纪60至80年代;第二个阶段的核心思想是探查在事故环境中人因失误的机理,动态的根据系统状态的变化,研究产生人的行为的环境条件及其对人的行为的可靠性的影响。HRA在我国核电领域已开始有应用、研究,有专家基于人因失误分析理论和核电厂维修活动特征,提出了减少核电厂维修中人因失误的对策和措施“‘’;有技术人员探讨了核电厂运行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和防止人因失误的思路和构想,分析了做好运行人员管理的具体措施L。也有技术人员提出了适用于核电厂的维修人因失误根原因分析方法。

DCS维修过程的人因失误分析可以通过认知可靠性和失误分析方法(Cognitive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简称CREAM)来进行。认知可靠性和失误分析方法是第2代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中的代表方法,是由Eric Hollnagel在1998年提出的,CREAM具有两个主要特色。

1)、强调情景环境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

2)、提出独特的认知模型和框架,具有追溯和预测的双向分析功能。

CREAM将引起人因失误事件发生的基本原因称为前因,前因又分为与人有关的前因、与技术有关的前因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前因三大类“‘’。CREAM追溯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以失效模式为起点,列出失效模式的可能的一般前因和具体前因,失效模式前因类别表中分析选定某个前因作为后果,在包含该前因的分类组的相应的后果前因表中分析和寻找到可能的原因,然后又可以作为后果继续分析寻找可能的前因,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分析出根本原因。如图3.是CREAM追溯分析的框架。

参考文献:

[1]2011一2015年中国火力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北京:中投顾问,2011.

[2]印江,冯江涛.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赫飞.现场总线技术在火电厂控制系统的应用与设计.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曾鹏.工业无线技术的标准化与应用.中国仪器仪表,2008,(3):40一44.

[5]许继刚.大型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设计新进展.中国电力,2的6,39(10):84一87.

第8篇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方案 专业见习 综合实训 毕业实习 毕业作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76-02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是整体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专业教师更多侧重对课程理论教学的探索上,对于实践教学的探索,不论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明显逊色于前者。因此,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方案,对于完整地构建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计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与方法的适应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掌握从事物业管理职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相当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具有承担物业管理岗位工作的技能。

据此,我们设计的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案把实践内容分解成五项任务,要求该专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专业见习、课程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作业(论文)。

1.1 专业见习

从感性上对物业及物业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旨在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既掌握物业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熟悉物业管理企业各主要工作部门实际操作的标准程序与技能,真正成为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结合《物业管理概论》的学习与实践进行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的主要内容:物业公司的类型;物业管理公司组织结构;业务内容;物业管理工作流程;物业管理工作的现场控制与服务礼仪等管理服务技能的展示;物业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物业管理公司质量管理文件、管理资料等管理方面的文件;其他实习内容。

具体实习要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见习完毕后,学生要撰写专业见习报告。文字量不少于2000字。专业见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等级,计入学生档案。

1.2 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主要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对各岗位管理技能进行实际的训练。目的是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理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既可安排学生到条件较好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实习;也可在学校综合实训室里进行一部分项目实训,以增强学生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课程及其内容如下:

课程实习名称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房屋构造与施工图;水、暖、电施工的识读;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的综合识读在专业教师和实习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必须进行实习记录和写实习体会,最后撰写实习报告。文字量在2000字左右。同时附有实习单位的通过物业课程实习的证明。市场调查与预测物业市场调查调查当今物业管理市场的现状,准确把握物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实训房地产企业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文件的编制;招投标程序;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计算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实训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目标、公司职责、接管验收和档案管理、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物业企业财务管理物业企业财务管理实训物业企业的筹资管理,物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物业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管理;物业企业财务分析与评标方法房地产估价房地产估价实训房地产估价的原则和估价程序,房地产估价的主要方法和房地产估价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撰写一般的房地产估价报告房屋维修管理房屋维修实操房屋维修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房屋常见损坏情况及原因分析;掌握有关房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房屋维修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等有关技术措施,房屋修缮预算定额及编制方法,维修工程结算方法设备维修管理设备维修实操相关设备的性能、系统的结构,操作各种设备,增强对设备、管网的设计、安装、管理的综合能力。

1.3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定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学生顶岗学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实习内容: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

实习要求:实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循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和厂规厂纪、由实习单位考核,指导教师及其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情况,学生应在实习小结中对遵守纪律情况进行自我鉴定。

1.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校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全面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认识社会,完善自我,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毕业实习的任务是通过参与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实习的主要内容如下:物业管理机构;住宅、商务、工业、特种物业的管理;物业接管验收与撤管;物业管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物业常用文书;物业管理费用管理;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房屋附属设备维护与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文化娱乐场所与活动的管理;物业管理方案的制订;物业管理制度;物业管理资金的管理;房屋修缮的预算;综合经营服务等。

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必须在专业教师和实践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成立实习小组。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散式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应进行实习资料记载和写作实习体会,实习小组应开展学习、研讨等活动记载,实习完毕后,学生要撰写毕业实习报告。

1.5 毕业作业(论文)

毕业作业要以做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系统理解,全面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毕业实习积累的经验进行物业管理方面的论文写作,使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作业(论文)的写作不仅在时间格式上要作出要求,而且在选题与内容也要作出要求。既可根据教师给定的题目协作完成,也可由学生在实践中自行选题。

2 对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几点思考

2.1 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物业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适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分量。但是,如果片面强调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教学势必要受到影响,而一味强调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如何搞好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连接与协调,将是我们今后教学实践中,重点探索的课题之一。

2.2 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到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中,使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我们在方案设置中是这样体现的:(1)在专业见习和课程实习过程中,突出教师组织教学的主导角色,兼顾学生的主体作用。(2)在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教师的主导作用。(3)在毕业作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除在选题上要发挥引导作用外,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调研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其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学习偏好,及时而细致地提出修改建议。

2.3 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关

由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办学时间短,办学规模小,一般认为投巨额资金去建实验室没有经济效益,因此导致校内实训设备设施普遍缺乏,实践性教学主要还是通过到校外实习基地来完成。实际上,物业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可以主要通过采用现代媒体技术,通过制作录象片、VCD课件等进行模拟实习方式进行。由于投资小,方式灵活,更新速度快,这种方式非常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很好。

参考文献:

[1] 陈海英.物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